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0:56:15

堤防范文篇1

第二条市水利局是本市河道堤防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河道堤防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会同市交通航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江河(含围内主干河涌)的规划和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堤防工程的管理维护,并在各级防洪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防洪调度工作。

第三条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工作,各镇(区)就相应建立健全河道堤防管理机构,归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领导,接受市水利局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负责本镇(区)范围内的河道堤防管理和防洪工作。

第四条凡与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河道堤防管理工作。

第五条水利部门在河道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交通、航运、放排、自然生态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六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护堤地范围:捍卫5万亩以上面积的堤防,外坡从堤防达标外坡脚线算起,留38米为堤防保护地,内坡以堤防达标内坡脚线算起,至堤内方向30米为堤内护堤地范围,堤防达标内坡脚至堤内方向30至38米为护堤规划控制范围;捍卫1万亩以上面积的堤防从内、外坡脚算起每侧留30米为堤防保护地。未达设计标准的堤防和险段,其护堤地应加宽10到20米。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第七条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第八条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工程设施的,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及上下游、左右岸河道堤防安全,不得引起河势的不良变化,不得妨碍河道水文观测,不得危及水陆交通安全。

第九条在河道管理范围修建工程设施,必须提出设计方案,经镇(区)水利会审核后,报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审批。涉及航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征得市交通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其他设施,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缴纳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

第十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填堵河道,或在河道、滩地上抛石筑坝和围垦;堤外子围的防洪标准不得擅自提高;不得在滩地、堤防或护堤地上修建各类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

第十一条堤身只准铺种草皮,不准种树。在堤围保护地种植护堤植物,必须严格按照省的有关规定,由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垦堤种植。

第十二条水利工程的闸门、机械设施的启闭操作,必须由管理单位指定专人按操作规程执行,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操作或越权指挥。

第十三条凡利用堤顶作公路运输的,必须经镇(区)水利会同意,所用堤段路面的维修养护所涉及的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修建跨越堤顶的道路,必须另行填筑坡道,不得挖低堤顶,留下路缺。除防洪抢险外,堤围禁止大型载重车通行。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确因生产或建设需要破堤修建涵闸、泵站、交通旱闸、埋设管道或兴建其他工程设施,应提出工程设计方案,经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动工。报建单位应按批准的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按期完工,并报请验收。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原建单位必须负责加固、改建或堵闭,废弃的应拆除并回填夯实。

第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的,必须报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弃置砂、石、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及厂房、仓库、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工程设施)。

(四)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开采地下资源或进行考古发掘。

第十六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煤灰、陶瓷碎片、瓦砾、垃圾,葬坟,开展集市贸易、设摊摆卖活动等。

第十七条为保证河道两岸堤防安全,凡在本市内河行驶的高速双体船及其大马力浪损堤围的船只,应当在通过危险堤段时减速行驶。

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应会同市交通航道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堤防及其滩岸的具体情况,在必须限制航速的河段设立限制航速的标志。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暂扣其违法作业工具;对有关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在河道、滩地、堤防或护堤地上修建工程设施以及围垦、提高堤外子围防洪标准和违反规定进行种植的;

(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煤灰、泥土、砖、石、瓦砾、陶瓷碎片、垃圾、航运物体,葬坟,存放物料,开展集市贸易设摊摆卖活动等;

(三)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批准进行采砂、取土、开采地下资源或进行考古发掘、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的;

(四)非管理人员操作水利工程的启、闭设备或越权指挥的;

(五)损坏堤围、护岸、闸坝、水工程建筑物的,损毁防洪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照明等设施的;

(六)未经河道堤防主管部门批准利用堤围作公路运输并造成堤围损坏的,大型载重车在堤围作交通运输的。

第十九条各级河道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模范执行本规定。凡违反本规定,玩忽职守,营私舞弊,虚报情况,伪造资料,违章运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应给管理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堤防范文篇2

1、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1.1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黄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黄村队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1.2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黄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地上“悬河”形似地下流水,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1.3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1.4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大堤不决口目标战略措施

2.1数字黄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黄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堤防范文篇3

大家好!

我竟聘的岗位是X段副段长。首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叫*,85年参加工作,90年元月毕业于水利中专《工程管理》专业,现在是助理工程师。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我从基层到机关都干过,曾任过分段段长、分段副段长、工程科科员

单指在X就断断续续工作了8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有人开玩笑说我是三进宫

竟聘这个职位我认为自己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工程人员的素质

堤防工作与工程紧密相连,我从参加工作起就与工程这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工程员到助理工程师,可以说是学有所用。我曾参加并圆满的完成了堤防的《确权划界》工作。我们的图纸被土管局视为全市的范图。

二、我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以及完善的工作作风。我在为人上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善解人意,与人为善,不搞小动作,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在工作作风上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别人不愿做的事我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从不假公济私,与人争名利,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尽心尽力去做,从不无故推委

三、我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识大体,顾大局,处理问题较为周全,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结同志,正确处理领导和其他同志的关系的素养。做工作、半事情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行止有度,头绪分明并恰到好处。

四、我认为做为副手要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做好配角,当好参谋,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

堤防范文篇4

为贯彻落实省河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堤防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堤建函〔2012〕14号)精神,做好我局河道堤防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反映堤防工作动态,树立河道堤防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广大堤防干部职工做好堤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将进一步加强河道堤防信息宣传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要求

(一)把握河道堤防信息宣传工作重点。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防汛备汛工作情况;运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保证汛期工程设施安全运行情况;安全度汛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防汛保安措施、应急处置情况;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及灾后水毁修复情况;中小河流治理和加固建设情况;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河道堤防监管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工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创先争优和身边的先进典型等。

(二)丰富河道堤防信息宣传形式。一方面要积极向本市网、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市委办和市政府办信息科报送河道堤防工作动态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对内宣传;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向水利部网、长江水利网、省水利厅网、省河道局网投稿,向社会媒体,特别是水利行业报刊和党报党刊投稿,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丰富的宣传形式,促进我市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工作。

(三)抓好河道堤防信息采集报送工作。要依据省河道局《关于做好2012年政务信息采集报送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三贴近”(贴近上级需求、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基层工作)、“四注重”(注重快、注重准、注重特色、注重立意高)的指导思想,本着“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认真开展河道堤防信息的收集、调研、反馈和报送工作。

二、各科室宣传目标:

办公室: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36篇。责任领导:

建设科: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12篇。责任领导:

管理科: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24篇。责任领导:

全局全年在《水利》发表调研或学术文章1篇。责任领导:

三、各堤防管理段宣传目标:

洲堤防管理段: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12篇。

镇河道堤防管理段: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3篇。

镇河道堤防管理段: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3篇。

镇河道堤防管理段: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3篇。

镇玛瑙河堤防管理段: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3篇。

四、河道局干职工个人宣传目标:

局机关工作人员每人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2篇,外出借调工作人员每人全年完成省河道局网站信息1篇。

五、稿酬兑现标准:

1、杂志稿件

部级500元/篇,省部级(含《人民长江》)300元/篇,地厅级200元/篇,县处级100元/篇。

2、报纸稿件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200元/篇,日报、中国水利报、人民长江报100元/篇,日报、晚报50元/篇。

3、网站稿件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50元/篇,水利部网、新闻网、省人民政府网、长江水利网30元/篇,省水利厅网、市政府网、省河道局网20元/篇,水利网、网10元/篇。

4、信息简报稿件

省委省政府信息简报200元/篇,市委市政府信息简报100元/篇,市委市政府信息简报50元/篇。(报市委办信息科和市政府办信息科的信息,请交由办公室通过商密网发送)。

六、考核兑现办法:

1、考核办法:由办公室负责分月统计考核,双月兑付稿酬。具体统计兑付工作由王小萍同志负责。同一稿件不重复兑付稿酬,只按稿酬标准上限兑付一次;同一稿件署名多人的,只兑付主笔人。对全市河道堤防系统单位和个人,是否完成宣传目标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堤防范文篇5

建国60多年来,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仅堤防工程就修建了20多万km,在历年的洪水中,堤防等防洪工程更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堤顶高程不足、堤基条件差、堤身及防护工程质量薄弱隐患多等,从而导致漫溢、管涌、崩岸、散浸、渗漏、等各类险情频繁发生,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选择堤防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现行的有关规范虽已提出各类工程措施,但是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结合工作实际,对堤防前期安全复核、评价及加固方案的具体选择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堤防安全复核和评价方法

为合理选择堤防的除险加固方案,首先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堤防的安全复核和评价,并出据安全复核评价报告,明确该堤防是否为险工险段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除险加固的评价意见,并经上级有关部门提出鉴定性意见。也是堤防除险加固项目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的重要依据。堤防的险情分堤基和堤身两部分,因此安全复核和评价及加固方案选择均分别对待。目前堤防的安全复核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以现有的规程、规范为依据进行安全复核。主要是对堤防现状堤顶高程、断面、堤坡的抗滑及渗透稳定性、堤基渗透稳定性、堤岸的稳定性等进行复核,具体的计算公式及有关参数要求,现行的堤防设计规范已做出明确规定,在此不在赘述;(2)以安全监测、检查和隐患探测结果为依据进行安全复核。监测、检查和隐患探测资料是进行堤防安全复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对堤防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安全评价;(3)根据堤防多年运行状况为依据进行安全复核。主要是搜集和梳理历年洪水期间堤防各类险情资料,主要是出险的时间及相应外河水位、出险类型、具体位置、范围、程度、历时及抢险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等,此外还要搜集和梳理枯水季节崩岸的相关资料,因此,以多年实际运行状况为依据进行的安全复核既实用又切合实际。上述是从不同方面对堤防进行安全复核,从理论上讲,如果基础资料可靠,计算方法正确,则三者安全复核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通常我们实际工作中,以方法(1)的理论计算为基础,用方法(2)和(3)的结果与方法(1)的结果作比较,如果一致,说明基础资料可靠,分析计算方法正确,如果有差异,要分析原因,直至基本一致,方可提出最终复核评价结论。

三、加固方案选择的原则和适用条件

1.堤基加固方案

根据历年险情资料统计分析,堤基管涌占堤防险情总数的一半以上。从我市历年防汛情况来看,堤防汛期险情除漫溢、迎流顶冲及穿堤建筑物渗漏外,大部分都是堤基管涌造成的。而产生管涌的基本上为透水地基。透水堤基按结构又划分为两类:一是单一结构堤基,另一种是双层结构堤基,对单一结构砂性堤基,洪水期背水堤脚附近的出逸比降大于砂层的允许比降后就会出现砂沸管涌现象。对双层堤基,洪水期在弱透水的表土层底面将产生较高的承压水头,一旦承压水头超过表土层的抵抗能力,表土层就会被顶穿,其下卧砂层颗粒被水流带出就形成管涌,通常双层地基更易发生管涌。因此在选择堤基加固方案前,应根据历年险情资料、堤防安全复核和评价和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判断地基的结构及透水地基的厚度等,进而分析确定堤基的加固方案,纵上分析归纳起来,堤基除险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工程措施:(1)填塘(坑)固堤措施。这是堤基首选的加固措施,也是最简单的加固措施,主要适用于大堤两侧有较多的坑、塘。具有投资省,施工简单等优点,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性方案,对于险情较严重还应结合其它加固措施。(2)临水侧堤脚附近或堤顶垂直防渗措施。这是堤基防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垂直防渗墙目前最常用的一是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截渗墙技术,它是用特制的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机械将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防渗墙,从而达到防渗的目的。如我市的花果水库大坝采用的就是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方案,详见下图;二是垂直铺塑。垂直铺塑是用土工防渗膜做为防渗材料的一种垂直防渗措施,它是用锯槽机在迎水侧堤脚处锯槽后,将防渗膜插入,最后对沟槽进行回填,从而达到防渗的目的,此方案适用于透水层较薄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堤基。(3)外滩铺盖措施。这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主要是用沾土或土工膜在临水滩地做防渗铺盖,增加渗径长度,该措施主要适用于透水地基深度太深,使用垂直防渗措施不能完全截断的悬挂式防渗墙的一种辅助措施。(4)背水测压盖或导渗措施。这也是一种简单便捷辅助的防渗措施,适用于各类堤防。此外对于软弱堤基的处理,通常有振冲法、回填法和水泥搅拌桩法。主要用于提高堤基抗滑稳定性和抗震防液化能力及增加地基承载力。对浅埋的薄层直接挖除回填水泥土,埋藏较深的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措施或振冲法。

2.堤身加固方案

根据安全复核、评价结论,针对堤身险情的不同情况,通常选择以下加固措施:(1)堤身土方加培或防浪墙。根据堤防的等级,确定堤顶的宽度及标准设计断面,对不满足标准设计断面的应采取土方加培措施,对堤防断面基本满足要求但高程比设计堤顶低于1.2m以内的可采用防浪墙加固措施。(2)堤顶锥探灌浆、防渗膜、粘土铺盖或劈裂灌浆技术。对堤身渗漏较严重的,通常采取在迎水坡铺设防渗膜或不小于1m厚度的粘土铺盖,也可采用劈裂灌浆技术。具体采用哪种措施,应根据施工工期要求、工程造价及粘土土源等情况综合分析后确定。如我市史河治理堤身防渗采用的是粘土斜墙铺盖方案。对堤身渗漏较严轻的,利用锥探仪进行灌浆,以充填堤身中的漏洞、孔隙等。(3)堤坡防护措施。为减轻风浪对堤坡的冲刷破坏,需对迎水侧堤坡进行防护,通常堤坡防护技术主要有砌石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草皮护坡等,近年来在堤坡防护中采用了生态混凝土护坡及土壤固化护坡等新技术。对堤身为砂堤的在设计洪水以下,一般采用砌石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等硬护坡型式,设计洪水位以上的常采用草皮护坡,对有景观要求或城市堤防应优先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土壤固化护坡是一种新型的护坡新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就地取材和造价合理等优点,但相比传统的护坡型式,施工工艺相对较难。

3.崩岸治理和护底处理方案

堤防崩岸主要受河势及堤基地质条件的影响,在迎流顶冲凹岸堤段,水流冲刷抗冲能力差的土层,使堤岸失稳而崩塌。汛期更有高水位浸泡、水位骤降和风浪的影响,水流速度加快,崩岸更易发生。崩岸治理常用措施有(1)丁坝。这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护岸型式,具有调整水流流向作用,在河床宽阔、水浅流缓的河段,常易采用这种护岸型式,我市史河金寨县及叶集区段都建有很多这种丁坝,防护效果较好。(2)抛石护岸。对于堤脚有较多的冲刷坑,且河流水较深其它护岸不易施工的,可采用该护岸型式,该护岸要与其它护岸工程联合使用,效果更佳。(3)模袋混凝土。该护岸具有适应地形变化、施工速度快、美观经济等优点,常用于城市堤防、有景观要求的或护岸工程量大且工期紧的护岸工程。(4)格宾石笼。格宾石笼具有高强度、高抗腐蚀、柔性及整体性好、能适应河床变形等优点,且能满足生态型(绿化)护岸的要求。主要用于岸脚地基条件较差的城市堤防、有景观要求的护岸工程。(5)浆砌石护岸和混凝土护岸。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岸具有结构稳定性较好、整体性好、强度较高、抗冲能力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或流速大且对防冲要求较高的河道。

四、结束语

堤防范文篇6

关键词:长江堤防建设回顾

1998年长江大水是无情的,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是有情的。一场无情的大水、一项有情的决策,带来了湖北水利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湖北长江堤防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湖北长江治水的历史性跨越。4年的长江治水实践,湖北堤防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建设、大成效、大变化的特点。

1.大投入

1998年长江大水后,国家投巨资整治长江堤防,以期基本解决长江防洪问题。湖北长江干堤隐蔽工程、非隐蔽工程、分蓄洪工程建设和重点堤防建设投入174.9亿元,其中长江干堤16个项目投资148.47亿元,占长江中下游4省堤防建设总投资的48.4%,非隐蔽工程投资117亿元。其强度之大、额度之高前所未有。

2.大建设

1998年长江洪峰尚未退尽,湖北百万抗洪大军先后在1581km长江干堤上开始了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堤防建设。全省长江干堤非隐蔽工程项目土方量2.86亿m3。要完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到2002年年底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目标,2002年一年就要完成1.1亿m3的土方任务、64亿元的投资任务,相当于前3年土方量和投资额的总和,其任务之繁重、投资之巨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但随着“四制”在长江堤防建设中的推广和运用,一大批省内外资质高、实力强、装备良、信誉好的“国”字号施工企业参与湖北长江堤防建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投入湖北长江堤防建设,为完成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任务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下半年以来,就有4200多家(次)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参与了湖北长江干堤620多个标段的竞争。中标的企业中,中央直属和外省的队伍占到了40%。

3.大成效

到2002年10月底,湖北长江干堤已有1450km的高度、宽度和坡度达到设计标准,累计完成土方2.7亿m3,占计划的94.4%,相当于常年25年工程量的总和。重建、改建、加固穿堤建筑物360座,占计划433座的83.1%完成堤身护坡610km,占计划845km的72.2%;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83万m2占计划293万m2的96.6%。堤顶混凝土路面和其他附属工程按年底修完修好的计划和倒排工期的要求,正抓紧施工。

4.大变化

经过4年的建设,长江干堤普遍加高了1.5~2m,加宽了4m左右,沿长江干堤历史上所有的倒口渊塘和取土坑基本填平,砂基堤段得到了综合处理,病险涵闸得到了整治加固,堤基也变得更加结实了,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在1999年、2002年抗大洪实战中得到充分体现。1999年,正在整治中的长江干堤,在抗御接近1998年洪峰水位的严峻形势下,抢筑子堤只相当于1998年的1/18,重大险情只相当于1/40,上堤防汛劳力不到1/3,参加防汛的部队、武警官兵不到1/10,消耗的抢险砂石料、编织袋只有1/6。2002年8月,长江突发洪水,监利、莲花塘站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位,螺山站出现第四高水位,然而在大水压境的情况下,湖北长江干堤没有出现一处重大险情。更能体现今非昔比的是,两次抗大洪期间,沿江地区社会安宁祥和,人民安居乐业。4年的堤防建设,使长江干堤的面貌也大大改观。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长江干堤一改过去矮小单薄的旧貌,变成“一堤一路、两林护岸”的“水上长城”,武汉龙王庙、荆江大堤、黄石城区堤段等昔日的险工险点,变成了今日的亮点景点。同时,长江堤防建设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就业渠道,改善了沿江一线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沿江地区的城乡建设、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2002年6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长江干堤建设情况后欣慰地说,虽然长江干堤不是铜墙铁壁,但也稳如泰山。

4年的堤防建设的实践表明,堤防建设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堤防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管理不断加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场伟大的变革,更是江河治理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认真回顾4年堤防建设工作,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必将为今后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启示之一:只有不断调整治水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思路决定出路。在过去多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建设的历程,也是一个大反思的过程。客观地讲,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着眼于“人定胜天”,考虑和防止水对人的伤害要多些,而考虑和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要少些,造成人水分割、人水对立的紧张局面;往往着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考虑眼前问题要多些,而考虑长远问题要少些,造成效益单一、低标准重复建设;往往着眼于水利工程本身,考虑技术问题要多些,考虑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要少些,造成工程建管、运行困难。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定胜天”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人类自酿苦酒。有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中下游通江河湖面积17108km2,而目前仅存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总面积实际只有6000km2。享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而目前拥有的湖泊及蓄水面积均大大减少。根据美国资源卫星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百亩以上的湖泊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32个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843个,相应的面积由8528.2km2减少到2983.5km2,分别减少了36.7%和65%,而且仍呈减少趋势。通过深刻反思,按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重新调整并确立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既注重加高培厚长江干堤,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又大力实施平垸行洪工程,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彻底转变了大堤越高越好的狭隘观念,树立了因地制宜、疏堵结合、蓄泄兼筹、综合整治的科学态度。1998年以来,在加高培厚长江干堤,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全省先后平退163个民垸,其中双退刨堤117个,有效扩大了行洪断面,增加了蓄洪能力。全省已平退的民垸可增加蓄水量40多亿m3,接近1954年荆江分蓄洪区分洪蓄水的总量。其防洪效益已在1999年和2002年两次抗大洪中得到体现。这也充分表明,给洪水以出路,就是给人以生路。

在长江堤防建设中,还融入了亲水、爱水意识。武汉龙王庙和江滩修建了亲水平台,大汛时让路于水,退水时还地于民,实现了人水相亲、人水两利。武汉龙王庙多年想建都建不了,大水一来就冲了“龙王庙”,成为武汉市的心腹大患。转变建设思路后,武汉市把堤防工程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扩展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不仅成为伏波安澜的防洪屏障,而且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旅游景点。大型观景平台和巨幅浮雕,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典雅的华灯,成为江城“两江相汇、三镇鼎立、龟蛇锁江”壮美景观的点睛之笔。

此外,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注重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注重洪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工程设计时,就考虑了洪水资源的利用,完善了穿堤涵闸的排灌双重功能,力求使洪水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启示之二:只有不断完善建管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年堤防建设的实践证明,有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建管机制,是大规模、高强度堤防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4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和项目部取代了指挥部。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推行既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湖北长江干堤建设实际的项目法人负责与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相结合的建管体制,有效调动了堤防建设管理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了堤防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进而实现了堤防建设组织形式和建管体制的“五大转变”:在组织管理上,由传统的行政指挥、大包大揽模式向以“四制”为主,规范运作转变;在施工方式上,由人挑肩扛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施工转变;在建设投入上,由群众投劳、集资为主向国家投入为主、分级配套转变;在质量管理上,由传统的检查方式向实施工程监理、全程质量监控转变;在工程技术上,由单纯依靠传统技术向发挥传统技术优势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转变。在过去的堤防建设中,以行政长官牵头,按行政区划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它的先天不足就是行政干预多,责任主体不明;技术力量不足,地方色彩过浓。“项目法人”和“项目部”取代“指挥部”后,明确了建设责任主体,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具体实施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在招标投标上,通过建立招标公告制度、专家评标制度、综合评标制度、招标监督制度,优化标段划分,引来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和先进技术,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堤防建设任务成为可能。在建设监理上,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建立终身责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堤防工程建设质量。全省长江干堤建设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其中已经验收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的优良率在50%以上。

启示之三: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沿袭了多少世纪的抵御洪水的方法。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我们在继承祖先丰富治水经验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防洪技术和手段,科技成为堤防建设的有力武器。机械化施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长江堤防建设中的广泛运用,是铸就长江堤防“铜墙铁壁”、确保长江安澜的重要保证。

在工程设计上,通过改善技术装备、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了设计水平和科技含量。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3年的时间里,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添置了500多台计算机,彻底甩掉了设计图板,实现了由常规设计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由单机应用到网络应用的两大跨越。不仅提高了设计的科技水平,而且为堤防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工程建设上,我们在成功地将荆江大堤吹填技术推广到整个长江堤防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因险施策,积极慎重地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在砂基堤段的处理方面,除了采用垂直铺塑堤基防渗、高喷混凝土防渗墙、多头小口径深层搅拌桩、液压抓斗造防渗墙、钢板桩外,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日本SMW工法造墙设备,从德国宝峨公司引进了沉柱超薄防渗墙成墙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武汉丹水池整险加固一期工程,采用了SMW工法造墙设备和深基坑防渗帷墙技术,其防渗墙体连续,墙面光滑,墙体渗透系数低,抗压强度高。监利南河口超薄防渗墙也展现出施工工效高,造价低,墙体连续防渗性能好的技术优势。在堤身防渗处理技术上,采用了土工模袋防渗方法,极大提高了防渗能力。洲湾堵口复堤工程应用防渗技术,高标准完成了复堤任务,并在1999年的抗洪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因“国字第一号”大险而引起世人关注的洪湖长江干堤成为堤防高新技术实验场。洪湖堤段加固先后运用了垂直铺塑、高喷灌浆、钢板桩固堤、多头小口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振沉板桩防渗等5类20多项高新技术。这在我国堤防建设史上绝无仅有。被树为长江堤防加固建设样板的武汉龙王庙工程,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其铰链沉排、渗漏监控技术可以说独步堤防新技术应用领域。

启示之四: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堤防建设的要求

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离不开社会实践;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更离不开社会实践。4年的长江治水实践,为水利系统的职工施展才智、大显身手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为水利系统职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供了一个大课堂,为水利系统职工提高素质、锻炼党性提供了一个大熔炉。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在治水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水利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长江堤防建设。1998年汛期尚未结束,全省就有400多名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长江干堤沿岸特别是重点险工险段,逐处踏勘分析,反复比较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是省属最大的、也是惟一的甲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全院107名高级工程师和155名工程师,全力投入堤防工程设计,受到了省政府的嘉奖。一大批老水利、老专家再次出山,为堤防建设出谋划策。在长江干堤大规模建设之初,《运用新技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长江堤防建设体系》《1998年长江大水及今后整治水患意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防御长江洪水》等一篇篇凝聚着水利科技工作者心血的论文,为长江堤防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堤防范文篇7

大堤是沿河镇区防御汉江夏秋水的重要屏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沿堤少数地方群众与河道堤防管理部门争地争利现象时有发生,且呈蔓延趋势,不同程度地干扰了管理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威胁着堤防防安全。为了确保堤防安全,切实加强堤防管理维护工作,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堤防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事项,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维护堤防管理正常秩序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之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流域管理部门的堤防管理、护堤林(地)管理以及防汛抗等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市人民政府《批转管理分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堤防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和注册登记发证的报告的通知》(政发〔〕9号)是我市范围内河道堤防保护范围确权划界的重要文件。各地要把文件精神传达贯彻到群众之中,切实维护流域管理部门在堤防工程用地、防护林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正当权益。

三、各地要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教育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干部群众的防安全意识;要积极配合流域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沟通和理解,及时化解地方群众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

堤防范文篇8

1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的重要性

堤防勘察工作的布置要符合勘察阶段深度的要求,遵循先准备后布置,先重点后一般,先建筑物后堤身、堤基的原则。在充分收集已有勘察资料和堤防历年险情的基础上,将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堤段和历年险情较多的堤段作为重点优先布置,同时考虑穿堤建筑物。因此,在堤防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前应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查明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微地貌单元及堤线附近的塘、潭、坑、沟、渠及水井等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调查堤身、堤基病害险情,包括堤身滑坡、开裂、塌陷、浸散、漏水洞,堤基渗漏、渗透破坏(管涌、流土),以及其他各种病险情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范围、特征、险情成因及护坡护岸工程现状和堤外滩宽度、决口扇、古河道等情况。只有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查明堤防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基本地质情况及病险害分布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进行勘察工作量布置。目前有些勘察单位未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未充分掌握堤防工程的基本地质情况及病险情,盲目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以下简称《规程》)中有关剖面间距及钻孔孔距的规定,于图纸上等间距地进行纵剖面钻孔布置及横剖面布置;结果花费了不少勘察工作量,而堤防工程的病险情却未能分析查明;提交的勘察报告中的钻孔资料、数据不能如实地反映堤防工程存在的病险情、隐患,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不能通过,需返工补充勘察,事倍功半。

2堤身填土勘察方法

作为“地质体”的堤基土层,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或近代,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土体。其工程特性受成因类型、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土体结构、含水状态和固结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堤身土体是线形的“工程体”,由人工填筑而成,其质量优劣受填筑土料、设计标准、施工方法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堤身填土质量具有极大的随机性。而堤身中发现的施工杂物、透水夹层、生物洞穴等的分布,其随机性就更大了。此类随机性的工程隐患问题,用常规的地质勘察手段往往难以查明。因此,《规程》6•0•2指出:“堤身勘察宜坚持地面调查、物探和勘探相结合的原则”。堤身历年险情是堤身填土最直观的表现,堤身的缺陷往往通过险情而暴露无遗。因此,堤身勘察应以地面调查和物探为主,辅以少量的勘探,这样既节省经费,又快捷便利。也就是说,堤身勘察首先应通过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了解堤防工程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单元和周边地质环境,堤身填土的物质组成、密实程度、渗透性能,堤身现状及历史险情,加固处理措施等。再通过工程物探(主要有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地震探测等)了解堤身疏松透水夹层、生物洞穴等隐患的具体分布,并结合必要的勘探手段,取岩心观测、进行原位测试(主要有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等)和取原状(或扰动)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包括颗粒分析、物理性试验、渗透试验及力学性试验)。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准确的查明堤防工程堤身填土的质量及隐患分布,以便对堤防工程堤身状况给予恰当、充分的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地质参数,为堤防的除险加固设计服务。

3已建堤防除险加固的勘察深度

关于已建堤防除险加固勘察的地质勘察深度,《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发现,部分规定可操作性较差。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勘探剖面间距及孔距问题。关于纵剖面钻孔间距,《规程》5•3•2指出:“堤防勘探纵剖面宜沿堤防中心线或防渗轴线、减压井轴线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宜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宜为100~500m,险情多发、地质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已建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勘察精度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因此其纵剖面钻孔孔距宜为100~500m,这点比较好把握。关于横剖面间距,《规程》5•3•3指出:“横剖面间距宜为堤防中心线纵剖面上钻孔间距的2~4倍,险情多发段、地质条件复杂段应适当加密横剖面,每一工程地质单元应至少有一条横剖面。”并规定在渊、潭、塘、沟、渠等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堤防险情段,物探异常位置,拟扒口分洪段,小型涵闸闸址处应布置横剖面。关于横剖面钻孔孔距,《规程》5•3•3指出:“横剖面上宜布置3~6孔:堤防中心线1孔、堤外1~2孔、堤内1~3孔,孔距宜为20~200m。”笔者认为,在漳州地区,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冲积—海积平原,其为冲洪积物与海积物交互沉积,地层往往复杂多变,特别是河流分叉段、河口段,上部多为粉质粘土、砂及淤泥呈韵律沉积,其地层厚度、层位复杂多变,横剖面孔距20~200m跨度偏大,实际勘察布置勘探孔时孔距不好把握。根据多年的勘察经验,漳州地区横剖面孔距宜控制在20~100m范围内比较适宜,孔距超过100m则地层不易控制。而根据已建堤防险情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堤防堤基渗漏、管涌、流土等险情的发生,一般多分布于堤内坡堤脚至堤内30~100m范围,或分布于堤内近堤脚处的坑、塘、沟、渠等薄弱地段,因此20~100m的孔距既可控制住地层变化,查明堤基地层分布,又不会增加勘探工作量,是比较合理的孔距。至于局部堤基渗透变形破坏较远的地段可结合地面调查结果适当增加勘探孔。

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孔深问题。《规程》5•3•9指出:“堤防钻孔宜为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已建堤防堤顶孔的堤身段),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当加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要求。”由于勘察时具体设计需要计算渗流和稳定的孔深不太确定,因此,具体钻孔需钻多深也难以确定。鉴于漳州地区上部土层一般分布有较深厚的砂类土、卵砾石等强透水性地层,间或分布有粉质粘土或淤泥软土层(部分地段淤泥层厚度较大),而砂、卵砾石层下伏一般为坡残积层或风化岩层。因此,建议在孔深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一般为堤基以下2•0倍的堤身高度)宜钻至坡残积层或风化岩层,这样进行渗流与稳定分析计算剖面的地层结构较完整。若砂、卵砾石层厚度较大,当孔深达2•0~3•0倍的堤身高度时尚未揭穿强透水层,则可考虑提前终孔。需要指出的是:漳州地区现有防洪堤高度一般不是很大,少则3~5m,多则5~10m,若防洪堤高度较低时,根据堤身高度来控制勘探孔深是不太合理的,这时应采用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要求来控制孔深,即孔深需适当加深或进入相对隔水层。

4堤基工程地质分类的意义

堤基工程地质评价是整个勘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设计人员采取处理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堤基工程地质评价应与工程紧密结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应是堤基处理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无论堤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多复杂,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都是明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堤基的抗滑稳定、抗渗稳定、抗震稳定及特殊土引起的问题4大类。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线,《规程》将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为4大类:A类(工程地质条件良好)、B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C类(工程地质条件较差)、D类(工程地质条件差)。具体勘察时,应根据已建堤防工程堤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类型及严重程度、历史险情等,进行合理的工程地质条件分类(段)。对于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和D类的,是勘察的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密勘探点;B类次之,按《规程》要求进行常规性勘探即可;A类则可少布勘探点。对于设计而言,C类和D类堤基必须考虑工程措施;B类堤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A类堤基则不需采取工程措施。

堤防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堤防管理工作,落实管理目标,促进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面发展,依照省水利厅制定的《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分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管理分局的堤防管理工作。

第三条堤防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取消群众管养员,由各管理段把每公里堤段量化到其单位职工进行管理,实行绩效与人员工资及管养费用直接挂钩。促进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第四条局属各管理段是承担堤防管理任务的主体,平时包片局领导与科室人员负责督促指导管理段工作,但管理段有阶段性、突击性中心任务时,需包片局领导或包片科室负责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真心诚意地帮助基层开展工作。

第二章堤防日常管理

第五条堤面长期保持平坦、无坑槽,无明显的波状起伏,雨后无积水,做到晴雨天都一样,有无检查都一样,车速行驶

50-60公里/小时无明显颠簸。

第六条堤身、平台无高杆植物和杂草。要求每此文章来自于次杂草清除率达到100%,益草化率达到90%以上。

第七条堤面、堤身、平台做到无杂物、牛粪等垃圾堆放。

第八条堤肩与堤脚完整美观,做到无坑槽、无缺损、无吊坎。

第九条堤身、平台不允许新增上下坡路。坚决封堵车流量不大的坡道,有计划地对翻堤马路进行整治,做到马路平整、无车槽、无切堤筑路现象。经上级审批同意修筑的上下坡路,要求用土帮堤筑路并高标准硬化。

第十条堤身、平台、禁脚范围内无牛坑、无雨流沟缺。

第十一条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无违章建房、爆破、采砂、打井、挖洞、开沟、埋坟、铲草皮、打草晒粮、搭蓬、堆放物料和垃圾、钻探与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挖掘、违章种植以及从事其它损害堤身和禁脚地安全的行为。进一步完善划界确权工作,有计划地启动堤防护堤地的土权、林权、管理权“三权”回收工作,“三权”回收率达95%以上。

第三章林木管理

第十二条彻底消除内外禁脚空白段块,宜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要有计划积极上报分局,改造“小、乱、稀”和低产林堤段。

第十三条严格把好选苗关、泡苗关、栽植关。选苗要选胸径2.5cm以上,苗高4米以上,无虫害的优质苗;泡苗浸水深度达1/3以上,浸泡时间一周左右;合理密植,翻耕松土,场地清理平整(含挖老树蔸)之后,采用钎插造林,栽植规格一般按行距4米、株距3米,深度0.8米;按灌一瓢水、填一锹土的方法进行培蔸紧杠;用石灰按高1米刷白进行防虫,新植幼树要横成排,纵成行,斜成线,苗齐苗壮,三沟相通,田间无杂草,定专人管理,确保成活率达到90%。

第十四条五年以内的林地林间翻耕每年至少组织两次,林地内无高杆杂草。适时进行林木柯枝整形和防治病虫害,提高主材率、优材率。柯枝整形保留树冠的2/3。

第十五条要做好更新砍伐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法处理被盗林木和损坏幼树的行为,成树被盗查处率达到100%,杜绝烧树毁树现象。对监守自盗或私伐林木的管理段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将严格给予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第四章防洪保安与工程设施及河道护工管理

第十六条为了确保防洪安全,要求各管理段定期对所辖堤段的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进行徒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分局并协助处理。管理人员日巡一次,管理段周巡一次,工程管理科每月检查一次,同时认真做好徒步检查记载。

第十七条防洪责任制措施落实,坚持每月工作22天,休息日有专人值班。防汛物资器材按规定地点堆放整齐、有专人管理,且帐物相符,保管妥善。管理段用房、哨棚和防汛设施无盗损。

第十八条工程管理设施(如水尺、公里碑、百米桩、分界牌、险工险段牌、工程简介牌)齐全美观,无损坏;拦车卡有醒目警示标识。

第十九条护坡、护岸等河道防护工程无缺损、无坍塌、无松动等险情;穿堤建筑物无险情发生。各管理段必须坚持日常检查,如有上述情况及时上报分局并配合分局处理。

第二十条督促沿堤涵闸管理单位加强对穿堤建筑物进行日常管理,确保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养护良好、运转灵活;混凝土无老化、破损现象;堤身与建筑物联结可靠,结合部无隐患、无渗漏现象。

第二十一条熟练掌握和运用水法规,用法律法规来维护河道堤防工程的完整与安全,依法治水、依法行政,打击违法行为;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任何项目建设以及采砂取土等,必须按河道管理权限审批,不越权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阻水生物或建筑物的数量、位置、设障单位等情况清楚,及时提出清障方案并督促完成清障任务,无新设障现象。

第五章内业管理

第二十二条庭院内外环境整洁明亮、美观大方,规章制度完整齐全。

第二十三条庭院内外宜林宜草绿化率达到95%以上,“五小”经济确保达到人均年利3000元的目标(用于职工13个月工资、年终福利和再生产)。

第二十四条室内卫生整洁,各类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办公室各类资料规范齐全,分类清楚,装订美观,保管妥善,有上墙的各项制度和学习专栏。

第二十五条严格坚持日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做到无旷工、迟到、早退等现象,否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检查考评办法

第二十六条检查办法。每月由分局检查考评专班分堤外、堤内、堤面三个组进行检查。检查时间为当月底至次月初,专班由工程管理科牵头,有关科室参加。分局进行半年和年终检查考评时,由工程管理科组织各管理段段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局直单位负责人参加,按考核评分表打分,评出名次。

第二十七条考评办法。每月5日前各管理段上报当月堤防管理工作计划,工程管理科依据各管理段当月计划和分局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标准在月底或次月初组织专班对照量化打分,合格分为93分,要求透明度高,有评分理由。当月考核结果记入各段档案,对合格〈含合格〉以上的管理段由工程管理科出具考核证明经分管局长签字后到计财科按规定发放月包干堤防管养费用。对有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视其情节扣发该段当月30%以上堤防管养费用,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落实本制度合格以上等次的管理段,按年度累计分数第一、二名上报省**局,由**局奖励和表彰;第三、四名由分局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十九条各管理段正副职负责人的工资要直接与考评的等次挂钩,对局、分局连续两次堤防管理考核评比均落后者(合格分以下最后一名),取消其管理段负责人当年评优,并酌情扣减其管理经费并在全局通报批评。

第三十条维护单位资产和防洪器材安全,如发生林木、防汛器材和其它固定资产等被盗现象,将按国家和分局有关规定执行,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分管人员的责任,并全额赔偿所受损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按国家和分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对不服从本制度安排,消极怠工、贻误工作、出现差错的工作人员,按照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对越权审批,发生重大事件后缓报、漏报、不报的将对责任人和所在单位领导予以纪律处分,视其情节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严格按照省**局的有关规定和分局制定的年度“三定”方案中规定的项目按月进行考核,堤防内外禁脚年亩均收入不少于100元,水利经济工作在每季度末与堤防管理同时考评。

第三十三条各管理段当月考评分,按基础分(合格分)计奖罚。即每高出1分奖300元,每低1分罚堤防管养费300元,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各管理段必须按奖罚数分解到职工。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附《堤防管理百分制考核标准》。

堤防范文篇10

1试验数据的特性

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所获得的各种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数据具有以下特性:数据量大且具分散性:近年来,黄河下游堤防勘察工程长度一般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这就使得每个工程的试验数据少则几十组,多则数百组。这样多的数据不是集中分布在某个堤段,而是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堤防工程范围内。另外,相距越远的两点,同一类型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能会越明显,这就是数据空间上的分散性。随机波动性:同一堤段、同一试验方法和条件做出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这种随机波动性是由试验仪器、外界条件、试验人员本身等许多随机因素产生的总结果。规律性:数据的随机波动并不意味着就是杂乱无章。一般来说,同一层土体某一指标总是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值内,并且主要集中在这个范围值内一个更小的一个区间。试验数据越多,这种规律性越明显。另外,落在任意区间中试验数据的数量在总数据量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总数据量的增加,趋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值。如果我们将数据的分布情况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出来,不难看出其形态趋于地质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2数据统计中常用的特征值

在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常会用到以下特征值:

(1)算术平均值:表示数据集中位置的各种特征值中最基本的一个,定义为所有参与统计数据之和与数据个数的商。用公式表示就是:X軍=ni=1ΣXin,式中X軍为算术平均值;Xi为参加统计的数据;n为参加统计的数据个数。

(2)大(小)值平均值:由大(小)于算术平均值的数据求出的平均值。

(3)方差: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特征值,方差越大,数据波动越大。用公式表示就是:S2=ni=1Σ(Xi-X軍)2n-1,式中S2为方差。

(4)标准差:又叫均方差,与方差的作用一致。S=S2姨,式中S为均方差。

(5)变异系数:是复合型的特征值之一,用来衡量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用公式表示就是:CV=SX軍×100%,式中CV为变异系数。

3数据统计的原则及方法

了解了数据统计中常用的特征值后,便可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即通过数理统计与分析来估计土体的特性值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根据土体所处的地貌单元、堤防现状、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因素将勘察堤段划分出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在每个地质单元中,再依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土体成份、土体结构上的差异,结合试验测得的土的物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分层统计试验数据。

(2)对于各统计单元中的各种试验数据,可根据每种数据在各变化区间的频数,作出频数分布图,分析其变异情况。

(3)对于明显不合理的试验数据,应分析原因,如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试验过程是否出现异常等。有条件时,可进行适当数量的补充试验。

(4)核查试验数据的合理性时,除考虑数据离散范围的大小外,还可参考同类地区相同条件下土性指标的历史成果,或考虑具体试验条件下土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每种试验数据的平均值、均方差、变异系数,进行数据的取舍。数据取舍的标准一般可定为正负3倍均方差。

(6)重新计算剩余试验数据的平均值、均方差、变异系数,并以平均值加上1倍均方差至平均值减去1倍均方差为该试验指标的范围值,至此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结束。

4地质建议值的选取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目的是选取地质建议值。试验所得的土性指标按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可分为一般特性指标和主要计算指标。一般特性指标包括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土粒比重、颗粒组成、液塑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等等,这类指标的地质建议值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主要计算指标的地质建议值首先应根据统计的试验组数进行选取。大于30组时,可直接采用算术平均值;小于30组时,建议值应根据规范的规定,结合堤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统计后的试验值进行适当调整后提出,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建议值在平均值加上1倍均方差至平均值减去1倍均方差的范围中选取。从工程安全的角度考虑,应按最差的可能性选取。

(2)建议值在小值平均值至大值平均值范围内选取。

(3)建议值采用保证率平均值,即平均值加(减)一个按要求的风险概率所确定的保证值。

(4)对试验组数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指标,建议值可从工程安全的角度并区分不同指标选用平均值、小值平均值、大值平均值,或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地质建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