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5:14:17

风电行业

风电行业范文篇1

论文摘要:风电行业是一个新能源行业,发展还未成型,资金积累也不够,拓宽融资方式显得特别重要.分析了我国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现状,研究了融资的战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在近些年不容小觑,由于其尚属新兴产业,基础不够扎实,资金积累也不够,因此迫切需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以增强发展实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对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有关的一切融资活动,并具备简便、快捷、准入门槛低等优点,因此风电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并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融资,以达到融资的最佳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风电行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宽风电行业的融资渠道.

1.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

我国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已走完20多年的历程.“十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累计总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44x105kW增长到2008年的1.2153x10''''kW,位居世界第4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我国历年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如图1所示.

虽然我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发展迅速,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风电设备却始终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的技术设备.据统计,在2007年中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包括合资)占57%,进口产品占43%;2008年我国风电设备市场40%需求仍由进口产品满足,见图2.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风力发电机组976台,金额超过了9853万美元.现在世界几大风机制造巨头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主要订货商都是中国的公司.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因此占用了大量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影响了风电企业发展甚至日常生产经营.

我国的风电企业在设备制造技术上要与国际大厂商竞争还为时过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因此,我国风电行业必须从进口方面入手,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贸易融资,解决我国风电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问题.

2.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2.1短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融资期限在一年内的属于短期融资.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以短期融资为主.需要进口风电机组的企业可以选择以下短期国际贸易方式.

2.1.1进口发票融资

对于一般性的单笔金额不大、生产周期不长、付款期限也不长的经常性贸易,应该选择进口发票融资,又称进口汇出汇款融资.它是在进口商收到进口货物,进口货物销售货款回笼之前,向进口地银行申请资金融通用以对外支付进口货款的业务.这一融资方式不需要冗长的审核,只要有票据就可以进行融资,而且效率高、风险小。因此,采用此种融资方式可以减少风电企业在进口设备时资金占压,并可优化资金管理.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但由于银行需要控制风险,并不会对所有的发票都进行贴现,因此这种方式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2.1.2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银行为帮助进口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而向其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根据所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进口信用证押汇和进口托收押汇,前者是开证行在收到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后即先行付款,进口商凭信托收据取得单据并将货物销售后,再偿还银行先行垫付的进口货款本息.对进口商而言,进口信用证押汇是以信托收据为抵押品,利用银行信用和银行资金完成其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国内销售的融资方式.进口托收押汇是银行给予进口商凭信托收据提货的一种融通资金方式.在付款交单条件下,进口商为了不占用资金或减少占用资金的时间,而提前付款赎单又有困难,希望能在汇票到期前、或在付款以前先行提货,就可以要求银行进行进口托收押汇.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进口商较为有利的短期融资方式.

2.1.3假远期信用证

在假远期信用证下,买卖双方达成的是即期交易,但规定受益人出具远期汇票,待提供单据后可即期收汇.这种操作方式对出口商来说是即期收款,对进口商来说要等到汇票到期日才对外付款.这实际上是出口方银行对进口商提供的融资,是进口商通过兑现它所持有的银行远期承兑汇票而实现的融资,因此付款银行的贴息及承兑费均由进口商承担.对于进口商来说,借助银行资金既实现了对出口商即期付款的承诺,又减缓了自身暂时的资金短缺.这样,不仅可以即期取货销售,还可以即期付款为条件,要求出口商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口成本.

2.2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我国风电企业针对付款期较长、金额较大的交易可以采用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期限一般在1一5年或5年以上.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较多应用于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或进口融资.

2.2.1福费廷

福费廷是一种以无追索权形式为出口商贴现大额远期票据提供融资,并能防范信贷风险的金融服务.主要适合对大型成套设备提供出口融资.福费廷是包买票据(Forfeiting)的音译,是指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福费廷属于批发性融资业务,适合于100万美元以上的中型合同,对于金额较小的项目而言,由于收费较高,优越性并不明显。

2.2.2出口信贷

相对大型的风电企业可以选择出口信贷形式,其贷款金额大、融资期限长,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0年.出口信贷是出口国银行通过向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从而使国外进口商获得融资便利,增加购买本国出口产品的能力,以达到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出口信贷作为一种支持本国出口贸易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推广.出口信贷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我国风电企业主要通过买方信贷进行中长期融资.买方信贷是进口商在进口货物运到至该货物销售出去取得货款期间,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融通,一般由出口商所在的国家银行在出口信贷机构的担保下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用于支付进口所需贷款.买方信贷对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对于我国风电企业而言,买方信贷可以使机组或者零件采用现汇报价,以便企业对商品货价、费用了解得比较清楚,而且也便于和其他国家企业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出口商则可以及时收到货款,从而避免向出口方银行申请贷款,支付不必要的费用.

3.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常见问题

当前,在我国风电行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存在转多问题.

3.1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很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风电企业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后盾,一旦遇上风险便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易忽视对对方资信的调查一旦没有及时收到零配件和机组,就没有足够的收益,不仅企业难以归还银行的贷款,让自己的资信受到牵累,而且连国家也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风电企业必须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贸易欺诈行为,同时圆满地完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在进行贸易业务前,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的全球信息网络,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并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在交易过程中,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即时跟踪国外客户的动态变化,适时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提示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如果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设立这样专门的信用管理体系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也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同样可以达到规避贸易风险的目的.

3.2对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不够熟悉

由于企业内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对国际贸易业务和银行业务不熟悉,从而不能熟练地运用新的金融工具.现在越来越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要有更高的技能和经验,而大多数的风电企业都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因此,风电企业应该加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

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贸易条件和自身财务状况,选择国际贸易中的组合融资工具,达到最佳融资效果.单一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必定有其特殊性和不足,可通过与其他贸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填补缺陷.我国风电企业大多进口金额大的成套风机设备,融资期限较长,更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地利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与现代融资方式,将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搭配各种融资方式和风险缓释技术,设计专门的融资方案,以实现充分融资的目的.

3.3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通常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一方面,企业在寻找第3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风电企业进口的风机设备是用于进一步投资风电场项目,而且投资风险较大、期限较长,缺乏银行认可的担保条件,如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虽然能用于抵押,但是抵押率低,而且还有费用高、手续繁琐、时效性差等缺陷.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不可能为没有实力和担保能力的企业提供较大的融资额度.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本身要努力提高实力,提升自身的担保能力.只有在提升自身能力,增加资金积累、资信度和业务量的情况下,使银行承担的风险随之减小,自然就会愿意提高企业的资信额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融资.当然,当前我国的风电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政府应该出面为风电行业的贸易融资提供担保,这可作为政府扶持绿色能源产业的一项措施.从世界各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的政策扶持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风电企业和银行之间还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融资同时涉及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业务,需要双方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企业和银行间能够建立比较稳固、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银行可以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从企业的银行存款、外汇交易或者融资等业务中获得利益,同时也就愿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是一种共生共利的关系.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亲密关系,还可以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得相对快捷和方便,将整个业务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降到最低.

风电行业范文篇2

1.1事故总数

据2012年的凯思内斯风电场信息论坛(CWIF)报道,截止2012年12月31日,经过媒体报道和官方信息渠道确认,全球风电行业事故共1326起,但是暴露出来的事故可能只占到实际事故数量的9%[6]。不过这些事故还是有综合性与代表性,能反映行业事故的构成和发展趋势。1993-1997年期间,平均每年约发生8起事故,1998-2002年期间,平均每年约发生33起事故,2003-2007年期间,平均每年发生80起事故,2008-2012年期间,平均每年发生140起事故(见图1)。如果不采取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事故将保持直线上升的趋势,不仅会危及风电行业从业人员,还可能危及公众的人身安全。各类型事故中,死亡事故约占7%,人员伤害事故约占9%,其他构成财产与环境破坏的事故分别是叶片损坏、火灾、结构毁损、抛冰伤人、运输事故、环境破坏和其他类型事故(见图2)。

1.2人员死亡事故

经过查询,可以验证的人员死亡事故99起(见图3),死亡133人,其中83名是风电场建设、运营、维护人员,50名是普通公众。图3历年风电行业人员死亡事故起数

1.3人员受伤事故

能验证到的人员受伤事故114起,其中95起伤害是风电场建筑与维护工人,19起伤害了普通公众或者风电行业之外的工作人员,如消防员和运输工人等(见图4)。

1.4叶片损坏事故

叶片损坏事故居首位,报告共计251起,约占19%,事故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见图5)。由于发生过叶轮整体或叶片坠落后飞行1600多米事件,以及叶片穿过建筑物屋顶及墙壁事件,因此,有些国家已经承认风电场会产生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新西兰政府已经改变了风电场规划制度,居民有权否决在自己居住地2km范围内的风电场建设项目。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已经禁止在住宅附近2km的范围内建设风电机组,苏格兰也有类似的规定。图5风机叶片损坏事故起数

1.5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也比较多,见报道的共计200起,约占15%,事故呈现上升趋势(见图6)。统计表明,有些类型机组更容易着火。由于风机的高度与构造特殊,火灾扑救非常困难,消防部门缺乏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只能看着机组烧毁。在风暴干旱天气,燃烧的碎片大范围扩散,会有大面积火灾的风险,后果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建筑物或者森林附近,风险更高。

1.6结构毁损事故

结构毁损事故见报道的共计130起,约占10%,呈现上升趋势(见图7)。造成结构毁损的主图6火灾事故起数要原因是风暴天气、质量控制不力和维护不到位。结构毁损事故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人身危害相对较小,但是经济损失比较大,往往造成整个机组完全被毁。但是,如果风机附近有学校、高速公路或者其他敏感建筑物,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就会比较严重。

1.7抛冰伤人事故

抛冰伤人事故记录共计34起,事故起数比较平稳(见图8)。人被冰砸中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有冰块被抛出140m的记录。加拿大在风电场附近张贴了警示牌,要求在冰冻期间,人员距离风机至少305m远。有报告称从1999-2003年,德国共发生了880起抛冰事件,其中33%是发生在低地和海岸。

1.8运输事故

运输事故报告共计111起,呈现上升趋势(见图9)。比较典型的事故包括45m长的风机在运输途中压碎一座房屋,塔架穿透一座宾馆,风机部件在隧道内坠落。交通运输事故与人员伤害事故是分开统计的,运输事故对公众安全构成的威胁最大。据估计风机重大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坠落(包括落入海中),损失超过7700万美元。

1.9环境和其他类型事故

风电场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破坏现场以及造成野生动物死亡,共计120起。还有其他类型的事故267起,包括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结构损坏事故。引发这些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维护不到位、电气故障(没有造成火灾与触电)等。结构支撑事故也包括在内,以及没有引起火灾和叶片毁损的雷击事故等。

2安全生产风险特征

(1)行业风险受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风电行业安全管理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整个产业链安全管理涉及技术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检验认证、施工队伍素质、承包商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启动前检查、投产运营、电场退役及各种配套服务等环节[7]。产业链上游在前期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出现一个薄弱环节就会直接影响后期的运营与维护的安全,仅仅由风电运营团队难以掌控整个产业链的风险。目前风电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风电场建设周期短,注重建设规模和速度,施工过程中很多安全控制措施、安全策略得不到有效落实,新电场、新人员、新设备多,是引起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风电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赶进度和控制成本,项目质量安全受损,本质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也加大了建设和运营的风险。(2)行业固有风险比较高。我国2050年预计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将有72万人就业,占到能源供应的17%,行业规模比较大。2011年风电行业共计约26万就业人员,见报道的死亡人数为8人,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为3.08,而全国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1.88[9],是全国平均水平1.6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据估计实际发生的事故可能是10倍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安全形势严峻,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安全管控措施,事故数量会进一步上升[6]。除了本文列举的叶片毁损、火灾、结构坍塌、交通运输、抛冰伤人等类型事故外,由于行业设备高大、建造与结构复杂、位于偏远或者沿海等复杂地理位置和不利气象条件,高处作业、接触运动机械、大风天气、大浪环境等会比较常见,由此引发高处坠落、触电、淹溺、雷击、重油泄漏等类型事故,行业本身涉及危险物质和危险作业比较多,如果本质安全设计考虑不足,设备设施可靠性和耐用性不够,对现场作业人员和公众安全都构成威胁。(3)行业自身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风力发电涉及专业较多,专业水平要求高,员工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业务水平和必要的操作技能技巧。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完成各项任务[10]。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风电场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企业,发展速度快,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行与其自身风险特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行业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缺少系统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智能化、自动化故障分析、判断和排除手段。行业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还不健全,部分安全生产标准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电场多位于边远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领导层和员工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4)海上风电场风险更高。海上风电场往往远离陆地或处在潮间带地区,施工和运营维护难度显著高于陆上风电场。在施工和运行中除了受到和陆上风电场相似的如工程地理位置、场地周边环境、风能资源、工程地质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电网联接、海上施工,特别是海洋水文中非常复杂的台风、潮位、波浪、潮流、风暴潮、海水、泥沙、海床运移和冲刷等因素的影响,风险更高。

3对策建议

风电行业范文篇3

论文摘要:风电行业是一个新能源行业,发展还未成型,资金积累也不够,拓宽融资方式显得特别重要.分析了我国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现状,研究了融资的战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在近些年不容小觑,由于其尚属新兴产业,基础不够扎实,资金积累也不够,因此迫切需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以增强发展实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对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有关的一切融资活动,并具备简便、快捷、准入门槛低等优点,因此风电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并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融资,以达到融资的最佳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风电行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宽风电行业的融资渠道.

1.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

我国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已走完20多年的历程.“十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累计总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44x105kW增长到2008年的1.2153x10’kW,位居世界第4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我国历年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如图1所示.

虽然我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发展迅速,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风电设备却始终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的技术设备.据统计,在2007年中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包括合资)占57%,进口产品占43%;2008年我国风电设备市场40%需求仍由进口产品满足,见图2.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风力发电机组976台,金额超过了9853万美元.现在世界几大风机制造巨头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主要订货商都是中国的公司.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因此占用了大量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影响了风电企业发展甚至日常生产经营.

我国的风电企业在设备制造技术上要与国际大厂商竞争还为时过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因此,我国风电行业必须从进口方面入手,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贸易融资,解决我国风电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问题.

2.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2.1短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融资期限在一年内的属于短期融资.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以短期融资为主.需要进口风电机组的企业可以选择以下短期国际贸易方式.

2.1.1进口发票融资

对于一般性的单笔金额不大、生产周期不长、付款期限也不长的经常性贸易,应该选择进口发票融资,又称进口汇出汇款融资.它是在进口商收到进口货物,进口货物销售货款回笼之前,向进口地银行申请资金融通用以对外支付进口货款的业务.这一融资方式不需要冗长的审核,只要有票据就可以进行融资,而且效率高、风险小。因此,采用此种融资方式可以减少风电企业在进口设备时资金占压,并可优化资金管理.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但由于银行需要控制风险,并不会对所有的发票都进行贴现,因此这种方式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2.1.2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银行为帮助进口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而向其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根据所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进口信用证押汇和进口托收押汇,前者是开证行在收到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后即先行付款,进口商凭信托收据取得单据并将货物销售后,再偿还银行先行垫付的进口货款本息.对进口商而言,进口信用证押汇是以信托收据为抵押品,利用银行信用和银行资金完成其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国内销售的融资方式.进口托收押汇是银行给予进口商凭信托收据提货的一种融通资金方式.在付款交单条件下,进口商为了不占用资金或减少占用资金的时间,而提前付款赎单又有困难,希望能在汇票到期前、或在付款以前先行提货,就可以要求银行进行进口托收押汇.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进口商较为有利的短期融资方式.

2.1.3假远期信用证

在假远期信用证下,买卖双方达成的是即期交易,但规定受益人出具远期汇票,待提供单据后可即期收汇.这种操作方式对出口商来说是即期收款,对进口商来说要等到汇票到期日才对外付款.这实际上是出口方银行对进口商提供的融资,是进口商通过兑现它所持有的银行远期承兑汇票而实现的融资,因此付款银行的贴息及承兑费均由进口商承担.对于进口商来说,借助银行资金既实现了对出口商即期付款的承诺,又减缓了自身暂时的资金短缺.这样,不仅可以即期取货销售,还可以即期付款为条件,要求出口商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口成本.

2.2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我国风电企业针对付款期较长、金额较大的交易可以采用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期限一般在1一5年或5年以上.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较多应用于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或进口融资.

2.2.1福费廷

福费廷是一种以无追索权形式为出口商贴现大额远期票据提供融资,并能防范信贷风险的金融服务.主要适合对大型成套设备提供出口融资.福费廷是包买票据(Forfeiting)的音译,是指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福费廷属于批发性融资业务,适合于100万美元以上的中型合同,对于金额较小的项目而言,由于收费较高,优越性并不明显。

2.2.2出口信贷

相对大型的风电企业可以选择出口信贷形式,其贷款金额大、融资期限长,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0年.出口信贷是出口国银行通过向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从而使国外进口商获得融资便利,增加购买本国出口产品的能力,以达到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出口信贷作为一种支持本国出口贸易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推广.出口信贷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我国风电企业主要通过买方信贷进行中长期融资.买方信贷是进口商在进口货物运到至该货物销售出去取得货款期间,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融通,一般由出口商所在的国家银行在出口信贷机构的担保下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用于支付进口所需贷款.买方信贷对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对于我国风电企业而言,买方信贷可以使机组或者零件采用现汇报价,以便企业对商品货价、费用了解得比较清楚,而且也便于和其他国家企业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出口商则可以及时收到货款,从而避免向出口方银行申请贷款,支付不必要的费用.

3.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常见问题

当前,在我国风电行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存在转多问题.

3.1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很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风电企业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后盾,一旦遇上风险便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易忽视对对方资信的调查一旦没有及时收到零配件和机组,就没有足够的收益,不仅企业难以归还银行的贷款,让自己的资信受到牵累,而且连国家也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风电企业必须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贸易欺诈行为,同时圆满地完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在进行贸易业务前,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的全球信息网络,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并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在交易过程中,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即时跟踪国外客户的动态变化,适时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提示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如果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设立这样专门的信用管理体系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也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同样可以达到规避贸易风险的目的.

3.2对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不够熟悉

由于企业内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对国际贸易业务和银行业务不熟悉,从而不能熟练地运用新的金融工具.现在越来越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要有更高的技能和经验,而大多数的风电企业都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因此,风电企业应该加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

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贸易条件和自身财务状况,选择国际贸易中的组合融资工具,达到最佳融资效果.单一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必定有其特殊性和不足,可通过与其他贸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填补缺陷.我国风电企业大多进口金额大的成套风机设备,融资期限较长,更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地利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与现代融资方式,将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搭配各种融资方式和风险缓释技术,设计专门的融资方案,以实现充分融资的目的.

3.3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通常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一方面,企业在寻找第3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风电企业进口的风机设备是用于进一步投资风电场项目,而且投资风险较大、期限较长,缺乏银行认可的担保条件,如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虽然能用于抵押,但是抵押率低,而且还有费用高、手续繁琐、时效性差等缺陷.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不可能为没有实力和担保能力的企业提供较大的融资额度.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本身要努力提高实力,提升自身的担保能力.只有在提升自身能力,增加资金积累、资信度和业务量的情况下,使银行承担的风险随之减小,自然就会愿意提高企业的资信额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融资.当然,当前我国的风电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政府应该出面为风电行业的贸易融资提供担保,这可作为政府扶持绿色能源产业的一项措施.从世界各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的政策扶持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风电企业和银行之间还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融资同时涉及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业务,需要双方的协同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企业和银行间能够建立比较稳固、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银行可以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从企业的银行存款、外汇交易或者融资等业务中获得利益,同时也就愿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是一种共生共利的关系.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亲密关系,还可以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得相对快捷和方便,将整个业务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降到最低.

风电行业范文篇4

据国家能源局和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风电数据:2013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10万k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kW,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2000h,同比上升100多个小时;2014年新增风电吊装容量2335.05万kW,同比增长45.1%,累计装机容量1.14亿kW,同比增长25.5%,设备平均利用1905h,同比减少120h。

2影响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刺激下,风电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可风电投资运营商的利润却不如风电建设行业数据一般喜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风电产业政策

虽然我国利用风资源的历史较为悠久,但在国内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风电业能否顺利步入平稳发展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财税金融优惠制度、信贷支持政策、上网电价补贴等多方面影响。例如,风电发展初期,我国并没有成熟的风机整机制造技术,关键技术基本是从国外直接引进,技术吸收转化形式较为粗放,因此整机包括主要零部件制造成本较高,相比于利用我国丰富煤炭资源的火力发电并不具有比较优势,较高的投入成本直接影响风电投资企业经营利润。因此,需要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强制电力企业配比一定量的风力发电,保障风电规模在全网电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由于风力发电成本相对较高,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予以扶持。

2.2市场消纳能力

风力发电通常分为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我国目前大范围推广风电并网运行。当单一风电场要并入大网发电时,其装机容量占整个电网容量较小,并不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任何负担,但是若该地区用电负荷较小,且电网结构也较为薄弱,那么,新注入的风功率会改变电网的潮流分布,甚至会影响电网的节点电压。另外,由于风资源的不可控以及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导致输出功率波动幅度较大,会严重影响输出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不稳定的风功率无法提供持续的电力输送,增加系统调峰容量,此时需要火电机组来调节风力发电的电量峰谷,会影响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综上原因,国家会限制一部分风电项目上马,电网公司会使电企限负荷发电,导致弃风率增加,会严重影响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3风电投资商方面原因

首先,传统火电企业在新能源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盲目开发风电项目,对风电场的建设规划缺少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只顾看中某一地区的风资源优势,未充分考虑风电项目集中度问题、项目所属地区电网建设情况以及外送能力、地区电力消纳状况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风电场建设成本奇高,同一地区项目多,业主单位多,风电产能过剩,无处消纳。其次,某些业主单位早期拿到了国家的特许权项目,而且前期也上线了风电项目,但由于多种原因风电场运营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为了能够继续得到国家的电价补贴优惠政策,依然我行我素跑马圈地上线新项目,导致企业资金成本过高,而收益率却较低。最后,早期风电投资商上线风电机组时,风机主要都是靠进口,因此设备成本就较高,另外由于投资商缺乏经验,包括征地等基础建设在内的风电场建设成本都较高,这些都影响日后风电场的运营的盈利能力。

2.4风电设备生产商方面原因

2.4.1风电设备商受技术因素制约。由于目前我国风电设备供应商的自主研发能力还较差,关键部件与技术还有赖于国外输入,由于风机主要部件及其他零部件的质量最终决定了风机的整机质量乃至风机的寿命,如果风机实际运行时间小于设计寿命,将给运营方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即便是国内制造商可自主生产的主要部件及其他零部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风机坏件率较高的问题,导致风机故障率升高,加大了风机正常运行以及出质保期后的运营成本,将直接影响发电企业效益。2.4.2风电技术人员的因素。由于我国的风电事业处于起步阶段,极度缺乏相应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风电现场主要依靠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当风机出现罕见故障时,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直接影响风机运行质量,影响发电量。2.4.3风电市场因素。在我国风电迅猛发展初期,许多企业跨界进入风电行业。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80多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设备厂家经营状况各有不同。随后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调整期,所有风机整机制造商都受到影响,一些厂家相继倒闭或撤出风电领域。稳定经营的风电设备厂家对提高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提高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风电行业快速崛起是对近些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应对,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国家在战略高度上引导风电产业合理有序发展。从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等西方国家风电行业发展的脉络来看,需要国家制定合理且可持续的产业政策与之相配套。首先从法律层面,制定风电合理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加强行业管理,禁止风电企业随意上马风电项目,对电企的风电发展质量和规模进行有效监督,保障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扼制风电市场发展乱象。其次,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补贴制度和信贷支持政策。制定合理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价格,2015年初,发改委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价格,第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价格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第Ⅳ类资源区标杆价格维持现行水平不变,调整后的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价格分别为每千瓦时0.49元、0.52元、0.56元和0.61元,新风电上网电价适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准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陆上风电项目。此番做法的目的在于淘汰一些经济价值便低的风电项目,鼓励风资源优秀区上线风电项目,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营。最后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科技研发支持策略。

3.2加大电网建设力度

由于风能的不可测性和间歇性会极大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部分电网难以承受大规模风电电量并入电网,有专家建议现阶段并网风电电量应低于当地总供电量的10%,但这一比例在大部分国外发达国家已达到了20%~30%。由于电网容纳风电规模有限,从安全运行的角度讲,只能通过限电方式保障电网安全,这就严重损害了风电企业的利益。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看,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特高压电网可以大规模长距离送电,并且具有输电效率高,电能损耗小的特点。风电制造大省可以把国家电网的规划发展和邻近用电大省电网结构和规划结合起来,打通省际特高压电网通道,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电网概念起源于美国和欧洲,按照欧美的定义就是:优化电力供应系统,将通过使用信息通讯控制手段,使接入输、配电网的所有运转设备达到最优运转状态。智能电网抗干扰性更强,可以自动隔离电网故障,避免电网大规模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电网安全。而且智能电网的电力承载能力更强,为电力输送方与电力消纳方提供了一个能源交换的平台,更有利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3拓展风电运营商融资渠道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直接融资渠道不甚畅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风电投资企业大多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在风电发展初期,国家的信贷政策也偏向风电行业,因此风电投资商可以容易地获得银行的信贷配额,并且资金成本也较为低廉。但是随着风电产业链逐渐发育成熟,原有的政府扶持也会退出市场,最终会实现风电产业市场化商业运营,因此风电运营商必须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已经允许国外企业进行国内风电投资,国内的风电企业可以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合资经营;也可以通过与国内其他优秀的风电运营商合作投资建设风电场;另外也可以引入民营资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寻求信贷支持;将风电企业整体在股票市场上市,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还可以引入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这种方式是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4引导风电设备制造商科学发展

风电行业范文篇5

关键词:风电企业;财务报表;风险

一、引言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不少国家将开发新能源放到了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法规来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风电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风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个较长的繁荣期,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新能源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自2012年年初开始,风电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这一趋势在大型风电企业中尤为显著。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静态资产负债表法,它是以风电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静态财务数据相关指标的研究分析,探讨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反映风电行业特别是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使用静态资产负债表法时,需要进行并表处理。即选取几家大型的风电企业,将其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模拟合并,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三、静态资产负债表设计

本文在静态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风电企业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期限错配风险、营运能力错配风险、盈利能力错配风险。研究不需要用到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在编制静态资产负债表时,应该选取有利于研究的项目。在盈利能力错配分析中,还需要用到少许利润表项目。为反映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选取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家大型风电企业,本文在并表处理的过程中,选择的几家大型风电企业包括:东方电气(600875)、华仪电气(600290)、湘电股份(600416)、长征电气(600112)。这些企业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并表处理,可以汇总这些企业2012年到2015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得到一个模拟合并财务报表。

四、静态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的配比情况,当风电企业的资产与负债配比失调时,就会产生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该风险又叫财务杠杆风险,一般用资产负债率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虽然近年来该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长期负债较高,我国大型风电企业存在非常大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这是由于自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风电行业逐步从繁荣期过度到低谷。在繁荣时期,风电行业大量借债进行扩张,而行业的迅速萎靡导致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大降低,这样使得风电行业无法及时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2.期限错配风险分析。期限错配风险是指资产的期限和负债的期限不能匹配时产生的风险。期限错配风险一般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占比和流动负债占比来表示。

3.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效率低,资金链容易断裂,存货大量积压,导致较高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应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极低,且应收账款周转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存在非常大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这一方面是由于“并网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投资者热情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前期我国风电行业的扩张较快,企业规模较大,当大规模生产碰到萧条的市场需求时,企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

4.盈利能力错配风险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我国风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回报率来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盈利能力错配风险。这一方面可以从较低的总资产回报率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其净利润增长率逐年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由于萧条的市场行情所致。五、结语我国大型风电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和盈利能力错配风险,由于近年来风电行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其面临的期限错配风险较小。作为我国的新兴战略行业,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摆脱我国大型风电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繁荣风电市场。另一方面,风电企业也需要精兵简政、优化生产,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作者:郑呈灯 单位:福建中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风电行业范文篇6

关键词:风电装备;物流模式;外包管理

风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代表,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风力发电属于应对未来能源结构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从2005年开始便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也使得我国风电发展速度持续提升。到了2013年,我国陆上风电并网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7500多万千瓦。风电装备作为风力发电的主要投资部分,其物流特征及模式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1陆上风电装备物流模式分析

1.1自营物流模式。从风电装配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该物流模式属于企业自行购置仓库、货车等设备,并组件完善的物流部门,实施有效的配送仓储等物流活动。一般情况下,该物流模式在规模大、实力强的风电设备企业中得到应用。自营物流模式的优势很多,首先是将物流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借助自营物流业务的开展,可以与实际企业生产地域布局和内部生产等环节相结合,实现统一管理,强化物流与气压环节的配合程度,获得更多的综合效益,还可以避免相关工艺和管理形式在短期内被复制和模仿,弱化运营风险。其次,能够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优化,尤其是自身生产工艺和生产布局等,均能实现深入研究,实现物流系统的全面规划和设计。最后,借助一体化管理,制造新一轮的品牌影响力。各风电装备企业在自营物流生产过程中,可以将物流、销售等模式集中在一起,强化其核心竞争力,在满足企业不断发展需求的同时,强化本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1.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又被人们称之为TPL,主要指产品销售将物流业务以委托形式交给其他物流公司,按照实际要求将产品送到指定位置。在该种模式的帮助之下,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交给更加专业的物流公司,为用户提供更加理想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可以让风电装备企业和物流公司实现双赢。通过该种形式的合作,风电装备企业可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核心业务领域之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能够借助于专业的物流技术和网络,将风电装备企业物流问题解决,并在经营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各风电装备企业可以降低投入,获得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最终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最后,满足更加多变的用户物流需求,强化企业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公司具备专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合理的物流服务,提高其满意度。但站我国实际发展角度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还不够成熟,某些区域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有限,这对于风电装备企业容易带来很大影响。

2陆上风电装备物流模式选择及实施

2.1整体解决方案。第一,陆上风电装备企业在物流模式选择上,应该与具体生产布局相匹配,最为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其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由于风电装备物流企业具备明显的分散性、流量小等特点,相关企业应设置合理的销售区域,并将投资可行性特点呈现出来,实现科学化生产布局操作。第二,在物流模式选择过程中,除了一些大型企业选择自营物流之外,一般均会与第三方物流达成合作,并以其他物流模式为辅助。例如,在一些大型企业如金风科技等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市场占有量超过了60%,能够呈现出明显的资金和营销优势,可以借助自营物流来确保投资效益,避免相关风险问题出现。第二,很多区域中的企业具备很多物流基础,为了强化综合效益,可以在重点发展区域之中应用自营物流。第三,对于一些规模有限的企业,应采用具体的物流外包模式,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还要将物流基础和所在区域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将物流业态推向更高的发展等级。2.2物流外包供应商选聘原则。首先是双赢原则,在实际物流模式选择上,各供应商需要将互惠互利等原则呈现出来,进而对顾客需求目标进行合理化选择,以长期合作、战略发展合作为基础,构建出完善的物流联盟。其次是安全性原则,由于风电装备物流的运输距离较远,自身产品价值较高,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安全性特点呈现出来。再次是效益原则,所选择的物流惬意除了具备有效的物流服务之外,还要对具体运输方案进行合理化选择,进而将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本和风险降低。最后是安全性原则,一般情况下,风电装备物流本身具备跨区域、远距离等优势,产品价值极高。各个物流供应商们应保障运营过程中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大件产品运输中,将物流安全性更好地呈现出来。2.3强化物流外包管理。首先,各个风电装备企业应该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加强合同管理,遵守契约精神。除此之外,双方在合作之前,需要做好服务环节、作业方式等环节的详细规定,以风险约定预案为基本条件,并签订相关的动态管理制度,并根据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协商和修订操作,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面处理操作。其次,各风电企业应做好相关风险和成本的平衡性维护,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上述内容是外包合作的前提条件,可以有效降低外包物流风险,实现双方的利益和风险共担。如果在发展过程中,风电企业仅对自身成本和收益进行考虑,很难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更容易破坏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后,各风电装备企业应该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强化对用户需求的相应速度,确保互利共赢。2.4提升风电装备行业物流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很多风电装备行业物流形式主要以设备集散服务提供为主,仅仅以产品运输功能展示为主,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在高端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采购、检验、推荐等服务。但想要与高端物流行业要求相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采取相关措施,让风电装备物流迈向新的高度。例如,各个风电装备企业可以和物流服务商们构建新的合作关系,实施产品信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编码,维护物流配送的标准化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快风电装备物流基地建设,为后续行业联盟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该种联盟制度的构建可以实施会员制度,组成行业内联盟,将其一体化管理水平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实际风电装备企业发展角度来说,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其物流模式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实现物流模式的全面选择,并与物流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值得注意的是,风电装备自身特点、大小等存在很大差异性,企业需要针对不同产品制定相应的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效益提升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83-86.

[2]方兵华,高慧,高小镜.基于备用容量的海陆风电场并网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31(5):132-136.

[3]谢春生.陆上风电风机设备选型与运行经验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4):182,155.

风电行业范文篇7

目前,我国风电项目实行核准制。2013年5月以前,风电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文件,企业投资风电项目的核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核准的风电项目风电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我国风电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前期设计和核准,到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运行流程见下图。

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

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规划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59号,2009年8月)要求,应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然而,目前各地区一般按照《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5月)或《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基本上未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有些规划报告在环境影响篇章中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选点没有很好的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从而一开始就埋下了生态破坏的“种子”。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五条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未做明确要求。风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编写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的衔接关系未予明确。对于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规范出台后,将有利用评价单位抓住风电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微观选址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大)树、少量居民点、宗教信仰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但由于本阶段缺乏环境保护专业机构的监督,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忽略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最终确定的不合理的风机布置给后期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在开展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

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

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

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5小结

风电行业范文篇8

1.风机单机容量小,较兆瓦机组的发电能力低的较多,发电竞争能力较差。2.随着地区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受地方负荷及送出条件限制,电网限电弃风的情况更加严重,年发电量逐年下降。3.随着风电场投运年限的增加,设备故障率渐次提高,维护量逐年加大,加之原型号备品配件生产厂家、产量日益减少,备品配件供应渠道日益狭窄,供应量不足,采购成本成级数增加,导致运行维护成本大幅度上升。4.为满足电网运行要求进行的技术改造成本加大,特别是完成风机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的费用需要1300万元左右,一个已经运营多年的小型风电企业难以承担。

二、风电企业现状调查

(一)吉林省风电并网情况调查

单机容量为850kW及以下的风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1.12%,单机容量为850kW以上的风机占总装机容量的78.88%(其中1240kW机组为2.24%,1500kW机组为74.38%,2000kW机组为2.26%)。扣除特许权风电场(特许权风电场执行特殊政策不限电),单机容量为850kW及以下的风机仅占总装机容量的11.37%,单机容量为850kW以上的风机占总装机容量的88.63%(其中1240kW机组为2.59%,1500kW机组为83.43%,2000kW机组为2.61%),如图1所示。

(二)850kW机组与1500kW机组发电能力比较调查

从吉林省风电发展情况来看,新建风电场单机容量均为1500kW到2000kW之间,风机叶片扫略面积越来越大,风机塔筒越来越高,其发电能力远远高于850kW机组。大通风电场与洮南风电场毗邻,风资源相同,风电场安装有33台德国NORDEXS77-1500风机,单机容量1500kW。通过两年逐日发电情况对比,850kW风机比1500风机年综合发电量按不限负荷核算同比低18.41%,如果按大通风电场年发电1亿kWh计算,少发电量1841万kWh,满负荷可利用小时差373小时。如果发生电网限电,因单机容量较小的机组低风速性能不好,而限电大都发生在大风时,单机容量较小的风电机组与单机容量较大的风电机组相比,发电能力差距更大。按2012年限负荷情况统计,如果两风场同等限负荷,洮南风电场850kW风机比大通1500kW风机年综合发电能力低23.3%,如果按大通风电场年发电1亿kWh计算,少发电量2330万kWh,满负荷可利用小时差473小时。根据洮南风电场与大通风电场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电量统计,不同平均风速下,S77风机多发电量占G58风机发电量的百分比如图2所示。综合分析,G58-850风机与S77-1500风机在不同平均风速下的发电差异如下:平均风速为4m/s及以下时,S77风机多发电力占G58风机发电量的64.85%;平均风速为5-7m/s时,S77风机多发电量占G58风机发电量的20.6%;平均风速为8m/s及以上时,S77风机多发电量占G58风机发电量的6.46%;综合比较结果为S77风机多发电量占G58风机发电量的18.41%。

(三)风电场发电指标对比

在不考虑风机故障停机影响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典型风电场进行2011、2012年发电指标比较如下表1。

三、调查结论

1.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机已成为风电系统的主力机组,850kW的风机只占风电系统一小部分,1500kW的风机的发电能力远远高于850kW的风机,年综合发电量按不限负荷核算同比低18.41%,按同等限负荷核算,同比低23.3%。2.全省所有风电场的发电量均呈下降趋势,装机容量较小的风电场的发电量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3.大唐洮南风电场虽然在吉林省同类风电场中各项指标较好,但是随着电网限负荷的逐年增加,其发电量也在大幅度的下降,2013年将更加严重。4.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人员较多,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已进入故障高发期,设备维护工作加重,设备维护备件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再加上电网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增多,生产成本也在逐年加大。该企业发电上网电价为0.63元/kWh,CDM收益折算为0.05元/kWh,按常规计算企业零利润点为完成发电利用小时1750小时(发电量为8627万kWh),由于受到电网限电的直接影响,企业将步入逐年亏损期。5.上网电量发生改变致使投产时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投资回收期被迫延长,形成了机组面临淘汰但投资成本尚未收回的状况,投资商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而且,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更大规模的机组将陆续投入运行,现在的先进即是明天的落后,这种局面很快会衍生到新投产的风电领域,对风电产业形成波次冲击。

四、对策建议

风电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物资管理;联储联备;风库;共享储运备品备件

物资管理是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传统风力发电企业已进入调整期,对备品备件供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一轮风力发电体制改革的演进,风电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备品备件管理模式已不能与当前电力企业自身需要和发展形式相适应,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备品备件管理模式。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风电场对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盘活现有库存;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尤其控制备品备件的预采购,严控新增库存,防止备件消耗不及时形成库存积压;降低历史库存,建立废旧、过时物资处置机制。根据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65亿千瓦,随着装机总量的不断增加,风电后服务市场容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年底整个风电后市场容量达到150亿元人民币。为保证风电场的稳定运行,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监控、检修、维护,还需要更换大量的备品备件。通常在风电场的质保期内,风电场的运营维护和备品、备件的供应都是有主机制造商来进行的,为此各大品牌的主机制造商也在全国各地储备了大量的运营维护需要的物资。但是自2015年起,大量的风电场逐渐进入脱保期,为了保证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各大业主开始面临组建运维团队以及储备和管理备品备件的情况。风电备品、备件种类复杂,物资储备占用大量资金。

一、当前风电场物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运营数据,风电场运行中需要用到的备品备件种类非常复杂,在不考虑品牌和生产厂家的情况下,风电场需要用到的备品、备件的SKU(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以件、盒、托盘等为单位)5000多个,如果要考虑到同一类型的备品、备件存在的不同品牌,那么SKU将达到3万~4万个。(一)风电场物资管理的现状在与大唐、京能、中广核、中电投、红松等业主的前期调研沟通中,数据显示,当风电场出质保期以后,为了保证一个风电场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储备200万~500万的物资。而即使做了如此大量的物资储备,还经常会出现,当风电场发生故障需要用到某备件的时候,库存产品中并没有可替代的产品,还需要进行紧急性采购,造成大量的发电量损失。与此同时,某个产品在库房里存放了若干年,逐渐成为冗余资产进而失效、报废,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二)风电场物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物资储备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同时单个业主的库存年周转率通常保持在0.5~1.5之间,在资金的使用效率上造成了巨大的低效和浪费。物资等待时间长,造成大量发电量损失。当前备品备件等物资的响应和交付速度无法更好地满足现场的需求,根据监控数据显示,当风电场出现故障,找到故障源需要20%的时间,完成维修和送电需要26%的时间,而等待备件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故障修复所用时间的54%,在等待备品、备件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发电量损失。

二、实施物资管理联储联备的现实意义及新模式的探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盘活现有库存;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尤其控制备品备件的预采购,严控新增库存,防止备件消耗不及时形成库存积压;降低历史库存,建立废旧、过时物资处置机制。(一)备品、备件基础信息管理1.备品、备件基础信息的标准化当前行业内备品、备件的标准化水平还很低下,同一种备件在不同的业主、不同的主机制造商、不同的供应单位,往往都存在不一样的名称,也没有统一的条形码。现在当风电场需要某种备品、备件的时候,往往需要与供应单位或者物资采购部门进行多次的沟通才能确认需要的备品备件的名称、型号、参数,甚至个别情况下由于基础信息不统一,风电场需要的是A备件,却采购到了B备件。备品、备件基础信息的标准化是共享储运的基础,只有实现备品、备件基础信息的标准化,共享储运才有实现的可能。2.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库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制约“共享储运”实施的第二因素。当某一个备品、备件被使用之后,要及时、准确的体现在数据系统中。在当前由于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及时,经常会造成当风电场产生备品、备件需求,经查询到某仓库有该产品,但是实际却发现此备件已经被消耗掉了,迫使风电场需要紧急采购,造成发电量损失。3.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当实现了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的及时性及准确性之后,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就成为了最后一个制约“共享储运”实施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业主/小型运维单位的库存管理手段还非常原始,很多还在使用表格/台账等方式进行物资库存的管理,查询和调拨都要通过电话查询来实现,每个区域公司甚至风电场成为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无法实现有效监控和调拨,造成了大量的冗余。因此,物资的管理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于各区域公司/风电场等物资的有效监控和调度,打破一个个孤立的库存结构,打通数据连接,实现“共享储运”。(二)备品、备件共享储运的模式1.区域共享“共享储运”的实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应该在区域公司内实现备品、备件的共享,通过为各个风电场/项目公司提供专业的库存管理工具,将各个风电场/项目公司的库存数据进行共享。2.集团内共享当在每个区域都能实现备品、备件的“共享储运”之后,通过将各个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打通,实现集团各个区域公司之间备品备件等物资的共享储运。3.行业共享受装机规模等影响,管是区域内共享还是集团公司内共享,都无法真正的实现物资的高效利用,如果要实现物资真正的高效利用,就要在各个集团公司中由一个第三方公司来将各个公司的库存和消耗数据进行规范和管理,实现行业内真正的“共享”,风库即是为各个业主提供“共享储运”落地实施的基础性平台。(三)备品、备件的分类与储备策略通过分析大量的备品、备件的消耗数据,我们将备品备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匹配了不同的储备策略,如表1。1.针对采购金额不高,但是对风电场运营程度较大的物资,我们进行了全方面的物资储备,并加强了库存储备管理,保证了这部分物资的实施现货。同时我们将采购向备品备件的生产源头进行了溯源,保证了采购成本和交付周期。2.对于一些采购金额较高的物资,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对风电场的运行产生致命性的影响,如输变电设备中的一次设备等,通常不会发生故障,但是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造成全场停电,产生巨大的发电量损失,针对此类物资,我们与生产厂家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对不同的物资的生产线上都做,了充足的储备,一旦发生故障能够保证第一时间空运到距离故障现场最近的机场,并由线下的物流团队第一时间专车交付到需求方手中。3.对于一些极其容易获得又对风电场运行不会产生致命性影响的物资,我们执行属地化采购和VMI储备的策略,同时将一部分使用率较高的物资下沉到距离风电场最近的仓库进行储备,并通过循环班车制对物资进行实时的补充和调换。4.对于此部分采购金额较高,又不会对风电场运行产生巨大影响的物资,我们执行计划性采购策略,整合采购量、发挥集采优势,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四)共享储运的运营模式共享储运模式中风库的库存分为3类:风库自营库存,由风库自主管理;属地化供应商的库存;风电场业主库存。以上3种库存共同构成了风库的可调配库存。当风电场业主/第三方运维/主机制造商在风电场运维过程中产生备品备件需求时,通过风库输入采购需求,系统会通过计算锁定需要调配的库存。当库存为风库自营库存时,直接由风库物流进行极速交付;当库存为属地供应商库存时,由风库物流在供应商处取到产品并交付或者由供应商自行选择最快的物流方式进行交付;当库存为风电场业主库存时,由风库向风电场业主进行有偿借调,并在1周内采购相同的产品偿还借出物资的业主。(五)物资质量保障风库引入了保险机构,对在风库平台产生的交易提供全程保障。风电场业主/第三方运维/主机制造商向风库平台缴纳一小部分预存款,保险机构依此向风电场业主/第三方运维/主机制造商进行首次授信(后续根据交易和付款情况动态调整)。保险机构对交易过程中因备件质量引起的事故进行全程保障和赔付。保险机构对授信额度内产生的交易保证供应单位收款的准时性。

三、结语

区域化备品、备件内部交易,建立备品、备件基础信息平台,完善库存积压或过时废弃物资处理机制等新型“风库”模式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当前风电场备品、备件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库存物资多、资源利用率低和资金占用大等问题,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作为新兴的“风库”储备模式,在今后的使用中还有不少细节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施磊.浅谈电厂物资备品备件管理[J].电力勘测设计,2015(06).

风电行业范文篇10

1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近两年获得了快速的膨胀,但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快速扩张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产业这种“虚热”的状态,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①风电产业——失衡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连续4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竞相上马的风电项目背后,却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风电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区区0.37%。同时,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kW风电装机最大发电出力只能达到65%左右。国内风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机组质量和电网模式制约等方面。

而从风电产业的产业链上来讲,严重失衡。今年上的风电项目都集中在风机制造一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使得风机制造项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说风电过热过剩其实指的是风电产业的这种结构性过剩。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②光伏产业——国外环保事业的打工仔。国际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工业体系大约在0.21美元左右,这一数值已经相当接近于火电价格的成本。而且成本还将进一步的下降,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光伏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增长期。我国光伏产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外的需求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其扩展主要在海外市场。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至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不会超过300MW,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仍将在海外。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扩张迅猛,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多晶硅行业的暴利时代将逐渐走结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下游光伏需求,许多曾出台庞大扩产计划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将推迟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项目,近几年将发生无情的洗牌。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将摆脱多晶硅原料产能瓶颈,行业毛利率将会有所回升。

但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晶体硅,我国矿产储存很少,因此不得不从欧洲和日本高价进口。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当地,这种发展模式无疑等同于担任着国外环保事业“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能产业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推广很快,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量达到13284万m3,占全球安装总量的70%以上,产业形态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90万t,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的进程还很缓慢。总体来讲部分新能源细分产业在国内市场仍未完全启动,虽然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加强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泡沫无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又一隐患。

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大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专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重点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战略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大幅缩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性能,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上游产品最重要的专用原材料单晶硅基本都靠进口,由于前期生产过快的扩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后期的发展不容乐观。

②设备与制造技术落后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这个问题在风电、核电等产业都很突出。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是风电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国风电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MV,丹麦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MV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新能源并网应用技术滞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费瓶颈。我国风电、光伏电站一般处于偏远地带后,电网负荷小,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人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对电网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东北和华北本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产业的末梢,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而难以对当地的风电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国来看,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kW,但其中仅有800万kW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将来新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电网的系统接入、并网技术标准、并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突破性工作。

3对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应该做好超前布局和规划,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提前进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从战略上提前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克服当前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足的软肋,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②建立起行业标准,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选择有特色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积聚式发展。

③加强示范与应用,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产业化。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成形燃料开展能源作物的育种、繁育等高科技产业化;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通过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示范与应用,从而推动这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