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7:41:18

干部资源

干部资源范文篇1

综合开发和科学利用干部监督信息资源,是有效实施干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对收集的干部监督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别真伪,准确认定,是开发利用干部监督信息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坚持对干部监督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力求使掌握的情况“准确、真实、可信”。

一是分类汇总,归口受理。我们对近三年收集的1826条干部监督信息都及时进行了登记,将信息采集的时间、方式、内容涉及人员(单位)和领导批示意见逐一填写清楚,建立了信息台账。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反映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反映领导干部现实表现问题,反映领导干部能力素质问题,反映班子整体问题和干部群体问题四类。在干部管理权限上,分为上级、本级、下级管理三类,属上级管理的,采取一定形式转呈上级组织部门或主管部门处理;属本级管理的,根据举报内容,采取部长约谈、函询回复、调查核实等方式进行处理;属下级管理的,填好督查督办处理单,提出要求,转有关部门单位处理。在处理办法上,分为即办件、协查件、转处件、待查件和呈报件五类。对经过分类处理的监督信息,需要组织部门自行调查核实的实行“五优先”制度,即上级领导、组织部门批转来的优先受理;实名举报的优先受理;反映问题线索比较清楚、内容比较详实的优先受理;反映正在被组织部门考察的干部问题的优先受理;公示期间举报拟提拔干部问题的优先受理。

二是调查核实,去伪存真。根据监督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应由本级组织部门调查核实的,我们采取以下五种方式进行:干部监督机构(举报中心)独立调查;干部监督机构与干部任免机构配合调查;组织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合调查;批转有关单位或部门核实或函复备案;要求被举报人书面回复。我们在调查核实工作中严明工作纪律,要求调查人员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不准泄露举报件的有关情况,扩散证明材料;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明材料,故意夸大或缩小被举报问题的有关情况;不准接受与被调查举报件有关人员的馈赠。调查核实情况均形成书面材料,重要的干部监督信息的调查结论,我们及时向市委领导汇报。调查核实后的结论,不论事实如何、有无问题,均附在原干部监督信息卡上,作为备查的储存材料。近三年来,我们直接调查核实干部监督信息123件,调查人员均按规定程序和方式方法,高度负责、实事求是地核查了举报内容,没有出现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三是尊重事实,认真审理。对经过调查核实的干部监督信息,由两人以上承办,认真进行审理。通过审理,对反映不实,但造成影响的,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消除影响;对属轻微违纪,构不成纪律处分的,予以诫勉,限期整改;对问题存在,但构不成违纪的采取谈话方式,指出问题,给予警示。

干部资源范文篇2

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备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与全县干部总数相比,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对称,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干部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部门分割、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缺乏宏观管理,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借培训之名观光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培训资源难以共享,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是新形势下适应大规模培训要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现实要求。

二、主要作法

20*年以来,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物力、财力、人力,使干部培训资源等到了有效利用。

第一,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委书记邹正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入到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解决相关问题。20*年,县委党校在与县职业高中、宜昌市电大*分校合并的基础上,加挂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团校,使全县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政府投入、自筹资金共12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添制了教学设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学员食堂和餐厅,改造了学员宿舍和办公室,组建了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有常年容纳500人上课、200人住读、400人就餐的教学条件,已成为综合型、全方位、多功能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第二,盘活区域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需要的干部培训教师队伍,作为干部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抓培养。支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听课、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先后选派5位青年教师组成农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和参与县委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二是抓引进。为解决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教学的紧缺人才,先后引进了3名人才充实到了干部培训队伍,做到“五落实”,即:编制落实、岗位落实、住房落实、待遇落实、培养联系人落实,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抓聘任。聘请了由县级领导、行业专家、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学档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联合。打破区域界限,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宜昌市江南干部培训协作会”,与宜都、长阳党校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授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推行点名调训,及时通报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对学员培训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对主体班实行“组织部督学制、班主任跟班制、班委会管理制”的管理模式,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干部培训审批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均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招生人数、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严格把关。县内组织调训、公务员培训一律放在党校进行培训;撤销乡镇党校,乡镇组织举办主职以外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轮训,由县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推行了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全县542名40岁以内的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党政干部通过了考试。同时,加大了干部培训的投入,干部培训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第四,创新培训理念,构筑开放式培训平台。一是培养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力求适应建立干部培训新体系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培训内容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工作和干部知识结构的实际,先后拟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TO知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58个专题,并建立了课题库。课题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新动态、领导科学新趋势、网络新知识;党建理论和党的知识。二是培训方法上注重“实效性”。开展了“菜单式”教学、“反馈式”教学的探索;开辟了“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专家相结合。三是教育对象上注重“针对性”。在加强年轻干部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从20*起,县委计划用3年时间将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近两年,组织部每年组织主体班培训400人以上,组织短训班培训700人以上。政府埋单,先后遴选出52名农民党员、团员青年及村后备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着力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先后选派8名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历,着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才刚刚起步,当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待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同时,部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培训的目的不明确,把培训变成交朋友的过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二是按需施教待突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够。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复参加培训,而一些普通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或培训少,培训工作仍有死角。三是管理制度待加强。有的参训干部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开,不能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四是激励机制待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干部学习缺少压力、动力。

四、对策思考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是适应新形势不断演进的过程,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宣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把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党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考虑。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形成县委宏观抓、组织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工作。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形成运行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部门办班审批制度,不断规范干部调训工作程序;完善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考试考查等各类制度,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管理和考核;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干部培训与工作考核、干部任用有效结合。

干部资源范文篇3

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备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与全县干部总数相比,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对称,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干部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部门分割、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缺乏宏观管理,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借培训之名观光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培训资源难以共享,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是新形势下适应大规模培训要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现实要求。

二、主要作法

20*年以来,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物力、财力、人力,使干部培训资源等到了有效利用。

第一,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委书记邹正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入到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解决相关问题。20*年,县委党校在与县职业高中、宜昌市电大*分校合并的基础上,加挂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团校,使全县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政府投入、自筹资金共12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添制了教学设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学员食堂和餐厅,改造了学员宿舍和办公室,组建了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有常年容纳500人上课、200人住读、400人就餐的教学条件,已成为综合型、全方位、多功能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第二,盘活区域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需要的干部培训教师队伍,作为干部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抓培养。支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听课、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先后选派5位青年教师组成农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和参与县委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二是抓引进。为解决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教学的紧缺人才,先后引进了3名人才充实到了干部培训队伍,做到“五落实”,即:编制落实、岗位落实、住房落实、待遇落实、培养联系人落实,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抓聘任。聘请了由县级领导、行业专家、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学档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联合。打破区域界限,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宜昌市江南干部培训协作会”,与宜都、长阳党校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授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推行点名调训,及时通报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对学员培训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对主体班实行“组织部督学制、班主任跟班制、班委会管理制”的管理模式,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干部培训审批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均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招生人数、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严格把关。县内组织调训、公务员培训一律放在党校进行培训;撤销乡镇党校,乡镇组织举办主职以外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轮训,由县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推行了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全县542名40岁以内的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党政干部通过了考试。同时,加大了干部培训的投入,干部培训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第四,创新培训理念,构筑开放式培训平台。一是培养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力求适应建立干部培训新体系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培训内容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工作和干部知识结构的实际,先后拟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TO知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58个专题,并建立了课题库。课题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新动态、领导科学新趋势、网络新知识;党建理论和党的知识。二是培训方法上注重“实效性”。开展了“菜单式”教学、“反馈式”教学的探索;开辟了“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专家相结合。三是教育对象上注重“针对性”。在加强年轻干部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从2005起,县委计划用3年时间将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近两年,组织部每年组织主体班培训400人以上,组织短训班培训700人以上。政府埋单,先后遴选出52名农民党员、团员青年及村后备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着力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先后选派8名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历,着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才刚刚起步,当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待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同时,部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培训的目的不明确,把培训变成交朋友的过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二是按需施教待突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够。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复参加培训,而一些普通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或培训少,培训工作仍有死角。三是管理制度待加强。有的参训干部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开,不能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四是激励机制待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干部学习缺少压力、动力。

四、对策思考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是适应新形势不断演进的过程,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宣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把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党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考虑。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形成县委宏观抓、组织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工作。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形成运行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部门办班审批制度,不断规范干部调训工作程序;完善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考试考查等各类制度,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管理和考核;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干部培训与工作考核、干部任用有效结合。

干部资源范文篇4

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备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与全县干部总数相比,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对称,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干部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部门分割、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缺乏宏观管理,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借培训之名观光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培训资源难以共享,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是新形势下适应大规模培训要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现实要求。

二、主要作法

20*年以来,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物力、财力、人力,使干部培训资源等到了有效利用。

第一,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委书记邹正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入到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解决相关问题。20*年,县委党校在与县职业高中、宜昌市电大*分校合并的基础上,加挂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团校,使全县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政府投入、自筹资金共12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添制了教学设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学员食堂和餐厅,改造了学员宿舍和办公室,组建了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有常年容纳500人上课、200人住读、400人就餐的教学条件,已成为综合型、全方位、多功能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第二,盘活区域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需要的干部培训教师队伍,作为干部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抓培养。支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听课、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先后选派5位青年教师组成农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和参与县委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二是抓引进。为解决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教学的紧缺人才,先后引进了3名人才充实到了干部培训队伍,做到“五落实”,即:编制落实、岗位落实、住房落实、待遇落实、培养联系人落实,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抓聘任。聘请了由县级领导、行业专家、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学档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联合。打破区域界限,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宜昌市江南干部培训协作会”,与宜都、长阳党校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授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推行点名调训,及时通报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对学员培训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对主体班实行“组织部督学制、班主任跟班制、班委会管理制”的管理模式,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干部培训审批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均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招生人数、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严格把关。县内组织调训、公务员培训一律放在党校进行培训;撤销乡镇党校,乡镇组织举办主职以外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轮训,由县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推行了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全县542名40岁以内的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党政干部通过了考试。同时,加大了干部培训的投入,干部培训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第四,创新培训理念,构筑开放式培训平台。一是培养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力求适应建立干部培训新体系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培训内容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工作和干部知识结构的实际,先后拟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TO知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58个专题,并建立了课题库。课题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新动态、领导科学新趋势、网络新知识;党建理论和党的知识。二是培训方法上注重“实效性”。开展了“菜单式”教学、“反馈式”教学的探索;开辟了“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专家相结合。三是教育对象上注重“针对性”。在加强年轻干部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从2005起,县委计划用3年时间将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近两年,组织部每年组织主体班培训400人以上,组织短训班培训700人以上。政府埋单,先后遴选出52名农民党员、团员青年及村后备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着力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先后选派8名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历,着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才刚刚起步,当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待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同时,部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培训的目的不明确,把培训变成交朋友的过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二是按需施教待突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够。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复参加培训,而一些普通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或培训少,培训工作仍有死角。三是管理制度待加强。有的参训干部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开,不能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四是激励机制待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干部学习缺少压力、动力。

四、对策思考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是适应新形势不断演进的过程,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宣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把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党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考虑。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形成县委宏观抓、组织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工作。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形成运行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部门办班审批制度,不断规范干部调训工作程序;完善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考试考查等各类制度,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管理和考核;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干部培训与工作考核、干部任用有效结合。

干部资源范文篇5

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和把握。长期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备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与全县干部总数相比,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对称,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体制混乱。干部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部门分割、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缺乏宏观管理,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借培训之名观光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培训资源难以共享,培训难以取得实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是新形势下适应大规模培训要求,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现实要求。

二、主要作法

*年以来,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物力、财力、人力,使干部培训资源等到了有效利用。

第一,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委书记邹正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深入到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年,县委党校在与县职业高中、宜昌市电大五峰分校合并的基础上,加挂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团校,使全县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势互补。政府投入、自筹资金共12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添制了教学设备,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学员食堂和餐厅,改造了学员宿舍和办公室,组建了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和计算机中心。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有常年容纳500人上课、200人住读、400人就餐的教学条件,已成为综合型、全方位、多功能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第二,盘活区域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需要的干部培训教师队伍,作为干部培训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抓培养。支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听课、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先后选派5位青年教师组成农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和参与县委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二是抓引进。为解决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教学的紧缺人才,先后引进了3名人才充实到了干部培训队伍,做到“五落实”,即:编制落实、岗位落实、住房落实、待遇落实、培养联系人落实,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抓聘任。聘请了由县级领导、行业专家、拔尖人才等1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教学档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联合。打破区域界限,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宜昌市江南干部培训协作会”,与宜都、长阳党校定期开展校际合作,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授课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干部培训管理,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坚持推行点名调训,及时通报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对学员培训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对主体班实行“组织部督学制、班主任跟班制、班委会管理制”的管理模式,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干部培训审批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均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对培训目的、培训对象、教学计划、办班地点、招生人数、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严格把关。县内组织调训、公务员培训一律放在党校进行培训;撤销乡镇党校,乡镇组织举办主职以外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轮训,由县委党校组织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推行了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全县542名40岁以内的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进行了党政干部通过了考试。同时,加大了干部培训的投入,干部培训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

第四,创新培训理念,构筑开放式培训平台。一是培养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力求适应建立干部培训新体系的要求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把培训内容与全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结合五峰工作和干部知识结构的实际,先后拟定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TO知识”、“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58个专题,并建立了课题库。课题内容主要是四方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发展新动态、领导科学新趋势、网络新知识;党建理论和党的知识。二是培训方法上注重“实效性”。开展了“菜单式”教学、“反馈式”教学的探索;开辟了“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考察相结合,现场观摩与专家相结合。三是教育对象上注重“针对性”。在加强年轻干部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从2005起,县委计划用3年时间将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和村后备干部轮训一遍。近两年,组织部每年组织主体班培训400人以上,组织短训班培训700人以上。政府埋单,先后遴选出52名农民党员、团员青年及村后备干部到长江大学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着力培养乡土拔尖人才;先后选派8名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院攻读研究生学历,着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县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才刚刚起步,当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待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没有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干部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同时,部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培训的目的不明确,把培训变成交朋友的过程,联络感情的过程,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二是按需施教待突破。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和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够。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复参加培训,而一些普通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或培训少,培训工作仍有死角。三是管理制度待加强。有的参训干部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开,不能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四是激励机制待完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干部学习缺少压力、动力。

四、对策思考

整合干部培训资源是适应新形势不断演进的过程,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宣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把继续教育的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党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考虑。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形成县委宏观抓、组织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培训工作。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形成运行良好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部门办班审批制度,不断规范干部调训工作程序;完善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纪律、生活管理、考试考查等各类制度,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管理和考核;推行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干部培训与工作考核、干部任用有效结合。

干部资源范文篇6

但是,随着新《消防法》的颁布,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职能在不断的拓展,新的编制还未到位,警力的不足与日趋繁重的工作任务矛盾越来越突出。针对消防部队实际,加强消防部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支队机关干部资源,提高机关干部执行能力,努力建立节约型的小机关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消防部队缺编,如何整合机关干部资源,加强基层一线警力,切实建立小机关大基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支队机关干部编制设置现状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最新核定支队级单位编制相关规定,以贵州总队为例,目前贵州省消防部队没有一个支队达到城市一、二类支队,最大的支队----贵阳支队属于城市三类支队,遵义支队为四类支队,其余支队为城市五类或地区三类支队以上,机关的设置随着单位的编制不同而不同,有的设置秘书、警务、战训、管理、专职指导、财务、装备、建审、重点、宣传、结算中心等科室,有的把警务战训、干部组教合并设置,有的单独设置党委秘书,有的由政治处主任或副主任(干部科长)兼任,有些设部门一到三个副职,有些未设部门副职和结算中心,有些部门(科室)因工作需要而超编,有些因警力不足而缺编,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有些支队机关干战高达100人,少则30人左右,单位的任务大小决定着单位的编制,单位的编制不同意味着单位机关的编制设置而不同,机关的编制设置决定着机关任务的轻重,这是目前全省消防部队支队级机关编制设置的现状。

二、机关编制超(缺)编的主要因素

支队机关干部是支队领导指示的执行者,又是具体业务工作的承办者,同时又是指导基层开展业务的具体指挥员,也是对外、对上或对下办事效率评价窗口和一个单位形象的直接影响者。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支队机关干部执行力的水平,直接影响支队领导的决策水平。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机关干部的办文、办会、办事效率和水平,决定着机关是否因工作而超(缺)编,归纳起来机关干部超编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关干部工作具体,“四多现象”依然存在。机关干部从事的工作具体,有些专业性较强,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考核评比多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很好地纠正,形式主义在某一方面上依然存在,机关干部忙于应付,衷声怨气,不得不以各种轮训形式为借口从基层抽调警力到机关帮忙,可谓“废了马达又耗电”,这是机关干部超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多,文字功底能力有待于加强。现在很多机关“四多现象”经过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依然存在。机关干部涉及的工作大多与文字材料工作有关,以支队级办一次队伍管理形势分析会为例,警务部门要起草主持词">主持词、部队队伍管理现状分析材料、支队领导讲话稿,后勤部门要拟定会序册,政治部门要制横幅,会后要有信息等等,除了政治和后勤部门外,要完成这次会需要承办的警务干部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能力,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具有针对性,讲出来的话才是内行,会议才具有指导意义,否则办此次会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目前每个支队机关并不是每一个干部都具备这个能力,有些部门抓工作抓不到点子上,有的同志提不出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议,有的靠内勤在网上抄,写出的材料层次低,从根本上、全局性上阐述的问题纸上谈兵等等,影响了机关办文办会能力,达不到领导的要求,这就需要另行增加机关这方面人才,这是机关干部超编的又一原因之一。

(三)机关设置的个别岗位干部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导致浪费了资源。有些支队机关把支队的轮训队长、卫生所长比作“调研员”,也有些比作“巡视员”。目前从全省培训现状来看,现在培训很多由总队直接举办,减轻了支队负担。还有些支队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直接由各业务部门负责,因而这些岗位的干部长期没有具体的工作,导致这些岗位干部上班可来可不来,薪金福利一分不少,上班有些一杯荼、一张报到下班,有些上网聊天,光吃筛饭不念经,白白浪费了干部资源,这导致了机关干部超编的再一原因。

(四)机关干部执行力不高,影响了支队党委的决策效力。机关干部执行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支队党委的决策效力。如有些干部一周半把个月就办好一件事,而有些干部一季度半把年不一定办好,这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上所说的工作效率,或者说是工作水平。部属的执行力提高了,决策层的决策效果就明显了,通常意义上说的动作也明显了,人就不要太多的了,这就符合建立小机关大基层的节约型机关理念。相反,部属的执行力不高,势必增加机关干部的方法来保证支队党委的决策效力。这就是导致机关干部超编的再一重要原因。那么,支队机关干部缺编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来说,干部编制本身缺编,达不到公安部规定的配备标准。二是从主观上来说,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不断拓展,防火监督任务日趋鳘重,以人为本、

基层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消防部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有效整合机关干部资源,减少机关干部提高办事效率的对策

如何有效整合机关干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机关干部办事效率和减少干部资源的浪费,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基层上,以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和落实“三基”工程建设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提高机关干部的执行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消灭,形式和内容是分不开的,没有形式就没内容,内容要通过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从所周知,但是保证决策效力必须通过提高干部的执行力来完成,这是关键的关键,这是重中之重。消防部队人少事多,人民群众有新期待、有新要求,在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下,提高机关干部执行力来保证首长决策效力是势在必行。

干部资源范文篇7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下简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我国各级审计机关日常工作的新业务,成为审计理论界、教育界与实务界研究的新领域及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截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其研究已发展5年。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搜索、高级搜索,分别有352篇、342篇文章。笔者使用文献研究法、分类比较法、分层分析法等查阅前述文章,研究后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可概括为:从无到有,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单项研究到综合研究,从专业新闻、学术会议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审计研究与审计实务开始相互影响、促进。

二、述评文献回顾

2015年,伴随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日渐增多,文献研究综述或者相关专业会议述评开始出现。截至2018年11月17日,文献研究综述或者专业会议述评文章11篇,主要文献如下:张爱民[1]根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信息,分析2014年我国审计机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特征和难题,提出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若干建议。牛彦绍[2]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基本理论框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张婷[3]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的不足,从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创新、重视审计案例运用和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林进添[4]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90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发表年度、来源等进行分析,提出“通力合作、学科融合、细化主题、凝练经验、提升水平”等建议。陶宇[5]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必要性、概念、主体,提出述评和展望。仵文霞、杨荣美[6]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伍彬、伍中信[7]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和综合的讨论内容较丰富,涉及面较广,对具体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结果应用及责任追究机制探讨不足。王娟[8]从资源审计、环境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责任界定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郭旭[9]对中国审计学会举办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合作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情况进行了会议综述。马志娟等[10]对2017年资源环境审计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进行了会议综述。

三、研究文献概况

(一)总体数量与年度分布。在中国知网(CNKI),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篇名”,不作其他任何限制,分别进行搜索、高级搜索,依次有352篇、342篇文章。审阅每篇文章的标题、内容、发表时间和文章载体,删除同一作者在不同刊物重复发表的文章以及2013年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新闻报道后,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每年文章数量依次分别为30篇、42篇、81篇、97篇、85篇,共335篇。因此,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成果稳中有进。(二)基金资助情况。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级审计机关基金项目等支持。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章335篇,其中72篇文章得到一个或者多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占全部文章数量的21.49%。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受到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数量依次分别是4篇、6篇、26篇、19篇、17篇。各类、各级基金项目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支持力度相对稳定。

四、研究主体

(一)研究者(作者)合作信息。表明作者合作情况的指标,通常有著者合作度、合著率、篇均作者数等。著者合作度是指在一定的论文集合中合著文章与单作者论文的比例;合著率主要是指在一定时域内,某期刊、某学科多著者论文数与总论文数之比;篇均作者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期刊、某学科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335篇文章成为本课题研究总体,其中,101篇文章是2人或3人及其以上的作者合著。根据文献研究法,合作度和篇均作者数反映作者合作程度,根据前述数据信息,计算出总体的著者合作度为43.16%,篇均作者数(文献单元作者系数)为1.40。1人作者(独著)的文章有234篇,占比69.85%;2人作者(2人合著)文章篇数为75篇,合著率为22.39%;3人及其以上作者(3人及其以上合著)文章篇数为26篇,合著率为7.76%。研究表明,5年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主要以1人作者为主,合作研究有待深化。与林进添[4]2015年研究数据相比,指标数据呈下降趋势。相关信息见表1、表2。(二)研究者(作者)身份信息。高校教师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情有独钟,并保持稳定。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文章研究者(作者)所在单位约40%~45%集中于高校,该指标在2017年下降到34%,2018年又恢复至约40%。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及其审计学会、审计科研所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热度有一定波动,呈下降趋势,除2016年、2017年外,2015年、2018年均比2014年下降约一半。其他单位人员或者审计、会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热情高涨。2014年初至2018年11月17日,文章作者数量已从2014年度的16.67%升至2018年度的35.29%,增加一倍多。

五、研究领域或对象

(一)研究领域或对象分布状态。1.研究结果。根据在中国知网(CNKI)搜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课题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或对象,主要分布状态如下。(1)主要研究领域或对象。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础理论或者概念,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制度及其解读或探讨、对策,均约占文章总数的30%。(2)次要研究领域或对象。以案例或者审计实务为基础开展研究,研究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模式、方式方法、审计机关领导讲话或新闻报道、文献研究综述或会议述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其比率分别是12.54%、8.96%、8.36%、3.58%、3.28%、1.79%。(3)研究接近空白领域或对象。本课题的研究数据显示,湿地、土地、大气、水环境、水资源、森林、草原、矿业、海洋等专项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章之和,仅仅占文章总数的2.39%。特别是大气、水环境、草原、海洋4个专项审计领域,研究文章极少。与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的文章,主要有商思争[11]2018年撰写的《大数据背景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探讨———以海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例》和商思争[12]2017年撰写的《领导干部海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及相关表格设计———以连云港海域为例》。2.相关述评。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的对象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水、海岸、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无形资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基于此,当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存在不足或者空白,不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利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有效开展。建议审计理论与实务界集中力量,填补研究空白,服务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实务工作需要。(二)研究领域或对象涉及的行政区域、层级。1.研究结果。截至2018年11月17日,有34篇文章研究涉及不同层次行政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占文章总数的10.15%。其中,研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办)四级行政区域的文章数量分别有11篇、13篇、9篇、1篇。基于此,研究地区(省辖市)层级行政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文章最多,研究省级行政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次之,研究县(区)级行政区域的位列第三。研究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章较少,仅有1篇。目前,尚未发现跨省级行政区域或者以自然资源资产天然分布区域(流域)的相关研究成果。2.相关述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以省、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试点开始。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浙江省湖州市、湖南省娄底市、贵州省赤水市、陕西省延安市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此后,在北京市怀柔区、天津市蓟县、河北省开始审计试点。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标志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大多数自然资源、资产有其自身鲜明特点,分布多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的通知》(厅字〔2017〕39号),决定自2018年起,在全国县级及以上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我国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行政区域大小、不同层级,必然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其研究,既要审计领导干部宏观决策科学性,又要着眼于审计基层领导干部执行有效性,部分自然资源资产因其自身天然因素客观流动,有可能跨越一定行政区域。因此,审计机关特别是省级审计机关以及国家审计署开展跨区域、跨流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必然。基于此,充分做好相关研究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同时,国家方针、政策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预期效果,三分部署、七分执行。目前,我国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的职责众多,但权限相对较小,落实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用、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的重心往往在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甚至村(居)层级。因此,亟需开展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以及村(居)层级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探索研究。

六、研究成果载体与引用

(一)选取的研究成果载体。本课题研究选取财经类、自然资源资产类、环境保护类核心期刊或者报纸、高校学报、硕士论文、非专业报纸、专业学术研讨会(论坛)为文章具体载体。除此之外,作为非财经专业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研究设计涉及具体的期刊名称如下:审计研究、会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中国审计报、中国内部审计、中国环境监察、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测绘技术装备、测绘、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中国测绘、中国注册会计师、高校学报、审计月刊、会计之友、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其他财经期刊、其他专业期刊,硕士论文,报纸、学术研讨会(论坛)。(二)研究成果的发表载体。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截至2018年11月17日,335篇研究成果发表载体的情况如下。研究成果的发表载体主要是其他财经专业期刊(占38.21%)和其他专业期刊(占13.43%),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硕士毕业论文共有33篇,占全部文章的9.85%,位于第三。在《中国审计报》发表的文章29篇,占8.66%,位于第四。在《审计月刊》发表的文章23篇,占6.8%,位于第五。在《审计研究》发表的文章15篇,占4.5%,位于第六。在高校学报发表的文章15篇,占4.48%,位于第七。在《会计之友》发表的文章8篇,占2.39%,位于第八。(三)研究成果的引用。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截至2018年11月17日,2014年度研究成果(有效文章30篇),被引用近1100次。至今仍未被超越,充分显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早期研究者拥有较高审计理论水平。2014年第5期《审计研究》,蔡春、毕铭悦[13]撰写的《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被引用210多次,下载6800多次,被引用数量位居第一,约占全部被引用量的20%。

七、硕士、博士研究成果专题

(一)总体情况。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截至2018年11月17日,尚未发现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但有33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5年,有2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启硕士毕业生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分别是内蒙古大学硕士余静[14]研究撰写的《内蒙古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程月晴[15]研究撰写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2016年,有3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硕士毕业论文,作者单位分别是山西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2018年分别为16篇、12篇。其中,2017年、2018年,南京审计大学共有8位硕士毕业生撰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南京审计大学是高校硕士毕业生撰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论文最多的高校。(二)研究内容。1.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或者相关概念。内蒙古大学余静[14]主要研究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及如何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如何界定责任划分,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审计方法和途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刘阳[16]介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意义、相关概念及其与环境审计的关系,并以J省N市为例进行分析。南京审计大学张艳[17]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主体、对象、内容、方法等。南京审计大学夏廷振[18]针对当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涉及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审计目标的推进及审计项目整合方面。江西财经大学王佳伟[19]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阐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数据分析、审计重点以及相关审计制度方面的特征及审计案例。2.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程月晴[15]等多位硕士毕业论文均系统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部分作者结合案例或者理论研究,提及评价指标及其指标研究。3.审计案例或以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务为基础开展研究。岳晶晶[20]结合B区开展的领导干部水资源离任审计试点项目所采取的措施,综合现有文献相关研究,针对思想意识、政策制度、实践操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张晓云[21]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运用案例研究法,结合XA市审计局案例,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制定生态红线制度、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终身问责制等。4.其他相关研究林一川[22]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法律制度构建,视角独特,提出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法律制度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审计法律关系主体、审计法律关系客体、审计法律目标等法学理论框架内容。刘露[23]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理论及报表编制理论依据等,以W市水务局局长离任审计为例探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水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运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三)研究方法。综合前述研究成果,发现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研究与理论规范研究相结合。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归纳分析、演绎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本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四)研究成果引用。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截至2018年11月17日,硕士毕业论文具有一定深度,被其他研究者引用,体现了硕士生和指导教师研究水平。2015年,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程月晴[14]研究撰写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用19次。2015年,内蒙古大学硕士余静[13]研究撰写的《内蒙古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研究》,被引用9次。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荀超群[24]研究撰写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被引用11次。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研究撰写的毕业论文均被引用2次。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研究撰写的毕业论文,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研究撰写的毕业论文各被引用1次。其他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论文暂未得到引用。详细信息见表3。(五)研究主体学位类型。1.授予的学位类型。本课题研究发现,硕士毕业论文作者被授予的学位类型不同,甚至跨学科门类。硕士毕业论文作者被授予的学位主要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会计专业硕士(MPAcc)、审计专业硕士(MAud)、法学硕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ML)、公共管理硕士(MPA)。2.授予的学位数量分析。2015年至2018年,硕士毕业论文作者被授予学位人数为33位。其中,公共管理硕士4位,工商管理硕士2位,法学硕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1位,会计专业硕士或会计学硕士12位,审计专业硕士14位。数据显示,会计专业硕士或会计学硕士、审计专业硕士占被授予学位总量的78.87%。其中,审计专业硕士学位占42.42%,会计专业硕士或者会计学硕士占36.36%。

八、研究结论与建议

干部资源范文篇8

一、挖掘地方党史资源,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服务

宿迁是革命老区,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大地。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许多优秀的宿迁儿女就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或在家乡宣传马列主义,或远渡重洋探寻革命真理,或投笔从戎、为革命冲锋陷阵,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大革命时期,宿迁是党组织建立较早、活动影响较大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宿迁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全国19个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粟裕、谭震林、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张震、韦国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宿迁是宿北大战的主战场,以、粟裕、谭震林为首的华东野战军在1946年底,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69师2.1万余人,彻底粉碎集团“三个月结束宿北战事”的神话,扭转了整个华东的战局。淮海战役宿迁又成了拥军支前的前线。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根除水患,响应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宿迁人民立即投入到“治淮导沂整沭”的战斗中去。历时五载,出动民工242万人次,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勇敢、智慧的宿迁人民更是勇立潮头,积极探索改革发展之路。特别是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造就了宿迁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源。挖掘整理这些党史资源,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革命纪念地。如宿迁早期党组织诞生(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大兴集马庄;宿北大战遗址——晓店峰山、来龙庵、侍岭吴圩(人和圩),元帅题词的宿北大战纪念塔(馆),宿北大战(小蔡集)烈士陵园;泗洪县半城镇“雪枫墓园”,泗洪县朱家岗战斗遗址;沭阳县沭宿海抗日中学纪念塔等。二是重大事件。如宿迁建党初期1930年组织发动的马园暴动、汤群墙事件、洋河暴动;1946年的宿北大战;1958年为根除水患、实现“旱改水”而进行的骆马湖5万居民大迁移,1955年12月27日主席亲自批示的《沂涛乡的全面规划》;20世纪70年代享誉大江南北的宿迁“淮北大寨”;20世纪80年代的《人民日报》通讯——《春到上塘》,“双轨(集体、个体)并行、四轮(乡、村、户、联户)齐转”发展乡镇工业的“耿车模式”;现在的“仇和现象”、“宿迁精神”。三是革命英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1930年英勇就义的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苓生,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江上青,中共宿迁党组织的创建人马仑,徐海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苏同仁,“民族英雄、抗日烈士”孙明瑾,革命烈士张启宇等。四是先进模范人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很多。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模范蒋南屏、杜大娘;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董大车”、“王大锹”、赵金科、尤金兰等,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杨培坛,全国小麦高产模范朱方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弄潮儿。宿迁历史上几位敢想敢干、政绩突出的优秀县(市)委书记李柏、郭玉珍、于登和等。五是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一块资源博大精深,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从中汲取教训。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了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党史部门多年来默默无闻征研编纂的一系列党史专集,如《宿迁革命史料》、《宿迁革命简史》(1911.5~1949.10)、《宿迁四十年》(1949~1989年)、《一路高歌》、《中共宿迁地方史大事记》(1949.6~1996.8)、《宿北大战》等,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史料记载了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地方党史的教科书,是具有历史借鉴作用的宝贵财富。

二、重视地方党史资源,疏理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基本路径。

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充分发挥在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中的作用,方法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根本指针,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此,党史工作一定要运用党史资源为宣传和贯彻“三个代表”服务。同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开发地方党史资源,促进党史编研工作,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合格的党员干部服务。

其次,争取各级地方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党史工作者,一要做到对地方党史资源了如指掌。情况摸清,问题搞透,征研工作超前做细做好。二要善于运用地方党史资源造势。如利用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内容求实,形式求新,纪念求效,上规模上品位。并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利用纪念活动,广交朋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使党史工作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把党史资源用好用活,用出实效,吸引人们的视线。三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要勤汇报、多请示,力求把地方党史资源用足用好。纳入党建工作整体“盘子”,提上党委的议事日程。

第三,加快地方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变党史资源优势为教材教案优势。要利用地方党史资源,编写适合党员干部阅读的简明小册子。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手段,用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党史的宣传教育面。除进一步发挥书籍报刊、图片展览、专题报告、知识竞赛、教育基地等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作用外,还应当重视政府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在地方党史学习和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开辟党史网站或专栏。

第四,主动策应其他党委部门的工作。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宣传教育党员干部,要与基层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还要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经常同基层党委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把党史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五,充分利用地方党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是一个地方的骄傲和传统,优良传统的传承,是发挥党史宣传教育党员干部作用的重要方面。今年9月11日是彭雪枫将军牺牲60周年纪念,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纪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生于1905年,2005年是其诞辰100周年纪念;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以、粟裕、谭震林为首的华东野战军所进行的宿北大战,以辉煌的战绩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正规军整编师的范例,2006年是宿北大战80周年纪念。1928年3月宿迁党组织诞生,1948年7月宿迁第二次解放,2008年是宿迁建党80周年、解放60周年,也值得庆贺。此外还有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这些都是深入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良好契机。只要把握好、组织好、宣传好,地方党史的作用不可小视。

第六,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革命纪念场馆,使之赋予永恒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配合“生态宿迁、绿色氧吧”的旅游招牌,开发革命纪念地旅游热线。使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在享受大自然美好景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在踏访革命遗址,寻觅烈士足迹,遥想烽火岁月,思考今昔对比中,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净化自己的灵魂。

三、利用地方党史资源,找准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着力点

1、利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经验教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去年我们在编纂《中共宿迁地方史大事记》(1949.6~1996.8)一书时,通过对历史大跨度的回顾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否则,发展只能呈一时之强,成为表面现象,不能持续健康下去。在宿迁历史上,有过三个辉煌的发展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旱改水”为标志,以建设“玻璃城、水稻县、苹果黄河、葡萄山”为目标,在县委书记李柏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果不是后来“”大气候的影响,宿迁的发展不可限量,前景广阔。二是20世纪70年代的“淮北大寨”。当时干群的干劲和宿迁发展势头很猛,农田水利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农业学大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粮为纲”,忽视了其它方面发展,结果造成“高产穷县”,人民并不满意。三是20世纪80年代的“耿车模式”。一任县委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思路是正确的。后来没能坚持这一工作思路,发展机遇丧失了,现在看来令人惋惜。通过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形成宣传内容,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利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纵观党史历程,有不少生动的案例,用这些教材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很有必要。比如1930年前后,党内“立三路线”大行其道,号召各地党组织不顾一切发动暴动。宿迁当时先后组织了马园暴动、洋河暴动等,结果都失败了。再比如,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由于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高指标,造成“高指标、高征购”、“十斤毛稻吃十天”的后果。革命斗争年代和经济建设时期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党什么时候群众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符合实际,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成效就显著。反则,革命和建设就要遭受损失。20世纪50年代的干部,在县委的带领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工作,一心扑在事业上。所以那时宿迁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通过这些经验教训的宣讲,帮助现在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走群众路线,以谋求人的充分全面发展为己任,做好本职工作。

3、利用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淡泊名利、艰苦奋斗,自觉增强拒腐防变和执政能力。革命斗争年代,革命先烈们不惜为党的事业、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比如,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基人江上青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宿迁早期党组织领导人马仑,出身地主家庭,大学毕业后毅然背叛家庭,投身革命,站在劳苦大众一边。1930年8月,为扩大党的地方武装,遭土匪暗算,壮烈牺牲,年仅27岁。又比如,1946年底发动的宿北大战,战役从发起到结束一周时间,我华东野战军牺牲优秀指战员2100多人,其中团级干部6名;在宿北大战遗址——晓店峰山、曹家集、来龙庵、侍岭吴圩、叶海子等地,都有我们干部战士的墓葬群,有的一个大坑里掩埋了几百名战士的遗体,至今有的牺牲同志还不知道姓名、家住何方?面对这些革命先烈,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他们,忘记过去;有什么理由争名夺利,贪污受贿;有什么理由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面对革命先烈,我们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憾。

干部资源范文篇9

首先,我代表全市国土系统对各乡(镇)党政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对大家多年来给予国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教育培训活动是在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广电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六个部门共同组织的,是贯彻去年中央六部门联合召开的,对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增强全市乡(镇)干部依法用地、管地意识,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这次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双保、双转、双约、双提的“四双”基本要求,大力宣传和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为了确保这次教育培训收到预期效果,我局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做了较充分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六部门联合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已经以《通知》的形式发给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全面落实;二是统一编印了培训教材。为了使大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消化、理解需掌握的知识,我们在国家下发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重新编印了培训教材,力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三是精心挑选并聘请了相关专业的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希望通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能够让大家学有所用。刚才,市委组织部邱志方副部长的讲话,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听后很受启发,对我们全面完成好本次教育培训活动各项任务,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结合国家对开展这项活动的总体要求,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

去年,中央提出要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旨在提高县(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明确乡(镇)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遵纪守法意识的大培训。这是在国务院提出的坚守18亿亩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大环境下,全面落实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资源保护责任的一项重要措施,用意很深。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全局的高度认识这次培训,深刻理解,明确意义。

1、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途径。应该说,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但目前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中的“虚位”,进而造成乡镇人民政府在管理职责上的“缺失”和村级组织在管理权限上的“越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素养低,简单地说,这是无知;二是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知识能力水平差,说句重话,这就是无能。由于这“两无”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家和省市的一些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政策、新要求无法得到落实,直接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漠,逐步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随意浪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最终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数字增长的畸形发展形态。因此,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已经刻不容缓。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六部门把全市乡(镇)党政领导、分管领导组织到这里,利用三天时间对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进行集中培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三天的时间,对大家来说,既是一个充电的过程,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本着对工作、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克服困难,静下心来,把知识学到手,把经验带回去。

2、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正确认识国土资源形势,落实国土资源基本国策的有效手段。当前,各级领导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地方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严峻的工作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让大家对当前国土资源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我市的土地、矿产资源状况,增强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观念,正确处理和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两者间的关系,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节约集约用地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如果能达到这一目的,说明我们这三天的时间就没有荒费。如果回去后还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市国土资源的管理环境就会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参与得到大大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我市的资源利用的效率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水平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方针政策,坚持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也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违法用地问题,而且屡禁不止。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我们的基层政府竟然以违法主体的形式出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同志缺乏大局意识,缺乏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水平,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进而造成了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表现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个别人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行政乱作为或者不作为,这才是我们所面临的违规违法用地状况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排除少数人对政策法规的恶意曲解外,或多或少地与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在宣传、教育、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基层干部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集中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乡镇领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我们的乡镇领导在落实国土资源法规政策、遏制违法、严格执法、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认清形势,增强贯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之所以决定由六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而且专门面向基层县(市)、乡(镇)、村级干部,是在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形势做出理性判断情况下,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想,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要准确把握国情。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我国耕地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三少”:一是人均耕地占有少。截止2007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8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有一些省(市)的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二是优质耕地少。全国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近年来,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地近9000万亩;同时还有不少耕地受到盐碱化、沙化和荒漠化的损毁;另外,建设也还占用了一部分优质耕地。三是后备耕地资源少。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只有40%,能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从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每年各省提出的建设用地需求大概只能满足50%,如果再粗放地开发利用有限的用地空间,可以预计,离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失守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2、要全面掌握市情。就我市而言,耕地状况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约2.7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40%,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匹配适当,年均粮食产量维持在150亿斤,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再增产30亿斤粮食的目标任务。所以,对我市来说,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2006年完成950亿,2007年完成1350亿,同比上年分别增长41%、46%和42%。今年省上给我市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1800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投资投资指标800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08-2012年五年我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00亿。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带来用地量的急剧增长。仅今年全市就需要新增建设用地4000公顷,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自报数已经达到12000公顷。从以上国情和市情介绍中,我想大家至少能够得出这样的分析,我市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从保护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对黑土地的保护力度,不仅违法用地难以立足,就是正常的发展用地,审批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而我市发展对用地空间的需求又空前迫切。可以断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市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护耕地、保障用地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3、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以《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为主干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国务院又连续颁发了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使国土资源管理更趋规范和完善。特别是2006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土地调控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经济动因、责任制度落实和惩处土地违法行为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严格土地管理和调控的具体措施。需重点说明的是该《通知》中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不仅要对审批的用地负责,而且要对所有实际发生的用地负责;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于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的,要坚决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此,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批领导干部因土地违法被处以刑律和党纪政纪处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今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1月31日,国土部了关于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对各类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制定了硬性指标。这一系列针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政策措施的接连,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也充分表达了国家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严厉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坚定决心。

4、要清醒认识我市国土资源违法现状。针对土地违规违法点多面广、屡禁不止的问题,去年,我市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等部委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开展了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卫片监测、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一系列土地执法行动,清理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全年共查处违法用地526宗,面积856万平方米,其中违法占用耕地382万平方米。共立案511起,移送公安机关19宗,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8人,提请法院强制执行120宗。国土部第七次卫片监测我市358宗地885公顷,其中,违法用地207宗507公顷,均占监测总量的57%,违法用地发案依然较高。此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形势也不容乐观,仅去年我们就查处了无证开采40起,越界开采7起,对我市这样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的城市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触目惊心了。今年年初,国家土地督察局出台硬性指标,对年度违法用地量达到新增建设用地总量20%的城市,国家将停止该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市委高广滨书记、市政府崔杰市长先后作出了“全市上下坚决不碰这个底线,坚决不当反面典型”的重要批示。我希望各位乡镇领导,对违规违法用地的严重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经经常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同志,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灯下黑”。

三、坚持“四双”基本要求,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引向深入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处在全面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保障能力,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阶段。这次乡镇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仅要把法律法规送到每一个乡镇,还要通过对各位乡镇领导的培训,把保护的观念、保护的机制带回去,达到“一处点灯全屋亮”的效果。年初,我们在认真总结国土工作20年经验并全面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四双”基本要求,这是今后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这次培训需要大家了解、领会的重要内容。

“四双”:即双转、双约、双保、双提,具体涵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双转”为基础,树立国土资源管理新理念。“双转”,即转变国土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要从地大物博的观念,转变为“人均资源占有少”的观念,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确保粮食安全。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要将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发展,重点解决好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结构性矛盾,做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2、以“双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利用新机制。“双约”,即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逐步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能少占地的,就不多占,能占用非耕地的,就不占用耕地,坚决杜绝盲目圈地、占地之风。加强源头防范,健全执法监察网络,坚持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动机制,按“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在集约利用上,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严格执行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除市政府认可的资源类项目外,工业项目必须进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同时,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收闲置费的,严格按规定收缴闲置费。加强批后监管,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确保土地供应形成有效供给。

3、以“双保”为核心,开创保障科学发展新局面。“双保”,即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辩证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核心。保护资源是保障发展的前提,这是当前国土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政策,并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突破口,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推进耕地保护工作量化绩效体系建设,完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水平,做好矿山生态环境调查、汛期地质灾害监测和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动态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确保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发展是保护资源的源动力,这是当前国土部门的中心。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要客商、重点单位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两有一保”。在土地市场建设上,要按照“有保有控”的总体思路,坚持总量管理、计划供应的管理机制,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打造品牌市场。

干部资源范文篇10

一、谈话既是组织规定要求,也是对同志们的关心爱护

谈话的目的就是推动发展,推动所在单位、所在岗位工作的发展。谈话的内容主要针对纪律教育,就是教育在先,警示在先,规范约束在先,让监督关口前移,更好地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职责内更好地履行“一岗双责”,担当堡垒的核心、团队的带头人。廉政谈话不是组织“不放心”,而是如何做到“更放心”。

二、珍惜组织的信任,奋发有为

引导新上任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组织、成长机会机遇与能力水平的关系,一个人的成长机遇与能力水平是分不开的,但又不是绝对的成正比关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在机遇面前要倍加珍惜,奋发有为。

1、提任一个人不仅是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组织对他今后工作的促动、勉励和期望。发展是大局,为先为重,如何在新岗位上推动发展这是第一要务。必须围绕大局站好岗、履好职,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在出成效上。

2、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是对每位党员干部一生的要求。常修理想之德,常修为政之德,坚守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防线,一旦理想道德防线失守,信仰变了味,理想迷失了,事业难以成功,就更难以自求发展。所谓法不容情,关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你做了,后果自负。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可做的是党章规范内的,不可做的是党纪条规、刑法、公务员法所禁止的。绝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一旦发生了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切莫认为可用功劳补罪过,也不要再请求组织上照顾你、原谅你。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对领导干部的严重违法案件一查到底,决不纵容姑息。混不过,蒙不过。要吸取教训,仕途要走好,靠自律很重要。这些是廉政谈话中必谈的核心内容,让每一位任前干部都要通过谈话接受教育,认识到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教育,并在其任职仕途中不断警醒而受益。

三、接受监督,自觉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