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5:33:15

党建设

党建设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充分认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街道、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两新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转变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迫切需要增强街道、社区的领导、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2、切实增强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市、区共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两新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拓展不够,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街道、社区党员数量急剧增多、身份不断复杂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与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服务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3、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内容制度化、共建机制协调化、活动阵地标准化为目标,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吉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要努力实现“五个好”。即:(1)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2)党员干部队伍好。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工作机制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4)工作业绩好。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5)群众反映好。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街道、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

5、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街道、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街道党(工)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讨论决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服务社区群众,共同推进社区建设。(3)领导街道行政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领导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或指导驻区内的“两新组织”开展党的工作。(4)领导本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5)加强街道党组织自身建设,领导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6)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协助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其派出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5)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三、进一步扩大党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

6、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有50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应建立社区党总支;有100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可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党总支)要按照“便于组织学习、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加强管理”的原则,以地域或党员类型为依据,合理设置所属党支部。根据城市建设和实际需要,及时做好在城市新区、开发区、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在调整社区设置时,要同步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通过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7、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党(工)委要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两新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社区统筹组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的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不足3名党员的单位,要通过支部建在楼宇、建在市场、建在协会等办法,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要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等办法,先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街道党(工)委要与“两新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适时向他们通报这些组织党建工作的情况。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将这些组织的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其所在街道党(工)委。

8、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的党员进社区的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把他们落实到党的一个基层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要以时事政策、就业技能、社区管理、科学文化知识等为重点内容,切实抓好社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确保党员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6天。广泛开展党员义工服务、党员承诺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做好经常性的关爱帮助党员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开展困难党员帮扶活动,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做好在优秀社区工作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典型、社区贤能等各类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员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9、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先进形象”等活动,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到工作或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驻区单位党组织要把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列入本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党员义工服务等社区公益活动。要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登记卡”、“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单”等形式,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沟通、双向考评、双向反馈等制度,强化在职党员社区表现的约束和激励。驻区单位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考核考察等均应征求有关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四、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0、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采取“公开招聘一批、下派充实一批、结对帮带一批”等办法,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拓宽社区工作者选任渠道,同时要注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依托党校和社区学校,抓好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管理和监督,实行社区工作者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奖惩挂钩。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确定1-2个社区作为联系点,每年至少要有4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1、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建设,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所有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遇有重要工作可随时召开。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驻地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大力支持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注重发掘、整合和利用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社区贤能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

1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更新管理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以及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等方面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从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布局合理、内容周全、管理严格、服务规范的要求,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13、开展契合居民需要的服务活动。着眼于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通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展面向贫困户、老年人、儿童和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努力构建“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格局。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按照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以无偿、低偿服务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按照市场需求,遵循经济规律,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引导社区服务机构走向市场,扶持社区服务企业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不断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产业,推动社区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14、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有关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街道党(工)委要配齐配强组织员,保证专职专用;社区党组织可从实际出发,设置、聘任专、兼职组织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薄弱、工作难度大的街道、社区建立联系点,挂点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点,切实加强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党建设范文篇2

为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章的要求,一手抓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一手抓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我市强势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提高执政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2、今后三年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1)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的组建为基础,使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党员,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党组织,从业人员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社会组织有党支部或党小组,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100%建立党组织。(2)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建设,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努力使三分之一以上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达到“先进性作用发挥好、党建工作机制好、业主职工评价好”的“三个好”目标。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显著。(3)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工作规范,做到有组织、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有制度、有作用。贯彻执行《**市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制度》情况良好,各项要求比较落实。(4)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树立一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到层层有示范单位,级级有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二、提高党组织组建率,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3、优化组建环境。要做好业主思想工作,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消除业主的思想疑虑;要吸收非党业主参与一些党的活动,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党政领导要挂钩联系企业,亲自做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业主关心和支持党的建设,为组建党组织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创新组建模式。抓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衔接,把以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为主体的“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纳入社区党建范畴,把社区丰富的党建资源与“两新”组织共享,积极探索以社区为区域组建“两新”党组织。要以规模较大工业区、商贸街区为单位组建党委或党总支,统一领导本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以工业小区、商业片区、商业楼宇为单位,组建联合支部,负责辖区内没有成立党组织或流动性大的“两新”组织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并发挥“孵化器”作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要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鼓励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管理办法。

5、明确组建任务。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要及时单独成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则要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设好,再从优秀团员和工会干部中培养发展新党员,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党组织。对已成立党组织的企业,要制定工作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要重点抓好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和单位组建党组织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确保实现“两个有”及党组织应建必建率达到100%的要求。

三、加强基础建设,确保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6、加强阵地建设。要完善党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坚持做到“有组织就有阵地”。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党建阵地创建活动,即建一室(党员活动室)、挂一旗(一面党旗)、设一柜(学习资料柜)、订一套制度(党内生活制度)、配一套电教设备。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注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其他“两新”党组织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各级党委要加大投入,引入激励机制,对阵地建设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业主要积极支持党建阵地建设,从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7、解决好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两新”党组织上缴的党费,由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或县(市、区)直机关工委履行收缴手续后,全额返拨作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部分可通过县(市、区)自留党费、党员自愿筹集、争取业主支持等渠道解决。有条件的要设立党员互助基金,争取上级拨款和社会捐助,弥补活动经费不足,解决党员特殊困难。

8、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于已组建党支部,要物色好班子成员,特别是配强党支部书记。要坚持有利于增强党组织活力的原则,采取内选、外聘、委派等多种形式,选拔党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有合适党员人选的,应从内部产生。没有合适人选的,可由上级党组织指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兼任,或通过推荐党员就业等方式解决。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为“两新”组织聘任专职书记。“两新”组织原则上不得随意辞退党组织书记,确需辞退党组织书记的,应事先与上级党组织协商后方可辞退。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强化效能”的要求,把符合条件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技术层和生产骨干中的党员选入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坚持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班子建设相衔接,鼓励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群团组织班子成员交叉兼职。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分工专人负责日常党务工作。各县(市、区)每年要对“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一次轮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9、理顺“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要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党委部门、民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四位一体,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坚持以“两新”组织的登记管理各环节为抓手,形成以准入登记促党建,以年检管理督党建,以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党建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创新活动形式,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10、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要加强党员教育的计划管理,发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校、企业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等阵地作用,分级分类抓好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在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中处处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完善和创新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活动日等党内制度,实现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在执行“”制度上,“两新”党组织可适当放宽要求。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要坚持“小型、分散、业余、灵活”的原则,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可邀请非党业主参加。要健全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党员请假等制度,增设流动党员(外来党员)服务站,积极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1、创新活动载体。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结合“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特点,尽可能地利用业余时间,按照“新颖、小型、多样”的原则,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栏”、“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发展进一言”和“党员身边无次品”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12、推进共建联建活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与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相结合。要把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大党建”工作范畴,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通过各种共建联建活动,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协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各个层面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群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党群组织联动发展。

五、夯实工作基础,发展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13、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主动提供服务,积极帮助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要改进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减少接转环节,便于党员合理流动。要加强党组织组建和管理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保证“两新”组织党员100%纳入党组织的管理。

14、加大荐派党员力度。要继续采取“导、联、调、派、挂、转、荐、聘”等办法,从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向“两新”组织输入党员骨干。要把荐派党员与实施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渠道把经过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下岗待岗职工党员推荐到“两新”组织工作;要采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党员优先考虑的办法,变农民党员为“两新”组织党员员工。要大力加强“两新”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人才与培养党员、荐派党员结合起来,壮大“两新”组织的高知识群体党员队伍。

15、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优秀青年员工中发展党员。按照吸收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入党的要求,积极稳妥做好在“两新”组织负责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大力推行“两新”组织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每位“两新”组织党员要联系1-2名入党积极分子。要严把发展质量关,严格标准,遵循发展程序,建立健全入党前政审、公示等预审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管理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六、切实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16、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列入本地区本部门党建工作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好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要落实联系点,经常深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党委组织部门要主动负起主管牵头的责任,加强同宣传、统战、工商、税务、劳动、工青妇、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问题,统一步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建设范文篇3

1、认真做好科级领导干部跨单位竞争上岗工作。为了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在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具体指导帮助下,区建设和交通党工委深入各局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制定了建交委系统科级干部跨单位竞争上岗的试行办法,在此基础上,区委办、区府办以嘉委办(**)21号文转发了《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建交委关于**年本区部分区级机关科级领导干部跨单位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150多人参加了报名,83人参加了笔试,54人参加了面试,其中32人直接参加面试、22人通过笔试从高分到低分进入面试。11月9日,公布了本次推出的8个正科级、2个副科级领导干部跨单位竞争上岗结果,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公示、聘任,12月6日进行集体任职。目前,正副科长(主任)均已到新单位新岗位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原则,**年12月底开展2个局长助理岗位竞聘工作。

2、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活动。**年8月下旬,党工委对直属单位6个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进行述职述廉述学考核,采取了“听”、“测”、“访”的方法:一是“听”,听取被考核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廉述学报告;二是“测”,由班子全体成员、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对单位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14项内容进行民主测评;三是“访”,通过个别访谈部分同志,了解班子运作情况和班子成员个体情况,此举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触动大、教育深,为10月份班子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交通局在11月份对基层9家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33名干部进行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考评。

3、积极探索下属单位科级干部培养管理新模式,推行“跨单位锻炼,跨行业培养”。区交通局针对局系统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在去年成功推行行政岗位助理制的基础上,于**年7至9月在7个企事业单位推行青年后备干部跨单位锻炼活动,有10名青年后备干部参加了这次锻炼,其中2名事业单位青年后备干部被派往企业锻炼,5名企业青年后备干部派往事业单位锻炼,在交流形式上突出了跨单位、跨岗位、“全日制”、“半日制”四个方面的交流模式,在跨单位交流中采取了监管与被监管、许可与被许可以及有上下级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交流,突出了“跨”的针对性,使锻炼对象切身感受到对方单位的职能和对方对己方的工作要求,从而达到了加快后备干部成长步伐和增添系统内部和谐管理的氛围。

4、继续扎实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区房地局在总结新成路街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5月30日,与区委组织部、区建设和交通党工委联合召开了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推进会,初步形成了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的“四个机制”:一是重大问题联动机制,针对居住区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急、难、愁”问题,及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妥善予以解决;二是志愿者服务机制,积极发动物业公司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主动参与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中,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三是楼组党小组的一线引导机制,楼组党员引导业主自觉履行义务,依法提高业主自主管理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物业管理氛围;四是物业管理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机制,部分镇、街道还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奖优罚劣,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组织开展了物业管理与社区党组织党建共建、精神文明共建签约活动,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了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通过努力,他们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了“社区事务共同参与、社区环境共同建设、社区矛盾共同解决”的社区重大问题联动机制和矛盾缓解机制,切实形成了社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双赢的工作机制,在社区管理上形成了思想工作联抓、道德教育联手、公益事业联做、文体活动联搞、社会治安联防、困难群体联帮的生动局面,确保了物业管理重大事项和社区建设重要工作都能得到快速高效的处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精心动员部署,使这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今年在嘉定镇街道、菊园新区、嘉定工业区、南翔镇推广,覆盖面达到60%。

5、加强班子建设,在建设交通系统内深入开展“六有”活动,并通过抓“龙头”、“源头”和“苗头”,实现“两加强”。就是在系统内开展“教育有方、监督有效、查处有力、保护有道、管理有序、事业有成”活动,**年对“六有”活动有关工作进行量化,制定了《区建设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六有’工作考核表》。同时,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为“龙头”,以深入开展政务厂务公开和“创双优”工作,完善建设、交通、土地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制,加强单位内部经济行为监督和“三重一大”执行情况为“源头”,以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不良倾向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为“苗头”,着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六进”活动。一是积极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二是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通过发放《树廉洁家风、建和谐家园——致党员干部家庭一封信》等形式来开展警示教育,使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工作人员能算清政治帐、家庭帐、经济帐、亲情帐,自觉保持廉洁、远离腐败;三是组织外来建筑民工学礼仪、讲文明、讲法制,把廉政文化进工地与创建文明工地结合起来;四是积极推进以“诚信廉洁、依法行政”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窗口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遵纪守法和廉洁诚信教育,促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行政、诚实守信;五是廉政文化进班子,把廉政文化与创建学习型、廉洁型班子相结合,融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全过程;六是廉政文化进岗位;把廉政文化与创建党员模范岗、职工明星岗和青年文明岗相结合,规范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廉洁从业的岗位职责。

7、加强后备干部的锻炼培养,积极开展“创双优”活动。一方面,区建交委严格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等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严格审查项目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预防规避招标,保护干部;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增加管理力度、从管理层面增强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大力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创“双优”工作,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防线,强化教育,让后备干部在工程建设中得到锻炼,增强了自身的免疫力。

区水务局在**年加大了创“双优”工作力度:一是坚持“制度化”。将水务工程建设创“双优”活动列为常规管理工作的范围,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二是实行“全覆盖”。凡是水务局及其下属单位组织并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均列入创“双优”活动范围;工程相关人员包括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及工程管理方面所有相关人员均作为活动“对象”;局党政班子成员和基层领导均承担相应责任,并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配合,实行责任“全覆盖”。三是注重“求实效”。首先在“优”字上深化:确保工程的全方位管理,确保干部的全面提高。从工程全方位管理入手,不仅是工程质量、干部作风,施工安全也应是创“双优”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力争使干部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工程建设的历练来培养和考验干部,切实使干部在思想品格、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在“创”字上努力: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充实创“双优”活动形式,注重形式和效果有机结合,不但要“警示”,也要“教化”,通过参与优秀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思想品德;还从“防”字上把握:一是把握机会与相关同志多沟通,给予及时帮助,二是有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三是有预防措施,从机制上制度上制约。水务局三月份召开区级河道治理整治工程质量、廉洁、安全三交底会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工程相关人员都参加了会议,着重明确各方在干部廉洁方面的职责,反复强调要求认真配合支持水务局的反腐倡廉工作。四月份召开创“双优”工作联席会议,区有关方面领导到会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局主要领导明确了表示**年创“双优”活动的新举措,将全局所有建设项目均列为活动范围,解决了一些人等待观望的思想认识问题。五月份召开有150名干部参加的全局大会,专题部署全系统创“双优”和反腐倡廉工作,区纪委和区建交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从而在全系统更好地形成了抓作风、促廉政的氛围。7月局创“双优”领导小组组织局班子成员、水务工程指挥部人员、基层行政领导及5家施工企业负责人一行27人去常州监狱进行警示教育。

党建设范文篇4

(一)要创新思维方式。思维关系成败。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基层干部都渴望抓住历史机遇,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成就辉煌人生。事业的发展,人生的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从主观方面看,禀赋条件、知识结构、精神状态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更是直接影响能力的提高、关系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但它引导和支配人们的行为,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方式不同,人们所做的选择和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对头,往往使人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境地;思维方式搞对了,则比较容易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从而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所从事的工作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总体上讲,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培养和形成开放型思维,散发型思维,系统思维等现代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来说,目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多,暴露的矛盾也最集中,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创新的方面也最多。比如,面对大量出现的新经济组织,怎样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形势下,怎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先进性如何体现时代要求;如何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发展党员特别是发展青年党员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四个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有效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保持党的纯洁性等等。类似问题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焦点。要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应当采取“三抓”的办法寻求突破。一是抓调研。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开拓新方法。二是抓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抓教育。不断教育党员干部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法制的方法等开展工作重。

(三)要拓宽工作领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涌现了大量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积极开拓工作新领域,我们认为,必须抓重点,在薄弱环节上抓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新发展。新经济组织中,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头,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抓好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就相应地扩大。为此,我们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开拓工作新领域的突破口,力争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到哪里,党员队伍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从而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目前最迫切的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只要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就要求必须建立党组织,尚未符合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可以采取“联合、挂靠、选派、统建”等方式,也可以采取在乡镇、街道中设立非公经济党支部统管分散党员,等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党组织的方式,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

(四)要创新工作载体。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全面地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载体。有好的工作载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工作就会有活力。因此,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4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四是进一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培双带、党员先锋岗等活动。

党建设范文篇5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总起来说,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自**年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特别是**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重大转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也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伟大进程。

从**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邓小平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粉碎“”、结束“”后,我们党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就是能否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这次全会形成的实际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勇敢地担当起这个艰巨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其中包括:为健全党规党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提出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推动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从198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并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等等。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1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因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不断推进,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和不断发展。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这13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全面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继就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995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工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全党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明确提出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果断作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制度等重大决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这13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遇到的关系我国稳定、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政治、经济、自然风险频频发生。我们党所以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的6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的自身状况,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版并组织全党认真学习《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先后颁布《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先后下发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中央企业、高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拨专款加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在反腐倡廉建设上,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经验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又是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的自身建设也在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二、**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年党的建设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中与时俱进,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多方面的、有目共睹的。这些成绩和进步,我体会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思想路线对头不对头,对我们党和党的事业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所以意义重大而深远,就在于这场讨论冲破长期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思想闸门,使我们党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坚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创造中总结经验、吸取营养,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讲求实效在党内形成风气,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可以说,这是**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必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二)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自己的性质、宗旨、最高纲领和一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的行动基本准则,是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方针政策的“纲”。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的政治路线出了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这**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遇到各种干扰的时候,我们党都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从而使党的基本路线日益深入人心,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这同样是**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同样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三)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最大收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共产党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年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始终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着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可以说,这**年是党的理论创新相当活跃的时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普及的时期,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所学习、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理论成果变为巨大物质力量的时期。

(四)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组织路线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年来,围绕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任务,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再到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再到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更加符合时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到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都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大大改善。我们党创造性地抓人才工作,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这些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在“”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不断深化,各级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加强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社区、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社区楼道等新经验,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特点努力工作,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各级党委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六)着力增强和巩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复告诫全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对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以后又反复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各级党委在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年来,我们党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党改革反腐败工作体制,恢复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系统成立监察部门,检察院设立反贪局,组建国家预防腐败局,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纪检监察部门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等等。这些举措,已经并将继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经验新路子。党章是党的根本规章,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党章的修改和完善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之后经过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历次党代会的修改,党章不断得到与时俱进的充实和完善。根据党章精神,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我们党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上取得新进展。我们党把党内民主提升到关系党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健全。1985年制定《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按期召开,地方各级党代会的议程、选举进一步规范,党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又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差额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各级党代会代表,基层党组织委员、书记,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委员。1990年和1994年党中央分别颁布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制度化。党的十七大前后,进行了民主推荐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选的实践。三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更加规范。党中央制定并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书记处工作规则,连同1996年颁布试行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标志着党委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六大以后,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这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重大进步。

以上我从七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和进步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当然,这种梳理没有也不可能全部覆盖**年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从这些成绩和进步可以看到,**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和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不断迈向新高度,站在了今天的历史起点上。这**年是我们党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的**年,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年。**年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先后丢掉执政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不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年的成就,凸显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年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也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必须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来领导;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这个党必须把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这个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和时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党必须把实行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这个党必须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等。这些基本思想,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这**年,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我们党带来的影响,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这个目标,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年来,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很多,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其中八个重要思想。

(一)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提出来并认真加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党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我们党明确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性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党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明确提出党委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和健全抓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提出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做到高举旗帜、求真务实、把握主线、全面推进。这些重要思想,以新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方针和理论。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面对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实践中也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总的说来还需要很好探索。最近20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已经近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但其间也有失误和教训,目前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我们党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性因素。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患感,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求全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这个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理论。

(三)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同志,都高度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也一直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问题在于,世界上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具有先进性而取得政权、又因丧失先进性而丢掉了政权,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靠吃老本就能够长期保持的。我们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思想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四)关于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党的根本性质,是我们党从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党80多年始终坚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们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的。同时,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使命。正是基于这种战略思考,我们党提出“两个先锋队”的重要思想,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体现了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五)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如何科学实施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代表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列宁对这个问题提出过不少好的思想,但因为过早逝世未能认真实践。我们党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同时,在一些具体的领导制度、执政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年来,我们党继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时根据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明确提出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明确提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全部执政活动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民意愿,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接受监督。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六)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思想。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同盟制定组织原则时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他们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还规定,对有关原则问题的决议均须举行记名投票,决议一经通过就必须服从。列宁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认为党内民主、高度集中加上铁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验,也有包括“”期间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教训。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内政治生活日益活跃,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明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到每一个支部,从领导机关的决策到在党的会议和党的报刊上参加政策问题的讨论,从党内选举到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考察、监督,都要充分发扬民主;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明确提出民主和集中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要集中正确的意见,使之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形成正确的决策;明确提出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明确提出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七)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们党就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紧紧围绕“选用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这个根本问题,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发展变化,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的用人路线,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明确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明确提出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锻炼和培养干部,使他们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明确提出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特别是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这一系列新思想,丰富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

党建设范文篇6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保证。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这使我们党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大以来,我们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党的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

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思路,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检验标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就强调要做到“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同志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同志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党的大明确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部署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党执政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完成执政使命来进行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可以说,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归根到底要靠自身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实践的先进性;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是基于对不断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的战略思考,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既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就要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实在在地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党的整体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落实;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需要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起全体人民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更好地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共同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党内民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是在总结多年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根据试点的经验,需要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党的委员会向代表通报重要情况、组织代表进行调研等。还需要注意改进党代会代表产生方式和组成结构,不断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党代会代表任期制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密切相关,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地方的党组织要注意统筹兼顾,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其平稳有序、健康顺利地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是根据目前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状况和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党内民主这个基础。从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载体来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单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必须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做起。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来看,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需要找到新的抓手,注入新的动力,这个抓手和动力就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从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来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坚持从基层做起,探索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自下而上地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自上而下地规范和指导。从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来看,随着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对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也寄予热切期望。由引可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不失时机地积极加以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坚持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选人,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用好的制度选人,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考察的制度和办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选拔任用干部要特别注重群众公论,多数群众不拥护的干部不能提拔;特别注意选作风好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进一步提高扩大民主的质量、保证干部工作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推荐票和测评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失真”的情况;有时出现“利益票”、“人情票”的问题;一些地方在民主推荐的过程中出现了拉票现象;有些地方的干部害怕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丢票,工作中不敢坚持原则,当老好人,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着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干部工作民主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加强作风建设

党风问题的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宗旨,也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包括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

一是要着力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重点解决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严格履行职责、落实廉洁从政规定、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要将作风建设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方面各项规定结合起来,防微杜渐,从小事抓起,坚决纠正各种不廉洁行为。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的规定。

二是要切实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坚持以良好的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认真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公务员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严格控制公务消费,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逐步完善并认真执行住房、医疗、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秘书配备等方面的规定。

三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些年,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纠正不正之风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继续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继续纠正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纠正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

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并把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要抓拒腐防变的思想建设。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守党内法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同时,要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要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相继制定了一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据中央纪委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共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3000多项,其中中央纪委监察部200多项。党的大以来,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法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还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廉政立法,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

要抓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控是防止腐败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二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完善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要抓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腐改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制度、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等的改革。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针对工程建设、土地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防治措施,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等等。只有搞好体制和制度改革,才能对腐败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要抓坚决惩治腐败的工作。坚决查办案件,既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惩治腐败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决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坚决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案件。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既要依法惩处受贿行为,也要加大依法惩处行贿行为的力度。

“四个一定要”

党的十七大报道突出强调的“四个一定要”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这“四个一定要”,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四个一定要”,是在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观察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准确把握我国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着眼于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和开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充分估计和正确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正处在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尽管我国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只有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才能不断推进事业的前进。

党建设范文篇7

**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下称《讲话》)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一个子系统,起着其他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讲话》十分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认真学习《讲话》,结合学习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使我们更加深了对完善和发展什么样的党内民主制度、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认识。

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长盛不衰,富于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就是因为我们有党内民主;缺乏党内民主,或者党内民主受到削弱、破坏,就不可能有党的生机和活力,也不可能有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决定的。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身私利的党,它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也是为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党。这样的党,势必在党自身内部实行民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指出:“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列宁在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也指出:“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同志也多次谈到党内民主,他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泼,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可见,党内民主是党本身的一种根本性制度和根本性原则,是作为党的权利主体的共产党员的根本权利。在夺取政权前,我们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内民主的发展带有某种必然的局限性。而在夺权全国政权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也带有客观的必然性。在这方面,我们党既有“八大”前后可贵的探索,也有“”的深刻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了发展党内民主的转机,进入了民主法制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要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确保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的权利,使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并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二、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经验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意味着我们的许多党员在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中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党内民主建设必然影响到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扩大,用广大党员通过党内民主建设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自己的新生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它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关系到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政治生活的制度安排,因此,党内民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来促进和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而可靠的途径。

三、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讲话》强调,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所谓党内民主,就是党员是党的主体,是党内的主人,在党内当家作主,是党内权力的来源。是党员把权力委托给各级组织、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党内民主评价的标准,就看党员权力是否得到维护、保障和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

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八项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只有这些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在一些地方,党员的这些权利并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因提正确意见和建议遭受或明或暗打击报复的现象远未绝迹。原因在于有些规定,过于抽象,“不准”、“不许”之类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此,必须建立操作性强、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党员各项权利得到真正落实,确保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得到有力惩处。

第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根本性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有权讨论和决定党内一切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机构中,代表大会的权限大于委员会,委员会的权限大于常委会。要确立代表大会的权威地位,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案制度,完善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办法,完善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党的十六大要求“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试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解决。

党的各级委员会是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的领导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领导党的工作。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有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常委会代替全委会、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的现象。因此,要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适当增加召开全委会的次数,更好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常委会行使全委会职权,并对全委会报告工作。在党委内部,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必须有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杜绝少数人说了算或个人独断专行。

第三,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党员的选举权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目前的党内选举,有些地方存在着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流于形式。因此,要完善选举制度,健全选举程序。要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办法。要有步骤地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加强对选举的监督。要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和介绍办法,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采用“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办法,效果比较好,要进一步完善推广。

第四,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

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这三项制度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这三项制度要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比如,三项制度都有一个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有一个对通报对象、通报范围、通报步骤等的规范问题;情况反映制度有一个反映程序的规范问题;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也有一个征求意见的方法、步骤的规范问题。

第五,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要把党务公开提到党的建设的日程。执政党是公开的党,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之外的党务工作、党内活动,包括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党内事务和组织活动的重要事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的事项等等,都应对党员公开,以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对于我们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监督,实现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特别要强调,过去许多消极腐败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党内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而这与党务工作不透明、不公开有很大关系。实行党务公开,建立起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乃至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使监督权落到实处,使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结合,从而较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党务公开,突显了党务公开在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要在试点中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程序、制度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党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第六,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民主是与监督连在一起的,没有有效的党内监督,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党内民主。党内外普遍关注的反腐倡廉,核心的问题是一个监督问题。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颁布了《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了党内监督,但还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这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当前,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和派驻、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询问、质询和问责、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制度。除党内监督外,如何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这些问题都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经验,不断完善。可以肯定地说,完善的监督制度再加上完善的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是各种腐败的天敌和克星。

第七,切实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这是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广大党员干部能讲真话,言行一致。但也必须看到,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不讲真话、弄虚作假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比较突出。此风如若蔓延,必然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影响社会诚信和和谐社会建设。

党建设范文篇8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总起来说,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自1949年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重大转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也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伟大进程。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邓小平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粉碎“”、结束“”后,我们党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就是能否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这次全会形成的实际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勇敢地担当起这个艰巨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其中包括:为健全党规党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提出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推动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从198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并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等等。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1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因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不断推进,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和不断发展。

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这13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全面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继就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995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工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全党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明确提出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果断作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制度等重大决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这13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遇到的关系我国稳定、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政治、经济、自然风险频频发生。我们党所以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的6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的自身状况,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版并组织全党认真学习《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先后颁布《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先后下发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中央企业、高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拨专款加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在反腐倡廉建设上,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经验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又是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的自身建设也在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二、**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年党的建设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中与时俱进,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多方面的、有目共睹的。这些成绩和进步,我体会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思想路线对头不对头,对我们党和党的事业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所以意义重大而深远,就在于这场讨论冲破长期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思想闸门,使我们党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坚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创造中总结经验、吸取营养,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讲求实效在党内形成风气,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可以说,这是**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必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二)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自己的性质、宗旨、最高纲领和一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的行动基本准则,是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方针政策的“纲”。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的政治路线出了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这**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遇到各种干扰的时候,我们党都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从而使党的基本路线日益深入人心,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这同样是**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同样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三)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最大收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共产党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年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始终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着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可以说,这**年是党的理论创新相当活跃的时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普及的时期,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所学习、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理论成果变为巨大物质力量的时期。

(四)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组织路线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年来,围绕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任务,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再到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再到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更加符合时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到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都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大大改善。我们党创造性地抓人才工作,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这些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在“”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不断深化,各级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加强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社区、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社区楼道等新经验,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特点努力工作,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各级党委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六)着力增强和巩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复告诫全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对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以后又反复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各级党委在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年来,我们党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党改革反腐败工作体制,恢复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系统成立监察部门,检察院设立反贪局,组建国家预防腐败局,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纪检监察部门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等等。这些举措,已经并将继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经验新路子。党章是党的根本规章,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党章的修改和完善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之后经过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历次党代会的修改,党章不断得到与时俱进的充实和完善。根据党章精神,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我们党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上取得新进展。我们党把党内民主提升到关系党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健全。1985年制定《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按期召开,地方各级党代会的议程、选举进一步规范,党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又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差额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各级党代会代表,基层党组织委员、书记,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委员。1990年和1994年党中央分别颁布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制度化。党的十七大前后,进行了民主推荐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选的实践。三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更加规范。党中央制定并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书记处工作规则,连同1996年颁布试行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标志着党委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六大以后,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这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重大进步。

以上我从七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和进步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当然,这种梳理没有也不可能全部覆盖**年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从这些成绩和进步可以看到,**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和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不断迈向新高度,站在了今天的历史起点上。这**年是我们党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的**年,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年。**年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先后丢掉执政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不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年的成就,凸显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年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也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必须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来领导;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这个党必须把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这个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和时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党必须把实行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这个党必须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等。这些基本思想,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这**年,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我们党带来的影响,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这个目标,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年来,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很多,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其中八个重要思想。

(一)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提出来并认真加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党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我们党明确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性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党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明确提出党委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和健全抓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提出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做到高举旗帜、求真务实、把握主线、全面推进。这些重要思想,以新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方针和理论。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面对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实践中也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总的说来还需要很好探索。最近20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已经近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但其间也有失误和教训,目前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我们党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性因素。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患感,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求全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这个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理论。

(三)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同志,都高度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也一直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问题在于,世界上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具有先进性而取得政权、又因丧失先进性而丢掉了政权,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靠吃老本就能够长期保持的。我们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思想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四)关于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党的根本性质,是我们党从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党80多年始终坚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们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的。同时,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使命。正是基于这种战略思考,我们党提出“两个先锋队”的重要思想,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体现了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五)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如何科学实施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代表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列宁对这个问题提出过不少好的思想,但因为过早逝世未能认真实践。我们党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同时,在一些具体的领导制度、执政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年来,我们党继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时根据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明确提出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明确提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全部执政活动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民意愿,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接受监督。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六)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思想。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同盟制定组织原则时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他们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还规定,对有关原则问题的决议均须举行记名投票,决议一经通过就必须服从。列宁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认为党内民主、高度集中加上铁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验,也有包括“”期间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教训。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内政治生活日益活跃,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明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到每一个支部,从领导机关的决策到在党的会议和党的报刊上参加政策问题的讨论,从党内选举到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考察、监督,都要充分发扬民主;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明确提出民主和集中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要集中正确的意见,使之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形成正确的决策;明确提出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明确提出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七)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们党就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紧紧围绕“选用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这个根本问题,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发展变化,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的用人路线,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明确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明确提出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锻炼和培养干部,使他们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明确提出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特别是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这一系列新思想,丰富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

(八)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长期以来,我们说到党的建设,一般都是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科学概念,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围绕这个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还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以“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总体部署,把“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的建设总目标,进一步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凸显了这两大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分别提出党的“五大建设”各自的重点,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重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明确“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就使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体部署,是我们党从实践上、理论上探索和创新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果。

最后概括起来说,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又具体而生动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励精图治、探索真理、开拓进取的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四、**年党的建设的几点启示

**年党的建设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从**年党的建设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一)**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全党同志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崭新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党的十七大对此作出了科学总结,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应当看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要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是要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根本要求,推动全党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保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

(二)**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建设党,尤其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进行,说到底要紧密联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这**年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完成党的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来谋划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三)**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学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所有这些,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了巨大的物质精神力量。这是**年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我们党就无往而不胜。

(四)**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以确保党的决策正确和有效实施。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定要最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又要最明确地维护党的领导集体的权威和作用。列宁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来说,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至关重要。回顾**年的历程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向前进的。如果没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没有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引导和确保全党同志坚定不移地沿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的、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五)**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成就和进步的关键所在。这**年,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深入思考关系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不断深化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党建设范文篇9

一、**年党的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进程

**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总结这**年党的建设,必须与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伟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的**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化大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给我们党和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机遇,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紧跟时代进步潮流,有利于广大党员和干部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焕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给我们党提出不少新挑战新考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重大课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领导素质、执政能力特别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这**年党的建设,是在我国经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的**年,是世界发生大变化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当、蓬勃向前。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带来了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考验。如何在深化改革中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适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既防止外来的错误和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同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三)这**年党的建设,是在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大型政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40多万,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总起来说,这**年党的建设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自**年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特别是**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重大转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也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伟大进程。

从**年12月党的十一届**全会到**年6月党的十三届**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邓小平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粉碎“”、结束“”后,我们党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就是能否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党的十一届**全会和这次全会形成的实际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勇敢地担当起这个艰巨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同志和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其中包括:为健全党规党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提出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推动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从1983年起用3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并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等等。回顾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11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因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进步,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起步和不断推进,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和不断发展。

从**年6月党的十三届**全会到**年11月党的**大这13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全面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继就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四届**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工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以后,在全党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明确提出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果断作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制度等重大决策。党的十三届**全会以来这13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遇到的关系我国稳定、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政治、经济、自然风险频频发生。我们党所以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从**年11月党的**大到现在的6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的自身状况,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上,党的**届**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先后部署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出版并组织全党认真学习《文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和选拔干部,先后颁布《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积极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下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健全和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先后下发加强农村、街道社区、中央企业、高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拨专款加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在反腐倡廉建设上,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等。党的**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经验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正是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这**年党的建设伟大实践,又是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的自身建设也在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改进和加强。

二、**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年党的建设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中与时俱进,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多方面的、有目共睹的。这些成绩和进步,我体会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思想路线对头不对头,对我们党和党的事业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所以意义重大而深远,就在于这场讨论冲破长期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恢复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思想闸门,使我们党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坚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创造中总结经验、吸取营养,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讲求实效在党内形成风气,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可以说,这是**年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必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二)确立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自己的性质、宗旨、最高纲领和一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的行动基本准则,是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方针政策的“纲”。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十一届**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的政治路线出了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这**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的一条就是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特别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遇到各种干扰的时候,我们党都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从而使党的基本路线日益深入人心,全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这同样是**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根本的、最富有意义的成绩和进步,同样将在今后党和国家生活中长期发挥重大作用。

(三)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最大收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共产党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年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始终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着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可以说,这**年是党的理论创新相当活跃的时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普及的时期,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所学习、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理论成果变为巨大物质力量的时期。

(四)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组织路线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年来,围绕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任务,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再到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再到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更加符合时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到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都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大大改善。我们党创造性地抓人才工作,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这些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在“”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不断深化,各级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加强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社区、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社区楼道等新经验,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特点努力工作,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各级党委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六)着力增强和巩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复告诫全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对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以后又反复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年党的十三届**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年党的十五届**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各级党委在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党的**大以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年来,我们党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党改革反腐败工作体制,恢复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系统成立监察部门,检察院设立反贪局,组建国家预防腐败局,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纪检监察部门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等等。这些举措,已经并将继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努力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新经验新路子。党章是党的根本规章,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党章的修改和完善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之后经过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历次党代会的修改,党章不断得到与时俱进的充实和完善。根据党章精神,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我们党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上取得新进展。我们党把党内民主提升到关系党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健全。**年制定《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逐步走向制度化。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按期召开,地方各级党代会的议程、选举进一步规范,党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又决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差额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各级党代会代表,基层党组织委员、书记,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委员。**年和**年党中央分别颁布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选举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制度化。党的十七大前后,进行了民主推荐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选的实践。三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更加规范。党中央制定并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书记处工作规则,连同**年颁布试行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标志着党委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大以后,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这是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的重大进步。

以上我从七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和进步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当然,这种梳理没有也不可能全部覆盖**年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从这些成绩和进步可以看到,**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和不断推进,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不断迈向新高度,站在了今天的历史起点上。这**年是我们党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的**年,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年。**年来,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先后丢掉执政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党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不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年的成就,凸显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年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也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必须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来领导;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这个党必须把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这个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和时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党必须把实行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原则,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这个党必须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等。这些基本思想,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这**年,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地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我们党带来的影响,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这个目标,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年来,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很多,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其中八个重要思想。

(一)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提出来并认真加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党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我们党明确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性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党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明确提出党委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各级党委都要建立和健全抓党的建设的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提出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做到高举旗帜、求真务实、把握主线、全面推进。这些重要思想,以新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方针和理论。

(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面对地位、环境和历史任务的重大变化,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实践中也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总的说来还需要很好探索。最近20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迭、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使这个问题更加引人深思。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已经近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但其间也有失误和教训,目前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我们党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性因素。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患感,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求全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这个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理论。

(三)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思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同志,都高度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也一直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问题在于,世界上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具有先进性而取得政权、又因丧失先进性而丢掉了政权,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更不容易。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先进性是靠吃老本就能够长期保持的。我们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思想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四)关于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党的根本性质,是我们党从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党80多年始终坚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们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的。同时,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使命。正是基于这种战略思考,我们党提出“两个先锋队”的重要思想,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体现了在党的性质问题上的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五)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后如何科学实施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代表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列宁对这个问题提出过不少好的思想,但因为过早逝世未能认真实践。我们党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同时,在一些具体的领导制度、执政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年来,我们党继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时根据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明确提出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明确提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全部执政活动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民意愿,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接受监督。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六)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思想。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同盟制定组织原则时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他们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还规定,对有关原则问题的决议均须举行记名投票,决议一经通过就必须服从。列宁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认为党内民主、高度集中加上铁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验,也有包括“”期间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教训。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内政治生活日益活跃,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明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的,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到每一个支部,从领导机关的决策到在党的会议和党的报刊上参加政策问题的讨论,从党内选举到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考察、监督,都要充分发扬民主;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使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明确提出民主和集中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要集中正确的意见,使之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形成正确的决策;明确提出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明确提出必须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七)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们党就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紧紧围绕“选用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这个根本问题,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发展变化,明确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的用人路线,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明确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明确提出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锻炼和培养干部,使他们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明确提出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特别是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重要思想,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这一系列新思想,丰富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

(八)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长期以来,我们说到党的建设,一般都是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科学概念,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围绕这个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还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以“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总体部署,把“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的建设总目标,进一步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凸显了这两大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分别提出党的“五大建设”各自的重点,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重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明确“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就使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体部署,是我们党从实践上、理论上探索和创新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果。

最后概括起来说,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又具体而生动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励精图治、探索真理、开拓进取的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四、**年党的建设的几点启示

**年党的建设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从**年党的建设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一)**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全党同志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崭新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党的十七大对此作出了科学总结,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应当看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要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是要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根本要求,推动全党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保党的各方面建设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

(二)**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建设党,尤其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进行,说到底要紧密联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这**年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完成党的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来谋划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三)**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学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所有这些,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了巨大的物质精神力量。这是**年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实践再一次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我们党就无往而不胜。

(四)**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以确保党的决策正确和有效实施。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定要最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又要最明确地维护党的领导集体的权威和作用。列宁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来说,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至关重要。回顾**年的历程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向前进的。如果没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没有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引导和确保全党同志坚定不移地沿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的、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五)**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成就和进步的关键所在。这**年,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深入思考关系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不断深化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党建设范文篇10

采花乡具有悠久的产茶制茶历史,300多年前,英国商人就在此设立“宝顺合”茶庄,匾牌一直保存至今。采花茶叶的天然绿色品质,在全国茶叶市场上,成为一枝独秀,散发出长久不衰的魅力。

采花乡版图面积29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万人;全乡有17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4.01万亩,其中茶叶面积3万亩,占74.8%;共有农村党员853人,其中35岁以下1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人。

一、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现实依据

随着村组建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重大举措的强力推进,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是用工业化理念办农业的实践,需要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在构建“绿色**”、推进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目标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因为出现信息不畅通、利益不均衡、协调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经常脱节的现象。树立用工业化理念办农业的思路,有效地把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改进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党的覆盖面,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触角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链条,使企业、基层党员干部和茶农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二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需要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伴随着村组建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强力推进,村级规模扩大、党员人数增加且居住分散,开展活动难;经济来源减少,村级运转困难,干部待遇不能保障,从而对党组织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党的先进性就得不到充分体现,更有甚者,还将严重削弱党在农村的影响力。顺应时展要求,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活动更加有效,更具针对性,更有生命力,真正凝聚农村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便成为内在要求。

三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需要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当前,在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经济组织。这些新经济组织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大批青年和农村能人向非农转移,从事第二、三产业。这些人年轻、有文化、有头脑且有一技之长。如果不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或者是培养成干部,就很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也就是一句空话。有鉴于此,积极探索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在这部分人群中间成立党组织,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便成为一种有效途径。

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基本做法

近几年来,采花乡以产业为基础,以行业为纽带,以地域为补充,构筑基层党建载体,积极探索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创新,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切实做到了组织关系明确,条块有机结合;农业产业支撑,行业共享成果;茶农链接企业,产销紧密藕合。

一是设置产业党总支。茶叶是采花乡的主导产业。茶叶生产企业、茶叶基地和茶农相互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乡党委按照茶叶产业化经营发展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全乡设置了星岩坪、苦竹坪、前坪等3个茶叶产业党总支,隶属乡党委领导。茶叶产业党总支不是乡党委与原村党支部之间的中间层次,也不是简单的村党支部改为产业党总支,而是根据茶叶产业的流向形成的产业带设置的,不改变原行政村建制。茶叶产业党总支既有几个村联合设立,也有一个村单独设置。其组成人员从农村中的优秀党员中经“两推一选”产生。茶叶产业党总支的任务是制定并落实年度茶叶产业发展目标和长远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注重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茶叶产业经济,牵住茶农增收的“牛鼻子”,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乡党委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目标责任制、“两推一选”制度和议事恳谈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茶叶产业党总支实施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同时,坚持一手抓党性教育,一手抓技术培训,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的若干具体规定》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把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或技能作为纳新的必备条件,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致富本领和富裕水平,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年,全乡发展的21名党员均掌握了一门实用农业技术。

二是成立行业党支部。根据茶叶产业化经营链条形成的不同行业的发展要求,成立茶叶科研加工业党支部、茶叶营销党支部和茶叶基地党支部等,把各行业的发展、规范、壮大作为行业党支部的根本任务融入其中,把推动行业发展壮大作为党支部的具体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行业党支部建设,规范行业党支部工作内容及程序,促进各行业快速成长。茶叶产业党总支还在各行业党支部中开展“万元户”竞赛活动,并制定了具体标准和考核细则:基地党支部“万元户”标准是亩产居前列,带动见成效,收入过万元;营销党支部“万元户”标准是行风端正,服务公认,收入过万;茶叶科研加工业党支部“万元户”标准是质量过硬,影响良好,税收过万。与此同时,茶叶基地党支部还根据山区山大人稀的特点,按照“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的习俗,以15户左右为标准,在茶叶基地党支部下面划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责任区,确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责任人,以充分发挥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双带”作用。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年终评选“万元户”活动中,对“万元户”茶农最多的10个责任区的责任人给予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励,并分别授予流动红旗一面,而对没有“万元户”的责任区,党员责任人要写出书面报告,在党员大会上公开说明情况。

此外,采花乡党委还以地域或其他产业设置党支部,由产业党总支领导,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覆盖那些没有茶叶经济作物的党员农户,使他们有组织、有活动,不致于游离组织之外。

三、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主要效果

采花乡积极探索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实践,使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茶叶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使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得到进一步增强,使党员的先进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激活了生产要素。通过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激活了农村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要素,增强了各要素的集聚效应,促进了区域化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党总支围绕茶叶产业化经营目标,实施“请名师、建名园、制名茶、创名牌”的科技兴茶战略,投资50多万元兴建了茶叶科技培训基地,发展了500亩电脑茶园和喷灌茶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形成了以绿珠公司、虎狮公司、天麻剑毫茶厂三足鼎立、40多家中小茶厂为补充的合理布局;全乡1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为绿珠牌采花毛尖、虎狮系列、天麻剑毫茶等3个精品名牌,并先后多次获得国内外金奖。几年前,该乡有两家茶叶企业因为品牌之争,历时3年有余,数次对薄公堂,乡政府曾经多次调解均未奏效,后来在茶叶科研加工业党支部的协调下,两家茶叶企业化干戈为玉帛,进行联合,共同生产经营,共同开发市场,共同打造品牌,每年节约包括广告投入在内的成本几十万元。随着茶叶产业化经营向深层次推进,全乡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的人员达到了1800多人,其中30%的是茶叶加工技术人员,60%的是营销人员,销售网络遍布省内外,全年茶叶销售收入2500万元,完成利税1000万元。仅星岩坪产业党总支,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120万元。

二是发展了群众利益。茶叶产业党总支和各行业党支部把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努力塑造其茶叶这个区域化的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了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成长壮大,切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年,全乡茶叶面积达到3万亩,茶农获得现金收入1500万元,人平茶叶收入达到607元。据统计,全乡普通茶园亩平茶叶收入在2500元左右,良种茶园亩平茶叶达到4000元;茶叶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茶农达到了380户,其中达到1万元以上的有86户。宋家河村原来没有茶叶加工企业,在苦竹坪茶叶产业党总支所属的科研加工业党支部的积极运作下,天麻剑毫茶厂在此建立分厂,当年茶农增收40万元,是过去4年茶叶总收入之和。同时也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该村仅今年就发展良种茶园500亩。

三是发挥了党员作用。具有不同专长和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相应的行业党支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带动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实践中,各行业党支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茶叶科技培训基地,对党员和入党积分子进行培训,使80%的党员和100%的入党积极分子掌握了茶叶全套栽培技术;产业党总支还召开了营销人员和业主恳谈会,聘请专家授课,提高了营销人员和业主的行业知识和经营能力。今年发展的21名农村党员中,营销党支部就发展了12名。这些人按照营销党支部提出了“诚信、增收、发展”的服务理念,讲究职业道德,大力发展期货经济,为茶农解难、解困,保护了茶农利益。党员营销能人谭徽明从事茶叶中介服务,一年的营销额在100万元以上,其他营销人员的年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星岩坪基地党支部的褚帝义、文万碧等一批共产党员,带头示范,砍掉心爱的老茶园,在专家的指导下重新栽种新品种,带动了群众,使基地良种茶园达到1500多亩。

四是完善了民主制度。采花乡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实践,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一制三化”目标,即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在茶叶产业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村委会建立了“财务两审一核”、“三制监督”和“四组”理事工作机制,做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财务两审一核”是指对村级财务、财产和物资的收支、进出进行严格把关,必须由经办人、村委会主任审查,财务理事小组代表审核签字后方可入帐。“三制监督”是指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帐所管制度等。“四组理事”是指成立财务理事小组、村务理事小组、公益事业理事小组、经济发展理事小组,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健全有利于形成合力、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重要启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要主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党员分布情况的变化,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进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着力点。探索改进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方式,必须建立在迅速发展壮大的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基础之上,必须充分体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必须进一步拓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思路。实践证明,采花乡改进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的探索是成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