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危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0:41:27

安全危机

安全危机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安全危机

1什么是信息时代的安全危机

什么是信息时代的安全危机呢?当然离不开安全,在使用电脑过程中,误操作或感染木马病毒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系统问题,小到系统时间被恶意篡改,大到系统文件被病毒破坏,信息时代的安全评判原则有严密性、完整性、鉴别、授权、不可复制性,各自独立,但在实际维护信息系统时,却又不一样。

1.1严密性:当信息可被信息来源人、接收者之外的第三人,以恶意或非恶意的方式得知时,就丧失了严密性。有时候我们会特别强调严私性,比如个人资料、信用记录、保险记录、生产研发资料及产品形式等等。

1.2完整性:当信息非常态方式更动时,便会丧失了完整性。如船业交通、生产交易等应用场合,避免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须特别重视资料的完整性。

1.3鉴别:鉴别是保证使用人能提出与身份相符的证明材料。对于信息系统,这项证明可能是电子型式唯一的方式。

1.4授权:该系统要能够判定用户是否有权限,执行此活动,打开档案,操作程序等。因为系统一旦授权给特定用户后,用户能在系统上施展权限,才能取得对应的权限。不可否定的是某项运作后,提出证明在事后,却无法予以否认,是不具备不可否认性的。因为权限在系统运作时必须拥有的前提,不可否认性通常架构在授权机制之上.当用户的以上四项原则被破坏侵犯时,信息时代的安全危机也就由此产生。

2导致信息时代安全危机产生的重大威胁

在我国来自黑客攻击并不遥远。据有关报道称,最近几年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我国以每年3成的速度递增。黑客的攻击方法有几千种,计算机病毒种类异常繁多。国内发生电脑黑客案近百起。去年广州视聆通被黑客多次入侵,造成系统失控,贵州信息港被黑客入侵,主页被替换,上海热线被入侵,很多台服务器的管理密码被盗,数百个用户和工作人员的账号和密码被窃取,印尼事件激起中国黑客集体入侵印尼网站,造成印尼多个网站瘫痪,此时,中国的部分站点也遭到印尼黑客的攻击。目前来看发现的黑客攻击案仅占总数的一小部分,多数事件并未被发现。资料表明,黑客攻击的重点是政府、邮电、军事部门和银行证券机构。黑客多为一些年轻人,他们主要是为炫耀自己的编程技术,或者为了经济利益或是其他目的。

黑客攻击的几种主要形式:

2.1利用系统缺陷或后门进行攻击

利用主机系统的某些漏洞可以获得对系统或某用户信息的控制权。系统的漏洞也往往是潜在的黑客对主机进行攻击的首选手段之一。有一种计算机程序(简称"BO")也被称为后门,可以协助黑客顺利进入信息网络而自身不被发现。这种程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等形式,侵入网络,所有影响数据网络的攻击都可能会影响到VoIP网络,如病毒、垃圾邮件、非法侵入、DoS、劫持电话、偷听、数据嗅探等。唯一的不同是,我们更乐于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其它的网络。以合法用户的身份破坏信息网络资源并造成危害,并且自动启动自身的“木马"之类的程序,攻击计算机网络。黑客利用这些"后门防卫装置进入系统"可以绕过正常系统的,在网络中给自己设立一种途径:通过程序盗取并替代网络资料,破坏和修改网络主页等,自由进出网络大门。

2.2口令攻击和拒绝服务

黑客常靠一开始破译普通用户口令作为攻击,然后用字典穷举法的方法,进行破坏,Unix系统中,一般口令经DES加密后放于一个文件中,通常是/etc/passwd,它处于严密的保护之下,而用户口令的选择对系统安全很重要。一旦黑客获取口令文件,就会用专解DES加密的程序来解,解密并不费什么周折。如果网络用户选择的口令不当,仍然有受到破坏的危险。

2.3即使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再强,网络不能控制来自因特网或电子邮件所携带的病毒以及Web可能存在的Java/ActiveX控件的攻击。

3用户对黑客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3.1检测安全漏洞及配置错误,要加强对系统的安全监测和控制能力,对已发现的系统漏洞,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升级、改造,做到防微杜渐。

3.2在确保合法存取的前提下加强网络访问控制。做好用户上网访问的身份认证工作,对非法入侵者以物理隔离方式,可阻挡绝大部分黑客非法进入网络。

3.3对网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集中监控机制,集中监控。现在的防火墙产品大部分集成了这种功能。

4未来信息时代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防御的展望

安全危机范文篇2

1.1事故发生过程。河南省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发生时内有常住老人130余人、工作人员25人。事故发生地不能自理区住有52名老人、4名护工。2015年5月25日19时30分左右,不能自理区两名女护工发现西北角建筑大面积燃烧。事故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64.5万元。[1]1.2事故发生原因。直接原因是老年公寓不能自理区供电线路接触不良而发热,异常高温引燃了电线绝缘层、聚苯乙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同时由于建筑物吊顶空间整体贯通,加速了火势蔓延燃烧,导致整体建筑短时间内垮塌。而老年公寓管理不规范,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地方民政部门违规审批许可,行业监管不到位;地方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执法监督工作不力,履行职责不到位间接导致了事故发生。1.3事故处置及善后处理。老年公寓工作人员进行了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当地消防接警出动,进行了一些系列相对专业的灭火与搜救,随后当地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展开搜救和维稳工作。省、市政府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等善后工作。

2养老机构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1社会化养老模式流行,问题层出不穷。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11.4%,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受20世纪计划生育政策和现阶段庞大青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导致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社会化养老流行起来。发展期短暂的养老机构受到政策制度、经济状况、地理区位等因素制约,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且多数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养老机构的质量变得难以保障,埋下重大隐患。同时,养老机构频发的事故,以及处理时产生的种种问题矛盾,也给起步阶段的养老机构巨大考验。因此,如何做好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促进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2.2事故形成负面影响,造成社会混乱。首先,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给家庭带来最直接的打击。养老机构频发事故不仅对受害人子女带来沉重打击,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伤痛。负面情绪会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的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差等原因往往行动不便,在危机突发时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的甚至只能坐以待毙。所以养老机构的安全应首先得到保障。频发的安全事故会导致民众对养老机构丧失信心,影响养老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市场秩序的混乱。最后,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难辞其咎,监管责任的缺失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3养老机构频发危机的原因

3.1法律法规不健全。用完善的法律来管理危机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机构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仅在2012年3月才出台养老服务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也是第一次从行业管理角度,针对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树立规范。但2012年之后各类养老机构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可见仅一个行业标准的出台并不能够填补相关制度的缺失,理应根据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和安全事故特点完善相关制度,有法可依才能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水平。3.2危机意识淡薄。养老机构是养老安老场所,老年人自身不会把他们安享晚年之地与危机挂钩,多数老年人也因为年事已高思维也不再活跃,所以基本不具备危机意识。以2013年黑龙江太平乡养老院火灾事故为例,事故是一名老人抽烟所导致,老人不具危机意识的行为无形中就会导致危机的产生。同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给予身体和精神上的照料,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以2015年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特大火灾事故为例(以下均称“5.25”事故),公寓建筑物大量使用易燃建材,极易引发火灾[1]。3.3缺乏专业人员。养老机构内多数老人年龄大行动缓,甚至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在危急情况下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安全疏散,增加了救援难度。大多数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缺少专业培训,火灾发生时自己都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施救他人。以“5.25”事故为例,该老年公寓护工数量偏少,且基本为中年农村妇女,缺乏专业知识与应急能力。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不能及时有效做到救援,反而致使自身的伤亡。只能向外寻求帮助,原地等待救,援拖延了最佳救援时间。3.4危机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首先,预警系统不够完善。如“5.25”事故后,各部门没有去着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危机预警系统,更多只是浅层次的安全知识宣讲、设施质量排检等。危机有偶然性,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相应工作应准备充分,绝不能够仓促应对。其次,监控系统不够完善。“5.25”事故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康乐园消防监测系统极其简陋,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到全面的看护和及时发现问题,最终导致不能自理区老人仅被救出两名。3.5缺少应急联动机制。应急联动机制是在事故前、中、后期采取一系列合理、有序、快速的行动,需要不同部门合作。现阶段养老机构没能够与其他部门形成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这样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与联系,无法集合力量整合资源,在面临危机时,难以形成联动力量。例如,“5.25”事故在火势最凶猛的时候仅有消防部门和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实施救援救灾,而在火灾发生后,鲁山县委、县政府才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人员展开搜救、善后及维稳工作。3.6缺乏事后期恢复工作的理论总结与创新。在事故得到控制后,应该及时组织并展开事后的恢复工作。危机管理恢复期的主要工作是复原和及时的总结反思。在“5.25”事故中政府等相关部门做到了医疗救治、维稳、赔偿等工作,并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但没有进行后续追踪调查以及深入地学结,为以后的危机预警、应急机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创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尽快形成专门应对养老机构安全事故的行动机制的重要性。

44R理论在养老机构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罗伯特•希斯从危机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4R理论,将危机管理划分为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阶段。危机缩减主要缩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危机预备主要提高组织及成员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反应主要提升处理危机的效率;危机恢复主要是恢复及经验总结。4R理论从时间角度更科学的考虑危机管理对整个危机产生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实施不同策略。此理论虽最早应用于企业危机管理,但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同样,为养老机构做好危机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借鉴之处。4.1危机管理缩减期。4.1.1健全法律法规。危机管理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直以来国家对养老机构都是粗放型、市场化管理模式,与之相关的法律少之又少,专门针对于养老机构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更是空白。[2]缺乏法律支撑,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就会有漏洞,危机管理规则和处理准则的制定就不能落实到位,进而限制养老市场发展。可借鉴国外养老机构的立法经验,对养老机构予以立法,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对危机的预防、应对、恢复重建每一环节都做到明确规定,确保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4.1.2增强危机意识。培养和树立危机意识,可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养老机构内是行动不便,思维不敏的老人,要增强其危机意识可以针对他们行动能力弱、记忆力较差的情况,采用宣传栏、警示标语、广播等形式,简单有效的开展各种安全教育。通过家属向老年人进行安全教育,使老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对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教育,时刻具备危机意识,从细节着手防范事故发生。例如,安装监控和室内外呼叫器,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防踩空、防滑警示;定期向家属主动介绍老人健康状况和突发情况;定期检查安全设施;时刻注意老人情绪情况,避免发生突发事件。[3]4.1.3强化工作人员专业性。养老机构具有其特殊性,服务对象是年龄大行动缓的老年人,甚至有些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工作很艰巨。所以养老机构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做到培训有量,考核有度。首先做到技能培训常态化,邀请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组织专业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应急水平。其次做到知识丰富化,如邀请消防人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最后,做到考核制度化,成立由专家、老年人等组成风险防范考核专项小组,定期实地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4.2危机管理预备期。4.2.1建立全方位预警体系。现代社会不再是危机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会发生的问题。面对随时而来的危机要做好准备,建立切实可行的预警体系,尽可能消除危机的诱因。这样才能从应对危机向危机管理转换。[4]首先,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危机的最终爆发都是无管理的安全隐患所导致,应对安全隐患应定期自查和不定期排查。并成立专项小组,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及时发现养老机构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运用现代技术形成高效的信息管理网。老人们多有疾病、行动不便、思维不清等问题,容易出现突发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组建可覆盖全场地的信息网。这样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到信息,形成不同预警信息,并通过网络快速送达应急管理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后,编制应急预案。根据养老机构实际运行情况,积极编制应急预案,对养老机构容易发生的跌倒、噎食、碎死等个体事件以及消防安全、中毒等集体事件明确预防和处置流程。4.2.2加强日常演练,提高危机应对能力。要加强对全体人员应对危机的技能演练,一是使成员对现有的应对策略有一定把握度,二是培养成员分析及反思学习的能力,三是培养出独立判断和灵活的处理能力。模拟演练具有仿真效果,通过置身其中的训练可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养老机构可以和当地消防及其他安全管理机构合作,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演练,并在活动后举行讲座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养老机构人员自我防护和救护能力。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心理的训练,因为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人会产生紧张心理,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思维和决策。4.3危机管理反应期。建立健全责权明晰的协同治理机制,可为危机管理提供坚强保障。首先,建立危机管理三级监督体系。通过民政部联合消防,对养老机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督查;社区设立审核委员会,加强对运营建设的规范管理,定期审核并做到优奖差惩;老年人自发成立民意组织,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其次,建立部门协作应对机制。成立由民政、消防、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能快速联动、密切配合、有序分工,按照应急方案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制定养老机构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指标。食药监、卫监等部门的检查以及行业测评、媒体曝光等信息也纳入监测范围,并建立养老机构诚信档案和养老机构黑名单制度。4.4危机管理恢复期。米特罗夫曾提出危机管理模型,包括“学习”阶段及反思总结阶段。每次危机过后都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重蹈覆辙。管理者应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及时总结获得新知化弊为利。有关养老机构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大量空白,要结合其特点剖析每个事故,做到及时汇总信息及时学习反思,形成有借鉴意义的工作经验。并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分析危机产生的根源,继续追踪可能变化的危机,识别剩余危机,确保危机管理计划的实施,加强危机管理工作,评估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的效果,为应对同类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经验和借鉴。[5]

参考文献:

[1]鲁山养老院火灾谁之殇[J].消防界(电子版),2015(10):51-54.

[2]汪四红.中国养老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刘利君.养老机构住养老人事故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5):155-159.

[4]罗凌云.试论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之完善路径——基于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特大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1-46.

安全危机范文篇3

有效的危机预警活动必须通过合适的组织予以实施,为保障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预警与监控有效实施,要成立专门的安全危机预警组织机构,作为安全危机预测与监控的运行指挥中心,即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能够会同各方专家,对各类安全危机信息进行预测和总结研究,在国家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上制定有效的预控方案;同时,因地制宜,在地方政府设立管理分会,在危机预测和预控过程中发挥中央危机预警机构的权威作用,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力量全权负责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甚至可以成立安全危机监控的虚拟组织,即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联盟会,重视地区之间以及地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安全评价,构建统一的安全交流平台.从企业内部看,目前大多煤矿企业的安全危机监控组织机构往往只涉及安全管理部门这一单一系统,实际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安全管理部门这一单一部门能够有效完成的.安全危机的预防与控制,不仅涉及安全管理部门,也涉及到采购管理部门对设备的质量把关,生产管理部门对工作规程的监管,信息管理部门对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支持等等.因此,煤矿企业内部安全危机预警组织机构,必须是由安全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总经理主管,依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安全危机源、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概率等进行严格的预测、监控和管理.

2煤矿安全危机预警信息反馈机制

强化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的信息反馈体系,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要想有效运作,必须建立员工、专家、企业、政府、社会等多个层面相互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6]:一是员工信息反馈.定期深入一线员工当中了解安全信息,及时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专家信息反馈.安全管理专家对企业生产中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指导和调研,向企业决策层提供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检查评估报告;三是管理信息反馈.由企业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通过安全检查与巡查、监管与调研等活动,有效地掌握安全动态,实现对各安全生产环节信息的收集和控制[7];四是政府信息反馈.政府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以及煤矿企业和企业高管的信息监管.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和各方专家收集有关煤矿企业的各种安全信息,形成最终安全危机预警与评估报告,对处于警报范畴的企业予以警示,并责令改进;五是社会信息反馈.完善监督信息通道,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对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的监督作用,减少政府与煤矿企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使约束机制由政府外部约束向企业内部约束转变.

3煤矿安全危机预警评价考核机制

现有评价考核机制以GDP增长为导向,往往导致地方政府具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因此与煤矿企业形成某种联盟,隐瞒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事实,甚至阻碍中央政府对煤矿企业的监管行为,进一步加大了中央政府对安全事故预警与管理的成本.同时,煤矿企业过于追求利润增长这一目标,尤其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更是大胆,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监管缺失,因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见,改革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绩以及企业业绩的评价体系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改革对地方政府及煤矿企业的考核机制,改变现有的政绩导向、经济导向等不良观念,树立“绿色GDP”理念,加快“绿色GDP”改革进程,把安全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对地方政府、官员以及煤矿企业高管的考核中来,建立安全保障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对安全监管不到位的政府、官员和煤矿企业高管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采取360度评价模式,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危机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评价.

4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仅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而且作用于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特殊性,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在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中片面强调激励或者约束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两者配合运用,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达到危机管理目标.首先,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地方政府、官员及企业高管给予较具吸引力的奖励,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一是改革财税制度,对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良好的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力度;二是创新产权制度,明晰煤矿企业产权,加大煤矿企业高管的产权激励;三是将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年度考核结果与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员工等危机管理主体的薪酬、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并设立风险奖励基金,根据危机管理主体在危机预警与管理中的贡献进行奖励.其次,合理构建约束机制.根据负激励原理,单单依赖激励机制,难以体现安全危机管理效率,因此,在激励的同时,也要合理应用惩罚手段,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塑煤矿企业安全监管机制,杜绝政企利益勾结.审视现有安全监管机制的不足,不断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责任追究制、反腐机制、特派员制度、声誉机制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制,确保安全规制机构及监管人员的高度独立,杜绝地方政府、相关监管官员与煤矿企业之间的利益勾结,不计成本,坚决治理政府和官员的腐败行为,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监管效果.在对积极监管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地方政府给予补贴和奖励的同时,中央政府更应对那些选择不合作,为煤矿企业提供“保护伞”的地方政府给予最严厉的惩处;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惩罚力度.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明确安全责任划分,建立清晰有效的安全事故责任链条体系,一旦事故发生,避免漏网之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惩罚力度,主要采取集体受罚与个人受罚相结合.一旦出现问题,在追究一切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管理层的集体责任,以便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

5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教育培训机制

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管理效率提升必不可少.具体而言,煤矿安全危机预警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大投入实施全面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根本保障在于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针对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等推行全面安全教育与培训,分类进行重点教育与培训,对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主要是进行有关安全理念、意识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企业员工主要是强化有关安全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等;二是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与激励.仅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来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远远不够,除此以外,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此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此提升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效率,对教育培训实施较好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企业内部而言,针对负责安全技术的岗位和员工建立激励性薪酬制度,促使员工主动自觉钻研安全技术与业务,以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三是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鉴于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及相关高校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安全培训师.具体可以采取层级式培养模式,由一级培训师团队、二级培训师团队和三级培训师团队组成,其中一级培训师团队为安全管理水平高和效果好的企业家及知名专业人士,二级培训师团队为一级培训师培养成才的各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专家,三级培训师团队为本企业二级培训师培养成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专门人才.四是构建安全教育与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综合平台,即构建一个互联网、局域网、电视网、手机网四网合一的安全教育培与训综合平台,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便快捷和高效运行.

6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文化培育机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2005年,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提出了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方略,安全文化居于“五要素”之首.具体来说,煤矿安全危机预警中的文化培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大块:第一,安全物质文化培育.加大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打牢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依靠技术改造和创新,全面推动物质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解决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等关键技术问题;二是要加强安全设备与技术设计以及设备安装、保养及其管理;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煤矿企业生产活动中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加大对技术、设备等物质的经费投入,完全依赖于企业自身解决,这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而言,目前显然不太现实.因此需要政府建立煤矿企业物质尤其是技术投入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补偿企业因技术等投入而增加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二,安全行为文化培育.煤矿安全生产的“人-机-环”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此,加强人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规范决策者的安全行为和员工的操作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一是从政府及官员(包括企业高管)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国家安全管理政策,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大对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监管力度,端正官员和企业高管行为,这是煤矿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二是塑造一种适宜的安全文化环境———行为能力文化.安全意识、责任心、良好心态、自控能力等行为能力都是企业安全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建立基于行为能力的安全文化,更加精确有效.行为能力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无声的命令,迫使企业员工改变自己对待安全的态度,促使其改变自身行为,并努力培育自己的行为能力,从而使企业所有员工逐步形成一种以“安全为中心”的良好风气.

7结论

安全危机范文篇4

一、生产领域在金融危机下的“变”

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市场萎缩,企业经济压力加大,制约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增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生产安全易演变为以下“五不到位”:

1、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

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资金短缺,为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企业将可流动的资金投入原料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无精力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无资金进行技术更新,无条件进行隐患整改,企业安全技术改造项目被推迟,潜在的安全隐患因资金问题被搁置,为各类事故的发生埋下导火线。

2、安全手续办理不到位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产品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原理,会相应改变产品生产项目,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变更等相关安全生产手续办理速度远远比不上市场变化速度,企业为追求自身效益,甘冒行政处罚风险,不及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变更等手续,进行非法建设、非法生产。

3、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上,对自身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可以不要”的形式主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疲软,企业主体责任脉络不明晰。

4、监管力量配备不到位

面对金融危机,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抓生产、促效益,以减缓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在这种政策鼓动下积极建设生产,缺乏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性保障,部分公司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监管人员,造成公司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5、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一方面企业从业人员在金融危机时期流动性较大,从业人员操作技术更新速度远比不上从业人员流动速度;另一方面部分被裁员工自主创业,小型生产经营点增多,这些新设的小厂点安全基础差,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上述两种情况导致从业人员岗前未得到应有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其安全素质不能适应岗位需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严重。

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金融危机下的“应”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认清当前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履行职责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思想上跟上形势变化。

2、严格执法,依法许可,认真把关

严把安全生产执法关: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尤为重要。企业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严格执法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应充分运用好行政自由裁量权,达到以规范企业生产安全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目的;严把行政审批关:所有新、改、扩建设项目做到开工之前应进行安全评估、建设过程中应接受督、投产前应进行验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的安全生产手续坚决不予办理,同时应做好许可企业许可后的监督工作。

3、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消除隐患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督促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制,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使其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同时还应加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的行业进行督查,检查其安全责任落实、隐患整改、安全人员配备情况;对重点人员进行检查,对企业新近招收的人员,要检查其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的情况;对重点时段进行检查,停产后、复产前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确保停工、复产期间的生产安全。

安全危机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应对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会对高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而作为一个公共开放场所,高校图书馆采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阐述公共安全危机的定义及类别,分析当代图书馆进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并从高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岗位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公共安全事件预防机制的设立等方面,为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建言献策。

公共安全危机的内涵及类别

1.公共安全危机的内涵

公共安全事故主要包含自然灾害和重大责任事故等。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主要受潜在因素以及个人过失行为的影响,会间接地破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危害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图书馆中的财产安全。

2.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的类别

(1)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在给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运行风险。受到系统漏洞的影响,黑客可能非法入侵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导致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问题。(2)书籍失窃。如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读者能够自由使用文献资源,书籍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也带来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学生在借阅图书时,会在书上乱涂乱画,甚至拆页,导致文献书记被毁损,甚至丢失,影响了图书馆正常工作的开展。(3)突发性火灾。杜绝图书馆火灾事故,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代高校图书馆电气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使用频率非常高,为火灾事故留下安全隐患。违规电器的使用、图书馆线路的老化以及室内吸烟等都是引发火灾事故的可能因素。

开展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比较久,再加上来往的师生及工作人员非常的密集,所以图书馆管理比较困难。而且,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了,所以很多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做得并不理想。其实,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树立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技能。

2.是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师生提供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外,还应对师生在图书馆中的人身安全负责。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便在遇到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启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减少事件带来的损失。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策略

1.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平台,为师生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包括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应对办法等。如以“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措施”为主题,开展微视频宣传短片竞赛,让师生通过参与比赛或观看比赛视频来了解图书馆逃生通道、消防设施等设施位置,丰富师生安全逃生知识,提高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对此,我们必须吸取已有教训并高度重视、严格防范。2018年6月,成都武侯区某小区的一位老人未完全熄灭火种导致起火,又在火势很小的时候锁门下楼呼救,而不是及时用水和灭火器灭火,导致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火势蔓延,给自己以及楼上楼下的住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高校不但要提高师生危机意识,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确保师生能够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如,与消防、卫生防疫等机构合作,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师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方案有效、可操作。在高校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演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事件的蔓延态势,使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高校还要定期开展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逃生演练,请专业人员对师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式和逃生技能进行培训,使广大师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2.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安全管理应当根据图书馆和学校的实际运作情况,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将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巡查人员的身上,明确每一位责任人的具体责任,防止责任扯皮的情况发生;针对图书馆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设立安全管理工作类别,做好相应的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措施。如,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是否按照规定放在合适的地方,火灾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消防逃生通道是否堆积物品等;定期检查图书馆监控设备,及时更新图书馆头像认证系统,杜绝外来隐患;制定定期安全检查计划,重点排查容易起火的地方,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严禁违禁物品进馆;不断更新安检设备,设立人工安检门等。2014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图书馆突然发生火灾,由于学校迅速组织疏散馆内学生并报警,消防车很快就赶到了现场迅速扑灭了火灾,火灾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图书馆馆藏也没有受到损害。高校应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对技能,使图书馆相关人员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能明确处理流程并按流程办理,确保图书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更新网络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尤其是图书馆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静电的功能,要做好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测,一旦故障应及时维修或更换;做好相应的消防措施,有效消除火灾隐患;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师生也能正常使用图书馆。

3.建立公共安全事件预防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图书馆公共安全事件预防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建立有效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方案。针对不同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要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另外,针对可能发生的人为事故,也应做好预防工作:其一,建立师生准入机制,设立安全检查,避免危险人员将危险物品带入图书馆;其二,利用监控设备实现对图书馆内公共区域的全面覆盖,帮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全面确保馆内师生的人身安全;其三,和辖区内的公安部门建立联系,保证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得到公安部门的帮助;其四,定期检查和维护馆内地板、楼梯、栏杆以及电梯等服务设备,避免因为设备问题给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4.正确引导舆论,重视善后工作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日,高校图书馆一旦发生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相关管理人员应引导正确引导舆论走向,避免不实消息的散播给高校造成负面影响。为此,高校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平台向外界传达正确的信息,不断跟进并及时反馈事件处理情况,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做好善后工作,为高校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及时总结危机事件的应对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进一步确保各类设施的安全有效;在有序处理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时,还应依法依规针对事件的爆发点进行处理,避免二次危机事件的产生。此外,图书馆甚至学校还要针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召开危机事件分析回忆,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危机事件的处理计划、工作程序以及危机决策等,从而建立更加有针对性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机制。

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图书馆的稳定发展。为了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馆内设施、场所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且舒适的学习交流环境,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作者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1]许鹤平,孟良荣,储开稳.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防控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04).

[2]龙晓红.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和危机应急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19(08).

安全危机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人才培养;信息加密;系统设计;对照实验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规定的管理方法与评估体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1998年,教育部首次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并在会议当中确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1⁃3]。我国各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身处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信息流动较快,各高校需要对学生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以人为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校工作、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一体化,打造出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为师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校园服务[4⁃6]。校园当中的人员流量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且国内的综合型高校理工科偏多,涉及到的实验场所环境复杂,若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学生与教职工的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为此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危机调控平台,加强高校对于学生安全的管理工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7]。

1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硬件设计

1.1总体结构优化。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设计,需要围绕校园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影响,全面监管校园中所产生的突发情况。在现有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可扩充性,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其具体物理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1中,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利用终端节点负责校园中各突发情况信息的采集,同时控制与之相关的相关联动设备;利用协调器将所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归纳汇总;通过通信接口传输至嵌入式网关模块,完成监控服务器所发出的控制指令[8⁃10]。这一系列操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得到协调器节点的支持,其选型是十分重要的。1.2协调器主控芯片选择。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网络参数的设定,信息数据的管理与维护,都需要协调器的支持,通过协调器的辅助,建立应用层与安全层之间的联系,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公司的SoC芯片CC2530,其内部集成了增强型8051微控制器以及符合IEEE802.15.4标准的RF收发器,以此满足高校校园当中的无线传感需求[11]。该芯片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以此降低功耗,在发送端结束数据信号的编码调制后,将其转换成为RF信号输送至天线,发送到调控终端。1.3射频识别卡扩展。在选取了合适的协调器主控芯片后,将射频识别卡扩展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以及控制指令的传达接收,校园中教学楼以及实验室等地可以采用支持⁃ISO/IEC14443⁃A协议的读卡器,完成协作,其具体实物如图3所示。将射频标签附着在所需要识别的设备上,实现设备信息的提取,可以在图书馆的书籍借阅,食堂的饭卡以及宿舍出入门卡中广泛应用,其具体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读写器与射频卡片之间不存在接触,为此减小了两者由于接触而产生的故障,在射频识别卡中加入防冲功能,使读写器能够在同一时间分辨出不同卡片,使卡与卡之间互不干扰,以此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及系统工作速度[12]。在结束硬件部分的优化设计后,参考现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部分。

2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软件设

2.1调控系统架构。在实现了硬件部分的优化后,确定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的基本需求与应用范围,将高校的需求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并按照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数据架构,通过软件平台将需求转化为后端设计,具体如图5所示。虽然该系统是为各高校大学生而服务的,但其平台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众多,需要相关的教职工来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对于各专业学生的基础信息分类管理,预先将所采集的初始信息录入到相关模块,以便教职工完成查询统计工作[13]。在调控系统当中,需要满足系统使用者的实时查询功能,确保教职工能够随时随地查看系统的基础数据,例如校园的基本概况、人群密集程度以及教学楼平面图等。2.2安全责任制考核。在确保校园内部情况能够得到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在系统中增加安全责任制考核模块,将网络上签订的安全包保责任书落实到实际当中,建立网格化管理的安全调控体系,采用量化考核理念,监督基层管理人员。将相关人员的职责明确出来,并按照奖惩机制考核管理,利用系统模块对责任书的内容修订编辑[14]。校园安全项目的底层数据信息各自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当中,利用系统网络构建数据通道,将来源于校园学生安全项目外的数据信息,同步到危机调控系统的资源池内。将系统自身数据库划分为其他系统交互至当前系统的数据,以及当前系统自身正常运行产生的系统数据,其两者缺一不可,分别承担着同步与运行的重要部分[15]。按照所规定的安全责任制度,对校园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时检验,模拟突发情况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足,并针对该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关操作界面见图6。图6检查计划设计界面在上述检查计划实施后,若未发现能够威胁学生安全的隐患及不足,可直接在系统当中添加审核记录,并传输到控制终端;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在检查记录当中标明事故发生原因,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将其传递到整改部门,并重新提交结果,直至通过审核。2.3学生信息加密。由于上述操作当中会涉及到部分学生的数据信息,若在调控过程中使学生信息泄露,则会得不偿失,为此需要在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当中,增加加密保护措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限及隐私。在创建系统文件时,将校职工的操作终端能够对特定进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在写入时完成加密,并在信息被读取时自动解密,在系统信息的编辑存储与传输过程中,对未得到授权的访问请求加以控制。对敏感数据实施瞬态加密,其主体部分分为敏感数据用户与管理敏感数据主体,敏感数据用户包括使用主体与分发主体,管理敏感数据主体分为管理主体与创建主体,用D代表主体集,得到:D={}di|||D_User,D_Transmitter,D_Creator,D_Manager(1)式中:D_User表示敏感数据使用主体;D_Transmitter表示分发主体;D_Creator表示创建主体;D_Manager表示管理主体。而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代表了授权主体执行权限的对象:P=P_Txt⋃P_App⋃P_Img⋃P_Exe(2)式中:P_Txt表示文本类型;P_App表示可执行应用软件类;P_Img表示图像文件类;P_Exe表示可执行应用程序类资源。学生敏感信息的瞬态加密需要在内核态安全执行环境中对原始内容在特定的密钥管理控制下实行瞬态同步加解密操作,将所保护的敏感信息表达为:B=Package(M)plain,()KE,Crypto,Km,T(3)式中,T={t|}SYN,ASYN,表示受到加密保护后的学生数据,按照异步模式或同步模式而最终实现加密的方式集合。为了保障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网络环境中信息的透明程度,在控制监视器的辅助作用下,将教职工的系统查阅过程实时监测。

3系统性能测试

系统性能的测试是对所设计成果质量的检测,也是对高校学生安全的负责,设计仿真对照实验,模拟学生在校过程中上述设计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将其数据吞吐量与常规系统相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3.1测试准备过程。由于上述内容是为各高校大学生而设计的,为此将实验地点定在某知名高校的监控实验室中,其实验环境如图7所示。2.1GHz,主板拥有5×PCI⁃E1×PCI扩展槽,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的运行需求。在该实验平台当中,利用LoadRunner负载测试工具,模拟其运行状态,对系统和数据库施加压力,以此测试系统在多用户并发的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其吞吐量情况如图8所示。在实验准备阶段,向数据库当中预先存储大量数据,再利用计算机程序执行代码模拟系统运行情况,其部分关键代码如下:{DateTimestart=DateTime.Now;for(intj=0;<1000;j++)}图8模拟用户压力测试在完成上述模拟后,即可得到实验仿真结果,并将其与原有系统的运行结果相对比。3.2结果对照分析。为保证实验的严谨以及所得结果的准确性,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各变量皆保持一致。将并发数统一设置为200,整个测试时长为10min,图9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图9为所设计的安全管理危机调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吞吐量与原有系统之间的对比。其中,深色部分为所设计系统的网络数据吞吐情况,与浅色部分的原有系统情况相对照,能够明显看出,所设计系统的数据吞吐量为原有的2倍之多,最高能够达到600000B/s,能够在学生登录拥挤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语

安全危机范文篇7

关键词:安全危机;大学校园;校园安全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由于校园内外环境差别巨大,而且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范围也在扩大,给学校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校园安全措施一刻都不能放松,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学校的安全,它和学生能不能安心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关系着家长能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从更加广泛的意义来说,它确保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一、影响大学校园安全的因素

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种,只有弄清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见的因素有下面七种:(1)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这些一般具有突发性、季节性。这些事件虽然不经常发生,但也应该做好防范措施,一些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要更加注意。(2)食物中毒、传播性疫情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如以前发生的学校食物中毒现象以及生态环境污染这些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等。(3)社会政治类事件。像非法传教和游行活动等。(4)教学管理危机事件。像学生罢课、考试作弊等这些因为学校管理不到位导致的问题。(5)交往心理类。像人际关系、性格孤僻以及精神分裂等。因为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强,与他人不能很好地相处,容易因为性格孤僻导致恶性杀人事件的发生,如马加爵杀人事件等。(6)突发事件。如校园交通事故、踩踏、暴力事件以及火灾等。(7)校园信息类和网络类。如在网上传播犯罪以及不良信息等。因为现在是互联网社会,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很多青少年接触网络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很容易因为不良信息的引诱造成思想不端,不会辨别是非,有时候还会发生犯罪的行为。

二、对大学校园安全造成威胁的特点

1.突发性。校园安全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平时如果没有做好应急方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的时候,容易惊慌失措,导致处置不当。2.影响学校的声誉。事件一旦发生,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学校、老师、学生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给学校声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给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现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所以危机一旦发生就会快速向外面蔓延,有可能扩散到境外,会误导公众、导致流言满天飞。这些负面影响消失比较慢,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三、对大学生校园安全造成威胁的根源

造成校园安全的根源有很多方面。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原因这几个方面。1.学校因为更加开放,不再是传统的象牙塔。社会和学校密切相连,只有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让学校发展,同时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需要高校不断的输送。同时学校很容易受社会不同危机的影响,这样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都造成不利影响。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时期,不能很好地辨别社会形势以及没有清晰的认知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大学校园里面经常能看到外部输送的精神垃圾,如游戏、暴力以及色情等,他们很容易深陷其中丢掉真实的自己,甚至做出违反法律以及校纪校规的行为,走向不归路。2.大学生在学校就是生活和学习。所以校园危机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和学校有关。如果学校不完善教学管理、食品安全、用电以及网络安全等,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学生的身心安全。3.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但是也不能排除家庭的影响。孩子会受到父母的感情状况,还有家庭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减少发生危机的概率,家庭就要对学生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这样以后危机发生的概率才能大幅度降低。4.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还是特殊的群体,因为相对于社会上的人他们还是比较不成熟,也比较脆弱。他们的成长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稍不留意就会有危机发生。

四、在危机管理模式中,治理手段落后单一

1.单一的治理主体。高校危机治理的时候,尤其是在对外的危机治理时,因为很少有主体参与,学校方面都是唱独角戏。在涉内的校园危机里面,因为部门联系不密切,其他的部门和老师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变成了直接有关责任部门的独角戏。所以,发生校园危机的时候,学校都如临大敌,不自觉地采用行政动员的形式,单独承担起治理的责任。2.危机管理体制的匮乏。目前,我国的高校校园危机治理体制大多复制政府的危机治理体制,对于行政命令维序特别依赖,这种管理体制在以前传统的危机治理中或许还是有用的,但是却已经不适应于现在的危机管理,比如不完善的常设机构,就会导致危机治理和常态管理的工作严重不吻合。3.治理手段的单一落后。现代危机治理更加偏向于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互动,而大多高校危机治理手段单一又落后,比如对人文关怀很少,很重视功利主义;轻视学校的创新协作而重视学校控制稳定等。

五、大学校园安全危机的处置方法

1.实施有中国特色的《校园安全法》。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外国的一些好的立法,但是不能照搬国外的,一定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校园安全法》,一旦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就有可以直接依据的法律,否则很难把问题解决。2.基于《校园安全法》打造属于学校和学院的二级规章制度。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每一个学校都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法》,把本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好,每一个学院再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符合自己学院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每一个人都要遵守《校园安全法》,同时不允许随意的变更,学院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结合自己的真实状况单方面进行调整。3.不断强化校园安全和危机的意识。高校的管理者要重视校园安全和危机意识,不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定期开展和大学生有关的安全教育以及系列讲座,从课堂和课外加强学生危机教育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演讲竞猜的活动,课外和课堂两个方面相结合开展安全危机教育工作,让校园安全的危机的宣传力度得到不断加强。4.健全安全危机队伍建设。在高校应该把校园里面的驻警制度建立起来,同时给予警察对应的更多执法权。一些国家在校园警察制度方面,很早就有了完整的体系。但是,在我们中国的大学校园里面,即使有驻在校园里面的警察,意识数量很少,并且多数时间里面,也是人不在岗的状态,如果一有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让警方提供有力的支持就非常的困难,同时他们的执法权力范围有限,这样学校的师生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并且,学校安保的重要力量的组成人员都是年龄比较大而且学历也不高。在以后的大学安保工作中,需要迫切地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打造一支年轻化和高水平的安保人员队伍建设,他们的身体素质要过硬。而且,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也要参与里面来,因为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比较多,所以对学生比较了解,这样就可以在根源上避免危机的发生。5.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必修课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也计算学分,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都得到提升。6.不断完善校园危机治理的多元主体系统。从治理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看,涉及那些行政责任、利益责任以及道义责任的主体系统。在法律上,与行政责任有关的行为主体和集合的构成称为行政责任主体;与经济利益有一致性以及相关的人和集体称为利益责任主体;另外,那些没有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就称为道义责任。学校应该加强这些责任主体的整合。7.从紧急应对危机方面来看,应该不断完善救护援助和防御避难的系统。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救护援助系统和防御避难系统的有效性最重要,危机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这两大系统,防御系统和避难系统是包含在防御避难系统的里面。危机发生之前,为了避免危机发生或者减缓危机扩大而提前建设的工程性或者其他不同类型的设施,比如,应急供水、供电,还有消防系统以及心理干预机制,这就是防御避难系统。在危机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让人、财、物还有信息安全得到保障的工程技术设施,比如在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学校的楼房,还有地震发生的时候学校的操场这些地方,就是防御系统。发生不可避免的危机,对大家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之后消除和延续这种影响的系统就是救护援助系统。消防的援助以及医疗的援助,还有心理援助等这些都是它包括的范围。学校应该加强与这些环节的密切联系,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演习工作,规范地使用预警标识,同时加强建设电子预警系统,在一些有可能会有危机发生的地方安装监控,这样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就不会造成手毛脚乱的局面,大家才能更好地应对。8.要细化学校的管理层面。学校对每一个可能让危机发生的细节都不能忽视,不断加强学校的安全危机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宿舍、水电以及人身和食品的安全。要切实做好安全危机教育,把它落实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有关的部门每一周都要排查校园的安全,同时做好有关的记录,然后及时做出整改,把这些危机都消除在摇篮里。

总之,社会发展的脚步超乎我们的想象,校园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校园安全危机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学校、国家、社会的声誉。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要尽到应有的责任,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做好安全工作。当然,做好校园安全治理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之间的不断密切的沟通,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工作和法制工作。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思考校园的安全危机,把协同治理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校园安全的治理工作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学生在校园里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斌.我国反校园欺凌立法问题检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8

安全危机范文篇8

1.灾害风险评估。政府采用危机管理众包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辖地区灾害风险评估。若某地区容易受灾害影响,政府运用危机众包的动力则较大,同时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也就越丰富。比如美国加州是自然灾害易发地区,近十年来发生数起飓风、海啸和地震,加州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利用互联网众包气象数据。相反,若某地区受灾害影响可能性比较小,通过传统的危机管理方式就可应付,则政府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危机众包,毕竟危机众包具有一定的资金、人员、技术等壁垒。比如加拿大的东部地区,地理环境好,很少发生自然灾害,当地政府没有进行危机众包。因此,灾害风险评估是危机管理众包的先行评判条件。2.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即使灾害风险水平高,外部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危机众包的可能性。首先是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众包是具有一定的设备依赖性的,其实现是依靠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设备等。若缺乏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危机众包不可能实现。其次是人口因素。若某地区的“数字鸿沟”过大,那危机众包服务会失去公平,这有违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职能。数字鸿沟指的是人群在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待遇、机会和贫富的差距。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群体能轻易购买和使用电子产品,但其他群体在这方面的获得性较差一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信息富足者较容易参与或受益于危机众包,而信息贫困者容易被排斥,但他们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最易受灾害影响的弱势群体,承灾能力差,恢复能力弱,恰恰是危机管理中最需服务的对象。

二、内部环境分析

1.成本效益比较。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自行开发一套有效的危机众包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员参与,之后的广泛推广和长期维护也同样耗时、耗力、耗钱。若通过购买服务或合作运营的方式进行危机众包,资金、技术和人员压力相对较小,但相应的风险则可能较大。政府需要花大力气评估其他部门提供的危机众包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还要对其他部门在危机管理众包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买单。此外,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还存在其它风险。众包是互联网2.0时代的新产物,发展十分迅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难以跟上,从而给政府带来法律风险。众包平台都是开源的,一定程度上会暴露政府组织内部的脆弱性,不法分子更容易乘虚而入,扰乱政府正常运作。另外,发达国家已有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危机管理众包效益巨大。首先能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众包,政府对外危机相关信息、宣传危机相关知识以及更新危机管理最新进展。其次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众包源于社交媒体,是一个多元交互平台,具有开源性、同步性和平等性。政府开放式请求与民众的自愿参与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再次能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应急响应中危机信息的众包可以让管理者、指挥者及现场工作人员无缝对接、同步作业,赢得大量宝贵时间和援救机会。最后能扩大危机管理数据库和完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弥补政府资源有限的弊端,从而可以更科学地指导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可见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自身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预算情况考虑是否采用危机众包。2.组织文化与变革。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是传统危机管理方式的变革,需要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设置新的职能岗位或对现有工作人员作出额外要求。若政府工作人员采取消极不作为态度,危机管理众包不但很难实施而且会被抵制。当政府外部非专业人士能有效解决公共部门的某些难题时,政府人员会觉得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遭到了挑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培育开拓创新、鼓励学习、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是变革的前提。

三、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模式分析

1.半周期众包或全周期众包。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的研究和运用一直集中在后灾害阶段,即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在应急相应阶段,政府利用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指导决策、实施救援、提升群众情景感知、跟踪信息反馈等。地理信息的众包使得危机管理机构能视图化灾害现场,能准确定位需要提供帮助的对象,比如广泛运用的Ushahidi、CrisisMappers、Googlemaps等。灾后重建阶段,危机众包可以方便管理决策,比如美国加州政府建立的灾后损失报告平台。危机管理的缩减和准备阶段属于前灾害管理,旨在降低危机发生的风险以及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损失。目前,一些政府和学者开始探索前灾害阶段的众包应用。他们不再局限于通过社交媒体传递预警信息,宣传教育帮助灾害脆弱性群体做好减灾防灾准备,而是建立了网络平台鼓励群众自主反馈当前状况和减灾措施落实情况。2008年汶川地震后,美国联邦政府除了依靠传统地震探测仪进行预警,还建立了Twitter信息收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及时收集Twitter上的任何关于地震的信息。2.被动众包或主动众包。众包基于模式的不同分为主动众包(ActiveCrowd⁃sourcing)和被动众包(PassiveCrowdsourcing)。主动众包指的是主动请求大众贡献信息、思路或解决方案;被动众包指的是在未发起任何请求下收集和利用网络用户自主贡献的内容。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被动众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与生俱来的开源性与被动众包的内在特性完美契合,因为社交媒体的用户是广泛的、草根的,不需要来自某一方的特定激励即会主动贡献内容。政府被动众包的路径一般是:首先将社交媒体作为危机预警和信息的手段,发现网络上出现谣言或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加以监管以及清除,其次政府开始参与公众互动,信息的同时也接收反馈,最后当社交媒体在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阶段应用逐步增多和成熟时,政府开始主动实施众包。当然,社交媒体也可以作为主动众包的平台,政府可以提出问题征求意见、收集反馈,对大众的贡献进行分析处理。但最典型的主动众包方式是政府自身开发推广软件或平台。比如,联邦应急管理署2013年开发的“iCoast”软件,其初衷是为了节约航拍灾前灾后海岸线及沿海状况的成本,号召当地居民志愿提供相关照片。当这项应用在沿海地区推广后,它在减灾准备中的作用也变得极为明显。一方面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收集,完善灾害预测模型;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参与用户的情境感知能力,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周边环境的脆弱性和潜在灾害,从而积极做好减灾准备和采取应急措施。此外,政府主动众包还可以通过与非盈利性组织或私人部门合作实现。目前有大量的非盈利性组织已建立了专业的危机数据平台并在危机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众包经验,如VGI、Ushahidi、Scipionus等,而且研究表明这些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都高于政府,因此政府应该搭建好合作平台。从欧美地区经验来看,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众包实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论路径。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是否存在众包的必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半周期众包或全周期众包、被动众包或主动众包。

参考文献:

[1]刘颖,刘咏梅:《众包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新方向》,《探索》2016年第2期。

安全危机范文篇9

一、××地区食品药品行业基本状况

××地区位于××最北端、阿尔泰山南麓,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界,边境线长1205公里,东西跨度约500公里,总面积达11.7万平方公里。全地区辖6县1市,54个乡镇,4个国营农牧场,农十师及其10个团场;有哈萨克、汉、回等36个民族,总人口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6.48%,农牧业人口占57.03%,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截至2008年底,全地区共有医疗机构617个,其中地区级医疗机构6个,县级医疗机构39个,乡(镇)卫生院54个,个体诊所156个,村卫生室362个。药品批发企业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06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5家,医疗器械零售企业64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制剂室1家。

全地区共有各类食品企业6821家,其中生产企业6821家,经营企业4047家,餐饮企业2464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地区食品药品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尚不明显

当前,没有权威数据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地区食品药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全地区食品药品市场在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呈现出繁荣、有序的良好状态,各族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消费意识明显提高。在节日期间,全地区酒类、饮料、水果、奶类、肉类等节日消费总额都比同期有所增长。特别是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有所提高。这充分表明,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和当地政府实施的鼓励投资,刺激消费的宏观指导下,食品药品行业经营主体更加科学管理,更加守法经营,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更加积极消费。监管部门更加负责任的履行监管职能。全社会都在积极努力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另据调查,春节期间××地区部分食品药品价格有所上涨。如糖、油、反季节蔬菜等。地处偏远,经济落后,面临经济危机,食品药品价格上涨是在情理当中。但物价上涨的同时,而收入没有增加或下降,消费能力就随之下降,购买食品药品时更加慎重。消费能力下降与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相矛盾,这是经济欠发达的表现之一。

三、××地区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验:

一是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充分融入到支持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确保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通过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不断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三是通过当地政府出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四是通过狠抓落实,已形成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五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从关键环节入手,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农业部门缺少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在初级农产品的监管过程中,主要采取的还是以宣传为主的监管方式,无法深入开展对市场的监测和投入品的监管。二是工商部门食品检测手段有局限性。基层工商部门虽配备了快速检测箱,但由于检测局限性大,又无法律效力,没有足够的实用性,检测判定上仍需借助其他部门。三是部分农牧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养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上存在侥幸心理,法律观念和质量意识有待提高。四是××地区地广人稀、点多线长面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户)、餐馆饮食店、水产养殖水域等都比较分散,而且食品药品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少和监管经费紧张,给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难度。

四、食品药品行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可能实施影响食品药品安全及社会治安的行为

××地区食品药品行业均不发达,生产企业少,且地偏人少,食品药品行业受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相对较小。食品药品价格上涨,经营者在购进食品药品时就考虑价格相对便宜的,会给价格便宜的不合格食品药品流进市场可趁之机。食品药品违法活动会增多。面临就业压力增加、食品药品价格上涨,部分失业人员会寻找生财之道,制假造假、非法经营等违法活动会增加。

另外,食品药品危机导致心理危机,可能引发严重的刑事犯罪。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一日三餐、看病用药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药品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食品药品危机导致的收入下降和现实存在的收入不均有可能加剧因收入不均带来的心理不平衡。有些失业人员和低收入者很可能铤而走险、报复社会。

五、面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各级政府如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进一步明确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奖惩制度,对该明确的目标而未明确、该处理的问题而未处理、该完成的任务而未完成的,要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考察干部,让事业心强、肯干事、敢负责、干成事的干部上,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下,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强督查抓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推动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三)改进作风抓落实。要进一步改进作风,真正树立“敢闯、敢冒、敢负责任、敢于夺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切实践行“真、实、效”的工作理念,力促监管部门作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推进工作和狠抓落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国际金融危机下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收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早发觉,早介入,早消除。高度重视和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和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处理各类社会政治敏感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排查工作,按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确保信息的高效、及时、准确,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同有关部门逐一研究工作措施,争取早解决,对较大隐患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

安全危机范文篇10

1、大学生失联事件频频发生

2014年全国多地发生多起女大学生失联、囚禁、遇害事件。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在失联半个月后被确认遭抢劫并杀害、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四天,并惨遭殴打、性虐。这一例例的侵害事件不仅令人对受害者感到怜悯,对犯罪嫌疑人的恶劣行径感到愤慨,更在社会及高校引发了一场对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大讨论,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担忧。

2、大学生对公共危机缺乏警觉与防范

公共危机的祸因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自然灾害(包括火灾、风暴、地震、洪水)、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传播(即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环境恶化等。公共性危机的实质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生存空间,侵犯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无法根除这六种祸因,难免就会遭遇公共性危机。当前大学生对公共性危机缺乏警觉与防范意识,缺乏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力,掌握的应急知识与求生技能较为薄弱。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根本不懂得我国公共危机发生的情况,对身边潜藏的危机普遍缺乏警惕。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参加过类似危机事件的应急办法培训,具备基本的应急常识和处理技能。危机来临时,不能保证学生顺利脱离危险。

3、大学生对各种诈骗行为的甄别能力差

诈骗是危害公民财产安全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发展,诈骗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升级。诈骗的技术含量也在日益增强。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行骗之外,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同时,花样繁多的骗人行为也已走进了大学校园。针对学生特点的校园诈骗案件频频被曝光。如:每年秋季奖助学金评比期间常见的电话诈骗,学生从事兼职活动受骗,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受骗等等。诈骗的形式手段无论怎么变化,目的都是一样,为了掘取钱财,但大学生对此类骗术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常常因为贪图骗子承诺的利益而收到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大学生危机应对意识缺乏的原因

1、思想过于单纯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大学生活的无忧无虑、丰富多彩,与社会实践的脱离使得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过于单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们很少有人主动思考隐藏的危机,对发生的事情也缺乏必要的思索,思想的单纯导致了面对危机事件时表现出的茫然不知所措、无以应对;对于骗局很难甄别,容易走进圈套。

2、教育体制的缺陷

我国教育体制重基础理论培养这一模式已经存在数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以求适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教育轻人格情商教育的缺陷一直未曾有着彻底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危机时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使得大学生在各种危机、骗局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3、安全问题认识与防范意识不足

目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寝室的安全管理、休闲娱乐等方面。从学生管理的角度看,学生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是影响其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倘若大多学生选择通宵上网、暴力游戏、等消极的娱乐方式,那在学生中间出现打架斗殴、对网络交友的疏于防范等等则在所难免。寝室内私拉电线、随处吸烟、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等已经成为火灾等人为公共危机的直接源头。学生对于安全隐患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更谈不上防范与技术性的处理。

4、缺乏适当的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应当作为一项基础教育长期开展,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安全教育还处在宣传阶段,还未形成具有全局规划的、目标发展的层次,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应当作为学生工作的常态化来抓,还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可做可不做。虽然近年来,结合国家文件要求,各高校也相应出来了一些具体的政策要求,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但在开展效果上并不明显。在根本上并未解决当前大学生危机应对意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缺乏适当的安全教育策略与实施办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1、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移动新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其对教学效果的积极效用非常明显。目前,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的主要方式方法还是集中在主题班会、各种管理规定的解读、实践活动等等。但是取得的效果略见一斑。归其原因,由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层次不齐,自觉意识存在差异,价值观念不同等等,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被动之处。为此,我们想要更好的在学生中间进行安全教育,就必须寻找适合学生自身需要,能够对其产生心理满足的方式途径。移动新媒体就应对被视为一个重要手段。将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公共危机发生与处理办法、宿舍安全隐患、人际交往陷阱、网络电信诈骗等系列知识作为专题通过网络平台、手机通讯平台予以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宣传的范围与幅度。其次,结合传统教育方式,将典型案列产生的后果利用新媒体给学生做生动、深刻的展示,使其在心理上真正承认并乐于接受这项教育。

2、加强学生危机应对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针对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危机应对技能缺乏问题,学校可以根据个案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拟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模式,设计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摸仿情境,加以演练。后通过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的总结让老师、学生都能亲身参与,进而强化自身的危机感。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检验出学生对危机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

3、强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