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课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4:14:05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1

【关键词】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难点;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财务管理基础》一同构成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课程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管理。为了便于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将财务管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课程。初级课程为《财务管理基础》,主要是假设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考察这四个部分的管理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货币时间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计算以及杠杆效应、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运营资本管理和公司股利政策等。中级课程为《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课程的内容是假设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就这四大块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具体来说,《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与收益、期权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管理、市场效率与筹资管理、MM理论与资本结构、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资产的流动性与运营资本管理等。

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中级课程中,我们改变了假设条件,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讨论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这一假设条件的变化,在初级课程中的一些方法就不再合适,必须采用考虑了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的焦点是在处理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且需要依据所计量风险的水平来决定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补偿率的水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将可以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环境的筹资以及投资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决策分析。这些内容就其重要性和难点来说大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

(一)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由于改变了假设条件,在中级课程中,尽管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初级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对问题的认识却是与现实环境更接近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相对繁复。就其重点来说,主要是增加了对未来不确定的计量以及补偿的确定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风险与收益问题,具体内容主要是单项资产的风险计量问题、多项资产的组合风险计量与收益水平,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问题,有效投资组合与最优投资组合集的确定方法,与个别资产风险相对应的补偿收益水平的确定(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拓展的套利定价模型等。

有了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基础,可以解决财务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主要就是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投资筹资决策问题。对不确定环境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仍然是财务管理基础中最基本的净现值法。所以,对投资决策问题在中级课程里,增加了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主要包括风险调整法,决策树法。

(二)期权价值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风险与收益部分是基于风险厌恶的态度,风险水平越低,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低;风险水平越高,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高。但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一项资产的风险越高,则其未来收益越不确定,偏离均值就越大,这就为需要对资产未来收益偏离均值而可能达到的某一收益水平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风险程度不同,达到某一收益水平的可能性不同,这样,选择权本身也就有了价值。这就是期权价值定价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利用标的资产的期权价值,在筹资决策管理中,人们创设了新的筹资工具,即含权证价值的可转换债券、可分离债以及认股权证等新型筹资工具,这些新的融资工具成为中级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在投资决策管理中,当我们在考虑现时投资所存在的未来的选择机会(也就是存在期权价值)时,对于一些投资项目的决策,需要重新考虑投资项目的价值。这就是中级课程投资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

(三)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另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其主要贡献来自于莫迪里安尼和米勒。他俩在195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证明了对公司而言,如果未来期望收益水平一致,且不存在交易成本、所得税的环境下,公司价值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一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1968年,他俩再次,对以前的结论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修改假设条件以后,由于公司所得税的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有负债公司的价值是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公司所负债务的节税现值之和。既然公司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有关,那么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公司在确定资本结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是课程的又一部分重点与难点内容。

三、对主要难点、重点内容的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由于假设条件由基础课程的确定性环境改变为不确定性环境,使得相同课程内容的讲述和学习难度均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遍感觉《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学习难度大增,学好该课程较为困难。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并能够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应用这些财务原理和方法,笔者针对前述中级课程三部分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设计。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部分重点、难点内容的各自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计量基础以及实践应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化风险收益的基本计量基础,切实理解和掌握项目投资管理的风险问题

前述内容提到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是整个中级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框架,而风险与收益的概念与计量方法是准确理解并应用风险条件下投资筹资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课程建设应该以熟练掌握风险收益的计量应用技术为前提,为项目风险投资管理提供坚实的分析技术与工具,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风险与收益这一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项内容逐渐展开、深入。

1.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是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一般的教学是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分布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但是,这样的讲述过于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笔者有意识地选择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几家公司。通过金融财富通的金融终端平台,可以找到不同的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估计值。例如,通过这一终端,可以找出有37家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对江西铜业(600362)2010年的每股收益进行的预测,最高为中投证券1.76元、最低为中金公司预测为0.97元。这些不同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值即是未来收益的一个随机分布。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预测的盈利数额分歧越大,则公司每股收益偏离期望值就越大,也就是风险越高。这样既直观地介绍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的随机分布状况和风险程度计量方法,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协方差与组合投资收益与风险

当把不同的两项资产搭配进行投资组合时,就产生了组合投资。要讲清楚组合投资能够分散风险的作用,其关键问题是说明资产之间的协方差。组合投资的收益为两项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值,组合投资的风险为组合方差,是由各自资产的方差和加上两项资产间协方差。大家知道,在同一时点上,不同资产的收益表现出不同的变动方向,产生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将决定组合投资风险的大小。当两项资产间的相互关系为负相关,也就是收益的变动是反方向时,资产间的协方差为负,所以总体方差减少,从而负相关的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组合的方差,降低组合投资的风险。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分属不同行业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分析组合。例如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钢铁类公司,如宝钢股份(600019)和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医药类公司,如同仁堂(600085),进行组合并观察和分析结论,使学生直观理解组合投资的效应。也可选择相同或相类似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组合,进一步说明和分析不同资产组合的结果。这些也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投资组合的作用与功能。为了说明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的作用,笔者选择了一些公司的股票(根据课程的上课时间,选择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时也根据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选择反映当时经济特征的公司)组成一个投资组合,通过追踪该投资组合的收益变动以及单项资产收益、沪深300指数(作为比较的参照系,即市场最优投资组合),通过观察,让同学们对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使同学们对投资组合分散个别公司风险,但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有了直观的认识。

3.资本市场线与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

有了市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有效集后,为了得到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笔者引入无风险资产,用无风险资产和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投资组合,即得到资本市场线。这条线是过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投资组合有效集相切的一条射线,切点为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集。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最优投资组合集的投资组合,这些投资组合集都满足:给定风险程度时,期望收益最大;给定期望收益时,其风险程度最小。

4.证券市场线与贝塔系数

根据资本市场线的特征,利用最优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集的个别资产与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组合,组合过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集的切线与资本市场线重合,两线的斜率相等,即可推导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其风险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而衡量风险程度的这个自变量就是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是风险收益部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这一参数的理解不仅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且也由此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投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理解,因此,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参数的意义以及求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选择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投资组合,利用一段时间,大致为连续60个月度的收益率的数据,通过回归的方法来估计贝塔系数,具体方法这里不赘述。通过这一安排,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贝塔系数的经济意义以及实务上的求解方法。

有了前面的风险收益的讲解基础以后,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讲解就变得轻松和简单得多。风险调整法包括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确定性等值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主要是以项目的未来期望现金流量代替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状况则通过调整后的折现率来反映,通过这一方法来计算风险项目的净现值。所以,该方法称为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确定性等值法,就是将项目未来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量,根据其不确定性程度,给予确定性的等值,然后将年期望现金流量乘以确定性等值系数的结果,认为是近似的确定性现金流量,因为现金流量已经被看成是确定性的了,所以,只能以无风险的折现率折现这些现金流量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决策树法是指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前期认证到中期调试到最后的量产,而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根据每一阶段所存在的可能性,依次进行分析,直到最后量产阶段的未来不确定性状况来综合考虑决定项目的可行性方法。由于从主干依次往下展开,像树枝一样,故称决策树法。

(二)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加深理解财务活动中的含权价值创新工具的应用

中级课程中,关于期权价值以及基于期权价值的财务创新工具的应用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中级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之一,而且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分析说明含权工具的应用,以帮助并加深学生对期权价值以及期权价值在财务活动中的创新工具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对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以及定价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

期权尽管产生于资产未来价格变动的不确定,但期权与风险收益对待不确定的态度完全不同,这是在期权价值部分必须要讲述清楚的。在风险收益部分,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厌恶的。资产未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对持有资产要求的风险补偿率就越高,决定了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估值就越低,但期权却不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期权是对资产未来可能达到的价格水平进行交易的选择权定价,不是对资产本身收益的定价。在对期权定价时,要求资产未来的价格有较大的变动幅度,只有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资产,才有可能存在选择以某一价格买入和卖出资产的权利,否则,如果没有足够的价格变动幅度,就根本没有对某一价格的选择机会。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期权定价是风险偏好的。由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是相对的,因此,资产的当前价格以及期权执行价格的水平,对期权的定价也至关重要。所以,要根据这些要素来确定期权的价格区间。利用二叉树的分析方法,结合套期保值率对期权进行定价,确定期权的价值决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影响因素。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按照面值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债券,以降低公司的债务筹资成本,但代价是公司承诺债券的持有人有权按照事先约定的折换比例折换公司的普通股。因此,当公司未来股票价值上升时,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获得股价上涨的溢价,公司则需履行这一义务。由于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存在期权价值,所以,即便是投资者购买可转换债券时获得更低的票面利率回报,投资者为了未来公司股票升值的好处,也愿意作出这种选择。这是一项双赢的设计与选择。而可分离债与认股权证,只是将可转换债券与权证分离开来进行设计。可以选择发行可转换债以及可分离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权证价格与公司的正股价格变动的相互关系。

实物期权法是期权定价在项目投资决策管理中的建设性应用。主要是考虑到有些项目的投资不是一次性投资就结束了,往往还伴随着未来可能的发展。因此,在对待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时,就不能仅仅考虑现时投资以及根据该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结果来进行项目评估,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由于该项投资实施所带来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并由于新的投资机会的选择给该项目所带来的价值即期权价值,来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这一方法用于项目投资决策,大大拓展了项目投资决策的决策方法。

(三)MM基本理论含义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确定

MM理论的难点是对推导理论结论的前提假设以及对这些假设在理论推导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MM理论的推导严格基于下列假设:

对于外部环境:MM理论假设完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公司以同等利率借款,债务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这样,投资者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以自制杠杆,投资杠杆公司。对于企业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可用EBIT的方差衡量,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一风险级别上,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对于投资者:假设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企业未来收益和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而且投资者对企业收益预期的EBIT固定不变。这些假设,使得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估值采用永续年金现值的方法。在推导MM理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假设条件。当两个具有完全相同资产和经营业绩的企业,如果不同的资本结构可能导致企业不同的估值的话,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自制杠杆对不同资本结构的企业进行投资来套利,套利的结果是使得企业的价值不会因为资本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是无税下MM理论的基本结论。当我们逐渐放松假设条件,从无税MM理论到有税MM理论、委托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优序理论等,这些理论对MM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得公司价值理论具有更加完善和更好的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成为中级课程中比较完整的资本结构理论。

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依据MM理论的基本结论,对于某一公司,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计算不同资本结构下公司的价值以及加权平均成本的变化。我们以列举的资本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加权平均成本最低的为最佳资本结构。具体方法可查阅戴书松(2006)编著的《财务管理》一书的案例。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经济活动来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原理,并将学到的财务理论用于解决和分析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丹.中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 胡元木,姜洪丽.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2

刘淑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辽宁财经学院,开始了财务与会计的学习生涯,1982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师从著名财务学家谷祺教授,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研究访问,1996年被财政部聘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特约专家,2005到2007年担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主任,现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教授从事财务与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投资估价、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教授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财务学科建设、风险管理、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学术探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经济学还是在管理学,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以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刘教授以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与课程构建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与培养目标,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逻辑混乱”的原因在于“Finance”这一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她认为从专业的研究范畴训,财务管理学科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提出了代表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为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框架,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衍生产品市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衍生产品交易中套期保值与投机获利?由于我国在套期保值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处于主导地位的完全避险观,不仅难以指导套期保值的实践,而且给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带来了许多困惑。刘教授发表的《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获利?》,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结合企业套期保值的实践,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是单纯规避风险,也不是单纯套期获利,而以承担较小或固定风险为代价,转移较大风险,即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这一观点摈弃了传统的“期现对等就是套保,否则就是投机”的观念。刘教授指出,由于基差等因素的存在,不可能存在“期现数量对等”的理想套期保值方案,套保比率既不可能为零,也不可能为百分之百,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无论是通过使用衍生产品降低波动性(套期保值)提高企业价值,或是通过追求利润(套期获利)提高企业价值,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一观点为客观认识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避险与获利功能,合理评价衍生产品交易效果提供了依据。

在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刘淑莲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学的二大研究框架: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方向从公司理财向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延伸,形成了以公司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公司财务学研究方向。在教学与研究中,先后在《Nature and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应用研究》,《上市公例违约风险评价:基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Empirical Analysis of Cash Dividend Payment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出版《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司财务管理》;财政部“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公司理财》和《财务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以及财政部系列教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20余部,译注英文教材《财务管理基础》一本。近年主持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项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信用缺失与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的研究”,“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评价:基于价值创造的观点”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辽宁省项目13项。主编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已版五次,发行量超过20万册,2007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主持财政部课题“公司财务风险研究”2003年获财政部课题优秀奖。主持开发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2004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一发的财务管理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获2008年教育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及双语课程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1年、2004、2008年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和辽宁省教学名师。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3

    【论文摘要】《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现有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达到高效率?实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则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就《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课程,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证券投资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思想 

    目前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的院校很多,但大多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分散,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依据金融学专业全程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思想,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时,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主要针对课程中专业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少的单元,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验,进行相关单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同时重视与前续、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实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因此学生首先要打好实践课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课程实践做好准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需坚持与理论教学相容性原则。要在有限的学时下,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做到既保持理论知识体系传授的完整性,又让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实践性课程的训练。 

    国内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一般分为四大部分: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与政策。由于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前期课程《金融市场学》,已经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证券投资基础理论中的证券投资工具股票、债券、基金、权证、期货与期权,而有关证券市场的运行理论在投资银行中也已重点介绍,这两部分可不再重复介绍;在进行《证券投资学》的讲授中可以把内容侧重在证券投资的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与政策上。具体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组合分析、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证券市场的调控与管理。由于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后续课程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因此,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授中技术分析的内容只是简单介绍。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设计的内容 

    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学时有限(12学时),因此重点实验内容是对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特征线进行验证,通过这部分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投资组合分析的验证,绘制无风险证券与一种风险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多种证券的最优组合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绘制无风险证券与一种风险证券组合的可行集 

    主要是需要计算一种证券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 

    (1)数据的获得。首先将大智慧软件数据显示周期选为月,使得股票价格为月度数据,然后对股价进行复权处理(通过复权处理使得股价不仅反映资本利得,还能反映红利收益),最后导出到excel,得到股价数据。如果有数据库,也可以从数据库中得到股价数据。 

    (2)计算股票的年度收益率。利用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可以得出股票年度收益率数据 

    (3)计算该股票的期望收益与标准差。在D3单元格输入excel自带公式AVERAGE(C3:C18)就会输出方正科技的期望收益,输入STDEVP(C3:C18)可以输出该股票的标准差。 

    (4)计算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在无卖空时的组合收益和标准差。 

    ①把已知数据输入excel表格,无风险资产本例中选择银行存款,收益为4.14%。 

    ②在表格中输入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并逐步递减。由于有无卖空限制,所以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依次递增,两者之和为1。在组合的期望投资收益率单元格输入公式,本例中为A8*0.0414+B8*0.152。同理得到组合的标准差,当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组合时组合的标准差公式为σp=|θσ|,本例为B8*0.3662。 

    ③画出资本配置线。在excel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选择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点击下一步,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修改数据区域,X轴选择标准差数据D8:D28,Y轴选择期望收益率数据C8:C28。点击下一步,选择图表保存位置,得到了资本配置线。 

    2.多种证券组合的最优组合 

    如果只有两种风险证券组合在一起,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可以用公式求出,并得到相应的可行集曲线,但是,当组合的证券超过两种时,必须要更复杂的计算工具。本实验选取了其中的一种,采取规划求解这一工具来达到实验目的。 

    (1)基础数据的收集。实验中试图计算多种股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的可行集,因此,还是要按照实验一的方法获得四种股票的年度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选取四支股票,除了要计算每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还要计算他们之间的协方差,这里运用COVAR这个函数,计算方正科技和邯郸钢铁的协方差就可以在单元格输入COVAR(C3:C12,F3:F12),同理计算出其他协方差,就可以得到四支股票的协方差阵。 

    (2)四种股票最优组合的计算。 

    ①规划求解的安装。在excel菜单中点击“工具”、“加载宏”,出现加载宏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规划求解,然后“确定”,这时规划求解已经成功安装。 

    ②在excel表格中输入已知数据。 

    ③建立运算区域。把期望收益率数据填入到相关表格,在单元格中预留最优投资比重、投资组合收益率、投资组合方差、标准差等。预设最优投资比重为1、0、0、0,即全部投资于邯郸钢铁这支股票上运用矩阵运算的方法计算出组合方差。并对组合方差开方。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运算区,建立了各单元格数据之间的关系。一个单元格数据的变动就会引起其他数据做出相应变动。 

    ④通过规划求解求出最优解。在excel里建立约束条件区域,把相应的约束条件列出,规划求解的原理就在于电脑自动对符合条件的解进行筛选,得到最优解,因此,必须准确设定筛选条件。在这个约束条件区,投资的比重相加应该等于1,在相应单元格输入=SUM()。如果是无卖空情况,每个股票的投资比重都是>=0的,当人为设定一个目标收益率,电脑就会自动的计算符合条件的标准差最小的解,这也就是所要找的最优解。不断的变换目标收益率就得到了很多组最优解就是要找的有效前沿。 

    点击工具菜单,就会在其中找到规划求解这一选项,点击打开规划求解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约束条件,最优解就会自动输出到相应运算区。假设设置某一目标单元格选择“最小值”。约束条件在无卖空时应该有三个,一个是投资比重都应该>=0,投资比重之和应该等于1,然后输入0.2,即目标收益率先预设20%。目标项、可变项和约束条件都输入完毕就可以开始计算了,点击“求解”,电脑会自动运算出结果,点击保存,就会发现在原来的计算区数据已经更改。 

    在这个计算结果中,得到四种股票组合在一起,目标收益是20%的时候,组合标准差最小的解,这时候得到的解就是四个投资比重,投资比重分别为0.36、0.63、0.1、0,这就是找到的最优的组合。 

    ⑤建立数据区。前边得到的最优组合只是有效前沿的一个点,要得到有效前沿的其他点,就必须不断的变换目标收益率,得到不同的最优解,最终画出有效前沿。为了得到这样一系列数据,要建立数据区来保存不断计算求出的结果。把组合收益为0.2,标准差0.33写入到数据区。接下来继续运用规划求解工具,把约束条件中的目标收益率20%变为其他数据,比如25%,求解就会得到另外一个最优解,依次不断变化该单元格,就会得到需要的一些组合,不变计算的结果就是我们最终得到了完整的数据, 

    (3)既定目标收益率最优投资比重的求解。假如要投资于四支股票上,要求投资的收益率为28%,那么应该怎么分配风险最小呢?前面的规划求解实际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约束条件中添加0.28,即当收益率要求28%时,最优的投资比重应该是0、0.79、0.21、0。有卖空的时候也是如此计算,最终得到结果。 

    参考文献 

    [1] 兹维博迪.投资学(第6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4

关键词:新能源;财政扶持;风险控制

绪论:目前,辽宁省风电装机容量达226万千瓦,继续位居全国第2位,装机比重8.23%;累计发电量15.4亿千瓦时,发电比重占3.54%。所有风电场投产后均正常并网发电。特别是国家能源局直接支持并核准的华能阜新二期30万千瓦风电场,已成为我国一次性批复、一次性建设并顺利投产运营规模最大的风电建设工程。黑山秸秆、沈阳老虎冲垃圾填埋气等两项生物质能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共1.3万千瓦,填补了本省该领域的空白。北票等城市开展光伏路灯、景观灯示范工程建设,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兆瓦。全省车用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超过95%,推广使用生物燃料乙醇34.8万吨,成为全国目前全封闭应用乙醇汽油的5个省份之一。

以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就不仅得益于辽宁省政府的政策引导,还受益于省、市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我省针对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利用的财政政策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我省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1.1 缺乏省政府财政支撑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

我省现有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活动的主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重点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技术,它们主要依靠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二是,新能源产业化过程中的辅助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艺改进等,主要依靠新能源产品的生产企业。这种技术开发研究与技术产业应用研究相分离的局面,容易导致研发力量分散、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衔接效率较低等问题。

1.2 企业新能源产业应用研发活动的财政资金支持不足。

新能源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相当于一般产业研发投入的4倍左右,并且越到产业化后期,所需投入越大。从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看,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这三个阶所需资金投入之比约为1∶10∶100。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旦成功,便能够凭借技术、市场的垄断力以及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获取超额收益,其投资收益率将大大超过传统产业的收益率。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市场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以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中国石英玻璃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但由于行业特点所限,年收入与年利率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该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规模发展受限也影响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如果该企业能够得到充裕的资金将能进一步打破国际大企业对此类技术的垄断,也能使企业腾出资金壮大规模,将技术与发展协调起来。

1.3 政府财政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强度不足,企业争夺加剧,核心企业有转移倾向。

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新能源产业成为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行业,具有很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很多地方政府争上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已开始争相申建部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地方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兴建中,出现了争夺人才、争夺企业的现象,在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中也发生了同类事情。在某产业基地,一家龙头企业受到省外多家基地的邀请,并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的许诺,这些许诺具有很大吸引力,是辽宁省产业基地目前还无法给予或很难给予的,该企业虽然最终选择留在辽宁省,但是还会存在一些矛盾。

1.4 政府财政扶持资源相对分散,财政扶持政策的局部作用效果受限。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企业都在争夺政府提供的扶持资源。由于企业良莠不齐,有的只看重短期利益,不进行技术投入;有的企业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因而影响近期经济效益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我省在分配财政扶持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短期经济效益、税收拉动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容易导致部分技术研发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所获扶持不足,另一部分不进行技术投入、只看重短期利益的企业也借机“搭便车”。这种财政扶持资源分散的局面必然影响我省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金融学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理论和实物期权评价理论。

第二,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还有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研究结果分析:

(1)研究辽宁省财政资金支持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新融资模式及其风险评估与控制。

课题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新融资模式,以帮助辽宁省财政扩展新能源产业的资助资金筹集渠道,其种类、财政支持方式、主要风险来源总结为表1。

针对每种新融资模式,将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规避或降低融资方式的风险,具体来说:

第一,对新能源研发专项基金,采取基于市场价值风险的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在主要研发结点定期予以科学评估,已决定后续资金的拨款时机和拨款规模。

课题选取风能发电技术研发和光伏技术研发活动(前者的风险由于政策波动而具有市场价值跳跃波动;后者的风险属于连续的扩散波动),构建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实物期权评估理论方法(连续扩散过程的实物期权;跳跃扩散过程的实物期权),以期科学的解决评估难题。前者基于何佳、曾勇(2003)对新技术购买行为中的技术创新速度影响的分析思路和模型;后者基于课题指导教师2009年的博士论文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扩展,以便充分考虑风能产业的政策跳跃影响。

第二,对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基金,基地企业破产或违约风险和收益率风险是主要风险,政府应适时监控基地企业的财务状况,严格审计其财务报表、税务报表,针对问题及时予以事前警告或帮助其度过难关。

针对新能源企业的高新技术特点,在企业现金流基础上考虑灵活经营价值和风险价值,拟采用Leland(1994)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公司内生破产的公司债务评估的结构化模型,对新能源企业的破产阈值、破产时机进行评估和监测,并采用比较静态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新能源企业破产的经济因素。

第三,对市政债券融资模式,市场利率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是主要风险。地方政府财政和企业都无法直接控制市场利率风险,只能通过相机决策或金融衍生工具分散风险。

① 根据利率波动趋势合理确定市政债券发行时机和发行规模。可采用定期追踪市场资金利率曲线的久期和凸度指标,当利率风险较高时,优先选择发行短期市政债券;当利率风险较低时,优先选择长期市政债券或长短期的组合。

② 地方政府市政债券主管部如何适当利用利率互换产品,将所筹集的部分资金的利率风险锁定在适当水平上。研究地方政府财政适用利率互换产品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

(2)探讨基于实物期权项目投资评价的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政策。

政府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机制不同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其政策优化的核心是建立以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等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分配政策,评价的目的是为政府财政决策扶持资源分配规模和时机提供根据。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资源来源于全社会的纳税人,政府有责任保证财政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优化财政扶持资源分配的关键是根据企业或科研单位的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进行资源分配。企业和科研单位将综合考虑项目的收益因素与风险因素,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来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这样的决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决策;二是基于成本-收益-风险的决策。

对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拟设定如下:

第一,新能源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包括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新能源产业应用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决策是财政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这些决策的重要要影响变量是风险因素的评估。根据文献Gurkan Kumbaroglu等(2005)的分析方法,课题负责人对两类新能源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总结为表2和表3。

第二,以实物期权评价为基础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

由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将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折现方法转化为当前收益考虑,忽略了投资决策者的灵活应对风险的决策价值。可采用基于成本-收益-风险分析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进行评估,从而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体系。

考虑研发成本支出价格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市场价值的不确定性,研发项目负责人倾向于等待市场新信息释放,最佳投资时机将有所推迟。课题组已获得该重点实验室项目在建立之初至今的各项成本数据、科研成果市场价值数据、经费来源数据等资料,将以此为依据建立离散和连续时间的实物期权模型进行评价。

③ 新能源产业应用项目投资规模和时机的实物期权评价过程——以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项目为例。该类项目的不确定性主要有收益现金流不确定性、成本现金流不确定性,应用项目负责人仍有等待新信息释放而推迟投资时机的动机,需应用实物期权技术进行客观评价。课题组将与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研究。

④ 基于实物期权评价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优化研究。

核心内容是“项目可行性评价决定初期启动资金的财政资源分配;项目投资绩效评价决定后续资金支持规模和时间”。该部分内容与两类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价结果密切相关,重点从资源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角度研究政府财政资源的有效分配政策。

结论:提出以“拓宽新能源财政扶持政策手段,优化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结构”为核心的对新能源进行财政扶持的理论思想和分析框架。研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新融资模式及其风险评估与控制问题,帮助政府财政在控制融资风险的条件下,合理拓宽财政扶持资金的融资渠道。构建以科学评估结果为指导的财政扶持资源优化分配体系,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评估和实物期权评估的政府财政扶持资源分配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佳、曾勇(2003)对新技术购买行为中的技术创新速度影响的分析思路和模型

[2]Gurkan Kumbaroglu等(2005)、Erin Baker、Kwame Adu-Bonnah(2006)的分析方法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1.培养目标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贸易知识、经济法规和市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银行、保险、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金融法律法规;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营销心理、学会商务谈判与客户关系管理;熟悉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毕业前基本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要素和实务操作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要素。

2.适应于各项能力素养的课程对应。

2.1基本能力要素。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出大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主要是英语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同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大学英语、演讲与口才、经济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社交礼仪与公关技巧等课程的学习。

2.2专业能力要素。

2.2.1营销能力:金融行业都需要金融营销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营销技巧、客户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通过市场营销学、营销心理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获得。

2.2.2理财能力:在校期间,要求学生能学会分析风险、制订投保计划、能开拓保险银行或证券投资渠道、能制订个人或企业的理财计划。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保险概论、人身保险实务、财产保险实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个人理财分析、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

2.2.3管理能力: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管理,要求学生在大学里要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经济政策分析能力、要懂法知法。这些能力的获得可通过管理学基础、经济法与经济合同、团队建设与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3.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以上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来配置相应课程,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环节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主要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与经济合同、货币银行学等;专业技能课开设了保险概论、财务管理、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现资理财等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开设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页设计等专业任选修课程,学生可自行选择八选四,公共任选课是提高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素质,学生可根据学院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

三、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能因人设课,也不能因传统设课。联系义乌金融市场实际,在学生已拥有金融保险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设有“金融理财策划”和“保险营销”两个模块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深入学习:第一个模块是金融理财策划方向。它培养的是在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工作,基本懂得银行、证券、保险各类产品的功能与风险,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理财规划服务的工作人员。毕业后从事学生必须具备投资理财综合能力能力,这一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商业银行实务模拟、投资银行学、现资理财等课程。第二个模块是保险营销方向。此方向培养保险公司的一线营销人员或营销管理人员。从目前情况看,在保险业中又以保险营销业务(含保险、保险经纪等)的人才需求为最高,其次为营销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这一方向注重营销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毕业后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学生必须具备保险展业、核保、出单、理赔、业务处理能力和保险营销能力。因此,该模块所开设课程包括保险营销实务、团队建设、社会保障学等课程。#p#分页标题#e#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课程设置中要充分体现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将学生的实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集体组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社会兼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学时比掌握在2:3左右。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金融市场调研,到二三年级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还有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均做好全面的安排。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格标准的对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各种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含)以上考试或学校的大学英语过关考试;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以下资格证书的一项:保险人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互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互相接轨。比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保险概论、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课程教学结束后组织保险人资格证书的考取。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涵盖了融资、借贷、支付、投资、消费、创业等理财领域,融入了开放、分享、平等、普惠的互联网精神,并且兼有足不出户、参与门槛低、操作简单、业务灵活多变等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智能手机、校园WIFI、APP软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金融和网购等消费活动紧密捆绑,更为大学生群体参与网上理财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购物、借贷、创业等活动变得十分普遍。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为深处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带来一种理财方式和观念的变革,对其群体的理财意识培养、消费方式养成,甚至对价值观的塑造等产生了强烈冲击。互联网金融在影响大学生理财方式和观念的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畸形消费、过度借贷和盲目投机心理,有的甚至由于缺乏引导与教育走上了、骗贷等犯罪道路。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并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观念、行为特征、价值观念的影响,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财教育体系,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风险与诱惑并存

1.部分学生从事高风险型投资互联网金融模式由于融入了大学生熟悉的诸多网络元素,且市场信息相对透明,交易操作简单便捷,更由于没有门槛可人人参与体验,大学生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型投资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对网络购物、微信交易、网上支付等大学生常用的功能进行了整合,人们可以通过余额宝等网络平台投资小部分的资金得到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也使得关注投资的大学生纷纷试水,将手中的闲钱从原定期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等网络投资平台,以期获得资金增值。还有部分大学生把自己打工赚来的钱、生活费、奖学金、缓交的学费存入余额宝,以追求快速的收益。但也有个别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获得初始投资资金,进行股票炒作或微交易,或通过网络平台炒作原油、现货白银等高杠杆风险交易。互联网金融下部分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畴,使得学习型投资转变成风险型投资,具有投机、等性质,风险较大。2.部分学生网购成瘾,非理性消费大学生是一群有超前消费意识的群体,有强烈的时尚消费欲望。网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工具的出现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寻找。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网络消费更为便捷,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网络平成。但是由于学生涉世未深,消费心理远未成熟,经不起网络促销宣传、网购引诱而进行非适度性、不匹配型消费,再加上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良观念的侵袭,往往不自觉地就形成网购成瘾和盲目消费习惯。部分学生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自身债务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给自己和父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部分学生过度参与网上理财荒废了学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校园贷、贷款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期付款平台直接贷款消费。网络的便捷,使得贷款人不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为了吸引学生贷款,网络贷款平台在减少贷款手续的同时,有意放宽了贷款者的个人经济条件;甚至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获得贷款。大学生自身没有收入来源,很多人贷款超过自身还款和家庭负担能力,在贷款到期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威胁、恐吓,甚至被不法人员强行控制人身自由逼债;一些网贷平台存在骗子通过大学生想赚钱的心理,通过承诺中介费、诱骗学生贷款的方式诈骗,从而导致大学生债务缠身无心学业。此外,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不当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让部分从事网上投资与创业的大学生遭受巨大损失。由于不知道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原理,风险意识弱,部分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可能会把持不住,把过多时间金钱精力等投入里面,以致走上盲目借贷、非理性消费、侥幸投机、荒废学业的歧途。4.大多数学生不能辨识清除理财中的各种风险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互联网知识不相匹配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理财方面却一知半解。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薄弱,对理财的认知只停留在其字面意思或周围大多数人对它的浅层定义,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更是知之甚少,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和借贷平台蕴含的风险认识模糊。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没有投资、借贷的风险意识,没有充分的权益保护意识。互联网金融由于是新生事物,还存在着法律监管不当的问题,而大学生们往往无视网上理财活动中的信息泄露、信用滥用、资金损失等风险。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做一个充分的判断,对自身可承担的风险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不能认清不同金融产品的本质以及营运方式对自身的适合程度,容易盲目地跟风投资和消费,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理财教育忽视与缺位长期存在

1.高校对大学生理财素质培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大部分高校都没将投资理财教育列入大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系统性理财学习的机会。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一些理财课程,也有较大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许多大学生理财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比较低。二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认识到消费道德观、正确财富观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走向社会前的必修课。现实中的高校教育往往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却极少重视学生理财、预算、贷款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育,更不重视消费道德引导,对在理财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品质和积极价值观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教师、辅导员认为理财教育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涉及,理财教育始终未能广泛进入大学德育范畴。2.高校理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手段落后部分开设理财课程的高校讲授的内容多为宏观的公司理财,微观的个人理财内容涉及较少,导致理财课程对学生吸引性不高,指导性不足。授课方式上,很少有教师注重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财课程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自说自话,空洞说教,较少情景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授课内容上,理财教育教给大学生的许多内容早已过时,传授的都是些空洞的理论、概念,信息量极低;而真正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理财教育活动微乎其微。这种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解答现实中大学生理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无法满足大学生实际理财需要。3.师资匮乏,教授内容实用性差,适应性不强理财教育综合性较强,需要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的教师不多。高校不少教师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如何节约、如何消费等层面上,很少在理财道德观、消费道德观和挣钱道德观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当前开设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课程的一线教师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投资理财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无法理论联系现实,授课中亦会重理论而轻实践,指导学生实践方面不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理财课程的教学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无法真正掌握理财应用技能。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理财素质的措施

1.完善投资理财素质教育的课程和手段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按照“注重实践、贴近实用、保持创新”的原则,将理论教育与理财实践能力相结合,注重在教育中提升理财素质,重视理财创新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有意识地进行专业理财技能训练。一是整合高校的理财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技能培育与德育引导相结合、新生理财专题讲座与理财专家讲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全包括校内辅导员思想教育、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教育、校外金融专业人士实践与视野拓展教育在内的理财教育体系。二是把理财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将理财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结合班干部选举、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合理性使用、优秀大学生表彰等日常管理活动等,倡导量入为出、科学合理的消费及理财理念,努力营造健康、自律、负责的理财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财教育。2.提升大学生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要经常开展理财意识、风险意识的相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外讲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权益维护知识,涵盖网络诈骗防范教育,提升其自身保护和维权意识。进一步牢固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增强其风险观念与理财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针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要倡导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生活与消费、生活理财与投资性理财之间关系,培养他们的理性消费观、积极创业观、自觉投资观。3.把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一是高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的现实诉求应予以积极回应,做好充分的知识普及服务、价值引领服务、风险预警服务。在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善用互联网金融的同时,避免因对互联网金融盲目跟风而导致自食恶果。二是结合当前形势,尽快增设“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等相关课程,在普及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能正确辨识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及其运营模式,认识并了解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门户、电子商务平台融资、众筹等。针对信贷平台的贷款金额、利息水平、违约赔偿等条款,要以案例课的形式,重点讲解和探讨,帮助大学生揭开互联网金融自身遮蔽的风险,引导大学生全面认知互联网金融,熟悉其运行机理,消解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饶龙先,宋哲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的影响[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6(2):34-36.

[2]李进付.大学生涉足“互联网金融”现象的透析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J].理论界,2014(09):150-155.

[3]董辉,刘国聪.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其原因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10):32-35.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7

关键词:元认知;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49-02

近20多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1]。近年来,作者针对本校化工专业新设的《化工技术经济》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实践,将元认知教学法融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投身传统课程教学,积极创新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认清《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瓶颈,即明白“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知识的复合型化工人才,《化工技术经济》被引入到化学与化工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主要存在问题有四个[2]方面

(一)覆盖面广

《化工技术经济》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从课程的编制看,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管理和化工三方面的知识。从学科的形成来看,本学科起源于工作实践,服务于实际工作,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

(二)教学法单

传统工程教育方法单一,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忽视工程本身的内涵教育即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目的不明,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欠佳。

(三)吸引力弱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对技术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难以掌握透彻,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概念,对课程在将来工作的作用理解不足。

(四)理论性强

课程编排前后虽然有衔接,但是前后两部份都存在理论性太强,实际例子太少的问题,老师感觉课程难以讲深讲透,学生感觉课程枯燥。

二、准确理解元认知教学法理念的实质内涵,即明白“做什么”的问题

元认知教学法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实际,重在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一)核心上凸现“学生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元认知教学法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重在以“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这是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也是《化工技术经济》课程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二)目标上致力“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教学法的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学习知识缺乏现实感和实际意义,甚至背离了学习者健康发展的需求。元认知教学法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从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着手,看重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方式上突出“探究式、发现式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以记忆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元认知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作者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

三、切实把握元认知教学法在《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即明白“怎么做”的问题

(一)结合案例分析学

案例分析是用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中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两者公式相近,同学们对两者之间的差别体会不深,而且计息周期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通过举例分析发现,1000元存银行3年,年利率10%,三年后复利的计算结果比单利多31元,差距并不明显。于是再例证解放前地主阶级盘剥贫农高利贷之利滚利政策,也就是我现在所说的复利,贫农张大伯向地主借款3元,被勒索“月三分”利息,张大伯10个月后才还清债务,经计算这笔债务为41.31元,而如果按单利计算,结果为12.00元。不难看出,仅10个月的时间,单利与复利之间的差距之大,认清了地主阶级剥削贫下中农的血泪帐。

(二)课堂讨论互助学

课堂讨论是元教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应结合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围绕国内外的现实问题,给学生布置讨论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深入地进行讨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同学们了解了技术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上完第五章关于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以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个人理财来展开讨论,安排1课时时间,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辩论赛分高低风险投资两方,一方为保守理财方式,如存银行收取小额利息,或者近期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余额宝、理财通、活期宝等低风险产品;另一方为高风险投资,如投资兼职创业,或炒股等。学生们自愿选择哪一方,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学生,经济还未独立,应适合低风险理财方式;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创业、炒股等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双方各执一词,论据充分,证明学生在课前做了足够的准备。最后低风险投资方获胜,通过这一结果,老师总结,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应考虑自身的条件,权衡利弊,作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适当做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有利于形成节俭的好习惯,利于了解一些财经类知识,然而在进行高风险投资过程中,一旦失败,将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不良后果难以估量。且在投资过程中,因高风险,投资者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影响到学习,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高风险投资应该慎重。

(三)角色转换体会学

在《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挑选难度不大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讲授,让学生担任教师,登台讲课。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内容涉及原理与方法,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以课堂讲解为主,后面几章是应用性分析,难度较易,如第七章项目可行性研究,整章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如果课堂讲解,至少需要4学时,且概念性知识较为枯燥乏味,笔者将这一章内容交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小节内容,准备好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学生们对课堂效果进行评比,得出最佳小组。学生要想讲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讲稿和课件。这种角色转换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讲和学”的快乐和满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气氛也有促进作用。后来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应,对这次课堂互动课印象深刻,证明此次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兵,左丹,邹孟言.元认知学习策略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探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5,28(3):81-83.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8

俗话说,当狂风吹起的时候,连猪都会飞;当市场崩溃的时候,连股神都无能为力,曾几何时,我国股市从1000点狂飙到6000多点的时候,据说中华大地诞生了几百万个“民间股神”。当这些“民间股神”集体嘲笑真正的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时候(当时巴菲特在每股12元左右大量抛售中石油的H股股票,而中石油回归国内A股市场,上市首日的最高价竟然达到每股48.8元!),这些人终究没有逃脱最后反被无情嘲弄的命运。

眼下,我国股市已经从6 000多点一路跌到3 000多点,广大投资者正在经历痛苦的煎熬。此时,各种悲观论调甚嚣尘上,比较典型的有“股市崩盘论”、“推倒重来论”等,这些论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对股市认识不深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或者由于恐惧而疯狂抛售自己手中持有的筹码、或者由于股市的剧烈震荡不敢冒然买进。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许正是股市赋予投资者的又一次重大机会。正如巴菲特所言,别人都不敢买进的时候我下大注买进,别人都疯狂买入的时候我将会果断卖出。因此,巴菲特先生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股神,而我们的一些“民间股神”却仍然是普通的投资者。

恰巧此时,我拿到了莫尼什・帕伯莱先生的《憨夺型投资者》的中文版书稿,当我看到书的目录之后,不禁眼前一亮;快速读完书稿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不正好表达了眼下我想对广大投资者说的话么?

作者莫尼什・帕伯莱将向人们介绍一种被称为“憨夺型”(Dhandho),即“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开篇通过帕特尔汽车旅馆、巴尼拉尔、维珍以及米塔尔的投资案例,引出了其通过多年观察并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投资模式。这种投资理念同传统金融教课书里所讲授的投资理念大相径庭,在传统教科书中,经典的投资观点都认为风险和收益是互斥的,要么承担较高风险获得较高收益,要么承担较低风险获得较低收益,而本书作者莫尼什・帕伯莱却通过这种被称为“Dhandho”的有效投资模式,教你如何做到低风险和高收益,这不正是广大投资者梦寐以求的吗?

作者通过9个章节的篇幅,从投资对象、投资时机、投资对象的特征、投资方式以及风险规避等角度向读者阐述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法”,即投资于现有企业、投资于简单企业、投资于低迷行业的低迷企业、投资于具有持久优势的企业、少、投大注、非经常性、注重套利、安全边际,切记要投资低风险高不确定性企业、投资于模仿企业,不要投资于创新企业。作者在阐述了“买什么”和“如何买”等进入环节的观点后,又通过一个古典故事――阿比曼纽的困境,道出了其对投资退出即抛售的看法;在最后两章里,作者以是否要依照股指进行投资和阿尔诸那的目标即集中投资目标结束了整本书的写作。

贯穿全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案例介绍了其多年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的“低风险、高收益”的价值投资方法,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并反复强调其成功投资的策略:“好了,赚得可观;糟了,赔得不惨!”。众所周知,巴菲特的投资有两大原则:“第一原则:千万不要亏掉你的本金;第二原则:千万不要忘记第一原则。”在这里,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完本书,我陷入沉思。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者是否能够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呢?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9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程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255-02

货币银行学课程既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就其课程名称而言,有多种叫法:一般称“货币银行学”,也有称“货币金融学”或“金融学”的,如黄达主编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就称“金融学”。美国也有金融学教材,如博迪(Bodie)和默顿(Merton)编写的金融学教材影响深远。但就其内容而言,与黄达主编的教材差别较大:前者主要讲微观金融,而后者则主要讲宏观金融。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在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方面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要搞好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就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正确认识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中的地位

人类的经济活动大体上分为实体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又称虚拟经济活动)两大类:实体经济活动主要进行商品劳务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金融活动主要进行货币资金的创造、组合、流通和分配。在实体经济活动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在金融活动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则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如何对资源进行跨期优化配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只需要财政不需要金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转变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决策由个人和企业作出,通过价格涨跌来调节供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即直接融资),或向银行借款(即间接融资)而取得资金,经过生产、销售环节而取得收入,然后分配给个人;个人取得收入后,分割为消费与储蓄(或投资),储蓄成为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投资成为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这一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其中媒介跨期资源配置的枢纽(或核心)就是金融市场。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优化配置,于是就有了金融学科。金融学科经过8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框架结构:拥有两门理论层次的主干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和金融经济学;拥有两门研究方法的课程,即数理金融学和计量金融学。在此基础之上,按两大分支(即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发散出若干门应用层次的课程。其中:微观金融学包括投资学、公司理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和金融工程等;宏观金融学包括国际货币制度、中央银行学、公共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科的理论基础,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正确认识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中的地位,才能把握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教学内容取舍的原则。

二、把握金融学科发展的特点

大家知道,经济学滥觞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的《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为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的杰文斯(Jevons)、瓦尔拉斯(Walras)、帕累托(Pareto)(即洛桑学派)以及门格尔(Menger)、庞巴维克(Bohm-Bawerk)(即奥地利学派)一直到20世纪的马歇尔(Marshall),他们研究的实际上都是资源配置问题,其学说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有别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他们设想着,在一个制度不变的环境中,市场机制能够巧妙地发挥作用。这种乐观情绪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面对危机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感到缩手无策,凯恩斯(Keynes)运用宏观经济分析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化解了这一场危机,最终形成了宏观经济学,而新古典经济学也被更名为微观经济学,从此,经济学的主流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与经济学先有微观后有宏观的发展历程正好相反,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先有宏观金融学后有微观金融学。在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时,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就是宏观金融学,包括费雪(Fisher)、庇古(Pigou)和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们从宏观角度来考察金融运行,着重研究货币数量以及利率如何决定等问题,从而构建了宏观金融学的框架体系。20世纪50年代,马科维茨(Markowitz)发展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提出了储蓄生命周期假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建立了微观金融学。在金融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1.金融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里的流动。往往先涉及成本,后涉及收益,由于风险的存在,所以收益很难确定。马科维茨研究了预期收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均值-方差分析来估计证券风险。他对证券市场分析的结论是,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有效的投资组合,即收益固定时方差(风险)最小的证券组合,或方差(风险)固定时收益最大的证券组合。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之上,夏普(Sharpe)构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模型既适合于组合证券,也适合于单只股票;既包含了金融投资,也包含了实体投资;对于计算投资收益和控制投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利率始终是货币数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中心议题。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将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因素单独抽取出来,都与利率有一定关系。”从理论角度看,利率是沟通宏观金融学与微观金融学的一把钥匙;从实践角度看,利率既是任何金融产品定价模型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各国政府试图控制和掌握的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具有良好市场机制的发达国家无不经历过长期的利率管制过程,缺乏市场机制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于对稀缺资源的控制,也大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甚至将利率管制视为金融管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利率管制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和难以逾越的阶段。

3.绝对定价法和相对定价法是金融产品定价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定价法是采用恰当的贴现率将某一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成现值,该现值就是这一金融工具的价格。绝对定价法的难点有二:一是未来现金流;二是恰当的贴现率。尤其是恰当的贴现率问题,经济学家们曾作过多方面的艰苦努力,包括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模型等,至今尚未最终解决。由于基础产品价格与衍生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故可根据基础产品价格,运用无套利定价法或风险中性定价法求出衍生品价格,这就是相对定价法。1973年,布莱克(Black)和斯科尔斯(Scholes)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构造了一种包含衍生品头寸和标的股票头寸的无风险证券组合,在无套利机会的条件下,该证券组合的收益必定为无风险利率,这样,就得到了期权价格必须满足的微分方程,由此推导出“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在此基础上,默顿克服了这一模型中无风险利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率为恒定的假设,将这一模型扩展到无风险利率满足随机条件的情况,从而为衍生品交易提供了客观的定价依据。现在,金融工程不仅具有价值转移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增加市场完全性和提高市场效率而创造实际的价值,它所代表的金融活动的工程化趋势不仅为金融业本身带来益处,而且也为整个社会创造效益。

三、推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随着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备受师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老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成医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法学院老师将不同的判案记录作成法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将不同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作成工商管理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推理能力。金融案例属于工商管理案例的一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金融方面的管理推理能力。如何推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案例教学?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试图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经验和能力;通过讨论,进行不同观点的相互交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金融案例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有的案例着眼于投资方案的选择,有的案例着眼于交易行为的推理,不同案例的着眼点服务于不同的教学要求,有的旨在阐述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旨在质疑某些理论并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所以,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适合的案例。

3.事先进行周密的策划。案例教学必须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确定以后,须指导学生提前进行案例预习,通常应在案例正文的后面列出若干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案例,进行充分的准备。

4.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主讲人,而是案例教学的设计师和主持人。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手段,要让学生掌握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启发思想,提升能力。案例教学不是要达成共识,而是要引起辩论,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怀疑别人的观点甚至权威的观点。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告知学生谁对谁错,而是在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平台,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信息、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作出自主的抉择。在案例讨论中,老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只对自己的观点辩解;老师也不掌握话语权,学生将通过激烈的争论形成公共话语,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信息之中形成一种“可控情境”,以便于学生充分地去观察、表达、学习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0,(5):69-73.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篇10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模式 课堂生成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90-01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提出和运用,为教育理念的更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的发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这种方法理解不到位,致使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相互的对比,让教师的教学方向发生了变化,教师的重心放在了怎样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一、“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提出以后,人们对其概念的本质还存在一定的争论,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同课异构”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教学中,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以及教师的成长历程等,能够在教学中呈现不同的风格。对于听课交流的教师而言,他可以相互学习,找到每个教师的优点,在自己教学中再次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学生学习相近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在教授《企业与劳动者》相关内容时,李老师以普及学生的知识为主,他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企业与劳动,主要包括公司成立以及成功经营需要的条件因素,以及企业在破产后的处理办法和依据,让学生正确了解公司企业的发展运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以及最终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而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公司的建立、经营、破产、以及的劳动的意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自己建立企业,想建立多大的企业,企业建立后怎么经营才能保证企业不破产,陈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方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又拓展了思维。李老师和陈老师不同的教学很好的运用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对于听课学习的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一)要以教学目标为主,避免教学中过度注重“求异”现象

在新课程改革推广实施以来,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方面不同,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同,在“同课异构”教学法提出运用以来,由于教师对“构异”的理解不到位,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一直追求不同的教学风格,甚至追求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导致课堂的行使比较新颖,但教学的知识内容比较欠缺,影响教学的质量。比如:在教授《企业与劳动者》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某一个知识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为学生透彻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今后的社会发展或个人的发展方向,这才是比较重要的。例如就业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就业问题展开,让学生提前对就业有一个思考和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这才是政治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政治是一门比较宽泛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为学生解答疑惑,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新闻消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并在 社会发展中具备抓机遇的意识。比如:在教授《投资的选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投资是什么,或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对投资行为有一个本质的了解。谢老师在该章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目前许多的人对投资还存在一种偏见,是两种极端的认识,消极的态度占据多,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正确认识投资的意义,以及投资的风险,那么学生在 以后面对投资时,他们就会比较从容,也能正确分析投资的利弊。而高老师的教学重点是投资与风险并存,投资与回报成正比,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在投资风险面前却无法坦然面对。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有投资就有风险,同时举当下的实例,如:马云的阿里巴巴,俞敏洪的新东方学校等,将他们的企业运营中有关投资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观念中有风险意识,才能在以后的投资中正确的分析风险,对学生的发展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教师在运用“同课异构”教学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他们在政治学习中的投入时间不是特别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采用该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自己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接收程度比较高,教师可以将同样的方法穿插使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教无定法”的理念,然后运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