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10:10

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护理单元分类

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分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1]。我院自2014年开始进行护士岗位分级管理的尝试,细化临床护士岗位分级标准,完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绩效考核,以护士岗位分级管理为切入点,从岗位设置、护士配备、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方面完善管理框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展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评价调查、统计分类

1.1制定《临床护理工作评价表》包括三个维度:(1)承担夜班及急诊护理工作;(2)护理工作风险系数;(3)护理工作量及强度。结合病案统计科提供的临床科室部分统计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根据医院病案统计室提供的各科室收住患者病种及各项统计指标情况,采用秩合比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K=35,r=0.98,RSR=-0.959+0.29Y,F=711.509,P≤0.01。所求线性回归方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根据分值进行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分类分档。见表1。1.2统计分类根据统计资料将护理单元分为五类,每类六档(护士长,副护士长,N4、N3、N2、N1级护士),一类科室:2个科室。二类科室:7个科室。三类科室:17个科室。四类科室:8个科室。五类科室:9个科室。

2制定护士岗位分级管理实施办法

2.1建立各级护士岗位资质要求、岗位职责、晋级标准、考评原则、培训体系将医院护士岗位分为N1、N2、N3、N4四个级别,根据岗位职责,护士的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2],并通过德、勤、能、绩考核上岗,N3、N4级护士通过竞聘上岗,按护理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能级对应分管患者,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及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岗位分级培训及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2.2合理设置各级护士岗位置数N4级护士与N3级护士比为1:1。临床科室N4级护士与床位比为1:15~20。重症医学科、手术室N4级护士与床位比为1:5~6。急诊科N4级护士与观察床位比为1:10~15。无夜班岗位部门或科室不设N4级护士。N3、N4级护士根据岗位配置数自愿报名,通过审核、民主测评、竞聘等随医院中层干部聘任周期进行聘任或续聘。2.3建立并实施护士工作量考核与绩效挂钩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3],根据各类科室、各级护士岗位配置数进行各类、各级护士进行绩效考评,向夜班岗位、工作量大、风险高、急危重患者多临床一线岗位倾斜。ICU、急诊内科在科室分类的基础上增加特殊绩效。2.4合理配置护士数量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护士,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2.5完善护士分层培训制度护士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4],实施新护士岗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制度、护士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和护理管理培训。实施护士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运行后,进一步推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稳定了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各级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临床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提高,医院护士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尤其是N4、N3级护士在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得到逐步的提升,已取得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160名,有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00%以上,护士每年离职率<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4%,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

[2]蒋蓉,孙晓燕.基于岗位管理的临床护理培训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08).

[3]吴欣娟,曹晶,徐园.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

分级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设备;分级管理;设备故障;停机率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及制造工艺的专业研究机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各类设备2200台套,在2015年对设备采取分级管理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分级原因

(1)产品复杂工艺和交付及时性对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作为高铁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的供应商,从产品的生产、组装到出厂试验等工序均有各类设备承担,一旦某一工序的重要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工艺流程中断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延迟。(2)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管理难度较大。随着公司新基地的投入使用,先后引进了一大批进口设备,使得公司设备总体规模达到2200台套,既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设备,又有进口的新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型号单一、互换性较差,给设备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面对复杂的设备状况,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要设备上,从而提升设备管理的效果,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3)设备维修资源短缺的矛盾进一步显现。随着各单位规模的扩大和产能的提升,各类先进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设备操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由此导致设备维保资源短缺,先进设备的维修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受外部资源制约性较大。

2分级原则和标准

2.1分级原则。设备分级管理就是根据设备发生故障和停机修理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及造成损失的大小,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将设备分为一般、关键重点和高精尖共3类。2.2分级标准。(1)关键重点设备评价标准见表1,对每台生产设备进行评分,从中选出10%~20%的设备作为关键重点设备。(2)高精尖设备评价标准。根据高精尖设备评价标准(表2),对每台关键重点设备进行评分,从中选出50分以上(含50分)的设备。

3分级管理

根据表1和表2评价标准,分别形成关键重点和高精尖设备清单,制定《设备管理程序》《关键重点(高精尖)设备管理作业指导书》《关键重点(高精尖)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和《设备管理考核办法》,确保关键重点和高精尖设备管理要求落地,具体管理要求见表3。

4分级管理达成的效果

分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研究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着力化解食品安全危机,重塑国人对餐桌的信任,在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加快制定和研究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制定与有效的监管模式。当前,在全国推广实施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样遵循责任分担这一原则,通过量化分级、动态评定、公开结果等模式对餐饮服务环节进行管理。

一、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基本含义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餐饮服务经营规模,建立并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分级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当前我们在管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次重大的改革。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北京市从2012年正式实施。2013年,经过系统整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继续推行餐饮环节量化分级工作。2015年3月起,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得到迅速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北京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创新点

北京市从2012年正式实施。2015年3月起,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得到迅速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检查标准灵活性的改善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进行打分,评分直接决定了餐饮服务单位的评定等级,这一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却也存在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不同餐饮服务单位量化比重环节不同,执法人员的检点会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有所调整,这就要求日常检查量化评分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大小不一,软硬件投入力度差距较大,评定结果为A级的大部分为规模大、硬件条件良好的大中型单位,而规模较小的单位要想评上A级,它自身的投入小,运行成本较低,就算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流程操作,但在硬件条件上达不到要求的要评为A级几乎成为不可能。修订后的《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分为场所等级和管理等级。量化分级检查评定使用《餐饮服务单位场所等级评定表》和《餐饮服务单位管理等级评定表》。被评定单位如存在不涉及的检查内容项,可设为合理项,不计入评分。

(二)评分标准可操作性改善

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动态等级评定表》中,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检查项目进行了细化,具体分为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检疫运输等9个板块,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逐项分解,共分解出32个小项,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执法人员对每一小项进行现场检查在评分。修订后的量化分级管理办法,场所等级评定中分为场所设置布局、场所环境、设施设备、检验留样和运输、加分项等5个板块,58小项。管理等级评定中分为许可管理、人员管理、采购管理、贮存管理、加工制作管理、清洗消毒管理、食品添加剂管理、检验管理、配送管理、废弃物管理、加分项等11个板块,50个小项。

(三)量化分级评定标准完善,减少动态等级评定的时间空白

在《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前,全国只有一个量化评分标准,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如企业规模不同、经营许可项目不同,不适用同一标准。此外,评分表中关键监督项目所占比重过大,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严格按照关键项目进行评价。目前,北京市实施的量化分级评定标准就将以上因素考虑进去,进行了改善。在动态等级评定中,由“发现餐饮服务单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给予警告外加行政处罚的,2个月内部给予动态等级评定,并收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同时2个月期满后评定等级”改为“对经调查核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餐饮服务单位,除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外,还应根据事件情况再次进行量化分级等级评定”。有效地减少了动态等级评分间隔时间段和监管空白期。

三、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系统存在问题

(一)评定等级成为形式,实效性差

在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不少餐饮单位对等级评定结果不置可否,对于量化分级评定结果高的单位,会将量化分级公示牌挂在醒目位置,对于量化分级评定分数较低的单位则抱着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没有真正达到推行此项制度的最终目的。

(二)消费者认识不足,投诉举报渠道认知少

目前,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够深入,多数消费者不了解什么是食品安全量化分级,也不清楚A*、A**、A***、B*、B**、B***、C*、C**、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消费者很少会“看牌吃饭”,更加不会把食品安全信誉等级作为选择就餐的条件。目前对于餐饮服务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渠道,大家知道的多少只有投诉热线“12331”。

四、解决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餐饮服务单位诚信建设

1.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档案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而且在食品安全之一领域,诚信就直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的长治久安,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就如现在很多地方试行的餐饮服务企业“黑名单”制度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可以通过企业管理,经营,培训等情况建立长期的信用档案建设,在实际中可通过增减监督检查频次、升降级、向社会公示等措施予以重点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退出机制,对诚信企业进行表彰,对失信企业加大惩戒力度。

2.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企业自律

长久以来,在大家的观念里,食品安全一旦出事,就是强调、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反而弱化了企业第一责任,监管部门是有责任,而并非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在食品安全上要强化餐饮服务企业的第一责任,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就以知责、分责、履责、尽责、追责为内容,进一步探索建立企业责任首负、全安责任追究等机制,要加强自律,深刻认识到企业在食品安全中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加大信息公开,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餐饮服务单位诚信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开公示,好不好坏不坏让消费者一看就知,不仅仅要对做得好的诚信企业进行公示,对于做得不好的违规违法的行为更要让它暴光在公众面前无处躲藏。所以将企业的诚信评价结果定期对社会公布,不仅让公众第一时间知道企业诚信结果,也加强了企业的自律,无形中发挥了人民群众巨大的监管能量,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各部门间联动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大部制改革情况,多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都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孕育出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经过6年时间,修订后的《新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相关法律法将进一步完善。

2.加大惩处力度

提倡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方面重罚重刑,以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威慑警示作用。所以在食品安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一旦构成犯罪,国家法律在量刑上都是从重。但是在日常监管中,现有处条款较为欠缺和脱离实际情况,在执法过程中,很难有效的发挥执法作用,对不良企业起不到警告和威慑作用。所以为了加强执法的执行力,做到有法可依,发挥更强有效的监督执法作用,在制定相关处罚条款时可加大惩处力度。

(三)借助多媒体,加强舆论引导作用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的宣传作用是强大的,具有非常强大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如何让公众消费者知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政方针,获得食品安全相关常识,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媒体曝光评级低的企业,同时公示好的评级高的企业,增加透明度,全社会监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仅靠监管部门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所以就要依托强大的多媒体,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四)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当前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方面有专门的投诉热线“12331”,但公众对食品安全投诉电话“12331”知晓率非常低,所以在日常监管中要加强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使投诉举报热线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可建立网络投诉举报渠道或建设专门的举报投诉中心,使投诉举报渠道多元化,方便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投诉举报,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净化餐饮服务食品市场。

五、结论

分级管理范文篇4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参加xx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授牌仪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行业信誉的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消除卫生隐患,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之策。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为依据,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治劣和扶优、监督执法与技术指导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广泛动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参与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制度,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尽管我们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执法部门的人力、物力、精力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加之不法分子的危害,使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进行密切合作。这其中,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至关重要,如何充分调动和保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卫生意识和守法的积极性,是提高我国食品卫生水平的一个关键。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行业信誉的要求,是体现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消除卫生隐患、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之策。我市自20*年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来,各个区县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行动,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Xx区作为北京市的先行试点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原则,针对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餐饮业先行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目前食品安全形势虽有所改善,但食品安全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从五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进一步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务院、市政府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和思想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管理,争创一流。

二是强化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要建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强化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实行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

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涉及多个监管部门,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分级管理范文篇5

近年来,我市在食品、公共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这个大背景下,我所将卫生许可与量化分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卫生许可为载体,创建量化分级管理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沟通、强化服务,创新载体

作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依法行政、转变机关作风,打造服务性机关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监督管理方法。把加强沟通,强化服务贯穿于卫生许可和量化分级的全过程。一是以培训教育为抓手,真正提高经营单位的热情和认识,减少抵触和消除应付情绪,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形成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与经营单位互动的良好局面和机制。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经营单位的法人(总经理)、食品卫生管理员和厨师长三个层面的关键性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不厌其烦多次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的宣讲和一对一的帮教等零距离接触的宣传教育,使新、改、扩项目的资金、实施方案和日常的自我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确保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二是在技术上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积极帮助经营单位排忧解难。为给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照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和要求,我们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硬件设施状况和软件管理水平等进行了摸底和调查,为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卫生监督员多次深入经营单位,依据经营单位存在的不同问题,一店一策,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使经营单位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把好卫生许可关,创造卫生监督管理品牌

卫生许可质量是落实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和要求,食品安全与实施日常有效监管的基础工作和首要环节。我所严格卫生许可发放条件,进一步强化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大了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经营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预防性审查力度,从而使各种有害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监管对象经营条件从源头上得到了较好规范。

200*年以来,我所共对137家监管单位进行了预防性卫生监督,其中从事餐饮服务的有130家、食品加工厂7家。卫生监督人员依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办法和评分表等要求,从选址、图纸审查、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层层把关、适时监督。从而使多数单位在硬件建设初期就得以规范化,减少了以后管理中的麻烦。服务相对人也因自己的项目能在装修阶段就一步到位而对我所的预防性审查给予了高度评价。

分级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量化分级管理为了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公共场所中的实施效果,探讨高效卫生监督管理论文模式,我们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宁夏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和评分标准评价体系。于2004~2007年在不断探讨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在自治区、固原市、吴忠市和石嘴山市旅店业、游泳等公共场所开展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及推广工作。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分别在经济发达的自治区直管企业银川市、中等发达地区吴忠市、石嘴山市和欠发达地区固原市,共选择公共场所量化分级试点企业98家,其中旅店业47家、洗浴场所19家、美容美发店24家、游泳场所8家。1·2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1]等标准制定宁夏旅店业、美容美发、桑拿洗浴、游泳场所量化评分调查表。通过基线调查、宣传动员和培训、准备阶段、自查整改和现场指导、评估等阶段完成调查评估。1·3评分标准得分为总分的90%以上者,评为A级;得分为总分的70%~89%者,评为B级;得分为总分的60%~69%者,评为C级;得分为低于60%以下者,评为D级。1·4资料处理汇总整理调查评分表评分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和成效分析2·1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评价情况本次共对自治区及吴忠、石嘴山、固原市98个公共场所(包括旅店业、游泳洗浴场所、美容美发)进行量化分级评分。其中信誉度A级31家,占31·62%;B级37家,占37·76%;C级23家,占23·47%;D级8家,占8·16%。其中旅店业、游泳场所信誉度A级所占比重较大(31·62%、25·34%),洗浴场所(7·15%)和美容美发业(6·07%)较少。2·2比较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和实施后综合卫生管理情况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所提高。各项卫生管理指标测评得分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表1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综合卫生管理情况(%)监督项目量化企业数①1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银川750004)2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公共场所各类指标得分前后测评结果比较实施量化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量化测评前(P<0·01)。尤其在产品索证、卫生设施、专用消毒设施设备添置方面提高最为突出;而建筑和布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相对较弱,与更改建筑布局难度较大,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卫生日常工作量大,企业较难坚持有关。(表2)

分级管理范文篇7

1.1研究对象。201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整群随机抽样200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发放、收回问卷调查200份,回收率达100%。祝桥镇共有公共场所450家。其中美容美发158(35.11%)、足浴67(14.89%)、旅店99(22.00%)、卡拉OK14(3.11%)、浴室18(4.00%)、商场45(10.00%),游泳馆13(2.89%)、其他行业36(8.00%),研究样本抽样比例为44.40%。1.2研究方法。在大量查询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条件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培训现场调查人员,让其完全了解问卷内容,掌握调查问卷的技巧和方法。200家公共场所先进行量化分级分析,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估,按100分标化后,分值在90以上的,卫生情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分值为70~89,卫生情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分值为60~69,卫生情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分值小于60分的,要求立即整治,并进行处罚。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传播或者生活饮用水不合格、设施设备被污染引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9]。按照卫生监督管理指导后再次实行量化分级分析,卫生监督的具体办法包括发放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宣传册,对公共场所安全负责人召开会议集中规培卫生标准规范,然后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程度、控烟工作达标率、消毒设施配备情况、公共用品抽检情况、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档案完善率等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成效以便分析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执行成效。1.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00家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结果分析。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后量化分级结果分析显示,A级(优秀)美容美发13家最多,游泳馆0家最少;B级(良好)美容美发25家最多,游泳馆1家最少;C级(一般)美容美发42家最多,游泳馆1家最少。经多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公共场所各行业ABC级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2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前后比较分析。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前后比较显示在卫生组织制度健全率、公共用具更换率、消毒设施完备率、健康证持证率、清洗消毒流程规范率、卫生检测报告合格率、公共场所档案完善率、卫生知识掌握率、控烟工作达标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有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影响因素单因素logistic分析。对分析项目进行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相关因素,分别为:公共用具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OR=1.014,P=0.032)、未持有有效的健康证(OR=1.144,P=0.023)、未做卫生检测报告(OR=1.221,P=0.032)、公共场所内摆放烟灰缸(OR=1.122,P=0.021)、未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OR=1.412,P=0.012)、未配备有公共用品消毒设备设施(OR=1.045,P=0.021)。见表3。2.4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将6个可疑相关因素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Forward:Conditional法逐步筛选变量,选入和剔出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α=0.05和α=0.10。最终筛选出3个变量:未持有有效的健康证(OR=1.121,P=0.026)、公共场所内摆放烟灰缸(OR=1.012,P=0.032)、未做卫生检测报告(OR=1.412,P=0.012)。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00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筛选出3个重点因素的干预:未持有有效的健康证(OR=1.121,P=0.026)、公共场所内摆放烟灰缸(OR=1.012,P=0.032)、未做卫生检测报告(OR=1.412,P=0.012)。公共场所在经营过程当中,必须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经营、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10]。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经营者严格守法,持续改进场所条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卫生部在我国实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创建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系统[11]。量化分级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该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获得健康证后才能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员工,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病的员工,痊愈之前不能够提供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健康证每年都需要去办理,有效期一年[12]。2017年4月1日上海市取消事业单位行政收费项目清单中,预防性健康体检就位于其中。由于目前公立医院办理健康证免费,医院耗材又要自己承担,导致了办理健康证人数剧增和医院办理健康证缩短天数和人次数,导致很多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无法申请健康体检。卫生监管部门经常督查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对没有健康证的工作人员罚款。监管部门同时还要加大增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教育[13]。2003年11月10日,我国签订了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9日在中国开始实行[14]。根据要求,2011年1月9日起,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一些室外公共场所禁止抽烟。《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从2017年3月1日起实施,第4条规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本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主管部门。教育、文广影视、体育、旅游、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商务、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综合执法等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其他相关要求,做好控烟监督管理工作[15]。今后要将在公共场所内大力开展控烟知识教育、张贴各种控烟标志和宣传资料,不仅要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教育,还要对顾客进行宣教,让其了解抽烟的危害和相关的控烟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处罚力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19条要求:公共场所负责人必须按照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必须立刻整顿。公共场所没有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第三方检测[16]。公共场所负责人把每年的检测结果放置在店内醒目的地方。目前公共场所基本上都不具有自行检测能力,都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17]。由于部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外来人口占据了大多数,他们文化水平偏低,守法意识薄弱,再加上第三方检测需要收取相应的检测费用导致了一些小型的公共场所检测率比较低[18]。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当中要加强对一些小理发美容店、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的监管,促使其规范经营。

分级管理范文篇8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按《河北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分级标准》对定点厂相应分为"一、二、三、四"四个资质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未予评级或达不到四级标准的,不赋予生猪定点屠宰厂资格。

第三条县级以上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分级管理工作。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上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下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分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违反本办法的分级行为和结果要予以纠正或否决。

第四条一、二级资质由省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定;三、四级由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定。

通过评级的定点厂,可获得全省统一制作的资质证书,并在有关生猪定点屠宰证、章、牌上标明所属等级。

第五条申请评级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可向所在地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评级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应组成由屠宰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参加的评定小组,在收到申请书后的15日内,对提交的申请和材料进行审查,并报有权机关组织评级。

第六条分级过程和结果应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分级结果不服的,申请人可在分级结果分布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上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0日内进行审核,30日作出复核结果。

第七条对定点厂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定点厂资质条件提高的,可予以晋级。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报有权机关对其资质予以降级或撤销。

(一)丧失相应的资质条件,不具备相应生产经营能力的;

(二)停产超过三个月的;

(三)因违反有关规定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处罚的;

(四)检疫、检验制度不落实的;

(五)生猪宰前静养达不到要求的;

(六)屠宰注水猪、出厂注水肉的;

(七)出现其他违法违章行为的。

第八条各级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厂分级管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暗箱操作或循私舞弊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第九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执行。

河北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分级标准

一般规定

一、具备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水源,厂区周围无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源;

三、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待宰、屠宰、急宰、晾肉等生产设备和设施及附属建筑物,且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内部设计符合《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50317-2000)要求;

四、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经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划分明确的责任制;

六、配备与屠宰能力相适应的检疫人员和条件;

七、污水、污物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八、一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

一级厂标准

一、生产规模

(一)设计屠宰能力,班产(按7小时计算)2000头以上,实际班产日均600头以上;

(二)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屠宰技术人员不少于50人,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不少于15人;

(三)设计分割能力,班产5吨以上;

(四)待宰间1600m2以上(不包括赶猪通道),赶猪通道宽度大于1.5m,坡度不大于10%;

(五)隔离间不少于2间,各在20m2以上;

(六)待宰冲淋间60m2以上,至少设两个以上隔间;

(七)急宰间20m2以上;

(八)屠宰间2000m2以上;

(九)分割间650m2以上;

(十)常年正常生产。

二、生产设备及工艺

(一)进厂生猪检疫合格,且瘦肉精抽检达到总量的10%;

(二)待宰生猪静养12小时以上;

(三)配备专用生猪喷淋冲洗设备,待宰猪体无污物;

(四)采用输送机输送活猪至麻电台;

(五)生猪致昏30秒内吊挂至放血槽并实施检疫;

(六)用摇烫机或蒸气裉毛机烫猪屠体;

(七)机器脱毛(或剥皮);

(八)以喷淋方式对猪屠体降温;

(九)以气体为能源燎毛;

(十)机械清洗刷白猪屠体;

(十一)预干燥猪屠体;

(十二)摘内脏并使用同步检验设备实施同步检疫、检验;

(十三)内脏、胴体电动输送,加工分区进行;

(十四)修整猪胴体;

(十五)机器劈半;

(十六)电动输送胴体至预冷间(或冷库)。

三、肉品品质检验

(一)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受过专业训练,其中20%以上具备兽医专业本科学历,具备兽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二名;

(二)肉品品质检验完全符合《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

(三)建有理化指标实验室,配备专业化验技术人员并有肉品的新鲜度、水分、微生物和瘦肉精等检测能力。

四、无害化处理

(一)配备有焚化、化制、高温处理设备;

(二)严格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存有2年以上无害化处理记录。

五、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卫生、生产、质检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

(二)有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并通过部级认证。

六、肉品、副产品质量指标有8项以上高于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签包装标准,并有国家认证。

七、产品销售及运输

(一)产品已注册品牌;

(二)有1000吨以上的冷藏(冷库)能力和10吨以上的冷藏运输能力;

(三)实行连锁(专卖)经营,产品在本地市场保有量在60%以上。

八、污水、污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九、配有专职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队伍,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分割肉、冷鲜包装肉产品占产品总量的10%以上。

十、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二级厂标准

一、生产规模

(一)设计屠宰能力,班产(按7小时计算)1000-2000头,实际班产日均400头以上;

(二)从业人员80人以上,屠宰技术人员不少于40人,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不少于10人;

(三)分割能力,班产3吨以上;

(四)待宰间1500m2以上(不包括赶猪坡道),赶猪通道宽度大于1.5m,坡度不大于10%;

(五)隔离间不少于两间,各在15m2以上;

(六)待宰冲淋间50m2以上;

(七)急宰间7m2以上;

(八)屠宰间1200m2以上;

(九)分割间650m2以上;

(十)常年正常生产。

二、生产设备及工艺

(一)进厂生猪检疫合格;

(二)待宰生猪静养12小时以上;

(三)配备专用生猪喷淋冲洗设备,待宰猪体无污物;

(四)采用输送机输送活猪至麻电台;

(五)生猪致昏30秒内吊挂至放血槽并实施检疫;

(六)用运河式烫池或摇烫机烫猪屠体;

(七)机器脱毛(或剥皮);

(八)以喷淋方式对猪屠体降温;

(九)以气体为能源燎毛;

(十)清洗刷白猪屠体;

(十一)预干燥猪屠体;

(十二)摘内脏并使用同步检验设备实施同步检疫、检验;

(十三)内脏、胴体电动输送,加工分区进行;

(十四)修整猪胴体;

(十五)机器劈半;

(十六)电动输送胴体至预冷间(或冷库)。

三、肉品品质检验

(一)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受过专业训练,其中10%以上具备兽医专业本科学历,至少有一名兽医师、一名助理兽医师;

(二)肉品品质检验基本符合《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要求;

(三)建有理化指标实验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并有肉品的新鲜度、水分、微生物和瘦肉精等检测能力。

四、无害化处理

(一)配备有焚化、化制、高温处理设备;

(二)严格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存有2年以上无害化处理记录。

五、有健全的卫生、生产、质检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

六、肉品、副产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签、包装标准。

七、产品销售及运输

(一)产品已注册品牌;

(二)有300吨以上的冷藏(冷库)能力和5吨以上的冷藏运输能力;

八、污水、污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九、有较好的经营业绩。

三级厂标准

一、生产规模

(一)设计屠宰能力,班产(按7小时计算)500-1000头以上,实际班产日均200头以上;

(二)从业人员50人以上,屠宰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不少于5人;

(三)待宰间500m2以上,赶猪通道宽度大于1.5m,坡度不大于10%;

(四)隔离间10m2以上;

(五)待宰冲淋间30m2以上,设两个隔间;

(六)急宰间10m2以上;

(七)屠宰间1000m2以上。

二、生产设备及工艺

(一)进厂生猪检疫合格;

(二)待宰生猪静养12小时以上;

(三)对生猪喷淋冲洗,待宰猪体无污物;

(四)输送活猪至麻电台;

(五)生猪致昏30秒内吊挂至放血槽并实施检疫;

(六)用烫池浸烫猪屠体;

(七)机器或人工脱毛(剥皮);

(八)凉水盆对猪屠体降温;

(九)以气体为能源燎毛;

(十)摘内脏并实施同步检验;

(十一)内脏、胴体使用专用容器输送,加工分区进行;

(十二)修整猪胴体;

(十三)机器劈半。

三、肉品品质检验

(一)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受过专业训练;

(二)肉品品质检验基本符合《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要求;

(三)具备水分检测能力。

四、无害化处理

(一)具有焚化、化制、高温处理设备;

(二)严格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有健全的卫生、生产、质检管理制度。

六、肉品、副产品质量基本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七、有必备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四级厂标准

一、生产规模

(一)设计屠宰能力,班产(按7小时计算)100—500头;

(二)从业人员5人以上,肉品品质检验人员2人以上;

(三)有待宰间、赶猪通道、隔离间、待宰冲淋间、急宰间、屠宰间。

二、生产设备及工艺

(一)进厂生猪检疫合格;

(二)待宰生猪静养12小时以上;

(三)对生猪喷淋,待宰猪体无污物;

(四)驱赶活猪至麻电台;

(五)生猪致昏30秒内吊挂至放血槽并实施检疫;

(六)浸烫猪屠体;

(七)人工脱毛(或剥皮);

(八)摘内脏实施同步检疫、检验;

(九)内脏、胴体运送,加工分区进行;

(十)修整猪胴体;

(十一)人工劈半。

三、肉品品质检验

(一)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受过专业训练;

(二)肉品品质检验基本符合《生猪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要求;

四、无害化处理

(一)具备一般不合格肉处理设备;

(二)严格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进行无害化处理;

分级管理范文篇9

首先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转型,实现经济的新常态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的探明量,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地质勘查施工区域以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勘查施工作业当前主要集中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还要面对来自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分级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其次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地质勘查项目的分级管理可以全面的了解地质勘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并且能够确定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等级,进而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弱点,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因为管理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勘查单位因为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地质勘查施工进度以及增加经济费用支出。最后有利于指导地质勘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率。通过地勘项目综合安全评价分级管理可以实现对重点项目、重点施工环节的监管,并且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分析,及时帮助地勘单位降低或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地勘单位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分析。

2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以及危险因素

2.1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是指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施工程序,是指导施工流程的具体规范,它是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实施而得出了的施工管理规范。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包括:接受任务、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①接受任务。地质勘查单位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就是接受来自不同主体的勘查任务,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任务主要来源于:政府立项项目和市场招投标项目。政府立项主要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矿山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以及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等等。其具体流程是:地质勘查单位提出申请,申请经过政府部门审核之后,向地勘单位下达勘查施工任务书,地质勘查单位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实施;市场招投标项目,主要是对于从政府项目中获取比较困难的地质勘查单位需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投标的方式获得地质勘查项目,并与市场地质勘查的主体签订具体的施工合同。

②施工准备。地勘单位在获得相应的地勘施工项目任务后,需要对地勘施工的主体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并且根据施工的特点、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要求编制地质勘查施工方案;其次要根据施工现实需要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施工人员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要征用相应的施工场地;最后要制定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

③组织施工。在经过地质勘查施工方案的预定之后,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勘查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一是要保障各种地质勘查施工设备的到位、施工人员的进场,合理分配不同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二是要站在地勘工作的全局战略高度,合理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项目在预定的方案中进行;三是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地质勘查施工由于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因此地勘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避免因为后期物资的不到位而导致施工进度中断。

④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指对地质勘查项目成果和施工质量的检验,竣工验收是对地质勘查项目的最终评价,也是地质勘查单位向地质勘查主体单位履行其义务的终结标准。

2.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主要包括:一是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要求地质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区域踏勘,根据表面的地形等进行查勘,从而确定了解当地的构造特征等。二是地质测量。通过系统的踏勘之后,对本区域的地层结构特点等进行总结,进而编制相关的基础性资料。三是工程物探。工程物探就是借助先进的探测仪器,对地质体空间展布范围进行勘测,并且测定岩石体的物性参数。四是钻探工程。钻探工程主要是利用浅钻和机械回转钻对矿体走向、产状以及品位等进行检查验证。

2.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因素辨识

由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过程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既有人的原因、也有物的原因,总体而言地质勘查危险因素的存在是由“人、物、环境以及管理”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地质勘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地质勘查中经常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现象之一。由于人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很难做到全面的控制人的行为,在具体的地质勘查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机械使用规定,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冒险进入旧矿井、丛林、高山等危险区域,忽视安全警告标志等。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地质勘查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及时导致安全性能下降,电气设备的安装存在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品的保存不当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等等。

③不良环境条件。不良环境条件是影响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的最主要特点,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施工作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恶劣的天气以及照明、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限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当前面临的主要不良环境包括:作业区域地形复杂、山沟比较多、现场施工环境不理想、高海拔、缺氧环境作业等。

④管理缺陷。管理缺陷主要是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漏洞,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健全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存在漏洞等。

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对策

3.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①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护作业施工人员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的防护,地质勘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尤其是要避免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机械运行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机械外部安装防护罩。三是加强施工现场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在地质勘查施工中经常会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进行施工,因此要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安装防护栏,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坠崖或滑下事故的发生。

②加强危险辨识评价。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在进行风险分级管理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尤其要对施工项目全面风险的管理进行评价,并且要结合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等进行对危险辨识的评价。对于不同的风险项目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价标准,对于风险度较高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定量评价。

3.2安全教育对策

①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地质勘查安全施工发生、提高地质勘查施工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在坚持原来的统一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要根据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比如对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则要重点开展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培训的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前一定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站在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角度,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三是培训的内容要侧重针对性。

②保障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且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设定培训目标等作为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地质勘查单位要定期对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的效率。同时单位也要提高对安全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安全培训工作的支持。

3.3成本控制对策

①准确编制工程预算书,科学选择地质勘查施工业务。由于地质勘查施工的环节比较多,其不可预测的事项比较复杂,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承揽各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时,一定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该业务进行成本预算与风险评估,并且要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在决定是否承接该业务时一定要有地质勘查企业的相关决策者召开相关的论证会等,以便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②做好工程结算工作。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支出因素导致施工的成本超出了预期的预算,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发生预算支出增减时一定要及时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并且形成文字并现场签证,以便在项目完工后与委托方进行工程结算提供文字依据。在工程完工后,地质勘查施工的单位要及时的编制工程结算书并且报送委托方,以此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及时的与委托方进行最终的工程结算。

3.4安全管理对策一是建立应急预案机制

地质勘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地质勘查施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机制,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尽量简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保证预案内容的衔接性,同时要多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二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为避免安全管理措施赋予形式,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强对安全检查的监督力度,要建立规范的检查机制,坚持日常检查与日巡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而解决。三是规范地质勘查施工现场管理。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安全检查、教育培训以及安全考核的手段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规范施工现场的秩序,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分级管理范文篇10

一、重管理,建立健全质控体系

各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及中心卫生院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7个质控专业学组(内儿科、外科、妇产科、医技科、护理、药学、中医科),详细制定了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对各质控小组提出了工作要求,以达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的最终目的。

二、抓质量,注重核心制度建设

要求全县各医疗机构要在以往制度基础上,建立院长查房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业务院长坐班制、医疗质量督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医疗质量考评制、质效挂钩制等制度,推行全面、全程质量管理,狠抓“四个重点”(即: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重点时段)的质控工作,尤其要加强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妇(产)科、血液净化室、药剂科、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特别是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质量建设,同时要严格处方、门诊日志、病历、医患沟通记录等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要突出环节和过程质量管理,努力实现“四个减少”(即: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医疗风险、减少医疗投诉、减少并发症和院感的发生)的目标。

三、强过程,定期开展质量督查

卫生局将不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指导职能,采取医疗机构自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和质控小组督查(每年不少于2次)的双结合方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要求各质控小组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开展质控活动。各质控小组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方法,积极推进我县医疗质控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控制协调发展。

四、严把关,严格质量考核和评估

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针对核心制度,制定质量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考核小组严格按照标准,对各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结果折算分数,计入年终绩效考评,与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以经济促发展,以质量提效益。

五、达目的,四升四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