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9:39:07

功能性

功能性范文篇1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代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讨论,总结各医家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提炼单方验方,并结合西医学,探讨发展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提出可行建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一半。本病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但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感觉过敏有关。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及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且存在成本较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辨证施治,已显现出对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现将主要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对于FD的病因病机认识,陈氏[1]认为其病机多由于情志不舒、肝木克土、脾虚木乘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司。梁氏[2]认为FD乃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因病机为脾气胃阴不足、纳化失常、易感湿热,或肝气疏泄失常、肝胃不和,致胃中气机壅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严氏[3]强调胃气不和、胃络瘀滞也是FD的重要病理机制,在辨治时注重血瘀兼证。刘氏[4]认为肝郁在FD的发病机制中占居主导地位,并可导致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脾胃不和、胃阴亏虚等兼证。陈氏[5]认为情志不遂,或邪犯脾胃,或饮食劳倦等导致脾胃气机失常是FD发病的中心环节。通过理论学习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医脾主运化而升清,脾气升,胃气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气机失常从整体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胃酸分泌异常及胃运动和排空功能异常。

2分型论治

在FD的辨证分型方面,诸多文献在认识上有异同。赵凤莲[6]将FD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热、湿阻脾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积滞和淤血阻络7型,用健脾调气、化湿降浊法,以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枳壳、升麻、炙甘草、焦三仙、陈皮、木香)为基础方治疗83例,有效11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张淑英[7]提出,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饮食停滞用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阴虚胃热用益胃汤;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李淑贞[8]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型,在治疗上,予疏肝和胃汤随证加减。刘氏[9]以“肝胃不和、脾虚肝郁、肝胃郁热、胃阴不足”4型,自拟“疏肝和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进行论治。古氏[10]则分为“肝胃不和、寒热错杂、脾胃虚弱”3型,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和胃降逆”,“健脾清肝、养胃降逆”三法论治。林氏[11]等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4型,并研究发现肝胃不和型发病年龄较轻,女性较多;胃阴不足型年龄较大,脾胃湿热型男性较多;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和益胃汤加减治疗。钱氏[12]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寒热中阻、胃虚痰阻、肝胃虚寒”4个证型,并应用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等方辨证施治,取得良效。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是FD的三大主要证型。

3验方治疗

在治疗FD实践中,除对传统名方的应用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创制许多有效的经验方剂。如王氏等[13]自拟“疏肝悦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FD患者,治疗组有效率94.26%,对照组有效率91.66%(P<0.05)。白氏等[14]研究“和胃汤”对FD脾虚气滞型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验证其补泻兼施、辛散消痞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2%、81.32%(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严氏等[15]研究“通降胃灵I号片”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以“金不换”为主药,活血化瘀、通降胃气,用于FD病程久长,致脾胃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而出现血瘀的表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9.8%(P<0.05)。董氏等[16]以行气止痛、降气消胀、清热祛湿、健脾活血立法,拟方“康尔胃2号”治疗以脾虚不运为本,气滞、湿热、血瘀为标的FD患者,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9.8%,总有效率84.3%,优于对照组(8.8%,78.0%)(P<0.05),且对气滞型疗效优于脾虚型。何氏等[17]拟方“理气复胃口服液”,以木香、枳实、陈皮、莱菔子等为主药,行气导滞、除湿运脾,主治FD之肝胃不和、气滞食积之证,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与莫沙比利具有相当的疗效。

4中西医结合治疗

胡大勇[18]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并用吗丁啉、多酶片治疗本病48例,对照1、2组分别用上述中西药。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76.09%,本组疗效均优于两对照组(P<0.05)。石成生[19]用温胆汤随证加味,并用羟氨苄青霉素、丽珠得乐冲剂治疗本病64例,对照组43例用上述西药。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3、9例,显效29、9例,有效16、20例,无效各5例,总有效率92.2%、88.3%。陈锦辉[20]用厚朴、陈皮、甘草、草豆蔻、桂枝、茯苓、白芍、木香、枳壳、鸡内金、莱菔子、黄芪、生姜,对照组均用多潘力酮,分别治疗本病93例、6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72、21例(P<0.01),有效20、24例,无效1、15例,总有效率98.9%、75%(P<13.01)。朱莹[21]等用柴胡疏肝散加法莫替丁、吗丁啉治疗本病42例,对照组用上述西药,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说明中药疏肝解郁法能明显提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患者的疗效。

5治疗心得与展望

在工作与学习中,特别是在近一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对上百例FD患者的治疗,笔者对该病的治疗有了一些体会:首先,调和气机是用药关键,该病在胃,涉及肝脾,总以气滞不畅为主,故本病当以调畅气机为主要治法,临床中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每多有效。其次,要重视辛开苦降法的重要作用,中焦气机郁滞,升降失司是形成痞满证的重要病机,可通过苦辛合用调整气机升降,临床上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寒热并重,辛开苦降,常有疗效。其三,重视兼症,FD发病因素多样,影响因素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重点治疗主症同时,也要注意兼症合治。其四,灵活辨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特征,灵活辨证,筛选恰当的药物予以治疗,这也是提高临床疗效不可缺少的环节。最后,要善于与患者交流,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讲明病情,消除疑虑,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治疗信心,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常可达事半功倍的疗效。

总之,FD的发病率相当高,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要发挥中医药在治疗FD时的优势,应着重整体研究,既要补益脾胃,行气除满,又要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阴阳互调,安神定志,多方位多靶位着眼,以提高临床疗效,并运用现代研究深入系统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今后应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深入开展FD中西医病因病机、流行病学、实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并从HP、胃肠激素、胃肠动力学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FD的机理,同时建立FD的动物模型,加强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的动态观察研究,从而开发研制简便、高效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广大FD患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永堂.五花芍草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3,10(9):35-36.

[2]粱乃津,黄穗平.健中调肝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6,5(9):8.

[3]严光俊,桂壮.活疵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2002,24(11):20.

[4]刘善京.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机制浅析[J].甘肃中医,2004,17(6):11-12.

[5]陈多,王长洪,吴春福.消化道动力药物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1996.4(2):120.

[6]赵风莲.中医治疗FD8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1.9(1):55.

[7]张淑英.F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机理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1.21(1):11.

[8]李淑贞.浅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J].河北中医,2001.23(3):196.

[9]刘静.辨证分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J].实用中医内科,2004,18(4):812-813.

[10]古学文,李文唏.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22-24.

[11]林连,史宗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4):3-4.

[12]钱祥夕.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体会[J].实用中医药,2002,18(12):34-35.

[13]王立春.程军.陈孔斌等.疏肝悦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11(1):45-46.

[14]白长川,马超,李吉彦.和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索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11(6):373-374.

[15]严光俊,桂壮,李存沂.通降胃灵I号片治疗运动障碍样消亿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

[16]董明国,何世东,叶小汉,等.康尔胃2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4,12(3):146-147.

[17]何英,曹文富,荣晓凤.理气复胃1∶1服液治疗气滞食积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4,12(3):137-139.

[18]胡大勇.中西药联合用药冶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16-17.

[19]石成生.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4例小结[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33.

功能性范文篇2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代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讨论,总结各医家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提炼单方验方,并结合西医学,探讨发展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提出可行建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一半。本病的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但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感觉过敏有关。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及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且存在成本较高,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辨证施治,已显现出对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现将主要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对于FD的病因病机认识,陈氏[1]认为其病机多由于情志不舒、肝木克土、脾虚木乘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司。梁氏[2]认为FD乃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因病机为脾气胃阴不足、纳化失常、易感湿热,或肝气疏泄失常、肝胃不和,致胃中气机壅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严氏[3]强调胃气不和、胃络瘀滞也是FD的重要病理机制,在辨治时注重血瘀兼证。刘氏[4]认为肝郁在FD的发病机制中占居主导地位,并可导致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脾胃不和、胃阴亏虚等兼证。陈氏[5]认为情志不遂,或邪犯脾胃,或饮食劳倦等导致脾胃气机失常是FD发病的中心环节。通过理论学习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医脾主运化而升清,脾气升,胃气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气机失常从整体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胃酸分泌异常及胃运动和排空功能异常。

2分型论治

在FD的辨证分型方面,诸多文献在认识上有异同。赵凤莲[6]将FD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热、湿阻脾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积滞和淤血阻络7型,用健脾调气、化湿降浊法,以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枳壳、升麻、炙甘草、焦三仙、陈皮、木香)为基础方治疗83例,有效11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张淑英[7]提出,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饮食停滞用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阴虚胃热用益胃汤;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李淑贞[8]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型,在治疗上,予疏肝和胃汤随证加减。刘氏[9]以“肝胃不和、脾虚肝郁、肝胃郁热、胃阴不足”4型,自拟“疏肝和胃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进行论治。古氏[10]则分为“肝胃不和、寒热错杂、脾胃虚弱”3型,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和胃降逆”,“健脾清肝、养胃降逆”三法论治。林氏[11]等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4型,并研究发现肝胃不和型发病年龄较轻,女性较多;胃阴不足型年龄较大,脾胃湿热型男性较多;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和益胃汤加减治疗。钱氏[12]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寒热中阻、胃虚痰阻、肝胃虚寒”4个证型,并应用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等方辨证施治,取得良效。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是FD的三大主要证型。

3验方治疗

在治疗FD实践中,除对传统名方的应用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创制许多有效的经验方剂。如王氏等[13]自拟“疏肝悦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FD患者,治疗组有效率94.26%,对照组有效率91.66%(P<0.05)。白氏等[14]研究“和胃汤”对FD脾虚气滞型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验证其补泻兼施、辛散消痞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2%、81.32%(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严氏等[15]研究“通降胃灵I号片”对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以“金不换”为主药,活血化瘀、通降胃气,用于FD病程久长,致脾胃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而出现血瘀的表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9.8%(P<0.05)。董氏等[16]以行气止痛、降气消胀、清热祛湿、健脾活血立法,拟方“康尔胃2号”治疗以脾虚不运为本,气滞、湿热、血瘀为标的FD患者,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9.8%,总有效率84.3%,优于对照组(8.8%,78.0%)(P<0.05),且对气滞型疗效优于脾虚型。何氏等[17]拟方“理气复胃口服液”,以木香、枳实、陈皮、莱菔子等为主药,行气导滞、除湿运脾,主治FD之肝胃不和、气滞食积之证,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与莫沙比利具有相当的疗效。

4中西医结合治疗

胡大勇[18]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并用吗丁啉、多酶片治疗本病48例,对照1、2组分别用上述中西药。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76.09%,本组疗效均优于两对照组(P<0.05)。石成生[19]用温胆汤随证加味,并用羟氨苄青霉素、丽珠得乐冲剂治疗本病64例,对照组43例用上述西药。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3、9例,显效29、9例,有效16、20例,无效各5例,总有效率92.2%、88.3%。陈锦辉[20]用厚朴、陈皮、甘草、草豆蔻、桂枝、茯苓、白芍、木香、枳壳、鸡内金、莱菔子、黄芪、生姜,对照组均用多潘力酮,分别治疗本病93例、6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72、21例(P<0.01),有效20、24例,无效1、15例,总有效率98.9%、75%(P<13.01)。朱莹[21]等用柴胡疏肝散加法莫替丁、吗丁啉治疗本病42例,对照组用上述西药,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说明中药疏肝解郁法能明显提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患者的疗效。

5治疗心得与展望

在工作与学习中,特别是在近一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对上百例FD患者的治疗,笔者对该病的治疗有了一些体会:首先,调和气机是用药关键,该病在胃,涉及肝脾,总以气滞不畅为主,故本病当以调畅气机为主要治法,临床中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每多有效。其次,要重视辛开苦降法的重要作用,中焦气机郁滞,升降失司是形成痞满证的重要病机,可通过苦辛合用调整气机升降,临床上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寒热并重,辛开苦降,常有疗效。其三,重视兼症,FD发病因素多样,影响因素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重点治疗主症同时,也要注意兼症合治。其四,灵活辨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特征,灵活辨证,筛选恰当的药物予以治疗,这也是提高临床疗效不可缺少的环节。最后,要善于与患者交流,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讲明病情,消除疑虑,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治疗信心,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常可达事半功倍的疗效。总之,FD的发病率相当高,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要发挥中医药在治疗FD时的优势,应着重整体研究,既要补益脾胃,行气除满,又要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阴阳互调,安神定志,多方位多靶位着眼,以提高临床疗效,并运用现代研究深入系统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今后应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深入开展FD中西医病因病机、流行病学、实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并从HP、胃肠激素、胃肠动力学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FD的机理,同时建立FD的动物模型,加强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的动态观察研究,从而开发研制简便、高效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广大FD患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永堂.五花芍草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3,10(9):35-36.

[2]粱乃津,黄穗平.健中调肝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6,5(9):8.

[3]严光俊,桂壮.活疵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2002,24(11):20.

[4]刘善京.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机制浅析[J].甘肃中医,2004,17(6):11-12.

[5]陈多,王长洪,吴春福.消化道动力药物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1996.4(2):120.

[6]赵风莲.中医治疗FD8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1.9(1):55.

[7]张淑英.F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机理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1.21(1):11.

[8]李淑贞.浅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J].河北中医,2001.23(3):196.

[9]刘静.辨证分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J].实用中医内科,2004,18(4):812-813.

[10]古学文,李文唏.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22-24.

[11]林连,史宗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4):3-4.

[12]钱祥夕.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体会[J].实用中医药,2002,18(12):34-35.

[13]王立春.程军.陈孔斌等.疏肝悦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11(1):45-46.

[14]白长川,马超,李吉彦.和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索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11(6):373-374.

[15]严光俊,桂壮,李存沂.通降胃灵I号片治疗运动障碍样消亿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3.

[16]董明国,何世东,叶小汉,等.康尔胃2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4,12(3):146-147.

[17]何英,曹文富,荣晓凤.理气复胃1∶1服液治疗气滞食积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2004,12(3):137-139.

[18]胡大勇.中西药联合用药冶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16-17.

[19]石成生.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4例小结[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33.

功能性范文篇3

一、歌唱艺术中“情”的功能性

歌唱艺术中的“情”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词曲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物化于作品中的原始感情;二是歌唱者对于作品的情感体验,即二度创作中对原始感情的理解;三是歌唱表演时演唱者的真情实感。“情”的这三方面内容并不相同,但是三者又辩证统一地融为一体,共同决定着歌唱表演的艺术效果。

1.创作者的原始情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礼记•乐记》的《乐本》篇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就是说音乐作为主体性艺术,其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主体的情感,即“感于物也”。这种感情体验表现为声音就成为音乐。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构成了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1](P270)也就是说,音乐是从声音中产生的,它的根源也在于人心受到事物的触动。《礼记•乐记》所列举的六种声音不是本性造成的,而是因为受到具体事物环境的感触而产生的。这是认为音乐是主体感情的表现,不同的感情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音乐。虽然历史上也有一些音乐理论家否认音乐具备情感因素,如嵇康就认为“声之与心,殊涂异轨,不相经纬”。这样的观点固然有其理论上的依据,但是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其主体性是不容抹杀的。因为音乐毕竟是人为的产物,不同于纯粹的自然声响。片面地抹杀音乐中的主体性因素将难以自圆其说,所以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又强调“平和”精神,他所说的这种“平和”精神其实质就是主体性因素,而主体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情感,所以音乐是主体的艺术,或者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已经完成的音乐作品固然客观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物质不过是它的“外壳”,其本质是物质化了的创作者的原始情感,也就是说创作者的原始情感构成了音乐的主要内容。因此,原始情感的主要功能有两个:其一,它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是声乐作品创作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其二,它构成了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凡是能够打动听众的优秀作品,无不具备丰富而深刻的原始情感。

2.演唱前的情感体验:“未成曲调先有情”原始的情感经过物化已经成为抽象的音乐符号,它的传达需要歌唱表演者的理解、吸收和转化。因此,歌唱表演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作品情态结构的体验。在演奏或演唱之前,表演者必须首先把握作品的基本感情。只有确定了歌曲是悲、是喜、是怒、是欢,才能有的放矢地准确传达这种情感。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对于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极为重视,他在《乐府传声•乐情篇》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真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1](P827)在艺术表演中,歌唱者的情感体验要建立于尊重作品原始情感的基础之上,不能完全按照主观个性歪曲客体的情感内涵。但是另一方面,表演者又不能机械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原始情感,毫无创造的展现作品情感。古今中外成功的表演者在表演中无不表现出主体个性与客体作品的平衡统一。尽管同一首作品的原始情感是固定的,但是不同的演唱家对它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种理解也会深刻地影响歌曲演唱的气质和风格。比如在演唱《吐鲁蕃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曲时,女中音歌唱家罗天婵与关牧村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歌曲中内蕴的情感内涵。罗天婵以圆润明亮的歌声充分抒发出姑娘沉醉在爱情中的欢乐,而关牧村则时而低声倾诉、时而直抒情怀来表达姑娘心中缠绵的情意[2](P312)。事实上,在具有行为艺术特性的艺术活动中,艺术行为主体的即时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行为的效果,书法是这样,音乐也是这样[3]。因此,演唱者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演唱者的个性情感与原始情感交融的产物。准确地把握作品中的原始情感是演唱能否成功的基础,如何把握原始情感、如何将之与演唱者的个性相结合决定了表演的风格和气质。

3.演唱中的真情实感:“情声须合”如果说演唱之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是表演的基础的话,那么演唱中表演者的真情实感则直接决定了表演的艺术效果。离开了真情实感的表演只能是机械的、概念化的表演,否则,即便用哭腔或愁眉苦脸来表现悲哀的感情,看上去痛苦但并不会感人,甚至有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表演者在演唱之前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要准确、深刻,而演唱中对情感的表现要真实、自然,两方面缺一不可。歌曲演唱中的“声”、“情”关系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般说来,“情”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情”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内容,融合了演唱者的情感体验,它既是情感表演的依托,又是演唱要表现的对象,而“声”是从属的地位,它是传达感情的物质材料,“声”的运用应该服务于“情”的需要。尽管如此,表演者不能机械、生硬地处理“声”、“情”关系。因为两者的地位是从宏观的、总体的角度来说的。具体到歌曲演唱过程中,“声”与“情”处于动态的平衡当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离开了“情”则“声”不能感人,而离开了“声”则“情”无法传达,只有将两者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才能使塑造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二、歌唱艺术中“气”的功能性

“情”在歌唱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歌唱者要将作品中的原始情感和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就必须巧妙运用“气”这一中介手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将“气”看作宇宙和自然的本体,所以古人对于万事万物的观点无不建立在“气”的基础上。总体来看,“气”在声乐理论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是形而下层面的“气”,指的是歌唱中呼吸的调控和气息的运用;其二是形而上的“气”,与“虚”、“气韵”相近,指歌唱中的艺术境界。不同层次的“气”在歌唱理论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1.“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形而下之“气”“气”是歌唱艺术的核心。我国唐代声乐家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4](P33)。历代关于歌唱中对于气息运用的论述,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要把握歌唱中气息的来源。上引段氏所谓的“脐间”就是胸廓的底部或者是腹腔的顶部。调节“脐间”的气息就是要用横膈膜来控制气息。这既说明了歌唱中气息的来源,也说明了控制气息的方法。强调“气”来源于“脐间”极为关键,这是人们长期歌唱实践的总结。西北“花儿王”朱仲禄在谈到歌唱中气息的来源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撒拉族女歌手说她唱“花儿”的声音是从肚子里唱的。她的意思是说,歌唱中的气息要源自小腹的“丹田”部位。正是因为出色的歌手运用的是来自“脐间”之气,所以才能够一面饮酒一面唱歌,唱个通宵达旦都不会疲惫[5]。正是“脐间”之气给予了这些歌唱者以有力的支持。第二,要正确运用气息发声的技巧。清代的徐大椿曾在《乐府传声》中指出:“声之高低,与轻重全然不同。今则误以轻重为高低,所以唱高字则用力叫呼,唱低字则随口带过,此大谬也。”他进一步指出:“轻重者,气也。”“凡高音之响,必狭、必细、必锐、必深;低音之响,必阔、必粗、必钝、必浅。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尽呼,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当高揭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透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全不费力。”[1](P833)这些讲述的就是如何运用气息发声的技巧。按照他的理解,气息所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声音的大小,即“轻重者,气也”。但是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唱高音或低音不能只依靠“气”的大小来决定,还需要喉腔等发音器官的配合。比如唱高音时必须“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做狭”就是将声带闭合拉长;“做细”就是气息要集中;“做锐”就是音质要结实紧张;“做深”就是使喉腔张开以便达到发音深厚宽阔的效果。另外还需要“将气提起透出”,就是用横膈膜将气息托住,并使得气息在喉腔内汇聚,从而充分带动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发出清晰明亮的高音,而歌唱者又全不费力。北宋沈括也曾经提出“内里声”原理来说明这一点。他认为高音不等于浅白而尖锐的喊叫,而是使气息在喉腔“内里”部位的汇聚反射,并在硬腭上形成支点产生头腔共鸣。这样发出的高音才能含蓄而浑厚[6](P40)。沈括与徐大椿所说的发音用气的技巧都是一样的道理。

功能性范文篇4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当归龙荟丸/治疗应用;针刺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久,秘结不通,让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症状。在临床上根据是否有器质性病变而划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1病因病机

中医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跗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大便不通》:“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蔡淦[1]认为便秘分为气秘从肝脾肺论治,顽固性便秘从气血论治,阳虚便秘从脾肾论治,阴血亏虚便秘治当养血滋阴,润燥通便。陈延[2]认为治疗便秘:(1)当重视气机调畅;(2)重用风药,行肠中气滞;(3)三因制宜,勿专事攻泻;(4)因虚致秘,塞因塞用。李国峰等[3]认为治疗便秘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血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顽固性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变属于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脾胃肝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胃热过甚,津液耗伤,则肠失濡润,脾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腑失通利,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而发为本病。便秘的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4个方面,燥热内结于肠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实秘,气血阴阳亏损者为虚秘,阴寒积滞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者为虚秘。临床常见多种证型同时出现。

2中药治疗

兰秋平[4]运用当归龙荟丸治疗热秘型、气秘型便秘48例疗效显著。谢宜奎等[5]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效果良好。金照[6]认为气血流畅则大便自调,遂用丹参枳术饮为主方加减治疗便秘32例,总有效率达97%。颜义龙等[7]认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是本病病机的核心,遂用调中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3例,效果良好。吕美农等[8]认为,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必须注重调补脾之气阴,增强肺之肃降,兼顾肾之温煦,滋养肠道津液,突出一个“润”字,从而达到补气养血润燥、缓下导滞通便的目的,故用自拟的归芪枳术三仁汤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0例,总有效率为96%。李方等[9]认为老年患者体质虚中夹实,治疗此病时要虚实兼顾,其用脾约丸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总有效率93.3%。胡雪丽等[10]运用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有效率100%。孟祥智等[11]认为,功能性便秘或因脾肺气虚,运化失职,导致大肠传导无力;或因血虚津少,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致大便秘结,且中年女性多有气滞,故采取益气养血、兼理气润肠的治法,自拟润通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总有效率达94%。董耀林[12]认为中老年人便秘病因、病机多以气血虚弱、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遂用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总有效率94.6%。李铁男等[13]认为老年习惯性便秘,多为脾虚无力,运化失职,肝郁气滞,津液无制,治疗上当宜健脾补虚、行气,气得行则大便自通,脾气旺则津液生,则便秘得解,遂用枳术菝葜饮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12例,有效率91%。杨英[14]认为肝失疏泄则胃的降浊功能异常而易致便秘;若肝血、肝阴不足,则肠道失润便干;又因肾司二便,为先天之本,乃元阴、元阳之府,大肠排泄糟粕的功能有赖于肾的温煦濡养。在此基础上其拟定了滋肾清肝汤治疗难治性慢性功能性便秘120例,总有效率为92.5%。战颉等[15]利用便秘通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总有效率为93.33%。郑方等[16]利用归芪通便汤加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56例,总有效率为92.9%。鲁桂明等[17]用增液通便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36例,痊愈95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100%。樊冬梅等[18]认为气秘的发生主要由于肠道气滞和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常为主,所以其确立调肠健脾法治疗气秘35例效果良好。李晓阳等[19]认为便秘之治,首须增液行舟,养血润燥,从而通利肠腑,腑气通则内热不生,阴血得养,后方能以益气、健脾、滋肾等法收功,遂用增液行舟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180例,有效率为97.8%。张志峰等[20]认为以调和脏腑气机升降立法治疗便秘疗效显著,遂确立了调和脾胃,升清降浊,宣降肺气,润肠通腑,疏肝达木,解郁通便的治疗原则。石冲等[21]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据此而立补气健脾、滋阴润肠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总有效率为96.7%。

3针刺治疗

曾燕芬[22]利用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效果良好,其治法为耳穴贴压:主穴取大肠、直肠下段、三焦、脑点,每次于单侧贴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2d1次,5次为1疗程。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5次,每次3~5min。针刺:主穴取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热结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脾俞、胃俞;寒秘加灸神阙、气海。以上穴位均取双侧,按针刺常规操作,捻转进针留针30min。孟庆军[23]推拿加食疗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总有效率为96.7%,治疗方法:推拿首先取脾俞、胃俞、大肠俞等背俞穴,采用点、按、揉、滚等手法,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然后采用揉、推、按等手法在腹部顺时针推拿;食疗:核桃仁30g,黑芝麻30g,共捣烂,同蜂蜜30g,牛奶50g调和,每早空腹冲服。程挺[24]利用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55例,有效率达98%。周国赢[25]利用针刺配合食疗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75例,有效率为100%。

4小结

综观目前整个研究状况,仍是以一般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总结为多,涉及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远期疗效追踪观察及治疗机制探索的则很少,相关的研究亟待开展。另外,中医药治疗本病时由于用量的不同及个体差异常常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稳定,且评价药物疗效时又往往缺乏严格、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致使很多报道的方法可重复性较差,无法进一步推广。故如何规范使用剂量、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及科学客观地说明中药取效机理或可能的作用靶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丛军.蔡淦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112.

[2]方芳.陈延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9):790.

[3]李国峰,邱剑锋,袁亮,等.李国栋从血论治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81.

[4]兰秋平.当归龙荟丸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63.

[5]谢宜奎,唐晓鹤,李敏.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1):18.

[6]金照.丹参枳术饮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51.

[7]颜义龙,王爱华,陈旺.调中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3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3):3031.

[8]吕美农,吴玲.归芪枳术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0例[J].江西中医药,2003,34(247):23.

[9]李方,陈强松.脾约丸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2122.

[10]胡雪丽,杨世忠,李健,等.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19.

[11]孟祥智,徐慧先.润通汤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临床观察[J].世界健康杂志,2008,5(5):201202.

[12]董耀林.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J].河北中医,2005,27(6):434.

[13]李铁男,李杨,李季委.枳术菝葜饮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1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74.

[14]杨英.滋肾清肝汤治疗难治性慢性功能性便秘120例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7,26(2):102103.

[15]战颉,高丽娟.便秘通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12):26.

[16]郑方,万晓燕.归芪通便汤加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56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1):40.

[17]鲁桂明,杭忠许.增液通便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36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27.

[18]樊冬梅,欧志穗,刘友章.调肠健脾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证35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39(10):3335.

[19]李晓阳,李艳梅,高旋慰.增液行舟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180例[J].陕西中医,2007,28(6):690691.

[20]张志峰,全国芳.调和升降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体会[J].新中医,2006,38(3):86.

[21]石冲,赫岩.益气滋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26.

[22]曾燕芬.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6,37(277):4748.

[23]孟庆军.推拿加食疗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J].天津中医药,2008,25(3):245.

功能性范文篇5

一、大学校园文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要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品牌的重要体现,对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点重要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先进校园文化的发扬使校园内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时代精神。它熏陶和约束着广大师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志品质,促使广大师生提高思想境界,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共同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2.团队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观念。由于共同创造,师生员工对它有着血肉相连的紧密感和亲切感。同时校园文化渗透进校园方方面面,对师生具有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有助于学校上下同心协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共谋学校长远发展。

3.性格激励功能。一方面,是一种对个人的性格激励作用。激励教师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激励学生艰苦奋斗,立志成才;促使全校形成振奋精神、你追我赶、公平竞争、互相学习的激励环境与机制。另一方面,是一种对精神、文化的反激励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反作用于自身,从而产生深刻的自身变革,使校园文化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在一种内循环的模式下激励文化本身的推陈出新。

4.优势辐射功能。校园科技文化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艺术社团到农村、到社区送温暖等一系列树立学校形象、打造名校品牌的活动,充分发挥着校园文化的优势辐射作用。“走出去、引进来”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大量资源,丰富了教育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缺失

面对资讯暴涨、网络崛起与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强烈碰撞,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多元价值观取向,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缺失是造成这些情况的因素之一。

1.价值导向功能的缺失:个人主义兴起。

在文化多元化与家庭规劝力日渐弱化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由于对各种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错误地将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看做是时代的主流、最利自我成长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受到冲击。校园文化价值导向功能部分“失灵”,个人主义逐渐兴起。

2.团队凝聚功能的缺失: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泛滥。

校园文化一直鼓励学生社团、学生创业的发展,但关注的视野更多停留在鼓励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上;较少地开展针对大学生全体共同参与的思想教育活动,从全局上进行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合作力的深入培养,导致团队凝聚功能的缺失。加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许多“80后”大学生将“创业”视为实现梦想的捷径,崇拜着年轻致富的同时代创业者,也做着一朝成名的美梦,但缺乏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实干精神,“邯郸学步”式地将他人的经历拿来作为自己实现梦想的手段,结果造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泛滥。

3.性格激励功能的缺失:抗挫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欠缺。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心理成熟度不高、抗挫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欠缺。归结起来,源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做事目的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盲目认可自我导致做事急躁欠考虑,遇挫后失望沮丧情绪严重,无法自我解压、自我激励;做事滞后,不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特点,又导致了结果失败,形成恶性循环。而校园文化没有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督促,使校园缺乏一种激励环境和机制,从而导致这个大环境下的性格激励功能缺失。

4.优势辐射功能的缺失:受惠环境缩小、反馈资源有限。

校园文化的关注点更多的在校园内的文化发展繁荣,既没有更多的“走出去”,向外界宣传推广校园的独特文化,又没有更多的“引进来”,将校际间的优秀文化进行交流合作,补充本校文化资源,导致了校园文化优势辐射功能的缺失,致使受惠环境缩小、反馈资源有限。

三、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性重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校园文化功能性重建,要以各种文化宣传形式作为方式手段,努力探索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

首先,通过设立宣传思想工作主页、制作网上新闻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台等一切可利用的宣传阵地的作用,贴近广大师生员工,做好热点引导,强化对外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建设起由平面到立体的广泛、深入、全面的宣传网络,将大学生德育工作全面铺开,并且有重点地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反复教育指导。

其次,邀请相关专家对校园学生社团的文学、艺术等活动进行指导,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科学知识讲座和竞赛。一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能力;二是贯彻德育基本理念,变大条大框的理论道理为循循善诱,取得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的双丰收。

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观校史馆、烈士陵园、历史文化博物馆或利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始终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2.校园文化功能性重建,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作为环境保证,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教育队伍建设3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勤奋能干的教育队伍,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规章制度是基础,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根基来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着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使师生员工规范自身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自觉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形成先进的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校内学生社团,繁荣社团文化;二是建立一系列辅助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制度,例如活动场馆管理制度、活动经费报销制度、活动管理安全制度等。

(2)组织机构是血脉,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结构保障。

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支撑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结构保障。首先,组织机构梯队构建要合理,上下级间的职权要分明、同级间的责任要明确;其次,建立一套详尽完备的问责制度,严格把关对每一个环节把关,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再次,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根据问责制建立奖惩制,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专人负责校内外人士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作出调整。

功能性范文篇6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城市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存在于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艺术概念赋予传统艺术形式一种新的生产机制,即表现形式和价值。它是过去艺术形式的转变和更新。公共艺术与城市密切联系,譬如南京地铁公共艺术不仅仅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风貌,还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人文价值,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纽带。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条地铁1863年于英国伦敦建立开始,地铁的视觉传达设计和公共艺术的设计就高度受到重视,并且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地铁环境的建设几乎是发达国家无不关注的城市文化艺术建设对象。不管是西欧国家还是中国都会综合运用城市自身的文化和历史特征,结合某特定的城市特点,来进行装饰地铁空间,以便宣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规范地铁的视觉环境,创造一个可以持续长远发展的特色地铁。

二、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性

1.和谐空间环境,营造宜人场所。因为地铁是在地下运营,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们对地下空间的评估一般是焦虑、不安、抑郁,孤立,黑暗,不开放,紧张,气闷的等等。由于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丰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和心理上的刺激,追求情感交流和培养,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心理表示着抵抗和拒绝。公共艺术在塑造现代城市的空间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满足公共空间整体功能需求和公共空间视觉审美要求。通过艺术造型语言的烘托,改变地铁空间枯燥而无趣的视觉感,使地铁空间更具有视觉吸引力。因为公共艺术是以多样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其精神和感官受到艺术表现形式的刺激,使乘客感受到地铁环境的“亲切感”和“地域文化”,从而吸引乘客,分散注意力。此外,地铁内的公共艺术和地面的公共艺术可以帮助乘客进行城市定位和方向的移动,明确他们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并且可以有序地建立乘客关系维护地铁空间的公共秩序。2.彰显人文精神,展示城市风采。公共艺术需要以城市为标签,打造一个以城市为品牌的现代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它是以外部视觉艺术操作和存在模式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着社会公共领域文化平台,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精神内涵,是整个城市文化的局部缩影。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根据这个特征,公共艺术必须服务于未来各行各业的人们。因公共艺术的特征,必须要以大众参与,而审美的主体是以社会接纳群体的价值观为标准。社会接纳群体越大,公共艺术就能反映出城市文化的整体品味。反之,社会接纳群体越小。公共艺术就脱离了城市文化的整体品味。这种特性也彰显着人文精神。透过整个地铁空间的观众或乘客看到地铁公共艺术的文化品位,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和风采。在一个开放和捍卫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它可以成为社会的传播者。传播和传达好的想法必将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和社会功能。也因此,让更多的公共文化和艺术进入到一个开放的时代,创造出一个开放而共享的地铁公共艺术也是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

三、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审美性

地铁空间属于一个特定的场域,场域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概念。它意味着人类生活与伴随的场所的统一体。借用这一概念,就是要表明公共艺术需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地方,并为事物创造一个场所。这也是公共艺术的本质。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场域,不但要营造一个心灵上的愉悦,还要在视觉上装饰着这个公共空间,达到心灵与肉眼上的美感。因此在地铁公共艺术的审美性上需要在形式上以及用材上面进行选择,或亦借助当地环境的独特性以及文化特色进行装饰,就比如南京地铁大行宫站的壁画《红楼梦》,此站的壁画选择是以历史故事为选择题材,以曹雪芹的故居为由而设置《红楼梦》的题材。这就在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下进行装饰。这不仅仅可以让乘客在地铁环境下有着大众的参与感,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还可以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功能性范文篇7

关键词:广播社会功能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物质生活的便利,更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1838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开启了人类的电子传播时代。随着广播、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成为一种新兴媒介叠加的过程,受众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权利。而广播作为电子传播的“经典款”,其社会价值和功能依旧存在,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诞生初期的广播媒体——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的需要

1906年,美国人费森登首次用自己的实验电台播出了一段广播节目,这作为人类传播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之一为电子传播时代进行了隆重剪彩。广播的诞生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正是它充分体现了电子媒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与历史意义。人们常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而它在诞生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凡功力也为这一沉重的角色提供了说服力。人类历史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就是广播,由于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的需要,广播事业一开始就处于各国政要的严格控制之下。早期的广播最为明显的功能不是提供娱乐,而是服务于各国的政治、军事领域。广播的普及率不高,然而却成为各国军事通信和电波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时期的广播——商业功能和军事功能的叠加

“1920年11月,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了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开始播放新闻、音乐、讲话,转播体育比赛实况等节目,这标志着商业广播的开始。到了40年代,美国的家庭收音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收音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便携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由此可见,当时的广播节目已经成为公众娱乐的普遍来源,广播节目的内容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当时已经出现特定节目或主持人的忠实听众群,节目内容本身一定程度上对受众有“劝说”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广播在这一时代体现出的灵活性和影响力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和军事学家的重视。广播被他们普遍运用于战争期间的受众研究,较为著名的要数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和以他为核心形成的“耶鲁学派”。在对二战的战时宣传问题特别是宣传效果问题的研究中,霍夫兰从广播对民众以及战士们的心理作用中证实他的“劝服”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美国政府的宣传决策中,利用广播的影响力达到美国政府瓦解敌心,鼓舞自身士气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他所领导的耶鲁学派在后期才能取得斐然的成绩。

三: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冲击下的当今广播事业——夹缝中求生存,不再强势又不可取代

功能性范文篇8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老年功能性便秘;生活质量

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年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其中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30%。老年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一种非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经常性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的疾病,长期便秘则会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1]。精神科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有着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以及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集束化护理则是以循证科学为基础,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的一系列护理措施,而通过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利于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本研究就集束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科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剔除不愿配合且有严重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本次研究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女11例,男14例;年龄65~81岁,平均71.45±2.84岁;病程1~7年,平均5.12±0.68年。研究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66~80岁,平均72.84±2.55岁;病程1~9年,平均6.91±0.59年。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日常护理,并督促患者合理安排日常作息,多饮水,科学饮食,督促其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合理增加运动量,指导患者正确的排便姿势。研究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适量运动疗法。安排患者观看健康教育片,让患者直观了解到肛直肠的运动,并学会收缩和放松肛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转腰等相关训练。每次30min,每周2~3次。②按摩疗法。选取专业护师对研究组成员进行统一指导,按照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对足三里、手少阳、耳穴,每个点穴位以大拇指为中心顺时针按摩,环形走位。腹部按摩主要是以肚脐为中心展开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相结合,每次20min,每天2~3次。护理过程中应有专业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指导患者按摩的强度和力度,纠正其手法,并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连贯性。患者身体如有不适,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心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患者入院后评估其心理状态,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通常渴望倾诉,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予以患者关怀、开解,并鼓励其将心事倾诉;②通过与患者交流,发现患者负性情绪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干预,并通过沟通交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便秘导致的症状,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说明疾病病因、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及遵医行为可改善疾病预后,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通过向患者分享治疗成功病例,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消除焦虑情绪。1.3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评分: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及直肠堵塞感、症状总积分等方面进行记录评价。根据粪便性状:0分为4~7型,1分为3型,2分为2~3型、3分为1型,排便间隔:0分为1~2次/d,1分为3~4次/d、2分为≥5次/d;排便困难程度按照0~3分、排便不尽感按照0~3分划分、肛门及直肠堵塞感按程度划分为0~3分,症状总分为各症状总和,记录的数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症状越严重。②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vescale,SDS)[2]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两项量表均为20项,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③生活质量测评: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3]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问卷包括36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就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评分。研究组干预前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施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心理状态。研究组干预前SDS、SAS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施干预后SDS、S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生活质量。两组干预前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导致腹痛、腹胀、头晕、食欲不振等,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治,将会诱发一系列相关的肛周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老年患者因其年老体弱,运动次数少,牙齿咀嚼能力弱,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患功能性便秘[4]。加之精神科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善于表达,在经过长期服药治疗后,肠道功能紊乱罹患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格外重要。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的干预措施,结合多种干预方式,旨在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功能性便秘患者康复的一系列措施[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过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比对照组低,干预后,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提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症状,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拥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长期性。分析原因在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通过适当运动疗法加强患者的肛门肌群运动,并通过反复训练,有效锻炼肛门肌群,从而促进排便[6]。按摩疗法则是通过直接刺激穴位,增加排便反射[7-8]。按摩肠胃增加了胃肠道的蠕动,刺激了排便反应。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建立起自信心,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并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另外,功能性便秘同时受到神经内分泌与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而情感中枢的解剖位置与两个系统相近,因此情绪因素对功能性便秘起到重要作用。而通过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焦虑情绪,从而降低盆底肌群紧张度,促进结肠蠕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9]。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精神科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冬,吴相柏.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3016-3022.

[2]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3]吴玲,王小丹,刘玉梅,等.SF-36量表用于老年人群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1):1114-1115.

[4]徐国会,萧枫,宋花玲,等.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康复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5):3661-3663.

[5]李伟.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9):3102-3105.

[6]王咏梅.集束化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7):2350-2352.

[7]洪陈侃,叶津,金钭乐,等.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2):285-286.

[8]马莉莉,龙影.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0):174.

功能性范文篇9

【关键词】脊椎;服装;儿童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问题,因此功能性服装的需求大大增长。功能性服装的发展前景确实是不可估量的,根据专家预测,21世纪全球服装业将发生巨大变化[1]。这些服装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还利用科学技术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在一个大范围内,同样是功能性服装,但是它们针对的消费者年龄阶段不同,对于0~14周岁儿童,其身体在生长过程中脊椎往往受不正确的姿势影响发生改变,儿童功能性脊椎矫正服装可以很有效地预防及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把科技运用在服装中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研究背景

人的身体机能是从哪里开始开始变老的呢?有的人说是从头发,有的人说是从腿部,也有的人说先从眼睛开始。其实,人的变化是先从脊柱开始的。科学家预测,跟随时代的发展,当代人的寿命本应在120岁左右。但实际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却不到80岁,因为脊椎病让人的寿命缩短了三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老年人的思维还是很灵活,但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却步难行,当遇到各种疾病往往会产生诸多麻烦,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脊椎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体骨骼结构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支柱”,它支撑整个人体的重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总干道,由于脊椎和骨盆在力学上紧密联系,其中有的部分对整个脊椎起主导作用。所以,每一块椎体发生变化,都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脊椎在人体骨骼结构中具有环环相扣的特殊功能。脑神经都经由脊椎到达人体的各个器官,它也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一旦“控制中心”有了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影响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因此,脊椎的健康与否关系着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长短[2]。将头和躯干的重力及弯矩传递给骨盆;保证肌体、头、躯干和骨盆充分的生理活动;保护脊髓免遭外力损伤,并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及脊柱的内外平衡。这是决定脊椎健康与否的3个要素。这种机能是人一生都需要的,但是从儿童学习走路时起,就开始对自己的脊柱进行着挑战。并且很容易在日常生活、学习、运动和工作中受到影响,所以近年来脊柱相关疾病越来越普遍,并呈低龄化发展。许多儿童由于脊椎的位移产生了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和颈肩腰疼痛等症状,但由于人们对脊柱病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常常错过对脊椎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脊椎位移加重,椎间盘退变突出,脊柱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危及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脊椎疾病。因此,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首先从儿童抓起。如加强正确的姿势训练来保持脊柱的相对稳定,并要求儿童尽可能远离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电脑、电视、电话和空调等。尽可能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和不超过脊椎生理曲度活动功能的运动,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坐正、站直和躺平的好习惯,注重颈背部及腰部肌肉的锻炼。因为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的成长发育期,也是脊柱的快速成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脊柱健康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倡导脊柱健康新理念应从儿童时期树立起来,这样才有利于人体生理健康。

2儿童功能服设计的研究内容

儿童功能性矫正服装的原理是利用外力达到矫正脊椎的目的。众所周知,儿童时期的脊椎最容易发生改变,必须要在这个阶段预防及矫正。以下为4种常见脊椎问题。常见的脊椎变形示意图如图2(图片来自王西岭教授的网络文章)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胸段脊椎侧弯;胸腰段脊椎侧弯;腰段脊椎侧弯;双侧弯。图2常见的脊椎变形示意图儿童功能性矫正服装的作用大致分为2种环境,一为物理环境,二为生理环境。2.1物理环境。2.1.1脊椎矫正。大多数的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受不正确的引导,例如玩游戏机、手机和电脑等,在此过程中不正确的姿势促使脊椎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脊椎的三维畸形。借鉴“背背佳”以及医学专业辅助产品,将其应用到衣物中,在原有的“三维力系”矫姿法的基础上,遵循人体生物力学的“脊椎三维整体活动模式”[2],利用矫姿法达到矫正脊椎的目的。在上衣的内里,缝制含有锦纶的拉伸带,加宽肩部的部分减少压力使儿童能舒适地佩戴,拉伸肩部可以有效治疗脊椎前倾,控制左右侧粘合带可以治疗脊椎侧弯,松紧度根据佩戴者脊椎弯曲程度由其自己掌控,治疗可分为适应、调整和固定3个过程。2.1.2防寒保暖和调温。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皮肤表面最舒适的温度为33~34℃,如果外来温度与之相差1~3℃,人体则不会感觉温度有什么变化,但如果外来物与之相差4~5℃人体则会有过冷或过热的感觉,儿童功能性矫正服装选择的面料正可以把温度差控制在3℃以内。选择一款特殊纤维材料作为主体面料,材质轻盈同时保温性能较强,跟以往的保暖内衣不同,这款材料同时具有调温功能,可随着环境气温降低或升高,产生双向变化,自动调控其保暖能力及散热透气能力,使衣下微气候保持恒定的温湿度,穿着既舒适温暖又透气凉爽。当天气变冷时,纤维中的特殊液体会分解出气体,形成气泡,使纤维膨胀,孔眼关闭,织物变得蓬松,保温能力提高,穿着十分暖和。一旦天气转暖,气泡又还原成液滴,于是纤维收缩,孔眼张开,使织物的透气散热能力提高,穿着凉爽透气。又有人担心,这纤维中的特殊液体在日常换洗和晾晒中会不会流失或蒸发,对于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这是面料的自有属性,像棉、羽绒、聚酯纤维和氨纶等经过换洗和晾晒不会发生改变一样。总的来说所谓的调温功能,其实就是利用面料自身“热胀冷缩”的属性来调整穿着者皮肤表面的温度。2.1.3耐磨。一般来说最耐磨的当然是化纤面料,但是要是纯化纤肯定也有很多的缺点,例如怕火星、不透气、不吸汗和不舒适等。儿童的肌肤比年龄较大的人来说必定是娇嫩的,所以要区别对待。对于耐磨面料,要求最高的一般运用于军事方面,如作战服的面料构成就是尼龙与棉各占一半,这种组合能做到最高要求的透气、耐磨和耐火功效。除了面料本身的材质构成之外,面料的纺织方式也很重要,如斜纹布就是耐磨面料的代表,生活中流行的牛仔裤以及工作服都是选择了斜纹布,但是斜纹布明显的缺点是厚,于是人们发明了带横竖加强织纹的防刮布,轻薄结实。儿童功能性矫正服装选择最耐磨的化纤尼龙面料,50%尼龙+50%棉,在重要部位(肘部、膝盖)添加面料,与其他面料进行拼接,使衣服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保证耐磨耐用的功能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舒适性。2.2生理环境。2.2.1防跌倒受伤。在人面临跌倒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会用手臂护住头部,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在服装的肘关节、小手臂背部、肩部和膝盖等人体易受伤部位,加入了尼龙、布、塑料、硅胶、高分子材料、橡胶和聚酯纤维等化学合成物,使这些部位具有抗拉伸、透气好、舒适和坚韧等特点,尤其是儿童衣服的关节处采用了英国工程师理查德发明的D30凝胶,它可以被挤压成任意形状,当儿童不慎跌倒或遭遇其他意外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到儿童的身体,让儿童不至于面临太大的危险。2.2.2防丢失。在衣物的领口处印上根据儿童基本信息生成的二维码,同时采用鲜艳的颜色,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衣服上的图案可选择当下流行的动漫人物。

3结语

儿童功能性矫正服装得益于当今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预防和治疗儿童脊椎问题有着明显的效果,遵循人体生物力学的“脊椎三维整体活动模式”,利用矫姿法达到矫正脊椎的目的,还有各种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1]周路菡.智能服装大踏步而来[J].新经济导刊,2015(8):24-29.

功能性范文篇10

关键词:SORONA功能性面料;休闲童装;设计需求

21世纪人们对服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服装可以被赋予环保、防污染、安全防护、健康的功能。[1]在童装领域此类需求更甚,随着80后90后妈妈逐渐成为童装消费主力军,童装的消费趋势变得愈为复杂,童装的功能性需求被广大品牌商重视起来。高科技面料的快速发展,也给服装材料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所以应运而生了抗菌、防螨、吸热、抗紫外线、保暖、吸汗透湿等各种功能性的服装面料。[2]通过探索功能面料的科学和技术特征,结合人体工学的细致研究对休闲童装的功能设计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针对新型服装材料的具体性能,已经有许多研究者从多方面做过研究,本文以SORONA纤维开发的功能性面料为休闲童装设计的主要材料,拟从SORONA纤维面料的性能与应用价值入手,探究功能面料性能特点、应用价值及优势。并针对休闲童装的色彩、工艺、结构提出具体设计方案。

1SORONA面料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1.1SORONA纤维原料。由美国杜邦、海兴材料、众享实业协作创新的最新成果SORONA,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又一里程碑。SORONA聚合物源自每年可重复生长的植物性原料,其40%的原料来自于玉米。是一种以1,3-丙二醇(PDO)为主要原料的“智能型”聚合物,核心PDO来自植物淀粉葡萄糖。业界把SORONA称为“智能型”的聚合物。SORONA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相比,SORONA纤维工艺可减少37%的石油资源消耗,节约30%的能源使用,并减少63%的温室气体排放。它很好的结合了生物科技、天然植物和清洁纤维加工技术,[3]能给纤维、织物、特种树脂产品、无纺布等带来独特的性能。1.2SORONA纤维的性能特点。SORONA纤维作为一项突破性的新型生物基聚合物,它变化多端的用途来自于PTT聚合物的曲折分子链结构,无论织物是纯SORONA纤维制成还是与其他纤维组合使用,都具有卓越的性能。[4]在服装方面,SORONA集尼龙和涤纶的优点于一身,不同程度地改善纤维素和纤维面料的手感、尺寸稳定性、起毛起球性、抗紫外线和氯、抗污和免烫等性能,面料的拉伸回弹性、保温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能可以达到穿着舒适性要求,同时具有吸湿排汗功能和形态记忆功能,不易起皱,并耐用,为针织内衣面料和中高档休闲针织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触感柔软:SORONA纤维本身触感柔软、模量低,在同种受力状态下能够产生较大形变,因此用SORONA纤维所织成的面料具有触感柔软的特性。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厚重的棉服呈现修身的外观效果。保暖性:在保暖棉中融入SORONA纤维。生产厂家通过它可塑性较高的特性,结合特殊保暖制作技术工艺,从而使织物面料发挥出色的保暖性能。拉伸与回复性能:SORONA纤维特有的晶体形态和分子结构会导致应力变形发生在晶体区域,从而完全回复纤维。织物可以被赋予大约20%的弹性。与传统的保暖材质相比,它在诸如拉伸和弯曲的极端条件下不会被撕裂,所制成的织物不易起皱和变形(图1)。耐水洗性能:根据AATCC135号的测试方法,经过3轮运用不同干燥方法的水洗后,含有SORONA纤维的保暖棉可以达到3.5至4级的标准。易染色性能:SORONA纤维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并具有鲜艳的色度,其最佳上染温度是100℃,较普通涤纶低约30℃,且SORONA纤维染色深度高,对面料色彩的呈现没有局限性。1.3SORONA功能性面料的应用价值。SORONA功能性面料为功能性服装提供了优质的性能组合。SORONA功能性面料以它柔软、保暖、回弹性好、耐水洗、易染色的显著优势,赋予面料柔软的弹性和出色的防护性、保形性。此外,对于面料厂和成衣制造商而言,用SORONA纤维制成的面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染色,并且具备很好的色牢度。[5]SORONA功能性面料还可与其他环保型面料相融合,借助面料本身的特性提升服装的使用性能。同时SORONA纤维可与棉、麻、毛、尼龙和聚酯涤纶纤维等其他纤维混合使用:与棉或麻混纺,可以增加柔软性和舒适弹性,并且不容易起皱;与羊毛混纺,可以增加羊毛的柔软性和耐用性。SORONA纤维所具备的独特优点可满足各种终端服装的应用需求,它可以使内衣更细腻柔软,令户外运动服和牛仔服更具舒适弹性,使外套不易变形。总之,SORONA功能性面料拥有不同的特性和状态,具有多材质、多方式的灵活使用价值。[6]

2SORONA面料在休闲童装中的应用分析

2.1休闲童装对面料的应用要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家长对于休闲童装的审美观点较为集中。他们在选购儿童休闲装时,会尽量选购面料质地为天然纤维的,如麻、棉、丝类的织物,或是比较细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等),在天然纤维织物中含有少量的化学纤维也为一些家长认可。休闲童装所采用的面料需要有较好的透气性、透湿性,纯化学纤维质地的面料或者涂层面料,都不适宜儿童贴身穿着。大部分家长对面料的染色牢度也有着严格要求,在选购年龄段较低的儿童衣物时,尽量选购浅色系列,因为一般偏深色的天然织物面料,易褪色、掉色,即染色牢度相对较差。染色牢度问题给年轻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定的选择困扰,因为休闲童装的穿着率较高,需要经常洗涤,但反复洗涤对织物组织和外观色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能性纤维在很大程度上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创新设计的可能。[7]2.2SORONA面料应用于休闲童装中的特点分析。将功能性面料应用于休闲童装设计。通常对此类功能性休闲童装有如下要求:在面料与皮肤高频率摩擦的区域保持柔软舒适的微气候;良好的排湿透气性能;伸展自如,无束缚感,让孩子的活动更自如;始终维持在稳定的适合孩子身体的形状;面料质感轻盈;防水、抗污能力强。应用杜邦SORONA®材料制成的弹性双组分纤维搭配高品质精梳棉纱交织而成的双面斜纹面料,具有以下特点:1)棉花般呵护宝宝肌肤。棉织物具有天然舒适、亲肤的触感。结合SORONA纤维可以使面料兼具吸湿、保暖、耐热、耐碱、卫生等特点。2)轻松自由,方便活动。采用SORONA纤维制作而成的“记忆面料”,悬垂性佳、回复性强、易打理,弥补了棉织物弹力差、易轴等缺点。无论孩童如何玩耍跑跳,都能轻松回复如初。3)环保可持续。杜邦SORONA®纤维源自天然可再生植物性原料,纤维的制程降低了37%的石油资源消耗,节省了30%的能源使用,减少了63%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8]。SORONA纤维制成的牛仔面料具有舒适的弹性和完美的回复性能,可以提供多种颜色选择,使服装外观更持久,更时尚。SORONA纤维具有天然的舒适弹性,因此无需在面料中添加氨纶即能实现舒适拉伸。并且,氨纶的弹性在长时间使用以及反复水洗后会渐渐失弹,不易保形,而SORONA纤维面料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让运动更自如,让户外活动更轻松惬意。2.3SORONA面料用于休闲童装设计的优势。由于婴幼儿对外界伤害防护意识很低,无法自我进行安全保护,所以,家长对婴幼儿服装的功能性防护需求日益强烈。[9]据2019年6月13日的《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显示,对产品性价比和个性的追求已成为Z代年轻人的两个主要消费趋势,其中热衷于研究产品功能的专业消费者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材料技术在产品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没有材料的突破,创新只能局限于产品表面或理念包装。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消费端对材料的研发直接提出需求,才能更快地促进新科技的成熟。SORONA舒弹纤维制成的功能性面料能够迅速将汗液从贴近皮肤一侧传递到远离皮肤一侧。并且,在经过20次水洗后,其干燥速度仍比含氨纶面料要快70%,透气性要高80%左右。含SORONA舒弹纤维制成的T恤面料在经过20次反复水洗后仍能保持较低的尺寸变化,具有褶皱快速回复性能,让衣服时刻保持平整外观。[10]由于SORONA功能性面料具有舒适柔软的手感、优异的伸拉回弹性、抗紫外线、色泽鲜艳等特性,因此,很适合用于休闲童装设计。

3SORONA面料休闲童装的款式设计

3.1色彩设计。在休闲童装设计中,色彩搭配直接影响服装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在成长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对自己的穿着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儿童会比较喜欢色彩明亮的流行款式,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对童装色彩的选择,了解到他的情绪和性格喜好。此外,在一些特殊环境中童装色彩还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鲜亮的色彩较易引起家长的注视和警觉。[11]SORONA面料柔软,易于染色,并且色彩持久性好,能满足休闲童装的色彩需求。SORONA作为一种可以为印刷、染整工业带来便利的材料,具有抗氯、抗紫外线的特性,以及良好的收缩性能,制成的衣服柔软、强韧、不易破损,除了触感舒适之外,SORONA面料经过印染后显色度好,且不易褪色,因此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SORONA面料能够充分吸收各种颜料的特点使得布厂和印染厂更易于加工,无需任何载体和压力即可在100摄氏度下对SORONA面料进行染色,这大大降低了面料的染色工艺成本。3.2制作工艺细节。在极简风潮影响下,近年来,在儿童服装风格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简单、简洁,材质上也偏好更加轻柔健康,款式上追求百搭,功能上追求舒适、休闲。SORONA有37%的成分是来自可永续再生的植物(即生物基碳含量28%)。从聚合物生产、较低温的纺丝工艺,到低温染色,再到消费者层面的易打理性,都满足了休闲童装耐洗涤、耐磨损、耐晒的功能需求。也就是说,SORONA功能性面料的出现给设计师开拓了新的设计思路。儿童服装的制作工艺不同于成人服装。一件符合标准的童装需要减少金属辅料的使用,改用塑料材质的纽扣、拉链、装饰等。由于不同的外界环境和身体活动的需要,休闲童装在制作工艺上需要放弃没有实用功能的装饰,使用分隔线在服装结构上打开各种实用的口袋。门襟、领口、袖肘、袖口、口袋、裤子腰袢、膝盖等处,是孩子活动过程中易受到磨损的部位,所以在制作中需要对这些位置进行加固,或以拼接的形式应用SORONA功能性面料,或在这些位置使用套结、双重缝合、边缘包缝等工艺,以增强服装抵抗拉伸变形和冲击的能力。3.3结构设计。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功能化、低碳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及功能性织物慢慢得到蓬勃发展。通过面料结构设计或功能性后整理技术开发出功能性休闲童装,以达到健康舒适的穿着效果。休闲童装在结合功能性面料进行款式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发挥功能性面料的特点,突出穿着的结构合理性。在保证款式合体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面料的合理运用。在款式设计时,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体型特征为基础,以休闲童装的无障碍设计为着手点,在结构设计中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尺寸标准,穿着舒适,活动自如;2)易于穿脱;3)对儿童起到防护作用;4)在满足宽松的舒适度下,易于保温和散热。[12]为了保持儿童身体的热湿平衡,在休闲童装结构中融入SORONA纤维混纺面料可以提高服装的吸湿排汗功能。图2为融入SORONA功能性面料的休闲童装设计结构图。此款童装采用不同属性纤维与SORONA纤维混纺成的面料拼接组合:袖子、帽子内里、衣身和裤腿内侧等部位,在身体活动时接触面积较大,使用SORONA纤维混纺尼龙纤维面料,以增加面料的舒适弹性与耐磨性,使外套不易变形;借助弹力针织罗纹辅料在袖口、裤口等开口位置,易穿脱,且以很好的回弹性来及时锁住宝宝的体温,防风保暖。在身体出汗多的部位采用SORONA纤维混纺棉纤维面料,增加衣服的透湿透气性。为了使肩部活动自由,使用伸展性较好的SORONA纤维混纺棉纤维面料,将肩部结构做成插肩袖样式可以减少衣服背部的拉力,并增加手臂活动时的摆动灵活性;在臂肘部使用透气耐磨性较好的SORONA纤维混纺尼龙纤维面料可降低服装的破损程度;膝盖处使用回弹性较好的SORONA纤维混纺棉纤维面料会增大服装的松动程度,当膝盖完全弯曲时衣服也不会过度变形。另外,拉链采用包边方式,在穿脱过程中,不会对宝宝皮肤造成伤害;双层面料拼接连帽,贴合宝宝头部,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衣服的主面料和内里采用不同克重的SORON混纺面料不仅可以减轻衣服的重量,还可以凭借面料的功能性给儿童的活动带来更多的舒适性。

4结论

将功能性面料融合到休闲童装之中,应从功能创新性和功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然后,将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这3个感知概念纳入童装设计方案中,从而得出功能性面料在童装中的优化设计方案。在休闲童装中融入功能性面料,在基础穿着上给孩子以防护,这不仅利于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优势。SORONA功能面料的手感、尺寸稳定性、抗起毛起球性、抗紫外线辐射等性能,以及面料的保温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能可以达到穿着舒适性要求,为休闲童装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同时随着新型功能面料朝着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新型纺织纤维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功能性休闲服装中。

参考文献

[1]沈雷,洪文进.服装安全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丝绸,2014,51(01):45-49.

[2]刘欣.现代功能性服装面料之我谈[J].现代企业教育,2010(16):11-12.

[3]冯超.面料发力,环保最靠谱[J].纺织服装周刊,2012(45):26-27.

[4]王鸣义,朱刚,林雪梅,等.聚酯新发展: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二)[J].纺织导报,2015(3).

[5]吴涛,黄晓亮,姜红飞,等.DuPont^TMSorona在精毛纺面料上的应用[J].纺织导报,2009(10):104-106.

[6]王树柏.神奇的时尚诱惑--访Sorona的全球经理乔•卡罗尔[J].纺织报告,2003(12).

[7]李沛.纬编针织类休闲风格的童装设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8]刘小华,石建新,王朝绍.杜邦SORONA®纤维在针织产品的应用及染整工艺实践[J].纺织报告,2019,425(02):19-20,27.

[9]贾婷婷.童装的安全性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10]叶雨薇.结构设计对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性的影响[J].纺织科技进展,2017(2).

[11]吴昕潞.杜邦Sorona引领环保时尚新潮流[J].纺织服装周刊,2014(40):14.

[11]吴玉娥.婴幼儿功能性服装的设计分析[J].针织工业,2017(0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