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8:16:14

对比法范文篇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产生的效益,以及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一项系统与客观的分析活动。由此可见,项目后评价工作既位于一个已完成项目的末端,同时又位于另一个新项目的开端,即在项目周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因而它是项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后评价的方法有多种,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主要指标对比法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主要指标对比法,就是将项目完成后以实际发生的数据为基础计算的指标值,与项目实施前计划报表所预估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评价指标的绝对值对比分析、指标完成度百分比分析等。

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必须是指同一项目区的不同时间和有无项目两种状态。一般地,由于项目投资而产生的项目区增量净效益有五种情况:一是项目区的生产已经在缓慢增长,并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比如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总额,项目投资的结果,使得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此时的增量净效益表现为两个增量之差;二是项目区如果没有新的投资,将呈下降趋势,项目投资的目的及效果不是增加产量,而是防止生产继续下降,所避免的损失就是项目投资带来的增量净效益。比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等;三是项目投资的结果既能避免损失,又能促使产量增加。比如改造日益恶化的盐碱地项目投资,就可以取得这种效益。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带来的效益与无项目情形相比,则不仅包括增产部分,还应包括避免损失部分;四是如果不增加新的投资,项目区的粮食产量预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不变,由于有了项目投资,使得停不前的产量开始较快地增长,然后在新的水平上稳定下来。五是项目区在投资之前是经济上根本无法利用的沟壑区,由于项目投资栽植经济林,并逐步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投资的增量净效益,即为项目实施前后比较的结果。

另外,产业化经营项目还可以将项目的财务收益率或银行同期贷款的平均利率相比较,分析其财务效益;在进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时,还可将项目的经济收益率与社会折现率或银行同期的贴现率相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有人将此类对比法称为参数法,即将实际完成的指标值与对应参数作比较,以得出项目效果水平在同行业中的相对位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经常有多个实施区域的善,此时,还可做同类项目内不同项目区域的效果对比,分析不同项目区的实施效果与水平。

对比法范文篇2

[关键词]:类比法;对比法;数学教学;分式

数学问题浩如烟海,面对一个个数学问题如何着手求解?有些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考试遇到新题型或只是稍稍变换一下,就不知所措,原因是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掌握数学思考方法。掌握一种新的思考方法要比学会解几道具体习题更为重要,这些解题方法和技巧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方法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数学类比和对比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性质类似,推出与这两个对象的其他性质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因此,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认识新知识。

对比是通过比较,找出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类比和对比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都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分式这章时,关键是要用与分数类比的方法导出分式概念,分式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样新知识易为学生接受与掌握,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概念:两数相除,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3÷4=,(-7)÷2=-,5÷(-9)=

,一个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构成,分子、分母都是数,但分母不能是零,为什么分母不能为零呢?因为零不能做除数,分数有正分数、负分数,如果分子等于零,只要分母不是零(不论是正数还是负数),这个分数的值就是零。把分数的概念引伸到代数式来,如

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1)分式由分子、分母与分数线构成;(2)分母中含有字母,这就是分式,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分式的概念,接着,指出分数与分式的区别所在:分数与分式形式相同,但分式中的分子、分母均为整式,且分母是含有字母的整式。

其次,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想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来看如何做不同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这里先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这是根据什么呢?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数,因此,分式应该有,这里,A、B、M是整式,根据分式的概念应该要求B0,由分数的基本性质应该想到M0。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第三,分式的四则运算顺序也可以类比分数进行,先做括号内的运算,然后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这个顺序和步骤正是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步骤。概括地说是:“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先进行”。

在几何教学中,在讲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得到,全等形与相似形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值K=l时的特例,全等与相似条件的比较:

(1)两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两角相等,夹边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2)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两边相等,夹角相等----两三角形全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对比法范文篇3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实际上,这个例句中,“玄武湖”“太湖”后都可用分号。但为什么用了逗号而不算错呢?原来,我们发现这个例句层次清晰、结构简单,用逗号后,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误解,这样也就可以不用分号了。

所以,在复习时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肯定是不行的,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下面结合几组实例介绍一种方法——对比法,也就是将标点的常用现象和活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然后归纳出规律。这样就容易掌握牢一些疑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一

例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例②教室里布置简单,只要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解析在这组例子中,同是几个引用的并列,例①中没用逗号或顿号,而例②就使用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例①的几个引用的并列是作为句子内容的一个整体部分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内容,不能分开,它们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了就影响句子的意思。而例②就不同,它们是在句子的末尾,没有起修饰或限制后面内容的作用,它们是几个独立部分的并列,它们之间要有停顿,所以用逗号分隔。

对比二

例①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②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过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解析咋一看这组句中的两个例子都相似,都是考查破折号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这个知识点。其实要注意的是例①句中“五个分支学科”后的冒号和例②句中“总的形势是很好的”后的句号使用的不同。仔细观察,例①句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分号,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没有把内容说完,只有五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作为冒号所关涉的内容,它们是不能分开的,这就决定了在它们前面必须要有冒号。例②句中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句号,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独立成一个部分,不受前面标点符号使用的制约,并且前面一句的内容也说完了,后面使用句号。

对比三

例①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错)

例②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解析这组句子我们要注意冒号后面的分号的使用,因为前面有冒号,所以几个部分之间不能用句号。下面这样用就是错误。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那为什么例①这样使用就错了呢?我们通过比较知道,例①和例②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序次语加了括号,一个就没有加。没有加括号如例①,序次语和后面的内容在读时不能有停顿,所以它们之间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分号。而例②中的序次语则加了括号,就等同于这种形式了:“一、”“二、”“三、”“四、”或“一,”“二,”“三,”“四,”在读时就要停顿一下,所以这几部分之间要用分号。

对比四

例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②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解析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①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②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对比五

例①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状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错)

例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都是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的几项任务。(对)

解析省略号有一种用法是表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但有一个规定是列举的内容至少三个,只列举了两项内容的话,后面省略的部分就不能用省略号来表示,可以用“等等”“等”词语。所以例②的省略号的使用就错了。

对比六

例①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例②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得伯家的苔丝》等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解析标点符号新规定,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例①。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对它们修饰或限制,则仍需要只用顿号,例②即属此类。

对比七

例①我们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四有”人才。

例②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对比法范文篇4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实际上,这个例句中,“玄武湖”“太湖”后都可用分号。但为什么用了逗号而不算错呢?原来,我们发现这个例句层次清晰、结构简单,用逗号后,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误解,这样也就可以不用分号了。

所以,在复习时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肯定是不行的,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下面结合几组实例介绍一种方法——对比法,也就是将标点的常用现象和活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然后归纳出规律。这样就容易掌握牢一些疑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一

例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例②教室里布置简单,只要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解析在这组例子中,同是几个引用的并列,例①中没用逗号或顿号,而例②就使用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例①的几个引用的并列是作为句子内容的一个整体部分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内容,不能分开,它们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了就影响句子的意思。而例②就不同,它们是在句子的末尾,没有起修饰或限制后面内容的作用,它们是几个独立部分的并列,它们之间要有停顿,所以用逗号分隔。

对比二

例①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②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过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解析咋一看这组句中的两个例子都相似,都是考查破折号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这个知识点。其实要注意的是例①句中“五个分支学科”后的冒号和例②句中“总的形势是很好的”后的句号使用的不同。仔细观察,例①句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分号,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没有把内容说完,只有五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才能作为冒号所关涉的内容,它们是不能分开的,这就决定了在它们前面必须要有冒号。例②句中的几个列举分承部分后都是用的句号,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独立成一个部分,不受前面标点符号使用的制约,并且前面一句的内容也说完了,后面使用句号。

对比三

例①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错)

例②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解析这组句子我们要注意冒号后面的分号的使用,因为前面有冒号,所以几个部分之间不能用句号。下面这样用就是错误。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那为什么例①这样使用就错了呢?我们通过比较知道,例①和例②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序次语加了括号,一个就没有加。没有加括号如例①,序次语和后面的内容在读时不能有停顿,所以它们之间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分号。而例②中的序次语则加了括号,就等同于这种形式了:“一、”“二、”“三、”“四、”或“一,”“二,”“三,”“四,”在读时就要停顿一下,所以这几部分之间要用分号。

对比四

例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例②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解析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例①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②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对比五

例①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状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错)

例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都是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的几项任务。(对)

解析省略号有一种用法是表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但有一个规定是列举的内容至少三个,只列举了两项内容的话,后面省略的部分就不能用省略号来表示,可以用“等等”“等”词语。所以例②的省略号的使用就错了。

对比六

例①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例②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得伯家的苔丝》等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解析标点符号新规定,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如例①。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对它们修饰或限制,则仍需要只用顿号,例②即属此类。

对比七

例①我们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四有”人才。

例②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对比法范文篇5

关键词:对比法;高中;生物教学

一、引言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以及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应用对比法进行生物教学,就能很好地将生物知识点衔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生物重点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思维在对比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在今后面对生物问题的时候就会存在较为良好的解题思维,有效地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在同一章节应用对比法进行生物概念教学中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章节中的生物基本概念教学也可以应用对比法来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相似的基本生物概念,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应用对比法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相关概念进行区分。就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原生质与原生质层基本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对比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将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原生质适用于真核细胞,但是原生质层只适合用在带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又或者是在对学生进行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光反应和碳反应进行分析和对比,然后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光和暗场所下,其物质、条件以及能量之间的变化,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所以说,在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应用对比法来对学生进行同一章节生物概念教学,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基本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知识进行解题。

三、在不同章节中应用对比法进行相关知识的比较

在应用对比法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不同章节中,通过不同章节相关知识对比,来让学生理解生物这一学科中所存在的一些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点进行对比不仅能有效地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就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细胞呼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出需要进行对比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列表,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章节之中找到相同之处,同时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意义,而学生也能在不同章节对比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两个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生物能力。总而言之,在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应用对比法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章节知识点教学,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及质量。

四、在不同学科中应用对比法进行相关知识的比较

在应用对比法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不同学科当中,通过这一方式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将生物和数理进行对比。在应用对比法在不同学科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物和数理进行对比,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中所存在的现象。例如,由4个元素的组合(C24),对比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比如说,基因型属于YyRr的性母细胞,可以形成的配子种类并不是六种类型,是有四种类型,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分离规律的限制,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灵活的将组合原理使用到遗传学规律当中。(2)将生物和化学进行对比。在不同学科相关知识对比教学过程中,生物和化学相关知识也可以进行比较,就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细胞呼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渗透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点,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习过程中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点和重点,同时还能向学生阐述一下光合作用中所存在的碳反应中的C3酸还原,这样就能真正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以及促进。(3)将生物和地理进行对比。在不同学科相关知识对比教学过程中,生物和自然地理知识也可以进行对比,就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种群的特征”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地理中所存在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知识进行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种群年龄结构以及密度等基本特征。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将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价值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对其在同一章节应用对比法进行概念教学、在不同章节应用对比法进行相关知识教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对比法进行相关知识比较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高中生物能力的提升。

作者:赵蓉蓉 单位:浙江省平阳中学

参考文献:

对比法范文篇6

一、纵向比较

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把发生在同一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其他要素进行比较。如:再讲完美国的南北战争后,我就让学生把它与美国的独立战争列表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矗点。它们的相同县点是:①起因相同:都是因为资簇本主义的发展受初到了阻碍。②性翠质相同:两者都量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③作任用相同:两次战r寸争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们的不同点是:①起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是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强征苛捐杂税,激起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是南北矛盾的焦点。②陛质不同:美国独立战争又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③作用不同: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历史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古代史中唐宋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比较;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特点进行比较;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二、横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把发生在不同国家或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其他元素进行比较。比如:在讲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我就让学生把它和中国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它们的不同点有以下几点:①背景不同:明治维新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开始瓜分中国;②参加者不同:明治维新的参加者是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市民、商人和手工业者,而的参加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③结果不同:明治维新改革成功,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强大起来,而中国的结果失败了,中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相同点有:①背景相同:改革前两国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J生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生质的改革;③内容: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④领导者:都具有资产阶级倾向。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学生对这两次改革有了十分明了的掌握。另外,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的太平天国的比较;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奴隶制城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比较;19世纪末2o世纪初各帝国主义特点的比较以及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等等都属于横向比较。

对比法范文篇7

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对于煤田开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在地测当中,钻井之后的煤层取样对比工作及其重要。根据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煤田勘测过程中与煤田储量大小的相关计算和设备选用失误造成的过大误差相比较,煤层对比判断工作实效造成的勘测数据偏离最为严重。因此在煤田地测当中,关于煤层对比的工作要充分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煤系地层剖面图中,煤层的数量、各层的位置,每层的煤炭储量,以及整个煤系当中各个煤层的渐变趋势等等,都要进行真确的测量和记录。工作经验表示,煤层对比的准确性程度和勘测后续工作中的图文设计质量呈现正相关的态势。某煤田有富足的煤炭存储量,初步估算其煤炭储量高达二十亿吨,可以在此建设现代大型矿井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该地域中的煤层分布非常多,因此关于煤层对比的工作开展起来也非常的复杂。

2煤层对比的依据和方法

2.1煤层对比的参考量

煤层对比的主要参考量是根据煤质形成的根本原因来确定的,通常情况下,煤炭是有古生物的化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最终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的固体的能够燃烧的物质。煤炭的形成原因受到原始生物残骸的种类和其堆积方式以及孕育环境等多种印度的影响,所以各种成因的煤层的理化性质、煤层厚度、间距、结构以及物性反应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异性也就是煤层对比的主要参考量,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工作。

2.2煤层对比的方法

主要的煤层对比法有岩性、岩相对比法,标志层对比法,煤层厚度、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对比法,煤岩煤质特征对比法,古生物对比法,地球物理测井对比法等。

3适用于该煤田地质勘查的煤层对比法

3.1岩性、岩相对比法

该煤田的煤层经过了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变化,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煤田的侧剖面可以看出其各个煤层之间的岩石的种类和形态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从纵向来看,其岩石的种类依次是泥质岩和灰岩,然后是煤炭。但是在泥质岩和灰岩之间出现交替现象,并且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煤层部分结构跟完整煤炭的性质也非常稳定。通过对岩石性质和外观的比较,可以对其相近区域的煤层分布的判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2标志层对比法

在煤层对比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层对比法,其显著的优点是无需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具体的方法是用肉眼进行直接观察,寻找到外观特点明显并且地质性质稳定的岩层作为标志层,此外标志层的岩石要分布非常广泛。在该煤田当中,有五个明显的分组,每个分组中均有发育非常好的岩层可以作为标志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一组底部的北岔沟砂岩标志层,整合于二组之上,区内稳定发育,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底部含砾,本砂体垂向上表现为多阶性,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厚度一般为5m左右。区内K1标志层位于本溪组地层中下部为一层生物碎屑灰岩,厚度一般在2.3m左右,灰黑色,间有贝壳状、斑点状白色碎屑(生物碎屑),岩石坚硬、节理发育,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全区稳定发育。本溪组底部为一层杂色含铁、铝质泥岩(俗称铁铝岩带),也就是常说山西式铁矿、G层铝土矿都产于此层,层位稳定性较差,可作为辅助标志层。K3、K2、K1标志层和铁铝岩带辅助标志层分别控制了一组、二组、三组煤系地层。

3.3煤层厚度、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对比法

山西组山4号煤层厚度一般为2~3m,夹矸层数0~2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它与下伏5号煤层间距一般在47m左右;太原组5号煤层厚度一般为10~12m,夹矸层数3~7层,顶板岩性为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黏土岩,它与下伏8号煤层间距一般在27m左右;太原组8号煤层厚度一般为2~3m,夹矸层数0~2层,顶板多为泥岩,局部为中细砂岩,底板为粉砂质黏土岩。其中,5号煤层特有的煤厚及煤层结构的复杂程度为较好的对比依据,进而依据上表对山4号煤层及8号煤层进行对比。

3.4煤岩煤质特征对比法

此方法是依据煤层的煤岩特征和煤质指标的差异,进行煤层对比的一种方法。对于本区主要是依据煤质指标中灰份和硫份的变化特征,来进行煤层对比。由于受当时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煤层在煤质特征方面各具特点。4号煤层为低硫、高灰煤;5号煤层为中硫、中灰煤;8号煤层为中高硫、中灰煤。参照上述煤质特征,进行煤层对比。

3.5煤层对比的可靠程度

通过对该煤田地质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中和的分析和评定之后,运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煤层的对比工作:岩性、岩相对比,标志层对比,煤层厚度、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对比等等。应用多种对比方法对煤层进行综合分析取得了精确度非常高的对比结果,因此煤层对比工作的数据信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针对煤层对比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和相关设备的工具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对比法范文篇8

一、国内外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现状

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几乎与项目前评价同时产生。最早开始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达国家的后评价主要用于评价使用国家预算的国内公共部门大中型投资项日,并有明确的后评价法律依据、系统的机构和评价程序与方法。国外建设项目后评价多采用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逻辑框架法,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比较健全和完善。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起步工作也是在80年代开始的,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交通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试点,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详细规定了公路建设后评估工作重点、必备条件和组织管理方式及后评估报告的文件格式及内容。这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与其它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较少,仍使用传统的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

2、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上,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标准,影响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效果;

3、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方面的改进研究较少。

4、我国的路网建设涉及区域较多、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部分地区统计资料不完整,使评估测算愈加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文在现有的“前后对比法”和“有无评价法”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逻辑框架法”,以健全公路项目后评价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

二、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指将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预测结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实际运营结果及后评价时所作的新的预测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程度,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以便为今后加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和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前后对比法”多运用于公路项目的过程评价,通过对公路建成通车后的有关实际数据的观测调查,对比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前期预测情况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善运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评价应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并能反映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特征。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价及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营运情况评价、项目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运用“前后对比法”,通过对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可以寻找到项目效果好坏的原因,指出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差异,总结出项目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使以后项目的实际计划和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

(二)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是指将公路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该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也是后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受项目以外多种因素(如国家政策、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简单的有无对比不能得出真正的效果。

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的真实效益和影响,我们在前述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逻辑框架法,旨在完善公路项目的目标评价。

三、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Framework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所开发的一种项目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主要应用于项目后评价中。“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

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宏观目标评价(即项目建成后对沿

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和作用)和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些原定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指标,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LFA的思路和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目标内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目标所需的。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公路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项目目的

也叫直接目的,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公路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的建设内容。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公路项目可能提供的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的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上述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往往由多个项目的具体目标所构成,而一个具体目标的取得往往需要该项目完成多项具体的投入和产出活动。这样,四个层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三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应用LFA进行公路项目目标评价,目标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三级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个公路项目目标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利用LFA来体现。通过分析目标管理诸多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实现从设计,实施到最终效果的项目目标的系统评价。

2、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X4的逻辑框架。

对比法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比较法

地理比较法一般包括概念对比法、图形对比法、同类对比法等,通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加强比较法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1概念对比法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结合了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包括很多专有名词的概念。比如,高中地理中经常有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恒星与行星等这样类似的概念名词。只是从概念的表面意思来看,有的学生也许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意思,但是一旦再出现一个类似的名词概念时,由于都是抽象化的名词,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理解能力,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并且这些概念名词又是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是地理课程的基础,所以这些概念名词无法掌握的话,将影响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在以后课程讲解中,就会慢慢理解。这样的背诵方法虽然暂时记住了名词概念,但是并不能在遇到同样的名词概念时及时调动已经记忆的地理知识,反而给学生的地理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将地理比较法引入地理课堂之后,比如在讲:“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时,老师可以先分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讲解,再让同学们自己对这两个名词概念进行区别,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在脑海中形成:“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在本质上都是风海流,但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方向不同,前者的方向是从西向东移动,后者刚好与前者相反”,这样的理解记忆更方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1]。

2图形对比法

图形对比法具有更直观的教学特点,在高中地理课本中经常有大量的地理位置图表,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图形可以从网络上进行直接下载,也可以选取适合课程内容的视频影片,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以视频或者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出来,相当对于景致的课本图表来说,更有视觉冲击力和事实说服力,使学生对地理课程更加感兴趣,在欣赏多姿多彩的地理风景时也能联系课本知识,有效吸收更多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地理内容时,虽然课本中带有相关插图,但是对于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牧场的真实环境,并不是一幅简单的图片就能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牧场的介绍短片,通过在课堂的短片播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并且全方位的展示出有关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牧场环境的介绍,同学们在观看完短片介绍后,教师可以提问:“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这块区域的优势有哪些?”结合课本知识和视频了解,就会有同学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位于北半球,地形旷阔,不仅温度适宜,而且夏季雨水丰富,用来种植水稻是十分合理的选择”,老师对其回答予以肯定,然后接着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牧场不适合种植水稻呢?”。学生回答:“因为澳大利亚牧场属于亚热带草原气候,更适合放牧业的发展”。教师紧接着可以讲这两个地带的不同地理优势进行总结,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通过图形对比方法将更适合对整体环境的介绍和了解,使学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同时,已经在脑海产生了有关地理知识的差异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2]。

3同类对比法

由于地理知识结构复杂,在地理知识的后续学习中可能牵涉到之前的知识,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利用同类比较法,通过将本节知识与之前的类似知识点作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回顾之前的地理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记忆。比如,当学到“北美温带气候环境”这一节知识时,应该顺便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亚洲气候特征都有哪些呢?”。帮助学生将北美温带气候与亚洲气候的做一下对比,亚洲气候是典型的赤道多雨气候,而北美洲属于西海岸温带海洋气候,但是两者的相似点就是均为大陆性气候等相关知识的梳理。通过这样的同类对比,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知识稳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结束语

通过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对比法,将增加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使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减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压力,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运娥.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5,01:23

对比法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估;电力行业

电力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也备受企业重视。虽然说电力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后取得了惊人的佳绩,促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上处于有利位置,但在已有信息化项目方面,仍极其缺乏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导致无法准确地指导和引领信息化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同时,正因为其建设效果和过程少了客观评估,造成对外包方合同缺乏足够的约束和限制。这种现象早已经使电力企业乱象丛生,不容忽视。所以,为了有效管控信息化项目和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估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1信息化项目后评估

项目后评估,顾名思义,是指在完成项目而且合格通过验收,然后经过规定使用后,安排受益者及投资者之外的第三者来主导测评,根据项目监测实施的实际资料,对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和评估,总结哪些方面是好的,哪里是需要改进的,为后续的相关项目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2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特征

电力企业中的信息化项目后评估也不例外,指的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信息系统中可行性的研究、系统设计、分析等阶段来进行评估和测评,并最终提供相应的费用指标、管理指标、效益指标和技术指标等。电力信息化项目的一般特征有约束性、整体化、目的性、一次性、不可替代性、周期性、多目标等。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2.1项目范围模糊

电力信息化项目经常面临一个明显的困难和挑战——考虑到自身的特征属性,在项目开始前,无法对项目目标和范围有一个精准的描述,项目范围很难具体化,比较模糊,这不利于工作开展,类似摸着石头过河,项目交付品的特征也无法清晰描述,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2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建设项目

通常而言,电力企业主要专注于客户服务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等方面。因此,这最终会导致没有足够的信息人才和经验去支撑电力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所以,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比如,目前最常见的外部力量有IBM、埃森哲或国内的一些电力行业IT巨头公司等,其已经成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外部力量。2.3难以实现准确定义项目交付品质量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除了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外,还要具有深厚的信息专业知识和相关电力业务知识。然而,项目建设单位在经验和人才方面的缺失,使得项目启动前经常是一筹莫展,无法做到深入调查,因此,项目交付品的质量也变得难以把握。2.4不是“交钥匙工程”电力信息化项目不是简单的“交钥匙工程”,甲方不能对乙方不管不顾。项目能否成功,与甲方在整个项目的参与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地说,甲方在信息化项目中的集中度越高,且业务部门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则项目越容易开展和成功。

3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估方法

在项目的后评估实践中,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逻辑框架法、对比分析法、多层次模糊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综合评价法。

3.1逻辑框架分析法

逻辑框架分析法指的是一种定性评估办法,其为了评估项目活动和项目效果,利用框图的形式,针对一个复杂项目中的多个因果关系,进而分析这个动态因素组合的内涵和关系,确定项目范围,理顺项目目标与所需手段的逻辑关系,以达到最终目的。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就是逻辑框架法的核心,4×4的矩阵就是其模型,其中,垂直逻辑关系由下而上,相连的两个目标层次中具备“如果”“那么”的因果关系,这些条件分别包含事物内在和外部因素;水平逻辑关系是针对每一行的,在重要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对指标和方法的验证去衡量一个项目的实施成果。

3.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指的是在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执行项目前后的数据,或者有无项目的指标数据,根据数据来分析说明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与否,主要有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

3.2.1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是指在项目地区内存在2种情况,即投资项目建设及投产后的实际效果和影响的情况、不存在这个项目的情况。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的影响除了对项目自身的作用外,还有项目之外的作用。通过对比2种情况,可以更好地区分和把握项目中是否都存在这2种作用,从而对项目的增量效益和社会机会成本进行合理评估。

3.2.2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指的是通过对比项目实施前与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情况,测定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效,即在项目后评估中,通过将项目前期阶段的预测结果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建设成果、规划目标、投入产出的效果和影响,进而找出二者区别的原因。与项目的有无对比不同,前后对比是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效果之间的对比,而不是项目实际效果与如果无此项目所导致的效果的对比。

3.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在复杂对象系统中非结构化的决策过程,主要有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层次的评价法。对于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评价活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是最合适的,其作为新型评价法,在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中运用了ANN,使其更贴近于人类的思维模式。因为这种评价模型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在众多样本向量输入获得网络训练后,当输入不同的量时,输出的值也是不同的。电力企业通过采用这种评价模型,可以实现综合评价。模糊层次的综合评价法指的是把模糊数学运用在事物判别和系统优劣法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原有的实测值及评价指标,在将其模糊变换之后,然后作出综合评价。所以,当评价指标间拥有了不同类型和层次时,采用这种模糊层次评价模型是非常合适的。

4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信息项目,投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正逐步高度重视信息项目实施效果。因此,对信息化项目进行后评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重中之重,应加强对信息化项目后评估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这对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振华.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后评估方法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1(15).

[2]郑凌.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信息系统评估指标体系[J].情报探索,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