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9:30:44

产业开发

产业开发范文篇1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分析我县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油茶产业发展的任务,推进全县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刚才铁场镇、黄石镇、林业局等单位领导和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钦强同志传达了国家和全省油茶会议工作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县油茶产业开发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经济树种之一,我县的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各镇均有广泛分布,群众有种植、管理、经营油茶的经验和食用茶油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选择已从过去的动物油类逐渐向植物油类过渡。茶果油等高端食用木本植物油已日渐成为消费者追崇的食用植物油类,茶油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大力推进木本油料发展,确保国家粮食、油料安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重要保障。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清晰地得出这样的判断: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形势喜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胡总书记、温总理、副总理、回副总理曾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这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国家连续两年就油茶单一树种召开专题会议。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常务会议还就油茶产业发展召开专题研究。省政府于月22-23日,在梅州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二)机遇难得。我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高峰期全县有油茶林面积近30万亩。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油茶栽培、经营、管护经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来抓,在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壮大县域经济,并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强有力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努力,我县被国务院县域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列为部级油茶示范县,为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前景广阔。油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现有山地面积300多万亩,是我省第二荒山大县,油茶本身具有防火常绿的特点,发展油茶对提高我县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与省政府确定我县为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相吻合。同时,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料树种,成品油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价值,市场前景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将对发展油茶产业产生强大拉力,随着市场的升温,油茶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加突出。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根据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国油茶示范县”,跻身全国先进县行列。以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产业化经营。

(一)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是基础。县油茶办、林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制订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尤其要利用和选择坡地荒地和耕地占补平衡开垦的新耕地种植油茶。种植油茶要服从规划,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毁林种茶;严禁砍伐或变相砍伐生态公益林。

(二)选好种苗,规范管理。建设全国油茶示范县,除了种植面积要在0万亩以上,亩产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新种植油茶必须选用国家认可的优良高产品种,所以选良种壮苗是关键。我县现有油茶林低产根本原因是品种严重退化,这也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根基,以后种苗上山必须由油茶办严格把关,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绝不允许非良种壮苗上山,绝不能急于求成。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协作,抓好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培训,让广大林农熟练掌握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推动发展油茶种植项目,我县制订了相关政策给予扶持,除上级政策补助以外,县级财政连续两年对新种植经有关部门认可品种油茶达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元补助;对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的每亩给予元补助。对新上油茶精深加工项目的企业,投产后2年内新增增值税地方财政实得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

虽然我县利用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法筹集资金,但由于油茶产业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筹集的资金与项目的预计总投资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县发展油茶产业最大的障碍,直接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凡今后向上跑动的油茶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一律由县政府油茶办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创新模式,企业带动。从政策上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扶持发展油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典型示范,不断增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活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扶持油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或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扶持2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并鼓励其上市融资。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对积极性高且与企业联合的油茶种植大户,鼓励金融部门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化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顺应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创建我县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富裕、秀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如果我们现在不抓油茶产业发展,就是错失良机,抓不好油茶产业发展,就是失职,所以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要有专人负责抓落实,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各镇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来衡量。拿出抓税收的劲头抓油茶产业,全力实施我县提出的“12345”工程,实现我县生态发展区的绿色崛起,努力开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把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油茶示范县”。

(二)部门配合,通力合作。各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林农解决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干部职工、群众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意义,使全县上下对栽种油茶的技术要求、经济效益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促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产业开发范文篇2

一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攀升。目前,全县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9.56万亩,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实现总产值10924.5万元。川区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30%增长到85%,塬面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15%增长到25%,全县农民人均蔬菜占有量935公斤,人均蔬菜纯收入484.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经调查,2009年设施蔬菜10060亩,其中日光温室260亩(不含新建316亩),总收入234万元,亩(棚)均收入9000元;塑料大棚5610亩,总收入3646.5万元,亩均收入6500元;塑料小拱棚4190亩,总收入628.5万元,亩均收入1500元。

二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步优化。引进示范了一代日光温室,示范推广了二代、三代节能日光温室、早春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等20多项新技术;引进推广伊丽沙白甜瓜、双孢菇、嫁接西瓜、新22号尖椒等80多个名优特新瓜菜品种。通过宣传培训,物化补贴,算帐对比等形式使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主导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

三是依托独特自然优势,蔬菜基地初具规模。利用川区冬暖、春早、夏热的气候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条件,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形成了白黄瓜、西瓜、甜瓜、叶菜、马铃薯、甜椒六大特色产品蔬菜生产基地,建成蔬菜专业村10个,8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313户,5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2850户。

四是依靠科学技术,栽培模式不断更新。经过县、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和菜农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探索出了独具特色优势、符合当地实际的“菜粮型”、“菜菜型、“菜经型”三种间作套种立体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蔬菜连作与病虫害防治的文秘杂烩网矛盾、轮作倒茬与产量效益的矛盾、淡旺季节生产与销售供应的矛盾,变传统的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

五是无公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蔬菜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占全县蔬菜总面积的25.1%,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农产品ㄌ鸾罚┤现?个,起草和正在执行生产甘肃地方标准5项(甜椒、花生、向日葵、板桥白黄瓜、草莓),申请批准地方特色产品(庆阳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1个,其中“板桥白黄瓜”通过甘肃省无公害认定授牌,已远销西安、兰州、银川等省会城市。

六是产业化经营已具雏形,市场体系得到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扩大,全县现有县城南北2个蔬菜批零市场,有12个乡镇集贸市场,5个蔬菜协会,2个专业合作社,有320名会员常年从事蔬菜贩运经销,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乡村集贸市场为网点,集体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2009年全县蔬菜商品量18.5万吨,除满足县内消费外,有50%的产品销往外省区。

七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蔬菜与粮食相比,有着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设施蔬菜为例,一座日光温室(0.5亩)嫁接黄瓜套种辣椒纯收12000元,折合亩收入2.4万元,投产比1:7.3,一座水泥立柱式塑料大棚(1亩)西瓜套种甘蓝纯收入12500元,折合亩收入12500元,投产比1:6.9。蔬菜生产的高效益,为我县展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广阔前景,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存在问题

1.蔬菜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差。全县适宜种菜的四个川区,沿河道没有灌溉用电专线,菜农灌溉时从家中长距离拉线,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隐患,境内的拦河蓄水坝年久失修,受水灾破坏严重,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丑家川、九顷湾两村蔬菜基地到主公路的路况差,影响和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集约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目前,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技术指导和产品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

3.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蔬菜产业效益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一是川区长期连作瓜菜,生产管理滞后,致使病害防治难度较大。二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欠规范,少数菜农无公害意识不强,商品观念淡薄,产品质量不高。三是龙头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档次低,没有深加工产品,辐射带动力不强。

4.生产投入困难,规模发展缓慢。目前设施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因建造费用高,一般农户有心无力,限制了设施蔬菜规模发展,政府缺乏扶持蔬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对策和建议

1.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把发展蔬菜产业化摆到首要位置

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和一切依赖政府的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坚持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原则,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全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一是要加快研究现有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二是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来合水创办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建立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引导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3.提高科技含量,创市场知名品牌

蔬菜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良种及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积极与甘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同时,要继续做好绿色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组织及个人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努力扩大认证品牌蔬菜的基地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提升品牌效应。

4.完善蔬菜检测、检疫机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一是完善检测体系。以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依托,合理布局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通过配置速测仪器,免费培训检测人员等有效的手段,全面推进检测体系建设。二是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行资料登记备案制度,田间管理记录制度,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等。三是搞好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和饭店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实行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制度。四是积极推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真正做到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立即追溯到生产、加工、营销者,为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提供可靠保障。

5、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加强信息建设

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济组织队伍,通过组建蔬菜专业经济组织,实现对外开拓市场,建立稳定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服务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体系建设。通过网络、展销会等各种途径,向外界推介我县蔬菜生产情况,吸引客商到合水投资发展。在农民、基地、市场、商贩中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代表,并构建由这些代表、主管部门、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建立广泛的信息源,及时向基层和市场发送产销信息。

产业开发范文篇3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旅游产业开发暨“十一”假日旅游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前八个月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安排部署“十一”黄金周及下一步全县旅游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坚定信心,再鼓干劲,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刚才,县旅游局传达了全市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总结会暨壮大旅游产业集中突破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汇报了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莲花湖创建3a级景区整改方案,曹主任对做好全县“十一”假日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大家结合各自职能,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坚定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投资旅游业与投资工业、农业相比,其收益是工业、农业收益的几十倍,而且旅游业发展时间越长,其价值就越大。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吸纳1个劳动力就业,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6到7人,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长7到9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旅游业已成为国内外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可是,我县旅游产业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产品单一,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市场还很不成熟。主要是:总体规划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队伍建设不够到位,对外影响力不够强。但客观分析,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开发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光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接续产业。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以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的原则,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全面加强行业管理,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开发初步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六大突破性工作之一来抓,在提质扩容、景区开发、宣传推介、文化挖掘、商品开发、机制创新六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全市各县区旅游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势头。截止8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3.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6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6.8%和47.6%。

在全市“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良好环境下,今年“十一”假日旅游形势与往年相比,在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等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和提高。第一,我县分别在西安、兰州、银川参加了“神奇崆峒——魅力**”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举办了“**旅游景区暨招商引资(西安)推介会”、“**风光摄影展”等活动,部分周边市民对**的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预计“十一”期间游客数量会有所增加。第二,“千万元门票大派送”宣传推介活动的开展,会吸引大量的市内游客,“**人游**”活动将会持续升温。第三,由于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恰逢传统的中秋佳节,预计将迎来旅游高峰。综上所述,这必将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旅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年初确定的“高点定位树品牌、全民参与抓创建、创新机制增活力、完善设施求突破”工作思路,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把握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和9月18日全市旅游产业集中突破工作调度会议精神,以深度开发莲花台景区为重点,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景区开发,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莲花台景区环形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要继续推行领导一线蹲点搞服务、抓落实的办法,全力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狠抓质量,加快进度,确保在10月中旬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省列以奖代补的3个星级厕所建设项目,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省上验收时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细致梳理,扎实抓好整改,确保项目通过验收,奖补资金及时到位。米家沟、双凤山公园扩建项目要按照巩固和提升a级景区质量的要求,尽快完成扫尾工程。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人员拜访客商,促使意向项目正式签约,及早落地开工建设。

二要落实行业标准,加快部级旅游景区创建进度。莲花湖3a级景区创建是市、县壮大旅游产业集中突破的重点工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已初步经过省上检查评估。但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会上出台的《莲花湖创建国家3a级景区整改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建设局、公用事业局、旅游局要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做好规定的每一项工作,把握好每一个得分点,在全面完成整改的基础上,将整改报告尽快上报省旅游局,确保莲花湖生态文化景区创a顺利通过。

三要突出**特色,严格筛选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是集中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对外宣传推介的形象性文化旅游品牌。今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

精力,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这对进一步推介我县旅游资源,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效应。目前,从征集到的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来看,都较好地对我县旅游的主题、内涵、特色等做了阐释,为今后宣传推介奠定了基础。会后,旅游局先邀请专家对已征集到的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进行把脉会诊,然后再提交县委、县政府评审。

四要强化人才培训,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和省政府关于《**省旅游产业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为统揽,以全力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认证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当前要抓好景区讲解员和宾馆服务员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聘请一些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专家和行业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在举办各类旅游业务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要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适时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赴旅游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不断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质量。要积极试行农家乐评星、a级景区访查和星级饭店暗访制度,促进华融酒店星级创建工作进程。要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景区、文明旅游、诚信旅游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促使旅游行业规范运营。

五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好“十一”假日旅游工作。今年“十一”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又逢国庆、中秋“双节”,放假时间长,人流客流量大,旅游人数多,做好“十一”假日旅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落实安全责任。各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做好安全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确保全县假日旅游安全不出任何问题。特别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卫生部门要保持高度警觉,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信息报告,确保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准确、真实上报假日旅游动态,确保假日旅游秩序有条不紊。其次,要提升服务质量。各景区景点和宾馆饭店要按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要求,认真查找接待服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漏洞和问题,规范服务礼仪,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满意的服务环境。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切实形成发展旅游产业的合力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县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促进全县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自觉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前段时间,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变动,县上对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加强。各级各部门要在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旅游产业开发,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同时,要在发展旅游产业上主动献计出力,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在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共促、地企联动、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要全面靠实责任。旅游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参与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靠实责任,密切配合。旅游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改局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上全力给予支持;财政、交通、建设、林业、水务、国土、文化、宗教等部门,要制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公安、商务、卫生、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旅游安全、市场秩序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办旅游专栏,设计有效载体,创新推介方式,营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产业开发范文篇4

××水电产业开发调查情况汇报

我县小水电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特别是XXX书记等党政领导对加快小水电开发十分关注和重视。为此,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水利局组成专题调查组,在XXX副县长带领下,就全县小水电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XX等4个乡镇的17家电站和县水利局所属的XX、XXX电站,考察了新化、桃源、汝城、桂东等地的小水电开发情况,到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国税局、县发展计划物价局等单位了解了相关情况。结果表明:我县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市场格局不利和政府主导不够等原因,现有小水电企业效益低下,小水电开发进展缓慢。建议县委、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明确思路,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推动小水电产业快速有序高效发展。

现状

——资源丰富。我县南北两个方向相对资水河谷的高差很大,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溪河众多。共有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境内雨量充沛,由西往东自然坡降为27%,溪河径流稳定,冬季不冻。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县水利局初步勘查统计,除XX电站外,全县还有可开发水能资源43.71万千瓦(其中资江干流22.5万千瓦、支流21.21万千瓦),比“湖南小水电开发第一县”汝城县的19.8万千瓦多23.91万千瓦,是桂东县的2.24倍。全县可建电站519处,年发电17.5亿度。除已开发的2.2万千瓦和即将建设的XX电站4.5万千瓦外,尚有37万千瓦没有开发。我县极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受到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外界的高度关注,XX被视为水电资源开发的“处女地”。

¾¾开发缓慢。1957年我县在原东华乡道观村建成第一个小水电站,装机12千瓦,小水电发展开始起步。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全县出现小水电建设高潮,先后建成小水电站141处,总装机188台22491千瓦。之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94年以来的10年时间内没有新建一处小水电站,开发总量仅为可开发量的5%。已经具备深度前期工作基础的长塘罗溪电站、将军坝后电站、南金枳木电站、仙溪山口电站、洞市梓树坪电站、江南思贤溪电站、田庄华园电站等电源点也至今未能动工兴建。在这10年里,省内一些基础比我县弱,以前的开发速度比我县慢的地方,小水电资源开发快速发展。新化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我县考察小水电发展情况之后,把小水电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10多年来新建电站46个,总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年创税收700多万元。桂东县是一个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县,水能可开发量19万千瓦,1998年以来新建已投产的电站61座,装机6.65万千瓦,是1997年以前的7.4倍;在建小水电站54座,装机4.13万千瓦;2003年发、供、用三个环节提供税收309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广东、江西两省交界的汝城县,总人口36万,已建成电站119座,装机214台15.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8.8%,2003年产值过亿元,实现税收和利润31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我县与汝城等四县小水电资源开发情况比较

单位可开发量已开发量开发率

汝城19.80万kw15.60万kw78.8%

桂东19.10万kw7.54万kw39.5%

新化8.00万kw5.00万kw62.5%

桃源12.00万kw3.59万kw29.9%

XX43.7万kw2.2万kw5.0%

¾¾效益低下。全县并入大电网的48家小水电站中,亏损的有31家,占64.5%;保本的10家,占20.8%;盈利仅7家,占14.7%。2003年底各电站负债总额达38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8%左右。调查的19个电站2003年电费总收入860万元,总成本1200万元,当年亏损340万元,历年累计亏损2400万元。洞市乡9家小水电站年产值仅70多万元,而负债高达260万元。小水电的社会贡献率也比较低,2003年仅上缴税收60万元。

原因

我县水能资源如此丰富,小水电开发却如此缓慢,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原因何在?

1.市场格局单一

我县没有独立的地方小水电网,国家电力部门垄断经营,同时这种垄断经营的市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导致小水电站与电网之间严重不平等,成为我县小水电发展的“瓶颈”。当前,小水电上网售电受到三个方面的严重限制:

一是上网电价严重偏低。目前,除将军、宝安、上丰3家电站实行新电新价外,其余电站均执行省物价局、省电力工业局1997年规定的电价(湘价重字〔1997〕第128号),即丰水期每度电0.106元、枯水期0.171元。上世纪90年代末,县物价部门对我县小水电的生产成本进行过一次调查,表明当时每千瓦时成本达0.273元,比上网电价高出0.143元。“湘政办发〔2003〕2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水电意见的通知》规定:电网企业的互供电量,实行同月同时段互抵,当月互抵后结算,而廖家坪、将军两处电站的上网电价与下网电价相差0.40元左右。大福电站上网均价为每千瓦时0.13元,但在下游架设电排回购大网电量每千瓦时电价0.57元。

二是结算电量被大量扣减。调查的19家电站中廖家坪水库上网电量扣减结算比例为15%,将军电站为25%,其余小水电站均为30%或近30%。将军电站为实行新电新价的电站,每年可发电1500万度左右,而上网电量指标只有800万度,实际结算还要下浮10%只结算720万度,按总量扣减25%后,720万度按新电新价结算,其余部分只能按丰水期0.106元、枯水期0.171元结算。调查组根据各电站提供的数据推算,全县现有小水电站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平均扣减约25%、上网均价0.13元,每年因电量扣减减少收入240多万元。而邻近的新化县对上网电量一律只扣减7.5%的线损,桂东县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之间实行电量互抵后结算。调查过程中县电力部门没有提供具体的计算依据,但表示将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扣减比例。

三是电费不能及时结算。上网电量每月抄表一次,但电力部门一律延后三个月结算,电站的电费收入不能及时回笼。《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和若干项目征免增值税的通知》(财税〔1994〕4号)规定: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过去国税部门允许小水电开具17%增值税率的发票,但只按6%的税率缴纳税款,2003年6月起实行“金税工程”后,不再允许“高开低征”,而电力部门拒收6%增值税率的发票,导致小水电站上网电费半年多来一直无法结算。所调查的19家电站已有1370.8万度电量没有结算,电费款计152.9万元。

2.政府主导不够

一是利用机遇不够。80年代初,国家水利部规划建设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上级主管部门拟将XX列入计划,但由于我县没有提交申请文件,错失了发展良机,没有进入计划笼子,三年项目期内,每年失去400多万元上级投资,随后也失去了国家每年在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一个电源点的投入资金。在农网改造期间,国家向每个农村电气化县投入1500万元左右的农网改造资金,我县也无缘得到这项投资,小水电近供区网改难以得到国家的支持。没有上级的扶持,加上小水电“拨改贷”政策的实施,省级财政小农水补助和小水电电价补贴逐年减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我县处于起步阶段的小水电产业失去了支撑动力。而这次调查考察的汝城等四县的小水电产业都是依靠电气化试点县项目资金打下一定基础后发展起来的。

二是主动开发不够。政府没有把小水电作为一大产业来抓,没有组织专门的班子抓小水电开发,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推动小水电的发展,现有小水电特别是乡镇小水电站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小水电开发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也比较薄弱。而新化县小水电发展一开始就抓得主动,从1986年开始,就组建了专门的班子,明确由一名县委副书记专抓小水电开发。汝城县2000年为发展小水电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允许干部职工入股参与小水电开发,对小水电开发实行县级规费减收或免收。汝城县县级领导带头参股,县政协主席兼任万年桥水电站项目经理,县直和乡镇有80%的干部入股开发小水电。

三是协调关系不够。小水电开发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和不同的利益单位,同时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市场需要政府进行监督、调控和协调各方关系。但我县以及上级政府对电力市场的调控不够,小水电站、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等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不规范,对小水电开发投资也缺乏应有的协调,投资者处理关系难,办理手续难。

3.小水电站建设、管理和经营存在问题

我县小水电站大部分为径流式电站,水能调节功能差,引水渠大多采取一平二调方式修建,施工标准不高,沿途渗漏严重。因此,大部分电站年利用时间不足4000小时,低的只有1000多小时。同时,发电机组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难以发足功率。小水电站历史包袱较重。部分电站既有银行贷款,又有个人高息借款,利息成本很高。将军电站现有债务900多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70多万元,占生产成本的49%。洞市乡连环电站总装机200千瓦,现在投资8万元即可引来一处水源,发电量可增加一倍,但企业欠贷80多万元,难以向银行和社会筹资,技改项目难以实施。我县小水电大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起来的,其土地征用、利益分配、用电服务等不规范,企业每年要拿出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用于补偿或解决其他遗留问题。现有小水电站大都是国有、集体电站,体制不活,机制不新,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将军电站近5年来接受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25人、内部招工22人,职工人数达205人,而企业正常定员只需30人。

建议

第一,要确立小水电开发的战略地位

水电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利用,发展小水电产业符合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县水能可开发量达43.7万千瓦,如果在10年内能开发70%,总装机达到30万千瓦,按年利用4000小时、年均发电量12.2亿度、单位电量均价0.26元推算,电站年收入可达3亿多元,按中小型电站电量各占一半,综合税率13%计算,可创税收4000万元以上。如果利用小水电就近带动高耗能企业发展,按汝城县现有效益水平计算,高耗能企业年产值可达3.3亿多元,年创税收2000万元以上,两项合计超过6000万元。因此,我县要把小水电作为一大支柱产业着力培植,坚持“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农”的发展思路,在整体工作部署上突出发展小水电产业。要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小水电快速高效发展。

第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

要尽快成立小水电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在全县小水电产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小水电产业的决定,对全县小水电开发进行政策规范和引导。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资源有序开发。要简化手续,减免规费,优化环境。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干部职工参股开发小水电,协调引导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入,形成小水电开发的多元投入机制。要积极推进现有小水电企业改制,鼓励现有小水电站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吸纳民间资金,消化自身债务,加强管理和技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加强协调,解决矛盾。政府可以就电价、税收等问题直接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要协调小水电和电网之间的矛盾,平衡利益关系。

产业开发范文篇5

今天全县毛竹产业开发现场会在我乡召开,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乡毛竹生产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谨让我代表乡广大干部群众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县“十一五”规划要求和县林业局的统一部署,2006年我乡在村实施“兴林富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如今,村三亩田下200多亩毛竹抚育基地已初具规模,毛竹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并带动了全乡各村毛竹产业发展。现将我乡发展毛竹产业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兴林富民”毛竹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以、为中心的毛竹产业带;竹制品开发初见成效,形成了竹衣夹、竹签、竹工艺品、竹笋干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毛竹产业已成为我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是提高了毛竹林产出效益。通过兴林富民示范村创建,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了全乡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原来只有0.2元/斤的老、弱竹全部达到了0.33元/斤以上;冬笋的产量从原来的50斤/亩增加到现在的150斤/亩,每亩增加农民收入500多元。这对于我乡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另方面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习惯,还就地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

二是树立了一批兴林富民的典型。“兴林富民”示范点在村实施后带动了全村毛竹垦复抚育的又一轮热潮。全村完成一般抚育450亩,垦复抚育200亩,扩鞭20亩,新规划发展200亩。现在毛竹价格每百斤达30元,上半年全村毛竹销售收入50余万元,全年人均收入可达2800元。村民鲍士米全家六口人,共有竹林面积24亩,经垦复抚育,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效益。到目前为止,采挖冬笋400多公斤、春笋1000多公斤,光竹笋一项收入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毛竹收入1.8万元,平均亩产达1000元。

三是加快了毛竹产业化进程。我乡有林地面积66949亩,其中毛竹林6400多亩,人均2.5亩。目前抚育改造了1200亩、新发展800亩。今年又成立了一个以中天衣夹厂为主的乡毛竹专业合作社,新增竹木加工企业6家,全乡达19家;新竹材加工企业注册林产品商标3个,家庭式竹木加工点增加到8家,经营毛竹原竹销售达50多人,有力地推进了竹产业化进程。

二、主要做法

按照“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乡”的要求,立足毛竹资源优势,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我乡毛竹产业开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领导着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示范村创建工作列入全年的重点工作,创建期间,乡干部做到时间、精力、人员三集中,全力以赴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种植积极性。我们在认真分析了本乡的区位、资源交通优势后,确定了“生态立乡、林业富乡、工业强乡”的工作思路,把毛竹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毛竹基地。去年,在全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树一大产业——毛竹,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全乡毛竹达到万亩的工作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将毛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督查和部署;在每季度的村书记、主任例会和每周的乡干部等会议上,毛竹发展情况都要有汇报;在舆论造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毛竹的致富典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毛竹。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毛竹产业的发展意义、发展思路及有关事宜在我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发展毛竹的热情空前高涨。公务员之家:

二是出台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大力鼓励发展和壮大毛竹产业。我们的政策是:新发展毛竹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经县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每亩给予40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实施毛竹基地抚育管理,连片50亩以上,经县(乡)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一般抚育管理每亩给予6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翻土等深度抚育管理每亩给予12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政策出台后,农户们纷纷发动亲戚朋友帮忙新栽毛竹、抚育竹园,把我乡毛竹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毛竹发展。中天衣夹厂在我乡已经有数年的历史,竹制品年销售产值130多万元,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很大程度地带动了我乡竹制品企业的迅猛发展。2006年,我乡又新引进了竹木品加工工艺厂,进一步抬升了毛竹的销售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拓宽致富新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成立了以马家坑和龙溪村毛竹专业户为主的乡毛竹生产协会,以中天衣夹厂为主的面向全乡范围的乡毛竹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经营,使毛竹产业形成了新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为竹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承担市场风险,这一新型的经营机制使农户尝到了甜头,同时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的效果。

五是加强科技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我乡坚持科技兴竹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科研、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今年投入资金8万多元,劳动力1000多人次,分别在去年入冬后和今年6月中旬对示范基地实施了2次翻土,并追施复合肥。对基地内的生产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综合配套。

六是制订发展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如何使毛竹这大产业能真正树起来,如何使五年新发展3000多亩毛竹的目标落实到位,我们主要通过制订规划求保障。在县林业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乡林业站专业人员通过对各村宜竹山地资源的调查,制订了分年度、分村的多模式毛竹发展规划,从而使毛竹的总体规划更具操作性。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的毛竹产业,我乡将以这次毛竹产业发展现场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宣传造声势。加强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毛竹产业致富典型等方面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毛竹产业开发。二是抓示范强辐射。在建好马家坑村毛竹低改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着手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的新造毛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中天衣夹厂、雪洁竹木品加工工艺厂扶持力度,促使他们成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毛竹产业扩散能力。三是抓科技促管理。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种植毛竹、管理毛竹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效益;积极引导竹制品企业通过加快技改、开发新产品、加强品牌建设等科技创新,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四是抓质量促成效。实行驻村干部、技术人员专人蹲点,加强造林、垦复抚育等各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毛竹基地建设成效。五是抓机制快发展。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将每项工作落实到村、责任人,并明确要求和时限,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全乡毛竹发展五年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产业开发范文篇6

今天全县毛竹产业开发现场会在我乡召开,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乡毛竹生产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谨让我代表***乡广大干部群众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县“十一五”规划要求和县林业局的统一部署,20*年我乡在***村实施“兴林富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如今,****村三亩田下200多亩毛竹抚育基地已初具规模,毛竹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并带动了全乡各村毛竹产业发展。现将我乡发展毛竹产业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兴林富民”毛竹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以***、**、**、***为中心的毛竹产业带;竹制品开发初见成效,形成了竹衣夹、竹签、竹工艺品、竹笋干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毛竹产业已成为我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是提高了毛竹林产出效益。通过兴林富民示范村创建,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了全乡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原来只有0.2元/斤的老、弱竹全部达到了0.33元/斤以上;冬笋的产量从原来的50斤/亩增加到现在的150斤/亩,每亩增加农民收入500多元。这对于我乡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另方面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习惯,还就地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

二是树立了一批兴林富民的典型。“兴林富民”示范点在***村实施后带动了全村毛竹垦复抚育的又一轮热潮。全村完成一般抚育450亩,垦复抚育200亩,扩鞭20亩,新规划发展200亩。现在毛竹价格每百斤达30元,上半年全村毛竹销售收入50余万元,全年人均收入可达2800元。村民鲍士米全家六口人,共有竹林面积24亩,经垦复抚育,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效益。到目前为止,采挖冬笋400多公斤、春笋1000多公斤,光竹笋一项收入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毛竹收入1.8万元,平均亩产达1000元。

三是加快了毛竹产业化进程。我乡有林地面积66949亩,其中毛竹林6400多亩,人均2.5亩。目前抚育改造了1200亩、新发展800亩。今年又成立了一个以中天衣夹厂为主的***乡毛竹专业合作社,新增竹木加工企业6家,全乡达19家;新竹材加工企业注册林产品商标3个,家庭式竹木加工点增加到8家,经营毛竹原竹销售达50多人,有力地推进了竹产业化进程。

二、主要做法

按照“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乡”的要求,立足毛竹资源优势,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我乡毛竹产业开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领导着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示范村创建工作列入全年的重点工作,创建期间,乡干部做到时间、精力、人员三集中,全力以赴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种植积极性。我们在认真分析了本乡的区位、资源交通优势后,确定了“生态立乡、林业富乡、工业强乡”的工作思路,把毛竹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毛竹基地。去年,在全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树一大产业——毛竹,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全乡毛竹达到万亩的工作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将毛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督查和部署;在每季度的村书记、主任例会和每周的乡干部等会议上,毛竹发展情况都要有汇报;在舆论造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毛竹的致富典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毛竹。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毛竹产业的发展意义、发展思路及有关事宜在我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发展毛竹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出台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大力鼓励发展和壮大毛竹产业。我们的政策是:新发展毛竹基地连片5亩以上的,经县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每亩给予40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实施毛竹基地抚育管理,连片50亩以上,经县(乡)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一般抚育管理每亩给予6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翻土等深度抚育管理每亩给予120元补助(含上级补助)。政策出台后,农户们纷纷发动亲戚朋友帮忙新栽毛竹、抚育竹园,把我乡毛竹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毛竹发展。中天衣夹厂在我乡已经有数年的历史,竹制品年销售产值130多万元,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很大程度地带动了我乡竹制品企业的迅猛发展。20*年,我乡又新引进了***竹木品加工工艺厂,进一步抬升了毛竹的销售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拓宽致富新路。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成立了以马家坑和龙溪村毛竹专业户为主的***乡毛竹生产协会,以中天衣夹厂为主的面向全乡范围的***乡毛竹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经营,使毛竹产业形成了新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为竹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承担市场风险,这一新型的经营机制使农户尝到了甜头,同时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的效果。

五是加强科技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我乡坚持科技兴竹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科研、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今年投入资金8万多元,劳动力1000多人次,分别在去年入冬后和今年6月中旬对示范基地实施了2次翻土,并追施复合肥。对基地内的生产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综合配套。

六是制订发展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如何使毛竹这大产业能真正树起来,如何使五年新发展3000多亩毛竹的目标落实到位,我们主要通过制订规划求保障。在县林业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乡林业站专业人员通过对各村宜竹山地资源的调查,制订了分年度、分村的多模式毛竹发展规划,从而使毛竹的总体规划更具操作性。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的毛竹产业,我乡将以这次毛竹产业发展现场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宣传造声势。加强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毛竹产业致富典型等方面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毛竹产业开发。二是抓示范强辐射。在建好马家坑村毛竹低改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着手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的新造毛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中天衣夹厂、雪洁竹木品加工工艺厂扶持力度,促使他们成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毛竹产业扩散能力。三是抓科技促管理。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种植毛竹、管理毛竹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效益;积极引导竹制品企业通过加快技改、开发新产品、加强品牌建设等科技创新,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四是抓质量促成效。实行驻村干部、技术人员专人蹲点,加强造林、垦复抚育等各环节质量管理,确保毛竹基地建设成效。五是抓机制快发展。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将每项工作落实到村、责任人,并明确要求和时限,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全乡毛竹发展五年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产业开发范文篇7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今天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暨冰糖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总结分析前段新农村建设和冰糖橙产业开发工作,对这两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动员部署、加压鼓劲,带动全县掀起新一轮“三农”工作热潮,促进我县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等下,县委陈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重点在碧塘、塘门口等乡镇规划建设了10个县级以上示范村、50个乡镇级示范村。各示范村紧扣“五改五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旧村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全县缺乏一定数量的精品、亮点工程。为进一步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农村建设以“科学编制规划、发展农村经济、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培育新型农民、强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通过办点示范、典型引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重点抓好12个县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县级示范村10个,县级以上示范村2个(即碧塘乡碧塘村、塘门口镇马仰村)。根据今年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8个县级示范村适当调整(现有省、市级示范村不变),从明年开始,重点从马田、高亭、湘阴渡、碧塘、城关、金龟、樟树、太和、柏林、三塘等10个乡镇各选择1个村作为县级示范村,分别由县五家领导挂点联系;同时,各乡镇还要抓好本地1个乡镇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所有示范村原则上一定四年(20*年-2010年)不变,到2010年,各示范村要基本完成村庄街道硬化、饮水安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建设格局,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此,全县上下务必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责任,把思想和工作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思路和目标上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抓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和工作热潮。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浩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通过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规划是“龙头”,没有科学的规划,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真搞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今后,县规划、设计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来,积极帮助、支持各示范村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具体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培育与发展,注重特色民居设计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文物遗迹保护,注重集约用地、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要与平安村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在建设方式上,要以整理推进型和拆建改造型为主,条件具备的村,都要适当开展新村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各示范村要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培植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带动“一村一品”的发展壮大。

三是着力抓好村容村貌整治。要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启动示范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具体以“三清六改一化”(即清垃圾、清路障、清废旧房屋;改水、改路、改电,结合沼气建设进行改厨、改栏、改厕;以农村广播、电视、电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息化)为主要内容。各示范村要全面实施“三清六改一化”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水电路讯气配套、布局合理、环境美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村容村貌整治,可先从示范村选择1-2个相对集中、基础较好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重点突破,然后在全村逐步推进;在广泛宣传并征得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同意的前提下,启动“三清六改一化”工程,切忌强迫命令,更不许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注重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的作用,加快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组织协调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培育新型农民。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阳光工程”;同时,搞好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真正把农民培育成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里调整充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承担起示范村建设的直接组织领导责任。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的工作,切实对示范村建设给予支持、帮扶和指导。县委、县政府每年派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全县10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指导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持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三清六改一化”工程,通过以奖方式落实到位。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县直有关部门要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做到对示范村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优先审批、资金安排重点倾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鼓励村组集体和农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投工投劳建设自己家园。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县新村办要按照示范村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充分掌握建设进程、发展动态及矛盾问题,并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地对示范村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县直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和及时通报。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作为各乡镇、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和推进。

二、关于冰糖橙产业开发工作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冰糖橙产业发展形势

*冰糖橙产业是我县多年培植起来的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该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

第一,*冰糖橙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县种植冰糖橙面积达5万余亩,生产基地遍布21个乡镇,联结农户5000余户,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全县有上1000亩的基地11处,开发面积300亩以上的基地村52个。去年,全县冰糖橙总产量逾2万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12.5%,带动农民增收3600余万元。从全省来看,冰糖橙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麻阳、*、洪江等地,总产量约12万吨,而*冰糖橙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浓郁的风味倍受消费者青睐,商品率达85%以上,产品销售网络遍布长沙、广州、番禺、深圳、中山、济南、青岛、武汉、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并在部分城市设立了稳定的营销窗口,甚至远销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第二,*冰糖橙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冰糖橙产业建设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土地、人力资源,还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一是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9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冰糖橙产业开发列入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来抓,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产业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产业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平均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二是有相关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全县已有*县冰糖橙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兴邦果业公司两家规模较大的冰糖橙生产加工企业,拥有全自动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2条,日商品化果品处理能力达70吨。不但在产前、产中提供技术、物质服务,也为产后组织收购与销售、积极参展、拓展市场提供了较好的营销保障。三是有良好的品牌和可观的效益。*冰糖橙在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金奖、1999-2004年连续六年获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及最畅销产品奖,并列入湖南省五大柑桔名牌产品,纳入了《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20*-20*年)》,我县也被列为农业部南亚热带名优作物基地县、湖南省无公害冰糖橙基地县、全国唯一的优质冰糖橙基地重点县。今年,“*冰糖橙”原产地证明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通过三个月公示后即可正式使用。而经过多年的品牌营销,*冰糖橙的市场价格也是稳中有升,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体系。全县已形成一支较强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共有农业技术人员33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30人、助理农艺师132人,为*冰糖橙产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并通过不断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在冰糖橙产业建设中的转化和应用。而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冰糖橙种植业协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发展单位会员8家,个人会员481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广泛性和自主性,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与交流,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果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有效提高了果农种植水平,提升了产业开发质量。

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要切实制定好*冰糖橙产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力争在20*年至2008年期间,*冰糖橙的种植面积新增3.4万亩,到“十一五”期末*冰糖橙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并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使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冰糖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安全、丰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整工作思路,采取过硬措施,真正抓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强化*冰糖橙产业开发措施

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形势和实际情况,为充分发挥我县区域优势和*冰糖橙的品牌优势,县委、县政府已组织编制了《*冰糖橙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布局要求,相关部门要每年为该产业开发规划好一定的山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基地,采取统一开发、业主经营的方式管理基地。要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农民、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私营业主参与开发,切实掀起冰糖橙产业开发热潮。

二是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基地。对新建基地要严格执行建园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由县冰糖橙产业办及相关单位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地进行规划和建设,指导业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栽培和管理。要把好苗木质量关,由县冰糖橙产业办组织集中育苗,按照无公害*冰糖橙苗木生产标准,抓好苗圃地选择、整理、砧木和接穗嫁接、苗木出圃、运输等工序,培育高标准的优质苗木。同时,加强对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苗木质量合格证和苗木检疫证的发放和管理,把好苗木入口关。要实施老果园品改工程。针对全县品种退化、品质混杂的现象,实施“巩固提高、发展壮大”策略,建立无病毒母本园,进行优良株系选育,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完善产业机制和服务体系。要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强对各类以*冰糖橙名义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管理力度,全部捆绑用于产业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退耕还林、科技三项、水利建设等资金与经费要突出用于冰糖橙产业建设;县财政加大对产业建设引导资金的投入,着重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苗木繁育体系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公益性事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制定相关政策,推行股份合作制,允许以劳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鼓励农民和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产业建设;金融部门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制度,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加强业主融资能力。要完善产业服务组织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县冰糖橙种植业协会及乡镇分会、经纪人分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与交流、合作与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协作,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和重大课题攻关,为*冰糖橙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要完善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由县冰糖橙种植业协会统一管理品牌标志,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制定指导价格”的原则,管理“*冰糖橙”原产地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包装设计与印制。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市场整顿,切实加强品牌保护和质量管理,严厉查处各类有损“*冰糖橙”品牌声誉的行为。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林业、国土、建设、环保、农经、水利、电力、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从事*冰糖橙产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大力支持,免除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办理好相关手续;各乡镇及村组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尽可能地为业主提供取水、用电方便,做好群众工作,严防滋事闹事;环保部门要加强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基地周边3公里以内严禁污染性企业进入;财政、税务部门和植物检疫机构要坚持源头征税、强化检疫,严禁上路设卡,阻碍果品流通;政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干扰*冰糖橙生产和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立足当前,认真落实产业开发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要抓紧落实土地流转,确保基地开发工作如期完成。根据《20*年度*冰糖橙基地开发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特别是城关镇、城郊乡、黄泥乡,要尽快对规划区内的土地依法进行集体流转,与农户签订好流转合同,承包期不少于30年,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在基地建设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中,林业、国土、建设、环保、农经、水利、电力等部门要免除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尽快办理好有关手续。

二是要切实抓好市场管理,促进品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现在,“*冰糖橙”原产地证明商标己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并予以公示,应着手将全县的冰糖橙统一到“*冰糖橙”这一注册商标上来,县冰糖橙种植业协会要负责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制定指导销售价的营销格局;县农业检验检测部门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基地及其果品进行检测认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县工商和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大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切实维护“*冰糖橙”品牌形象,维护广大果农权益。要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维护对“*冰糖橙”品牌形象的意识,只销售和选购*冰糖橙种植业协会认可和授权的品牌产品。

产业开发范文篇8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性

当前,随着中草药在世界范围产生的广泛影响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世界上有超过3/4的人口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中草药产品,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潜力日益显现、作用日益增大。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国家正逐年加大对中药产业化开发与现代化研究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定了重点项目,这将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拉动力,给中药材产业开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县多年来一直是药材传统种植大县,在推动农村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为主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工作中,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相比,同我县中药材资源大县的地位相比,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药材基地建设上,还停留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更新品种上,集约化程度低,未能与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在中药材生产上,缺乏对传统优质药材品种的培育和扶持,生产技术不规范,不能适应药材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四是营销观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品种市场占有额不大。五是产业链条不完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药材加工企业还属空白,大宗中药材仍处于卖原料和粗加工的初级状态,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县在规模种植上已成为陇南第一药材大县,但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很大,同时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性,紧紧抓住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牢固树立“药材富县”的强烈意识,确立中药材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中药材产业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增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心

(一)基本思路

年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第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奖励扶持工作措施不放松,强化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模式;完善药材专业市场,组建全县药农总协会,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着力推进我县中药材开发走上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路子,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二)奋斗目标

抓好三片传统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做好哈达铺至阿坞、哈达铺至庞家、理川至八力、南阳至好梯四个中药材示范带建设,建成31个中药材示范点,通过片、带、点示范,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当归9万亩、党参6万亩、大黄4万亩、红黄芪7万亩、柴胡3万亩、其它6万亩)。预期药材总产达到41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3.8亿元。培育五个拳头产品,即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实施好两个项目,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户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和县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以哈达铺、理川两片7个乡镇20个村为重点,建成9万亩当归种植基地。以将台、何家堡、城关、贾河、车拉、新城子6个乡镇15个村为重点,建成7万亩红黄芪、3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以南阳、新寨、狮子等7乡镇为主,在良恭河流域、岷江流域发展大黄4万亩、党参6万亩。在适宜区发展市场价格看好的名优中药材6万亩,基本形成“一区一品”的种植格局。

(2)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25个,集中连片在等地建立县级药材种植示范点6个,即庞家乡许家村500亩黄芪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好梯乡彭家山500亩党参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哈达铺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其中集中连片1000亩)、理川镇蔡家村千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阿坞乡各竜村500亩当归GAP种植示范点、将台乡罗家村500亩红芪无公害种植示范点,在每乡镇建立乡级示范点1个,全县建成药材种植示范点33个。抓好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将示范园建成全县药材示范展览、科技培训、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县的药材培训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农业休闲娱乐基地。

(3)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努力构建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按照市上要求,在全县退耕区阿坞等9个乡镇15个村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2500亩。在基地建设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积极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基地建设良种化。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一是要成立由药材种植大户、药材企业为主的药农总协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互通信息,严格标准,整体增强抵御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帮助引导协会发挥作用,支持协会间加强协作,建立协会联盟,下功夫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使药材销售更加便捷,效益更加明显。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多方招商,引进外资,力争年内引进1户制药企业落户。同时,在全县选择产品开发先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效益比较好的药材企业作为龙头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形成基地加农户、企业带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5)加强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多方争取资金,争取完善城关中药材加工一条街、衙门地药材加工一条街,新建南阳党参销售加工一条街,建设计子川中药材市场,并组织加工大户开展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建立县中药材专业网站,向国内外定期药材信息,互通市场行情,实现网上交易,促进产品流通。

(6)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制定完善《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教材,发放到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药材种植重点区域培训种植大户300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工流通体系培训加工户300户,引导种植户和加工户的积极性,为全县中药材的发展做出示范带动作用,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7)积极开展注册认证,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和名牌产品创建申报工作,年内完成8万亩无公害党参产品认证。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中药材产业开发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农口各单位要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把中药材产业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对中药材产业开发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全体干部职工要全身心投入,推动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要立足全县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为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工作责任。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从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注册认证、龙头企业、产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制订具体规划,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切实把中药材产业的责任、任务落实到乡、村、社、户和广大干部群众身上。

3、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搞好示范,抓好指导,培育一批产业示范户,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力争全县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同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量和质量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步伐。县中药材中心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在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全力办好6个县级高标准规范化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创新投资机制,既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客商多元投资的体系。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政策和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编写相关项目报告,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引导和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开发农业特色产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中药材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产业开发范文篇9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07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07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08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08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07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07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产业开发范文篇10

根据**号文件《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现将我办上半年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借学教东风变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

推动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二要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办作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工作激情和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全县生物产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加强全办干部职工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县委和学科办指导组的统一部署,我办3月26日全面启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导、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是抓思想发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3月26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邀请县指导组到会作指导,讲解开展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阐明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的指导思想,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要求和详细安排。二是抓认识转变,深入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围绕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中央组学习、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4月14日,率全办干部职工到县煤炭局七楼会议室和该局干部职工一道参加由县委党校马自文老师授课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领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主题,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纲,是发展的硬道理,必须时时讲,一刻都不能丢,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三是抓建言献策,深入开展研讨活动。

学习教导活动要害是让全办干部职工在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不足、认识困难、破解难题。4月13日,我办按照县委的要求召开全办干部职工座谈会,就如何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深入讨论,广大干部职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用新的思维建言,以新的视野献策。普遍认为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大以灯盏花、草乌等**名特中草药材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开发;二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除虫菊、万寿菊生物化工产业;三要加大有**地方特色的苦荞、魔芋系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力度;四要继承改造提升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五要加快发展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一要调动生物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二要依赖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开发经费投入;四要加强基地建造,加强发展后劲;五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六要加大市场开辟力度,拓展销售渠道;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生物资源产业提质增效;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步伐;九要强化公共服务,建立生物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四是抓求真务实,深入开展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