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活动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1:57

常态化活动方案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1

一、目标要求

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实现“三个增强”,即: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达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五大发展美好百里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真学真会

一是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为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统一起来学习、统一起来领会,精心安排、深化拓展。各支部要作出年度学习计划,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自学计划。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不断跟进学,领会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二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列出若干专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学习党章党规,要深刻认识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总遵循,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要求。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讲话的时代背景、鲜明主题、科学体系。

三是在抓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学习的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发生在太湖的革命先辈英勇事迹中汲取养分;要认真学习先进典型,从典型事迹中汲取正能量,从违纪违法案件中深刻汲取教训,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二)真做真用

一是坚持学做互进、知行合一,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摆进去,从具体事情做起,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二是在政治合格方面,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在执行纪律合格方面,重点是增强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中央和省、市委提倡的坚决响应、决定的坚决照办、禁止的坚决杜绝,知敬畏、明底线。

四是在品德合格方面,重点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头传承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是在发挥作用合格方面,重点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推进从严治党、脱贫攻坚、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六是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勇担当、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和“学讲话、强党性、转作风、提能力”活动,组织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重实干、在岗位上作奉献,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三)真查真改

一是要把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解决问题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要求。全村党员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系列讲话,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训诫,经常自省修身,打扫思想灰尘、进行“党性体检”;要查找分析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是否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解决党的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党支部要查找分析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否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查找分析组织生活是否经常、认真、严肃,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是否严格、规范,团结教育服务群众是否有力、到位,着力解决政治功能不强、组织软弱涣散、从严治党缺位等问题。

二是持续深入开展“七查七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认真对照、仔细查找,做到即知即改、边学边改。把问题整改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整改落实结合起来,坚决整治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要联系叶榜工作实际,继续抓好基层党建7项重点任务的深化落实,把查找出的问题与“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中查摆的问题、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结合起来,深入进行自查自纠。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开展专项整治,明确整改的目标、任务和时限,集中用足力量加以解决,对整改情况要严格审核、严格把关、严格督办,做到不合要求不过关、不达目的不放过,以问题整改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三是把党的组织生活作为查找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注意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要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谈心谈话要经常,坦诚相见、交流思想,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民主评议党员要客观公正评价党员表现,帮助引导党员自觉认识问题、自我改进提高,严格稳慎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规范提升。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作为基本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要组织党员按期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三会一课”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实行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听党课,开展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党支部要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并报镇党委备案,如实记录“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参加“三会一课”的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促其改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在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安排专门力量负责组织学习教育工作。党支部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行周密部署,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建立学习台账,收集学习资料,督促党员做好学习记录;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带头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更要从严从实抓好本支部学习教育工作。

(二)明确活动载体。从即日起到党的召开前,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在党员中开展“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作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入宣传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充分反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开展学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2

一、精心组织,强化责任落实

委党组高度重视,调整充实了我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安排专门力量负责组织学习教育工作,强化机构保障。结合我委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共xx县发改委(物价局)党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的方案》,高标准严要求安排部署活动开展。

二、周密部署,扎实开展活动

一是做好传达学习。召开党组中心组及全体党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二是强化动员部署。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及“讲重作”专题教育、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切实增强全委党员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效;三是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抓牢学习研讨。在全委党员中召开“讲政治,我们怎么讲”专题讨论会,结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视察安徽重要精神,做到了在研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相互启发中解放思想;用好专题征文。安排部署以“贯彻落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美丽xx建设之我见”为主题的专题征文,要求全委党员积极参与,切实将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推动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美丽xx谋篇布局的具体思路。严肃组织生活。召开了委机关两个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委党组成员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进一步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深挖根源,谈差距议举措,严肃认真的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内容深刻,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对标落实行动。印发了《xx县发改委全面对标落实行动整改清单》,要求全委党员干部对照“四讲四有”、对照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对照我委中心工作、对标《准则》《条例》,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切实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3

2把“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业务带头人)纳入单位中层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有“双带头人”培养花名册、培训计划为达标。6月底前

3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纳入我支部工作计划,形成培养机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1次党建工作和教学等业务工作培训。有工作计划、有培训资料、培训心得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4实施“青蓝工程”,青年党员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帮教活动,通过上示范课、观摩课、指导课等方式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精炼的青年教师。有“青蓝工程”计划、方案、花名册、影像资料并整理归档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8抓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通过资源共享、以党员活动中心为实体阵地,为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场所,按照“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根据我支部党员人数,合理建设党员活动室;党支部进行自查,查漏补缺,场地要标准,设施要齐全,标志要醒目,党旗要悬挂,学习书报要充足,制度要规范。党员活动室干净整洁,办公设施齐全,党建元素突出、《发展党员进度跟踪监测表》及时更新、予以上墙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10党员活动室要有标识牌、有一定数量的桌椅等设施,布置美观、摆放有序,有管理制度,有主要党报党刊并及时更新。陈列单位获得的荣誉锦旗、奖杯、证书等,有简便实用的档案资料柜储,柜内档案盒标识统一,分类齐全,党建文献书籍摆放规范,有必要的党员教育电教设备,建立宣传报道网络,有稳定的通讯员队伍,有相应的宣传管理办法,有党支部简要图版,内容主要包括支部职责任务、党员结构、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要点、主要制度等,逐步建立党员风采、工作动态、光荣榜、公告栏等,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党员活动室标牌悬挂规范,有基本设施,相关制度上墙,学习资料更新及时,陈列各种荣誉、奖杯,室内悬挂党旗,有档案资料柜储,柜内档案盒标识统一、有投影设备、有电子屏为达标。6月底前

11第一支部设立党务公开栏和校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校务、党务信息(党支部组织机构、党员信息、党费收缴、工作计划、发展党员跟踪表、选先培优、党建简讯、上级重要来文等主要内容)。有党务公开栏,及时公开相关内容为达标。6月底

通过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等形式,把党建文化长廊和党员活动室建成党员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宣传文化的窗口,增强党员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党建文化长廊展示内容充实丰富,能体现支部特色,宣传党建知识文化及时完备为达标。6月底

全面应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全员互动学习的浓厚氛围在“甘肃党建”常态化开展相关工作,微信群规范运行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依托“甘肃党建”党组织和党员网上交纳党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党费管理信息化。“甘肃党建”支部构建完整,常态化工作如期开展,网上缴纳党费规范化为达标。5月底前

12抓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我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不停止学习,认真学习专业领域书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认真学习、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扶贫工作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提要》、《关于在教育的主要论述》等精神和书籍。坚持读原著悟原理,使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有工作方案、会议记录、学习记录、照片资料、信息简报;《纪实手册》内容详实、记录规范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13认真落实好每一次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而且要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用严格的组织生活,引导党员教师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家长和社会认可度、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有会议议程、活动方案、会议场景照片资料、活动简报,学习总结、学习资料完备,纪实手册填写认真齐全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14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紧紧围绕我校党支部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夯实教学功底。有会议议程、活动方案、会议场景照片资料、活动简报,学习总结、学习资料完备,纪实手册填写认真齐全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15坚持开展有益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根据党员“双报到”制度,组织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志愿者”活动的安排,动员全体党员注册志愿者身份,填写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记录表”、“志愿者报名表”,有社区或相关部门开具的志愿服务证明证明材料为达标。6月底

16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通过开展缅怀先烈、歌咏比赛等活动,对党员教师进行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既富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的组织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活动简报、活动过程中的影像资料,活动结束后有心得体会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18抓基础保障工作党支部开展工作需要的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学校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党支部年初拟定经费使用计划,报备党总支审核。因开展工作需要经费时,列出所需物品清单和经费使用说明,向党总支申请,党总支再向学校申请下拨解决。有工作经费的申请、购物清单,票据账单归档为达标。6月底

19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党建工作为重点,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会议记录,有支委会学习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相关资料的记录为达标。5月底

21查找存在的问题从健全组织、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党员教师素质、加强管理等方面,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带头引领作用,为学校强有力发展做好坚强的组织保障。有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资料、学习心得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22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绩效考核评估、学生管理等制度方面。我支部继续加强我校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并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和师德师风责任书,扎实推进教师道德教育,营造以良好的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良好氛围。有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绩效考核评估等制度为达标。5月底

25大力整治“校园欺凌”和党员信教问题持续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内部管控,有效预防校园欺凌、霸陵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谐。有预防校园欺凌方案,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登记制度和相关的安保设施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26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上党课、看专题片、开展“党员信党不信教”专题讨论,签署党员和全体教师不信教专项承诺书等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切实解决少数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和宗旨意识淡漠等思想认识问题。持续开展党员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员正面教育和引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资料、学习记录、学习心得体会为达标。常态化开展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4

一、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

1、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组织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何平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颖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室,会上传达《驻省卫健委纪检组2019年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会后印发《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9年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院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的步骤和方法,要求各支部、各科室,全体职工应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将以案促改工作落实落细。

2、廉洁教育,提高思想认识。6月14日上午,我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及省卫生健康委有关精神,动员安排我院主题教育工作,时间6月至8月,为期3个月,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及省卫健委精神上来。委第三巡回指导组长、委监察专员袁立波、委第三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委医改办副处长郑晓龙、指导组成员、委妇幼处白志强,在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百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委第三巡回指导组长、委监察专员袁立波同志提出了六点要求,党委书记、院长何平同志讲了四点意见,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颖同志主持会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为抓手,有效推进主题教育取的实实在在成效。

3、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结合工作岗位,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认真梳理岗位职权,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做到防控重点全覆盖。从决策、执行、监督和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分级深入进行排查,成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新梳理风险点,以科室为单位建立全院廉政风险点管理措施表,落实廉政风险预警处置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置权力运行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有效预防腐败。

4、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清单与监督责任清单,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真正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际工作中。制定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根据责任分工,纪委要发挥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特点,认真落实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主动向党委提出工作建议,加强执纪监督、案件审查、执纪问责,认真落实党内问责条例,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及“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严肃追责,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做到年初任务分解“践廉”,年中抓调研督促“查廉”,年末抓考核“评廉”。同时,与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40份,与各科室签订《纠风目标责任书》40份,进一步从思想上提高清正廉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剖析。积极组织按时开展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深入查找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人员做好关于马存锁违纪违法案例剖析及自我启示报告。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

6、落实上级精神,做好重大节日期间廉政谈话工作。每逢重大节点,纪委书记按要求约谈办公室、财务室、后勤保障部、食堂等重点岗位负责人,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督促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管住手、管住嘴、管住腿、管好车,把好第一道关口,杜绝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并要求纠正“四风”工作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节日期间要保持手机畅通,严格落实“四风”问题值班、报告和督办制度。同时要求各党支部做好节日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等违规违纪问题的监督检查工作。

7、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院纪委坚持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日期间给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院中层干部及护士长发廉政短信;

通过观影片、学习身边模范典型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廉政工作动态、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

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微信等载体,及时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章制度,报道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增强廉政文化的宣传声势和效果。

二、案件反思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原副院长马存锁案件剖析,深刻认识到教训惨痛、发人深省,通过案件深入反思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工作开展力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但是还是不够全面和完善,并且在制度的执行层面上还是有所欠缺。在平时工作中,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存在对业务工作安排部署的较多,跟踪落实方面做得还不够,廉政宣传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平时加大了对全体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倡廉的教育力度,但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自觉性、主动性不够。

2、学习不够深入。理论学习讨论得不够深入,有针对性的学习也不够,往往不能触及思想;

忙于具体的业务工作,疏于学习。

三、下一步计划。

1、严格执行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权利运行,构筑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坚持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纪党规学习,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越雷池,不碰红线,避免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2、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始终坚持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研究分析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充分利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活动、参加庭审现场等载体强化纪律教育、警示教育,要不定期对重点科室和重点岗位人员加强廉政谈话,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

3、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首位,强化责任担当;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5

全县以案促改工作开展以来,卢氏职专严格按照县委《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意见》和县纪委《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卢氏职专实际,迅速行动,强力推动,认真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8月5日,我校召开党总支委员会,研究部署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会议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党政办,明确党总支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召开动员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会后印发了《卢氏职专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我校以案促改工作的方法步骤。并在设置了征求意见箱、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

(二)警示教育会深入宣传发动。9月11日上午,我校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对全校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进行再动员部署。会上,贺振锋宣读了《关于给予王战方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刘朝鹏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王志斌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常海建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王文中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赵东锋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姚春祥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朱邦群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王战生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吕明鹤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任新礼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常海建同志宣读了《关于给予雷红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贺振锋同志宣读了王战方的《忏悔书》,并传达了县委王书记讲话精神,并对以案促改工作持续化常态化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各参会副校级领导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警示教育会宣传教育,使同志们明白了,此项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具体体现,是修复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以案促改”就是要用身边人和事、教育系统的人和事教育警醒全校的领导干部。”

(三)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剖析。按照要求,在认真学习,充分征求意见,深刻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召开了“典型案件剖析推进以案促改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首先再次深入学习领会县委《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意见》和县纪委《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办法》和召开这次生活会的要求对照李清波、邱学江案例,查找了班子存在的问题。随后班子成员逐一对照案例查找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方面,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方面廉政勤政、作风建设方面,权力运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查找后同志们每人都为其他班子成员提出了不少于3条不足和改进意见。经过充分批评和自我批评同志们找准了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改进目标和方向。会后根据民主生活会上对照检查的情况共梳理问题逐一制定了整改方法及措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节点。

 (四)加强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一是结合工作岗位,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重点防控工作,列出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梳理出工作职权、风险点、防控措施、权力运行流程图。二是进一步深化、细化主体责任清单,从党总支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做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真正把主体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根据责任分工,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做到常抓不懈。纪检委员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监督制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具体工作中,各党组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抓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加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严肃作风纪律。建立了工作纪律暗访制度,强化工作纪律监督问责。以案促改工作开展以来,约谈8人,共组织专项纪律突击检查3次,通报不在岗违纪人员 4人次,达到了惩处一人、警示一片的目的。建立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强化对单位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管理监督,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以及党务、政务公开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有效监督。

(五)全面开展对现有制度的梳理完善强化制度执行。开展制度梳理。按照《关于做好以案促改第二阶段工作通知》文件要求,我校开展了制度梳理工作。按照“留、废、改、立”清理的标准,对一些制度进行统计完善,在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围绕岗位风险结合实际新制定一些制度,开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为保证制度执行我校坚持两个月通报,一个定期公开。一是考勤月通报。规定全体同志严格履行请假程序和审批程序。当天值班领导和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工作纪律进行不定时检查,办公室对请销假管理、考勤管理月汇总通报;二是工作月通报。根据《教师量化考核》和《班主任量化考核》,每月召开考评讲评会总结通报月考评结果和成绩问题;三是财务支出随时公开。落实《财经制度》,按要求进行采购(支出)事先审批,严格执行报销票据管理、公务接待管理、会议培训管理、差旅费管理,校长办公会每季度听取研究一次财务收支汇报,严格执行重大支持出集体研究制度。

(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把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列入到机关规章制度中,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肃会风会纪,保持通信畅通等。利用微信群、QQ群,发送廉政、廉洁过节假日信息、以案促改工作信息图文等多种形式,通过观影片、学身边模范典型,大力宣传廉政工作动态、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二、围绕案件深入剖析反思自身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校全体同志自觉遵守党章党规,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注重发扬民主,坚持集体决策,切实做到了清廉从教、务实为生。但是,通过深入学习和反思,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习气氛不够浓,思想政治建设有差距。学校工作平时忙于教学,对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理论学习重视不够,造成整体理论学习气氛不浓。具体表现为:一是研究工作较多、研究学习较少。虽然在学习方面有制度、有要求、有计划,但班子成员往往在学习时间上难以保证,在学习计划上难以落实。班子成员平时在具体工作上安排得多,事情做得多,忙于事务,疏于学习。二是组织开会较多,组织学习较少。虽然每周集中学习一次,但对学习制度执行不够,对学习情况督促检查也较少。三是学习注重形式较多,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较少。平时每周集中学习,往往只注重形式,停留在读读文章、念念报纸阶段,忽视了学习效果;理论学习讨论得不够深入,有针对性的学习也不够,往往不能触及思想;运用马克思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二)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有差距。一是纪律执行不够。虽然制定了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比较齐备的制度,但执行得不够到位。二是严格要求不够。对少数同志偶有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现象也没有细加追究。特别是对少数工作人员疏于教育和管理,个别同志自我要求不严。三是工作方法不够务实,对抓落实还认识不够,有些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整体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规章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但是还是不够全面和完善,并且在制度的执行层面上还是失之于宽,失之于严。一是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问题。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实现党的集体领导,提高执政党的决策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党内民主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彻底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班子成员有看问题不全面就不充分发表意见的现象,发扬民主不充分。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存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二是在落实党建责任和履行一岗双责方面存在问题。 “一岗双责”意识不够强。在平时工作中,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存在对业务工作安排部署的较多,对党建工作虽然安排的较多,但跟踪落实方面做得还不够,并且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三是在坚持廉洁自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纪律规定方面存在问题。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首先廉政宣传文化氛围不够浓厚。虽然平时加大了对全体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的培训教育力度,但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导致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差。

三、下步打算

通过以案促改的深刻剖析和对照检查我们找到了问题也制定了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整改措施,端正思想、改进作风、规范管理、推动工作的成效十分明显。但我们还是发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的不足,还要持续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教育保护挽救干部的重要举措。

二是坚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以学习增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季度研究分析系统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个别干部对党纪条规深刻内涵掌握不够、思想尚未受到根本触动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党支部周学习、集中观看警示教育活动等载体强化纪律教育、警示教育,进步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同时重点对重要科室和重点岗位人员加强亷政教育、亷政谈话,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做到既干事又干净。

二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强化责任担当从“小事”、“小节”抓起做起。 着力抓早抓小,以案促防。统筹做好事前抓教育预防、事发抓惩治预防、事后抓制度预防“三篇文章”,特别要关注小问题、小人物、小福利。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针对剖析查摆情况,前移反腐关口,积极用好“四种形态”,着力抓早抓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实施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监督。守规矩、重品行,清正干净干事。党员干部都要通过以案促改活动这个契机,进一步做到心存敬畏、严守法纪、严格自律,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交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生命线。

四是勇于担责,敢于担当。在党性原则面前,要敢于担当,在党的建设、项目建设、合作办学、技能竞赛、对口升学等重点工作上,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平稳较快发展。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6

 

  根据纪委开展集中警示教育的具体活动要求,XXX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

为开展好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处室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落实,在支部会议和业务工作会议上,对教育活动进行专门部署,确保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二、认真开展相关活动

1. 学习中心支行警示大会的内容和精神,深入开展思想动员,充分认识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2. 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认真学习纪委传阅的案件警示文章、反腐倡廉推荐文章,针对现实中的具体案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交流发言。

3. 将反面典型案例的学习体会应用到对现实具体工作的反思中,联系岗位工作实际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4. 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知识测试,增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5. 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处室领导认真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民主生活会上对照党的纪律、党内规章制度、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照指出的“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结合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纪案件风险“大起底、大了断”工作,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联系教育实践活动个人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深刻进行党性分析。

6. 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党课。由处室负责人带领处室同志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并结合我党反腐历史,举办专题党课。

三、进一步的要求

1. 加强政策的学习和领会,时刻坚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2.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接受广泛的监督,经常性的对照检查。

集中警示教育总结

全市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简称警示教育活动),是铁岭市委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意在找出解决问题,消除案件恶劣影响,打消干部思想顾虑,扭转作风和精神状态,推进铁岭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和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有53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深刻领会,精心谋划。在7月13日全市召开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召集相关人员亲自过问研究警示教育活动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如何开展落实,针对活动方案中的相关细节进行研究讨论。对不明事项责成机关党委向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咨询,经请示咨询警示领导小组办公室(叶韫娥)后,对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对警示活动内容按照时间进行分解,形成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铁市人大党委发[2017]11号),为开展好警示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开展好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机关党委,负责日常组织、综合协调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两个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各委办室主任组成,便于各个部门落实任务,开展工作。

3、召开大会,开展动员发动。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7月27日召开。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东风主持,主要三项议程:一是传达7月13日全市警示教育活动会议精神,特别是会上何焕秋书记重要讲话。二是宣读《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铁市人大党委发[2017]11号,之前下发各党支部),并提出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三是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讲“廉洁从我做起”专题廉政党课。为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开展好警示教育活动,李东风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求班子成员带头以上率下,层层抓好警示教育活动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活动不敷衍、不走形式,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干部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二是机关上下要把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警示教育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人大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各项工作成果检验活动效果。三是机关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吸取教训。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真看齐,讲纪律、守底线,严格用党规党纪衡量自己的行为。

4、精心准备,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在7月7日,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下发的《转发<中共辽宁省委纪委机关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关于以“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回头看彻底肃清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为主题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通知》(铁市组发[2017]28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通过《2017年7月铁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铁市人大党组发[2017]9号),部署党组民主生活会事宜。并结合全市开展的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案板警示教育活动,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两学三读”学习,深刻汲取辽宁拉票贿选案和王珉、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提高认识,肃清案件的恶劣影响。班子成员进行了谈心谈话,深入交流,交换意见,既谈工作,也谈思想问题,既谈自身差距,也提醒对方不足。党组成员自己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以案为鉴,对照六个方面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在8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及个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形成民主生活会报告,并把相关材料报组织部。

5、开展“两学三读一讨论一反思”专题学习研讨。8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党组扩大会议。会上学习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专题研讨班讲话。党组领导成员进行“剖析违纪问题,吸取惨痛教训”专题研讨,发表对案板的认识和危害,并分析原因,提出以案为鉴,结合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提高认真,讲政治,守纪律,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肃清案板的影响,为修复铁岭政治生态做出自己贡献。会上要求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结合案件和学习,亲自撰写上交反思体会文章。市人大28名厅处级干部都手写上交反思体会文章,并报市纪委。

6、开展“讲政治、真看齐、守纪律、明底线”谈心谈话活动。在8月11日前,按照警示教育活动要求,分层级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谈话,班子成员与部分负责人谈,部门负责人与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谈,主要围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谈自己看法认识,并表态自己以后如何做。通过谈话大家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不同视角来看待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的原因看法,结合实际谈理想信念、政治观点、社会影响,工作要求,表明立场,亮出自己的想法,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7、开展“廉洁从我做起”专题支部党课活动。严格按照市委部署,7月27日,全机关警示教育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讲了“廉洁从我做起”警示教育专题党课。之后,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所在党支部党员中讲专题廉政党课。宣传党章党规,分析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分析,肃清减少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的影响,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坚定理论信念,为改变家乡,振兴铁岭社会发展努力工作。

8、结合专项整治开展自查。按照警示教育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人大实际工作,开展“三整治一监督”工作。结合上半年制定的《加强人大队伍建设和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工作方案》要求和机关纪律要求,针对党员干部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营商环境问题,开展机关纪律整治检查,并定期报送部门人员出缺勤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财务部门和财经委,针对十八大以来,对设立 “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公款吃请、公款旅游和公款送礼等问题等违反财经工作纪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专项自查,从2013年以来财务账目逐一对项,认真查对,形成清查报告。对于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因不涉及,也不存在。加强县乡人大换届工作指导和监督,成立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制定《铁岭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方案》(铁岭人大办发[2017]24号),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指导监督各县(市)区人大换届工作,现已深入各指导县(市)区,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并持续深入跟踪指导监督,解决换届中的问题,为县(市)区人大换届顺利开展提供的保障。

9、组织好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全市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市人大常委会正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市封闭集中培训,参加市妇联组织的领导干部配偶“家风助廉”、之前上半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省反腐倡廉展览馆、雷峰纪念馆、市博物馆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宗旨意识。

10、做好警示教育活动的宣传和材料上报工作。按照市纪检委要求,做好“三必审一报告”和民主生活会材料上报,包括警示教育方案、班子民主生活会记录、反思体会文章、关于是否在违规违纪及其他需要说明问题的报告以及民主生活会请示和方案、班子和个人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民主生活会报告、警示教育总结。在铁岭日报和电视台各报导1次(动员大会)。通过警示教育,普遍党员加强学习,也确保本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提高认识,受到了教育,增强纪律意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在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有个别干部虽然能够参加警示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但在思想上还没有把这次警示教育活动提升到一定的重视高度。

2、个别支部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有个别党支部还存在开展警示教育学习中,走过场,形式化问题

3、阶段性活动开展特点不够突出。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单位活动特点不突出。感觉由于时间较短,只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按部就班,没有明显特色。

三、改进方向

1、把警示教育活动纳入班子和支部重点学习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教育工作是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任务,要全面纳入以后班子和党支部学习工作当中。

2、把警示教育活动纳入党员活动日当中,多形式接受廉政和警示教育。警示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多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教育机关干部,增强廉政观念,提高纪律意识。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7

参与民俗文化保护,意味着综合档案馆在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生态位置和活动空间的调整与延展。相对而言,民俗文化具有分布范围广、群众基础深等特点,开展民俗文化调研与保护工作,将综合档案馆的活动延伸至民众生活地区,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民俗文化及民族地区群众档案需求的了解,也将密切综合档案馆与广大公众的社会联系,拓展其活动空间和业务范围。同时,在民俗文化保护过程中,文化、科研、政府、企业等机构离不开综合档案馆强有力的支持与合作,这也十分有利于综合档案馆在这些部门的业务触角的延伸和生态空间的成长。有利于功能生态位的丰化。档案馆功能生态位表征的是档案馆在特定生态系统中职能承担和作用发挥的情况。在社会文化服务系统扮演的角色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大,档案馆的功能生态位就越大。如前所述,在以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家范式”主导下,综合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严重限制了其社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在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中,综合档案馆或可为其提供文献、人才、经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或可直接参与对民俗文化的记录、收集、转化、管理、开发与创造,为民俗文化传承及民间文化生态的维护作出具体贡献,从而成为民众生活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这将促使综合档案馆树立民本化的服务倾向,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促成其服务功能的丰化与拓展。

加强合作,提供指导与帮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具有群体共享性、多态性、变化性等性质。因而,民俗文化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文化、旅游、社区管理、科研、媒体以及当地民众等多重主体。各主体之间司职恰当、协调统一,民俗文化保护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综合档案馆要在民俗文化保护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强化与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以及民族地群众等机构或个人的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在档案资源及其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多种支持。其一,利用馆藏的历史文化档案或民俗文化记载,为已经或即将消失而具有传承价值的民俗文化的修复、再现提供原始参考;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还可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承担民俗文化保护的课题研究,为民俗文化保护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其二,提供民俗文化档案构建、征集和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民俗文化的调查、确认、登记、研究、保护与宣传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大量的记录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及后续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综合档案馆作为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科学文化服务机构,在档案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储备,这些正是相应的职能部门所欠缺与亟需的,综合档案馆应在方法、技术和方案等角度主动为这些记录的建立及后续的立档、保管辅以指导与帮助。

参与调研,构建民俗文化档案。2011年,国家档案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列入其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明确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专业主管部门、省级专业主管部门应根据《目录》要求编制本地区的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建立、管理民俗文化档案不仅是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档案部门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因为大部分民俗文化即为通过口头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综合档案馆要安排专门人员,独立或合作参与政府、文化保护等部门组织的民间文化调研活动,有序、深入地进行民俗文化的普查、鉴定和确认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职能辖区内民俗文化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文化生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加强对民俗文化历史档案的收集,通过多种途径使其进入档案馆得到科学保管;另一方面对民俗文化进行档案化转换,建立“活态”档案。根据民俗文化的具体特征和差别进行记录,形成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各种资料,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构建起特色突出、涵盖各种内容的民俗文化档案目录与数据库。从国内外民俗文化保护的经验和要求来看,其内容除了上述提及的民俗文化历史档案外,还应包括:⑴有关民俗文化调研及其保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⑵对民族地区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会组织、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手工艺术、民间观念、宗教巫术、婚丧嫁娶及房屋建筑等民俗物象及其演化的各种记录;⑶民俗文化空间即民俗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的记录;⑷针对非物质民俗文化无形、易流失,且一旦文化传承人死亡就难以挽回的现实,应着重加强对非物质民俗文化传承人档案的构建与管理。

促进开发,营造文化保护氛围。按照“集体记忆理论”奠基人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观点“,无论是历史记忆还是自传记忆,记忆都必须依赖某种集体处所和公众论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才能得以保存”。在因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冲击而急速走向衰亡、消失的背景下,作为特定时空内民众集体记忆的民俗文化要想得到很好的保存,就离不开以档案馆这类集体处所和公众论坛为媒介而搭建起来的文化交流、接触与审美活动,以帮助人们寻找“文字记载的历史”,唤醒“事件与感觉的记忆”。因而,综合档案馆还需积极促进对民俗文化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为民俗文化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宣传效应。首先,考虑到民俗文化的生成、传承主体多分布在边远落后地区,经济、技术欠发达,获取民俗文化档案的途径相当有限。因此,在民俗文化档案库的建设中,应照顾本地民众的语言特色和使用习惯,引入双语字典,使用民族语言,建立便于检索和浏览的档案数据库界面,方便本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档案的查询与使用。其次,开展对民俗文化档案的编研与阐释。为保障民俗文化情境化,一些已经固定下来的民族(历史)文献,可能已经失去当时的情境,零散而不能提供内在联系,需要注释和分析。再者,很多民俗文化档案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传统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与隔阂,在利用过程中需进行研究、诠释和翻译。再次,要定期举办各种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展览、论坛和专业性讨论,组织专家开展讲座等,以激发民众兴趣,加深民众对民俗文化及其保护事业的认识,自觉加入到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中来。最后,要努力利用档案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使民俗文化得到深入广泛传播,帮助扭转其在传播上的颓势与边缘化的地位。

作者:康蠡 周铭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欢迎借鉴。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推进我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提制度化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各党总支(支部)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作为贯彻落实镇党委《2017年工作要点》和“133”工作思路的重要抓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履行主体责任,抓常抓细抓长。要在“深学”上下功夫,加强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的学习,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思践悟。要在“实做”上下功夫,践行党的宗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学而行,学而用、学做结合。通过学习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县委“四五六”战略布局在史官的生动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内容

1、推进“学”的常态化制度化。“学”是学习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做。

一是要制定学习计划。各党总支(支部)要根据县委《2017年党建工作意见》、镇党委《2017年党建工作意见》以及《2017年工作要点》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本支部2017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计划制定既要把上级要求的各项规定动作落实好,更要结合各村实际选好自选动作,确保科学实用、特色鲜明。

二是要明确学习内容。要将党章党规作为学习重点,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白水县基层党建问责办法》,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要求以及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等内容。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部署和中省市县各级重要会议精神,适时增加调整相应学习内容。

三是要严格学习制度。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制度相融合,进一步激活“三会一课”制度功效。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至少召开1—2次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1—2次党小组会,各书记每两个月要给全体党员讲一次党课。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习内容,用好党员统一活动日开展集中学习,引导党员自学,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各党总支(支部)要遵循《白水县农村党建工作基本规范》要求,建立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的出勤表,完善“三会一课”会议记录的记写,实现全程留痕、全程纪实,真正做到学习一次,收获一次,认识提高一次,接受教育一次。

2、推进“做”的常态化制度化。“做”是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

一是要做政治合格的表率。要认真查找和切实解决个别党员党的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自觉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和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作为基本要求,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党性,对标“四讲四有”和“四个合格”,争做合格党员。

二是要做遵纪守规的表率。严格遵守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白水县基层党建问责办法》的要求,把党章精神和党的纪律要求贯彻到位,把守纪律、讲规矩体现到各级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各党总支(支部)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带头遵守制度纪律,认真落实《白水县农村党建基本规范》,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和党务、村务、财务、政务公开要求,用制度和规矩规范履职、用权、干事的各个环节。

三是要做规范提升的表率。各总支(支部)要对标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工作基本规范》要求,将党建工作重心由固本强基抓硬件转移到提升素质抓软件上来,以《规范》具体措施为标尺,按照县、镇两级“百日攻坚”方案安排,认真查找工作短板,明确工作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广大党员要积极参与进来,主动作为、尽己所能地为本支部和全镇达标创优“百日攻坚”行动贡献智慧汗水,确保到5月底前,创建党建示范点占全镇村级党组织总数40%以上,8月底前实现规范化全覆盖。

四是要做为民服务的表率。结合党员公开承诺、党员便民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统一活动日”,走近群众,服务群众,了解并帮助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围绕中心工作、本职工作、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治安维稳、文体娱乐、环境保护、信息咨询等各类服务活动。严格落实党员践诺制,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在落实惠农政策、服务群众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兴办公益事业、推进精准扶贫、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村级民主管理、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进行承诺,用承诺践行“做”,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为基层解困,真正体现“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的总要求。

五是要做帮困扶贫的表率。要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开展“支部示范引领、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好“支部+党员+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能人大户+贫困户”以及“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骨干作用。鼓励支持党员发展产业、开办企业,每位有条件、有能力的党员要主动帮扶1—2贫困户,在政策宣讲、信息咨询、产业扶持等方面,积极主动为贫困户做好服务,形成产业扶贫新动力,实现“建组织、兴产业、富群众”的目标。

六是要做建功立业的表率。镇党委安排分别在七一前夕和年终开展“我是党员,如何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和“我为小康史官添砖加瓦”主题演讲,各党总支(支部)要围绕这两个主题,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荣誉感。要结合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鼓励广大党员带头发展新建园、养殖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投身村级公益事业、示范巷道整治之中,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建设小康史官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三、保障措施

1、严格主体责任。镇党委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之中,各党总支(支部)要发挥承担主体责任,各党总支(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紧抓好,使广大党员真思真学、真做真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史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严格督导落实。镇党委按照《3+X督查考核办法》,由镇纪委和各包村领导负责,定期对各党总支(支部)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全程督导。各党总支(支部)每月向镇党委汇报一次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和其他党建任务完成情况,镇党委逐村进行点评,对安排不扎实、工作推进不力的按照《白水县基层党建问责办法》、《三项机制实施意见》实施责任追究。

3、注重示范引导。各党总支(支部)要注重典型培养,结合党员标杆评选、民主评议党员、星级党员争创等活动,树立本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各类“学”、“做”典型,镇党委将在“七一”前夕进行表彰,以此激发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干事创业的热情。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日喀则市严格按照中央、区党委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不断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深化“学”“ 做”拓展。各级各部门在原有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行业、领域和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通过上门送学、网上传学、结对帮学等形式,坚持聚焦学习内容,继续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组织和引导党员深学细悟、以知促行,不断扩大学习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康马县同移动公司签订合同,保质保量向全县1100余名农牧民党员每周发送一条藏文版学习教育信息,使农牧民党员随时、随地、随身学习;以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系列党员志愿服务、“4321”结对帮扶、“三亮三比”、“党员先锋岗”等活动为载体,突出“做”这个重点,把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贯穿于全市各项工作中,让广大党员自觉“做”出党员的良好形象,同时通过开展“比”“评”,把党员平时“做”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做”不断深化拓展,真正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

健全基本制度。各级党组织突出在健全完善基本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督促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班子,强自身,坚持和用好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等基本形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可行的、符合自身的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党员,加强党员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开展、长久见效。市委率先垂范,带头制定了《日喀则市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进一步严格和规范我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220余项,确保了学习教育的常态长效。

强化督导检查。市委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有力抓手,强化日常督查和季度考核,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有效落实。为强化督导检查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专门制定印发《日喀则市关于开展督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抓实督导工作不放松,保障了督查指导工作的经常性。近期,协调小组联合市委督查室、市纪委专门成立2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县(区)、市(区、中)直单位、各大行业系统党工委,开展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着重围绕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督导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真正把服务承诺和各项决策部署、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最高检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最高检机关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任务目标和总体要求,强调最高检机关要紧密联系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和检察工作实际,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最高检机关各级党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检察事业和检察改革创新发展,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实施方案》从“学”“做”“改”三个方面对学习教育目标要求进行了细化。

一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

二是确保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依靠自身力量修正错误、改进提高。

《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最高检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六大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二是坚持“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

三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是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9

1.图案来源。闽东畲族银雕图案从表现内容上主要有以下2个来源。

(1)源自畲族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信仰。畲族人民在迁徙和拓荒殖土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自身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拜,转化成艺术形象进行创作,体现闽东畲族银饰深厚的文化内涵。盘瓠崇拜和凤凰图腾无疑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信仰,可溯自殷商高辛时期凤鸟图腾崇拜,是原始图腾观念的延伸和外化的表现。

(2)来源于畲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畲族是一个饱经苦难和忧患的民族,一个质朴淳厚而又聪明睿智的民族,他们通过运用谐音双关、象征寓意、通感联想等表现手法将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现实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如闽东畲族银饰品中常见的鲤鱼戏水、蜂蝶恋花等成双成对的纹饰图案,最终皆被幻化成寓义美好的吉祥图形,不仅反映了畲族生化万物的哲学理念,而且将祈福纳祥的主题含蓄地转化为银雕图案,传达畲族人民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符号。

2.图案特点。畲族传统图案内容丰富,主要有龙凤仙人、什锦八卦、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银雕图案当属鱼龙纹饰和凤鸟纹饰,这两样在畲族传统图案的审美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龙凤图案历来是中华民族象征祥瑞、吉祥的传统图案,畲族先民根据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不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对传统龙凤图案进行演变,创造出独具畲族特色的鱼龙纹和凤鸟纹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在银饰中。鱼龙作为畲族始祖盘瓠的化身,是畲族对原始祖先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鱼龙”“龙犬”和“龙与麒麟”。畲族银饰图案中的鱼龙纹样式造型逼真,通过将鱼和龙2个样式的有机融合,形成龙头和鱼身为一体的特殊图案纹饰。凤鸟纹作为畲族银饰图案中的又一典型纹样,常用在畲族凤冠上。凤冠亦称“圣疏”,意为皇上钦赐的圣物,是最具民族地域特色和审美魅力的畲族银饰,它将竹壳外包红布缝成平顶长方形的头冠,正面上方镶着一片片四方形且錾有凤鸟图案的银牌,下方系有九条银链,链上再系上大大小小纹有凤凰、鱼儿等图案的银牌与铃铛,整体若帘,从额前垂挂到颌下,给人一种华丽富贵感。与有着固定形象的汉族传统凤纹不同,畲族凤鸟纹形态自由丰富、变化多端,有的像雀鸟,有的似锦鸡,形态古朴粗犷,简练抽象,形成畲族特有的凤鸟纹样。

二、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构成形式

图案的构成是指图案的组织形式,由图案的内容、用途和制作条件等决定。闽东畲族银雕图案在构图上为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一般采用框式结构或围绕中心图形构图等方式。同时,闽东畲族银雕还汲取当地汉族木刻、石雕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将汉民族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以及文化内涵有机融入畲族银雕图案设计中,通过不同的图案造型方式和构成形式将简单的基本图形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进行解构重组,最终演变成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图形样式,使画面既富于变化又和谐地组合在图案之中,极大地提升了畲族银雕图案的艺术魅力。通常,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构成形式大体可分为独副图案、连续图案和综合图案3种。

1.独副图案。独副图案是指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图案纹样。通常此类图案形象的变化和动势既不受外形的约束,也不重复自身,在艺术表达上只要让人感到形态自然、结构完整即可。闽东畲族银饰中有许多挂件都是采用独副图案。这类图案外形完整,在运用过程中可单独处理。鱼龙银挂件是畲族孩童常配的挂饰,也是典型的以独副图案形式构成的银饰。该挂件中的鱼龙身形如弓,恰似一只在水中尽情舞动的鱼,形象舒展优美,充满动感与活力。

2.连续图案。连续图案是依据一定的组织规律,以独副图案为单位进行条理性的重复排列,构成无限循环的图案。连续图案中的单位图形可以是简单的线条,也可以是具象的图形纹饰,还可以是抽象的图样。人们将这些最基本的图形元素依据一定的构成形式进行重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形式。在设计连续图案时,关键是如何根据连续的方向设计单位图形的接口,将单位图形自然地连接起来,从而使整幅图案产生流畅优美的连续效果。连续图案根据重复的方向不同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将一个单位图形向左右或上下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创作出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连续图案。闽东畲族银手饰通常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将单位图形连续排列,形成一个横式或纵式完整的带状图形。如八卦银手镯,以八卦图形为中心,左右方向分别雕刻连续的花枝图案呈波浪形横向延伸,或大或小的花叶分布于花枝两侧,这些本不具独立性的单位图形经连续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描绘出一幅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吉祥画面。

3.综合图案。综合图案是把独副图案和连续图案综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图案样式。在闽东畲族银雕图案中,综合图案常以圆形或正多边形为轮廓,并通过对称的布局,创造出既严谨又富于变化的综合图案。如在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畲族八宝银盘就是采用综合图案的构成形式制作而成的一件具有畲族传统民族特色的银器。该八宝银盘高约10cm,直径约35cm,外沿为圆形,内接八角盘壁,八角的造型象征着八闽福地。盘底绘有传统的双龙戏珠图案,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盘座的四脚雕刻着双目圆睁的狮子头造型,盘壁上雕有佛教八宝(也称八吉祥,即、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外沿的圆形盘面上雕刻着畲族银饰常见的祥云、花朵图案,整个银盘将畲族传统的银饰图案柔美地融合在一起,蔚为大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闽东畲族银饰图案的审美艺术

银饰是人类风俗习惯和精神生活的映照,又是审美情趣的物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人群往往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与炫丽复杂的苗族银饰不同,闽东畲族银饰更多地以直率与质朴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达到自娱性的审美目的,体现闽东畲族特有的审美情趣、精神信念和民族品格。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若要表现出内在的审美艺术,需要符合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对形式美法则的解析,是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一些学者提出形式美法则的理论,如今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石。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审美艺术特征主要从图形的对称与均衡、具象与抽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几个方面表现。

1.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平面设计和造型表现普遍遵循的美学原则。对称是指画面中的视觉造型元素沿着中心视点或中轴线左右、上下均等一致。对称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从人体的五官结构以及手脚,到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客观存在着对称形式。对称原则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图案设计的各个方面,是非常实用的美学法则之一。闽东畲族银雕图案中也普遍运用对称法则,这不仅与人们的审美有关,也与制作工艺密不可分。无论是传统图案组合的整体造型,还是单独的动植物形态,都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组合形式。如闽东畲族如意式扁方,俗称银板插,是用来固定挽起的长发而使用的头饰,也是畲族银簪中最具特色的花簪代表。银板插一般长约16cm,中间宽约2cm,形如目鱼骨,板插上绘有花草等纹饰,以假设的中心点左右分布,整体造型对称统一,结构严谨丰满,烘托出自然端庄的朴素美感。均衡是相对于对称性而产生的非对称性视觉平衡,这种平衡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方面,即表现为一种等量不等形的平衡状态或画面重心的平稳。由于结构自由不受对称轴或对称点的限制,弥补了对称图案缺乏活力的弊端。平衡是人的生理需求,构图均衡的图案容易使人产生安全和稳定的心理感觉。闽东畲族银器图案中均衡法则的运用随处可见,如畲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八角盘就是典型的以均衡形式美法则进行构图的银器。每到迎接贵宾、红白喜事、节日庆典或祭祖时,畲民就会用银盘来端茶盛水。八角盘的龙凤飞舞图案生机盎然、充满生命活力,寓意着和谐、吉祥、如意。虽然龙凤图案并不是对称图形,但具有稳定的视觉形式,使人在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当然随着审美个性化的扩大,也有畲族银雕艺人有意打破常规,将不对称作为创意的一部分,以得到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作品。

2.具象与抽象。闽东畲族银雕图案在表现手法上采取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形式,将具象的动植物图形与抽象的图腾崇拜形象、博古纹和吉祥纹等相结合,建构一个蕴含写实和写意美感相融合的崭新艺术形象。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的具象美主要通过准确把握日常生活中动植物的造型和形态,对其进行细致的刻画处理,从而塑造出逼真的写实形象。如蝴蝶纹、鱼纹、纹、茶花纹等,都是闽东畲族传统银饰图案中常见的题材。这些具象的图形有着非常强烈的真实感,体现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畲民们质朴的理想与愿望,凝聚着畲族人民强烈的艺术情感。抽象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图案构成、装饰设计等造型技法上,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结果。在闽东畲族银雕图案中,抽象图案通常是由畲民的祖先、神灵崇拜和神话传说演化而来的图案。如畲族银饰品中常出现龙纹,相传畲族的祖先是由龙麟演变而来,所以在畲族文化中龙是神圣和尊贵的象征,是他们的保护神,使用龙纹以彰显华贵和敬重。又如畲族银雕图案中的凤鸟纹,它不仅借鉴了汉族凤的形象,也结合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形成畲族特有的凤鸟纹样。

3.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同样也是畲族银雕图案中随处可见的另一美学原则。运用节奏与韵律法则,让单一的图案有规律、有序地变化,使纷繁复杂的画面显得井然有序且充满生机,这是畲族银雕图案变化生动的艺术表现之一。节奏本是音乐术语,在音乐中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形成一定的节奏,但是在艺术设计中也会用节奏来表现图案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节奏是通过有序、有节、有度的变化形成一种有条理的美。银雕图案的节奏美原则可被理解为一种有规律、有强弱虚实变化的空间连续性分段运动。闽东畲族银饰图案构成的节奏秩序往往体现在以带状图案为主的图形中,常见于一些点状图形、线状图形和回形纹等。这些具有节奏美的图案给人流动的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深远辽阔的秩序美感。节奏有规律地反复连续则成了韵律,韵律是以节奏为基础,但又有多样性变化的复合体,可以理解为重复与变化的交替。传统畲族凤冠下端并排悬挂着疏密渐变、起伏交错的银牌与铃铛,通过重叠反复来烘托画面的流动感,让欣赏者感受到重复变化带来的节奏和韵律美。

4.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造型艺术必须遵循的法则,也是形式美法则之一。闽东畲族银饰品中对比与调和的应用常通过图形纹样、装饰线条以及饰物配件等进行表现。如图形纹样中凹与凸的对比,静与动的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效果;饰物配件上大与小的对比,多与少的对比,轻与重的对比,锐与钝的对比,薄与厚的对比,高与低的对比等,使整件银饰品有主次之分,突出主要部件和次要部件的区别。银狮挂件就是充分体现对比与调和的的银饰品。在闽东畲族传统习俗中,银狮挂件是亲人赠送给小孩周岁的礼物,佩戴胸前以避邪与装饰。此银狮挂饰通长约12cm,狮子的头顶浑圆光滑,两眼暴突,嘴唇开裂,造型逼真,给人威严感。而身上爬的小狮子则眼睛小巧,嘴唇闭合,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正陶醉在母狮身上嬉戏。该件银饰品采用刻划花纹的制作工艺,刻划出大小不一的波浪纹为狮毛,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在狮子前方配有一梅花形狮球,采用镂空雕刻手法将狮球刻画得活灵活现,更增添了狮子的动感。闽东畲族银雕图案既有对比的形式美,又有调和的意蕴美,从丰富的图案纹饰中,可探寻到畲族银雕艺人巧妙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四、结语

常态化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社会转型公共政策创新回应型政策人事档案制度

社会型态与公共政策范式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社会的秩序状况简单地把社会型态划分为常态社会和非常态社会。一般来说,常态社会表征为制度规范、社会理性、政局稳定、生活有序,非常态社会表征为制度混沌、社会病态、问题丛生、生活无序。为此,为了巩固公共权力机构的权威地位和建构良性的社会秩序,不同型态的社会类型要求不同的“宏观性”公共物品。比如,针对常态型社会所对应的相对正态的公共事务就必然需要维护型公共政策,也必然要求常规性的、程序化的公共管理;与此相反,针对非常态型社会所对应的相对病态的公共事务就必然需要回应型公共政策,也必然要求非程序化的公共管理或危机管理(见表1)。当然,这种“两分法”不是截然对立的,比如常态社会亦存在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也需要回应型政策和危机管理,且在一定的时间段比较突出,如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SARS危机等,只不过相对于非常态社会而言它所表露的显度、频率、强度较轻较少而已。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社会并非只是“静止地”存在仅有的两种社会型态,还存在着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常态、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常态的“过渡”型态,即通常所谓的“转型社会”。1其实,转型社会是隐含的、必需的社会型态形式,任何社会变迁都无法摆脱这一阶段。

表1不同社会型态下宏观性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社会型态公共物品常态社会非常态社会

公共事务正态、静态病态、动态

公共政策维护性回应性

公共管理常规管理危机管理

根据常态与非常态性质不同的社会型态,我们可以发现转型社会可能存在四种转换形态2,即非常态到常态的过渡类型(A类)、常态到非常态的过渡类型(B类)、常态到常态的过渡类型(C类)、非常态到非常态的过渡类型(D类)(见图1)。例如,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军阀割据到国家统一、从殖民半殖民到国家独立等弱势转换成强势、负态转换成正态就属于A类转型形态;从强大无比的封建王朝到衰败破落的殖民半殖民,从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到任人宰割、民族分裂等诸如此类强势转换成弱势、正态转换成负态就属于B类转型形态;依此类推,由一种强势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强势形态或从一种正态转换成另一种正态就属于C类转型形态,由一种弱势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弱势形态或从一种负态转换成另一种负态就属于D类转型形态。相比较而言,A、B两类属于重度转型,C、D两类属于轻度转型,它们所引发的社会振动幅度显然不一样。从四种形态来看,B、D是公众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而公众经常讨论的也就是A、C两类。那么,在正常时期的转型社会通常指的就是C类,即在良好的统治秩序下社会形态从一种正态转换成另外一种正态。一般而言,这种转换形态基本上涉及体制的转轨、制度的变迁、观念的变更,而不涉及“伤筋动骨”颠覆式的政权更替,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规则”的形态变换。

非常态――――常态(A)

常态――――非常态(B)

常态―――――常态(C)

非常态―――非常态(D)

图1转型社会的不同转换形态

不同的社会型态需要不同的公共政策范式。比如,按照上述宏观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常态社会更多地需要维护型公共政策范式,那就是根据社会公共事务的正常要求通过公共政策工具开展维护性的常规化管理;而非常态社会更多地需要回应型公共政策范式,那就是针对复杂多变的公共事务通过公共政策工具进行回应性的非程序化管理。因此,维护型政策范式与回应型政策范式是“有机社会”当中两种常见的公共政策范式。根据著名政策科学家叶海卡•德洛尔(YehezkelDror)提出的三种公共政策制定类型,即“繁荣时期的政策制定”、“严重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和“巨大灾难形势下的政策制定”,1我们也可以推导出社会共同体所存在的三种公共政策范式:顺境型政策范式、逆境型政策范式和危机型政策范式。国内学者胡宁生教授依据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对法律范式所进行的一般性划分而把公共政策范式区分为压制型政策范式、自治型政策范式、回应型政策范式三种类型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共政策一般表现为“准法律”,重大的、稳定的、成熟的公共政策会转化成法律,因而法律范式与政策范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致的)。德洛尔、塞尔兹尼克以及胡宁生的著述对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范式类型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有用的学术支持,对转型社会的公共政策范式形态提供了适当的类型参照。但不管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对公共政策范式进行解构,无论是德洛尔的“社会具体情境”,还是塞尔兹尼克的“公共治理方式”,都可回归到“维护型”与“回应型”这两种基本的范式类型当中来。

那么,转型社会的公共政策范式又如何呢?从一种常态过渡到另一种常态所谓“规则”的社会转型,与其他相对“非规则”的社会转型一样,裂痕、冲突、对抗都是在所难免的。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公共权力机构一方面通过传统公共政策范式去维系社会原有格局,另一方面又急欲寻找新的公共政策范式去弥合新出现的“缝隙”以及“非对称”的社会状况,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范式守护、范式冲突和范式叠加,所谓的“双轨制”就是这一阶段的特色产物。作者认为,转型社会的公共政策范式基本上呈现为“维护型+回应型”的所谓“双轨制”二元型政策范式。这种范式表明:(1)人们留恋既存的社会型态,希望维持原有利益格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进行风险性制度转换,因而“政策格式”表征为信息垄断、决策单一、沟通阻滞、执行刚性;(2)随着新的事物、新的情况不断地出现,旧的平衡慢慢打破,旧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此时的“政策格式”表征为主体分化、信息失衡、执行无序、效率缺失;(3)在社会“混沌”状态越来越明显的情形下,政策受益者与政策受损者分化严重,受益者既希望享有原有格局所得的既成政策利益,又希望在转型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收益,因而期冀享受政策“双轨制”的“差价”好处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权力、声望等更多资源;(4)在“制度阻隔”愈来愈严重的情况下,新型的、理性的制度秩序安排成为政策议程,由“政策断裂”走向政策均衡,突破政策双轨制“瓶颈”已经必不可少,公共政策创新成为可能,渐进式增量改革成为理想的路径选择,公共政策的回应力显得特别重要。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困顿

对社会转型作出研究的主要集中于社会学学者,而经济学学者则偏向于从“过渡”或“转轨”来表达社会的转型1。在学者们的学术视野中,“过渡”或“转轨”的涵义基本上描述的是从一种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制度安排、从一种实践模式转变到另一种实践模式。根据经济学家科勒德克的估计,目前已有35个国家、占世界1/4的人口,被卷入了这场转轨变革中2。经济学家科尔奈(J.Kornai)对这种转轨经济的趋势作了概要性的论述,他认为转轨经济的趋势主要有市场化、私营部门的发展、宏观非均衡的再生产、一个立体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发展、民族团体的重新定义、福利提高中的不公平等七种3。科尔奈所预测和描述的这些趋势很好地说明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其中也蕴含着社会转型中旧体制与新体制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转型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非静止与非均衡状况。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转的转轨,因而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形成了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过渡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样就规定了市场化的可能性边界和一般约束条件;同时,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会反过来推动政策、法律和制度的一些变化。经济学学者张宇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重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个历史时代,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双重约束下推进市场化4。

由于“可能性边界”与“一般约束条件”的存在,也由于制度环境的非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在由计划模式(旧体制)转为市场模式(新体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政策困顿与制度失范,“转移性制度效益缺失”、“二元治理”、“时空错位”等现象就是例证。所谓“转移性制度效益缺失”指的是原有的公共政策与其他制度形态随着政策或制度语境的变换而遭遇“侵蚀”乃至于“失语”,比如计划时期的粮食供给制度和原有完善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同时,新的政策或制度出台刚开始由于固有阻力或动员不力等原因也使政策转移产生低效或无效,比如农村费改税政策的最初推行等等。所谓“二元治理”指的是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同时使用计划与市场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公共治理模式,即如上述所言的公共政策“双轨制”二元化现象——新老结合、并行不轨,比如高等教育政策中的公费(计划内)与自费(计划外)的区别、价格政策中的“指标”(计划价)与“黑市”(市场价)的差异、开放政策中的特区与非特区的设置以及“城乡分治,一国两策”1的现状等等。所谓“时空错位”指的是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政策文本却固守不变,此所谓“语境的转换与文本的固化”现象,因而导致了公共政策时间与空间上的相对不一致,也说明了公共政策的惰性、刚性与不适应性的事实存在,比如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等。这里,我们以人事档案制度为例理解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是如何存在困境的。

人事档案制度最初开始于延安时期,是为了适应党对干部的考核而设立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全面推广。最初的人事档案不仅是一个人的履历记录,而且还是政治生涯的体现。后来,纸质的人事档案的功能不断地放大,成为了人们出国、升学、评职称、调动、晋升、结婚、生育等方面的“人生硬件”。无可否认,传统人事档案制度作为公共管理的载体与凭证,在计划体制时期对于国家安全、官吏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具体说来,人事档案的作用体现在:首先,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必要手段,是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次,人事档案是确定和澄清个人有关问题以及进行正常的政治审查的凭证;再次,人事档案是研究和撰写各类历史、传记的珍贵资料。2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人事档案制度的弊端亦显露无疑:

第一,设置“人才壁垒”,限制了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度。一个社会真正的发展在于积极地、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说过“资本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人力资本也是如此。在一个人力资源还相当稀缺的国度里,过度的“人才壁垒”只能妨碍个人自由、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同时,这种“人才壁垒”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显性浪费”和“隐性浪费”,把一些适合承担某些职位的人予以排斥,将一些不适合的人去承担这些职位;把愿意承担某些职位的人予以排斥,而将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强力留住。因而,单位制下“粗工”、“窝工”、“怠工”的现象在所难免,工作效率、制度效益低下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实施“行政控制”,强化了行政的随意性,传统人事档案制度成为某些领导压人、整人的操作手段,是典型的“人治行政”。人事部门只管人不管事,在管人当中全凭主管领导的偏好进行人事鉴定,而对“单位人”的品行和工作鉴定处于极度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之中——许多人也许一辈子也不知道他的档案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把不称职者写成称职,把称职者写成不称职,更有甚者把人家档案中的“不清白”拿来说事,因此档案也被神圣化为权威的权力符号,成为操纵别人的手段。本来属于公权力领域的事情硬要变成私权力,而对于“单位人”来说便是公权力严重侵犯私权利。至于个人思想品德的记录,只能任凭领导者的“定性描述”。直到今天,如何量度思想品德仍然是一个“歌德巴赫猜想”。

第三,产生“制度交易”,致使人事档案制度进一步扭曲,本来平等的公共雇佣关系演变为金钱和权力的“角斗场”,制度外公私关系的“幕后交易”有增无减。由人事档案衍生的一系列腐败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档案成为了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必需品。一些人为了把档案从原单位调走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关系、走后门,于是本来不具商品价值的东西有了价值。而一些人利用档案作掩护,名为公共事业单位上班,实则为自己干活,同时也可以在多个单位领取薪金。这说明,仍然有许多“单位人”还把人事档案当回事,对他来说人事档案还是身份和地位的文字记录,甚至是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护身符。而有的单位则根本不在乎原来的档案,承诺对引进人才重新建立人事档案,因此档案成为“鸡肋”。其实,全国已有相当多的城市明里或暗里承诺高级人才不受人事档案限制,这一方面说明人才已经成为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大战的帷幕已经徐徐拉开;另一方面也说明传统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日益式微,有档案和无档案已经不太重要。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一项可有可无的政策或制度进行高成本维持有不有必要?

第四,制造“单位封闭”,消弱社会的整合性,妨碍着正常的社会分化。传统的人事档案制度产生于以政治出身为依据的政治身份等级体系、以城乡户籍和所有制为依据的社会身份等级体系、以平均主义为依据的单位系统内资源分配等级体系,为了维护本位利益,就必须对其他社会群体或其他社会系统进行排斥,因而人为地制造了“单位封闭”和低度化的社会流动。这种刚性化的制度隔离,加剧了单位与“单位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不信任状态;同时,也促使某些人不“唯实”(事实)、不“唯书”(真理)、只“唯上”(领导),造成了本真人格的扭曲。随着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差异成分越来越多,刚性的制度阻隔毫无疑问对正常的社会分化起着阻碍作用。在公共事业单位以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已经愈来愈高,传统的“二元人事体制结构”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越发显得与社会整体不相调和。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文本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环境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相生相存、相互振荡,但也造成了公共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尴尬。正是因为上述一些原因和其不良影响的存在,作为原先人生“生命线”严肃而又神秘的人事档案,可在今天它的神秘性正在慢慢地打破且易于失范,具体表现为:(1)“弃档死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弃档族”有60万人,主要包括“下海”者和大中专毕业生。仅成都市人才中心代管的档案中,就有五分之一的档案成为没人要的“死档”,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15年,四川省有关部门估计,全省的人才“死档”已超过20万份。1(2)“人档脱节”。档案在原单位(体制内),工作却在单位之外(体制外),这部分人主要集中于从原单位“下海”者,他们中一部分人是“停薪留职”,一部分人是“辞职”,还有一部分人原因不明。(3)“人质档案”。一些单位为了留住人才或逼迫跳槽人员办请相关手续而扣留人事档案,因而也出现了一些档案价格相当昂贵的现象。如某高校的一位教授欲调到广东某校,原单位死活不放他的档案,后来经过百般努力才以3万元“成交”。(4)“档案克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能有一份人事档案,如果不是因为遗失或损坏,人事档案是不能重建的。但一些地方为了吸引那些被“捆住”的高级人才采取重新“制造档案”的办法(这些地方和单位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软引进”),从而确立其劳动关系。(5)“虚假档案”。把假材料、不真实信息塞进档案或改写原始档案材料,导致坊间流传“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文凭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据《湖南日报》2001年10月23日的报道:乡镇班子换届选举之时,有些干部为达到提拔的目的,在档案上弄虚作假。永州市冷水滩区委组织部对全区近3000名干部的“年龄、党龄、工龄、学历”逐一审核查实,共发现问题572处。其中年龄不符的333人次,工龄不符的160人次,党龄不符的79人次。人事档案的“尴尬”处境——犹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正在拷问着现行人事档案制度!

公共政策创新及其路径选择

公共政策要走出转型期的困境,消除“政策硬化症”2,就必须因时而变、适时创新。按照约瑟夫•熊彼特的经典定义,创新就是“实施新的组合方式”(新的商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以及新的组织)。1那么,作为社会创新之一的公共政策创新就是基于旧政策老化失效的情况下,寻求新的政策组合方式,选择成本小、收效快的组合路径,探索良性的政策替代方案,从而摆脱转轨阶段的政策困境,使适应相关制度环境的、新型的公共政策回到常态社会当中来。我们从社会转型时期一般性的公共政策二元转轨演绎轨迹(见图2)当中可以发现:公共政策的“创新替代”在经过“接触渗入”、“摩擦磨合”之后已是时候。显然,旧政策(图中以黑色圆圈表示的)的退出和新政策(图中以白色圆圈表示的)的替代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旧政策的守护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固化已有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而且还可能会对新政策的实施作出种种阻碍,作为政策创新者(包括政策规划者、设计者——我们也可谓之为“政策工程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表明了公共政策创新与公共政策变迁只能选择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从而把转轨成本或创新成本降到最低,使转轨效益或创新效益发挥到最佳最大状态。由此,公共政策创新的时机、方式、策略等方面的选择就显得很有必要。

A.接触渗入B.摩擦磨合C.创新替代

图2公共政策二元转轨演绎轨迹

我们知道,在二元型双轨制公共政策范式的作用下以及公共政策出现大面积耗损的情形下,公共权力机构必须而且应当作出策略性回应,从而形成回应型公共政策创新。公共管理学者格洛威•斯塔林(GroverStarling)认为,回应(responsiveness)一词是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民众的需求,不仅“回应”民众先前表达的需求,更应洞识先机,以前瞻主动的行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民众常常批评政府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无能为力,便指的是政府的回应力不够。2著名学者俞可平先生也认为,回应的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回应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也就越高3。由此,回应型公共政策主要表现为政策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对来自政策环境及基层、民众的信息的反馈速度,对公共问题、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水平。比如,基于SARS危机所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基于“孙志刚事件”由原来的《生活无着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而代之以《生活无着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些都是回应型公共政策在具体实践中的及时与有效表达。近几年来,中国公共政策的人性化与文明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共政策的人本性与回应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从艾滋病人可以结婚、取消婚检、结婚离婚无需单位介绍信、WHO针对娱乐场所的100%使用安全套试点、公务员招考中的“乙肝歧视”突破等等方面感受出来。如今,阻碍中国人才流动的带有身份歧视的户籍制度已经慢慢消融,而被认为人才流动另一大阻碍的同样也带有身份歧视的传统人事档案制度何时才能走向终结呢?又如何实现它的创新替代呢?

作者认为,传统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终结,新的、科学的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前台。1人事档案及其制度的公共政策创新必须沿着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是人事档案制度创新的必然路径。所谓“契约化”,就是必须明确公共权力机构与公共事业单位人员的公共雇员(publicemployee)地位,取消原有的干部身份,强调其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实际上,传统人事制度只规定“单位人”的义务而没有保证其权利,或是“契约短缺”或是“契约异化”,是与规范的公务员制度相违背的。建立真正的公共雇员制度,单位组织与单位成员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雇佣合同,就可以避免那种“来去自由”的混沌状态,也可避免那种把人事档案当作“人质”扣留或因人事档案滋生“寻租”(rent-seeking)的现象。雇佣合同保存于新型的人事档案之中,按人事合同办事,这样既对单位组织不构成太大损失,也对个人权利进行了有效保护。由身份走向契约,由依附走向平等,充分实现公共雇员的权利与义务对等,是制度文明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公共雇员在签订人事合同、建构业绩档案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哪些权利和义务呢?我们认为,公共雇员的权利主要包括宪法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工资决策/获得报酬权利、磋商谈判权利、申请辞职权利、要求培训权利、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权利等等;公共雇员的义务主要包括服从命令义务、保守秘密义务、限制兼职义务、保守信用义务以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

所谓“社会化”,就是要求围绕人事档案工作所开展的人事认定、人事争议、人事流动、档案保管等必须让渡给拟建或已有的社会中介机构——人事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公民文件中心等,让公共权力机构或公共事业单位与公共雇员“袖手旁观”,从而充分实现社会的“人事”和公共管理。比如,人事工作的认定与仲裁可以交给人事事务所、人才的开发与流动可以由专门的人才交流中心完成、人事档案可以由专门建立的公民文件中心保管。由此,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意义一方面在于规范人事工作、严肃人事档案内容,杜绝因人事档案产生的种种失范现象,克服现行人事档案制度所出现的“既无法把人往坏里写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把人往好里写的问题”,使人事档案制度走向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节约各种社会成本,减少各个单位琐碎的、复杂的“人事臃肿”,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其本职工作。当然,其社会化的意义还在于打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的限制,推动人力资源由“单位所有”转变为“社会所有”。

所谓“电子化”,就是要求把原先的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从实际情况来看,沿用几十年的人事档案具有偏重静态性资料描述、注重历史性和过去时的记录、不具公共性和共享性、不能动态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等缺陷,这样的人事档案在市场经济当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甚至是阻碍的,因而它不具备市场经济价值。正是因为纸质型人事档案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充分、形式上的非公共性与易作假性,导致个人信用体系非健全化、个人身份过分政治化、档案内容的神秘化、操作的非正当化。加之,纸质型人事档案传递过程中的人为性,也可能导致因磨损而毁坏乃至个人信息失真的现象。徜若实行人事档案的电子化,借鉴发达国家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让每一个公民有一个类似于身份证的社会安全号码,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由社会中介的联合征信系统把每个人的财产收入状况、婚姻家庭状况、居住就业状况、职务业绩状况、教育背景信息、债务债权信息等采集并反映出来,就可以避免目前人事档案所存在的制度困境。因此,人事档案电子化的意义就在于采信真实、规范管理、节约成本、减少风险、建构信用。

所谓“法制化”,就是必须按照宪法及《公务员法》、《劳动法》、《保密法》、《档案法》等法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档案管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作为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公民基于人事档案的有条件的知情权、话语权是必需的,公权力不能过多地妨碍和压制私权利。而现行人事档案制度却从一定程度上讲妨碍了公民的有限知情权,绝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人事档案里面到底有哪些内容,也不知道档案里面是否塞了“黑材料”,况且法律对违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象也没有明细的监督和惩戒制度,因而人事档案撰写也就轻易地成了“领导们”的专有权力和身份象征了。因此,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必须遵循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充分维护公民的尊严、人格和权利。个人与组织在缔结工作合约时,一定要遵循《劳动法》,严格按照《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对组织与个人的权利进行维护,对违反劳动权利的现象进行处置。目前,为了健全公务员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法》呼之欲出,公务员管理正在慢慢地纳入法制轨道,这是令人可喜的成果。同时,人事档案的使用和管理也必须强调不能泄露国家机密、组织机密(特别是商务机密),必须遵守《保密法》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

现行人事档案制度的创新路径反映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系统性,它需要充分考量创新的边界与约束条件,必须考虑创新的技术与质量要求,必须衡量创新的成本与效益比较。因此,公共政策创新的回应性已经成为社会转型增量函数中的重要变量,公共政策创新也成为了转轨政治当中的必要因素和充分条件。

参考文献:

[以]叶海卡•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王满传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匈]亚诺什•科尔奈:《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肖梦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德]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化与社会转型》,陈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傅华:“聚焦人事档案”,《中国档案》2003年第4期;

陈潭:“传统人事档案制度走向终结”,《南方周末》2004-02-26;

陈潭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胡宁生:“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创新特点分析”,《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

王法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张宇:《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吕炜:《经济转轨的过程与效率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陆学艺、景天魁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