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7:28:15

弟子规

弟子规范文篇1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这本《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范文篇2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最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公务员之家

弟子规范文篇3

教育古以“明人伦为本”,借鉴《弟子规》理念与今天企业的道德管理,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应倡导“以德为先”的用人理念,在员工的聘用之初,就把好第一道关。要把《弟子规》倡议“孝梯”、“仁爱”作为道德品行考察的标准,并把“孝悌”、“诚信”、“合作”、“耐心”、“自律”、“尽责”、“谦逊”、“勤奋”等品行作为员工选用与晋升考核的关键要素,向员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价值导向。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把道德教育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贯穿在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中,以道德培训推进业务技能培训,让员工自觉自愿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以德为先”、“重德深教”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价值取向亲密融合,从而打造出企业全面道德管理的有机模式,使企业步入健康良陛发展的通道。

最后,企业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以德为先”的价值观。企业领导若能把“孝梯”等风气带到自己的企业,以自身为榜样,企业的凝聚力必然增强,员工亦甘于奉献。否则,上梁不正,下梁必歪。试想,当领导者在言必称“道德仁义”的同时,身却有“克扣员工工资”、“产品偷工减料”等行为之实,企业的道德体系又怎会不是水月镜花。因此,要进行全面的道德管理,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弟子规范文篇4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公务员之家:

弟子规范文篇5

关键词:国学教育;弟子规;德育

一、《弟子规》研究综述

1.《弟子规》基本思想

《弟子规》是清朝学者和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著,它以孝、悌、仁、爱为核心理念,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弟子规》以教育孩子恭敬,仁义、谨慎、诚信,孝敬父母为全文主旨,概括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并对于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出了明确详实的要求。

2.《弟子规》的本质与特点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提出的孝、悌、仁、爱思想为总纲和基础,以儿童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切入点,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修身自律、待人接物、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及要尊崇的崇高理念和道德规范等都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书写。文章以三字为一句的写作形式,语言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所倡导的孝悌、谨慎、诚信、爱众等可以让人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蒙学经典教育,通过对社会和人生中的种种现象的把握和判断,为世人提出了为人处世以及对人性的把握的正确引导,它所蕴含的思想符合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现代社会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

二、《弟子规》的当代价值

《弟子规》强调“孝、悌”,并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孝、悌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弟子规》的精华所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构成稳定和谐家庭的基础,而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人与人之间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弟子规》中的孝、悌思想对维护家庭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弟子规》德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弟子规》德育目标的启示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世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冲击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因此要做好我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学习传承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弟子规》的德育目标是从孝悌、谨信、仁爱、学文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约束和指导,通过完美的人格教育使教育对象能够全面发展。《弟子规》的德育目标符合当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标准,它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弟子规》用人格教育思想实现了社会和教育的价值和目标,对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弟子规》德育内容的启示

《弟子规》的德育内容丰富,它重视亲情伦理的德育思想和诚信教育的价值,将孝悌和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来遵守,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内容,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弟子规》还特别重视培养受教育者“仁爱”的道德品质,提倡的是仁爱教育,教育人在社会交往中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将这种德育思想中的博爱情怀应用于今天的德育教育中,可以让受教育者尊重他人、平等、博爱,用仁德宽厚的人格魅力感染周围的人,化解社会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道德观。综上所述,《弟子规》以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蕴传承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因素《。弟子规》中孝悌谨信、博爱亲仁等道德思想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具有极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汲取《弟子规》的传统德育智慧,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王淑芬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弟子规范文篇6

一、《弟子规》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1.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弟子规》是规范教育的尺子。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符合道德内容的综合性特点。不同于那些虚假、空洞、华而不实的德育高调,它是实实在在语重心长的教诲,其中的道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弟子规》中“信”告诉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形成诚实的校风。2.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言行。《弟子规》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学生每一个细微处的不足和错误,都可以从中发现。如学生屡犯错误时,老师可用“德有伤,贻亲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教育他。学生在家教导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总之,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从《弟子规》中找到相应的规范。3.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践行《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培养中职生敦厚善良的心性,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得到文化的熏陶、智能的锻炼、人格的培养,还能伴随经典逐步形成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弟子规》的“出则悌”、“谨而信”篇,列举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交友等礼仪。中职生在校能礼敬师长、团结相处,走上社会后定能很快适应企业管理,符合企业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的教育也就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5.启迪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生学校加强《弟子规》教育,有利于中职生对于自我根本的重新认识。对继承传统,启迪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广的重要意义。

二、《弟子规》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应用

1.教师率先力行。学习践行《弟子规》教师要以身立教,言传身教,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做到了,学生就会“听其言,观其行”,做到“不令而行”。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先深入理解《弟子规》的涵义。用经典文化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可能,为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找到动力源。2.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学校可充分利用板报、墙文化、广播等让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早读课人人读书,校园里书声琅琅。将《弟子规》纳入学科教学,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分享交流、文化文艺等方式进行宣传学习,在全校营造学习《弟子规》的文化氛围。3.家校合力共行《弟子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社会的事。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人生幸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弟子规》无疑是家校联合教育的切入口和结合点。首先,学校可借助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弟子规》来教导学生感恩父母。其次,可以制订了一些评价式的表格,将每周的德行以加分的形式公布,评价有始有终,取得家长的关注和支持,让学生慢慢纠正不良的品行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取得突破。同时通过家长会、电话、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弟子规》,让学生家长也受到熏陶。这样对家庭的和睦和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大有益处。总之,《弟子规》中的德育内容、思想教育对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所以,中职学校乘上《弟子规》这“东风”,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能让学校德育管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辛艳工作单位:甘肃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弟子规范文篇7

园内集合好魏队长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映山红国学组的发展,以后会走进学校、工厂、社区、博物馆、图书馆推广国学传统文化,大家努力学习后帮助别人也成长自己。可园这地方前几期不限人数,但带朋友来的希望报上人数,咨询一下组织者,还有穿志愿服,最好穿长裤(虫子爱新人血,喜嘻)。

我们在园中走着,找到处湖边休闲场合。魏队长让我们一起朗读完《弟子规》,后给我们一同分解“入则孝”篇的大义。孝排在弟子规首位,从父母“呼、命、教、责”中学习了孝的第一步要培训的是敬,这是一切人伦之道的基础。“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没有恭敬心,那养父母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冬则温、出必告、事勿擅为,、物勿私藏、力为亲好、柔谏亲的过、亲疾昼夜侍”里讲了对父母身体的关心,杜绝自己生活中给父母带来的担心,永远温和对待父母错,全力服侍病中父母。

最后大家讨论了自己出门在家怎样对父母的关爱?一个问候的电话一句温暖祝福的话语。也反省了我们对父母的不奈烦,和父母吵架对骂,孔子说:“色难。”对待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

麦当劳听到这里脸有点红(大家都红吧,不红都是脸皮厚表演不到位,呵!),嗯,愧疚。父母有病,我们有过小时候父母所对待自己的痛爱、照顾吗?感恩,父母!

弟子规范文篇8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

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1.家庭礼仪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良好的修养会受到众人的欢迎和尊敬。个人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仪容仪表;二是个人的言行举止。每天早晨洗脸、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衣着也应该端庄、整洁。服装的整洁不在于华贵,而在于干净、整齐,所以不必要过分追求衣服的华丽,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要穿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别人的尊重。这对于现在衣着攀比、追求奇装异服者,无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他的家庭教育和个人的修养。首先,别人询问自己姓名的时候,应当及时回复;使用他人物品时,要先告知主人,不能私自取用;同时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要咬字清晰,态度端正,让他人在态度上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其次,饭桌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饮食的时候不能挑拣,让他人感觉粗鲁,食量要适中,不可过分,暴饮暴食伤及自身;年少的时候,不要饮酒,醉酒容易失态,展现自己的丑陋,严重的还会使身体受伤。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借鉴意义:过分饮酒失了分寸,身体受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行走的礼仪要求,这要求我们步伐从容,站立端正;进门不要碰触门槛;坐的时候要安静、沉稳、优雅。对比当下的青年,站立倚靠、坐时跷腿,过分释放身体,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

3.处世礼仪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有社交礼仪的要求。《弟子规》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信用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关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相处,凡是所言,都应该是守信、诚实的,那些虚假、欺骗的话是不能说的,不是君子所为。没有真凭实据的话是不能说的,不能随便传,这是处世礼仪中首要的原则。然而在现在,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完全遵循信用原则的寥寥无几,生活中总会有谎言的存在,即使有的话语是“善良的谎言”,同样也是不可以取的。二是泛爱亲仁的原则,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只要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友好,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对比古人,我们会发现在当下不仁爱自己家庭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赡养老人、不爱护幼小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就应当帮助别人,不应自私;别人有能力,就应该学会欣赏,而不是产生嫉妒之心。对于别人的帮助应该永记心头,不应该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遗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不能及时相报,也应该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感受温暖。想做到仁爱他人,就应当向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习,能够亲近仁德的人,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德行的进步,错误也会减少。

4.求学礼仪

《弟子规》在求学礼仪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力行和学文的关系,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实际行动,只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成为一个能人、德人;只重视实践,忽视文化学习,坚持己见,掩饰真理的存在,这都不是良好的求学礼仪。力行和学文应当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二者不可或缺。第二,读书有三个要素,即心、眼、口“三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当心里有疑惑的时候,一定要向他人求教,直至解惑为止;当看到不懂知识的时候,不要跳过,要仔细研读;学到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要羞涩于口语的练习,做到身心合一。第三,对学习要有尊重之心。求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要保证房屋整洁,桌面干净,文具要放端正,这是对读书的重视和敬重。取书之前要净手,不要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如果书有破损,应该及时修复、粘补。取书看完之后放回原处,不要随意摆放。对书有所选择:蒙蔽智慧、误入歧途的书禁看。

二、当代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在封建社会的作用不仅限于道德教育,更有社会规范和安抚四夷的作用,现在礼仪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古代,父母的言语就是权威,子女不能反驳家长的意见,对父母要顺从,不能驳斥父母的意见。然而在当代的家庭中,子女就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必须满足子女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父母能否承担,一旦不满意,有的孩子就是吵闹,甚至言语辱骂、拳打脚踢。父母在现代和古代的地位正好反过来,这是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缺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古代,学生必须尊敬老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知识分子,是高层次的人物,学生及家长都必须以礼相待。现在的学校,学生对老师视而不见,课上做出各种违反规范的行为,课后有各种吐槽教师的言语。对于教师的规劝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是礼仪教育在学校中的缺失。近几年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冲突在不断升级,不尊老的行为屡见不鲜,简单的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都在减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漠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外出旅游成为潮流,然而带来的结果并不乐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各种乱写乱画的行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弟子规》中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三者是否协调一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实现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许多教育家都曾强调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的儿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长辈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自身卫生到人际交往的礼仪,都要进行细致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言行一致,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行为和教授的礼仪是同步的。言传身教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期望的就是长者应该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良好的德行引导儿童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应当有正规的礼仪教育。首先,在课程设置和行为规范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礼仪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贯穿幼稚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教育规律进行不同的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都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对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应当有相应的惩处,不能因为这和学习无关有所放松。再次,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该是学习上高能,道德、礼仪上严重缺失,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学校中和学生长期相处的是教师,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礼仪,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培养进行礼仪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低年级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家长更有权威,教师要注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等,增加人格魅力,做好示范。学校的各种信息途径都可以宣传文明礼仪,让礼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规范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会领导、社会团体、各种机构和媒体都应做出一个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礼仪。加强监督、引导舆论,媒体可以经常报道那些遵守文明礼仪的道德模范,领导可以设立奖励措施,鼓励礼仪教育。社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和礼仪相关的活动,比如,每月评比出尊老爱幼的“礼仪先锋”。八荣八耻就是礼仪的规范,把社会上的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作出规定,让民众遵守,树立典型和榜样,将失德、失范问题减到最小。

作者:刘月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2]石晓妍,汪宗言.利用《弟子规》进行有效的品行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128-130.

弟子规范文篇9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现代价值;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当下,由于受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重塑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迫在眉睫。清代蒙学教材《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入门典范,近年来出现了各类学校热推《弟子规》的现象。本文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旨在通过古今对比思考,分析《弟子规》的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礼仪教育的价值。

一、《弟子规》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弟子规》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全文360句,共1080字,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1.家庭礼仪教育。“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入则孝的56个句子中,主要是讲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主要谈到有四个方面:(1)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恭敬的聆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评。(2)体贴照顾父母。“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3)经常与父母沟通。“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在父母犯错时,子女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注重方式。(4)思念父母。“丧三年,常悲咽”是说父母去世后,子女应尽丧礼。而对于当今社会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家守孝三年很难做到,但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感情不能淡化,要经常感念父母的恩情。

2.个人礼仪教育。个人礼仪主要是有关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礼仪。在《弟子规》中详细规定了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1)语言方面的要求。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要讲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2)仪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3)仪态方面的要求。年少的时候,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了酒,就会丑态百出。(4)个人服饰的要求。在穿戴方面,应该重视衣服的整洁大方,而不是华彩艳丽,平时的穿戴不但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也要与自己的家庭条件相吻合。

3.社交礼仪教育。儒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礼仪。(1)社交礼仪原则。在《弟子规》“出则悌”篇中着重谈到了交往礼仪。首先是谈到社交礼仪的两大原则:一是尊重原则。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要怀尊敬之心对待交往的每一个人。二是信用原则。信”在古代人际交往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原则。《弟子规》“信”篇对诚信的描述对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和保持诚信形象有着深远意义。(2)社交言语辞令规范。讲到当子女听到长辈呼喊某人时,应该立刻替长辈去叫被叫者。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子女要马上到长辈那里,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做。(3)社交行为举止规范。如讲到长辈问子女话时,子女要立即起身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能东张西望。

4.求学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1)讲力行与学文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因为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但也不能一味力行而不读书学习,那样会成为一个固执己见,不明事理的人。这对于当今教育处理理论知与实践引导的关系无疑有很大的启示。(2)讲读书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用功,要多思多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讲读书礼仪习惯养成。要求学生读书的房间要收拾整齐,墙壁、桌子要保持整洁干净。

二、《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意义

1.家庭礼仪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族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维系依靠的是亲情,家庭的稳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读书人讲“修身,治家,平天下”。《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这对于重塑当今中国孝道文化以及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2.个人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个人礼仪教育,其“礼”精神内核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修身、自律精神,表现外在形式就是言行举止、衣着外貌等一系列要求。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古代,这是对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当今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个人礼仪教育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引导,有“礼”、有“仪”,方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3.社交礼仪教育。在中国传统人际交往社会里,“敬”、“信”是儒家提倡的人际交往首要原则。当今社会,对于我国商业诚信危机,在企业重塑“信”的原则迫在眉睫。而对于当今教育而言,在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大形势下,我们勿必保持清醒,把孩子的德育摆在首位。《弟子规》中的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孩子交往品质的培养,从小养成“敬”、“信”的品格,也有助于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4.求学礼仪教育。对于当今科学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的背景下,学校、家庭都一味追求孩子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教育对于我们当今德行教育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一是摆正德行修养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二是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多读书,读死书。

三、《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反思

1.自由个性的发展。由于中国以儒家为统治思想的传统社会里,过于强调伦理次序,强调权威,强调服从。因此,传统教育存在忽略个体发展的弊端,不利于培养自由的儿童。《弟子规》伤害儿童的自由,主要表现是对儿童天性的抑制。如“说话多,不如少,多易错,少易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与当今社会的开放交流环境对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基于这些弊端,学校和家庭在推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全盘照本宣科,在内容上必须进行甄选和指导。

2.公民意识的培养。《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意识,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民主精神。现代文明需要追求建设民主社会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中缺乏这种民主精神,内容中有过于强调言听计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思想是冲突的。二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平等对话精神。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于当今教育而言,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而受历史条件限制,由于中国传统礼仪负载了政治、道德、社会等太多的功能,《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于平等对话精神,主要表现在封建权威等级思想要“挞无怨”;面对尊长要“勿见能”;子弟与长辈之间更多强调遵循“儒家”权威的伦理思想,子弟没有主体性发展及人格平等。因此对于当今民主社会的建设,《弟子规》的礼仪教育思想首先应该要打破等级性,向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转换。二是要对于缺失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扬弃。

四、结语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礼节、仪式、风尚、习俗、节令、规章和典制等,这些礼仪习俗反映了我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勾画了我国民族的历史风貌。“礼”正是这种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而《弟子规》就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写成。学习《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古为今用,如何将《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学习与中国当今和谐文明社会建设要求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作者:王漾 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51.

[2]杨万霖.弟子规:一半很重要,另一半很糟糕[J].黑龙江史志,2010:45.

弟子规范文篇10

关键词:“弟子规实验班”;养成教育

“采撷东篱下,悠然不思返。”在特色课题引领下,我们开设了“弟子规实验班”,旨在将经典国学落到实处、深入人心。从实践中我们看到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弟子规的养成教育其优势毋庸置疑,无需赘述。然而,随着对其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所有开展弟子规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只有重视这些问题,才能究其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问题一:纸上得来终觉浅众所周知,《弟子规》以三字一名,两句一韵精编而成,对于青少年、成人来说内容通俗易懂,而在面对中班孩子时,理解其意思显然有些难度。如:〈入则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是这样向他们解释的:爸爸妈妈要我们学好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能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爸爸妈妈责怪我们,我们要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等到第二天,和孩子们重温父母教,只有孤零零的几个孩子能接上,再问其意思,能回答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在晨谈活动时特意将书中的一幅图片给孩子们看,而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在教我们要听好,我们做错了事情,要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毕竟书中只有一张图的内容,要让孩子全部理解实属不易,而当他们真正理解后深入到心中的又会有多少呢?想必需要打个问号。问题二:有意栽花花不开又到了一周一次的《弟子规》特色活动时间,我把弟子规书往投影仪上一放,看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呢?虽有个别孩子愿意回应,但是课堂氛围差强人意,喜欢唱唱跳跳的小万同学已近乎躺在椅子上;喜欢唠嗑的波波和小洁已眉飞色舞,见此情景,稍作整顿,想想还是集体诵读来得更有效吧。于是我说:“现在我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吧!”“事虽小、勿擅为。”孩子们齐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看似简单的十二个字,教师越是刻意让孩子们记住,他们越是不乐意接受,特别是在不了解意思的情况下,想要记住还真挺有难度,而时常挂在教师嘴巴的自主学习现在也“荡然无存”,此时的状态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如此栽花培育会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吗?从现状来看,《弟子规》的价值、涵养均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利用,《弟子规》的教学方式林林总总,精彩纷呈。在国学经典这片土地上,他们犹如一株株奇花异草,弥散着诱人的芬芳,焕发着灿烂的光彩。请随吾漫步那几垄花畦,采撷那片片馨香吧。

一、采撷经典内容,馨香满怀

在选择《弟子规》内容时,面面俱到明显不合适,做到根据班上孩子的年龄、能力特点选取精华部分,以点概面、精心选材显得尤为重要。如有关尊敬长辈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起居饮食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尊老爱幼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做人处事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生活习惯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行为习惯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等等。从“尊老爱幼”、“合理作息”、“衣冠工整”、“饮食适中”、“举止大方”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由于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又大大提高了《弟子规》的学习效率。

二、携取多种形式,风光旖旎

在开展《弟子规》教学活动时,应立足于多种形式展开,让孩子们爱学、乐学,徜徉于国学的美好时光。看过、听过后就会忘记,而对于经典常常去吟诵,让其在心中生根、发芽,在经过多次尝试、调整后,我们选择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式:集体诵读是常用方式、同时还有同伴间互读、师幼接龙对读(教师念上一句,孩子接下一句)、拍手有节奏诵读、另外还能利用孩子熟悉的旋律,唱一唱学过的内容,并配上简单的动作和队形,我们可以在室内、亦可在休闲凉亭、山坡上悠闲诵读,那是多美的一道风景线。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在课间活动时三五成群的聚集到“书吧”翻阅弟子规、喜欢在册子上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如:画一个带着帽子的小朋友表示冠必正,衣服上的纽扣都扣号表示纽必结……画完后还欣喜万分地让同伴去猜一猜、读一读。

三、轻挽一日生活,春暖花开

“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的力量、习惯、技能、能量、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经验成果。”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于道德品行养成的经典阐释。一日,图书角来了位“不速之客”,看完后随即往地上一扔便想溜之大吉,眼尖的尧尧立马放话:“请你把书放在书架上!”周围的小伙伴也跟着起哄,“不速之客”无奈只好乖乖照做,放完后尧尧指着警示图片学我的模样念着“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午餐时间到,孩子们拿着手中的碗筷安静就餐,班上瘦小的小洁迟迟不动筷子,想必今天的蔬菜西芹不合胃口呀,继续在一旁观望,这时一旁的阳阳按捺不住了:“你快点吃饭呀!”“可是,我不喜欢吃这个菜。”“老师说了,西芹有营养的!”班上小博士知涵听着他们谈论,终于插嘴了:“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快点吃吧!”小洁一看形势不妙,鼓足勇气夹了一块西芹往嘴巴里放,我应道:“味道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