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19:06:07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1

近年,东兴试验区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商贸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边贸成交额139亿元,引进区外境内资金123.7亿元。2014年,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4.6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5.05亿美元,增长39.6%,进口总额39.63亿美元,增长23.1%。由此可见,2010年至2014年短短的4年间,进出口总额由28亿美元增长到54.69亿美元,足以体现东兴试验区国际商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商务英语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字面转换,它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例如,中越两国在称呼语“亲”的使用上存在巨大差异:汉语中“亲”是个网络用语,表示人际关系的亲近。但是在越南,“亲”一般用于年轻情侣或者夫妻关系之间。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如果没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就无从谈起对商务英语的正确理解与表达(谭载喜,1986),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商务英语翻译要比普通英语翻译复杂得多(祝然,2013)。东兴试验区国际商贸迅猛发展,对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前者的迅猛发展和后者的滞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矛盾。(1)政府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团队力量单薄。防城港市作为一个新兴地级市,政府相应的涉外部门人员结构仍在不断完善中。虽然防城港市拥有20多个科研活动机构,但是研究人员几乎都是从事科技研究活动的。因此,目前防城港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具有相关商务英语背景的工作人员,挑起了诸多东兴试验区的涉外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重担,如边境会谈、会晤及联谊活动等。同时,聘请广西一些知名大学专业教师作为外援力量,如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然而,东兴试验区外贸飞速发展,有限的专业商务英语翻译人力资源急需扩大,方能满足东兴试验区外贸发展的需求。(2)商务英语翻译社会力量不足。首先,同南宁、桂林、钦州等区内地区相比,防城港市的社会教育发展远远落后。目前,市区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的成体系的商务英语培训机构,偶尔能在市区见到某些中小学私人微型培训机构。其次,市民对商务英语的热情度远远不够。在东兴试验区,尤其是与越南芒街仅仅一河之隔的东兴市,由于人们和越南人的商贸活动更加密切,周边大部分人选择学习越南语而非商务英语,人们对商务英语的热情度远远不如越南语。(3)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力量不足。整个东兴试验区只有一所高校:广西财经学院(2012年成立)。学院设立1个商务英语专业班级,课程涉及综合英语、口语、听力、写作、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经济应用写作等。但由于目前学校实行“2+1”教学管理政策,即,学生在防城港校区接受2年的专业学习后,将全部转移到首府南宁校区再读1年。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首先考虑选择南宁就业。所以,东兴试验区也因此流失了很多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后备力量。

提高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思考

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起步较晚,针对本地特色商务英语翻译的本体研究寥寥无几,更别说在翻译理论指导下或者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故笔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思考。(1)扩大专业商务英语翻译的团队力量大力引进具有商务英语背景的翻译人才,充分利用防城港市2012年来实施的“百名博士防城港行”平台,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商务英语翻译精英,根据试验区本地特色,从语篇、语义、语用、句法角度对本试验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引领到学术层次,使商务英语翻译学术和商务英语翻译应用相互支撑发展。同时,加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英语专业教师团队与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合作。校区目前英语专任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全是硕士),学术研究领域涵盖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翻译等。教师们不仅接受过专业的语言训练,而且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鼓励教师同防城港市外侨办或相关外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为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从而为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加强东兴试验区的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团队的建设,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以减小对市外翻译力量的依赖性。(2)为新生力量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留住人才目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商务英语班级共有47人,同学们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经2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技能,比较熟悉国家有关对外贸易和外事交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能用网络工具和商务英语完成外贸展会营销、客户开发与维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操作、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写作、外贸跟单和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和商务知识,如FOB(freeonboard,离岸价格),B/L(billoflading,提货单),L/C(letterofcredit,信用证);另一方面,学生对东兴试验区的人文经济等也有所知悉。商务英语班级是学校培养的重点对象,可以成为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主体力量。在校期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到防城港市外侨办,或者一些市内外企的实习的机会(如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使其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者,相关部门可考虑与其签订合同,留住潜能较高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3)建设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应集教、学、做于一体,模拟真实语境,展开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学习。学习内容可丰富多样:英汉语体差异学习、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东兴试验区邻国习俗文化、各国口音差异,例如,泰国英语发音通常不发辅音后面的r音,所以address读成addiss(黄映秋,2010),等等。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谢彩虹、朱艳宁、张敏,2008)等,让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实训。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增加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的兴趣,将课堂和仿真环境相结合。

结语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3]秦君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4):123-125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 项目教学法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朱慧芬(1978- ),女,浙江余杭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35-02

一、引言

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企业和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和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综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的传统翻译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翻译教材例子选择和教师自选内容常常偏重文学性题材的文本,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学生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差距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翻译教学过程采用“翻译练习―对答案―教师点评―翻译技巧介绍”的四步法,缺乏对职业译者工作流程的描述性教学;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以讲解、点评的形式授课,未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核最终译文,这种考核方式的反刍效果体现为学生学习过分重视翻译学习的结果,缺乏对团队合作和过程学习的重视。可见新形势下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拟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探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改革。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要的分支,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知识建构即知识获取和内化的行为,是通过未知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三、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

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

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

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

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

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

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 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

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四、总结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主动建构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点。无论从建构主义教学观、项目教学理论还是最新理论来看,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并且从项目教学内容、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激励和促进翻译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尽快掌握满足目标就业岗位的基本商务英语翻译技能。

[参考文献]

[1]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J].山东外语教学. 2002(5).

[2]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3]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4

1.引言 在双语研究中,对双语心理词库的探究有较长的历史,很多问题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开始探讨(如Ervin &Osgood 1954,转引自Green 1998),到现在仍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这项研究(Colomé&Miozzo2010;Kroll et al.2010;祁志强等2009;崔占玲等2009;陈新葵、张积家2010),但都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早期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词库的表征与结构上(如Kroll &Stewart 1994;Potter et al.1984;董燕萍1998),而近几年学界不仅关心其表征与结构,而且关注其通达,尤其关注双语者如何通过控制两种语言来正确选择目标语言(Kroll &De Groot 2007)。相关研究分别在行为和神经层面展开(Colomé&Miozzo2010;Ibánez et al.2010;刘文宇、隋丹妮2009;赵俊华、莫雷2008)。关于双语词汇表征,一个经典的模型是Kroll和Stewart(1994)提出的修正的层级模型(RevisedHierarchical Model)。该模型认为,源于两种语言水平以及学习过程的不同,两种语言间词汇联系强度以及词汇与概念联系强度是不对称的。在词汇联系的方向上,从L2(二语)到L1(母语)强,从L1到L2弱,而且两者会随着L2熟练程度不同而变化;在词汇与概念联系上,当L2水平较低时,L2词汇主要通过L1词汇与概念联系起来,当L2水平较高时,L2词汇建立与概念表征的联系,L2词汇可以直接通达概念表征,但是和L1相比,L2词汇与概念的联系比较弱。根据该模型的强式表述(strong version),对于不平衡双语者来说,正向翻译任务(L1→L2)经过概念中介而完成,反向翻译任务(L2→L1)则无须通过概念中介,L2词形可以直接通过L2→L1词目(lemma)联系而完成L1词形激活过程。修正的层级模型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至今仍然非常有影响(Kroll et al.2010)。然而,Green(1998)认为这是个不完整的模型,因为该模型没有具体阐明双语者如何控制两个语言系统以达到预定目的,例如双语者在对一个语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对其进行命名。Green(1998)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抑制控制模型(Inhibitory Control Model,简称IC模型)的框架下得到解决。IC模型对双语的控制是通过双层控制系统,即注意监管系统(supervisoryattentional system,SAS)与语言任务图式(languagetask schemas)来实现。具体来说,注意监管系统调整语言任务图式的激活程度,抑制与任务无关的图式,保证激活的图式符合任务要求;语言任务图式核查词注的语言标签(language tags),抑制不匹配的(非目标语言的)词目,保证目标语言的词汇生成。有效的双语控制与工作记忆的运作密切相关。根据Baddeley(2006),注意监管系统相当于工作记忆模型中的中枢执行控制系统(central executivecontrol)。此外,有效的抑制需要足够的认知资源(Green 1986),而这些起抑制作用的认知资源主要是工作记忆资源(Engle et al.1995)。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词汇层面的双语控制。但迄今为止,就我们所知,还没有研究直接探讨这个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以深化我们对双语控制的认识。已有的工作记忆容量理论认为,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导致个体能用于认知活动的资源不同,于是个体间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上存在差异(Daneman &Carpenter 1980;Just &Carpenter 1992)。这种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高的任务中(Engle&Oransky 1999;Shah &Miyake 1996),如低广度个体往往表现出信息处理滞后或错误等特点。既然工作记忆资源是抑制资源的重要来源,工作记忆个体差异就可能导致能用于抑制的资源的不同。在对抑制资源需求较多的任务中,高广度个体比低广度个体在抑制控制方面更加高效。以词汇翻译为例,对不平衡双语者而言正向翻译难于反向翻译(Kroll&Stewart 1994),因此在较难的正向翻译中工作记忆效应可能更加明显:在正向翻译中,高广度个体的双语控制绩效优于低广度被试,而在反向翻译中,高低广度个体的双语控制绩效没有显著差异。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在检验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是否影响词汇层面的双语控制。我们采用汉语阅读广度任务测量个体工作记忆的广度,使用翻译识别任务(Translation Recognition)测量个体双语控制的表现。选择汉语阅读广度任务是因为文献显示该任务测量的广度与语言处理能力高度相关(Daneman &Merikle 1996);选择翻译识别任务是因为这个任务既能操纵翻译方向又能保证双语同时激活,可以检验个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双语控制能力(De Groot1992;De Groot et al.2000)。翻译识别任务与传统的翻译产出任务(translation production)测量的认知过程大致相同,效果相当(两个任务仅在正向翻译的同源词与非同源词这个变量的表现上出现不一致,而这个变量不是本研究关心的变量);与翻译产出任务相比,翻译识别更便于收集到更多的有效数据(De Groot &Comijs 1995)。本研究的具体研究问题为:工作记忆阅读广度的个体差异是否影响双语者在翻译识别任务上的表现?我们预测:(1)总体而言,在方向上,汉译英应该比英译汉难,在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上的表现为:RT(英译汉)<RT(汉译英);(2)由于英译汉方向较易,对抑制资源要求较低,高、低广度被试在这个方向上表现应该没有差别,在反应时上的表现为:RT(高广度)=RT(低广度);(3)由于汉译英方向较难,对抑制资源要求较高,高广度被试在这个方向上的表现应该比低广度被试好,在反应时上的表现为:RT(高广度)<RT(低广度)。#p#分页标题#e# 3.实验设计 3.1 被试 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69名学生参加了实验。所有被试的听力、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3.2 工作记忆广度测试 采用Georgia理工学院“注意与工作记忆实验室”开发的阅读广度自动测试程序(AutomatedReading Span)(Unsworth et al.2005)。由于这个测试程序是用于测试母语而开发的,我们将指导语和测试句翻译成汉语,并改写了部分包含特定文化背景的句子。与参加主实验被试同一年级的另外28名本科生对测试材料进行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目的为了控制所有测试句的难度,同时保证所有测试句没有歧义。基于测试结果,我们将被试分成高、中、低广度3组,每组23名学生。这样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低广度两组被试平均成绩有显著性区别。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高、低广度组的工作记忆广度区别显著(t=17.798,p<.01)。 3.3 实验材料 包括200对英汉词对,其中100对为翻译对,需要被试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100对为无关对,需要被试做出“错误”的判断。翻译对为关键材料,进入分析;无关对为填充材料,不纳入统计。为了控制语言难度,我们进行了一个预备实验:与参加主实验同一年级的另外47名本科生参加了一个词汇判断实验,目的是为了获取300个词语的基线反应时,其中英汉各150个。基于基线反应时,我们从中挑选了比较接近汉英各100个作为翻译对(汉语:mean=522.36,SD=27.77;英语:mean=634.13,SD=98.95;单位:ms),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包含英译汉和汉译英各50对。3.4 实验过程所有材料都编辑到电脑上,通过E-Prime软件随机呈现在电脑屏幕中央。实验在某大学心理语言学实验室进行。为了避免次序效应,一半被试先做英译汉再做汉译英;另一半被试反过来。被试的任务是尽快判断屏幕上出现的词对是否为翻译对。读完指导语后,被试端坐在电脑前,左手食指轻按“是”键(F键),右手食指轻按“否”键(J键),进入实验的练习阶段。每个方向被试先做10次练习对,完成后自己按回车键开始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开始后的前两次尝试(trial)不计入统计。英译汉方向的翻译识别任务的实验流程如下:首先屏幕中央出现注视点“+”(持续1000ms后消失),然后出现英语词。在英语词出现240ms后,在其正下方出现一个中文词,这时被试需要尽快通过按键判断屏幕上的两个词是否为翻译对等词,电脑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即从中文词出现到被试做出判断这段时间)。被试做出判断后,两个词语消失,电脑反馈判断结果、正确率和反应时(2000ms)。如果被试在2000ms内没有判断,目标词消失,屏幕显示“没有回答”(2000ms)。选择中文词在英语词出现240ms之后再出现,参考了前人类似的研究(De Grootet al.2000),目的是为了操纵翻译的方向,同时确保两种语言必须同时被激活,因为在240ms内被试可以认出第一个词,但还来不及从概念表征中通达该词。除了第一个出现的词语为中文,第二个为英语外,汉译英方向的程序与英译汉方向相同。 4.研究结果 数据表明被试完成翻译识别任务没有困难:在两个方向上,所有被试判断正确率均高于80%,平均正确率中译英方向为95.07%(SD:3.67%),英译汉方向为95.13%(SD:3.70%)。对于反应时的分析,我们只计算正确的反应,同时去掉极端值(反应时在M±3SD之外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4%)。4个实验条件下平均反应时和错误率见表1。4种条件下的错误率没有显著性区别,所以我们的统计分析主要基于被试的反应时。 为了考察全体被试在两个方向上的总体表现,我们比较了所有被试在两个方向上的反应时。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个方向上的区别非常显著(t=8.912,P<.01),即RT(英译汉)<RT(汉译英)。这表明总体而言,所有被试在不同方向的翻译识别中表现不同,英译汉要快于汉译英的表现。这一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1。既然两个方向上的翻译识别表现是不同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比较在不同方向上高、低广度被试的表现。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在英译汉方向,两组没有显著性区别,t=1.675,P>.05,即RT(高广度)=RT(低广度);在汉译英方向,两组区别显著,t=2.076,P<.05,即RT(高广度)<RT(低广度),表明在英译汉方向,高、低广度被试的表现没有区别,而在汉译英方向高广度被试的反应快过低广度被试。这些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2和3。 5.讨论 基于以上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就翻译识别的反应时而言,汉译英方向比英译汉方向难;高、低广度被试在英译汉方向上的表现没有差别;高广度被试在汉译英方向的表现快于低广度被试。对照实验预测与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数据验证了3个实验预测,简言之,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差异确实影响词汇层面的语言控制。这一结果丰富了现有的双语心理词库研究文献,同时对探讨工作记忆与双语词汇处理的关系也有一定启示。 关于工作记忆与双语词汇处理的关系,以往有研究(李红2004)发现工作记忆对二语词汇语义信息的提取不起作用,而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工作记忆影响翻译识别的表现,两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我们认为,这种不一致可能与两个研究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工作记忆容量以及采用不同的任务考察双语词汇处理的表现有关,可以用工作记忆资源的领域特异性(domain specific)和容量观(capacity theory)来解释。有研究显示,工作记忆有可能是一种领域特异性资源(Just &Carpenter 1992;Miyake 2001)。也就是说,不同领域的认知处理需要使用不同领域的资源,例如,涉及语言的认知任务(听说读写等)需要使用言语工作记忆,而涉及计算操作的认知任务(如数学的加减乘除等)则需要使用计算工作记忆。李红(2004)使用运算广度(operation span)任务测试工作记忆,采用启动式词汇判断任务考察词汇通达。使用运算广度任务测量得到的工作记忆指标反映的可能是被试的计算处理能力,而非语言处理能力。此外,启动式词汇判断任务包含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混合过程(Segalowitz et al.1998),而工作记忆个体差异一般不表现在自动加工的任务中(Engle &Oransky 1999),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导致李红(2004)发现运算广度与启动式词汇判断任务没有相关。相形之下,本研究在工作记忆测量方面,采用的是与语言处理关系更加密切的阅读广度;在词汇处理方面,采用的翻译识别任务需要较多的注意力资源,包含很少的自动加工成分,所以本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个体差异能够影响双语词汇处理的表现。#p#分页标题#e# 在本研究中,不同工作记忆广度被试在正向翻译识别上的反应时没有区别;在反向翻译上,高广度被试反应快于低广度被试。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是抑制控制机制和工作记忆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注意监管系统与语言任务图式,可以在IC模型的框架内得到解释。正向翻译任务的要求之一是不要对输入的L1词汇进行命名。在IC模型中,该要求是通过任务图式在选择阶段对L1词目加以抑制来实现的。正向翻译任务的具体实施以注意监管系统根据任务要求激活、选择L1→L2任务图式同时抑制无关图式开始。在每一次尝试中,输入的L1词形通过L1词目通达并激活语义概念,然后语义概念激活相应的L2词目。为了确保已经激活的L1词目不再参与产出阶段词形选择的竞争,L1→L2翻译任务图式在产出阶段核查词目的语言标签,抑制含•13词汇层面双语控制的工作记忆效应•L1标签的词目的激活程度,最后只有L2词目参与产出阶段词形选择的竞争。与正向翻译任务不同,在反向翻译任务中,L2词形无须通过概念中介,直接通过L2→L1词目联系激活L1词目。之后,为了确保L2词目不再参与产出阶段词形选择的竞争,L2→L1翻译任务图式在产出阶段抑制含L2标签的词目的激活程度,所以最后只有L1词目激活,然后它再激活L1词形。可以看出,正向翻译和反向翻译的控制都是通过在词目层面的有效抑制来实现的:L1→L2翻译任务在产出阶段抑制L1,L2→L1翻译任务抑制L2。虽然都涉及抑制,但抑制L1和L2需要的认知资源的量是不同的。对于不平衡的双语者,比如中国英语学习者,L1是他们的日常语言,较容易激活并且较难抑制,而L2使用较少,故相对而言较难激活也较容易抑制。所以,在L2→L1翻译中,抑制L2所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高、低工作记忆广度的被试的表现没有区别;而在L1→L2翻译上,抑制L1需要的资源较多,这时具有较多可利用资源的高广度被试表现出优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抑制控制是双语者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几乎总是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即使在单语任务中,双语者的另外一种语言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被激活(Costa 2005;Marian &Spivey 2003)。单语交际环境下,双语者为了只产出目标语言,需要抑制其他语言;双语交际环境下,比如在翻译任务中,译员必须理解原语、产出译语,因此需要在产出阶段抑制原语的产出。本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对双语词汇层面控制绩效有影响:高广度个体比低广度个体在双语词汇控制方面更高效,这种处理速度上的优势在一些要求快速、准确地进行词汇提取、选择、控制的语言处理任务(如同声传译)中尤其重要。研究表明,职业译员的工作记忆容量普遍大于同等语言水平的双语者,这种优势甚至成为了口译专长的一个关键要素(Christoffels et al.2006)。所以,工作记忆的训练和提高有助于有效地进行语言控制,有利于双语者在各种交际环境中根据需要产出正确的语言。另一方面,修正的层级模型认为翻译不对称性(正向翻译难于反向翻译)的主要原因是双语者的L1和L2语言水平不平衡(Kroll &Stewart 1994)。Kroll等人(2006)进一步指出不平衡的语言水平是影响语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能对更高级的产出计划阶段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翻译不对称性。因此在平时经常使用L2、通过提高L2水平可以提高双语者有效地抑制L1、选择L2的能力(胡笑羽、白学军2008);通过适当的翻译训练则可增强双语者在语言间自由切换的能力,提高双语控制效率。 以往有研究发现,在句子、语篇层面的语言处理存在工作记忆效应(Caplan et al.2011;李晓媛、俞理明2009;陈宝国、宁爱华2008;顾琦一、程秀苹2010),本研究将影响语言加工的工作记忆效应延伸至词汇层面。这一结果对发展双语处理理论有一定启示作用:在构建双语处理模型时,必须将控制机制以及执行控制的资源在多个层面(词汇、句子、语篇)的运行考虑在内。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在实证的层面支持了没有考虑语言控制与控制资源的语言处理模型是不完整的模型的论断(Green 1986,1998)。 6.结语 本研究旨在考察词汇层面双语控制的工作记忆效应。实验数据验证了三个实验预测,发现不平衡汉英双语者在完成翻译识别任务时,反向翻译绩效优于正向翻译;高工作记忆广度被试在正向翻译的表现优于低广度被试;在反向翻译中,高广度被试不体现这种优势效应。实验数据可以在抑制控制模型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表明工作记忆资源影响了汉英双语者词汇层面的双语控制。实验结果对构建双语处理模型有一定启示作用:在发展双语处理理论时,在词汇、句子、语篇层面都必须将控制机制和控制资源考虑在内。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的被试是青年不平衡双语者,其结果还不能推广至其他群体。将来的课题可以考察不同L2水平的群体(如平衡双语者)、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如老年双语者)在词汇层面的工作记忆效应,以深化对不同群体词汇层面双语控制机制的认识。同时,本研究仅考察了工作记忆资源对双语控制的影响,但影响双语控制绩效的因素可能还包括注意力资源、协调能力等,今后的研究可以采用其他任务,如Stroop、Flanker任务等,进一步探明影响双语控制的其他因素。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5

论文摘要: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4名学生2003年专业八级统考中汉译英、英译汉成绩与其他“纯”英语技能(听力、阅读、改错、写作等)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旨在客观地揭示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对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阐述了它们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听、读、说、写、译这五种专业技能中,惟有“译”是一种双语交际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听、读、说、写这四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英语能力无疑是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赋宁认为:“练好外语基本功和翻译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翻译能力?学生的听、读、说、写等“纯”英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有何联系?对翻译教学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但通常我们只能对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作定性讨论。本文试通过统计分析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外语学习与翻译学习之间的关系,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研究数据翻译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属于人的心理特征,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其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征来推论一个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语言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表征数据通常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有幸获得一份由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200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八级统考成绩册(共124名考生),该成绩册提供了每个考生的总成绩和所有单项成绩(听力、阅读1、阅读2、听写、改错,汉译英、英译汉和写作)。英语专业八级统考是测量英语专业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包括翻译能力)的最权威的标准化考试,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非常适合作为测量学生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定量数据。

2.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将该成绩册中每个考生的单项成绩输入spss软件,为便于分析操作,将“听力”和“听写”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听力理解”),作为考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表征数据;将“阅读1”和“阅读2”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阅读理解”),作为考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表征数据,然后将每个考生除“英译汉”和“汉译英”外的所有单项成绩相加合并为一项(标记为“总分1”),作为考生“纯”英语能力的表征数据为了证实“纯”英语能力较强的考生和较弱的考生在翻译能力上是否存在明显差距,笔者将所有考生根据“总分l”的成绩分为两组,“总分l”成绩大于或等于及格分数(即48分)的考生为高分组(共35人),“总分l”成绩小于及格分数的考生为低分组(共89人),然后对这两组考生的“汉译英”及“英译汉”成绩分别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考察考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读、写等纯英语技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用spss软件对全部考生的“汉译英”、“英译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改错”、“写作”、“总分l”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对“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分)

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汉译英”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l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lcvene方差齐性检验f:0772,p=0.381>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汉译英”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t=3.303,p=o.001<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汉译英”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6.31)显著高于“总分l”小于不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5.67)。

2.对“总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分)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英译汉”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levene方差齐性检验f--2.541,p=0.113>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英译汉”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t=3.152,p=.002<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1”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英译汉”成绩(均分为6.74)显著高于“总分1”不及格的考生组的“英译汉”成绩(均分为5.89),可以看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均分的差距(0.85)要高于他们“汉译英”成绩的差异(0.64)。

从上分析结果可认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翻译能力上明显优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

 

3.对全部考生(124人)的“汉译英”、“英译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改错”、“写作”、“总分1”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下:对表5中的数据可做如下分析:

-

(1)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英译汉成绩相关性最强(r=0.454,p=0.000),这说明汉译英能力和英译汉能力是相互关联的。从翻译教学来说,这提示我们英译汉教学与汉译英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总分1”的相关性较强(r=0.333,p=0.000),这说明学生的汉译英能力和听、读、写等“纯英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汉译英能力;

(3)在构成“总分1”的各单项成绩中,“改错”成绩和考生的“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最强(r=0.332,p=0.000),几乎和“总分1”与“汉译英”的相关性相同。八级“改错”测试的要求是:“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改错”成绩和“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启发我们:学生正确应用英语语法、修辞和结构等语言知识的能力是影响汉译英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和英译汉相比,学生在汉译英时比较容易受母语语言结构的干扰而出现语病。按照lade的观点,句子结构和语言概念是汉英差别最大的地方,因而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平时批改学生汉译英作业的经验,不少学生在英语词法、句法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语病屡见不鲜。周仁华¨柏总结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译英表达时经常犯的13种错误,其中有7种和英语基本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有关。杨晓荣¨则将汉译英中译者所需的英语语感具体化为:1)语法意识;2)惯用法意识:3)表意意识;4)文体意识;5)情景意识;6)连贯意识。可以看出这6个方面和英语语言知识有很大关系。

(4)通常我们认为汉译英和英文写作都是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由于这些原因,英文写作就成为汉译英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汉译英能力也应该较强,但表5数据表明这种主观印象并不一定正确: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写作成绩没有相关性(p=0.171>0.05),也就是说,英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汉译英能力并不一定就很强,而汉译英能力出色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也不一定同样出色。究其原因,写作时学生习惯用自己掌握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熟悉的思想内容,而汉译英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克服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各种差异再现原文的意义,这相当姜秋霞提出的译者的转换能力:“即在特定语言活动中激活双语语言文化结构,使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在各个内容层面上对等。”,也就是说,构成汉译英能力的主要因素除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含义转换能力,而后者只有在汉译英课程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5)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汉译英”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r=0.214,p=o.017>0.01),这启发我们,大量阅读英语作品可能不是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的有效办法。

(6)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与英译汉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r=0.348,p=0.000),究其原因,在英译汉时学生需要透彻地理解英语原文,而这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对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启示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测量;科技英语;词汇;语法;网络

英语汉语分别所独有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其在语法结构,词义范围,使用习惯和修辞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在翻译时,要求翻译工作者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和英文造诣,又能够应用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使两种语言在转换时达到忠于原文,同时兼顾审美。科技英语(est)作为英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分支,其语言特点表现为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术语繁多,语言严谨等特点。在译成中文时,要求译者熟知专业词汇,了解专业知识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将其转换为可读性强,专业学术性强,具有语言审美效果的科技资料。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从事测量行业英语翻译中的经验,总结了测量行业英语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希望对其他行业的科技英语翻译也能够有所帮助。

1. 词汇问题

像很多行业的科技英语一样,测量行业也有一批专业词汇不能用普通释义来解释和理解。例如,最常见的一个单词feature在从英文翻译成汉语时,还是翻译为“特征”,但是在上下文中却指的是零件上的一些三维几何形状。如果译者将其理解为普通词汇中的特征,就会影响到对上下文和测量机工作原理的理解,造成最基本的错误。再如bundle alignment,在不了解测量行业术语的情况下,而根据词典释义将其单纯将其翻译成为“光束校准”,也会造成上下文理解上的混乱。但如果了解测量机和跟踪仪在测量中的使用,就能准确地将其翻译为 “约束坐标系”。

2. 语法问题

英文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为屈折语言,而汉语为分析型语言;英语更注重逻辑性,而汉语则更偏重意象的表达。在不同语系,不同逻辑的语言之间转换,就会出现语法结构上差异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典型的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语法问题表现为长句的分析,名词化,和被动语态等。如:the reduction of hits happens as data comes from the machine. 该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名词化的例子。可以翻译为“当数据来自于测量机时,测点数量就会减少。在翻译该句子时就注意使用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将名词词性转化,并将句子结构前后调整,还使用了增译原则。因而译文看起来也更符合汉语的逻辑习惯了。

3. 有效借助翻译软件和网络进行翻译

由于很多翻译人员为英语专业出身,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即使在参加了培训的情况下,对科技资料中的原理和专业词汇也可能不够了解,或者翻译得不够专业。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如金山词霸查找词汇,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在资料中的汉语术语名称。在还不能够断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baidu和google进行搜素。

在搜索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技巧,例如closure一词。根据资料详情,该词不可能解释为“关闭”。考虑到资料阐述的为一种测量软件,可以判定为电脑软件术语。那么在利用引擎进行搜索时,就可以输入关键词“closure 软件 意思”。搜索完成后可以发现在软件中,该术语为“闭包”,并可以查看相应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对工作原理的理解和翻译的质量。

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对所翻译行业知识的深入学习,译者不但能够达到了忠于原文本意,也能够不断地在语言的润色上日臻完美。从而,科技英文翻译同样也是一次次艺术创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丁迎《浅谈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3]秦君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4):123-125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英语笔译;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前言

在进行笔译的相关过程中,很多笔译人员会因为自身或者是某些客观的因素使得其笔译的效果不够理想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巨大的偏颇,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1]。英语毕竟不是笔译人员的母语,所以在很多时候笔译人员都会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或者是笔译工作者自身在翻译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导致其笔译工作不能顺利展开[2]。一般情况下,笔译工作人员在进行笔译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误区,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些误区的简单概述。

1.英语笔译中常见的问题

1.1语言应用不恰当

英语句子相对中文来说有一个突出性的特点,就是长句的问题。英语中很多很长的句子中会包含多个从句,这样的话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翻译者能够迅速理清句子内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翻译。但是很多翻译人员在这方面严重欠缺想的语言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在针对一些主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一些比较长的句子的时候,很多翻译者不能正确理解句子中的结构问题,不能正确找出主语,这样就会导致翻译的结果不准确的现象。除此之外,虽然理清句子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针对一些特殊的句子的情况下翻译者依旧过分追求句子的结构问题也会导致翻译结果不准确的现象。例如在针对一些一次多用的情况下,在一个句子中可能同一个词语在句子中会以多种形式而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翻译者盲目地强调结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翻译结果出现偏差。

1.2翻译方法单一

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翻译者完成翻译任务,但是很多翻译者在使用翻译方法的时候过分地集中于一种翻译方法,导致翻译的结果出现偏差[3]。在笔译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的是将语句进行直接的翻译,主要原因是其中很多文章中的句子都需要能够在不打乱原句的基本结构上将语句能够使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适合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这是很多笔译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翻译出的文章难以让人理解。另外,语言不同其中所体现是文化背景也是不同的,那么就需要笔译的工作人员能够不仅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还需要充分结合其文化背景进行综合性考量。因此,翻译方法单一以及翻译者不能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考虑是众多笔译工作者经常出现的问题。

1.3缺乏衔接

在任何文章的翻译中,重视文章中上下文的联系是普遍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很多笔译工作者在上下文衔接的问题上也会经常出现问题,严重影响翻译的质量。在英语文章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经常遇见句中的但系无法理解难以翻译下去的时候,这样就需要联系上下文,因为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在翻译中不能够注重上下文的衔接问题那么很难翻译出成功的作品。

2.解决对策

2.1使用模糊翻译法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语法特点和语言运用习惯等都是需要笔译人员需要了然于胸的方面。英语和中文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时候汉语中不会在一个句子中出现过多的累赘,不必要的词语就不会出现在文章中。但是英语不一样,很多时候英语的句子末尾会出现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和词语,但是很多翻译者不能明白其中的语言文化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受到了固有的语言习惯影响,固执地将文章中每个单词都翻译成中文,但是这样只能让文章翻译出来之后更加不适合。在英语笔译中,一般翻译工作者无非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患者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这就需要翻译人员能够了解中文和英文的语言习惯等,还需要分辨出中文和英文在诸多语法方面的差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译工作人员可以时有模糊翻译法,对于句子中的一些多于累赘的语句就简单带过,这样才能符合语言的习惯。

2.2使用意译方法

所谓的意译法指的是翻译者要将语句中深藏的意义翻译出来,这种翻译方法不是简单地重视语句中的形式,而是需要使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来适当更改原句中原有的翻译方式,并且使得翻译出来的文章更加通顺而贴切[4]。在笔译工作人员中,要想获得好的翻译效果,那么翻译方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这充分考验了翻译人员的技巧性。意译法主要涉及的是翻译者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要想在意译法上面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那么就需要翻译者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这样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使用正确适当的翻译方法,从而翻译出绝佳的作品。特别是在翻译一些或者是俗语的时候,如果翻译者不能适当使用意译法,那么翻译出来的文章也就很容易让人难以看懂。

例如,在翻译一举两得的时候,使用意译法翻译出来的结果是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就是充分使用了意译法翻译出来的结果,如果只是单纯使用直译的方法那么读者就很难体会其中的含义,这样的翻译方法能够将一举两得这个俗语的内在意义让读者明白。又如在翻译“传闻总是有出处的”这个俗语的时候,使用意译法可以翻译为“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句英文直译出来是无火的地方不冒烟,但是在这里作为“传闻总是有出处的”的意译结果能够充分反映该俗语的内涵,能够取得更好的翻译结果。

2.3翻译基本能力训练

翻译的基本功在笔译工作者中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要想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锻炼翻译的基本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方面[5]。翻译中涉及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翻译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主要原因是很多句子的翻译需要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正确并成功翻译出来,如果翻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让读者读懂那么也是失败的翻译。所以,作为笔译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英语和中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还需要能够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转换。因此,英语笔译者要想在笔译的过程中减少阻碍就需要加紧锻炼翻译的基本功,不仅要掌握翻译的技巧,还需要读懂句子的含义,并且让读者读懂翻译结果。

3.结语

英语笔译能够充分考验笔译者在英语运用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笔译者要想在在翻译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不仅需要在翻译的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提升,还需要灵活掌握翻译的技巧,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得到运用。笔者主要分析了英语笔译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问题主要为语言应用不恰当、翻译方法单一和缺乏衔接,解决措施是使用模糊翻译法、使用意译方法以及翻译基本能力训练,希望能够为促进笔译工作的完善提供相关性的建议。(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蕊,孙群.论英语俚语翻译策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2]童美茹.小议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J].新西部.2010(06)

[3]郑向荣.论英汉语篇差异与“翻译腔”之间的关系――从语篇差异进行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6)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英汉对比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1]然而事实证明,经过2个学期的学习,尚有不少学生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学生要达到上述目标,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另外占据相对主导地位的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从教材的选用(首要方面)、教学安排等方面提出在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英汉对比知识,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新实践。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在当前外语教育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虽然翻译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迅猛崛起,各种翻译教程和有关指导、参考书充斥教材市场,但就这些书的总体质量来看还不尽如人意。有些书虽然收集了大量的翻译实例和练习,但是缺乏分析总结和翻译原理阐述,难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另一些翻译教程虽然也对翻译技巧进行指导性的讲解,但一般仅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分析着手,直接讲解翻译中的语言技巧,如英汉语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互相转化,并没有从两种语言在文化语境和思维模式上存在的根本差异入手解决翻译技巧背后的翻译原理问题。语法结构分析只是语言形式表层分析,不够深入彻底,忽略了翻译方法背后的不同思维习惯和语言传统的根本问题;它虽然可以用于初级阶段的外语学习,但难以满足已经具有中级以上外语能力和已达到较高阶段的语言学习者对全面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要求。[2]因为教材的选用不当(首要方面)、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囿于限制,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造成了本文开头所说的“经过2个学期的学习,尚有不少学生都是不能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

三、基于英汉对比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材的选用

当代翻译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学生从初、中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过程中,逐渐放弃对语法形式表层分析的依赖性,从而更加注重话语语篇中的语义结构和逻辑分析,强调传统语言文化所制约的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并由此得出对翻译转换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所需要的教材应该突破从语法形式转换表层讲解翻译技巧的局限,从其他角度(如文化语言学)阐述英汉两种语言习惯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强调二者的不同倾向性。[4]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所选用的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英汉互译原理与实践》一书。综合而言,该书以近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成果作为英汉互译的原理,通过典型的翻译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课内外翻译练习、练习提示和译文评析,能够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英汉互译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使用该书,学生能够明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对特征、习惯性差异及其对翻译方法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规律并能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同时,该书为了突出语言翻译转换本身的规律,保持“原理”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程结构不以体裁为标准划分章节。经过5年的使用,教材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教学安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周期为2学期,总计36周,周课时2节。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合计学时36学时):翻译概论2学时、基于英汉语对比的英汉互译原理2学时、英汉互译原理的应用4学时、静态表达与动态表达互译理论与实践8学时、主语系统与主题系统理论与实践8学时、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互译理论与实践8学时、复习答疑2学时、期末考查2学时。

第二学期(合计学时36学时):形合话语与意合话语互译理论与实践8学时,抽象概括与形象具体互译理论与实践8学时,指称、替代重复与省略互译理论与实践8学时,正说、反说与问说互译理论与实践10学时,复习答疑2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翻译所涉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翻译作业本身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促使他们举一反三,边总结边运用,通过亲身感受在实践中巩固与提高;强调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从理解原理到课内外练习,再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巩固对原理的把握,以此加强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促动;强调把课堂内外的作业与练习摆在第一位,首先要求学生在不参阅参考译文的前提下及时独立地完成课外作业,为课堂分析与讨论做好准备;尽量围绕学生作业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每章/节的中心主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从正确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作业中的失误与欠妥之处予以纠正。

四、结束语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翻译是一门实践技能,英语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首先必须具备坚实的英语基本功,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英汉对比知识,了解翻译转换本身的规律等。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新方法,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互相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英语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常州市翻译市场;翻译质量;从译人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7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50

1 . 引言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常州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部级特色产业基地,产品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更是远销海外。2005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常州市出口加工区。随着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常州市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往来业务与日俱增。常州市迅猛的海外经济发展决定了翻译行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相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发展,常州市可以说是比上不足,然而,对于盐城、徐州等一带发展较为缓慢的城市,常州市却是比下有余。所以,独特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常州翻译市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了解常州市翻译企业的现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翻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常州市翻译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常州翻译市场存在问题的探索性解决可以为全国其他地方翻译市场的整顿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助于我国翻译市场的整体性发展。

对于我国翻译市场的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多位学者提出了探讨和研究,如聂守祥(2003)、萧林(2006)等。然而,相比其他翻译领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翻译市场的研究还是相对少很多,不仅如此,层次较低,而且并非专业学术的研究。并且,这些文章多数是针对全国翻译市场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和结论都相对比较概括,并不适合地方特定区域(如常州市)的情况,对于地方翻译市场的整顿并没有太实际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切合实际,从地方市场着手调研,了解地方翻译市场的现状,切实针对地方(常州市)翻译市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类:常州市用人企业及常州市翻译企业。用人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及外贸企业等,翻译企业包括多家翻译公司及翻译中介机构等。另外,为了能够更深入真实地了解市场情况,本次研究也对一些翻译工作者采用了电话采访、实地走访等途径。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是通过从常州市工商管理局提供的企业名录中随机抽取的,接受调查的用人企业有十五家,翻译企业有十家。本次问卷主要针对用人企业和专业翻译单位从译人员的学历层次、分工情况、翻译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的是了解现有翻译行业中员工的现状,以及由此表现出的翻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3 .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 1 从译人员学历普遍偏低

通过对常州市用人企业和翻译企业的从译人员学历背景抽样调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5.3%,本科学历占52.5%,专科学历占42.2%。由此可见,常州市翻译市场上从译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专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较少,无专科以下学历。

然而,在对企业的从译人员招聘学历偏好的调查中,我们发现,15.2%的用人企业和20.8%的翻译企业偏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7.3%的用人企业和78%的翻译企业偏向本科学历,7.5%的用人企业及1.2%的翻译企业偏向专科学历。

通过图1,我们不难发现,用人企业和翻译企业都偏向于高学历的从译人员,主要集中在硕士和本科学历。然而,在现有的译员中,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学历上,研究生学历的翻译工作者比较稀少。

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造成现有从译人员学历较低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用人企业除了对学历有要求外,也非常看重译员的工作经验,现有的译员中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经验长达三五年到十几年不等,熟练的工作经验弥补了他们学历低下的不足,不少从业人员起初都是专科学历,在数年的工作中通过自考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学历,取得本科学历;一些用人企业的专业意识并不强,认为只要招聘熟悉公司业务、英语较好的人员即可。由于用人企业本身对翻译资质方面并不熟悉,基本上只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他们的观点是英语好就一定会翻译,却不知道翻译需要专业的训练和技能的贮备。

3 . 2 口笔译者分工不明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对口译笔译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仅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只有5.3%,仅从事笔译工作的人员有12.8%,有高达81.9%的从译人员同时从事口译和笔译的工作。对这些翻译人员,我们对其从业资格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中口译考试获得口译从业资格证书的仅占4.8%,获得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的有16.7%,获得专业英语四八级证书的有36.5%,42%拥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与大量的口译从业人员数量相比,获得口译专业从业资格认证的人员并不多。众所周知,口译不仅需要大量的词汇、优秀的语法和扎实的语言学功底,更需要灵活的反应能力、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在过去,常州市拥有的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仅有数家,可以说数量非常少,伴随的国际贸易往来业务也是屈指可数,所以企业中的口译和笔译工作也相对不多,笔译和口译的工作被统称为“翻译”工作,这些翻译工作基本上都由知晓英语的助理或者秘书完成。然而,随着常州市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国外的企业合作,贸易业务往来也是随之增加,同时,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份合同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两家企业的利益至关重要,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3 . 3 翻译质量有待提高

在企业对从译人员翻译质量的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0.2%表示非常满意,17.8%表示满意,70.8%表示一般,甚至有1.2%表示不太满意。从数据可以看出,就企业方面,整个翻译市场中译者的整体工作水平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提升的空间。同时,我们对翻译企业就单位是否因为从译人员失误而遭受过投诉甚至造成损失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高达97.2%的企业表示曾经遭受过损失,仅2.8%的企业表示从未遭受过损失。

就此,我们对翻译工作者存在的缺陷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访问。通过走访多家企业管理人员,就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概括。从译人员工作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知识面不够广,理解能力较差,工作效率低下。多家企业同时提到了一个问题,很多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却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多位翻译工作者也表示自己曾经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在进行翻译工作前,需要翻阅大量的专业材料,很多时候时间紧迫,这就造成了最后的翻译成果不甚令人满意。外语翻译总是和社会各行各业离不开,许多材料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例如法律文件、器械操作和使用说明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同时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能够在全面理解的大前提下进行融会贯通的翻译。

3.4 小语种译员稀缺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经济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各企业纷纷把公司的业务从以英美国家为主拓展到西法意中东等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整个市场中小语种的业务往来日益增加,对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提升。95%的用人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小语种人才,而是通过外包或临时兼职的途径启用小语种翻译人员。而在翻译企业的调查中,54.3%的业务为英语,18.2%为日韩语,9.1%为德语,8.8%为法语,5.4%西班牙语,2.3%为阿拉伯语,1.9%为其他语种。调查显示,英语业务与小语种业务已经可以说是呈对半分的趋势了,然而调查却显示,在翻译企业中,有高达86%的从译人员为英语翻译,只有14%为其他语种翻译,其中并不排除“一员多译”的情况。在对翻译工作者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有些译员早年主攻英语翻译,在从业的过程中为了工作需要自学了其他小语种,获得了相关语种水平等级证书。同时这一部分译员也表示,小语种翻译需要耗费他们更多的时间,没有英语翻译工作效率高,呼吁市场能够有更多专业小语种译员。

4 . 解决方案初探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常州市翻译企业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1)企业应提高从译人员的招聘门槛,明确口笔译人员录用标准。对翻译人员的学历要求可以适当提高至本科和硕士学历,学历不高但工作经验丰富者可适当放宽要求。对翻译人员的资质审核应该更严格,不要仅满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如果必要,人事部可以在录用时给予相关的口笔译测评,针对不同的表现成绩分配不同的任务。由于口译人员要求相对要比笔译人员高一点,在口译人员的录用上应该提高录用标准,除了英语能力,还应该加强测试其口语水平、随机应变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等。

(2)用人企业应不断加强翻译人员的翻译素质。在录用翻译人员以后,企业应该同时对其从业道德和素质观念加强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应当适当开展定期培训,让翻译人员不断深入了解公司新产品、新发展动向,提高从译人员专业知识,更有利于专业翻译。

(3)高校应加强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就常州市翻译市场现有的翻译任务来看,翻译涉及的各种学科知识较为广泛,会外语或者外语好并不代表就会翻译。高校不仅应加强翻译理论的培养,更应该注重翻译实践的加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目前市场上英语翻译人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相比之下,小语种翻译却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高校应该引起对小语种教育教学的重视。

5 . 结论

总的来说,常州市翻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其他地方翻译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对全国翻译市场的研究和调查可能并不能深入地方,解决地方市场的问题。随着大时代的发展,翻译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切实深入和加强地方翻译市场的问题探索和解决对整个社会市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次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在数据的收集和整合上还并不完整,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地方翻译市场是一个初步性的探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陈走明、陈群.义务翻译市场的调查分析[J].时代经贸,2007(10):7-9.

聂守祥.中国翻译市场处于发育阶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7):10.

邵张F子、陈科芳.市场翻译需求和翻译质量调查――以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9-93.

萧林.中国翻译市场期待春天[J].经济视点,2006(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