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因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5:21:01

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1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骨科患者在医院中所占比例较多,如何为骨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率,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减少各种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现做如下综述。

1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1.1.1骨科病的卧床时间一般较长,其活动会受到限制,容易引发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卧床引起的并发症[1]。1.1.2骨科患者恢复期较长,在下床活动时,极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对身体会造成二次伤害。1.1.3骨科患者教育背景良莠不齐,对骨科康复知识的缺乏,易造成患者无视医生叮嘱,如饮食、用药、休息和功能性锻炼等等,甚至拒绝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身体检查,擅自下床行动后果及其严重[2]。1.2护士因素。1.2.1业务技术水平缺陷:目前多数骨科护士缺乏经验,且年龄偏小,再加上未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术,仅仅只熟悉护理技术中的常规操作,比如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够熟练,对骨科患者康复训练指导、体位摆放等缺乏熟练掌握,这就导致护理不良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谢小玲等[4]研究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以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缺陷为主,占90.83%。1.2.2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未按照医院的护理规范实施操作,由此会增加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1.3环境因素。由于病房的安全设施不足、地面湿滑等因素出现了二次伤害,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其发生率为9.6%[5]。

2对策

2.1加强健康宣教:2.1.1遵医行为: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其对骨科护理常识的认识。同时应反复对患者及家属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使其能按照医生的叮嘱完成各项活动。2.1.2保护性措施的正确使用:即在使用拐杖和助行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医嘱,且要将其正确使用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带需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合理正确的选用。同时在使用前,要将其使用目的及意义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而结束使用后,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要求每15分钟观察一次,约束带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且要严格做好床旁交接班。2.1.3加强护理特殊治疗:目前在骨科中,特殊治疗常见的有牵引、石膏固定,而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保证牵引有效;观察肢端血运及感觉,受压部位的按摩;预防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的形成[6]。2.1.4焦虑护理:因骨科治疗康复周期长,故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恐惧,护理人员给出正确引导;用和患者经历、背景相似的治疗成功的案例安慰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护理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作用,积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宣教,使其能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2.2提升业务能力:2.2.1医院定期开展骨科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除培训骨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骨科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等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医院开展培训后,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奖金相挂钩,激励大家的学习热情。2.2.2骨科护理人员需积极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可组织参加学术交流会或选派业务精英外出学习等,以便提升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眼界。2.2.3全面的列举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忽视的问题以及经常犯的错误,说明这些错误的动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适当的方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醒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2]。2.3严格管理病房环境:即针对骨科患者,需结合病房情况,对地板防滑设备、病床安全防护栏等进行增设,注意采用温馨提示牌对可能会发生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提示,且病房内患者的大幅度活动需予以适当限制,在管理过程中,院方需全面性分析骨科科室的管理,注意合理调配岗位的人数,防止出现人手不足而使得的骨科护理中发生不良事故[7]。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大多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故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病房的环境管理,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水平,提升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吴旭芝.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6,(16):41.

[2]植月森,梁燕红,徐焕珍.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9):243-244.

[3]李小玲,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27.

[4]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2013,10(36):152-154.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2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人员因素主要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物业公司员工素质的原因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意识的增强,各医疗机构引人竞争机制,管理者们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的编制。由于传统上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护理人员缩减。护士人数远没达到卫生部的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过多,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卫生员由物业公司承担,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2.技术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各种腔镜手术开展及多器官联合移植获得成功。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如果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医护沟通不够,与医生配合差。比如:不能正确使用和保养仪器设备造成毁损,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延误手术。新开展的手术或手术中需重新修改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步骤,不熟悉医生习惯,手术配合忙乱,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造成标本丢失。违反操作规程将会导致操作失误或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3.药物因素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尤其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路径多,护士缺乏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发生用药错误,造成不安全因素。

4.管理因素由于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高尖技术用于临床;手术病人年龄放宽,病情重而复杂,更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比如:术前洗手方法多,不按程序洗手,甚至违反无菌操作规程,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护士培训不到位,不会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工作不到位,缺乏责任心,手术开始前不知仪器设备是否良好使用延误手术。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下,可实行弹性排班制,比如:移植手术难以保证准时手术,实行付班制,随叫随到。调整各种班次,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建立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根据工作质量与超时数,实施每日工作计分制发放劳务费。加强与物业公司的合作,调肯干、能吃苦、有文化的工人到手术室工作。

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素质。由于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各种新器械层出不穷,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护士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才能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差错事故。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科室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制定各级护士培训计划,新难复杂手术参加术前讨论,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学历教育。加强物业公司员工培训,要求公司先进行工人培训,进入手术室后指派组长带班工作一周,护士长定期召开工人会,强调服务态度,接送病人安全管理程序,接电话礼仪等培训,全面提高科室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3.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手术室现存和潜在不安全的护理问题,重新制定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比如:制定手术预防差错事故制度,手术病人严格查对至少两次,静脉注射前、手术开始前两次查对,防止输液过多、过快。洗手护士认真清点器械,必须检查器械的完好性。

4.加强医护沟通与合作,营造安全护理文化。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各科室各类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和团队士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共同的服务对象—手术病人。安全行为是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的态度所影响的。而这些信仰和态度可约束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强调安全护理既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鼓励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的团队协作,调控负责情绪,唤起有意注意。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抢救与治疗的成败,但受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手术室极易出现切口感染、护送摔伤等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随之增多,为了满足其护理需求,预防性护理干预得到了医护患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安全因素,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了72例患者,男45例,女27例,最小21岁、最大73岁,平均(48.5±3.6)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28例、急性阑尾炎23例、急性胰腺炎13例、其他8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术中协助其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

1.2.2研究组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影响因素,如:感染、机械、技术与管理等,制定改进方案,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培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增强了其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2)完善制度,借助质控制度、责任制度、激励制度及调班制度等,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激发其工作热情;(3)加强管理,医院应对护理展开全方位监管,术前要求物品、器械及设备等均要完整准备,术中应记录手术过程,避免错记、漏记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围手术期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各不安全因素所占比重[1]。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率(%)表示,组间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00%(0/36)、100.00%(36/36)均优于对照组的16.67%(6/36)、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安全护理因素的比较

研究组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及管理因素所占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同时其接收的患者具有数量繁多、病情复杂、危重及发展迅速等特点,以腹部损伤患者为例,手术区域难以彻底、全面地清洁与消毒,从而增加了手术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因病情危急、准备失误等,也极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满足患者治疗与护理需求,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表明,临床实践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在工作实践中,在开展系统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实施全面管理等基础上,还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组建不安全护理管理小组,有机结合护理工作与不安全事件,让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各影响因素有所掌握,以此达到有效预防的目标。在培训学习与日常交流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不安全因素,制定应急预案,实施技能演练,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3]。二是注重医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部分医护人员因自身服务意识淡薄、专业水平偏低,导致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缺少主动性与有效性,如:术前访视,方法单一、内容生硬,难以让患者明确护理重点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因此,培训时应加强锻炼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其健康教育的个性化与针对性日渐突出,如:围手术期讲解手术流程、不良反应等,经有效沟通,医护患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同时患者也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利于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4]。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受感染、技术、器械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实践中应积极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同时要开展培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手术室护理质量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作者:林冰凯 单位:广西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 黄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3(08):1342-1343.

[2] 孙文西.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05):116.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4

1.1医院管理不到位。骨科护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极大地工作量会对护理人员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会带来极大地压力,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紧张,无法跟上工作节奏。护理人员以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是非常容易造成失误的[4]。1.2医院基础条件差。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可直接影响骨科护理的质量。医院的硬件设施质量不达标非常容易使患者发生事故,比如说病床的安全防护栏,房内电器或线路设备老化,骨科患者受自身行动的限制非常容易发生事故[5]。1.3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骨科护理是一种医疗护理方法,不同护理人员为患者带来的护理体验完全不同。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护理人员与其岗位的数量不成正比,因此会出现一个护理人员同时为多个病人服务,其间会有很多专业素质较差的人员,工作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正常恢复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医患纠纷[6]。1.4缺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导他们使患者注意康复过程中所要避免的一些问题,避免因“不了解”“不知道”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都是患者或家属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的,比如用药量、病人恢复期间不能食用的食物等[7]。

2对策分析

2.1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患者平稳恢复的基本条件,以确保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改善基础设施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康复环境的第一步。就拿病床护栏问题来说,对待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护栏高度,既要保证患者行动方面的安全,又不会显得冗杂多余。还有用电问题,线路老化、漏电等问题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检修,要保证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甚至完全杜绝这种问题。还有地面是否滑,在患者下床活动过程中是否会因为地面光滑而摔倒。这些都是要严加防范的,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知悉,并放置标牌提醒大家。应及时检查和维护骨科病房的基础设施,并应彻底检查可能导致不安全事故的病床,电器,地板,墙壁和基础设施[8]。2.2增强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管理骨科护理人员,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遵循规则,遵守法律。保证各方面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为实施医疗安全责任制,每个病房都需要设立一名负责任的护士,从而加强机构层面护理人员的管理。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定时开展护理人员交流大会,以讨论或上台发言的形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为护理人员提供交流和分享护理经验,加强沟通,相互提升的平台。这也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放松心态,提高未来工作的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态度[9]。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以上所述均是外部因素,工作的顺利与否,都取决于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与骨科护理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率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就业评估,最好使用具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护士尽可能地工作。在新工作人员加入进来时,采用以老带新的工作形式,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培养出新的护理人员。体验培训和实践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2.4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简单的板报宣传不再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可能面对面的为他们普及这些知识,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此外,还可以出版或者印制一些纸质的材料对患者进行普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情况,要知道,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的,因此要彻底杜绝这种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及其家属双方合作,共同努力。目前在我国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大,很多人对此不够重视也是造成不安全因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单从护理人员单方面施展是行不通的,这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并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2.5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扮演好自己“服务者”的角色,良好的服务意识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先决条件。一些护理人员只关注患者的恢复状态,而忽略了他们“服务器”的作用。缺乏服务意识可能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纠纷。因此,护理人员要投身到患者当中去,以对待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患者,让患者感到宾至如归,让患者感觉你并不是他的护理人员,而就是他的亲人,这有助于让患者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一方面促进身体恢复。服务意识的建立,不是说让护理人员为了工作去牵强的保持着一张笑脸去对待患者,而是发自内心去关爱,去帮助自己的患者[10]。2.6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减少超负荷工作条件。近70%的骨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由护士完成。从长远来看,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个人多个职位的现象,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产生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的数量增加,并且过度劳累的护理人员的现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定期组织护士开展研讨会或娱乐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以良好的态度去更努力的工作,这样骨科护理的质量才能得到显著提高。2.7增强法治观念,依法管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思想上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奖罚措施,优者鼓励,劣者酌情处罚,使工作人员内部形成一种正当竞争的工作氛围。

3护理方法

如今,护理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即人性化护理。这种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将现代医学带入一种非常纯粹的生物医学方法。3.1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消除其负面情绪。骨科日常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清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如果患者刚刚入院,情绪可能非常消极,恐惧和紧张。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为其解释病情和症状,使患者能够正确查看病情。3.2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沟通有助于尽快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警惕,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帮助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良好的沟通,态度是一个方面,技能也很重要。沟通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状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沟通,比如说如果患者是回族,要注意回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11]。3.3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现代社会护理工作者,无论工作质量或职业道德如何,都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善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水平,还有助于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12-13。

4总结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化工压力容器;不安全因素分析

压力容器是化工企业常用的生产设备。压力容器一般为罐体形状,密封性能好,能储存液体或气体。一般情况下,其内部压力较高,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以后工作的安全稳定,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应用温度以及承受压力两个因素,要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针对低压容器以及高压容器的相关设计标准存在极大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也有极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笔者通过对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压力容器设计综述

在对压力容器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根据技术指标以及设计标准开展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压力容器中,其抗拉强度应当为2.7。除此以外,在整个生产中,压力容器消耗材料数量是巨大的。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功能强大、绿色环保的容器设计方案诞生,这一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所产生的的资源消耗,有效降低当前的生产成本。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容量与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其重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减,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焊接点设计以及焊接工艺水平对其效能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应当加强对焊接点的管理以及设计,有效提高当前压力容器的相关性能,应用合理简洁的设计思想,在保证质量以及性能的前提下,促进当前我国化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压力容器设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使用寿命过长。随着压力容器的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其性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相关材料的质量也会出现下降。在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过长,会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相关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大量的化工企业对压力容器使用寿命都不够重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超寿命运行的的压力容器。一部分压力容器的相关部件老化极为严重,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原因,整个设计工作中要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压力容器的安全性。2.2材料选择不合理。材料选择直接对压力容器的安全以及相关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特别是压力容器的类型以及使用场景。首先,要保证压力容器的相关指标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其次,设计工作人员要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最后,相关设计必须符合行业内的参数标准,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2.3对压力容器中热处理工艺的忽略。在整个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要对相关零件的热处理进行重点研究。通过进行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材料的性能。据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在压力容器的热处理过程中,对接头以及壳体的热处理都较为重视,但是,针对压力容器弯头的热处理并不多见,上述举措能够大幅度降低热处理成本,但是,对压力容器的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热处理工艺在制造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标准要求下才能保证效果,在热处理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减少或者消除材料性能变化产生的应力,这些材料经过预热和后处理焊接。2.4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容器就会出现变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容器需要的工艺较为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制造环节,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压力容器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基于此,如果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发生错误,就会对压力容器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变形,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压力容器容易出现变形等多种问题,这种变形往往通过肉眼难以发现,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危险,因此,在压力容器的焊接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焊接细节,防止其出现泄漏破裂,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设计中提升安全的相关措施

3.1提高设计寿命。在当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往往会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因此,在对压力容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所处的使用场景和整体结构,通过对压力容器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与提高,压力容器的设计寿命,进一步提高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压力容器的耐腐蚀性,老化是导致压力容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相关部件的老化会导致压力容器的性能出现下降,设计人员通过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时间。除此以外,在对压力容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一一分析,以保证整个设计方案的全面科学,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时间。3.2材料的选择。在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中,材料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能够有效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与此同时,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材料中的相关成本,在对材料进行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压力容器使用的场所,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多套应用方案,最终通过实验来选择材料方案,在压力容器的加工过程中,除三通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加工外,其他相关材料在200℃的环境中进行加工就可,通过应用上述加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3.3对压力容器进行科学规范的热处理,避免容器出现变形。通过对其进行热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压力容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在对其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接口和壳体进行热处理,而且还要对弯管进行热处理。由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应严格控制热处理温度。不合理的温度控制会影响材料的基本性能,从而导致焊后大量的材料,为了进一步减少热处理不当给整个压力容器的整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在对待不同材料时,应当有所区别,除此以外,在对其进行加工制造过程中,要格外重视焊接工艺,避免因工艺不当造成变形。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接接头处容易发生碳化,对压力容器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压力容器的相关材料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要对各个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压力容器出现变形,提高相关器械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4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对其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许多。因此,在设计压力容器时,应考虑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建.安全工程双重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应用——以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5):84-89.

[2]毛国均,柴军辉,钱盛杰,胡健,胡永.石油化工成套装置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关注点[J].化工装备技术,2020,41(04):45-48.

[3]支紫矞.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164-165.

[4]姬万荣,杨虎生,胡汝军,张中勤,王连杰,袁哲.提升压力容器防腐性能的有效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8(04):230-231.

[5]刘良勇,杨明.压力容器定量风险分析在煤化工合成氨装置中的应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7(01):25-29.

[6]朱海鹰.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评审单位存在问题综述[J].中国化工装备,2016,18(03):3-20.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3.6±3.8)岁,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胃肠手术1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5.9±3.2)岁,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胃肠手术17例。本院手术室共22名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未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包括手术前1d至病房对患者行术前访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于手术当天对患者的个体信息进行准确核对,协助医生摆放正确体位,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及皮肤造成压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包括核对器械及用品、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等。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指导,可通过成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小组,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宣传与指导,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培训,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要求其独立认真完成护理工作书写记录单。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要求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改善护患之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

1.3观察指标

采用由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中对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满分为25分,问卷满分为100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下评为不满意,得分在61~80分评为满意,得分在81~100分评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相关研究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且由于手术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多存在不安全因素,不仅易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以此达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对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其不恰当的操作,增加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治病救人的最主要阵地,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可能延长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引发患者的不满。本文中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手术室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6年3月开始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护理措施,分别在实施前后的1年时间内,抽取15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男8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6.4±7.6)岁;实施后: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5.8±7.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统计实施前手术室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几率,总结发生这些不安全事件的具体原因。结合这些原因制定手术室护理防范对策。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33%(23/150),2.67%(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2,P=0.000,P<0.05)。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下。(1)护理技术和操作不准确,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完成。近年来,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更加多样、专业。不同手术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和方法都是不同的,在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生的过程中,对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以及各项设备参数掌握不够严谨,有可能会发生手术器械清点错误、违规操作、配合不力等问题。尤其是处理一些危重、危急病症时,工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可能出现忙乱的情况,这不仅会延误手术时间也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焦虑情绪。(2)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不好,没有让患者掌握围术期内注意事项,容易出现对医嘱不依从或是完全依从率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或者是护理人员表述不明确,没有考虑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健康教育存在不到位、不充分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降低护理满意度,甚至引发纠纷问题。(3)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不足,工作负荷较大。近年来手术室治疗任务越发繁重,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进行手术配合。但实际手术科室护理人员的编制有限,与繁重的手术室任务形成了严重的不对称性。有些护理人员甚至需要连轴转,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这有可能导致手术配合操作不到位,引发患者术后院内感染或者是其他并发症问题。(4)部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近年来,关于患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是少部分护理人员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在工作中态度散漫,容易引发不安全护理事件。也有部分是因为科室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护理人员的行为没有做出严格的规范,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态度可能有所松懈,引发不安全护理事件。比如说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工作不到位,对手术室出入人员的管理不严格,患者术后的护理管理不全面等,均有可能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影响。

3讨论

结合手术不安全护理因素,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首先,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锻炼,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专业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存在欠缺,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好医生的操作,术前详细核对患者信息,术中认真做好手术物品的清点工作,确保各项手术设备状态正常,做好手术记录工作[1]。其次,确保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患者和家属核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缓和,最好采取面对面讲解、播放视频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靠接手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并且,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亲切的态度,与患者形成良好的关系。如果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已经失去了清晰的意识,需要为患者使用保护带进行固定。可以应该注意手术室人才的合理配比,适当提拔年轻护士参与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完善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护理人员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思想水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大责任,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对于工作不严谨、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予以严厉的处罚。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不安全护理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存在失误、护理人员与患者无效沟通、手术室护理工作量繁重,医护资源配置不足、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和责任意识。结合这些措施制定防范性护理措施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升责任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红梅,杨永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357-3357.

[2]叶玲,吴荷玉,刘红,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23):151-152.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8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性行为。所以,安全防范与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环境改变、管理模式转变与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环境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观,由以往的“车箱式”房间,改为了“标间式”病房,减少了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这种“标间式”的病房给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带来了不便和难度,极容易发生意外。管理模式由封闭式管理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管理,虽然增加了长期住院患者与社会的接触,有利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但实施开放式管理后患者的活动半径扩大了,管理难度却明显增加了,极易出现意外事故。

1.2探视制度与安全在患者入院时,短时的常规安全宣教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家属的重视,部分家属在探视的过程中往往会把一些剪刀、玻璃用品、腰带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给病房的安全埋下隐患。

1.3合理需求与安全为了使患者的住院生活、住院环境更加人性化,医护人员会尽量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但是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情况下,也往往会埋下危险的阴影。譬如为患者供应的香烟、火机极易引起火灾;为患者提供的干果、小食品也极易使那些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呛咳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4安全检查与安全安全检查是精神科的常规护理项目,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住院安全。然而在对患者实施安全检查的过程中常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他们认为有损患者的尊严。如果放松了或忽视了安全检查,就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1.5实施约束与安全当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自杀、自伤,或对治疗和护理不配合时,医护人员往往会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然而多数家属对保护性约束不能正确理解,甚至指责医护人员缺乏人性化服务,干扰了正常的医护行为,导致许多不应有的医疗纠纷。但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的危险行为实施保护性约束,或听从患者家属的意见放弃保护性约束,则可能给病房和其他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对策

2.1掌握病情,加强防范熟悉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发病经过、诊断、治疗、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特别是对那些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逃跑行为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对长期住院,病情稳定的患者实行开放化管理时,必须完善手续,由患者的监护人签署同意书,并告知注意事项、开放时间与外出范围。对大部分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在实行半开放性管理的时间内,应做到勤巡视、勤观察。

2.2定时探视,加强宣教患者新入院时应向陪同的家属进行相关规定与注意事项的宣教,杜绝家属携带刀、剪、绳等危险物品进入病区。病区内应设置专门的探视间,并由会客护士接待,尽量避免探视亲属随意进入患者的就寝房间。对首次探视的亲属应向其宣教有关探视须知内容。对亲属带来的物品应查看后方可转给患者。对个别因病情需要或其他原因在非探视时间内前来探视者,应由巡回护士专门接待。公务员之家:

2.3满足合理需求,加强安全管理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做好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其间应做到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尽可能取得患者的合作,避免强制性检查。特别是在患者接受探视、假出院返回、外出活动返回时,均需做好安全检查,防止危险物品带人病室。护理人员在每日整理床铺时,应同时查看患者有无藏药、有无绳带、锐利物品等。应随时检查病房设施、门窗有无损坏,病区、办公室、治疗室、配餐室等场所应随时上锁。药品、器械、玻璃制品、锐利物品、易燃物等要定点放置,交接班均要清点实物。患者使用的指甲钳、缝针应及时收回。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4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7.8±5.6)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护理技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应及时对患者身份信息以及带入手术室的物品进行核对,接送过程中要摆好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以及心理特点,开展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注意说话的语气,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完善护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形成科室、小组、个人层层细化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手术室护理各环节的管控水平,将护理服务落实到实处;重视问题的反馈,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控,加强手术巡视,定期质控与不定期质控结合,及时纠正护理管理存在的漏洞,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现代化手术治疗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分工更为明确,管理更为专业。(3)规范护理服务行为。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有效防范护理问题的发生;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按照查对制度与流程,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逐一进行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病历核对、患者病历与手术患者核对各项内容,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和手术;并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皮肤缝合前认真清点手术物品和器械,避免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通过与手术医师交流、发放征求意见表,及时听取医生的建议。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获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体现为室内感染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和管理因素共5个方面,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7.5%(4/53)低于对照组22.6%(12/5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不安全因素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2年内,共收治住院治疗并出院的患者有674,其中有男性患者369例,女性患者305例,患者年龄在(14-78)岁,平均为(47.3±11.7)岁,其中有四肢骨折的患者474例,锁骨骨折患者105例,腰椎骨折患者45例,盆骨骨折患者50例,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包括:车祸、高空坠落、跌倒、重物撞击等。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手术进行内固定或手法复位后外固定的治疗,患者无急危重症患者,情况均较为稳定。其中发生跌倒的患者有2例,发生磕碰的患者有1例,发生褥疮的患者有3例,发生坠床的患者有1例。这7例患者因发现及时,并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后,均预后良好,并出院。这7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63-78)岁,平均为(74.3±2.4)岁,其中合并有高血糖的患者4例,高血压患者3例,高血脂患者1例,其中有中风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4例。骨折部位为下肢骨的患者有4例,骨折部位为脊柱的患者3例。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并出院的67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分析其中发生跌倒、磕碰、坠床、褥疮等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讨论结果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患者及家属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知晓率不足;②患者自身体质原因;③医院管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等,是骨科护理中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1)患者及家属对相关医学知识的知晓率不足;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相关骨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期间,患者由于仍处于恢复阶段,机体各方面协调都不理想,因此极易发生跌倒、磕碰等不良事件,此类不良事件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引起患者内固定钢板折断,钢钉脱落等严重后果,在此阶段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监护,辅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

(2)患者自身体质原因;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均伴有不利于术后恢复的并发症,并且有中风后遗症及老年痴呆患者,此类患者机体条件不够理想,长期的高血糖及高血压状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均有不利影响,同时患者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支配躯体,并有中枢神经损伤,因此极易发生跌倒、磕碰、坠床及褥疮等护理不良事件。

(3)医院管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等,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骨科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低资历护理人员为目前主要的一线工作人员,由于经验较少,因此有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

1.3骨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措施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针对我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干预。增强医患沟通,加强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制定考核制度等,是应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最佳防治措施。(1)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水平的培训,制定健康宣教手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骨科患者康复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改善护理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2)加强护理管理,制定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从管理方面入手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存在。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防治措施实施后,我院骨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至今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由之前的1.04%下降至5%,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而且我科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获得了明显提高,由原来的(91.37±2.1)分,上升至现在的(97.38±1.7)分,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