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1:02:34

创业教学

创业教学范文篇1

在校园创业文化所显示的独特文化精神、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校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自觉选择和设计自己的价值目标、生活样式,养成积极的处事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敢于竞争的意识、争取成功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塑造了积极的心理品质与情感。

提高学生的实际创业技能

在校园创业文化中,大力支持和鼓励创业行为,不断宣传和褒奖创业成功典型,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和榜样示范作用,不仅使在校大学生感受到创业光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而且进一步催生了在校大学生投身创业的冲动,使他们认识到创业可行,创业成功有望。因此,在这些创业文化价值取向的指引下,相当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虽然有的仅仅是参加学校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提供的创业实战演习,或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的创业模拟活动,但这些实践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少部分投入实际创业的学生起初也是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但创业过程使他们增加了创业体验,熟悉了社会环境,提高了创业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最终创业成功奠定基础。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创业教育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创业文化是创业教育的隐性课程和环境保证,创业教育是创业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承载创业文化内涵的大学精神、学校制度文化、实物文化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对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使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深入学生心灵,积淀成就素质,传承铸就文化,对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起到有力、持久的推动作用。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创业教育就是指通过课程教授、实践演练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创业流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能够识别创业机会,提高创业意愿。对于高校来讲,创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创业教育,应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建设,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四、在构建创业文化过程中推进创业教育

1.弘扬崇尚创业的精神文化

创业精神文化在整个创业文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反应大学师生面对创业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是创业的根本和出发点。通过学校的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学生参观各类企业,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介绍经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广大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感受创业的理念,培养创业的情感,积聚创业的激情,接受创业的知识,增强创业的意识,端正创业的态度,把创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崇尚创业的“强势文化”。倡导“敢于创业、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精神氛围,倡导企业家精神,变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2.拓展支撑创业的物质文化

实施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物质环境,搭建坚实的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学应大力建设拓展支撑大学生创业服务设施,设立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训练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科技园、“青年创业项目库”,开展“创业项目会”、“创新成果展示会”,拨出专款设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创业扶持基金,在校园里掀起创业教育的高潮,让全体学生都置身于一个充满创业气息的校园场景之中,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使创新、创业、创造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事情,为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充盈素质、开创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打造保障创业的制度文化

大学的创业制度文化建设要从一切有利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度文化创新来改善制度文化的环境,从而达到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目的。要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形成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模式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保证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连贯性。要重视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形成学校、学院、辅导员三级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网络,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班,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4.倡导规范创业的行为文化

创业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审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新使命,我国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是新时展的第一资源,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谁培养、怎样培养、培养成什么样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高等学校需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审计机关成立至今,在我国财政经济秩序、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会议上强调,审计机关要以创新规范立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如何能实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取决于审计专业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学到什么和学的怎样,决定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审计专业教师是推动人才培养体系落地生根发芽的关键力量和最后的关口,新时代高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广大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的新使命

在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陈部长在讲话中共26次提到了“质量”,同时,要求高校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18年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质量要求,各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目标和特色,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教学质量标准。《国标》中有关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新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我国本科教育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培养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解继丽等指出,新时期我国大学教育的时代变化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教师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重塑。[1]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发展转型是深化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开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新时代高校教师要自觉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使命,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以创新规范立业,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秦荣生认为,新时代是我国审计发展的最好时期,“打铁必须自身硬”,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3]王会金、蔡春、郑石桥、池国华、王士红和戚振东等专家教授从不同的视角论述了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审计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审计理论如何指导审计实践,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教师自我教育是提高师资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4]田志龙等结合教育部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背景,就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等指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考虑新商科对工商管理学科所提出的要求,加大创业创新类课程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5]谢志华指出,审计具有管理属性,归属于管理学科,国家审计主要进行经济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种形式。[6]审计人才如何做到提出的“以创新规范立业”新要求,是审计界特别是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必须破解的紧迫的新问题。为此,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要对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审计人才能力结构、审计人才培养新要求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具体的备课、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一是要提高对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三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做到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有效融合结。

三、新时代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新对策

新时代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有多种形式和途径,李娜,姚春燕认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双创教育的基础薄弱等问题。[7]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认为,应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8]黄河东等指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9]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的思维、技能和内容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构建提出新对策。(一)树立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思维。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技术性、复杂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对审计人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未来的审计工作者必须要跳出单纯的财务思维,在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等组织管理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背景下,必须从战略管理、风险导向、组织发展和技术革命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二是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积极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大数据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三是结合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质量要求,将辩证思维、大数据思维、批判性思维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和考试考察当中。四是结合新时代以本为本的新要求新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牢固树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学生中心地位,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不断创新。(二)提升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时代,从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到内部审计,对审计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结合审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努力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一是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为审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创新课堂讲授方式、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多媒体设备、雨课堂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翻转课堂、审计小组讨论、审计案例分析、审计角色扮演和审计诊所等形式,形成“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创新专业课程内容和传授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四是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审计专业教师首先应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掌握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三)优化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指出,要以创新规范立业,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此,高校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发展,到具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案等方面,应全面系统地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二是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要逐步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系统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一步淘汰“水课”,打造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金课”。三是要建立具有审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和实践课等课程体系,整合好校内外资源,建设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各类型基地和平台,与政府审计机构、企业、会计事务所等加强合作交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四是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具有审计专业特征的各类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五是鼓励审计专业教师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老师要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不断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授当中,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小结

新时代新使命更要有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高校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也需要高校主动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更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提升技能、优化内容,变过去的学生能力的引导者为创新创业能力的促进者。高校审计专业教师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承担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解继丽,罗明东.高校变革与大学教师角色重塑[J].学术探索,2017(10):142-145.

[2]罗萌.地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09):44.

[3]秦荣生.我国国家审计的新要求与新发展[J].财会月刊,2019(01):3-6.

[4]钟秉林.自我教育是体现本质、真正生效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3(01):14-15.

[5]田志龙,高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什么、是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33-36+47.

[6]谢志华,孙海凤.国家审计的学科属性辨析[J].审计研究,2017(04):3-8.

[7]李娜,姚春燕.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9(01):193-194.

[8]王树国.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3-25(007).

创业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职涉农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998年来,高等学院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13年是大学生“史上就业最难年”,其中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究其原因,除了有毕业生人数众多,国有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较少等客观原因外,更重要因素是求职者自身择业的原因,部分毕业生对社会价值的取向、个人实现急功近利等思想,不愿到涉农基层或偏远贫困地区去从事农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国家需要农业人才参与到基层农村去的技术性专业人才,这一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学生不愿从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采取了一些激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创业的政策。本文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四所涉农高职为例,对我院学生培养质量、社会对涉农高职需求、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引导等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来分析高职学院促进大学生培养创业素质,进行创业教育学习,进一步改革学生就业创业途径,找到当前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方式和有效途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职毕业生创业素质的重要作用与战略意义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是简单的行业相加,而是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个行业经济发展、运营和销售的管理发展模式。“互联网+”掀起了大学生创业浪潮,通过网络搭建平台,将绿色食品架构在网络,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等方式销售农副产品,最近也提出了打造“智慧农业”和“科技产业”等口号,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运营于管理与销售,也可以将农业产业的环节透明化、公开化。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与发展,但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仍处于发展阶段,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因为国情所致,以铁饭碗为荣,以“干个体”为耻;一方面还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限制,创业的融资、政策与经营模式等等方面的制约。数据显示发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发展的主要促动力大多用中小企业的资金带动起来,甚至有些国家中小企业的产值可以占50%,可见在西方欧美国家,中小企业的创办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支撑都有重要推动作用;相比而言,中国的主要产业支柱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比重稍微偏小。所以,积极推动高职毕业生学习创业教育,鼓励与支持她(他)们大胆兴办企业,培养创业素质,从校园走向社会,大刀阔斧地开公司,探索新的“就业之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对我省高职涉农毕业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们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作为以农字打头的高职院校,发展农业特色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编制问卷调查了2014届、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针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限制、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培养方案不完善、不系统以及学院教学条件有限,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少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创业意识明显不足,学院与社会环境不好;能给予毕业生的创业资源支持不多,学生明显缺乏社会经验,创业闭门造车盲目乐观等问题。(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限制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公共课,课程课时为8个学时,授课内容很多,学时明显不够,而且课时大多是线下课程,理论为主,游戏为主,没有根据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来系统讲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课堂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讲授法为主,学生明显没兴趣,既不想创业,也不想听,以“打酱油”的应付式学习模式为主。而教材的选用上,国家没有核心规划课程出版,大多采用校本教材或出版社推荐教材,鱼龙混杂,没有社会实践内容,也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对于课程授课极为不利。(二)学院教学条件有限,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创业环境不同于就业环境,需要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需要“国家、学院和企业”的三者联动,许多高职学院对于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前期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人员也是从招生就业处、教务处、二级学院调入,没有创新创业教学经验,更谈不上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同时缺乏校内项目孵化基地与支柱资金,由于学院资源的有限性,打不开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三)培养方案不完善和创业素质很低近几年毕业生大多是90后,展现了90后学生特点,独立性差,等靠意识强。在校期间接触的创业知识有限,大多数也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基本上没有实践创业经验,能在校期间打过工就很不错了。对于社会,90后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经验,而就业压力很大的严峻形势下,很多学生在家等,等父母想办法,成为了“新型啃老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积极帮助这些孩子转变就业观念,“走出门、动起手”,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如何改革我省高职涉农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1世纪新世纪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下,90后高职毕业生们也面临着迈出校门,如何生存的第一步。是找一家企业进行就业,还是参与市场竞争去开办一家公司,抑或跟同学利用社会资源去兴办企业,都成为了高职毕业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从内外部给高职毕业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与条件湖南省从2010年始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与鼓励毕业生,文件如:《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株洲创业优惠政策汇编》等等,从国家政策上打造高职毕业生创业外部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启动资金渠道,同时社区定点给毕业生提供创业知识培训平台,从2011年起,湖南省总计安排不少于6.8亿元创业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开办。看了外部环境的打造,那从内部环境上我们该如何下下工夫呢。从湖南省几十所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来看,每个学校各有千秋,我们可建议从宣传统战部为核心,进行创业讲座宣讲、企业行业带头人讲座、请来政府部门人员谈谈创业政策扶持、举办校内“互联网+”、“挑战杯”、“黄炎培”校内创业项目竞赛等活动,引导学校内部的创业条件与熏陶环境,让学生在游戏、实践、活动中学到悟到,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把创业当作未来的一种可行的实践之路。(二)给师资队伍增加新动力、新能量教师是教学的核心驱动者,好的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半路转行来做创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工作,有一些是思政辅导员,有一些是招生就业处行政人员,理论知识可以学习,实践能力大多很缺乏,自己都没开办过企业,对于创业,大多数老师也是一知半解,理论指导还行,实践上自己都需要不断学习。“走出去”是当前创业基础课程授课老师的第一步,走向企业、走向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企业与老师的学习交流联系,把老师放在创业一线企业去锻炼学习,同时,减少创业基础课程老师的理论授课时间,鼓励单个老师或团队教师去开办企业,注册公司,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创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活学知识,才不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不会“闭门造车”的困境与尴尬。教育的本质是将知识传授给受教者,让她(他)们接纳,理解并运用所学,那么当代社会不仅应该教育出理论知识丰富的高职学生,更应该教授一批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人。国家大政方针领导人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这块阵地任重道远,不仅是当前,而且是几十年之后不断推进的教育之路,政府、企业和高校都要调整心态,树立自信,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农业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强农村美农村富———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4-06-23(07).

[2]李慧静,赵建光,王乙.农林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08):90-92.

[3]姚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6(05):5-8.

[4]米娜,池云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4(16):19-20.

创业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创业基础课

1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起源与开展

1.1就业创业工作的起源。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工作,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有了就业指导的理论雏形。20世纪70年代,就业指导工作理念体现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这种“生涯教育”理念被美国吸收,并在高校进行推广。198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提出了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理念,代表着创业教育概念的诞生,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不仅有先进的就业创业指导理念,就业服务体系也实现了高度的社会化。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学校指导帮助、私人介绍所作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模式。1.2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在我国的开展。1.2.1我国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背景。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1999年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且教学内容应力求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1];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将课程与学科专业相融合,探索慕课等新型课程形式”。1.2.2我国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全国高等教育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20万人,较2001年增长了700余万人,较2010年增长约190万人。根据贵州省普通高校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2017年,贵州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55864人,其中研究生4888人,本科生75819人,专科生75157人,毕业生总数较去年增加32710人,毕业生总数和增幅均创近年最高。截至2017年8月3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89%,较2016年同期上涨0.01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毕业初次就业率为70.93%,本科生毕业初次就业率为90.05%,专科生毕业初次就业率为93.05%。综上所述,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刻不容缓,但目前该类课程存在教学缺乏实效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我校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尝试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2.1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在学校中的普及产生的,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由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而是将重心调整为学生在课下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则转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运用知识以及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2]。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应用的优势。(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3]。相较于枯燥的传授和说教的传统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研究性课程较为容易理解和掌握,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疑问,从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性质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则无法达到课程预期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变得更加有效,可提高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率[4]。(3)根据《贵州省普通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调查显示,2017届毕业生认为母校就业服务急需改进的方面为“求职面试技巧培训”“聘请专业的就/创业指导老师”“就业心理咨询”等。以上几方面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传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应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加强训练。因此,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来看,只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3我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3.1完善基础课程体系,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我校在原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及创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该网络学习平台可提供就业创业各类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具有作业提交、在线考试等功能。3.2修订教学大纲。首先,参考文献及相关理论对教学内容做系统梳理。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学习需求。再次,使用访谈法,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后,综合上述调研结果,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3.3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使用文献法系统研究翻转课堂理论、方法及应用技巧。随后,针对某章节内容使用实验法对比该章节使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用效果最好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面试准备”一节内容为例说明我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5]的实施。3.3.1提出教学任务。向学生公布学习指南,含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等,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指明需要完成的任务[6]。该章节的学习目的为掌握面试技巧及求职礼仪。3.3.2自学先行。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观看教学视频《面试技巧》、查看PPT及阅读材料。3.3.3自学情况了解。教师登录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生自学情况,督促学生完成自学内容。3.3.4课堂内化。在线下课堂中,教师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该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随后,开展模拟面试,进行巩固练习。3.3.5评价反馈。学生填写教学问卷,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完成考试。3.3.6反思总结教学反思,查缺补漏,教师总结。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可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空间及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翻转课堂可增强教学中的互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练习等环节中,并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及完成作业,从而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巧.高校就业指导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5):105-106.

[2]黄李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7(2):122.

[3]逄德明,胡罡,马行空,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自修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6):79-82.

[4]许欣,李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8):268-269.

[5]张德成.高校翻转课堂教学与课程设置的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07-111.

创业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学生为中心;项目式教学模式

1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

1.1课程的培养成效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情况和授课效果来看,该门课程能使大部分同学掌握创业理论、具备创业意识,部分同学能够提高创业能力,极少数同学才能够具备创业精神。目前课程的教学过程过于简化,培养效果满足不了学校、企业、社会、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民航领域对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

1.2课程在解决学生需求方面不平衡,对高质量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不足

2016-2019年“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课前调研数据显示,每年选课的学生大部分是为了了解创业知识,只有不足20%的学生已创业或有创业计划,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成为创业者。但是教师授课需考虑普适性,所以授课内容仍以基础理论为主,实践和实战为辅,对于已创业或计划创业的学生只能采取课后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辅导,辅导时间和效果受限,对高质量创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不了有效的支撑。

1.3学生对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接受度低,评价效果差

“大学生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在结课时会进行问卷调查,对授课效果进行统计和调研。根据2016-2019年的平均数据显示,在涉及课程期望的回答中,68%的学生选择“获得课程学分”,23%的学生选择“了解创新创业知识”,不足10%的人数选择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对创业课程授课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47%。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师灌输知识为主,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缺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期望值低、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课程目标难以实现,授课评价也不高。

1.4课程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创业类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了解创业的要素和过程,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企业的发展情况,授课内容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从属学工部,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学生工作人员。目前,授课教师人数较少,且非创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程度不够,课程授课压力比较大,导致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总之,目前的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授课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达不到学校和民航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2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2.1OBE理念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自1900年的美国,2000年左右被全球教育界认可。国内关于该理念的研究也是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刘献军的《论“以学生为中心”》,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与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实现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学习质量。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以成果、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与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关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国内被引用次数较多的是发表于2014年的《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研究了翻转课堂与项目式教学的融合,文章对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是一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是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项目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授课中的研究和探索较多,在创新创业类课程,甚至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尚是空白。本文就是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探索改革与实践方案。

2.2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课程建设好不好、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突出,都要从学生身上看成效。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企业的用人导向、行业的发展。针对学校毕业生目前存在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表达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有待加强、综合素养仍有待提高等问题,破解困境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当前情境下显现出了重要作用。

(1)转变意识:实现教学模式由“单声道输出”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教育”属于探索性、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社会学等多门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学生不仅要学会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还要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创业精神。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不能单纯地沿用传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要打破单一理论讲授授课方式、单声道输出的教学过程和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课程建设应该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出发,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社会的用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

(2)转变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由“完成教学任务”到“注重成果导向”的转变。目前,部分年轻教师授课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课程建设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教学成果的提升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在学深悟透上下足功夫。“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导向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基于OBE理念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三个目标: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成果、目标和需求为导向倒推课程建设。

3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OBE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建设改革。

3.1可行性分析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项目式教学的特点是一致的:(1)从课程目标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知识点主要是围绕创业的基本要素展开,课程教学的成果可以通过商业计划书和路演来呈现,这二者又是创业项目的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有机地融入一系列的教学项目中,能够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这种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实践性强、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的需求。(2)从面向群体来看,新生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涉猎的知识面广、主见性比较强、话语权要求比较高,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项目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项目设计,学生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参与学习过程的设计,能够激发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增强主动性、加深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3)从授课教师来看,已创业或者在近三年中指导过创赛项目并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有五十余人,这些教师不但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而且具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式教学的教师需求。项目式教学模式拓宽了授课教师的可选范围,除了有创业工作相关经历的老师外,已创业的教师或者指导过创业项目的教师都可以担任授课教师,多元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2课程改革实施步骤

自2019第二学期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共分为4步:

(1)课程分组及团队建设:项目式教学要求创业项目要贯穿课程始终,因此在第一次授课时就要解决三个问题:①讲授“创业的基本概述”,使学生对创业、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等有基本的认识;②将全班分成6个项目组,学生根据需求自由组队,在学生组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提醒学生实现学科交叉,避免出现同学院学生扎堆的情况;③分组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团建,指导学生进行团队融合,根据以往授课经验,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后期创业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要。

(2)开展创业项目并模拟经营:团队组建完毕后,教师分享成功创业项目的相关资料,项目组通过课后自主学习、团队研讨、信息搜集等方式确定创业项目。除了组建团队、确定创业项目外,项目过程还包括模拟经营运行、撰写商业计划书、开展项目路演等是一种全过程的体验式教学。

(3)课程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教师每节课围绕创业的一个关键要素进行授课。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项目剖析等环节,项目组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项目实践进行强化训练,加深学习效果。在课后,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作业,项目组结合所学挖掘本组项目的创业要素,如创业者、创业机会、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等,在下次课进行作业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点评指导。这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

(4)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每次课开始的前20分钟,各项目组汇报作业完成情况,且每节课汇报的人员均不同,保证每个人在结课前能够参加一次课堂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汇报情况纳入日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结课时,各项目组要递交商业计划书,计划书的每一部分都要注明完成人,商业计划书的完成情况占20%。同时各项目组轮流路演,根据创业项目答辩的模式介绍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量,接受评委质询,路演成绩占40%。此外,日常考勤成绩占20%。

3.3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学生的内生动力,能使现有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3.1教师方面

(1)要在课程内下功夫。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创业企业迭代更新较快,信息更新较快。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掌握最新的商业动态,实时更新授课课件。同时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好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

(2)要在课程外下功夫。创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项目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创业理论,还要求熟悉创业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尤其是我校创业项目的开展、培育和孵化情况,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与教务处、科创院、科技园等多家单位加强联系与学习,掌握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

(3)要在课程中下功夫。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核不再是试卷考试,评判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在项目组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工作量、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考核评价是基于过程和结果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避免出现搭顺风车现象。

3.3.2学生方面

(1)采用小班教学模式。课程原定的授课人数为100人,但是项目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过程,不适用于大班教学,因此课程改革后每班人数限定为60人。

(2)采用课后团建形式。目前学校的教室设置为固定桌椅,不能很好地实现小组交流。因此,需要项目团队在课后多加强交流。

(3)采用模拟创业方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公司实体的注册。因此,创业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创业的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和过程式的教学方式。

3.3.3课程方面

创业教学范文篇6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背景

1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教育背景

创业教育是2l世纪的重要教育课题。早在1998年1O月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就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强调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风生水起,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全国举行首届“桃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研究渐成大观。在广告学专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2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经济背景

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萌发的,迎合了产业发展转向“知识经济”的趋势。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其创新的本质为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先决条件。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又为大学生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它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金融危机促进了创业政策环境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救助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金融危机加速了创业的社会认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就业形势的低迷使得人们对创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人们不再认定创业是一种冒险行为,更把它看成一种寻求生存出路的最佳方式。三是金融危机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为创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

3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就业背景

就广告行业而言,广告公司规模小,接纳的毕业生有限,未来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将日趋分化。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继续提高,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入学率将接近15%,届时,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问题,一是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我国的就业需求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二是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同时,在政府减员增效、高校继续扩招、非国有经济形式发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造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教育与就业的矛盾。出现“知识失业”。因此,依靠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来解决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可能性不大。自主创业,将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求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应注重锻炼和提高公共能力、职场能力和专业能力三种不同层次的创业能力。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是所有社会人员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一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和应用。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它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二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也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是人的内在素质的重要外在表现,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其三是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其实质是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必须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从而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四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亦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一个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人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其五是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是个体对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人们在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面前,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和矛盾,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

2职场能力。职场能力是指职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其一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其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理念、产品或服务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源于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创业者一定要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创造性思维的人格特质。其二是组织能力。组织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创业者往往也是一个领导者,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包括合理选择下属的能力、粘合能力、架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授权能力、应变能力和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能力。其三是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主要包括决策、经营、管理、用人、理财等方面的能力。其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项职场必备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尤其是第二种能力。它包括对各种流行应用软件的使用、优劣判断乃至软件开发的能力。其五是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创业者必须学会调查分析市场,随时掌握商机所在。对市场洞察和营销的能力,包括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迅速回应的能力以及业务拓展的能力。其六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单凭个人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来经营企业。

3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创业能力。广告是一个多工种、多环节合作的行业,涉及市场调研、创意策划、表现设计、媒介选择、后期制作、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广告基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表现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文案能力。广告基础能力是从事广告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广告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广告调查能力、广告提案能力、广告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广告制作设备的使用能力、广告活动的统筹能力。广告策划能力是指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的构思能力,广告策划能力的形成是和长期的行业关注,市场调查、社会洞察、谋略思维分不开的。广告创意能力是最为根本的广告专业能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业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质,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广告表现是将广告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的过程,它是实现广告目标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广告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而,广告表现能力反映了广告创作者的基本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广告专业能力。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传达广告信息的全部语育文字符号,是广告创意策略和表现策略的执行和深化。任何广告作品都离不开用语言文字符号来传达产品和劳务信息,所以,广告文案能力也是广告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通透的观察力、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策略性思维能力、组织事实与思想的能力。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举措

1调整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创业人才为己任

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了知识、技能领域外,还应包括自信心、动机和态度。因此,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这样的要求:一是以全面素质打造和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三是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2科学安排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一是立足于思维训练和操作需要,开设科学和创业方法论课程。现代广告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创新思维、技术运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业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行业的能力。二是在“大广告”的观念下,实现实践教学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化。一般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条块分割,只注重某项专业化内容的训练,忽视广告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造成人才技能的单一化和肤浅化,难以在创业实践中有大的作为。综合化的实践教学,既保证了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三是打破专业边界。实践教学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换。单一化的实践教学整齐划一,目标单纯,学生视野只局限于广告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领域,难以有新突破。而现代社会,广告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广告学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等专业同属新闻传播学科,学科基础一致。因此,实施多样化实践教学,既体现了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又适应了创业对多学科、多方面知识的依赖。

3合理设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

创业教育条件下,教育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做出,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因此,在实践教学形式上,采用单项竞赛系列、综合竞赛系列、创业实战系列等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坚持基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广告作业素质。加强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单项竞赛系列来完成,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主要通过综合竞赛系列来完成。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创业实战系列完成。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积极采用指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业教学范文篇7

一、创业管理学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强化了创业管理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管理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学习,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创业管理学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集成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此同时更强调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何将所学知识得到直接的体现和实践,这在传统的更倾向于理论教学法中并没有兼顾,导致课堂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则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及演练,及时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通过各个子项目模块的亲身参与和演示,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体现了创业管理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创业管理学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酝酿到创业机会的把握自主完成一个创业项目规划,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尤其是在创业机会的开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规划等方面需要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去发掘、探索,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思考、总结、挖掘创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自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符合该课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代大学生应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创业管理项目导向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各子项目理论模块的学习去进行模拟创业的运作,使学生进入“商业实战”状态,逐步完成一个创业项目的体验式过程。而创业本身可以说是整合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等多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创业团队构建、创业机会开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规划、发展战略规划、财务分析等规划和实施能力,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多课程的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学生在模拟创业中查漏补缺自身知识储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项目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公司”的名义模拟创业,全班同学在团队数量的限制下自行分组,先产生各组组长,然后由组长“招聘”成员,锻炼组长的组织执行能力,各成员在创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分工及协作,一方面让每一位学生各展所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一子项目模块给学生留出通过PPT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的时间,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灵活应对能力。寻找创业机会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竞争和风险分析亦是在不确定性下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因此,学生整个创业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其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过程。

二、创业管理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创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总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8学时,一周一次课,一次三节课,共15周完成,先修课程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等,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基于项目导向的创业管理学以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模拟创业,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实训进行整合,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经过多方面对比之后,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玉利主编的《创业管理》(第三版)。该教材每章包含引导案例、案例分析、行动指引,正文中还穿插相关专栏和创业聚焦,适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培养具有创新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定位需求。同时,教学参考教材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时椿等主编的《创新与创业管理》(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雷家骕等主编的《创新创业管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创业管理学培养目标、学时限制等,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为创业概述、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创业计划、新企业生成、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管理等八大子模块的内容。这些模块理论授课共27学时,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对创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另外,18个实践学时用于随着模拟创业项目的推进对应子项目模块的展示及交流。

(二)项目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市场营销2014级共46名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7人,在团队构建过程中,强调每组人员构成不能太过集中,要求每组包含一定比例的男生和女生,进行成员学习积极性的权衡,并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角色分工。每个创业团队为自己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团队名称和响亮的口号,激发各团队的学习热情。组建创业团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后续学习的协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奠定基础。

(三)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根据上述确定的教学内容,理论课和项目实践课都是围绕八个模块进行展开。首先,创业概述通过创新创业、创业精神、创业伦理等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对创业活动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其他模块内容,要求各团队针对项目进行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商业模式设计、新企业生成、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管理等具体各子项目的设计和策划,各团队结合这些内容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要求各创业项目的子项目基本应与教师教学进度同步完成。模拟实战过程中,各团队根据对应子项目的要求于课后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项目成果制作成PPT选派成员代表或整个团队进行汇报。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和老师针对该组汇报情况提出2-3个问题,问题主要是针对其可行性及阐述不清晰的方面,问答的过程让学生能对自己的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老师会指出成果的突出方面,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各团队课后再继续完善相应的项目模块。各项目模块的完成让学生体验挑战性和实战感,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提升其创造力。

(四)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与展示。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项目实践,各团队根据前面所有模块的内容,结合其他师生的修改建议,最终形成并提交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各组提取其创业计划书的精华部分制作成PPT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进行最终成果展示,邀请2-3位相关专业老师做评委,根据创业项目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与营销分析、财务分析、经营规划、可行性等方面综合做出评价并进行打分。对于好的项目推荐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并鼓励进行商业实践运作,对于相对低分项目给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该过程既检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考核了各团队的专业素养。

(五)考评方式的变革。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也体现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相对传统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进行了考评的变革。平时成绩除考勤、课堂表现外,根据各小组每次子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表现、回答问题表现、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考核根据最终撰写的创业计划书由上述评委和任课老师综合给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考评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在创业项目实施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到课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该班级有三个团队积极报名参加了正在举办中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些同学已开始进行创业活动。例如,有学生开展快递包裹代收并送货到宿舍的业务、开展滴滴电动车业务等;有学生利用闲暇及周末时间到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等。

三、完善创业管理学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教师应注重自我提高,不断强化自我综合素养。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项目导向教学的目标任务,然后围绕目标任务讲授项目实施所需的知识点,再布置项目任务指导学生执行,最后对各组展示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策划与组织能力,且创业项目本身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及应用性也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强化相关的理论素养外,应多和社会接触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学习,强化自我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设置激励环节。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学习与探索,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非常关键。如何设计教学项目使其具有吸引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能让学生持续完成整个项目。强调各团队根据其观察与兴趣点去寻找创业机会,对于创业项目如果各组无类同情况是不会被限制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各个团队把本组创业项目看作真实的项目努力去做。如为了考查项目的市场需求,有项目组成员针对项目潜在客户积极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为了保证各项目的后续工作能持续开展,各组一旦确定具体创业项目就不能够改变,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为了调动学生项目参与的积极性,考虑设置激励环节,把各组当次成果和表现与其考评成绩挂钩。如各创业团队展示之后,让学生根据各团队表现评出最佳团队给予加分奖励,能激发该团队更加努力,其他各组为了获得更优异的成绩亦竞相追逐。

(三)强化其他实践环节。创业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多数学生反映实践经验欠缺,为了保证项目导向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形成相对真实的企业运营认知;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邀请已创业人员开展创业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与教训,回答学生存在的疑问等都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陶蕊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侃.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创业教学范文篇8

1.教学师资、课程状况。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且步伐慢。十多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开设成课程,走进高校课堂,但无论从师资,还是课程方面都处在摸索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及大学生创业教育日渐火热,但由于起步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制不完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据了解,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专业设置,从而也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学习的老师,大多高校创业课程老师都是学工,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零散,没有实践经验,对创业教育理论上做不到引导,实践中谈不上演练。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说“中国大学生的创意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能够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和社会激励机制,他们的创新将为中国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课程设置上,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未真正纳入到高校办学的核心指标体系中去、课程的开设、课时的安排、课程的考核、课程的完善都没有纳入教学日程中。教材的编写、上课内容的选择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要么因循守旧,要么盲目跟风。最终高校创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要么众校一面,千篇一律,万人一格,要么用活动、视频代替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与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相去甚远。这些问题产生的教学效果,就是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觉得这种课程是浪费时间,觉得开设创业课程没有意义。有创业意向、创业素质高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训练,激发不了创业激情。

2.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能力状况。①传统观念多,自主创业意识少。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害怕竞争”的思想很普遍,从而形成“面向过去、迁就现实、顺从继承”的生活方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部分学生选择条件好、稳定性高的大机关、大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其次选择先找个小公司落下脚,最终还是为了进“稳定”的单位。少部分有了创业想法的大学生,缺乏对创业的深度认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的了解,造成盲目的创业行为。同时,创业艰苦磨难多,更需要开拓的勇气。预测到的可能的危机与压力,也是大学生产生回避创业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兴趣与热情多,坚持创业的毅力少。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创业的诱惑,大学生创业激情普遍高涨,且创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益性,很多学生都是冲这点来的。但创业也具有艰难性、风险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会体会到艰难,尤其是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同时,创业可能成功,给你带来风光无限,也可能失败,让你负债累累,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热情,更要有毅力。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项目选择不准、缺乏资金、不懂管理知识等原因导致创业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缺乏恒心和毅力。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1.搭好创业教育的教学舞台。搭建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单位立体化舞台。首先宏观上依托资金政策背景,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或老师都是不够的,需引入社会各界的参与,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科技人员、学生、教授、投资基金等,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在这当中,高校在创业教育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政策,密切同政府、企业各部门联系,获取创业信息,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争取资金投入,扶持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各种创业能力、意识,让学生能与企业接轨,与市场靠拢,这样才能确保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创业场所的选定上,理论上的讲授可以在教室进行,但是实践性的操作、意识的养成、素质的拓展,可以选择企业,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关注创业,都参与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

2.建设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起步之局,结合国内外的创业教育状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亟待根据不同高校特点,完善课程的内容,总的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可分为三块:一是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二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和拓展,三是创业实践的演练。其中每块内容的选定、实践上的操作都没有形成体系,需要广大高校创业教育老师同共思考完成。

创业教学范文篇9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教育理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人为地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并不科学,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且易出现偏颇。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就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培养创业意识,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研究、教育、商业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模拟演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为就业做准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使其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具体目标:第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只有目标明确、定位合理,才能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作用

(一)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含义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其课程设置侧重于实践应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强调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主要特征是重应用、强实践,因此对此类课程的关键性学习是掌握相应的软件操作,通过软件的菜单、工具等方式,不需要编写复杂程序就能完成相应内容的专业化处理。这类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非常多,如,网页设计DreamWeaver、动画设计Flash、多媒体技术Authorware、图像处理PhotoShop等课程都是非常典型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更新迟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主流计算机操作类软件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型软件版本的更新速度较快,新版本的软件相对于旧版本而言,功能强大、容易操作、更易实现。但在高职教育中,其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使高职毕业的大学生能快速适应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各类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2、教学方式有待改善。目前,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类软件的教学一般都采取“理论+上机(1∶1)”的形式,以相关的教材资料为主要教学内容。通常是老师通过理论课讲授几个实例,学生上机进行模仿训练。这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抄”的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

3、创新创业活动有待完善。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不少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例如,举行相关的技能比赛,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定期开展专业讲座,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讲授一些新理念、新思路,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发组织一些社团,让学生交流心得与体会。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高职院校的这些创业项目还存在不少弊端。像以学生参赛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是第二课堂的形式;创业类课程的讲座呈现出零散破碎的特征;学生社团缺乏教师的指导等。

4、教学设备有待更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备种类很多,除计算机外,还包括授课过程中用到的多媒体设备,课程设计中可能用到的周边设备,例如,摄像机、音频剪辑台等。一般高职院校都会配置机房、实验室等,协助完成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然而由于学校的资金等因素,很多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迟缓,导致许多新型的实验无法进行。另外,设备不齐全也是妨碍课程进行的一个原因,视频剪辑课没用摄像机拍摄素材,音频课没有耳机听效果。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的核心是新颖、独特、有价值,创业的核心是创立事业。而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特征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和使用方法。同时,对应用类软件的使用主要是进行创作,因此,设计内容新颖、风格独特、意境清新、别具一格的作品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这些特点要求课程教授要强调实践能力训练,同时融入创新教育,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正确认识该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去除传统的、单一的边学边“抄”的专业理念,树立融应用类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理念。高校应用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教育理念的融合,才能做到计算机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协调、配合,实现该类课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融合

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教学教法,在教授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比如,对于动画设计,首先介绍动画的发展及动画的用途,再介绍动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观看动画片段,让学生了解当前动画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制作动画,让学生洞察动画的整个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动画的目的;通过网络论坛,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通过这几项举措,使学生熟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扩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的视野。也可将创业案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将创新创业案例完全融入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中,不仅能体现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而且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其教育效果更直观,更生动,更能启发创新创业思路。

(三)学习环境的融合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服务公司,可以承接学校各部门相关的项目建设,同时也可协助教师完成一些课题的开发。比如,学校进行资源库建设,可以让学生完成图片的加工、动画的制作、网页的链接等任务。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用武之地。另外,也可以承接社会上的一些项目,如,制作名片、进行网站维护等,让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岗位有感性认识。对高职计算机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创办大学生计算机服务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业大赛,如,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来集中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验,让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分析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开展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社团、协会、学生俱乐部、沙龙、论坛等形式。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新观点的提出等,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

(四)考核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对于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考核,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纯实践”或“理论+实践”的方式。教师出相应题目,学生比葫芦画瓢做出来,对与效果最接近的学生给予高分。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难以发挥学生创造性,无法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能力+创作能力)。由这种方法做出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分数不合理,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形式灵活多样、模拟演练和实践环节多、难以统一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因此,制定考核评价方案要灵活、恰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采取多元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论

创业教学范文篇10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也积极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新创业。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化、产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的价值选择也更多样,更为包容开放,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发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深度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稳固的保证。(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择业,缓解就业压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大学生必须摆脱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能够仅仅“等、靠、要”工作岗位,要善于结合自身性格特征和家庭实际,大胆走出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鼓励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光荣的全新就业理念,激发自身创新思维,以前瞻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善于把握现实机遇,开拓就业视角,拓展就业机遇。当代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仅应该是求职者,而更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帮助他们更好择业就业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逐渐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师资建设、物质保障等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培养力度。但是客观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研究较少,现在的一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只是跟着西方发达国家依葫芦画瓢,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更没有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状况。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在课时安排和授课内容上,大部分教师侧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引导,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创新创业这方面的实践经验,甚至将这部分内容一带而过,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忽略了创新思维的锻炼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机会。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商务实践,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教育中实务技能的训练而轻视创新素质的培养,缺乏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教育。(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现有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是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三)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资金、设备、人员、时间等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活动形式单一,设计粗糙,实际影响力不大。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创业讲坛、创业比赛等活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毫无新意。另外,创新创业社团利用率不高,渴望创新创业的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缺失的问题。

3、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