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设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5:58:14

地铁设备

地铁设备范文篇1

地铁建设不仅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还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还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因此我国城市地铁的发展是必然的。1969年,首都北京开通了第一条地铁,就此拉开了我国城市地铁的建设序幕,继北京之后,上海、广州、深圳也相继开通了地铁,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城市地铁建设的热潮。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地铁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的地铁主要具备如下特点:

①地铁线路会经过居民区,需要通过修筑声屏障等措施严格控制噪声和震动。

②通常采用混凝土道床作为轨道结构来减少维修量。

③通过直流电机进行牵引,用轨道作为通电回路。

④曲线段占的比例较大,要解决好曲线轨道的构造问题。

2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特点

2.1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的主要特点

(1)功能设备集中,综合布线复杂。由于涵盖的专业门类多,系统性设备多,且设置比较集中,设备的空间距离小。各个系统都有自属的管线系统,这就要求合理利用管线的空间走向。同时各系统又有相互的逻辑接口,增加了管线布置的平衡性,管线布置复杂。

(2)采用集中控制,智能化程度高,调试工程量大。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控制点多,试验和调试的难度大,需要一一从点对点的控制实现系统对点的逻辑控制,最后实现集中的智能化控制。调试过程需要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进行大量的试验工作,调试工程量大。

(3)对设备材料有特殊的性能要求。地铁的设计寿命一般都为一百年以上,为确保设备长期运转的可靠性以及材料长期使用的稳定性,选材是以耐脔蚀、耐磨损、可靠性高的原则为出发点。

2.2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之间协调沟不及时,产生返工。由于施工各方都是各自专业设计图纸,往往会产生与相邻专业布置的不一致,这就要求各专业施工前与相邻需协调配合的专业不止一个,且施工安装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质,同时要有相关的施工安装经验。而现实中施工工期往往比较仓促,各专业为了追赶工期施工,往往轻视了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等到与相邻专业现场出现冲突时才发现问题,造成返工。

(2)对设备质量、进度控制严格,在场待装设备成品和半成品受破坏。在制造阶段,设备生产厂家为追求目标成本,一味赶进度而忽略制造质量,造成设备出厂问题较多。在进场安装调试阶段,制定到货计划与安装调试计划时双方沟通不充足,导致设备提前到场。而现场条件不具备安装条件,设备闲置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造成设备损坏。还有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为赶进度配备技术人员、熟练工资源不足,施工不规范。在设备验收阶段,设备厂家急于应付设备验收,没有严格执行检验程序,隐蔽问题没能被及时发现。现场调试中各方往往推卸责任,这样界限模糊的问题都留给第三方解决,最终问题就遗留下来,成了永久的垢病。

3质量控制措施

3.1建立统一完善的设备安装调试管理体制和沟通渠道

在规划好整体工期的情况下,统筹安排设备设计联络,设备生产供货,以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建立统一完善的设备安装调试管理体制。同时,建立一个和参与方互信的协调沟通渠道,包括负责调试过程的集成商与掌握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外包方之间的协调,设备生产方与安装施工方之间的协调,本专业与相邻接口专业之间配合施工协调,通过三方协调机制保证安装及调试过程的顺利完成。

3.2加强现场及技术措施的相关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对重要工序加强监管。例如派设专人对基础混凝土浇筑进行监管,仔细核对预留孔洞,确保没有挪位问题出现;在浇筑模具要做一定时间的放置养护,防止其拆除中影响混凝土强度;严格控制预埋管道隐蔽检查验收,预埋管道浇筑工序后,还要采取封堵措施于敞口的位置,防止有异物进入造成管道的拥堵,严格设备基础复测和设备安装测量,同时做好已安装管线的复测,认真检测电缆绝缘性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管线的强度试验和各种单机试运行试验,作好过程记录,积极配合调试。

3.3提高机电设备采购质量

地铁设备范文篇2

关键词:地铁;监控系统;机电设备

一、概述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在未来数十年都将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因为地铁是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并深处地下,为确保设备处于可靠、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营造舒适安全的地下乘车环境,就必须全面、有效的对地铁环控系统设备和其他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在遇到阻塞或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对车站运行设备的调度与协调,使各种设备应用的作用充分发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进而保证乘客安全。随着对地铁运营安全和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多,分布广,运营过程中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一种功能强大、实施方便、结构简单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BAS)来对车站中的各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二、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分析

1.BAS的监控范围。一个典型车站的BAS控制的对象通常包括:环控系统(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空调机组、客气处理机、风机盘管、新风机、送风机、回排风机、TVF风机、射流风机、U/O风机、联锁风阀、电动防火阀、全电动防火阀、二通调节阀、压差调节阀、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等)、给排水系统(水泵、电动蝶阀)、照明系统(照明回路、事故照明)、人防门系统、电梯系统、自动扶梯系统及屏蔽门系统。由于地下车站的环控设备系统复杂、耗能多,而地面和高架车站的环控设备系统简单,所以地下车站应设置BAS,地面和高架车站一般不设BAS。2.BAS的组成。城市轨道交通BAS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中央级监控系统、设置在各个车站车控室的车站级监控系统及就地级监控设备组成。系统网络结构分为车站监控系统局域网、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和OCC(控制中心)局域网。车站监控系统局域网与OCC局域网均采用冗余的高速以太网,局域网之间通过骨干网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传输。

三、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1.硬件设计方案。车站级BAS系统的硬件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PLC控制器,二是现场设备。针对被控设备的特点,进行现场I/O控制箱和传感器的选型及配置,进而釆用热备冗余的PLC控制器构建车站级BAS系统。通常会根据系统控制范围、车站规模、控制设备的分布特点及工艺需求配置系统。对于通风空调系统的监控需求,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有所不同,修建与地面上的高架车站,不需要设置隧道通风系统。因此,高架车站系统设置一套冗余的控制器,要求控制器选型与地下车站一致,而地下车站系统需要分别在车站两端设置冗余的主、从控制器。当一台控制器失灵时,另一台自动投入运行,保证系统正常运作,负责对车站及所辖区间环控设备的监控。为了实现对相关设备的监控,系统控制器应配置与电梯和自动扶梯、智能低压控制柜设备、应急照明电源、冷水机组等设备的数据通信接口以及与给排水水泵等的硬线接口。为了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要在现场布设二氧化碳浓度和温湿度传感器。在车控室设置系统与系统的通信接口,系统通过此接口接受系统发出的火灾模式指令,并按接收到的模式指令将所监控的设备转换成预定的火灾运行模式状态,将接收确认信号反馈给系统。2.软件设计方案。BAS系统负责监控地下车站、区间隧道、高架车站内各种正常运营保障设施和事故紧急防救灾设施,是一个地理上分散的大型实时自动化监控系统。其软件架构一般包括人机界面层、应用数据处理层、接口通信层等。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基础,根据机电设备的硬件特点和监控需求,可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ProficyHMI/SCADA-iFIX软件平台,利用IFIX组态软件开发和设计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软件架构的人机交互界面HMI,实现操作人员和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建立实时数据库,采集相关数据并保存,查询历史数据,报警一览及历史报警数据查询,生成、打印、保存日报表等功能。

四、系统功能

1.中心级功能。BAS网络采用分层分布式现场总线结构,通过现场总线和RI/O与被控设备相连,监视车站的通风、空调、给水排水、照明、电扶梯、屏蔽门、人防门等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配置与综合监控、FAS等系统数据通信接口。2.车站级功能。BAS系统可以全面有效的对车站各系统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及管理,实时、自动、定时、现场就地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为了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可根据环境参数对环控设备进行最优化控制和运行工况转换。为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达到最佳,可以采集、处理有关信息,建立实时数据库,报警一览、历史数据查询,从而进行设备维修管理,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乘车环境。

五、结语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属于全新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提高地铁的运营和管理的效率有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该系统涉及了较多专业设备监控与运行的要求,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要综合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等技术,结合地铁实际情况,提高地铁BAS系统对各类机电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作者:金立艳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庆欢.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11).

[2]朱济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

地铁设备范文篇3

机电系统在地铁建设之中担负着中枢的作用,犹如人体的血液、神经及消化各类系统,所以保证机电系统良好运作,就意味着地铁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作。基于对地铁机电系统的了解,确定要想保证机电系统能够良好的运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规范化、标准化地进行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如,通风空调系统、消防及给排水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等。其中,在通风空调工程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安装流程,规范化的、标准化的安装站内通风管道和附属设备、风机、风阀等通风设备,与此同时做好通风管空调工程的调试以及日常管理。在消防及给排水工程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依旧要按照安装流程及技术要求,做好消防供水的管道制作及安装和排放水系统的安装以及区间废水泵房、消防泵房、消火栓、消防管道接合器、消防管道等的安装工作和调试工作,同时对站内的日常供水、通风空调冷却系统取水等予以管理。在动力照明供电工程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设计图纸及安装流程,规范、严谨地进行站内照明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和检修以及为有关设备提供电源动力[1]。基于对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简单了解及相关资料查阅,确定其具有多项特点,即:第一,施工作业难度较大。因为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地铁能否良好的运作,加之需要安装的机电设备较多,点多面广,在具体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管线敷设、考虑牵引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是否受到影响,这使得机电设备安装作业难度较大。第二,设备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地铁的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00年,为了尽量达到这一年限,在具体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磨损问题、设备腐蚀问题、设备老化问题等,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规范化。标准化地进行机电设备安装,还要在此之前选择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强化的设备材料,以此来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保证地铁能够长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作创造条件[2]。第三,智能化程度高,试验、调试难度较大。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为了提高地铁工程的整体水平,往往会采用先进的材料设备及控制系统,且机电系统多、控制点多。此种情况下,在具体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之后,能够保证机电系统可以有效运作,使地铁运作更加智能。当然,因机电系统涉及的技术、机电设备较多,对机电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调试还是比较困难的。

2加强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2.1做好预留、预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考虑到机电设备安装环境不佳及安装难度大,在具体进行机电安装之前需要做好预留、预埋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也就是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对地铁工程存在的隐蔽工程加以记录、检查、验收。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预留孔洞位置进行检查,以此来避免预留洞孔挪位;控制磨具拆除时间,避免模具过早拆除,破坏孔洞周边的混凝土强度[3]。

2.2控制环控系统设备安装

由于环控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较多,为了避免机电设备安装不佳,影响机电设备良好运行的情况发生,在具体进行环控系统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每台设备予以严格的检查,在确定设备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根据环控系统设备安装的流程及相关规范要求,应当有序地安装已经连接的机电设备,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连续性。另外,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保证安装空间足够大,能够灵活地调配设备,以便合理地安装设备。

2.3控制低压配电安装

低压配电安装也是机电系统安装中一个难度较大的环节,为了避免在低压配电安装方面出现差错,在具体进行低压配电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检查低压配电柜及钢槽,确定两者均无缺陷的情况下,按照安装流程及低压配电安装注意事项,科学、合理地进行安装,从而保证其安装质量,并且做好接地设置。由此看来,机电设备的低压配电安装也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安装质量不佳,所以在具体进行低压配电安装时,最好由优秀的安装人员来开展此项作业[4]。

3结语

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地铁工程建设中机电设备安装实际情况,确定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致使机电系统无法在地铁中充分发挥中枢作用,无法保证地铁安全、稳定、高效的运作。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将重点放在机电设备安装上,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如做好预留,预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控制环控系统设备安装、控制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等,从而保证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为使地铁机电系统有效运作创造条件。

作者:孟中平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博弘.关于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

[2]李睿.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277.

地铁设备范文篇4

设备管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1、对于设备操作、维护、修理和相关人员的管理;2、对于设备本身的规划、制造、使用、维修等等各方面的管理。

自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革命以来,设备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多个阶段。目前,随着设备本身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诊断技术、ERP技术。

上海地铁在引进世界各国先进地铁设备的同时,考察学习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设备管理的方法,依据自身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满足了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需求。但是,由于人员、技术、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与世界一流地铁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几个方面。由于存在这种差距,上海地铁运营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先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

在上海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人员正在探索适应上海地铁运营新发展、新设备的管理方法,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本论文也是从分析上海地铁近十年来的设备管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在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颁布,上海市政府完整地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任务和措施,并且规划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柱来发展。即:在“十五”期间,建设2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市重点地区的基本网络;到2005年,轨道交通成为公共客运的骨干;到2010年形成500公里左右,基本完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客运系统的主体。同时,《白皮书》对现有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百年大计的建设运营项目。因此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营。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必须要以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多年的设备管理分析入手,与相关城市的地铁设备管理模式相对比,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提出建议和对策,来应对未来几年的超常规的设备运营管理。

1.3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存在哪些差距,并分析这些问题和差距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有一些建议和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还有待实践验证;有一些只是处于理论上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2)设备前期管理

(3)维修体系管理

(4)备件管理

(5)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上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并从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使问题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切合实际。

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了十年运营里程,所以本文研究范围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前期、中期管理。

第二章: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现状

2.1上海地铁设备简介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车辆:一号线为德国AEG公司生产的直流车;二号线为德国Adtranz公司生产的交流车;三号线位法国ALSTOM公司生产的交流车28列。

(2)供电系统:主要有主变、牵引、降压变电站、接触网及电力监控设备。

(3)机电设备:主要有车站、区间、车辆段的各类低压配电设备、照明、FAS、BAS、自动电梯、自动扶梯、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售检票系统

(4)通信设备:主要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线路设备组成。主要是为运营组织、指挥提供语音及图像信息以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息的传输。

(5)信号设备: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列车追踪运行保护系统(ATP)、行车指挥系统(ATS)系统组成。

(6)工务设备:主要有轨道、道岔、道床等。

总体而言,上海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加重了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上海地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2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体系结构

2.2.1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承担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职能,组织了地铁一、二号线的工程。“十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为适应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2000年年初,经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体制方案正式启动。

2.2.2运营企业的维修管理体制

根据“四分开”体制,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线路投资方(业主),由运营企业根据委托运营协议的要求开展日常运营工作,也包括组织实施基础设施的维护养护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本部设置设施处和车辆处两个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种运营设施设备管理及维护、更新等相关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体系结构(如上图一上海地铁管理结构图所示)。特别是2000年至今,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革重组,使得我们的设备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合理化、效率化。

2.3上海地铁的设备前期管理

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设备前期管理,是以当时“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之前地铁总公司的建设公司为主线。从工程的决策到设计委托,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委托均采用合同关系。从立项开始就进行运营的前期管理,从人员培训,参加设计联络,进行设备监造,完成管理的方式设计,直到现场组织施工管理,组织单项调试,总体调试,单项验收,总体验收,组织试运营直到正式运营。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地铁总公司为主线法人合同制,以建设为主体,运营动态参加,各施其责,相互配合。总公司与设计者,设备制造者,施工方案建立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也体现了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设计方,建设者的一贯管理要管到投运后的设备维修,薄弱环节的改造设计,包括投运的设备,施工方的一贯管理要坚持到投入运营。上海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运营是在“四分离”改制后,因此三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分别由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承担。

2.4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运营探索和实践,上海地铁运营的备件管理坚持以合理储备为目标,追求价值最大化。从研究备件供应链入手,面对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使备件管理工作及时纳入ISO9001质量体系中,围绕内部机制的完善,形成了彼此互动的控制,逐步整合与协调,在整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5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

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维修模式有:

(1)操作维修;

(2)专业维修;

(3)委外维修。

上海地铁运营委外维修,按“施工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设备运行。

第三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上海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上海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1.1设备前期管理的差距

设备的一生,可以分为建设期、投产期、稳定期和更新期。地铁运营设备可分为建设期、投运期、运营稳定期和更新期。一般将从地铁设备规划开始,一直到投运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1体制方面的差距

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1.1.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上海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3.1.1.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在工程项目上的管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还是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含量。往往是几个有经验的设备项目经理,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一个上亿的工程,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1.2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

上海地铁运营备件的物流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物流、信息流管理如下图三所示:

依据图三中物流系统分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

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

(3)备件仓库管理的比较

备件仓库管理好坏涉及到物流是否顺畅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香港地铁公司室内仓库也为立体库,高约20米,充分利用空间,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同香港地铁公司相比,上海地铁备件仓库主要是平面放置,空间利用水平不高,而且出入库困难,效率低。

上海地铁的仓储人员比香港地铁的多好几倍。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上海地铁的仓库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多名仓储人员管理一个仓库,另一方面各分公司也各自配备仓库,反映了上海地铁备件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如香港地铁。

3.1.3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3.1.3.1上海地铁维修人员占总定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人员情况对比

运营里程数(单位:公里)车站数

(单位:个)职工总数

(单位:人)维修人员

(单位:人)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单位:人)维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百分比(单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百分比(单位:%)

上海地铁65484444166623537.514

台北地铁66603600122030332.5

资料来源:上海地铁2002年运营报表以及台北地铁2002年来上海地铁交流资料

3.1.3.2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水平相对较低。

上海地铁已经历了十多年运营里程,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这表明:

(1)上海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

(2)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

(3)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4)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3.1.3.3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相对较弱。

目前,上海地铁实施开发EAM设备管理系统,从系统规划设计上讲,在当今设备管理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它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设想非常好。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完善及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推行困难,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4维修方式的相对落后。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3.2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3.1提出的一些问题,本节做进一步的分析,以说明存在差距的主观和客观上存在的原因。

3.2.1设备初期管理的差距原因分析

3.2.1.1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从经费来源、技术规程、人员配置、质量检测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也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负责维修费审批的投资方受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运营企业受市建委、市交通局领导,缺少统一的协调,造成运营企业在试运营中对建设前期遗留的设备缺陷的整改费用无法得到落实。

3.2.1.2没有以运营为中心,导致运营质量指标下降

上海地铁在该指标上与香港差距较大,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所使用车辆的购买运营方均未参与,无法要求生产方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动;

(2)线路设计未考虑运营的需求,缺少必要的存车线、渡线以使运营不受故障点的影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3.2.1.3法规、标准、规程建设滞后

轨道交通在国内、新兴产业,还没有建成一整套建设和运营的法规、标准体系。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于设计、建设阶段的标准比较全面,但还没有运营养护阶段的标准。国家还没有完善规范轨道交通的法规,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对于地铁建设和运营验收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投入运营后产生的问题。

3.2.1.4设备依赖进口

缺乏满足上海地铁生产的高精度技术水平要求的设备制造厂家,部分关键设备还是要依赖进口,这样虽然在单件设备的精度和质量得到了保障,但是价格和周期相对较长,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如果涉及两个厂家,就需要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

3.2.2备件管理水平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备件库存一直居高不下,过量的备件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上的不善。减少库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目前迫不及待的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备件库存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备件管理的水平。如果为了设备不能停,确保生产不中断,只是盲目的通过增加库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往往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系统效率也比较低。

3.2.2.1备件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职能制结构,即将组织按照职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部门,其实质是一种包含很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实行纵向管理,从下到上是信息传递,从上到下是决策输送。组长或主管又只对主任负责,其优点是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专业化分工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业技能。但是,其局限性表现在:

(1)同一性质的业务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分工重叠。

(2)由于各部门员工被严格地定位,工作时一般只与本部门员工或主管接触,相对独立,缺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由于分工过于专业化,各主管、主任等各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4)层次众多的垂直式金字塔组织结构,严重妨碍了信息和决策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上高度集权的决策权力,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2.2需求分析判断不准

客观上设备状态、备件磨损呈随机型、发散型,难以把握;同时设备员工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备状态的分析不同,使需求判断不同;在制订备件需求计划时,对设备劣化程度、备件寿命周期、订购周期等技术因素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均不同,仅靠员工技能、素质、责任心、经验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3备件管理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

目前备件管理每个成员都负责各自的工作,这样容易产生高效率,管理也比较简单,但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时,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调就非常重要。随着前所未有的新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大大提高,即:要求备件管理人员从目前单一任务的角色转换成综合功能的角色,能使备件管理长期地与公司策略相一致;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角色,对国际贸易和各种相关法规都熟悉和掌握,对运输、海关等涉及供应速度的规定都能通晓;成为一个能负责备件成本的角色,懂得在一个备件的寿命周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成本最低;成为一个能综合相关因素快速做出决策的角色、能对各种供应的风险做出判断和对策的角色。

3.2.2.4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1)没有准确的备件基本寿命数据

(2)备件管理号编制混乱

3.2.3设备维修管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向国铁及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管理企业学习。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设备维修管理上有进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进一步的扩大。上海地铁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3.1管理方式和维修方式相对滞后

上海地铁运营十多年来,引进并推行的维修方式主要是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00年开始意识到要向状态维修过渡,之后才逐步推出状态维修管理方式。由于维修方式的落后,导致了目前我们维修管理手段的滞后,我们的管理手段基本处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3.2.3.2基础管理的薄弱

上海地铁运营以来,在设备维修管理的指导思想上重在现场设备状态的安全稳定、能及时处理或排除设备问题,但由于管理模式变动频繁,对基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前几年维修成本意识较差,居高不下的维修成本掩盖了基础管理薄弱的若干问题。

3.2.3.3检修委外缺乏竞争机制、检修效率低下

因为上海地铁的主要专业设备都引进自国外并集中在若干大的专业厂商,如车辆系统是AEG、Adtranze、Alstom,通信系统是SIMENSE,消防报警系统是Simplex。这些设备开放性不强,技术相对垄断,自身对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够,设备维修时还是必须与原生产厂商合作,依赖其技术服务。

3.2.3.4管理手段和综合维修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上海地铁开发实施的EAM设备管理系统,是一套设计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目前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去维护。而香港地铁企业早在10年前,计算机系统就已经成熟地应用于设备维修管理领域了。

3.3缩小差距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本节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3.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贯彻推行设备一生管理的理念

我们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系统思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后盾,以避免或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1)体制完善。通过体制完善,地铁由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政府应尽快将地铁的运营与建设由国资委统一委托给运营方和建设方,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

(2)在设备选型时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积极介入,提出准确的设备工况条件并严格把关,防止设备在投入运行不长时间内各类消除缺陷、技术攻关项目费用的不正常投入,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关于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设备安装的环境及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为设计部门提供详细的书面设计要求,并加强跟踪管理。

(4)我们在技术交流、谈判与合同签约过程中,除了认真消化技术资料外,还有将人员培训及参与调试的要求写进合同的有关条款,同时要求外方提供调试资料的最终版本。

3.3.2优化备件管理系统结构、流程优化,逐步降低备件费用

3.3.2.1备件管理系统组织结构调

机构调整需掌握以下五原则:

(1)管理结构扁平,机构简约,运行高效,控制闭环

(2)集中一贯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3)规范基层备件管理组织结构的原则;

(4)采购部门简化原则;

(5)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的原则。强化管理功能;

3.3.2.2建立物流中心

各分公司的设备备件、物资仓库合并,与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分离,成立上海地铁物流中心,担负整个公司供应(仓储配送)职能。

3.3.2.3ERP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物料系统业务流程再造

(2)物流与资金流同步

(3)无库存管理

3.3.3加强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推进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3.3.3.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队伍

上海地铁目前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人员素质,要从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要避免因为思想上的大意和不重视而造成设备管理的失误。

第二,要从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上提高设备人员的素质。

3.3.3.2计算机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设备一生管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系统在每个环节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设备基础管理阶段各种设备信息、档案的建立,设备在线运行诊断功能,设备维修管理以及备件库存科学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计算机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香港地铁自从90年代初,发展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海地铁也应挖掘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章: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各章节的阐述,本文就上海地铁运营的内外环境,实际管理的情况,依据香港、台北等城市的地铁运营业绩,上海地铁虽具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但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香港等城市先进地铁还有一段差距,上海地铁设备管理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的前期管理方面、备件管理方面及维修管理方面。

上海地铁经过十多年的运营、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建成运营三条线,形成“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十五”期间,上海地铁处于集中发展期,每年将有一到两条线建成投入运营。“十五”期末骨架网络形成后,共有400公里运营线路。同时上海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运营10年,各种设备陆续进入大修及更新期,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加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维修管理,研究开展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保障上海地铁正常运营。尤其在韩国大邱、俄罗斯、香港地铁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设备保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在深入开展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和国外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目前运营设备的前期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规程规范、核心人才、维修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而得出的。针对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管理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构架、维修质量评估体系、各项运作规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加强和提高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上海地铁运营安全,高效地发挥地铁运营在上海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少对专项管理课题研究的经验及有关国内外地铁管理的定量化资料的结果。所以本文局限与上海地铁的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对地铁设备更新改造进行研究,这主要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十年里程。但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当今设备管理的新理念,不断积累和探索上海地铁设备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跟踪实施状况。对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验收管理进行研究及上海地铁设备维修定额管理研究,以适应上海地铁超常规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2]35号文.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

2、郁君平,设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20。

3、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15—29。

4、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94—268。

5、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第3编。

6、周文彪,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1—12。

7、古可等,现代设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18。

8、高鹏举等,生产与运作管理,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2年,246——263。

9、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库存管理,广东,广大经济出版社,2002年,217—239。

10、胡思红等,改革的自我评价,上海,《城市公共交通》,2004年第一期。

11、宋敏华,面对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的冷静思考,北京,《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第一期。

12、吴强等,香港地铁考察报告,上海,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处,2003年。

地铁设备范文篇5

关键词: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1前言

随着机电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持续进步,机电设备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地铁机电设备的种类还是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就给地铁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铁机电监控系统能够可靠地监控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协调机电设备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近年来,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已成为轨道交通相关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2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及系统功能

地铁系统中的机电设备可分为通用机电设备、车载专用设备、车站专用设备。通用机电设备可用于机车和车站,包括供电系统、灾情报警系统、照明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给水排水设备、消防设备等。车站专用设备包括车站环控系统、区间环控系统、电梯和扶梯、自动售票系统、自动检票系统等。车载专用设备包括屏蔽门系统、门禁系统、车载空调、动力设备、道岔转辙设备等。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采用通用的、符合国标的、可靠的工控机、交换机和服务器等来实时集中监测这些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控制并协调系统各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保障整个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现代的地铁运营要求地铁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交互,故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用于实时集中监控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用于协调不同机电设备系统的运行。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实时集中监控功能,使中央调度部门和各分部门能够通过对应层次的监控系统方便的获取各自关注的信息,从而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地铁通用机电设备、车载专用设备、车站专用设备的运行。正常运营、夜间停止运营和紧急运营是地铁系统的三种基本运行状态,通过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协调功能能够控制不同机电设备的工作顺序,保证地铁系统在日间正常运行期间、夜间停运期间和紧急状态下的正常、高效率的运转。

3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系统硬件使用的是性能可靠的工业级控制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系统软件使用的是模块化的软件平台开发的,使用硬件接口将各个功能模块按集成或互联的方式组到监控系统中。这些功能模块由ISCS控制模块、车站级ISCS控制模块、车辆段ISCS控制模块、MMS维护管理模块等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按照通信协议完成信息交换,最终完成地铁机电设备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控功能和不同设备之间控制协调功能。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层次化的设计,分层介绍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硬件构成。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硬件部分的第一层是中央级监控系统,由服务器、外部磁盘阵列、磁带机、调度员工作站、打印机、网络交换机、FEP、OPS、UPS等组成,其中服务器又可分为实时服务器和历史服务器两类,调度员工作站又可分为电调工作站、总调工作站、维调工作站、环调工作站等,打印机有用于报表的,也有用于打印彩色图形的。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硬件部分的第二层由车站级监控系统、车辆段监控系统组成,其硬件组成与中央级监控系统组成类似,也分为实时服务器、调度工作站、前端处理器、IBP等,不同系统的配置并不完全相同。所有硬件都采用冗余设计方式,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软件部分也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按照数据流程可分为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和人机接口层。数据接口层一般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用于驱动前端处理器FEP,负责收集从外部输入的数据并进行初步加工。数据处理层主要用于驱动各级服务器,负责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显示在用户终端,用户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级别的服务器处理的数据范围是不同的,车站服务器处理的是车站范围内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处理的是全线范围内的数据。人机接口层主要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向用户提供机电设备的信息,向设备输入操作指令,以实现地铁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4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接口设计

接口是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监控系统与集成在系统中的各机电设备通过各种接口完成信息交换,常用的数据接口有串口、局域网CAN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等。地铁机电监控系统通过接口介绍输入系统的数据,也能向各机电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为了保证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采用冗余设计的方式,当默认的接口设备无法工作时使用备用接口。根据功能的不同,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接口可分为系统级接口、设备级接口和管理级接口。系统级接口用于中央控制系统和各级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从系统层面处理数据,解决数据存储、信息组织、数据传输等问题。系统的设备级接口用于采集仪器和传感器收集的现场原始数据,涉及多厂商的各种设备。管理级接口用于规范接口信息,统一协调和管理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信息。

5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对提高地铁运营和管理的效率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在概述了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为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郑峰 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辉.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5.

[2]王菁,路勇.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12):58-60.

地铁设备范文篇6

关键词:地铁BAS系统;机电设备;技术;管理

一、地铁BAS系统新技术应用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采用BAS系统来介入地铁的正常运行。但是就目前的应用实际状况而言,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实际应用问题,需要不断对技术进行更新和发展。下面对于地铁BAS系统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进而推动地铁BAS系统应用的展开。在现阶段的地铁运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地铁BAS系统为载体的新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新技术类型就是MB+网络技术。具体而言,该技术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地铁BAS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且更好的促使其开展有效的机电管理工作,并产生积极的效果。结合MB+网络技术来实现对地铁BAS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如何将MB+网络技术结合地铁BAS系统充分发挥其价值。重点而言,在MB+网络技术当中,需要借助网络在通信上的高效率和高速度实现地铁BAS系统的信号控制和基础通信的完成。一般情况下MB+网络技术的通信展开时基于RTU和ASCII等两种基础的文帧格式开展的基础通信,可以更快的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信号的传播,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铁运行的安全。除此之外,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内容还包括相应的网络配置和信号传输。这基本是基于MB+网络技术其特殊的网络传播效果和信息传输基础设备,才能更好的发挥地铁BAS系统的作用。具体而言,MB+网络的信号传输的载体是多段中继器,各个区间采用多个网桥铺设较大规模的通信网络,实现对运营中的地铁更快的信号传播。除此之外,在相应的网络配置上,MB+网络技术也是采用主站以分站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中继器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也相应的发挥了分布式网络的作用,促进了整体地铁运行的通信传输。

二、地铁BAS系统机电设备管理分析

上面已经对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应用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可以发现,在针对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展开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相关的措施和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地铁BAS系统的作用发挥。根据以上信息以及地铁BAS系统在实际的机电设备管理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地铁BAS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铁。BAS系统设备管理类型分析基于地铁BAS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在实际的地铁运行过程中,针对该系统展开相应的设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地铁BAS系统的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环节在于对于地铁BAS系统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这其中首先要针对地铁BAS系统的主要构成有详细的了解,其具体内容详见图1。根据图1的内容以及地铁BAS系统在具体运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可以发现由此而产生的基于地铁BAS系统的主要机电设备管理具体的内容包括:系统设备更换与检修、设备定期维护、设备机电管理与联网工作状态实时更新等。由此可以发现,针对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在应用时,其主要的重点关注领域就是对于系统内部构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针对该系统的技术应用在机电设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时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也需要注意:保障地铁BAS系统的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是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二)地铁。BAS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调查显示,当运营中的地铁更换成BAS系统之后,可以稳定的发挥地铁的价值与运行效果,并且对于运行的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结合现阶段地铁BAS系统的技术应用分析可以发现,通过该系统的利用,可以主要起到防止地铁运行发生突发事件、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延伸地铁使用寿命以及对于地铁的故障智能检测等作用。这也就是地铁BAS系统技术应用的主要效果,结合其进行主要的分析可以发现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主要工作方面是:利用其独特的监控系统检测全站地铁的运行状况,及时的监测地铁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果。与此同时,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应用还可以对于地铁的通风、照明、区间以及信号等各种因素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这也就实现了针对地铁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并降低了危险发生的概率,最终最大限度的维护地铁的安全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铁BAS系统的新技术以及BAS系统机电设备管理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在充分的发挥地铁运行效果的基础上让地铁的各部分发挥各自的价值,并有效的推动地铁的平稳运行。但也需要注意,针对地铁BAS系统的应用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切实推动地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澄宇.浅谈地铁BAS系统机电设备管理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3048.

地铁设备范文篇7

设备管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1、对于设备操作、维护、修理和相关人员的管理;2、对于设备本身的规划、制造、使用、维修等等各方面的管理。

自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革命以来,设备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多个阶段。目前,随着设备本身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和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如计算机诊断技术、ERP技术。

上海地铁在引进世界各国先进地铁设备的同时,考察学习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设备管理的方法,依据自身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设备管理模式,基本满足了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需求。但是,由于人员、技术、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与世界一流地铁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几个方面。由于存在这种差距,上海地铁运营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先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

在上海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人员正在探索适应上海地铁运营新发展、新设备的管理方法,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本论文也是从分析上海地铁近十年来的设备管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在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颁布,上海市政府完整地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任务和措施,并且规划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柱来发展。即:在“十五”期间,建设2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市重点地区的基本网络;到2005年,轨道交通成为公共客运的骨干;到2010年形成500公里左右,基本完成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客运系统的主体。同时,《白皮书》对现有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投资效益。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百年大计的建设运营项目。因此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营。而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营,必须要以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和保障。本文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多年的设备管理分析入手,与相关城市的地铁设备管理模式相对比,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提出建议和对策,来应对未来几年的超常规的设备运营管理。

1.3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关行业的先进水平比较存在哪些差距,并分析这些问题和差距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有一些建议和措施已经在实践中,还有待实践验证;有一些只是处于理论上的分析,作者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组织结构

(2)设备前期管理

(3)维修体系管理

(4)备件管理

(5)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上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并从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使问题解决办法尽可能的切合实际。

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了十年运营里程,所以本文研究范围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前期、中期管理。

第二章: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现状

2.1上海地铁设备简介

由于轨道交通是一种大容量、运送速度较快的交通工具,其有关的设施、设备具有客流组织、客运服务、运营安全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1)车辆:一号线为德国AEG公司生产的直流车;二号线为德国Adtranz公司生产的交流车;三号线位法国ALSTOM公司生产的交流车28列。

(2)供电系统:主要有主变、牵引、降压变电站、接触网及电力监控设备。

(3)机电设备:主要有车站、区间、车辆段的各类低压配电设备、照明、FAS、BAS、自动电梯、自动扶梯、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售检票系统

(4)通信设备:主要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无线系统、广播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电源系统、线路设备组成。主要是为运营组织、指挥提供语音及图像信息以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信息的传输。

(5)信号设备:信号系统(ATC)是轨道交通线路上惟一的指挥列车运行系统,主要有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列车追踪运行保护系统(ATP)、行车指挥系统(ATS)系统组成。

(6)工务设备:主要有轨道、道岔、道床等。

总体而言,上海地铁设备具有自动化、连续化以及量大面广、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等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加重了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难度,对于上海地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考验。

2.2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体系结构

2.2.1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承担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职能,组织了地铁一、二号线的工程。“十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为适应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2000年年初,经市政府批准,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的体制方案正式启动。

2.2.2运营企业的维修管理体制

根据“四分开”体制,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归属线路投资方(业主),由运营企业根据委托运营协议的要求开展日常运营工作,也包括组织实施基础设施的维护养护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本部设置设施处和车辆处两个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种运营设施设备管理及维护、更新等相关工作。

上海地铁运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体系结构(如上图一上海地铁管理结构图所示)。特别是2000年至今,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管理系统进行了多次改革重组,使得我们的设备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合理化、效率化。

2.3上海地铁的设备前期管理

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设备前期管理,是以当时“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之前地铁总公司的建设公司为主线。从工程的决策到设计委托,设备的采购,施工安装委托均采用合同关系。从立项开始就进行运营的前期管理,从人员培训,参加设计联络,进行设备监造,完成管理的方式设计,直到现场组织施工管理,组织单项调试,总体调试,单项验收,总体验收,组织试运营直到正式运营。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地铁总公司为主线法人合同制,以建设为主体,运营动态参加,各施其责,相互配合。总公司与设计者,设备制造者,施工方案建立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也体现了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设计方,建设者的一贯管理要管到投运后的设备维修,薄弱环节的改造设计,包括投运的设备,施工方的一贯管理要坚持到投入运营。上海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运营是在“四分离”改制后,因此三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分别由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承担。

2.4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运营探索和实践,上海地铁运营的备件管理坚持以合理储备为目标,追求价值最大化。从研究备件供应链入手,面对建设遗留的问题,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使备件管理工作及时纳入ISO9001质量体系中,围绕内部机制的完善,形成了彼此互动的控制,逐步整合与协调,在整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2.5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

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维修模式有:

(1)操作维修;

(2)专业维修;

(3)委外维修。

上海地铁运营委外维修,按“施工方、产品生产方、专业维修”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项目承包给维修单位。同时保留一支2000人左右的设备检修操作人员队伍。从而保障目前三条线65公里的设备运行。

第三章:上海地铁的设备管理存在的差距与改善对策

3.1上海地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从建设初期就学习考察了各国地铁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依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套上海地铁运营管理的模式,并在运营管理中实践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无论在管理理论方面,还是从管理实绩来看,上海地铁在国内同行业还是较为领先。但是我们放开视角,而对世界各国先进的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台北等一些城市地铁运营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需要也有必要研究分析,从而找出差距,找准对策,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3.1.1设备前期管理的差距

设备的一生,可以分为建设期、投产期、稳定期和更新期。地铁运营设备可分为建设期、投运期、运营稳定期和更新期。一般将从地铁设备规划开始,一直到投运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设备的前期管理。

3.1.1.1体制方面的差距

上海地铁自实施“四分开”新的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经济学的原理,政府必须将地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出来。在实施过程中责权的分属并未同时对应权利的划分,导致责权利无法对等分配,造成责权关系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海地铁运营管理与投融资的良性发展。

3.1.1.2设备原始设计、制造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几乎全部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二号线、三号线有了一些比例的国产化设备,但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机组,国内还无法生产,还是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就决定了上海地铁设备的初期投入非常高,而且运行维护成本也居高不下,一些备件的供货周期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价格也很不稳定。

3.1.1.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上海地铁在工程项目上的管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还是在项目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含量。往往是几个有经验的设备项目经理,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一个上亿的工程,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运用。

3.1.2备件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从近年来各专业分公司备件费用和备件库存等各项指标来看,上海地铁运营的水平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也呈不断优化的趋势,说明备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备件管理组织体系的比较

香港地铁公司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其备件管理部负责从备件计划生成到备件送至现场整个过程的所有事务。备件管理部统筹整个地铁公司的备件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使得备件管理高效简单。上海地铁公司中每个分公司都有备件管理的部门,“小而全”,机构、功能、人员重复,而且供应商难以统一管理,对于一些通用备件、办公用品、常用耗材等物资不能因为更多量而取得更低优惠,降低成本。

(2)备件计划、采购、物流等流程上的比较

上海地铁运营备件的物流流程如下图二所示:

物流、信息流管理如下图三所示:

依据图三中物流系统分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信息传递慢,且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流无法及时、正确地反映物流情况。在物流规划方面,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的现象。

从流程上分析,备件到货后资金没有与仓库及时交接,造成库存资金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备件领用后也不能及时进成本,使资金流和物流不同步。

香港地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采购体制。采购部门将备件划分为三个大类,即:通用消耗件、各专业设备备件,这样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保存、采购、降低保存、采购成本。3)备件仓库管理的比较

备件仓库管理好坏涉及到物流是否顺畅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香港地铁公司室内仓库也为立体库,高约20米,充分利用空间,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同香港地铁公司相比,上海地铁备件仓库主要是平面放置,空间利用水平不高,而且出入库困难,效率低。

上海地铁的仓储人员比香港地铁的多好几倍。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上海地铁的仓库自动化水平较低,需要多名仓储人员管理一个仓库,另一方面各分公司也各自配备仓库,反映了上海地铁备件仓储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如香港地铁。

3.1.3设备维修管理的差距

3.1.3.1上海地铁维修人员占总定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人员情况对比

运营里程数(单位:公里)车站数

(单位:个)职工总数

(单位:人)维修人员

(单位:人)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单位:人)维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百分比(单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占维修人员总数百分比(单位:%)

上海地铁65484444166623537.514

台北地铁66603600122030332.5

资料来源:上海地铁2002年运营报表以及台北地铁2002年来上海地铁交流资料

3.1.3.2上海地铁与台北地铁维修水平相对较低。

上海地铁已经历了十多年运营里程,从运营设备维修角度分析,尤其是核心技术目前还处在委外维修。而台北地铁从1996年3月28日投运至今,已经把所有运营设备的关键技术消化吸收,目前除消防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都采用自主维修模式。这表明:

(1)上海地铁在设备系统定员优化问题上还有潜力可挖:

(2)上海地铁检修工作,外协委托项目较多,但系统考虑少,核心技术掌握少;

(3)检修负荷还可进一步控制,工作量具有较大下降空间;

(4)上海地铁的检修工时数据含金量不高,虽然已经逐步推行检修定额工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定额工时不能反映实际检修工作量。

3.1.3.3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相对较弱。

目前,上海地铁实施开发EAM设备管理系统,从系统规划设计上讲,在当今设备管理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它其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设想非常好。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完善及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推行困难,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1.3.4维修方式的相对落后。

目前国外的维修方式已经逐步由预防维修转入状态维修,防止过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上海地铁也正在推行状态维修的理念,但这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如设备维护人员的观念的彻底转变、操作人员的设备技术和意识的提高、设备诊断技术的提高等等。

3.2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针对3.1提出的一些问题,本节做进一步的分析,以说明存在差距的主观和客观上存在的原因。

3.2.1设备初期管理的差距原因分析

3.2.1.1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从经费来源、技术规程、人员配置、质量检测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也缺少明确的管理要求。负责维修费审批的投资方受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运营企业受市建委、市交通局领导,缺少统一的协调,造成运营企业在试运营中对建设前期遗留的设备缺陷的整改费用无法得到落实。

3.2.1.2没有以运营为中心,导致运营质量指标下降

上海地铁在该指标上与香港差距较大,表现不尽如人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所使用车辆的购买运营方均未参与,无法要求生产方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对车辆设计进行改动;

(2)线路设计未考虑运营的需求,缺少必要的存车线、渡线以使运营不受故障点的影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3.2.1.3法规、标准、规程建设滞后

轨道交通在国内、新兴产业,还没有建成一整套建设和运营的法规、标准体系。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于设计、建设阶段的标准比较全面,但还没有运营养护阶段的标准。国家还没有完善规范轨道交通的法规,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对于地铁建设和运营验收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投入运营后产生的问题。

3.2.1.4设备依赖进口

缺乏满足上海地铁生产的高精度技术水平要求的设备制造厂家,部分关键设备还是要依赖进口,这样虽然在单件设备的精度和质量得到了保障,但是价格和周期相对较长,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如果涉及两个厂家,就需要大量的协调管理工作。

3.2.2备件管理水平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备件库存一直居高不下,过量的备件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上的不善。减少库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目前迫不及待的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备件库存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备件管理的水平。如果为了设备不能停,确保生产不中断,只是盲目的通过增加库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往往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系统效率也比较低。

3.2.2.1备件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上海地铁的备件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职能制结构,即将组织按照职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部门,其实质是一种包含很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实行纵向管理,从下到上是信息传递,从上到下是决策输送。组长或主管又只对主任负责,其优点是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专业化分工使得员工能够发挥业技能。但是,其局限性表现在:

(1)同一性质的业务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分工重叠。

(2)由于各部门员工被严格地定位,工作时一般只与本部门员工或主管接触,相对独立,缺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由于分工过于专业化,各主管、主任等各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知识面狭窄,不利于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4)层次众多的垂直式金字塔组织结构,严重妨碍了信息和决策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上高度集权的决策权力,最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2.2需求分析判断不准

客观上设备状态、备件磨损呈随机型、发散型,难以把握;同时设备员工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设备状态的分析不同,使需求判断不同;在制订备件需求计划时,对设备劣化程度、备件寿命周期、订购周期等技术因素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均不同,仅靠员工技能、素质、责任心、经验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3备件管理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

目前备件管理每个成员都负责各自的工作,这样容易产生高效率,管理也比较简单,但当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时,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调就非常重要。随着前所未有的新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大大提高,即:要求备件管理人员从目前单一任务的角色转换成综合功能的角色,能使备件管理长期地与公司策略相一致;并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角色,对国际贸易和各种相关法规都熟悉和掌握,对运输、海关等涉及供应速度的规定都能通晓;成为一个能负责备件成本的角色,懂得在一个备件的寿命周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成本最低;成为一个能综合相关因素快速做出决策的角色、能对各种供应的风险做出判断和对策的角色。

3.2.2.4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1)没有准确的备件基本寿命数据

(2)备件管理号编制混乱

3.2.3设备维修管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上海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向国铁及国内外相关城市地铁管理企业学习。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设备维修管理上有进步,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进一步的扩大。上海地铁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2.3.1管理方式和维修方式相对滞后

上海地铁运营十多年来,引进并推行的维修方式主要是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00年开始意识到要向状态维修过渡,之后才逐步推出状态维修管理方式。由于维修方式的落后,导致了目前我们维修管理手段的滞后,我们的管理手段基本处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3.2.3.2基础管理的薄弱

上海地铁运营以来,在设备维修管理的指导思想上重在现场设备状态的安全稳定、能及时处理或排除设备问题,但由于管理模式变动频繁,对基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前几年维修成本意识较差,居高不下的维修成本掩盖了基础管理薄弱的若干问题。

3.2.3.3检修委外缺乏竞争机制、检修效率低下

因为上海地铁的主要专业设备都引进自国外并集中在若干大的专业厂商,如车辆系统是AEG、Adtranze、Alstom,通信系统是SIMENSE,消防报警系统是Simplex。这些设备开放性不强,技术相对垄断,自身对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够,设备维修时还是必须与原生产厂商合作,依赖其技术服务。

3.2.3.4管理手段和综合维修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上海地铁开发实施的EAM设备管理系统,是一套设计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目前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还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去维护。而香港地铁企业早在10年前,计算机系统就已经成熟地应用于设备维修管理领域了。

3.3缩小差距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本节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3.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贯彻推行设备一生管理的理念

我们在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系统思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后盾,以避免或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1)体制完善。通过体制完善,地铁由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国有资产。政府应尽快将地铁的运营与建设由国资委统一委托给运营方和建设方,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

(2)在设备选型时设备维护人员一定要积极介入,提出准确的设备工况条件并严格把关,防止设备在投入运行不长时间内各类消除缺陷、技术攻关项目费用的不正常投入,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关于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对设备安装的环境及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为设计部门提供详细的书面设计要求,并加强跟踪管理。

(4)我们在技术交流、谈判与合同签约过程中,除了认真消化技术资料外,还有将人员培训及参与调试的要求写进合同的有关条款,同时要求外方提供调试资料的最终版本。

3.3.2优化备件管理系统结构、流程优化,逐步降低备件费用

3.3.2.1备件管理系统组织结构调

机构调整需掌握以下五原则:

(1)管理结构扁平,机构简约,运行高效,控制闭环

(2)集中一贯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3)规范基层备件管理组织结构的原则;

(4)采购部门简化原则;

(5)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的原则。强化管理功能;

3.3.2.2建立物流中心

各分公司的设备备件、物资仓库合并,与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分离,成立上海地铁物流中心,担负整个公司供应(仓储配送)职能。

3.3.2.3ERP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物料系统业务流程再造

(2)物流与资金流同步

(3)无库存管理

3.3.3加强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推进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3.3.3.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队伍

上海地铁目前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人员素质,要从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要避免因为思想上的大意和不重视而造成设备管理的失误。

第二,要从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上提高设备人员的素质。

3.3.3.2计算机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设备一生管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系统在每个环节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设备基础管理阶段各种设备信息、档案的建立,设备在线运行诊断功能,设备维修管理以及备件库存科学管理等等各个方面,计算机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香港地铁自从90年代初,发展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海地铁也应挖掘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章: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通过上述各章节的阐述,本文就上海地铁运营的内外环境,实际管理的情况,依据香港、台北等城市的地铁运营业绩,上海地铁虽具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但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香港等城市先进地铁还有一段差距,上海地铁设备管理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的前期管理方面、备件管理方面及维修管理方面。

上海地铁经过十多年的运营、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建成运营三条线,形成“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网络。“十五”期间,上海地铁处于集中发展期,每年将有一到两条线建成投入运营。“十五”期末骨架网络形成后,共有400公里运营线路。同时上海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运营10年,各种设备陆续进入大修及更新期,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加强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的维修管理,研究开展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保障上海地铁正常运营。尤其在韩国大邱、俄罗斯、香港地铁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设备保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在深入开展上海地铁设备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和国外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目前运营设备的前期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规程规范、核心人才、维修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而得出的。针对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上海地铁运营设备管理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构架、维修质量评估体系、各项运作规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加强和提高上海地铁运营的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上海地铁运营安全,高效地发挥地铁运营在上海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少对专项管理课题研究的经验及有关国内外地铁管理的定量化资料的结果。所以本文局限与上海地铁的前期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对地铁设备更新改造进行研究,这主要由于上海地铁运营只经历十年里程。但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当今设备管理的新理念,不断积累和探索上海地铁设备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跟踪实施状况。对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验收管理进行研究及上海地铁设备维修定额管理研究,以适应上海地铁超常规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2]35号文.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

2、郁君平,设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20。

3、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15—29。

4、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94—268。

5、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第3编。

6、周文彪,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1—12。

7、古可等,现代设备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18。

8、高鹏举等,生产与运作管理,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2年,246——263。

9、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库存管理,广东,广大经济出版社,2002年,217—239。

10、胡思红等,改革的自我评价,上海,《城市公共交通》,2004年第一期。

11、宋敏华,面对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的冷静思考,北京,《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第一期。

12、吴强等,香港地铁考察报告,上海,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处,2003年。

地铁设备范文篇8

关键词: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质量

在设备安装期间,施工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现场的安装环境与线路的复杂性,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标准,在安装过程中做好对安装质量的卡控工作,避免对地铁运营服务产生不利影响。

1机电设备在地铁中的安装特点

1.1安装环境多为地下区域,环境相对复杂。一般而言,城市为了避免对城市规划、市容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考虑拆迁费用支出情况,往往会选择在地下修建地铁,而且地铁岛式站台居多,结构相对复杂,预留给机电设备的场地相对较小,施工人员通常需要在湿度高且通风不良的隐蔽区域中施工,而且施工时间多为地铁工程的后期,施工人员需要考虑与多方面专业设备的接口,工作相对复杂。1.2设备接口多,需要多专业配合调试。设备集中化、运行智能化是地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执行,地铁运行更加可靠、智能、方面,但是,对于设备安装的难度和质量要也随之提升,机电设备的接口和调试项目随之增多。一般而言,在安装机电设备时,施工人员需要针对与信号、通信、监控、供电等众多专业的接口进行调试,工作量相对较大。1.3多工种、专业交叉施工,施工组织难度大。地铁工程涉及的专业类型较多,供电、通号、工务、机电等多专业的施工通常会在工期有限的情况下交叉开展,机电设备安装人员需要面临交叉施工这种复杂的施工组织环境,工作难度相对较高。1.4地铁机电施工项目种类多,措施费高、成本控制难度大。地铁机电设备种类多,施工人员需要开展的项目种类也较多,往往给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规划、更有效的施工组织方式以及成本管控措施。

2地铁机电设备安装概况

地铁机电工程是为用户提供舒适体验、保证消防安全的重要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的系统包含消防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相关系统设备的安装质量需要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文件的要求,尤其需要加强对风机、消防设备、通风管道等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管理工作,避免在运行期间频繁出现故障问题,对乘客出行体验产生不利影响。给排水以及消防设备主要包含供水管道、废水泵房、消防栓、消防泵房等设备,安装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管道、泵类设备的调试工作,避免因安装质量问题导致漏水等问题频发,对其他如供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产生影响。

3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3.1设备材料质量不可靠。机械、电气类元器件设备是机电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机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安装人员需要做好对相关设备的质量管控工作。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设备成本,选择一些防护等级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设备,或者所选设备型号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后续设备维护难度和故障率增加,对地铁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部分安装单位未曾在材料选择过程中考虑材料的应用环境,导致材料在潮湿的地下环境中无法维持充足的使用寿命,导致机电设备整体安装质量无法满足要求。3.2施工、设计存在不协调。设计单位为了在地铁机电工程竞标中取得优势地位,往往会通过削减设计环节起到提升设计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但是,现场施工人员在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机电设备时,往往会存在较多不协调的地方。例如,设计文件中的标高、安装位置、预留孔洞等与现场实际不符或者与其他专业设备的接口不符,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对施工效率和安装成本产生不利影响。3.3接口专业沟通不到位,安装人员技能水平存在欠缺。地铁工程相对复杂,所涉及的专业类型较多,部分地铁建设单位对于各专业的施工情况把控不到位,往往在未进行充分协调沟通的情况下即进行各种的施工,导致在后续进行接口连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同时,部分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现场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技能,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对现场情况进行准确判断,频繁出现返工等情况。3.4甲方的对工期进度的不合理要求导致机电安装工程受到影响地铁单位往往会因为政治因素要求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内开通,甚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开通日期,这将导致承包单位面临赶工的局面,尤其在土建等基础类施工进度未达成要求的情况下,机电设备安装工期将进一步被压缩,无法保证安装质量。

4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4.1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装质量管控制度。为了确保安装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工作,地铁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控制度,对现有的标准进行完善,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现场设备安装情况的管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地铁单位需要针对现场设备的安装技术要点以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制定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确保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其次,地铁单位需要针对安装质量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从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再次,地铁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机电设备安全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监督及安装人员能够保持责任心,避免出现消极怠工等情况。最后,地铁单位需要为激励和督促安装人员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将设备安装质量与安装人员的绩效奖金挂钩,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表扬,有效调动安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2控制设备材料质量,把控安装质量与成本支出的平衡。机电设备安装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地铁的运行环境,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抗腐蚀以及耐磨损的材料,有效提升材料的使用周期,降低设备维护保养难度和更换频率,为后续的维保工作减轻负担以降低地铁运维成本。在采购机电设备的安装材料及配件时,采购部门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安装材料及配件的型号、尺寸以及数量等相关内容,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确认,避免出现实际购买材料与要求不符的情况。4.3严格按照要求预留相关孔洞、接口,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管理工作。机电设备在地铁工程中的安装环境相对恶劣,安装人员需要将大量的配件和材料安装到狭小、隐蔽的地下空间中。为此,安装人员需要在施工前确保相关预留孔洞与预埋件符合设备安装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环境与设计要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严格记录隐蔽机电工程的安装材料、安装技术规模等相关情况,确保安装质量验收合格并记录相关责任人员,避免后续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地铁公司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4.4加强安装人员技术培训。在确保机电设备材料质量、施工管理可靠、交叉接口协调到位的情况下,地铁单位需要尽可能提升安装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安装人员能够将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铁单位可以通过人才招聘、内部培训等方式提升安装人员整体技能水平。其中,培训期间,地铁单位可以安排内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新入职工作人员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培养,确保其可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中;针对在岗人员,地铁单位可以邀请技师、专家为工作人员讲解相关技能及安装经验,同时,做好内部的质量意识宣传工作,确保人员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符合设备安装质量要求。4.5结合外部环境等因素合理组织施工,保证设备安装的安全和质量。机电设备安装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地铁工程项目中专业类型较多的特点,在安装前对施工交叉、设备接口安装情况、孔洞预留等情况进行充分预想,并组织所涉及的专业部门进行讨论分析,在确定设计施工图纸中所涉及的接叉部分后,再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机电设备的材料及配件入场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材料及配件的进场时间、场地安排合理,避免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交叉作业区域,管理人员需要安排专业进行协调,结合施工进度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安装空间与时间符合要求,避免因相互干扰导致施工进度或作业人员安全受到影响。安装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对现场环境的勘察工作,确保安装图纸中要求的管线敷设等内容与现场情况相符,必要时,可以进行设计变更,避免后期发现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此外,机电设备安装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对施工质量和现场安全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并严格落实安全、质量预想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5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地铁中复杂的安装环境、众多不同专业的设备接口、高水平的技术要求,在安装过程中,做好对材料、配件质量的把控工作,积极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督、奖惩、操作制度,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对接口设备以及交叉施工等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加强安装人员的技能培养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的安装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吕林潞.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13).

[2]李满辉.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0).

地铁设备范文篇9

1.1三维场景搭建

根据地铁车站实际结构设计图纸,运用主流的建筑BIM建模软件建立地铁车站的3D模型,并将各机电设备的3D模型作为一个坐标控件嵌入其中。使用RevitArchitecture/3DMax/Solidworks建立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的3D模型,同时赋予模型各种属性信息,包括构件、设备、管线的材质、型号、安装高度、安装方式等。最后通过与虚拟仿真平台的接口实现地铁车站内部场景及其相关系统设备的自由漫游。

1.2设备维护仿真

建立设备动态编码信息,根据具体地铁车站PLC或I/O服务器接口协议,通过地址转换,自动获取动态管理所需的设备信息,进行设备的维护仿真。设备动态管理及维护主要是及时获取设备运行信息,实现设备运行的累计运行时间统计、工况分析、负荷分析、动态维修提醒、动态维护提醒。

1.3信息交换及共享平台

建立设备维护及备品信息等数据库,同时结合BIM提供的丰富的模型信息,包括实体信息、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安装信息、运营维护信息、管理信息等,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有效整合项目全过程信息,实现信息在不同环节的无缝集成。

2系统设计

2.1三层体系架构

考虑到地铁车站管理者在空间上的远距离及使用的方便性,本项目采用B/S模式,用户使用方便,也可以为设备管理业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表示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用户要输入的设备信息及漫游控制等内容由该层输入。业务逻辑层将设备信息管理、库存管理、场景驱动、数据分析、通讯管理等的处理紧密结合起来,保持数据的高度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层向外部系统提供数据访问,各级用户可以得到相应权限的数据支持。

2.2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虚拟仿真、设备管理、在线维护和网络通讯四大模块,分别实现地铁车站场景漫游、设备信息管理、安装维护和通讯功能。

2.3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工作流程反映了设备维护及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来源及对数据所进行的处理,直观的反映了系统的全部功能。通过系统运行积累了设备使用的大量数据,为设备维护工作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便捷的工具。

3系统实施

地铁场景及机电设备的三维漫游为规划设计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提供了依据。首先利用具有文件输出接口的三维建筑信息建模软件Revit进行系统相关场景及对象的几何建模,然后以.fbx等文件格式输出,最后通过Unity中的数据接口读取.fbx及数据源文件,并将其转化为场景组成节点,从而建立系统的三维虚拟场景。控制的实际环境是从操作台的组态软件发出命令,经由以太网处理传递到本系统。本系统接收到从组态软件发来的控制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把本系统当前的部分主要状态值发还给组态软件。

4结束语

地铁设备范文篇10

关键词:地铁;机电设备;管理机制;城市轨道交通;检修

1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活节奏显著加快,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稳定性对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构成,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切实维修,能够有效地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整体稳定,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的充分落实,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瘫痪风险。地铁机电设备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在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养护,能够实现地铁交通运行体系的有规划、安全运营,把握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完成了地铁交通运行体系的实时更新,保障了地铁交通基本设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和人们出行安全的要求。另外,通过相关检修手段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能够建立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了地铁运行风险的全面防控,健全了地铁运行质量的保证机制和地铁运行质量的追溯机制,全面推动了地铁交通的发展,强化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水平。

2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原则

人们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出行便捷、出行安全,而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运行,将充分地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夯实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基础,提升了服务品质,增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治理能力。在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应该以相关原则为基础,突出检修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以下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原则进行介绍:第一,整体性原则。在地铁的正式运行中,地铁机电设备既具有独立性的存在特征,也具有着联合性的存在特征,在地铁的整体运行系统中,地铁机电设备通过独立稳定的运行,并与其他机电设备实现合理配合,构成了运行有序、安全可寻的地铁运行体系,因此,在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中遵循整体性原则,是保证地铁设备检修工作全面性和覆盖性的基础;第二,安全性原则。地铁机电设备是地铁运行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检修危险,机电设备检修人员全面遵循安全性原则,能够切实保障地铁的运行安全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3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对策

3.1健全管理机制。随着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的日渐提升,地铁的施工和建设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成为了现代化社会中的新型交通工具,而在地铁的正常运行中,地铁机电设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通过健全检修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效果,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在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立足于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需求,对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并在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机制制定过程中,详细区分检修设备,为检修设备和检修系统制定详细的检修流程,要求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人员在检修工作中掌握机电设备的小修和大修的检修期限与周期,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检修要求,在检修前提交地铁机电设备检修申请,并在检修申请通过后,对机电设备进行实际检修。此外,在检修后,还应在检修报告中真实汇报检修设备类型、检修应用工具、检修内容、检修人员等相关信息,切实保证检修工作的有序性和检修工作的可追溯性,有效地构建完善的检修管理系统和健全的地铁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地铁安全运行体系的构建,保证地铁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的出行安全。3.2明确维修标准。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城市轨道交通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应急培训。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基于此,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养护是势在必行的。在养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通过明确检修标准来突出检修效果,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在检修工作中,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负责人员应对地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征进行充分掌握,并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种类和地铁机电设备的类型进行全面区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制定不同的检修标准,全面保证机电设备的检修效果,以便满足地铁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行需求;第二,在明确了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标准后,应该将检修标准制定成册,要求检修人员对检修标准进行切实掌握,通过构建完善的检修监管机制,按照机电设备检修标准,对检修效果进行全面核定,全面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具有稳定的运行状态。3.3组建维修队伍。随着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的逐渐提升,地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首要选择,地铁具有着运行时间固定和运行系统完备的交通运行优势,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明显的交通压力降低作用。在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该秉持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检修理念,实现机电设备的高质量、高水平检修。要想进一步推动地铁检修工作的持续运行,相关人员应该合理组建检修队伍,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在检修队伍的组建过程中,应该对检修队伍人员的构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的管理效果,保障维修队伍能够严格按照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标准,实现人员的有效管理,让维修管理工作能够切实发挥效果。另外,在组建维修队伍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制定详细的维修人员管理细则,在管理系则中,根据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需求,制定完善的检修流程和检修体系,分配检修任务,规范检修人员的检修行为,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态度和检修水平进行实际核定,促进检修效果的持续提升,维护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状态[1]。3.4引进维修技术。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相关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各个重大领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作用效果,基于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和人民日常出行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引进相关先进的维修技术,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高效维修,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不同的领域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在地铁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也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升检修效率,保证检修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铁机电设备的信息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地铁机电设备故障的实时反馈和自动维修。还可在地铁机电设备上安装微型传感器,对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环境和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地铁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可以建立现代化的检修系统,实现检修状态的实时反馈,有效地提高了检修的效率,保证了检修的质量[2]。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也能够通过信息反馈,帮助相关人员明确故障发生位置,减少了机电设备排除故障的时间,大大的降低了地铁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压力[3]。3.5升级管理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要制定安全防范和消防管理制度,保障相关经费投入,鼓励推广应用智能快速的安检新技术、新产品,逐步建立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点相适应的安检新模式,构建多方参与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协同防范体系。基于此,在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升级是势在必行的,以下对升级管理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可以凭借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构建运行流畅、信息反馈迅速的现代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在维修管理模式中,维修管理工作呈现了可视化的管理优势,进一步突出了管理效果,有效地强化了相关检修人员对检修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检修设备的维修效果。在新型管理模式中,地铁机电设备的负责人员可以有效地获取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和针对性管理,突出了人员的管理效果和机电设备的总体控制效果,打破了传统地铁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技术限制,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切实保障了地铁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的出行安全。

4结论

总而言之,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在地铁机电设备检修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明确检修标准、组建检修队伍、引进检修技术和升级管理模式,实现地铁检修工作的持续性和地铁检修工作质量的可追溯性,全面维护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殷金淦,张影.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设计与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25):69-70.

[2]文龙.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