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8:25:14

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范文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安全发展,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减少了各类事故发生,事故总量、死亡人数连续10年实现“双下降”,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期,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较大及以上事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领域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还很多,安全发展观念不强、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意识差、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比较突出。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并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各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制约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所有政府领导都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县(市、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每周至少要拿出一天时间研究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落实好领导干部下矿井、进车间、到现场检查制度。要切实做好换届改选后各级政府分管领导的安全培训工作,确保新任分管同志尽快熟悉情况,负起责任。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加强专业化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在岗人员业务培训,改善监管执法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要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和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严肃批评、一票否决。把严肃事故查处作为依法加强监管、督促落实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对发生的所有事故都要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追究事故企业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分管领导以及与事故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二)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把安全准入关,认真执行项目立项、资源审批、安全生产许可等各项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提高高危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把安全生产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审的一律不准立项。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指导、督查和考核职责,为政府当参谋、出思路、提建议。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活动,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三)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通过加强培训教育、严格监督检查、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负责人严格落实现场带班制度和地下开采矿山负责人带班下井制度。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综合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多种因素,对企业实行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促使企业主动加强管理,提升安全等级。

三是加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要求配足用好安全监测、预警、通讯、定位、自动控制以及安全防护、避险、应急救援等设施和装备,提高企业安全保障水平。四是强化班组和岗位安全建设。将企业安全管理向班组和岗位深化,在全省广泛开展争创安全生产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和示范岗位活动,推进班组和岗位安全建设,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一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科技手段检测、执法督促整改、政府挂牌督办”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事故预防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自查自纠制度。各企业要严格执行隐患定期自查、自评、自纠、自报制度,按时、按要求填写《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凡是没有执行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和报告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三是充分发挥专家排查隐患作用。采取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方式,支持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的工艺、设备进行安全诊断,帮助发现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方案。

四是利用科技手段检测隐患。发挥现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城市燃气管道、剧毒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的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状况进行检测,并作出运行安全评价。

五是依法督促整改隐患。督促企业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要立即整改;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六是严格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分级监管、分类督办”的原则,选择一些可能造成伤亡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重大事故隐患,提交当地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下达重大隐患整改督办通知书,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加快制定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设施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

二是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自觉性。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措施,确保执法实效。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级政府责任,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理顺安监、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责。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不准投入生产使用。要按规定进行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以实施“用安全文化助推安全生产”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以“我安全、我健康、我幸福”为内容的“安全”行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和建设手段的创新,积极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宣传活动,p57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户外标志、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手段,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搞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文化氛围。树立“安全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强化中小学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命名一批部级、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实施百千万安全培训行动,开展百万农民工和千万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

(七)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投入。探索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加强财政投入,引导和带动企业、社会对安全生产投入。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监督机制。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

(八)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兴安”,进一步完善我省安全科技管理体系,加大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力度。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隐患治理、预警预防、应急管理等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九)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省、市、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部门间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地方区域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学校、幼儿园、高层建筑、商场和矿山、化工等重点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切实提高应急避险和现场处置能力。健全完善企业现场处置方案,各个岗位都要制定程序简明、图表化、牌板化、易懂好记、实用性强的现场处置方案,全面强化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及逃生能力。

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强化交通运输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建立实施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继续在双向四车道安装中间隔离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加大校车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水路运输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水上非法运输行为,重点治理砂石运输。强化危险化学品等特殊物品的运输安全管理,严厉查处营运车船非法违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等特殊物品运输行为。进一步加强铁路、民航安全管理。

(二)强化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坚定不移地抓好小矿淘汰治理。把关闭小矿山与转方式、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列入限期关闭的矿井,各级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实施方案,搞好试点,逐步推开。加强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动态监管,防止过度开采和掠夺性开采引发事故。积极做好通风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深化瓦斯治理,推进水害监测监控和防治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煤矿、非煤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积极推行尾矿库在线监测技术,组织实施非煤矿山采空区监测监控等科技示范工程。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严格招标采购,坚决杜绝不合格生产资料进入矿山。加强非煤矿山外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对施工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加强非煤矿山建设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加强油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责任。

(三)强化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积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继续推进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设计诊断工作。加强设备检修、动火、试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对大型油罐区、天然(液化)气转运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要加强防火灭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处置重大险情能力。

(四)强化烟花爆竹和民爆领域安全整治。继续开展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深入开展反“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专项治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烟花爆竹流向登记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安监、工商、质监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制贩、储存烟花爆竹行为。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管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民爆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水平。

(五)强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整治。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把施工队伍资质关,强化外包工程的安全监管,严禁违反客观规律压缩工期。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审查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安全发展范文篇2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煤矿为重点进行的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表明:瓦斯爆炸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小煤矿成为事故多发的“重灾区”。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煤矿重特大事故就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形势也难以稳定好转。在深刻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的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建议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从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煤矿安全工作。针对瓦斯事故多发的问题,今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决定采取瓦斯治理“七项措施”,要求地方政府向重点煤矿派驻安全督导组,组织专家对瓦斯灾害严重煤矿进行安全技术“会诊”,重新核定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能力、严格实行“以风定产”,扶持重点煤矿特别是有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推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技术,加快瓦斯治理科研攻关,推进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并就建立地方政府领导干部联系重点煤矿安全工作制度、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以及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安全投入的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小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问题,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立即停产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决关闭取缔停而不整、经整顿仍不合格和非法生产的矿井。9月3日,总理签署第446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实行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更加严厉的措施,排除煤矿事故隐患,落实安全责任,把煤矿事故预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切实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

煤矿安全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点,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是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国务院最近下发的两个文件,打好两场攻坚战,切实解决煤矿事故“第一杀手”和“重灾区”两个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煤矿安全两个阶段性目标,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

要充分认识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打好两个攻坚战的重要性。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多发,不仅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切身利益,也制约着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实现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事故多发的状况,必须尽快扭转。只有打好两个攻坚战,攻克煤矿安全两大难点,遏制重特大事故才成为可能,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才能改变。

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两个攻坚战如同拯救生命,刻不容缓,必须以超常规的精神和超常规的节奏,夜以继日抓好工作,把国务院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决策逐项落到实处。必须强化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制,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国家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相关部门的综合监管、监察责任。煤矿企业必须按照两个文件的要求,依法生产经营,自觉治理隐患,接受政府监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部署,明确主攻方向、阶段性任务、攻坚关键点以及进度要求,认真组织和实施。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扎实有效推进工作。

要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政府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对辖区范围内各类煤矿的安全生产履行监管责任。政府的意志决心和统一领导,是搞好煤矿安全和打好两个攻坚战的关键。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煤炭行业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与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配合,实行联合执法,是从现行体制出发采取的一条有效措施,有助于各部门优势互补和政府行政资源的综合运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只有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才能切实解决煤矿安全领域目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有效打击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对违法犯罪形成震慑,使瓦斯治理各项工作到位,整顿关闭做到“停实关死”,见到实效。

要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两个攻坚战特别是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整顿关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攻坚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出来。对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既要树立攻坚意志,不怕困难,又要重视攻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调整对策措施,把工作抓实抓细。坚持依法行政,按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做好政策宣传和疏导工作,不激化矛盾。学习借鉴广东的做法,注意研究制定解决新问题的政策措施,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安全发展范文篇3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两年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进入法制轨道;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和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增幅下降,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九五”期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53.2万人,平均每年10.6万人,“十五”前三年死亡40.6万人,平均每年13.5万人;煤矿、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国总数的70%左右;职业危害相当突出,据统计,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以上,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一些地方和单位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监管的难度加大;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高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的实施、数千万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安全生产形势面临更大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高风险产业”,同时国内出现城镇向农村、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风险转嫁”等现象,安全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分类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尚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

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基本方针

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兴安”,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07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幅度有所降低,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改善,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的局面得到遏制,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总体上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分类目标

1.全国各类事故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

全国特大事故起数控制目标:到2007年,特大事故起数下降30%以上;到2010年,在“十五”期间统计平均数据的基础上,再下降20%以上。

全国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12.2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10.5以下。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3.0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1.6以下。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目标:到2007年下降到9.0以下,到2010年下降到8.2以下。

重大事故结案率控制目标:到2010年,重大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到2010年,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建立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全国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数量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万分之二。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配套的法规体系,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4.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国家、区域、省、市、县等多级应急救援系统有效运行。

5.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6.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全国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7.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加快地方安全生产立法工作。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标准以及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更新机制。做好有关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公约和加入WTO后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的修订工作。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有专门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及其监管队伍建设。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

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作用,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加快安全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安全科研资源,加强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国家和地方科技攻关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抓好安全科技示范、安全学科建设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等战略性起步工程。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加快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海事、铁路、民航、消防、核安全等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立国家、区域、省、市、县等多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五)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快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完善和提高事故分析鉴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研究中心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七)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抓好企业法人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认证工作。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八)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普查)、检测、评估。建立国家、省、市、县等多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开展对重大事故隐患辨识准则、监测指标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企业必须对重大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监督企业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建立全国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九)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推动社会应急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明确建筑、交通、质检、公安等相关部门职责,完善城市各级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编制和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及时对城市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加强对城市交通、城市消防、水、电、气“生命线”设施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安全监督检查。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十)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重点加强对矿山、建材、轻工、纺织等职业危害较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粉尘、毒物等监测工作的监察。监督企业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整改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

(十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把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关,依法整顿或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格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等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对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中小企业征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十二)促进安全产业发展

制定安全产业发展政策,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产业发展机制。鼓励发展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装备(产品)。加速优秀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加快劳动防护用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强安全监控仪器和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十三)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快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水平,促进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

(十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进一步深化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建筑、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贯穿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整治原则,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十五)加快社区安全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作用,制定社区安全建设规划。将社区安全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创新社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手段,组织开展社区安全文化推广活动,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深度及广度。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安全社区示范区。完善社区安全系统及设施,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及避险能力。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有关指标、重大工程项目分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二)加强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有关行业与领域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本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本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四)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落实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公益性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对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及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采取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确保安全生产的投入。

(五)编制和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编制安全生产、安全科技、煤矿、危险化学品等发展规划,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保障实施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保证专项规划顺利实施。相关部门要按规划的要求和职能分工,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创造条件完成规划中确定的主要任务。

(六)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

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实行浮动费率,严格工伤发生率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考核,提高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缴纳标准。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伤保险资金,设立工伤事故预防基金,用于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七)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将安全生产纳入国家行政许可的范围,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开办企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高危行业的企业应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对安全产品、安全设备及设施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

(八)加强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监督

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鼓励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九)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

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对职工群众的方针,促进安全文化的繁荣。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十)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外民间团体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吸收国外安全生产先进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步伐。

五、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

(一)安全生产理论发展与创新工程

开展安全哲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为政府安全监管监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创新工程

加快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建设。开展重要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促进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开发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及指挥调度系统、应急通讯系统等,建设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建立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研究,开发适用于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有关行业和领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监控装备和系统,实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全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研究和开发重大事故隐患辨识和分级等技术,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示范工程,加快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五)矿山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开展煤矿瓦斯防治、矿井水害防治系统建设、顶板灾害治理、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等研究与工程建设,确保矿山主要灾害得到预防和控制。

(六)运输车辆、船舶安全监控系统工程

开展运输车辆、船舶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开发运输车辆、船舶安全监控技术和装备,推广运输车辆、船舶安全监控系统。

(七)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

研究和开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检索系统、安全生产专家库系统、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等,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八)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建设工程

建设事故分析鉴定中心、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矿山安全中心、危险化学品安全中心、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等;开发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设备设施,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

(九)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创新工程

研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的监管方法和技术,开发动态、实时、高效的监察装备,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十)职业卫生促进工程

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

(十一)安全专业人才及培训基地建设工程

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建立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加快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建设。

安全发展范文篇4

按照《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基本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1号)要求,结岸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现就全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年”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文件和全市2012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区2012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年”、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为主线,以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实施科技产业和人才强安为支撑,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巩固事故防控成效、推动安全文化繁荣,“沉心静气、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创新工作、再上台阶”,基本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事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交通和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确保同比下降5%,力争下降10%;有效防范一般事故,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严格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安全监管合力全面增强。各级政府及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村居,配备安全专(兼)职干部;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积极探索安全监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动纵深推进,A、B级企业达到85%以上;激励约束机制和“黑名单”惩戒机制全面建立;班组安全建设切实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有效规范,企业全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健全科技投入机制,实施科技兴安工程;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保障能力建设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及应急演练。

——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实施文化强安战略,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评审认证市级安全社区5个,力争创建国家安全社区1个。

三、工作重点

按照“巩固、落实、深化、提升”的工作方针,围绕实施《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和《市南岸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切实抓好巩固和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建设安全文化等重点工作,有效提升全市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要树立“居安思安、居安思患”的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强化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强化人、财、物等保障措施,逐级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健全并执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落实其对企业安全状况的评估和整改建议权。继续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制定完善行业量化评估标准,逐步将行动范围拓宽到所有工矿商贸企业。坚持分类指导,督促企业持续整改升级,全面建章建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2012年底,重点行业(领域)A、B级企业达到85%以上。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发〔〕4号)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认证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建立样板工厂、样板矿井、样板班组(站段)和样板岗位,实现持续达标、动态达标和本质达标。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评价验收。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逾期未达标的,要报区政府依法实施关闭。要将职业危害防治纳入达标创建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创建职业健康规范化管理企业的工作任务。

——全面建立企业安全诚信机制。区级有关部门要依法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完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严格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严把安全准入关。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等制度,对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建立激励约束和“黑名单”制度,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评定级别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和能源供应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激励约束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严格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严格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充分发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安全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有计划的执法检查,加强执法案卷评审和执法统计分析。全面规范委托街镇执法工作,强化委托机关的监督、指导、培训职责。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整改、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区安监局要严格按照区政府委托的权限,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并报区政府批复结案;同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结果。综合采取行政、刑事措施,依法严惩非法违法行为。

——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充实市级、巩固区县、强化乡镇、延伸村居”的要求,强化区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监察执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宣传教育等机构、队伍的建设;全面完善区重点行业监管部门机构、队伍、装备的配备;建立健全我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管体系建设,2012年底前,全区所有街镇和经济板块进一步规范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村居(社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配备安全专(兼)职干部和适应工作需求的装备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和台账,接受街镇安监办的指导。切实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提升安全监管队伍素质。配合市级部门实施各级安全监管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健全集约化培训、专业化培训和定期轮训机制。2012年,街镇及经济板块分管负责人、综合监管部门班子成员、行业监管部门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覆盖面要达到100%。建立安全监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积极推进岗位认证和专业化、职业化改革试点。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规范安全监管人员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等制度。坚持“从严治安”与“从优待安”并重,全面落实安全监管岗位考核奖励办法,建立安全监管人员意外伤害救助金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依法履行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技术咨询等职能的管理,严格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三)强化安全生产投入,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只手的作用。区政府于年起设立了200万元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确定了每年递增10%的增长机制,各街镇、经济板块和有关单位也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并将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做到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主要用于监管能力建设、安全隐患治理、宣传教育培训等。督促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全面实施工伤保险、责任保险和风险抵押金制度。高危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含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充装站等)要依法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配合市级有关部门依法实施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研究拓展救助范围;探索建立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风险控制和管理办法。继续执行小非煤矿山、小危化企业主动关闭“以奖代补”政策。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装备。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研究、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统计信息、考试考核、危化品登记、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测等信息和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广泛采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对不按标准配备使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罚。道路交通要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和强制退出机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和9座以上客运车辆要全部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监控平台;长途客车推广安装具有3G功能的车载远程摄像监控系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道路防护栏安装、危桥改造等工作任务。水上交通要继续推广船舶防撞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船载GPS终端安装,推进“放心船、平安渡”建设。危险化学品要强制推行集散控制、紧急停车、安全连锁系统。城区加油站必须采取阻隔防爆、油气回收技术,大型汽车站场、新建加油站推广普及撬装式加油装置。建立危化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危化品生产经营场所现场电子监测监控实现全覆盖。配合建立“民爆物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筑施工要加快实施施工现场适时电子监控,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体系。消防要建成消防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应急通信网;新增必需的消防车、登高车等装备配置。建设特种设备“物联网”体系,推广应用电梯、气瓶和大型起重机械安全运行远程监控系统。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加强区、街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必需的装备,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镇及经济板块、有关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化”编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优势互补、训练有素、协调联动、反应灵敏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小型企业要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资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实行应急救援有偿服务。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有力有序处置各类安全事故。

(四)深化安全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要继续深化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坚持企业自查、街镇及经济板块普查、专家协查、区级部门抽查、区政府督查并举,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健全安全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评价、整改销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引导、鼓励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登记管理,做到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各级安委会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到位。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将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治理。

——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道路交通要围绕“四大体系”、“七大要素”建设,深化客运车辆安全、高速公路、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专项整治,巩固摩托车整治成果,严厉整治超速、超载、超限、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和占道行驶等违法行为;完善农村客运车型标准、通行条件、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道路客运企业安全告知制度;对校车统一标识,强化校车安全监管。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专项整治。水上交通要强化库区安全监管和通航保障,严禁“四客一危”船舶超载和冒雾航行,开展非法餐饮娱乐船、砂石运输船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渔业船舶非法载客载货。建筑施工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安全监管,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等非法行为。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联动管理。非煤矿山要切实抓好非煤矿山、尾矿库、排土场等安全监管;加强石油天然气及其输送管网的隐患整治,重点防范建筑物挤压天然气管线、野蛮开挖破坏天然气管线等事故。危险化学品要全面开展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组织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及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动态管控。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经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消防要开展以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整治,集中清查治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大力实施社会消防“防火墙”工程。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同时,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市政桥梁等结构设施等隐患排查治理;严格锅炉、压力管道(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抓好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煤气区域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等安全管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深入开展机械、有色、农机、渔船、电力、建材、纺织、轻工、烟草、防雷、危旧房、市政设施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镇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重点打击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生产、已关闭小矿小厂死灰复燃、拒不执行监察执法指令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依法关闭取缔并严防死灰复燃;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严格依法予以处罚;对触犯法律的,一律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对责任不落实、打击不力、安全法治秩序混乱的地方和行业,要严厉追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继续利用网络、举报电话等途径,鼓励媒体和群众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五)实施文化强安战略,构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机制,在中小学开设安全基础教育课和防灾避险演练。大型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继续实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程,企业“三项人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安全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其他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对不具备安全资质或安全管理能力低下的企业负责人,要坚决采取离岗培训、组织调整等措施。企业用工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农民工“三级培训”(厂级、车间、班组),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开展“民生导向、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唱读讲传”活动,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安全文化精品。利用“安全与法”、“渝州安全”、《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外交流安全生产月刊》、《南岸报》和南岸电视台等宣传平台,以电视台、电台、报纸、户外公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为载体,大力开展新闻宣传和公益宣传。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活动,推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乡村)、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进景区。大力弘扬与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文化,营造讲安全、懂安全、人人共创安全的道德风尚。扩大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群众举报奖励制度,配合建成“12350”投诉举报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促进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力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全面开展以街镇、主导型企业、工业园区为单位的安全社区创建。大力倡导“安全社区我创建,我们社区最安全”理念,开展宣传动员与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筹措安全社区专项资金,对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评价,实施多种形式的安全促进项目,对安全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消除,持续改进社区安全状况。2012年,评审认证市级安全社区5个,力争创建国家安全社区1个。

四、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市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和《市南岸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要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安全政绩观,树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坚持把安全生产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安全管理和监督,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不安全不生产。要加强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把事故防控作为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目标,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和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发展范文篇5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安排,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自治区第一部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自治区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公安厅、科技厅、卫生厅、建设厅、交通厅、质监局、农机局、新疆煤监局、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航管局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衔接,并征求了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重点工程(项目)等五个部分,是**期间(**-2010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中凡涉及到自治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部门的内容,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要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国家、自治区政府、企业分别承担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我区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现状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调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充实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认真查处各类事故,严格行政责任追究。这些措施保证了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

在**年至**年的“十五”期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70754起,死亡16812人,平均每年3362人。从“十五”期间全区各类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我区各类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生产企业职业危害严重,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特别是道路交通、煤矿等领域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14787起,死亡3755人。亿元GDP死亡率1.4,工矿商贸10万职工死亡率11.0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1.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6.17。

1.道路交通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784起,死亡13749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68%,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8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机动车万车死亡率从1998年的40.1下降到**年的21.50,总体呈下降趋势。

2.煤炭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煤矿事故630起,死亡937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6%,百万吨死亡率由**年的7.8下降到**年的6.17。

3.消防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火灾18791起,死亡24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27%,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

4.农机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农机事故582起,死亡388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2%。万台死亡率由**年的3.2下降到**年的1.61(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5.铁路

“十五”期间,共发生铁路路外事故641起,死亡39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2%,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自**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

6.工矿商贸企业(不含煤炭)

“十五”期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1435起,死亡109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2.0%,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7%。前三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年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48人,出现反弹现象。

7.职业危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2004年,报告各类职业病累计发病9016人(尘肺病占75%左右),死亡1247人,各类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我区职业病方面的费用每年超过4亿元人民币(不包括职业病患者患病期间康复治疗的费用)。

(二)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具体发展战略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

2.生产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七十年代前建设的地方中小企业厂房破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事故隐患日益增多。近年新建的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未能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随着城市的扩展,部分高危行业企业周边安全间距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非法占压石油、天然气管道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严谨,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布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3.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居高不下。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幅加快,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机动车驾驶人员素质较低,超限超载现象多,县乡道路平交点多,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难度大。事故多发点和公路危险路段整治不到位等问题还相当普遍和突出。漫长的交通线路,单调的沿线背景,极易因疲劳驾驶而发生事故,增加事故救援难度。这些问题,造成我区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一些指标(如万车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和装备欠缺、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量薄弱、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煤炭企业安全欠账十分严重,事故隐患突出,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年连续发生三起特大事故。**年7月11日,阜康神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3人死亡;**年10月4日,阿克苏拜城县亚吐尔乡煤矿一号井发生瓦斯爆炸,井下14名矿工全部遇难;**年10月27日,乌苏市电站沟中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全区每年约有数十万外来人员从事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各类生产活动,这些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技能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加之我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5.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量不强。政府对公益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有区级职业安全检验评价中心不能满足全区安全工作需要,中央大企业科研能力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地方中小企业安全科技研究能力低下,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在全区得不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

6.监管手段落后,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我区地处西北边陲,地域跨度大、路途遥远,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经营单位点散面广,相关执法部门协同执法、联合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虽然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够、执法不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难以全面落实。

(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期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及石油化工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安全生产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1.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科学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重了安全生产的压力。**期间全区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我区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其增长方式仍建立在石油、煤、电等资源性、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还面临着东部发达省区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转移等状况,对全区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压力。

3.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事故的隐患。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不断实施,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在自治区的支柱作用更加显著。**期间,自治区煤炭生产规模将有很大的提高,生产能力将达到“十五”末的2.5倍,重化工业仍是自治区工业的一个特色,这些行业正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也是重大危险源的主要产生点,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4.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形成了事故高发群体和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我区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老龄人口自理能力较差、反应能力较弱,增加了消防、交通安全方面发生事故的概率。

5.新疆地域广阔,交通运输线路漫长,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广阔,点散面广,造成安全监管困难,安全监管成本增大。

6.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等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企业的安全问题将更多地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一个焦点。我区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快推行职业安全体系方面加快同国际接轨,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外部的压力。

**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区将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也将步入国际发达国家已走过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任务十分繁重。

二、指导思想、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创新、强化安全管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发展,实现我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自治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区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十五”末逐年下降,道路交通、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改善,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有效控制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安全生产配套法规;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到2010年,事故总量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比**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年下降25%以上。

1.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目标(以**年为基数)

(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2)煤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稳步下降,到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3.0以下。

(3)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4)火灾: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9以下。

(5)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6)建筑: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7)农机: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

(8)铁路(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9)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目标

全区形成完善的三级机构、四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网络体系;健全各级消防、交通、煤矿监管及其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安全机构,监管人员配置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区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力争达到全社会人员的每万人2人,企业监管人员力争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1%,重点行业达2%。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到2008年,初步建立与《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配套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制定高危行业准入标准;到2010年,基本完善与《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4.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平台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提高全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的科技含量,基本满足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

5.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建设目标

建立自治区、市、县、企业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2007年完成试点,2008年逐步推开,2010年完成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

6.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监控手段,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率达到100%,有毒有害场所职业卫生达标率达到50%-60%,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危害的评价率达到100%。基本建立职工定期体检制度,粉尘作业环境检查合格率在60%以上。

7.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能满足当时安全生产的需要。全面提高安全综合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到2010年底,全区40岁以下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左右。到2007年,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培训率达100%,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100%。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质制度,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工程专业职称体系。

到2010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上煤矿矿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煤炭类院校中专以上学历,安全生产专业人才满足安全工作需要。其余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才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接受一年以上、系统的煤矿安全专业知识培训,采矿、通风安全、矿山机械、煤矿自动化、煤田地质等专业人员齐全。

8.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尤其是将交通安全、消防、家庭用电等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中,大力普及全民安全教育。探索出符合我区区情的社会、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拓展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全区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9.社区和乡镇安全建设目标

到2010年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建立专(兼)安全监管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各项制度;力争完成对辖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普查建档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立1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中心;6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和自治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15个市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讯、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到2010年,在主要石油化工园区建设完成符合灭火抢险实际需要的特勤消防站,4个特勤消防中队,完成现有消防中队特勤班的配置任务。

三、主要任务

**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1.道路交通

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四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重点做好对“四沟”(即甘沟、后沟、榆树沟、果子沟)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快216(独山子-库车路段)、217(乌鲁木齐-和静路段)国道的改造;地、州首府城市实现交通电子监控。建立道路设计、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建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机动车辆缺陷召回制度、机动车安全认证制度、机动车辆强制保险制度;完善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与行车记录仪等装备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2.煤矿

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安全监察理论、方式、手段,提高安全监察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健全地方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形成国家安全监察和地方安全监管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体系。严格煤矿安全生产准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采煤方法改革为中心,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应用先进的地质手段,提高地质保障能力。加大瓦斯、水灾、火灾的隐患治理。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

3.消防安全

编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力量建设。建立消防社会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重点开展对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和歌舞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设施、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的监督检查。建立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快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治理,解决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4.非煤矿山

推进安全标准化,加强非煤矿山建设“三同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强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油井、气井的监管。治理和消除井工矿山的提升运输、片帮冒顶和炮烟尘毒事故隐患。重点规范露天矿的设计和建设。开发非煤矿山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编制自治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电子地图,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综合监管。逐步建立尾矿库(坝)安全监测系统。

5.危险化学品

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执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一书一签”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安全监控装置(GPS),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统一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布点,对各类石油化工园区开展区域安全评价。

6.烟花爆竹

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生产行为的监督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烟花爆竹家庭作坊和非法生产场点,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不再新增生产厂家,在现有企业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和数量,满足需求。推行集约化经营,实行集中配送。

7.民爆器材

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规范生产和储运领域爆炸危险源的管理,提高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行研发、生产、销售、仓储、配送、爆破作业一条龙服务。

8.建筑

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转变监管方式。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把建筑市场准入关,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积极推行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治理高处坠落、机具伤害和触电等多发性事故。

9.农业机械

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以及驾驶员和其它农业机械的管理;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10.铁路运输

加快建设铁路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和完善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11.民用航空

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飞行运行监察系统,加强机场设施建设,加快空管设施建设,提高航班流量大和边远地区的飞行指挥和监控能力;在航班运行的机场建立保安监控和反应系统,建立航空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完善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制订空中交通管理单位的安全评估制度和实施办法,保证空中交通的持续安全运行。

12.城市地下公用设施

制定和完善城市公用设施维护安全管理办法,重视城市地下供排水管道、通讯线路地下管道、水井及其他密闭区域检修、施工的安全,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对抢修、疏通水井、管道等特殊行业和岗位人员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预防沼气、硫化氢等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配套法规及监管机构建设

1.法制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其它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制定我区重、特大事故隐患监管办法,建立事故隐患评估分级、排查治理、监督整改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按照“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执法主体地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地州市、县(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作为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实现单设,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乡镇(街道)建立隶属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专(兼)安全监管机构;行政村(社区委员会)配备兼职安监人员;并做到编制、经费、人员、设施和装备“五到位”。

完善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依托村委会、居委会、综合治理、治保联防组织,推进社区、农村交通安全、消防等安全工作进程,基本实现社区、农村安全工作“四有”,即管理有人抓、宣传有声音、群众有意识、处置有组织。

(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基本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自治区及地、州、市、县各级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当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衔接,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形成各级人民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对矿山、化工、建筑、道路交通、水利、烟花爆竹、消防等行业与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治理、跟踪监督。对尾矿库(坝)、采空区、高压硫化氢油气田、水库大坝、仓储区等进行治理,以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对象,推广城市火灾监控系统建设,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防范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五)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执法能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到2010年完成对县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翻译和试题库建设,完善培训机构资格审查制度。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加强对灵活就业、流动性强的“社会人”、农民工等流动务工人员以及中小学生、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培训。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力度,形成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

(六)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审查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工作质量。到2010年底争取成立甲级评价机构8家(其中煤矿安全评价机构3个),乙级评价机构38家(其中煤矿安全评价机构8个),业务覆盖全区的重点行业及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培训机构网络。全区建立160个安全培训机构。其中,1个一级安全培训机构,7个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其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1个),153个三级以下安全培训机构(其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80个)。以自治区检测检验机构为中心,建立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力争到2010年在自治区较大城市建立检测机构,形成业务范围涵盖各重点行业、高危行业的检验检测网络。组织注册安全工程师组建安全咨询服务机构。

建立安全技术支撑中心(矿山实验室、非矿山实验室和职业危害实验室)和煤矿矿用产品检验中心。建立完善消防职业资格制度,培育、完善消防评价、检测、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机构。

(七)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体系建设

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依法加大对职业危害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加强矿山、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设施进行“三同时”审查。建立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和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完善煤矿企业防尘手段。

(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疏通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调度和统计效率。力争2010年末实现自治区与各地、州、市间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地、州、市与县(市)联网。

(九)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搭建好4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以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安全科技研发机构,造就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

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以安全中介机构和注册技术服务人员为主体,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法规制度平台。以安监部门、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自治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

智力资源平台。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必须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区的基本政策体系。将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安全指标,各类事故死亡率、安全投入比重(占GDP比例)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全生产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各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具备与其作用、地位相称的财政和政策环境。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加快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建设,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安全标志等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作为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加强与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区县、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机构,保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资金投入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划。

(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的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意识,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设立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和有关案件举报奖。定期评选自治区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劳模、记功等奖励。评选自治区优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员。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强化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自治区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做好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充分发挥有关院校和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的作用,以及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全区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设立自治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定期评选获奖项目,表彰自治区“科技兴安”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

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各类资金投入安全生产。主要用于安全生产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奖励和安全监管监察等领域。

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积极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条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科技研发、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及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存储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按标准税前自行提取,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方面。

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从上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安全投入。

保监、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完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在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安全检查以及防灾防损科研方面密切合作,制定火灾风险评估标准和消防安全评价体系,促进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发展。

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安全投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

(七)严格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投入,达到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煤炭行业继续提高门槛,鼓励引导小煤矿通过联合改造、改扩建、技术改造等方式,按照自治区产业规划要求,达到规模化生产。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瓦斯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严格消防安全前置把关,实行消防安全条件审核行政许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

(八)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推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逐步向其他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拓展,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设,其中20%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

按照国家颁布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九)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

各级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

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新经验。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曝光,对重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法定义务,为安全宣传教育提供公益性服务。

(十)加强省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

积极发展与国内各省(区、市)、国际组织及民间的安全科研机构、院校、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内外安全生产科技合作与交流。

五、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下,下大力气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以重点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规划全面落实,实现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装备配置建设工程

我区安全监管机构均于2002年后陆续成立,现有114个监管机构,批准编制698个,其中行政编制499个,事业编制199个,目前实有615名安全监管人员。

全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是:地、州、市级监管机构不少于20人,县级安监部门10人,乡镇设安全生产专职人员2-3人。成立自治区安全生产执法总队,地州市级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县级执法大队。各类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专职人员3-5人。

据此测算,全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994个乡镇(办事处)约需安全监管人员4000人左右,人员缺口比较大,手段严重不足。全区所有地县安监部门都负有矿山安全监管职责,但基本上无适用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安监部门没有现场取证、个体防护、检测仪器等装备。**期间必须改善现有安全监管机构(包括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技术监管装备及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监管装备,满足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

(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1.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每年全区确定培养80名监管人员(包括煤矿安全监管人员),选择安全、化工、矿山、机电等工程类专业,进行专升本的学历提升,到2010年,争取全区安全监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50%左右;与相关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合作,或参加二级以上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安全专业业务培训,全区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名,实行全脱产,课时不少于两个月。

2.加大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满足自治区安全生产需要,鼓励相关院校继续办好现有的大专层次安全专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争取设立安全专业本科教育。推进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实行“双证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

3.建立健全安全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制定自治区安全技术专业初、中、高级职称系列的评定政策,增设安全工程技术职称系列,选拔、评审安全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多种类、多层次安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通过与国内先进省市、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外民间团体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的经验与成果,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团结协作和求真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全区安全领域各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大培养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生源报考煤炭专业。

(三)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

1.重大危险源普查及评价。建成全区重大危险源区域分布及分级的动态数据库。

2.重、特大事故隐患普查及评价。建立全区重、特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并提出整改建议。

3.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普查摸底工作。对列入国家安全许可证发放范围的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及危险化学品销售、运输、包装容器物生产、废弃物处置企业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相关数据库。

4.对全社会的各层次的人员安全素质及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安全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5.对全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素质、检测检验的手段现状摸底普查。

6.对企业安全设施及社会公用设施中的安全设施的欠账情况进行普查分析。

7.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普查工作。对全区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场所进行普查、分级、登记。

(四)煤矿灾害治理重点工程

1.高瓦斯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示范工程。推进瓦斯治理工程,选择瓦斯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力量比较强的部分高瓦斯矿井,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从瓦斯抽放与利用、监测监控、通风方法、开拓开采等方面进行瓦斯综合治理示范。

2.煤矿水害治理示范工程。我区煤矿水害以火烧区水和老空积水为主。选择水害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矿区(井),对水害进行综合治理示范。

3.煤矿火灾治理示范工程。拟采用氮气、阻化凝胶等先进的防灭火技术,结合常规防灭火手段,综合运用火灾监测预警、自然火灾预测预报方法,实施煤矿火灾治理工程。选择自然发火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矿井,对火灾进行综合治理示范。

4.采煤方法改革示范工程。全面推广应用长壁式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厚煤层分层开采技术、大采高综采技术、大倾角机械化开采技术、倾斜长壁开采技术等,建立壁式体系采煤方法,基本上解决顶板安全问题。

(五)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安全保障工程(项目)

1.石油化工园区的区域安全评价、安全规划项目。针对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石油化工园区的建设,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和园区内厂间布置的安全影响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规划。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工艺、落后生产能力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进入园区。

2.废弃危险化学品、设施的统一处置项目。截至**年,全区共有公众上交、公安部门收缴的由各级政府集中保管的需处置的废弃危险化学品210吨。建设自治区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中心。

3.搬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工程项目。对全区不符合安全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厂家治理搬迁,采取土地置换等优惠条件,给予政策支持。对于1432处非法占压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构)筑物,进行清理。

4.推广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流动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控。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等专用运输车辆上强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建立自治区GPS监控系统。

(六)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在自治区职业安全检验评价中心基础上,组建自治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新疆煤矿安全技术支撑中心一道联合自治区相关科研机构,建立自治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法规制度平台、智力资源平台。承担我区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抽查与技术验证;承担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与分析;开展生产设备和材料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负责建立并维护全区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监控网络系统;承担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保障;承担安全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一个中心,2个分中心,有条件的地州可由自治区补助部分资金开展建设。建立自治区化学品鉴定中心。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分为矿山实验室、非矿山实验室和职业危害实验室。

(七)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1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应急救援培训中心;根据全区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依托大型企业现有的消防队、消防站、气防站,建立乌鲁木齐、鄯善、独山子、伊犁、轮台、喀什6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自治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15个地州市均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将现有的矿山救护队伍,纳入自治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以新疆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覆盖各地(州、市)、县(市)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体系;以部级区域矿山应急救援基地、自治区级重点矿山救护队为重点,建设覆盖各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网络。

2010年底前,完成城市消火栓欠账的增补工作,建设消火栓9690个。在主要石油化工园区建设完成符合灭火抢险实际需要的特勤消防站,4个特勤消防中队,完成现有消防中队特勤班的配置任务;争取在没有公安消防站编制的县至少建成一个多种形式消防队,重点发展163个建制镇,特别是25个中心镇的专职消防队。

(八)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工程

在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的基础上,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系统。

1.重点建设1个自治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分中心)及重大危险源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分级监控并与国家联网。

2.重点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监控。具体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前,要编制项目建议书,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所需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分别承担。自治区每年从区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治理补贴。

3.甘沟、后沟、榆树沟、果子沟的道路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建设。完成216(独山子-库车路段)、217(乌鲁木齐-和静路段)国道的改造。实现地、州首府城市交通电子监控建设。

(九)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涉及自治区安全生产网站建设及全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广域网络的建设。分两期进行建设。

第一期是信息网络建设。一是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建立起安监信息网络。二是建立电子政务信息网站,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网上相互交流的桥梁。第二期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在自治区安监局设立乌鲁木齐中心主会场、其他各地州及直属单位设立分会场。

实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方煤矿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工程项目。包含事故快报、事故统计分析系统、政策法规查询系统、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查询系统、“三类人员”安全考核申报查询系统、安全生产网上培训考试系统、安全生产专家库系统、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

(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设项目

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宣传活动,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

2.新闻媒体开辟公益性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插播公益广告,全方位、多角度扩大宣传。各地州市、县(市)在城镇重要地段和交通要道设置永久性安全生产公益广告牌。

3.由自治区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增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转岗人员的安全培训。

4.翻译出版民语安全生产教材,计划在2007年前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民语安全生产教材翻译出版。

5.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开发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软件系统,包括各类理论试卷的制定及特种作业操作、实际操作考核系统的软件开发。

6、建设自治区级以及以喀什、吐鲁番、克拉玛依为中心的地区级消防教育馆,配备相关的服务人员。推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各地消防站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标准完成创建工作。

7.将交通安全、消防、家庭用电为主的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内容,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校每年度安全教育课时。

(十一)重大课题研究

1.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研究。研究切合自治区实际、科学合理的,便于考核操作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2.安全生产立法调研。

3.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及推广。

4.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模型及可操作性研究。

5.山区道路安全保障课题研究。

6.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课题研究。

7.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市场调查、保险种类、赔偿责任的保险标的设定等课题研究。

8.棉花产业安全课题研究。

9.小城镇规划安全要素影响研究。

10.城市建成区化工企业安全影响研究。

11.石化风险管理预警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1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气候变化对露天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影响的研究。

14.地压对井工开采矿井安全影响研究。

15.新疆油田工业动火电焊过程中杂散电流分布、大小及引爆规律研究与预防课题。

16.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的推广应用。

安全发展范文篇6

(1)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所有行业的运作模式,数字化成为各行业的必由之路。所有行业,都开始采用数字技术走向网络。银行已经将用户的资产搬到网络上;批发零售商店已经将商品买卖搬到网络上;人们的社交、管理、家居也快速走向网络;政府服务人民,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发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转移到网络上,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网络。(2)网络信息安全是安定生活的保障。全世界的多网融合进程已经完成,整个世界,包括我国民众,都融入一张互联互通的巨大但不安全的网络中。多种终端,包括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监控摄像头和移动传感器等,以及各种业务,包括金融、购物、科研、社交和政务等,全部接入了一张互联互通的网络,从而构成了新型的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微信支付、工资打卡、网络购物、外卖小哥和网约车等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信息化时代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目前不够安全的互联网络。(3)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随着人民生活走向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主战场也逐步转移到互联网络上。网络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方法不断更新,人工智能、“机器人水军”等成为新一代信息安全斗争的新威胁和新武器。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就很难赢得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斗争。(4)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俄乌冲突充分展示了“信息战”如何成为超越“钢铁洪流”的现代化战争。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战争情报、战争舆论、战争指挥、武器控制的重要载体,推动过去粗放型钢铁战争模式转变为精准化的信息战争模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信息化武装的新的战争形态,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就不可能拥有战争的胜利。

2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2.1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是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础网络信息安全并不是网络的一个具体功能,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功能的时候可能并不在意其安全能力。比如,当交易系统运行稳定时,单位领导可能会想,“现在系统没有安全问题,为何还要买安全产品,为何还要花钱维护安全团队?”当交易系统崩溃时,单位领导可能也会想,“花钱维护的安全团队、买的安全产品没有用啊!”如果企业、百姓,特别是部门领导对网络信息安全不重视,我国的整体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就不会有“应该有”的社会需求,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就会面临市场低迷的困局。“安全不能挣钱”将严重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安全作为网络应用功能之外的保障,不容易形成市场价值。因此,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社会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网络信息安全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影响。网络信息安全可能会决定银行的资金安全、个人的信息隐私安全乃至个人的生命安全。要让更多的人明白,保护每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责任。网络信息安全靠人民——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真正价值,网络信息安全的合理市场才能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产业才能正常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也存在不足的时候,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更加需要更多方面的了解和支持。

2.2培养和发掘人才是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科学技术方向,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密码学、数学、电子学、计算科学、物理学,甚至化学、天文学等。例如,通过能量分析能还原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通过物理探测手段能获取系统的安全入口,通过化学分析能还原信息设备中的数据。正是由于其技术性高、交叉性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就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和分叉,技术人才就成为网络信息安全攻防中的关键因素。不论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分析技术还是防御技术,都是矛与盾的此消彼长,都面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博弈需要大量的人才队伍,因此高端人才就成为大国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和发掘网络信息安全人才。更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支撑好我国范围巨大、业务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业,才能支撑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尖端人才的选拔。

3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组织力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应对信息技术基础不足。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相比而言,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基础严重不足,通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有差距。加上人们的安全意识还在不断提高中,市场需求不足,仅仅依靠自由市场经济来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我国将很难赶上先进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例如,我国民间大量的信息系统是国外产品。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可能都不愿意因为未来的危险,主动花钱替换正在运行的安全部件。同时,用户也会担心替换的安全部件有兼容性、稳定性问题,担心替换导致系统可用性的丧失。如果没有政府的投资、干预和引导,仅依靠市场,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的安全置换就很难完成。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依靠党的领导,依靠集中力量的优势,才能具备超越市场的发展动力,才能有规划、有步骤、有方向地实施完善。(2)合理使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发挥人才更高效用。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较为缺乏,难以全面支撑我国快速的信息化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组织,由于我国人才数量的不足,现有人才就会分散在少数企业或研究机构,很难全面服务于我国各方面的信息化发展。高效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全面推动我国网络安全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市场调配实现快速赶超是困难的。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集中力量的标准化推动,避免分散的社会重复试验,才能有效、快速推进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3)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规范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要求。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业仅仅依靠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是不够的。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略去必要的安全功能而依赖国家良好的治安形势。然而,这样的信息化建设会为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安全带来隐患。在安全标准的制定中也有类似的问题——片面追求利润的企业为了减少产品研发和升级开销,一般不愿意为了明天的安全而修改和升级标准。因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站在人民的立场、国家的立场,统筹非市场的中立的力量,通过有效安全的标准来规范企业,推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总之,要科学有效地做好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中节约成本、用好人才、团结大众、同心同德。只有这样,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才能高高立于世界之林。

4新一代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将以密码学为基础

安全发展范文篇7

建议一:人人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全民共建。

全社会的公民,有责任为了他人的安全,为了自身的幸福,培养自己时时事事多一份警觉。社会应教育公众珍惜生命,保护自己,修养自己,教育子女,为此应在现有安全与减灾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安全文化与安全科技教育指导站”,负责从社会到公众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科技的实践指导;

建议二:“安全为本”目标的实现,贵在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使全社会具有完备的安全减灾能力及良好的习惯,不论为现代还是21世纪,安全文化建设都应从娃娃抓起,为此要利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的机会,将为幼儿及中小学生安全减灾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尤其是事故应急能力训练及灾害突发的忧患意识等,具体讲不仅要编安全防灾的参考教材,出版部门、广播影视要视儿童特点出版安全连环画及开办专题节目;

建议三:安全活动无论在何领域既有“谋利”的性质,更具“公益”特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尤应关注安全减灾的公益事业。

动员全社会成立“中国职业伤残救助基金会”,为全国因职业伤残的劳动者奉献一点点爱心,提供以“手拉手”精神为主,辅助性救助为辅的活动;

建议四:安全问题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客观讲,对安全的宣传及其传播很不够。

建议新闻、广播、影视及其文学艺术界能为安全减灾的形势及遏制重大事故作工作,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为保证安全文艺及科普读物出版建立“安全文艺及安全科普创作基金会”,推动大众安全文化;

建议五: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全民安康水平。

国家及政府要向关注环境保护那样关注时刻发生在民众身边的安全问题。建议在近期(“九五”期间)将我国安全减灾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中等国家水平上,在中期(21世纪前20年)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准。为此,应一方面争取将安全指标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类“年鉴”定期公布产业安全、社会及居家意外事故等状况的“黑皮书”,以提高全社会对安全防灾的警觉意识;

建议六:鉴于国内外非生产意外伤害事故率的不断上升及其对社会公众形成的威胁,呼吁国家应加强综合管理。

迄今我国在此领域的管理及其预防上仅限于就事论事,尚无预防及应急对策,这与社会进步及社会文明极不相适应,要真正使我国社会整体的安全在一种统一、合理机制下得以保障,建议成立“国家社会安全保障局”,解决全民遭灾后的社会保障问题。

建议七:安全减灾的产业化发展已成国际趋势,为此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安全科技人员。

目前,当务之急要抓两件事:其一,努力使“安全工程师”国家职称系列步入正轨,改变若大中国无安全工程师的状况;其二,在巩固现有高等院校开办的安全减灾工程及管理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建议筹建培养部级安全专业人才的“中国安全科技大学”;

建议八;现代及未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对宏观与微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意义重大。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总需求,国家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向以法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模式上转化,为此国家应扶植:(1)以安全减灾为主要方式的安全行业管理;(2)以安全专业技术模式设计与鉴定为主要功能的安全服务机构;(3)以安全监理方式为主的国家监察中心;(4)以资格认证为主要功能的社会咨询与服务中心;(5)以保险业为依托的职业伤害保险体系等。

建议九:加强重大危险源及隐患调研,成立部级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安全发展范文篇8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现状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之中,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活动;增加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落实行政责任追究,认真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我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情况:

*年9月县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隶属于县劳动局。2003年6月机构改革并入县经贸局,成立*县经济贸易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2005年9月正式从经贸局分立出来,独立设置,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直属局,内设3股1室,编制10名,安全监察车1辆。

全县“*”期间安全生产状况:

全县“*”期间共发生各类事故382起,死亡178人,受伤275人,直接经济损失750.9477万元,平均每年发生事故76.4起,五年平均每年死亡35.6人。

1、道路交通:“*”期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80.1%;死亡148人,平均每年死亡29.6人,占事故总死亡数的83.15%;机动车万车死亡率1.11%。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整体呈上升状态。“*”期间未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

2、消防:“*”期间,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61起,平均每年发生火灾事故12.2起,占事故发生总起数的15.97%;死亡2人,平均每年死亡0.4人,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1.12%。

3、煤炭:“*”期间,全县共发生煤炭事故14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2.8起,占事故发生总起数的3.665%;死亡19人,平均每年死亡3.8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10.67%;平均百万吨死亡率13.57%。

4、农机:“*‘期间,全县共发生农机事故8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6起,占“*”期间事故总起数的2.094%;死亡2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1.12%。

5、工矿企业(不含煤炭):“*”期间,工矿企业共发生事故4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0.8起,占“*”期间事故总起数的1.04%;死亡6人,平均每年死亡1.2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3.371%。

6、职业危害情况:据统计“*”期间,全县报告各类职业病累计发病零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近年来全县安全生产各类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期间全县发生各类事故382起,死亡178人,平均每年35.2人。其中:*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53起,死亡34人,受伤36人,直接经济损失240.87万元;200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4起,死亡24人,受伤58人,直接经济损失35.4917万元;2003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78起,死亡25人,受伤44人,直接经济损失153.025万元;2004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73起,死亡40人,受伤52人,直接经济损失149.152万元;2005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14起,死亡55人,受伤85人,直接经济损失172.409万元。从“*”期间全县的事故统计数据来看,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特别是道路交通、煤炭系统等领域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未落到实处。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没有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量不强;公益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安全检查、人才配备、检测检验等方面投入不足。企业安全管理滑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帐较多,部分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线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县域国道314线沿线117公里,途经四乡三镇一场,点多线长。随着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基础条件逐年在进行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县、乡(镇)、村公路732公里。其次我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量大面广,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04余家,其中:全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企业86家;非煤矿山企业27家。2006年我县煤矿企业9家(其中生产矿井5家,技改矿井4家),年生产规模21万吨;2006年建筑施工企业6家(其中本地2家,外地4家),从业人员800余人,在建工程项目12个,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年产值1.2亿元;个体私营企业由2005的172户发展到目前的218户,年增长率为26.74%;全县在册机动车辆共计13362辆,增加幅度为18.3%,314国道日均车流量达2600余辆,农机5300余台,客运企业4家。全县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加之安全生产基础和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很大。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紧紧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保证中石化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和东辰3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开工建设,东辰二期甲醇、凯涟捷2万吨顺酐和祥瑞轻烃扩能项目投产运行。东辰工贸4万吨聚甲醛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北京华油与哈里伯顿公司的合作,海泰环保与中石油化学总公司联营。大力扶持中海石油、通奥公司一批石油堪探开发服务企业做强做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互补、科技含量高的石化产业集群,增强石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华隆杏酱、杏宝果品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发了新产品,德恒公司小白杏深加工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鸿泰棉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我县杏子产业和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这些行业也是安全生产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的产生点,不仅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管网点,更增多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加之随着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类生产活动大量增长,就业人员增加,安全保障措施低下、安全不足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增大了事故发生率,对全县安全生产造成压力,目前的监管手段和水平难以适应全县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工人大多为外来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技能较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体。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

“*”期间,我县经济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从我县目前的情况看,安全生产工作即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种局面若不能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防止不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深刻剖析安全生产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增长和高发态势。同时,提出*2010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重大工程和2008年的阶段性目标及2010年远景目标,以指导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及各乡镇(场)和有关单位制定本行政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尽快实现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逐步好转。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严格执法,落实安全责任,加大长效机制,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管、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好转,全县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残废人数比“*”末逐年下降,道路交通、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得到改善,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使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提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到“*”末,全县事故总量下降,全县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率、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职工10万人死亡率指标接近或低于自治州平均水平,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下降到1.75以下。

分类目标:

1、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目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17以下。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2.5以下。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从业人员万人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火灾: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0.19以下。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

特种设备:年万台事故起数控制的0.4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的0.5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目标

到2010年,全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力争达到全社会人员的每万人1.5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企业监管人员力争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2%,重点行业3%。

3、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服务平台,提高全县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的科技含量,基本满足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控网络系统,到2010年,建立起全县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5、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监控手段,职业危害因素项目申报率达到85%,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率达到100%,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有毒有害作业环境卫生监测率达到100%,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率达到100%,改扩建工程项目职业危害的评价率达100%。

6、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满足当时安全生产的需要: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到2010年底,全县40岁以下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员达到总人数的80%左右。

到2007年底,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持证率达到100%。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制度。

7、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中,每年安全生产教育时间不少于24课时,坚持大力普及全民安全教育。到2010年全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8、社区和各乡镇(场)安全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建立专兼职安全监管机构,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力争完成对辖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普查建档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牧区、进家庭”活动。

9、到2010年,建立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基地,2支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和完善乡镇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讯、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三、主要任务

“*”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整治的基础上,引导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向规范化管理。

道路交通:建立县、乡、村(站、所)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开展“平安畅通县”活动。强化机动车辆报废制度、机动车安全认证制度、保险制度;建立道路设计、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加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危险路段整治工作;建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与行车记录仪等装备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以有效控制和遏止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落实“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强化对煤矿的安全监管。严格安全生产准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采煤方法改革为中心,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应用先进的地质手段,提高地质保障能力。加大瓦斯、水灾、火灾的隐患治理,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

非煤矿山:强化对非煤矿山和石油天然气单位的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非煤矿山建设“三同时”监督管理,依照安全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操作,重点治理和消除地下开采矿山的竖井提升运输、片帮冒顶和炮烟尘毒事故隐患;重点规范露天矿的设计和建设,监督其按设计组织生产。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

危险化学品: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执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一书一签登记等制度。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安全监控装置,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对石油项目区开展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提高项目区的科学布局和安全水平。

烟花爆竹: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生产行为的监管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推行集约化经营,实行集中配送。

民爆器材:规范民用爆破器材储运领域爆炸危险源的管理,提高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危险物品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硬件和技防设施的建设,完善民用爆炸物品单位记录台帐,出库和领用记录,严格“五双”制度。

消防:编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能力建设。建立消防社会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意识。重点开展对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和歌舞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设施、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建立重大火灾隐患销案和挂牌制度。加快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治理,解决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和重大问题。

建筑: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转变监管方式。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把建筑市场准入关,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治理高处坠落、施工坍塌、触点和机具伤害等多发性事故。

农机: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及驾驶员和其它农业机械的管理;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旅游:加强对旅游景点的安全设施、警示标牌等的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足够的救护人员,加强对旅游景点各类娱乐设施安全性能的检查和检验。

城市地下公用设施:加强供排水管道、通讯线路地下管道、水井及其它密闭区域检修、施工的安全监管,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配套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机构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形成适合县情、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体系。

按照"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县、乡(镇)两级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乡镇(社区)建立隶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专兼职安全监管机构;行政村(社区)配备兼职安监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监督执法机制。

(三)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基本建成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县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当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衔接,形成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基本建成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地域特点,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建立*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通过监督执法,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建立县、乡镇两级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全面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

对矿山及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烟花爆竹、消防等行业与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治理、跟踪监督。对采空区、高压硫化氢油气田、仓储区等重点部位进行跟踪监控,依法实施治理。以人员密集场所和乡镇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加快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加快城市消火栓建设。到2010年底前,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城市消火栓的增补工作,消火栓完好率达到100%。推进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建设步伐,配齐配足消防装备,优化消防装备结构,逐步配齐消防监督技术装备,充分发挥特种消防装备和检查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的技术含量。

(五)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对乡各镇(场)、村(站、所)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到2007年底,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和考试题库建设。

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力度。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倡导安全文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六)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依法加大对职业危害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突出重点,加强对矿山、化工、煤炭、建材、轻工、纺织等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不断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对职业病危害严重而不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严肃查处,按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安全卫生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允许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基本建立适应*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评价、认证、咨询、培训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动态监管,采取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评价与评审相分离、规范收费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透明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效能。

(八)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疏通各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调度和统计的效率。5年内力争实现我县与自治州安全生产信息联网。

(九)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四、保障措施

只有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从行政直接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经验性向技术型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安全生产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县将安全生产与人口、资源、环境纳入全州的基本政策体系。将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指标、各类事故死亡率、安全投入比重(占GDP)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安全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各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工作法制化的进程。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完善*县、各乡镇(场)、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资金投入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按各乡镇(场)、各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特别是县、乡镇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

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建立*县生产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和有关案件举报奖励制度。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技术进步

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做好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充分发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的作用和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六)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

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和提升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要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工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从上一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费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事故预防和公益性、社会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奖励、安全文化建设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按标准税前自行提取,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方面。

加大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的投入,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用于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条件。一方面用于培训监督管理人员、加强监督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和交流学习、改善监管部门办公条件及监察专用装备等;另一方面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社会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以及奖励对安全生产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要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科技进步、采用先进工艺装备、治理重大事故隐患、预防职业危害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和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面投入资金,并且要监督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使用的落实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安全设施要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

(七)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对建筑、煤炭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许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投入,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机制,尤其是严格煤炭行业、高危行业准入制度。“*”期间继续提高门槛,鼓励引导小煤矿通过联合改造,改扩建、技术改造后矿井单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万吨/年。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瓦斯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要杜绝“先上车后买票”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生命为代价的行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化安全水平。

(八)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际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设。5年内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推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逐步向其它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拓展。

按照国家颁布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九)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新经验。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曝光,对重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五、重点安全工程

“*”期间,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下,下大力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以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规划全面实施,把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落到实处。

(一)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与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重点建设1个县级、1--2个重点乡镇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以及重大危险源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

(二)*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1个,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伍2支,乡镇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12个,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信、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重点对金属非金属矿、危险化学品、消防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四)煤矿主要灾害治理重点工程

推进瓦斯、水灾、火灾治理和采煤方法改革,完善煤矿基础设施,进行矿井安全技术改造,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五)道路交通隐患治理工程

1、*县域国道314线公路隐患治理和危险路段设置闪黄灯;

2、乡路和通村公路整改,加宽路肩,设置交通标志;

3、剧毒、爆炸专用运输车辆强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

4、所有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旅游车辆等强制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

5、交通管理装备投入,国道314线*重点路段设电子警察,交警大队普及电子测速仪、称重仪等。

(六)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设1个县级、13个乡镇(场)级节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局域网,并联入广域网。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煤矿瓦斯远程监测系统等。在条件成熟时,可将网络扩展到重点监控企业。对现有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扩容,形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

(七)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安全发展范文篇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23号《通知》、40号《意见》等重要精神,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以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保障型社会为支撑,创新工作思路和监管体制,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成安全发展城市、安全工业园区、安全乡镇、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平安畅通县、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校园、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平安渔业示范县、安全文化主题街区(公园),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事故预防能力、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应急处置能力,营造“融入、渗透、浸染”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筑造一张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全面的城市和谐社会安全防护网,提高城市综合安全能力,实现城市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统领,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政府安全监管规范化、城市建设科学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城市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全面安全,达到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标准。

(一)各类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争取到2015年提前实现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总体上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工业园区、安全乡镇、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平安畅通县、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校园、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平安渔业示范县、安全文化主题街区(公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达标命名率达到全市前列。

(三)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完成安全监管装备配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完成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管理常态化,全面提升事故预防能力。

(四)建成一批本质安全型企业,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条件、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软硬件水平,使人、机、环境、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全县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五)营造安全文化“融入、渗透、浸染”氛围,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促进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决定成立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

成员: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总工会、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安监局、县国土局、县工商局、县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局、县质监局、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农业局、县农机局、县水务局、县商务局、县人防办、县公路局、县市容执法局、县商管办、县民政局、县供销社、县人保局、县粮食局、县药监局、县卫生局、县邮政局、县气象局、县房管局、县环保局、县中小企业局、县林业局、县烟草公司、县地方海事处、海事局海事处、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市港口管理局分局、县水产办、县科技办、长航公安派出所、供电公司分公司、县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

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负责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政府、部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级安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按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安排足额的安全生产培训经费,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监管和指导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二)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全面推进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2012年全部实现达标,工贸等八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3年全部实现达标,工贸等八大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施工、能源、通信等行业企业2014年全部实现达标。重点督促三级以上达标企业促提升、抓改进,对出现管理滑坡或非法违法行为的要视情况采取约谈、降级、取消等级等整顿措施;对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抓整顿,经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责令关闭退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及“典型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向治本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2012年完成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批发、冶金等5个行业(领域)的试点工作,2013年进行全面推广,2014年开展巩固提高,2015年在全县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把握事故防范的主动权。

(四)打造安全生产精品工程。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开展安全发展城市、安全工业园区、安全乡镇、安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文化主题街区(公园)、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校园等11项创建工作,提升创建主体的安全条件、安全管理等软硬件水平,使人、机、环境、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从而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最终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2015年,安全工业园区达标,安全发展城市达标,全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校园、安全乡镇、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达标率不低于25%,城区安全社区建设达标率不低于80%,达标安全文化主题街区(公园)不少于2个,在不同行业涌现一批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精品工程。

(五)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推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等载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开展安全文化“融入、渗透、浸染”氛围营造活动。在县城标志性广场设置独立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理念、安全文化画面和安全生产宣传片,在城区人员集中场所设置永久性安全生产大中型标语牌、安全宣传画牌(画廊)、安全生产宣传栏、安全生产灯箱公益广告等,营造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抓好各类企业“三项岗位”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抓好全员安全培训,着力提升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农民工等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源泉和思想动力。

(六)实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城市安全规划设计布局,调整城市内部产业结构,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落实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安全规划,严格执行高危企业安全准入,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全面推进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新型适用产品,实施企业自动化改造。全面完成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加强运输车辆监控,做到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和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等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使用。做好城区范围内周边有民居、公共聚集场所等加油站阻隔防爆材料、油气回收系统安装使用。强化公共场所安全防范措施,规范设置消防安全设施和应急设施设备,加强城区各类火灾隐患、地下管网、锅炉、电梯等公共设施以及高空坠物、煤气中毒等安全隐患的防控。

(七)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完成全县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推广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化。不断深化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健全行业、专业和综合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建成的全县动态监管系统,实现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常态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非法违规行为导致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模式。

(八)实施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制、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协调等机制,建立覆盖县、乡及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各类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特别是社区救援组织,做到专群结合。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提高应急储备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完成县级应急监控平台,建立完善城市统一的多灾种预警平台,落实预警响应配套措施,通过演练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兼职应急救援力量的实战能力。在全社会实施科学避险、自我施救能力培养,使人人能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综合应急救援发展规划,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长远发展。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阶段(2012年5月下旬至8月中旬)。制定方案,成立机构,分解任务,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部署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全县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全社会支持建设、参与建设。

(二)典型示范阶段(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举全县之力,高位推动,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率先在大垅乡、马影镇全面实施、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实现建设工作目标,并将建设开展情况上报市安监局,迎接考核验收。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大垅乡、马影镇取得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建设成果和经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场)按照建设方案全面实施、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实现建设工作目标,并将建设开展情况上报市安监局,迎接考核验收。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7月至12月)。全面总结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建设成果和经验,召开专题会议,对建设工作中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整改完善,不断巩固提高,形成安全发展长效机制。

六、责任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安全发展城市建设任务。

(一)各乡(镇、场)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辖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帮助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设完成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打造一大批11项安全生产创建先进典型、精品工程,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宣教及安全文化氛围营造,落实高危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实施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安全发展城市建设任务。

(二)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1、县安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城市生产安全及职业健康安全综合协调,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2、县公安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民爆器材、公众聚集场所(重点消防单位)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3、县教育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学校、托儿所等教育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平安校园建设任务,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4、县交警大队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平安畅通县建设任务,负责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5、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车辆维修、客货运输站(场)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平安畅通县建设任务,负责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6、县农业局、农机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农业、农机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建设任务,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7、县水产办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渔船、渔业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平安渔业示范县、文明渔港建设任务,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8、县规划建设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建筑施工、燃气、供水、供热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9、县质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特种设备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0、县发改委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1、县工信委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船舶制造等行业及工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2、县药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食品、药品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3、县水务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管理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4、县商管办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商贸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5、县供销社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供销系统、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6、县旅游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旅游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7、县粮食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粮食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8、县文广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广电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重点协助完成安全生产宣教及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19、县人保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人事、劳动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20、县烟草公司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烟草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21、县消防大队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消防方面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负责城市消防安全,协助其它行业建设工作。

22、县财政局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国有企业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协助其他行业建设工作。

23、县国土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人防办、县公路局、县市容执法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邮政局、县气象局、县房管局、县环保局、县中小企业局、县林业局、县地方海事处、海事海事处、市港口管理局分局、县水产办、县科技办、长航公安派出所、供电公司分公司、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负责督促、指导和检查职责范围内行业(领域)系统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配合其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相关行业(领域)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24、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监察局等部门(单位),协助、配合其它行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为全县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都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足够的专项经费,组织领导本地、本部门(单位)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确保监管企业完成各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严格“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一级对一级、层层负责”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责任制,形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做到建设方案、责任、时限、措施和资金“五落实”,全面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二)加大宣传,典型引路。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要把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积极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标杆企业、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要引导广大企业职工和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不力的典型及时公开曝光。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深入分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要通过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重点抽查、交叉检查、专家检查、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增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可控性。以强有力的措施统筹解决相关难点问题,要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发展范文篇10

一、正确认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

全县上下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突出宣传和执法检查两个重点,落实政府、部门、企业三个主体责任,狠抓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基层基础、隐患治理四项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全县上下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辖原则,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同时,领导干部签订了“一岗双责”责任状,落实了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通提升。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自觉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突出位置来抓,对安全生产工作亲自过问,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亲自督办。如南河、孔家坊等乡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隐患排查,现场办公,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到位。县安监局和各责任单位始终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举措来抓,针对关键领域、重点部位,认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县重大危险源挂牌监控率、工矿企业隐患排查率、重大隐患整改率、以及重点工程安全监管面均实现了100%。金家铺镇、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分别投入一百多万元,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是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校车超载、农用车载客、网吧及娱乐场所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经营储运等行业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五是安全生产工作队伍、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都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交通局等部门还专门增设了安全科,各工贸企业也都实现了专人、专班、专管安全工作。各单位普遍建立了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一些乡镇、村还自筹经费建立起了农村义务消防队、民兵应急救援队等组织,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4起,死亡9人,受伤203人,经济损失46.3万元;发生火灾事故34起,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22.4万元。“四项”指标都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范围内,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仍保持了全市先进水平。

安全生产永无止境。务必慎言成绩,多找问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安全生产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个别单位领导的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抓工作走马观花,搞整改敷衍塞责,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为招商引资降低安全门槛,在新建项目“三同时”审查上乱开方便之门,涉及审批事项把关不严;部分企业法人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监管存在抵触情绪,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二是安全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事故隐患排查要求不够严格、整治不够坚决,致使一些企业隐患排查不彻底,各类隐患仍大量存在。乡村安全监督存在盲区,诱发安全事故的风险很大。城乡集贸市场、歌舞厅、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设施不配套,安全通道不畅,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三是安全教育不够深入。不少企业职工对岗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缺乏了解,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民众的安全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比较缺乏,全民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火灾事故、建筑施工事故、学生溺水身亡事故等因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仍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思想认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安全文明的内核和决定性因素。思想认识上来了,我们就会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隐患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必然为事故埋下祸根。各乡镇、各部门务必把安全生产放到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危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责任重于泰山”的强烈使命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防线”;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保护生命,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抓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牢固树立“保安全才能快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无论是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工程建设,还是道路交通、群体活动、社区生活,都要将安全作为前提,切实摆正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二、扎实做好2011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建党六十周年。做好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安全发展的难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良好格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2011年安全生产各项任务,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范围内,当年各类事故结案率达到100%,重大危险源监控率达到10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率达到100%,隐患排查及整改率达到100%,“一岗双责”责任状签订率达到100%,五大高危行业企业实行“岗位监督制”面达到100%,重点工程安全监管面达到100%,高危行业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减少一般事故,力争不发生较大事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国际航空界有一个“海恩法则”,意思是说,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而每个征兆背后还有300起事故苗头。这个法则警示我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忽视任何征兆、苗头,都有可能使小矛盾酿成大事端,小问题变成大难题。我们要充分认清事故隐患的危害性,调整充实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力量,以去年隐患排查中没有查出隐患的单位和企业、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重点工程为重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完善并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备案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重大隐患公函公告制度,引导一线员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排查隐患,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要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对查出的隐患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责任领导、落实工作专班、落实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期限,严格实行“一患一卡”和“整改销号”制度,促进隐患得到及时治理。要继续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挂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及安全生产责任人要牢固树立“宁可事前一人骂,不可事后千夫指”的理念,严格履行职责,对存在不安全隐患的企业,必须做到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治理不到位不销号。安监部门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该处理的处理、该处罚的处罚,决不心慈手软。

(二)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要将“铁的手腕”、“铁的标准”落实到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对特殊行业、企业和薄弱环节予以强力整治。一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矿山持证规范开采,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探代采及非法转让采矿权和乱采滥挖行为。加强对使用液氯、液氨、剧毒、醋酸酐等重点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二是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烟花爆竹配送、销售环节监管,严打烟花爆竹行业非法生产、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非法储存的违法行为,杜绝家庭式作坊生产烟花爆竹。加大民爆器材的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民爆物品的行政许可,确保不发生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安全事故。三是道路安全专项整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反超速行驶、反客车超员、反酒后驾驶、反疲劳驾驶、反非客运车辆载客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创建活动,全面排查和督办整改危险路段,加强农村道路安全监管。四是交通及水上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杜绝渔业船舶载客从事营运。抓好客、货营运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运输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严格驾驶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及管理。落实全县危险路段的整改。五是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的排查治理,抓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整改力度,加大“新、改、扩”建设项目、消防安全“三同时”审查的力度,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六是建筑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治理建筑施工场所的安全隐患,开展以防范脚手架垮塌、起重机械倒塌、施工现场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农村建筑市场的安全监管。七是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测检验行为,重点治理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坚决杜绝超龄、超期未检的特种设备投入生产经营和使用。八是学校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整改教学设施安全隐患,整治校园安全设施、学校周边环境。

(三)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一是突出源头管理。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制度,把好建设项目特别是高危行业及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关,凡安全设施没有实施“三同时”的,一律不予论证、审批和验收,不准投入生产和使用。坚持“谁开口子,谁降低门槛,出了事故由谁负责”。要积极探索建立危险性行业准入机制,提高矿山企业、危化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确保新建企业有较高的本质安全水平。要进一步拓展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行业和领域,强化措施,严格考核,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达到国家和省级、市级标准。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要清理取缔非法小矿山、小化工、小作坊以及小建筑队、小运输单位。加强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对安全状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暂扣或吊销安全许可证。三是扎实推进“四个创建”,要加大安全生产优秀乡镇和社区的创建力度,乡镇和社区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部署、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要深入开展安全达标企业和安全标准化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使用安全保障能力强、安全可靠程度高的工艺、技术、装备、材料,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四)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安全、体验安全,在耳濡目染中感知安全、关注安全、真心实意接受安全生产教育,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执政理念,使企业进一步坚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使职工群众进一步树立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观念。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要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完整。各类生产经营企业都要有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应急措施,定期开展各种应急救援演练。要推进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加强事故管理,准确报告事故信息,保证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置。要建立全县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开展重大危险源评估,实施分级监管。要加大企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力度,扩大安全生产责任险覆盖面,增强抗击安全风险能力。

三、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落实责任,重点在于健全机制,措施在于依法行政,依法打击。

一是要落实三个责任,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一是落实安全生产“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和部门“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状况心中有数,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心中有数,对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整改和监控状况心中有数。各乡镇的副职领导要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岗双责”制度的规定,切实承担安全生产分管工作的责任。二是落实部门监管的主体责任。安监部门担负着全县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职能,要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切实履行好重点监管、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的职能作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全面提高监督检查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公安、交通、国土、住建、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工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指导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在企业内部要全面实行员工“岗位监督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切实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建立健全三个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一是事故查处机制。要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建立事故查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的查处机制。在事故调查处理上严格实行安监部门牵头,监察、公安、工会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事故调查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事故调查中的职责,依法严惩重特大事故责任人,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安全整治检查联动机制。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在全县安全大检查等大型检查活动中,要坚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合执法的好传统,形成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起到大检查促大整改的效果。三是重点工程项目联系机制。发改、国土、环保、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建立重点项目联系会议制度,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立项审批、市场准入、开工建设、投产运行等环节快捷办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又要防止违犯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程序,形成新的安全欠账和安全隐患。

三是要用好三项权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一是用好经济处罚权,严处重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防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营)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责令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高限处罚,使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二是用好关闭整顿权,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拒不执行安全监管部门整改指令,冒险生产、无证非法生产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坚决取缔,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因素。三是用好事故处理权,严肃惩治各类事故责任者。要坚决按照《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和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强化行政问责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说清楚”制度,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坚决打击瞒报、漏报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决不以言代法,决不搞“下不为例”。

四、切实抓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