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9:50:58

常态

常态范文篇1

目前,鞋印检验中所利用的形态特征,依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三类:

1.在鞋底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特征。如:花纹的种类、布局,鞋底表面细小花纹的分布和特殊形态,制作中形成的气孔、注料痕,切边时形成的表面花纹的特定分布及流向等等。这类特征的特定性很强,可以做为同一认定的重要依据。但这类特征依附原来的特定鞋底而存在,一旦失去这双鞋子,则无法予以恢复。

2.在鞋子穿用、修理过程中由一些外在偶然性因素作用而形成的特征。如,割划痕、缺损、补丁、烧灼痕,鞋丁等的分布、位置、形态。这类特征的特定性极强,在同一认定中的利用价值最高。但这类特征均为若干偶然性因素随机组合作用的结果,再现形成这些特征的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恢复再现这类特征亦不可能。

3.人在穿鞋行走运动中形成的鞋底磨损特征。磨损特征是人在行走运动时,鞋底同地面相互摩擦作用的结果,它在同一认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天津市公安局查阅的159件鞋印鉴定统计,运用磨损特征进行同一认定的有92件,占57.9%,其中单纯以磨损特征作为同一认定依据的84件,磨损特征与其他特征结合运用的8件。

在鞋印检验实践中,又可将磨损特征依其在其他鞋底上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和出现率的高低而分为两种,

(1)种类特征(或称一般特征)。包括磨损的程度、部位和一般形状。

(2)特定特征(或称细节特征)。包括:

特殊(罕见)的磨损形态;几处磨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因磨损而形成鞋底花纹深浅的变化;因磨损而形成鞋底花纹表面形态的变化;磨损部位内残留鞋底花纹的分布和数量;磨损部位周围边缘花纹的形状和分布;磨损部位以外的鞋底花纹的数量和分布;鞋底附属物(如绊、带、帽)因磨损而形成的变形;因磨损形成的孔洞、缺损的部位及形态。

上述特征中,有一种是因外在的偶然性机械力作用,如攀登、跄擦等特殊动作或鞋底某部位凹凸变形等原因形成的特殊磨损,这种磨损不是在人正常行走运动中所形成的,称之为“非常态磨损特征”。另一种是人在穿鞋正常行走运动中逐渐形成的鞋底磨损,称之为“常态磨损特征”。人在行走运动时,鞋底表面沿地面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因而在与地面接触部位产生阻止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包括凹凸不平引起的啮合、分子间的吸引、电荷转移而引起的静电吸引),鞋底表面物质颗粒逐渐脱落而形成磨损特征。

摩擦力的大小同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F=KP)也就是说,鞋底常态磨损的分布同鞋底压力分布有直接关系。人在行走运动中影响鞋底压力分布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脚掌的构造与形态

每个人的脚都由趾骨、跖骨、楔骨、舟状骨、距骨、骰骨、跟骨等二十六块骨构成支架,在其掌侧的深层、浅层有固定数目的肌肉和筋膜,表层被覆较厚的皮肤,共同构成脚掌侧的形态。每个人脚的构造虽然相同,但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骨块及肌肉的个体形态产生差异,互相联结搭配也有个人特点,因而使各人脚掌侧(包括趾、掌、弓、锺)各部分的表面形态呈现出许多差别。刑事技术部门在赤足印的检验中将人脚掌各部位形态分成若干种类,根据这些特征的综合评断可以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由于脚掌形态上的差别,使人在行走运动中脚掌作用于鞋底的压力分布图象各具特点,从而形成常态磨损特征的特定性。

2.行走运动规律

每个人行走运动都有自己的习惯特点,这些习惯特点的生理机制在于后天形成的大脑皮层动力定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各项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复杂活动支配下的多环节运动。行走运动受各运动器官生理结构以及心理、训练、职业、年龄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外界的各种刺激依一定顺序反复作用于大脑皮层,逐渐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神经联系系统——行走运动的皮层动力定型。在动力定型支配下,人在行走运动中的各个器官依照一定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协调,成为习惯性的自律运动。这一运动表现为步幅、步态、步频等方面的个人特征,使脚掌压力分布图象人各不同,进一步形成鞋底常态磨损特征的特定性。

为进一步认识和说明鞋底常态磨损特征人各不同的特性,我们在安徽省淮北市和江苏省徐州市采取了500人的鞋印进行分析。

采样对象:500人均系18——25岁的男性青年战士。其中淮北武装民警、消防民警200人,徐州83230、83233部队战士300人。

提取方法:每人穿自己的旧军用解放胶鞋,鞋底均匀涂以油墨,以步行方式从预先准备好的纸张上走过。同时捺印赤足印及拍照鞋底照片,以备参考。

经用我们设计的“方格矩分析编码法”,对上述500份鞋印的常态磨损分析结果表明,鞋底常态磨损具有人各不同的特征。根据磨损的部位、程度、范围、形状、互相搭配以及磨损的细节特征,可以对不同鞋的穿用人进行是否同一的检验。

利用常态磨损特征进行鞋子的同一认定,在实践中比较常见;运用常态磨损特征对两双鞋子的穿用人进行同一认定也有案例记载。如:1980年5月9日,甘肃省民勤县某公社XXX被杀案,在距现场104米处提取作案人抛弃的染有被害人血迹的旧布底鞋一双,后又在嫌疑人桑XX家中提取其平时穿用的旧布底鞋一双。经公安部126研究所痕迹室对两双鞋底常态磨损特征的部位、形状、大小及相互搭配关系等进行检验,确认两双鞋为同一人穿用。桑犯被逮捕后,供认了杀人及抛鞋的全部犯罪事实。

二、鞋底常态磨损特征再现的基础与方法

鞋底常态磨损特征的形成主要在于人身固有的脚掌形态和行走动作习惯,这些均为人身所固有的特性,并非鞋底本身的特性,也非外在机械力的特性。以上两种形成常态磨损特征的人身特性均具有相对稳定性。脚掌的表面形

态以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构造的稳定性为基础,除了生长发育、损伤等因素影响外,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人的行走运动动力定型的本质就是一系列固定联系的条件反射,这个动力定型一经形成,人在行走时,条件反射就会按固定联系依次再现,从而减轻皮质细胞的工作负担,这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本能。除非运动器官损伤、严重疾病或长时间训练,这个动力定型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是不会有显著改变的。因此,每个人穿鞋所形成的鞋底常态磨损特征具备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即使换穿了鞋,只要鞋子种类相同,穿用条件相似,所形成的常态磨损特征应当是相同的。因此有可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使常态磨损特征在另外的承受鞋底上再现。

在实验中,除了将常态磨损特征的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做为理论依据外,还须考虑它在承受体上的反映性问题,也就是要考虑鞋底表面花纹结构和材料性质对磨损特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应选用与原鞋的种类、型号、花纹结构一致(或极为近似)的实验鞋。

此外,用普通的鞋子进行模拟实验,需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这样就丧失了模拟实验的实用价值。因此必须制作软质模拟鞋底,附着在选定的实验鞋底上,以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再现穿用人的常态磨损特征。

1.模拟鞋底材料的选择:

模拟鞋底需要在柔韧、弹性、细腻、稳定等方面同真正的鞋底近似,同时其耐磨强度又很低。经多次实验证明,用乳剂型聚氯乙烯增塑糊较理想。聚氯乙烯(PVC)树酯是一种价格便宜、性质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加人高沸点的有机物——增塑剂可使之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增塑剂加得越多,塑料成品越柔韧。根据需要加人适量的填料(如石膏粉或炭酸钙),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降低其耐磨强度。PVC树酯同增塑剂的相溶性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越接近,相溶性越好。因此我们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做为增塑剂(PVC溶解度参数9·5,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溶解度参数9·4)。聚氯乙烯属于热塑性塑料,需要一定的温度固化成型。增塑糊在800C时开始胶凝,温度继续上开,塑化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物料渐渐发挥出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到160oC左右可以完全塑化,各种物理性能(包括耐磨强度)达到最优。温度继续升高,PVC将会分解焦化。因此,必须适当控制温度,使其达到所需的性能。经多次实验证明,较理想的成型温度为12OoC左右。

2.制作模拟鞋底的方法:

(1)制作鞋底模型:根据实验鞋(或现场鞋印)选择好种类、型号、花纹相同的鞋作为正模型;以备复制负模型。再准备一个木制长方形模型(或就地挖长方形土坑),其长、宽、深度要适合于一个鞋模大小,内衬纸。将石膏液调好倒入木模型内,刮除气泡和杂质。在正模鞋底表面涂以油脂(如DBP或食用油)作脱模剂,然后轻轻压人石膏液中,待鞋被石膏粘住后即可放手。凝固后,取下鞋子,将制成的鞋底负模型晾干备用。

(2)准备原料:

底料配制:乳剂型PVC粉末100克

石膏粉(硫酸钙)50克

DBPlO0毫升

以上材料充分混合搅拌成糊。

衬料配制:PVClO0克

DBPlO0毫升

底料还可根据需要加少许颜料。另外,用纱布按照鞋底大小和形状剪几个衬垫(以每只鞋两个衬垫为宜)。

(3)制作模拟鞋底

先用毛刷在石膏负模型中涂一层脱模剂。再用毛刷将配制好的底料均匀涂于石膏模中,使糊料均匀布满鞋底花纹,并保持适当厚度(约1·5毫米)。这时再将衬布展平铺于模底,衬布上用毛刷均匀涂一薄层衬料,再加一层衬布,最后再涂一层衬料。料涂好后,将模型放人12OoC烘箱内40分钟。取出后,将成型的模拟鞋底揭下即可。加衬布的目的在于增加模拟鞋底的抗拉强度和挠曲强度。但须将衬布展平,不得出皱摺。涂料时(尤其涂底料时)不要压入气泡,以免影响鞋底花纹造型。涂料必须均匀,不能出现薄厚不均现象。

3.实验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80名武装民警战士,年龄18——24岁。

选购上海产飞跃牌松紧口蓝色面网球鞋(胶底,小菱形花纹),于1981年11月20日发给实验对象穿用。穿用期间从事正常的队列训练、擒敌格斗训练、篮球运动及巡逻执勤等活动。穿用两个月收回,依其磨损程度编组再进行第二次(模拟)磨损实验。

在模拟实验前,按实验人脚大小选择同型号蓝网球鞋做为承受实验鞋,用砂轮将鞋底花纹打平,用粘合剂(北京椿树橡胶制品厂生产CX一204硬塑胶)将模拟鞋底粘附于承受鞋底上,加压20——30公斤,放置五小时以上即可用于模拟实验。实验场地选择水泥路面(篮球场)。运动项目有队列、拳术和篮球运动。实验开始后随时观察鞋底磨损特征的再现情况,在磨损特征再现时即停止实验,记录实验持续时间。

4.常态磨损特征再现情况

我们将鞋底划分为拇趾区、前掌区、落脚区以及其他区(包括脚弓四趾区和后跟中上部)。通过实验观察,常态磨损特征稳定再现的程度在这四个区域内不同。稳定再现程度较好的是前掌区,第一次实验前掌区常态磨损再现率达78??75%,以下依次是拇趾区、落脚区;而后跟部分、四趾部分的磨损特征易受其他条件(如运动方式、伪装)的干扰,再现的稳定程度较差。

1982年7月,在北京又选男性青年3人,以硬塑底布鞋做为实验鞋,再次进行常态磨损再现的实验。经穿用3——4小时,原塑料鞋底穿用1年多的常态磨损特征得到再现。根据实验情况说明,只要选用相似的穿用方式、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鞋底常态磨损特征的再现是可能的(见照片)。

在淮北实验场地上,模拟鞋底穿用1小时,相当于实验胶鞋底在水泥路面上实际穿用150小时以上(大约1个月),而相当于实验胶鞋底在土质地面上实际穿用300小时以上(大约2个月)。平均穿用时间比例为:

----------------------------------

|模拟鞋底|胶鞋底|硬塑底|

|--------|------------|----------|

|1小时|200一250小时|3——4个月|

----------------------------------

三、鞋度模拟磨损特征检验的特点

用模拟方法再现常态磨损特征的检验是鞋印检验中的新方法。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其自己的特点。

1.常态磨损特征检验的科学基础、基本方法

和程序并不违背痕迹学同一认定的基本理论。它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同一般的鞋印检验比较,被认定同一的客体不同。一般的鞋印检验,是通过对反映形象的检验,认识和研究造型体——鞋底的表面结构特性,并通过被寻找客体特征与嫌疑客体特征的比较,认定鞋的同一。而模拟再现特征的检验是在被寻找客体消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研究鞋子本身的同一已毫无意义。常态磨损特征表现了引起这一形态特征的客体(人)的一些特性,我们通过检验常态磨损特征,认识和比较的是人身的固有特性,它做出的结论只能是人身的同一与否(即认定穿用鞋子的人)。

(2)同一般人身认定比较,供认定同一的客体不同。一般人身同一认定所依据的形象痕迹有两种,一种是人体某部分或器官(如手、脚、牙齿等)同承受体接触,而将其接触部位的表面结构形态反映在承受体表面。这种反映形象是人体局部表面结构形态的反映,是造型体与承受体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种痕迹是人身具有的某些动作习惯特性(如:书写习惯),通过一定的工具作用于承受体。这样形成的反映形象是人的动作习惯特性(动力定型)形象化的反映。鞋底常态磨损也是一种反映形象,它既反映了人脚掌表面结构的形态特征,也反映了人行走运动的习惯特征。而且,这种磨损是人身借助承受鞋底同地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身特性的一种间接反映形象。这种人身两种特性间接的综合反映是我们认识和比较人身特性、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依据。

(3)同一般的痕迹检验比较,同一认定结果的证据意义不同。在一般的人身同一认定中所依据的是同犯罪事件有联系的反映形象,而这一反映形象同人身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而人身认定的结论可以直接确认人同犯罪事件的联系。一般的物的同一认定结论可以确认物同犯罪事件的联系,但并不能确认人同犯罪事件的联系,要解决人同犯罪的联系需要结合查措施。而模拟磨损检验,是以物同物比较的形式,做出人身同一认定的结论。这一结论只能确认人同物的联系,即确认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的鞋是谁经常穿用的。而这一点,以前是依靠搜集旁证的方法解决的,其可靠程度和证据价值远不如通过模拟磨损检验所做出的科学技术鉴定。

2.在模拟磨损特征检验的具体方法上,比一般的鞋印检验更加注重差异点的评断。因为做为供认定同一客体接受检验的鞋底,已知不是现场鞋印的造型鞋。原造型鞋底在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一些偶然性细节特征,它不会在另外的场合再现;而模拟鞋底在实验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若干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无法在另外场合再现的特征。这类特征在两种性质的鞋底上不可能重合,这就必然增加两个被比较客体的差异点。要科学地解释这些差异点,就必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既要考虑实验条件方面的原因,又要考虑承受实验鞋底表面凹凸情况以及模拟鞋底在制作中造成的缺陷。在检验中如果出现种类特征相符而细节特征有差异,又难置可否的情况,可以将模拟实验重复进行。

这次实验表明,前掌区、拇趾区和后跟落脚部位的常态磨损特征稳定性强。因此,在模拟磨损检验中应主要以这几个部位的磨损特征做为结论的依据。后跟中间部、四趾区域的磨损较易受运动方式的影响,差异点较多,检验中可作参考或补充。

这次实验中发现的差异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不同人穿用而产生的本质差异。表现为种类不符,或种类特征近似,但细节特征的布局及磨损的趋向根本不同。第二类是同一人穿用,但因实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非本质差异。其磨损的部位、形态等种类特征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细节特征上,如重磨损区边缘花纹的数量和形态出现差异,有的表现为大部分细节特征相符,而局部磨损特征出现差异。

非本质差异点的产生有如下几种原因:

(1)模拟鞋底本身的原因:

①模拟鞋底薄厚不均,较厚部位磨损加重,而较薄部位磨损减轻或不出现磨损。

②衬布没有展平,出现凸起棱线,在模拟鞋底表面相应部位便出现条状不正常磨损,而相邻两侧磨损减轻。

(2)承受实验鞋底表面形态方面的原因:

①在打平实验鞋底表面花纹时,若局部出现凹凸不平,就会在模拟鞋底表面出现局部磨损不足或加重,呈现变态特征。,

②如果实验鞋底表面出现砂轮磨损形成的沟痕、棱线,就会在模拟鞋底表面出现长条状不正常磨损或减轻磨损。如果棱线位于边缘部位,模拟磨损边缘会出现中断现象。

(3)实验条件方面的原因:

①人的运动方式不同,脚掌用力的部位、方向和大小也不同,磨损特征就会出现差异。如同一个经常穿着打篮球、长跑或登山的鞋同他自己经常穿着正常走路的鞋比较,前者磨损着重于前掌、趾尖和外侧,而后者磨损前后比较均匀。在淮北的模拟实验中,打篮球和跑步的时间比例较大,所以大多数前掌再现的磨损特征较好,而后跟部特征再现不足。

②实验时间掌握不准,不仅会造成磨损程度上的差异,亦会形成细节特征甚至种类特征上的差异。在实验中,人的体重不同,运动强度不同,形成相同程度磨损所需的时间差别很大。因此,在模拟实验中,除根据磨损程度预测实验时间外,更应随时观察磨损特征的再现情况,达到要求即停止实验。

关于模拟实验时间,应保持在2个小时左右或稍长。时间过长,实验人疲劳,而且也降低实际应用价值;时间过短,人行走运动特征的常态分布规律表现较差,易于受客观条件的干扰和实验人主观伪装心理的影响,而使常态磨损特征呈现变态反映。要准确地保持一定的实验时间,应根据原鞋底(或现场鞋印)的磨损程度,适当调整模拟鞋底的成型温度。对于磨损程度重的,可以在12O0C一llO0C之间适当调整以降低耐磨强度。对于磨损程度轻的,可在12O0C——13O0C之间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强模拟鞋底耐磨强度。同时还应考虑到这种实验是在嫌疑人直接参加下公开进行的,必须注意排除故意伪装步法所造成的干扰。必要时可以将同一人几次实验结果对照检验,以及参考嫌疑人其他日常穿用鞋子的特征。作到准确无误。

四、结论

鞋底磨损特征在同一认定中的价值是已经由司法鉴定实践所证实的,并非本文的新发现。通过这次采样分析和模拟实验所证明的仅仅是以下两点:

1.鞋底常态磨损特征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性,在以同一认定为目的的司法检验中可以做为结论的依据。

2.鞋底常态磨损特征可以通过模拟

常态范文篇2

1新常态下旅游营销的发展趋势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消费日趋理性,旅游消费模式从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要求景区、景点打破体制壁垒和拆除管理围墙,由单一的景区、景点建设和管理转变为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与统筹发展,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因此,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正确认清当下景区、景点营销的新形势,对促进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旅游“客制化”需求越来越高

“客制化”旅游是介于团队旅游和自助旅行之间的一种旅游服务模式,也称为定制旅游,是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要定制旅游服务项目,能让游客体验周到、自由的定制旅游服务。与传统团队旅游相比,“客制化”旅游没有统一服务和价格标准,而是根据游客的需求来安排与旅行有关的细节,灵活多样。

1.2旅游营销由“产品营销”向“理念营销”转变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景区营销应由重点介绍和宣传产品的内容与特色向游客传递“养生、休闲、康养”等理念转变,让游客由“走马观花”式游览转变为“下马看花”式深度体验游,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景区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同时,景区营销应在品牌文化内涵建设上下工夫,突出宣传和介绍景区旅游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理念,形成优质的旅游品牌,以品牌感染游客、带动市场。

1.3旅游营销进入体验经济和产业链经济时代

新常态下,人们外出旅游更多的是期望融入和参与到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强调对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生活的体验。为适应体验旅游发展需要,旅游营销应由宣传景区或酒店等旅游产品的硬件,突出旅游产品的服务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向宣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突出游客在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转变。同时,旅游营销强调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链,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当地房地产、休闲、娱乐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明月山景区营销,在宣传温汤镇“硒温泉”的同时,更应突出宣传温汤镇的宜居环境、温汤外镇的房地产业和休闲娱乐业。

1.4旅游营销由经营者营销向经营者与游客共同营销转变

在以体验旅游为主的泛旅游时代,游客的消费需求及消费档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高层次的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方式由观光游向休闲游和体验游转变。游客的旅游参与意识强烈,关注“生产劳作体验”“民俗旅游”“疗养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希望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参与机会,参与到其中去,体验各种旅游项目的乐趣。面对自主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新一代游客,明月山景区的旅游营销,不能只是赤裸裸的向游客传递旅游产品信息,满足旅客诉求,而应是与游客一起开展旅游营销,给游客提供以旅游体验、参与的背景和契机。

2新常态下旅游营销面临的压力

2.1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旅游产品的同质性是由旅游服务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产品同质化使旅游业之间竞争尤为激烈,同质化成为旅游业的“致命伤”。如温泉旅游,“江西省现已发现温泉96处,开采地热井38处,两项数据均列全国第六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地热水探矿权122个,各地已建成温泉疗养院所13处,直接利用温泉建成供沐浴治病的简易浴室或露天浴池达29处599个。”①“温泉经济”已经成为江西省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亮点。但是,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温泉旅游面临的文化内涵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局面令人担忧。几乎每一家经营温泉的景区都有菊花池、玫瑰池、药池、红酒池等。如不解决温泉旅游同质化问题,实施差异化温泉旅游营销策略,明月山温泉旅游将陷入困境。

2.2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影响游客对明月山景区的选择

近年来,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商、养、学、闲、情、奇”新六大要素构成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尤其是由观光游向体验、养生游的转变,各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如乡村休闲游、民俗风情游、村寨与古镇游、生产体验游、度假游、康乐游、养生游、研学游等各旅游产品出现,使游客出游选择对象十分丰富,影响到游客对明月山景区旅游产品的选择。

2.3科技发展给明月山景区营销带来巨大压力

网络技术、手机媒体的普遍性运用,使得信息传递呈现碎片化特征,从而引发了社会营销的新浪潮。旅游信息的碎片化,使游客对旅游消费判断更加多元化,意见领袖、微信、朋友圈都将成为游客消费决断的影响因素。而且,游客还会通过发表观点来影响周围的其他人。同时,利用微信、微博、论坛、视频分享等方式进行的社会化营销,使旅游企业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与潜在用户之间更为广泛的沟通。

3新常态下旅游营销的政策建议

3.1旅游营销要善于抓住关键词

旅游营销的核心是让游客在短时期内、在众多的旅游产品中关注你的旅游产品,记住你的旅游产品,这就要求旅游营销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吸引顾客的眼球,形成品牌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偏好。明月山旅游营销的关键词,首先应该是“一年四季在宜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一年四季游宜春。游客体验,“春看花、夏避暑、秋赏月、冬泡泉”四季之旅。其次,明月山旅游营销,应抓住“硒文化”这个关键词。打亮“富硒”牌,积极宣传养生、康体旅游。立足宜春富硒温泉资源特色,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寻求养生的心态,大胆开创特色温泉养生文化,推动温泉旅游产业向休闲、养生、文化体验等具有宜春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品牌转变。

3.2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明月山景区的发展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绿色营销,使明月山旅游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明月山景区绿色营销,一是突出明月山景区的绿色生态优势,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确定绿色营销目标;二是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开展绿色认证。

3.3融入跨界元素,开展整体营销

转变思维模式,往往会让人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旅游营销。整体营销理念强调营销活动不要仅局限于部分行为对象,要融入跨界元素,拓宽营销空间视野,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整体营销。在整体营销理念指导下,明月山景区的营销可采用进社区、进超市等方式展开。利用特色旅游专题推介会、旅游线路推广、旅游优惠等方式进社区,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明月山旅游。也可采用旅游进超市方式,旅行社通过在人流量较集中的超市铺设广告,通过购买购物卡或资源置换等形式,促使超市消费客户达到一定消费量,通过抽取旅游奖券等形式,宣传推广明月山旅游,形成“跨界”互利共赢局面。

3.4关联、共鸣、创意,实施多向营销

信息化社会,人们最怕被群体的其他成员孤立,希望通过群体内的相互探讨、共同影响来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表明自己在群体社会中的存在。因此,多向的社会营销要找寻话题,引起群体成员发生共鸣。这就要求:一是关联。明月山的营销宣传,要找到与旅游者生活形态及思想意识的关联点,引起关注,并能够为游客提供问题的解决途径,针对游客的现实需求,构建产品与消费需求的关联。二是共鸣。将枯燥的明月山旅游产品及促销内容与游客进行沟通性处理,通过社会热点事件搭载、故事性演化、大众娱乐化处理等方式,找到游客的共鸣点,直达游客的内心,引起游客的关注。三是创意。只有有新意、有话题的内容,才能够被游客所关注并接受。创意成为营销传播的重要功课。明月山营销,从不同角度、不同路线对传播内容进行创意加工,让自己在浩繁的信息中快速脱颖而出。

3.5开展精细化营销

要使明月山旅游营销高效,营销理念必须进行升级,从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转变。这就要求:一是要搞好市场调研。定期对到明月山景区的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了解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购买方便。想来或不想来的原因,他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哪些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同时细分市场客源市场,建立信息资料库,形成可随时更新、随时查阅并有可比性的信息调研和反馈系统。二是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建立强大的具备实战能力的旅游营销体系。三是市场集约开发,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抓战略性区域市场开发,滚动式开拓市场,并进行区域整合和深度合作营销。

作者:殷剑 刘玉凤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范琛.探讨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区旅游的市场促销策略——基于4RS营销理论视角[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6).

常态范文篇3

关键词:新常态下;服务营销;创新;策略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有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还要有较好的附加服务。企业既要重视产品的研发,重视产品的质量的提升,也需要能够树立服务营销理念,能够通过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营销服务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重要举措。企业要能够在新常态下进行服务营销的创新,要通过有效的服务营销创新策略,有效占有市场,把握竞争主动权。

一、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营销指的是在营销过程中,为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以此赢得客户良好的评价,赢得良好的企业口碑,以这种方式吸引顾客,维系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标,这种营销理念就称为服务营销理念。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客户需要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列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开展营销活动,实现营销目的。在新常态下企业必须要深化营销管理,要优化营销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服务营销就成为企业深化营销管理的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在新常态下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二、新常态下开展服务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市场已经进入到过剩的买方市场,并且这种市场状况将长期保持。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消费需求已经从低端消费向高品质的消费转变。消费者现在不仅关注商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更多地关注商品的服务问题,满意和不满意已经成为顾客购买商品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新常态下,企业不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需要注意产品服务,要能够以优质的服务得到顾客的满意。企业要能够把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作为营销工作开展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营销的目标。在新常态下,企业创新服务营销模式对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优质的服务是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在新形势下,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能够取得差异优势的只能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所提供的商品质量大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商家提供的服务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的水平,就能够吸引消费者进行再次购买商品的欲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

2、服务营销是全面深入履行现代营销观念的有效途径。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营销观念是在以产品生产为基础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以产品的推销为中心的销售观念。现在营销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的,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现代营销观念中,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营销策略、营销活动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目前产品实体本身所具有的营销功能在在不断下降,而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附加利益正在不断上升,提供服务的多少与提供服务的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此,服务营销是全面深入履行现代营销观念的有效方式。

3、通过提供良好的营销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客户需要提供良好的营销服务的企业都能够积极寻找现存的和潜在顾客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虚心接受反馈信息可以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市场反馈信息,能够根据信息,优化产品,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加利润。

4、服务营销能够促进企业组织变革。服务营销能够促进企业组织变革。要有效推行服务营销模式,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起与生产销售等并列的服务部门,这些部门所承担的服务功能能够贯穿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能够超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提供的服务更为丰富。服务理念得到有效发展,并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中,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到产品的销售,产品的售后都需要贯穿服务理念,这种服务理念能够应用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策略中。要能够把服务营销思想理念应用到产品生命的周期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的服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提升销售效果。

三、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服务营销的理念认识不清。目前,很多企业对服务营销的理念认识不清楚,认识不深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尚短,传统的营销观念对我国企业有很深的影响。虽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已经认识到营销理念需要发生改变,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对服务营销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不够深刻。现在依然有很多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但不是很重视服务。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对服务营销的有效认知,企业对服务营销理念和重要性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

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情况。很多企业不对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不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的需求情况,个性消费情况,而只是一味地模仿,为消费者提供内容相同,品质类似的营销服务模式,这种情况就是服务趋同情况。其实,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不同的,消费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同样的消费群体在不同的时期其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也是不同的。

3、营销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所感知的服务质量就应该是企业设置营销服务质量的标准,但现在很多企业所提供的营销服务质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难以使消费者满意。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员工情绪和感受不够重视,导致员工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就会影响到员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导致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四、新常态下服务营销的创新对策

1、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作为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才能真正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要认识到在新常态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服务营销就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目标而开展的营销活动。这种活动更多地关注的是消费者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能够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指导思想,选择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2、打造特色服务营销模式。开展服务营销策略主要是为了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满意,从而提升营销效果,实现企业有效的盈利。作为企业必须要能够打造特色服务营销模式。企业要准确定位市场,企业要定位自己的市场,找对自己的消费群体,根据消费者的情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要建立个性化的服务营销文化,以服务营销文化影响营销人员,提升营销人员的个人素养。同时以这种服务营销文化有效指导服务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有特色的服务营销文化对于提升营销效果,开发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营销中,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有效开展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能够积极发挥员工能力,动员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对于营销服务而言,这种服务摸不着看不到,但消费者可以从员工行为和态度中对企业进行评价,对企业营销服务进行评价。因此,提升员工素养就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关心员工,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激情。

4、加强人才管理。企业提供的营销服务质量的高低与人才有重要关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也必须要能够通过高效的人才管理作为保障。因此,企业加强人才管理是很重要的。首先,企业需要把好进人关,能够把素质高的人才招聘到企业中来,把素质差的人员,关在企业大门之外。其次,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培养员工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服务的关键。企业要能够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素养,保障服务营销的有效落实。最后,要能够引导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使员工能够认同企业文化,这对于提升员工素养也有着重要作用。总之,在新常态下企业开展服务营销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研究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要树立服务意识,能够创新服务营销策略,有效开展服务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的深化发展。

作者:高雅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常态范文篇4

关键词:汽车营销;经济新常态;营销模式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营销模式

1.品牌4S店

品牌4S店是在汽车的销售公司或者是制造厂家等通过直接行使下的授权,从而为汽车品牌的消费者提供全范围的服务。在二十世纪末,我国的本田以及通用汽车品牌都逐渐实施了品牌化的营销模式,并且将4S形式的营销方法作为了主要的营销内容。

2.汽车租赁

通过将汽车的资金使用权逐渐分离出来,从而也就出现了相应的汽车租赁业务,在汽车租赁业务中,出租人拥有资金所有权,但是承租人只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使用权,并且双方是通过签订相应的租赁合同来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在汽车租赁过程中,租赁主体可以将汽车的后期服务于保养等直接交付给租赁方,从而也就能够将财产等放置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虽然汽车租赁是一项传统的营销模式,而且在中国汽车营销市场中的使用时间不长,但是却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废气污染以及城市内的交通负担等问题。因此,这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汽车租赁行业在市场中的发展。

3.二手车市场

作为汽车营销的重要场所之一,二手车市场不仅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中介性,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经营性,因为二手车市场在交易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评估和收购方面的市场服务,还具有拍卖和保险等方面的市场服务。

4.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或者是互联网络上,通过一系列网络交易等电子形式来进行市场交易,这也是将传统的商业环境进行网络化和商业化。在当前阶段的经济新常态下,电子商务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经营模式,即自营产品和搭建平台,并且这种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模式逐渐开始走进了百姓的视野中。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营销发展现状

1.中低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挑战,这不仅导致了经济方面的下行压力较大,还使得汽车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营销速度比较缓慢。根据最新的报道可以看到,在2014年底,汽车营销市场中的基数呈现出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并且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步普及,汽车市场的中低速发展成为了经济新常态。

2.竞争格局加剧

在当前阶段的经济新常态下,产能的利用效率不足,从而也就成为了汽车行业内的一个重大隐患。而且在企业的市场需求逐步放缓背景下,汽车的生产量和供应量却是在逐渐上升的,然而汽车店内的库存量也是有一定限额的,从而也就导致了汽车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供需矛盾升级,并且进一步引发市场竞争的加剧。

3.政策法规影响

在2015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限购、反垄断调查等方面的政策之后,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因为我国在当前阶段的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石油的供应也比较紧张,再加上汽车的限购政策会导致新车销售数量的大幅度下降,而且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全面实行限购令之后,汽车购买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开始逐渐向二、三级城市蔓延,这也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行业营销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4.产品结构优化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中的相关保障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这也促使汽车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不断深化,而且随着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汽车产品结构逐渐开始升级。从2010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和份额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汽车产品的结构在优化与升级方面也逐渐显现。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营销策略

1.强化品牌建设

首先,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通过树立用户口碑来提升汽车的市场品牌形象。通过持续提升汽车产品在市场中的客户满意程度,利用真实的客户体验作为标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品在市场中的具体形象。由于汽车市场中的用户满意度能够对汽车产品和市场营销产生综合性的评价,也是对汽车在营销过程中的认可程度,但是消费者对汽车产品以及营销后的服务感到满意的话,就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从而将汽车在市场中的品牌逐渐传递给市场中的潜在消费者。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汽车的市场销售知名度,在大大提升汽车市场品牌形象的同时,为汽车品牌的营销注入全新的活力。其次,随着市场消费人群的逐渐壮大,汽车在经济新常态的营销过程中注重用户的市场体验,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市场体验才能够促使汽车品牌的迅速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汽车营销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任,并且逐渐培养较高的市场忠诚度。

2.提升营销渠道能力

首先,打破传统营销渠道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营销来实现差异化的营销覆盖。这就需要汽车在营销渠道的选取上能够采取不同的覆盖方式,通过缩短投资的回收期来尽量降低营销成本。同时,汽车企业还需要对市场经销商的营销模式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也能够对实体店的营销行为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其次,在汽车企业的品牌市场营销方面,还需要大幅度借助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从而制造出新颖的热门话题进行宣传。通过打造与产品或者是相关产品的品牌营销活动来形成较好的营销渠道。

3.调整产品定位

首先,从消费趋势上来看,需要将对汽车功能的关注点转移到品质方面,从而将汽车技术作为核心,通过开发者来主导产品,并且将市场作为中心。其次,从汽车品牌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将用户体验以及感知作为目标,从而转变汽车产品在开发商的定义,将汽车产品的市场开发引向对汽车产品质量的关注。

4.加强营销规划

首先,在经济新型态下需要关注汽车营销的基本要素,并且将汽车产品在营销渠道上的能力以及品牌技术上的优势进行转变,通过深入挖掘当前阶段的汽车产品能力,进一步开发汽车产品潜在的消费市场。其次,需要及时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全面把握市场业务的发展来创新营销渠道,从而在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汽车品牌营销模式。

作者:张环宇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应琼.论经济新常态下市场营销的有效性[J].市场研究,2017(2):37-38.

常态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问题及对策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只有不断优化物理常态教学,探索出更加适合于初中物理常态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经过历次教学改革,初中物理常态教学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当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中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常态教学方法单一化。与初中物理公开课教学的精彩纷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相比,初中物理常态教学在教学方法不但较为陈旧,而且也比较单一,教学方法的优化得不到有效的推进。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是当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几种课型。而这几种课型的常态课堂教学中,其遵循的教学理念,使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教师的讲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听,采用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2.常态教学有效性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教师为了使常态课教学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会设计复杂的教学流程。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未能充分考虑物理常态教学的实际。虽然形式多样的教学会使常态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热闹,但是会使教学的进度失去有效的控制,教学的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在教学结束后并没有完全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导致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优化与改革陷入有效性低的误区,无法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3.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自主学习是当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物理常态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却没有真正实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只能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就会形成对于教师的严重依赖。部分学生在听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但是一旦离开了教师的讲解与指导,面对同样的知识、同样的问题脑中就一片空白,找不到学习的思路。这就是学生的物理学习对于教师的依赖大,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具体体现。这是当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优化的策略探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通过教学实践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开展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是当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教学的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优化首先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淘汰不适合当前初中物理常态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方法更新的同时达到丰富初中物理常态教学方法的效果。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在引入新方法,丰富初中物理常态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应用到初中物理常态教学当中。在概念课的常态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而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来改善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光的折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且光的折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极为熟悉。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物理现象通常只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光的折射规律并没有理性的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的认知特点,给学生创设贴近于生活经验的情境,从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认知入手。在课堂上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将筷子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从而通过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进入光的折射原理的学习当中。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光的折射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与规律,使学生掌握光斜射入和垂直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其折射角、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传播路径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将生活中对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发展成为对于物理规律的理性认知,通过在常态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有机统一起来,站在生活的视角上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2.强化教学评价,确保教学有效性。提升物理常态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学评价是对于初中物理常态教学质量进行把关的关键环节,其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科学的指导,明确在物理常态教学优化过程中的得与失,指导教师进一步改进常态教学过程。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在物理实验开始时,教师就需要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而不是仅仅关注与实验课结果的评价。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纳入评价之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等记录下来,记录学生在实验课中的点点滴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情况。通过早教学评价中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可以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准确,从而使初中物理常态教学的效果与有效性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帮助教师不断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优化。3.开展探究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优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因而,通过在初中物理常态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的问题。如,以八年级下册“摩擦力”的教学为例,通过探究式教学来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个人、小组的探究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小实验为探究的载体,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用弹簧秤拉动质量不同的小砝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实验亲自感受摩擦力,并且能够通过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记录下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拖动小砝码的摩擦力数值。其次,教师可以设置探究问题,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接触面的面积等条件的不同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完成摩擦力小实验后,引导学生展开组内讨论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何运用摩擦力的规律等正确认识。最后,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深化学习,并且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探究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课堂小结,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从探究实验出发,可以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结语

常态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精准施策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之以恒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充分发挥药店的“前哨”作用。

二、工作任务

1、落实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的准备工作,做好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物质储备。

2、落实药店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开展员工健康教育和肺炎防控知识培训。

3、从业人员要佩戴口罩等防护物品,每天营业前须对从业人员进行扫码、测温,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视疫登记情形势变化对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4、进店购药人员应佩戴口罩。对进店顾客须进行扫码(登记)、测温,对测温发热者立即拨打疫情举报电话0432-65223805。

5、加强药店日常防控措施,可在店内设置隔离带、隔离台、隔离区等方式销售药品,提倡采用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进行交易。

6、每天对场所进行消杀和通风,重点做好登记物品、收银台等部位的消杀。

7、做好购买“一退两抗”药品(详见附件1)的顾客实名登记,特别是境外和重点地区返(来)吉购药人员实名登记。并将登记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属地分局。

8、严格遵守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的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等从合法渠道购进。

9、积极组织货源,稳定医药价格,不作虚假宣传,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10、加强对疫情防控有关政策法规、科学知识、防控措施的解读和宣传,在药店营业场所的显示屏显示或明显位置张贴公告和防护知识海报,正确宣传引导告知所有顾客需配合和注意事项。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项防疫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

2、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记录。对销售的药品需实名登记的按相关要求做好登记上报,不准虚登、漏登、瞒报、迟报。

常态范文篇7

一、严防疫情输入

1.加强境外归国人员管控。严格隔离管理,对入境返(来)**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继续居家单独隔离7天,隔离期间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严格宣传教育,加强对我街境外人员的排查,积极与境外人员家属沟通,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区疫情防控政策和返(来)**有关管控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和提示,积极倡导非必要不返**。

2.加强高中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人群管控。及时掌握国内各地区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情况,对高中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返(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核酸检测和隔离管控措施,其中高风险地区返(来)**人员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解除集中隔离后继续居家单独隔离7天;中风险地区返(来)**人员须居家单独隔离14天;重点地区返(来)**人员按最新政策要求进行隔离管控。以上人员隔离期间须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3.加强闭环转运。及时将境内外返(来)**人员信息推送至区转运专班,配合区转运专班提前做好境内外返(来)**人员接转准备工作,做到“点对点接送,面对面交接”,并按要求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管控。

4.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每日至少两次清洁消毒,街道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口罩、一次性手套等,每周发放一次口罩和手套,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二、突出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防控

5.落实服务类场所管理。对超市、食杂店等生活必须场所,饭店、宾馆、酒店等生活服务场所以及办事大厅、银行、移动、联通等便民服务场所,要严格落实消毒通风、测温扫码、人员限流、保持一米间距等防控措施。

6.落实重点行业及集中密闭场所管理。对理发店、美甲店、美容院、浴池、足疗店等重点行业以及室、游艺厅、网吧、歌厅、舞厅、营业性演出场所、酒吧等娱乐休闲的集中密闭场所,在特殊阶段,凡是要求关停的,要加强常态化巡查检查,确保关停到位,符合行业部门要求的,配合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严防聚集性风险。

7.落实特殊机构管理。对新华社区福寿阁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人员进出管控、人员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防控措施,新进入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鼓励采取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探视,确需见面的要做好个人防护。

8.细化药店管理。监督药店严格执行“一退两抗”药品销售实名登记制度,对购药人进行测温扫码和监控管理,药店须将相关购药信息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经行业主管部门核实后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属地进行回访核实。对出现发热症状的,按闭环管理流程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并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出现2次及以上购药信息的,由社区安排专人上门核实;对电话无法接通的由社区安排专人发送短信,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及法律责任,建议其至发热门诊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三、突出重点人群管控

9.加强对确诊治愈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医学观察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健康随访登记,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切实做到追踪随访到位、医学观察到位、记录登记到位。

10.加强其他15类重点人群防控。按照《国务院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指南》,突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伤残人士、农民工、警察、企业工人、环卫工人、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学生、保洁员、服务员、厨师、快递员、保安15类重点人群的防控。

四、加大排查力度

11.强化社区排查。实施常态化排查,以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建立居民微信群,告知居民疫情防控相关责任、义务和注意事项,定期在群内报告家中是否有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区、重点地区返(来)**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人员。继续发挥社区“联防联控”作用,确保一旦有外来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的群防群治优势。设立公布举报电话,引导外来人员主动报告,鼓励群众互相监督举报,形成防控合力。实施重点时段排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对境外、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返(来)**人员适时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的入户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12.强化宾馆、酒店、民宿排查。建立行管部门、公安、属地联合包保制度,要逐一告知宾馆、酒店、民宿所应履行的主体责任,对入住客人进行扫码、测温、登记,凡是扫码发现异常人员(黄、橙、红码),按相关程序上报,落实闭环管理;凡是发现来自境外、高中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人员,要通过“疫情防控行程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验证其14天的行程轨迹,确实属于上述地区的,要立即报告行管部门和社区包保网格员,第一时间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凡是经测温疑似发热人员,要进行二次复测,确实发热的应就地隔离管控,按相关程序上报并落实闭环管理。

13.强化出租屋排查。社区要建立辖区内出租屋房主微信群,详细掌握出租屋底数和人员入住情况,明确告知房主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有境外、高中风险地区或重点地区返(来)**人员租住,要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对未出租的空房,继续采取骑门缝张贴告知单的形式进行管理,定期巡查检查,发现有人员入住要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同时,鼓励邻里间相互监督举报。

五、严格发热病人闭环管理

14.严格闭环管理。通过社区、宾馆、酒店、民宿、出租屋排查,发现的发热病人,实行就地隔离管控,由发现部门或单位安排专人拨打120专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转运后要及时向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由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属地,形成“闭环式”管理。

六、做好复工复产防控

15.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务院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指南》《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复工疫情防控指南(1.0版)》要求,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和必要的设施,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要严格落实体温检测、通风消毒、环境清理,严格规范使用“**祥码”“健康码”,精准掌握人员流动及健康状况。采取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严控会议频次和规模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落实专人负责,有异常情况核实后及时报告,按相关程序处置。

16.落实属地单位主要责任。街道要抓好本辖区内非行管部门直管的各类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复工复产并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对管理范围内复工单位进行分级管理,落实包保领导、具体负责人员和网格员,加强对域内复工单位的日常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联合执法或下达行政处罚;涉嫌违法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

七、优化应急反应机制

17.健全防控指挥体系。建立健全扁平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各条战线分兵把口,完善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疫情防控职责。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精准实施各项管控措施。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不脱岗、不漏岗,避免贻误战机。

18.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前期疫情防控实际,要制定并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培训。

19.加强防控物资保障。建立统一的防控物资应急协调调配机制,动态掌握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资需求,强化重点防护物资日常储备,做好调配使用工作。

八、抓好宣传教育和政策学习

20.加强宣传引导。要扩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方式,加强防疫知识普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强化防控意识,养成“一米线”、少聚集、多通风、勤洗手、常消毒、分餐制、科学佩戴口罩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要推动健康防疫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卫生环境。

21.加强政策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熟悉了解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精准掌握各项防疫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

九、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22.落实属地责任。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常态化防控措施执行到位。落实个人和家庭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法律法规,做好个人防护,主动依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2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与行业部门间要加强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充分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提高疫情防控措施的针对性、衔接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重大事项会商制度,适时召开工作会议,会商疫情防控工作、通报重大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常态范文篇8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强化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应对,加强部门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有效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

二、工作原则

1、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完善相关预案和工作方案。各村委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群防群控,协同配合。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防控职责,切实加强对村民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等工作措施,认真摸排境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湖北等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及时报告镇指挥部并配合医疗部门做好监测工作。

3、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疫情或疑似疫情病例,要迅速报告镇政府并紧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要宣传普及科学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保持健康心态,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指导医务人员等职业人群做好自身防护;要加强奥情监测,统一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积极主动进行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4、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各村(居)委会书记、各单位负责人为本辖区常态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对所分管的点、线及行业负责。镇政府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居)委会、各部门防控工作进行督察,凡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造成不良影响或不良后果的,依纪依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的防控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四、工作安排

1、重点场所防控。对我辖区内的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进行了排查,要求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进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进入,并扫场所提供的二维码,测量体温之后方可进入。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并做好登记。对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一律停业整顿。

2、严格校园防控。镇分管卫生、安全、教育的领导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排查。学校对境外、重点地区入丰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进行了隔离、核酸、抗体检测等措施。进入校园的教职工和学生一律戴口罩、扫码、测体温。对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每日报告,落实晨(午)检,教室要通风,每日消毒二次,室外场所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做好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防控措施。

3、各村(居)委会疫情防控。所在村(居)委会都保留流动性管理。外来出入人员信息登记、体温监测和查验个人健康码等措施。做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重点地区来丰返丰人员管控。加强村(居)网格化管理,发挥村志愿者作用,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和外来人员管理。

4、医疗机构防控。卫生院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排查,做到确诊、疑似、无症状感染对象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对就诊患者实行“戴口罩、测温、扫码、查轨迹”等防控措施。严格近视和陪护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

常态范文篇9

一、动员老人留院过节

两个敬老院工作人员已提前询问老年人并联系其家属,摸排春节期间在院老年人返家意愿,主动向老年人及其家属讲清春节期间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动员老年人尽量留院。经摸排,敬老院无老年人返家意愿,春节期间均留在院内,确保了防疫成效。

二、落实节日值班值守

两个敬老院2名常务副院长和4名工作人员都是本地通勤员工,不存在返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已合理调度、安排通勤工作人员做好春节期间值班值守,并要求通勤员工进入敬老院后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在大门处摆放免洗消毒液、测温枪、消毒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强进出人员管理,负责检查“健康码”、佩戴口罩、登记信息、手脚消毒和测体温等工作。

三、严格规范亲友探视和其他人员进出

两个敬老院严格落实探视规定,要求探视人员佩戴口罩,实施体温检测后,在大门处进行探视,不允许进入生活区,并建议探视人员不外带食品;如有30天内国内风险区和国外旅行史的人员,禁止进行探视;春节期间也不对外接待参观访问活动,不在机构内组织慈善捐助和走访慰问活动。

四、抓好入院物资管控和消毒

两个敬老院禁止快递、外卖、送药人员进入,同时提醒家属不送生活物资,由敬老院统一为老年人采购生活物资;院内所需生活物资均通过正规渠道定点采购,并检查检验检疫情况,在入院时都做好外包装消毒;不采购进口物资和冷冻食品。

五、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管理

镇切实加强春节期间对二个敬老院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将通过电话、微信、督查等多种方式提醒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对之前排查出来的院内楼道设备摆放杂乱、伙食团清洁卫生、留样柜等发现的问题已按时整改。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六、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

前期敬老院已做好防疫物资、必需生活物资和老年人服务专用物资的储备,6名工作人员已在镇卫生院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常态范文篇10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监测报告、疫情处置、信息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突出重点,精准防控。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细防控,紧盯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着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精确性、有效性。

(三)各司其职,联防联控。各村(社区)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对辖区内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指导和支持;持续强化部门间联防联控,实施统筹调度,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防控合力。

(四)统筹兼顾,有序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责任人,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

二、具体任务

(一)完善机制,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防控重点,持续强化“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完善日常运转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2.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督导、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体系,畅通沟通联络与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社区(村屯)的疫情防控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层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各环节。

3.完善重点人群排查机制。境外入泽人员、重点地区来返泽人员做好排查管控工作,坚决执行网格化管理,落实户长责任制。

4.科学精准防控。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落实早发现早诊断、快检测快流调、严隔离严管控、小范围小影响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扑灭。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必要时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阻断传播链条。

(二)突出重点,抓细重点人群防控常态化。

5.境外入泽人员防控常态化。健全完善境外入泽人员(村)社区管控的管理,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

6.域外来返沈人员防控常态化。对重点地区来返泽的高危人群,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发挥村、社区网格化作用,通过个人主动申报、村(社区)滚动排查、用工单位报告、公安部门社会随访和信息推送、交通场站排查等渠道,开展常态化摸排。来返泽人员应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和单位登记,如实报告出行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严禁迟报、瞒报、漏报。动态调整防控措施,鼓励居民主动监督报告,严格排查,不漏一人。

7.公众自主管控常态化。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引导公众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主动向(村)社区和单位报备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

(三)紧盯关键,落实重点机构防控常态化。

8.村(社区)防控常态化。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原则,科学研判疫情波及范围、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根据各地区应急响应级别和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村(社区)防控策略,进一步细化实化村(社区)防控各项措施。推动防控数据向村(社区)推送。强化防控网格化管理,建立由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基层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等组成的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持续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和村民健康监测,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准备、外来人员和重点人员管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等工作,切实把村(社区)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着力提高村(社区)防控信息化水平,做到村(社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层层压实小区内出租屋等其他场所的房主、业主、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形成群防群控合力,守牢守严疫情防控的村(社区)防线。

9.防控常态化。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主体责任,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单位)一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属地医疗机构联系,及时报告疫情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实,严格实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一米线”等措施,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集体宿舍等较私密空间的通风消毒和环境清洁等工作,做好员工日常健康监测与卫生管理,对吸烟室等明显暴露口鼻的非必要场所一律关闭。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为员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实施分区作业、食堂分散错峰就餐,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减少人员聚集。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要立即报告并隔离,安排就近送医。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制定常态化的行业疫情防控措施和监督管理制度,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部署、考核、指导和监控,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四)优化措施,落细重点场所防控常态化。

10.公共场所防控措施常态化。商场、超市、银行、宾馆、酒店、餐饮、洗浴、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要按照相关技术指南,严格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通风、人员防护、客流量控制等工作,合理规划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流行进路线和进入场所通道,落实“测温+健康码核验”措施,推广使用自动化、智能化体温监控和筛查设备,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人群滞留和聚集。商场、超市等要积极推行自助购物、自助结算,缩短排队等候时间;住宿经营单位要做好疫情重点地区旅客排查登记和报告工作;公共交通要科学合理调配运力,引导乘客间隔就坐、分散就坐,降低人员密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策执行力,坚决杜绝有章不循、弄虚作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加强财政保障。要建立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费和物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经费得到保障、物资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