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项目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07:59:13

产品项目总结

产品项目总结篇1

关键词:自产产品 在建工程 对外捐赠 视同销售

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是企业中经常出现的一笔业务,虽然在其财税处理上取得了部分共识,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争论。从自产产品这一线索出发,总结、思考并理解现有相关财税处理,加深读者对自产产品用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财税处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实务指导意义。

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如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或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投资或利润分配及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或其他非货币利等方面的行为,税法将其界定为“自产自用,视同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内部处置资产,如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改变资产用途;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其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变,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将资产移至境外的除外)。

这两项规定对总结分析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财税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自产产品用于普通事项的会计处理

普通事项包括自产产品用于非货币换、分配给股东投资者、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用于换取生产生活资料、消费资料等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于抵偿债务等方面。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做正常销售产品处理。按照公允价格确认自产产品的销售价格,并计算相关的增值税,按照产品账面价值结转成本,利用收入和成本之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交纳所得税,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确认收入时,借记“应付股利/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结转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二、固定资产自营建造领用自产产品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自营建造领用自产产品主要是指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在建工程属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领用时应视同销售。然而会计核算中的“在建工程”又有不动产和动产之分。

税法对于不动产的定义主要是借鉴营业税对不动产转让税目的注释,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明确了凡是对于不动产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和装饰都属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这些均属于交纳营业税的范围,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都是不能抵扣的,为真正意义上的“在建工程”这一增值税非应税项目。会计核算上在建工程的含义,除不动产之外,还包括处于建设、安装、改扩建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生产线等,这些属于税法中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有形动产”,却并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所以,企业在建工程领用企业自产产品涉及到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就需区分在建工程具体内容来进行。

如前文所述,根据现行所得税法规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应属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所以可理解为会计核算上直接将库存商品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成本,没有处置损益,这一处理与未满足会计关于收入确认条件之一“资产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相符。有的学者认为为体现在建工程价值的公允而确认自产产品的收入,结转成本,这种观点则显得不太恰当,一是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并不符合会计上的收入确认条件,二是确认收入结转成本会体现损益,可能会引发企业利润操作的行为。

(一)不动产的建造(厂房、仓库等)

所得税法认为不确认收入,自产产品用于非库存商品按照账面转入“在建工程”成本,而没有确认收入以及结转成本;增值税法规定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如果这个库存商品是外购的,不视同销售),根据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确定销项税额。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二)动产的建造(生产线、机器设备等)

我国增值税转型之后,生产线、机器设备等动产归属于增值税纳税范围,该部分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不视同销售;此类情况在所得税法上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亦不视同销售,不确认损益。所以,直接将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的成本即可。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账面价值)”科目。

三、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投资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点是通常不视为交易,只是资产、负债的重新组合,并未脱离同一背景,交易作价不公允,强调账面价值。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直接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但是税法上视同销售处理,需要交纳增值税。会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科目,贷记“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资本公积(或在借方)”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强调交易实质,以付出公允为基础确定初始投资成本。无论是税法上还是会计上都需要视同销售处理,即会计上确认收入,税法上确认应交增值税,会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 (账面价值)”科目。

四、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按增值税法有关规定,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所得税法认为,赠出,即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资产移送他人,应分解为视同销售货物和对外捐赠两项行为,属于特殊收入,要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以商品价格和商品成本之差为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然而会计准则认为无偿捐赠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不确认收入,直接将自产产品账面价值和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作捐赠成本“营业外支出”处理。税法和会计处理的差异如何理解?首先,要肯定的是,当前会计对于自产产品无偿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没有问题的,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确认收入的捐赠会抬高本年营业收入额,扩大了税法上其他费用的抵扣额度。我国现行税法关于企业费用的开支有些是以营业收入为标准设定扣除限额,比如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现行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招待费允许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广告宣传费的扣除标准为销售(营业)收入的15%,营业收入额的抬高有可能增加企业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的抵扣额,不仅影响税额的征管,也不利于企业进行费用管理工作。

第二,假如捐赠按照先销售后捐赠进行行为分拆、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的会计处理,会给企业管理者留有粉饰报表的机会。比如抬高本年营业收入额,虽最后企业利润总额并未有所改变(不确认收入下,减少利润总额=账面价值+公允价值×0.17;确认收入下,减少利润总额=公允价值×1.17-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公允价值×0.17),但改变本年的销售结构,使得可能原本即将被淘汰的商品、业务通过捐赠途径人为地改良其在财务报表上的销售收入状况,不能反映销售收入的真实质量,影响一系列相关的财务指标,不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会计处理是恰当的,即将自产产品账面价值和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作捐赠成本“营业外支出”处理,所得税处理的差异可通过纳税申报调整实现。会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所得税=(商品价格-商品成本)×所得税税率。

五、小结

关于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财税处理,在会计准则和税法条文中都有规定,但分散在不同模块,其法律依据比较零散,其会计处理是否确认收入作销售处理,主要是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若没有,则原账面价值转出;至于增值税的问题,则要判断是否符合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的情形;而所得税确认收入、体现损益的处理主要依据的是资产是否移送外部,这点有时与会计处理一致,有些情况下存在差异(比如捐赠),但经过分析这种差异是合理的,并不矛盾。

参考文献:

[1]陈龙,徐春蕾.自产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5,(3).

[2]郭枚香.自产自用税务及会计处理新探[J].财会通讯,2009,(5).

产品项目总结篇2

[关键词]成本结转;成本还原法;成本项目;产品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37-02

1 成本还原法的含义

所说的成本还原,就是将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综合成本项目,逐步分解还原为各步骤上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以恢复产品成本的真实结构,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因为工业企业在产品成本计算中,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生产步骤逐步累计结转,在产成品中以“自制半成品”综合成本项目反映,这一综合成本项目内,包括了最后步骤之前所有步骤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费用及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完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内,只反映了最后步骤上的费用发生情况,这就导致了产品成本结构的不真实,不利于进行成本分析、考核与检查,为了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在半成品按综合成本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必须进行成本还原。

2 成本还原法在成本结转中的应用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中成本还原,必须首先确认两个要素:一是还原对象(完工产品成本中所含上步骤转入半成品成本);二是还原基数或标准(上步骤所产半成品总成本或单位成本及其各成本项目的成本)。有了这两个指标,就能进行成本还原了。通常所采用的成本还原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也就是,将本月产成品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本月所产这种半成品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产成品成本所耗半成品还原后的各项费用,是以本月所产半成品的各项费用,分别乘以相同的还原分配率计算求出的,因而两者的各项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也就是,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按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还原。成本还原方法通常有构成比例还原法和综合比例还原法。

2.1 结构比例还原法

构成比例还原法是计算上一步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其总成本的比例,按这个比例将本步骤的半成品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公式如下。

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上一步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金额/上一步完工半成品总成本×100%

还原成本=本步骤所耗的上一步半成品总成本×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

例1:甲企业在2010年9月通过两个车间连续制造A商品,第一车间制造A半成品,投入第二车间深化改造制造A商品。所需原材料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50%。根据两个车间成本明细账的有关资料,成本还原计算如表1所示。

2.2 综合比率还原法

综合比率还原法是将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占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的比率,并按此比率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公式:

还原综合比率=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上一步本月所产半成品总成本×100%

还原成本=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还原综合比率

承上例计算过程如表2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还原对象都相同,还原的标准不同,但还原结果是相同的。

3 成本还原方法的改进

从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来看,当我们的成本计算中既存在广义的半成品(相对于整个企业的半成品),又存在狭义的半成品(相对于某一个生产车间的半成品)时,对结构比例还原法应用就可能出现混乱。况且,如果某产品的生产经过三个以上生产步骤,则通过一次成本还原后,仍然存在需要还原的“自制半成品”综合成本项目,必须依次向前进行成本还原,还原步骤数减一次,直到最初的生产步骤才能将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成本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这种成本还原方法,过于烦琐,费时、费力,不易操作。第二种方法综合比率还原法,我们在进行成本还原时,只需计算在半成品完工转出时各项费用在转出的半成品中的比重,即可顺利地进行成本还原。这样即使在生产步骤非常复杂时,也很容易进行成本还原,不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以上两种成本还原的方法基数都一律定为上步骤本期所产完工半成品成本,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到各步骤期初在产品成本结构和本期从仓库领用半成品的成本结构与上步骤本期完工半成品成本结构的差异因素,所以还原结果仍然不够准确,有必要对传统的成本还原方法进行改进,使计算结果更准确,便于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给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参考文献:

[1]章道云.成本还原方法新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李真.综合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3]张延民.浅谈成本还原方法[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2.12.

[4]高凡修.逐步结转分步法Excel模板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5.

[5]苗稳.综合结转分步法下成本还原方法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

产品项目总结篇3

一、改进后的分步法介绍

首先,各步骤将成本计算单增加一栏“前步半成品费用”,专门核算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步骤发生的其他费用仍按成本项目反映(成本计算单格式见后面所列)。

各步骤成本计算时,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费用(不论是从前面步骤直接转来或从仓库领出的),对本步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分配时,其完工率都按100%计算分配,其他成本项目仍按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计算分配。这样由前到后逐步综合结转,最后步骤即得本期产成品的综合总成本。

其次,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单位成本”一行除“前步半成品费用”一项外的其他各项分项汇总,即得反映企业本期成本水平的产成品单位成本及结构,利用其即可进行成本分析。

举例如下:设某企业为连续式多步骤生产(装配式多步骤生产同样适用)。第一步骤主要材料一次投入;第二、三步骤一般材料陆续投入。各步骤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率假设均为50%,各步骤成本计算单如表1、表2、表3,由表3(即最后步骤成本计算单)得本期产成品综合总成本,将表1至表3中第⑤行第②③④列分项汇总到表4,由表4第④行得反映企业本期成本水平的产成品单位成本及结构,第⑤、⑥行为成本分析。

二、改进后分步法的特点

1. 准确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本期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以便为下期控制、降低成本提供依据,而不是为了了解本期产品到底耗用了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也就是本期产成品的成本是由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成本所构成)。而表4第4行汇总而得的产品单位成本(结构)正反映了前者,现行分步法中成本分析的结果正反映了后者。

因汇总而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与产成品综合总成本无关(而综合总成本与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有关),反映的是单位产品耗用各步骤同期费用之和(即相当于本期产成品耗用的半成品都是由各步骤本期投入本期完工的),故此单位成本准确反映了企业本期的成本结构与水平,用其进行成本分析,不但能随时准确反映出产成品成本结构与水平的变化情况,便于成本控制,且与各步骤对本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结果吻合一致。

与此相反,因在综合结转法中,本期(每期)生产的产成品耗用前面步骤的半成品有的是前面步骤本期投入的,也必然有一部分是前面步骤上期或上…上期投入的(各步骤期初在产品本期完工后转入下步骤即是这样)。这样必然使本期产成品的综合总成本是由各步骤不同时期的半成品成本所构成,所以除以产量而求得的单位成本也就必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本期的成本水平,通过现行的成本还原方法还原而得的产成品成本结构更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本期的成本结构(因现行的成本还原方法是把本期产成品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前面步骤本期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而产成品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是由各步骤不同时期半成品成本构成,且各步骤不同时期的成本结构又不可能一致,所以在成本还原过程中必然使成本项目间互相串项。这样还原出来的本期产成品成本结构当然不能反映本期的实际成本结构)。故现行的通过对本期产成品综合总成本进行成本还原后除以产量求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结构)而进行的成本分析是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本期的成本结构与水平的,当然也就不利于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

另外,在现行的平行结转法中,虽然也是分项汇总而求得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但因各步骤完工产品(狭义)成本不与实物一起结转,所以当本期(每期)产成品不能将各步骤该期的完工产品(狭义)全部用完时(实际生产情况往往如此,不然下期后面的步骤就只好停工待“料”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所归集的费用就会是本步骤近期的累计费用,各步骤用其累计费用除以该步骤的约当产量计算出的完工产品(狭义)单位成本必然不能反映各步骤本期的成本水平,这样由各步骤完工产品(狭义)的单位成本(即单位分额)平行分项汇总而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也就同样不能反映企业本期的成本水平。

由此可见,现行分步法中的成本分析是不准确的,而改进后的分析方法是准确的。

2. 简便

直接用汇总而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进行分析,产成品的综合总成本也就不再需要还原了(只用于计算销售损益),这样当然简便了。

这样,改进后的分步法就使现行的三种分步法:综合结转法、分项结转法、平行结转法变成一种分步法,即:综合结转,计算成本;平行汇总,分析成本。既综合了现行分步法的优点,又弥补了不足,使分步法更具有实用性。

注意,若单位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品种多个,数量多个,则表4第4行产成品单位成本各成本项目的计算方法为:

某项目成本= ∑∑ 单位产品耗用第i 步骤

产品项目总结篇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我公司是西安一家中型软件企业,在公司中已经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度,软件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 软件开发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制造,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设计过程(没有制造过程);另外,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主要是人力资源;并且,软件开发的产品只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并没有其他的物质结果。基于上述特点,软件项目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独特性。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 软件项目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开发项目,也可以与产品项目组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项目。如果是订单开发,则成立软件项目组即可;如果是产品开发,需成立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负责市场调研和销售),组成软件产品项目组。 公司实行项目管理时,首先要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小组、项目评审小组和软件产品项目组。 1、项目管理委员会 项目管理委员会是公司项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一般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依照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管理项目; (2)监督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 (3)对项目立项、项目撤消进行决策; (4)任命项目管理小组组长、项目评审委员会主任、项目组组长. 2、项目管理小组 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一般由公司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草拟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 (2)组织项目阶段评审; (3)保存项目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数据; (4)为优化项目管理提出建议。 3、项目评审小组 项目评审小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可下设开发评审小组和产品评审小组,一般由公司技术专家和市场专家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1)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审; (2)对市场计划和阶段报告进行评审; (3)对开发计划和阶段报告进行评审; (4)项目结束时,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审。 4、软件产品项目组 软件产品项目组对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可下设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组。软件项目组和产品项目组分别设开发经理和产品经理。成员一般由公司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开发和市场调研及销售工作。 三、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讲,软件开发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安装及维护阶段。不论是作坊式开发,还是团队协作开发,这六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重点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风险管理及开发人员管理四方面内容导入软件开发的整个阶段。 在八十年代初,著名软件工程专家B.W.Boehm总结出了软件开发时需遵循的七条基本原则,同样,我们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也应该遵循这七条原则。它们是: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够清楚地审查; 

产品项目总结篇5

一、改进后的分步法介绍

首先,各步骤将成本计算单增加一栏“前步半成品费用”,专门核算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步骤发生的其他费用仍按成本项目反映(成本计算单格式见后面所列)。

各步骤成本计算时,耗用前面步骤半成品费用(不论是从前面步骤直接转来或从仓库领出的),对本步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分配时,其完工率都按100%计算分配,其他成本项目仍按投料程度或完工程度计算分配。这样由前到后逐步综合结转,最后步骤即得本期产成品的综合总成本。

其次,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单位成本”一行除“前步半成品费用”一项外的其他各项分项汇总,即得反映企业本期成本水平的产成品单位成本及结构,利用其即可进行成本分析。

举例如下:设某企业为连续式多步骤生产(装配式多步骤生产同样适用)。第一步骤主要材料一次投入;第二、三步骤一般材料陆续投入。各步骤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率假设均为50%,各步骤成本计算单如表1、表2、表3,由表3(即最后步骤成本计算单)得本期产成品综合总成本,将表1至表3中第⑤行第②③④列分项汇总到表4,由表4第④行得反映企业本期成本水平的产成品单位成本及结构,第⑤、⑥行为成本分析。

二、改进后分步法的特点

1. 准确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本期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以便为下期控制、降低成本提供依据,而不是为了了解本期产品到底耗用了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也就是本期产成品的成本是由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成本所构成)。而表4第4行汇总而得的产品单位成本(结构)正反映了前者,现行分步法中成本分析的结果正反映了后者。

因汇总而得的产成品单位成本与产成品综合总成本无关(而综合总成本与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哪期的半成品有关),反映的是单位产品耗用各步骤同期费用之和(即相当于本期产成品耗用的半成品都是由各步骤本期投入本期完工的),故此单位成本准确反映了企业本期的成本结构与水平,用其进行成本分析,不但能随时准确反映出产成品成本结构与水平的变化情况,便于成本控制,且与各步骤对本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结果吻合一致。

产品项目总结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汽车样车;试制

前言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更新,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型汽车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汽车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因此压缩汽车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汽车上市速度成为各汽车行业开发汽车产品的重要任务。

样车试制作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品设计验证、产品工艺验证以及产品质量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对产品虚拟设计开发的有效验证与补充。同时样车试制必须按照认证计划为各个工程部门提供满足试验要求的实物样车,在样车试制过程中及时发现各种产品设计问题、工艺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人机问题以及提前验证各类工厂工装等,并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工程师和相关工程、工厂人员,以便在新车型设计开发的早期阶段解决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产品缺陷,从而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减少工程开发风险,降低工程设计及更改成本,为新车型的顺利量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而提升样车试制项目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优质、高效开发汽车产品的基础,也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支柱。

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现状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是基于试制项目启动经理负责制,在矩阵式组织架构中进行多维管理的模式而开展任务。整个样车试制过程贯穿了试制造车计划管理、试制人力资源、试制质量控制、样车制造预算控制、进度跟踪,因此试制项目的管理也是围绕这几项基本任务来开展工作的。具体展开来讲,整个试制项目管理工作涵盖以下几方面:

1.1 试制项目管理范畴

明确试制项目在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分工范畴,并依照不同项目类型制定试制项目造车策略。产品规划发展部及整车制造运营部在样车试制在新车型开发初期制定试制策略、编制产品开发规划,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参与前期试制策略讨论,明确试制任务,并在试制全过程统筹协调,确保按时保质交付满足试验需求的高品质样车。

1.2 样车试制计划管理、沟通管理与风险控制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从项目启动开始,至整个样车造车任务结束,这期间负责制定项目关键节点并全过程跟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沟通协调各方资源,确保试制项目按照造车计划进行。

1.3 样车试制预算管理

在收到试制造车项目立项初期,需要完成项目造车预算的申报,这包含项目造车人员、设备、物料、物流、仓储等费用预算。项目经理协调各功能块工程师完成各自的费用运算并汇总进行管理运作。

1.4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样车试制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贯穿整个试制项目的始末,确保试制项目满足样车试制需求,在每个关键节点完成各交付物工作,对重点节点需要提前预警并全程跟踪管理。

1.5 试制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国内车企通常同步开发多个汽车产品项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组成员在整个造车任务过程中的作用。通常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试制项目经理在立项初期组建试制项目团队,包含试制物料/物流、白车身、总装、电器、质量等工程师,定期开展前期准备会议,以会议的形式传递项目的各类信息并定期跟踪各功能块人员的工作进度,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试制进度按计划实施。

1.6试制项目物料管理

由于样车试制是小批量生产规模的造车任务,工程开发的所有车辆零件、由物料工程师进行维护整车BOM(Bill of Material),同时由工程物料使用者即样车试制工程科提出需求申请,通过样件采购小组购买、计划外领料或供应商直接提供等途径获得所需工程物料,如图2所示。因此物料管理是整个试制项目环节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车企产品规划部的新车开发规划等信息,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在接到项目造车任务需求之后,汇总试制项目启动各类信息,包括项目进度时间、可视化物料清单、试制车辆造车需求、车辆配置表、产品项目规划、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并全程参与造车任务分工、造车内容的研讨会和前期启动会议,与项目管理部确认样车试制需要承担的试制项目内容。在梳理了试制项目信息表之后提传递给试制运营管理工程师,用以评估样车试制产能及造车资源。根据现有资源来平衡是否满足造车需求,并及时与项目经理进行充分沟通探讨,及时将评估结果和建议方案反馈给项目经理。

在确认样车试制资源可满足项目造车需求之后,由试制项目启动经理组织并召开样车试制项目启动会,将试制项目信息及时分享给样车试制各个功能块负责的工程师,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根据项目管理部输入的造车信息预估试制预算,并组织各个功能块负责工程师汇总项目造车预算信息,包含项目造车人员工时、设备工时、差旅费用、造车物料费用、物流运输、仓储费用、白车身工装、夹具费用、软模零件费用等,其中人员工时费用含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班组技师等人员,而物料费用则是整个造车项目的重要组成,包含零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外饰、内饰、空调电子、线束)等费用。试制项目预算汇总表经过分层审核后提交给产品规划发展部进行审批,之后根据项目信息变化及项目关键节点更新预算。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通过召开试制项目准备会议,建立并造车项目关键节点,这些节点涵盖整个造车项目始末的每个环节,包括每个交付物的项目任务以及负责人,以便于项目进展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进行全局掌控。在试制造车前期准备按需组织召开造车准备,拉动制造工程部相关工程师跟踪并评审造车前期的工艺清单、设备清单、工艺工装、关键零件清单、验证计划等准备情况。

同时试制项目启动经理根据项目管理部会签的冻结版本造车需求(含造车车辆数、用户需求时间)重新更新试制造车预算,并协调质量工程师与车辆用户进行沟通,根据具体每辆车的用途汇总并制定质量检查计划。编排并试制造车项目计划表,包含车身造车、油漆、运输计划、总装造车、电器软件刷新、质量检查进度。与此同时,试制物料工程师开展物料清单表汇总工作,并将冻结版本的物料清单传递给采购部,每周组织召开物料沟通会,跟踪物料订单释放、回签、物料到料率等信息,并协调采购部、物流部进行试制物料的采购、运输及清关,每周向项目管理部交流物料状态进度。

试制项目启动经理与目标工厂达成一致并制定油漆出厂计划,确保车身制造周期与总装装配时间匹配,并安排车身工程师、总装工程师根据技术文件制定工艺方案,开发试制工装、工具等任务。在试制造车工艺准备前期,由工程技术开发部门、制造工程部输入造车相关技术文件,如数模图纸、GD&T、特殊装配要求、整车及零部件测点图、DTS、关键工艺清单、工艺设备清单、工艺顺序、定位基准、测点文件等,试制车身工程师及总装工程师根据输入的相关技术文件制定并开发试制造车工艺以及工装、夹具。

在前期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项目关键节点要求,试制项目启动经理协助质量部组织召开造车开阀评审会议,开阀通过后,宣布项目启动样车试制,包括白车身制造、总装装配、电器调试、质量检验等工作,如图3所示。

在整个项目中,试制项目经理负责全周期跟踪项目状态,定期汇报项目进度,若出现任何问题,及时与相关功能块沟通,若判定该问题不影响试制计划,则由相关人员解决并关闭问题。试制质量工程师根据质量计划进行样车终检,评估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必要时启动相关处理程序。试制质量工程师组织用户共同进行样车交付状态确认并签收《车辆交付确认单》。对仍存在问题车辆的交付,需要由用户同意并签收,最终确保项目造车按计划准时交付并满足试验需求。

3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与展望

3.1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前景

试制样车可实现汽车产品外观及性能设计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样车试制要求的车型外观、动力传动配置、结构合理性和整体平衡性等,必要时还可以对整个产品局部设计进行改良并优化。因此一款设计精良的汽车新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投入量产的过程中,样车试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此可见,在新产品开发周期中,加快试制开发进度,推进产品上市周期,完善的试制项目管理方法是推进系列产品开发、通用生产工艺,有效控制新产品的质量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利工具。

3.2 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展望

汽车研发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将逐步走向平台化管理和矩阵式管理方向。通常试制项目管理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广度,从班组生产管理到管理整个试制项目平台,都需要用到项目管理;试制物料管理需要横跨汽车生产企业上游的系统集成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二级零部件厂商,到下游的物流、海关、仓储等;第二是业务的深度,例如试制项目造车预算,从前期预算编制、申报到项目中期的费用跟踪管控、直至项目结束前实际发生费用与预测费用的占比以及最终财务结算。可见,试制项目管理涵盖了工程技术开发、财务管理、车辆产品规划、样件采购、零件及整车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样车试制开发过程是十分庞大的协同过程,试制项目管理围绕着矩阵式管理模块进行协同,以利用综合利用每个功能块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每位工程师跨平台、跨项目协同并同步开展各类试制项目。

随着整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加快新车型投产上市速度、完善产品升级换代,对于车企而言就是在确保高质量产品车的同时精益整个新车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因而样车试制项目管理在整个新车产品开发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样车试制过程中提前进行潜在问题的验证及改进,确保后续目标工厂顺利量产。因此可靠的试制项目管理不仅满足研发及工厂的需要,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S].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项目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M].项目管理技术杂志社,2004.

[4]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Institute, 2004.

产品项目总结篇7

【关键词】 分步法; 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27-03

一、中美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构成体系上的主要差异

我国制造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是按成本核算对象不同而区分的,我国的成本核算制度将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由此产生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其中分步法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成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1]。

美国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按成本核算对象是否具有独特性划分为分批法和分步法两种[2]。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对象要求具有独特性,例如为客户生产的一台专用机器。如果某一批次产品的资源耗费水平与其他批次不同,具有独特性,此时不能把不同批次的产品混在一起用总成本除以总产量的方式计算单位成本,而应该采用分批法,为每一批次的产品单独计算成本,否则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数据误差很大。分步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如瓶装可乐的生产。分步法下,每件产品的资源耗费水平相同,不具有独特性,因此不需要将这些产品区分开来单独计算其成本,可以用总成本除以总产量的方式计算单位成本。美国的分步法又进一步划分为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方法。其中,加权平均法的原理与我国的分项结转分步法原理一致,这里的加权平均是指将期初存货成本与本期生产成本之和除以本期完工产品约当产量与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之和。先进先出法则是我国未使用的方法,是后面着重将要阐述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先进先出法的基本原理

美国的加权平均法与我国的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原理一样,将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混合加总在一起,然后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约当产量法下,某一成本项目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生产成本之和除以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之和,得到该成本项目的分配率,该分配率乘以完工产品约当产量得到完工产品成本,乘以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则得到期末在产品成本。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美国的先进先出法假设先投产的产品先完工,在该方法下,期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是分开的,不混合加总在一起进行分配,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将期初在产品包含的上期发生的成本分配给“来自于期初在产品的完工产品”;然后,将本期生产成本在“来自于期初在产品的完工产品”“本期投产并完工的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三者之间按投入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三、先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的举例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先进先出法,在此举一个例子予以比较说明。

例:甲公司生产的计算器在装配部门完成组装后转移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2016年6月月初,公司装配部门有400件部分装配的期初存货,6月份公司又投入生产600件产品。6月份装配部门的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

按加权平均法,装配部门6月份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2所示。

其中约当总产量为本月完工转出的数量加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之和,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项目约当总产量500+500×100%=1 000(件)

直接人工项目约当总产量500+500×50%=750(件)

制造费用项目约当总产量500+500×50%=750(件)

表2中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时,先将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混合加总在一起,得到表2中第三行“投入的生产成本总和”的数据,再用该数据除以约当总产量即得到单位产品成本这一行的数据(即分配率),然后用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乘完工产品的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即可得到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若按先进先出法,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不混合加总在一起,其基本思路是增加发生的成本按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进行分配。本月增加的投入按照顺序一是用于将期初在产品加工为完工产品,二是用于本月投产并完工的产品,三是用于部分完工的月末在产品。在应用先进先出法时,需要先将本月增加的这三个方面投入的约当产量计算出来,然后按三个方面投入的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本月增加发生的成本。本月三个方面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计算说明如下:

1.将月初在产品完工所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

上例中本月完工转出500件,按先进先出法先投产先完工的假设,其中有400件完工产品来自于月初在产品,有100件完工产品是本月投产并完工的。装配部门将400件月初在产品加工为完工产品,本月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结合期初在产品完工率计算如下:

增加投入的直接材料项目约当产量=400×(1-100%)=0(件)

增加投入的直接人工项目约当产量=400×(1-50%)=200(件)

增加投入的制造费用项目约当产量=400×(1-50%)=200(件)

2.本月投产并完工所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

本月投产并完工的100件产品各项目100%都是本月新增投入,对应的各项目约当产量均为100件。

3.月末在a品所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

500件月末在产品是本月投产的,本月新增投入有一部分用于这500件在产品的加工,本月增加投入的约当产量结合其完工率计算如下:

增加投入的直接材料项目约当产量=500×100%=500(件)

增加投入的直接人工项目约当产量=500×50%=250(件)

增加投入的制造费用项目约当产量=500×50%=250(件)

三个方面本月新增投入的约当产量汇总如表3所示。

有了本月新增投入的约当产量的数据之后,就可以按其比例对本月增加发生的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如表4所示。

本月500件完工产品中,有400件来自于月初在产品,表4中本月“将月初在产品完工”所发生的成本加上从上月结转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就是这400件完工产品的成本,它与“本月投产并完工”所发生的成本共同构成本月500件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如表5所示。

为了能相对清楚地阐述先进先出法的计算原理,本文将先进先出法的计算步骤拆分成若干表格加以表述。当然,也可以将上述步骤合并在一张表格中。

在这个例子中,先进先出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加权平均法低4元/件,完工产品总成本比加权平均法低2 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则比加权平均法高2 000元。如果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较多的话,这种差异汇聚在一起将显得重大。本例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直接材料价格的上涨,月初在产品单位材料成本是20元/件(8 000元÷400件),本期的新增投入的材料单位成本是30元/件(18 000元÷600件)。在先进先出法下,成本较低的月初在产品首先加工为完工产品并结转,月末在产品则由本期投产的材料成本较高的产品组成,这样使得完工产品成本相对较低,月末在产品成本则相对较高。可以想象,如果直接材料或者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单耗水平下降的话,则结果将会相反,即先进先出法下的完工产品成本相对较高,月末在产品成本相对较低。

四、引入先进先出法的必要性

我国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无论是品种法、分批法还是分步法,从计算过程看都是将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混合加总在一起,然后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即采用的是前述所谓的加权平均模式。这种模式从计算过程看相对比较简便,但从管理决策的角度看,由于该方法隐藏了不同期间耗费水平的差异,不一定能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比较于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因为先进先出法聚焦于本期生产成本的分配,能为管理者揭示前后期单位耗费水平的变化信息,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价格进行及时的调整。试想上例中假设另有竞争者生产相同的计算器定价为38元,比甲公司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40元)还低,那么甲公司基于成本的定价决策(不小于单位成本40元)势必导致该公司无法和对手展开竞争。如果甲公司是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单位产品成本为每件36元,那么它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价格比单位成本高同时比竞争对手价格低,比如37元/件,从而能与对手展开竞争。因此,从有利于决策的角度看,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世界,笔者认为我国引入先进先出法作为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产品项目总结篇8

一、我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

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也是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食品工业,对协调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扩大内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大量转化农产品为基本特征的食品工业以年均13%的增长速度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同期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农业、制造业、现代流通服务业于一体的重要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5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率接近20%,产品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为17%,利税总额增长率为17%。预计未来5―10年我国食品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仍然保持在15%以上,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对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等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农产品深加工国债专项实施成效显著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国家在“三农”方面的政策效果显现。

第一,农业连年丰收,粮食总产和单产连续三年增产,2006年粮食超过9800亿斤。

第二,农民收入连续3年增幅增长超过6%,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6.8%,2005年6.2%,2006年7.4%,农民增收连续3年超过300元。

第三,农村市场明显回暖,农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幅度明显增加,2006年农民全年消费总额比上年增加了4000亿元。

第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主要经济作物和畜产品、水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第五,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由此可见,中央的“三农”政策效果明显,农业和农村良好的发展局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我委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支农惠农的重要抓手,于2001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实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国债专项,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择优扶强的原则,采取“以点带面、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办法,对具有一定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能填补国内空白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予以支持。重点支持领域是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特色资源加工以及食品机械等六大行业。截止目前,该专项共安排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项目252项,涉及到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果蔬加工及特色资源综合加工等多个行业,项目建设总投资47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安排国债资金22.94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实现产值231亿元,销售收入540亿元,利润62亿元,利税58亿元,出口创汇4.66亿美元,转化农产品1667万吨,带动农户800万户,提供直接就业28余人。专项工程实施5年来,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推动了食品工业技术进步,提高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截止目前,大部分建成项目所生产的产品都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产品还通过了HACCP(质量危害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和国外相关认证,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以建设和完善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体系为出发点,对食品(原料)生产和流通领域提出相应的标准建议,使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努力满足了人民生活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需要。

(二)推动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作为矿山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产的接续产业,在吸纳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我们重点支持了阜新伊利乳制品公司等4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这批项目预计明年可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可直接安排就业近1万人。

(三)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农业、林业所占比重较高,资源特色优势明显,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安排的中西部地区项目占全国项目总数的70%以上,项目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仅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实施的两个畜产品综合加工项目,通过建设养殖基地,就带动了4100多个养殖户,农民直接增收39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增收209元的31%,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通过重点对一批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有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的培育和支持,体现了引导重点企业和行业排头兵发展规模经济,带动行业升级的总体思路。通过专项的实施,高新技术和装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了行业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了重点行业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如乳制品行业前十位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4.7%等。

(五)行业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针对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现状,重点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争做到对农产品原料的“吃干榨净”,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食品,提高其在食品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

(六)填补生物化工领域的国内空白,加快了我国能源替代的步伐

积极研究和推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化工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替代资源,缓解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开发完成了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生化法生产乙二醇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世界领先水平。且项目投资和生产成本均大大低于目前石油化工路线。主要产品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均达到了同类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在聚酯、聚氨酯、防冻液生产及相关领域得到应用,达到了石油原料的同类产品水平。该公司20万吨化工醇项目的建设,将实现乙二醇产品的产业化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同时,由于食品加工企业集中在小城镇,其发展有效促进了小城镇的物流、商流、人流和信息流,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活跃了小城镇经济,推动小城镇发展。青岛九联集团通过“公司+合作联社+农厂”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把其所在的小城镇周边的农民变成了农厂工人,并在镇区为他们开发了1000多套公寓,使这些农民成为小城镇居民,推动了小城镇发展。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全面提高食品工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资源和投资依赖型转向自主创新驱动型。改变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向资源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形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设备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二)探索建立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要按照自主自愿、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进行联合和合作。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采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进一步明确规范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二是通过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三是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供销合作社、社会事业单位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产和经营服务,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通过横向联合实现纵向协作的联结模式;四是引导农村合作组织创建农民自己的加工企业。总之,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使参加一体化经营的农户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引导各方面增加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投入,在政策引导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要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组织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但要更加突出精深加工和对农民增收作用更为明显的项目,重点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项目,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向食品工业项目。

产品项目总结篇9

一、重点支持技术领域和优先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资源环境、航空航天、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详见《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08年)》。重点支持以下方向的新产品开发,优先支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

1.突出节能减排主题,重点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重大环保节能新产品开发。

2.重点支持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的重大科技成果产品开发、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开发。

3.重点支持资源环境、人口健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公益领域新产品开发。

4.重点支持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升级的新产品开发。

5.重点支持有关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应急和防治,灾后修复和重建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新产品开发。

6.不支持范围:食品、保健品、饮料、服装、传统手工艺品、小家电等日用产品开发;军工配套产品开发;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开发。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2.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权益状况明确,无相关产权争议。

3.产品创新程度高。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4.产品为国内首次开发成功,已有市场销售,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5.项目产品技术水平较高,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高的性能。

三、申报组织方式

1.申报渠道

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采用电子材料和书面材料相结合方式。

项目申请单位登陆program.most.省略,点击新产品计划,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后录入申报书,然后输出打印,并将电子数据和其他材料一并通过主管部门报送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等申报组织单位登陆program.most.省略,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后汇总项目电子数据,打印上报项目汇总表,并将汇总电子数据和其它纸制材料在2008年5月30日前按要求上报科技部。其中电子数据通过科技部科技计划申报中心“一站式”平台上报科技部,电子数据备份和纸制材料报送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要参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及《申报指南(2008)》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的项目申报组织、评估(评审)和推荐工作。

2.备案制单位管理

进一步发挥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新产品计划中的组织作用,继续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西安、湖北、湖南、广东、山东、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河北、宁波、江西16个省(市)实行申报备案制管理,其中,北京、湖南、西安三省(市)实行网上评估。备案制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备案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评估机构的考核和管理,完善项目评审评估体系建设,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精心组织项目。科技部将对2008年申报备案管理单位评估机构的评估和评审工作做重点监督和考核。

3.项目申报数量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局)推荐上报项目应择优排序,申报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部门前两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平均数的130%,其中A类项目原则不超过上报项目总数的30%。

4.关于重复申报

原则上一个企业当年度只能申报一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同一项目不得从地方和部门同时申报新产品计划;同一项目不得以相同或不同名称重复申报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其它政策引导类计划;已列入过新产品计划的产品不得再次申报。凡发生以上情况者取消立项资格。

四、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请单位需提交材料

1.必备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技术转让或合作协议(复印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特殊行业许可证(复印件)。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需提供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新药证书;农药生产许可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的3C认证等。

(5)涉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复印件)。

2.辅助材料

(1)项目产业化前景分析。

(2)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最近2年内查新报告等技术证明(说明)文件。

(3)其他材料。如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用户意见报告、权威机构检测报告、获奖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证明等。

(二)申报组织部门提交材料

1.项目报送函。

2.推荐上报项目汇总表、项目评审意见表(和项目申请材料一起装订)。

3.申报纸制材料一式二份。

4.汇总电子数据(或通过网络传输)。

(三)材料装订及要求

产品项目总结篇10

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止步于企业知识库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有一个“套路”,就是搭建知识库,然后要求把散落在各处的文档(管理类的、技术类的、项目类的等)上传到知识库中,形成企业集中的电子文档中心。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知识、项目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普及,促进了知识交流和知识集中,为进一步的知识管理行动奠定了基础。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要对一个事物进行管理,首先要对管理对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管理对象的规模、数量、状态有个总体的把握,“没有数量就没有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文档是载体,不依赖载体而存在的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通过知识库这一平台,汇聚企业知识文档,清点企业知识文档,对知识文档进行分类,就成为启动企业知识管理的前置工作。

知识库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企业知识库也是组织知识管理的第一步。知识管理有个人知识管理,有组织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是以团队集体的形式,对企业知识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行为,是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结合的。如果企业知识管理止步于建立和使用知识库,那么知识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就完全依赖于个人积极性,依赖于个人知识管理行为,由于没有在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推动知识管理向纵深发展,造成了国内许多企业知识管理停滞不前。

如何让企业摆脱这一困境,答案就是在组织层面上开展知识产品工作。

知识产品和知识文档的区别

工作文档不等于是知识文档,知识文档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参考和复用价值的文档,包括企业内部的项目交付物、工作报告等,外部的行业信息、客户信息、专业技术资料等。知识文档一般不应包括简单的、纯流程型的文档,如内部会议通知、项目关闭申请;不包括管理时效性短、无保存价值的文档,如面试人员安排时间表。一般的工作文档容易获得,但是复用性差。

知识产品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加工形成的标准化、架构化、模型化知识和最佳实践,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标准化知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如控制程序、标准、规范、指南、模板、表单等体系文件中包含了标准化知识;

架构化知识是指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强调整体性,架构化知识,反映了人们对复杂系统和大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如工作规划文件、系统总体设计文件、系统架构说明文件中包含了架构性知识;

模型化知识是指用以分析问题的概念、数学关系、逻辑关系和算法序列的表示体系,如业务领域模型、数据模型、构件、诊断工具等中包含了模型化知识;

最佳实践是指在行业内产生显著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其他地方的优秀实践,例如集团管控模式、生产协同调度解决方案等中包含了最佳实践知识。

一般而言,知识产品是在知识文档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两者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项目型企业从知识文档到知识产品

1.项目过程中的知识文档的获取。

项目过程中的文档管理是公司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组应列出本项目在不同阶段计划产出的知识文档;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组应按照实施进度及时把知识文档上传到知识库,公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知识审计,把项目组知识文档上传情况纳入到项目考核中。

2.对项目文档进行提炼形成知识产品。

每个项目都需要在公司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创新点进行提炼加工形成知识产品,方便以后项目的复用,提高以后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使公司永葆创新活力。神华信息总结出了“项目知识产品提炼五步法”,如图2所示:

(1)筛选。

对项目文档进行筛选,初步挑选可进行提炼的文档,主要针对项目中模板、工具及成果文档,筛选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该知识文档在公司已有的标准化、模型、架构、最佳实践研究等方面存在创新;

该知识文档的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复用价值。

(2)拆分。

将文档中有价值的知识点与无用的知识点进行拆分,拆分的标准如下:

拆分的颗粒度按照使用的习惯进行拆分,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要确保知识点的质量,删除没有复用价值的内容。

(3)归类。

在知识管理当中,企业建立了知识内容体系,划分了知识的类别和层次。知识类别是知识内容体系的“骨架”,内容体系还应该有“肉”。这些“肉”应该是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而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同时也是构成知识产品的“肉”。归类就是将项目文档中拆分下来的按内容体系的类别归集,形成同类知识的聚集。

(4)汇总。

汇总的过程要打破时间、项目和部门的界限,将本公司、本行业的同类知识汇总到一起。汇总的过程也是甄别和淘汰的过程,要把认识肤浅的知识描述淘汰掉,留下认识正确和描述全面的知识。如果以前已有同类知识积累,汇总的时候就要将新的知识内容与以前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如果以前的同类知识缺乏本次获取的知识,则要创建新的知识。

(5) 加工。

对项目文档有价值和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信息处理:隐去客户信息、违反保密协议等相关信息;

解释:针对关键点进行原理解释或者使用注意事项解释等;

版本记录:针对知识产品进行版本记录,或说明修订信息;

3.公司统一组织对知识产品的研发。

由于项目受资源、目标限制,项目组仅能做很少的知识产品提炼工作,考虑到工作量比较大、知识积累跨部门和跨项目的特点,大部分的知识产品研发都需要公司统一组织。公司成立知识专家组、知识产品研发管理部门和各知识产品研发组。公司对知识产品研发提供人力、财力等资源支持。

知识专家组负责本专业领域知识管理和知识产品研发的规划、设计工作;负责对本专业领域研发的知识产品进行评审,不断提高知识产品成熟度。知识产品研发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知识产品研发计划、组织建立知识产品研发项目组、监督知识产品研发过程、组织知识产品的验收与推广。各知识产品研发组负责完成知识产品既定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