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8:24:04

防范范文篇1

一、社区民警工作时间难以保证,社区民警的作用难以发挥

从社区民警方面看,其社区工作时间难以保证,社区民警的作用难以发挥。社区民警是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本来应该发挥着重要作用:(1)组织、指导作用。(2)宣传作用。(3)整合作用。(4)服务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影响着社区民警这种作用的发挥。从主观上看,民警社区意识薄弱,民警自身素质不够。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责任区民警改称为社区民警,这不是简单的名称的改变,而是表明民警的管理、服务对象发生了显著变化。“社区”与“责任区”二者在划分的主体、原则、标准等方面都有差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可以说,相对于派出所根据辖区情况划分的责任区,社区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因为社区是在注重地域性、资源共享性、认同感以及便于居民自治和服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有的社区民警缺乏对社区内涵的正确认识,将二者混为一谈,“立足社区,与社区公众共同联手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理念未完全确立,工作中坚持老一套做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要求,影响自身作用的发挥。同时,民警自身素质也制约着社区民警作用的发挥。实践中,有的社区民警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不强,尤其是不懂得现代社区安全管理知识,没有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警务工作与居民之间互动的规律,导致工作中缺乏整体规划,难以有效地驾驭、控制社区治安;有的社区民警习惯于打击犯罪,不善于做预防犯罪和服务、发动群众的工作,听不进群众的批评建议,工作方法生硬、简单,引起群众误解,影响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从客观上看,一是管理、防范的职能缺乏保障。虽然公安部规定派出所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和防范,并且规定不得向所队下达抓人、罚款和收费指标,切实减轻所队负担(公安部2月23日出台了《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但实际上派出所工作重心尚未完全转移。公安机关接连不断地给派出所下达了数量不等的抓人、罚款和收费的指标,指标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荣誉和个人的前程,致使许多基层派出所把处罚、打击当作硬任务,而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当作软任务。这必然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开展工作的时间、工作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达不到融入社区,与群众打成一片,挖掘、利用社区治安资源的要求。有的社区居民十几天还见不到一次社区民警,居民找民警还要预约等现象。另一种是防范、管理工作做得好的派出所,民警无法完成抓人、罚款和收费指标,只能跨辖区执法,否则只能受处罚的怪现象。这也极大地打击了民警抓防范、管理的积极性。二是民警不堪重负。公安部规定每名民警负责管辖1000户居民,而我市实际上民警负责管辖的居民已达3000户以上,有的达到6000户,超过规定五倍多,再加上日常治安案件的处理和各种勤务工作,治安巡控工作,工作量可见一斑。而且社区警务形式上的东西太多,社区警务室挂满了条条规规、职责、义务、办法、机构、人员名单等,有人把它形容是“牛皮癣”,还有社区民警的簿簿册册一本比一本厚,受理一起案件就要填好几个本子,多项重复工作。对照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社区民警有点“不务正业”了,上级公安机关为社区民警规定的“框框”太多。三是社区建设不完善。社区建设是开展安全防范的基础。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大多是在较长的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我国现阶段的社区行政化特征明显,社区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的文化、卫生、服务等公共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政府各职能部门(如司法、民政、城管、卫生等)与公安机关缺乏信息沟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社区防范可以依托的资源还不很丰富。特别是社区公众的自治、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较低,仍旧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服从管理、被动的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建设的积极性。这种状况既增加了民警调动群众治安积极性的难度,也影响了社区民警作用的发挥。四是社区民警工作考核不够合理。实践中对社区民警工作的考核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考核存在着“一刀切”现象,考核内容注重形式忽略实质内容,造成一些民警平时工作不扎实,为考核而考核,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背离社区警务战略的宗旨;查处违法犯罪人员、破获案件情况在考核中所占分值较重,变相误导民警偏离工作重心。五是执法环境恶化,打击民警积极性。近年来,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受阻碍、受侵害事件层出不穷,违警、扰警、袭警、恶意投诉警察的事件频频发生。但在这些事件的处理上,往往不够严厉,当事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加上媒体的误报、误导,又把当事民警置于不力的尴尬境地,严重打击了民警的积极性,出现了有些民警出工不出力消极敷衍的现象。

二、群防群治组织名存实亡

在新的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由行政性变为民间性,群防群治人员由原来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虽然群防群治组织在形式上都有设立,并且还比较丰富,但从实际运作看,是处于瘫痪的状态,出现了“五难”问题,即“观念转变难、经费筹集难、人员发动难、警民互动难、防范落实难”的问题。由于一些领导和民警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那种行政命令的方式,在组织实施群防群治工作中仍局限于传统的老观念、老套路,不愿意或不善于做过细的宣传、组织工作,从而在新的形势下吃“闭门羹”,无法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加上目前,在城市,群防群治的日常管理经费是本着自愿的原则,采取财政安排一点,受益单位和个人出一点,开展便民活动解决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但由于社会成员法制意识和“纳税人意识”的加强,认为自己已经纳了税,国家就应该保证纳税人的安全,自然就没有必要再为安全防范工作出钱了,因此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筹集资金是很困难的。由此引发了“观念转变难、经费筹集难、人员发动难、警民互动难、防范落实难”的连锁反映。

三、社区干部基本无暇顾及治安问题

随着社区建设的升温,不少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社区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不能拒绝,只有尽力应付,工作任务特别繁重,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之中。通过调查表明,其常年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季节性工作、临时性工作、报表台帐等累计高达100多项。社区干部要用2/3的时间来应付各种检查和评比的各种表格。(而且这种表格是没有一点现实意义的。在调查中,社区主任都表示:各种表格的数字都是用“蒙”的)。同时,社区干部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知识结构单一,而上级各部门较多的是下任务、提要求、要成果,而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不够,受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所限,缺乏比较扎实的工作理论基础和领导经验,组织才能,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做工作有闯劲而无创新,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另外,由于其他工作(如计生、卫生等)都有专项经费,而综治没有,又加上综治的“一票否决制”不如计生的刚性。因此,社区干部当然更愿意去做有补贴、领导重视的工作,基本无暇顾及治安问题。

四、社区居民自防意识不够、“花钱买平安”意识不强

社区居民自防意识是社区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但社区居民自防意识较差,由此引发的案件占发案数的40%。如溜门入室盗窃、诈骗、机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引发的盗窃等,都是由于社区居民自防意识不够引起的。自防意识不够还表现在报案率上,调查中发现,居民一般案件的报案率达不到70%。发生案件不报案,报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报案成本高和破案率低。在调查中,有的居民认为:报案要跟民警到派出所做笔录,少则几小时,多则大半天,有的一个案件要好几次到派出所、做好几次笔录,而且不是做了笔录案件就能破,损失就能拿回来,还是自认倒霉算了。另一方面,民众普遍缺乏“花钱买安全”的意识。安全服务是一种“商品”的观念尚未确立,广大民众过分依赖政府的力量,认为维护治安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有事找政府,出事怪警察”。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政府机关只向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安全保障,无法满足单位、公民特殊的安全需求。由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许多民众、组织及专家学者呼吁政府从“万能政府”过渡到“有限政府”,但对民众事事依赖政府的意识针贬较少。民众仍将自己的人身、财产等安全寄托于政府,不愿自己花钱增加安全防范。公务员之家:

五、技防不普遍而且布局不科学

防范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目的,围绕全面深化平安建设这个工作中心,进一步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专门巡逻防范与群众联防相结合,全面加强派出所、综治员两种专业化巡逻队伍,群防群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防范水平,建立统一指挥,规范有序,协调联动的巡逻防范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条块结合,全民动员,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良好格局,为实现我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加强社会面的巡逻防范,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破案攻坚能力,收集有影响的重大案件信息或线索,及时破获重大刑事案件。加大对积漏隐案件线索的收集工作,盘查可疑人员,力争侦破一批重大积漏隐案件。

2、八类刑事案件特别是“两抢一盗”案件,通过加强社会面的巡逻防范,在近期内有明显下降。西关十字周边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

3、加强治安重点整治地段的巡逻防范,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形成重点整治地段巡逻防范长效机制,达到整治一处管理一处,逐步使全辖区治安良好,居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社区各单位警务战略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和队伍建设得以强化,可防性案件显著下降。

5、以派出所的警综平台为龙头的技防设施作用发挥最大化。争取辖区技防设施和派出所联网,扩大辖区单位技防设施覆盖面,充分发挥技防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

三、工作重点

为了有效开展工作,确保我街社会面巡逻防范工作取得成效,按“综台牵头,公安负责,单位参与,专群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治安综治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以社区为单位,以公安队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为基础,建立街道、社区、辖区单位三级巡逻防范网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面巡逻防范工作中来,全力维护社会面,公共复杂场所,校园周边,集贸市场,交通要道的治安秩序,各社区、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防范工作:

1、辖区单位的防范

辖区单位的防范以自防为主,以机关单位、学校内部保卫组织保安队伍为主体,对自身巡逻防范的时间、区域适当延长和扩大,在人防、物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技防设施的落实,有条件单位,要争取安装视频监控,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2、社区的的防范

社区的巡逻防范以综治员为主,加强楼院长的管理,充分发挥楼院长的作用,发动辖区居民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建立依托社区警务室平台,以社区调委会为主体的多层面社会治安防范网络,通过综治员巡逻和居民群众义务巡逻的有效配合,努力提高社区社会面巡逻防范水平。

四、职责分工

1、安派出所:负责全方位社会面的巡逻防范工作,协调指导辖区各单位、各社区的专业队伍和治安辅助力量,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化”巡逻。对商场、酒店、娱乐场所、网吧等重点行业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防范,使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持久化。加强夜间的巡逻防范工作。

3、各社区:组织综治员、楼管员等专门力量加大对社会面的巡逻防范。协调单位组织内保人员加大巡逻防范,扩大防范区域,延长防范时间,配合社区专门力量的巡逻防范。组织社区义务巡逻防范队伍,协助专门力量搞好防范工作。

3、综治办:组织开展社会面巡逻防范工作,协调单位之间、社区之间出现的有关问题,开展检查评比,收集在社会面巡逻防范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上报信息,推广典型。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辖区各单位、各社区,要积极整合内部安全保卫力量,安排巡逻防范队伍,做好日常管理。在派出所的指导下,组建治安巡防小分队,负责本单位内部巡防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安装电子防盗报警设备,增加防范的科技含量。各社区要按照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积极组建专门巡逻防范队伍和义务巡逻防范队伍,坚持每天不间断巡逻,确保社会面巡逻防范工作抓出成效,居民群众安全感稳中有升。

2、坚持多策并举,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专群结合。坚持公安民警专职巡逻与群众义务巡逻相结合,一手抓专职巡逻防控,一手抓群防群治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治安防范水平。二是公开与隐蔽相结合。三是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四是人防与技防、物防相结合,在全面加强人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技防、物防设施作用,已安装技防设施的单位,从现在开始,要24小时开机。五是流动巡逻与固定蹲守相结合。实行24小时社会面巡逻防范,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防范打击。

3、立足长远,完善工作机制。各社区、各单位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社会面巡逻防范专题会议,通报治安形势,调整工作重点,各社区、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掌握巡逻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每周一例会向街道综治办报送情况。对因巡逻防范不力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

防范范文篇3

[关键词]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特点防范措施

职务犯罪历来是最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它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危害国家的利益,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践踏社会主义法制,影响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检察机关围绕检察职能,运用检察手段,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构筑预防职务犯罪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有效途径,控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职务犯罪的法律界定

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表现。也就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之间具有必须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法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从主体上看职务犯罪是要求主体具备一定的职务身份为前提的犯罪。职务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和基础。职务犯罪就是具备一定职务身份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或者对其职务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构成的犯罪。

从内容上看,职务犯罪是犯罪行为与行为人的职务之间具有必须联系的犯罪,这是职务犯罪的最基本的本质特征,职务犯罪的犯罪行为与职务之间的联系,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实施的,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犯罪,这种犯罪形式是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象贪污、受贿、私分公款、挪用公款等犯罪。二是虽然没有利用职权,但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其职务有着内存的联系,这类犯罪主要是行为人在职务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而导致犯罪结果的发生。如过失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都是属于过失犯罪。

二、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刑事犯罪,具有其他犯罪的共同特征,如犯罪主体必须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或过失等等。因而,我们仅对职务犯罪的四个主要特征作简要介绍。1.主体的特殊性?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的,它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从事公务”的身份,才能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从事公务”是职务犯罪的身份特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具有经营、管理职责或者监管单位财物职责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等。2.犯罪行为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与行为人的职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是职务犯罪的行为特征。如果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这种犯罪行为与自己的职务并无关联,则不是职务犯罪行为,例如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实施的与职务无关的暴力违法行为,便不是职务犯罪行为。职务犯罪行为与职务关联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犯罪行为。职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具有某种职务的人员便具有处理某种事务的权力,如果行为人利用权力搞权钱交易,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便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像北京原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收受贿赂达1004万元。?二是滥用职权。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任何权力都是有限的,并且行使权力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果行为人超越职权、违反程序行使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便是滥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三是不正确履行职权。表现为行为人对工作马虎、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3.明显的行业性?职务犯罪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某些行业成为犯罪的多发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市场经济行使调控职能的部门成为犯罪的热点。金融部门、房地产开发部门、海关部门和基建工程行业等在一定时间内都是职务犯罪的热点部门,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这些部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各地、各行业都在谋求发展的情况下,这些部门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职务犯罪的行业特征提醒我们,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并非易事,总会有人钻改革的空子,实施妨碍改革措施的犯罪行为.像厦门远华案件牵涉福建及中央的高官之多,让人瞠目结舌,这就是一种集团性的犯罪,行业性的犯罪,他们都沦落为厦门远华集团的走私保护伞.4.手段的智能化?大多数职务犯罪都属于智能犯罪。随着司法机关侦察工作中技术含量的增大和打击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也日趋智能化。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智能水平,并且熟悉与其职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为实施智能化犯罪行为奠定了基础。如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担任九年副省长之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自动请辞,到高校当教授,并利用舆论来给自己立“贞节牌坊”,结果两个月后,李达昌被双规,被绳之以法。5.计划的周密性?很多的职务犯罪者,在被发现之前已经把自己贪污和受贿的财产转移到了国外,甚至将自己和家人移民到国外,我们的检察和纪检工作者往往望洋兴叹。他们的计划之久,谋划之周密让我们始料不及。例如在2003年4月20日中午,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携同女儿、女婿、外孙女等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她带走了约两亿元人民币。在更早以前,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神秘失踪”。近年来,外逃贪官到底有多少?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数字。人们一般使用的说法是,外逃官员数量大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这个数据来自2004年8月媒体对商务部一份调查报告的报道。也有消息说,去年5月公安部的新闻发会上公布,目前我国尚有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500多人,涉案金额7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个数目是非常惊人的,造成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三、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1.从立法方面看,一是在处罚职务犯罪类的刑法规定中,有的部分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在主体及一些法理认识方面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对职务犯罪的认定和打击。二是在确定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性和职责范围方面规定不明,或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确定,造成“职”的范围缺乏理论依据,难究其责。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履行的监督规章,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2.在民主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遭遇着较多的困难,无视民主、压制民主、甚至破坏民主的现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民主集中察院推行的群众信访制度,就非常值得各地的检察和纪检机关学习。

(四)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加强立法,形成机制,使职务犯罪中主体从“主动犯罪”转变为“不敢犯罪”“不想犯罪”。首先,加强立法,提高职务犯罪的惩罚标准,从制度上减少犯罪的“得利概率”。如贪污一万元、罚他五十万元,并处以7年以上的徒刑,加大犯罪付出的“成本”、“代价”。其次,推行“高薪养廉”。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子说的,“贫起盗心,富贵思淫欲”。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提高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国家公职人员的实际的生活水平,通过个人经济收入增长,减小职务犯罪的诱因。第三,加强对公务员违纪惩罚力度。防微杜渐,是各种制度制定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提高公务员各项待遇的同时,从制度上对国家公职人员平时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违反规定轻则辞退,重则开除。从而从制度上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条件。

(五)优化执法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执法环境不好是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执法环境不好表现为领导干预、说情、执法执纪机关不严格依法依纪办事等。就执法执纪机关来说,应紧紧依靠党委和上级机关领导,顶住压力,顶住说情风,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素质,要坚信党和国家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要认识到个别领导干预代表不了党委的意见,要有不怕丢乌纱帽的气概和豪情,敢于碰硬,善于碰硬,要敢于顶住说情,善于顶住说情。要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素质,来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像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去年卷起的全国审计风暴,我们现在都应该历历在目。而原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在担任局长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下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是值得各地借鉴的。可以说,执法执纪机关对反腐败工作的态度和工作情况是优化执法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优化执法环境,执法执纪机关严格执法执纪、反腐败的态度要坚决,工作效率和水平要高。当然,优化执法环境还涉及到其他很多问题,如加强党委集体领导、消除部门保护主义等等。所以优化执法环境除了执法执纪机关自身应积极努力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防范范文篇4

近年来,我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治安防范由人防、物防向技术防范转变,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安”步伐,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的能力,在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大局平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创建成果,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强化技术防范认识,走科技创安之路

我县地处深山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加上警力有限,给治安防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繁重的防范任务,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特别是面对犯罪手段越来越智能化的现实,只有不断改进治安防范手段,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实施科技防范,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把创安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防范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它可以有效缓解警力不足,提高防范能力、侦察破案能力,使治安防范更趋规范化、专业化。为此,县委、县政府和县综治委领导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中有关科技创安的精神,在全县实施“科技创安”战略。县综治办及时把科技创安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周密安排,全面部署,狠抓落实。

为树立科技创安一盘棋思想,我们立足长远,面向基层,确立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把重点部门监控、人口信息管理、刑事技术升级、审讯监控等基础项目作为技术防范的基础工程强力推进。坚持边建边用,逐步升级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技术防范设施的投资效益。

二、落实四项措施,保障技术防范落到实处

一是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为把科技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政法部门督促检查,县综治委下发专题文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全力配合,扩大了科技防范项目的覆盖面。二是学习先进,典型引路。县综治委两次组织政法部门和金融等重点内保部门负责人赴深圳,到福建,参观学习技术防范经验,结合栾川实际,逐步予以推行。县综治委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扩大影响。对发生被盗案件的单位除实行责任查究外,还要求其限期安装自动报警装置,采取相应的技防措施。三是建立技术防范费用保障机制。采取“财政拨款、政法部门自筹、受益单位出资”的办法筹措资金,两年来,全县在科技创安方面的投入近3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达80余万元。仅金融系统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技防方面投入就达50余万元,为开展技术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抓好干警科技素质的提高。实施科技创安,硬件建设是前提,干警素质是基础。我们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始终把科技素质的提高和专门人才培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鼓励支持干警参加各类自考、函授,使全系统干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5%以上;另一方面,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举办现代科技如微机应用、特种器械运用培训班,使大多数干警都能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科技防范器械使用等专业技能,保障了技术防范手段的有效运用。

三、抓好“四大系统”建设,开拓技术防范新领域

(一)建立110静态报警系统。1999年,我县就在全市率先建立完善了110报警系统,实施社会联动。近年来由于我县警力不足,基层治安联防力量有限,难以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团体对自身安全要求的呼声很高,为此,我们在全县推行保安联防一体化,在建立保安服务公司的同时,筹建技防中心,推行有偿服务。首先在14个金融网点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网的静态报警设备,首先实现了县城内各金融单位夜间自动向110报警。为了扩大技防覆盖面,我县乘势而上,在强化宣传、动员的同时,对全县重点单位技防措施现状逐一排查,制定计划,由县综治委牵头,确定试点单位,逐批安装自动报警装备。到目前为止,全县所有金融网点、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财务室和商业网点共108个重点单位,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网的自动报警设备,通过我们进一步强化管理,这些单位无一发生被盗、被抢案件。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防范水平,去年共筹集资金40余万元,对110报警服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并建成开通了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技防中心增设了打印系统,将客户的报警数据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并反馈到客户手中,客户的满意率达100%。同时,加强与110报警系统相连的报警卡点建设,充分依靠群众,警民联手,整体联动,在公路沿线建立卡点135个,在人口密集地带设置报警点425个,形成了严密的快速反应网络。

(二)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为进一步健全防范网络,适应动态治安形势,去年以来,我们在完善发展静态报警系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防范力度,多方筹措资金近1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级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即gps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建立后,可在全国范围内全天候24小时对安装gps报警的机动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安全监控。目前,我们已利用该动态报警系统对我县银行系统的运钞车进行全天候24小时的反劫、防盗安全监控,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建立刑事侦破、审讯监控系统。为了及时有效准确地打击犯罪,我们把刑事技术建设作为技术创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刑事科学技术建设。县公安局投入50余万元,先后购置了计算机人象组合系统、现场绘图软件、现场勘查灯、进口数码相机、比较显微镜、502指纹熏显柜、多波段光源等侦破设备,购置了现场勘察车,为刑侦各中队配置了基本的现场勘察设备。2002年以来,又先后投入10余万元,购置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秘录机等一大批技术装备,使刑事技术装备达到了省级二级点标准。刑事科学技术在“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通过该系统,共破获刑事案件89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8名。县检察投入10余万元,购置安装了现代化的审讯监控设备和检务公开电子显示系统,强化了办案手段,方便了人民群众。

(四)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我们把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作为实现科技创安的龙头工程,在公安系统共投入资金35万元,使全县15个基层派出所全部实现了微机前台办公。全县纳入微机管理的人口由1997年的12万人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31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由原来的不足39%,提高到了100%。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在预防、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户政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在“严打”整治期间,全县共利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2000余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320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随着我县技术防范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赋予了新的内容,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防范范文篇5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强调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市场总是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的,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2、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第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第三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第四要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3、总结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防范范文篇6

一、实施目标

以“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范机制”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运行程序、制度规范、技术监督和考核评价等配套方法,全面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二、实施范围

全镇各办公室、各基层站所、各村委会。

三、实施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实施内容

根据权力运行可能产生风险的特点和规律,动用现代管理学的风险管理和循环管理原理,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二)方法步骤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自2012年5月开始至2012年7月基本结束,分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修正阶段进行:

1、计划阶段(2012年5月初—2012年5月下旬)

(1)制订方案,宣传动员。主要任务是各单位结合实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努力营造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2)结合实际,排查风险。各单位要按岗位、科室、人员排查廉政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法,重点查找四类风险:一是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二是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三是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政行为失控的因素;四是外部环境风险,重点查找行业“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

(3)认真评估,风险定级。根据风险发生的机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如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的风险等;二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的风险,如有可能违反涉及行政机关干部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受到纪律处分的风险等;三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的风险,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各单位要对照风险等级将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定级。

(4)审核把关,建立档案。各单位对查找出的风险点经领导班子严格审核把关后,进行廉政风险点登记汇总,建立风险信息档案,对廉政风险点有关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

2、执行阶段(2012年6月初—2012年6月中旬)

按照对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和防范的要求,从体制制度和实际运作入手,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做好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

(1)制定前期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岗位人员加强教育防范。一是要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二是要结合各个风险点实际,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公开机制,将工作流程图、服务和廉政承诺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社会服务对象公开,实现权力运行流程标准化、信息公开化;三是要加大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或轮岗力度。

(2)完善中期监控机制。主要是对各岗位行为程序动态监控。一是要认真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对机关干部子女、职工的监督;二是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审批制度,凡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是要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四是要开展民主评议,加强社会监督。

(3)制定后期处置办法。主要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强化监督及时提醒。一是要畅通群众投诉渠道,通过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投诉箱等形式,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措施,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二是对整改不力,仍有反映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追究。

3、检查阶段(2012年6月下旬)

(1)检查标准

①单位领导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视,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周密部署安排,责任分工明确,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实施工作。

②积极在本镇辖区内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采取专题学习、重点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指导。

③结合本镇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定级,要求做到对本镇各办、站人员的风险排查到位、风险定级准确、风险信息公开。

④有针对性地制定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范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

⑤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查找问题准确,结果动用有效,报送材料及时,相关资料档案齐全。

⑥注重总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完善措施,改进工作,形成经验,推动工作。

(2)检查方法

①自查。各单位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内容包括:一是对照检查标准进行自查;二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等形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核实风险排查、定级的准确度和公开承诺履行情况。

②检查。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由镇纪委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全面检查,尤其是对风险查找及建章立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检查情况上报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结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问责。对民主评议满意度较低的,及时给予必须的谈话提醒或警示提醒;凡确定为廉政风险防范重点岗位,群众举报两次以上且查实存在问题的,或在全镇民主评议中排在后三位的,给予“廉政风险黄牌警告”,并对该岗位负责人实行重点监管;凡单位出现违纪违法案件或给予“廉政风险黄牌警告”的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4、修正阶段(2012年7月初)—2012年7月中下旬)

认真梳理本单位在风险查找和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从监督、制度、机制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不断促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全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实施,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镇政府成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领导小组。。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将此项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稳步有序推进,并在5月20日前将活动方案和廉政风险识别防控表、6月10日前将风险信息档案、8月5日前将工作情况总结报镇纪委。

防范范文篇7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做好雨雪冰冻灾害及暴风雪防范应对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县雨雪冰冻灾害及暴风雪防范应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据国家气象局预报,今年1月,长江中游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低温雨雪灾害。对此,各乡、镇、区和县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吸取年初冰雪灾害的教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相关准备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明确相关人员,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一旦发生冰雪灾害,立即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所辖区内企业等社会各方面清除冰雪,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二、加强监测,及时做好恶劣天气的预警和信息工作。气象部门要周密部署,及时做好恶劣天气的监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做好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加强天气变化趋势的分析会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通信等各种渠道,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同时,要会同县交通、公安等部门,及时向广大司乘人员气象信息,指导广大群众安全出行。

三、加强防范,确保交通运输通畅和电力供应。县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完善过境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之间的联动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加强协调调度。县交通公路部门及有关乡镇要会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部门,及早做好扫雪除冰设备、融雪剂、破拆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一旦因冰雪造成交通阻塞中断,立即组织清除;并做好县、乡、村道畅通保障工作。县公安、交通部门要积极协助水家湖火车站组织落实火车站台的除冰除雪措施,并合理疏导客流。县经委、商务等部门要做好煤电油等有关物资的市场衔接,确保正常运行。县供电部门要加大巡线检查力度,一旦发生冰凌,立即清除,确保供电正常。

防范范文篇8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导致医疗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出现护理差错,就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1]。骨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收治的患者人数众多,同时也最容易发生护理安全事件。为了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骨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骨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

1.1护理管理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人员配置不合理。骨科患者人数较多,工作量大,但是护理人员不足,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做到对患者进行全程服务,且存在护患沟通不足的情况。(2)专科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常规护理制度难以彻底落到实处,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3)对护理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1.2护理人员因素。1.2.1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骨科护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导致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因此容易对本职工作产生厌烦心理,表现在工作中主要为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操作手法简单粗暴、缺乏慎独精神、对患者没有耐心、态度恶劣等[2]。如没有按时查房,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输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对患者备皮范围过小、操作不当导致皮肤划伤等,容易造成感染情况的发生。1.2.2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如打石膏患者,不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对于做牵引的患者不注意观察是否发生骨折移位、是否发生牵引针孔感染等,从而容易将患者置于危险之中。(2)引流管护理不当,如在对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增加。(3)缺乏应急能力,对于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对于突发事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不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等。(4)专业药品知识掌握不牢:对于各种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牢固,使得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及时预见以及发现用药不良情况,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5)缺乏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视:老年患者在骨科患者中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这部分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抵抗力逐渐下降,因此容易发生跌倒、压疮、感染等情况,加之老年患者本身常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护理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如果缺乏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增加老年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3]。(6)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为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1.2.3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在较长时间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从而影响到遵医行为,有些患者甚至会对治疗效果以及医生水平产生怀疑,从而不愿积极配合治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并进而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2防范措施

2.1护理管理方面。首相应当在常规护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来督促护理人员主动执行。另外,医院方面应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对各科护理人员数量进行调整,使护理工作量较大的科室可以得到足够的护理人手,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此外,对于新进护士或是实习护士应当进行系统的培训,实行考核上岗制度,从而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保证。2.2护理人员方面。首先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使其牢固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各种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并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手法,在减少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另外,应当督促护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对患者应当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树立起严谨的工作作风,防微杜渐,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讨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促进骨科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重要手段。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而对于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应当加以重视,并在护理团队内进行公示,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邓丽君 单位:河南省中医院

参考文献

防范范文篇9

金融霸权及其本质

霸权(Hegemony)是一种“霸主权”或“盟主地位”,尤其是指特定联盟或邦联中的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或领导地位,有时也作霸权国推行的支配性的政策或强权政治。“Hegemony”一词在古希腊本来具有“领导性(leadership)”的含义,但在征服了马其顿之后,又加上了“支配(domination)”的意思。因此“霸权”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气。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本质上,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而军事霸权与经济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没有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金融霸权。用武力冒险无法获得的利益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非暴力的市场竞争而获得。在传统金本位制下,英国曾占据金融霸权地位,迫使世界各国经济遵守“货币体系规则”,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而当代只有美国才称得上是“金融霸权国”,与以前的霸权国不同的是美国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间的政策协调组成了一个“霸权集团”如七国集团,但美国仍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霸权的作用与影响金融霸权对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霸权维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这可以参照经济霸权主义的“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P?金德尔伯格(P.Kindleberger)于70年代初提出的,他指出:“世界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必须拥有一种''''稳定器'''',即某个国家要能负责为亏本商品提供市场,让资本稳定地(不是逆循环地)流动,而且当货币制度呆滞不灵陷入困境时,它能为提供清偿能力建立某种再贴现的机制”。在汇率浮动和资金市场一体化的世界上,霸权国“还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管理汇率结构,并对各国国内货币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该理论表明,如果没有霸权国建立并管理国际社会体系,当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让位给经济民族主义势力时,国际经济就会动荡不稳。

因此金融霸权有以下作用:制定国际经济竞争规则和政策协调、执行国际经济竞争规则、稳定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控制危机。2、金融霸权国(或集团)利用其霸权地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由金融霸权国生产的公共产品(publicgoods),其他国家不能只“搭便车”,必须付费。这种费用是金融霸权国通过剥削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取的,具体地说,这种剥削是通过强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打开别国金融市场,利用其货币的特权地位、攻击性的金融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实现的。这将在下面做详细论述。3、霸权国地位更迭时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动荡和不稳定。根据金德尔伯格的理论,霸权国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日常维持该体系的运营,而且在于控制危机局面。

在一战前的几次金融危机中由于英国的金融霸权国地位发挥的作用而大大缓和,二战后,由于英国的日渐衰落,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形成了一个金融霸权真空,导致了30年代国际金融体系崩溃和大萧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为金融霸权唱赞歌,反而应该警惕,因为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发达国家利用金融霸权实现金融侵略和剥削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以往金融霸权为军事霸权服务,剥削性并不突出)都更突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深远。

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三条都与金融霸权有关: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而相应地“控制高科技军火工业”和“控制航天工业”则分别退居倒数第一位和倒数第三位。

金融霸权的剥削形式

作为金融霸权国,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投机资本、衍生金融工具和其背后的政治霸权、高科技力量确立了自己的金融霸权地位,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实现对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剥削:

1、美元霸权,即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目前,美元仍是无可争议的国际货币,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美元的这种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首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白白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约有半数美元(约375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使其每年大概获益1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2%。其次,分享其它国家经济成长的成果。美国相对而言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却不必对等地或干脆是不负责任地偿还它们。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既减轻外债负担,又刺激出口,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仅在1985年3月至1986年3月的一年间美元贬值就减少了美国约三分之一的债务。第三,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经常帐户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时,美国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避免信贷紧缩和信心崩溃带来的经济危机,把部分损失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转移到世界各地。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衰退,但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这也是为什么其它国家(如1997年的东南亚各国)出现持续的经常帐户逆差就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而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巨额经常帐户赤字而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

2、国际(投机)资本流动。战后,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和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使得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尽管经历了发达国家之间为主的资本流动和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过程,但发达国家无疑是国际资本的主要输出国。追逐超额利润是国际资本的本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国际资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990-1996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总额达11705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也同时带来了风险和剥削。金融危机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中,处处都留下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的痕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在全球货币市场间流动的国际投机资本即国际游资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总GDP的20%,每天有相当于1万亿美元的投机资本四处游荡,寻找归宿。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表现出极强的投机性、无序性和破坏性,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国际投机资本的无序流动造成的。经过近三十年的自力更生,东南亚国家经济已初具规模,为资本增值创造了良好环境,金融自由化更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无序流入提供了渠道。在无序流动中有一个恶性循环,资本的流入破坏了原有的资金平衡,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东南亚国家必须提高利率,然而高利率又进一步使国际投机资本趋之若鹜,使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结出膨胀性的果实。投机资本的大举进驻一度使这些国家喜形于色,但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投机资本便一窝蜂地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开始膨胀。大量投机资本的流入必然造成配套本币的匮乏,诱使本币升值,继而导致经常帐户的逆差,为未来的贬值打下了埋伏。当投机者们看到时机成熟,便“不经意”地捅破泡沫,带领投机资本如潮水般地涌出,造成在短期内无法弥补的资金真空,导致货币的过度贬值。这样,东南亚国家“破产”了,国际投机资本却满载而归。

作为金融霸权国的美国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债务大国,但从来没有看到美国为此而担忧,更不会发生类似于80年代初期拉美式的债务危机。相反,美国从中受益匪浅,这一方面得益于美元的特权地位,另一方面得益于由此带来的国际(投机)资本流动。实施金融大改革后,美国利用美元的独特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运用十分成功,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资本输入和高回报的资本输出使得美国获取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大部分利益。

所以,只要美国需要资金,可以随时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从容不迫地达到目的;所以,美国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其金融市场,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金融自由化,以使其资金自由进出这些国家;所以,当发展中国家出现所谓的“某某奇迹”时,美国便输出资本,流入后者的股市、汇市等短期资本市场。这些资金的流入在别国吹起一个个经济泡沫,制造出虚假繁荣,一旦时机成熟,美国便通过各种手段将资本回收,当然携带着丰厚的利润。在过去的一年里,以各种形式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约有7000亿美元,其中由东亚地区转向美国的外资就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资本简单的一进一出,给美国带来的是经济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却是苦不堪言的危机。

3、攻击性的金融投机。目前,美国有1万多只共同基金拥有近4万亿美元资产,3000只对冲基金拥有4000亿美元资产。其中对冲基金无疑是在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急先锋,尤其是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共同基金也一改以前的稳健作风加入投机的行列。1997年9月,美国股票总市值为12万亿美元,每日平均交易额为450亿美元,即使这些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动用几十、上百亿美元在美国股市折腾也不一定有什么作为,但到了泰国、马来西亚甚至香港、新加坡的股市,无疑于大象跳进游泳池,无论做多还是作空,都足以掀起惊涛骇浪。

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去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都是美国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在作祟。它们调度巨额投机资本,配合舆论声势,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和立体投机策略,先攻陷外汇市场,然后利用各个金融市场间的内在连动性获取惊人的投机利润。香港之所以没有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并非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了出其不意的干预措施,主要是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得这些国际炒家无暇自顾。在现行的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下,国际炒家的风险与收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只要操作得当,几乎总处于无往不利的只赢不输地位。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略有油水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已经被美国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悉数闹了个遍,这些国家也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有报道证实,眼下的巴西金融动荡中,对冲基金也脱不了干系。攻击性的金融投机是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侵略和剥削的最外在的方式。

4、美欧银行资本大肆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作为东亚金融危机也可以说是南方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企业倒闭、破产成为普遍现象。当金融霸权国炮制出金融危机后再杀一个“回马枪”,以“地价”收购东亚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而这时后者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任人宰割。东亚挥泪大甩卖的过程就是金融霸权的实现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被剥削的过程。金融霸权的必要条件:金融自由化由以上可以看出,金融霸权国要达到金融侵略和剥削的目的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开放的金融市场、巨额的国际投机资本和操纵别国金融市场的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和投机技巧)。其中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实现金融霸权的必要条件,这也是霸权国所极力推崇和推行的。霸权国打开别国金融市场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其霸权地位强迫发展中国家开放其金融市场,二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变相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要求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而后者不仅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导致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化。

所谓“无序”一方面指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经济运行和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指国际投机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肆意掠夺。半个世纪来,在所谓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极力推动下,促进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津津乐道的。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所定的章程中没有“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条款。不仅没有,而且基金协定还赋予各国“资本控制”(capitalcontrol)的权力。

60年代国际经济学中著名的弗莱明-孟代尔(Fleming-Mundell)定理也部分地表达了这一思想。该定理说明,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固定汇率”三个条件中,最多只有两项能够同时满足。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撒且尔和里根上台为标志,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干预主义经济学占据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成了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有力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国际金融体系似乎已经初见雏形。凭心而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即使现在被国际投机资本搅得焦头烂额的东南亚国家当年创造的奇迹也沾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光。

但这并不等于说国际资本流动真的就无可挑剔,在价格充分浮动、资本充分流动的条件下,风险也随着资本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而在各国游荡,随着国际资本的膨胀而膨胀。而其中的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巨大,这是因为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发达国家的利率变化极为敏感,国际投机资本又完全不受发展中国家所控制。然而,就目前看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限制国际投机资本过度投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在极力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进程,并一度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并非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动而是流动不够。1997年在香港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IMF提出了修改IMF章程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将“资本帐户自由化”列入IMF章程。在东南亚国家被国际投机资本的恶意流动和投机搞得心烦意乱的时候,IMF讨论修改章程,推进资本帐户自由化进程无疑招致各界的议论。以发达国家的官员为代表的支持派大唱赞歌,因为这符合它们的利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金融危机受灾国要求加强对对冲基金和国际投机资本加强监管的建议漠然视之,甚至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1997年12月13日,世界贸易组织102个成员国签订了“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在以下方面达成协议: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比例超过50%。不难看出,该协议生效后最直接、最大的赢家将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亚洲国家在遭受金融风暴蹂躏践踏出现了严重危机后,不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严苛的借贷条件时,“经援”便变成了化缘式的乞讨。IMF向泰国、印尼、韩国、俄罗斯等受灾国提供的援助,绝不是“免费午餐”,一个重要的药方就是,被援助国必须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外资更大程度地参与金融产业。援助的结果是,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外资尤其是美资金融大鳄,龙骧虎视,等待下一次最好的机会进行蚕食鲸吞。难怪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要指责美国藉IMF贷款之名,行“经济殖民主义”之实,企图操纵别国经济。而韩国人也认为,美国意图透过IMF操纵韩国经济甚至将1997年12月3日视为本世纪初日本入侵实行奴化以来的第二个国耻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透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加上该组织的极大部分资金来自美国,令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的幕后策划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贷款给有经济问题的国家时,对贷款国规定甚严,必须要他们做到合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游戏规则。

防范范文篇10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08〕55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20—22日,我市将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全市普遍将出现暴雨。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掌握水雨情信息,加强会商,科学调度,合理控制河道、湖泊水位,为可能出现的强降雨提供足够的调蓄空间。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切实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二、进一步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各地要进一步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汛抗洪措施;各地在做好淮河及主要支流防汛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水库的防汛调度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各级行政领导和防汛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为防汛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