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2:50:48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南京 亚青会 志愿服务 招募培训 激励 机制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于2013年8月16日至24日在南京成功举办。南京团市委下设的亚青会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与属地志愿者社团合作对南京亚青会、青奥会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和管理。在宁各高校志愿者社团组织,由所在高校团委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志愿者工作部的要求,负责校内亚青、青奥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及开展具体志愿服务工作。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是亚青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赛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一、相关概念及表述

志愿者(Volunteer),这一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为“希望、决心与渴望”。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正式(非私人)场合中,在一段时期内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以服务为主。我认为,高校的志愿服务行为即利他也利己,利他是指被服务者的问题得以解决,利己是服务者的服务意愿得以满足。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被服务者感受到了人间温情,服务者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好的行为习惯在被服务与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这种互利与互动对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

2012年9月17日,南京地区赛会志愿者集中报名工作正式启动。南京亚青组委委托部分高校设立赛会志愿者报名点,接受在校师生自愿报名。另外,在南京市青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家园(青春剧场三楼)以及南京市13个区县团委也设立了报名咨询点,接受在宁其他各界人士报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南京亚青会赛会通用岗位志愿者报名点,有8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面试遴选,入选150名志愿者。入选人员接受了亚青会组委会的网络培训和学校自行设计开展的培训。培训涉及志愿者基本知识、礼仪、人际关系沟通、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志愿服务经验交流等内容,并通过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志愿者在线培训及考试系统的网络测试,正式成为亚青会通用志愿者。

2013年7月23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终的146名赛会志愿者冒着酷暑返校,在校内接受为期18天的亚青会志愿者赛前培训,接受赛会介绍、岗位技能、团队管理、应急保障、岗位礼仪、形体塑造、文体活动、体能训练等一系列课程的岗位培训。亚青会志愿服务前期筹备、招募、培训历时一年多,真正的志愿服务时间为10天左右。用一年多来保证10天,可见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暴露了志愿服务工作在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前提下的软肋。亚青赛会志愿者分通用志愿者与专业志愿者两类,通用志愿者适用于普通且多数岗位;专业志愿者适用于医疗、语言、竞赛组织等专门人才类别。亚青志愿服务培训除网络测试培训及针对少数的专业志愿者培训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以外,其他培训由各高校自行设计,自行开展。各高校并没有志愿服务培训的经验,培训师资力量不均等,课程设计也大相径庭,培训效果不一,折射出日常培训短缺的弊端。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是亚青会志愿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激励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的手段。

关于亚青会赛会志愿者的物资激励制度有:(1)一般性志愿者。对于完整参加岗前培训及完成服务工作的全体赛会志愿者,奖励志愿者手环、纪念徽章、纪念明信片、圆圆钥匙扣(种类Ⅰ)。(2)优秀志愿者。给微笑之星、宣传达人、宣传文化之星发放圆圆钥匙扣(种类Ⅱ,Ⅲ,Ⅳ)。(3)明星志愿者。对于投稿被采纳、宣传报道主人公或原型的赛会志愿者奖励明星志愿者勋章、亚青会志愿者优盘。(4)骨干志愿者。比赛期间,各场馆、专项团队志愿者队长、组长发放骨干志愿者铜质勋章、磁性签字笔或“特别贡献奖”勋章。(5)宣传文化工作优秀场馆。给该场馆所属志愿者发放“传媒达人”勋章。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赛会通用志愿者岗前培训期间,我做了一个小的问卷调查,问卷第11项是关于志愿服务激励的问题,即“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应给予什么样的奖励”。统计情况是这样的:发放荣誉证书,115人,占总人数79.9%;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68人,占总人数47.2%;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67人,占总人数46.5%;加素质拓展分,51人,占总人数35.4%;召开表彰大会,50人,占总人数34.7%;有入党机会,36人,占总人数25%;旅游,31人,占总人数21.5%;聚餐,21人,占总人数14.6%;领导口头表扬,13人,占总人数9.0%;其他,11人,占总人数7.6%;升职当学生干部,6人,占总人数4.2%;不给予任何奖励,0人,占总人数0%。

根据上述内容发现:首先,亚青志愿者管理中心比较注重志愿者激励,激励范围涵盖了所有正常参加岗前培训及正常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所有志愿者;激励等级明确,根据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给予不一样的及更高级别的物资激励;激励制度比较人性化,有一定的标准,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以鼓励为主。其次,综合多种激励方式效果更佳。调查发现,学生志愿者需要的激励方式有多种,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有发放荣誉证书、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与亚青物资激励相吻合),即有外在激励也有内在激励。再次,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不给予任何激励的选项为0,没有一个学生选择,没有激励等同于工作不被认可。不被认可,当然没人愿意工作了。至于,不需要、我无私、没事干的答案,可以忽略,因为只要能参与服务,就是好事,只要参与服务就会有所收获。

三、完善高校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建议

(一)成功的志愿者招募与激励

有研究指出,如果志愿者志愿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自愿从事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工作。而志愿者管理人员及其组织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成功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分配适合志愿者个人兴趣及能力的工作任务,而特别重要是激励因素。成功的志愿者招募是使志愿者的服务愿望得到满意的前提。高校志愿者招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校内志愿服务团队招聘,一种是项目型志愿服务团队招聘。

成功的志愿服务招聘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其次是面试严谨、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合理。宣传可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如张贴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播放、设置宣传站点、口头宣传、微博宣传等。宣传用语言简意赅,表达方式贴近学生喜好,目的是使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招聘事项及参与意义。面试要提前做足功课,针对招聘要求设计面试题目,选择合适的面试时间及地点、选择合适的面试人员,一定要有带队教师参加,引起面试人员足够重视。岗位设置要根据志愿服务团队运作及发展的需求,人员安排要尽可能地尊重志愿者的意愿。沟通协调后,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

完善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志愿者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者激励机制可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两种方式组成。外在激励有:志愿者表彰,对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职务提升,对组织能力强,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提升其担任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或团队活动负责人;发放奖品,定期给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发放小奖品,以示对其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满足内心小小地虚荣心。内在激励有:榜样示范,举办杰出志愿者事迹报告会,观看道德模范事迹视频,激发其内心责任感;满足志愿服务需求,根据志愿者志愿服务意愿,引导其在适当的岗位上完成志愿服务工作,激发其内心成就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举办各类知识、技能讲座,让其感知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深切感受到当一名志愿者的光荣。外在激励要与内在激励配合使用,前者激励效果显现快,但不易持久,后者激励效果显现慢,但易保持。

(二)注重志愿者培训与团队精神培养

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开展好志愿服务的保障。相较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高校志愿者培训有人员相对集中、时间易于安排统一、人力资源丰厚、教师队伍稳定等独特的优势。高校志愿者培训可由课堂教学、日常团队培训、项目化培训三种方式相结合,由各高校团学、教务系统负责组织实施。

1.课堂教学完成基础化培训。参照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为期一学期的志愿服务指导课,由团学系统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内容涉及志愿者法律知识、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基本常识、志愿服务礼仪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确志愿者概念、责任、安全及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他人等。

2.日常团队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日常团队培训面向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内志愿者。培训内容包含专家讲座、志愿者沙龙、案例研讨、相关文件制度学习、观看视频、实地服务学习等,培训时间至志愿者毕业,培训形式贯穿于常规性志愿服务中,让组织内志愿者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体验、保持志愿服务热情,具备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救助服务的素养。

3.项目化培训增强服务能力与技能。项目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受众相对固定,培训时间相对集中。项目化培训需根据项目特点,提前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涵文件制度学习、明确工作职责、实地参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让项目志愿者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荣誉意识等。

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或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与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培训与服务可以直接提升服务效果,而团队精神培养则有助于志愿者身心愉悦、增进互信、满足自我表现欲望,使志愿者产生团队归属感,凝聚人心,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高校志愿组织团队精神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志愿者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户外素质拓展、游戏活动、志愿者好声音大赛、志愿者三对三篮球赛、志愿者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需贯穿始终,因为团队精神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培养好的,志愿者对组织的认同感是有反复的,需要长期培养。

四、结论

2013年南京亚青会1.35万名赛会志愿者95%来源于驻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2014年青奥会预计招募2-2.5万名赛会志愿者,也主要以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主要来源。Femida Handy, Ph.D. en Jeffrey L. Brudney, Ph.D.说,大型体育赛会的志愿服务是短期性的、偶发性的志愿服务,它就像催化剂一样,许多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想得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前提条件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个人满足感。连续两年在南京这个城市举办两个大型体育赛会,不管是对设在南京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这样一个矩阵型组织,还是各高校的志愿者学生社团组织来说,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有助于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团队构建、团队打造、团队管理、团队运行等一系列管理体制与机制,有助于积累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在校园内营造志愿服务的氛围与环境,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打开思路,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2]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21-222.

[3]陆琦.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4-55.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2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不求任何物质报酬,不为个人利益驱使,利用自身知识、技能、体能、时间等从事公益事业,它所倡导和弘扬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12年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有意识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目的使南京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动全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现对2012年2~8月在中心经培训、考核,注册成功的412名志愿者做志愿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志愿者征集对象:中心在2012年1月成立了献血服务办公室,目的是转变思路,改变方式,努力招募市民无偿献血志愿者,建立以市民为主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中心以前招募志愿者主要集中在高校,由于高校志愿者流动性大、周期短等缺点,志愿服务效果不理想。

多种招募方式:①街头宣传:1月份拟定计划,在街头进行“春天行动,播下爱的种子-热诚招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件者”宣传海报和献血服务征询表等活动,收到街头各采血点交回的有效征询表单169张。②电话招募:献血服务办公室通过电话回访街头无偿献血者方式,积极招募志愿者。累计电话回访献血7586人,电话招募献血志愿服务2167人(28.6%)。③区县招募:联系区县红十字会,共同招募献血服务志愿者。④学校招募:利用学校共青团、青协等组织,招募献血服务志愿者。

多种培训形式:①血液中心的集中培训:中心部分专家精心准备课件,为志愿者做初级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才能注册成为中心的志愿者。②走进社区和中学培训:中心部分专家走进南京大中学校园,为同学做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讲座,成功注册学生志愿者。联合南京市红十字会一起走进区县社区做无偿献血宣传和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③服务现场老师带教:经过初级培训的志愿者,前3次参加街头无偿献血服务,必须有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或资深的志愿者代教进行志愿服务,争取将理论培训和实际代教相结合。

志愿者多种服务形式:①志愿者街头服务:经过培训并注册的志愿者身穿红马甲、配戴工作牌在街头献血点做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利用自己亲身献血经历,现身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倍具亲和力,每当有志愿者服务的采血点采血量都有大幅增长,个别采血点出现了排队献血的现象,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说明志愿者现身说法比任何形式的宣传都更有效,志愿服务成效显著。②固定纪念日进行主题宣传:如今年的3·5“雷锋纪念日”,南京市第一中学50多名同学们在全市的多个献血点开展了“学雷锋,无偿献血”活动。一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他们的校训不仅要让同学们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把同学们培训成对社会的有用之人,让他们具有蜡烛精神,将志愿服务传递下去。

结 果

到2012年8月底,已经成功举办“南京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培训班”七期,成功注册412人,献血志愿者在街头各采血点服务546人次,其中市民志愿者占总人数54.9%以上。目前市民志愿者中已产生1名“五星级”志愿者,他长期坚持在夫子庙采血点做志愿服务。另有两名情侣志愿者长期坚持在中央采血点做志愿服务。部分市民志愿者有想承包一辆献血车的意愿,他们希望将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去感染更多的人,让大家知道只要奉献一点点,就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市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中学生志愿者比较,见表1。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 海外 志愿服务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一)国内外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特色。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对孔子学院、英国GAP组织、美国和平队三家提供海外志愿服务的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其优秀经验,旨在为新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通过研究发现,三家志愿组织都有以下相同之处:

1、组织均为非营利机构,目标是在世界各国寻求接纳自愿服务的工作岗位,向其他国家派遣或互派自愿人员,以此提高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持久理解并推广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2、各组织在海外的分支机构采取在总部或分部的指导下,结合所在国及地区的情况和民众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于当地各阶层的活动。

3、重视双方合作,共同培训、志愿者互换的模式正逐渐兴起,即确保选派的志愿者的专业知识能充分教授给学生,也合理利用了当地的公共资源。

然而,由于三家志愿服务组织成立背景不同,在组织运作方面也各有其独特的方面。孔子学院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由国家汉办主持的汉语言海外推广项目;英国GAP组织则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支援慈善组织;而美国和平队虽然也是志愿者组织,但却是国会通过立法成立的,即为官方组织。

作为民办组织,GAP筹集资助的策略机动灵活, 因势利导,主要来源为小规模经营、向志愿人员收取登记费、向社会上的企业、机构、个人募集等。同时,英国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了支持。根据1998年签署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政府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包含资金、独立性、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务、包括政府资金在内的公益资源等支持。

美国和平队计划通过五种途径得到实施。具体包括:第一,通过从事国际援助计划的美国私人志愿机构。第二,通过美国国内各学院和大学从事的海外援助计划。第三,通过国际机构的援助计划。第四,通过美国政府的其他援助计划。第五,通过和平队机构自己直接主管的新援助计划。和平队每个财政年度的经费必须经过两个程序才能得到,即先由国会通过《和平队法》(及之后每年的修正案) 给予该财政年度的拨款授权额,再通过每年的对外援助及相关机构拨。

(二)我国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认识与评价。

从本课题组发放的针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预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参与海外志愿服务的经历相对匮乏。60%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海外志愿服务,约有90%的同学对海外志愿服务完全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和项目。

在目前提供海外志愿服务或交流活动的组织,如:ECSEL,VSO,SAIN等,只是偶尔举办海外志愿服务活动或根本与志愿服务不想关。总之,大学生进行海外志愿服务缺少参与途径。

尽管机会稀少,但却有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可见海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大学生也对项目开展的过程有着很大的担心,安全、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是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可见,扩大项目宣传范围,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加,提升组织知名度、可信度才是海外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关键。

(三)新模式的组织关键。

1、资金支持。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经验的总结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必要的资金支持是所有大型组织能够顺利举办的前提,志愿者组织更需要组织找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者基金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以保障海外志愿者的权益。可模仿英国GAP组织进行多途径的资助筹募工作,积极思考与企业、社会合作的方式,比如可以为其输送优质人才。同时,借鉴美国和平队的国会管理制度,志愿组织可成立自己的董事会,领导组织运作、进行重大事件的决策和财务管理监督。

2、活动宣传。

对公众的宣传不仅可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对于海外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志愿组织应安排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坚持不懈的广告宣传,增强志愿服务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使公众信赖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宣传过程中,宣传对象应重点放在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的在校大学生身上,为他们提供参与海外志愿服务的途径。同时,宣传内容应重点介绍项目的保障措施和积极意义,以打消公众的顾虑,使其明确项目的内容和开展方式。

3、交流统筹。

安全问题是参与项目的志愿者重要考虑的问题,组织应当做好与志愿服务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一方面确保出国团体的安全和生活条件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政府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力。同时,组织还要和出国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及各高校的活动负责人做好沟通,保证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并将安全保护措施向志愿者公开说明。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志愿者,也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和接受服务的群体。从海外志愿者的角度出发,服务海外使得他们势单力薄,海外国家同中国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方案。

在项目实施前,志愿服务组织应对志愿活动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并提出应对方案,将风险最小化,并将部分应将结果在前期宣传和培训中予以说明。。

5、建立交流总部。

总部可以在各高校设立分支机构,每年秋季和春季面向高校招募新志愿者。组织活动有总部进行主导,对分部的领导人任免、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决策导向等拥有绝对主导权。

二、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志愿者管理

(一)国内外优秀组织志愿者管理。

为了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各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方面都十分重视。

申请者不仅需要经过体力、智力、学习能力、语言才能、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本国历史、机构和价值观的了解等的考察,还要考验申请者的身体素质、环境适应和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志愿者将由专门的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机处理,压力承受等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外方最终确认的岗位需求数量和培训综合考核成绩确定最终派出。

GAP组织招募的每一位报名的志愿者,会被分派一位英国的工作人员支持和协助申请人的准备。GAP为申请人提供住宿及餐饮、行程安排、医疗保险、签证、培训等全部内容。每个项目的详细花费会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申请人,供他们做出决定。

美国和平队队员从美国政府那里领取基本的生活费用,另外,和平队还向志愿者提供全部的医疗费用及往返美国与东道国的交通费用。除此之外,两年的和平队工作结束后,志愿者还能够领取6 000美元,用于回归美国社会的基本需求。

(二)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认识现状与需求。

通过本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心中成为海外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将吃苦耐劳作为参与海外志愿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其余各项在普遍性上差异不大。但在重要性上,吃苦耐劳仅次于热情高涨。除此两项之外,身体素质、外语水平也非常关键。

(三)新模式的志愿者管理。

在选择进行海外语言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时,着重点应主要放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培训改变的素质上,如:是否真正拥有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爱心和热情;个性是否适合从事教学工作;性格是否随和;是否有良好的教养和礼貌的行为习惯;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出国活动等。同时,在选拔时也应重点考虑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汉语文化底蕴、英语整体水平、相应文化交流或学生工作经历、文化融合度和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

通过严格筛选而确定的志愿者队伍应接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语言文化知识、海外地区相关风土人情、涉外人员自我保护、志愿精神等。

三、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服务内容

(一)国内外优秀组织志愿服务内容简介。

各组织的志愿服务内容往往与该组织的成立宗旨密不可分。孔子学院是在国家汉办的主导下,向海外推广汉语言文化的志愿传播服务机构。因此,提供的服务内容为面向所在大学和社会开设各种类型的汉语课程,业务范围包括: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汉语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而英国GAP和美国和平队在这一方面则更加全面,涉及到社会生活、文化的诸多方面。包括照顾协助、社区工作、语言教师、医疗助理、户外活动、学校助理、教师、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供志愿者申请,工作的领域也涉及教育、农业、卫生保健、社区发展、家庭经济、小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内容的预期。

本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针对海外志愿服务的方向,7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包括汉语教学,57%认为应该包括民俗艺术,其次为协助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救济、中医治疗以及数学等其他科目。

(三)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服务内容。

1、丰富志愿者讲授内容。

主要以汉语言的讲授为主,同时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播,其文化领域应涵盖传统中国绘画,乐器等。同时还应该结合所服务当地的特色,将志愿者服务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志愿者也可以领略当地风情。

2、汉语考试与培训。

向需要进行HSK、YCT考试的地区派遣汉语文化水平较高、进行对外汉语专业学习、有对外汉语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专门讲授考试有关内容。在课程结束后给予学时证明,并作专门的考前指导。

3、重视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

针对不同的地区开发长期短期以及不同适用范围的汉语教材,不断专研开发中国汉语教学的科学教法,从而形成体系。

志愿组织需要高效率但不能太僵化,需要提供给青年人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受欢迎,有价值能得到正确评价、好建议和支持的项目。

青年人认为志愿服务应该是有趣和愉快的,所以快乐的志愿工作更能吸引青年人。同时,志愿组织更要引导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善于学习、锻炼成才,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并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四、结语

中国的志愿者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海外志愿者服务也得到了同期发展。然而我国大学生对于海外志愿者服务的了解认知都十分有限,与大家对海外志愿者服务的好奇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也缺乏缜密规范的相关组织。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党员示范行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遵照市委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的决定,结合市农业局实际,现就我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塑造党员新形象,展示党员新风采,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水平,努力为建设“绿色遂宁、健康遂宁、和谐遂宁、现代遂宁”增光添彩。

二、工作目标

以“志愿服务争优秀,创先争优当先锋”为目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大力倡导“我自愿、我示范、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理念,积极推动共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志愿者中的带头者、争做带头者中的示范者、争做示范者中的表率者、争做表率者中的领先者,真正取得“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的实际效果,永葆党的先进性。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9月10日—9月13日)

各支部要深刻认识和平年代提倡党员志愿行动是彰显党员先进性和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强化党员志愿者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广泛宣传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大力倡导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使党员志愿者的愿望和行动得到尊重、肯定和支持。通过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党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党员的参与面。

(二)志愿者招募(9月14日—9月24日)

党员志愿者是指本人自愿,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申请,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列入)。

1、志愿者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自愿参加志愿者队伍;

(2)有无私奉献精神,身体健康,具备与志愿服务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3)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2、志愿者的权利

(1)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2)接受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

(3)对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4)入队自愿、退队自由。

3、志愿者的义务

(1)严格遵守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各项规定;

(2)履行党员志愿服务承诺,完成安排的服务工作;

(3)不得以党员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4)尊重服务对象,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5)自觉维护党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4、招募实施

此次招募工作由局党总支和各支部负责实施,招募的党员志愿者人数必须达到党员总人数的40%以上。申请加入党员志愿服务的党员需填写《遂宁市党员志愿者登记表》,一式两份,由各党组织审批同意后建立党员志愿者档案,并报市直机关工委备案。《遂宁市党员志愿者登记表》中党员志愿者编号由局党务办公室统一编号,在数字前冠以党组织简称,例如:我局第9号党员志愿者,其党员志愿者编号应为“遂农业009”。

(三)组建队伍(9月25日--9月30日)

成立遂宁市农业局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隶属于遂宁市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及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的日常管理由局党委负责。

(四)开展服务(10月1日起)

局党总支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方法,搭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平台。在服务活动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宣传、贯彻党的政策,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参与公益活动等,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影响群众。特别是针对全市新“五创”活动的需求,设计相应服务活动的载体,丰富服务活动的内容。要建立活动开展管理制度,制定详细具体的服务活动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对象。要建立积分管理制度,推行党员志愿者队伍服务记录手册、服务登记卡、结对服务联系卡,服务内容、服务时数、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情况要详细记录,并经服务对象或具体组织实施单位确认后,作为累计服务活动有效次数和时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集中服务活动与分散服务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服务。集体服务活动由局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和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统一组织,分散服务活动由各支部组织。新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业局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局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的组织领导。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孝富任组长,局党组副书记胡建清,党组成员唐坤平、曾安、唐成、杜学、龚一鸿任副组长,局党总支书记、各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及党办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杨茂君同志任主任,负责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日常工作。

(二)搞好技能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党员志愿者的教育,建立理论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培训体系。坚持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技能培训相结合,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学习宏观形势、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党务知识、规范服务以及开展服务所需的各类实用技能等,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三)建立登记制度。各支部要在9月24日前将自愿参加党员志愿服务的名单报局党务办公室,经局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动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填写《遂宁市党员志愿者登记表》,通过对党员志愿者进行登记,确定党员志愿者的身份。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麻涌镇图书馆;志愿者;志愿服务

志愿是指在没有强制的前提下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随着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市内多间镇级公共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麻涌镇图书馆作为镇级公共图书馆,自2008年建馆起招募第一批志愿者,至今已成功举办数十项志愿服务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麻涌镇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现状

麻涌镇图书馆志愿服务从开始至今已有四年多,在这几年里,该馆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使馆内志愿服务深入民心,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下面,从麻涌镇图书馆志愿者的人员结构及服务时间、岗前培训、工作要求及内容、档案管理和激励措施五个方面介绍该馆志愿服务的现状。

1.1人员结构及服务时间

麻涌镇图书馆自2008年招募第一批志愿者,往后每年志愿者人数及服务的总时间都不断增加(详见表一)。

表一:麻涌镇图书馆2008年至2011年志愿者基本情况

年份(年)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到,志愿者的人员结构单一,且据统计,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均在每年7-8月。

1.2岗前培训

麻涌镇图书馆对每期招募的志愿者均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图书馆邀请镇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对志愿者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再由馆内工作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分散培训,现场讲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工作技巧等等。

1.3工作要求及内容

麻涌镇图书馆自行印制了简单的服务章程,于培训期间派发给每一位志愿者。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时要佩戴印有志愿者标识的工作证,按规定签到及填写服务时间。在工作中,馆内工作人员要求每一位志愿者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在对待读者服务上要做到热情、周到、谦虚。

在工作分配方面,我们会根据志愿者的年龄、特长、个人意向等把志愿者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从事志愿服务,其中包括:参考咨询、书库整理、图书上架和排架及协助图书馆开展展览、学术活动等。

1.4档案管理

麻涌镇图书馆对每一位志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存档。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年龄、特长、服务意向等等。同时,馆内工作人员对志愿者每天的服务时间进行审核,并把服务时间也归纳到存档资料中。

1.5激励措施

麻涌镇图书馆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参与活动的次数,每年评出星级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奖励与表彰,奖励方式除了一般的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免费图书证及小礼品外,还组织他们去参观东莞市图书馆、东莞市科技馆、广东科技馆等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让他们在参观游玩中增长见识。

2 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积极意义

2.1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紧张问题

据了解,镇级图书馆读者群体主要是学生,每到假期,馆内读者人数剧增。麻涌镇图书馆现只有工作人员七名,馆内分四层,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每年暑假,志愿服务很好地缓解了图书馆因工作人员不足而造成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2.2促进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为窗口单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直是一项要求时刻抓紧抓好的工作。志愿者的到来让所有在岗的服务人员有了约束自身行为的要求。工作人员在带领志愿者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志愿者们了解工作的意义。

2.3志愿者成为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纽带

志愿者,同时具有服务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可以为图书馆搜集读者意见,反映读者阅读需求,及时传递、交流、反馈信息。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也能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苦,帮助图书馆与读者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渠道。

2.4志愿者是图书馆最好的宣传者

麻涌镇图书馆位于麻涌镇大步村,远离热闹的镇中心区,在刚开馆的时候,读者不知道图书馆的位置、不了解图书馆的性质,因此,读者人数较少。在宣传方面,麻涌镇图书馆下了不少功夫,其中,志愿者的宣传效果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通过志愿者向亲朋好友讲述他们在图书馆的工作经历、推介图书馆的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图书馆的读者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另外,如“志愿者义教活动”、“快乐读书会”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麻涌镇图书馆作为一个规模相对不大的镇级图书馆,每年图书的借阅量能位居全市32个镇街图书馆的前列,这其中,志愿者的宣传起了不少的作用。

2.5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本身有积极意义

麻涌镇图书馆的志愿者均为在校学生,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志愿者的服务理念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力求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志愿服务培养了志愿者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自我生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乐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乐于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品格。

3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制度化管理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引入和开展志愿服务时可参照的相关管理条例非常有限。少数图书馆根据自身的要求,制定了本馆志愿者管理条例,麻涌镇图书馆在志愿者工作中制定了简单的志愿服务章程,但是,这些简单的规章制度远远不能满足志愿者工作的需要,缺乏制度化的管理,志愿服务操作不规范,志愿者工作得不到保障,也因此难以深入开展下去。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6

(一)现状

当前,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志愿者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大型社会活动中,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志愿者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也掀起了志愿者活动的阵阵高潮,大型活动为志愿者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它得到了政府、校方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队伍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明确新形势下志愿者的定位,实现志愿者工作的专业性、有效性,并规范志愿者工作体系,建立从培训教育到组织、服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问题日渐突出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如博物馆建设与开放、地区发展支援等方面,志愿者进行了细分,更加具有针对性。这实际上就反映了一种社会的进步,也对志愿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也表明建立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笔者曾对上海某高校文化志愿者296人做了调查,结果如表1。表1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回报社会丰富经验提高技能认识朋友帮助他人其他人数1219475414322百分比30.5623.7418.9410.3510.865.56表1说明,多数人参加文化志愿者的动机相对单纯,但是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对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原因分析

我国文化志愿者事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

1.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支撑。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人员结构以中老年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等为主,没能把社会热爱文化的人士吸收进来。并且,因为对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一部分志愿者的文化服务能力不高,服务效果不太理想。

2.志愿者服务队伍机制建设不完善。其注册、培训管理、考核以及表彰、奖励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还不完善,制度作用不明显,没能真正发挥出制度机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会使文化的志愿服务呈现出短期性特征,不能形成长期文化志愿服务机制。

3.资金不足。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大部分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原因,文化志愿服务也不例外。现阶段,文化志愿者组织大部分是文化部门进行组织并设立的,并依托其建立服务网络,但是其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从而使文化服务在基础设施、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受到资金制约。

4.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地的文化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支持和鼓励,自身也做了宣传,但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严重不足。资源的整合不足,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一部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甚至是误解,不利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在所有这些原因中,对志愿者的培训教育机制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无疑是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长效机制,使其常态化,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志愿服务事业。

二、构建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就是指能够保证所制定的制度方针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效的制度体系。文化志愿者有进行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动机,但由于缺乏坚持的毅力、缺乏完成相关任务所需的技能与手段,仍然难以最终达到进行志愿服务的目标。所以,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培训班或者组建培训基地,开设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同时邀请专家或学者或资深的文化志愿者进行授课,传导志愿服务技巧。对志愿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对广大文化志愿者应当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严重侵蚀了人们单纯的心灵,削弱了大众的斗志,减弱了人们的组织和纪律观念,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当对文化志愿者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优良精神。二是要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加强技能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志愿者活动并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所以资金没有保证,想要构建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如此,方能保证志愿者培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应当继续坚持稳定的投入机制,另外,还应积极拓宽资金来源,通过企业拿一些、向上争一些、培训机构让一些、社会筹一些等多途径来建立文化志愿者培训的专项基金,为培训经费提供保障,此外还可以多鼓励高校积极展开志愿者文化培训,通过制定一些切可实行的激励政策,积极宣传志愿者文化,志愿者通过自身活动赢取社会好口碑等等方式,扩展文化志愿者的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把资金投入其中。

(二)保证教育培训资源

一是编写并出版《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及加强志愿者公益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书籍,使教育培训有教材,知识的传播以教材为媒介,教材是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的编订必须融志愿者服务的知识、参与组织、管理技能为一体,给予志愿者相关知识及操作实务方面的指导。二是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的专题网。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专题网的建设,是对教材的一个补充,志愿者可以从中交流服务心得,从中获取教授视频等培训资源,同时参与其中精品活动或者是网上答疑活动寻求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获取最新的大型活动相关消息。三是聘请素质专业程度高的教师,为文化志愿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指导。教育培训资源丰富之后要做的一个工作是整合,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包括文化志愿者专业的设臵,也使其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同时保证适应社会需求,此外,有必要整合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使之成为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

(三)构筑专业化培训机制

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贯穿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三大部分,首先是通用培训,通用培训一般由志愿者服务组织实施,以培训志愿者急救技能、为特殊人群服务技能或者是普及一些医学常识为主,同时灌注志愿者精神。其次是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主要是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承担,志愿者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要相衔接,志愿者根据兴趣所在或者选择不同的专业,这样就增强了志愿者的“专业化”程度。最后是岗位培训,由志愿者服务团队承担施行,实质上实现了志愿队管理的有序化,培训包括岗位的业务流程、团队管理等等,志愿者身份不确立,有统一标识。

(四)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工作平台

志愿者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完全转化,想要培训一些优秀的文化志愿者,搭建一个公益文化服务实践平台必不可少,在这之中要坚持项目化、精品化、基地化、专业化的工作思路,鼓励并支持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实施,同时聘请兼具专业知识和服务时间的教师指导,加强多方沟通,为志愿者实践提供机会。我国现在的文化志愿者活动主要是点式分布,服务也只是集中在某一个大型活动举办阶段,不够常态,搭建实践平台之后还需要扩展志愿者工作平台,由点到面,在志愿者活动站的基础上,搭建基地,进而形成一个阵地,扩宽活动范围。

(五)理顺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近年来我国文化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意识去参与志愿活动,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健全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志愿者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志愿活动暂时都还只是停留在自发的阶段,而不是自觉的阶段,这些直接导致了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工作流程了解的欠缺,服务达不到效果。社会对于文化志愿者的要求要比一般的志愿者高许多,但是很多文化志愿者高、精、专的专业志愿服务不够,不具备区别于其它形式的志愿者的鲜明特点。想要使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有序展开,必须注重理顺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在学校层面,主动建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教学、财务、后勤等诸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同时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在市级层面,需要与社会工委、团市委等之间的联系,相互协商,推进信息及资源共享,将志愿者活动与“社工”工作结合起来,为志愿者提供实践培训平台,拓宽服务范围;在培训机构层面,应保证培训体系的完善,分步骤地进行培训工作。另外,从总体来说,国家应制定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健全规章制度和指导文件,使教育培训规范化、常态化。

(六)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检查

文化志愿者相对于其它的志愿者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所以培训应该更具备针对性,目标性,实行目标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保证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关键,考核内容应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志愿者服务的数量、策划、团队精神等等,在培训之后,对于优秀的志愿者应给予积极表彰,而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就应当适量淘汰。此外,要特别关注考核和评估内容手段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根据对文化志愿者的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规范的评价标准。在对志愿者考评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把志愿者监督管理机构的评议、志愿者的自评、服务对象的评议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服务对象的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志愿者最根本的标准。按照综合的评议结果,对工作表现尤为优秀的志愿者予以奖励,对仅仅走过场而未达到实际目的的志愿者予以批评和教育,并且令其限期改正,否则将取消其志愿者资格。

三、综上所述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大型赛事;志愿者管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举办大型赛事愈加频繁。志愿者是大型赛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志愿者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赛事的成败。

一、大型赛事志愿者的特点

大型赛会往往时间集中、参赛人数多、规模宏大、波及范围广泛,具体到某一大型赛会,还会有其赛事属性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招募合适的志愿者,并能够有效管理志愿者队伍。大型赛事中的志愿者既有普通志愿者自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一般特征,还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一)志愿者服务时间相对集中。由于大型赛事的举办时间大多固定为某一时间段,因此志愿者的服务也只在该时间段内实施。比赛一旦结束,志愿服务即终止。在这期间,志愿者的工作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对志愿者管理培训提出了挑战。

(二)志愿者参与人员同质性。由于赛事多在某一城市举行,志愿者招募的主要群体基本集中于该城市,且以在校学生为主,年龄层次较低,社会阅历少,同质性较强。

(三)志愿者参与动机异质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复杂,大多数志愿者参与是志愿帮助他人的,但也不排除参加志愿的利己性和其他需求。

(四)志愿者群体具有临时性、动态性。志愿者不仅是自愿加入大型赛事从事服务工作,而且可以自愿退出,志愿群体规范的非强制性,常导致志愿者的半途“逃逸”,造成这一群体的动态性。

二、中西比照下我国大型赛事志愿者管理现状

国外志愿者管理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而我国的志愿者服务才刚刚起步,发展相对滞后,和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本土化的志愿精神缺乏,参与动机伦理色彩浓厚。西方的志愿精神是以人人平等为基础对人的一种关怀,对志愿活动参与者的满足既考虑经济因素,也考虑了社会因素。中国的志愿精神主要是以传统道德为基础,强调对他人的利他奉献,是被道德化的精神,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对于志愿的宣传偏向于“利他”,忽视了“利己”,对个体正当利益的压抑,不利于志愿事业的发展。

(二)志愿服务的管理主体行政色彩浓厚。在西方国家,各种民间非营利组织往往是志愿者们自发成立的,主要从事政府和市场不能做和做不好的事情。专业化的组织使其在从事志愿事业时就具有先天优势。而我国公共领域发育不成熟,严格地按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治性来衡量,中国几乎不存在真正的非营利组织。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是志愿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管理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过多的行政干预只会导致志愿服务工作僵化。

(三)志愿者社会参与度低,专业性不强。在国外,志愿者既有退休老人、学生、司机,也有市长、大学教授、医生,志愿者活动普遍且参与社会化程度高。许多志愿者终身在做志愿服务,且志愿服务水平高。而目前我国志愿者仅有8000多万,与志愿服务发达国家比较,不仅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低,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学生。这种结构尽管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受年龄、经验、专业的限制,服务难免有局限性。加之招募志愿人员多为临时招募的,缺乏专业知识,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顺利展开。

(四)法律法规保障不完善。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体系,是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从世界范围看,关于志愿服务立法较为普遍,将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化已经成为常态。我国目前对志愿者组织实施管理的依据主要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以及《公益事业捐赠法》。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志愿组织的建立及其日常的管理活动,法律规定笼统简单。例如,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某些规定仅仅是套用过去社团登记原则,与当前志愿者组织实际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对志愿组织双重管理的规定限制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而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志愿者与组织关系、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关系等问题在法律层面都没有确切的规定。

(五)志愿者管理缺乏战略眼光。西方志愿者活动起步早,形成了包括志愿者选拔、培训、激励等一整套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而我国志愿者服务起步晚,与西方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科学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招募就是以赛会需求为导向招聘和筛选志愿人员的过程。招募事前缺乏统一的人员需求规划,招募单位常常与实际的志愿者用人单位不一致,缺乏针对性,导致招募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实际需求。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招募制度,常常在招募过程中出现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岗位不匹配、甚至人员富余。

第二,专业化培训不足。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虽然志愿者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很高,但多数志愿者是初次参加志愿工作,志愿服务能力不足,单凭一腔热情很难把工作做好。由于我国志愿者管理工作是政府主导的,缺乏专业化管理机构,也就没有专业的培训方式、手段和相应的培训机制,培训宏观性强、实用性差,直接削弱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加之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选择的不科学,导致了培训的不足。

第三,志愿者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志愿者努力工作的推动力,要通过满足志愿者各方面需要激发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激励应贯穿大型赛事的全过程,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避免因激励不足造成人员流失。但当前志愿者的激励存在某些问题:激励不足:忽视志愿者内心需求;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等。归根结底是缺乏一个良性的激励机制。

第四,志愿者分配过于随意。我国多数城市大型赛事志愿服务活动以随机分配工作岗位为主,即对志愿者分组集中指定服务任务,不考虑志愿者个体意愿和特长。导致在服务中女生去搬箱子,男生去搞接待,不仅浪费了志愿者资源,而且打击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五,志愿者循环利用不足。大多数赛事都是临时招募志愿者,赛事结束,志愿者回到原先岗位。没有志愿者相关信息的登记和日常维护与联系,导致下一次赛事需要重新选拔、招募、培训志愿者,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三、重大赛事志愿者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养公民志愿精神。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益处。树立志愿服务模范典型,帮助公民认同志愿事业。倡导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规范,融入“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使志愿精神深入公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中。

(二)健全志愿者管理法律法规。法律健全,志愿者行动才会有所皈依。志愿服务立法要明确志愿者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制定相应的志愿者管理措施办法,明确具体保障机制,严格志愿者准入退出。同时应以法律形式规范志愿者与服务组织的关系,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其他各方的配套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志愿者服务有法可依。

(三)建立完备的招募程序。招募前,充分了解本次赛事所需人员状况,并做相应人力需求规划。对所需志愿者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需培训、志愿者将获得的经验补助等,以确保对工作岗位的充分认识。做好招募信息的和宣传,保证应聘者和招募者充分了解岗位信息,做出正确选择。特别需注意的是,志愿人员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在招募后应建立志愿者信息档案,搜集和整理志愿者相关信息,增强与志愿者经常性联系,培养一批志愿者骨干和“精英”。

(四)制定完整的培训策略。完善培训内容,并根据大型赛事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既要有对赛事知识、志愿者知识、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的常识培训,也要有对志愿者专业(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6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赛场竞赛相关知识培训以及岗位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应熟悉岗位工作职责,熟练应对各种事件。在培训方式上,要将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多种方式并行。

(五)做好志愿者的激励工作。志愿者激励工作要坚持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形成科学激励机制。首先,重视志愿者内在激励。多数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要求。应帮助志愿者认识大型赛事志愿工作的意义,增强志愿服务者的自豪感,及时满足志愿者精神需求,促使志愿者享受工作的乐趣,激发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其次,不忽视外在激励。例如给予适当物质激励,发放纪念品,组织娱乐活动;提供津贴,弥补参加志愿服务的成本等。

综上,赛事的开展依托于大批志愿者,某种程度上志愿者就是赛事的核心,因此,对大型赛事志愿者管理现存的问题反思和总结是必要的,在此提出一些具体的办法措施,试图能够完善志愿者管理,为日后大型赛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向红.祝健敏.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

[2]吴鹏.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机制完善途径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方俊等.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管理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阚军常.中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对比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志愿者

我国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群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不可挡。这里的志愿者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谋取物质利益,结合现有社会资源和个人能力,从事社会性和公益的人。高校志愿者更是其中表现突出的群体。国家号召、社会需要、高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是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发展的原因。在阳光助残、社区服务、教育发展、乡村建设等社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志愿活动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培训体系和激励措施,必要的资金缺乏,志愿活动遇到瓶颈期,难以凸出亮点。这些不足导致了社会认识不足、志愿者缺乏热情和效率低下。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提高。要系统全面的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推动志愿活动协调发展。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为例,结合当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

当前高校的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认知度不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社会把志愿服务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由于对志愿活动、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不了解志愿者,不了解志愿服务活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不配合和不参与的现象。对于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有如下几种原因:一是将志愿者当做任劳任怨的“免费劳动力”,不结合实际安排各项任务;二是认为志愿者是借“服务”来取得社会的关注度,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这种看法对于大多数爱心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三是社会存在一些针对志愿者的负面信息,如郭美美事件、诈捐门事件等降低了志愿者在人们心中的好感度。

(二)资金筹集存在困难

资金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根本保障。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对中国志愿组织的调查,有67.1%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青年志愿工作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1]目前绝大多数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都是学校团委划拨的经费,很少有高校设置专门的志愿活动经费。经费缺乏无法支持志愿者们开展多样的服务活动。目前志愿者尝试的筹款措施包括,一是合作基地的资金支持,但困难在于窗口狭窄,愿意提供资金支持的一般只有部分社区以及基金会等福利组织;二是参与学校的志愿评比比赛,如社发院春晖志协就因获得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而获得奖金1000元,但这种附带奖金的比赛数量少且获奖名额少,无法作为志愿组织活动的经济支柱。

学校提供的志愿服务经费无法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常规活动开展。社发院春晖志协市博的负责人曾多次与志协主席沟通试图为其基地志愿者报销路费,在某基地的志愿服务中,需要路费12元且午饭单独承担。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类似的其他基地中。

(三)管理培训欠缺,激励评估简单

1、管理存在缺陷

大学生志愿组织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较为松散。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每个志愿者只会与本基地的负责人及其他志愿者建立较为熟络的伙伴网络,基地与基地直接除非合作办活动,否则是完全独立的。这也就意味着志协这个组织是由几大块生硬的组合到了一起,而并非是由一个个志愿者汇集而成的。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遇到大规模的活动,志愿者的需求通常要先后经过团市委、各高校团委及相关学生组织来分别选拔,然后把汇总上来的学生集合起来临时培训。在这次志愿活动结束后,这些志愿者就解散了,到下次再有类似大型活动时,再重新走这样一轮程序,缺少日常的管理制度,临时的大规模召集和重复培训都极大浪费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2]

2、培训能力不强

大学生志愿者,除了要怀有爱与热情,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直接与服务质量的高低挂钩。但在实际情况中,培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除了市博、南博这两个由博物馆考核志愿者的基地以及中国传统智力游戏这个会玩玩具才能做志愿活动的基地以外,其他基地都没有培训这个环节,但对于社区的活动以及与万家帮自闭症群体的交流与活动中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谁来给志愿者做培训?即使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能做到的也只是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能给志愿者们描绘一个活动情况大概的图景,专业的培训还是需要社会上专业的志愿服务组织来进行。

3、激励手段简单

在南师大,各院关于志愿活动的奖励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对每个学生的志愿时间有强制性要求的院系如教师院、金女院等,如一学期志愿活动未做满规定的时长将面临扣除学分的惩罚,而如超过了规定时长会有额外的加分;二是对于志愿时间没有硬性要求的学院如社发院,会在每学期期末评选出秀志愿者并给予综测加分。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状况在目前阶段处于低层次的水平上,即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在没有办法提供物质奖励的时候,注重精神奖励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是现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没有非常重视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激励这个环节。[3]

4、评估机制缺乏

合理的评估机制既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可以检查志愿者的活动效果,从而达到优化活动以及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目的。以社发院春晖志协为例,每学期期末会按照本学期的累计志愿时间由高到低排序并按比例取前部分志愿者评选为本学期的优秀志愿者。这是组织能想到的最公平的评估办法,但志愿时间能作为衡量志愿者的唯一标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的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全面客观的志愿服务评估机制能够公平公正的对待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四)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我国志愿服务风起云涌,但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学校经费有限,很少为志愿者提供医疗保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也缺乏预防和处理风险事故的能力。一旦这类情况发生,志愿者以及志愿组织都无法可依,因为大学生选择做志愿是自愿的,且国家缺乏相关法律条例。

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存在,我们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建议和需求,提出了一下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内部外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指一种最充分地发展个人潜力,表现个人技能、才干和情绪的愿望。[4]虽然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奉献自己,服务社会,但每一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追求与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志愿组织应该做到强化志愿者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服务他人贡献力量的同时体验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感觉,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转化成其继续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力。

外部激励表现在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关怀上,主动了解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倾听志愿者对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给有想法并且愿意付诸实践的志愿者策划活动的机会。志愿者组织,被服务者以及学校能够适当的及时的给予志愿者们一些表彰,如赋予志愿者以不同等级的杰出和优秀志愿者称号。

(二)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为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培训机制是志愿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组织应该邀请具有专业的、权威性的机构老师、专业人士和优秀志愿者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一方面可以使志愿者们最快的了解自己即将投入的志愿者领域,初步掌握在志愿服务中的服务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不间断的志愿培训和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志愿服务中暴露和凸显的问题,并得以解决。能够有效的维护志愿者的积极性,能够打造一支不断成长且具有专业志愿服务能力的志愿团队。一些高校的志愿组织也通过播放志愿者培训视频,发放志愿者培训材料,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

在培训内容的制定与选取中,应依据不同服务领域和培训阶段的要求进行筛选和完善,例如大型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通用培训阶段主要侧重于志愿者价值观、志愿者基本礼仪、助残扶残技术技能等内容;针对常规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要坚持学用一致,培训内容切忌概念化,根据各类型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和大学生志愿者现状,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5]

(三)完善评估机制

建立标准化评估机制的重点是建立标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一套系统化的方法,科学地评估大学生志愿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和成效。目前,实际操作中,重点要推行分等评价法和实地评估法两种考核办法。[6]

1、分等评价法

就是将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特质、才能与其他志愿工作绩效分为多方面的等级,在每一考核项目内给予不同等级的工作绩效价值,并在每个绩效价值项目内均加以简单的描述。

2、实地评估法

就是指由志愿服务组织相关的机构派出一些社会工作督导或管理专家到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或服务的岗位上进行观察,并与其直接主管进行交谈,系统、全面地去搜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绩效的材料,然后撰写报告,并将报告内容报给该志愿者的主管。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评估可以让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形,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7]

系统化的的评估机制不仅可以检测出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提高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有很大益处。

(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

活动经费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活动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活动经费仅由少量的团委拨款、志愿服务比赛奖金及拉赞助等形式募集,金额十分有限。为保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以及保证志愿活动质量的高水平需要,志愿组织自然倾向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囿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施展拳脚。各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从长期上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

(五)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发展

目前,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营是志愿服务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志愿团体系统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前期调研、志愿服务项目申报、项目执行到项目反馈来完成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区别以前的志愿服务,不再单独孤立的完成某一时间段的志愿服务,而是开展长期系统的志愿服务。一些志愿服务比赛也逐渐出现,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在调查中,高校中的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已经开始了这些方面的探索,某理工科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用十五套的实验课程在社区和小学推广,文科院系则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效果上看,这样的项目化、系统化的志愿服务对于被服务人群有极大的吸引力,社会反响好;对于志愿者来说,稳定的志愿服务也带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高校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在志愿活动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校大学生能够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让大学生更加专业的从事社会服务;做好评估机制,珍惜爱护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不把志愿者当初白白的苦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发展,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项目化运营志愿项目。才能全面推动这项事业有序发展。为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宏涛:《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兰宇新,《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于显洋:《组织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页。

[5]邵振刚,钟婉仪:《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92期。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9

和平队是美国行政部门中的独立机构

美国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是肯尼迪在总统竞选中提出的。按照肯尼迪的构想,和平队的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展现美国文化的精华,改变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不良形象,增强美国对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吸引力,并以此向这些国家传播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50多年来,和平队不断发展完善,足迹遍及六大洲13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总计21万余人参与该项目。

和平队是作为美国行政部门中的一个独立机构而存在的,其主任和副主任由美国总统来进行任命,而且这个任命还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在此基础上,下设非洲、欧洲地中海亚洲、中美和太平洋三个办公室进行管理。此外还设有独立的监督机构来防止腐败、浪费和管理不善。

申请参加和平队的人需提前9~12个月进行规划并通过官方报名网站提交相关申请。经过面试、体检和法律审核确定最后的候选者。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和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平队的活动和项目情况。和平队的年度预算每年由国会预算和拨款过程决定。和平队资金包括在国家海外合作以及相关项目的拨款法案中。总的来说,和平队预算大约是海外合作预算的百分之一。和平队的服务时间为27个月,在国外服务24个月,在国内培训约十周,包括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在国外时还有相应的到岸培训,合计培训时间大约为半年到一年。

在评核机制方面,和平队每年都会有一个志愿者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志愿者的哪些需求已被满足以及仍需改进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平队的补贴与福利政策非常精细周到,主要分为服务期间和服务结束后两个阶段的补贴。

在志愿服务期间,志愿者可以享受到如下福利待遇:一些志愿者可以享受延期或减免部分贷款;提供往返服务所在国的旅行费用;每月享受涵盖住房和生活费的津贴(接近当地人生活的平均标准);每服务一个月可获得两天的假期;服务期间享受全套医疗和牙科保险;丰富的语言、跨文化和技术培训;无需承担任何额外的费用。

在服务结束后,志愿者还可以享受到以下一些福利:获得7425美元过渡费(完成27个月的服务后享受的税前补助);能够获得和平队的相关工作机会;为期18个月的可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险计划;加入遍布全球的21万多名前队友组成的网络;获得对雇主有吸引力的新的技能和经验。此外,和平队还在140多所学校提供相关的研究生项目,将研究生教育与和平队服务结合在一起。

和平队的成熟也表现在其规范且方式多样的宣传方面。和平队不仅设有自己独立的官方网站,在主流社交网络平台上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也拥有自己的官方宣传网页。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了影视媒体的优势。和平队的宣传是十分专业、广泛而有效的。

美国和平队的比较优势

经过50余年的积累,和平队已经是一个成熟和出色的项目,在组织架构、培训机制、评估机制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和平队隶属于国务院。在服务美国对外战略的大背景下,由总统任命的主任和副主任可以灵活有效地负责服务计划的统筹。全球事务由三个片区进行管理,驻服务地区的办事处负责前线志愿者的管理。这样一种垂直式管理能减少部门协调的内耗,避免管理的冲突和空白。因为美国和平队的独立性,其定位也直接简明,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传播有用的技术与知识;第二,增进服务对象国人民对美国的了解;第三,增进美国人民对服务对象国的了解。相比这下,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因为管理机制的多头制,无法在定位上达成一致。

和平队的培训分为服务前和服务中两部分。服务前的培训持续大约十周,分为语言、技能、跨文化沟通理解三块。他们的目标很清晰:你是否能够用当地的语言进行工作,满足当地的技术需求,与当地人良好地沟通。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会有部分志愿者接受服务中的培训,这些培训主要是在服务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在2011年美国和平队的年度志愿者调查中,接受过两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占95%的比例;在服务中,有84%的人都能用当地语言与人沟通;90%的志愿者认为能融入当地社会。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的培训时间相对短,培训项目多且繁杂,却没有真正帮助志愿者完成服务期间的工作。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10

几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机制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同时,逐步加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力度,先后建立了街道和社区两级志愿者队伍。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社区教育志愿者普遍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不了解社区教育的范畴和意义;二是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不够,有的志愿者甚至一年都没有参加过一次活动;三是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经过细致研究后,决定采取培训、交流、评优奖励等措施,来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素质,提升志愿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开办志愿者培训学校,强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禄口街道有三十个社区居民学校和两所集镇居民学校,规模如此巨大,仅靠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12位教师和社区居民学校的个别管理人员,很难完成居民学校的学习培训任务,也很难满足广大居民的学习需求。虽然各居民学校都有数量不菲的志愿者,但缺乏系统培训的志愿者,在组织开展居民学校的学习活动时,往往手足无措,效果甚微。因此,自2012年开始,我们就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问题纳入日常工作的思考之中,作为解决居民学校发展瓶颈的课题来研究。2012年我们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了广泛的比照分析, 2013年开办了“志愿者培训学校”。

首届培训对象为街道各部门、各社区的村官与社工。从2013年7月24起,先后进行了三期培训。第一期培训邀请了江宁区教育局的教育博士、高级讲师解国祥主讲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报告,从什么是社区教育志愿者、社区教育志愿者如何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讲解。8月27日,第二期培训邀请了江宁区社区教育专家、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纪永回主讲了《传播终身学习理念 建设学习型禄口》的讲座,使志愿者们明确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强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9月28日,第三期培训邀请了南京市教育局成人教研室主任章宏主讲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报告,章主任从理论层面为志愿者阐释了社区教育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时间节点等,分析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因、发展瓶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勉励各位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为农村社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通过三期培训,首届八十四名学员加深了对社区教育志愿者的认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境界,培养了能力。培训结束我们举办了结业典礼,为受培训的84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目前,第二届培训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至2014年底我们将培训三届近300名骨干志愿者。

开展社区教育征文活动,打造志愿者交流学习平台

为了让社区教育志愿者们了解各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情况,交流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做法、经验,2013年6月,我们结合社区教育志愿者们平时的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我快乐,我幸福――我做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主题征文活动,许多志愿者踊跃投稿。9月初,共收到征文90多篇,我们组织专人认真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共26篇。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召开了所有参与征文活动的志愿者座谈会,会上,让优秀征文的作者上台演讲,通过演讲使到会的志愿者们了解了他人的做法和经验,找出了自己的差距。会后,我们举行了颁奖仪式,并把征文编辑成册印发给了大家。

开展总结评比,激励志愿者投身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是个松散型的组织,不能以严格的组织要求和活动纪律来约束每个志愿者,作为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单位-----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一方面要组织、支持、监督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做好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考核和激励工作。

为此,我们制定了《禄口街道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约》、《禄口街道社区教育志愿者考核细则》、《禄口街道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评比细则》。我们将这些制度性的材料印刷并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社区教育志愿者,使他(她)们对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便于更好地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