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栏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6:05:05

电视新闻栏目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1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开拓优化途径编排技巧

为了赢得受众,从而在广电竞争中崭露头角,目前我国的各级电视机构相继都开拓了或优化整改了一些可行性好、受众率高的新闻节目。下面就一一分析开拓和优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途径。

一、开办新的栏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其成功要件是:着力经营品牌新闻节目。品牌新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因此,打造一档全新的品牌栏目势在必行。如:

200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破旧立新,全力打造一档精品品牌栏目——《新闻1+1》。以其独特的新闻理念,新颖的栏目形式,深刻的新闻主题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栏目播报方式,创新性的运用“1+1”即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模式,瞄准当下最新鲜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里用直播的方式,挖掘新闻表象,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向观众展现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并首次以“CCTV首席观察员”身份,进行更深入更独到的权威评论。《新闻1+1》选题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以新闻观察员和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为主体,同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多种形式,整合新闻内容,倾听百姓声音,连线新闻专家,使栏目错落有致,有效的放缓了节奏,缓解观众长时间的收视疲劳。

二、整合新闻资源,增加民生新闻

吸引受众的关键和核心,就是新闻报道贴近大众生活,即增加民生新闻报道力度。民生新闻节目开拓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空间。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民生新闻”不仅包括了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而且包括了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和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民生新闻也可以是时政、经济新闻的一种切入”,“也包括对一些涉及百姓利益的问题的探讨”。事实上,民生新闻中的生活资讯和投诉就是完全为百姓服务、为民众撑腰的,而民众对这些内容的接受心理也是实用的、理性的和严肃的。这样,民生新闻就十分有力地建构了一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它所蕴涵的意义与价值系统迥然有别于社会新闻。所以,民生新闻传播范式开拓出一个“通向民生的严肃和新闻的尊严”的崭新天地,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世界可谓别有洞天。

三、积极优化节目内容

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例如央视:自CCTV新闻频道08年改版以来,我们发现《新闻联播》开始配发自己的新闻评论,如:4月30日奥运倒计时100天,《新闻联播》配发《本台短评:北京在微笑》;5月13日,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新闻联播》配发《本台短评: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四、积极应对突发的新闻,迅速做直播报道

现场直播自出现以来,就以其它播报方式无以比拟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目前,现场直播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常态播出方式。在国内,随着如香港回归、三峡合龙、北京申奥成功等重大直播活动的逐步探索,直播活动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而且在观众中形成了新的收视期待:那就是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或活动时,都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电视媒体的直播。这种期待,其实是观众对经历自己无法身处其间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种期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耿萨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的突发新闻报道中播报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接着海霞在直播岗位上坚守了近4个小时,康辉在凌晨时分接过同事的话筒,通宵直播,然后是敬一丹、王世林、鲁健、欧阳夏丹……

高时效的新闻不仅先声夺人,成为社会议程的首席设置者,而且是提高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时效在一定时间内对媒体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时效同真实性一样,也是新闻的生命。

五、进行新闻策划或策划新闻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尤为重要,它也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优化。新闻策划追求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你快我深”,有效传播的积极效应,使电视节目更有意义、更有舆论引导性。公务员之家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众多电视台进行了新闻策划。如央视《新闻联播》增设了板块《抗震英雄谱》;《鲁豫有约》请来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灾民,讲述现在的幸福生活,以给灾区群众以鼓励,为汶川加油……

同时,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的报道中,策划新闻也屡见不鲜。记者去深入重灾区之前,他们需准备不只一份初稿,抢救情况稍好是一份,情况不容乐观是一份,救援人员奋力抢救是一份,群众自救又是一份……

这些都对优化新闻节目内容,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使荧屏更丰富,增加了舆论的导向性。

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今天,电视观众对快捷、全面、深刻的信息需求以及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同时对于财富与时尚的感受更加强烈。当互联网已经夺走了公众的眼球、手机也成为多媒体的时候,观众必然对电视更加挑剔,更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品牌栏目与精品节目将更具有竞争优势,而那些既无思想又无创意的电视垃圾必将被观众无情地抛弃。电视人只有立足世界电视前沿,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制作适应国情与文化传统的节目,电视的魅力才会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2007.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2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

2008年对于中国电视新闻事业来说是一个意义承大的年份,接连不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分析了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发展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电视台,而它在电视新闻方面有两个标志性的频道,那就是它的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

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新闻这个领域,CCTV-1堪称一枝独秀,它的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精心打造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三个品牌,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间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模式,并不断在重大新闻的专题报道中进行大练兵,为CCTV电视新闻节目的跨越发展做好了软件和硬件的充分准备。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除了在国内树立起至高的权威以外,还要向世界进军,这个成为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最能体现一个电视台水准的节目,必然要有所突破。

1破“旧”:三档原有的品牌栏目大改版

千禧年,《东方时空》率先进行了一次从栏目时间到栏目内容的大改版,将四个版块重新整合,并新增了一个环节——《时空连线》。后又经过四年时间的锻造,《东方时空》成为了拥有六个子栏目的成熟的大型杂志性新闻节目。同样的节目体裁,在对人物的采访上,《东方时空》并不同于美国著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60分钟》,《60分钟》里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名人的专访。而《东方时空》对于人物访问,专门开辟了三个专栏:《东方之子》、《人物专访》和每周日的《高端访问》,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东方之子》和《人物专访》更是主要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进行访谈。它以东方人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新闻杂志节目当中。

进入21世纪,《焦点访谈》的改变更多的是在选材上。从最初对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到现在对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越来越多地走进其他节目难以涉及的领域。

随着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新闻调查》的话题也越来越广。由于类似的新闻栏目逐渐增多,很多时候众多栏目会选择一个话题,而《新闻调查》秉承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原则,让人们从同样的事件中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如今年南方雪灾中关于河北唐山的十三位农民到湖南郴州义务救灾的新闻,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新闻调查》与它们不同的是在3月1日播出了一期名为《孤城记》的节目,这十三位农民义务抢险的事迹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部分来报道的。在这个小小的部分里,观众看到了不同于其他栏目的地方,其他栏目关注的多是这些农民的精神层面,而《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采访的问题焦点对准他们来郴州后的生活状况,一句“湖南菜是否吃得习惯”的真诚问候令采访对象打开了话匣,也令观众深深感动。

2立“新”:建立新闻频道,打造新闻节目的全新面貌

新闻节目是一类庞大的电视节目,它需要一个自己的门户来发展,这也是追赶世界水平的要求。于是,2003年5月1日,就在中央电视台开播45周年之际,新闻频道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频道的出现,意味着新闻节目有了自己的专业播出平台,它代表着21世纪中国的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其电视新闻节目更是有着其他电视台无法超越的优势。

1、电视新闻节目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有了这个专业的频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结束了编排分散的局面,统一划归于新闻频道,消息类新闻节目例如:每个整点的新闻、《新闻早八点》和《晚间新闻》等都实现了直播,让新闻节目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使节目变得更有收看价值。不仅如此,强大的信息量令观众随时打开电视机都能获知当天新闻。

2、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全新的新闻节目必然要随着全新的频道一起诞生,2006年新闻频道进行了一次改版,通过整合原有的节目资源形成的早间栏目《朝闻天下》就是其中一个新颖的亮点。每天早上从6:00开始,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新闻资讯,是前所未有的大信息量新闻节目。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版块——2003年开播的《媒体广场》,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读报”形式的先驱。它始终以一个传播平台的姿态出现,不仅令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了各大报纸,还突出了每条新闻所刊载的媒体的名称,给这些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早间时段相呼应的傍晚6:20,《新闻社区》伴随着主持人轻松活泼的播报方式给人们疲劳的一天增添了一丝惬意,在这里,主持人不是在播新闻而是在讲故事,符合新闻事件的配音以及国内外流行音乐等都成了新闻的背景声音。

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屏幕下方的新闻条,新闻频道对这种方式的24小时应用无疑将新闻更快捷更全面地带给观众,也增加了电视新闻播出的途径。

3、新闻节目内容的广泛性。新增的新闻节目不仅丰富了央视节目的形式,同时也扩大了节目内容的取材。除了原有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以时事政治为主的节目以外,又开辟了更大的新闻领域。《共同关注》是与新闻频道同时诞生的一档节目,是新闻频道惟一的一档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栏目。它关注新近发生的与百姓和社会关系密切的热点,尤其将视角放在“弱势群体”上,2006年《共同关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它的启动意味着新闻节目担当的不仅仅是传播者的角色,更是社会参与者,这项活动升华了新闻节目的社会意义。另外,前面提到的《新闻社区》除了播报方式的新颖以外,在内容上也主要以民生和娱乐为主,从民俗民风到奇人轶事,广博的内容是央视其他新闻节目所未有的。

4、新闻在,央视在。新闻频道的设立更为重大事件的直播和深度报道提供了空间。当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只有新闻消息的通报是不行的,人们在危急的时刻会萌生获知更多信息的欲望,而电视直播新闻和来自现场的专题报道是人们最关注的节目。这在2008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快捷、成熟和有条不紊。

二、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栏目走向研究

1、节目内容更“亲民”,频道的文化性更强。无论从资源力量还是内容权威性上来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国内是无人能敌的。从1990年到2008年,近20年的拼搏和耕耘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这对我国电视新闻来说是一项可喜的成果。“接近民生”是西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可谓任务艰巨。我国新闻事业素来有“三贴近”原则,这与国际新闻的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现代教育理念等为定位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讲述》,就是讲述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故事。该栏目向社会征集故事线索和原创DV,虽然它并不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但是这种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最近。正如叶子所言:“在电视屏幕上,不只是新闻节目在传播真实世界,其他各类节目也在再现真实世界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新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所需、再现群众生活。”。当然,目前这种意识已经在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里有所显现,“严肃”不再是新闻节目唯一的代名词,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是在真实性上要严谨。而在风格上要活泼。

如今,品牌文化是风靡全球。那么,新闻频道的品牌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品牌是靠该频道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构建而成的,所以这些节目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搏击的同时会保留着中国的特色。以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中央电视台新增了一些有关奥运的新闻节目,也在一些原有的新闻栏目里增设了奥运专栏,这些节目的内容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充满了中国的传统味道。中国文化元素其实也早已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例如几十年来格调坚持不变的《新闻联播》。每逢我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主持人便会身着喜庆且点缀我国传统元素的服饰亮相。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的品牌,体现着品牌文化,这是未来传媒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公务员之家:

2、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总体起步晚,一些新颖的新闻编播形式自然也就比别人晚。中央电视台在进行了几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势头显然是要与世界齐头并进。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办了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国际频道,这些频道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走向世界铺设了一条大道,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重大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转播。CCTV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在逐渐从“引进借鉴国外的”转变为“被国外引进借鉴”,代表我国媒体形象的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方面正在取得越来越高的世界地位。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3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

**年对于中国电视新闻事业来说是一个意义承大的年份,接连不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分析了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发展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电视台,而它在电视新闻方面有两个标志性的频道,那就是它的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

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新闻这个领域,CCTV-1堪称一枝独秀,它的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精心打造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三个品牌,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间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模式,并不断在重大新闻的专题报道中进行大练兵,为CCTV电视新闻节目的跨越发展做好了软件和硬件的充分准备。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除了在国内树立起至高的权威以外,还要向世界进军,这个成为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最能体现一个电视台水准的节目,必然要有所突破。

1破“旧”:三档原有的品牌栏目大改版

千禧年,《东方时空》率先进行了一次从栏目时间到栏目内容的大改版,将四个版块重新整合,并新增了一个环节——《时空连线》。后又经过四年时间的锻造,《东方时空》成为了拥有六个子栏目的成熟的大型杂志性新闻节目。同样的节目体裁,在对人物的采访上,《东方时空》并不同于美国著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60分钟》,《60分钟》里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名人的专访。而《东方时空》对于人物访问,专门开辟了三个专栏:《东方之子》、《人物专访》和每周日的《高端访问》,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东方之子》和《人物专访》更是主要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进行访谈。它以东方人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新闻杂志节目当中。

进入21世纪,《焦点访谈》的改变更多的是在选材上。从最初对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到现在对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越来越多地走进其他节目难以涉及的领域。

随着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新闻调查》的话题也越来越广。由于类似的新闻栏目逐渐增多,很多时候众多栏目会选择一个话题,而《新闻调查》秉承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原则,让人们从同样的事件中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如今年南方雪灾中关于河北唐山的十三位农民到湖南郴州义务救灾的新闻,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新闻调查》与它们不同的是在3月1日播出了一期名为《孤城记》的节目,这十三位农民义务抢险的事迹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部分来报道的。在这个小小的部分里,观众看到了不同于其他栏目的地方,其他栏目关注的多是这些农民的精神层面,而《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采访的问题焦点对准他们来郴州后的生活状况,一句“湖南菜是否吃得习惯”的真诚问候令采访对象打开了话匣,也令观众深深感动。

2立“新”:建立新闻频道,打造新闻节目的全新面貌

新闻节目是一类庞大的电视节目,它需要一个自己的门户来发展,这也是追赶世界水平的要求。于是,2003年5月1日,就在中央电视台开播45周年之际,新闻频道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频道的出现,意味着新闻节目有了自己的专业播出平台,它代表着21世纪中国的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其电视新闻节目更是有着其他电视台无法超越的优势。

1、电视新闻节目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有了这个专业的频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结束了编排分散的局面,统一划归于新闻频道,消息类新闻节目例如:每个整点的新闻、《新闻早八点》和《晚间新闻》等都实现了直播,让新闻节目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使节目变得更有收看价值。不仅如此,强大的信息量令观众随时打开电视机都能获知当天新闻。

2、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全新的新闻节目必然要随着全新的频道一起诞生,2006年新闻频道进行了一次改版,通过整合原有的节目资源形成的早间栏目《朝闻天下》就是其中一个新颖的亮点。每天早上从6:00开始,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新闻资讯,是前所未有的大信息量新闻节目。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版块——2003年开播的《媒体广场》,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读报”形式的先驱。它始终以一个传播平台的姿态出现,不仅令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了各大报纸,还突出了每条新闻所刊载的媒体的名称,给这些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早间时段相呼应的傍晚6:20,《新闻社区》伴随着主持人轻松活泼的播报方式给人们疲劳的一天增添了一丝惬意,在这里,主持人不是在播新闻而是在讲故事,符合新闻事件的配音以及国内外流行音乐等都成了新闻的背景声音。

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屏幕下方的新闻条,新闻频道对这种方式的24小时应用无疑将新闻更快捷更全面地带给观众,也增加了电视新闻播出的途径。

3、新闻节目内容的广泛性。新增的新闻节目不仅丰富了央视节目的形式,同时也扩大了节目内容的取材。除了原有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以时事政治为主的节目以外,又开辟了更大的新闻领域。《共同关注》是与新闻频道同时诞生的一档节目,是新闻频道惟一的一档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栏目。它关注新近发生的与百姓和社会关系密切的热点,尤其将视角放在“弱势群体”上,2006年《共同关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它的启动意味着新闻节目担当的不仅仅是传播者的角色,更是社会参与者,这项活动升华了新闻节目的社会意义。另外,前面提到的《新闻社区》除了播报方式的新颖以外,在内容上也主要以民生和娱乐为主,从民俗民风到奇人轶事,广博的内容是央视其他新闻节目所未有的。

4、新闻在,央视在。新闻频道的设立更为重大事件的直播和深度报道提供了空间。当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只有新闻消息的通报是不行的,人们在危急的时刻会萌生获知更多信息的欲望,而电视直播新闻和来自现场的专题报道是人们最关注的节目。这在**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快捷、成熟和有条不紊。

二、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栏目走向研究

1、节目内容更“亲民”,频道的文化性更强。无论从资源力量还是内容权威性上来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国内是无人能敌的。从1990年到**年,近20年的拼搏和耕耘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这对我国电视新闻来说是一项可喜的成果。“接近民生”是西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可谓任务艰巨。我国新闻事业素来有“三贴近”原则,这与国际新闻的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现代教育理念等为定位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讲述》,就是讲述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故事。该栏目向社会征集故事线索和原创DV,虽然它并不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但是这种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最近。正如叶子所言:“在电视屏幕上,不只是新闻节目在传播真实世界,其他各类节目也在再现真实世界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新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所需、再现群众生活。”。当然,目前这种意识已经在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里有所显现,“严肃”不再是新闻节目唯一的代名词,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是在真实性上要严谨。而在风格上要活泼。

如今,品牌文化是风靡全球。那么,新闻频道的品牌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品牌是靠该频道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构建而成的,所以这些节目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搏击的同时会保留着中国的特色。以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中央电视台新增了一些有关奥运的新闻节目,也在一些原有的新闻栏目里增设了奥运专栏,这些节目的内容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充满了中国的传统味道。中国文化元素其实也早已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例如几十年来格调坚持不变的《新闻联播》。每逢我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主持人便会身着喜庆且点缀我国传统元素的服饰亮相。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的品牌,体现着品牌文化,这是未来传媒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

2、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总体起步晚,一些新颖的新闻编播形式自然也就比别人晚。中央电视台在进行了几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势头显然是要与世界齐头并进。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办了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国际频道,这些频道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走向世界铺设了一条大道,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重大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转播。CCTV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在逐渐从“引进借鉴国外的”转变为“被国外引进借鉴”,代表我国媒体形象的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方面正在取得越来越高的世界地位。公务员之家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4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故事化叙事;短视频时代

一、故事化叙事概念

作为传递信息的专业化形式,新闻本不应有过多的艺术化处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短消息已然无法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新闻事件背后的各种细节成为受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文稿在继承纪实性文学的写作手法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叙事化描写,对于新闻事件背后的细节增添了如同文学故事一样的描写;同时在影像上借鉴了电影、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加入了不少戏剧化的元素,精心设置各种悬念、铺垫和情感情节,让原本平铺直叙的新闻事件呈现戏剧化的艺术表现,即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新闻的故事化叙事要秉承新闻的基本原则,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只对新闻事实背后的过程和情感适当渲染,绝不生造情节悬念,为达效果而枉顾新闻事实。换句话说,电视新闻专题的故事化叙事绝不是影视剧创作,而是对新闻事实的丰富化和艺术化,绝不可将主人公当作演员,影像语言也不能太过夸张,为了效果过度渲染不存在的事实和模棱两可的情感。

二、故事化叙事遵循的原则

(一)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备新闻五要素

客观真实地反映和报道社会生活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1]。新闻是非虚构的,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新闻专题节目是在新闻的大范畴下的延伸性报道,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最基本的事实,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模糊处理,甚至添油加醋或伪造事实。也就是说,讲述新闻事件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五要素。这也是新闻类节目的底线,不能为博眼球伪造事实。例如,多年前轰动一时的“纸包子”事件,伪造者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刻意“导演”了这起新闻事件,最终导致自己身败名裂。无论身处哪一个时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都要以展现新闻事实为目的,五要素缺一不可,不为追求戏剧效果故意模糊时间、地点等新闻事实;不违背新闻人物的意愿,强行加入不存在的情感和情节;不夸大夸张事实,以达到耸人听闻的目的。

(二)故事化叙事要有镜头作支撑

新闻选择规律的内涵和要求在于对新闻信息的容量要强中选强,对新闻传播的范围与社会效果要好中选好[2]。电视不是文学作品,它首要的语素是视频镜头,一期节目文稿即使写得峰回路转,但如果毫无镜头支撑,全片堆砌空镜头,那么这期节目也一定是失败的。电视节目一定不能舍弃实拍镜头,讲述的故事要设计相应的场景,即使是回忆段落,也要有设计感的镜头来叙事,不能全部用照片或者空镜头一笔带过。如今,短视频和微电影呈现爆炸式发展,各大视频APP应运而生并迅速应用于各企业、单位。短视频的盛行和专业新闻的逐渐边缘化,导致垃圾信息甚嚣尘上,大部分所谓的新闻故事惯用“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的模式,毫无事实镜头支撑,要么空镜头,要么配以驴唇不对马嘴的网络图片,并且文稿描述天花乱坠。如此空心化的新闻故事对新闻行业贻害无穷,扰乱受众视听,最终导致新闻行业的加速退化。换言之,电视新闻一定要以实拍镜头为主,这也是其区别于文字和广播新闻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丢弃了实拍镜头,变成了PPT式的叙事,电视新闻必将退化为信息垃圾。尤其对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而言,更要有丰富翔实的镜头语言作支撑,绝不能在最基础的表达形式上糊弄观众,否则将导致节目信息没有消息丰富,表达形式无聊且难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故事化叙事应遵循电影语言的规律

电视是由电影发展而来的,从制作技术来说就是简化版的纪实性电影。新闻专题节目和纪录片是最接近电影制作的类型,应遵循电影叙事的规律。无论叙事结构和方式如何选择,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首先需要搭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字故事,这要求编导在充分了解事件和人物后,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文学剧本。这个剧本应具备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要素。不仅如此,还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表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再在这个文学剧本的基础上,根据新闻现场和人物社会背景进行取舍,将之转化为具有操作意义的影视剧本。其次,视频继承了电影的传统,镜头是它的语素。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属于视频的一种。用镜头叙事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将电视新闻专题做成PPT,或空镜头集锦。编导和摄像应从电影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用精彩纷呈的镜头语言来讲故事。这其中包含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等技术,前期拍摄不能像电视消息一样,只需拍到有效信息,而应以电影的要求,尽最大可能丰富镜头的数量和角度;在后期剪辑的时,应充分运用电影剪辑技巧来增强节目的可看性,丰富故事的视频化表达。此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同样应追求电影的质感。电影的质感来源于显而易见的高质量电影镜头和富于创意的艺术化表达。这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视频形式的最重要的特点。随着摄影机技术的发展,能够拍出电影质感的摄影器材的价格越来越能为大众所接受,拍出类似电影质感的镜头成为对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摄像提出的新要求。要达到电影的质感,技术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编导对于故事和镜头的理解与把握,而这一技能同样来自其对电影艺术的探索。同时,电影的艺术化表达也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必须学习和深入探讨的重点。在这方面,不仅要学习电影文学脚本,更要探究电影叙事结构和风格化创意,用超越新闻语言的方式去叙事、抒情。唯有不断探索和试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影视表达。

三、如何培养和强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的故事化叙事能力

(一)充分了解事实和事件人物

结构是新闻的“建筑术”,决定着新闻的具体表现形式[1]。一期合格的电视专题节目,必定有相对复杂和丰满的故事结构作支撑,没有结构的搭建,无法呈现出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而要搭建一个故事的结构,首要问题是要对拍摄的人物有深入的了解,整理出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收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建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是讲好故事的基础。通常,深度报道以大量现场采访为基础,编导要养成翔实采访的习惯,开拍前就必须深入了解事件及事件人物的大概生平,做到心中有数。开拍后不仅要深入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与之相关的人物等,做到最大限度地了解事件全貌和事件人物。有了这些素材,在组织文稿和后期编辑时,灵活度才会更高,同时这也是一名优秀的编导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闻事实的基本素材和新闻背后的情感线索,编导无法创造出精彩的情节和感人的情感。这些素材包括人物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后果、相关人物的背景信息和人际关系信息、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环境信息和时代背景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确实的信息,才能讲好故事。如同高质量文字专访的要求一样,采访一个人物必须采访他周围相关的人物,好的人物专访要求至少采访五位以上相关人物。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想达到高质量的故事化叙事,同样应对主人公周边的相关人物进行大量了解和采访,甚至在前期拍摄时设计一些场景,让主人公和周边相关人物发生一些联系和交集,让现场素材更丰富,利于后期剪辑。了解新闻人物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了解各种信息,还要与其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专题栏目不仅要展现新闻事实,还要展现新闻背后的人性和情感。人是感性动物,没有情感的交流,难以敞开心扉。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导如果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没有情感投入,那做出来的节目必定是浮于表面的流水账。因此,新闻专题节目编导要能与新闻人物共情,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潜意识中的人性,才能把新闻故事讲得动人、讲得感人。

(二)做好新闻五要素中的“Why”和“How”

新闻的要义是讲清楚新闻事实,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基本的接受和判断。而新闻专题节目是相对高级的新闻形式,它不同于消息,具有挖掘新闻深度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作用。展现丰富的人性和情感,是新闻专题节目的最大特点。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做好新闻五要素中的“Why”和“How”。在新闻故事中展现人性和情感,必定需要挖掘人物的动机。只有层层深入人物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新闻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新闻五要素之一的“Why”,是新闻专题节目需要着重挖掘的内容。在展现“Why”的过程中,随之产生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情感线索,能让新闻故事体现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故事由情节组成,情节包含人物和人物的行为。新闻五要素之一的“How”,正是情节所必需的血肉细节。在新闻事件中,事件人物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并且最终发展到怎样的结果,这些情节都是新闻故事的血肉。

(三)在文学作品中学习叙事

文学是人类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故事的集中地。在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文学最为通俗,人们能较轻松地通过文学作品获取信息和情感并从中得到启示。比如,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有创意地叙述故事,都能从文学作品中找到答案,如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学习人物性格刻画,在《红楼梦》中学习庞杂的多人物多线叙事,等等。可以说,文学作品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须从文学中汲取养分,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学习小说的情节悬念设置、散文的抒情方法、议论文的辩证手法等。编导只有在脑海中预先形成一个文学剧本,才有可能将之转化为视频语言。

(四)从电影中汲取营养

视频的语法来自电影工业的发展,电影定义了视频这一表现形式,并一直引领着视频行业的发展走向。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视频还是短视频,其中绝大多数灵感都源于电影。电影如同一座巨大的宝库,容纳无数创意,是视频领域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灵感源泉。而从默片到如今的3D电影,无论画面如何千变万化,电影内在的故事逻辑始终是其长盛不衰的核心力量。无论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科幻题材的电影,故事化叙事始终贯穿其中。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必定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具备分辨优劣电影的能力,既能欣赏前卫的艺术电影,也能从爆米花电影中找到闪光点。通过不断累积阅片量,从各种类型的电影中获取故事化叙事的营养。

四、碎片化时代的故事化叙事

碎片化时代,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短视频表达。短视频以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干货多等优势,征服了大量受众,冲击了传统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在微观的视频制作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发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已成为当下业界学界讨论的热点。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是单向的,者拥有话语权,因此也形成了一种惰性,媒体将原本没有太多故事性的题材拉伸成新闻专题节目,稀释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艺术性。短视频的到来让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有了巨大的危机感,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强化故事化叙事意识,提炼和升华值得发挥的题材,放弃冗长乏味的题材,对节目精益求精,才能在行业立足。腾讯出品的《十三邀》系列访谈节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十三邀》是一档新闻访谈栏目,以主持人访问各行各业有话题的新闻人物为主要形式。但在制作方面,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电视访谈节目,以访谈为主,融入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方法,结合栏目剧的制作理念,打造主持人人设和被访谈人物的各方面差异,从而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冲突,并有意制造出一些戏剧性,让主持人和被访谈者一直处于交锋状态,以此增强节目的可看性。这一创新方式让《十三邀》在众多的综艺和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完全可以借鉴《十三邀》的经验,冲破固有模式,创新表现形式;突破眼界,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策划更多可看性高的新闻故事。与此同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拥抱新技术新手段,积极运用短视频等进行节目的推广和宣传,进而提高节目的知名度。

五、结语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以较高的艺术性和故事性成为电视栏目的精英,出色的故事化叙事是其核心竞争力。如今,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更应深谙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性,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做好故事化表达,打造更多精品节目。

参考文献:

[1]李珮,李韧.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6:2,.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开拓优化途径编排技巧

为了赢得受众,从而在广电竞争中崭露头角,目前我国的各级电视机构相继都开拓了或优化整改了一些可行性好、受众率高的新闻节目。下面就一一分析开拓和优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途径。

一、开办新的栏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其成功要件是:着力经营品牌新闻节目。品牌新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因此,打造一档全新的品牌栏目势在必行。如:200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破旧立新,全力打造一档精品品牌栏目——《新闻1+1》。以其独特的新闻理念,新颖的栏目形式,深刻的新闻主题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栏目播报方式,创新性的运用“1+1”即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模式,瞄准当下最新鲜的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里用直播的方式,挖掘新闻表象,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向观众展现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并首次以“CCTV首席观察员”身份,进行更深入更独到的权威评论。《新闻1+1》选题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以新闻观察员和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为主体,同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多种形式,整合新闻内容,倾听百姓声音,连线新闻专家,使栏目错落有致,有效的放缓了节奏,缓解观众长时间的收视疲劳。

二、整合新闻资源,增加民生新闻

吸引受众的关键和核心,就是新闻报道贴近大众生活,即增加民生新闻报道力度。民生新闻节目开拓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空间。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民生新闻”不仅包括了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而且包括了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和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民生新闻也可以是时政、经济新闻的一种切入”,“也包括对一些涉及百姓利益的问题的探讨”。事实上,民生新闻中的生活资讯和投诉就是完全为百姓服务、为民众撑腰的,而民众对这些内容的接受心理也是实用的、理性的和严肃的。这样,民生新闻就十分有力地建构了一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它所蕴涵的意义与价值系统迥然有别于社会新闻。所以,民生新闻传播范式开拓出一个“通向民生的严肃和新闻的尊严”的崭新天地,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世界可谓别有洞天。

三、积极优化节目内容

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例如央视:自CCTV新闻频道08年改版以来,我们发现《新闻联播》开始配发自己的新闻评论,如:4月30日奥运倒计时100天,《新闻联播》配发《本台短评:北京在微笑》;5月13日,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新闻联播》配发《本台短评: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四、积极应对突发的新闻,迅速做直播报道

现场直播自出现以来,就以其它播报方式无以比拟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目前,现场直播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常态播出方式。在国内,随着如香港回归、三峡合龙、北京申奥成功等重大直播活动的逐步探索,直播活动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而且在观众中形成了新的收视期待:那就是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或活动时,都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电视媒体的直播。这种期待,其实是观众对经历自己无法身处其间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种期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耿萨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的突发新闻报道中播报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接着海霞在直播岗位上坚守了近4个小时,康辉在凌晨时分接过同事的话筒,通宵直播,然后是敬一丹、王世林、鲁健、欧阳夏丹……

高时效的新闻不仅先声夺人,成为社会议程的首席设置者,而且是提高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时效在一定时间内对媒体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时效同真实性一样,也是新闻的生命。

五、进行新闻策划或策划新闻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尤为重要,它也是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优化。新闻策划追求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你快我深”,有效传播的积极效应,使电视节目更有意义、更有舆论引导性。公务员之家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众多电视台进行了新闻策划。如央视《新闻联播》增设了板块《抗震英雄谱》;《鲁豫有约》请来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灾民,讲述现在的幸福生活,以给灾区群众以鼓励,为汶川加油……

同时,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的报道中,策划新闻也屡见不鲜。记者去深入重灾区之前,他们需准备不只一份初稿,抢救情况稍好是一份,情况不容乐观是一份,救援人员奋力抢救是一份,群众自救又是一份……

这些都对优化新闻节目内容,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使荧屏更丰富,增加了舆论的导向性。

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今天,电视观众对快捷、全面、深刻的信息需求以及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同时对于财富与时尚的感受更加强烈。当互联网已经夺走了公众的眼球、手机也成为多媒体的时候,观众必然对电视更加挑剔,更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品牌栏目与精品节目将更具有竞争优势,而那些既无思想又无创意的电视垃圾必将被观众无情地抛弃。电视人只有立足世界电视前沿,不断更新传播理念,制作适应国情与文化传统的节目,电视的魅力才会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2007.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6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

2008年对于中国电视新闻事业来说是一个意义承大的年份,接连不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分析了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发展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电视台,而它在电视新闻方面有两个标志性的频道,那就是它的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

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新闻这个领域,CCTV-1堪称一枝独秀,它的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精心打造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三个品牌,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间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模式,并不断在重大新闻的专题报道中进行大练兵,为CCTV电视新闻节目的跨越发展做好了软件和硬件的充分准备。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除了在国内树立起至高的权威以外,还要向世界进军,这个成为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最能体现一个电视台水准的节目,必然要有所突破。

1破“旧”:三档原有的品牌栏目大改版

千禧年,《东方时空》率先进行了一次从栏目时间到栏目内容的大改版,将四个版块重新整合,并新增了一个环节——《时空连线》。后又经过四年时间的锻造,《东方时空》成为了拥有六个子栏目的成熟的大型杂志性新闻节目。同样的节目体裁,在对人物的采访上,《东方时空》并不同于美国著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60分钟》,《60分钟》里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名人的专访。而《东方时空》对于人物访问,专门开辟了三个专栏:《东方之子》、《人物专访》和每周日的《高端访问》,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东方之子》和《人物专访》更是主要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进行访谈。它以东方人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新闻杂志节目当中。

进入21世纪,《焦点访谈》的改变更多的是在选材上。从最初对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到现在对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越来越多地走进其他节目难以涉及的领域。

随着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新闻调查》的话题也越来越广。由于类似的新闻栏目逐渐增多,很多时候众多栏目会选择一个话题,而《新闻调查》秉承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原则,让人们从同样的事件中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如今年南方雪灾中关于河北唐山的十三位农民到湖南郴州义务救灾的新闻,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新闻调查》与它们不同的是在3月1日播出了一期名为《孤城记》的节目,这十三位农民义务抢险的事迹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部分来报道的。在这个小小的部分里,观众看到了不同于其他栏目的地方,其他栏目关注的多是这些农民的精神层面,而《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采访的问题焦点对准他们来郴州后的生活状况,一句“湖南菜是否吃得习惯”的真诚问候令采访对象打开了话匣,也令观众深深感动。

2立“新”:建立新闻频道,打造新闻节目的全新面貌

新闻节目是一类庞大的电视节目,它需要一个自己的门户来发展,这也是追赶世界水平的要求。于是,2003年5月1日,就在中央电视台开播45周年之际,新闻频道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频道的出现,意味着新闻节目有了自己的专业播出平台,它代表着21世纪中国的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其电视新闻节目更是有着其他电视台无法超越的优势。

2.1电视新闻节目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有了这个专业的频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结束了编排分散的局面,统一划归于新闻频道,消息类新闻节目例如:每个整点的新闻、《新闻早八点》和《晚间新闻》等都实现了直播,让新闻节目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使节目变得更有收看价值。不仅如此,强大的信息量令观众随时打开电视机都能获知当天新闻。

2.2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全新的新闻节目必然要随着全新的频道一起诞生,2006年新闻频道进行了一次改版,通过整合原有的节目资源形成的早间栏目《朝闻天下》就是其中一个新颖的亮点。每天早上从6:00开始,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新闻资讯,是前所未有的大信息量新闻节目。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版块——2003年开播的《媒体广场》,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读报”形式的先驱。它始终以一个传播平台的姿态出现,不仅令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了各大报纸,还突出了每条新闻所刊载的媒体的名称,给这些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早间时段相呼应的傍晚6:20,《新闻社区》伴随着主持人轻松活泼的播报方式给人们疲劳的一天增添了一丝惬意,在这里,主持人不是在播新闻而是在讲故事,符合新闻事件的配音以及国内外流行音乐等都成了新闻的背景声音。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屏幕下方的新闻条,新闻频道对这种方式的24小时应用无疑将新闻更快捷更全面地带给观众,也增加了电视新闻播出的途径。

2.3新闻节目内容的广泛性。新增的新闻节目不仅丰富了央视节目的形式,同时也扩大了节目内容的取材。除了原有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以时事政治为主的节目以外,又开辟了更大的新闻领域。《共同关注》是与新闻频道同时诞生的一档节目,是新闻频道惟一的一档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栏目。它关注新近发生的与百姓和社会关系密切的热点,尤其将视角放在“弱势群体”上,2006年《共同关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它的启动意味着新闻节目担当的不仅仅是传播者的角色,更是社会参与者,这项活动升华了新闻节目的社会意义。另外,前面提到的《新闻社区》除了播报方式的新颖以外,在内容上也主要以民生和娱乐为主,从民俗民风到奇人轶事,广博的内容是央视其他新闻节目所未有的。

2.4新闻在,央视在。新闻频道的设立更为重大事件的直播和深度报道提供了空间。当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只有新闻消息的通报是不行的,人们在危急的时刻会萌生获知更多信息的欲望,而电视直播新闻和来自现场的专题报道是人们最关注的节目。这在2008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快捷、成熟和有条不紊。

二、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栏目走向研究

1、节目内容更“亲民”,频道的文化性更强。无论从资源力量还是内容权威性上来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国内是无人能敌的。从1990年到2008年,近20年的拼搏和耕耘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这对我国电视新闻来说是一项可喜的成果。“接近民生”是西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可谓任务艰巨。我国新闻事业素来有“三贴近”原则,这与国际新闻的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现代教育理念等为定位

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讲述》,就是讲述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故事。该栏目向社会征集故事线索和原创DV,虽然它并不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但是这种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最近。正如叶子所言:“在电视屏幕上,不只是新闻节目在传播真实世界,其他各类节目也在再现真实世界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新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所需、再现群众生活。”。当然,目前这种意识已经在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里有所显现,“严肃”不再是新闻节目唯一的代名词,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是在真实性上要严谨。而在风格上要活泼。

如今,品牌文化是风靡全球。那么,新闻频道的品牌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品牌是靠该频道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构建而成的,所以这些节目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搏击的同时会保留着中国的特色。以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中央电视台新增了一些有关奥运的新闻节目,也在一些原有的新闻栏目里增设了奥运专栏,这些节目的内容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充满了中国的传统味道。中国文化元素其实也早已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例如几十年来格调坚持不变的《新闻联播》。每逢我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主持人便会身着喜庆且点缀我国传统元素的服饰亮相。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的品牌,体现着品牌文化,这是未来传媒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

2、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总体起步晚,一些新颖的新闻编播形式自然也就比别人晚。中央电视台在进行了几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势头显然是要与世界齐头并进。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办了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国际频道,这些频道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走向世界铺设了一条大道,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重大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转播。CCTV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在逐渐从“引进借鉴国外的”转变为“被国外引进借鉴”,代表我国媒体形象的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方面正在取得越来越高的世界地位。公务员之家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7

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新闻这个领域,CCTV-1堪称一枝独秀,它的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精心打造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三个品牌,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间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模式,并不断在重大新闻的专题报道中进行大练兵,为CCTV电视新闻节目的跨越发展做好了软件和硬件的充分准备。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除了在国内树立起至高的权威以外,还要向世界进军,这个成为中央电视台在新世纪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最能体现一个电视台水准的节目,必然要有所突破。

1破“旧”:三档原有的品牌栏目大改版

千禧年,《东方时空》率先进行了一次从栏目时间到栏目内容的大改版,将四个版块重新整合,并新增了一个环节——《时空连线》。后又经过四年时间的锻造,《东方时空》成为了拥有六个子栏目的成熟的大型杂志性新闻节目。同样的节目体裁,在对人物的采访上,《东方时空》并不同于美国著名的新闻杂志性栏目《60分钟》,《60分钟》里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名人的专访。而《东方时空》对于人物访问,专门开辟了三个专栏:《东方之子》、《人物专访》和每周日的《高端访问》,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东方之子》和《人物专访》更是主要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进行访谈。它以东方人的姿态站在了世界新闻杂志节目当中。

进入21世纪,《焦点访谈》的改变更多的是在选材上。从最初对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到现在对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它越来越多地走进其他节目难以涉及的领域。

随着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新闻调查》的话题也越来越广。由于类似的新闻栏目逐渐增多,很多时候众多栏目会选择一个话题,而《新闻调查》秉承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原则,让人们从同样的事件中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如今年南方雪灾中关于河北唐山的十三位农民到湖南郴州义务救灾的新闻,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新闻调查》与它们不同的是在3月1日播出了一期名为《孤城记》的节目,这十三位农民义务抢险的事迹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部分来报道的。在这个小小的部分里,观众看到了不同于其他栏目的地方,其他栏目关注的多是这些农民的精神层面,而《新闻调查》的记者柴静采访的问题焦点对准他们来郴州后的生活状况,一句“湖南菜是否吃得习惯”的真诚问候令采访对象打开了话匣,也令观众深深感动。

2立“新”:建立新闻频道,打造新闻节目的全新面貌

新闻节目是一类庞大的电视节目,它需要一个自己的门户来发展,这也是追赶世界水平的要求。于是,2003年5月1日,就在中央电视台开播45周年之际,新闻频道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频道的出现,意味着新闻节目有了自己的专业播出平台,它代表着21世纪中国的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其电视新闻节目更是有着其他电视台无法超越的优势。

1、电视新闻节目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有了这个专业的频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结束了编排分散的局面,统一划归于新闻频道,消息类新闻节目例如:每个整点的新闻、《新闻早八点》和《晚间新闻》等都实现了直播,让新闻节目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使节目变得更有收看价值。不仅如此,强大的信息量令观众随时打开电视机都能获知当天新闻。

2、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全新的新闻节目必然要随着全新的频道一起诞生,2006年新闻频道进行了一次改版,通过整合原有的节目资源形成的早间栏目《朝闻天下》就是其中一个新颖的亮点。每天早上从6:00开始,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新闻资讯,是前所未有的大信息量新闻节目。尤其是其中的一个版块——2003年开播的《媒体广场》,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读报”形式的先驱。它始终以一个传播平台的姿态出现,不仅令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了各大报纸,还突出了每条新闻所刊载的媒体的名称,给这些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早间时段相呼应的傍晚6:20,《新闻社区》伴随着主持人轻松活泼的播报方式给人们疲劳的一天增添了一丝惬意,在这里,主持人不是在播新闻而是在讲故事,符合新闻事件的配音以及国内外流行音乐等都成了新闻的背景声音。

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屏幕下方的新闻条,新闻频道对这种方式的24小时应用无疑将新闻更快捷更全面地带给观众,也增加了电视新闻播出的途径。

3、新闻节目内容的广泛性。新增的新闻节目不仅丰富了央视节目的形式,同时也扩大了节目内容的取材。除了原有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以时事政治为主的节目以外,又开辟了更大的新闻领域。《共同关注》是与新闻频道同时诞生的一档节目,是新闻频道惟一的一档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栏目。它关注新近发生的与百姓和社会关系密切的热点,尤其将视角放在“弱势群体”上,2006年《共同关注》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它的启动意味着新闻节目担当的不仅仅是传播者的角色,更是社会参与者,这项活动升华了新闻节目的社会意义。另外,前面提到的《新闻社区》除了播报方式的新颖以外,在内容上也主要以民生和娱乐为主,从民俗民风到奇人轶事,广博的内容是央视其他新闻节目所未有的。

4、新闻在,央视在。新闻频道的设立更为重大事件的直播和深度报道提供了空间。当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只有新闻消息的通报是不行的,人们在危急的时刻会萌生获知更多信息的欲望,而电视直播新闻和来自现场的专题报道是人们最关注的节目。这在2008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快捷、成熟和有条不紊。

二、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栏目走向研究

1、节目内容更“亲民”,频道的文化性更强。无论从资源力量还是内容权威性上来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国内是无人能敌的。从1990年到2008年,近20年的拼搏和耕耘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这对我国电视新闻来说是一项可喜的成果。“接近民生”是西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可谓任务艰巨。我国新闻事业素来有“三贴近”原则,这与国际新闻的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传播现代教育理念等为定位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讲述》,就是讲述一个个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的故事。该栏目向社会征集故事线索和原创DV,虽然它并不是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但是这种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最近。正如叶子所言:“在电视屏幕上,不只是新闻节目在传播真实世界,其他各类节目也在再现真实世界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新闻意识: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所需、再现群众生活。”。当然,目前这种意识已经在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里有所显现,“严肃”不再是新闻节目唯一的代名词,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是在真实性上要严谨。而在风格上要活泼。

如今,品牌文化是风靡全球。那么,新闻频道的品牌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品牌是靠该频道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构建而成的,所以这些节目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搏击的同时会保留着中国的特色。以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中央电视台新增了一些有关奥运的新闻节目,也在一些原有的新闻栏目里增设了奥运专栏,这些节目的内容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充满了中国的传统味道。中国文化元素其实也早已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例如几十年来格调坚持不变的《新闻联播》。每逢我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主持人便会身着喜庆且点缀我国传统元素的服饰亮相。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的品牌,体现着品牌文化,这是未来传媒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

2、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总体起步晚,一些新颖的新闻编播形式自然也就比别人晚。中央电视台在进行了几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势头显然是要与世界齐头并进。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办了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国际频道,这些频道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走向世界铺设了一条大道,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重大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转播。CCTV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在逐渐从“引进借鉴国外的”转变为“被国外引进借鉴”,代表我国媒体形象的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方面正在取得越来越高的世界地位。

3、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媒体的互动将越来越频繁。时下,新兴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先进,在这种形势下,电视传媒明智地和网络传媒、手机传媒结合起来,并巧妙地利用这两个强大对手实现了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如今,网络和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与电视新闻节目产生联系的桥梁,人们作为观众不再只能欣赏节目。我们可能无法亲历新闻事件的现场,但可以与新闻节目的现场产生对话。未来更多的新兴媒体与电视新闻节目愈加频繁的互动也会逐渐拉近观众和中央电视台之间的距离。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的发展,已经由推出品牌节目演变成构建新闻频道,紧跟国际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专业性也大大加强,巩固了中国最权威电视新闻节目的地位。多种媒体的交叉应用使国内受众更愿意参与到新闻节目的共建中,多个语种国际频道的建立也令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走向来看,将来它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中国特色会不断加强,文化性会更加凸显,从而吸引更多国际目光,使自身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8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整体设计;运作构想

新闻传播是一个新闻单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传播方式由节目、栏目向专业化频道发展,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电视台几乎全部办起了新闻综合频道,个别省级电视台、省会城市电视台还相继开办了电视新闻频道。电视新闻频道的创办,是深化新闻改革的产物,也顺应了世界电视发展的潮流。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CNN创办世界上第一个电视新闻频道并获成功后,电视新闻频道迅速发展,英国BBC、加拿大广播公司、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德国之声电视台、日本NHK等,都创办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视新闻频道。我们要论及的电视新闻频道,是指播出内容除广告节目以外全部为新闻类节目、栏目的频道。至今,我国惟一的部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还没有一个新闻频道,创办这样的频道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将就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创办什么样的新闻频道、如何运作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为什么要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信息容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新闻性节目、栏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早中晚间时段都有新闻播出,新闻规模经营初见成效,这都使新闻立台理念得到凸显。但是,在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中央电视台现有新闻尚有难以完成的功能,如难以满足人们即时获取新闻的知晓需求,随时打开电视机在央视频道中并不能随时获取新闻信息;难以满足人们的认识需求,详细或跟踪了解某一新闻事件必需等着看不同时段的固定新闻节目;难以牢牢把握住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因为现在新闻媒体争夺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做法常常是使消息、深度报道、评论与新闻事实同步,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先入为主地引导舆论等等。央视现有的新闻综合频道,也制约着新闻信息进一步扩容、新闻传播方式创新和新闻规模经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创办新闻频道。具体而言,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的需要。作为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喉舌,中央电视台有责任、有义务去满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在当前信息高度繁荣的时代,这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新闻需求量不断扩大。人们强烈需要了解越来越多的外部环境信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要求通过国家电视台获得更为丰富、充分、准确、权威的信息,知晓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真相,找到思想、行为取舍的依据和标准。二是需要与世界发展变化同步的新闻信息,更想看到电视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经常性的现场直播报道,及时掌握外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三是需要即时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新闻首要的价值是新鲜性,而现代科技发展已经使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即时获取新闻。四是需要更多的深层次新闻信息,如新闻深度报道等,能不出门迅知、深知天下事。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央视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闻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开发利用国内外新闻资源,拓展新闻报道的领域、体裁,创新节目与栏目样式,扩大新闻信息容量,增加新闻播出量;就必须打破新闻综合频道对新闻播出时间的限制,为新闻直播报道经常化、新闻信息扩容创造必要条件,为人们即时获取新闻提供必要前提。这样,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就成了必要的选择。

——更好地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任务的需要。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曾经指出:“中央电视台和其它电视台不一样,是国家的电视台,是中央的电视台,是全国人民的电视台”,“党和政府非常希望中央电视台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的排头兵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最根本的作用。目前新闻舆论引导也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是国内国际新闻资讯业空前繁荣,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体都在进行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新闻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必须讲求时效性,要快,要看准时机。抢到第一时间的话语权,就能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如,同样是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英国BBC的直播报道让观众看到的是英国如何在香港光荣撤退的,而中央电视台让观众看到的是中国如何成功收复香港的,难怪二者要为电视直播权问题展开谈判。二是舆论引导更加讲求规律性和科学性。如今,传统的灌输宣传式的舆论引导方式已经过时,传播效果很不理想。在电视普及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传媒用哪些形式能更有效地影响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对此德国学者诺依曼提出过“沉默的螺旋”理论,即多数传媒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的持续性和累积性,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对某新闻事实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报道,或将消息、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持续、累积性的报道,就能够取得好的舆论引导效果。这在央视的香港回归特别报道中也得到了证明。中央电视台面对舆论引导面临的新形势,应该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如此不仅能够摆脱现有新闻综合频道对新闻与新闻性节目、栏目依据现代新闻理念和传播效果理论进行编排播出的束缚,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央视整合国内外新闻资源,打造强大的电视舆论宣传中心,真正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排头兵”提供必要的平台。

——应对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人类进入新的世纪后,世界并不太平,国家之间武力的争斗此起彼伏,通过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的舆论战更为激烈。在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电视成为了世界各国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中行之有效的战略武器。在这种新的世界政治大背景下,各国大的电视机构都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因为新闻是影响舆论最有效的手段,新闻领域就成了首争之地。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电视新闻竞争中获胜,他们纷纷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办电视新闻频道抢占阵地,改进新闻节目,加大现场直播报道分量,重视国际新闻和热点报道,利用互联网24小时传送新闻节目等。从电视发展的新趋势来看,电视新闻竞争已经由节目、栏目竞争扩充到频道竞争,即利用专门的新闻频道对新闻进行规模经营、整体策划,以增强竞争实力。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2002年央视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主要传媒的渗透之势咄咄逼人。可以想见,中央电视台与强劲对手同场竞技已不可避免。”虽然我国目前没有承诺开放天空,也不允许外国传媒机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入我境内发展。但是,根据签定的入世有关协议,今后3年内美国公司可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分销录像、娱乐软件和录音制品,外资网络和网络内容供应商享有准入的政策,外国的电视节目乃至新闻报道可能通过这个渠道源源不断地涌入国门。面对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在即将与国外媒体短兵相接之际,担负捍卫国家新闻舆论安全重任的中央电视台不可不顺应世界电视发展潮流,创办电视新闻频道,增强竞争实力,防止传媒帝国主义对我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蚀。央视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去拓展国内、国际报道,并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上有更快捷、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实的报道,避免“传播缺失”现象发生,使国人逐步养成看新闻找央视的习惯。这样,外国的电视新闻即使进入我国境内,也很难在我们的宣传阵地上占据先入为主的主动。再者,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并利用互联网站传播,还可以按照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将频道中的新闻内容通过互联网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强有力地传播中国政府、人民的声音和良好的形象。

——建设世界级强势新闻媒体的需要。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已确立了发展目标: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国电视业的繁荣兴旺,争取在2005—2010年间,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电视大台。判断一个新闻媒体的强弱,经济实力是一个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是它对舆论的影响力。而对舆论影响最为直接、迅速、广泛和深刻的是新闻。从世界传媒发展上看,没有哪个强势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不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新闻永远是一个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新闻节目永远是最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电视台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闻报道能力和水平上了大的台阶,在国内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但是,央视目前即使在国内也遇到了日趋白热化的挑战,如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抓住办电视的机遇,创立了新华音像中心和音像新闻编辑部,通过租用通信卫星频道时段创办了准电视新闻频道,采用新闻专题节目夹带广告免费转播的方法进入各地有线电视网与央视争夺受众;各省级电视台上星后纷纷开办新闻综合频道,拓展新闻的广度、深度和播出时间,与央视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受众争夺。在国际上,作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新闻媒体之一,央视与世界级强势媒体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一就是新闻信息容量尤其是对国际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尚处于明显的弱势,这从其播出的国际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报道多采用国外电视信号就可见一斑。另外,央视还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国内外网络媒体的竞争,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容量仿佛一个“新闻超市”,比一个电视频道的容量还要大得多。因此,中央电视台必需尽快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以权威的、整频道规模经营的新闻在未来的国内外新闻大战中争取主动。

二、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可行性

创办国际级电视新闻频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频道资源已不再是稀缺的,频道专业化经营是当前电视发展的潮流。央视已把频道专业化列为宣传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应以改革为契机,解决多个频道办新闻、专业频道与新闻综合频道内容重叠和新闻设置过于分散的问题,辟出专门的频道办新闻,创办高水平的部级电视新闻频道。

央视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名正言顺,责无旁贷,同时也有条件和能力办好。中央电视台作为部级电视台,在我国各媒体中技术、资金力量最为雄厚,有坚实的技术、资金保障。它曾经按照新闻频道运作方式成功地实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报道,在开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它的新闻综合频道已经具备了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基本框架,不仅是新闻节目、栏目形态比较齐全和完善,而且早中晚各个时段每日有新闻节目、栏目播出,尤其是早间和晚间时段,新闻内容在新闻综合频道中占到了绝对的比重。从其从业人员队伍的政治业务整体水平上来看,也具备办好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实力。

惟一的难题似乎是在节目源上,但这不应成为什么大问题,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发展中去解决。因为现在央视本身制作的新闻节目和栏目每天已达多个小时。如果以开办电视新闻频道为契机,优化频道间的节目设置,即优化、强化新闻采编队伍配置,适度增加国内国际新闻采编力量,自制节目能力定会进一步提高;并且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已经成立,央视还可以主动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合作,有条件地推行“新闻共享”,借助集团内部力量增加节目来源。再加上以一定的方式调动地方电视台和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与之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国际电视机构的合作,节目来源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中央电视台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不仅有利于完成其所担负的政治任务,还有利于其自身更好地发展。新闻性节目在国内外都是收视率很高的,《新闻联播》一直是央视除《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从国际上来看,电视新闻频道只要办得好不仅不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CNN的新闻频道在海湾战争后声名大振,正是因为有盈利,其电视新闻频道已发展到多个。

三、部级电视新闻频道整体设计与运作构想

在国内国际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决不能为办频道而办频道,要办就要办一个能够体现出中华文明气派以及强势传媒品质,并在国内国际上有权威、有广泛影响力的名牌电视新闻频道,使其与所在媒体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称。以此为目标,我们建议:

——把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定位为体现喉舌性质、“二为”方向的中国电视新闻和国际电视新闻精品总汇,为国内外受众提供具有现代新闻理念的新闻信息服务。现代新闻理念即采用现场直播报道,体现电视真实、快捷、现场感强、感染力大的本质,满足受众的“亲身经历”感及人际传播式的参与感;进行深度报道,提高单位时间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受众“不出门深知天下事”的需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重视对象化报道,尊重现代受众独立自主的收视权利,满足他们对电视传播内容和报道的表述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追求新闻报道视野全球化,满足现代科技条件下“地球村”受众的世界性信息需求等。

——对整个频道进行品牌设计。频道品牌就是一个频道为区别于其他频道而建立起来的自己特有的符号识别系统,主要由频道名称、标记、宗旨、网络、包装、结构方式、名牌节目(栏目)、名主持人等构成。部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品牌设计宜突出其权威性、民族特色、大国风范以及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视点,同时使得国内外受众易于认同,乐于接受。

——对整个频道的节目与栏目进行科学定位。明确节目与栏目的宗旨是什么,向什么样的受众提供什么样的节目、栏目,采用什么样的节目、栏目样式和风格,用什么样的主持人,节目、栏目的长度如何,与别的同类节目、栏目相比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何独到之处等等。节目与栏目的设计努力创新,已有的名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在微调的基础上有继承地创新,新办节目、栏目有受众乐于接受的新的结构形态和样式,与内容完整、高质量的传播相得益彰,有利于创知名品牌。

——整个频道的编排力求新颖。同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充分考虑按节目、栏目编排易于形成合力的系统科学理论办事,按新闻宣传规律、大众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心理规律办事;以频道传播效果的优劣作为根本的取舍原则。

——频道运作可借鉴中央电视台其他专业化频道及国内外其他电视新闻频道成功的运作经验。如央视本身已经推行的制片人制、用人招聘制、栏目经费运作机制等。这个频道运作的构想还包括:建立规范化的频道策划、设计运作机制,设立常设性的专家班子负责策划、设计,保证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播艺术高水准、传播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引进节目的工业化生产机制,统一节目质量标准,加强编辑部的功能,以适应节目稳定质量标准、大量制作播出的日常运转要求;引进频道品牌战略思想,实施名牌节目、栏目、频道经营战略,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忠诚受众群;树立频道产业经营理念,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与节目营销机制,使频道运作能以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开展国内、国际节目交流与合作,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如,央视曾经与国内外新闻媒体联手成功地进行了迎接新千年的报道;与网络联姻,像美国CNN那样,电视新闻频道播出与网络播出并行,创办名牌频道与创办名牌网站并进等。公务员之家

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深有感触地说:“中国21世纪要崛起,如果没有电视的支持,没有舆论的支持,是很难想象的。”在新世纪之初,如何使我国部级电视台的整体新闻报道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如何有效地扩大我国部级电视台的舆论影响力?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视媒体步伐以参与国际新闻竞争?如何去维护我国的舆论主权,并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声音,传播好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形象等等,这些是我国电视界面临的又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而且不仅仅是创办一个部级普通话电视新闻频道,还要创办英语电视新闻频道等多个新闻频道;不仅仅是要创办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还要办好部级电视新闻频道,这是面对世界新闻传播新形势作出的清醒而理智的选择。期望我国的部级电视新闻频道在各方支持下,早日与国内外受众见面。

参考文献:

①杨伟光著:《电视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②徐光春:《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推进广播影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电视研究》,2002年第3期。

③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9

论文摘要:资讯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涌现,引起电视新闻形态的变革,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超市这种新形态。电视新闻超市的出现,新闻观念的转变,受众成了节目的主宰,电视新闻开始出现服务化、人本化趋向。

一、电视超市节目形态的出现

世纪之交,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全球世界的纷繁信息吸附在我们的周围。面对每时每刻都会大量涌现的海量信息,电视新闻尤其是地方新闻如何面对新形势,如何选择、如何组织信息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成了众多电视新闻工作者考虑的问题。面对海量信息的无所适从和受众心理的变化期待,全国各地的地方新闻栏目,开始寻求变革与突破。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层次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超市这种新形态。

2000年初,辽宁《今晚直播》开办:主持人、记者嘉宾同在演播室,在这里,新闻形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动态感性的现在进行时,是多种新闻内容汇集在一起的超市感觉。既有现场直播,又有深人报道,还有娱乐气象服务。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新闻现场、新闻背景、新闻观察、新闻特辑(图片漫画报刊)、公众话题。在节目编排上,《今晚直播》完全抛弃消息类新闻的编排,总栏目与小栏目内容相异,结构交错起伏,在总栏目内的子栏目变化节奏也各不不同,追求的是“不完满的真实”,力求简单,看上去像是一种大杂烩式的信息拼盘。

2002年7月,一小时的《江苏新时空》开播,它采用版块切割的方式,分出了时政要闻、综合新闻、大写真等若干版块,其中综合新闻部分又包含资讯、正在现场、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等小单元。各个版块相对独立。主持人的“即将播出”口播提示将版块与版块串联一体,这与超市的导购信息如出一辙。把信息呈到观众面前,选择的主动权在观众自己。观众有兴趣,他们就会继续锁定节目,反之就会将注意力移开,信息超市的人口和出口尽在观众的掌握中。在这一节目形态中,观众不需要从节目开始到结束的一个小时内,都痴痴地守在电视机前,不需要将所有的信息一并“收下没商量”,一种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较之昔日的“规定动作”显得更为人本化。

2003年1月1日,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视野,天下民生”为宗旨的《人文天下》开始在重庆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人文天下》以一种“不是栏目的栏目”的形态出现,一方面它具有一般栏目应具备的全部特征,播出时间、节目长度、片头包装、主持人都相对固定;另一方面,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大大超越了一般栏目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模式化的现状。凡是以社会、大众关注的人物事件为中心的纪实新闻、文艺节目,都有机会在人文天下的旗帜下一一展示。

2003年10月,东方卫视推出了两小时的早间栏目《看东方》,在这一大型资讯为主栏目里,除了大量的最新资讯外,还包括新闻现场的报道,街头气象报道,交通信息和读报评点等,总体上看,它的版快之间较为零碎,有的内容甚至在两个小时的《看东方》栏目内重复播报,这一大胆新奇的节目形态令人耳目一新。而安徽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也是一小时的社会新闻大拼盘。凡此种种,已经说明,随着资讯时代的来临,一种大信息量的整合多种新闻为一体的新型节目形态,已经成为活跃在电视新闻栏目中的新军。这些节目的出现表明:一种以社会新闻综合服务为中心的新闻超市的已形成。

综观以上栏目的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大信息量的拼盘式组合,花样多,品质不同,内容丰富,可供各种层次的观众选择的余地大。(2)形式简单、活泼,像是一个个打开的新闻窗口的组合,形成一体化的新闻组合。(3)服务性资讯内容加强。

以《江苏新时空》为代表的新闻信息超市这种形态的出现,是在社会生活全方位信息化的背景下,电视新闻顺应受众需求的一种电视新闻发展的新的结果。

二、新闻超市形态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新闻超市平台的出现,是一种电视新闻观念由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根本性改变

在新闻信息超市这一电视新闻形态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是尝试着做新闻信息超市的内容供应商,这是一种传播角色上的根本转变。外表上看,还是你看我播,而实质上是我播你选,新闻采编人员是寻找,是揣摩,是全方位的搜索提供。新闻信息在分类后统统登上同一个“台面”,只要是有受众需求市场的,都可纳人新闻节目的视野,仿佛超级市场的货架,可以供不同群体自由选择与消费。而受众就是一群消费者,他的工作就是选择收看并且参与互动。公务员之家

传统的淹没在大众传媒之中的默默无声的受众,实际上成了新闻传播的主导力量,只不过他们站在幕后。当受众的需要成为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一要务时,就需要电视人从更加宽泛、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受众收看的角度去理解新闻,因此对什么是新闻的理解上,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当受众真正的成为节目的中心时,当新闻采编人员确实是尽自己所能来从受众的角度进行新闻活动时,事实上这是新闻采编的根本性的改变的开始,例如在选题、采访和表现样式上将会和以往大不相同,甚至对新闻本质的理解和定义上会出现新的突破和变革。公务员之家

(二)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信息过剩时代,新闻服务观念将得到重视和加强

电视新闻栏目范文篇10

新闻杂志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杂志型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2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中国的诞生从根本层面上是结合本土经验,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经历了孕育、阵痛,成长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步入它的成熟期,在娱乐性节目和社教类节目日益浓厚的平民化倾向反衬下,其在主持人、节目内容、节目经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1“明星主持人”的匮乏

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并且由主持人担当编辑部负责人。这些主持人出身于记者,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比如;拉瑟一个人就可以代表《60分钟》栏目。这意味着主持人的知识、立场、风格都会深深影响新闻报道(或分析)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即新闻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报道,因此,板起面孔貌似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再博取观众的兴趣,反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或者多重视角的新闻展示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个性的话语方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敏锐的头脑眼光。

2.2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解析事件,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包括全面的事实信息、复杂的关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义信息,许多此类报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对于关系的把握则过于简单化,总是停留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框架内;意义不能呈现多面性,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因此报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就象一个老套的故事,缺乏新鲜感,目前,电视台大多对深度报道节目非常重视。不断改版、包装、撤旧换新,这些都是必需的,但真正能吸引收视率的还是报道本身的质量。

2.3品牌节目太少

在美国,电视界对栏目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视,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品牌,在中国,各电视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类型丰富,数量也不少,除了央视的《东方时空》外,能被观众记住的着实不多,这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塑造十分不利。因为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3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出路

在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大量仿制和克隆以及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如何突围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各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都应固守受众的需求,并竭力围绕本栏目的记者、主持人以及某一主题来构建,打造自己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节目品牌也将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