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2:13:58

产业

产业范文篇1

一、文献回顾

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大多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如王振如(2009)就着重从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模式和结构优势①;张海燕(2011)则围绕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问题②;鲍洪杰(2010)通过定性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来构建指标体系,形成模型评价标准,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③;张建(2009)则结合产业链理论来分析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链条环节,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众多的相似性,这也形成两者耦合的基础④;张洁(2011)指出文化是旅游业的发展根基和资源元素,突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购物休闲旅游产业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进而提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互动发展的对策⑤。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引入耦合量化分析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如张琰飞(2012)以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来构建模型,进而来实证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⑥。刘定惠、杨永春(2011)则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来验证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⑦。周叶(2014)则通过灰色系统分析理论来验证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⑧。应该说,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研究热度的不断提升,关于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虽然有部分学者尝试着结合数据和模型来验证两者关系,但尚未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对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验证,以此为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耦合现象主要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虽然其是从物理学当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但产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由具有类似于生命机体组织属性的企业组织系统和周边产业环境系统组成的,因此近些年来耦合原理也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产业耦合系统是指两个产业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行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交换、渗透与循环,并在整个产业业态进程当中进行竞合和联动,从而形成良性的共振关系。在整个产业耦合系统运转当中,产业关联是产业耦合的技术支撑,而产业耦合发展到高级形态也就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即是产业融合为一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相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复合有机体,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这主要体现在两者产业要素流动、产业政策互动支撑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首先,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根源,而旅游产业可带动文化资源价值的增值和延伸创新。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外延,提升其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挖掘出新的文化产业主体,赋予原有旅游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比如当前类似主题公园、创意园区及影视基地等新型的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中,从而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资源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资本,拓宽了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渠道,进一步壮大文化市场规模。特别是随着国内民众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增加了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比如会展旅游及文化展览会的举办,本身也可有效提高文化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旅游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相关文化资源价值增值。其次,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汇集了众多人力、资本要素,在各个区域形成了优势领域,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图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图而文化产业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优化。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空间交叉布局,形成了相互承接的耦合关系,促使了技术、劳动力及资金等产业要素的动态调整,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带动了两者相关边缘产业的优化,两者的耦合关联性见图1。

三、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模型构建

进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耦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于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评价主要是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两方面来进行测评的。(一)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模型构建首先,设A为文化产业的序参量,Aij表示为文化产业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即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其中i=1,2…n,j=1,2…m。B为旅游产业的序参量,Bij表示为旅游产业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同样为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其中i=1,2…n,j=1,2…m。此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序参量上限αij、μij和序参量下限βij、θij分别依据当前基准年、参照年、历史对比数据比值和理想值来确定。在此基础上,设定xij和yij为两类产业子系统的序参量的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然后设立两类产业的子系统的评价模型。首先,确定功效函数,即文化产业子系统各相关指标的贡献值:Aij=(xij-βij)/(αij-βij),(1)其中i=1,2…n,j=1,2…m。同样,旅游产业子系统的相关指标的贡献值为Bij=(yij-θij)/(αij-μij),(2)其中i=1,2…n,j=1,2…m。Aij和Bij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说明xij和yij对其子系统的贡献指数越大。其次,确定各序参量的的贡献值,由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分别处于两个不同但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那么要考察其子系统当中各次相关指标的各个序参量的总贡献指数,就可通过集成的方法来进行确定,即文化产业贡献指标的模型为:其中i=1,2…n,j=1,2…m,∑λij=1。旅游产业贡献指标的模型为:Bi=∑珟ωij×Bij(4)其中i=1,2…n,j=1,2…m,∑珟ωij。公式中λijωij表示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其三,耦合度计算:设定C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当只有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时候,耦合关联度度公式可表现为:C={(A×B)/[(A+B)(A+B)]}12。(5)基于此关联度公式可知,C的取值空间在0与1之间,其意义可表示为:当C=0时,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极小,两者之间的关系处于无关联状态,两者产业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基本没有任何关联,系统也将向无序发展。当C=1的时候,则表示两者之间的耦合关联度最大,关系处于最和谐的程度,两者产业系统包括产业内部各相关指标之间处于良性的共振耦合状态,系统也将走向有序发展。当0<C≦0.3的时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若0.3<C≦0.7,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中度耦合阶段,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标着着系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0.7<C<1的时候,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两者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阶段,各系统之间的统一功能体系基本形成。(二)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以上所表述的产业耦合关联度虽然能反映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对区分两者相互间耦合作用的强度及作用的时序区间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很难反映出两类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两个产业发展水平都处于低水平阶段,而耦合度表现却很高,有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就有必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加以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可表示为:D=(C×T)12,T=a×A+b×B(6)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关联度,T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协调指数,反映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a与b为代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贡献系数,可根据各产业的发展实际来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当0<D≦0.4的时候,其意味着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表明了两类产业间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者贡献率低,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要么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很低,要么是两个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个发展水平高而另一个却极低。当0.4<D≦0.8的时候,则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中高度的协调耦合,表明了两类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及贡献率达到较高程度。当0.8<D≦1的时候,则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极度的协调耦合状态,表明了两类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及贡献率达到极高状态,两类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已然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共生发展。

四、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测算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产业系统,但两者之间所涉及的经济活动都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且两个产业间产业边界都比较模糊,形成相互促进且互为因果的网络化耦合关系。因此,构建一个合理且完整指标体系是测评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基础。一方面,所选取的指标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能够充分反映出两者之间的耦合规律。另一方面,指标的设立应秉承科学性原则和突出重点,尽可能以精简的指标体系反映出两者之间耦合关系,同时也应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核算的可操作性。为此,本文在指标选择上借鉴了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德尔菲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设置和筛选。首先,通过频度分析法,依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指标体系,初步选择出相关的指标。其次,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福建的区域特点,初步筛选出相关的指标。本文选择了8项具有代表性指标,其中涉及文化产业有文化产业主营业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博物馆参观人数和文化产业投资额四个指标,涉图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旅游产业的有旅游收入、国内游客人数、住宿餐饮业收入和旅游企业资产负载率四个指标,这里面既包含效益型的正向指标,也包含成本型的负向指标。第三,根据已经构建的指标体系,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对指标进行测算,而后将指标发送给相关专家咨询,最后总结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如图2。最后,借助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比重,即在构建比较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各专家各自独立打分来评判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后再综合所有专家意见的平均值,最终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见图2中各指标括号中的数值)。各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序参量的取值空间以各年度福建省统计年鉴和各年度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为范围,以指标在某年份的最大值为上限,最小值为下限。(二)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实证分析鉴于数据获取的可取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的指标时间跨度于2010年至2015年,如表1。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各指标的贡献值分析依据公式(1)、公式(2)、公式(3)、公式(4)来测算各指标的贡献值,以2010年为下限,2015年为上限,具体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序参量和旅游产业序参量贡献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文化产业序参量贡献值由2011年的0.2754增加到2014年0.64686,增长了2.35倍,旅游产业序参量贡献值由2011年0.141229增长到0.459791,增长了3.26倍。但总体而言,两者贡献值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都未超过0.8水平。从文化产业系统内部来看,四个指标的贡献值整体上也呈现出上涨趋势,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上涨幅度较大,但总体而言几年来的发展步伐是不一致的,对系统的贡献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序参量呈现出比较平稳的上涨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序参量从2011年的0.0765直接上涨到0.4504,上涨幅度较大,而2014年则呈现出下降趋势。文化产业投资额序参量变化幅度则相对比较大,2012年的序参量是0.7798,而到了2014年则降到0.1691,这反映了福建省近些年文化产业投资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从旅游产业序参量的内部结构来看,各个子系统指标序参量大致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正向指标旅游收入、住宿餐饮等指标序参量上涨幅度较大,在2013年都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值,而负向指标旅游企业资产负债率序参量则由2011年0.2191上涨到2014年的0.7162,这说明了福建省旅游产业在整体规模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企业的负担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从而也影响到福建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2.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根据上述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公式模型,分别测算出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系统参量与旅游产业系统参量之间的耦合发展已达到相对联动耦合发展阶段,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还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数值都不甚理想,即使到了2014年,仍未突破0.5。具体来说,2011-2012年的耦合关联度都小于0.3,这说明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处于低水平的耦合阶段,这就意味着福建省文化产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即使到了2014年,耦合度虽然突破了0.3,但仍未高于0.5,这说明文化产业仍未形成规模效应,也未形成福建省文化产业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如何合理统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促进两大产业的耦合发展是福建省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从耦合发展协调度来看,两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数值仍较低,这说明两大产业仍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反映了两大产业整体协调效应较低,互动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当前福建省应重在结合两者之间的耦合规律,着力发展类似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等这些能够发挥产业耦合优势的新兴产业,发挥福建省既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从而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范文篇2

关键词:区块链;产业链;商业模式;汽车产业

1引言

区块链被全球广泛认为是继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颠覆性核心技术。作为一种前沿创新技术,区块链可以有效解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存在的如信任危机、平台权力集中、用户信息泄露等诸多难题。2021年,我国进一步将“区块链”重点专项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开展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生态。”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区块链技术相较其他互联网技术确实存在显著优势,且在经济突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实践应用也处于探索时期,尚未形成典型的区块链应用成熟案例。作为众多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不断探索新的创新技术,在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技术融合应用之后,区块链技术也成为汽车产业数字经济潮流下实现转型升级的又一助推器。当前汽车行业的广泛共识是,区块链技术将颠覆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比国内外对“区块链+汽车产业”的相关应用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虽然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萌芽出了许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区块链+汽车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平台或者创新产品。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尚不成熟以及与汽车产业融合度尚浅,“区块链+汽车产业”还未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完整系统化的创新商业模式。基于此,本文拟从产业链的视角,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提出完整的“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构想。

2区块链技术与汽车产业链

2.1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概念源于2008年中本聪(SatoshiNakamoto)提出的比特币(Bitcoin)的底层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结构组织形式,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创新、数据信息共享和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引用。相较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单主体数据管理模式,区块链实现了数据管理的多主体协作,不仅解决了信息信任难题,也可实现信息共享和激励,提高了数据信息管理效率[1]。总之,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多主体协作管理和维护模式的,可实现数据信息安全、稳定和可信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说,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应用技术,整合了数据相关的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信息加密和信用共识等多项计算机技术,目前有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类。区块链技术的一般数据架构模式主要包括应用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和数据层等五个层次。其中,数据层是基于信息机密和时间戳等数据特征的底层数据封装层;网络层是由数据节点构成的信息传输网络,包括了分布式组网机制和信息的传输验证机制;共识层是多方权益保障的共识协议或共识机制;激励层是以促进信息共享为目标的经济激励制度和方案;应用层则是区块技术的多种商业模式改造实例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2.2汽车产业链

产业链是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系形成的具有逻辑特征和时空布局特征的链带式关联形态。汽车产业链即是汽车行业的技术经济关系形态。随着自动驾驶从技术高塔逐渐走向人群,自动驾驶汽车即智慧汽车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未来智慧汽车构想“区块链+汽车”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智慧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不同,在于驾驶认知主体的差异,传统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是司机,而智慧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则是机器,通过软件的辅助信息解析实现安全驾驶。如图1所示,本文构建了智慧汽车产业链模式简图。从产业链上游来看,智慧汽车除了传统汽车的锂铜等矿石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外,还需要增加智能化的集成软件系统支持。在产业链中游,智慧汽车则增加了自动驾驶舱的研发生产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设计。在产业链下游,与智慧汽车消费相配套的还有出行服务和第三方软件应用支持等。与传统汽车不同的以上产业链组成部分,正是实现“区块链+汽车产业”的主要环节和基础[3]。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3.1“区块链+汽车研发”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2所示的“区块链+汽车研发”的商业模式。“区块链+汽车研发”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研发过程中借助区块链平台共享、存储、记录的汽车行驶信息,分析汽车使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更新改进汽车缺点。借助区块链平台,区块节点即车主可以实时上传、共享汽车的外形、工艺、驾驶记录等数据信息,为汽车的创新研发提供支持,同时区块节点也可以通过优质信息共享获得激励回报。二是区块链平台协助汽车研发专利保护。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汽车产业研发专利登记的免费,同时可以完美解决专利技术产权维护问题。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和时间戳可以确定专利技术产权的准确时间,帮助方便地实现产权保护维权,甚至是跨国维权。并且,在区块链平台上也可以进行汽车研发专利技术的安全可信交易。区块链技术对汽车产业专利技术研发人员探索保护和推动汽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且广阔的前景。

3.2“区块链+汽车生产”商业模式创新

汽车制造生产环节,需要全方位关注汽车零部件供应、汽车产品物流以及产品仓储等,汽车制造链上的各方信息协调管理,关系到汽车零部件质量和车辆性能的优越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制造生产,可以实现制造生产链的最优化动态管理,是解决汽车生产诸多难题的最优方案。一方面,在传统的汽车生产管理中,零部件质量不过关、以次充好等突出问题难以解决。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3所示的“区块链+汽车生产”的商业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每个零部件的生产日期、生产车间、生产批次、物流运输以及使用状况等的完全信息监控追踪溯源,确保质量不合格零部件不会流入市场,保障了零部件产品供给质量。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完成产品生产后的质量检查。因为区块链平台信息不可篡改的特征,区块链平台的所有生产信息,可以帮助车企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汽车生产的一致性检查,及时发现零部件质量低或汽车产品造假等问题。另一方面,所有的汽车生产制造相关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平台获得产品使用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信息的整理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和采购计划,实现不同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协调,提高汽车生产效率[4]。

3.3“区块链+汽车销售”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4所示的“区块链+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首先,借助区块链技术汽车企业可以建立汽车供应链物流管理平台,包括汽车产业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和智能财务等系统,实现汽车生产销售的产品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系化管理,促进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高效、智能化运转。其次,借助区块链技术,高效完成汽车销售财务管理。与传统的汽车销售财务管理相比,“区块链+汽车销售”的模式可以基于信息的快速收集、准确共享的特征,极大缩短汽车产品进出口销售清单、信用证明以及银行相关文件的处理周期。此外,“区块链+汽车销售”的商业模式,还有利于汽车零售和汽车保险服务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传统的汽车销售和保险模式,在汽车金融保险处理过程中,很难发现汽车行驶信息的造假行为,使汽车金融企业利益受损。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激励特征,快捷方便地获得汽车行驶记录、汽车维修历史等全面信息,在汽车理赔以及汽车租赁和销售等市场保障了汽车金融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4“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如图5所示的“区块链+汽车服务”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汽车交易、汽车管理、汽车安全和数据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在汽车服务交易方面,依靠区块链技术,汽车的充电以及缴费等环节可以实现数字化创新。通过区块链平台的信息共享构建充电交易权机制,可以快速发现汽车充电桩,并在充电过程中进行充电控制,在完成充电后同时完成数字支付缴费[5]。其他如高速交通费用等也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缴费和管理。在汽车行驶信息管理方面,汽车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将行驶记录和汽车其他信息上传、存储、共享于区块链平台,不仅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汽车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于其他用户和车企,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与交易获得相应激励。在汽车安全方面,区块链的分布式共识算法为汽车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区块链平台构建汽车、用户终端和云信用中心的安全网络,进行数字钥匙授权,有效避免了无限传感器、无限蓝牙等设备的攻击。另外,在汽车维护、汽车共享等方面区块链平台的信息共享、信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征也是实现“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图5“区块链+汽车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4结论与对策

本文在对国内外车企和学者的“区块链+汽车”的应用和研究探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块链的内涵和技术特征,并通过汽车产业链的全景结构,呈现了“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最后,本文创新构建了“区块链+汽车研发”“区块链+汽车生产”“区块链+汽车销售”“区块链+汽车服务”的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体系,为未来智慧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实践参考。为促进“区块链+汽车产业”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积极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政府、企业和行业共建开放生态。重点挖掘“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融合价值潜力,组织专家团队和企业代表科学研判产业融合的未来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第二,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普及。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智库等加强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与车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融合生态体系。第三,促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用平台发展。构建包含汽车信息、汽车交易、汽车售后和汽车金融等环节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促进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更快落地应用。构建区块链技术平台应用标准体系,规范汽车消费主体和企业的区块链应用行为,保障平台运行的稳定和高效。第四,加强“区块链+汽车产业”融合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区块链技术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高效+企业”联合培养“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夯实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人才基础。第五,建立“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尽快今早建立完善的“区块链+汽车产业”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朱建明,张沁楠,高胜.区块链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03):1-14.

[2]张富宝,李国,王滔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链[J].计算机技术与发,2020(03):1-7.

[3]刘亚楠,邓洋洋,孙惠平,陈钟.基于区块链的汽车里程表数据的共享和交易[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9(06):79-93.

[4]刘勇,李飞,高路路,徐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联网汽车身份认证可行性研究[J].汽车技术,2018(06):17-22.

产业范文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产业,正在慢慢地表现出多元化融合的趋势。首先,文化能够让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其次,旅游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所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的基石,我们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也能表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会在不同程度上相应的联系起来,形成复杂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其目标就是为各类游客创造一种休闲惬意的娱乐方式。在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为其他游客的精神生活增加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因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也能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同时还可以保留动物栖息的各类生态环境。这两个行业经过日积月累的发展,已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结构。所以,如果将一方简单地归纳为另一方,则很容易降低其整体的效果。实际上,旅游产业要真正地与文化产业融合在一起,才能让文化产业具有更强大的生机活力。很多人认为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差不多,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旅游的一种形式体现,而后者则是文化中的一种形式体现。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旅游产业加强基础支撑,更深层次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则可以在满足各类游客文化需求的同时,扩大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力。从某个方面上来说,创新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创新可以加快相关文化产品的研究;其次,创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模式,将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旅游活动来进行的,各个旅游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会让游客进行思考和谈论,然后形成文化认可,所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惊鸿一瞥”式的文化产业在国内市场上越来越流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阻力。用旅游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推动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桥梁,而旅游产业中的文化类遗产就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文化创新产业需要结合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通过科学技术和农业观光等方法,能够有效地将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最终加快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比较丰富,体系相对庞大。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的提高,都与创新元素息息相关。要建设好现代乡村旅游文化的创新,就必须吸收各类文化创意元素来进行新的发展。发展乡村地区的旅游,就得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资源,以便将文化创新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这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搞好经济的好方法[1]。对于国内文化旅游产业按部就班的模式,乡村旅游文化应当以文化产业为基石进行多元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乡村文化发展新模式。从某个角度看,旅游的发展史在一定范围内也是文化的发展史。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放假的时候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放松,所以旅游也不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了,而是逐渐感受文化的积极转变。同时,在我国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市场也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旅游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人们感受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和自然风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加强,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省内省外、国际航班、高铁动车等公共交通,使各个景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旅游新干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旅游观光的便利。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外经济发展,对境外旅游者提供方便的交通服务。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正反两面性,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产业逐渐边缘淡化等一系列问题。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为解决乡村旅游产业的边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案。当二者融合发展时,就能弥补一些单一产业的短板,这样既能保障乡村旅游产业稳定发展,也能让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扩大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融合发展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事求是,因为每个地区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实施的方案也不一样的。从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反过来,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着相应的旅游产业功能,同时也可以吸引许多的游客。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大局观,它的概念要从游客、组织旅游者以及旅游地区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全局把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层要有全局观,从大局考虑,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统筹兼顾各方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共发展共进步,以便发展新业态[3]。在这个基础上,旅游产业要以创新为主,同时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辅,大力推动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应当建立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乡村面貌,同时发展对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文化创新产业,从而打造出完整的良好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协调性的产业,它对于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绿化协调自然的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就相应地繁荣了起来。人们在进行旅游等活动的同时,既能融入大自然陶冶情操,又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将会继续进一步融合发展,后期应当把重点放在中国文化旅游创新的开发上,以期与国际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项新华,祝琰.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219.

[2]王玉霞.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7,(6):20.

产业范文篇4

一、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现状

(一)有较为坚实的产业互动基础

虽然动漫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但是近年来江西省动漫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江西省不仅动漫产业人才聚集,而且拥有一批高新技术实力雄厚的动漫企业和动漫作品制作团队。动漫产业对促进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较为有利条件:首先,动漫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较为成熟的动漫产业园区,而且基于动漫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动漫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承办了大量动漫展、动漫节、动漫表演秀活动,这些动漫活动日渐成为品牌,极大的促进了江西旅游热的到来。第二,江西省动漫产业规模连年扩大,大量动漫企业成为带动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牌。

(二)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江西省实施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江西省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动漫资源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发挥出动漫的技术优势。其次,江西省动漫资源管理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严禁低质动漫产品对江西旅游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打造有特色有品味的个性化动漫旅游项目,切实转变动漫旅游产品低附加值现状。第四,建立完善的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结合的市场运营体制,拓宽两者广泛的合作互助区域。

二、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战略构想

(一)树立科学的产业发展目标

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应当深入挖掘动漫产业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旅游消费市场,创新动漫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为加快构建江西省更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发挥动漫产业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运用动漫技术优势宣传江西旅游资源,从而吸引大批动漫爱好者来江西旅游,例如,打造井冈山红军主题动画影视剧作品等。其次,开发建设动漫文化博物馆项目,不断提升江西省动漫文化的实力水平。第三,运用动漫作品在景区打造关怀顾客人文小贴士,全面提高动漫旅游的收益水平,使文化旅游成为江西省的新业态。

(二)促进动漫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把动漫作品转化成为游客可以充分有效感知江西旅游文化产品的渠道。首先,逐步推进动漫作品景观化,从而实现动漫与文化旅游的共赢。其次,强化动漫作品的创新,使流行的COSPLAY、动漫影视剧、动漫文化主题公园、动漫展馆与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对接,第三,还可以基于江西动漫产品打造动漫作品演艺活动,动漫旅游商品开发、动漫文化主题酒店、菜肴等项目,力求让动漫旅游更有魅力。

三、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主要策略

(一)建设一批动漫旅游大项目

动漫大项目是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应当通过动漫产业的大项目建设来扩充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首先,借助动漫产业的自身优势,发挥出与之相关的杂志、电视、网络共同宣传江西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拓宽江西旅游的知名度。例如,可以借助《安源小子》动画片,打造安源动画城项目。第二,在江西省现有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游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红色动漫影视剧作品开展出红色动漫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在8条专题线的基础上,再推1至2条红色动漫游主动旅游路线。第三,进一步加强江西旅游企业与动漫科技企业对接,在江西10条高速公路旅游旅游基础上,实现关注江西动漫旅游自助服务微信账号,享受自驾自助导游服务、旅游区门票优惠减免等特色动漫服务项目,方便游客的同时,能引导游客更充分全面的感受江西省旅游资源的魅力。

(二)形成江西动漫产业特色

鲜明的特征与深厚的内涵才是江西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动漫产业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首先,牢牢抓住最能代表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等推出特色动漫作品。其次,可以基于动漫作品,在每年或每季推出一两个有地域特色或江西气派的主题精品动漫旅游项目,从而发挥出动漫对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例如,江西旅游企业可以与全国知名旅游网相结合,开辟出特色动漫游江西板块,根据游客的喜好和需求,由动漫卡通人物为游客开发了主个性化的旅游地图,并实时由网站或江西旅游公司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第四,借助江西特色动漫展会形式,不断拓展发展江西动漫的知名度与传播作用。

四、结语

产业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信息技术

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

1基本概念

关于信息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词人李中就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空长路倚楼台。”这可能是信息:在汉语中的最早记载。信息作为科学概念则是21世纪的事。一般来说,信息就是“消息、音讯”的意思,一切存在都有信息。经济学中所讲的信息是指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动画、气味和曲线等方式表示的实际内容。

那么信息产业又是什么呢?我们说信息产业是指将信息转变成商业的行业,它包括3种类型:①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②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③处理数据的行业。

信息产业分为4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从技术结构层次低的结构形态向技术层次高的结构形态,从生产率低的占主体转向生产率高的占主体的结构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提升。它隐含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

2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进人世界前三位,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目前,中国网络规模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跨人世界先进行列。固定与移动电话用户的总数到:2003年10月底已达到51200万户,互联网的用户是5350万户,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36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67亿元。一些重点产品如: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机等产品的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3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

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信息技术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和规模性的拉动作用。

(2)信息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装备技术改造,体现了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3)信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的面貌为之一新。如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如今“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业的兴起与发展,刺激工业和农业带动服务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总体财富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信息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计算机产业、通讯产业、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咨询产业、数据库产业方兴未艾,以每年25%一30%的速度递增。

信息产业的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将要进一步得到体现。

4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工业化推进过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伴随着科技进步。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性技术是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人化、多媒体化、虚拟化,同时又具有较高共享化特征的高新技术形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巨大的、超常规的,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有力杠杆。

(1)信息技术开拓了新的信息产业和产业部门,增加了信息产品种类和数量。例如,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使得实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通过声像集成具体的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中,使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产生利润,带动了与这些产品相关的硬件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在农业方面,拓宽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推动农产品快速流通,并且提升了生产工具的智能化水平。在石油化工行业,推进了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了行业的节能降耗。电力工业采用了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逐渐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数据通讯网、调度网、配电和电力营销网络,生产出ICET,IGCT为代表的节能降耗电力电子产品。冶金工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仿真模拟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的需求。邮政行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健全了全国统一的综合信息网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服务层次。商贸流通和其他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3)信息技术导致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2001年,中国的电信行业建设投资2500亿人民币,用于资讯化建设的投人占到10%以上。2002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2.5G移动通讯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CDMA、CPRS的竞争全面展开,第三代通讯设施试验成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中国目前有15000多家大型企业,100万家中小型企业需要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而真正采用的仅有2000多家,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十分巨大,将创造几千亿元的市场空间。其他如教育资讯化、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我国都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无疑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问。

(4)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信息技术是技术进步的核心。信息技术对农业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使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其他劳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仅使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资源消耗大大减少;信息技术应用于服务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信息产业使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化,劳动力不断减少。许多专家认为,劳动力由农业一工业一服务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道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一、二、三产业部门均可通过信息化获得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

(5)信息技术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活动正在展开。各产业在顾客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大力普及在线信息管理系统,使顾客可以及时即地地获得自己所需信息、产品与服务,致使产业问的界限趋于模糊。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冲击并变更着传统产业的结构,影响到个人、家庭、企业甚至国家等各个层面。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新形式,它拓宽了产业展的空间,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成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是产业融合基础条件,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

5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产业范文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有效融合;发展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倾斜,全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浪潮,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两大产业双赢的局面,旅游渗透着文化内涵,吸引着大批游客,更为两大产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划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社会工资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有关活动的集合。大致分为三大类:在层中明确提出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中国著名学者阮仪三对文化创新产业的定义也有自己的看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新兴的服务业范畴,包括娱乐业、电子传媒业、出版印刷业、旅游和旅游产业。”[1]现如今,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并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逐年增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文化产业增速越加的迅猛,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部分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2019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中还是不够成熟,需求不够稳定,存在一些风险,但其市场前景却十分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据对全国6.0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2020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前三季度下降0.6%);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425亿元,增长22.1%,如表2所示。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及一些先进的技术支持,并且要融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以此来构建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来充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进步,旅游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二、文化创新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

(一)旅游需求的增长

旅游业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发展,且人们需求的增长也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3]。人们收入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可支配的收入增多,促使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开始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希望借助于亲近大自然来达到心灵栖息,陶冶心境的作用。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旅游业的要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个性化和精神化的旅游产品,这成为旅游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旅游产业的需求也趋向精神方面的满足,而文化创新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除了大自然的风景之外浓浓的文化氛围。并且文化创意性产品的研发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旅游资源观念上的变化

旅游的开发并不仅限于对自然风光的开发,传统的观念限制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人工造就的旅游景观,例如,苏州园林和敦煌莫高窟等。被人们忽略的旅游资源非但不逊色于自然景观,而且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这种旅游资源加以整合,采用观念上的理念、思想、文化内核的东西作为一种价值链,发挥其精神上的作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是一种理念,需要技术作为支撑,产生出内在的动力,深刻凝聚在旅游的各个方面,从而将文化创意渗透在旅游产品当中。例如,交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新产品的开发融入了文化创意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一)开发旅游新产品

旅游新产品的开发,要注重“新”,必须将文化创意融入其中,努力开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重新加工和创造,制作成为一种深层次的带有艺术和文化气息的旅游新产品。例如,哈尔滨对“冰”资源的开发,人们自古对雪和冰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雪象征着纯洁,我国北方在冬季也会组织一些在冰上的活动项目,哈尔滨自古有冰城之称,就是利用这些冰和雪的资源,制造出冰雕、雪雕等艺术品。每年一度的冰雕节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再举行冰雕艺术展览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游乐项目,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二)旅游景观的开发

旅游景观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旅游演艺业的发展和壮大。演艺事业通过对旅游景点的开发,从不同程度上再现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呈现给全国的观众,让大众认可,《十面埋伏》在我国四川的蜀南竹海取景,再现了四川境内竹海遍地,层林尽染的唯美画面,也正是通过电影等手段,将景点推广出去,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创新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购买旅游产品过程中,消费者更多地开始注重产品内涵的解读,就像人们追韩剧,看到韩剧中人物使用的手机、服装、产品等,随之出现了代购等行业的发展。人类对新事物总是抱着新鲜的态度去追求,所以,旅游行业要利用人们的购物心理,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从而吸引和拉动内需。

四、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内部发展特点,从旅游产业的基础性建设和文化创意旅游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在政府的扶持和文化创意的发展两方面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一)政府大力支持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市场机制的制定,市场监管和法律规则的制定等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将旅游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城市内部的旅游资源,例如,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和自然风光等,将旅游资源纳入城市规划中,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主要是针对城市中古建筑群的开发和规划,在制订规划措施的同时,将这些旅游资源纳入计划中,将重点放在保护这些古建筑方面,这样将有利于我国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并共同发展。2.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政策上寄予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一方面,在土地政策方面,鼓励旅游产业对土地的占用情况,从税收方面给与政策优惠,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简化审批政策,对旅游产业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吸引投资者对旅游产业的投资。3.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还表现在资金的支持,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国家进行专项拨款,从而鼓励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旅游产业的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有效利用政府资金。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入,使投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旅游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从而保障了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保证制度,从而将文化创新产业融入到旅游产业中,促进两大产业相互发展。4.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旅游产业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中,人才队伍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一个产业来讲,专业性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保证产业的有效管理和正常运行。因此,政府要积极制订相关政策,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多层次的专业人才。5.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需要在法律上给与相应的保障,而文化创意产业同旅游产业相融产生出新的发展潜力,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注重知识产品保护的建设体系,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相互交融、相互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渗透旅游产业

1.构建文化创意性旅游产品体系将文化创意和旅游产品相结合,从而挖掘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等,针对这些文化内涵开发旅游产品,形成一个文化创意性旅游产品体系,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深深的文化气息。2.创造具有文化创意的旅游品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旅游景点都会摆放许多旅游产品,但大多的旅游景点中的旅游产品都相类似或一模一样,这就使人们越来越厌倦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游客进行旅游,目的是看风景的同时也能将有人文特色的东西买来珍藏[4]。但各个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无论是其产品种类或者产品包装都高度相似,从而使消费者丧失了购买的欲望。发展创造具有文化创意的旅游品牌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宁夏的西部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镇北堡古城,那里是我国古代北方小镇的缩影,承载着西部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北方民族的粗狂古朴的性格,不仅吸引着大批前来观赏的游客,而且还吸引了大批电影电视创作人进行投资拍摄,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蜕变有着神秘的韵味,《老人与狗》《红高粱》《大话西游》这些家喻户晓的电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因此,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品牌,从而促进旅游景点的发展。3.建设服务型人才队伍旅游产业催生出了许多服务性行业,例如,餐馆、纪念品、特产等销售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反馈于整个旅游产业之中。旅游产业要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其中,必须要完善这些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要从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来考虑;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服务行业营销方式和策略的制定,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加强旅游产业的基础性建设

要保证旅游行业的顺利健康发展,首先,要考虑对旅游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只有在设备上进行保证,才能吸引游客方便游客前来,而旅游基础性建设主要涉及环境保护、供电供水设施的保障、交通的便利、旅游景点的卫生以及旅游景点的绿化设施情况[5]。这些表现在外部的情况对于发展旅游业起着重要影响,交通的便利能够让游客采用轻松便捷的方式游览风景。旅游产业的基础性建设少不了当地文化风俗的宣传与构建[6]。例如,一提到西安,人们自然会想到秦始皇兵马俑;一提到甘肃,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河南的少林寺;宁夏的沙湖、贺兰山;四川的九寨沟、峨嵋和乐山等。只有将文化与地域融合起来加以宣传,旅游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营造文化创意旅游消费的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生活条件的宽裕,人们开始注重自我身心的修养,而旅游作为一种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和愉悦生活的调剂品成为越来越多人所追求的时尚。当前环境下的游客有很强的购买力,但有些旅游行业强制游客进行消费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游客的购买欲望。而新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概念的引入却没得到大力的宣传,人们对这种旅游创意产品缺乏必要的认知,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了解和认知,让消费者在旅游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博文.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5).

[2]张宁.融媒体时代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与变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

[3]李西建.以文化创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美学效用[J].旅游学刊,2019(5).

[4]王兴琪.文化创意产业导向下兰州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9.

[5]邱书钦.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4).

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手段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非常的丰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本文按照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并论述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市场整合、营销整合、政策整合等四种主要手段。

一、以资源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以规划整合带动资源整合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可以结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旅游层次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规划思路是借助“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思路,辅之以“多层次需求,个性化设计”的思想,依托骨干线路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出专业性强、消费档次高、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专题旅游线路,以此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

2.以核心产业整合相关产业

以核心产业整合支撑产业,就是要根据核心产业的需求去安排相应的支撑要素,构建核心产业良好发展的平台。武陵山片区既需要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相关产业的整合,更需要通过旅游核心产业整合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以不可移动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

可移动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建立文粹园整合可移动文化资源。武陵山片区可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域差异大,因此在区域内可以考虑各建文粹园,各地按区域文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和技艺。通过文粹园展示这些技艺的精湛,游客通过体验、参与、品尝达到一种互动。此外还可在文粹园表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眼光,形成互动,也可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可以借助以丰厚的本土文化为前提发展的工业旅游,整合开发可移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4.以大景区整合分散文化资源

武陵山片区具备集群条件,具体表现在旅游企业具有集群特征,聚集在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产业联系也就是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区域旅游具有创新力。大景区是指文化内涵浓厚、规模较大、级别较高(一般4A以上)的景区,一般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以上景区等,借助大景区的静态效果来对分散文化资源进行移植整合,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此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5.以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

借助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中度。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一是要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培育龙头旅游文化企业;二是要在市场准入方面降低门槛,消除恶性竞争;三是在资金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旅游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经济实力一般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政企合作、股权投资、发行旅游债券的方式,完成旅游文化龙头企业的打造。

6.以跨区域合作整合省内外旅游文化资源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互补性,通过跨区域旅游合作整合省内外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行,而且已经有所成效:一方面要加强资金利用,招商引资以求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资源上共享和互补,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挖掘人脉关系、经济联系、文化源流等关系,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文化圈。

二、以市场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空间整合

旅游文化空间市场整合通常可分为长期市场整合和短期市场整合两种。长期整合指两个旅游文化市场的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联系,即使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被打破、但最终也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短期整合指某一旅游文化市场该产品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在下一期引起另一市场上该产品价格的变化,它反映了旅游文化市场之间产品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价格反映的敏感性。如果某个国家的任何两个旅游文化市场之间都是整合的,则称这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是整合的或一体化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都不可能完全整合,完全整合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

2.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

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是指旅游文化产品不同营销阶段的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在某营销阶段的价格变化对下一阶段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如果旅游文化商品在不同营销阶段的价格满足“下一阶段价格=上一阶段价格+营销成本”,则此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阶段之间是整合的。

3.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时间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现期价格变化对后期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当满足“后期价格=现期价格+储藏费用”时,则称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三、以营销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景点营销整合

就单一景点来说,要从内部提高旅游文化景点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资源及重要营销事件来构思不同的营销方式。在武陵山片区,对于一些国际公认、知名度高的旅游景点可采用精品化旅游策略进行整合营销,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可采用“情景营销方式”进行整合营销。

2.区域营销整合

就不同地区之间的营销整合而言,主要是对营销人才、营销方式的整合。在武陵山片区,要加强国内各地区以及省际之间旅游营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在营销方式上,要借鉴运用分类营销、捆绑营销、有奖营销及季节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使营销宣传的旁侧效应最大化。通过这些举措真正达到营销资源共享、营销人才共创、营销创意共思、营销效果共喜的整体营销整合局面。

四、以政策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把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调控,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保护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层面要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旅游与文化企业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中小企业。一方面,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要使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与文化行业,参与开发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最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加快培育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意识。

2.探索完备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坚持旅游与文化业发展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实施产业市场政策,明确和强调市场导向的观念。实施产业布局政策,达到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实施产业投入政策问题,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投入,贯彻“五个一齐上”和“内外资并用”的方针。坚持产业组织政策,要求加强旅游与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为旅游与文化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施产业保障政策,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障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3.完善旅游产业政策的立法程序

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要采取多部门联合草拟方式,形成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在政策操作中,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建立立法的跟踪评估机制,保持对立法全过程的监督。保证立法机构及时修订和矫正法律法规自身所面临的一些缺陷,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地提高立法的质量。

4.形成旅游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政策支持环境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与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经验,在实践中,能够借助对方的力量来克服自己的不足,加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通过国际竞争,也可以培养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国和地方的旅游和文化市场,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尹华光 邱久杰 姚云贵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1]余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10):9-10.

产业范文篇8

[关键词]:产业;产业发展;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20世纪70年代的通讯技术革新(光缆、无线通讯、宇宙卫星的利用和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及迅速发展,推动了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初见端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数字、通讯网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又推进了出版、电视、音乐、广告、教育等产业的融合浪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经济发展的产业,必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战略性的调整。产业融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的。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将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这个“天作之合”造就了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从经济学角度看,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最根本的理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两个公司合并的价值超过单个公司的价值,也就是经典的协同理论说:1+1>2。2001年6月,联想和西门子签署进军手机技术领域的战略协议,将电脑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融合出集无线通信于一体的笔记本电脑新产品。2001年10月,世界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索尼公司与从事手机生产的爱立信公司联合成立手机公司,通信产业向传统家电产业渗透,实现了产业融合。所有这一切均表明,产业融合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传统IT业的制造商、传统家电制造商和传统通讯制造商开始了殊途同归的接近。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三、二、一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趋于融合。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充实物质生产部门的基础,并在商业中加以运用,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快速步伐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产业的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化,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正如一股浪潮冲击并变更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影响到个人、家庭、企业以至国家等各个层面。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自身的不同特征(见表1)。信息技术革命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最大标志是,信息产业及其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新产业革命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改造,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为平台,关联产业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产业融合。

表1信息化时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特征比较

传统产业技术特征新兴产业技术特征

技术特征强调规模化经济

经验曲线

特定产品专业化

标准化

社会人本风格的工作方式

可塑性或多样性的成本高昂领域/范围的经济化

战略和扩展

多方向柔性生产

多样化和个性化

非人本系统

可塑性或多样性带来额外利润

操作系统特征集中化

大型工厂和车间

供需平衡和生产流水线

平稳行进式经营

标准产品设计模式

低比率变动高稳定性

库存管理

强化组织为核心的概念

岗位细化及相关奖励

批量生产分散化

分解/离散形式的加工能力

可塑化生产体系

起伏/转向式经营

大量订制产品模式

创新与强反应型

按需生产

功能为核心的概念以便于再组织

责任与职能扩大相联系

流动性系统生产

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当今世界产业融合的实践看,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内在条件。技术进步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线,因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作为新兴主导产业的信息产业,近几年来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技术融合已渗透到各产业,导致了产业的大融合。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①则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产业融合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②。其次,跨国公司根据经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一体化经营中使产业划分转化为产业融合,正在将传统认为的“国家生产”产品变为“公司生产”产品。可以说,跨国公司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再次,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管制的放松导致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加入到本产业的竞争中,从而逐渐走向产业融合。为了让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发达国家放松管制③和改革规制,取消和部份取消对被规制产业的各种价格、进人、投资、服务等方面的限制,为产业融合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值得说明的是,技术进步加上放松管制并不一定就导致融合。产业的技术进步大多发生在本产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产业边界,产生了被学术界称为“死尸融合”的现象。“死尸融合”迫使实业界对企业传统经营观念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企业重组(BT)、业务流程重组(BPR)、虚拟企业等管理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促进产业融合开始直接进行管理创新的实践。通过将管理创新、技术进步、放松管制结合起来,使产业融合变为现实。

对于产业融合,学术界对此论述因角度不同,提法各异。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哈佛大学的AnltaonyOettinger和法国作家Nora,Miac分别创造了Compunication和Telemation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他们将信息转换成数字后,把照片、音乐、文件、视象和对话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使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个现象称为数字融合①。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认为②,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欧洲委员会的绿皮书(1997)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③。Yoffie(1997)将融合定义为“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④。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他预测,不仅只在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⑤。在我国,大多数学者从产业之间影响关系的角度主张,产业融合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岭言(2001)认为:新旧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是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个以上产业融为一体,逐步发育成长为新的企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马健(2002)将产业融合的涵义概括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周振华(2003)认为产业融合意味着传统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产业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和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聂子龙、李浩(2003)认为: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发生既有产业的退化、萎缩乃至消失的现象。角度虽有不同,实质内容大致一致,即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革命及其强大的渗透力,打破了不同产业的边界,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融合产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也可以称之为交叉产业和边缘产业。因此,产业融合的概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从狭义角度讲,产业融合就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这个定义局限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计算机网、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从广义角度讲,产业融合一个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创造性破坏的产业动态发展过程。它通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进而推进产业的变革与社会生产的发展①。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展开,导致产业融合的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将在更大产业经济范围内显现并发挥作用,从而使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化,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的向人们展现出未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最终将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并构架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即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它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三网融合(即计算机、通讯和媒体的融合);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化、生物和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比如机械仿生、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电子商务、网络型金融机构等。二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即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②(如图1),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如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工业中服务比例上升、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三是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标准元件束或集合下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通过重组型融合而产生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新型产品或服务。例如,第一产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之间,可以生物技术融合为基础,通过生物链重新整合,形成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重组融合更多地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融合后生产的新产品表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如模糊智能洗衣机、绿色家电的出现就是重组融合的重要成果③。

图1三大产业融合

产业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④。产业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增长机制与方式,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和创新。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创新方式,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来自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会加入进来,竞争会进一步激化。在产业融合之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从产业的严密定义看,超出产业之外就不能称为竞争关系。但是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原先有固定化业务边界与市场边界的产业部门相互交叉与渗透,使产业之间由原先非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大量来自其他产业的新参与者,使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①。竞争激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企业倒闭和企业吸收合并等悲剧发生。在产业融合中,由于网络外部性等原因,也可能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垄断。但与传统垄断相比,也已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尽管TCP/IP协议与电话网中声音通信的线路交换技术截然不同,但Internet和电话通信的基础设施却同样使用物理电线和电缆。而且,随着声音和电视信号被数字化,同一网络设施可同时处理Internet、电话和电视数据。从这个角度讲,随着电信基础设施的融合,竞争趋于激烈,语音、视频和Internet服务的价格可能会更低。但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大大促进了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等。产业融合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等。在产业融合中发生的一系列企业合并、并购等活动塑造了新的市场结构,新市场活动反映了价值链的一个实质性变化,从简单的信息传输变成为内容的生产和包装,或提供在线服务和交易。自由化和竞争使得信息服务的传输和发送已成为日常用品,并且将其转化为低边际成本、高容量的商业活动,从而改变了当前的市场结构②。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了企业组织之间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一种等级分明,层次繁多复杂,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的金字塔型结构,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现代信息经济社会。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已步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的二元结构形态,虚拟企业将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之一。虚拟企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联合多个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创造某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一种网络式的价值创造共同体。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横向管理。产业融合所导致的产业组织创新,要求产业组织理论做出变革以适应产业组织调整的发展趋势。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上来看,由于产业融合涉及到跨产业的企业行为与关系,局限于产业内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方法(如SCP范式),已经无法适应产业融合问题的深人研究,因而需要提出新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产业融合后,现行的产业管制政策由于不同产业间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复杂化而逐渐失去原有的效力,产业组织政策将从严格的市场准人向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转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产业不可避免的要与他国进行互动协调发展,美国持续多年的“新经济”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欧洲“绿皮书”指出,如果通过创造一个支持甚至把握这种变化进程的环境来迎接这一变化,那么就将为增加就业、经济增长、提高消费选择和促进文化繁荣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产业融合理论自从产生发展至今,已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产业融合后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将成为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已产生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对我国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改革产业规制,取消或减少对被规制产业的进出壁垒,为产业融合创造比较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制定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技术融合;推进信息化业务关系,实现业务融合;以市场为向导,推进产业市场融合;适应产业融合的要求和原则,适时改变现有产业管制政策;打破部门分割及行政垄断局面,加快推进产业间的融合进程;建立促进产业融合的组织协调机制、实现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和为产业融合提供服务的中介机制;大力发展教育,消除产业融合的人才瓶颈;等等;从而加快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作为实现产业融合主体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必然选择,要从多方面推进产业融合:运用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创新、制度创新、资本创新和人才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产业融合拓展化: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分析》[J],《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45-48页。

[2]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第24-27页。

[3]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第4期第4-6页。

[4]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余东华:《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72-76页。

[6]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4期第5-11页。

[8]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16-21页.

[9]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17页。

[10]马健:《产业融合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第78-81页。

[11]周振华:《信息化过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6期第58-62页。

[12]岭言:《产业融合发展——美国新经济的活力之源》[J],《工厂管理》2001年第3期第25-26页。

[13]聂子龙,李浩:《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3年第2期第80-83页。

[14]周振华:《产业融合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70-76页。

[15]Mueller,Milton(1997),TelecomPolicyandDigitalConvergence,HongKong:CityUniversityofHongKongPress.

[16]Greenstein,S.andKhanna,T.(1997),“Whatdoesindustrymean?”inYoffieed.,Competingintheageofdigitalconvergence。

U.S.ThePresidentandFellowsofHarvardPress.

产业范文篇9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承载能力,提升巢湖形象,聚集产业引力。改善巢湖软环境,要有“硬行动”。要继续深化“两问两整治”活动,加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有意刁难、办事拖拉的行为。加强社会管理,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切实维护群众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和营造投资兴业的洼地效应。着力打造企业之外“零成本”、生产之外“零干扰”、外地客商“零投诉”的环境品牌。要不断扩大“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成果,动真格,求实效。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消除“肠梗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诚信形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政府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对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公司设立审批,工商、税务、海关登记,用地申请,报建等环节实行全程制,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投资环境监督体系,树立巢湖形象。借鉴浦东开发时的“三制经验”,即首问负责制、二次申述制(企业第一次投诉,承办人员有申辩机会;企业第二次投诉属实的,承办人员即下岗,无申辩机会)、三天回答制,用铁的纪律规范执法和办事行为。不能机械地按照国家法定标准制定时间表,有时可以提前办结。要在办事效率上赢得先机,要以真诚赢得企业青睐。产业配套能力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产品时,由本地零部件供应商所能提供配套的能力。任何产业都不可能脱离其它产业而孤立的发展,只有那些能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出产业提供良好协作配套条件的地区,才最有可能成为产业转移的基地。其理论基础是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在其上世纪90年代著述的《国家竞争力》中提出的“钻石模型”。金融危机下,安徽芜湖繁昌县孙村镇订单不减反增,该镇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业,99%的产品外销,很多老板前来投资。一位浙江老板说:“做成衣服需要5个步骤,从织布、染色、辅料、商标、包装,在孙村镇的2公里半径内,我全部可以采购到。”孙村镇200多家服装及配套企业,以36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龙头,主营业务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布局,产业链集聚,不形成恶性竞争,反而提高了谈判议价能力,这样利润空间更大了。该镇每年以15%的新增企业数扩张……[3]巢湖要依托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产业链条,比如为船舶业加工船上用品;借助铸造业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

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产业转移瓶颈

(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土地瓶颈一是统一调配土地指标,合理安排企业落户。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土地供应,从源头上严把供应关口,确保经济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以土地指标置换项目的办法值得一试。对一些圈而不建和长期闲置的土地严格依法清理、整顿,杜绝违规违法现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采取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聚集中小企业。芜湖市的一种用地方式值得巢湖借鉴。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已经引进国内外7家公司,年获租金500万元。为什么这么多外企积极要求进驻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其成功的秘诀是采用了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即是按照公司要求建设厂房,使得公司减少了前期投资负担、降低了日后转移风险,提高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效率,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另外,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属于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而巢湖修建的厂房出租属于政府行为,其效率不可同日而语。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政府发挥中介作用即可(本特勒公司就是在管委会的介绍下进驻工业园的),这样突破了土地制约的瓶颈,有利于引进企业。此外,对工业园区实行优惠用地价格,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出台更优的政策,给予更多的补贴,鼓励建设高层厂房,提高建筑容积率,向空间寻求效益。三是围绕主导产业选资选商,集约用地。当前土地紧张也给承接方提供了选资选商的机会,可以藉此打造主导产业,优化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二)创新融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一是通过政府科学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良性机制。二是着力“招行引资”,破解资金难题。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政府出面搭台,让银企同台唱戏;政府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大密度布点;促使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给企业提供快速融资。三是激活民间资金。通过采取BT、BOT、T0T等融资方式建设市政项目抑或其它公益项目;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发挥其金融资助作用。四是培养企业融资能力,指导企业学习融资本领。此外,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打造强大的投融资平台如土地储备中心、城投公司等,都是突破金融瓶颈的好方法。(三)科学用人机制,突破人才瓶颈人才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人才依然是制约巢湖发展的瓶颈。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破解人才制约的瓶颈。一是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新思路,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采取兼职挂职、人才租赁、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办法柔性引进,开启巢湖市聚才引智的“绿色通道”。二是进行股权激励改革。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让企业人员成为企业的主人,即能发挥其内因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巢湖市一方面要鼓励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鼓励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改革,可以建立股份有限公司,为股权激励改革创造条件,进而最终解决人才瓶颈问题。三是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宽松环境。要建设人才公寓,解决其住房问题;解决人才的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为“人尽其才”解决后顾之忧。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人才,都要尊重,要扶持,要宽容。要让每一户企业进得来,发得财,壮得大,留得住。重奖突出人才,让人才在自我实现中实现其价值,也就实现了企业的大发展。

产业范文篇10

一、产业招商与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是指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和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在一个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特色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产业基地以核心区块和龙头企业为主体,集研发、生产、交易、信息为一体,各项功能配套较为完善,并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对许多涉及经济工作的同志来说,“产业招商”这一术语并不陌生,然而对其含义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加以应用尚存不足。什么是产业招商呢?产业招商就是依托当地的比较优势,基于合理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链上的产品来进行招商引资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有计划地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招商模式。产业招商可以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及产出为连接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产业链一旦形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由此形成产业集群。由于产业招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产业服务体系的共享,从而将大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产业招商和其他招商引资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产业招商是一门综合规划科学。产业招商需要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解剖本地区所有产业的结构和特性,挖掘当地产业的亮点,预测和规划其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找出当地各主要产业发展的断节点和制约点,从而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不是泛泛的地区发展规划,它应该是一份产业发展的准则和作业指导书,像企业的工艺文件一样,能够指导操作人员去完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我们常常说的规划招商一般指的是城市建设和三产规划的招商引资,其实在工业招商中通过工业规划进行产业招商的潜力更大。

其次,产业招商是一门系统工程。产业招商需要从产业的源头、中间到终端,并从该产业相关的延伸区域,对产业链进行切割、解剖、重组及包装。要利用现有产品、企业及园区的产业基础,对产业链各节点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对本地的产业链进行科学设计。

再次,产业招商必须和其他招商方法结合使用。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会议招商以及通过文化载体招商等方式,在产业招商引资中都能用得上,与其他各种招商引资方法相比,产业招商把招商的范围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产业内,使招商项目、投资群体目标更明确、更具体,这将大大降低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可以有效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现在,我们经常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召开投资推介会,假如把其中一部分推介会的招商目标锁定在某一个或几个产业方向上,实施以产业为主题的招商,就会使受邀客商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会议给客商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效果将会更好。今年5月份我县在南京召开的**儿童画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是一个以单项产业为题材,进行重点宣传和策划的成功典例,由于会议主题明确,宣传集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这就是特色招商与普通招商的区别,有特色的东西让人记忆犹新,泛泛的接触使人过目即忘。我们在工业招商中也要很好地学习和借鉴这样的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总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把每一样产业均作为重点去发展。有人说浙江县域经济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县一品,即每个县(市)都能培育一二个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产业。被专家称作“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的产业集群,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密集发展一种产业,形成了产业基地。浙江绍兴的轻纺、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乐清的低压电器、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桐庐的制笔、诸暨的袜业等,这些产业群已经成为浙江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生产基地,被国外经济专家视为“中国制造”的秘密。凭借这些产业基地,浙江在国家统计的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约有1/3占据前10名。由此可见,打造一个成功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意义是何等重要。

二、产业招商方法与定位

(一)基本思路

通过对我县工业产业的规划、设计和整合,确定在我县打造2~4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配套关联市场,形成一种市场在先、产业在后,市场和产业相互促进的产业基地。产业基地以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辅以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生活和信息服务、商务中心等配套的发展环境;专业市场重点以与主产业相关联的原料、成品和辅助材料的交易为主,并辅以相关联的服务平台。围绕规划好的产业基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集中到这一方向上,使招商引资工作从多元化、分散的游击状态,转移到有明确目标的产业上来,实行专业化操作,高标准策划,强势宣传推广,使招商引资由目前的被动拉客为主动自愿上门。通过对我县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并以此为平台进行招商引资。

发展此类产业基地及市场,我们可以借鉴华东五金工业城的策划和经营理念。

华东五金城地处苏中姜堰市。五金城内以五金专业交易区为主,并设有生活服务区、仓储物流中心、产品研发大厦、管委会大楼和商务中心。华东五金城规划用地1000亩,一期建设从2005年初正式开工兴建到2006年底,完成首期投资6.8亿元,建筑总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年成交额30亿元,创税1亿元以上。华东五金城的周边是华东五金工业园——五金产业基地,园内有电镀中心、污水处理中心。五金工业园内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五金工厂,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铺天盖地的“人民战争”,形成前店后厂的经营效应,生产与商贸“两业”相互促进和支撑。开工一年多时间华东五金工业城已招来客商1800多户,一期投资已全面完成。

以前的姜堰是一个很不出名的地方,经济也很落后,姜堰人通过打造一个五金城,人为地造出了一个“五金之都”,先造牌子,后造产品,市场形成了,产业基地也形成了。目前姜堰市的五金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

通过工业规划,“无中生有”,人为地造出了一个个产业基地的例子很多。例如盐城是一个没有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汽车生产链,2005年生产小轿车已达13.7万辆。规划中的盐城将成为一座产能达45万辆的汽车工业城。

(二)方向定位

根据我县的产业基础、区位特点等因素,我县近期拟对纺织服装、板材家具、五金机电和儿童画等四个产业进行重点策划,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和特色的产业基地。

1、纺织服装产业

我县的纺织业基础较好,待天虹公司二、三期续建工程完成后,我县棉纺业将达到100万纱锭,全县棉纺行业总产值可达到40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纺织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得到充分显现。毫无疑问,以天虹公司为主要支柱的我县纺织业,是我县近期和今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与纺织业有着密切联系的服装加工业,在我县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服装加工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和资本含量相对较低,这将是近期和今后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重点。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量465亿件,比上年增长11.2%,服装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出口73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相比之下我县的服装加工业还仅仅是起步阶段。

作为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首先是要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由于有天虹公司的核心影响力,我县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标准应该定位为部级产业基地,并按照相应的部级产业基地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申报和宣传。

但是以建立产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这一行业还有很多困难。首先是我县纺织业没有终端产品,均为中间产品,其次是没有形成成品市场。要生产纺织产成品,应以天虹公司为核心,在二、三期改造中引入纺织及纺织后道工序,形成完整产业链。发展和引进与天虹公司产品相配套的后序项目,对促进我县纺织产业链的形成,建立我县纺织产业集群意义重大。同时还应规划建设与纺织服装产业相配套的基础服务平台。

2、板材家具产业

发展我县板材家具产业基地着力点应该在两个方面:

首先,应规划设计高起点的板材原料、成品及相应的配套用料交易市场。结合我县现有的专业市场,采用多种引资渠道,与深圳、东莞等发达地区的行业协会、品牌企业联手建设。按照现代市场的要求,从物料配送、电子商务、综合管理、科技研究、商业服务、生活娱乐等方面全面规划配套建设,相关行政部门入驻配套跟踪服务。只有形成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原料和成品市场,我县的板材加工业才能真正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之路,才能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壮大。

**虽然已成为徐州地区较大的板材生产地区,但原料和成品市场仍未建立或长大,产业基地因市场不配套而在国内的影响还不大。**与**以巨山为界,共同争夺下*文化,两县(市)的竞争优势有许多相似之处。淮海地区的板材和意杨资源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影响,谁首先整合这一资源,谁就会首先挖到第一桶金。

其次,对我县板材产业链进行认真分析并逐点分解。在产业的质和量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在质的方面,重点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延伸,规划和引进高附加值产品;在量的方面,重点要发展若干个核心企业,同时要发展一大批在产业链中协作配套的企业和产品。

3、五金机电产业

**的五金机电业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长三角经济带向内地扩展的交通要节,可以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二次转移点。

把发展五金机电制造业作为我县拟重点策划打造的产业基地,必须以发展五金机电市场为前提。当前可以借助八里钢铁市场的影响,规划设计五金机电市场。发展五金机电产业基地的关键问题除了要市场先行外,与之相配套的电镀、模具加工等相关产业也必须先行。以电镀业为例,这是机械制造、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电子、五金、装饰装潢等行业中最基础的配套产业,由于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电镀企业,产业工序不配套,造成这些行业的招商项目无法落户我县,这已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瓶颈”和“盲区”。参照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此类产业拟采用专业化园区经营和管理方式,应将其纳入工业配套基础建设范畴予以考虑。

4、食品加工产业

**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段,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近,既有城市的条件,又有农村的特点,发展肉食品加工条件很好。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猪肉食品加工企业,拟和双汇集团等国内外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联系,利用大公司挤占市场的发展战略,使其成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基地,通过引进核心企业,扩大肉食品加工产业链。围绕肉食品加工产业链进行产业招商,发展肉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同时以现有澳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继续将羊肉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

5、儿童画产业

**儿童画作为一特色文化品牌,除了其本身的商品价值和市场价值外,以其文化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带动意义远远大于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对工业招商引资来说,这将是我们最有效的载体,也是本文在讨论工业产业招商时将其纳入一起讨论的主要动机。

那么,大力宣传和发展**儿童画产业对促进我县的工业招商引资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目前我们又怎样从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中找到他们的结合点呢?这些均是我们在工业产业招商引资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离我们不远的文化名城山东曲阜,是一个只有60万人口的县级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一极。最近三个月就吸引了5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总投资额逾15亿元。曲阜市委书记张术平说:曲阜把做大经济“蛋糕”最重要的支点放在孔子故里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上,使文化的资本潜力不断地显现出来。他们在招商过程中,打出“孔子文化”这张金字招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去年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来自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华裔企业家一次就带来外资17亿美元,给曲阜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从这个例子我们一定可以想象出**儿童画对我县经济的潜在带动作用。

再看一个利用文化品牌促使工业招商成功的典范。25年前,比利时杨森公司与陕西汉江制药厂建立了我国西部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论当时的经济条件,西安要比东南沿海地区差得多,但当时外商选中的却是西安。在调研中,正当外商还在犹豫的时候,西安人将保罗·杨森博士带到开放不久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参观中杨森博士感叹地说:“西安有如此伟大的历史文明,杨森公司的目标是致力于人类健康和人类文明事业,将公司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城市,促进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正是我们的意愿,西安是最好的地方。”一个几亿美元的大项目在城市文化的震撼下就这样简单地敲下了定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文化与工业招商引资的紧密联系。

当前我县对上述产业基地进行规划时,应按照国家或地区产业基地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造势,并从中优选出几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策划、宣传推广和建设。

三、产业招商的路径

当前客商投资特点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客商投资开始由分散式向集聚化转变,由遍地开花式向基地化转变。重点选择一个地区链式发展,这就是客商投资往往总是钟情某一个地方的原因。因此要求我们把吸引投资的政策尽快调整到有目标、有计划的发展产业上来,围绕产业基地、地方特色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招商政策。

以产业基地为平台进行产业招商的主要路径可以归纳为:

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平台,形成几个具有区域或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打响区域品牌,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转至以宣传、推广产业基地上,变大范围、多方位招商为单方向、专业化招商。产业招商的魅力,在于引进一些关联性大的大项目之后,配套项目就会跟随进入,相关企业又会给配套企业配套,形成一个“织网”的裂变过程。

通过与产业基地相关联和具有配套作用的专业市场的策划建设,使**产业基地及产业市场成为外地客商推销产品的平台,在国内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我们外出招商首先是为外地企业宣传产品市场,使他们首先到我们**的市场上来推销产品,从而使我们的招商引资与客商利益和外地政府的利益直接挂钩,使招商队成为采购宣传队,招商人员成为客商的产品推销员,因而外地政府也就会欢迎我们去招商。

产业招商,贯穿于“打造产业基地”策划建设的全过程,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做好规划,通过引资建市场,建成市场再招商,依靠市场促产业基地,形成“市、场、基、商”一体互动。

在此基础上,集中精力和财力,全力打造产业基地平台和专业市场平台,明确招商目标,通过集中宣传、持续推广,运用各种招商引资方法,借鉴外地成功的产业招商方式和经验,在短期内形成区域品牌,以产业基地和产业链进行招商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