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14:21

从业人员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期货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期货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期货从业人员资格(以下简称从业资格),从事期货经营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任用期货从业人员,以及期货从业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机构是指:

(一)期货公司;

(二)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

(三)期货投资咨询机构;

(四)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机构;

(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期货从业人员是指:

(一)期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二)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中从事期货结算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三)期货投资咨询机构中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四)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机构中从事期货经营业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期货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法对期货从业人员实行自律管理,负责从业资格的认定、管理及撤销。

第二章从业资格的取得和注销

第六条协会负责组织从业资格考试。

第七条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取得协会颁发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第九条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应当事先通过其所在机构向协会申请从业资格。

未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在机构中开展期货业务活动。

第十条机构任用具有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应当为其办理从业资格申请:

(一)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已被本机构聘用;

(三)最近3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四)未被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或者禁入期已经届满;

(五)最近3年内未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撤销证券、期货从业资格;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机构不得任用无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不得在办理从业资格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期货从业人员辞职、被解聘或者死亡的,机构应当自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由协会注销其从业资格。

机构的相关期货业务许可被注销的,由协会注销该机构中从事相应期货业务的期货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

第十二条取得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者被注销从业资格的人员连续2年未在机构中执业的,在申请从业资格前应当参加协会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

第三章执业规则

第十三条期货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守协会和期货交易所的自律规则,不得从事或者协同他人从事欺诈、内幕交易、操纵期货交易价格、编造并传播有关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四条期货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执业行为规范:

(一)诚实守信,恪尽职守,促进机构规范运作,维护期货行业声誉;

(二)以专业的技能,谨慎、勤勉尽责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三)向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充分揭示期货交易风险,不得作出不当承诺或者保证;

(四)当自身利益或者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者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时,及时向客户进行披露,并且坚持客户合法利益优先的原则;

(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守法意识,抵制商业贿赂,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交易行为;

(六)不得为迎合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七)不得以本人或者他人名义从事期货交易;

(八)协会规定的其他执业行为规范。

第十五条期货公司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进行虚假宣传,诱骗客户参与期货交易;

(二)挪用客户的期货保证金或者其他资产;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期货交易所的非期货公司结算会员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结算业务关系及由此获得的结算信息损害非结算会员及其客户的合法权益;

(二)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客户的信息;

(二)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的机构的期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付、存取或者划转期货保证金;

(二)客户从事期货交易;

(三)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机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期货从业人员发出违法违规指令的,期货从业人员应当予以抵制,并及时按照所在机构内部程序向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报告。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机构未妥善处理的,期货从业人员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或者协会报告。中国证监会和协会应当对期货从业人员的报告行为保密。

机构的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不得对期货从业人员的上述报告行为打击报复。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中国证监会指导和监督协会对期货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活动。

第二十一条协会应当建立期货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公示并且及时更新从业资格注册、诚信记录等信息。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履行监管职责,需要协会提供期货从业人员信息和资料的,协会应当按照要求及时提供。

第二十二条协会应当组织期货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提高期货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期货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后续职业培训,其所在机构应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十三条协会应当对期货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期货从业人员及其所在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期货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以及协会自律规则的,协会应当进行调查、给予纪律惩戒。

期货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需要中国证监会给予行政处罚的,协会应当及时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

第二十五条协会应当设立专门的纪律惩戒及申诉机构,制订相关制度和工作规程,按照规定程序对期货从业人员进行纪律惩戒,并保障当事人享有申诉等权利。

第二十六条协会应当自对期货从业人员作出纪律惩戒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有关派出机构报告,并及时在协会网站公示。

第二十七条期货从业人员受到机构处分,或者从事的期货业务行为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处理的,机构应当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或者应当知悉该期货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调查处理事项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

第二十八条协会应当定期向中国证监会报告期货从业人员管理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期货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第三十条期货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的具体办法,包括从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注册和公示、执业行为准则、后续职业培训、执业检查、纪律惩戒和申诉等,由协会制订,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未取得从业资格,擅自从事期货业务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单处或者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七十条处罚:

(一)任用无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

(二)在办理从业资格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

(三)不履行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配合义务;

(四)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报告义务或者报告材料存在虚假内容。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对期货从业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中国证监会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第八十一条处罚。

第三十四条期货从业人员违法违规的,中国证监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但因被迫执行违法违规指令而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了报告义务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协会工作人员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故意刁难有关当事人的,协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

从业人员范文篇2

1、有违犯本公司规章之嫌疑,情节重大,但尚在调查之中,未作决定者。

2、违犯刑事案件,经司法机关起诉,判刑尚未确定者。

二、前条第1、2款如经查明,无过失或判决无罪者,可申请复职,如准予复职,除因非本身过失而导致停职外,不得要求补发其停职期间的薪资。

三、在停职期间,薪资停发,并应即办理移交。

四、本公司因业务紧缩,或因不可抗力停工在一个月以上者,可随时裁遣人员,但解雇人员时,应在事前预告,其预告期间规定如下:

1、在公司服务一年以下三个月以上者,于10日前预先通告。

2、在公司服务三年以下一年以上者,于20日前预先通告。

3、在公司服务三年以上者,于30日前预先通告。

从业人员对于其所承受之工作不能胜任时,本公司亦可随时解雇,并照上项规定日期预先通告。

五、从业人员在接收前项预告后,如另谋工作可以于工作时间请假外出,但每星期不得超过两日之工作时间,其请假日之薪资照发。

六、依照规定,解雇人员时,除预告期间发给工资外,并依下列规定,加发资遣费(但如系公司发生破产情况,依破产法处理,不在此限):

在公司连续工作每满一年者,发给一个月工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以上所称薪资,系以从业人员最后服务月份之薪资为准。

从业人员范文篇3

一、企业和就业人员变化情况。

从总体上看,我区企业以及调研涉及的重点行业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员人数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年末,全区共有工商注册的企业****家,有从业人员****人,今年上半年为****家,增加****家,从业人员52860,增加****人,同比分别增加了****%和****%;同时,上半年企业停产1038家,减少就业人员2156人,其中服装行业停产****家,减少就业人员****人,水产加工行业停产****家,减少就业人员****人;从调研涉及的玩具、服装、制鞋、灯饰、五金、家具、纺织和水产加工行业看,去年末共有这些行业的企业****家,今年上半年为****家,增加****家,而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共减少了****人,其中水产加工行业减少****人,是减少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

另据统计显示,****年末,全区共有城镇就业人员****人,截止今年****月底为****人,新增就业****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截止今年6月底,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二、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分析。

一是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大大影响了企业原已很薄的利润;二是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在价格上优势减弱,乃至丧失,美元贬值,导致去年讲好的价格,今年钱过来就贬值了;三是能源、柴油等和原材料价格上扬,人工成本提高,更是雪上加霜;四是国家宏观调空政策,中小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产品没有利润,银行贷款紧缩,金融机构包括民间借贷不敢借资金给中小企业,没钱企业就无法运转。五是需求下降与竞争加剧的矛盾,全球经济衰退,需求量大幅下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制造业、加工飞速发展,而我们的企业却因成本大幅上升,使竞争优势削弱。这些外部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使原本很薄利润的企业出现了负利润,导致很多撑不下去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对我区企业而言,目前虽然影响不大,但已在水产加工行业有所反映,下一步有加剧的趋势。

(二)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区停产的****家企业都是中小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国有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认为人力资源市场不愁招不到员工,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不计算员工流失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和随之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三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行业洗牌,员工跳槽,更使中小企业员工的流失加速。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稳定基本职工队伍,有利于规范企业用工,加速行业洗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积极面,又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甚至影响企业经营,导致削减人员,辞退年龄大素质低的人员等负面影响。其主要影响有:一是新劳动合同法颁布的时间较短,有些条款和细则未能做到进一步优化、细化、界定,不便操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只能在宏观上进行调控,无权过多干涉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无法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细化管理;二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冲击,《劳动合同法》中对企业不利的条款居多,有的企业对执行劳动合同法甚至有种恐惧感;三是合同双方对签订劳动合同存有顾虑,企业认为解除劳动合同,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订立劳动合同要缴纳社会保险金,增加其成本,签订两次劳动合同后,即为无固定期限工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立条件放宽,这个“铁饭碗”会挫败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水产加工季节性很强,服装等靠订单的外贸行业,季节性用工很难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后,很容易失去自由,目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高,以致部分职工往往请求企业不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而将该部分以现金形式发放;四是既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就业权利,又要保障劳动者《劳动合同法》中赋予的合法权利,使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左右为难,经济越不景气,企业生存环境越是恶化,就越增加了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难度,生搬硬套,往往影响企业经营,最终影响的是劳动者经本的就业权利。

从业人员范文篇4

关键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策略;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为止,我国快递法人企业达2万家,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从业人数已超过300万人。然而,与行业的飞速发展不符的是,我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服务达不到客户要求。目前我国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以低端劳动力为主,这些服务群体的教育程度不高,专业技术水平相对偏低。而且传统的物流观念让很多从业人员认为快递工作就是简单的搬运和打包配送的过程,缺乏服务意识。同时我国目前对于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当前快递从业人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提升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一、国家层面对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

早在2009年交通运输部第12号令即《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指出,快递公司经营通常业务的,“快递业务员中具备初级以上资格的不低于30%”,经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各分支机构快递业务员中,具备初级以上资格的均不低于40%”。根据该指令可见,国家当时对于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2019年8月,人社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快递员、快件处理员等快递业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及制修订”。2019年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邮政局就联合颁布了《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快件处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快件处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指导快递员、快件处理员培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规范快递服务职业行为的基本依据。该标准将对指导快递员、快件处理员培养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升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称:以《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实施为契机,通过加强快递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开展快递员、快件处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快快递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已充分认识到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并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中给予了明确的标准。

二、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调研分析

为了更加了解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发展现状,特开展了此次调研。(一)调研情况介绍。1.调研的主要内容。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教育背景等;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岗位情况,具体包括所从事的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以及薪酬情况等;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对快递行业的认知度,对快递知识的了解度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度和认可度等;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未来生涯的管理等情况。2.调研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为了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分别选取了民营快递企业和国营快递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总量为50人。本次调研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通过向被调查对象发放调研问卷和向快递企业负责人开展深度调查的方法收集原始资料。(二)调研结果分析。根据回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调研结果:1.性别比例情况。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性别以男性为主,约占75%以上。2.年龄结构情况。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年龄分别在20~30岁之间,其次是30~40岁,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年龄层次的人数较少。3.教育背景情况。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仍然是以高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为主,其中大专毕业的人数占一定的比例,但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相对较少。4.基本岗位情况。根据对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岗位情况,包括所从事的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以及薪酬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具体如下表所示。5.根据对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对快递行业的认知度,对快递知识的了解度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度和认可度等方面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基层员工对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较少,对整个快递运营的情况不了解,基本只对本职工作的要求较为熟悉,同时对本职工作的认可度较低,只有部分员工认为从事快递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职业。6.根据对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未来生涯的管理等方面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可以说对职业生涯的概念知之甚少,基本没有生涯管理的理念。大部分从业人员只是对目前的工作有所了解,并没有长远的打算,更没有职业路径发展规划的意识。总体来说,职业满意度和幸福度较低。(三)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可知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总体存在以下问题:1.从业人员以年轻男性为主,总体教育水平偏低。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以年轻男性为主,在大部分人眼里,快递行业的职业就是送货员,因此这是一个很辛苦的体力劳动的职业,不需要较高的学历,不需要专业的服务技能,更不要过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2.基层岗位工作强度较大,薪酬水平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当前快递行业基层岗位的总体工作强度较大,尤其是分拨中心的各个岗位和货车司机的岗位,夜班为主的工作方式较为常见。这与其中等水平的薪酬结构并不成正比,因此造成大部分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较低。3.大部分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认可度较低,缺乏生涯规划的理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不懂得何为职业生涯管理,更不会为自己做生涯规划和管理。大部分从业人员不清晰未来职业的发展路径,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因此总体对自身素质提升的愿望不强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前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要提升综合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度和认同感,因此要让从业人员了解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情况,让其明确快递行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对快递行业相关岗位的认同度。2.其次要加强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礼仪规范,只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与快递行业形成良性的发展,也便能够为从业人员的薪酬提供有力的条件。3.最后要加强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要让从业人员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清晰从业人员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自身更好地发展提供机会。

三、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综合素质的概念。对于综合素质的认识,说法不一,普遍认为综合素质是指个人在特定的时期,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社会修为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员工来说很重要,它比单纯的知识水平重要的多。快递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指快递从业人员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要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就要从多方面着手。(二)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容。根据快递行业从业资格的需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快递行业认知。快递行业认知的目的是让快递行业基层从业人员了解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对本职工作有更深刻地了解,形成职业认同感。快递行业认知应主要介绍快递的发展历史,现代快递业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快递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介绍,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对快递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确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2.快递知识介绍。快递知识介绍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快递基本概念的介绍、快递业务流程和快递业务网络的介绍、网点业务的操作、处理中心的业务操作以及快递客服业务操作与管理等各方面。其中通过快递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快递业务流程和网络的介绍,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够对快递行业的大框架有一个了解,明确整个快递行业的运作流程;通过网点业务的操作和处理中心业务操作的讲解,使参与培训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网点业务操作中需具备的技能和注意的事项以及处理中心业务操作中需具备的技能和注意的事项,从而为快递行业基层员工开展实际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快递客服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介绍,使快递客服从业人员能够更加明确快递客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快递客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总之,快递知识的学习是提升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前提,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在充分掌握快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3.职业道德与礼仪规范培训。通过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介绍,使快递行业基层从业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作为一名快递从业人员需具备的职业道德,树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从业人员能够更加明确遵循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是杜绝“暴力快递”的重要因素。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服务礼仪规范应主要从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行为礼仪、用语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各个礼仪的培训,能够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能够更加明确服务礼仪规范的重要性,能够使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掌握最基本的从业礼仪,从而全面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4.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职业生涯管理是当前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员工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自我的优势、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前景有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认识,通过生涯规划技术与企业提供的发展通道实现对自我生涯的管理,提升职业竞争力。企业则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员工发展愿望、动机与职业兴趣,在组织设计中结合员工特点,充分实现人岗的匹配,最大程度提高员工工作效能与忠诚度,降低因人员流失造成的企业成本。因此,快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容应增加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着手,使参与培训人员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了解整个工作世界的宏观现状和微观事实,了解快递行业的发展路径,从而为自己做出更好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具体的行动目标和方案,最终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三)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方法。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可采用的方法很多,通常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集中培训为主,员工自学为辅。1.企业员工集中培训。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开展集中培训和学习,由相关专家和企业管理层共同授课,具体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视频内容观看讨论、角色扮演、场景还原等方法开展学习。集中培训的方式效果非常好,能最快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企业难以执行。因此,企业在组织员工开展集中培训时,可以分批次、分层次进行,可以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例如对快递行业的认知、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培训等可以采用全员共同培训的方式进行,但对于业务知识的培训就可以分不同工作岗位开展。2.企业员工开展自学。企业员工自学的开展可以以员工个体为单位开展学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相较于集中培训,自学的方式省时省力,尤其在当前在线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平台多样的情况下,自学更是简单易行。但是员工自学通常需要利用空余时间开展,因此,需要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员工的学习动力不足,自学方式的学习效果将不明显。因此,企业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应使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方式鼓励员工开展学习,并根据员工的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同时,让员工清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员工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除了以上两种提升路径之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多方位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也可以从社会培训的角度,鼓励有志于从事快递行业的社会人员开展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使更多人具备从事快递行业的职业技能。各高校更可以开设快递相关的专业或方向,为快递行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四、总结

总之,要跟上当前快递行业飞速发展的脚步,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就势在必行。首先,相关的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并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未来各个快递企业除了完善自身的网络体系、提高现代信息化处理技术水平外,提升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将成为今后快递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良军.论新形势下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03):45-49+44.

[2]陈晓煌.快递小哥职业发展研究——以福州市S镇调查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04):74-77.

从业人员范文篇5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号令的规定和劳社号关于在服务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美容、美发、足摩、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服务员、商品营业员等工种工作的在岗人员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二、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同时作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证件年审的依据。

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等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责令限期整改,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在期限内仍招用未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的用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报名时间:在收到本通知时直接报名或在七日之内到区技能鉴定站报名。

从业人员范文篇6

(一)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陆续制定了许多旨在约束和监管金融行业及其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法律文件,各金融机构也分别制定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管理文件,对规范行业行为、确保金融安全、遏制金融犯罪起到了约束、监督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目前金融违法犯罪事件仍频繁发生,且呈上升趋势,犯罪的数额、情节也日益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案频发、危害严重;二是高智能型的白领犯罪比例较大;三是犯罪手段多样性、智能化;四是犯罪形态复杂,内外勾结、上下勾结联手犯罪问题突出;五是犯罪行为更隐蔽、突然和国际化;等等。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处在高度开放状态,国外的一些高科技犯罪形式也不断渗透国内;有的犯罪分子与国外犯罪团伙联手作案;有些高科技犯罪手段隐蔽性和复杂性强,且罪犯作案后通常携款逃往异地、异国或在境外非法经营金融业务。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业的信誉和社会经济秩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案件也在增多,若金融从业人员能严守规定、规范操作,这些犯罪可以避免。此外在金融行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普遍存在着违反职业道德、“合法不合规”的“灰色地带”,它们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以便推动金融业的稳健健康发展。

(二)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开展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能确保我国金融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使金融从业人员明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掌握行业行为规范;能够让金融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工作中人与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能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业务技能,树立清正廉洁的风气;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和不良行为,杜绝金融行业的“灰色地带”,控制金融风险等。

二、当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遵纪守法,遵守道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从各种媒体、文字影像资料披露的违法犯罪案件看,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归纳如下。

(一)金融市场竞争无序,金融系统防范意识薄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金融网点密集,竞争激烈,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拉客户不择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社会上的“资金贩子”也浑水摸鱼,扰乱金融市场。

(二)有些金融网点存在有章不循、制度悬空,内控不严、外紧内松和“以习惯代替制度和规范”的现象,违规操作频现。

(三)监督不力。有的金融机构将多项可相互制约的工作职能交由一人承担,有的单位检查监督不到位或在业务繁忙时就放松监督。

(四)科技手段缺乏、监管方式滞后,“重业务轻管理”,致使疑点没及时发现、案件没得到有效堵截。

(五)金融机构重技能轻法制和道德教育,职工中存在思想松懈、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感缺失,抵制诱惑、防范风险的意志薄弱甚至沾染拜金主义等恶习。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金融企业时刻与金融资产打交道,进出往来都是资金,诱惑大,风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腐败和犯罪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行业竞争使金融机构把主要目标放在追求经济效益、看重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营销情况而忽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另外,金融行业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指标任务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标准,职工在提高技能和业绩时放松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忽视规定或滥用职权,涉足灰色地带甚至做出违法的事;部分金融从业人员防范技能有限,辨识疑点的能力不足,错失终止犯罪行为发生的良机。

三、我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笔者认为,金融行业应牢固树立现代金融人才观,高度重视职工的法制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技能培育,培养新型金融人才,切实推动金融事业的发展。

(一)法制意识培育

金融法规是为使金融机构正常行使其职能而用法律规范的形式对各种金融业务活动的宗旨与任务,各金融机构的地位、职责、业务范围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等所作出的规定。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必须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金融法规培训,使他们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在风险和挑战面前把握主动权。为此,金融行业应从以下方面对职工开展法制教育。

1.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的组织机构

成立本单位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一把手担任,其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在党委的领导下统一认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制定法制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成立法律知识宣讲团,成员由法院检察院的法学专家、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及法制宣传员组成,宣讲团结合金融发展形势,认真研究金融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新举措、典型案例,并及时宣讲和培训。

2.建立定期法制学习制度

落实职工学法用法常规学习制度,使职工学法有计划、用法有依据,增进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制定法制培训定期通报制度,及时考核学习效果,提高培训实效。

3.创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以人为本、以工作为中心积极创新法制理念,让职工领悟法律学习不是强制教育,而是工作需要。

(2)创新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文字讲解难懂的法律条文、用新鲜的事例解说老问题;突出重点,引导职工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

(3)创新学习形式,除传统的法制教育手段外积极拓宽培育途径,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展板、宣传册、光盘、公益广告等平台,开辟法制宣传专题、专栏、专版,汇编典型案例,举办通俗易懂的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知识竞赛等活动,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使法制学习常态化。

(4)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宣讲、案例剖析、学习座谈、分组讨论、法律咨询、观看“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电教片等方式,提升职工的法律水平。

4.学用结合、认真总结

结合金融行业性质和特点,讲解与工作岗位有关的易发生的违规、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引导职工学法用法,总结成功经验,检查工作漏洞,依法行使行政职能,廉洁自律。

(二)职业道德培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各种从业人员规定的、起自我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金融职业道德是指从事金融职业的人员,在金融活动中处理与社会有关部门、服务对象的关系及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方式指导和纠正金融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培养金融工作者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职业良心,促使他们选择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进行金融职业道德培育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金融工作中,培养职工爱岗敬业、自觉掌握专业技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精诚合作、始终如一等紧密联系。笔者认为,职业道德培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把思想教育放在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

职业道德通过人的职业行为体现,而人的行为受思想观念支配,故金融职业道德建设应把思想教育放到首要位置来抓,形成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方法灵活、注重实效的思想教育体系,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心、责任心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2.完善金融职业道德规范

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是金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各单位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出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细则,制定《职工行为守则》,提炼出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的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学习、对照、借鉴、警戒,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培养职工“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廉洁奉公、文明竞争”的职业道德观,使道德培育制度化、规范化。

3.领导带头

领导干部是职工的“领头雁”“主心骨”。领导率先垂范,凡事走在群众的前面,说话才有分量,群众才会心悦诚服。

4.树典型、学典型,剖析反例,警钟长鸣

先进典型的思想、品格和模范事迹最有说服力,更能激发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各单位应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闪光点”,利用广播、报纸、展板、宣传册、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比奉献的风气。在弘扬真善美的同时鞭挞假恶丑,剖析反面典型,警钟长鸣,使职工明确应当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高标准要求自己,凝聚成知荣辱、讲道德、学先进、做先进的正能量。

(三)职业知识技能培育

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必备条件,没有过硬的职业知识技能,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为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技能,金融行业应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的新老职工分别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

1.对新上岗的职工进行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内容涵盖金融知识与业务、行业规定、礼仪及柜面、业务、营销等操作技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讲授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在线自学、光盘授课等培训方式,经业务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帮助新职工尽早掌握工作要领。上岗后实行定期学习考核制度。

2.对各岗位职工实行阶段性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制度,完善岗位技能培训体系,不同岗位实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标准,学用结合,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需培训,突出新知识新业务品种培训、突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突出管理层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培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一线职工到系统内或同业兄弟单位观摩,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职业素养培育的良好补充。适时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职工的心理障碍,培养职工面对大量不属于自己的金钱经得住考验的知足心理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自觉抵制诱惑和防范风险的品格。

从业人员范文篇7

1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培训中面临的困难和培训中的不足

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危险行为,进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是安全培训的目标。与国外企业大力投入和支持相比,国内的安全培训工作较为混乱,各种培训的讲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人安全意识很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必要的培训工作。在我国的工程领域,主要的人群是身临一线的作业工人,毫无疑问,这些作业工人的素质不但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导致工程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我国,这些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甚至对某些机械还十分陌生。针对这些问题,对这些工人进行操作和安全上的培训必不可少。笔者走访了许多一线工程建设施工标段及施工企业,总结出在培训中存在如下的几个不足:1.1培训方式落后。在培训中,培训的课堂大多是临时的办公间或者直接租用教室,而培训讲师大多以PPT幻灯片或者仅以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授课的方式单一。毫无疑问,培训讲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方式影响着培训的最终效果。现在的培训中存在着知识点理论性过强,讲师解释不充分的情况,而且课堂单纯的授课方式缺少必要的互动,导致很多听课人员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很多听课人员在上课中玩手机、聊微信,甚至直接睡觉,半道走人。这样的安全培训虽然次数较多,但是实际中收获甚微。1.2很多安全培训的内容抽象,针对性差。在安全培训中,讲述的内容包括很多公司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文件,还有国家在安全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现实中,讲师单纯地将这些条条框框照搬出来,缺少很多必要的例子说明。例如在操作挖掘机的课上,有的讲师竟然直接将挖掘机的操作手册搬出来照着宣读。由于缺少必要的场景展示,讲师的讲解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趣。由于课堂中的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多人听后一知半解,听到后面的就将前面所讲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在实际中,很多人经过培训,但并没有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1.3专家、工程师很难将自己在安全生产的经验进行传递。在施工阶段,专家往往针对较为大型的工程进行审查和安全论证,很难和一线操作生产的工人进行交流。由于实际中的工程,大多工作量较大,系统总结生产建设的经验比较困难,工程师也是各自为政,下班以后很少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总结,很难将这些建设工程的安全经验传授给一线现场从业人员。1.4缺少必要的安全效果考核。大多数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后,直接将从业人员安排上岗,很多培训都是走过场,停留于形式。有些企业虽然在培训之后组织了相关的考试进行检验,但大多数题目都十分简单,一看就能得出答案,缺少必要的现场考核环节。有些从业人员甚至在考前就知道了考试答案,很多考试现场十分混乱,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很多阅卷讲师也没认真出题,甚至题目中就存在错误,阅卷过程也不负责任,随意判分。有些领导不重视考核结果,在实际中对考核结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5有效解决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的措施。工程项目组结合实际和科技公司沟通,改进了原先的安全培训模式,将安全培训和现在软件网络技术结合,推出一套整体的安全培训体系。改进后的模式解决了建设工程工地和人员流动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安全培训的相关信息,实现了安全培训的信息化,高效化。在改进的系统中,公司领导和软件公司、动画公司进行了沟通,并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身临工程的一线进行考核,并和有关从业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将有关的安全场景制作flash动画,很多工程师的讲话也制作成录音的形式。软件公司还制作了安全培训的相关软件,可以将培训的视频直接上传到监督部门。监管部门可以在空闲时间对员工和讲师的上课状况进行考核。

2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模式的创新特点

将信息技术和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相结合。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用公司集团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授课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从业人员的相关基础。改进的系统将从业人员划分为六个等级。在培训前,先对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操作的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建设工程日常的操作和注意事项,而不是原先的抽象概念,考核结束后,针对不同的基础,通知不同的上课地点和日期。在上课地点,还布置了指纹考勤机对上课情况进行考核。在课堂上,讲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同时,还会将对应的flash动画展示出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的场景通过摄像头采集出来,上传到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供有关人员进行评价分析。在课外,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实时查阅有关的培训内容。提供的从业人员电子留言板可以收集从业人员提出的问题,定期反馈给各个讲师。各个讲师以视频或者语音的形式,对留言板上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考核方面,聘用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出题,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对从业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及格可以进入下一轮的学习,考核不及格,则需重新进行上课学习。采用多媒体安全培训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工具箱培训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并对安全培训记录进行汇总和管理,便于上级公司对分公司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另外,通过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同步、课程更新。

3改进的工程从业人员培训的优点

改进后的培训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了培训的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动态化。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改进的工程从业人员培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3.1更加生动的培训内容。传统的培训形式单一,以讲师讲述为主,而改进的培训采用了当前十分吸引人的Flash动画片,在课堂上的播放的动画贴近实际的生产建设,还原了真实的建设场景,更加生动具体。在实际培训中,所印发的教材中安插了很多有趣小故事和丰富插图,非常形象,容易记忆,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培训的内容在定义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相关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和危险后果等内容,课件采用视频和ppt幻灯片相结合,讲师在讲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后,都有一个小的视频与之对应,加深了从业人员的记忆。讲师在课后还会布置非常有兴趣的小作业,让人们的培训不再拘泥于定义的理解。3.2更加规范的考核体系。在对从业人员的考核上,取消了传统的纸质考试,采用了电子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采用系统自动阅卷的方式进行。电子考试更加高效、简单、方便,减少了有关人员抄袭作弊的可能。在考核的结果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通过得到的考勤记录信息和考试成绩结合,得到从业人员最终的成绩。此外,培训中还加入了对讲师的考核,从上课视频中,观察每一位讲师的授课情况,对每一位讲师进行评分,对评分较高的讲师进行奖励。

4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自改进的工程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实施以来,讲师的授课水平、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改进的培训内容更加新颖、更加贴近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培训的方式也加入了人们喜爱的Flash动画元素,提高了学习兴趣。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反映:以前,讲师讲得太深奥,我们知识面达不到,很多东西都听不懂。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讲的很多东西贴近日常工作,实在听不懂的,看着动画也大体明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微信和讲师交流,比以前强太多了。通过课后对从业人员的调查,改进后的培训模式,满意度达到85%,明显好于原先的培训模式。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责任重大,关系着职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发展。优秀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个人来讲不可或缺。希望改进的培训模式能够得到推广,让更多的建设工程从业人员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浅谈安全培训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97.

从业人员范文篇8

关键词:外来人员;养老保险;状况探讨

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努力研究我国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的相关政策,主要涉足社会保险等城乡一体化的宏观探讨,并主要研究针对具体的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笔者在本论文中尝试使用多种外来无单位人员参加某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该项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探求关于城市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并且,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就是这些外来的务工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能他们暂时没有单位,但是他们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深入考虑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

一、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在人口流动的理论下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由于人口流动理论,我门可以知道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的发展,同时影响人口向城市向心力运动的推动力还有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当城市的收入水平高,城市的发展环境好的时候,人们普遍就会向该城市移动,所以对于大型城市来说,人口迁徙而至是必然的事情,是不可阻止的事情,我们应当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既然人口增长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必然就会出现无单位人员,这些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必然考虑和不许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对于不同的人,比如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如果他们在养老保险问题上收到不公平待遇,这就会使得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受到质疑,所以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解决是必要的,是我们应当重视的。

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现状

从转移接续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谈到综合保险。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保险,该种保险并不能在全国缴费而只能在相应的市区进行缴费和出纳工作,并且有相关规定表明只有达到了至少一年的期限,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才能领取一张养老补贴的凭证。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在响应城市缴费或者缴费的时间不满一年,这两种情况下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都是不能领取养老补贴凭证的。从该角度来说对于流动性比较强的外来从业人员非常不合适。同时该种保险是一种独立的社会保险,和很多中其他的国家相关保险不能接轨,不能互相调剂和补充。同时从层次的角度来看,综合保险的缴纳者多是层次较为高的总工或者是高工,对于一半阶层或者是较为底下的阶层来说想要缴纳该种保险也是不易的。同时该种的保险的覆盖范围就会极为狭窄,并不能为大多数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的提供合理的保障。最后,作为综合保险的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风险较高的危险性,由于经营机构往往是商业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而没有政府和国家的兜底,这使得该种保险的受害这往往是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有很大的不公正性。同时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面对大量的问题。比如他们的工资减少。由于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相关规定应当为,工作多年的外来人员缴纳保险,但由此会带来公司的开支,公司也不愿意增加成本,所以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来从业人员的工资会减少,这使得本就已经困难的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雪上加霜。同时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的由于多种原因甚至是地区歧视等问题,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的找工作难度加大,他们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强大,这也是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有一大难题。

三、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解决思路

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解决思路的目标是:基本结构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低标准进入、低标准享受以及管理方式灵活方便。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外来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情况身份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外来从业人员自身的特点,并遵循低标准准入原则,设置不同的缴费档次,不同的待遇享受条件,让外来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缴费和待遇,而且可以适当地降低缴费年限。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降低养老水平,降低待遇享受的条件,扩大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得大部分的外来从业人员可以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笔者在此针对无单位的外来人员的养老保险提出解决的方案,并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得到以下方案:第一方面,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基金筹措方式是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第二方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的两大构成部分;第三方面,我们应当从多方面降低收费门槛;第四方面,待遇享受应当遵循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四、结语

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对于该问题,我们的探索和研究不能停息。在本文中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路,同时也为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探索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路。希望笔者的文章能够为读者和国家相关方面的建设者提供有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方浩.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信息化机制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从业人员范文篇9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指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包括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和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包括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包括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作业的技术人员。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包括理论教练员、驾驶操作教练员、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

道路运输经理人包括道路客货运输企业、道路客货运输站(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的管理人员。

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指除上述人员以外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包括道路客运乘务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教学负责人及结业考核人员、机动车维修企业价格结算员及业务接待员。

第三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规范操作,文明从业。

第四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交通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从业资格管理

第六条国家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

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方可从事相应的道路运输活动。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分别是相关经营者依法获取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七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应当按照交通部编制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

第八条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月组织一次考试。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

道路运输经理人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每年组织两次考试。

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管理权限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

第九条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1年以上;

(二)年龄不超过6O周岁;

(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四)掌握相关道路旅客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

(五)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条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O周岁;

(三)掌握相关道路货物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装载保管基本知识;

(四)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一条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O周岁;

(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四)取得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或者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2年以上;

(五)接受相关法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了解危险货物性质、危害特征、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二条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龄不超过6O周岁;

(二)初中以上学历;

(三)接受相关法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了解危险货物性质、危害特征、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四)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十三条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负责人员

1.具有机动车维修或者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机动车维修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熟悉机动车维修业务,掌握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二)质量检验人员

1.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2.熟悉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机动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车辆技术评估(含检测)作业的技术人员

1.具有初中以上学历;

2.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

第十四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理论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具有2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2.年龄不超过6O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常用伤员急救等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教学知识,具备编写教案、规范讲解的授课能力。

(二)驾驶操作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符合安全驾驶经历和相应车型驾驶经历的要求;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和应急驾驶的基本知识,熟悉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具备驾驶要领讲解、驾驶动作示范、指导驾驶的教学能力。

(三)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

1.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2.掌握道路旅客运输法规、货物运输法规以及机动车维修、货物装卸保管和旅客急救等相关知识,具备相应的授课能力;

3.具有2年以上从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学经历,且近2年无不良的教学记录。

(四)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

1.具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及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2.掌握危险货物运输法规、危险化学品特性、包装容器使用方法、职业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等知识,具备相应的授课能力;

3.具有2年以上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经历,且近2年无不良的教学记录。

第十五条申请参加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1),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二)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三)申请参加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提供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证明。

第十六条申请参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2),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二)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三)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或者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及复印件;

(四)相关培训证明及复印件;

(五)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证明。

第十七条申请参加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二)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三)相关培训证明及复印件。

第十八条申请参加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3),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二)学历证明及复印件,申请参加技术负责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也可以提供技术职称证明及复印件。

申请质量检验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同时提供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和维修技术工作经历证明。

第十九条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的,应当向其户籍地或者暂住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表》(式样见附件4),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二)机动车驾驶证及复印件;

(三)学历证明或者技术职称证明及复印件;

(四)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安全驾驶经历证明;

(五)相应车型驾驶经历证明;

(六)申请参加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教学经历证明。

第二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安排考试。

第二十一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O日内公布考试成绩。对考试合格人员,应当自公布考试成绩之日起1O日内颁发相应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

第二十二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1年,考试成绩逾期作废。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在从业资格考试中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当次考试资格,考试成绩无效。

第二十四条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档案包括:从业资格考试申请材料,从业资格考试及从业资格证件记录,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记录,违章、事故及诚信考核、继续教育记录等。

第二十五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提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相关从业信息的查询服务。

第三章从业资格证件管理

第二十六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经考试合格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证件式样按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2006年第2号令)的规定执行;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式样见附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统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

第二十七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全国通用。

第二十八条已获得从业资格证件的人员需要增加相应从业资格类别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参加相应培训和考试。

第二十九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由交通部统一印制并编号。具体工作委托交通专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负责。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和道路运输经理人从业资格证件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和管理。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由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发放和管理。

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由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和管理。

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发放和管理权限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

第三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管理数据库,使用全国统一的管理软件核发从业资格证件,并逐步采用电子存取和防伪技术,确保有关信息实时输入、输出和存储。

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结合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的管理工作,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异地稽查信息共享和动态资格管理。

第三十一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为6年。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在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届满30日前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遗失、毁损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证件补发手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服务单位变更的,应当到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从业资格证件变更手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档案应当由原发证机关在变更手续办结后3O日内移交户籍迁入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第三十二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办理换证、补证和变更手续,应当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登记表》(式样见附件6)。

第三十三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符合要求的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申请予以办理。

申请人违反相关从业资格管理规定且尚未接受处罚的,受理机关应当在其接受处罚后换发、补发、变更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三十四条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在发证机关所在地以外从业,且从业时间超过3个月的,应当到服务地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一)持证人死亡的;

(二)持证人申请注销的;

(三)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年龄超过6O周岁的;

(四)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的机动车驾驶证被注销或者被吊销的;

(五)超过从业资格证件有效期180日未申请换证的。

凡被注销的从业资格证件,应当由发证机关予以收回,公告作废并登记归档;无法收回的,从业资格证件自行作废。

第三十六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违章行为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的违章记录栏内,并通报发证机关。发证机关应当将该记录作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的依据,并存入管理档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违章记录直接记入教练员档案,并作为诚信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周期为12个月,从初次领取从业资格证件之日起计算。诚信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在考核周期内,累计计分超过规定的,诚信考核等级为B级。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每年的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供公众查阅。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从业行为规定

第三十八条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以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当在从业资格证件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道路运输活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除可以驾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外,还可以驾驶原从业资格证件许可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或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

第三十九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在从事道路运输活动时,应当携带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并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道路运输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法经营、违章作业。

第四十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相关法规、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培训。

第四十一条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不得超限、超载运输,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

第四十二条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行车日志。行车日志式样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制定。

第四十三条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当积极进行救护。

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

严禁驾驶道路货物运输车辆从事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活动。

第四十四条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指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危险货物。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安全作业规程对道路危险货物装卸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确保装卸安全。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人员应当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进行全程监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第四十五条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或者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事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和所在运输企业或者单位报告,说明事故情况、危险货物品名和特性,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和应急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第四十六条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应当按照维修规范和程序作业,不得擅自扩大维修项目,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不得利用配件拼装机动车。

第四十七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规范填写教学日志和培训记录,不得擅自减少学时和培训内容。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O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件,驾驶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的;

(二)使用失效、伪造、变造的从业资格证件,驾驶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的;

(三)超越从业资格证件核定范围,驾驶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的。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1O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件,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的;

(二)使用失效、伪造、变造的从业资格证件,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的;

(三)超越从业资格证件核定范围,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的。

第五十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有下列不具备安全条件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一)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有关机动车驾驶和相关从业要求且没有主动申请注销从业资格的;

(二)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

(三)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

(四)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立即采取消除措施,继续作业的。

被吊销的从业资格证件应当由发证机关公告作废并登记归档。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规定,交通主管部门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组织从业资格考试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的;

从业人员范文篇10

1.1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调研现场。在调研中,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融水县中医院、融水县妇幼保健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等13家医院56名在职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行业现状和需求情况等,力求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乡镇医疗机构未设立专门的医疗保险科室,故调研时选取其承担医保工作任务的医保结算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人才状况开展调研,从“面”的角度掌握和了解医疗保险人才状况。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医保办人员构成情况、人才使用情况、人才吸引与留住政策情况、人才需求数量以及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等。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100%。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编码并录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1.2.2访谈法。通过访谈法,访谈5家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保科的相关工作负责人,深入了解各医疗机构对医保人才在质量上、数量上的需求状况,及其对当前提高医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结果

2.1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行业现状。2.1.1人员构成情况。(1)性别与年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28.57%,女性占71.43%。从年龄结构上看,18~25岁的占10.71%;26~35岁的占7.14%;36~45岁的占39.29%;46~55岁的占32.15%;55岁以上的占10.71%。由此可见,目前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总体上偏老龄化。(2)学历与专业构成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为高中及以下占28.57%,大专占42.86%,本科占21.43%,研究生学历的医保人才仅占7.14%。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占39.29%,护理类专业占17.86%,药学类专业占7.14%,非医学类专业占25.00%,医疗保险方向专业仅占10.71%。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非医疗保险专业的医保从业人员均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或其他非医学类科室转岗的职工。(3)职称与工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医保从业人员初级职称占28.57%,中级职称占42.86%,副高级占7.14%,其他占21.43%,无正高级职称人员。由于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调配,所以工龄主要是处在0~5和6~10年,分别占57.14%和35.72%。2.1.2人才吸引与留住政策情况。在医疗保险培训或继续教育方面,有71.43%的人表示最近两年内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42.86%的人表示最近两年内从未接受过任何继续教育。可见,少数民族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和机制。在相关福利待遇及激励机制方面,被调查人员税后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14.29%的税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无人能达到5000元。在编制上,有57.14%医保从业人员有编制,42.86%医保从业人员则无编制。同时,在访谈医保科相关负责人过程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医保人才的从业吸引力或留住政策等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医保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2.2少数民族基层医院医疗保险人才需求情况。2.2.1数量需求情况。13家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的医疗保险人才比较紧缺,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其中,需招收医疗保险人才1名的机构占57.14%,2名的占42.86%。在访谈中,部分医疗机构表示,缺少医疗保险人才成为有效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的一大障碍。2.2.2专业知识需求情况。基层地区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认为医保人才最应该具备医学基础知识(92.86%)、保险基础知识(85.71%)和管理基础知识(85.71%),其次才是计算机知识和技术(57.14%),其他相关知识(财务管理、会计学、卫生法律法规等)仅占28.57%。2.2.3职业能力需求情况。总体上调查对象认为医疗保险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其中,对医疗保险基础管理能力(71.43%)、医疗费用结算管理能力(71.43%)、医疗保险基础审核能力(71.43%)、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能力(85.71%)的要求较高,对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能力(50%)、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35.71)和疾病分类管理能力(35.71%)的要求比较低。2.2.4职业素质需求情况。总体上除了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创新意识”的素质要求(35.71%)稍微低一些以外,对其余职业素质要求都较高。对“职业道德”(85.71%)和“责任心”(92.86%)这两项职业素质最为看重,其次是“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78.57%)和“独立处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71.43%)。居中的依次有“有耐心及爱心”(64.29%),“团结协作的精神”(64.29%)和谐人际关系(57.14%)。

3讨论

3.1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人才的结构特征。3.1.1性别以女性为主,年龄偏老龄化。医疗保险的工作岗位本身不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男女从业人员比例应当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1],而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保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究其原因可能与社会认知观念有关,认为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简单、稳定,且发展前景一般,比较适合于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女性。在年龄上,整支队伍年龄偏大。这样的优点是其阅历较深,资历较高,不足是其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接受新知识能力也会较慢,尤其不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3.1.2学历以大专居多,专业以医学类为主。以大专居多而缺少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医疗保险事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专业上,主要为临床医学类专业,且部分是从其他不同科室转岗,这部分人员医保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能应付比较简单的工作。3.1.3职称以中级为主,工龄以5年内居多调查中的各家医院医保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初级、中级职称上,工龄上以5年居多。整支队伍年龄大,工龄却比较短。由此可知该地区医疗保险队伍的流动性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3.2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政策、形势背景下,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越来越多专业性、技术性的问题,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也对其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2.1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13家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的医疗保险人才还是比较紧缺,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平均每一家医疗机构就需要招收1.43名医疗保险人才。原因何在?第一,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保人员的待遇并不具备吸引力,仅有21.43%人对收入表示基本满意;第二,从业人员没有业务职称,在评职晋级方面受到极大挫折,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第三,继续教育机制没有完善,仅有少部分从业人员得到培训或再教育的机会;第四,由于近些年编制的逐步取消,医保人员晋升的机会与空间十分有限[3]。3.2.2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质量分析。在访谈医保科相关负责人后发现,对于医保人才的要求上,在知识方面,不仅要掌握医学和保险学知识,还要熟悉国家和省市医保政策,了解必要的辅助性知识如卫生法律法规等。在职业能力需求情况方面,需具备对医学、药学、医保政策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医疗保险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如独立处理及分析问题能力、职业道德、责任心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在高校培养人才和医院培训现有从业人员过程中加以落实。

4对策建议

4.1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医保人才素质。在招聘人才或人员岗位调整时,适当招收或接收能够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状况的人员。如适当增加男性职工、本科毕业人员和医疗保险专业人员,吸收年轻血液从事医保工作等。此外,针对整支队伍年龄较大,工龄较短的情况,建议医院相关部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内部交流,提高实际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同行学习和比较,增强行业间的学习与交流。结合医保人员的实际工作,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学历与工作能力。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根据医保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协商人才培养目标,使医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具针对性。4.2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医保人才队伍稳定。在福利待遇上,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医保岗位工作职责与考核办法,年终对所有医保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且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4]。其次,进一步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在原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5]。可在职位之外提供专业技术发展空间,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晋升制度,使那些不担任行政职务的经办人员走专业技术成才之路[6]。4.3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培养机制,培养愿下基。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使其认识到我国当前县(市)和乡(镇)两级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大的医保人才需求;增加服务基层的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使其认识到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项服务于民生、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其次,高校应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分理论与操作两部分展开有针对性的考核,提升医疗保险人才的质量。特别是在实践操作能力上面,建设好第二课堂,开展系列医保实务操作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三,将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年限由四年制调整为五年制。一方面可以满足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医学背景特色[7]。医疗保险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涉及到医学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课程,特别是医学类课程的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从事医疗保险工作实践性强,加强其实践操作课程也非常有必要。因此,延长医保人才的培养年限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陈晓剑,冯泽永.泸州市医疗保险人员现状与人才培养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4):243-244.

[2]马蔚姝,博昭,王玉君.医疗保险人才就业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4(6):74-78.

[3]梁栋.浅议福建省医疗保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368-371.

[4]林登辉,吴小南.福建省医疗保险人才现状、问题与建议[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8-21.

[5]沈棋军,胡畔.保险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N].中国保险报,2011-9-2(002).

[6]吕兴元.医保大格局与经办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中囯医疗保险,201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