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2:21:10

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范文篇1

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在加强地质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质工作过程中采集的岩石、矿物、矿石、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和光薄片、岩矿心、化探样品副样等。《办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地质工作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重要措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地质勘查单位要认真学习《办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各自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应履行的义务,同时要积极、主动向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宣传《办法》,帮助他们提高对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汇交地质资料、尤其是实物地质资料的自觉性,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依法汇交管理

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地质工作的出资人、承担国家出资地质工作项目单位是地质资料汇交人。因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国家出资地质工作项目的承担单位是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人,履行汇交实物地质资料义务。

汇交人应当根据《办法》第六条要求,在野外地质工作结束后,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前,向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报送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办法》附件,包括纸质和电子版)。

地质勘查单位要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纳入到地质勘查工作流程中,并按有关规范要求,切实保护、保管好在地质工作过程中采集的实物地质资料。除履行本单位的义务外,还应当帮助汇交人填报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等相关资料和汇交实物地质资料。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协助省厅和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采集工作。

三、加强馆藏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是我省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履行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职责。省地质资料档案馆要尽快配备专业人员承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和利用制度,建设全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做好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我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

四、加大投入,确保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办法》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新的任务。省地质资料档案馆要加大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投入,尽快申请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地质勘查经费预算;要抓紧申报浙江省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尽早启动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在实物库建设完成前,要通过租借等方式,解决保管场所的问题,保管和利用好实物地质资料;从明年起,要申请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经常性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五、组织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

对各地质勘查单位保管的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省厅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省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和专项清理工作。并根据清理结果,提出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具体要求,做好保管和利用工作。

附件: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

主题词:国土资源地质资料管理通知

抄送:省地质勘查局。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2008年3月24日印发

附件:

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部组织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你们,请严格按《办法》的规定,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工作。

未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的省(区、市),应尽快落实建设计划,在新建库房投入使用前,应采取租借等方式保证有符合保管条件的库房,确保《条例》和《办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作用,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工作。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部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下简称“部级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中央财政预算。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下简称“省级馆藏机构”)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国家和省级馆藏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实物地质资料分库。

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受委托保管单位”)负责本单位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

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馆藏建设和运行费用自行解决。

第五条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受委托保管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

(二)建立健全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

(三)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四)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下列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人向国土资源部汇交:

(一)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国家重大调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

(二)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

(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

(四)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人向国土资源部和地质工作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

第七条汇交人应在野外地质工作结束之后,汇交成果地质资料之前,将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受国土资源部委托保管的除外)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附件1,包括纸质和电子版)报送部级馆藏机构,将其他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包括纸质和电子版)分别报送国家和省级馆藏机构。

第八条部级馆藏机构在收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后,依据筛选细则和汇交细目(附件2),筛选确定应向国土资源部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清单,在15个工作日内,向汇交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受国土资源部委托保管的除外)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下达汇交通知书,并将汇交清单抄送相关省级馆藏机构。

省级馆藏机构在收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后,在30个工作日内,依据筛选细则、汇交细目和部级馆藏机构的汇交清单,确定应向本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清单,并向汇交人下达应向国土资源部和本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通知书。

第九条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下达汇交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实物地质资料暂时保管地接收、验收汇交人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合格单。

验收合格的资料中,特别珍贵、有特别重要交流和保管价值的,由馆藏机构运到国家或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保管,其余有重要价值的由汇交人运到自己的库房保管,剩余有价值的由汇交人按规定建简易存放点就地埋藏好,并将记录有埋藏地点和埋藏情况的材料交到场验收的馆藏机构管理人员。

第十条汇交人在履行地质资料汇交义务后,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馆藏机构向其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

第十一条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验收合格后90日内,将汇交人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二条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执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

地质资料范文篇2

第一条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二)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指导全国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培训;

(三)制定地质资料管理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监督检查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五)组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六)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国际交流,协调全国地质资料的交流和利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管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馆指导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业务培训;

(三)制定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五)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地质资料的交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全国地质资料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接收、验收汇交的地质资料;

(二)建立健全馆藏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按规定整理、保管地质资料;

(三)建立和维护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

(四)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提供利用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地质资料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在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后,其汇交义务同时转移,探矿权、采矿权的受让人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人。

第七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研究、地质考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或者工程地质勘查(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勘查等。

前款规定的地质工作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开展的,出资各方对地质资料汇交义务负有连带责任。

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参与合作项目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地质资料的连带责任。

第八条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应当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细目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分别依照本办法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的规定执行。

依法应当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依法不需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的文件名目录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随同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由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保管。原始地质资料已作为成果地质资料附图、附表、附件的,该原始地质资料可以免交。

第九条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人可以向项目所在地的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地质资料。由收到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成果地质资料转送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地质资料汇交人除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一)探矿权人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变更前汇交被放弃区块的地质资料;

(二)探矿权人由勘查转入采矿的,应当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前汇交该矿区的地质资料;

(三)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提前终止勘查或者采矿活动的,应当在办理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前汇交地质资料;

(四)工程建设项目分期、分阶段进行竣工验收的,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五)其他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自该地质项目评审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无需评审验收的,自野外地质工作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第十一条地质资料汇交人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需要延期汇交地质资料的,应当在汇交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汇交申请。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延期汇交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0日内,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汇交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修改,并限期重新汇交。

第十三条国土资源部委托全国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工作。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验收合格后90日内,将汇交人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转送国土资源部。但下列地质资料不转送:

(一)普通建筑用砂、石、黏土矿产地质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附录以外且资源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地质资料;

(三)矿山开发勘探及关闭矿井地质资料;

(四)小型建设项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小型灾害地质资料;

(五)省级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资料。

第十五条需要向国土资源部转送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及电子文档各两份;其他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的份数与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量相同。

中外合作项目如果形成不同文本的地质资料,除了汇交中文文本的地质资料外,还应当汇交其他文本的纸质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各一份。

第十六条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国家有关报告编制标准、要求编写;

(二)地质资料完整、齐全;

(三)制印清晰,着墨牢固;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四)电子文档的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纸质资料内容相一致。

除符合前款规定的要求外,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七条下列地质资料,国土资源部可以委托有关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保管:

(一)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

(二)石油、天然气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三)极地、海洋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四)其他需要特殊保管和利用条件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第十八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硬件设施达到甲级档案馆的标准;

(二)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三)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保密和利用等管理制度健全;

(四)具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和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网络服务的能力;

(五)地质资料管理经费有保证。

第十九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地质资料的处理、保管水平,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开展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第二十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报本年度地质资料保管和利用年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编报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年报。

年报内容应当包括地质资料汇交、利用和保护情况,馆藏地质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

第二十一条单位和个人可以持单位证明、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查阅、复制、摘录已公开的地质资料。

复制地质资料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可以收取工本费。

第二十二条单位和个人需要查阅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应当出具汇交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文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因公共利益,需要查阅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需要查阅的地质资料范围,经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审查后,无偿查阅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第二十三条国家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

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由国土资源部公告。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未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汇交通知书,责令在60日内汇交。

第二十五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按要求修改补充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地质资料范文篇3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第八条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本条例附件规定的范围汇交地质资料。

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本条例附件规定的下列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

(一)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

(二)海洋地质资料;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向其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地质工作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

第十条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一)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

(二)除下列情形外,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

1、属于阶段性关闭矿井的,自关闭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2、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开发勘探工作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三)因违反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规定,被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汇交;

(四)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五)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第十一条因不可抗力,地质资料汇交人不能按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应当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汇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汇交。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80日。

第十二条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符合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地质资料,不得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

第十三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合格后,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并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移交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四条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五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获准延期的,自延续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需要保护的,由汇交人在汇交地质资料时到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保护登记手续,自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之日起计算,保护期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期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的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地质资料自保护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其同意之日起,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第十八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具体方式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但是,利用保护期内国家出资勘查、开发取得的地质资料的,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因救灾等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无偿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第十九条地质资料的利用人应当按照规定利用地质资料,不得损毁、散失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管理地质资料,不得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或者封锁公开的地质资料。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汇交;逾期不汇交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通报,自通报之日起至逾期未汇交的资料全部汇交之日止,该汇交人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

第二十一条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销毁地质资料,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通知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权许可证或者取消其承担该地质工作项目的资格,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2年内,该汇交人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

第二十二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保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一)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的;

(二)封锁地质资料,限制他人查阅、利用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不按照规定管理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的。

地质资料利用人损毁、散失地质资料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三条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密的地质资料的,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施行前,汇交人按照规定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本条例汇交、保管和提供利用。

地质资料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第八条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本条例附件规定的范围汇交地质资料。

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本条例附件规定的下列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

(一)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

(二)海洋地质资料;

(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向其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地质工作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

第十条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一)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

(二)除下列情形外,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

1、属于阶段性关闭矿井的,自关闭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2、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开发勘探工作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三)因违反探矿权、采矿权管理规定,被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汇交;

(四)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五)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第十一条因不可抗力,地质资料汇交人不能按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应当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汇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汇交。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80日。

第十二条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符合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地质资料,不得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

第十三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合格后,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并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移交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四条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五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获准延期的,自延续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需要保护的,由汇交人在汇交地质资料时到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保护登记手续,自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之日起计算,保护期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期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的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地质资料自保护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其同意之日起,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第十八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具体方式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但是,利用保护期内国家出资勘查、开发取得的地质资料的,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因救灾等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无偿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第十九条地质资料的利用人应当按照规定利用地质资料,不得损毁、散失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管理地质资料,不得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或者封锁公开的地质资料。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汇交;逾期不汇交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通报,

自通报之日起至逾期未汇交的资料全部汇交之日止,该汇交人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

第二十一条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销毁地质资料,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通知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权许可证或者取消其承担该地质工作项目的资格,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2年内,该汇交人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

第二十二条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保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一)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的;

(二)封锁地质资料,限制他人查阅、利用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不按照规定管理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的。

地质资料范文篇5

关键词: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工程地质工作中所获得的相关样品与标本,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以及原始信息等都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是以巨大的经济代价为基础而获得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实物地质资料档案属于一种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中。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服务效率也相对较低。为提升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档案服务效率,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对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于2006年颁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促进了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随着地质工作的全面开展,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逐渐增多,实物地质资料在实际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是以人工手动管理为主,效率相对低下,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不高,并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基本需求。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地质与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实物地质资料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便性,例如岩芯、岩石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体积相对较大,如果直接使用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搬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并实现资源共享,使用人员只需查阅电子档案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不需要使用实物标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现阶段大部分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系统都设计了查询系统,用户在使用系统进行档案查阅的过程中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要查阅的档案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档案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其管理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保密性。实物标本的保密性只能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得以提升,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相关档案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安全技术的应用加强管理,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保密性。

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化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平台。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时都侧重于实物档案的数字化转化工作,虽然已经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平台,但都是以数据库为主,主要是用于相关档案的存储,这就导致虽然已经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转化,但是相关的电子档案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与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目标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偏离。(二)服务意识不强。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地质资料档案在实际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都是以建设为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这最终导致服务效率的低下。例如,许多单位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编码过程中并没有考虑用户的使用是否方便,对相关档案进行分门归类的编排,最终用户在使用时存在着较大的不便性,无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三)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现阶段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不足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在最近几年中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所使用的技术还停留在计算机、扫描仪等传统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力度还相对较为薄弱,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三、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专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与服务平台是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才能保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在进行平台设计时首先要对管理与使用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料的特征确定平台的具体架构,例如,可以针对实际管理中所需要使用的基本功能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所需求的信息的不同将用户入口进行细化。其次,在进行专业平台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兼容性,为后期的新技术使用提供必要的接口,或者采用兼容性较高的平台。(二)提高服务意识。现阶段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档案的服务与利用效率,发挥档案的作用,仅仅从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入手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中需要将服务理念融入到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提升档案服务与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三)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快,许多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被淘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与服务效率。例如,近几年移动技术逐渐趋于完善,现阶段可以开发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客户终端,允许管理人员以及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管理或者进行相关档案的查阅,从而满足移动办公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实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与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王雷.关于实物地质资料档案馆藏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广东省实物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为例[J].城建档案,2017(5):87-89.

[2]王圣洁,张兆代,王黔驹,连健,吕胜华,宋岱珉.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学科发展[J].中国矿业,2016,25(11):76-82.

[3]李丹秋.从广东的工作实践看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与发展趋势[J].档案管理,2016(6):51-52.

[4]李然菊,陈庆丰,何俐.制作成果地质资料地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0(7):191.

[5]刘遵瑜.打破封锁,开放地质档案资料的意义与途径[J].档案学通讯,1999(3):26-29.

地质资料范文篇6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所馆藏的地质资料及其利用。

第三条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承担全省地质资料保管、接收和验收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馆藏地质资料利用服务。

第四条馆藏地质资料包括公开地质资料、涉密地质资料、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等。

地质资料利用方式包括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内容查阅或摘录、复制(打印、复印、拷贝等)。

第五条利用已经公开地质资料,利用人应当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填写利用登记表。

第六条利用涉密地质资料,利用人应当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保密局《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要求办理“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填写利用登记表。

第七条保护期内地质资料不提供利用。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利用的,利用人应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工作证,填写利用登记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利用的,利用人需持省国土资源厅同意文件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填写利用登记表。

第八条利用人需要复制省级地质信息数据库及其应用软件的,应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持单位介绍信、本人有效证件办理。

第九条利用地质资料时,利用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将地质资料转借他人;

(二)不得将地质资料携带出阅览室;

(三)不得自行对地质资料进行复制、拍照;

(四)不得删除、修改提供查阅的电子文件;

(五)不得涂写、注记、剪裁、拆散或损坏资料等。

第十条利用人利用涉密地质资料的,应当按国家保密法、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的要求,加强对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建立涉密地质资料保管制度,确保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

第十一条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提供地质资料利用服务,不得收费。但利用人需复制(包括打印、复印、拷贝等)地质资料的,可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按省物价局价函〔2009〕27号文执行。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限制查阅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

(二)不得泄漏涉密地质资料;

(三)不得收取工本费以外的费用;

(四)不得损毁、缺失地质资料;

(五)不得公开保护期内地质资料。

第十三条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可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主动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利用服务。

地质资料范文篇7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国家汇交地质资料。

第三条汇交地质资料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全国地质资料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机构是地质资料汇交的管理机关,负责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和提供使用,并对地方、基层单位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地质资料汇交范围按本办法附件规定办理。

第六条地质资料从审查批准或者验收合格之日起,按照下列规定的期限汇交:

一、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区域物、化探和航空遥感地质报告以及大中型矿区的勘探报告,二年以内汇交。

二、除前款规定外的其他地质资料一年以内汇交。

第七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份数规定如下:

一、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一式二份。

二、除前款规定外的其他地质资料一式四份。

第八条汇交地质资料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管理机关提交资料。汇交一式四份的地质资料,其中二份由地方地质资料管理机关转送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机关。

第九条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附有矿产储量委员会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地质资料审查批准的正式文件,或者委托单位对地质资料正式验收的凭据。

二、完整、齐全。经行政、技术负责人和编写人签名盖章,并盖有汇交单位的印章。

三、资料正文及其附件的规格为:长27厘米,宽19厘米(标准16开本)。附图按同样规格进行折叠,图签折在外面。

四、文字报告编有页码,并印有章节、附图、附表及附件目录。附图、附表、附件编有顺序号。附图顺序号依序一张一号。

五、使用胶板纸或者其他利于长期保存的纸张印刷。

六、正文、附表、附件不得用易锈蚀的金属物装订。

第十条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按下列规定印制:

一、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物、化探报告等,文字、表格应当铅印或者胶印,图件应当胶印。

二、矿区详查、勘探报告以及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环境地质、地震地质、遥感地质和物、化探普查、科研等成果的文字报告,应当铅印或者胶印;图件表格应当胶印或用其他利于长期保存的方法印制。

三、其他地质资料,包括计划外承包项目等地质资料,也要印制清晰,着墨牢固。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汇交资料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资料管理机关的要求在限期内补充、修正、完善后重新办理汇交手续。

第十二条借阅、使用下列各项地质资料,资料管理机关应当提供资料目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有偿服务:

一、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用于国家预算外项目所需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等可获得经济收益或者避免经济损失的普查、详查、勘探资料。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计划部门规定的其他有偿使用的地质资料。

第十三条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由资料管理机关无偿提供借阅使用。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将馆藏的资料,或者借阅复制的资料用于转让或者营利活动。

第十五条地质资料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秉公办事,对各汇交单位和个人一视同仁,做好地质资料的接收、借阅和咨询等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对地质资料汇交、借阅工作施加任何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干预。

第十七条对地质资料的汇交、借阅工作产生争议的,由资料管理机关会同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由国务院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主管部门裁决。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不按期汇交资料的,由资料管理机关提出警告、通报,并限期补交;无正当理由不按期补交的,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停止其借阅地质资料,直至补交为止。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应当给予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资料管理机关可停止其借阅资料1至3年,没收违法所得,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资料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应当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使资料汇交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该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二条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的行政罚款收入一律上缴国库。当事人对行政罚款处罚不服的,可以向处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对上一级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并接受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国投资项目的地质资料汇交,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地质资料范文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资料

信息化作为地质工作者多年来辛苦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地质资料不仅是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后续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意义非凡。此外,地质资料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它在地质工作中价值与成果的重点体现,在能够运用于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利用、保护,及矿产勘查、地质调查等多项工作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推动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发展,才能使其持续满足各项要求。因此,有关部门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具体情况,全面建设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而针对地质工作链的最后环节,达成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职能的目的。

1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优势

首先,信息系统能储存海量且仍在不断增长的地质资料信息。以云储存、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还有各类新型计算机设备,都使得资料数据记录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数据信息的衍生也愈发丰富。其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速度极快。在展开数据挖掘工作之前,大数据趋势预测应首先进行,也就是应先实时处理好地质资料信息,并根据结果将其地质资料不断完善,以确保数据资源服务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确保数据处理高效率、高速度的同时,前端数据挖掘也要得到足够重视,可提前针对需要服务的对象进行预测感知,并且提供针对性与个性化达标的服务[1]。最后,信息技术支持下地质资料数据形式十分丰富,如文本、图象、音频、视频等,都可用作资料信息的表达。以往我国地质资料基本上分为电子数据与纸质文件这两种形式,但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地质资料电子数据储存模式也在随之发展,例如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等,文档数据中的数据库文件和电子数据也十分常用。数据分类的更新改革也十分显著,如远程水环境勘测、海洋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等[2]。

2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应用现状

目前,中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供单位,通常以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机构为主。前者的主要责任通常在于地质资料的管理与保存,在国家及社会有需求时基于公益性质,合法提供其所需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而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机构则主要负责基础地质与遥感信息等地质资料数据的保存与提供,此项工作的公益性质也比较强。但也正因为各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强,导致资料信息深度加工的积极性始终难以提升。除此之外,许多地质资料馆与勘察单位的观念落后,也是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如今,各行业不重视地质资料开发的问题十分普遍,且服务通常只为本系统单位提供,资料配置并未达到最优,且在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时,很多单位只会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收费且少量的地质资料,在并未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度加工的情况下,地质资料信息的产品意识极差,最终导致产业化模式不够完整[3]。

3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3.1创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体系

技术人员需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创建科学、完善的数字档案体系,并在确保其综合能力高于现有电子档案文献题录的基础上,采取文本、音频、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档案信息,同时技术人员还需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的、深层的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在数字档案知识服务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重将信息资源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作为出发点,向知识资源的收集、组织、创新与开发不断转变,从而增强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且进一步建立基于知识服务理念的数字资料。

3.2注重数字转化能力的不断强化

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数字化技术,因此,技术人员应使用相应的应用系统,进行数字信息转化并确保其效率与质量。目前我国所有的地质信息资源已十分丰富,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资料管理与利用的要求,这是数字化逐渐成为地质资料发展最主要渠道的关键动力。与此同时,就地质资料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而言,原始资料处理绝对是其中的关键,虽说多数资料都能直接输入或采取扫描技术储存,但仍有一些数据无法录入。因此,技术人员可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在合理编制参考目录之后,为用户在数据库中的资料搜索应用奠定牢固基础,进一步全面增强地质资料利用率[4]。

3.3促进地质资料合理转化为产品

就传统意义上的地质资料服务而言,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数据库用户需向馆藏机构按照需求申请借阅,且大部分馆藏机构都不会对地质资料进行深入开发。另外,还有很多地质资料只能由专业人员使用,在成果管理方式均为档案管理的情况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但如果能将地质资料转化为产品的形式,就能将其向专业人员、国家及社会各界提供。在向产品形式转化的过程中,地质资料成果服务内容与方式改善应首先进行,一方面应推动政府和新形势相适应,促进档案式成果向服务型产品转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优化地质资料产品开发的方法与流程,从而使地质资料信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各界提供帮助。

3.4将数字资料馆作为数字化的重要目标

数字资料馆中的主要构成即为数字资源,因此,通过对数字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即可展开现代化的高效管理,同时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也应得到重视,通过完善的数字化业务工作平台,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服务为客户提供。通常情况下,数字资料馆的特征可划分为自动管理业务、规范信息组织、馆藏资料数字化以及存储海量资源等。除此之外,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来建立数字资料馆,也是目前我国地质资料信息化的首要目标,在以知识服务为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先进技术科学整合原本多元、异构的资料数据资源,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其收集、处理与保存的效率和水平。这些地质资料数据也可通过标准数据服务,或者是直接访问接口等方式向门户系统提供,这对资料资源一体化管理来讲非常有利[5]。

3.5创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的使命相对来讲十分巨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及帮助国家与社会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地质资料信息,从其它角度上来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其实也就是把成果进行多方利用,从而促进信息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数据开放、协同和共享速度加快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向多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地质资料服务水平能真正达到新时期要求的关键前提。与此同时,只有确保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的合理性,才能创建出更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服务水平的大幅跃进。有关部门可与各馆藏机构建立合作,对原有数据展开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整合与制作,随后相关人员还可根据此建立科学健全的资源联合目录,通过公益性的地质数据信息交换平台,为地质信息资源的共建工作和共享工作,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6]。

3.6确保基础保障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若想真正意义上推动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发展,网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是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除具有网络浏览与查询等基础功能外,大部分局域网都还含括接受、使用和保存等功能,相关人员可通过此来根据需求导入或导出地质资料,以及满足相应的安全管理需求。此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地质资料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措施,摆脱空间与时间等限制来信息化管理分布式资源,从而为信息共享提供有力促进,并且为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在网络系统中的早日实现提供保证[7]。总的来讲,我们必须正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抓住机遇展开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在尽可能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字管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为后续的地质数据挖掘提供便利,推动档案利用率以及资源配置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中各项信息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目前能为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提供的推动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可通过对信息管理模式的运用,来对传统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进行有效弥补。与此同时,相关人员也可在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对数据资料展开重点的强化研究,在与地质资料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后,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优化,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应用效率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少芳,刘晓鸿.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10):67-67.

[2]杜艳玲.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地质资料管理[C]//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资料馆,2014.

[3]王成铖.关于大数据对促进地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研究[J].城建档案,2018(4):27-28.

[4]孔昭煜,李晨阳,贾丽琼,等.大数据时代下地质资料数据安全保障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7,S1(v.26):50-53.

[5]党文丛.探析新时代地质档案信息管理改革[J].卷宗,2019,009(011):113.

[6]彭丹丹.地质资源大数据应用与地质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8,No.164(08):256-257.

地质资料范文篇9

在整理物化探资料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分析设计出来的物化探资料,通过对比例尺以及网度的布置来进行野外的布点以及采样。在进行采样的时候,所采集到样品的属性以及品号都要根据规范来进行记录,之后要对物化探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层位以及粒度的实验是针对原生晕以及次生晕的需要来展开的。样品的采集需要在合适的层位进行取样,之后要对其进行分析以及加工,最后将测试的结果利用不同类型的软件进行分析。对于物化探资料的数据采集,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电法物探或者磁法物探两种矿脉样品采集方法要根据矿脉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水文地质资料

在勘查金属地质的时候,不可缺少的是研究水文地质资料,这关系到选址以及选矿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选择地址所在地的良好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工程、坑道以及钻孔的水文地质等事先编录好的资料利用系统进行检查。同时,这些资料内需要有相关的水质资料、矿体编号以及地层代号。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矿址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需要对水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判断出矿区层位含水层的具体分布,分析矿床充水因素、水文地质情况、水力联系、地下水排泄条件和矿坑的进水边界,预测矿坑涌水量,并综合利用矿坑的防排水。

3探矿工程资料

对于探矿工程的资料,需要做好原图件的更新,并将缺少的原始资料补充完整以及做好系统的检查。采样位置、地层代号、矿体编号以及断层的推断等都是探矿工程所包含的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查矿石的内容以及名称,如果出现错误或者缺失的,需要立即进行修正以及补充,之后在综合图件中将完整无误的探矿资料描绘在里面。最后,要将取得的样品进行详细认真的记录,并将样品进行保存。地质勘探、生产勘探是钻探工程中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钻孔的方向位置以及偏斜度都是通过钻孔的弯曲度来进行计算的,这些都是在数据列表中有记载的,其中标高、矿体顶以及标志层都是资料中记载的。坑探工程中,以列表的形式计算工程采样点区域内的矿体品味和厚度。素描图上标出样品采样点位置。认真分析对矿体品味、厚度、储量情况的影响,提出相关意见指导钻探工程施工。列表计算出工程平均品位和厚度。而对于矿床中的特殊地质,则进行照相和素描,分析采样样品之后,把测试结果放置于勘探线剖面图中。以立体的角度对矿体形态进行分析。

4地质填图资料

金属地质勘查中所需要的资料以及图件都是以地质填图资料为主要依据的,对于地质填图资料的整理,需要将采样的点位、数据资料以及草图进行收集。之后需要补充和描述系统剖面以及地质标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特征明显的,并且是根据野外特征来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相机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标本拍摄下来。地形地质图中需要加已经完工的工程投绘,修正和联接一些地层界线、断层、标志层等极为突出的地质现象。之后要编制出矿床的地质图,这是需要根据规定中的内容以及图式来进行的。根据规定的内容和图式,编制出矿床地质图。

5综合资料

综合资料即综合研究矿区各类地质情况,编制整理出的资料。综合资料包括矿区地质、矿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由此分析矿区的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成矿流体来源、物质来源、找矿标志等。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还要着手调查大地构造情况,寻找找矿的最佳方向。以研究矿区构造、围岩蚀变、地层构造情况,明确控矿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倘若地层属于矿源层,矿体金属品位需近似于该地层的岩性。倘若地质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那么矿体空间分布需受到构造控制,方位上保持一致。倘若岩浆岩是控矿主要因素,则研究岩浆岩究竟是喷出岩还是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涉及多个方面,一般包括岩石内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的分析。主要调查岩浆岩、围岩、矿石的化学成分,得出控矿的主导。另外就是研究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物质来源,包括包裹体、测年和同位素,特别是包裹体资料,内含矿区气液成分、测温相图,属于矿石的原始资料。在地球物理特征中,对测试数据成图,形成一种找矿的思维。研究矿床地质情况,就要先明确矿石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床内最主要的载矿物究竟是什么,其生成构造又怎样。具体调查矿床构造的序次、性质和产状形态,对导矿构造、控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进行区分。如果是面理、裂缝、节理的地质构造,则采用系统统计,并做图分析,指出和构造配套有联系的方向与特征。矿区内的褶皱发育时,先研究褶皱的形态、产状、性质和轴向。利用高线图表现其具体特征,工程控制较大的褶皱轴向。矿区内小断裂和褶曲正处于发育阶段时,可沿着地表倾向和走向统计出其发育规律,即褶曲弧度和长度。在对形成矿床的原因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需要研究的是成矿、岩浆的作用,包括空间关系的构造以及地层,这样就能够充分了解矿体富集以及围岩蚀变的规律。矿床的形成原因以及物质成分都是通过矿物学以及热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分析的。矿物标志的寻找应当是从地质特征以及物化探方面着手进行的。关于成矿远景的预测资料,应收集区域中的物化探和岩矿的具体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区域内的矿种,特别是形成时间、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并再次分析区域找矿标志和成矿地质条件,编制出岩相古地理图、构造一岩相图。编制成矿规律图以及成矿预测图时,指出矿床点的具体位置。

6最后的资料整理

将原始编录资料、综合资料整理齐全,并做好统一化的编号存档。综合图件需能反映出矿床的综合特征和特性特征。图件反映一种地质体,需互相符合。图件的图例、内容、文字和图式,都要满足规范规定要求,达到标准化、表格化与规范化。电子化的制图要刻盘存档。组织相关人员检查验收地质表册、文字和图件。把原始编录的资料分类编号,并登记存档。依照设计报告的要求,将地质勘查上的井、槽、钻、坑进行素描,编录磁盘。按规定要求做好整理、清绘、复制。

7结语

地质资料范文篇10

第一条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二)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指导全国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培训;

(三)制定地质资料管理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监督检查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五)组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六)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国际交流,协调全国地质资料的交流和利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管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馆指导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业务培训;

(三)制定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五)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地质资料的交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全国地质资料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接收、验收汇交的地质资料;

(二)建立健全馆藏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按规定整理、保管地质资料;

(三)建立和维护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

(四)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提供利用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地质资料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在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后,其汇交义务同时转移,探矿权、采矿权的受让人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人。

第七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研究、地质考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或者工程地质勘查(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勘查等。

前款规定的地质工作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开展的,出资各方对地质资料汇交义务负有连带责任。

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参与合作项目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地质资料的连带责任。

第八条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应当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细目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分别依照本办法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的规定执行。

依法应当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依法不需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的文件名目录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随同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由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保管。原始地质资料已作为成果地质资料附图、附表、附件的,该原始地质资料可以免交。

第九条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人可以向项目所在地的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地质资料。由收到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成果地质资料转送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地质资料汇交人除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一)探矿权人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变更前汇交被放弃区块的地质资料;

(二)探矿权人由勘查转入采矿的,应当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前汇交该矿区的地质资料;

(三)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提前终止勘查或者采矿活动的,应当在办理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前汇交地质资料;

(四)工程建设项目分期、分阶段进行竣工验收的,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五)其他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自该地质项目评审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无需评审验收的,自野外地质工作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第十一条地质资料汇交人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需要延期汇交地质资料的,应当在汇交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汇交申请。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延期汇交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0日内,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汇交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修改,并限期重新汇交。

第十三条国土资源部委托全国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工作。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验收合格后90日内,将汇交人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转送国土资源部。但下列地质资料不转送:

(一)普通建筑用砂、石、黏土矿产地质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附录以外且资源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地质资料;

(三)矿山开发勘探及关闭矿井地质资料;

(四)小型建设项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小型灾害地质资料;

(五)省级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资料。

第十五条需要向国土资源部转送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及电子文档各两份;其他地质资料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的份数与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量相同。

中外合作项目如果形成不同文本的地质资料,除了汇交中文文本的地质资料外,还应当汇交其他文本的纸质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各一份。

第十六条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国家有关报告编制标准、要求编写;

(二)地质资料完整、齐全;

(三)制印清晰,着墨牢固;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四)电子文档的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纸质资料内容相一致。

除符合前款规定的要求外,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七条下列地质资料,国土资源部可以委托有关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保管:

(一)放射性矿产地质资料;

(二)石油、天然气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三)极地、海洋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四)其他需要特殊保管和利用条件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第十八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硬件设施达到甲级档案馆的标准;

(二)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三)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保密和利用等管理制度健全;

(四)具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和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网络服务的能力;

(五)地质资料管理经费有保证。

第十九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地质资料的处理、保管水平,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开展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第二十条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报本年度地质资料保管和利用年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编报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年报。

年报内容应当包括地质资料汇交、利用和保护情况,馆藏地质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

第二十一条单位和个人可以持单位证明、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查阅、复制、摘录已公开的地质资料。

复制地质资料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可以收取工本费。

第二十二条单位和个人需要查阅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应当出具汇交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文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因公共利益,需要查阅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需要查阅的地质资料范围,经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审查后,无偿查阅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第二十三条国家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

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由国土资源部公告。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未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汇交通知书,责令在60日内汇交。

第二十五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按要求修改补充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国土资源部有权责令有关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对有关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给予汇交人行政处罚的,应当在处罚决定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报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及时在报刊或者网站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