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13:55

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范文篇1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引我,我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有一个真实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一直认为,最有资格评价一名教师好坏的只有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李老师的――“是啊!我们尊敬李镇西老师,但决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老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因为他具有正直、纯朴、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等实实在在的品质而尊敬他,因为他那杰出的才华而佩服他,因为他那令我们折服的教育思想感激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而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挚情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甚至有缺点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老师。正因为这样,我们将永远拥有一位实实在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拥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老师将不再是我们的“老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老师,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呼应该比“优秀教师”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渗透着李老师的汗水,我能够感受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级搞得有声有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浏览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老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前途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幸运的,我能够感受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强烈影响了他的学生成长。教授说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然而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叹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当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辛,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断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最密切的教职岗位,最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嘱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罢了,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程度,学生生日、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最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感觉,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可以看出不断试验、不断修正的轨迹,无论是“未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可以得出一个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系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最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广播操,能运动一下就算可以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羞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精神,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挫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佩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本身的拼搏精神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品质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褒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点因此处而消失,优点却可因此而扩散开来。

爱心教育范文篇2

面对那几双天真的眼睛,特殊的爱心教育曾经有人告诉我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快乐的当我走上讲台。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班级一共有7位学生,根据残疾情况不同大致分成3组,但是每个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特殊的育人环境,慎重思考、选择特殊的教学方法和特殊的教育角度,本着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学校都满意的老师和班主任的信念,尽职尽责,力争完成学校任务。这就是加入工作以后所获得的特殊理念的爱心教育。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尤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更是事情多多,初为人师,向老教师请教、学习的同时,自己不时地积累、探索。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虽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许多许多,但值得欣慰的爱心教育使每个智障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了能有效的开展班级工作,首先制定明确的目标,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虽然我面对的一群智障的学生,但是良好的学习风气很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德育目标是关键。充分鼓励班级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制度,协助学生明白班规的重要性,同时我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对我这个老师感到放心和安心,而我也象个大哥哥一样细心地照顾他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逐渐有了起色,而且团结互助的班风也基本形成了起初班级学生因为“不会做”而形成“不想做”思想非常严重,就以身试教,让他教我背儿歌,用彩泥做饺子,用折纸做衣服等等。通过我向他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例子,让他感受到每个人都要学习的道理,这样他克服了自卑的思想包袱,然后再从简单的开始,小步子前进,获得的胜利越来越多,使得他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学生已经变“要我学”为“要学”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虽然智障学生在智力方面不如正常学生,但是心理方面一样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与他聊天、谈心。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动手打人,因为自身患有癫痫病而发作。事后等他情绪稳定,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隔壁班级的学生来我班级乱拿东西不还造成的批评了动手打人的同时,也肯定了维护班级的表示,全班同学也因此得到一主要维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还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思想品德课一直没有书,问他书在哪里,说书没有用就放在家里不带了根据这个现象,有一节实践课我特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用尺测量书的长和宽,并做好记录,因为没有书而着急了把自己的书借给他同时,要他保证以后要带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不带书,从而我发现智障学生也知道言而有信的道理,后来通过这件事情我还教育学生要做个有诚信的人以及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爱学生就要一切都为他着想,可能今天的上课内容明天他就忘记了可能一个简单算式你说了十遍他还是不会算,可能他作业有时你都看不懂,可能有的学生连说话都不会,但是知道你否在乎他否关心他否爱他课上我老师,课间我朋友;午休时我个很好的陪伴者,就餐时我又是个很好的典范。有时为了帮学生买他喜欢的尺找了好多的商店,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有时为了让他观察实物我特意把商店搬进了课堂,因为他也能自己思考。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无法与同年龄孩子相比,但是同样要求他思想进步,健康生长,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能够通人情、明事理。同时我学生也关心着我有时看见我一个人在忙着出班级黑板报时,也会主动要求协助我有时看见我帮他写作业打样子,会关心地问我累不累;有时看见我为了准备上课的教具而忙碌,会用心地询问我否辛苦了每当那时哪怕你再辛苦、再疲倦,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自己的教育已经得到一定的收获。对于每一个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同样也是这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一天,有位学生早上没来上学,担心他路上出意外,打电话询问后得知他出门时摔了一跤,趁着午休的时间,和另一位老师骑车前往看望,第一时间给他送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他感到心灵深处的温暖。一次,有位同学在学校因为肚子疼,午饭吃的很少,得知后等她吃了药,便为她准备了充饥的食物,让她能有足够的体力恢复健康。还有一次,跟车送学生回家,家长接学生的地方后,发现一个学生的家长没有来,原地等了好久不见有人来接,为了学生的平安,又把他带回了学校,再联系家人,直到亲手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以后我才离去,那时天已经黑了不管是学生春游,还是外出实践,都帮学生准备好所需物品。嘴干了要喝水,天热了要吃冷饮,帮他一份份买好;吃完东西要擦嘴、擦手,递上一张张餐巾纸;时间长了要上厕所,领他一个个进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个家长一样地关爱着他班级里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很差,不会说话、表达不清,行动方便、手脚不协调的甚至有的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说话。面对这些情况,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有时是公园游玩,有时是肯德基就餐,有时是坐车购物。实践中,一面示范,一面教育,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习如何照顾自己,不时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不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班级有突然事件发生,学生也会自己解决,而且第一时间通知我学生的能力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高。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里,和学生建立了深深的情谊,这是师生情,也是朋友情,更是亲情。往事已经过去,但曾经留下的情丝却始终挂在心头,相互的关心,相互的保护,将始终渗透在教学工作之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会把这份爱心教育继续发扬光大。

爱心教育范文篇3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印度;教育电影;《嗝嗝老师》;爱心教育

爱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需要,受教育者离不开爱的呵护与引导。“爱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冲动,它包含着关心、尊重、责任和理解多个因素,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爱也是对幸福和发展的积极追求,这种追求是建立在人类爱的能力之上的。”[1](P43)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充分展现了教师的爱心付出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影响,以至于2018年一经上映,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该片中的主人公奈娜是一名图雷特氏综合症患者,患这种病症的人会不由自主地不断发出类似打嗝的声音。正是这种原因,尽管她十分优秀,但在面试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前后被18所学校拒聘。令人感动的是,在她不断的坚持之下,终于获得了从教的机会,成为母校圣蒂克中学9F班的专职老师。但令人生畏的是,这个班是全校“最难搞”的班级,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是众人眼中的“差生”,他们自暴自弃、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对身有生理缺陷的奈娜老师而言,特别艰难的是,不但要面对学生的种种恶作剧,还要面对同事的误解与排挤。而令人叹服的是,奈娜老师凭借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学生的一片真心,终于使9F班走出迷茫、奋起直追、焕然一新,并由此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和尊重。

一、以关爱包容为视角的爱心教育

(一)关爱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者,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美好期待,会积极主动、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奈娜老师小时候因为图雷特氏综合症饱受嘲讽,但圣蒂克的可汗校长给予了她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呵护了她幼小脆弱的心灵。当奈娜长大成为老师后,便自觉地将校长的这种爱心教育延续,以赤子之心爱护9F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关心学生和热爱教育是相统一的,这种情感和行为既体现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也是有效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手段。[2]影片中,奈娜老师会为学生争取级长勋章的权利,为他们课后补课,请他们吃饭,让他们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关爱他们的心智发展、生活难题和道德困境。不难发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和师生交往模式之下,教育活动便可以顺利开展,也更利于学科知识的内化。大量实践证明,关心爱护总会比一般的说教、规劝、惩罚更为有效。[3](P88)教育不能没有关爱,关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并不是将知识从一个脑袋移送到另一个脑袋,究其根本而言,是师生间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夏丐尊认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少不了一个空虚。”[4](P1)爱心教育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关爱学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最终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成长。就很多顽劣落后的学生而言,往往在得到教师的关爱与平等对待后才会开始自我转变,内心深处爱的意识才能觉醒。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传递爱,学生才会收获爱并回馈爱,这就是师生爱心互动的结果。(二)包容学生的缺点。包容心理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一种豁达的心智状态,也是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人格魅力,它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一种理解和同情。[5]教师对学生的包容行为可以增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当学生出现过失或犯错时,富有包容之心的教师会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实际问题所在,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影片中9F班学生由于出身贫穷,圣蒂克学校里其他班级的一些学生和老师经常对他们表露出歧视和嘲讽。在努力交好无果后,9F班的学生逐渐叛逆、荒废学业,并开始恶搞老师。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难得的是,奈娜老师包容了他们的叛逆与顽劣,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奈娜老师在给9F班上第一节课时,因为自己不断发出“嗝嗝”声而在自我介绍以及点名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嘲笑和戏弄。出乎意料的是,即使这样,奈娜老师仍然非常平和地他们介绍图雷特氏综合症,并且谅解他们的恶作剧。事实上,这些孩子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他们将奈娜老师坐的椅子弄坏,给她的电瓶车放油,“炸毁”教室窗户玻璃等。影片特别感人之处在于,奈娜老师并没有因为9F班学生的这些叛逆行为而放弃他们,更没有否定他们发展进步的可能性,相反,她理解并包容了他们的叛逆与错误。整部影片再次确证,教师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进取心和求学心理。从故事发展的基本情节来看,正是奈娜老师高尚的精神品质、丰富有趣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包容关爱,最终使9F班的学生慢慢接受并信任了她。正如平时调皮捣蛋的阿提什所说的那样:“你告诉我们,北极星悬挂在夜空,指引来往的船只。老师,我不知道那片星空在哪,但在地球上,你便是我的北极星。”

二、以尊重信任为视角的爱心教育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初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当前两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和反社会人格。[6](P167)9F班的学生因为学校土地被征用而到圣蒂克学校上学,但因为来自“贫民窟”而与学校的老师、同学“格格不入”。正因为9F班学生在圣蒂克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爱与尊重,缺少所谓的“人格与尊严”,因而出现了不服管教、调皮捣蛋等现象。奈娜老师是9F班的第八位老师。在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后,她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对他们“不屑一顾”,而是用行动表示尊重和信任,精心呵护他们内心敏感脆弱的一面。奈娜老师的教育智慧在于,她护卫了9F班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在学校经常遭遇冷漠和嘲讽。自尊心是一种渴望得到他人重视和肯定的积极情感,能够促进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并由此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学会自尊、自爱、自重。[3](P95)奈娜老师尊重学生的家庭出身和个体差异性,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而呵护了学生的人格发展,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以及自我教育意识。9F班的学生在遇到奈娜老师之前,爱与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当奈娜老师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关爱后,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回应。奈娜老师尊重这些学生在兴趣、性格、出身、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不仅激发了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也因此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如影片中所言:“一般的老师教授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人理解。如果他更优秀,那他就会告诉你如何运用它。有些老师也会激励着我们。”(二)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品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现实能力、人格品质和发展潜能的一种肯定,是连接师生情感的一种纽带。[7]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爱护。奈娜老师始终相信9F班的学生,认为他们定会各显神通、各显其能,并能与9A班一样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级长勋章。同时,奈娜老师也正视9F班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用她对学生的信任感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影片中9A班学生阿克谢为了将9F班赶出学校,买通学校监工向9F班泄露错误的期末试题,尽管有学生心动接下,但其他同学的劝说后最终选择放弃作弊。在9F班被举报作弊事件中,奈娜老师始终信任同学们的能力与品格,并与校长和瓦迪亚老师据理力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是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源于信任,只有真正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事实上,教师只有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被重视和期待,进而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学习热情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三、以严慈相济为视角的爱心教育

(一)对待学生严而有情。爱心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毫无底线的。真正的爱心教育并不是一种溺爱放任的教育,过分的纵容会让个体生命产生不适当的欲望,破坏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以满足个人需要的能力。[8](P168)教育中一味的慈爱会养成一些恶习,使学生无视规则和纪律,所以必须配以威严和纪律。但是,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并不矛盾,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管教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应因人而异实施规约和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管教合情合理,并没有出格。在影片中,阿提什在图书馆因为对级长徽章的授予不满而用言语侮辱阿克谢,导致两人在图书馆大打出手。对此,奈娜老师立刻严厉制止并给予严肃批评。当被学生质问为什么站在阿克谢那边时,奈娜老师说:“阿提什,我听到你对阿克谢说了什么,就像瓦迪亚先生铁了心要把你们9F班踢出去,你也铁了心的要侮辱阿克谢。那你凭什么要哭诉,圣蒂克学校不接受我们,9A班不会接受我们。”由此可见,奈娜老师并不是一味地维护自己班的学生,而是基于实际情况公平公正地处理事件本身。当然,即便如此,奈娜老师还是认为,无论同学们犯了何种错误,9F班永远是她的班级,她也永远是9F班的老师。奈娜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自尊自重,而且教育他们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她的教育行为说明,教师不但要引导犯错的学生,还要坚信他们有改正上进之心,从而促成其内心矛盾的积极转化,进而提升道德品质。(二)对待学生严而有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格、严而有方。当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把握严与慈的界限。关爱、包容、理解、尊重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支撑,严格要求学生就只是冰冷强硬的手段,不可能发挥感化引导的目的。奈娜老师对9F班学生既有威严,也有满心的关爱,所以该班学生对她教育用意深信不疑。与此相反,9A班的瓦迪亚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瓦迪亚老师对学生严格而刻板,因而他班学生特别羡慕9F班快乐的学习氛围。正因为瓦迪亚老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温度,没有把握好严格与慈爱间的限度,所以9A班的学生才会对他仅仅注重分数的教育教学活动表示不满乃至愤怒。其实,瓦迪亚老师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只是教学方式过于严格,缺乏教育的温情,以致于师生关系冷漠,还有一名学生走上了“歧路”。再者,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爱心表现形式,同样,严格要求学生也是教师的爱心表现,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分寸。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爱和被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促进教师成长,更能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品格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行为方式。圣蒂克校长对待奈娜老师的态度,奈娜老师和瓦迪亚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都体现了这一点。严而有情、严而有度的爱心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品德的良好发展,自然也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以因材施教为视角的爱心教育

(一)善于发掘学生潜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教师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纳他们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或者说,教师的重要职责是选择适合每个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显然,奈娜老师正是利用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发掘了9F班学生的潜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9F班竟然没有一位家长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奈娜老师自觉地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在掌握了本班学生的特质、志趣和家庭情况后,奈娜老师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调整教学内容,以便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得以发挥。比如,当了解到拉文德玩牌并且计算速度比计算机还快后,奈娜老师便鼓励他以后从事股市投资。当了解到克拉姆会修理汽车后,奈娜老师便引导他广泛学习物理知识。片中诸如此类因材施教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的启示意义在于,当教师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时,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教育,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也就是说,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才能和亮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9F班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不一样的潜能,奈娜老师恰恰就是利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特质进行差别化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释放了各自的潜能。(二)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作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应当渗透、内化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价值、教育管理、教育过程、师生交往以及教育目的、教育环境等。[9]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不能没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奈娜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教育诠释了教育智慧的独特意义。为了让9F班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她在操场上利用“鸡蛋点名”的方式讲解数学中的抛物线,利用奥露躲避鸡蛋的行为讲解物理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利用篮球弹跳、称重仪、体温器等进行物理教学。为了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和实用性,她专门在晚上带9F班学生去海边感受北极星的位置,向他们解释水手和船长利用北极星指引方向的实例。由此看来,她的教育智慧的重要特色就是打破了具体学科和教育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育情境中去体验、应用、感悟书本知识。这种寓教于乐教育方式既顾及到了个体间的差异性,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凸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奈娜老师让我们更加相信,教育是能让教师得以传播爱心的一门艺术,爱心教育既能造就优秀的教师,也能造就优秀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10]

参考文献:

[1][美]艾•弗罗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李绪文.基于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教育艺术研究[J].教书育人,2019,(04).

[3]胡向荣.师爱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意]亚美契斯.爱的教育[M].夏丐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5]吴祥.教师课堂包容心理养成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

[6]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7]张欣,马多秀.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J].教师教育论坛,2016,(01)

[8]余中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9]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02).

爱心教育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爱心滋润心田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尤其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那些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总是认为不好管。但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学生总是不愿意向老师说心里话,或生性内向,或有逆反心理,或是因为意外打击,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说实在的,有的时候也真是棘手,上课工作难以开展。有这么几例:

周同学,来自农村,家境贫寒。性格相当内向。上课从不举手答问,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他也不愿意开口,下课更是不和老师说一句话,和同学之间也没话说。有一次,物理老师因他上课拒不答老师提问而大发雷霆,告状到了我这里。罗同学,是一位胆子比较大甚至有些泼辣的女孩子。但有一次违反寝室纪律,就寝后还边吃瓜子,边大声说话,并辱骂同学。但老师找她,她就支吾其词。

刘同学,中专三年级时丧父,对他的打击特别大。从那以后,成天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与同学没话讲。老师找他做了一些工作,他也都是保持沉默。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发雷霆或者置之不理,都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分析原因是前提,因人而异是原则,对症下药是办法,爱生之心是润滑剂。

一、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1.正确认识自卑,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性格内向的重要原因。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个人自信心不足。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应认识到自卑的积极作用。当一个人在一定目标激励下引起了某种焦虑感和失落感,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时候,才有可能日渐演变成为一种压抑和自卑的心理。因此,自卑往往是在努力向上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具有推动个人进行某种活动的作用。当然,我们更要做好以下的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及时修正自我理想,确立合乎实际的近期目标,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从而进行恰当的补偿,保持达观、乐观的态度等等。

如前面提到的周同学,笔者坚持每个星期找他谈一次话,反复地开导他,肯定了他的自卑是一种积极上进的表现,但这种心理负担过重就会适得其反。笔者说:作为一名农村学生,家境也不太好,这些东西都不可能很快得到改变,能改变这一切的只能是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也不是什么丑事,老一辈革命家、现在好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关键是自身要有个正确的乐观的心态。谈了几次之后,他也有所触动,进步比较明显。

2.大胆鼓励他们,诚心关心他们。自卑的学生,并不是他们本身就有多大问题,而往往是由于老师对学生衡量标准不恰当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歧视,得不到鼓励而产生的,是对别人的消极期待产生的消极认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老师和同学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看待。首先要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关心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其实有时候比学习问题更重要。老师从这些方面去关心他们,他们的内心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觉得老师对他的关心才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的,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兄长、朋友。

另外,要为这些学生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充分的做好工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克服他们的羞怯心理,给他们以自信和胆量,让他们勇敢地走向前台。有一次野炊分组,要求同学们让他担任一个组的组长,此时对于他绝对是一个考验。笔者就自始至终地跟他这个组,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做饭做菜。结果,这个组的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他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当然,我对他的注意和鼓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非常宝贵的,能够让他们拾起信心,昂首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困难。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他们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

二、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逆反心理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学生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逆反行为,有的是言行不一,有的是对老师的人格道德品质的不信任甚至鄙弃;还有的是由于老师教育方式的不当而使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老师态度专横、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不容分辩、咄咄逼人、颐指气使、过分自负、不懂装懂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大概很多老师都不喜欢逆反的学生,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一些有益成分,比如批判性思维、好胜心、求异思维、渴望美与崇高,还有自尊心、自信心、渴望独立等正常的心理成分,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引导和鼓励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应有高尚的人品。孔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除了老师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任课老师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如前面提到的罗同学,通过了解,她的这种性格主要是因为逆反心理造成的。和她谈话后,我就交给她一个任务,从她的每个任课老师和同寝室的同学身上找出三个优点,并作为一个中专生,她当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候,再来做工作,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后,她的逆反心理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和这种学生交流,学会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两点是要引起注意的:一是对学生的态度要亲切、诚恳,一定要采取一种亲切、诚恳、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创造一种既交流思想,又保持人格独立的恰当的心理氛围。学生在这种心理氛围中,才能放下包袱、消除敌视和戒备的心理,能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能够听取父母、老师的观点、意见。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倾听学生的说明、辩解。哪怕不尽正确,我们也要耐心地听他讲完。千万不要把谈话变成训斥、谴责,否则,会激起学生的自卫心理,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抗拒心理和对抗行为,使谈话难以精心下去。二是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表面上象是闲谈,似乎没有准备,没有中心,不拘内容,不拘形式,而老师恰恰要利用这种“无中心”的特点来体现中心,实现在闲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

三、对遭受了意外打击的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锻炼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在心理学上,挫折耐受力指个体遭受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学校应当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以便通过锻炼,提高他们的挫折耐受力。当然,在挫折教育中,训练要有梯度;所要克服的困难,制定的学习计划必须是经过孩子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学生遇到了天灾人祸,是他们稚嫩的双肩所无法承受的困难,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老师和同学向他们伸出援助的双手了。一是要进行立志教育。二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办法、出点子,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如前面提到刘同学,在得知他的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回家奔丧之时,班上就召开了一次班会,请大家献计献策,怎样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走出阴影。结果大家积极捐款,场面十分感人。笔者也捐了100元,多数同学还写了信安慰他、鼓励他,星期天又有一些同学自发地去他家吊唁,带去了全班同学的一片心意。这位同学很受感动。他回学校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给他冷静的分析了形势,表达了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完成学业的愿望。后来,我又向学校反映了这个情况,为他争取了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位同学后来性格有了较大的转变,学习成绩原来也不是挺拔尖,但此后有两次站到了全班第一。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心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即使学生有一些不良行为,即使他再不愿意开口,我们就应该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那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用爱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旭.新时期青年学生素质教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爱心教育范文篇6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最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习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理论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最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最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最亲密的教职岗位,最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平,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最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最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最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肉体,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平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肉体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教育范文篇7

尤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更是事情多多,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初为人师,向老教师请教、学习的同时,自己不断地积累、探索。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虽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许多许多,但值得欣慰的爱心教育使每个智障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制定明确的目标,为了能有效的开展班级工作。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虽然我面对的一群智障的学生,但是良好的学习风气很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德育目标是关键。充分鼓励班级较好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制度,帮助学生明白班规的重要性,同时我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对我这个老师感到放心和安心,而我也象个大哥哥一样细心地照顾他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逐渐有了起色,而且团结互助的班风也基本形成了起初班级学生因为“不会做”而形成“不想做”思想非常严重,就以身试教,让他教我背儿歌,用彩泥做饺子,用折纸做衣服等等。通过我向他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例子,让他感受到每个人都要学习的道理,这样他克服了自卑的思想包袱,然后再从简单的开始,小步子前进,获得的成功越来越多,使得他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学生已经变“要我学”为“要学”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但是心理方面一样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虽然智障学生在智力方面不如正常学生。也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与他聊天、谈心。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动手打人,因为自身患有癫痫病而发作。事后等他情绪稳定,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隔壁班级的学生来我班级乱拿东西不还造成的批评了动手打人的同时,也肯定了爱护班级的表现,全班同学也因此得到一次要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还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思想品德课一直没有书,问他书在哪里,说书没有用就放在家里不带了根据这个现象,有一节实践课我特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用尺测量书的长和宽,并做好记录,因为没有书而着急了把自己的书借给他同时,要他保证以后要带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不带书,从而我发现智障学生也知道言而有信的道理,后来通过这件事情我还教育学生要做个有诚信的人以及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可能今天的上课内容明天他就忘记了可能一个简单算式你说了十遍他还是不会算,爱学生就要一切都为他着想。可能他作业有时你都看不懂,可能有的学生连说话都不会,但是知道你否在乎他否关心他否爱他课上我老师,课间我朋友;午休时我个很好的陪伴者,就餐时我又是个很好的榜样。有时为了帮学生买他喜欢的尺找了好多的商店,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有时为了让他观察实物我特意把商店搬进了课堂,因为他也能自己思考。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无法与同年龄孩子相比,但是同样要求他思想进步,健康成长,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能够通人情、明事理。同时我学生也关心着我有时看见我一个人在忙着出班级黑板报时,也会主动要求帮助我;有时看见我帮他写作业打样子,会关心地问我累不累;有时看见我为了准备上课的教具而忙碌,会用心地询问我否辛苦了每当那时哪怕你再辛苦、再疲倦,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自己的教育已经得到一定的收获。

同样也是这个老师应尽的责任。一天,对于每一个学生生活上的照顾。有位学生早上没来上学,担心他路上出意外,打电话询问后得知他出门时摔了一跤,趁着午休的时间,和另一位老师骑车前往看望,第一时间给他送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他感到心灵深处的温暖。一次,有位同学在学校因为肚子疼,午饭吃的很少,得知后等她吃了药,便为她准备了充饥的食物,让她能有足够的体力恢复健康。还有一次,跟车送学生回家,家长接学生的地方后,发现一个学生的家长没有来,原地等了好久不见有人来接,为了学生的安全,又把他带回了学校,再联系家人,直到亲手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以后我才离去,那时天已经黑了不论是学生春游,还是外出实践,都帮学生准备好所需物品。嘴干了要喝水,天热了要吃冷饮,帮他一份份买好;吃完东西要擦嘴、擦手,递上一张张餐巾纸;时间长了要上厕所,领他一个个进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个家长一样地关爱着他。

爱心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学态度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来,我品读过一些优秀的教育书籍。其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我深受启发,感慨颇多。

在认真品读过程中,我禁不住被他大师级深邃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教学态度,创新的教育探索和实践而深深折服。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我在探寻着一个答案:是什么令他能够持之以恒的探求实践?是什么令他在别人认为枯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是什么让他具备了一双魔术师般的妙手,使一个个本来平庸的孩子化腐朽为神奇?

慢慢地,答案逐渐浮现——那就是一颗对学生真正关爱的心。书中费加的故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这和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认定的差生、后进生十分相似。想想我们平时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除了训斥、冷眼外还有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深深的震撼了我:他给费加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专技术学校;后来,费加成了一名优秀的机床调整技师,真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位老师真是她的幸运!我们与他相比缺少的是什么呢?一点耐心、恒心、爱心和责任心,而多出来的却是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

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大师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去对待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后进生与优等生是平等的,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一样需要关爱,爱心可以感化学生,可以创造教育教学奇迹,这让我想起以前当班主任时的一个成功案例。

那是刚接班的第二天,班上就有一位女同学不请假没来上学,打电话联系家长后得知,这个孩子在假期中偶然认识了一位外地男青年,单纯幼稚的她便决定辍学并跟着私奔。想到刚接班又不是学校的原因,不管也罢,但看到家长沧桑的脸上流露出的悲苦和绝望,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的沉沦给这个家庭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再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一点社会经验,遇到这样的事情又是多么的危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和家庭。从她父亲那里我得到了她的手机号码,知道她不接家里的电话,我便不停地用短信与她沟通。开始时短信如石沉大海,但我没有灰心懈怠,仍然一条条的发送,终于收到她的一条短信:“老师我知道你是真心关心我、帮助我,我有时也在后悔,也想回去,但回去后老师、同学会怎样看我?”我对她说:“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看你如何对待错误,是知错就改还是一错再错?”通过一个个的短信,解开了她的心结,使她鼓起了改正错误、面对现实的勇气,最终又重新回到班级,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道。这个学生后来在我班一直表现很好,当我推荐她到高职就读的时候,她不打折扣的答应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她相信我,知道我是真心关心她,后来,她在高职发展得也不错。细想:是什么创造了奇迹?答案是: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

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更加增强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在学校每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不起眼的一份子,在社会更化作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在家里呢?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承载着学生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是沉甸甸的一份责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用责任去浇灌!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大师,因为他有一颗伟大的爱心,正是这颗爱心赋予了教育以灵魂,创造了教育教学奇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更为深刻的明白: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是行尸走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文霞.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集体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成人教育,2010,(01)

爱心教育范文篇9

1从情感关怀入手,通过系统测试,发现典型学生。成长辅导室是关心学生的平台,从关心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通过全面覆盖的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筛选出需要给予帮助的学生。通过专业心理测评系统筛选,对于普查中情感评估分值超高的学生,发现需要重点帮扶的典型学生。我们建立情感教育档案,给予常态关注和及时教育帮扶,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2感恩教育,用亲情激发大学生爱家人、感恩父母的情怀,挖掘大学生爱心原动力。中国崇尚孝道,感恩是一种修为。现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认为父母给予关爱是应该的,我给予父母是多余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做好《感恩》教育。采取设问、对比、换位思考、模拟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们关于感谢父母,关爱父母的思考,触动麻木的内心,引导其在行动中实践感恩之心。3恋爱观教育,正视学生成长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理性面对爱情的方法。青年学生,情窦初开,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大学爱情是我们必须坦然面对、适度接受的情感之一。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正确的理念指导大学生正确的爱的方法,我们要教会学生:1正视爱情:大学生处在青春的萌动期,爱上异性是正常的成长反映,不用惊慌、不用羞涩,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成长经历。2理智的爱方法:(1)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生理的满足。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2)选择志同道合的恋人: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莎士比亚曾说: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3)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4)正确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大学生要能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心胸开朗,豁然大度。要懂得自身情绪的管理,学会排解情绪的方法;(5)学会感情宣泄的合理方法:1)学会哭泣;2)运动舒缓;3)向他人倾诉;4)兴趣转移;5)情境转移。3培养爱的抉择的能力。教会学生,心中有了爱,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面对别人的示爱要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果断拒绝,萌芽中的拒绝往往对对方伤害更小。4开通女生援助通道。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我们要加强女生自爱教育,教会学生如何避免与男方深度接触,教会学生学会深度接触的必要防范,对于事先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给予正视,开通事后补救援助渠道,让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被隔离和游离于校园关怀之外,用帮助和关怀温暖孩子的心,教会其理性的爱,助其健康成长。

二、从个人发展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出发,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培养拥有友情,懂得关心他人的大学生

我们要教会学生,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在成长中都需要一个支持系统给予自己内心以力量。友谊、亲情是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圈子所在。大学生处在成长关键期,很多好奇、很多兴趣、仍然也有很多不惑和不悦。这时,需要周边的人的关怀、帮助、支持与理解,也许,这种帮助只是一个笑脸、一句问候,但是对于处于低谷的你来说,却如一缕温暖的阳光,足够带给你强大的希望。因此,你的需要也是别人的需要,有施、有得,施多于得,方为大爱之道。

三、从思政教育入手,向学生强调公民责任、法制、道德,培养有爱心、有修养的公民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体只有在社会的大家庭里才能突显各自的价值,孤立的诺亚方舟是不能长久,也不能存在的。人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思考就是自闭,不能进步。因此,每位同学作为单独的个体,必须融入社会,都必须了解并严格遵循法制、伦理的基本准则,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具有高尚的公民道德和情操。诚信,有爱,遵章守法,树立集体意思,大局意识,公民意识,才有可能与他人紧密联系、配合、相互支持、关爱,帮助,共同进步。

四、结语

爱心教育范文篇10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有感触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7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