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0:03:49

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地增强,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长期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棚式蔬菜,为防止病虫,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使农作物超常生长。由于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政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通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安全性,平台

SecurityinCORBA-basedElectronicCommerceSystems

LIUHai-Yan,TIANXin-Yan,TIANXin-Yu

Abstract:Electroniccommerceprovidesbusinesswithnewwaysofadvertisingandsellinggoods,services,andinformationtolargegroupsofcustomersindynamicopenelectroniccommerceenvironments.Thisarticleaddressesthetechnologiesforrealizingelectroniccommerceapplications,focusingontherelevanceoftheCORBAframeworkforthesesolutions.

KeyWords:CORBA,electroniccommerce,security,platform

1.电子商务介绍

通俗的说,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以及Internet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或局域网、广域网、包括了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

目前,电子商务只是在对通用方针和平台意见一致的参与者间的封闭组织内进行。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被用来在一个机构的多个分支之间,或者在建立了契约联系的机构之间安全地传输数据。而在这些早期阶段,电子商务系统只处理某几个方面的完全商务事务。

当客户可以通过他们的Web浏览器来使用的第一批基于web的商店出现时,建立了电子商务的一个更全面的概念作为Internet上传递货物和价格的方式。现在,大多数电子商务系统是基于web的,并且允许客户通过他们的web浏览器购买货物并用信用卡结帐。然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局限功能使得很难向客户提供全范围的服务。

未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需求将超过当前级别。将来的系统将必须通过多个自治的服务提供商来满足动态开放式环境中的需求,电子商务将成为一个包含多个交易实体间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分布式过程。在一个开放式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商,并且可能有通过合并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提供服务的调解者。客户本身也可能合并随选(on-demand)产品或者服务来实现合成包。因此,现代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能集成不同种类参与系统和不同政策领域中互相不信任的用户。

2.背景及未来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

Internet的爆发增长,使得通过为一大群顾客和供应商提供一个通用通讯环境的方法可以发挥电子商务的独一无二的潜力。今天,网上有数以千计的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交易的商务站点,并且这个数目正在快速增长。

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这个大型系统积极的方面是:用户可以从相当大的产品范围内选择,并且寻找最合适的产品。提供者可以从大量的可能顾客和减少事务花费来获益。

然而,电子商务成为世界新热点,但其安全性也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也随之要求愈高了。快速和不受控制的增长产生了组织和技术天性方面的不同问题。市场依旧是封闭的,并且常常没有完全符合顾客和提供者的需求。今天的电子商务系统在私人拥有的平台上运行,因此应用程序并不能互操作,也不能建立在对方的基础上。安全性和支付系统仍然不成熟,并且常常是不相称的。只有用标准的电子商务框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安全性问题是它们必须通过复杂的组件技术和信托关系在一个动态并开放的,从而也是不受控制的环境中操作。多数电子商务使用的电子支付系统必须很容易使用的,也必须透明地提供鉴定、完整性保护、机密性保护和认可。另外,客户和提供者之间的通讯连接必须保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首先保护客户的隐私,其次是确保客户购买的服务不能被篡改。

很不幸,今天的(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系统不能迎合这些关于功能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下面的段落描述如何用CORBA来解决一些问题。

3.CORBA概述

通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RBA)是对象管理组织(OMG)1995年首先开发出来的一个规范。其核心部分是对象请求(ORB),是一个便于实现不同硬件和软件平台上的互操作和集成的软件总线。从软件开发者的观点来看,ORB抽象了分布式系统中远程方法调用的内在的复杂性。CORBA可以抽象网络通讯、平台的差异、编程语言等的差异,并且可以透明地提供电子商务所需的安全性功能。另外,CORBA指定了大量CORBA服务,例如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或安全性服务,这些服务分别着重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某些特殊方面。

图1用一种简单方式说明了CORBA的工作机理:在最初的绑定阶段,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ORB库(①,②)连接到一个活化组件或名字服务上,然后依次查询实现库中的目标对象引用(③)并当目标对象还没有运行起来时,启动这个对象(④,⑤)。目标对象引用然后就被传回客户端ORB库(⑥)。客户无论何时通过对象代码桩(⑧)调用目标方的方法(⑦),ORB库都要透明地连接到目标ORB库上(⑨),然后目标ORB库通过目标代码骨架(⑩,⑾)将请求传递给目标对象。应答通过⑾和⑦之间的链送回。

CORBA的灵活方法调用系统允许客户动态绑定到服务方上,从而使得服务灵活动态地合成,以及交互作用的调和、互操作性和购物会话过程中的状态保持都很方便。

CORBA还使得电子商务系统支持合成产品的概念和由多个提供者的相应项构成的服务包的概念。例如,一个旅行社可以提供一个包括飞机票、旅店预约、汽车租赁和旅游向导等的旅行包。

很不幸的,实际上多数CORBA的实现并没有完全遵照规范,许多服务至今仍不可用。这对安全性服务尤其不幸,因为安全性服务对任何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系统是绝对必需的。而且,不同厂商的CORBA实现并不总能完全互操作,尤其当使用别的CORBA服务时。没有定制的CORBA安全性服务部分地或者完全不遵照使得互操作成为可能的规范。

4.CORBA安全性概述

CORBA安全性规范包括一个安全模式和为应用程序、管理程序和实现程序提供的接口和工具。规范中的通用安全互操作部分定义了通用安全性机制,使得可以安全互操作。

分布式对象系统的CORBA安全模式建立在表1所示的安全性特征的基础上。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

表1:安全性特征

CORBA安全服务规范定义了不同的对象接口,这些接口提供了下面的安全功能来增强上面提及的安全性特征(见表2)。

安全性管理:方法和范围(SecurityAdministration:PoliciesandDomains)

鉴定(Authentication)

安全性上下文制定(Securitycontextestablishment)

存取控制(Accesscontrol)

通讯保护(完整性,机密性)

Communicationsprotection(integrity,confidentiality)

安全性审计(Securityaudit)

认可(Non-repudiation)

表2:CORBA安全服务规范中的安全性功能

实际上,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中,CORBA安全服务规范中的安全服务将不可避免的过于沉重和复杂。个别电子商务系统可能有不同于最初由OMG预想中CORBA系统的特别安全性需求。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CORBA安全性服务是围绕分布式计算环境(DCE)而设计的,典型地都工作在类似于校园的封闭式环境中,下层平台和政策都可控制(也就是说,可以安装和管理DCE底层安全性结构)。在这种环境中,基本的安全需求是保护系统,防止未验证的使用和修改。

5.电子商务安全需求

今天的电子商务系统中,一些安全需求与类似于DCE的环境大相径庭。在DCE中,客户必须信任服务器和系统,但需保护服务器以防未验证的客户。电子商务环境中,也需要防止有恶意的会员。因此,系统必须保护客户以防恶意的服务器和另外的客户,也要保护服务器以防未验证的客户。互相不信任的参与者这个概念并不是DCE所固有的。

在传统的环境中,通过所有权来指定系统的责任,并用通过这些所有权的范围来定义信任边界。在开放式系统中,信任边界、所有权和责任范围可能不同,这引发了不同的问题。例如,商家可能负责购物过程的安全性,而不能控制客户系统。另外,也常常不能规定客户软件所运行的平台(例如,CORBA产品,Java版本,操作系统)或安全政策(例如,操作系统安全性配置)。另一方面,客户可能负责一段它并不理解的而后台透明运作的软件,而这个软件可能是由一个后来和客户发生纠纷的供应商提供的。这造成了系统中可信部分如何在供应商和客户间分配的问题。

交易的合伙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应该指明风险分派,责任分派和解决纠纷的原则。就电子商务来说,我们现在必须处理可能来自一些不可信任源,并且运行在不安全的下层操作系统上的硬件和软件,因此建立这种契约关系的困难就更大了。这样的软件偶尔会失效或者恶意地运作,并且太复杂而不能成为多数终端用户的责任。

在更技巧性的层上,事务和支付需求更强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保护,同时需要保证电子兑现的匿名性。也可能存在购物时可以在浏览器端下载轻量的客户应用程序的需求。在这些情况下,客户机装不上大的安全基本设施。客户端的安全政策也许也不允许购物软件永久安装在客户机上。为了使开放的电子商务能实际运作起来,安全电子商务产品需要不定制就可使用,也需要银行掩饰电子支付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

6.CORBA和电子商务安全性

CORBA安全服务规范提供了消息层完整性和负责者的鉴定/认可,这两项对电子商务应用程序都很关键。然而,OMG的电子商务域任务组织(OMG-ECDTF)为电子商务系统识别另外几种安全需求。CORBA规范中并没有下面的需求,或者由于它们仍未被提出,或者由于它们超出了CORBA所能达到的范围:

l事务审核:CORBA安全规范提供了审核数据产生,但没有提供所需数据和粒度。

l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尽管好的粒度或者灵敏的商务交易中需要单独的存取控制,但电子商务把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作为主要形式。CORBA安全性没有提供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

l认可:CORBA规定根据的生成,但是不提供存储根据、恢复根据和确认根据的工具。电子商务所需的完全的认可功能包括根据生成、确认、存储、恢复和递送权力。这个服务可以提供创造、起源、接收、服从、赞成、递送和行为的认可。

l完整性:应该提供将数据变成完整性所保护的数据、将完整性所保护的数据转变回原始数据、检查是否遗失完整性的功能。另外,也需要着手一些另外的完整性问题。例如,需要有一些用来防止恶意的软件,例如防止计算机病毒所做未验证的修改的机制。除消息层完整性以外,CORBA没有提供任何电子商务系统需要的其他层上的完整性功能。

l授权:CORBA提供了使得个别责任变得容易的“扮演的授权”。然而,电子商务需要别的授权选项,例如简易授权,复合授权,组合特权授权(不允许把这些特权来追溯回某些中间节点),和追溯授权(提供了链中的授权追溯)。目前,CORBA并不要求提供这些授权模式。

l授权在安全性审核中发挥作用。它支持将一条复杂的对象请求链追溯回最初的用户。

l安全性审核库管理:审核服务可以用来保证所有的用户对他们发起的安全相关事项负责任,并保证建立、保持和保护安全相关事项的审核跟踪。另外,必须提供警告设施,并且收集、剖面、过滤、分析和查询审核数据也是可能的。CORBA目前没有提供任何审核管理功能。

l安全性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性管理应该关心以下三个范畴:管理功能的安全性、安全服务管理和安全机制管理。当前,CORBA并没有提供任何安全性管理工具。

7.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

CORBA作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底层结构有许多优点,本节概述其中几个优点。

开放式电子商务系统的两个主要需求是互操作性和完整性。所有的客户和供应商应用程序都应该可以在一个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框架中,越过不同平台,不同编程语言和商业布局来互操作。CORBA可以从开放的电子商务环境的复杂性中抽象出来。CORBA方便了电子商务系统和其它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股票管理系统、会计系统、行销系统等,并使得和以前的应用程序的之间集成变得容易,例如,一个旧的股票数据库系统。

从软件开发者的观点来看,CORBA使得一切都变得比较简单,尤其是如果打算进行不同的商店配置时。CORBA抽象了网络和动态的远程商店调用,允许应用程序开发者集中精力在实际的程序上,而不是集中在底层结构的内部工作方式上。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再利用已存在系统中的部分(例如安全性系统)来开发新程序。CORBA的灵活结构也使得开发者可以实现整个商业街的一部分来迎合特殊的贸易需求,并为进一步增强系统和容易地升级这部分商业街软件提供坚实的基础。将来,个别基于CORBA的可定制的商业街组件就可用了,可以购买它,并可以很容易的将之即插即用进已存在的商业街中,来增强或升级商店系统,。

为了使得商店组件的动态互用性运转起来,一套定义良好的标准服务需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用。例如,用来描述对象(例如货物、服务、合同、发票或帐单等)的语义需要广泛定义。因此,OMG和商业网(CommerceNet)共同定义了一系列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也就是说,语义数据工具,选择/商议工具和支付服务。语义数据工具提供了对电子市场参与者之间语义信息交换的支持,商议服务提供了一组从事商业事务的参与者,在服务或工具的选择和配置上相互协定的支持,而电子支付工具关注支付协议的调用。

实际上,CORBA还是经常被认为是一项不成熟的技术,尤其是CORBA没有实现许多服务,例如安全性服务。除了与不成熟的ORB实现相关的问题外,软件开发者也往往没有完全训练到可以熟练编写基于CORBA的组件的地步。就本地程序来说,基于CORBA的应用程序开发几乎与普通的应用程序开发相同,因此并没有真正造成问题,但是例如实现一个透明的提供了ORB层安全性的安全性服务就需要专业知识。

目前,对基于CORBA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价使得这些开发足以为一些公司盈利了。例如,银行配置基于CORBA的个人银行业,或者股票交易系统可能因为它是顾客的最主要地边缘技术的服务提供者而获益。

8.结论

许多CORBA的核心概念对电子商务系统是有用的,例如,互操作性和综合性,平台、编程语言和安全机制等的灵活性,底层组件布局和网络的抽象,安全性功能的透明性,安全性的自动增强。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地增强,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用语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食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性的现况、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剖析。

1、食品的安全性的概念

由于科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内涵及轻重缓急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性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的安全性通常被解释为“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把握”。所谓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某一种食品对机体所产生的急性毒性(伤害)或长期微量摄入所产生的慢性毒性,例如致癌性和致畸性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有些曾被认为是绝对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后来又发现其中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或危及其后代健康;而许多被宣布为有毒的化学物质,实际上在许多食品特别是在天然食品中以极微量的形式广泛存在,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益于人体健康。因此,评价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并不是根据其内在的固有毒性,而是看其是否造成实际的伤害。

2、我国食品安全性现况

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仅2006年就发生过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事件,超碘奶事件、变质奶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等。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切实研究食品不安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逐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

3、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每年卫生部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均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如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累及30万人。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性危害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2)长期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成分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棚式蔬菜,为防止病虫,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或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使农作物超常生长。由于这些化学品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比如说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4)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以及贮藏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适当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使用量必须控制在最低有效量的水平,否则会给食品带来毒性,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如使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使用禁用添加剂等现象。

(5)食品加工、贮藏和包装过程。食品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在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机械管道、锅、塑料管、橡胶管、铝制容器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也有可能将有毒物质带入食品。另外,食品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龙葵素等化合物,也给食品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性问题。(6)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7)市场和政府现有措施不完善,仍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标签滥用,违法生产经营等。

概而言之,食品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可因生物富集作用而使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高浓度毒物危害。

4、提高食品安全性的策略

(1)强化政府监管,对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有关部门实行问责制。

(2)加大对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当事人、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3)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严格监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有关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4)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改变当前食品污染状况。

(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

(6)切实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污染于发源端。比如说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化学品等。

(7)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受害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能得到及时的收缴、查封;

(8)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进饮食习惯,革除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方式,少吃或不吃油炸、熏烤及霉变食物等。

综上所述,吃的营养,吃的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重视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定会稳步改善,从而使人们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形势,江西食品工业,2003,1,4

[2]南庆贤,吕玲,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家禽,2002,24(22),6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分析;措施

现代化建筑行业对建筑安全性的追求越来越严格,希望能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尤其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反复的论证,力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使得建成的建筑既能为住户提供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又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经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着施工现场勘查不到位、设计不合理、建筑抗震设计不足、设计人员安全意识和设计水平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了限制。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当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设计进行改进,保证设计的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

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的意义

提升建筑的安全性是现代化建筑行业一直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也是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是建筑工程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结构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可能会在建设施工或后期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引发安全问题。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使得建筑工程从结构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方面使得建筑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建筑的寿命延长,且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少塌方等情况的发生。总体上来说,既能满足住户对建筑结构美观性和舒适性的需求,还能满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也使得设计单位的设计能收到社会的认可,使得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取得不断的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1施工现场勘查不到位。设计人员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深入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勘查工作,对建筑工地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握,才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很多的设计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不能深入了解建筑结构,使得获得的信息不准确,从而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2.2建筑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是确保建筑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建筑结构如果设计不合理,就可能会在建设施工或后期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引发安全问题。目前,由于设计人员对安全性不够重视,为了替施工企业节约成本,对建筑结构进行一些环节上简化,还有就是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都会导致出现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设计,进而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2.3抗震性能设计不够。抗震性能是现代化建筑必须要具备的性能,必须要引起建筑行业的足够重视。由于当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如果建筑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会大大降低房屋倒塌的概率,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抗震设计,使得设计的建筑结果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也使得建筑的安全性显著提升。然而,很多的企业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设计不够重视,有些设计人员甚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直接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很多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设计能力不足,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抗震结构。这就使得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

3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土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测量和把握,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出安全性高的建筑结构设计。建设企业必须对所有勘查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予以明确,合理完成划分,采取合适勘测技术,促进勘察工作高质量完成,获得准确全面的施工现场的信息,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现场的数据信息。3.2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有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这样才使得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模拟计算技术应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才可以确保建筑设计的完备性,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3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抗震性能是现代化建筑必须要具备的性能,只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地震造成的安全问题显著下降。尤其是对于地震高发区域,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每个工程细节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缜密的计算和分析才能确保建筑结构有着可靠的抗震性能。3.4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进行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是进行建筑安全设计的前提。设计单位需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才能设计出安全性高的建筑结构。

4结束语

现代化建筑行业对建筑安全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的问题,尤其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反复的论证,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使得建筑工程既能为住户提供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又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5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公务员之家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6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7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8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公务员之家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9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安全性问题范文篇10

关键词:安全防护;计算机网络;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近几年,网络攻击呈现出专业化、目标化、集团化、多样化等等特征,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数据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如何保证网络信息在当前复杂环境下的完整性、机密性、有效性,就成为了网络建设维护从业者需重点思考的现实问题。因此,探讨算机网络建设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的安全性问题

首先,我国计算机主要软件、硬件皆为进口,信息技术核心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例,计算机网络普遍使用国外操作系统。因我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半导体技术发展较为滞后,故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安全防控存在一定的被动性[1]。军事计算机网络采用的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控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四种,虽然近几年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相对的网络入侵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许多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的密钥管理、密钥储存、密钥分发等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许多原生性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其次,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稳定性、拓展性仍旧存在一定问题,许多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存在结构不合理、体系不规范等等问题,计算机网络系统拓展升级较为困难,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稳定性也在不断下降。并且,许多计算机网络建设配置也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等问题,计算机网络文件服务器效能不符合标准,网络运行极为不稳定,设备安全受到一定影响。网络设计在结构、选型方面,没有考虑到优化方案,工作站网卡选配不合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2]。最后,计算机网络建设没有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许多单位的网络站点,其防火墙配置访问权限设置不合理,忽略了网络权限设置,极其容易被其他不法分子滥用权限。同时,网络访问单元设置不当的问题,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对部分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对策

计算机网络建设必须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防护需求,才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防护水平,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以计算机防护系统设置为例,保障网络传输协议安全性,提高系统网络数据传输透明度,就能够在保证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3]。在系统设计方面,可以简化操作界面,让安全防护系统更易使用以及维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给予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来拓展系统实用功能。同时可建立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合理分配用户权限,结合身份认证等技术,保障系统运作安全性,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一)安全防护系统结构设计。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必须立足在全面了解网络结构以及相关应用信息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建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网络安全防范需求,依托网络安全建设目标以及设计原则,逐步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系统,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安全层、系统安全层、并联应用层、安全管理层来逐步构建(结构可见图1)[4]。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是指硬件方面的建设,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要能够避免自然雷电灾害、虫鼠啃咬,要能够应对人为失误操作以及不法分子的蓄意恶意攻击,保证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要积极利用UPS电源等等硬件,做好系统的应急备份工作,应用热备份技术来避免数据因硬件故障而意外流失。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是指要做好计算机内网、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工作,保证内网、外网之间的独立性,避免内外受到来自外网的攻击。3.系统层。系统层主要是要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以及手段,找到系统中的漏洞,然后再加以改进,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且,要定期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防护策略,针对用户访问次数、权限、内容,构建起完善的事后分析机制以及安全防护对策。4.应用层。为确保应用层安全,应对网络病毒攻击。在实践中可设置系统可能会遭遇的病毒程序,有针对性地设置杀毒、防毒软件,同时在应用层的防范薄弱处,设置好监控机制,进一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应用层数据审计工作,这样一来,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人员就可通过应用层信息数据,找到应用层安全防护的不足之处。5.管理层管理层的防护,主要是设置合理且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际需求,合理处理计算机网络操作故障,管控计算机网络访问人员,通过宏观层面的综合调控,确保计算机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二)系统功能设计。网络通信管理功能:在网络通信管理功能需要保访问用户能够自由访问在安全防护系统控制下的计算机网络,同时要通过设置访问名单、特殊地址访问、访问条件等等功能,满足用户访问计算机网络的实际需求[6]。移动储存管理功能: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灵活性,允许计算机网络使用日志灵活记录,可以设置网络资源自动备份机制,在提高其灵活性的同时,保证网络数据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功能结构可见图2:(三)安全防护技术。1.入侵检测技术。以计算机网络IP层为基础,利用防火墙技术检测非法入侵,同时限制用户的非法登录,限制无权限的用户登录访问。同时,利用防火墙技术过滤非法攻击数据,实现对网络系统非法侵入的实时监测,记录有关服务器访问的所有信息,结合杀毒程序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作用。2.加密信息传输。针对目前密钥管理、密钥储存、密钥分发等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利用摩丝代码、模糊加密、证书加密等等方式来加密网络信息数据,避免网络传输数据被监测、窃听,避免网络数据被非法篡改,以此来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3.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主要区分为密钥、公钥两种方式,以此来验证网络访问者的身份信息。同时可构建网络准入管理系统、非法外联控制、行为管理、补丁管理等等功能,避免不法人员非法访问计算机网络,窃取篡改计算机网络数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人员,必须对信息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当下,只有切实的把控好信息安全这个关卡,才能够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飞.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数码世界,2017(11):493.

[2]赵梦雨.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J].电脑迷,2017(7).

[3]曾美娥.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通讯世界,2017(11).

[4]赵建青.浅议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与防范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

[5]张海浪.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