工业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19:12

工业产业

工业产业范文篇1

第一个科学技术工业园区于1988年在北京建立。截至2012年1月,我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已达88家①。中国高新区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英文文献中一般称为科学园,科学园的近期主要文献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Chen-FuChien、Kuo-YiLin对新竹科学园区把导体产值预测之制造智慧进行了研究;IgorFilatotcheva等通过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人才跨国界流动产生知识溢出;MatiasRamireza等比较了区域内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对解决中国科技园区存在问题的影响;TugrulU.Daim1、PattSuntharasaj通过对泰国科学园的分析,研究了泰国科技园管理技术转让;ElisaSalvador、SecondoRolfo通过对意大利科学园孵化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孵化器和科学园对研究产出有效性[8]。大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对于大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①。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②。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火炬计划统计年鉴》③。

(二)研究方法按照Coelli等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理论。生产前沿描述的效率产出水平(Y)可以根据一定水平的投入(X)得到,并且假设这一边界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应用产出导向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就可以将两个时期内的总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或技术进步。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文对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运用Malmquist模型进行处理;对于决策单元A、决策单元B和决策单元C均分别将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和企业单位数作为投入要素,决策单元B和决策单元C均分别将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利税总额作为产出。运用DEAP2.1软件运行的MALMQUIST指数结果。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大中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中技术效率在11年中有6个年份是大于1的,波动范围0.745-1.363;技术变化率在11年中有5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129-1.660;纯技术效率的值是比较稳定的,在11年份均大于1,波动范围1.000-1.232;规模效率值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745-1.363;全要素生产率值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111-1.713。

(二)高新技术产业MALMQUIST指数新技术产业MALMQUIST指数中技术效率在11年中有4个年份是大于1的,波动范围0.466-2.302;技术变化率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641-1.674;纯技术效率在11年份9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672-1.393;规模效率值在11年中有5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515-2.083;全要素生产率值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555-1.663。

(三)高新技术开发区MALMQUIST指数值表MALMQUIST指数中技术效率在11年中有8个年份是大于1的,波动范围0.443-2.255;技术变化率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133-1.709;纯技术效率在11年份均为1,没有波动;规模效率值在11年中有8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443-2.255;全要素生产率值在11年中有6个年份大于1,波动范围0.133-1.709。

MALMQUIST指数比较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MALMQUIST指数比较结果分析1999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709,高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663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617。2000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509、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555、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713。2001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474、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474、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503。2002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133、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118、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111。2003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46、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6、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714。2004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632、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567、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068。2005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84、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758、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894。2006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659、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586、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499。2007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23、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44、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491。2008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646、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602、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57。2009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29、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83、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712。

工业产业范文篇2

1.1城市概况

巩义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保持河南省前列,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扩权县(市),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居第41位,在中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居第1位。

1.2经济概况

巩义是工业型城市,2006年起逐步形成以铝工业、耐材、机械、建材、钢铁、化工等六大支柱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新建扩建了豫联、二电、明泰、顺源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其中投资50多亿元的豫联工业园区是巩义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巩义有收入额和纳税额超亿元的企业和集团112家,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全市15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28家,形成了回郭镇铝加工园、康店民营经济创业园、北山口耐材园等一批特色园区,竹林众生、中孚实业和永通特钢均在国内成功上市。

2企业污染情况

2.1污染源

巩义有工业源1398家,其中重点源510家,一般源888家;规模以上生活源368家,其中住宿业17家,餐饮业164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单位150家,医院20家,独立燃烧设施1家,城镇民生活1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1家。

2.2污染特征

巩义的大型企业只有10家,还不足1%,中型企业占2.5%,小型企业高达96%以上。小型企业由家庭作坊等形式发展起来,技术设备落后,又缺乏足够的治理能力,且企业分布较广,导致巩义大面积污染。政府应立足现实,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把地域相近、生产形式相同的企业进行合并、做大、做强,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自身带来的污染。巩义企业起步较早,加上当地铝矿石、铁矿、煤炭、石材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以矿物制品业、设备制造业、化工、金属冶炼、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煤炭开采、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图11398家企业中,用水企业为626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4.8%。在这626家企业中有废水产生的企业535家,有废水排放的企业269家,占企业总数的19.2%。由此可见,巩义大多数企业没有废水排放。巩义能源主要来自煤炭、焦炭、电力,这些能源的使用虽然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随着当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粉尘排放量大大降低,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依然存在。推广清洁燃料,指导和督促企业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已是势在必行。固体废弃物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和冶炼废渣。巩义是资源型工业,煤炭消耗过程中产生粉煤灰和炉渣;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粉煤灰、炉渣和冶炼废渣;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煤矸石等等。这些固体废弃物除部分煤矸石被适当贮存外,其余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巩义居民生活用水占的比重最大,那么产生与排放的生活污水占比重也较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污水治理。

3产业导向

3.1结构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废水不是主要因素;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生活污水的压力;巩义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污染。造成这一污染格局的原因如下:(1)资源型工业为主,产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2)局部大型企业比较集中,形成污染“重灾区”;(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所有原因中,产业结构是影响巩义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由于产业单一,巩义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损失惨重,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限产、停产,甚至倒闭。

3.2结构调整

工业产业范文篇3

一、强化使命担当,确保工作高质量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带动贫困村19个,带动超过191个户贫困户就业、新增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企业1个、就业扶贫车间1个、新增中小微企业9个、下达市工业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工业产业扶贫专项资金。

(二)工作措施及其成效

1.加强统筹谋划。按照市经信局《关于做好2020年工业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我市工业和农业基础,统筹谋划特色产业扶贫发展、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强化全市工业产业扶贫工作统筹谋划。召集帮扶企业和重点企业召开专题会,定目标、定措施、定政策,研讨编制了《市工业产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并报市脱贫办,经过审定修改,正式文件已经出台。

2.做好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业产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机关党委书记为副组长,落实到专门股室专门负责工作人员,负责推动落实我市2020年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开展。

3.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15个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向市政府申请资金,已审批下达3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作为工业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本年度的先进企业进行奖励,先进企业选取方式为各乡镇上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成员单位组成评选小组进行项目评选后按相关规定发放奖励。

4.抓好扶贫引导。5月12日召集相关扶贫单位召开了工业产业扶贫推进会,市经科局主任对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对不同类型企业扶贫工作的开展方式方法进行了指导,天应农业、香料在推进会上分享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先进典型作法及其扶贫成效。

5.开展扶贫工作。引导涉农工业企业抓好产业项目扶贫,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扶贫成效。鼓励其他贫困村自主种植洋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以相应价格进行收购。香料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香桂种苗、肥料、技术等,并采取入股分红、联营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香桂产业,并在当地租用贫困户土地,首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带动了约70个贫困户就业。

6.推进“万企帮万村”。持续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企业广泛开展以购代扶、捐款捐物、设施帮扶等。

二、存在问题

(一)引导企业措施较少

由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企业忙于自身经营生产,致使帮扶意愿较弱,扶贫参与度不高,扶贫成效不明显。

(二)扶贫宣传力度较弱

在对产业发展上的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导致少量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扶贫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三)就业帮扶难度较大

贫困村一般偏远,基础设施弱,达不到工业(加工)点设置要求。大部分贫困户人员体弱多病、年龄大、文化低,掌握操作技能困难,劳动力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计划

围绕决战决胜目标,对标补短,查漏补缺,确保工业产业专项工作普查过关。

(一)做好组织宣传

强化进行部门工业产业扶贫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和稳定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的重要程度。明确工业产业扶贫重点工作、重要举措、重要政策,召开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和现场会,营造良好的工业产业扶贫氛围。积极推广宣传扶贫成效显著企业的扶贫模式和成功经验,打造先进工业产业扶贫典范。

(二)加大支持力度

制定详细、可靠的扶贫专项资金方案,做好工业产业扶贫典型项目前期信息收集工作,初步拟定、重点考察扶贫项目开展情况、成效,对先进典型工业企业涉农扶贫项目和就业扶贫项目进行奖励支持;积极帮助扶贫企业申报、争取省市行业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

(三)强化就业扶贫

鼓励涉农企业的新建规模化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在贫困村附近建立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跟进宏昶农业新建种植基地与美丰高分子第二个帮扶车间建设情况,督促其他工业企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发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工业产业范文篇4

一、年度目标

加快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投资7500万元;加快园区建设,实现园区产值1200万元;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产值8300万元,其中中藏医药业产值0.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0.23亿元、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0.2亿元;抓实药材种植,累计完成中藏药材种植0.56万亩;培训各类人才500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30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5人次;工业企业解决贫困村新增就业15人,其中贫困群众及子女实现就业10人;新增中小微企业数1户。

二、重点工作

(一)加力推进园区建设。

1.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园区调研,定期掌握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年内实现园区产值0.12亿元。积极争取产业园区引导资金,加快“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1个项目竣工投产,年内完成投资0.3亿元。定期召开园区联系会议,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园区困难落实落地。

2.进度安排。3月底前园区完成投资200万元;6月底前园区实现产值0.04亿元,项目完成投资0.39亿元;9月底前园区实现产值0.09亿元,项目完成投资0.65亿元;12月底前园区实现产值0.12亿元,项目完成投资0.75亿元。

(三)开展特色产业扶贫。

1.工作任务。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加大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做好特色产品推介工作,推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特色产业产值0.83亿元,其中中藏医药业产值0.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0.23亿元、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0.2亿元。依托农牧局、林业局等业务部门大力开展药材种植指导和培训,全县累计种植药材0.56万亩。

2.进度安排。3月底前完成任务分解和下达,实现特色产业产值500万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0万元、民族工艺美术产值150万元、中藏医药产值150万元;6月底前实现特色产业产值4200万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200万元、民族工艺美术产值1000万元、中藏医药产值2000万元;9月底推进药材种植5600亩,实现特色产业产值6300万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700万元、民族工艺美术产值1500万元、中藏医药产值3100万元;12月底实现特色产业产值8300万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300万元、民族工艺美术产值2000万元、中藏医药产值4000万元。

(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1.工作任务。全年完成工业人才各类技能培训30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5人次。工业企业解决贫困村新增就业10人。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数1户。

2.进度安排。3月底前完成《2019年工业扶贫就业技能培训方案》《2019年深度贫困县工业经济人才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制定;5月底前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15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8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7人次。8月底前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20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1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9人次。10月底前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25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3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2人次。12月底前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30人次,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次,贫困群众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5人次,其中解决贫困群众及子女实现就业10人。12月底前新增中小微企业数1户。

三、项目管理

对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按照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开竣工时间等,加大项目督促指导,加快项目实施,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最大效益。

四、工作措施

一是抓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工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把工业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协调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督促和推进政策、项目等落地落实,分类指导帮扶。

二是抓责任落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县级单位、乡(镇)、村,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纳入绩效考核,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工业产业范文篇5

一、工业产业扶贫2019年实施项目推进情况

(一)重点项目推进项目

一是有序推进新能源有限公司正斗 20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作联系会2次,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2个,截止11月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30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0%。带动1个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草地流转金)59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个。

二是强力推进农业有限公司县分公司元根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截止11月农业有限公司县分公司完成投资58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6%;3、积极组织工业企业人才参加技能培训。2019年从我县工业企业中选派20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各企业组织举办贫困人员业就技能培训2期30人次。截止11月共计完成50人次培训任务。

(二)县2019年度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情况

2019年级下达至我县农产品产值目标任务7800万元,截止11月完成全县农产品产值813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4.2%。

(三)2019年县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完成情况

2019年下达至我县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目标任务800万元,截止11月完成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82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5%。

(四)中藏药产业2019年产值完成情况

级下达我县中藏药产业目标任务:建成中药材基地0.54万亩、中药材加工35吨、实现中藏医药业总产值0.8亿元。截止11月完成产值1.00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5.1%;累计完成中药材加工39.1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1.7%;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0.54万亩,超进度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助推工业产业扶贫采取政策措施

根据《工业产业扶贫专项2019年实施方案》、《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2019年工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季度和月份,实行清单式管理,并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各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产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于经信股,负责牵头推进工业产业扶贫。

三、工业产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新增中小企业1户,在7月底完成新增中小企业2户;二是完成各类人才技能培训5期18人次,2019年从我县工业企业中选派20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各企业组织举办贫困人员业就技能培训2期30人次。截止11月共计完成50人次培训任务;三是带动贫困户就业15人,六月底完成带动就业18人。

四、工业产业扶贫重要成效及亮点特色

(一)强化全县工业产业扶贫工作部署落实。

召开全县工业扶贫工作座谈会,认真总结全县工业产业扶工作经验,开展扶贫经验交流,安排部署全县工业产业扶重点工作,调动有关工业企业参与脱攻坚的积极性。

(二)稳定工业增长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省、各项促进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推进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降成本增效益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增长。

工业产业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重要意义。水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工业污水治理和节水是“五水共治”的关键领域。推进工业治水,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也是从根源上扭转我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举措。各有关科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治水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工业治水与“腾笼换鸟”、“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抓治水、扩投资、促转型工作。

(二)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推进“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推进“两少一达标”(少用新水、少产废水、达标排放)为基本目标,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根本要求,切实削减工业对水环境的源头性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工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三年(2014-2016年)解决突出的工业水污染问题;五年(2014-2018年)基本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七年(2014-2020年)工业水污染从源头上机制上得到根本性治理。到2017年,力争每年淘汰改造水污染落后产能企业8家以上,每年工业治水技术改造投资3亿元以上,每年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家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下降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下降5%以上,工业重点行业用水定额达到国家行业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实施《市淘汰落后产能规划(2013—2017年)》,根据水环境治理要求,抓紧组织修订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进一步提高淘汰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行业范围更宽、要求更严的地方性淘汰落后产能标准,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国家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7年,力争累计淘汰改造水污染落后产能企业21家以上,完成淘汰落后印染产能0.4亿米,制革260万标张、造纸6.5万吨。

(二)大力整治提升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贯彻《市“十二五”期间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实施方案》(温政发[2012)21号),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要求,继续加大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整治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艺装备、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水平,力争2015年全面完成区政府已确定的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任务,并启动开展新一轮的整治提升工作。

(三)大力开展低端落后块状行业整治专项行动。针对我区低端落后企业密集、涉水污染重的集中区块,抓好低端落后块状行业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指导试点单位制订低端落后块状行业关停淘汰、整合入园、规范提升标准,做好整治提升试点方案的编制、实施,确保整治提升顺利通过试点验收。加大与环保、工商、公安、安监、消防、质监、建设等部门的协同,形成合力,严格执法,多措并举,形成倒逼低端落后企业淘汰的联动机制。

(四)大力推进工业治水技术改造。将工业治水相关重点领域优先列入工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在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效应明显、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减污、节水、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方向。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为重点,支持企业积极应用减污、节水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力争到2017年,整合重组印染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40%以上。

(五)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加快发展节水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附加值高、水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工业节水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落实《省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出台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一批工业节水地方标准,推动重点行业开展企业用水定额对标工作。鼓励电厂采用中水保障自身用水、促进热电厂供热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创建节水型企业和绿色企业。在重点用水行业中,选择一批用水大户,开展节水型示范企业创建试点,加快推动年取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贯彻落实《省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对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耗水企业和国家、省级重点监控企业,全面落实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工业用水节水计划。

(六)大力强化治水技术和装备支撑。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组织实施一批新产品、新装备开发计划并鼓励本区企业率先使用;符合条件的,争取纳入“制造精品工程”目录予以推广。组织动员企业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鉴定,做好装备首台(套)和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组织推荐工作,引导企业积极研究开发工业领域治水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服务。开展治水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示范活动,加快推动治水重大技术产业化,培育壮大治水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污水处理回用系统,雨水、微咸水和海水开发利用系统,污水纳管及监控系统,洪水及供水预警系统,节水系统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工业物联网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尤其是工厂制造环节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支持有条件的治水装备企业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七)大力提升治水信息化应用水千。提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领域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以皮革为重点,推进区域污水整治的信息化应用,完善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连续监测信息管理体系,推动企业集成应用封闭式制造、工艺流程优化、精细化管理、资源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处理等信息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排放。

三、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工业治水促转型工作的组织领导,区经信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区工业治水促转型的各项工作。把工业治水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工业治污、节水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加强与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强动员宣传。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工业治水促转型宣传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业治水促转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努力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最大限度降低水污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激励倒逼。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治水促转型的政策倾斜力度,区每年用于工业治水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资金占技改扶持资金总量的比重不少于20%。加大对节水型产业、节水技改项目要素保障力度,优先保障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绿色与安全制造试点企业和同行业中零排放、少排放企业用电需求。同时,宣传推广“亩产论英雄”发展理念,以探索开展企业单位资源产出效益综合评价为契机,引导科学合理配置要素资源。以医药、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等高污染、高水耗、高能耗行业企业为重点,加大实施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排污费力度,用经济手段倒逼推进节水技改和转产转型。

工业产业范文篇7

一、年度目标

2018年,按照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以产业扶持为主,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技改升级力度,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增加群众就业和务工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入驻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引进深加工企业和生产方式,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帮助本地农(牧)民群众通过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务工等途径增收致富。一是将通过工业产业扶持和政策帮扶,通过扶持企业技改、整合和升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新引进入园企业2家,建成投产企业4家,进一步促进园区和企业发展;二是落实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乳业、宇妥等9户规上企业结对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其他企业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三是年内园区和企业新增本地就业人数100余人,其中贫困人数占企业务工人员的5%以上;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贫困人员增收120元/年。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推动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建设。2家企业已开始进行园区新厂建设;园区污水处理管网扩容项目已在本月开始建设。

(二)鼓励全县工业企业吸纳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由于地理位置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上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开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1人。牦牛乳业将在本月招收临时性季节用工150人。

 (三)2018年5月中旬,中电投光伏电站正式运营,按照国家发改等部门给予光伏扶贫的相关文件要求、相关的扶贫方案,将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人口按每年每人次不低于1000元的补助标准给与补贴。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县地理位置特殊,加上企业生产主要为当地牦牛乳、肉产品,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季节性很强,导致上半年扶贫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二)我县企业均为中小微企业,本身资金实力有限,再加上我县发展时间较短,财政力量薄弱,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帮助、支持极为有限,致使我县企业发展缓慢。

工业产业范文篇8

一、目标任务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完成培训3期10人次。3月底前,完成拟定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方案;6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1期2人次;9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2期6人次;12月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3期10人次。

二、推进方式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月底前,完成了《2018年县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并上报州经信委。截止目前已组织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庄园农业文化有限公司、县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县东藏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县粮油收储公司完成8期14人次培训工作,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工业产业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推动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规范建设行为,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以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政〔2008〕44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范围内各类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实行主动申报、统一受理、归口复核、综合评价的原则,验收合格的,方可申请办理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凭换发后的土地使用权证书办理房产登记手续。

第二章验收组织

第四条由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会同县发改、经贸、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成立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小组:

(一)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查项目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二)县经济贸易局审查项目投资总额、投资强度、资产构成等情况,及生产设备采购和安装到位情况;

(三)县国土资源局审查项目履行投资协议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补充合同的执行情况;

(四)县规划局审查项目土地用途及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等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五)县建设局审查项目的开竣工日期及建设期限执行情况。

第三章验收依据及提供的资料

第五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规定;

(二)项目备案通知书、经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总平面布置图(标明相关经济技术指标)、实施方案、施工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

(三)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的文件、土地出让合同及投资协议书等;

(四)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县的有关规定等。

第六条业主需提供的资料

(一)县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表;

(二)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许可证;

(四)土地出让合同及投资协议书;

(五)宗地及房产测绘资料;

(六)环保、工程质量等单项验收意见;

(七)其他资料。

第四章验收条件

第七条项目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一)主要生产工艺、设备及配套设施联动负荷测试合格并已投入生产;

(二)生产性和辅助性设施已按照设计要求基本建成,并能满足生产使用;

(三)环保、能耗、消防、工程质量等已通过单项验收。

第八条项目验收时间

项目基本建成投产,具备验收条件的,应在试生产后一个月之内,由项目投资业主提出验收申请,县工业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工作,并作出综合评价。

第五章验收程序

第九条申请受理。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投资业主备齐有关验收资料,填写《县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表》,并经项目落地单位签署意见后,向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办公室统一受理。

第十条资料审查。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申报资料后,进行当场审查,经审查认为资料不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项目投资业主。资料齐全且内容符合要求的,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7个工作日内,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验收。

第十一条现场验收。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验收时间并通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须指派人员准时参加。参加验收人员现场集中验收,并在《县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验收表》上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分期验收。分期批准供地的建设项目实行分期验收。具体依据项目备案通知书或经核准的申请报告批复及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等实施。

第六章验收结果及处理

第十三条经竣工投产验收后,由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验收意见,告知申请验收单位。

第十四条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对项目投资业主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土地出让合同》、投资协议书规定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产业政策、项目投资强度未达到约定要求的,由县经贸局进行处理;违反《土地出让合同》及投资协议书约定的,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项目落地单位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建设项目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所占比例超过《土地出让合同》和投资协议书约定的,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超过规划许可证及《土地出让合同》和补充协议规定的,由县规划局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由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限期(不超过三个月)整改处理意见,项目投资业主自行按期限整改,经归口复核部门检查,认定整改到位的,通过项目竣工投产验收。

第七章其他

第十六条申请验收单位应按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要对提供的资料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单位和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工业产业范文篇10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