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跟岗研修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5:17:06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1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午,我们观摩了中关村一小的第十五届科技节活动。“挑战天下,超越梦想。”孩子们参与活动的饱满热情和创新的科技作品感染和震撼了我们。在欢声笑语和激烈的比赛之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归途。

短短两周的教师跟岗研学活动圆满落幕。通过此次跟岗研学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冲击着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索和发展,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成长!相信,此次“京银教育合作走出去”的跟岗研学方式,一定会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研修中收获   反思中成长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2

成长故事一:与学员一起备课,不断提升

学员们为了把工作室跟岗研修课上好,不断努力备课、修改完善。我的职责当然就是协助和辅导学员把课上好,以下,以学员曾德统的反思为证,与大家分享我辅导学员备《摸球游戏》一课的过程:

(1)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我设计的课程思路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初步体验抛出问题,引导猜想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深度拓展,再次验证实践应用,巩固提高幸运抽奖,再次感受全课小结,系统掌握。

(2)先细后粗,手写教案。备课时,高老师建议我抄教案三遍以上,再对稿练讲,用手机录音,听录音跟讲等。先最大限度熟悉教案,到课堂上记住课程脉络,大胆发挥即可。我按照这个方法书写教案,果然效果明显。

(3)细节处理,学以致用。在引发学生猜想和小组汇报的关键部分,高老师发了一个教学实录给我参考,里面的过渡语设计得相当巧妙。如由猜想到实验验证:“你敢想敢猜,真勇敢!但光猜想可不行,还要学会验证。猜想、验证,是许多数学家们常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你们想不想当‘小小数学家’呀?那就自己摸球来验证一下猜想吧。”

(4)小小技巧,大大用途。为了上好汇报课,高老师还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小技巧。把讨论单的页面设成横向,在16:9显示的白板上一目了然;注意区分教案的时间分配标记、板书标记、老师讲话标记、重点步骤标记等;情景图注意放在讨论单中间,在汇报时前后都可以看到图。

(5)初见学生,拉近距离。如何快速与学生拉近距离,尽快进入默契状态,讲清课前准备和要求,高老师也传授了一些好招。可以在相互介绍完后和学生握个手亲近,再把上课的要求和分工准备简要说清,了解班上的情况和小组分工要求等。

(6)发现不足,继续努力。高老师指出,学生在汇报实验结果时,黄白两种球的次数应有个汇总。只有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才可以证明实验结论的准确。还有在统计全班摸球的情况时,也应再做一次具体统计,说明数据的准确。这些方法和思考方式是可以传授给学生的,但我忽略了。

这节与学员一起备的课对我的触动颇大,除了学员收获了以上的成功与成长,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教材解读、辅导学员、理念渗透等有了更深的感受,让我与学员在备课修改碰撞中得到提升。

成长故事二:与学员一起策划,共筑梦想

工作室是一个聚集同学科教师一起探讨学科教学的场所,让大家在交流协作中共促发展。为了把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跟岗研修活动安排好,凡是来我工作室跟岗研修的,我一般都会主动跟学员联系,把跟岗任务发信息给学员,让他们来我工作室跟岗前就能清楚知道来跟岗需要做的事情。省级骨干教师跟岗研修通常都会带有明确的跟岗任务,所以我都会让学员来之前做好自我介绍的PPT、列出跟岗计划、准备一节自己最得意的课、做好开题报告,再根据我校教学进度,结合学员跟岗计划意愿共同制定跟岗研修计划。

要想提高跟岗研修效果,就必须让学员带着问题思考进行研修:我已经拥有了什么?我还欠缺什么?我希望能够得到什么?我将要带什么回去?我将如何重新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和专业发展?

每天我都会安排一名学员写活动简报,期待每一位学员都能珍惜这次研修活动中的相聚、相知、相学、相助,传递大家的友谊、真诚、学识、经验、智慧和合作精神。我不断地把学员们引导到“名师和导师”的身份定位上,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帮助每一个学员成长为优秀教师。有人说,帮助一个孩子可能改变一个家庭,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也许能帮助无数个孩子,因此改变的可能是无数个家庭。每一位教师用爱的智慧帮助学生点燃爱的智慧火种,让智慧的爱流动在无数的家庭里,并且一代代传下去,汇成一条又一条爱的河流。

成长故事三:与学员一起成长,追梦圆梦

回首四年碜吖的道路,工作室已经拥有“省级、市级、区级”三级名师工作室的牌匾,学员和我也在研修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如今,工作室成员有6人走上行政岗位,其中2人成长为副书记、4人成长为主任;有3个学员去年顺利评上小学副高级教师;1人成长为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指导学员凌土明的教学录像课获2016年度“一师一优”教育部优质课奖;指导工作室成员江枇圻参加深圳市说课比赛获一等奖;指导王格侠的课多次在市、区比赛获一等奖,王格侠还获得市“教坛新秀”称号;工作室开发的培训课程《对比香港内地教材 优化计算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 无限魅力》多次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和京苏粤浙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广东站开讲。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3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部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周边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我们对《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课程的建设秉承了我院“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体现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特色。经过师生多年努力,2010年,本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5

[关键词]贵州省;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4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实证研究”(2013C024)的研究成果。

一、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适应现状

本研究的对象来自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六盘水、安顺,以及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有效问卷380份,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男22人,占5.8%,女358人,占94.2%;30岁以下86人,占22.6%,30―40岁108人,占28.5%,41岁以上186人,占48.9%;中专学历69人,占18.2%,专科199人,占52.3%,本科112人,占29.5%;职称为小学一级的96人,占25.2%,小学二级的204人,占53.7%,小学三级的80人,占21.1%;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348人,占91.6%,从中学转岗到幼儿园的32人,占8.4%;具有幼教类专业背景的77人,占20.3%,非幼教类的303人,占79.7%;中小学教龄2年以下的63人,占16.6%,3―5年的101人,占26.6%,6年及以上的216人,占56.8%;幼儿园教龄2年以下的263人,占69.26%,3―5年的75人,占19.7%,6年及以上的42人,占1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队伍呈现以下特征:(1)转岗男教师只有22人,仅占5.8%,在幼儿园主要从事行政工作或负责一些户外体育教学活动,转岗女教师占到94.2%,除少部分年龄40岁以上的是在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学前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外,其余均从事保教工作;(2)在380名调查对象中,40岁以上的为186人,占总人数的48.9%,转岗教师年龄总体偏大;(3)转岗教师中中专以下学历为0,本科学历占到了29.5%(部分是自考或函授本科),转岗教师学历层次总体上较高,在整体上提升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4)贵州农村地区小学附属学前班比较多,有部分转岗教师是从本校的小学教师直接转到学前班,因此呈现出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多,中学教师转岗幼儿园少的特点;(5)问卷调查中,79.7%的转岗教师没有学前专业背景,虽然有20.3%的转岗教师有学前专业背景,但都是中专时候的专业,毕业即在小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学前专业知识。从幼儿园教龄来看,六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仅占11.1%,部分教师对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常规并不熟悉,急需提高保教技能。

二、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在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中,选择专业知识不足的146人,占38.4%,选择培训没有针对性的152人,占40%,个人原因的44人,其他因素的38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影响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的工作不自信。缺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检测幼儿身体健康的能力、艺术教育能力、环境和区角创设能力,特别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师必备的唱歌、跳舞、环创和手工等技能训练,转岗教师在面对这些教学内容时压力非常大。而很多培训中因为条件限制,更多地关注师德和理论知识,涉及幼儿园实际问题的课程并不多,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岗前培训虽然有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跟岗时间,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机会参加,而且“国培”跟岗都是在城市幼儿园,与自己所在的乡镇幼儿园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学到的实践知识不能在实际中应用。

在访谈中,部分年龄偏大和性格内向的教师表示,由于技能掌握不足和没有在小学养成习惯,在幼儿面前唱歌跳舞让她们非常难为情甚至尴尬。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部分教师转岗是因为可以从农村转到乡镇或县城,或是从县城转到市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其出发点并不是真正了解和热爱幼儿教育,还有些教师是因为小学师资富余,因政策原因转岗的,到岗后才发现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待遇比也转岗前差。这些内在动机和外在因素都影响了转岗教师主动适应新岗位的积极性。

三、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幼儿园要加强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1.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的能力

转岗教师脱产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岗教师园内培训。最基本的培训内容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只有在了解儿童每个年龄段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保教目标,学会制订计划。每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园长可以先提供本园优秀教育计划供转岗教师参考,并安排专业教师帮助其修改。转岗教师只有根据自己所带学生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计划,并在实践中反复修正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五大领域的教学能力

针对转岗教师在五大领域教学中无所适从的困扰,特别是在艺术和语言领域,幼儿园应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对转岗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在手工、美术、唱歌、弹琴、舞蹈、环境创设等方面有能力的教师的作用,采用“一带一”的方法,让转岗教师尽快学会基本的幼教技能,使其在教学中开得了口、动得了手。

3.班级管理能力和家长工作方法

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无法回避的工作难点,而中小学和幼儿园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上有很大区别,转岗教师不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法。针对此种情况,幼儿园可以开展以年龄段为单位的教研活动,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转岗教师把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说出来,大家讨论并给予改进建议。最后,幼儿园汇总这些案例,集中帮助转岗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二)“国培”要满足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

1.落实培训学员的选择和培训前调研

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荐培训学员时应先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再确定该学员应该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班和短期集中班训班在课程设置上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参加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培训班不但没有收获,反而会极大地浪费培训资源。同时,在培训前应对不同地区和等级的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调研,如城市和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等,只有在确定了不同培训需求后再设置课程和分班才能在源头上确保培训效果。

2.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国培”的针对性

幼儿园转岗教师参加的“国培”大都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结合的办法,集中培训阶段主要是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师德、幼儿心理、五大领域、幼儿园课程、一日生活等偏理论的知识,这些课程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对转岗教师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培训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上。比如优秀幼儿教师上的示范课虽然精彩,但在访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示范课可借鉴的地方不多,他们更希望看到和自己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上课的。所以,“国培”“省培”“送教下县”首先要明确转岗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转岗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程设置的中心,找准理论与实际、农村与城市的结合点。同时要考虑到转岗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对于他们已熟知的知识要少讲,对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重点讲,如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的内容,虽然师德非常重要,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是相似的,不必要在转岗培训有限的时间里再次花大量的时间来强调。同时,培训应增加跟岗实践的时间和去农村示范幼儿园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要增加新老转岗教师之间的交流,老教师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新转岗教师解决职业适应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拓宽培训和交流渠道。在转岗教师脱产培训机会、时间少的情况下,各市、县、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要利用网络教研和交流途径,让转岗教师自由选择时间分享优秀教师的经验与优质教学资源,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在线指导转岗教师解决在幼儿园碰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岗位。

(三)发挥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主体作用

在转岗教师入职前,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他们到当地幼儿园跟岗实践,让他们了解幼儿园各岗位和基本的保教知识,包括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一日生活常规,同时组织一些基本的幼教技能培训,让有意转岗的教师充分了解幼教工作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让其在有了客观认识后再做出是否转岗的选择。同时,对由于政策原因转岗的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要让教师了解政策文件和幼儿园跟岗的途径,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主动接受转岗的事实,早日适应新岗位,这是转岗教师对自己和幼儿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保障转岗教师队伍稳定的前提。转岗教师个人也应认识到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面临危机,要主动积极地适应新岗位,认识幼教事业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认同和热爱幼教事业才能不断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四)建立人文关怀管理模式

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转岗教师进行管理时应该充分考虑转岗幼儿教师的现实利益和专业发展需要。在保教工作方面,比如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上,要考虑“过渡期”,给新转岗教师一开始的工作量要适当降低,工作难度要恰到好处,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专业成长方面,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转岗教师尽快胜任新工作,比如组织脱产学习、在职培训等。同时,园长和幼儿园其他教师应给予转岗教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在新环境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园长不仅要在工作、生活上给予转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而且要营造相互支持、合作共享的组织文化,帮助转岗教师从心理上真正热爱幼教工作,在专业上真正有能力胜任保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C县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6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隶属于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会计专业是学校的一个传统老牌专业,开设于1986年,2008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市级重点专业,2012年确定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虽然学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中,对会计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但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务重庆市经济的转型,重庆市中小企业和供销系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

一、重庆市经贸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变革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性

学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看,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课程编排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操作训练,课程设置很难满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

2.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就业趋向之间存在矛盾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包括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就业,主要从事会计、出纳、收银员、统计等相关工作。而现行的中职学校会计课程大多是依据大中型企业的要求,按照《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大纲编写的,无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实际工作要求,因此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下降。

3.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只侧重于学科的某一个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衔接,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之间、章节之间比例失调。如《税收基础》中没有涉及有关税金分录的编制,财务管理也只是进行有关经济模型的计算,没有跟企业内部的管理结合起来。

4.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未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融合

从业资格证书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得基础,但是目前学校会计课程设置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有一定的脱节,不能把学生考证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因此,必须对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人才的课程体系。

二、新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供销社行业企业、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相关财经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应成立由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企业财务专家、学生就业对口企业人事主管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的任务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职业所需能力为主线,形成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再将相关知识、技能、素养转化为课程,按照会计岗位职责、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研发相应岗位教材,形成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以达到教学内容 “实际、实用、实践”的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三)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在对会计行业及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三模块三融合”的课程体系的构想。其中“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

三、未来选择:中职会计专业“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一)“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内涵

“三模块”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为公共文化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以学生“够用”为度,主要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音乐、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指导、公关礼仪等。该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适当增加选修课。该模块设置的课程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纳税实务等。

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该多学习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如财务管理基础、经济法基础、审计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等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水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三融合”是指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建设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财会人员共同参与开发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就是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建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认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如《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现了课程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就是制定岗位模块课程标准,开发岗位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模块化教学,开展岗位实训,如《财经基本基本》、《出纳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成本会计》《纳税实务》、《审计基础与实务》等课程与会计实务中的出纳岗、财产物资会计、往来会计、销售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报税员、审计员等岗位紧密结合。

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即在每一岗位课程学习中或学习后进行跟岗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开展手工岗位实训、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沙盘模拟实习、代账公司的真账演练、暑期拜师跟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初中级会计技能人才。

(二)构建“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

“三模块三融合”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三模块三融合”课程结构使会计专业课程结构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

基本素质模块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商务礼仪等课程。

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技能方向课和综合实训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资产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权益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损益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基本技能等;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出纳实务、成本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企业会计)方向包括收银实务、统计学基础、库管员实务、会计从业基础、企业登记管理实务指南、ERP沙盘基础等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包括: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课程,

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审计基础等课程。

(三)教学时间安排得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安排

按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学训交替方式,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专业教学执行计划。教学计划安排的设想是,一年级完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学习后,二年级进行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学习,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学习更多相关的专业课程。三年级主要是学生在企业行业对口专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引进的记账公司等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具体教学建议与安排如表2所示。

1.教学时间安排基本要求

(1)本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实训),假期16周。周学时平均课时为29。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168(3132)。

(2)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为必修课。学校也可根据需要,开专题讲座(活动)。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30%,累计总学时将近一学年。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能满足第3年参加技能高考需要。

(3)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拓展能力课以及综合实训课。

专业技能课学时占总学时的70%,其中顶岗实习(含认识性实习实训、教学实习实训、专业综合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4)课程设置中的拓展能力课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0%,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连续性。

2.教学建议与安排

基本素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安排在1、2学期,体育与健康总学时144且前4个学期每周2课时,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总学时144且每周4课时,其余公共基础课程每周均为2课时。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7

【关键词】产业升级换代;“教、学、做一体 ,产、训、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对电子整机制造、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制造等三个行业的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多年跟踪调研,首先分析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再确定岗位技能要求。

1.调研方法

(1)学院、系部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联合调研团队,走访企业,与企业老总、人事经理、就业学生召开座谈会。

(2)选派专业教师,随顶岗实习学生一起到企业锻炼,教师在企业即做学生管理,又在企业顶岗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要求。

(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知识技能应用情况。

表1 产品类别及典型工作岗位

企业类别 产品类别 就业岗位

电子元器件 阻容元器件、敏感元器件 元器件材料组分分析、配制;生产工艺制定,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质量控制;生产设备操作、维护及检修。

半导体、光电元器件、集成电路 光刻、制版、掺杂、扩散、离子注入、工艺控制、设备操作;超声引线焊接、产品封装、产品检测、质量控制;生产设备维护及检修。

整机装配 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视听、通讯产品 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制定、控制;SMT贴片机操作;元器件、产品检测检验,质量控制;生产设备维护及检修。

冰箱、空调等制冷制热设备;微波炉、热水器等小家电 电子控制PCB板设计、组装;SMT贴片机操作;元器件、产品检测检验,质量控制;产品控制程序设计;生产设备维护及检修;产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维修等。

工业控制设备 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等控制设备 光电、压力、位移等传感器件,电子元器件性能检测;电子控制PCB板设计、组装;SMT贴片机操作;产品检测检验,质量控制;产品控制程序设计;生产设备维护及检修;产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维修等。

2.调研对象

通过对宁波舜宇、苏州威友、广州美的、西安卫光、陕西华星集团的二十余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汇总列出了元器件制造、整机装配及电子设备制造等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见表1所示。

3.调研结论

为了准确的确定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典型工作岗位和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我们对调研所取得的信息形成报告,提交由企业专家,校内外知名教授、骨干教师组成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一步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企业对高职电子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如下:

①知识要求

(1)掌握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性能检测及制造知识。

(2)掌握电子技术及电子控制知识。

(3)掌握电子设计EDA基础知识、PLC自控知识。

(4)掌握传感器技术及单片机编程控制知识。

(5)熟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检测、检验方法。

(6)熟知SMT机工作原理。

(7)熟知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知识。

(8)产品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知识

②技能要求

(1)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识别、性能检测等能力。

(2)会使用三用表、晶体管测试仪、光电测试仪器、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等。

(3)具有电子电路分析及PCB设计能力。

(4)能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

(5)能熟练操作SMT等生产设备进行产品制造及一般故障解决方法。

(6)具有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能力。

(7)具有生产设备维护检修能力。

(8)具有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总结:根据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设立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研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现代电子企业实景。

参考文献

[1]吴凡,吴德群.电子信息产业呼唤“升级换代”[N]. 深圳特区报,2008-01-13.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8

一、调研概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要求组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计划通过从本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薪酬分布与乌昌区域内未来一年基层技能型岗位人才需求态势及行业内典型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调研,确定未来三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研分析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汇总分析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通过半年的调研,发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调查表》182张,回收180,其中有效152张。通过对152张有效调查表毕业生调研时所在岗位按部门归类统计,统计结果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4个部门依次是旅游产业部门的导游服务部门、景区服务部门、旅行社门市服务部门和酒店服务部门。所以选定乌昌区域旅游产业的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和旅游景区为人才需求调研的部门,也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二次就业部门流向分析。截止2013年12月25日,发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调查表》182张,回收180,其中有效152张。通过对152张有效调查表毕业生再择业部门流向信息统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部门流向如下: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3年毕业生在换岗的过程中,由从酒店服务向导游服务行业、景区服务行业转移的趋势,其中导游服务行业最为明显。旅行社服务行业就业人员也在缓慢增长;毕业生毕业之初,毕业生从酒店服务行业的流出趋势最为明显。

结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部门为导游服务部门、旅行社门市服务和景区服务部门,酒店服务部门依然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的重要领域;就业两年以上的毕业生从上述三部门的服务岗位向旅行社基层至中层的管理岗位集中升迁的运动轨迹最为明显。所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企业调研的主要部门为旅行社服务、景区服务和导游服务部门。其中调研岗位主要为各行业人才需求空间最大的岗位和旅行社基层与中层管理岗位。

(二)乌昌区域未来两年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根据产业调研方向,选定6家旅行社、3家旅游景区和1家5星级酒店为调研企业。

1.乌昌区域旅行社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行社未来两年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基层技术应用型岗位依次是导游员和计划调度员,占了总需求计划的88.7%。外联岗位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上述7家旅行社未来两年计划招聘的4个岗位中,持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计调员、外联与票务人员共102人,占总需求的38.5%。

结论:乌昌区域旅游产业旅行社服务部门基层中职层次技术应用型岗位中需求空间最大的岗位为中文地陪导游员、计调服务员。

2.乌昌区域景区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选择西域旅游开发公司旗下的天山天池景区与天山大峡谷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未来两年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计划如下:西域旅游开发公司未来两年计划招聘岗位(按人数多少排序)依次是景区讲解员、驾驶员、服务员、面点师,其中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是讲解员与服务员,共100人占西域旅游公司未来两年总招聘计划的65.7%,其中讲解员占59.2%,服务员占6.5%。

3.乌昌区域酒店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选择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五星级酒店塔里木石油大酒店与文浩商务酒店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未来两年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计划如下:塔里木大酒店与文浩酒店未来两年计划招聘岗位(按人数多少排序)依次是餐饮服务员、综合维修工、收银员、前台接待与客房服务员,其中剔除与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范围异化的岗位综合维修岗位,乌昌区域酒店服务行业未来两年热门的岗位分别是餐饮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酒店收银员、酒店综合维修工。

从结论综合分析,新疆乌昌区域旅游产业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行业和酒店餐饮行业的旅游企业计划招聘中职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岗位(按需求量大小排序)分别是景区讲解员、中文导游员、餐饮服务员、旅行社计调业务员 旅行社外联服务员、 酒店收银员。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结论,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分别是“中文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服务员”,综合生源总体质量考虑,添加“酒店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和收银员”为毕业生就业兜底岗位。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9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不对口问题,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学历,职称,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教龄较短。第三,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显然,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国培跟岗研修总结篇1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产品竞争、多样化需求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河南省烟草工业企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合并重组,三大企业以全新的面貌应运而生,以期在瞬息万变、竞争残酷的市场博杀中,能够站稳脚跟,傲立潮头。

郑州卷烟总厂在合并重组过程中,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使其达到最优的组合和主动性的最大发挥,从而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著名管理学家福赖特(美国)认为:“管理是一种通过人去做好各项工作的技术”。人的管理并非是“管人”,而在于得人,谋求人与事的最佳配合。

郑烟总厂在整合初期,面对的是两套机构重叠,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脉络不清;中层干部年龄偏高,队伍庞大的局面。如何找准切入点,寻求“人”与“事”的最佳结合点,是整合的关键。新的总厂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整合工作,一把手亲自抓,提出了“资源重组、企业再造、品牌整合、市场创新、形象提升、效益提高”的整合原则。整合中注重开展调研,既尊重历史现状,又着眼未来发展,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步骤,首先从整合管理机构入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上级的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精简合并机构。将原来两厂46个处室,整合缩编为16个部室,分厂设置“一部四中心”,精简比例为45.6%。并对整合后的部室职能重新核定,编制出各项工作流程图。基本上实现了结构化重组,扁平化设置,流程化管理。对个别临时性、阶段性的专项工作,设置非常设机构,保持了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

机构的设立,职能的确定对干部的配备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总厂出台了中层干部配备的基本原则,对原两厂中层干部全部解聘。为使年轻有为,学有所识,干有所成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和增强中层干部队伍的朝气和活力,总厂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年龄偏大的中层干部激流勇退,主动让贤,实行编外离岗。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细致,政策对头,办法妥当,一部分老同志主动带头要求退下来。根据他们的申请,经党委厂部研究,有57位老同志愉快的退了下来。在干部配备上,我们严格按照干部年度任期考核情况和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经过反复征求意见,酝酿讨论,重新研究聘任了各部门中层干部。整合后的中层干部队伍由过去的161人减少为104人,精简幅度为35.5%;平均年龄由41.5岁降低为37岁,大专以上学历由过去的89%上升为95.19%,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生产力能否提高。原两厂在薪酬制度、工资标准、保险缴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确保重组后企业制度统一,职工思想稳定,积极性不断提高。我们认真研究了两厂制度的特点,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总厂发展大局出发,统一了薪酬制度标准和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支持和拥护。这项工作既推动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又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了员工为振兴企业而努力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