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艺术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4:20:51

产品艺术设计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如果一件新产品,人们需要事先阅读说明书才能明白操作的要领,那么它绝对不是好的设计,因为没有一个使用者会愿意去看说明书里枯燥而烦琐的内容。

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二、行为心理与产品设计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是设计的主体。如何设计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产品,需要人们研究工程心理学和工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产品的功能设计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力求做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怎样设计才能更简洁明了?怎样才能迅速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怎样传达正确的信息才能使得使用者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想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必须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有一定的研究,才会有效地设计产品。

首先,要了解人在做一件事时所经历的步骤,即行动的结构问题。要做一件事时,人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行动目标;然后,要采取行动,自己动手或利用其他的人和物;最后是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达到。所以简单地说要考虑目标,对外部世界所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形成的后果。行为本身又包括两个方面,去做什么和检查做的结果,又称为“执行”和“评估”。

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因为最初的目标也许并不十分明确,目标并不会准确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做,怎么做等等,所以要想采取行动,还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假设坐在沙发上看书,天色已晚,需要光线亮一些。目标:要得到更多的光线。目标转化成意图是:开台灯。但还需要明确如何移动身体,如何伸手触摸开关,如何用手指去操作开关,还可以有其他意图,请一个人帮忙开灯。这样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可意图和具体的动作却有不同。

然而,人们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机性,有的时候很多活动不是靠单一行动所能完成的,或者一次行动无须经过所有的阶段,所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行动中产生执行和评估阶段的断续。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弄不明白自己心理意图及解释,与实际操作及外界状态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断续的产生都是人内心对外界的解释与外界实际状态这两者的差异造成的。某种产品的操作系统是否与用户设想的一致?执行阶段的断续即指用户意图与可允许操作之间的差距。在评估阶段,容易得到并可轻松地解释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一致,则所产生的差异很小。

这两个断续,正是一些日用品设计的瓶颈,一些看似简单的日用品,结构并不复杂,却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断续的解决方法,就难倒了用户,让用户自己来承担操作困难的责任。于是,根据这些基础的行为心理知识,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基本依据,以便检查设计有没有出现执行和评估的断续或将它们处理好。

如何使用户轻松地确定某一操作?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现在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有所考虑。当然,行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自身独特的设计策略,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这就得到一个重要的设计原理:

1.可视性,用户一看就知道的物品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2.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一致。

3.正确的匹配,建立可判定的操作与结果,控制器和功能,系统状态与可视提示之间的匹配关系。

4.反馈,用户可以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地反馈(转第103页)(接第109页)信息。

三、设计原理中的心理学思维

设计优秀的物品容易被人理解,直接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而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很困难。它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给用户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可以利用以上原理对现有设计做个评估,从而可以知道,有问题的设计问题出在哪,向哪个方向改进会避免问题的出现;也可以用这些原理指导我们的设计,在创新的过程中创造出有效、易于操作的使用方式。

可视性,要表现操作意图与自己和产品之间是否实现了互动,即操作意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基于可视性,才可以把事物区分开来。操作结果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知道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可视性只是原理的一点,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这里需要提到预设用途的概念,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的明显线索。比如手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等等。如果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则无须借助任何图解、说明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在概念模型中,物品的表面结构,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剪刀为例。剪刀柄上的圆环显然是让人放东西进去,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限制了放的手指的数目;同时剪刀的功能不会受到手指位置的影响,放错了手指,照样可以使用剪刀。所以就算是第一次使用剪刀,用户也可以弄明白它的使用方法。因为剪刀的各部分显而易见,功能清楚。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匹配原则,以汽车为例,想要把车往右转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这里有两种匹配关系,方向盘是唯一负责汽车方向的,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匹配性使得用户的操作动作与操作结果之间表现出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很迅速,也非常好记。

反馈原则在原来经典的电话概念模型中有很好的体现,按下按键用户会听到确定的声音来帮助辨别工作状态。功能设计上要注意到对人的视觉有及时的反映,以判断操作的正误。

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原理是产生优秀设计的重要依据。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关键。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消费者心理已成为生产者和设计师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产品再好,也只能是放在柜台里,不能产生市场效益,所以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做到产品设计理念上新颖,视觉上好看,使用上方便,品位上满意,价格上合理,就一定能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设计,实现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共赢,达到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目的。

内容摘要: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和主体。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产品艺术设计行为心理学人性化设计原理

参考文献: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产品艺术设计行为心理学人性化设计原理

产品艺术设计从萌芽到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的变革。从以纹样装饰为主的装饰风格和古典艺术风格的复兴,到注视功能和有机形体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似乎都停留在造型的范畴上。对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探讨,却都反映了一个经济现象,那便是以产品为主导的经济现象。以往的产品艺术设计过多地重视了产品的制造,产品销售的利润,却忽略了产品的使用者——人的因素。

北欧的产品艺术设计,因其一贯坚持的人性化,在不牺牲功能的“软性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下,产生了许多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产品。它们便是重视了人的因素,才使得北欧设计代表了优秀设计的高品质,成为世界优秀设计的代名词。

一、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如果一件新产品,人们需要事先阅读说明书才能明白操作的要领,那么它绝对不是好的设计,因为没有一个使用者会愿意去看说明书里枯燥而烦琐的内容。

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二、行为心理与产品设计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是设计的主体。如何设计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产品,需要人们研究工程心理学和工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产品的功能设计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力求做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怎样设计才能更简洁明了?怎样才能迅速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怎样传达正确的信息才能使得使用者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想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必须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有一定的研究,才会有效地设计产品。

首先,要了解人在做一件事时所经历的步骤,即行动的结构问题。要做一件事时,人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行动目标;然后,要采取行动,自己动手或利用其他的人和物;最后是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达到。所以简单地说要考虑目标,对外部世界所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形成的后果。行为本身又包括两个方面,去做什么和检查做的结果,又称为“执行”和“评估”。

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因为最初的目标也许并不十分明确,目标并不会准确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做,怎么做等等,所以要想采取行动,还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假设坐在沙发上看书,天色已晚,需要光线亮一些。目标:要得到更多的光线。目标转化成意图是:开台灯。但还需要明确如何移动身体,如何伸手触摸开关,如何用手指去操作开关,还可以有其他意图,请一个人帮忙开灯。这样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可意图和具体的动作却有不同。

然而,人们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机性,有的时候很多活动不是靠单一行动所能完成的,或者一次行动无须经过所有的阶段,所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行动中产生执行和评估阶段的断续。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弄不明白自己心理意图及解释,与实际操作及外界状态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断续的产生都是人内心对外界的解释与外界实际状态这两者的差异造成的。某种产品的操作系统是否与用户设想的一致?执行阶段的断续即指用户意图与可允许操作之间的差距。在评估阶段,容易得到并可轻松地解释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一致,则所产生的差异很小。

这两个断续,正是一些日用品设计的瓶颈,一些看似简单的日用品,结构并不复杂,却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断续的解决方法,就难倒了用户,让用户自己来承担操作困难的责任。于是,根据这些基础的行为心理知识,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基本依据,以便检查设计有没有出现执行和评估的断续或将它们处理好。

如何使用户轻松地确定某一操作?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现在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有所考虑。当然,行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自身独特的设计策略,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这就得到一个重要的设计原理:

1.可视性,用户一看就知道的物品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2.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一致。

3.正确的匹配,建立可判定的操作与结果,控制器和功能,系统状态与可视提示之间的匹配关系。

4.反馈,用户可以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地反馈(转第103页)(接第109页)信息。

三、设计原理中的心理学思维

设计优秀的物品容易被人理解,直接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而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很困难。它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给用户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可以利用以上原理对现有设计做个评估,从而可以知道,有问题的设计问题出在哪,向哪个方向改进会避免问题的出现;也可以用这些原理指导我们的设计,在创新的过程中创造出有效、易于操作的使用方式。

可视性,要表现操作意图与自己和产品之间是否实现了互动,即操作意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基于可视性,才可以把事物区分开来。操作结果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知道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可视性只是原理的一点,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这里需要提到预设用途的概念,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的明显线索。比如手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等等。如果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则无须借助任何图解、说明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在概念模型中,物品的表面结构,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剪刀为例。剪刀柄上的圆环显然是让人放东西进去,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限制了放的手指的数目;同时剪刀的功能不会受到手指位置的影响,放错了手指,照样可以使用剪刀。所以就算是第一次使用剪刀,用户也可以弄明白它的使用方法。因为剪刀的各部分显而易见,功能清楚。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匹配原则,以汽车为例,想要把车往右转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这里有两种匹配关系,方向盘是唯一负责汽车方向的,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匹配性使得用户的操作动作与操作结果之间表现出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很迅速,也非常好记。

反馈原则在原来经典的电话概念模型中有很好的体现,按下按键用户会听到确定的声音来帮助辨别工作状态。功能设计上要注意到对人的视觉有及时的反映,以判断操作的正误。

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原理是产生优秀设计的重要依据。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关键。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消费者心理已成为生产者和设计师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产品再好,也只能是放在柜台里,不能产生市场效益,所以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做到产品设计理念上新颖,视觉上好看,使用上方便,品位上满意,价格上合理,就一定能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设计,实现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共赢,达到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3

本文关键词:不悔产品文化意蕴设计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对于制造行业来说,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理的和心理的需求。

对次,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研究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丰富产品的文化意蕴,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这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与探索。

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

关键词: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形象

一、产品、产品文化、企业文化

什么叫产品?狭义的理解,只是工厂生产出的实物,如食品、服装等。广义的产品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凡是提供给市场的、消费者认为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或使用后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某种欲望的一切,都可称之为产品,例如服务、咨询也是产品。

所谓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换言之,企业产品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产物,而且是员工崇高理想和自觉奉献精神的结晶;不仅凝结着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而且凝聚着职工无限的创造力,是企业员工群体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的、知识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说到底,产品深深地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二者相融相合。

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产品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对其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通过接受其产品与蕴涵在其服务中的产品文化来实现的。

产品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换句话说,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将在企业所提供的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中得以体现。这正是我们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时,同时强调产品文化的原因之所在。

二、未来企业竞争更是文化竞争

10年前,烧鹅仔在北京方庄首开中国式快餐连锁服务,它既有中国传统的美味,又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这种营销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与此同时,在方庄还诞生了一家麦当劳,同烧鹅仔一样,引得八方来客,叫好声不绝于耳。此后,烧鹅仔分店曾达到近百家,与麦当劳共存共荣。

10年后的今天,若想再到烤鹅仔处一饱口福之时,却发现“此地空余黄鹤楼”,烧鹅仔早已倒闭。但麦当劳一如十年前,红红火火,人流不息。有好事者询问麦当劳方庄店经理原因,他回答:“麦当劳出售的是企业文化”。

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不可分割。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文化领先和知识创新更加注重。

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必将进入中国这一庞大市场,高举“文化竞争”的旗帜圈地圈钱,文化竞争将成为未来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商战”的主旋律。企业的竞争将更快进入商业文化竞争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更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更多的类似于烧鹅仔和麦当劳的故事即将上演。事实上,这样的战斗在麦当劳、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名牌进入中国后就已打响。外国企业在登岸之时,必将带着各自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寨。在未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忍气吞声绝不是办法。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这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与探索。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研究,不断提高文化的附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国在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这种文化的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竞争呢?国内制造型企业还沉湎于“价廉物美是一个永远的胜律”,没有认识到“产品文化”的价值。企业家将如何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更新各自的产品管理理念、产品文化呢?在产品或服务层面值得我们思考:这一层面上的文化营销就是推出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三、厂家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文化

今天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已不单单只是为了使用,同时对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很看重,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产品怡情诉求更为强烈。因此,企业在文化创牌努力中,有意识地将符合消费者怡情诉求,象征人们特有的审美情感,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顺应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自己产品,就可以产品为载体,向品牌投入文化,在满足消费者怡情的心理诉求的同时,取得他们对产品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自己附着于产品的文化识别。产品符合了这样的人文需求,就能以其独特的人文含量在情感上打动消费者,使其因怡情需求而积极购买你的产品,实现情感营销的高附加值销售方式。

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它卖出去,在买方市场的今天产品的文化内涵也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文化也是商品”。当我们习惯于在大街小巷听“正宗牛肉丸”、“地道煎肉包”的吆喝声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有人在卖产品文化赚钱了。美国有名的化妆品制造厂露华浓公司总裁C·雷布隆先生就以“口红不是化妆品,我们让美流行人间”的经营宗旨而取胜于市,闻名于世。

以研究购物心理而闻名的V·帕卡特,在其《隐藏的说服者》一书中这样写道:也许“生意人你不曾想过,如果卖的不是发油而是希望,如果卖的不是桔子而是新鲜的活力,那将会怎样?”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仍沿袭着“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老方式,侧重于产品本身的宣传,在文化韵味和服务方面的宣传不够而造成产品压库严重的现状,我们大有必要加强产品文化的宣传。尤其在市场推广广告策略的制定上善于将企业产品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赋予其特有的文化内涵。须知,当今许多购物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他们除了看中产品质量外,更看重的是企业形象和售后服务。“卖啥偏不吆喝啥”的高明之处,在于使顾客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你的企业形象的同时,进而对你的产品产生好感。我国的红豆服饰、娃哈哈食品等企业注重产品的文化宣传,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设计以文化为底蕴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者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因此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

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世界将是一幅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不同。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洛可可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功能的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与之相反,美利坚民族是个民族大融合,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究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产品设计)表现自己,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识别要求和寻求民族认同感。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进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文化内涵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浸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入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而多样化也是造型与装饰在注重整体效果之下的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之上,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古代工艺产品中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他们需要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形式购买包含其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因此,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灵,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韵味,透射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中国提倡谦和好礼,廉正端庄的行为准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造型浑厚冼练,线条流畅,比例适中,稳重大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明式椅歇息,或许不是最佳方式,但它在仪式、社交、伦理上,却甚于休憩的功能,明式椅对于使用者而言,似乎更在乎于一种文化上的慰藉。

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这是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五、产品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企业的文化是市场给与的,严格的说是消费者所给与的——一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起来的形象。企业形象建立靠的是企业自身的产品,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或其它——因为可以支持企业生存的是有市场的产品。企业所有的一切活动,必然要围绕自身产品来展开,来强化既定的发展策略与形象。产品是企业的文化符号和承载体,是企业文化的化身。人们是通过消费产品来认识企业的,而不是相反。因此,通过产品,人们可以认识企业及其文化内涵。

1、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产品及其企业的印象和情感。

产品形象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比如有形的物体、服务等和无形的感受。

产品形象是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和情感。

产品形象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

2、产品反映企业文化

产品反映企业文化。一般来说,产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企业文化的:

a、产品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

b、产品反映出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

c、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以及企业变化发展、文化的演进;

企业形象在开始时是靠规划的,但在企业中可以执行企业战略到具体形象——产品——上,工业设计是责无旁贷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设计方向、风格是否和企业整体战略保持以一致,对企业文化建设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产品通过外观线型塑造、细节刻画、色调品位等元素的共性化处理,在市场与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产品形象和产品个性。也就必然成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代言者。

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通过整合策略性设计方法实现企业的设计形象(DI),并通过DI系统的实施面向市场推出产品形象(PI),使得企业产品具有家族性、延续性、共生性以及整体个性。所传达的是透过“风格”表露出企业深层文化底蕴和产品发展趋向,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它的作用是超越CI(企业形象策划)的,是CI所无法比拟的。

3.产品整体概念与产品设计

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具备核心层、有形产品层、附加层,从而构成产品整体概念。

核心层表达了产品的效用或服务;

有形产品层包括质量、样式、品牌、包装、特点等五大特征;

附加层即是产品设计者所能提供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而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产品的设计。

4.产品设计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方方面面重新设计。杨振宁预言,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世纪,产品设计更是商家必争之地。

产品设计既是对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同时又是在超前性地设计着人们的未来生活,所谓设计创造未来,设计不仅创造美的形态,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一项活动必然随着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而越来越重要。

5.产品文化设计的四大要素

产品设计对企业及其产品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关键是注意在产品中体现文化内涵。

文化情调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买某种商品,往往要考虑商品的情调——那种能体现自己爱好、情趣、欣赏品味的感受。为此,产品的设计者应以情调为切入点。

文化功能产品设计者通过产品所表达出来的实用、审美功能。这是产品设计者的核心要素。因为这反映出商家及其产品的品位,同时也反映出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身份地位以及文化认同的方向。

文化心理这就是要注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切忌自以为是。

文化精神产品应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一个企业家的精神。

六、结论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基础应用

一、引言

当今社会,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信息收集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挑选产品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艺术性和美感。为了能够促进利益更大化,产品经销商将目光重点都放在了广告设计上,试图让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对一个好的广告而言,设计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优秀的艺术设计不仅能为产品本身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同时也能够推动产品增值。总而言之,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广告设计增添光彩。

二、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元素

广告艺术,顾名思义,是从较为抽象的角度来表达实际产品或概念的一种方式。广告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交际性、目的性和实用性,是广告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艺术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可将某些产品或商品中的信息更加深刻化,引起消费者的感官和心理上的共鸣,体现出产品或商品的自身价值,从而促进消费。广告艺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摄影、音乐、语言等媒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人物、场景和颜色等元素体现。在广告设计中,艺术设计应具备以下几点主要基础元素。

(一)视觉元素

广告设计,它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能够通过广告对产浅谈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应用文|钱铖摘要: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质的飞跃提升,人们的个人需求和消费水平、审美追求也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宣传,已经不再满足当前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向更加创新的方向去寻求发展,这才是当前广告设计的核心所在。并且,艺术设计自身的特性使得它成为当下较为流行的设计符号,与广告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却又有很大的不同,广告设计中的意味浅薄、枯燥乏味的特点被它巧妙地弥补了,它能调动消费者多重感官,促进广告设计拥有更高的水平和价值。故而,文章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广告设计的创新发展,对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关键词: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基础应用品有更加别样的感触,进而更加直观地认识商品。然而,广告设计中,人们最直观感觉就是广告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否让受众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直观感受,进而在受众心里暗自为产品加分。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就能够通过图形和色彩之间的碰撞融合,直观地冲击到消费者的视觉,进而让消费者的心中营生出满足感和愉悦感。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应用,首先就是色彩上的搭配,因为它能够更加先声夺人地通过色彩语言让消费者同广告建立起更加深入性的沟通交流。与此同时,通过缤纷色彩的刺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带给消费者一种视觉愉悦感。通过艺术设计后的色彩搭配运用,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感受,红色,因为它颜色的特性,较为扎眼,让人们猛地就会受到颜色的视觉冲击。进而感受到它的热烈与激情,进而更深层地感受到它的蓬勃。绿色就会让人们联想到草木,进而就会感受到它的轻松与健康。黄色,则会让人们联想到太阳,进而就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温暖。诸如此类,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能够精准地锁住人们的视线,形象与色彩的交相呼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冲击,进而产生联想。在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色彩搭配所带来的情绪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都能精准地为广告设计增添加分,带给用户一种愉悦的视觉体验。它完全不需要其他多余的注释,就能够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大概的信息,并且回味无穷。

(二)听觉元素

艺术设计若是想要在广告设计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除了视觉上的体验,听觉上也格外重要,音乐就是一个最佳的方式,它能够非常好地渲染气氛,调动情绪,拨动人们的心弦,它是艺术设计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促进产品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音乐就能够作为主要的媒介,加深消费者的听觉感受,进而深层次地激发消费者的共情心理,对广告内容感受就会更加深刻。常见的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就是通过产品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音乐歌曲,进而就会随着广告而播放,消费者的大脑皮层就会深受感触,进行条件反射,联想出与此相关的美好回忆。音乐作为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画面质量,增强效果。

(三)触觉元素

虽然说,视觉和听觉让消费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产品,却远没有触觉的感受深刻。但是,触觉是也当前众多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最容易忽略到的元素。触觉是人们能够直观感受产品最为直接的工具,在广告设计的艺术设计融合进触觉元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感受的不足,营造出更加真实的体验。

(四)情感元素

从本质上讲,广告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通过不同方式整合各类艺术元素的过程。从广告学角度来讲,要想做成一则成功的广告设计,关键在于广告本身包含的艺术价值能否成为焦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情感元素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将产品宣传向这种需求靠拢,进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讲,消费者行为共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产品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这是第一个阶段。其次,消费者受到产品宣传物料的吸引后,对商品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阶段则为,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购买欲望,但还有些许徘徊性,拥有商品的欲望不够强烈。第四个阶段是消费者受到情感(心理)因素的推动,决定购买产品。从这四个消费者购买阶段来分析,广告艺术设计中,情感因素扮演着具有关键作用的角色。广告艺术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消费者消费,是一种营销或销售手段。一个成功的广告艺术设计必须达到能够触发消费者情感临界点的这一目标。将情感因素融入广告艺术设计中,相比于销售商品的目的性,广告实际效果更加突出了产品的人性化特点,增添情感功能,最终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实现购买行为。例如婴幼儿产品广告中,利用情感因素将产品功能与新手妈妈的心理建立联系,让消费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那么可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基础运用

(一)材料的运用

材料的运用是广告设计中进行艺术设计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武器,同时也是广告设计中的品质保障。因为,材料自身特有的纹理、肌质、光感、色彩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人们不同的联想。并且,不同材料因为不同的材质和特性进而带个人们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让人们有不同的感受。例如钢材,它的外形和特点就会带给人一种坚硬的感觉。玻璃,则会让人们有一种清透的感觉。所以说,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作用更像是一种别致的语言,及时地通过广告这个媒介将产品的特性全部都让消费者感知到,让消费者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且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通过设计师大胆的创新,也对材料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在广告设计的艺术设计中,通过对产品包装所设计材料,广泛大胆地应用到各个广告用材上,促进消费者更加深入地对产品进行了解。设计师科学合理的搭配,对产品整体的把控,协调各个线条,流畅大致轮廓,这样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广告艺术设计,同时也为产品宣传增添色彩。并且,从产品的核心到外包装的材料的选择,贯穿至整个广告的艺术设计中,促进了品牌效应的形成,同时也强化突出品牌特质,驱动消费者的心。因此,将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充分地运用开来时,可以大胆在设计中融入产品材质,让二者交相呼应。例如,在设计一些天然产品时,设计师在广告制作时就要率先采用产品材质,而后再选取相近的材质作为广告的主旋律,天然类的产品,广告设计中就可以采用一些木料、竹筒、草木等天然主题。材料是产品的核心元素也是基础元素,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将材料得以高效运用,就会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感官,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产品特质。

(二)技术的运用

无论是产品还是广告,技术都是推动其进步前行的关键所在,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技术自身丰富的功能作用,能够为广告设计增添不一样的光彩。设计者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可以完全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产品的特质材料与广告内容相互结合,再通过技术进行加工,就能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广告作品。当前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兴技术不断地衍生,广告设计所面向的领域不再局限于相关的印刷媒介,各种工艺性、艺术设计都可以大胆地融入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广告进步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调动消费者的感官,对其更深层次的感受。虽然打破了传统的广告设计模式,但是也恰巧迎合了当下时代产品特质,通过这些新颖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产品特点。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运用过程中,技术与产品的集合,就能够更好地塑造出高水平的广告作品。

(三)文化理念的运用

广告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美学、心理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这几个方面的结合与应用,同时还是传扬国家文化的载体。对于我国现代广告艺术设计来说,受到外来文化趋势和元素的影响,广告风格更靠近国际化,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和设计的应用和体现就受到了制约。产品营销和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互相影响的,为了迎合国际潮流趋势,我国不少广告设计案例违背了文化顺向传播的理念,过多使用不符合国内传统的文化元素,甚至使用了一些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违背的文化元素,这大大限制了中国广告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在现代广告艺术设计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文化的应用在促进中国现代广告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并延续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广告艺术设计中,汉字结构和形式进行创造性应用,或者是传统工艺,例如剪纸艺术、刺绣艺术等的运用可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放在广告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运用意义

(一)调动消费者情绪

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多重感官,促使其与广告宣传内容互动交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的理解。一般的广告设计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文字、视频、音乐为主题的结合,向消费者平铺直叙的传达产品的主观思想,千篇一律的套路,让产品特质难以真切地表达出来,消费者所理解也都是产品的皮毛。与此同时,在当前的经济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事务的衍生与消逝非常之快速,使得当前消费者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间限度大大减少,因此,如何利用新颖,简单又亮眼的艺术表达来为广告增添魅力值是当前各个广告公司、广告专业学习者等相关人士应重点学习的内容。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就能够促进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调动消费者的多重感官让消费者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产品的多种情感元素,传递更加鲜明的情感信息,让广告更加的立体。虽然,当前大多数的广告在进行宣传时,无所不用其极,并且耗费了商家和广告人大量的心血精力,但是消费者也很少有对此认真关注的,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义务,也没有任何要求让他们对广告做出反应。就像各种市面上常见的广告宣传单,消费者可能拿过看一眼就扔掉了,或是张贴的巨幅海报,消费者可能一走一过地瞥一眼,仅此而已。故而,在广告设计中,如何让消费者驻足认真欣赏才是最为核心主要的。在广告设计中进行艺术设计,就可以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完全地发挥出来,让广告不再拘于一格,大胆地融合产品特质、产品信息,迎合消费者的自身需求,满足他们复杂的情绪。在广告设计中进行艺术设计也可以同当地风俗文化紧密结合,并以当地消费水平为基准,让消费者能够在购买产品时,真切地感受到产品情绪的表达,进而激发出内心的消费冲动。所以说,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让人们真切地接收到来自产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进而进行购物消费。

(二)带给消费者多感式的体验

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应用的意义,更多地倾向于消费者自身的产品体验价值。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应用的范围广阔、包罗万物,体现出来的概念也多种多样,例如近几年风靡全球的“冷淡风”“极简风”以及“复古风”等概念,将其应用在广告艺术设计中,不仅有助于激发消费者多重感官的感知体验,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自身思想上的对当前艺术趋势发展的认知水平,推动消费者形成更加深刻的消费愉悦感,刺激消费。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更深层地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将消费者的情感牢牢地抓住,同产品的情感价值不谋而合,让消费者能够不由自主地将广告宣传产品同市场上其他类似产品分隔开来,自觉标上特殊的标签,深层次地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消费者对产品有更加深度的认知。

(三)增进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过程,利用超脱的艺术感和艺术手法,将广告宣传画面描绘得更加逼真,无论是画面还是广告宣传语都能够让人难以忘却、历历在目。通过广告这个桥梁在无形中拉近了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促进产品信息的形成,让消费者在感知广告魅力的同时,也吸收了产品信息,长此以往,就使得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形成了一种交互式的联系。艺术设计将广告中的声音、画面,产品的特质、味道,都予以更加极致的运用融合,将产品带到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对其久久难忘,在无形中也增进了消费者同产品的情感色彩,为产品能够更加良好的销售奠定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应用,其基础元素就是主要调动消费者的多重感官需求,让消费者的感官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感受,增进消费者同产品之间的距离。此外,也能将产品的材质、技术都能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表现出来,让消费者更加精准清晰地接受产品的情感价值,进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让产品效益最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与科技的持续提高,平面广告设计也会随着推陈出新。传统的设计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已经远远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去加快创新的步伐。必须寻求突破,在审美要求上得到创新,在考虑到科技的发展,只有把这些元素统筹起来,才能做出好的艺术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出艺术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凌艳雁.艺术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基础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5):161.

[2]由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字体设计在平面广告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博览,2020(5):19-20.

[3]李颖.中国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和广告创意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20(8):139-140.

[4]桑愉莹.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牡丹,2020,478(22):87-88.

[5]王保陵,袁野.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2).

[6]杨天奇.情感因素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6(9):127-128.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5

一、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艺术虽然有较高的物质价值,但其给人带来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感受,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高,即艺术设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必然的。[2]艺术设计渗透至日常生活中,能够提高生活的审美标准,而且艺术设计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艺术审美提高艺术设计标准,且还能够促使艺术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物质实体。艺术设计并非是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是以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产品发挥作用,继而影响人们的审美。艺术设计主要是对人们的精神层次产生影响,能够有效扩大艺术设计对人们审美的影响力,促使艺术实质化,让艺术设计作品对群众产生实质性审美引导和启发。虽然艺术设计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多优势,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设计人员在接受设计任务时,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和资料查询进行设计,而专业设计还会考虑到设计作品的使用环境、社会效应、审美引导、环保因素等。如FrancescoCappuccio设计的桌子“路易斯21世”受到广泛关注,该作品主要是将集合切割手法和古典韵味融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到实用性,确保桌子在具有高价值审美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使用功能。如果设计师跟随日常大众审美的潮流,没有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进行批判,其所涉及的作品将难以起到创新和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不仅需要深入生活找到艺术与生活的需求点,还需要远离生活避免受到生活审美的影响。

二、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艺术的设计立场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艺术设计已经逐渐转变为消费行为,艺术设计作品也逐渐成为群众的消费内容。[3]传统艺术设计最终被定位为收藏艺术,但如今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消费行为。当前人们在面对一些艺术设计产品时,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使用体现出该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即如今艺术设计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艺术设计产品时,考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全新的生活体验和艺术体验,同时还能够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随着我国群众文化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对设计活动和产品的需求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一件高价值艺术设计产品能够快速传播到群众的视野中,继而被一些商家采用手段,促使群众可以通过便宜的价格选取该类艺术设计产品。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涉及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等不同层次均需要艺术设计的实体,即在文化、艺术和商业领域中,艺术设计也是必然存在的,因此艺术设计者需要清晰认识到日常生活的审美水平,并及时进行审美批判。[4]设计师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多元化层次的审美水平具有较高的包容性,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设计作品,尤其是与自身设计理念相违背的艺术设计作品,找出该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优点。但设计师尤其需要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主要是由于任何类型、任何主题的艺术设计作品都会进入日常生活,通过批判日常生活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格调和设计能力。设计师必须将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作为基本立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艺术设计在日常生活的体现越来越普遍,因此设计师必须时刻注重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提高自身审美格调,以设计出高于日常生活的艺术产品。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设计师应当包容不同文化的艺术设计,批判不同文化的艺术设计,以警醒自己不可盲目设计。

作者:潘汝洁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震东.“田野”的美学——兼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J].民族艺术研究,2013,(4):19-23+55.

[2]郑国友.现代性焦虑与日常生活批判——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审美立场与艺术价值[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4-118.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6

现代艺术设计作为当下时兴的一个专业领域,已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古典意义的艺术设计,即现代艺术设计不再全力追求诸多视觉造型的抽象形式的综合表现,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和创造性。更准确的说,现代艺术设计是在机械化工业大生产方式下,人类在强调设计对象的视觉造型形式和审美效果的同时,又充分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性效果,并以适合现代机械化工业大生产方式为前提的创造性活动。它既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也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也就是说,现代艺术设计产品既是有着良好功能的实用品,又是极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品。完美的现代艺术设计是人类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体,因为艺术设计作为人类设计的两大分支之一,更多体现的是特定社会、特定人群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活动,它可以借助于色彩、造型等视觉要素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精神思想融合到一起,并借助于具体的产品体现出来。现代艺术设计应当是一种消除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隔阂,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对立,文化与经济的分歧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人类创造性活动。它摆脱了为艺术而设计和为技术而设计以及为利润而设计的片面误区,实现了艺术、技术、科学、经济、文化、物质、精神、个性、共性、现实与未来等等的均衡和辩证统一,是一种富含文化精神内容的物质创造活动。

为了适用以低熵为主导的熵的世界观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追求应当有所调整。在传统的机械论世界观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在价值追求上过多的强调艺术设计的功能价值、物质价值,而忽略其内在的真善美的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机械论世界观影响下所造成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道德问题等等。在新的熵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艺术设计的价值追求应当走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加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低熵世界观是一种必需品的世界观,而不是奢侈品和无休止的财富积累的经济观。在这种世界观看来,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应该以维持生存必需品为中心内容,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各种能源的耗费,减少多余能量的耗散,才能符合熵世界观的能源和道德要求。也就是说,人类不应该过多的追求艺术设计产品的经济学价值,不要过多的驻足于设计产品带来的现实利益,它的价值取向应该更多的从社会的人文角度全面分析设计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于艺术设计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是任何世界观里面最基本的追求,而在熵的世界观里面,人们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外在的表层的功能价值、物质价值,而是尤其关注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本价值等内在价值、潜在价值的体现。首先,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所谓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就是指艺术设计产品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即艺术设计产品的社会功能,它包括艺术设计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对社会文化事业的促进,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推动,对人类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弘扬,以及对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的推动等方面,其中既要充分关注艺术设计所带来的社会正价值,还要重视和防止艺术设计可能会导致社会异化的负价值的体现。艺术设计活动过程及其产品要以人类优良的社会道德品质为本分,要体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不能仅以物质利益为惟一的追求。

在追求艺术设计产品的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要兼顾人类的社会思想美德。而且不仅仅是体现而已,更应该去弘扬各种优良的社会美德,而不应该抛弃甚至是违背和损害各种善的美德,沦为丧失道德的纯粹物欲主义的追求。其次,注重艺术设计的生态价值体现。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7

企业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依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特点制定出实际的艺术设计策略,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包装设计、销售环节、店铺设计、产品展示等环节中充分运用艺术设计,保证产品整体水平的切实提升。

二、艺术设计可以更好地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在市场营销中运用艺术设计,可以更好地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例如日本的索尼公司,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把创造市场作为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促进消费者购买自家的产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功能、更多款式的产品,扩大了消费者的可选择空间,同时在审美和品位等方面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在市场营销当中运用艺术设计,需要依据市场的不同需求来对艺术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也需要以更加合理、科学的设计来引导消费者,主动创造市场。只要确立了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基本需求的艺术设计理念,就能够一切从消费者出发,拿出更多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设计,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三、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的成功案例

作为一种在市场营销中最常使用的手段,艺术设计被广泛应用到商标的设计、产品包装的设计、广告的设计、企业形象的树立与推介等各个环节,很多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都与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可口可乐公司,其品牌价值就已经超出了七百亿美元。它的主要产品可口可乐,其商标为“CocaCola”,该品牌的含义并不深刻,但是发音格外响亮,短小精悍,正因为该商标的独特个性才让大众一时之间便完全接受了它。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又选取了一个响亮的,并且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满怀吉祥的名字“可口可乐”,所以才会成为风靡中国的饮料,这其中更多的功劳来自于艺术设计。

总而言之,在艺术设计与市场营销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设计者必须了解艺术设计在产品的营销、推进、价值展示中的重要作用,提前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对企业文化和生产理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产品的造型进行精心设计,使艺术设计和产品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体,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绪方面的需求,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高效开展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黄定康.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和策略[J].中国市场,2008(9):36-37.

[2]孙冶.浅析艺术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12(35):32-33.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8

一、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理论教学

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当高度重视服装设计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学习,遵循服装设计的一般原则与规律,以及服装绘画艺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进而在保证服装效果图绘制的科学性、有效性的同时,切实提升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和视觉信息传达效果。一方面,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理论教学应当遵循服装绘画理论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包括造型、透视、色彩、动态描绘等,通过这些专业绘画理论的指导,保证服装绘画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理论教学还应当遵循服装设计理论的一般原则和规律。通常来说,服装效果图是服务于服装产品设计的,因此服装效果图的绘制应当遵循服装设计理论的规则,保证服装效果图是有效的、可操作的,进而更好地推进服装产品设计工作的进程。总之,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服装绘画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技巧训练

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当高度重视绘画技巧的训练,了解不同绘画技巧在服装设计效果图中的表现力,灵活运用技巧,达到更优化的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效果。一般来说,服装设计效果图的最终水准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服装设计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构思,二是服装绘图艺术设计的绘画技能表现力。由此可见,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中绘画的技术功底十分重要,干净、简洁、有艺术审美的绘画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服装设计效果图的整体美感,更好地传达服装绘画作品中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有效发挥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功能与作用,达成服装设计效果图在服装设计流程中的目标与任务。具体来说,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切实增进各个关键技术的训练,包括服装效果图的构图、服装款式的设计、色彩的调配、面料工艺的呈现方式、服装绘制的整体感等,并通过技巧的训练,让设计者更好地运用服装效果图的造型、色彩、质感、比例、动态动作、光影效果,为服装效果图的最终成品添光添彩,进而切实提升服装绘画艺术设计的整体质感。

三、服装绘画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项目实践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艺术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该行业的发展,它不仅与知识产权有着紧密的关系,涉及方方面面,而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代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在不断创造,创新的过程,其渗透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服务等领域,所以对应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只有在不断更新、完善,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文化、经济等发展步伐。设计师们在有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主动理解和掌握相关法规,合理、有效的利用其为艺术设计作品做好保护和引导,提升创造安全感和成就感,保障现代艺术设计健康良好发展下去。

一、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产权界定

(一)现代艺术设计受近现代历史背景影响,是一门综合精神和物质文化生产的应用型学科。它将社会、历史、自然、人文、科技、艺术等知识融会贯通,全面围绕人性化产品设计进行研究。从知识和知识产权的角度看,现代艺术设计其实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一种创造性的知识行为。从知识角度来讲,现代艺术设计汇集了工学、计算机、商学、历史等门类的知识和需求,以可视化的创意展现了目前消费市场流行的情报与商业策略。(二)现代艺术设计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内涵、过程、价值来看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从设计理念来讲,它是根据市场需求、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技术条件等因素多方位考虑的,其中还包括知识产权因素,它对于设计活动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设计内涵来讲,“知识”与“创意”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现代艺术设计与知识产权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密切相关的,他们在公共领域都具备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设计过程来讲,设计过程主要包含设计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包括设计分析、方案确定、模型建立、产品信息检索与可行性、技术实现、生产销售等信息,这些都是无形的知识以及设计过程,无形的知识保护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作用;从设计价值来讲,在知识与文化领域,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商标领域来讲,一个商标代表这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产品的标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设计领域;从服装领域来讲,知名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价值就会相对较高;从建筑设计领域来讲,一整套成熟现代的设计理念,就代表着作品的定位,那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设计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是创造品牌价值的重要要素,现代设计领域的价值也主要体现了知识产权价值,从而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品牌的知识产权价值的设计。

二、现代艺术设计侵权现状及危害

当代艺术设计发展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存在知识密集、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众多因素。虽然目前国内已有相关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法等法规,但仍无法涵盖所有的主题艺术设计。例如国内,著作权法只能保护、表达设计概念,随着科技发展,艺术设计新形式对现有知识产权法规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新媒体设计、互联网在线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常根据当地文化、经济、科技、社会等的发展需要,及时修改现有法律法规,为创新和设计做好后盾保障。意大利的建筑设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目前已成为保护对象。当代知识产权制度也随着国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但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执行力仍跟不上中国经济发展步伐,作品产权保护意识欠缺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全,经费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等因素造成艺术设计作品产权保护不当,侵权情况经常发生。现代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师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特有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和东方国家特定表现形式,但在某些复杂设计领域,人们更加重视审美和精神需求。艺术设计人才济济,其作品原件,特别是工业、服装、装潢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更具备交易的金钱价值。艺术设计行业已然成为国内服务业的领军行业,艺术设计作品种类多,涉及面广,雷同、盗用情况也经常发生。前期学者曾将设计按照对象不同划分为工业、装潢、室内与环境、服装和广告设计等几大类。这些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权保护意识缺乏,赝品不断,市场混乱、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艺术设计作品权益受损,其发展受到阻碍。使得许多设计者的作品受到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具体体现在艺术设计作品市场抄袭造假行为成规模化趋势。一些名家作品被专业临摹、以假乱真情况严重。艺术设计作品是设计者灵感与智慧创作的结晶,人类文化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前艺术设计作品侵权的现状致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受损,极大地损害了设计者的合法权益。抄袭、模仿情况泛滥严重影响了设计界的信誉和自身艺术价值,影响了中国艺术作品的国际地位,致使其无法与国外艺术作品竞争。艺术作品的升值空间,影响了艺术设计的健康长足发展。综上所述,现有知识产权法只有了解和密切结合当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而完善和创新,才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坚实保障及参考。另外还需要深入研究典型知识产权设计理论,通过案例实践分析、归纳、总结与实际结合完善相应知识产权法规。在艺术设计知识产权研究方面,不但要重视显性知识产权管理,还要重视隐形知识产权管理,以人为本,激励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

三、现代艺术设计与知识产权关系

认知知识产权和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艺术设计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设计作品的创意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艺术设计品便是它的表现,那么艺术设计与产权直接似乎就有了一种天然的联系。也可以这样理解:创意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表达,既可以让他人感知又可以一种方式复制的艺术作品。反之如果创意只停留在头脑思考阶段,那就不能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他们直接存在的必然属性。艺术设计作品是人类智力的成果,它是以创作为前提条件,经过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形成的。它具有独特性,可以宣扬文化、树立形象、服务行业,可以给消费者留下美好印象,它是一种美的结晶,美的过程中也可以被商业化,因此艺术设计作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也可以具有商品性。一件设计作品体现了设计者的思维、是不可触摸和无形的,它只是设计者或者商家意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不敷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是不能被正常保存、复制和重复使用的。从商家来讲,如果设计作品不被赋予商品,知识产权保护,那么就会缺乏唯一性,有可能被挪用、滥用,就会导致失去它应用的价值。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可复制性,如果不能被复制,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感知,而被复制的同时就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都是相称的。因此艺术设计是应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艺术设计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前提是设计师对于知识产权及其法规的理解。目前来说,设计师需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定后再进行创作,后期产品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便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围绕社会和人类需求,创作健康、有利市场发展的优秀作品。每一种具备创意性和新颖性的设计作品都是需要设计师们付出和努力的,如果当这件作品再被商业化或复制的时候,能够遵循知识产权相关规定程序进行,那么设计者的作品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作品价值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设计成本便可以有效利用,合理回收,设计师在有效保护下才能更好发挥他们资深创作,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促进艺术设计的市场能够更好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

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如果一个作品被作为商标注册应用,那么权利人之间就会产生商标权和著作权交叉,这样就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这种情况的界定需要去认真思考。也就意味着知识产权呈现多种特点并存的状态。

五、策略应对

首先,对艺术设计作品的产权保护应区分知识产权权利体系内部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都是人类智力创作成果课题,区别在于:商标权强调识别性、显著性;著作权为自然取得,强调独创性;专利权强调新颖性。其次,加强对艺术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很多人对知识产权知道的并不多,对于艺术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它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有额自己的行为触犯了他人产权,有的知识产权人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这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立法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艺术设计涉及概念、内容、特点,只有有了清晰认识和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制定出符合艺术设计市场发展、作品知识产权维护有效法规、完善现有知识产权法规。

六、结束语

产品艺术设计范文篇10

审美性是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标志。艺术思维是最接近完美的思维,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艺术设计活动本身的审美属性,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艺术设计作品通过其特有的审美性,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悟与共鸣,要积极发挥艺术设计的普遍审美性对大众的引导作用,通过美的艺术熏陶,坚持正确思想导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社会诚信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这样充满真善美的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感染成年人,还可以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用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艺术形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设计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这也是我国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更易为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接受。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风尚随之受到冲击与考验。一部分人走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精神上趋向于浅薄、颓废。但也有人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转向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正是因为艺术设计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艺术设计所倡导的绿色设计、人文设计、国际化设计、民族化设计等,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追求美的内在精神价值,不仅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充实和丰富,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更加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度,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树立新的社会风尚。

二、艺术设计的双重属性提高了人的精神毕活质量

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从其诞生就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一概念。其目的,就是把精神或艺术也作为一种产品放到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工艺流程中去考虑。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首先,生产艺术产品需要生产者付出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是劳动的产品;其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艺术设计作品需求者通过交换获得艺术品的消费权,艺术设计作品生产者则通过交换实现其产品价值,这种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物,当然属于商品。还有,艺术设计作品生产出来是供人们使用的物质生活需求与精神生活欣赏的满足,这种艺术设计作品中凝结着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具有价值。由于艺术设计生产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使其物质与精神的属性并不是等量的,而存在一定的偏差。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后,便产生了两种基本需要,一种是物质的需要,另一种是包括美的需要在内的精神需求。尽管作为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在任何生产中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但是物质生产从一开始所追求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则是其附属价值。而艺术设计产品则有根本的不同,作为美的创造思维的成果,集中了一切美的高级意识形态的艺术品,其目的是在精神上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美的陶冶和净化中得到特殊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从远古到现在,虽然时代变迁,然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作品揭示了人类的生存、衍变和发展的无限奥秘,艺术设计作为特殊的生产活动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社会在发展,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要有大的发展。因此,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水平,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艺术设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国民精神境界和素质,打造民族品牌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三、艺术设计的创造性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容

艺术设计是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是为社会和市场服务的综合性活动,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正是这种趋于完美的创造性思维应用于人类的实践,才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不断拓展先进文化内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所谓设计,是指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见,艺术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现代艺术设计不仅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方便的使用工具,同时也促进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交流,加速社会整体前进的步伐。人类文明中最具有创造力的方式方法当属艺术设计,尤其是现代艺术设计,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有目共睹。譬如,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展出最新的技术发明成果和艺术创新作品,并成为人类新思潮的发源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国家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民族活力也在于创新。重视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对创新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总理及相关国务院领导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呈送的“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上作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以及党的十七大指出文化实践可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方面可以看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艺术设计创作应挖掘先进的意识形态,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艺术作品,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运用高新技术创新艺术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丰富文化的内容。增强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文化艺术业态,建立更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以先进文化引导创新型社会健康发展。

四、艺术设计的传承性保证了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艺术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的传统艺术,成为该民族的精神瑰宝,并在不断的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国传统艺术,指的是以中华文化艺术为源头、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总称。传统艺术是相对艺术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艺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艺术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丰富并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现代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人曾对传统艺术不屑一顾。认为传统艺术落后于现代艺术,从而认为讲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其实是将传统艺术与古代艺术相混淆。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中,传统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民族特点即中国特色艺术就会与现代艺术脱节,丧失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财富。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一旦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便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回顾中外艺术设计精品中,没有哪一种艺术是单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譬如,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击缶表演,表演者身穿的盔甲和演奏的乐器虽然是中国几千年前的,而表演的形式却采用现代构成手法,配合现代数码技术,给世界奉献出富有震撼力的、符合时代审美的视听大餐。正是艺术设计的这种传承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才使得当今世界的艺术形式如此丰富而且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