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阅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9:19:24

程序阅读

程序阅读范文篇1

快速阅读法是日益盛行的一种读书方法。所谓快速,不只是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理解的快速,就是看过某一篇或段的文字,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所读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和有关数据。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大的一种训练方法。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地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去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更快一些。比如,让一个人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然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以为这两个球仍然大小不一。所产生的这种幻觉现象叫“定势幻觉”。这是因为,看大小不同的球体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实际空间里已经“定了型”,形成了“定势”。实验证明,定势现象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任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把各种文评的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程序,每次复习均按此程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复习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复习,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和牢固。

比如记叙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②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③找出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程序可规定为:①抓中心论点;②找出论据(如果有分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③理清论证的结构;④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抓住特征;②理清顺序与层次;③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理清情节;②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④深入分析几个段落或关键语句。此外,对句群和句子的阅读也规定为固定的程序。句群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此句群是几句话;②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容、形式);③抓住句群的中心(或抓中心句,或概括归纳);④分析其修辞手法或关键词语。句子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根据语义情境推断语句意义;②根据作者的世界观、思想状况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句意;③根据全文的主旨理解句意;④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⑤根据修辞知识理解句意。

程序阅读范文篇2

快速阅读法是日益盛行的一种读书方法。所谓快速,不只是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理解的快速,就是看过某一篇或段的文字,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所读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和有关数据。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大的一种训练方法。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地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去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更快一些。比如,让一个人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然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以为这两个球仍然大小不一。所产生的这种幻觉现象叫“定势幻觉”。这是因为,看大小不同的球体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实际空间里已经“定了型”,形成了“定势”。实验证明,定势现象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任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把各种文评的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程序,每次复习均按此程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复习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复习,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和牢固。

比如记叙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②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③找出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程序可规定为:①抓中心论点;②找出论据(如果有分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③理清论证的结构;④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抓住特征;②理清顺序与层次;③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理清情节;②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④深入分析几个段落或关键语句。此外,对句群和句子的阅读也规定为固定的程序。句群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此句群是几句话;②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容、形式);③抓住句群的中心(或抓中心句,或概括归纳);④分析其修辞手法或关键词语。句子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根据语义情境推断语句意义;②根据作者的世界观、思想状况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句意;③根据全文的主旨理解句意;④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⑤根据修辞知识理解句意。

程序阅读范文篇3

快速阅读法是日益盛行的一种读书方法。所谓快速,不只是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重要的是指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理解的快速,就是看过某一篇或段的文字,能尽快理解其深刻意义,不停留在字面上;想象的快速,是指对所读文章中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对事物背景的理解快;记忆的快速,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记住文章的要旨、重要事实和有关数据。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只求速度的快速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大的一种训练方法。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地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去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更快一些。比如,让一个人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然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以为这两个球仍然大小不一。所产生的这种幻觉现象叫“定势幻觉”。这是因为,看大小不同的球体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实际空间里已经“定了型”,形成了“定势”。实验证明,定势现象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所形成的这种习惯任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能轻易地、自动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因此,我们把各种文评的文章,固定为一定的阅读程序,每次复习均按此程序进行,就不仅可以加快复习速度,而且由于多次的复习,有利于理解的加深和记忆和牢固。

比如记叙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②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③找出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程序可规定为:①抓中心论点;②找出论据(如果有分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③理清论证的结构;④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抓住特征;②理清顺序与层次;③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理清情节;②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④深入分析几个段落或关键语句。此外,对句群和句子的阅读也规定为固定的程序。句群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此句群是几句话;②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容、形式);③抓住句群的中心(或抓中心句,或概括归纳);④分析其修辞手法或关键词语。句子的阅读程序可以为:①根据语义情境推断语句意义;②根据作者的世界观、思想状况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句意;③根据全文的主旨理解句意;④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⑤根据修辞知识理解句意。

程序阅读范文篇4

计时快速阅读适用于课内集体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是以学生为主,学生的活动占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以消除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现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训练前,教师按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好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好测试题目。先简单,后循序加大难度,指令同时阅读,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然后以十秒为单位,逐个记录所用时间,最后,不看原文,凭记忆回答测试题。当全班学生都做完题目后,教师宣布答案,学生互相依答案评卷,以高分为优。接着分组讨论,得高分的介绍经验,失分多的找原因,吸取教训。

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增强时间观念。尤其是参加者都有一种竞争心理,这种心理又促使其思想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

二、行式快速阅读

行式阅读,就是指阅读的视野单位,由几个字逐步扩大为一行,即一目一行。这里的阅读视野单位就是指每次眼光所触的材料,扩大视野单位,就是指在阅读时,把词义有关的词联成一个较大的单位,一组一组地读,一句一句地读,这样,把句子分为几组语意群,便于理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理解率和阅读效率。

三、固定程序阅读

程序,就是阅读程序,实际是阅读时思维程序。固定程序即每读一篇文章,固定地解决七个基本点:1标题;2作者;3写作时间与出处,4文章基本内容,5写了哪些重要事实,6写作特点,7文章的思路。其余的暂且不管,其过程是:阅读——思考——解难等。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在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地跟着这个程序走,阅读的速度就能加快,学生的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力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四、速读与精读相结合

程序阅读范文篇5

1.把阅读过程作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阅读过程”指阅读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对阅读对象(即读物)进行感知、体验、理解、记忆等活动,从而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画面,使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阅读过程乃是阅读方法、阅读程序以及阅读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要学生孤立地理解一篇篇文章,而是以它们为例子,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练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培养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顺利迁移,而导致迁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学生只有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分析、认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一步步获得的,从中概括出阅读规律,并用于新的阅读情景,其阅读能力才能在这种不断概括和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阅读策略指导

实施阅读策略指导是学法指导深化、发展之必然。我市开展学法指导实验研究已有数年,对提高学生素质有不何低估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法指导实验长期在教给学生某些具体的学习技能并机械地套用某些固定程序的水平上俳回。学生谈起学法头头是道,用起学法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教师往往只限于告诉和训练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程序,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情景常常被忽略,指导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忽视教材的特点,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地施教某种方法。教师只教其“术”而不教其“略”,学生也就只能“战”而不能“谋”了。因此,学法指导的深化和发展须在“谋略”上做文章,研究学习方法适用范围、对象、条件、情景等,研究它们与学法指导的关系,研究这些因素对认知学法,使用学法的影响,以促进阅读策略的迁移。

3.用“目标评价”的学习策略控制阅读过程

当阅读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成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后,选择怎样的学习策略以保证这一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我们设想并且尝试了以“目标评价”的掌握性学习策略去控制和调节阅读过程。首先,把运用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去解决阅读中的什么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既是阅读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双重性质。继而,根据目标层次水平的高低,给学生提供清楚的阅读线索,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借助形成性评价步步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借助形成性测试引导学生检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和认知过程,运用“反馈──矫正”机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差错。全过程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为终点,目标与评价控制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样,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运用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副产品”,而成为阅读活动的中心任务落实于课堂教学了。

4.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让最大多数学生掌握阅读要领

综上所述,“阅读过程目标评价”把阅读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并以阅读过程作为实验探究的主要对象,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施掌握性学习策略。借助目标强化评价,能够使最大多数的学生掌握阅读要领,实现教学目标。

二、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1.建立阅读策略的目标系统

我们依据“九义制小语教学大纲”,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对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整理,编制了各类目标参照表,建立了目标系统。在整理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标的内容力求全面体现“九义小语大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规定,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技能、思想内容、情感意志、阅读理解所要具备的文化、科技、生活知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等。把这些内容按“认知”、“情感”、“动技”三个领域分类。

②目标的层次水平按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划分。认知领域,按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划分为“识记”、“理解(领会─分析─综合)”、“运用”三种能级水平,情感领域按内化的过程分为““接受”、“体验”、“态度”三种能级水平,动技领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正确”、“连贯”、“熟练”三种能级水平,前一层次是基础,后一层次是发展,揭示了各层次间连续性和发展性。

③目标的阐述,注意内潜性与外显性的统一,一方面是恰当地描述出每一能级水平的内部心理状态,使模糊的术语有了明确定义,避免要求上的不确定性,便于教师把握标高;另一方面,寻找表现这种心理水平的外部标志,例举出样本目标,使对阅读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有可操作性。

┏━━┯━━━┯━━━━━━━━━━┯━━━━━━━━━━━━━┓

┃行为│目标│该目标的主要内涵│例证性教育目标┃

┃领域│水平││┃

┣━━┿━━━┿━━━━━━━━━━┿━━━━━━━━━━━━━┫

┃认知│A│对已经接触过的具体事│认读音节,听写生字词,背诵┃

┃领域││实,知识和基本原理,│课文,默写句子和段落等,对┃

┃│识记│方法等的回忆和再认。│某种学习方法步骤,程序的记┃

程序阅读范文篇6

1、个人参与。有两层含义:作为阅读主体—学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参与;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自我发起。就课堂上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化的表面上升为阅读的本质—理解内容并伴随着各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阅读情感的实际体验与交流。

3、自我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美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当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从而缺乏相应的、及时的课堂教学环节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检测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问或讨论,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而大多数学生更多的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方法必须加以改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语篇内容的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学和课堂评价一位一体;课堂评价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评价始终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是进行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实施的理论依据—形成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确规定:“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还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思想,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恰当,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处,调整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的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实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阅读的具体目标及策略。学生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运用了这些策略,这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

李静纯先生的“阅读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大的参照性,见下列卡片:

卡片一、阅读过程

1、Consideringthepurposeforreading.

在接触文本之前的几秒钟内对阅读目的进行定位。

2、Identifyingthetypeofthetext.

确认文本的体裁

3、Predictingwhatmassagemightfollow.

随着视觉扫描进程不断地对接踵而来的信息进行预测。

4、Controllingthespeed.

依据阅读过程的实际需要把握阅读速度。

5、Scanning

跳读

6、Skimming

略读

7、Decidingwhattheac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积极词汇。

8、Decidingwhattherecep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需要暂时接受的词汇。

9、Decidingwhatthrow—away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词汇。

10、Storingimportantinformation.

为了后续的需要,把扫描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暂时存储在头脑中。

11、Recognizingthepresuppositionsunderlyingthetext.

确认作者根据接受对象而预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implicationandmakinginference.

确认隐藏在文本“深层”的因素,并据此进行意义上的猜测。

卡片二、阅读策略

1、Keepingupconfidencein&nb

sp;comprehension.

自始至终保持进行理解的信心。

2、Usingcues,cluesandhintstodetectthehiddenrelationships.

运用各种暗示点对隐藏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行探查。

3、Mappingideasintomeaningclusters.

在头脑中汇合并合乎逻辑的重新组织意思。

4、Jumpingoverdifficultiestofollowalineofthought.

排除语言困难,跟踪全篇思路。

5、Referringtolifeexperiences.

能够恰当的参照生活经验。

6、Formingpicturesinmind.

能够把文本连续不断的转换为心理图像。

(二)实施中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容易导致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做法,比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强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按照这一改革的导向,教师应该为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而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使得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都包括评价。也就是说:促进探究教学的过程也是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其它教学活动一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的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学,我主要采取四人一组的小组学习形式,设计阅读课教学的程序,即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合作评价四种评价形式,使课堂每个教学环节评价化,详见下表:

表格一、课堂阅读教学评价化程序。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评价形式评价意义

限时阅读课文大意学生自读,找出个人的疑难问题。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及需要帮助的地方。

解难释疑

就课文内容编习题小组竞赛形式:

甲组A学生提问,请B组学生回答,反之亦然。如果B组B学生答不出,C学生继续答,这样其它小组的任何一个学生(包括不会的B学生)在听他人节使得过程中也在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对错评价。自我评价

互相评价使学生有机会检查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逐步增强“我也能做”的信心,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合作和向他人学习。

必要时教师讲解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内容的同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教师要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管理学生学习,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

划分段落中心思想

口、笔头复述课文

拓展知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评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教师、学生合作评价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反思和自评,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再及时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当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和学生互评或学生本人自评时,无论成绩是优、良或中,效果都是非同一般的:学生喜欢听老师和同学描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因为学生这样做就能感到他们的价值和学习责任。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同学和老师都表示出对他的信心,具体分析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间的交流过程就是相互认识、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这样,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咨询,学会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三)实施后

认真收集两种反馈:学生作业反馈与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以使教学相长。

表格二、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馈表

编号评价项目是否具体情况(在提示词上打勾)

1你是否在课上自我评价中检查了语言知识?全面迅速部分掌握少量掌握未掌握

2你在课堂上是否精力集中?很集中集中一般有时集中

3你在课堂上是否感到心情愉快?很愉快愉快一办有时愉快

4你是否积极呼应了老师或同学的提问或指令?次数1、2、3、4、5、6、更多

5你在课堂上是不是主动提问或主动讲话? 次数1、2、3、4、5、6、更多

6你是否接受了与过去活动有关的阅读材料?教材评价手册课外读物练习册

测试题

7你是否与同学一起评价课上的活动?积极主动评价有时评价偶尔评价

8你是否愿意接受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积极采纳部分采纳很少采纳

9你是否能读懂课文大意?全懂大部分懂少部分懂不懂

10你是否能口、笔头复述课文?完全能少部分能不能

11你是否能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能差不多能不能

12互评与合作评价对你帮助大吗?很大大一般无

13你喜欢阅读课的这种教学方式吗?很喜欢喜欢不喜欢

14你对老师有什么要说的心理话?

三、阅读课教学程序评价化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收获:

1、学生阅读时,心理上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极大的降低了畏难情绪。

2、学习信心增强。

3、阅读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

1、课堂上评价标准不甚明确,不太系统,记录无连续性,没有精确的反馈数据做参照,导致对教师教学的反思模糊。

2、提高阅读能力,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多进行课外阅读,向学生们推荐浅显易懂的英语读物,以使阅读形成习惯。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课堂程序评价化教学,不应只体现在阅读教学上,还应广泛用于听、说、写的技能教学上。

2、下一步要建立学生学习的个人档案袋,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资料,通过师生分析、交流、共同协作,建立起学生个人需要,以及班集体需要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3、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可操作的课堂表格化评价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葛文山“新《标准》新特色高要求”《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

2、陈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3、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程序阅读范文篇7

关键词:物联网中间件;移动电子商务;多层体系架构

1.传统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问题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通过无线连接设备将常见的移动设备如:便携式电脑、手机、商务PDA等接入系统,并进行通信。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为企业、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无限商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强大而灵活的电子商务系统平台的支撑,而与普通的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不同的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平台需要架设移动、电信等网络,连接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对于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等要求较高。传统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一般是以典型的B/S结构来假设,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两级模式的数据在处理时,由于没有实时的信息采集设备,系统的灵活度、交互度较差,终端用户不能及时获取商品的详细信息,也不能对商品的配送过程进行监控,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买卖交易的风险性,特别是在购置贵重商品或者批量商品时,以上弊端表现得尤为突出。经过前期的调研,将传统的电子商务或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所存在的弊端总结如下。(1)无法实时跟踪和处理商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掌握商品从出厂到销售终端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这就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创造了可能性。(2)由于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整个商品销售和供应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和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很多与商品销售相关的信息不能合并处理,也无法在其上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3)传统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受到移动终端性能和传输线路的影响,很多PC机上的功能不能实现。(4)传统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严重依赖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如果移动终端丢失或者信息被窃取,用户的支付密码、数字证书等重要信息就会丢失,从而使得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2.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可以对各类相连的RFID阅读器、二维码扫描设备、条码扫描设备所采集到的庞大的数据流信息进行控制,并解析给上层的应用程序识别和使用。物联网中间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采集和功能事件处理。由于系统所支持的终端设备种类较多,对于信息的采集方式和处理机制也不同,而物联网中间件则为各类终端设备提供了统一的接入接口,这样就可以屏蔽底层设备的差异。物联网中间件中的阅读器管理模块则主要负责驱动相应的阅读器进行阅读和信息采集工作,读写命令,监听阅读器的工作状态,并将获取到的阅读器的标签信息转发给上层应用程序。同时,阅读器管理模块也可以将上层应用程序组件发出的读写指令转换为设备可以识别的读写指令信息格式来控制读写设备的读写操作。物联网中间件本身是一种收发消息的中间件,可以对采集的对象进行点对点信息通信和消息的订阅、、传递。物联网中间件数据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上层应用程序通过消息的,获取感兴趣和需要的消息内容,这些都是由事件触发机制产生的。当应用程序需要使用数据时,物联网中间件按照消息的收发订阅规则将触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返回应用程序。为了便于系统统一提供数据服务,这里的事件处理功能层为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集成与共享的统一接口和相同的访问模式,从而屏蔽了底层的数据差异。同时,中间件还对采集到的RFID原始数据进行筛选、过滤、组合、转换等,并将其转换为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

3.基于物联网中间件的移动电子商务多层体系架构

针对传统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中间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多层体系架构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加入中间件的数据缓冲机制则会使得终端阅读器,特别是RFID阅读器在工作时流畅地读写数据信息,而对于每一个阅读器来说,只能在限定的工作区域内进行工作和信息的识别,但在此范围内所有相关工作标签的信息都会被读取,因此会产生一些错误、无序、重复的数据信息。当阅读器读出多个标签信息后,阅读器管理模块将所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优先级队列缓冲,而且可以设置多个缓冲区进行缓冲,从而防止数据信息丢失。同时,可以在数据缓冲期间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和验证,将无效数据删除,以免阅读器读到非法数据造成失误。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中电子支付与物流配送模块为例,基于中间件的移动电子支付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物联网中间件为移动电子支付系统提供基础的商品信息、物流信息、商品交易金额、物流费用等业务数据信息,也可以让用户终端通过移动设备直接完成支付过程,还可以将用户信息、商品需求信息、订单信息、交易支付信息等写入接口的数据信息表中,而各个应用系统则通过接口查询数据信息表后读取相应的信息,从而实现独立和相互关联的数据共享模式。当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需要访问共享数据资源时,那么只需要在BaseDao的基础上集成各个接口的定义即可。将系统中进行通信的各个模块的行为动作抽象出来,定义在公共接口BaseDao中,具体代码如下。

4.结语

本文通过引入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构建一种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多层体系架构,从而为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集成与共享的统一接口和相同的访问模式,屏蔽了底层的数据差异,为系统资源集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范德辉,高杉,倪萍.物联网智能终端适配中间件开发模式[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24(3):151-155.

[2]赵妍.基于中间件的物联网多终端数据整合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5(4):187-189.

[3]白秀伟,惠晓威.物联网中间件数据处理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0(7):1938-1940.

[4]段书凯,唐朝清,李敏杰,等.基于物联网中间件的烟草仓库监控管理系统[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9):174-181.

[5]谭云松,韩建军.一种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中间件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1,38(b10):1-3.

程序阅读范文篇8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公共图书馆;实践;应用

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而手机网民规模已达8.47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则达到了99.1%。可见,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应用有着深刻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依托智能手机而迅速发展的APP和小程序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而受到了用户的青睐。公共图书馆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阅读服务的平台,也开始寻求新的服务路径,与微信小程序的结合不仅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与时俱进,也体现出图书馆关注用户需求,顺应时代变换的发展思路。

一、公共图书馆与微信小程序

(一)微信小程序的建构理念。微信小程序是一种新的开放能力,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开发一个小程序。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内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虽然是小程序,但它具有比现有的任何APP都更加灵活、更加唾手可得的组织形态,无须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用户只需要扫一扫或搜一下就能够打开应用获取服务。(二)图书馆与微信小程序相结合的必然性。1.公共图书馆应用微信小程序符合时展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工作和学习的首选,利用智能手机,公众可以随时搜索并接收到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不再成为公众寻找文献与信息资源的首选,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都有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突破自身局限,大胆开拓创新,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搬到微信小程序中,利用微信小程序满足用户需求,这符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新时期公众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期待。2.微信小程序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具有相似性。一直以来,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以体现其公共服务的基础性特征。而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也是为了能够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提供给用户,使之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满足更多需求。在服务理念上,两者是具有契合性的。共融共通的服务理念使得公共图书馆与微信小程序的结合更加具有必然性和必须性。3.微信小程序能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开通微信小程序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所应产生的社会效益,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图书馆及大地节约程序开发成本、阅读推广成本和获取用户的成本等。微信小程序的应用则能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生态更加移动化、集成化、智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两者的结合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公共图书馆应用微信小程序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2017年,微信小程序刚刚推出的时候,以“图书馆”为检索词在小程序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0家图书馆及相关机构;而2019年,再次以“图书馆”为检索词在微信小程序中进行检索,可得到上千家图书馆及相关机构的检索结果,其中,县级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约130家。这说明,微信小程序已经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此外,通过调研可知,用户主要对于图书馆的借阅服务、精品活动、电子书阅览等有较大需求,着重于利用碎片时间提取信息资源,提升文化素养的需求满足。

三、优化公共图书馆微信小程序的路径思考

为了能够实现用户的功能需求,公共图书馆的微信小程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业务模型与系统运营流程,打造并推广用户满意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移动互联应用服务门户。(一)针对实际需求,设置业务模块。考虑到微信小程序的特性和调研中用户对于图书馆功能的需求,图书馆在建立自有微信小程序时主要应设置以下几个模块。1.馆藏查询与图书借阅。这个模块体现的是图书馆的基础性服务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这个模块随时随地查询到图书的馆藏情况,对喜爱的图书进行收藏,以便下次快速找到,同时也可以在其中嵌入链接方便用户链接到其他图书馆平台进行查询。在查询到所需书目后,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借阅,确定所借书目,并预约纸质书籍借阅时间。2.咨询传递与图书推荐。在这个模块下可以设置“精品资源”“每日阅读”“看书排行榜”等类目,为用户传递前沿资讯,推荐优质的图书,并允许用户可以评论互动,进行程序内社区朋友推荐,多途径发挥图书馆小程序的功能。3.下载专区与个性服务。下载专区主要提供图书馆馆内制度、流程程序、应用说明等内容的下载,同时还可以联合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资源提供期刊文献的网络下载,丰富图书馆的电子文献数量。个性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如听书、慕课、小视频、占座服务,等等。定期开展服务人群的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增减个性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精确性的服务。(二)优化运营模式,增强服务能力。1.开展多样活动,助力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多样化的服务,如“阅读漂流瓶”“问卷调查”“读书社区”“每日签到”“读书换礼”等等。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扩大图书馆的活动影响力,响应“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努力营造“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2.线上线下结合,加强新技术应用。利用“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公告和二维码,组织报名,实现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同步开展活动。利用小程序优化图书馆现有二维码应用场景,缩短服务路径,在各类线下活动中通过小程序扫一扫完成新读者的身份认证与会员申请,并未特殊人群增设专人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程序应用指引,为未成年人设置细分活动专区等。3.追踪用户反馈,培养用户忠诚度。公共图书馆通常都配备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来推送阅读咨询和馆内消息,因此,微信小程序可以与微信公众号实现同步链接,从而提供完整的移动图书馆应用服务,但与此同时,也要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程序的差别性。此外,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追踪用户反馈,注重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设置意见箱或馆长服务日,让用户体会到被重视,从而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三)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升优势。首先,要注重专业团队建设。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和相关应用的维护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为依托,图书馆可以引进具有相关技能的人才,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以增强技术团队的专业性,方便解决用户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注重维护更新。应用内的活动内容、新书推荐等要随时进行更新,为保持小程序应用频率做好基础性工作。最后,要注重创新推广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推广图书馆的微信小程序,提高使用率,扩大图书馆影响力,增强用户活跃度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四、结束语

程序阅读范文篇9

“结构一功能”原理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较好的结构表现出的功能也较好,因此,我们根据学法指导原则设计学法训练序列(能力结构),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编拟《导练教程》(学法结构),根据“以学论教”思想和学习迁移规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导练结构),以期显示预期的学法训练目标。下面就三个结构谈谈如何进行阅读学法训练。

一、设立学法训练点──能力结构序列化

学法训练有三个原则:[1]确定性。即在一定的年级,结合一定的教材,在一定的课时上训练确定的某一种学法,培养某一项学习能力,以减少随意性。[2]程序性。即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训练规律,按一定程序去达到训练目标。[3]系统性。即某一门类方法系统(母系统),由许多相关的完整的学法训练点组成,这些学法训练点又可自成系统(子系统)。体现了这三个原则,整个学法结构才能形成科学的序列。

阅读学法是语文学法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根据学法训练原则,大纲对各学年的阅读要求及学生所欠缺的阅读方法几方面综合考虑,编制了一个《阅读学法训练要点表》,这个表从三年六个学期考虑,抓住阅读基本技能和阅读一般能力的培养,全面规划了14个学法训练点,形成阅读学法系统,这个系统的训练序列是:

一根主线贯串:阅读学法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读、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这根主线就是:词法──句法──段法──章法,最后达到对阅读方法系统的全面掌握,这根主线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自身规律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有其可靠的依据。

两根副线并进:阅读基本技法(指运用工具书和自学文章的方法、步骤等技法)和阅读一般方法(指阅读理解文章的规律性方法)。

阅读基本技法:阅读步骤(三上:初读、细读、精读)──阅读重点(三上:记事类、写人类、状物类)──阅读理解(四上:析题联文、扣词解文、理段析文)──阅读分析(四下:问题类型、解题思路)──独立阅读(五上:快速自读、多法自读)。

阅读一般方法:理解词句(三上:理解句子、概括句意、句段联系)──自然段分析(三下:句间关系、段内层次,概括段意)──逻辑段分析(四上:分段方法、分段标志、概括段意)──把握中心(四下:点明中心、表达中心、归纳中心)──领会含义(五上:含蓄句子、句子含义、文章感情)──文章分析(五下:分析细节、分析人物、分析写法)。

十根明线相扣。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规律启示我们,相类似或相联系的学法训练宜归并,集中实践一个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遗忘“损耗”,提高学习效益。为此,我们让每个学期的两根副线自成系统,能力训线点环环相扣,比如“阅读步骤”系列中,设立了“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三个连续能力训练点。在“把握中心”系列中,设立了“点明中心──表述中心──归纳中心──深究中心”四个连续的能力训练点,以便进行不间断的,阶梯式的训练,尽快让学生初步掌握某项学法。

四根暗线穿插,学生掌握学法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浅显到深刻的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有的系列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分别在几个学年度安插训练点,跨越年级、学期反复由易到难进行某项学法训练,这个序列不易觉察。比如“自读一篇文章(三上)──自读一类文章(三下)──快速自读文章(五上)──自读一册文章(五下)”,又比如“概括句意(三上)──概括节意(三下)──概括段意(四上)──概括文意(四下)”埋下这几根暗线,有利于学生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二、编拟《导练教程》──学法结构操作化

阅读操作指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系列实践行为和动作,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操作,即用眼、用耳、动口、动手这种外在的,可见的一组学习活动:一种是内部操作,即动脑这种内在的,不可见的系列思维活动。学生通过两种方式的操作“自求得之”。为此,我们对实施导练的课文编拟了《导练教程》,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操作规程,为教师提供了能力训练操作化教程。《导练教程》有如下特点:

(一)学法内容具体实用

根据单元学法训练点以及实施训练的课文特点,我们精心编制学法,在《导练课程》中标以“学法提示”。学法提示”不单是授于学生阅读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性阅读的方法程序,学会了它,对今后阅读此类课文具有持久、稳定的指导功能。“学法提示”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导向。提出本单元阅读学法训练任务,明确所要掌握的某一学法。比如在“析题联文”学法训练单元中,要求学会“从课题入手理解文章内容”的学法。

二导法。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提示阅读某一规律性知识方法,但这些知识不是新授的或硬灌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已有实践积累基础上的集中归纳,揭示点拨。如“抓前后联系”学法训练方法提示:文章前后内容照应主要有三种方式:[1]反复式;[2]接续式;[3]因果式。

三导路。设计阅读程序,指点阅读操作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或启发学生思考的路子,通过对学生思维流程的调控,实现阅读过程的操作。比如“扣词解文”能力训练,提示了三个阅读步骤:1.抓关键词,揭示思路;2.抓关键词,理解文章;3.抓关键词,理解中心。

(二)操作方式多样

在《导练教程》中,我们还设计了“导学题”和“导练题”(操作对象),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学法内容(认识对象)。“导学题”就课文内容导读,导思、导练,它不完全是讲读课文中的思考题,与领悟“阅读提示”中的学法无关的内容不设计操作题。“导练题”从已学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筛选并要求学生依法自练,通过举一反三地运用学法,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形成。这两类操作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操作性阅读方式:

1、读议式操作。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设计讨论题,让学生带问题阅读,读后学生互议或师生共议,对课文进行探求性讨论,通过交流,掌握学法。比如“概括句意”能力训练,《南京长江大桥》一课的导学题:[1]轻声读课文第一段,在具体描述大桥的句子前标上序号;[2]同桌讨论每个标出的句子大意,用一个短语概括;[3]全班讨论选择最佳答案;[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这样熟读、精思、广议,从中得法。

2、批注式操作。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指点学生用一定的符号或文字进行批划,圈上重点,标明疑问、批上优劣,注明含义,训练读书动笔的习惯。比如“细节描写”能力训练,《鹌鹑》一课的导学题:[1]用“─”划出关于母子鹌鹑细节描写的句子,并用“·”标明重点词语;[2]简要注明这些词句写得好在哪里;[3]在有疑问处用“?”标记。

3、填画式操作。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编拟相关填空题或绘制图表,画简笔画,让学生填添补。比如《解答问题》能力训练以《草船借箭》为例实施训练的导学题:按下面表格项目思考课后题2.填表后再作答。

(附图{图})

4、评改式操作。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针对学生平日突出的共性问题选取(或编拟)典型病例,让学生自改互评。如“归纳段意”能力训练导练题,把学生编写的摘录原句、抓次舍主、点出中心,表述[*#0101]嗦的段意列出来供修改,从中领悟归纳段意的方法、要求。

5.演练式操作。感情色彩浓郁或故事性强的课文,可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让学生进入角色,自编自演,在自我感受,自我抒发,自我创造的意境中领悟学法。比如“分析语言”的能力训练《小英雄雨来》第四部分,可让学生即兴表演后再回答问题。

6.视听式操作。对于文情并茂的文章,可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借助幻灯和录音,创设情境,在充分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中领悟学法,比如在“文章感情”的能力训练《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中,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7.说写式操作。根据提示的学法内容和课文读写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训练写片断,先读后写,以说助写,以写辅读。比如“借鉴写法”能力训练《小站》一课的导学题:[1]作者写小站的优美环境,目的是表现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2]仿照课文运用“借物写人”方法写一个片断(如:书橱、杂货铺、病房等)。

这里需要提及一点,以上操作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教师或多或少地采用,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法训练途径还没有被教师有意识地去设计、去运用,因此要增强教师的学法训练中的学生参于意识,操作意识和学习效益意识,优化学法训练。

三、实施课堂导练──导练结构程序化

教师要自觉地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设法优化学法训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导练教程》教给了学生可供迁移的规律性知识和阅读同类文章的方法,提供了迁移性训练内容,为了保证《导练教程》在课堂上的实施和能力训练目标的逐步实现,我们将训练指导思想具体化为一定的导练程序:“导练五环节”、“导练三步五法”以改变过去单一松散随意的教学程式,使整个单元训练过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灵活调控性。

就一个单元教学来说,导练结构为“尝试──领悟──运用──反馈──强化”。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迁移。[1]尝试、即对一类课文以“导学题”让学生作尝试性练习。[2]领悟。即回顾尝试过程,逐一归纳抽象出一项一项条理化的一般学习方法,领悟“提示”中的学法内容。[3]运用。即运用初步领悟到的学法学以致用,去完成“导练题”。教师从扶到放,学生技能掌握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以上三个环节完成了由“学”到“悟”,由“悟”到“用”的第一次迁移。[4]反馈。即独立完成二类或三类课文的“导学题”,通过自我检测,找出问题症结,以便针对性进行学法指导,再次领悟学法。[5]强化。再次通过“导练题”做巩固性训练,沟通新旧知识,强化学法意识,比较自如地实现“在自学中学会,在学会中会学”的第二次迁移。

就一篇课文教学来说,要处理好学法训练和原来课文讲读的关系。做到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又突出某项能力训练,可采用三种课堂导练方式:

揉合式。如果学法训练与课文讲读内容密切相关,可以将两者揉合,贯串于整个课堂教学,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比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在进行“掌握写人文章要点”的学法导练的同时又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会了抓住具体事件,抓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五要素理解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

穿插式。如果学法导练与课文某一步骤的教学内容相关,可穿插尝试“导学题”和归纳领悟“学法提示”两个环节,最后再依法完成“导练题”。如《在炮兵阵地上》一课,我们在给课文练习分段的同时进行“分段依据”的学法指导,分两步实施本课的《导练教程》内容,使学生学会划分段落的方法。

集中式。如果学法导练与课文某一步骤的教学内容相关,就可集中一段时间实施本课的《导练教程》内容,使导练的环节前后衔接。导练内容步步深化。如“归纳中心”和“借鉴写法”等学法训练都可在讲读教学结束之后进行。

程序阅读范文篇10

1、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2、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3、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4、开拓乏术。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04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