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5:08:38

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范文篇1

6月25日下午2点我们团队抵达目的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赶上了“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赛区的开幕式.**省教育厅蒲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先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书记赖新农先生,吉峰农机CIO冉海斌先生先后致辞.

此次大赛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1,《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沙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比赛以4年的模拟操作经营;我们必须考虑到给我们的经营时间,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规划制定.从中要考虑到厂房是租用还是建设,生产设备的规模,广告的投入,产品的研发和认证问题,还有资金问题.看是企业模拟经营,真正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繁杂的,战略的制定,财务的精确,采购的及时,生产的效益,销售的业绩,诸多因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亏损,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小于零,当所有者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会破产,然后退出比赛.

在《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沙盘》这各环节考验的主要是CEO的战略决策和协调问题,并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团队的默契合作是促使公司发展壮大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家生产型的企业,战略,财务,采购,生产,销售构成了一把利剑,缺一不可!

我们团队在这个赛程中也出现了问题,第一年的经营我们的所有者权益排名第一,但是在第二年严重亏损,原因是因为在第一年没有抓住向银行做长期的大量贷款,而是选择了短期,导致第二年的还款紧张,从而资金短缺,在紧急状况下选择了高利贷,避免了资金周转不过来而导致破产,但也因此付出了高额的利息代价.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牵扯到一连串的麻烦,没有钱就不会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广告,没有广告就不会有订单,没有订单自然就不会有销售和生产.所以作为经营者必须考虑到诸多方面;现实的经营也是如此,作为想创业的我通过这次机会演练也体会了很多,学习了很多!经营一个团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要努力的路还很长!

2,《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实战平台》——同样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模拟真实创业和企业运营.我们必须通过操作企业创业流程软件完成创业操作和经营过程,然后由软件系统评分.

在操作这个部分,我们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一个团队有两台可操作电脑,首先是完成创办企业的流程;注册命名,办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建立公司账户,设立部门,完成员工分配等等.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主要是经营现成的企业,企业的性质是生产性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战略,财务,招聘,培训,采购,生产,销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看到.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共有5个季度的经营时间,每一个季度开始我们就必须根据上一季度的销售额作出这一季度的战略规划;然后就是计算,我们要花大量的精力在计算上,依据上一季度的订单作出这一季度的广告投入和订单假设,计算生产的时间和量,从而确定采购的多少,同样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模拟经营企业和现实的经营相比大同小异,有一些细节还是不同,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模拟中是可以不考虑的,有些时候细节也将决定成败.大的经营模式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那些板块.可供我们学习的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3,《创业计划书》——这是在参加比赛之前就要提交的内容,由于对要求的不知我们的《创业计划书》吃了不少的亏.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主要包括对创业项目的了解,对行业的分析,以及可操作性等.

教育部和高校老师对于《创业计划书》的评定从以下十个方面考虑的.

1,项目概述:分析要简明,扼要,能有效概括整个计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吸引力;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能突出自身特有的优势.

2,项目开发:创意独特新颖,创新力度大.

3,赢利模式,经济及财务状况:赢利模式可行,列出关键财务因素,财务指标和主要财务报表,财务计划及相关指标合理准确.

4,融资方案和回报:需求合理,估计全面;融资方案具有吸引力.

5,经营管理和运作方案:开发状态和目标管理规划合理,操作周期和实施计划恰当,在各个阶段目标合理,重点明确.对经营难度和资源要求分析准确.

6,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具有相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能力互补且分工合理;组织机构严谨;产权,股权划分适当.

7,市场及竞争分析:市场分析数据完整,市场分析科学,客观,结合自身项目能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明确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公司的优势.

8,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具有创新和对顾客具有潜在的吸引力,成本及定价合理,营销渠道顺畅,有一定创新.

9,项目可操作性分析:项目,服务或产品的各项分析和预算的可行性较高,运营的计划明确.

10,整个计划书规范,文章前后逻辑紧密,语言顺畅,内容全面,系统.

要写好一份《创业计划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各个可能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

为期两天的比赛,我们的团队经历了很多.虽然通过我们的努力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但是非常遗憾的的是没有获得去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原因我们也做过分析:第一,从历史上来讲,我们团队代表**民族学院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创业大赛,在比赛刚开始的阶段就暴露出我们的经验太少.第二,从我们自身来讲,从来没有接触过创业大赛,学校也缺少这方面的软件,练手的机会就几乎没有了.因为学习没有针对性,所以需要准备的不够充分,在刚比赛前ERP沙盘还是第一次听说.虽然我们在比赛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我们不断地默契合作,沟通;最终我们实现了公司快速成长壮大,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所以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会一直存在.我相信:成功的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不放弃的人.

创业经营模拟比赛使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层面有了深切的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1.在错误与失败中成长

中国有句古语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管理学问题,那就是完全依靠管理实践在实战中培养管理者,其代价是极其惨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培养成本.战场上的火线励炼固然可以培养攻无不克的将军,大范围的岗位轮换也是培养经营型管理人才的有效方法,但这些方法同样会使组织付出高昂的培养成本,承受极大的失败风险.

但是在沙盘模拟训练中,我认为多犯错误收获更大.不管你犯了多少低级可笑的错误,暴露了多少自身存在的缺点,有多少决策和执行的失误,都不会给企业造成任何实际的经济损失.但是模拟经营中那些痛苦的教训和失败的经历却能令我们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下,与实战相比更深切并且具体的体会.

2.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是实现一个企业目标而制定的一个总体计划,通过学习我看到战略思维是从始至终都应该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即从整体上来思考问题,远比各管一摊有效率得多.

另外,如何建立一个企业的战略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不可以被无视企业长期发展的“当期”意识制约管理者战略纵深思维的形成,对企业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构成直接伤害.现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须树立基于现实的未来意识,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管理者才能走出势利与卑微,才能回归责任与诚信,管理者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中国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走向未来.

沙盘模拟培训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企业发展必然遵循的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从企业的诞生到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取决于战略的设定.要求管理团队必须在谋求当期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做出为将来发展负责的决策.通过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现实与未来的因果关系,管理者必须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学习运用长期的战略思想制定和评价企业决策,而且必须有诚信的职业操守.

3.讲究团队精神

创业大赛范文篇2

一、“大赛”安排:

(一、)征集、评选创业冲浪计划书本次大赛面向**市各界人士,凡能提供可行性创业计划方案的人士均可参加。参赛选手策划的创业计划可行性方案,包括创业市场分析、可行性操作计划、财务分析、营销策略、团队组合等几个方面。参赛选手可以通过来信、或登录网站、发送E-mail报名参加,同时频道将开通热线咨询电话45400。本次大赛计划书的征集工作从1月15日开始至4月15日截止,评选工作将在4月16日开始,大赛结果在展会开幕式之后揭晓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征集的全部稿件由**电台**频道负责整理和评选,邀请资深专家、学者、成功人士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评出优秀计划,参加颁奖典礼上的最终角逐。大赛全过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并提供相应支持。经过整理和评选出的优秀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创业就业展”的主办方,在展会中央大堂要提供相应数量的展位进行展示(数量待定)。

(二、)成功创业论坛:在展会期间开设《成功创业论坛》,请政府相关领导、成功人士、创业者共谈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成功创业论坛》将搭建一个平台为资金寻找项目,为项目寻找资金,使创业者创业之路更加平坦。

(三、)颁奖典礼本次创业冲浪大赛将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会邀请政府主要领导、创业成功人士、资金提供人士、参赛选手、创业弱势群体等参加,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大集会。**电台**频道负责组织和主持本次大赛的颁奖典礼,**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邀请我市重要领导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同时负责会场选址、会场布置、相关设备等工作。另外,创业俱乐部、创富新人评选均在筹划中。

二、“大赛”运作及推介:

“**创业冲浪大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电台**共同主办提升了大赛的档次和水平,为此**电台**频道将总结以往经验全力使本次大赛办的更加完善、更加成功。

“**创业冲浪大赛”采取商业运作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以保证创业者基金的建立、获奖者奖金的支付及相关费用的支出。同时本次大赛的宣传推广活动全程贯穿于“创业就业展”的宣传和推广之中,除**频道之外的所有媒体宣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活动设想:

1、成立创业者基金,支持所有创业者,为创业者融资。

2、举办投资家、成功人士与创业者之间的见面会。

3、以此为契机,积累经验,把创业冲浪大赛作出品牌,按届举行,逐步发展为全国范围的一项赛事。

四、企业赞助与回报:

1、独家冠名赞助本次创业冲浪大赛颁奖晚会,冠名费20万元。

2、分别为获将选手提供创业启动资金,额数3—5万元。

3、企业回报:

⑴赞助企业将与“大赛”宣传一起在报纸、电视台、电台作宣传(以上宣传与展会宣传同步进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⑵赠送同等价值的电台广告或其它抵值合作宣传。

创业大赛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价值认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国家导向的激发民族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的全民活动,大学生群体以其具有的聪明才智与特殊人生节点成为这一全民活动的主力军。因此,由国家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倡导和高校积极响应并用心组织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拉开战幕至今,一年一届的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更鲜明的主题举办,已经成为吸引高校广泛参与、焕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与潜能的品牌。在遵循学校的安排布置并与大学生共同积极准备、踊跃参与这一赛事的过程中,对于这一赛事活动的价值、对于如何发挥好辅导员位于其中的作用形成了一些体会,深感开展好和组织好这一赛事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乃至一个品牌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胆识和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价值,有必要对这一赛事活动的价值加以分析,以增强对这一赛事活动的认识和提高组织这一赛事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概括这一赛事活动的主要价值是:

1契入创新创业教育抓手,促进人才培养转型

高校是国家所需高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而这一高端型概念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其定型定位在于国家需要,即是根据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需要来定型定位。譬如,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将我国引入百业齐兴的新局面,而国民素质却因高教基础的薄弱而十分不足,因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校以扩大招生和扩大办校规模的举措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大学生,拥有大学生文化水准的人口迅猛增加,极大的提升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为提高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奋勇进发的现下,国家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加强“双一流”大学与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导向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正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我国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的开展,以主线赛事活动的比学赶帮超形式和效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契入了抓手,以纵向联动和横向较劲的形式促进人才培养转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充实利用“互联网+”经验,促进“互联网+”业态形成

当下,“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一种有效平台,就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看,已经有相当多人在利用这一平台,并成为能够有效利用这一平台的顺势而为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利用就业创业平台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实践考验,社会经验欠缺加上抵抗诱惑力弱让许多资质差且不稳定不正规的就业单位“钻了空子”。毕竟传统的高校就业平台过于简易化和程式化,局限于通过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薪资待遇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觉得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大学生可以从众挑选和投送简历应聘,这种就业平台只不过是在为大学生提供可选择对象;再从高校对大学生所进行的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看,虽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足,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所提供的创新创业锻炼是实打实的,是基于“互联网+”模式真枪实弹的比拼,从项目研发到经营管理都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利用互联网的能力,而且必须与人竞争,并争取在竞争中取胜,这对于充满青春朝气、充满创新创业激情的大学生们来说,可以充实他们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经验,也会通过大学生生力军对互联网+模式下创新创业的投入,促进我国“互联网+”业态的形成。

3拓展教研产结合实训,促进职业素养升成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高校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方式,积极加强实践教学,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作用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培养大学生专业才能与就业创业能力的经验,校企结合,即产教研结合模式既是高校已经在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高校仍旧在探究其运行规律、挖潜深究其最大效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所采用的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的三级赛制将在校大学生统统组织到竞赛活动中,以自己或团体的创意项目和实践探索形成对专业修为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乃至借用社会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来打造和实施参加竞赛的创新创业项目,无疑,这种形式起到了拓展学校对大学生所给与的教研产结合实训,促进职业素养升成的效用,可以解放思想的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为一种教研产结合实训的平台或基地,只不过这种平台和基地是一种竞赛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馨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中的“互联网+”应用价值[J].咨询,2018(32):88.

[2]宋懿花,周作健,胡云.关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4-5.

创业大赛范文篇4

关键词:计算机博弈;专创融合;创新创业

专创融合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需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在各个阶段进行连续性培养,以达到培养目标。计算机博弈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11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和计算机博弈锦标赛,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的初期主要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辅导学生设计计算机博弈软件,从而参与竞赛,该方式的辅导效率较低,受益学生较少,为能使更多学生参与计算机博弈竞赛,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增加了计算机博弈课程[2],并在全校选修课中也增加计算机博弈竞赛选修课,有效提高了参与学生的总量。通过计算机博弈课程以及参加各项计算机博弈竞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参加计算机博弈竞赛的学生的就业率接近100%。计算机博弈课程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需要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连续性培养,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逐步融入计算机博弈课程的内容,并为后续创新教育打下基础。

一、教学模式改革

专创融合教学需要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有力补充,才能达到有效的专创融合教学目标。计算机博弈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将计算机博弈课程和计算机博弈竞赛相结合,其二是将计算机博弈课程和计算机博弈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相结合[3]。这些过程的实施则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将计算机博弈的相关知识融合到相关的课程中。以计算机博弈竞赛为主体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一)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博弈的关键是开发有效的计算机博弈软件,是一项需要将各项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工作,如果仅靠集训或学生自己摸索,很难开发出较好的博弈软件。计算机博弈软件需要用到计算机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博弈等各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博弈课程的教学,首先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改革试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较少,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如何有效利用较少的课程将计算机博弈技术融合在这些课程中就成为了计算机博弈课程教改的关键[4]。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博弈教学一条龙的教学方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过程将各项关键知识点与计算机博弈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计算机博弈竞赛的项目主要以一些比较常见且有乐趣的项目为主,例如:中国象棋、围棋、桥牌、德州扑克、麻将、、军棋等,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其中的一些游戏,对这些项目都有一些直观的了解,在将这些项目转化为计算机博弈软件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对于教师来说,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将这些项目的核心技术如何逐步与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计算机博弈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程所占的学时数一般较少,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计算机博弈课程所占的学时数仅为32学时,其中还包括8学时的上机,真正可用于教学的课时数仅为24学时,如果在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中,将相关的知识有效地与计算机博弈课程相结合,那么,将为计算机博弈课程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知识的应用与计算机博弈软件开发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各个教学环节与计算机博弈软件开发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结合所有博弈项目进行讲解,只能结合其中一部分项目进行讲解,因此必须对其中的项目进行筛选。计算机博弈项目虽然很多,但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棋盘类游戏,如围棋、中国象棋等;一类是扑克类游戏,如德州扑克、桥牌等;从信息处理角度也可以分为两类,完备信息,如围棋、中国象棋等;非完备信息,如军棋、桥牌等。

(二)课程设计方案的改革

计算机博弈软件的开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如果仅依靠计算机博弈课程的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为此,需要有效利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各个环节。计算机博弈软件的开发,主要由三个重要的环节组成:生成所有可下位置、搜索获得最佳位置和对局面的评估,在先序课程中引入一些相关内容,将有效降低计算机博弈课程的负担,并为计算机博弈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这个环节,将计算机博弈所需的各部分内容,引入到课程设计环节,例如,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以计算机博弈竞赛项目为主,既包含了棋盘类游戏,也包含了扑克类游戏,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课程设计的重点为完成可行下法生成环节,以完成自动对弈为基本目标,这些题目的特点是:复杂度不太高、娱乐性较强、易于实现等。在学生执行选择题目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兴趣较高。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中,题目的选择则注重搜索算法,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同样是与计算博弈相关联、重点解决博弈树的问题,同时也设计了一些特殊博弈项目的题目,例如:专门设计了以“图”为基础的点格棋、海克斯棋等项目,供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选择,为后续计算机博弈课程打下基础。

(三)专创融合方案的实现

以竞赛为引导,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是计算机博弈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方针[3]。在实现过程中,主要引入了三项竞赛作为基础,分别是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同时根据学生兴趣,还指导学生参加类似的大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实现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开设了计算机博弈课程,专门介绍计算机博弈基本原理、计算机博弈中使用的各种算法,以及计算机博弈软件的开发,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开发计算机博弈竞赛所需的软件,为后续大学生计算机博弈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打下基础。在计算机博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5],并根据博弈竞赛的项目,选择具有代表的案例进行教学,重点解决可行下法生成、搜索算法、估值算法、学习算法,在各类算法教学中均以实际案例出发进行讲解,将复杂的计算机博弈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逐步解决计算机博弈中各个环节的问题,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由于计算机博弈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学生要在相关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国内外计算机博弈技术的发展,不断引进新技术,培养学生在文献查阅、算法理解、算法实现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教学相辅的作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是计算机博弈课程的直接后继,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竞赛,能够很好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竞赛过程产生的乐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届比赛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一届以上的比赛,以首次参赛的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研究、开发具有更好功能的计算机博弈软件,自觉投入到创新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博弈竞赛又分为辽宁省大学生计算机博弈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竞赛,通常,省赛是在6月左右进行,国赛是在8月中旬进行,通过省赛,参赛学生可以发现所开发的计算机博弈程序的不足,暑期集训则成为提高博弈软件水平的最佳时间,也让学生充分利用暑假阶段,专门从事计算机博弈软件的提高,有效利用了暑假时间,这段时间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是一项大型的竞赛项目,是一类既要考虑实现,又要进行适当深入研究的竞赛,同时还需要撰写报告、论文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进行计算机博弈竞赛主要完成了项目实现方面的训练,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6]。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计算机博弈课程以及相关课程设计的基础上,一些同学已经真正具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基础,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选择一些项目进行创新创业大赛的情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博弈竞赛与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相结合的模式。计算机博弈竞赛以实现具体内容为主,重点在于提高软件的“AI”,而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则偏重于研究,重点进行算法、效果等比较,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创新创业大赛或挑战杯。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的训练进而将研究得到的成果撰写成论文。上述的实践过程,渐进地培养了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成效

采用上述专创融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历时已经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是获得最佳效果的阶段,自2016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博弈竞赛7次,其中5次为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2次为辽宁省本科大学生计算机博弈竞赛,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包括校赛)5次,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辽宁省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大赛2次,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大赛1次。近几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省级及以上竞赛,获部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4项,辽宁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计算机博弈类论文5篇、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通过计算机博弈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赛的训练,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率,参与学生的就业率接近100%,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就业、考研和保研中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毕业生中不少学生被一些大型公司录用为技术人员,其中包括:百度、阿里、微软等国际、国内大型知名公司,同时,经过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由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保研、考研中也更具有优势,不少学生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其中包括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在专创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将创新理念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进行各项竞赛时,还需要教师能及时了解所需的最新知识、技术等,因此,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也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结束语

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凝练,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和目标有深入的理解,并根据课程结构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在与专业目标相符的条件下推进实行,将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教育有机融合。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方向选择也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本案例中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并以人工智能方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博弈作为切入点,为参与学生在就业、考研、保研、创业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16):41-44.

[2]马爱军,黄义武,宋述刚.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8(3):355-357.

[3]张佳景,李静,刘小利,等.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6):92-95.

[4]李国祥.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6(28):22-24.

[5]房秀荣.教学实践中的培养与创新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21):47-49.

创业大赛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内容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所进行的创业活动,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可以完成具有开拓性与原创性的职业目的。因此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提高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要求教师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并辅以大赛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实际价值。因此本文就针对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以发挥其优势为基础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创新创业大赛的意义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同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开辟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创业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助推赛事成果转化。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成立实体工作机构、组建师资队伍、健全课程体系、深化专创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工作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等建议。除了国家举办的大赛外,高职学院也可以举办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要以大赛为载体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二、以大赛为载体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一)提高可实施实践价值。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能够通过自身技能知识掌握生存发展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符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处于校园环境之中,很难接触到实际生产生活,因此所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理论和假设性知识缺少实践性,不知道如何灵活应用技能知识解决未来就业中会出现的问题,而以大赛为载体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竞争性,可以模拟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有效提高高职教学的可实施实践价值。(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与常规教学有所不同,在教学管理上较为宽松,因此学生的学习意识会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参与意识,经常要学校和教师进行管理。但是不论是处于哪种教学环境,这一年龄阶段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以大赛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三)提前探究未来就业发展问题。未来就业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会以未来就业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是通过假设来进行的,那么也就会出现教学过程过于理想化,经常会忽略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变化。社会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无法及时了解,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和信息较为滞后,在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而以大赛为载体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预设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并针对发展方向提前探究未来创新创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变化情况,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案,掌握前沿知识理论和创新创业技能。(四)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体系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革,从以往的知识技能教育转变成为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化教学,这一改革也就代表了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走向,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论、实践技能,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综合性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专业性人才而以大赛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多种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化发展。

三、以大赛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策略

(一)以小组团队合作形式开展。团队合作是我国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形式之一,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加比赛,都需要提前建立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的创办和计划书的撰写,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参赛报名。尤其在教学中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满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而高职教学中采用团队协作形式,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融入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多方面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学习、游戏和大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以合伙人的方式来进行创业经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不限制经营的范围和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经营项目、内容和方法,同时制定完善的经营体系,包括市场分析、商业模式、人员分工、营销手段等,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将每个小组的经营项目进行关联,形成相互影响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一些如资金周转、人员招募、项目预定等经营问题,让每个小组一一解决,也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相互影响,为其他小组设置一定的困难或问题,如项目合作等,丰富合作内容和方式,最后以经营时间最长或收益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创新创业过程,及时了解合作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二)以主题形式或专业方向开展。1.校内竞赛。要求大赛具有一定的主题性,一个完整的比赛最为重要的就是大赛主题的设定,因此在以大赛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来设定比赛主题,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完成主题内容的程度优劣来确定大赛的胜利者。例如:针对医疗卫生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以未来医疗和健康发展为主题的校内比赛,鼓励学生针对未来大健康、大医疗发展方向来进行创新创业,引导学生首先针对当前医疗健康现状和问题来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发现问题、痛点或者需求,从而预设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然后激发自身创新精神来进行创新创业。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以老年护理方向为主题进行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以当前中国老龄化,以及老年人护理的需求和现状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引导学生思考当前老年护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如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哪些解决方法?对于当前的护理还能如何改进提高?等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等形式,详细列出自身的想法和创新创业的规划,形成完成的计划预案,选出最为计划最为合理且可行的学生为胜利者。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创新创业大赛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明确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结合专业思考创业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计划书,参加学校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可以根据每年一次的大赛主题进行思考创业项目。(三)以问题分析方式开展。问题是创新创业中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所遇到的问题和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技能知识的培训,因此会忽视实际就业或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那么由于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在学校又缺少相应的解决经验,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手足无措,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因为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可以以问题分析的形式来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提出一些符合学生学习内容和情况的实际经营案例,让学生来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问题的准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来决定比赛的胜利。如教师可以找一些现实社会中经营不善或创业失败的经典案例,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让学生进行观看,鼓励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录笔记,根据观看内容结合自身记录的笔记来进行问题分析,思考经营不善或创业失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理由。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所分析的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为学生预设解决办法中会出现的问题、指出办法的不足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创新创业中会遇到的挫折,学习解决办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四)以激励的方式开展。高职院校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参赛意愿不高、覆盖面太小、受益面太窄。因此需要激发高职学生的参赛意愿,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营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教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植入兴趣的培养和激励的方式,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课堂上以团队建设和小组计划书的质量进行评比优秀。针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设置校内竞赛方案和奖励激励,个人奖励、团队奖励、班级奖励等。通过组织赛前培训、技能训练、团队辅导以提高参赛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而提升未参赛学生对大赛的吸引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是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以大赛为载体所开展的教学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提高教学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大赛,以此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2:116~117

创业大赛范文篇6

关键词:课赛思结合;选拔机制;课程重构;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1创新创业赛项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1)更新教师的知识存量教师团队的师资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各类比赛,一方面加强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作为指导教师,每次带队参赛后,要积极进行专业研讨,找出院校之间的差距,提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技能大赛的赛项要求与行业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想在比赛中获得奖项,必须深入行业、扎根企业,在与企业的对接中,教师获得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平台,加强了教师与企业的联系,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生产一线,保证教学与实践的不脱节。(2)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相对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不再是单向灌输,以竞赛要求为实训单元进行实践教学,与学生产生积极互动,同时不断完善实训条件,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结合,充实实训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思想引领上,平时的思政课程和创业教育过于理论,充分利用好各级大学生创业比赛的平台,将理论融于实践,将一些好的项目从概念到落地,解决好学生在创业上的各类困难,利用社会实践的项目挖掘学生创业的能力,与专业老师配合,形成专业+思政的“双轨”并行的指导模式。(3)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含金量高的各类大赛,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和奖励,对教师来说具有激励作用,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专业、指导学生;积极的下企业锻炼,多接触行业新知识、新技能;辅导员职称晋升对业绩考核也有新的考核要求,通过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对专业教师及辅导员来说都是自我的提升。(4)促进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获得外出比赛的机会基本集中在大二阶段,大一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要课程,甚少涉及专业课程,笔者以前所在专业的省赛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程,在最初参赛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吃力,后经过调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部分专业课转移到大一下学期,课程重新编排,并新增一门竞赛辅导课程,结合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以思想做引领,通过创业课程渗透、创业模块化分析、创业案例解读,积极鼓励学生重视和参与到大赛中来。

2创新创业大赛对学生的影响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技能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备赛的团队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1];如笔者所指导过学生参赛,需要3-5位学生组队,学生需要从创业方案的设想到调研最后落地,学生通过团队的磨合和相互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备赛期间的刻苦钻研,磨炼学生的意志;在赛场的方案展示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2)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高职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厌烦,可以利用好各级竞赛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促使学生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知识得到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新创业大赛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各级各类大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利用好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针对大赛的培训不具备普惠性职业技能大赛是衡量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条标准线,也是教师专业水准的标尺之一,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从参赛种子选手的选拔到培训,都是小部分学生受益,通过大型专业赛事职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在选拔学生阶段专业老师通过个人授课过程中挖掘部分专业尖子生,思政教师通过日常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中物色适合的种子选手,后期进行集中培训,甚至是停课备赛,导致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是小部分人的培训,背离了“三全育人”的初衷。(2)职业技能大赛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出现断层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创新创业的比赛要求体现了行业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系统的设计,对学生技能的培训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多地采用突击“一对一”的个别培训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密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的长足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备赛过程中“校企”没有紧密合作比赛主办方会邀请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各类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以及比赛的评委团中,一方面能够积极反映行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行业发展和技术的变更[2]。但是学校在备赛过程中往往由专业教师根据比赛的章程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实训,企业的参与度较低,并没有借助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笔者在数次带学生比赛中,有评委在点评环节直接指出:学校在指导学生时应引进企业老师,这样更能抓住行业技能要点,避免痛点的出现。(4)指导教师过于“功利化”“各自为政”有学校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虽然可以提高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但是也存在老师过于“功利化”,在选拔阶段“好苗子”经常被几位指导老师同时看中,不免出现“抢人大战”;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合不紧密,“教学+学工”的两条线并未真正并轨;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的各项鼓励政策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是常常出现获奖者“出名”,失败者“落寞”的情景。

4创新创业大赛对高职专科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1)建立完善的参赛选拔机制,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全员覆盖为获得奖项将部分拔尖学生集中培训,练习专项技能,固然能使部分学生技能傍身,获奖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是教育更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很多比赛都具有延续性,比赛时间也相对固定,指导教师团队可提前比赛信息,在年级内进行前期选拔活动,通过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也能够通过选拔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建立年级———学院———校———市级以上比赛的选拔机制,选出参赛选手,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常规要求是“三年一大改一年一小改”[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紧跟行业需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考虑结合“课赛结合”的项目特点,分解各类大赛的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置中,技能训练以各类比赛为项目驱动,建立“行业技能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础授课———比赛项目实践”的“课赛结合”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创业比赛为项目驱动,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良性内循环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学校不仅单方面企业输送实习生,更要建立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引进企业进校与学院、与专业进行对口建设实训基地,将职业环境实景化,及时更新行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将企业的资深员工邀请到学生的备赛辅导过程中[4],以“双导师”制为切入点,不断更新学生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各类比赛备赛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为竞赛去功利化在比赛中获得奖项一方面和学生的能力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准,一场比赛下来,常常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给各类比赛去功利化,学校作为主要力量,可以对参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不同标准的鼓励,以防止出现“冷板凳”,同时教师要端正教育指导目的,参加各类大赛,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平台。

5结语

创新创业大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准的有力杠杆。打造“课赛思结合”的教育模式,打通专业与思想教育的内部“微循环”,联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备赛的人才的选择、改变“校企合作”模式等途径能够普惠广大学生,纠正比赛“功利”思想,以赛塑学风、以赛改教风,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淑萍.技能比赛从精英培养走向全员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60.

[2]刘海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J].教育观察,2018(7):121.

[3]贾若愚.以赛促学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科技经济刊,2018(15):158.

创业大赛范文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课证融合;课赛融合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现状调查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状况通过文案调查、走访调查、网络调查及问卷调查等,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已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设为公共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分别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同时,有一些高职院校会在不同的专业中开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教师会逐步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渗透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帮助高职学生初步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进而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技能。但是,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也了解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仅仅以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为主要目标,并没有渗透创新创业理念。

(二)创业课程对高职创业学生个体或团体的影响课题组成员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近五年来正在创业的个人或团队进行了qq、微信或电话采访,了解了创业个人或团队目前的创业现状及创业成果。创业成功的个人或团队认为,在校期间创业课程的开设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梦想,而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创业理念和创业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技能,为他们最终成功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教师,笔者曾指导创业团队参加京东直播大赛,团队荣获天津市一等奖;指导团队参加智慧零售技能大赛,荣获天津市一等奖;指导创业团队参加天津市海河教育园文创大赛,团队荣获优秀奖;指导创业团队参加天津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荣获创业组三等奖。这些团队学生均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他们大二在校期间开始创业,创办的企业为网络科技公司。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指导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能随时与市场营销教研室的教师们沟通,他们认为,在创业过程中,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捋顺思路、坚定信心,也为他们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譬如,《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帮助他们制定公司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加专业高效地进行公司员工的招聘及管理;《推销技巧》及《商务谈判》等专业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他们在与大客户谈判及客户沟通时更加游刃有余;《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能够为他们提供清晰的策划思路。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他们创业路上的催化剂,为他们成功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高职院校仅仅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而忽略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学习,实践课多采用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及创新创业计划书撰写,部分指导教师照本宣科,仅给出创业计划书的模板,让学生们课堂上头脑风暴创业项目,这些项目没有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团队直接依据模板中的框架和大学期间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计划书内容的扩充,学生们的目的是完成课程的期末任务,这样简单粗暴的授课模式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二)具备创新创业技能的专业教师师资缺乏目前各职业院校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为专业课教师,在创业课程的授课经验上可谓是半路出家或赶鸭子上架,既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又没有创新创业经历,也没有创新创业系统的学习经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因为“双创”课程师资的缺乏,授课教师无法固定,也使得创新创业课程在高职学院的推进过程中举步维艰,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难以实现“真刀真枪”的实践。

(三)创新创业比赛多关注比赛成绩而忽略创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指导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和重视,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在高职院校全面开花,各高职学院的教学部门也紧跟步伐对赛项予以高度重视。为调动教师和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各院校对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了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对于不同的获奖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奖励,例如奖金、课时等奖励。因此,很多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关注创新创业大赛能否获奖,而对于创新项目的调研及可实施性以及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当中的项目可行性、盈利状况等缺乏关注和指导,因此难以保证项目的落地性。

(四)创业课程的开发缺乏行业企业及创业组织的参与和指导创业课程应与专业课程一样,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应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与行业企业专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但高职学院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家论证中,包括行业企业的专家,更多的是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化、科学化,而很少涉及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在“互联网+”背景下,由行业企业参与指导的更多的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而创新创业课程往往处在被行业企业专家忽略的尴尬境地。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及课改思路探讨

(一)创新创业思路及理念应全面渗透于专业课程我们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调查以及课程实践,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理念与《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调查与分析》《销售实践》《数字营销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智慧零售与门店管理》等课程及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教育活动以及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优化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综合配套改革。同时,“双创”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将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授课之中,也使该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中,同时也能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进而培养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了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就业率、就业品质等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创业课程应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抓手不仅仅专业课程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创业课程同样应当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随着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职学生的目标和追求,因此创业课程的合理开设可以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改变就业思路,从而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线上与线下创业模式均可,而线上模式不容置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创业学生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因此,创业课程的开设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还可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给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同时,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思政改革,使创新创业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和舞台,促进有创新创业理想的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惧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并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三)创新创业课程应与创新创业大赛有机衔接为激发高职学生的创造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高职学院注重组织和参与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尤其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此赛项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高职学院,通过院赛、校赛、市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进入国赛。而很多真正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及团队,也希望借助比赛这一平台优化、提升和宣传自己的项目。据调查所知,各大高职院校大多会在大学二年级时开始开设创业课程,让怀揣创业梦想和激情的学生们可以酝酿和孵化项目,这些学生渴望在课堂上获得创业和参赛的帮助,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应注重“课赛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有机衔接,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对自己的创新或创业项目可以精雕细琢,使项目焕发活力,同时团队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打磨和调整,使项目落地性更强。

(四)高职院校应形成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平台三位一体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使创业课程更具灵魂,使有创业梦想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拓展视野,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除了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外,还需要开展“互联网+”行业企业创始人进校园、创业人士大讲堂等创新创业讲座,同时还需要购买和开发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和竞赛实践平台,实践平台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而竞赛平台则用于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训练,这些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职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五)高职院校应引进创新创业专业师资或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为促进创业课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施性,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上一些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专家以及创新创业示范园管委会的政府官员等多方人士,参与到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论证研讨中。这些专业人才的加入,可以充实和优化学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也使创新创业课程更具灵魂。为了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的局限性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现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还可以由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相结合,也就是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即引入校外行业企业及创业组织的参与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益。高职学院可以采取创业课程或专业课程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合作授课或采取讲座等形式,邀请“互联网+”行业企业及创业组织的创业者、管理层或优秀员工进入校园传授经验、解疑答惑等。通过校内教师创业理论的讲授,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和知识;而校外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或者创业经历,学生可以汲取创新创业方法及经验。创新创业教师由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开发多种途径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开展创新创业师资交流,派遣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下到行业企业或创新创业示范园进行企业实践,使专业课教师通过培训和实践增长创新创业见识,拓宽创新创业视野,进而通过进修、培训、交流和实践等,在课堂上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控课堂。

(六)创业课程应成为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等校内创业基地的助力器要想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做实,学校层面应当对创新创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社会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及创新创业组织引进校园,成立大学生“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学生在创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创业理论,还可由“互联网+”创业基地的创业人员及团队进行创业项目、创业经历的介绍,甚至可以招聘一些有才华、有热情的学生加入创业基地,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校内指导教师边实践边指导总结,理论联系实践,创业课程成为校内创业基地的助推器。

(七)创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可与“1+X”证书相结合“1+X”证书中的“1”是高职学生大学三年的学历证书,而“X”则是除学历证书以外,作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创业本领的辅助证书。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为博导商务数据分析1+X证书、百度数据营销“1+X”证书和中教畅享数字营销技术“1+X”证书的试点单位,而这三项证书中数据分析及数字营销技术等考核内容,恰恰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创办网络营销或网络科技等相关公司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而创业课程的授课内容,也可以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侧重地结合取证内容,实现创业课程与专业技能证书的“课证融合”。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应当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切入点,以国家创新创业帮扶政策为契机,借助校内专家以及校外行业专家的力量,切实做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岗课赛证融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投身自主创业起到强有力的课程支撑作用,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淑敏,李秋红,宫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

[2]杨梅.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化工管理,2017(35).

创业大赛范文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创融合;畜牧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建设创新型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高等学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塑造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改革,如何进步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双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畜牧行业毕业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畜牧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需要农业类院校培养出更多专创融合,创新能力突出,创业意识出众的新型人才。因此,以“双创”为背景,从本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双重角度出发,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畜牧学科能力提升、教学方案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应办法,为大学生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路径,促进畜牧行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1畜牧学科教育和双创融合的意义

1.1深化专业教育是做好创新创业的基础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支撑。畜牧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其特殊性,从动物生理到动物生化,从动物遗传到动物营养,每个环节都有较深的专业性作为支撑,而要想做好畜牧行业大学生双创教育发展,学生应当深化畜牧学科方向专业认知,在学习好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做好双创教育能力提升。

1.2创新创业教育是强化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畜牧行业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之下,现在高等农业院校畜牧行业教师正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专业课程培养和双创课程的深入指导,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高涨。

1.3创新创业教育与畜牧学科教育融合可提升畜牧行业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参加比赛为引导,激发畜牧行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通过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类和专业类比赛,使得学生个人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也有了质的飞跃。

2农业高校畜牧行业专业教育现状

2.1专业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性

目前,畜牧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大多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教育机构。专业教师配备充分,但是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书本知识,忽略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锻炼。同时在专业实践方面安排的不充分,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能力欠缺,制约了专业学习,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力实施。畜牧学科专业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单元,目前很多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特色教育来抓,小范围的关注那些有创业想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基础的同学,并没有把双创教育融入畜牧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当中,畜牧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有效融合,这势必影响学校对高质量双创人才的输出。

2.2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有限

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创新人才,从而解决畜牧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现如今高校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达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是畜牧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学生要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畜牧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内涵,来进一步促进专创融合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畜牧行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3.1创建“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专创融合新路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努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从而有效解决了高校双创教育和畜牧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匹配,创新创业大赛和畜牧专业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以大赛为核心,努力深化畜牧行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制定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畜牧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以大赛促创业,学院为获奖的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的孵化平台,寻找专业导师和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国家专利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学院构建完备的专业技能大赛体系,基本形成了学院分管领导、专业主任、辅导员“三位一体”的专业技能大赛培训模式,学生陆续取得了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以赛促学效果明显。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扎实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创新创业的新想法,新举措。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取得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成绩。

3.2实行产教融合将专业与产业对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双创融合

学校与畜牧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对接,专业知识紧跟生产实际。专业课程考核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做到育人精准化。校企合作办学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畜牧行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负责制订具体的育人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书面知识的传授和基础实践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学院自2017年开始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来,已陆续在学院全体本科班级建立了校企合作班。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积极走进企业生产,接触畜牧行业发展现状,促进专业融合,深化专业创新。

3.3深化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培养,打造双创孵化新基地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训练,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等活动而开展的研究训练项目。学院制定严格的训练导师筛选办法,对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进行深入选拔,将责任心强、研究学科生产性强的专业导师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指导教师。由学院各专业主任牵头,每年遴选一批创新训练计划指导教师,负责吸纳培养考核参加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通过严格把关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使学生在创新训练计划中学到专业知识,深化专业素养,激发创新活力,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近两年,学院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培育出优秀创业项目5项,其中他们参加研究训练,主持双创项目,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4结语

在国家相关创新创业战略的支持下,专创融合是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新路径。学校鼓励专创融合,走出一条专业创新发展之路是促进学校畜牧行业创新创业工作的具体举措。畜牧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是深化农业类高校教育改革的结果,探索高校与企业多方位、全角度创新创业合作,可以实现畜牧学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农业类高校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鼓励学生走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企业,丰富实践经历,拓宽专业视野,深化专业意识,真正激发学生敢于想勇于创的思想品质,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畜牧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海芳.专创融合背景下装备制造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21(4):74-75.

[2]张彦,袁成清.基于专创融合的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1):25-28.

创业大赛范文篇9

四川省第一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在2017年11月拉开帷幕,大赛主题为“筑梦天府,创赢未来”,本次活动由四川省人社厅、财政厅、教育厅和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主办,省就业局、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承办,大赛得到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66个项目为争夺“创业之星”“创业典型”的荣誉和总决赛入场券而展开了激烈角逐。

“天府杯”创业大赛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创业项目展示交流和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对于发掘创业成功典型、展示创业风采、弘扬创业精神、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结合全省“创业四川”七大行动计划,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汇聚一批创新创业力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将通过晚会表扬和表彰一大批先进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市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将通过表扬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激励和引导各类创业主体踊跃投身到创业实践中去。

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杂志之家”项目,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将其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杂志营销平台。同时利用库存书籍帮助需要知识、技术的贫困对象,提升思想境界,为成为国家之栋梁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扶贫先扶志”目标。

创业大赛范文篇10

1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2010年5月,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极大地推进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同年,教育部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教育部在2017年公布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要求高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政策和相关赛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推进下,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设了职教赛道,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职教赛道获奖名单中,共有238所高职院校入围总决赛,其中213所院校获得金银铜奖,涵盖的专业范围较为广泛。分别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获得金银奖的省市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得知,成绩优异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指引,创新创业教育虽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一定的普及和发展,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2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现状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河南省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开展现状等方面调研发现,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陈旧。通过调研发现,课程涵盖面窄,仅提供汽车营销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且内容偏基础化,虽能满足专业基本技能要求,但缺乏延展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阶梯性,在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三学年,缺乏与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学生无法从课程上学习到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2)专业定位低,专业度不够。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定位普遍偏低,一般都定位在基层服务行业(如前台接待、销售顾问、服务顾问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专业定位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从顾客角度出发,顾客在进行与汽车方面有关的消费时,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即顾问式服务和管家式服务;一方面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职位晋升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职位晋升时,感到专业后劲不足,专业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定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3)教学方法与模式缺乏“务实”。“务实”的教学方法和“切题”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基本都“00后”,了解新鲜事物的渠道较多,所谓“新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过程中,学生渴望学到“干货”,教师把精力放在“花哨”的教学方法上,还不如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专业教学中创新创业元素,这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创新创业导向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

结合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消费群体需求的变化及就业现状,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1)紧握“大数据”,迈入“数字营销”。营销和“大数据”是最强组合,要想做到精准营销,没有“大数据”作为支撑基本无法实现。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把“大数据”还是传统地与市场调研捆绑在一起,没有很好地利用“大数据”,现在已经迈入数字时代,汽车营销也已经进入到“数字营销”,精准营销需要掌握精准顾客,精准的顾客需要“大数据”进行筛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可通过校企共同开发“数字营销”的相关软件,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和引导。(2)“走出去,引进来”,教师结构“双元化”。专业教师是整个专业的“灵魂”,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走出去”,让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创业孵化园中去,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引进来”,让企业人员和优秀的创业校友融入师资队伍,构建“双元化”教师结构。(3)打破教材传统局限,专业教材应常用常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专业教学离不开教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理实一体教材到云教材,但教材的核心是内容,教材自身的短板是内容很容易过时,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课程,随着市场的变化,教材的内容跟不上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应打破传统的教材形式,专业教材内容应做到实时更新,常用常新。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