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代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35:16

村民代表范文篇1

(一)加强村民代表管理的背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建设农村政治文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的根本大法。按其规定依法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充分体现了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但是,由于村民大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召开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既能在村民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职权,保证村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农村实际情况,便于会议灵活召开,对村务大事及时决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加强村民代表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是农村基层民主进程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更加关注自己的政治权益,对自身权益的保障变得更为敏感,对实现民主的要求更为迫切,群众要求了解和参与村务大事决策的热情和呼声越来越高;同时,客观上村一级面临的村务大事越来越面广量大,如农业结构调整、低保、医保、农田水利建设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等,单凭村支部、村委会还不能掌握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只有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一支植根于广大村民之中的村民代表队伍,并加强村民代表的管理,才能够确保村级事务自治管理的顺利实施,才能使农村各项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二是村级民主自治自我管理的需要。村级决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民代表会议设立前,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里重大事情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因村民人数多难以议事,有的地方只好先由村委会提出意见,再交村委会和党员队组长会议表决。村民代表会议设立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村“两委”在决策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功能和参政功能,集中广大村民的智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克服现阶段民主的形式化和决策的简单化,从而保证村级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决策的失误,促进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村民代表的管理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村民代表发挥的积极作用

1、增强了村民参政议政的政治意识。长期以来,农民由于受行政命令的影响,又加上过去没有为村民创造参政议政的条件和民主决策村务的机会,村民的民主建村意识比较薄弱。村民代表制度的施行,为村民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新路,村中的重大事项都要由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增强了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参政议政的意识日益增强。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正体现了村民代表代表村民的本质,有力地保障了广大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民主的内涵。

2、加强了对村“两委”工作的监督管理。村民代表会议建立后,村民代表们可随时对村内的重大事务和村干部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及时纠正决策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失误;在发现村委会成员有不称职的行为后,可以向村民会议提出撤换和补选的建议,促使村干部克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主观独断等不良风气,发扬民主、正派、廉洁的优良作风。

3、密切了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落实村民代表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村民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够较好地统一全村村民的意见,解决村级事务中诸如土地征用、基建投资等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村民真正把村级民主自治当作自己行使权利的一个载体,增强了党员干部、村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后,村民代表大多是农村中素质相对较好、威望相对较高的精英,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运行,这些人在村民中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国家的法律、政策得到了宣传,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多地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特别是村级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减少了群众对村班子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猜疑,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三、村民代表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刚刚推动这项工作时,有的代表思想消极,认为代表只是形式化的产物,甚至有的村干部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为村民代表“设岗定责”的真正意义,担心给村民代表的权利过大,降低村干部的威信,因而在村民代表的产生和管理过程中敷衍了事,消极对待,挫伤了村民代表的积极性,使村民代表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2、代表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年龄老化,老龄代表多,年轻代表少;二是文化程度低,低学历代表多,中、高学历代表少;三是性别比例失衡,男性代表多,女性代表少。

3、代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村民代表不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务民主活动,缺乏代表应有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大局观念:一是“无为”。一些村民代表因循守旧,习惯于上边咋说我咋干,上边不说我不干,对村务漠不关心,不懂得如何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碌碌无为;二是过于热衷。一些村民代表则过分强调自己是民选代表,对村民自治的涵义认识偏面,对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偏面,认为自己的权力是村里最大的,因而只讲民主,不讲原则,只要自治,不讲法制,行为处事有些过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级各项事务的发展。

4、议事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村民代表会议需要讨论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会议授权。但目前由于外出人口占很大的比重,一些村的村民会议根本无法召开,加上对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程序不熟悉,客观上造成了这些村的村民代表履行职责和权力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未能得到保证。此外,一些应当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决策的事项,村“两委”并没有征求代表的意见。而且一些村民代表会议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仅仅停留在通知、通报的形式上,并未真正提交讨论和决策,村民代表会议未起到真正作用。

5、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村民代表虽然能够为村党组织解决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村民代表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还有部分村民代表只讲权利,不尽义务,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组织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四、加强村民代表管理的几点建议

1、代表产生要规范。选好村民代表,是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代表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其参政议政的质量。因此,要对代表的产生加以规范。一是要坚持条件。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应是年满18周岁以上的本村村民,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和较高的威信。二是要严格程序。在选举村民代表时,要广泛发扬民主,经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由村民直接选举,得票过半数方能当选。

2、代表结构要改善。村民代表由村民小组民主推荐产生,可以对村民代表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宗教、政治面貌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党员、企业家以及青年、妇女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以及中高学历的村民要勇于当选为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要占一定比例,使产生的代表尽可能的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并具备村民代表应有的政治觉悟和代表能力,从而改善代表的组成结构。

3、议事规则要健全。一要明确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对村民代表的权利,规定除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外,还享有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村务大事的权利。同时,对村民代表的义务也应作出相应的规定,除履行公民应履行的各项义务外,还要维护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引导村民关心、支持和配合村委会管理村务大事,反映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合理建议,积极参政议政,参与民主决策。二要明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的内容。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的内容范围总体应包括:财务收支、“一事一议”款项收取、生产经营、农田水利建设、计划生育、宅基地安排、社会保障和其它关系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等。三要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村民代表会议具有议事的民主性、决策的权威性、监督的群众性和代表的广泛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基本职能:民主讨论与村民重大利益相关的事项;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议;对村务、财务进行监督;根据村级管理的需要,制定村规民约和相关制度。

4、运作程序要统一。在具体运作上,一是开好预备会议。村委会根据村党组织的意见,研究确定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内容、议程、时间和地点等事项。二是下发会议通知。一般应事先预告会议主题、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为村民代表联系村民,征求意见,留有酝酿思考的余地。三是正式召开会议。会议的主持、讨论、表决等环节都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要全面听取建议,形成统一决定,做好记录。四是公开有关事项。将村民代表会议对有关事项作出的决定,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开,增加村民代表会议的透明度。

村民代表范文篇2

关键词:村民代表会议村级治理制度

Abstract: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isthecoreofthedemocraticdecision-making、supervisionandmanagementinvillage’sgovernance.Bythestudyofthegeneralandexceptionalrelationshipsbetweenthevillager’srepresentativeandthevillagerandthevillagecadre,thispaperarguesthat,theefficiencyof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bearsnotonlyontheinstitutionofsystem,butalsoontheparticularelementsofvillage,whicharejustformedbytheabilityoftherepresentative;Onlybytheinstitutionofsystem,whichprovideswithahigherprofitthanthecostforthevillagerandthevillagecadre,can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gainahealthfuldevelopmentandahighefficiency.

Keywords: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Village’sGovernance;System

一、引论

1998年修定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较试行法的一个重要不同是增补了第21条:“人数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据民政部参与修定《村组法》的有关人员讲,增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内容是新《村组法》重要改进之一,可见实践部门认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于村民自治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术界,徐勇认为,“相对村民而言,村民代表一般素质较高或社会影响较大。在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普通较低的背景下,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自治中的实际影响和作用较大。”[1]张静将村民自治划分为代表性自治和权威性自治两种类型。她认为在当前农村存在行政“吸纳”政治的情况下,形成了乡村干部事实上的利益网络,而“如果选出来的乡村权威仍然依据原有的方式治理乡村,选举就只是增加了新权威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促进选举之后基层政权和村民权利关系的制度性改变,它产生的是权威性‘自治’”。权威性自治和乡村干部网络互为联系,阻挡了来自村民及国家两方面对基层干部配置的参与。它排斥了社会力量的制衡权利,使选举后的乡村治理问题仍然局限在少数人参与并控制的范围内。张静因此认为,村民自治仅仅选举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由权威性自治向代表性自治转化,不仅在村委会选举阶段,而且在整个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赋予村民代表会议足够的权利并将这种权利制度化[2]。郎友兴和何包钢也认为,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代表会议的实际影响力与作用比村民会议大,这不仅是因为村民代表在村中具有高的威望和素质,而且他们更易具有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3]。

的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十分重要,它往往成为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核心部分。正因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如此重要,具体考察村民代表和村民的关系及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希望以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关于村民代表的片段,来讨论村民代表这一中心词及其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村庄基础,而不是抽象地讨论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

二、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一般图景

考察村民代表在村级治理中的作用,核心就是考察村民代表与村民的关系和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村民代表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一般都是村庄中声誉较高、素质较好的村民,村民理应信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具有在村民中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从我们的调查和有关资料来看,1998年《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全国农村不仅普遍推选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而且推选村民代表的方式十分民主,大多采取10—15户村民共推一位村民代表的办法。因为村民之间相互熟悉,推选出来的代表大多是素质较好的村民。这是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由村民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具有参与村务的能力。因此,在村务管理、村务决策和村务监督中,村民代表应该对村干部有着强大的约束能力,村民代表会议不仅成为决策村务的主要场合,而且成为与村干部形成对话的场合。高素质、重声誉,也懂得村务的村民代表,可以为村务决策和管理提供智慧。他们也可以判断村干部提出的村务财务报告中的疑点问题,从而判定村干部工作的好坏。村民代表因此成为村干部的智囊、监督者、合作者和评价人。

进一步说,因为村民代表是由村民选举出来,受村民信任,素质较高且声誉较好的,村民代表自然会在村民中拥有影响力和动员能力,而村民代表因为具有参与村务决策、监督和管理的足够机会,而具有与村干部全力合作协商的机会,这就可能导致如下一种结果:对于一些于村民有益、于村庄秩序有益的重大村务,村干部可以通过与村民代表的协商,形成决议,然后将此决议由村民代表宣传动员到村民中去,从而办成办好仅仅凭借村干部难以办好的事情。换句话说,村民代表充分参与村务管理、监督和决策,将大大提高村民集体的一致行动能力。经济的协作因此容易达成,比如修路建桥;违反村规民约的行动将受到比过去更为严厉的村庄压力;外来的地痞和上级不合理的摊派更可能被村民集体拒之门外。通过村民代表和代表会议这一制度设施,村庄的合作能力提高了,村民的团结程度提高了,过去办不成的事情现在有了办成的希望。其实,这个推断正是过去实践部门和学术界共同拥有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仅来自于理论推断,也为大量的实践所证实[4]。这个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的一般图景也为笔者的调查所证实。笔者的调查还证实,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不由村民选举而由村干部任命的村民代表所组成的村民议事会,也往往具有村民代表会议所具有的这种效能[5]。

但是,以上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的一般图景往往受到一些例外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发生作用的能力蒙有一些阴影,并造成不是因为制度安排不到位,而是因为村庄基础不充分,所产生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弱化。讨论这些构成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例外情况的村庄基础,对于深化对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施程度与效能的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通过一些调查实例来作这种讨论。

三、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片段

近年的农村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大量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有趣片段,本节试图通过描写这些片段,得到一个与学术界所理解的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一般图景略有不同的实践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是源自制度安排不到位,而是因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生作用的村庄基础不充分所致。

先讲二个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关系的片段。第一个片段是1999年7月的事情。1999年7月荆门市在孙村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试点,笔者参加了这次试点。应该说,这次选举试点是严格依法进行的:在试点之初,按照每10户推选一个村民代表的办法推选了40多位村民代表。然后,以海选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因为获较多主任提名票的候选人对于能否竞争当上村委会主任实际情况的考虑,在依预选提名票确定两名村委会主任正式候选人时,出现了主任预选得票居第2位至第4位者均不愿与最高得票者竞选,而退为村委会副主任或委员竞选的情况。这一点从选举程序上并没无问题,村民代表也参与过确定正式候选人的讨论,知道这样并无不妥。但问题在正式选举投票前一天发生了。一个村民小组的3个村民代表告诉参与选举试点的负责人说,他们村民小组的村民认为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做了假,即不应让居主任候选人第5位者与第1位者竞选村委会主任,而应让第2高票与第1高票竞选。他们因此决定不参加选举,除非市里参与试点的领导当天晚上可以到组里解释清楚此事。我们问村民代表,为什么他们不向村民讲清楚此事?一个村民代表倍感委屈地说,你哪里讲得清?虽然我是他们选的代表,但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前几天我被他们选为代表,参加村里召开的村民会议之后,顺便买了一个西瓜回去,就有村民说我这个西瓜是村里分给我们代表的,我一再解释,没有人相信。以前关系一直很好,被他们选为代表没几天,关系就变得怪怪的了。也因此,我们向他们解释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他们根本不听,说只相信市里的领导。第二天正式选举时,这个村民小组的一些村民仍然被动员参加了投票。选举后的第三天,我们去做个别访谈,村民相信我们的解释,但他们不相信镇村干部,也不相信村民代表。的确,问题的关键是村民并不相信他们刚刚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没有人能够代表村民,村民不相信任何人。第二个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关系的片段发生在向村。2000年5月笔者到向村做关于村委会选举的补充调查,刚好向村3组和4组为山界发生纠纷,村干部决定调解这场纠纷。因此让3组长和4组长召集各自村民小组的代表进行现场处理。4组长去找1999年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代表,结果,没有一个村民代表愿意为组里的事情耗费这个时间,4组长只好找了几个原来当过村干部的老党员参与与3组的山权谈判。山权谈判不成,但年轻的4组长因为全组竟没有一个代表愿意为组里的事情花费一点时间而气得不行,他要求村支书当天晚上到4组召开小组会议,现场改选村民代表。支书说,村民代表也是一选三年的,你怎么可以说改选就改选?

再讲两个村民代表与村组干部的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关于村民选代表清理村民小组财务的事情。2000年夏粮征收时,童村8组村民要求清理本村民小组的帐目,否则就不交夏粮。童村8组村民一直怀疑本村民小组财务帐目有问题,多次向镇村两级提出清帐要求,一直未能成功。这次拒交夏粮让镇政府下决心彻底清理童村8组的财务,因此,一方面镇里抽调会计人员进驻童村8组,一方面让童村8组村民选若干村民代表会同清理人员一并清帐。在清理过程中,逐张核实开支条据,结果,参与清帐的村民代表因为或多或少得到过原村民小组的或请客或免提留或减积累的好处,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个片段也是关于村民选代表清理财务的事情,这一次发生在村一级,地点是迪村。因为迪村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村民普遍对村财务的怀疑,而在1995年形成了一个每年都由村民代表清理村财务一次,每次清理一个星期的制度。这个事情也颇有趣。清理财务的村民代表是由村民在各自村民小组选出的,他们既具备清理财务所必须的基本财会知识,又是本村民小组有一定影响的人。但这些代表在清理财务期间,很快便关心起自己花费一周时间清理村级财务的合理性来。村干部当然是敏锐的,他们与村民代表商议,干脆买一头猪来杀掉做生活,另外决定每个清帐代表每天补贴25元现金。这样,每年一次的村财务清理便形成了一个清帐一周杀猪一头,每顿饭都喝酒,且每个清帐代表可以有100多元补贴的惯例。当清帐代表是很合算了,他们当然也不可能再清理出村干部的经济问题来[6]。

四、对以上片段的讨论

以上讲的四个片段,并非四个特例,在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听到如此的颇为矛盾的故事。以下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片段的讨论,理清支持它的村庄基础,从理论上构造关于村级治理中村民代表会议效能有别于一般图景的可能图景。

首先,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的关系,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是村民虽然选举了自己的代表,但并不信任自己的代表。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一是选举本身的不规范,村民对选举出来的代表不满意;二是选举代表的次数太少,村民还不习惯于选举及建立在选举基础上的委托关系。这是两种一般性解释。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村民之间的传统联系已经解体,现代民主理念又未建立起来,村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处于传统社会网络中的农民,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原子化的村民,因此,没有人可以代表其他的人,也没有人愿意代表其他的人。这样,按照现代民主理念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只是在形式上具有代表选举自己的那些村民的权力,村民内心里却并未打算因为选举了自己的代表而将权力委托于代表,也并不因此就信任代表。而代表既然感受不到这种信任和权力,他便仍然只是代表着个人的利益,因此,作为代表的村民,其行为理性不是来自于委托—关系而是来自于实际好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若是后者而不是前两者构成了村民代表与村民之间的分裂关系,那就不仅需要从制度上寻找原因,而且需要从村庄基础上寻找原因。传统的关系网络通过塑造出来的村庄社会中的面子声望观和长期共处的信任关系,使得村庄社会分层及建立在这种分层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代表能力强劲有力。在一些宗族势力较大的村庄,宗族代表人物具有对本族成员的权力,他可以代表宗族,宗族成员也信任他,他因此具有与其他人的谈判能力,达成的协议,他也有能力将之在本宗族范围落实。这种意义上,在传统乡土社会,代表从来都是存在的,如村社委员会的存在等等。但这些代表一般都不是选举产生而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然中形成的。在现代公民社会中,选举代表的涵义则有着让每个人都清楚的权力授受关系。因此,选举者和被选者的权力义务边界清晰。但当前中国农村村民代表的选举,有些是在传统关系解体,现念未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选举本身往往是培育村民公民意识和训练农民政治权力和义务感的一种办法。村民代表与村民之间的这种互不信任和互相不能代表的关系,与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相互形构和强化,进一步消减了村民代表可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如前一节引叙的关于村民代表与村组干部关系的两个片段,村民代表显然不大认为当代表可以在精神上和面子上为自己带来多少满足,他们也缺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义务感,因此,他们的行为充满了物质利益的考虑,甚至在他们的不当得利己引起村民的普遍不满之时,他们依然如此。

当村民代表过多考虑物质得利而全然不将村民的评价放在眼中时,村民对代表充满失望,而村干部恰恰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来收买这些一个一个的精英。得到物质利益的村民代表不愿意得罪自小就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相互熟识的村组干部。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很快便相互庇护起来。综合以上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讨论,可以看到,相互形构和强化的村民与村民代表的关系和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源自于村庄社会缺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又缺乏现代的政治责任感,原子化的村民无力给村民代表和村干部的正当行为以强有力的激励,也无力给他们的不良行为以强有力的约束,与当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与可能得到的物质好处相比,依照善行准则行事,成为一件颇不合算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村民已经原子化或说村庄社会关联度较低的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本身存有发挥效能的陷阱,这种陷阱造成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对一般图景的偏离,这种偏离构成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困境:村民不信任代表,代表缺乏说服村民的能力,村干部期望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来增加村庄资源动员能力、形成扬善抑恶决议的期待大多落空,而村干部的不良行为却可能在村民代表达成的某种默契得以蔓延。如此一来,村民对选举村民代表愈发丧失兴趣,对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愈发不放在眼里,村组干部愈发发现试图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来实现自己宏大抱负并无益处,而村民代表所具有的制度上的监督作用,愈发可能通过物质利诱和私人交往得以消解。村民代表也因此愈发失去对村务管理和监督的兴趣,而愈发专注于自己实际上可能得到的点滴好处。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因为村庄基础的不具备,而存有效能逐步衰减的可能。

一个具有效能的制度必须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创造出收益,其中一些人或所有人可以从这个运作的制度中受益。当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一些村庄运作时,没有人可以从中受益,这一制度便很难真正有效地运作下去。从一般图景上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当前村级治理中最容易获得收益的制度安排,这种收益可以让村民、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三方受益,即让村庄利益和秩序得到好处。但是,在村民为原子化的状态时,没有人可以约束他人,也没有人有能力代表他人,这时候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安排能找到足够自己有效运作下去的受益者吗?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的成本和村庄受益者所得到的好处相比较能否降得足够低吗?这些显然是在实际的村级治理中需要进行考证的。真正原子化的村民是没有的,村民代表的有些行为只是农村特定场合的特殊行为。以上构造出一幅在原子化村民基础上可能的村民代表会议效能衰减的理论可能性,是希望提醒村级治理的研究者,必须考察村级治理制度的村庄基础。因为村民原子化程度的不同,或说村庄社会关联度的不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的效能不同,同一制度的实施成本也不同。明确了这种不同,有助于我们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评论一种治理制度的生长状况,进而来讨论一种治理制度在不同社会基础的不同运作条件,然后制定出有一定差别和弹性的制度来。

五、结语

村民代表的关键是代表能力的问题。一方面,村民代表必须有能力代表村民参与村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一方面,村民代表必须有能力将讨论通过的村务决定贯彻实施到他所代表的村民之中,让村民相信遵守这个决定对自己有好处。通过村民代表,每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所形成的民主化机制常规化了,村民多了监督村干部的渠道,村干部多了智囊和动员村民的能力。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所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真是村级治理的福音。不仅如此,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因为与村民之间稳定可信的关系,而可以代表自己所在群体的村民与代表其他村民的代表们,协商关于维护村庄秩序和村民利益的诸种好事。村干部宏大的可能一时还无法为村民所接受的治村抱负,也可以通过他与具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的协商,而为村民代表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变成村民所可以接受的治村方案。不同群体村民在治村过程中,实现利益的多少、先后会有不同,具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们可以通过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达成妥协。村民的一致行动能力不因为一时半会的利益不一致而受到影响,那些对农民“善分不善合”的担心,真有些“杞人忧天”了。但正是在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上,不同的村庄具有相当不同的可能性。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不是指村民代表的个人能力,而是他是否具有代表村民的意愿及村民是否给他实现这个意愿的机会。构成村民代表代表村民意愿的因素,不仅是村民代表和选举产生他的那10—15户村民群体之间的制度结构相联系,而且与产生村民代表的这个村民内部的联系程度及充当代表的村民对利益的感受状况有关。村民代表或因为面子与声望,或因为经济上的好处,而愿意作为代表来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他所产生的这个村民群体则因为传统的好的关系或代表本人负责任的友好言行,使村民愿意相信自己代表的代表行为。传统村庄中的人际关系,往往使村民愿意为代表村民的利益而耗费精力,村民小群体也愿意相信这个传统道义上一直可靠的邻里。在现代公民社会,村民代表与他所代表的村民之间规范的权利授受关系,也使得村民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村民,愿意相互遵照既有的权力义务边界行为。显然,构成村民代表代表能力的以上条件,在当前就业相当不充分、经济处境十分恶劣的处于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来讲,可能是有些苛刻了。本文前叙列举的一些调查片段,在那些传统的人际联系开始被割断,现代的稳定联系又未建立起来村庄,可以说是相当常见。这种情况下,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便大成问题,而理论上村民代表会议的诸多功效便因此大打折扣。在一些情况严重的地区,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太弱,以至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安排的成本太高,从村民代表会议中得到收益的群体却很少,而可能造成由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是因为制度措施不得力,而是村庄基础不具备所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当然,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正如农民的民主能力一样,是一个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可靠得到的东西。在相同的村庄基础下,好的制度可以催熟那些不成熟的基础,在有了好的基础却没有好的制度安排的村庄,村级治理便会损失许多好的机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一件可以为村民带来利益,从而可以为自己找到动力的良好制度。只是在评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它是好制度就忽视了它的村庄基础和它在实践中可能具有的不同表现。同时也不应该因为它在一些村庄效果不佳就对它失去信心。

--------------------------------------------------------------------------------

[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郎友兴、何包钢:“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级民主完善之尝试”,《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参见王振耀等:《中国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村民代表范文篇3

一、主要做法

1、制订管理规则。无规则可依是造成村民代表管理难的重要原因。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村民代表也要进行改选,为此该乡及早谋划,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村民代表管理制度。为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先后3次召开由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并出台了《**乡村民代表规范化管理规则》。该规则由11条33款组成,包括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授定、村民代表会议组成、村民代表的资格、村民代表的权利、村民代表的义务、村民代表的发挥作用途径、村民代表资格的中止与终止、村民代表的培训教育管理等内容。然而,由乡镇制订的《规则》仅是指导性意见,不具任何约束力。经过慎重考虑,该乡巧借村级组织换届之机,指导各村及时将《规则》内容纳入各村的村民自治章程,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全村进行张贴公示,然后于选举日交由全体村民表决,获得98%以上高票通过,从而转化成村民自己确定的“法律”。

2、选好村民代表。选好村民代表是规范村民代表管理的基础。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在各村张贴宣传标语,公布村民代表资格条件,召开村会议,广泛发动大家竞选村民代表,进一步激发竞争意识,一批文化程度高、议事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以一户一票方式进行推选,规定任何工作人员不得选票,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真正把群众公认的人选进村民代表队伍。三是提升代表素质。严格执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实施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竞选村民代表“票决”制和党员妇女竞选村民代表“定向选举”制,各行政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妇女和3名大学生村官顺利当选村民代表,全乡共产生村民代表*人,其中村两委干部*人,占31.7%,党员83名,占24%,女代表20人,占5.8%。党员干部比上届增加15%比例,提高了对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控制力。

3、加强教育管理。建章立制,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村民代表队伍素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建立村民代表纪律处置制度。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明确村民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村民代表如违法乱纪或不履行职责,村民代表工作委员会有权启动程序中止或终止代表资格。二是建立党员联系非党村民代表制度。明确善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与非党村民代表进行结对,向非党村民代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村民代表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三是建立村民代表教育培训制度。依托乡党校、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轮流对村民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白搭”宣讲队对村民代表进行不定期、分散培训,提高村民代表的思想觉悟和履职能力。四是建立村民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和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村两委根据情况每半年组织村民代表以会议或者书面形式向选民报告任期内的履职情况。每年年底组织召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及有关代表对村民代表履职情况等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

4、完善议事程序。为了使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务事项依法规范进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会议成效,该乡对村民代表的议事程序进行了细化完善。一是会前准备程序。包括村民代表提议事项初步方案的讨论初定、会议通知、意见征集等。二是会议举行程序。包括人数清点、议题提出、讨论审议,表决通过、会议小结、会议记录等。每次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之际,都要准确清点人数,如达不到规定人数则暂缓开会,对会议缺席人员是否请假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结束后由与会人员逐一签名。三是会后公开程序。包括会议参加人员和人数、表决赞成与反对情况、形成的决定决议,都在会后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布,让广大村民知晓。

二、取得成效

1、界定了权责。进一步明确了村民代表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村民代表除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外,还享有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建议反映、维护保障、检查评议权等;除履行公民应履行的各项义务外,还要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反映村民意见和要求,参与民主决策,维护村民利益,从而增强了村民代表当家作主的责任感,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代表越权、越位和不作为等行为。

2、提升了素质。跟上届相比,代表中村两委干部增加了*人,党员增加了*人,高中以上学历增加了*人,大专以上学历增加了*人,妇女代表增加了*人,致富带头增加了36人,而平均年龄则下降了2.7岁。可以看出村民代表中党员、干部、妇女比例大幅提升,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年龄层次明显下降,产生的代表更具先进性和广泛性,从而改善了代表的组成结构,提高了议事决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以原有生产队长作为村民代表的传统观念被彻底打破,许多老队长深有感触,觉得形势确实有了变化,应该让年轻人更好地发挥了。

村民代表范文篇4

各位村干部、村民同志们:

刚才东前同志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了宣讲,组织大家进行了学习和传达。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把中央的政策、各级党委的会议精神向其他农民朋友进行宣传,使大家都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各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从而一心一意地去勤劳致富,齐心协力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抓好田间农作物的越冬管理,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取得年的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一年之季在于春。目前正值隆冬季节,田地里没有多少农活可做。春节也即将来临,大家都要准备过年了。但希望大家对田间的农作物要加强越冬管理,防止冻害和作物缺肥,保证各种田间作物在开春后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势头。同时,希望大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准备好种子、化肥等相应的生产资料,保证开春以后能够及时地播种,争取在春耕生产上有一个好的开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要抓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一事一议,为农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水系不畅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普遍。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经认识到并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的稳定都将难以保证。在现行的农村政策、税收体制条件和我市的财政状况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市里决定用足用好政策,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政策扶持,给这项工作做得好的镇村给予奖励。同时,希望村里组织好一事一议,集中力量搞好水系建设,保证干旱时水引得进,洪涝时水排得出。希望大家要积极支持村里做好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大家增收的工作。

三是要抓好冬春绿化造林特别是拓桑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造福子孙提供支撑。

绿化造林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事情。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不搞大田种树,但要搞农田林网、拓桑、庭院绿化,这有利于防止台风对农作物的侵害,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增效,有利于农民的稳定增收。希望大家能理解绿化造林的意义,支持绿化造林工程。目前,要抓紧时间,准备好树塘的开挖,苗木的订购,等到开春后适时栽种。

村民代表范文篇5

第二条人数较多的村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第三条村民代表是指依照本办法第四条从村民中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

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和住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是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参加所在村村民代表会议,并享有本办法规定的村民代表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村民代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选,根据村民居住状况和人口多少按照便于联系的原则,每五至十五户推选产生一人或者由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村民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应当有少数民族的代表。

第五条村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名额,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讨论决定,并分配到村民小组。

村民小组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产生的村民代表名额不足三人时,应当推选三人。

第六条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秉公办事,不谋私利,热心为村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可以被推选为村民代表。

第七条村民代表的推选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完成后进行,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八条村民小组组长为本小组村民代表联络人,负责联络召集村民代表,研究本村民小组的有关事宜。

第九条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名单应当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相同。任期届满,经所在村民小组推选后,可以连任。

第十一条村民代表任期内的罢免和补选,按原推选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村民代表的职责:

(一)向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反映意见和要求;

(二)向本村民小组内的村民传达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委员会决定,并带头贯彻实施;

(三)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出罢免、补选的建议;

(四)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质询;

(五)评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六)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村规民约;

(七)带领本村民小组内村民积极完成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下达的各项任务;

(八)带头勤劳致富,帮助所固定联系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协助调解所在村民小组发生的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

第十三条村民代表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期间,可以享受误工补贴。

第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提高村民代表的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至少每半年举行一次。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认为必要,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六条村民代表会议经村民会议授权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议和作出决定:

(一)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本村公共事务问题、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辞职要求;

(四)补选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但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通过;

(五)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六)本村土地、山林、水利资源及村办企业的经营方式及利益分配办法;

(七)村民委员会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村办企业的经济活动;

(八)村民委员会认为需要全体村民筹资筹劳兴办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方案;

(九)基本农田的保护方案和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十)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十一)村民委员会成员享受固定补贴及误工补贴的标准和办法;

(十二)本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点方案、村庄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十三)本村新农村建设拆迁方案及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十四)本村日常公共事务长效管理机制;

(十五)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成员联名提议或者村民委员会认为需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法律规定;

(二)符合国家政策;

(三)符合本村实行村民自治的实际。

第十八条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应当将准备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议题于会议召开的二天前书面通知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告示全体村民;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应当及时与本村民小组内村民就会议需要讨论决定的问题征求意见,并填写意见和建议登记表;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出席会议时,应当如实反映村民的意见。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村民委员会应当将上次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予以报告。

第十九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成员过半数通过方可生效。

第二十条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应当向村民公布。有三分之一以上具有选举资格的村民联名提出异议或反对意见,村民代表会议应当复议;经过复议仍维持原议的,全体村民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十一条村民委员会可以邀请乡(镇)人民政府派员列席村民代表会议。列席人员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第二十二条村民代表会议可以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定期报告工作情况。

第二十三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3人或5人组成,设组长1人。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其成员应当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议事能力,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知识的成员。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本村需要公开的村务内容并督促及时公开;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收集村务公开的群众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反馈,督促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由3人或5人组成,设组长1人。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村民理财监督小组查阅、审核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

第二十五条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监督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民代表范文篇6

一是民主公开,确定四类人员参加会议。明确参加联席会议的人员是村党支部党员,村民代表,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离退休干部和在村内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

二是突出重点,确定七个方面的议事内容。分别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落实上级党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的措施;落实镇党代会、人代会作出的决定、决议措施;部署本村(组)经济社会中带有全局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本村(组)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安排使用;决定本村(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决定本(村)组群众反映强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等。

三是把握方向,确定四条议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决策;一经决策,村(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行动上保持一致;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议事和表决的,村(组)领导班子成员可相机处置,但事后应及时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说明。

四是民主决策,确定六项议事程序。议题原则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商量确定;围绕决定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拟定初步方案;方案确定后,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方案提交村党支部和群众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时党员和群众代表实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80%方能进行表决,表决时必须超过实到会人数的80%同意表决才有效;对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要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通报,公示内容包括决策的程序、方法和结果等;对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的事项,应向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备案。

村民代表范文篇7

二、凡本村百分之五以上村民联名要求就某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议事听证的,必须召开民主议事听证会。

三、民主议事听证会一般由本村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与议事听证内容相关的人员参加,有条件的地方应让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

四、民主议事听证的主要内容: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财务收支,投工投劳、集资、工程招投标,村属集体资产处置,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村规民约的修订以及村民需要听证质询的其他事项。

五、民主议事听证会基本程序

(一)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联席会,研究制定听证方案。

(二)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会。会议主持人说明决策事项,参会人员发表个人意见,提出质询。

(三)梳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决策方案。

村民代表范文篇8

一是民主公开,确定四类人员参加会议。明确参加联席会议的人员是村党支部党员,村民代表,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离退休干部和在村内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

二是突出重点,确定七个方面的议事内容。分别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落实上级党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部署的措施;落实镇党代会、人代会作出的决定、决议措施;部署本村(组)经济社会中带有全局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本村(组)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安排使用;决定本村(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决定本(村)组群众反映强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等。

三是把握方向,确定四条议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决策;一经决策,村(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行动上保持一致;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议事和表决的,村(组)领导班子成员可相机处置,但事后应及时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说明。

四是民主决策,确定六项议事程序。议题原则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商量确定;围绕决定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拟定初步方案;方案确定后,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方案提交村党支部和群众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时党员和群众代表实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80%方能进行表决,表决时必须超过实到会人数的80%同意表决才有效;对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要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通报,公示内容包括决策的程序、方法和结果等;对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的事项,应向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备案。

村民代表范文篇9

关键词:村民代表会议村级治理制度

Abstract: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isthecoreofthedemocraticdecision-making、supervisionandmanagementinvillage’sgovernance.Bythestudyofthegeneralandexceptionalrelationshipsbetweenthevillager’srepresentativeandthevillagerandthevillagecadre,thispaperarguesthat,theefficiencyof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bearsnotonlyontheinstitutionofsystem,butalsoontheparticularelementsofvillage,whicharejustformedbytheabilityoftherepresentative;Onlybytheinstitutionofsystem,whichprovideswithahigherprofitthanthecostforthevillagerandthevillagecadre,canthesystemof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gainahealthfuldevelopmentandahighefficiency.

Keywords:Villager’sRepresentativeMeeting;Village’sGovernance;System

一、引论

1998年修定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较试行法的一个重要不同是增补了第21条:“人数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据民政部参与修定《村组法》的有关人员讲,增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内容是新《村组法》重要改进之一,可见实践部门认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于村民自治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术界,徐勇认为,“相对村民而言,村民代表一般素质较高或社会影响较大。在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普通较低的背景下,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自治中的实际影响和作用较大。”[1]张静将村民自治划分为代表性自治和权威性自治两种类型。她认为在当前农村存在行政“吸纳”政治的情况下,形成了乡村干部事实上的利益网络,而“如果选出来的乡村权威仍然依据原有的方式治理乡村,选举就只是增加了新权威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促进选举之后基层政权和村民权利关系的制度性改变,它产生的是权威性‘自治’”。权威性自治和乡村干部网络互为联系,阻挡了来自村民及国家两方面对基层干部配置的参与。它排斥了社会力量的制衡权利,使选举后的乡村治理问题仍然局限在少数人参与并控制的范围内。张静因此认为,村民自治仅仅选举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由权威性自治向代表性自治转化,不仅在村委会选举阶段,而且在整个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赋予村民代表会议足够的权利并将这种权利制度化[2]。郎友兴和何包钢也认为,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代表会议的实际影响力与作用比村民会议大,这不仅是因为村民代表在村中具有高的威望和素质,而且他们更易具有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3]。

的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对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十分重要,它往往成为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核心部分。正因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如此重要,具体考察村民代表和村民的关系及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希望以农村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关于村民代表的片段,来讨论村民代表这一中心词及其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村庄基础,而不是抽象地讨论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

二、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一般图景

考察村民代表在村级治理中的作用,核心就是考察村民代表与村民的关系和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村民代表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一般都是村庄中声誉较高、素质较好的村民,村民理应信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具有在村民中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从我们的调查和有关资料来看,1998年《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全国农村不仅普遍推选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而且推选村民代表的方式十分民主,大多采取10—15户村民共推一位村民代表的办法。因为村民之间相互熟悉,推选出来的代表大多是素质较好的村民。这是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由村民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具有参与村务的能力。因此,在村务管理、村务决策和村务监督中,村民代表应该对村干部有着强大的约束能力,村民代表会议不仅成为决策村务的主要场合,而且成为与村干部形成对话的场合。高素质、重声誉,也懂得村务的村民代表,可以为村务决策和管理提供智慧。他们也可以判断村干部提出的村务财务报告中的疑点问题,从而判定村干部工作的好坏。村民代表因此成为村干部的智囊、监督者、合作者和评价人。

进一步说,因为村民代表是由村民选举出来,受村民信任,素质较高且声誉较好的,村民代表自然会在村民中拥有影响力和动员能力,而村民代表因为具有参与村务决策、监督和管理的足够机会,而具有与村干部全力合作协商的机会,这就可能导致如下一种结果:对于一些于村民有益、于村庄秩序有益的重大村务,村干部可以通过与村民代表的协商,形成决议,然后将此决议由村民代表宣传动员到村民中去,从而办成办好仅仅凭借村干部难以办好的事情。换句话说,村民代表充分参与村务管理、监督和决策,将大大提高村民集体的一致行动能力。经济的协作因此容易达成,比如修路建桥;违反村规民约的行动将受到比过去更为严厉的村庄压力;外来的地痞和上级不合理的摊派更可能被村民集体拒之门外。通过村民代表和代表会议这一制度设施,村庄的合作能力提高了,村民的团结程度提高了,过去办不成的事情现在有了办成的希望。其实,这个推断正是过去实践部门和学术界共同拥有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仅来自于理论推断,也为大量的实践所证实[4]。这个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的一般图景也为笔者的调查所证实。笔者的调查还证实,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不由村民选举而由村干部任命的村民代表所组成的村民议事会,也往往具有村民代表会议所具有的这种效能[5]。

但是,以上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的一般图景往往受到一些例外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发生作用的能力蒙有一些阴影,并造成不是因为制度安排不到位,而是因为村庄基础不充分,所产生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弱化。讨论这些构成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例外情况的村庄基础,对于深化对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施程度与效能的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通过一些调查实例来作这种讨论。

三、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片段

近年的农村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大量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有趣片段,本节试图通过描写这些片段,得到一个与学术界所理解的关于村民代表会议效能一般图景略有不同的实践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是源自制度安排不到位,而是因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生作用的村庄基础不充分所致。

先讲二个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关系的片段。第一个片段是1999年7月的事情。1999年7月荆门市在孙村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试点,笔者参加了这次试点。应该说,这次选举试点是严格依法进行的:在试点之初,按照每10户推选一个村民代表的办法推选了40多位村民代表。然后,以海选的方式确定候选人。因为获较多主任提名票的候选人对于能否竞争当上村委会主任实际情况的考虑,在依预选提名票确定两名村委会主任正式候选人时,出现了主任预选得票居第2位至第4位者均不愿与最高得票者竞选,而退为村委会副主任或委员竞选的情况。这一点从选举程序上并没无问题,村民代表也参与过确定正式候选人的讨论,知道这样并无不妥。但问题在正式选举投票前一天发生了。一个村民小组的3个村民代表告诉参与选举试点的负责人说,他们村民小组的村民认为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做了假,即不应让居主任候选人第5位者与第1位者竞选村委会主任,而应让第2高票与第1高票竞选。他们因此决定不参加选举,除非市里参与试点的领导当天晚上可以到组里解释清楚此事。我们问村民代表,为什么他们不向村民讲清楚此事?一个村民代表倍感委屈地说,你哪里讲得清?虽然我是他们选的代表,但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前几天我被他们选为代表,参加村里召开的村民会议之后,顺便买了一个西瓜回去,就有村民说我这个西瓜是村里分给我们代表的,我一再解释,没有人相信。以前关系一直很好,被他们选为代表没几天,关系就变得怪怪的了。也因此,我们向他们解释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他们根本不听,说只相信市里的领导。第二天正式选举时,这个村民小组的一些村民仍然被动员参加了投票。选举后的第三天,我们去做个别访谈,村民相信我们的解释,但他们不相信镇村干部,也不相信村民代表。的确,问题的关键是村民并不相信他们刚刚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没有人能够代表村民,村民不相信任何人。第二个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关系的片段发生在向村。2000年5月笔者到向村做关于村委会选举的补充调查,刚好向村3组和4组为山界发生纠纷,村干部决定调解这场纠纷。因此让3组长和4组长召集各自村民小组的代表进行现场处理。4组长去找1999年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代表,结果,没有一个村民代表愿意为组里的事情耗费这个时间,4组长只好找了几个原来当过村干部的老党员参与与3组的山权谈判。山权谈判不成,但年轻的4组长因为全组竟没有一个代表愿意为组里的事情花费一点时间而气得不行,他要求村支书当天晚上到4组召开小组会议,现场改选村民代表。支书说,村民代表也是一选三年的,你怎么可以说改选就改选?再讲两个村民代表与村组干部的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关于村民选代表清理村民小组财务的事情。2000年夏粮征收时,童村8组村民要求清理本村民小组的帐目,否则就不交夏粮。童村8组村民一直怀疑本村民小组财务帐目有问题,多次向镇村两级提出清帐要求,一直未能成功。这次拒交夏粮让镇政府下决心彻底清理童村8组的财务,因此,一方面镇里抽调会计人员进驻童村8组,一方面让童村8组村民选若干村民代表会同清理人员一并清帐。在清理过程中,逐张核实开支条据,结果,参与清帐的村民代表因为或多或少得到过原村民小组的或请客或免提留或减积累的好处,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个片段也是关于村民选代表清理财务的事情,这一次发生在村一级,地点是迪村。因为迪村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村民普遍对村财务的怀疑,而在1995年形成了一个每年都由村民代表清理村财务一次,每次清理一个星期的制度。这个事情也颇有趣。清理财务的村民代表是由村民在各自村民小组选出的,他们既具备清理财务所必须的基本财会知识,又是本村民小组有一定影响的人。但这些代表在清理财务期间,很快便关心起自己花费一周时间清理村级财务的合理性来。村干部当然是敏锐的,他们与村民代表商议,干脆买一头猪来杀掉做生活,另外决定每个清帐代表每天补贴25元现金。这样,每年一次的村财务清理便形成了一个清帐一周杀猪一头,每顿饭都喝酒,且每个清帐代表可以有100多元补贴的惯例。当清帐代表是很合算了,他们当然也不可能再清理出村干部的经济问题来[6]。

四、对以上片段的讨论

以上讲的四个片段,并非四个特例,在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听到如此的颇为矛盾的故事。以下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片段的讨论,理清支持它的村庄基础,从理论上构造关于村级治理中村民代表会议效能有别于一般图景的可能图景。

首先,关于村民代表与村民的关系,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是村民虽然选举了自己的代表,但并不信任自己的代表。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一是选举本身的不规范,村民对选举出来的代表不满意;二是选举代表的次数太少,村民还不习惯于选举及建立在选举基础上的委托关系。这是两种一般性解释。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村民之间的传统联系已经解体,现代民主理念又未建立起来,村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处于传统社会网络中的农民,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原子化的村民,因此,没有人可以代表其他的人,也没有人愿意代表其他的人。这样,按照现代民主理念选举出来的村民代表,只是在形式上具有代表选举自己的那些村民的权力,村民内心里却并未打算因为选举了自己的代表而将权力委托于代表,也并不因此就信任代表。而代表既然感受不到这种信任和权力,他便仍然只是代表着个人的利益,因此,作为代表的村民,其行为理性不是来自于委托—关系而是来自于实际好处。

若是后者而不是前两者构成了村民代表与村民之间的分裂关系,那就不仅需要从制度上寻找原因,而且需要从村庄基础上寻找原因。传统的关系网络通过塑造出来的村庄社会中的面子声望观和长期共处的信任关系,使得村庄社会分层及建立在这种分层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代表能力强劲有力。在一些宗族势力较大的村庄,宗族代表人物具有对本族成员的权力,他可以代表宗族,宗族成员也信任他,他因此具有与其他人的谈判能力,达成的协议,他也有能力将之在本宗族范围落实。这种意义上,在传统乡土社会,代表从来都是存在的,如村社委员会的存在等等。但这些代表一般都不是选举产生而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然中形成的。在现代公民社会中,选举代表的涵义则有着让每个人都清楚的权力授受关系。因此,选举者和被选者的权力义务边界清晰。但当前中国农村村民代表的选举,有些是在传统关系解体,现念未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选举本身往往是培育村民公民意识和训练农民政治权力和义务感的一种办法。村民代表与村民之间的这种互不信任和互相不能代表的关系,与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相互形构和强化,进一步消减了村民代表可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如前一节引叙的关于村民代表与村组干部关系的两个片段,村民代表显然不大认为当代表可以在精神上和面子上为自己带来多少满足,他们也缺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义务感,因此,他们的行为充满了物质利益的考虑,甚至在他们的不当得利己引起村民的普遍不满之时,他们依然如此。村民代表过多考虑物质得利而全然不将村民的评价放在眼中时,村民对代表充满失望,而村干部恰恰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来收买这些一个一个的精英。得到物质利益的村民代表不愿意得罪自小就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相互熟识的村组干部。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很快便相互庇护起来。综合以上村民代表与村民和村干部关系的讨论,可以看到,相互形构和强化的村民与村民代表的关系和村民代表与村干部的关系,源自于村庄社会缺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又缺乏现代的政治责任感,原子化的村民无力给村民代表和村干部的正当行为以强有力的激励,也无力给他们的不良行为以强有力的约束,与当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与可能得到的物质好处相比,依照善行准则行事,成为一件颇不合算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村民已经原子化或说村庄社会关联度较低的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本身存有发挥效能的陷阱,这种陷阱造成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对一般图景的偏离,这种偏离构成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困境:村民不信任代表,代表缺乏说服村民的能力,村干部期望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来增加村庄资源动员能力、形成扬善抑恶决议的期待大多落空,而村干部的不良行为却可能在村民代表达成的某种默契得以蔓延。如此一来,村民对选举村民代表愈发丧失兴趣,对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愈发不放在眼里,村组干部愈发发现试图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来实现自己宏大抱负并无益处,而村民代表所具有的制度上的监督作用,愈发可能通过物质利诱和私人交往得以消解。村民代表也因此愈发失去对村务管理和监督的兴趣,而愈发专注于自己实际上可能得到的点滴好处。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因为村庄基础的不具备,而存有效能逐步衰减的可能。

一个具有效能的制度必须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创造出收益,其中一些人或所有人可以从这个运作的制度中受益。当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一些村庄运作时,没有人可以从中受益,这一制度便很难真正有效地运作下去。从一般图景上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当前村级治理中最容易获得收益的制度安排,这种收益可以让村民、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三方受益,即让村庄利益和秩序得到好处。但是,在村民为原子化的状态时,没有人可以约束他人,也没有人有能力代表他人,这时候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安排能找到足够自己有效运作下去的受益者吗?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的成本和村庄受益者所得到的好处相比较能否降得足够低吗?这些显然是在实际的村级治理中需要进行考证的。真正原子化的村民是没有的,村民代表的有些行为只是农村特定场合的特殊行为。以上构造出一幅在原子化村民基础上可能的村民代表会议效能衰减的理论可能性,是希望提醒村级治理的研究者,必须考察村级治理制度的村庄基础。因为村民原子化程度的不同,或说村庄社会关联度的不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的效能不同,同一制度的实施成本也不同。明确了这种不同,有助于我们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评论一种治理制度的生长状况,进而来讨论一种治理制度在不同社会基础的不同运作条件,然后制定出有一定差别和弹性的制度来。

五、结语

村民代表的关键是代表能力的问题。一方面,村民代表必须有能力代表村民参与村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一方面,村民代表必须有能力将讨论通过的村务决定贯彻实施到他所代表的村民之中,让村民相信遵守这个决定对自己有好处。通过村民代表,每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所形成的民主化机制常规化了,村民多了监督村干部的渠道,村干部多了智囊和动员村民的能力。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所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真是村级治理的福音。不仅如此,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因为与村民之间稳定可信的关系,而可以代表自己所在群体的村民与代表其他村民的代表们,协商关于维护村庄秩序和村民利益的诸种好事。村干部宏大的可能一时还无法为村民所接受的治村抱负,也可以通过他与具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的协商,而为村民代表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变成村民所可以接受的治村方案。不同群体村民在治村过程中,实现利益的多少、先后会有不同,具有代表能力的村民代表们可以通过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达成妥协。村民的一致行动能力不因为一时半会的利益不一致而受到影响,那些对农民“善分不善合”的担心,真有些“杞人忧天”了。但正是在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上,不同的村庄具有相当不同的可能性。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不是指村民代表的个人能力,而是他是否具有代表村民的意愿及村民是否给他实现这个意愿的机会。构成村民代表代表村民意愿的因素,不仅是村民代表和选举产生他的那10—15户村民群体之间的制度结构相联系,而且与产生村民代表的这个村民内部的联系程度及充当代表的村民对利益的感受状况有关。村民代表或因为面子与声望,或因为经济上的好处,而愿意作为代表来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他所产生的这个村民群体则因为传统的好的关系或代表本人负责任的友好言行,使村民愿意相信自己代表的代表行为。传统村庄中的人际关系,往往使村民愿意为代表村民的利益而耗费精力,村民小群体也愿意相信这个传统道义上一直可靠的邻里。在现代公民社会,村民代表与他所代表的村民之间规范的权利授受关系,也使得村民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村民,愿意相互遵照既有的权力义务边界行为。显然,构成村民代表代表能力的以上条件,在当前就业相当不充分、经济处境十分恶劣的处于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来讲,可能是有些苛刻了。本文前叙列举的一些调查片段,在那些传统的人际联系开始被割断,现代的稳定联系又未建立起来村庄,可以说是相当常见。这种情况下,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便大成问题,而理论上村民代表会议的诸多功效便因此大打折扣。在一些情况严重的地区,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太弱,以至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安排的成本太高,从村民代表会议中得到收益的群体却很少,而可能造成由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是因为制度措施不得力,而是村庄基础不具备所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当然,村民代表的代表能力正如农民的民主能力一样,是一个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可靠得到的东西。在相同的村庄基础下,好的制度可以催熟那些不成熟的基础,在有了好的基础却没有好的制度安排的村庄,村级治理便会损失许多好的机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一件可以为村民带来利益,从而可以为自己找到动力的良好制度。只是在评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它是好制度就忽视了它的村庄基础和它在实践中可能具有的不同表现。同时也不应该因为它在一些村庄效果不佳就对它失去信心。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郎友兴、何包钢:“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级民主完善之尝试”,《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参见王振耀等:《中国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村民代表范文篇10

一、主要做法

1、制订管理规则。无规则可依是造成村民代表管理难的重要原因。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村民代表也要进行改选,为此该乡及早谋划,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村民代表管理制度。为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先后3次召开由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并出台了《沿赤乡村民代表规范化管理规则》。该规则由11条33款组成,包括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授定、村民代表会议组成、村民代表的资格、村民代表的权利、村民代表的义务、村民代表的发挥作用途径、村民代表资格的中止与终止、村民代表的培训教育管理等内容。然而,由乡镇制订的《规则》仅是指导性意见,不具任何约束力。经过慎重考虑,该乡巧借村级组织换届之机,指导各村及时将《规则》内容纳入各村的村民自治章程,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全村进行张贴公示,然后于选举日交由全体村民表决,获得98%以上高票通过,从而转化成村民自己确定的“法律”。

2、选好村民代表。选好村民代表是规范村民代表管理的基础。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在各村张贴宣传标语,公布村民代表资格条件,召开村会议,广泛发动大家竞选村民代表,进一步激发竞争意识,一批文化程度高、议事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以一户一票方式进行推选,规定任何工作人员不得选票,充分体现了选民意志,真正把群众公认的人选进村民代表队伍。三是提升代表素质。严格执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实施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竞选村民代表“票决”制和党员妇女竞选村民代表“定向选举”制,各行政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妇女和3名大学生村官顺利当选村民代表,全乡共产生村民代表344人,其中村两委干部109人,占31.7%,党员83名,占24%,女代表20人,占5.8%。党员干部比上届增加15%比例,提高了对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控制力。

3、加强教育管理。建章立制,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村民代表队伍素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建立村民代表纪律处置制度。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明确村民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村民代表如违法乱纪或不履行职责,村民代表工作委员会有权启动程序中止或终止代表资格。二是建立党员联系非党村民代表制度。明确善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与非党村民代表进行结对,向非党村民代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村民代表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三是建立村民代表教育培训制度。依托乡党校、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轮流对村民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白搭”宣讲队对村民代表进行不定期、分散培训,提高村民代表的思想觉悟和履职能力。四是建立村民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和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村两委根据情况每半年组织村民代表以会议或者书面形式向选民报告任期内的履职情况。每年年底组织召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及有关代表对村民代表履职情况等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

4、完善议事程序。为了使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务事项依法规范进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会议成效,该乡对村民代表的议事程序进行了细化完善。一是会前准备程序。包括村民代表提议事项初步方案的讨论初定、会议通知、意见征集等。二是会议举行程序。包括人数清点、议题提出、讨论审议,表决通过、会议小结、会议记录等。每次村民代表会议召开之际,都要准确清点人数,如达不到规定人数则暂缓开会,对会议缺席人员是否请假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结束后由与会人员逐一签名。三是会后公开程序。包括会议参加人员和人数、表决赞成与反对情况、形成的决定决议,都在会后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布,让广大村民知晓。

二、取得成效

1、界定了权责。进一步明确了村民代表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村民代表除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外,还享有参与决策、管理监督、建议反映、维护保障、检查评议权等;除履行公民应履行的各项义务外,还要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反映村民意见和要求,参与民主决策,维护村民利益,从而增强了村民代表当家作主的责任感,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代表越权、越位和不作为等行为。

2、提升了素质。跟上届相比,代表中村两委干部增加了74人,党员增加了31人,高中以上学历增加了9人,大专以上学历增加了12人,妇女代表增加了17人,致富带头增加了36人,而平均年龄则下降了2.7岁。可以看出村民代表中党员、干部、妇女比例大幅提升,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年龄层次明显下降,产生的代表更具先进性和广泛性,从而改善了代表的组成结构,提高了议事决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以原有生产队长作为村民代表的传统观念被彻底打破,许多老队长深有感触,觉得形势确实有了变化,应该让年轻人更好地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