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02:17:56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1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实践教学 导学制 虚拟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ality Teaching on Virtual Enterprise

WU Zhinan

(Yichun College, 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ity teach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has such problems as not having coherent cases, not having real environment and not having students master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Based on virtual software enterprise, the guided learning system is meant to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a class-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 software engineering enterpris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guider. In this organizaiton, students are given the identity of a software engineer., the all-round experience of solving problems in real situation, and thereby they can handle the task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practicality teaching; guided learning system; vitual

0 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学生高效高质量完成软件工程任务的课程,是对软件开发活动教训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该课程对对学生未来的软件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对已总结的理论缺乏具体而贴切的理解,而且认为课程枯燥无味,或者只对里面涉及到的工具和技术感兴趣,忽视了软件项目开发中各种辅助管理过程的重要作用。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意识在学生中非常普遍,甚至在中国很多小型软件公司中也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在软件工程学习中对其中的管理技能和工程技术技能缺乏全面的掌握,这也是软件工程教学常见的教学问题。为提高软件工程教学质量,将实际软件企业制度引进教学实验课堂,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1 基于模拟软件企业的导学制基本思想

基于模拟软件企业的导学制的思想,是指在学校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把软件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引入到课堂实

验项目中,让学生扮演软件企业项目开发的各种角色,结合软件工程课程学习,完成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具体执行的流程如图1:

具体来说,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则是“导学员”的角色。在课程的初级阶段教师即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模拟软件企业的组织机构。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实验任务――如需求分析阶段的需求分析任务,软件设计阶段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任务等――确定该阶段的虚拟企业角色,并分配到每个学生,让学生来亲自来组织、实施并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但在组织实施前,老师应该详细地描绘实施蓝图,同时根据对工程活动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并制定该阶段活动计划,分派任务给各角色人员。整个实施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施完成后根据软件企业进行阶段评审,最后由导师根据其质量进行评价,完成相关实验任务。该方法核心是将企业运行的一套流程尽可能真实地引进课堂,其目的是通过这套制度让学生获得多方面体验,包括协作、沟通、计划等管理技术,以及在具体实施软件工程活动时的学习开发分析技能,并最终达到全面理解软件工程理念的目的。

2 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

基于模拟软件企业导学制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需教师严密计划,精心组织,敏锐观察。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环节,现以问题的形式阐述如下:

2.1 如何建立一个模拟软件企业组织

一个软件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合作和配合,如市场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但作为一个课堂引入的虚拟企业组织,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时有个真实的情境,通过虚拟企业的运行,学习体会软件工程知识。因此,引入软件工程课程的虚拟企业只需配备主要职能部门,学生就能进行仿真运行。这些主要的职能部门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需求分析调研员、软件的系统分析设计人员,软件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等主要开发测试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以便每个学生充分学习软件工程各阶段角色任务管理和开发知识。同时,每一个阶段偏重的任务不同,学生的角色也应随之有所改变。这样的组织虽简易,但却有很高的可行性。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对企业运作环境有较为真实的体验,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达到完成软件工程实践知识的目的。

2.2 如何管理和运行

在真实的企业中,一个项目接下来,相应的组织便成立。那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如何使项目组有秩序地运行呢?所以,教师在实验之处就应选择好一个软件教学项目,教学时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制定好教学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确定每个阶段应配备的人员。在确定好项目的角色后,教师还应进行预先指导,以引导其完成本堂课涉及的项目活动计划和任务。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也需推动虚拟企业项目开发的进展,每个项目的结束以软件项目的里程碑为主要标志。在进行下一个项目阶段时,再按照项目计划来指导分配人员扮演其他角色。

2.3 如何运用该组织结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

软件工程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完整软件项目进行实验教学。结合软件工程的阶段性知识讲解,逐步运用该虚拟软件组织进行教学。

在运用该组织时,教师在事先做好教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扶持。比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学生由于缺乏对软件开发过程的了解,通常难以制作项目开发计划。此时老师可以讲解一个以往的软件开发计划,使学生能够预估,有些过程还需老师先做一些框架,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做。在理论课教学时,也可以先以实例让学生理解。在此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和分工可由导学员(老师和高年级学生)来指导,以减少过程执行的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一般来说,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总是很不熟练,对过程一知半解,没有经验。所以在初始阶段,即以掌握软件工程各阶段知识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完成任务。第二阶段是课程设计阶段,通过前段时间学习,学生已对主要知识和过程有所了解,但缺乏综合衔接的能力。这时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任务,放手给学生去组织实施,老师仅作为一个指导者,起监督和评价者的作用。

2.4 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生实验评价应仿照软件开发企业来进行。老师模拟真实企业给各个人员一定工资标准,以各阶段的实验成果(比如该阶段的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等)作为评价依据,在导学员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价,参照基本工资,根据绩效,给定虚拟工资(根据该虚拟工资可以使学生了解工程经济管理),以占工资的百分比作为该阶段的评价分数,从而达到评价学习目的。

3 基于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该教学方法实践性强,过程也较复杂,在实施教学时应把握一些原则,具体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教师通过给出任务,适时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完成项目活动的组织任务和技术实施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多方求知,全方面学习,激发其个人潜能。

(2)先导后做,由易到难。由于对新知识不理解,学生在一开始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此时老师要做到亲自示范,讲解实例,对于给定的实验任务,要手把手引导,甚至老师做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做另外一部分,这样让整个过程才能可行和可控。

从大的方面来说,软件工程实验的各个实施阶段,老师应逐渐引导,使之可行;在课程设计阶段则让学生放手独立去做,独立完成,自主决定各种计划和阶段任务。

(3)计划要周密,简易可行。从实施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要顺畅实施本方法,需精心准备,全面计划,这是本实验顺利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从一开始老师不但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将其分派到各个教学实践阶段中。在每个阶段的项目实施中,也要指导学生完生该项目阶段的实施计划。这样才能使过程可控可管理。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周密计划的制定对教学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4 实施效果和总结

基于模拟软件企业的导学制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以来,相比较传统的软件教学方法来看,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管理能力和对整个软件工程整个过程理解的把握能力有很大提高,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对软件工程和其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从毕业学生反馈来看,该方法能尽可能缩小学校课堂与企业开发实践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一改以前软件工程知识教学中学生只获得片面不连续的知识理解情况。总之,基于模拟软件企业的导学制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思想和措施可为其他的课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伟波.项目驱动式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王延青,李海峰,林森,朱素霞,倪泽辉.软件工程系列课程设计的分组及选题策略框架[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8(8).

[3]宋三华,王娟娟.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济南: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4]彭博.软件工程课程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研究[J].昆明:大家,2009(11).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2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软件开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软件工程》中的方法与技巧不仅能用于软件开发过程,还能促进组织管理协作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工程》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对于学生来讲,一些知识点很难学懂学透;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纯理论的讲解,那么学生听不懂,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软件工程的教学,总结经验得出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软件工程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但是,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案例教学的具有自身的特色:1.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3.重视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三、在软件工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是给学生讲解许多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感觉学习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的情绪会同时影响老师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

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知识非常熟悉,教学经验丰富以外,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采用比较好、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本人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研究,认为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以“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工程技术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

四、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如何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组织实施的总原则:先从小的案例教学入手,学生适应后再进行大的案例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让学生互相提讨论并解答,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老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下分别讲解案例教法在软件工程教学的理论、实验、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实施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软件危机的产生、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传统方法学: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实现;面向对象方法学: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统一建模语言;软件计划、组织、控制、国际标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软件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实现;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

这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如何使这门课程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是道,除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外,还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我们都是以案例为导向,对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的教学,举出三个案例,结合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分析与计论出三个案例分别适合采用哪种软件模型,以及采用这种模型的原因。通过仓库管理系统、教师工资支付系统等案例讲解如何采用传统方法学对软件进行分析、设计、实现,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知识的讲解,贯穿的案例是ATM自动取款机系统、电梯系统。

(二)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也需要大量的实际动手的训练。在实验课中,以案例为主线设计实验内容。本课程安排的实验如下:

1.系统分析----数据流图。2.系统分析----状态图及数据字典。3.软件总体设计---软件的系统结构。4.软件详细设计---程序流程图及判定表。5.白盒测试-----逻辑覆盖。6.白盒测试-----基本路径测试。7.黑盒测试---等价划分及边界值分析。8.自动售货机系统对象模型的创建。9.自动售货机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10.自动售货机系统功能模型的创建。配套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上机实验,使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使学生得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学生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加强实践运用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精心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的实验任务。本课程安排了56节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案例的题目:1.教师工资支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仓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3.ATM模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5.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6.校友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7.餐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可以三个人一组或单人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期间,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也可以与老师探计。项目成果最终以论文+系统的形式上交,论文要求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系统分析,第三章是系统设计,第四章是系统实现,第五章是系统测试,第六章是总结,然后附录是主要的代码。这些项目可以使用传统方法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通过案例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软件工程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总结

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案例教学法”促进”软件工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掌握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软件规模,用传统方法学或面向对象方法学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著.软件工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

[2]宋雨著.软件工程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刘光洁著软件工程与项目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3

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是成立于2005年的新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的推进,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理论多且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本系较大幅度地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软件开发设计实训”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由于软件工程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在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全国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的形式下,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和指导质量,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我校教改基金的资助下,依托软件工程教学团队,本文对将软件工程应用于“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1 选择适当的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实际系统。结合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方式组织软件开发。rup是风险驱动的、基于use case(用例)技术的、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的、可配置的软件开发流程。

rup分为初始、精化、本文由收集整理构造和交付四个阶段,各阶段涉及多种工作流【1】。rup的核心工作流主要包括:

需求捕获工作流:需求捕获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需求的焦点主要在初始和精化阶段,在精化阶段后期,需求捕获的工作量大幅下降。

分析工作流:分析的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的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精化阶段的主要焦点。精化阶段的大部分活动是捕获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获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设计工作流: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位于精化阶段的最后部分和构造阶段的开始部分的主要建模活动。系统建模最初的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的焦点开始转向设计。

实现工作流:实现(实施)是关于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实现工作流的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现工作流是构建阶段的焦点。

测试工作流:测试是一项相当主要的工作。测试工作流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它开始于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而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是测试的焦点。测试是为了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与缺限,而不能证明程序无错。

rup就像一个元过程,通过对rup进行裁剪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开发过程,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将其按本课程需要进行精简,从而把深奥的理论指导融入具体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和增强在软件开发设计中自觉遵从软件工程思想的习惯。本课程使用的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集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

2 将有价值的软件工程知识引入课堂,教学采用项目贯通案例

为让学生在中小规模的实训项目中也能体会到较大型项目通常会用到的一些软件工程技术,让本课程更有实用价值,教师需要对学生补充一些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包括:设计模式、架构设计、类的持久化以及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实现以及文档的书写这四个方面。

为配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教师采取“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2】,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一个完整的、规模适中、难易适度的软件项目案例。该案例需要通俗易懂而又具有实际意义,涉及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这样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以此案例完整的开发设计过程为主线,借助这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进程、文档齐全的完整案例来将软件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着重展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运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开发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技术。

3 学生实践环节分小组按项目方式进行

由于在本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所以可以把学生仍然按照在“软件需求分析实践”课程中的各小组成员组成来进行项目分组,这样各小组便可将该课程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作为本课程的起点来进行,需求捕获工作流便只需粗略进行。由于本课程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工作流和设计工作流,对实现工作流和测试工作流也只作粗略涉及。

每个项目小组通常为3到5人,分组时采用了优势互补的方式,注意合理搭配,尽量让每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并让其民主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组织和协调【3】。

教师的项目贯通案例教学分阶段间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每介绍一个阶段的rup理论,就紧跟几次课的学生实践环节,如此交替进行,当教师的教学案例施教完毕,学生的项目也同步进行到最后阶段。

项目进行中模仿软件公司的例会形式,定期由项目小组长召开小组讨论会(如每周一次),对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进展情况和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开发设计阶段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各小组给出相应的文档,且每个阶段完毕要进行一个模拟的里程碑式的评审(教师参与作为评审团的一员)【4】。

教师还应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最后课时中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个分析总结,并让各小组组长总结本组项目完成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 依托教学团队,理论及案例部分采用轮流授课法

笔者所在的软件工程系于2009年底成立了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兼顾了职称、学历、教学、科研的合理搭配,由有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提供指导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让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累项目经验。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均由该团队中选出。本课程所用的《软件开发设计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由各任课教师分工完成,每人负责完成一章内容。本课程每个教学班安排30人左右,各教学班的教师全程负责该班整个课程的实践指导环节。而理论及案例讲授部分的教学则采用轮流授课法,实施方案是每个阶段的课堂讲授由编写实训指导书的相应章节的教师对全体教学班集体授课,其他教师同时到场辅导。具体各阶段的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如下:

1)rup总论以及课程概述

2)设计模式

3)常用的软件架构风格及适用情况分析

4)对象持久化与数据库设计

5)面向对象实现及文档编写与整理

对应进行的学生的各阶段实践任务如下:

1)按既定方式确定各小组成员和组长,并且重新审核各组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进一步完成分析模型,得出用例图,分析类图,序列图及协作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分析模型文档。

2)按照设计模式重新设计类。这一阶段学生需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实现设计模型中的具体设计类,具体要求学生:使用设计模式和机制;创建初始设计类;确定持久类;定义类可视性;定义操作;定义方法;定义状态;定义属性;定义依赖关系;定义关联;定义内部结构;定义泛化关系;解决用例冲突。二是完成用例实现的设计,主要设计模型内的协作关系,以设计类及其对象为基础,描述各个特定用例的实现和协作。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设计模型、类图和用例实现。

3)完成架构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设计包结构,完成系统设计模型图的实现子系统、接口设计类及架构模型(组件图),重新审查用例模型,得出用例模型的架构视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子系统设计文档、接口设计文档及架构模型文档。

4)根据持久类以及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包括字段编码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数据库设计文档。

5)本课程的最后阶段。完成实施模型(部署图);完成界面以及输入输出(报表等)设计;完成具体子系统的编程工作,并进行二次迭代重新审核前面的设计部分;整理测试报告;整理文档并编写软件使用说明书。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组件图、部署图、输入输出设计说明及具体子系统代码执行程序。

5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

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小型应用项目的软件开发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重视实训过程,看重软件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采用复合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项目验收答辩成绩组成。重点突出“会不会做”,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开发设计能力考核,同时注意防止轻视书写文档的观念。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软件开发设计技能的培养,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更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具体的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1)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50%+小组开发设计工作中的合作精神表现*50%);

2)阶段考核成绩*60%(五个阶段,各阶段的能力表现及提交的文档各占20 %);

3)项目验收成绩*30%(项目文档汇总整理占50%,项目答辩50%)。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软件开发课程;虚拟实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软件开发人才,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实施三阶段技能递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技能培训分为基本技能积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培训三阶段。基本技能积累阶段包含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技能的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包含培养更高一级专业能力的课程,如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综合技能培训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以提高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技术应用训练。

学生在教学阶段递进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因此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与综合技术应用训练都是以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训,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实际软件开发经验。为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对接,必须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提供合适的软件开发实训环境。由于培养费用、实践场地的限制,让每个学生都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参加真实环境中的项目开发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软件开发实训课程中采用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虚拟实训作为一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实训方式在节约教学投资、优化教学情境和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路

根据对软件开发人员岗位需求的调研,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任务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为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相关开发技术,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码习惯及技术文档编写能力,有较强自学能力、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为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引入虚拟公司形式,采用虚拟环境与真实项目相结合、虚拟员工与真实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实训室中,模拟公司的工作环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公司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完成项目开发,缩短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的距离。通过教师学生员工化,模拟公司开发部的组织结构,教师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完成岗位相应的工作,包括协调人员配置、制定项目解决方案、监控项目执行、提供技术指导、组织项目评审。学生担任开发部普通员工的角色,在软件开发员岗位上完成项目开发各阶段任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熟悉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掌握高效的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技能。

(二)内容结构

基于软件开发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构建具有“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特点的虚拟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知识培训、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项目评审。各组成部分涉及三大类角色:项目经理(教师)、项目组长(学生)、项目成员(学生),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知识培训和项目管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负责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经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评审。

知识培训部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实训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与知识以及项目应用领域知识的培训。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包含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特定语言的代码规范、团队开发规范、技术文档编写、软件测试用例的执行和记录等项目开发支撑知识。关键技术与知识的培训由项目经理根据课程目标和项目特点展开,包括关键技术和常用架构的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和开发工具的引入。领域知识培训是指项目应用领域背景知识的介绍,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涉及金融财会的相关知识。

项目实施部分:项目实施是虚拟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训任务分解和项目实现。项目组接受来自项目经理的实训任务,由项目组长进行任务分解并分配到各项目成员。项目成员按照企业软件开发流程执行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

项目管理部分:项目管理包括进度控制和过程检查两部分,由项目经理实施以保证实训项目按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的要求如期完成。项目经理指导项目组长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监督各组的工作进度。过程检查部分包括设定过程检查点以及阶段通过标准,项目经理按照通过标准审查阶段成果,确保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评审部分:项目评审部分由项目演示交流和项目考核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演示交流环节,各项目组介绍开发过程、演示项目运行结果、进行项目答辩。在项目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在项目经理考核的基础之上,参照项目组长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三)应用过程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26-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5

一、引言

计算机类课程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自学,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遇到困难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逃课率高,并形成恶性循环。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学生难以靠听讲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会开发一个真实的软件,而是在“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开发的思想。传统计算机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用”脱节,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性低。计算机类课程本身的特征形成了课堂理论讲解越多、学生整体收获越少的怪圈。诸多学者提出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强化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而“翻转课堂”是有效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工具与教学的结合,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资源。

二、“翻转课堂”、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翻转课堂”的应用与研究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即“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知识内化,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完成知识内化”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将常规课堂讲授的部分制作成教学视频,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在家中观看、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增加师生互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成为导师: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混合;缺席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内容永久保存;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并获得个性化教育。美国学者Maureen LaKe,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最早在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但没有明确提出“翻转课堂”这一概念。2007年,美国卡罗拉多州伍德兰高中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 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发现用这种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模式好得多,两位老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后,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快速推广。2011年,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做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报告,阐释了“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并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2011年,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实施“翻转课堂”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实践的一面旗帜。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增多,曾贞(2012)探讨了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张金磊、王颖等(2012)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模型;朱莎、宋化民(2012)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马秀麟、赵国庆(2013)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课堂讨论对知识内化有帮助,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公开课具有潜在优势;张金磊、张宝辉(2013)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模式;钟晓流(2013)构建了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并给出了实施的要点。目前,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在普通高校尤其是针对某一专业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较少。

2.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2009年,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概念,即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可以应用于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云计算辅助教学具有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事事可在线(everything online)、更快更方便(everything easy and quick)、更加个性化(everything personal)等特征。云计算的廉价和方便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2012年4月,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厦门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举行共建“云计算教学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开创了我国云计算实训教学的先河。2012年3月,聚奎中学构建了“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成为江津云计算产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典型范例,但只是互联网功能的简单替代,未进行真实在线软件开发实践。近几年,诸多学者从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协作学习与网络学习策略、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等方面做了较多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云计算教学平台的研究成果较少。

三、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架构

1.软件工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2011)教授结合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l所示,“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中,学生快速完成少量测评,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不易自学。因此,需要对Robert 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进行改进才更加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如图2所示,在课前,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软件开发理论与进行针对性训练时,需要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答疑,否则,学生将“知难而退”,难以实现课前学习的目标。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项目训练,将学生课中的测评移至课前,学生训练过程即完成测试过程,并且教师能快速统计、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在课中,以真实项目开发为主线,教师首先简单讲解多数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存疑的概念、知识点,然后简要介绍软件项目背景,提出项目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项目任务,分组探讨并进行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与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研讨问题,不断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并适当点拨理论知识,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训练-思考-提问-点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直到学生提交、展示设计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进一步提升理论。

2.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架构

课前学生视频观看、训练与测验、学生管理与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信息的统计与获取、师生交流、课堂学生软件开发管理与文档提交、学生成绩评定等都需要网络教学平台。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不但有利于实现“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师生提供方便,而且能降低学校固定资产投资与运行成本,减轻学生负担。如图3所示,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由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等物理资源组成,并将同类型物理资源集成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数据库资源池、软件资源池等虚拟化资源,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是整个云计算服务体系的基础,通过虚拟化资源池为“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按需的动态云基础设施服务,最大特点是允许用户动态申请或释放节点,按使用量计费;第二层为软件在线开发平台服务层(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使用特定的编程环境,遵循特定的编程模型,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为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提供环境支持、构件支持、开发工具支持、文献支持,为软件开发资源与虚拟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源等的建设提供接口,通过分布式计算环境和分布式存贮环境提供海量资源系统、海量数据库系统、海量信息系统等服务,在线云通过在线开发平台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师生,方便教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也方便学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真实项目训练,有利于师生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层为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层(Saas),位于最上层,是师生与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接口,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如直接为师生提供开发文档生成、软件检测、视频资源播放、课前训练与测试、师生、生生之间在线交流、学生管理等应用软件服务。师生不受时空限制,使用PC电脑、3G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云”端,接受云计算技术系统提供的海量服务。

“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既可选择公有云,也可选择私有云。公有云平台能够提供通用的运行环境和网络教学功能,学校无需自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公有云平台一般不向用户开放源代码,用户不能将教学资源以编译代码的方式上传至云平台,限制了云计算教学平台的个性发挥与软件的复用。因此,最好选择公有云与私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方式构建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平台,即通过公有云模式降低学校IT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且通过私有云模式来确保平台个性化的充分发挥。

四、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课堂软件开发模块、课前理论学习模块、运行管理模块、学生评价模块,其关系如图4所示:

1.软件开发模块

“翻转课堂”由传统课堂的“先教后练”转变为“先学后练”,弱化“教”,强调“学”,突出“练”,其中“学”为学生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自学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练”为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练”占全部学习时间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实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增加。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的内容、“练”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应满足真实实验实训基地的“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化管理”和“真实的企业环境标准”三个“真实”要求。软件开发模块是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项目开发全过程并展现软件产品,每一个过程应能生成相应的项目文档。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登陆至学校的云计算平台进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并且可以得到教师的全程适时指导、动态监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既可以分组研讨开发,又可以单独思考,并与教师实现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在云平台上建立真实软件项目库、案例库,为学生提供真实开发项目,或者校企共建软件开发云平台,学生在企业项目经理的统一安排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起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作用。

2.理论学习模块

曾贞提出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步骤:观看视频前的学习一讨论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时的学习一根据问题寻找答案;应用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一深入问题进行探究。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获取理论知识,通过课前针对性训练基本消化理论知识,并且师生都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云计算理论学习模块由教学视频、课前训练、课前测试统计、师生交流等子模块组成。教学视频子模块具有视频播放、快进、慢放、重放、后退、暂停等功能,便于学生自定进度,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但视频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和课堂训练内容相吻合,而且要清晰、简明、到位地解释新知识点、主题要点,知识点的解释要先浅后深,具有逻辑性、层次性、递进性,同时要注意讲授节奏、选取例子、互动策略。在每个知识点讲授之前需设置问题,以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在其中寻找答案,每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学生通过课前训练子模块及时进行简单训练、应用知识与研讨问题。师生通过课前测试与统计子模块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向师生反馈,教师还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便于在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课前学习全过程中,学生均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子模块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运行管理模块

云计算运行管理模块是“翻转课堂”软件开发训练与课前理论学习的支持与保障模块,位于云计算教学平台应用服务层(SaaS),通过特定应用软件封装成服务提供,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资源管理等子模块。

(1)项目管理子模块

教师通过项目管理子模块对学生项目开发训练的全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与检查。项目管理子模块主要涉及项目的集成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其中,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域,成为“翻转课堂”教师监控的重点。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开发文档与产品,经文档输出子模块与产品展示子模块进行输出和展示,任课教师通过项目管理子模块及时进行监控与阶段评价。学生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管理平台上,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子模块进行交流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各阶段对所有学生开放,让各小组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他组学生的软件开发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成果交流;一方面,促进各组之间互相学习、协作开发、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组之间的竞争与压力,体验企业工作氛围。

(2)学生管理子模块

学生管理子模块可以进一步分为课堂学生管理子模块与课外学生管理子模块。课堂“翻转”以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视频进行,学生课外自学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训练,教师不能现场监控,因此,有效的课外学习监控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哪些学生观看了视频?哪些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及掌握的程度又如何?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组织研讨活动,进行答疑解惑、擦漏补缺、总结与提升。课外学生管理子模块与课前测试与统计子模块相连,不但能动态监控学生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过程、课前协作研讨,而且能输出课前测试情况、课前关键控制点及统计信息,以便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课外学习效果。

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成为学生项目探究、问题研讨的场所,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现场状态观测,能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的状态。但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时,就失去了与另外一些学生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训练与探讨的结果也难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全面掌握,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开发训练的文档,教师在课堂上来不及一一检查,难以结合课堂训练情况对学生下一次课的学习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因此,云计算课堂学生管理子模块对学生课堂训练效果具有记录与检测输出的功能。另外,应具有:对学生请假、考勤与学习态度进行监控的功能;对学生个体与小组实训计划完成、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等的检查功能;对学生团队学习的监视功能,如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任务分配、岗位轮换、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士气、团队之间竞争与压力等。

(3)资源管理子模块

软件工程“翻转课堂”所需资源主要包括课前理论学习视频资源与课堂软件开发资源,“资源”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前理论学习视频资源必须要与课堂软件开发训练资源高度相关,主讲教师可以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优秀开放教育资源建立视频资源库。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容易与课堂训练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班级录制不同版本的教学视频,学生自学的效果容易保证。如果借鉴现有网络资源,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难以保证视频内容与课堂训练的一致性。视频资源管理子模块负责对视频资源的管理与调度,视频资源主要有视频制作工具、软件开发“云课件”、“云教材”、“云案例”、“云试题”等。课堂软件开发资源子模块主要对软件开发资源进行管理与调度,课堂软件开发资源主要包括软件开发云环境、企业真实软件项目库、案例库、软件开发专用技术资料、重点与难点讲解资料及相关文档、模版等,这是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可教学化实训体系的核心。软件开发云环境通过云计算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提供,主要有软件开发的各种主流技术、先进开发工具、相关的帮助文档、开发文档。真实软件项目、案例应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校企双方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精心挑选软件项目与案例,并进行可教学化改造,通过“云”端在线开发平台层(PaaS)建设真实的软件项目库、案例库。

4.学生评价模块

学生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课前理论学习、课堂软件开发实训)与效果(理论成绩与实训成绩)的评估,对教师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又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云计算平台有效性的检验,是师生共同改进与努力的依据。学生评价模块涵盖如图4所示虚线范围,包括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块与学习结果评价模块。学生过程评价模块由软件开发各阶段文档生成、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与测试输出等子模块组成,学生结果评价模块由软件产品展示、实训报告、实训成绩、理论成绩与总成绩生成子模块等组成。项目文档输出模块能反映学生训练全过程的质量,也是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观展现,是任课教师课堂控制的重点:课前视频观看、课前训练与测试输出子模块能反映学生自我控制、自学过程与学生课前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是课前云平台过程控制的重点。理论成绩是学生课前测试的结果体现,软件产品是学生开发真实软件项目的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是学生课堂实训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展现,实训成绩是学生课堂实训的综合表现,总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定量综合评定。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6

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是成立于2005年的新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的推进,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理论多且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本系较大幅度地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软件开发设计实训”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由于软件工程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在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全国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的形式下,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和指导质量,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我校教改基金的资助下,依托软件工程教学团队,本文对将软件工程应用于“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1 选择适当的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实际系统。结合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方式组织软件开发。RUP是风险驱动的、基于Use Case(用例)技术的、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的、可配置的软件开发流程。

RUP分为初始、精化、 构造和交付四个阶段,各阶段涉及多种工作流【1】。RUP的核心工作流主要包括:

需求捕获工作流:需求捕获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需求的焦点主要在初始和精化阶段,在精化阶段后期,需求捕获的工作量大幅下降。

分析工作流:分析的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的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精化阶段的主要焦点。精化阶段的大部分活动是捕获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获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设计工作流: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位于精化阶段的最后部分和构造阶段的开始部分的主要建模活动。系统建模最初的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的焦点开始转向设计。

实现工作流:实现(实施)是关于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实现工作流的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现工作流是构建阶段的焦点。

测试工作流:测试是一项相当主要的工作。测试工作流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它开始于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而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是测试的焦点。测试是为了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与缺限,而不能证明程序无错。

RUP就像一个元过程,通过对RUP进行裁剪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开发过程,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将其按本课程需要进行精简,从而把深奥的理论指导融入具体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和增强在软件开发设计中自觉遵从软件工程思想的习惯。本课程使用的CASE(Computer Aided Softdash;—《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作为本课程的起点来进行,需求捕获工作流便只需粗略进行。由于本课程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工作流和设计工作流,对实现工作流和测试工作流也只作粗略涉及。

每个项目小组通常为3到5人,分组时采用了优势互补的方式,注意合理搭配,尽量让每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并让其民主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组织和协调【3】。

教师的项目贯通案例教学分阶段间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每介绍一个阶段的RUP理论,就紧跟几次课的学生实践环节,如此交替进行,当教师的教学案例施教完毕,学生的项目也同步进行到最后阶段。

项目进行中模仿软件公司的例会形式,定期由项目小组长召开小组讨论会(如每周一次),对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进展情况和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开发设计阶段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各小组给出相应的文档,且每个阶段完毕要进行一个模拟的里程碑式的评审(教师参与作为评审团的一员)【4】。

教师还应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最后课时中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个分析总结,并让各小组组长总结本组项目完成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 依托教学团队,理论及案例部分采用轮流授课法

笔者所在的软件工程系于2009年底成立了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兼顾了职称、学历、教学、科研的合理搭配,由有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提供指导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让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累项目经验。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均由该团队中选出。本课程所用的《软件开发设计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由各任课教师分工完成,每人负责完成一章内容。本课程每个教学班安排30人左右,各教学班的教师全程负责该班整个课程的实践指导环节。而理论及案例讲授部分的教学则采用轮流授课法,实施方案是每个阶段的课堂讲授由编写实训指导书的相应章节的教师对全体教学班集体授课,其他教师同时到场辅导。具体各阶段的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如下:

1)RUP总论以及课程概述

2)设计模式

3)常用的软件架构风格及适用情况分析

4)对象持久化与数据库设计

5)面向对象实现及文档编写与整理

对应进行的学生的各阶段实践任务如下:

1)按既定方式确定各小组成员和组长,并且重新审核各组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进一步完成分析模型,得出用例图,分析类图,序列图及协作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分析模型文档。

2)按照设计模式重新设计类。这一阶段学生需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实现设计模型中的具体设计类,具体要求学生:使用设计模式和机制;创建初始设计类;确定持久类;定义类可视性;定义操作;定义方法;定义状态;定义属性;定义依赖关系;定义关联;定义内部结构;定义泛化关系;解决用例冲突。二是完成用例实现的设计,主要设计模型内的协作关系,以设计类及其对象为基础,描述各个特定用例的实现和协作。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设计模型、类图和用例实现。

3)完成架构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设计包结构,完成系统设计模型图的实现子系统、接口设计类及架构模型(组件图),重新审查用例模型,得出用例模型的架构视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子系统设计文档、接口设计文档及架构模型文档。

4)根据持久类以及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包括字段编码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数据库设计文档。

5)本课程的最后阶段。完成实施模型(部署图);完成界面以及输入输出(报表等)设计;完成具体子系统的编程工作,并进行二次迭代重新审核前面的设计部分;整理测试报告;整理文档并编写软件使用说明书。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组件图、部署图、输入输出设计说明及具体子系统代码执行程序。

5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

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小型应用项目的软件开发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重视实训过程,看重软件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采用复合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项目验收答辩成绩组成。重点突出“会不会做”,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开发设计能力考核,同时注意防止轻视书写文档的观念。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软件开发设计技能的培养,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更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具体的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1)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50%+小组开发设计工作中的合作精神表现*50%);

2)阶段考核成绩*60%(五个阶段,各阶段的能力表现及提交的文档各占20 %);

3)项目验收成绩*30%(项目文档汇总整理占50%,项目答辩50%)。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7

 

一、研讨背景

 

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与某教育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采用项目驱动+任务贯穿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取以任务模块为主线,加深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升华,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以项目驱动的内容组织思路,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和项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引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来指导校内学生项目的实施,是专业技术类课程必行之路。

 

二、为什么要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

 

1、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教学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真实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整个项目功能和目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软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讲师、组长及成员模拟企业员工角色,从项目的招投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成、测试完成,所有学生均参与,均有任务,并且按企业项目监控手段开展教学项目实施监控,保障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2、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中,而项目的选取或实施并不是都能和企业接轨。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模拟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并借鉴、使用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就业后如何应用于工作岗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缩短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为项目教学提供多种监控手段

 

课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总结复习某阶段学习内容,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成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重点,并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可能完成是前期所学过的内容,有些是同类知识点的扩展,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能否按期保质的完成是教学项目管理的重点。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监控手段来监控教学项目,包括监控文档和监控软件的应用,对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美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4、带学生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开发的过程

 

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的原则是,选取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相似。教学项目在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而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设计。因此,讲师在带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权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对讲师无形中也是一个企业锻炼。

 

三、如何借鉴企业里的软件开发管理来指导教学项目

 

分析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按时完成项目、项目质量不达标、参与学生任务分配不合理,纠其原因主要是讲师无法对项目实施标准有明确的参考和定义,对项目目标定义不完全,项目实施计划不合理,缺乏项目开发监控的必要手段。联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项目选取的专业范畴,需要借鉴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来指导教学项目。

 

1.借鉴企业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计划

 

软件企业里开发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软件本身的计划,即需要开发什么软件、具备什么功能、构架、界面、测试等;二是开发项目的计划,即谁来开发具体功能、具体开发工作的资源、时间、顺序、控制等,而且这两部分由开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顺序或交叉开展。

 

教学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功能,在项目教学文档中一般均明确给出,讲师要做的是分析项目功能的技术要点,对班级项目小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摸底,提出项目开发整体计划,并要求项目小组长制定小组开发计划,讲师在小组计划制定时进行必要指导和干预。主要工作比如:首先,掌握项目难度。分析项目开发目标和技术要点,确定项目各技术难度等级,扩展知识点举例讲解。然后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了解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在组长分配任务时当面沟通,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最后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在教学项目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开始课后小班辅导,对难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每位学员都有任务,且任务对学员来说是可行的。

 

在任务分解时借鉴企业“站立会议”的实施方法,把分解的模块和任务写到分发在成员手上的贴纸上,并按模块和任务的紧急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要求成员写上预计完成时间(以天或课时为单位)。将贴纸贴在分小组的项目进度表上(讲师制定)。

 

2.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人员角色

 

教学项目的选取应是企业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完成模拟借鉴企业员工角色。在能力互补、差异匹配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讲师定位在项目经理(大型的毕业设计项目定位项目总监),主要任务是进行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编码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定位均是实习生,小组长定位在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优秀实习生。组员定位在实习程序员(首要能完成编码,其次会写文档、最后能讲解业务流程)。

 

3.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

 

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文档,来指导和监控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实际项目一般可以设计出六个文档和三个表格,分别是: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测试说明书、项目关闭总结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项目测试报告表。

 

根据教学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序,合理安排文档制定人。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项目开发计划表,包括分组计划表及编码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每次课程后提交编码进度表,同时召开项目组长的“站立会议”,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并要求组长召开组员之间的站立会议,核定编码进度。对于中大型项目,比如毕业项目,在课前准备好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制定小组编码进度表,同时讲师召开小组长站立会议,小组长召开组员站立会议,监控项目实施。

 

将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前提,是选取真实的商业项目,做到以项目巩固、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而非为了巩固、总结阶段教学内容而设计项目。用企业化的管理标准和手段来管理教学项目,能充分提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和技术手机,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的时间。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8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39-03

1概述

数据库原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但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基本都没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维护结合起来,包括软件质量管理也是单纯从代码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样难以让学生真正综合地了解、掌握并实践一个软件系统开发、维护、扩充的全过程。国外著名大学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已将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及Web程序设计的关键内容整合起来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Web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国内高校很多还没有注意这一问题,包括CCSE2004里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并没有注意这些相关课程的衔接。

我们自2005年开始立项进行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希望通过教改完善和调整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改革作业和实践环节,通过综合性的作业和实验实现与软件工程专业其它相关课程教学的协调和有机衔接,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对我们近两年的教改工作进行了总结,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改革的教改思考、教改措施、教改实践和经验体会。

2改革思路

通过近年与国外高校比较密切的教师、学生的互访、交流,我们感到国外高校,不论是大学还是理工学院,在教学工作中都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他们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遇到陌生问题时,通过查阅文献、与他人交流,最终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师灌输过多现成的知识;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进行科技知识的学习。

以爱尔兰高校为例,除了研究论文、工作总结或研究开发报告、进驻企业的实地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的实践环节以外,也有和国内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日常作业和实验类似的Assignments。虽然都叫作业和实验,但他们的Assignments和国内高校通常所说的作业和实验是有区别的。国内高校一般每门课都要指定一本教材,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布置书后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几道习题作为作业,因此认真听讲的学生最多用2~3小时就能完成;实验课也类似,一般一门课(IT类)有6个左右的实验,每次4小时,实验内容也基本都是单元性的。Assignments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首先,大部分专业课都没有国内高校那种指定的教材,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备课笔记和教师所列的阅读清单,每个Assignment都不是那么简单地能在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上机编程验证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对每个Assignment教师都会给几周、1个月、甚至3个月的时间;其次,稍大的Assignments都是2~5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学生自行确定目标、切割工作量、分配任务;第三,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不限时的上机条件,以及免费的、不受限的Internet访问条件。实际上多数Assignments的规模和工作量都和国内高校一般的课程设计差不多了。通过这些Assignments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多人合作、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国内传统的作业和实验形式,明显分量不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的是:

改革和调整现有教学计划,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安排和管理,加强实践条件的建设。

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每门课指定一本教材,一本书稳稳当当地教好几年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对本领域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够用较少的课时讲清本领域最核心的概念和方法,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自己学。所以虽然讲的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

学生要转变观念,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目前国内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灌输式应试教育,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到了大学阶段应自觉、有意识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勤于思考,在做中学。真正掌握的知识是自己通过实践学来的,而不是单纯听老师讲得来的。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利用软件学院得到的有利政策,大力改善实验条件,建设专用机房,确保学生具有不限机时的开放上机条件,使各项改革措施具备了最基本的前提保证。

3改革措施

在反思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安排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改革: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思路,整合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结合软件工程导论、大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等课程的设置或调整,实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协调和衔接。当然,整合并不是说将这些教学内容都放到一门课中,中国的国情毕竟与国外不同,我们希望通过共同设计的大作业或实验,协调各相关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相关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有机会完整地了解并实践一个大型应用软件的整个生命期的所有问题,而不是每门课都只了解其中的一个片段。以此为目的,适当调整并精简各相关课程的课内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结合双语教学,引导学生直接阅读Asilomar报告、Lowell报告等国际数据库权威们定期召开的研讨会报告原文和其它最新文献资料,理解大师们的观点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作业和实践环节改革:借鉴国外高校日常教学中的Assignments,改革作业和实验,取消传统的作业和实验之分,作业就是实验,实验也就是作业;不再布置每章后附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而是根据课程知识点,安排六次阶段性的综合作业和一个完整的综合作业,所有作业都必须上机操作或编程才有可能完成。最后的综合作业要求学生以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为核心,综合运用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等各方面知识,多人合作,分配角色,共同完成。为学生提供开放上机条件,所有作业均只设提交截止期,不限机时。

4. 增设新的数据库系统实践课(32学时):利用我们在各种数据库系统开发方面的长期科研积累,安排学生3~4人一组,分配角色,不限机时,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yDBMS,通过实践更加透彻地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内部实现技术。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普遍反映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大。目前国内能够为本科生开设这种实践课的高校很少,我们利用软件学院的特殊条件和科研方面的长期积累,成功地开设了这门配套的实验课,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将结合这些实践环节的改革,编写出版《数据库系统实践教程》,以便更好地推进实践环节改革。

5. 大力建设网络教学系统:除课程网站外,网络教学系统还包括网上作业提交系统和在线作业批改分析系统。不同于目前许多仅是信息和提供资料下载的静态课程网站,本课程的网上作业系统提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短消息平台和BBS平台,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全互动的网上交流。目前课程所有教学活动均可在网上进行,取消了纸质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便于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

6. 大力建设实验上机环境:充分利用软件学院拥有的政策,建设自己的专用机房,为学生提供不限机时的开放用机条件,使各项教改措施能够得以实施。这样我们布置的所有作业不必再考虑机时问题,只需向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通过网上作业系统提交作业的截止期。

7. 利用已有师资条件,提供SQL Server、DB2等主流数据库产品的应用开发辅导,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实际环节的同时,参加并通过DB2或SQL Server的认证考试。

8. 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软件学院与爱尔兰、印度、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的稳定合作关系,加强课程建设交流,合作高校一些好的实践环节设计经改进后可直接用于课程的实践教学。

总之,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改革教学方式,注意节奏,使学生课后有较多发展空间。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最终目的是达到少讲、多练、自己学,让学生在完成综合性作业的过程中,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点。

4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精简课内学时,加强实践环节,最终目的是达到少讲、多练、自己学,让学生在完成有份量的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做中学。近三年的教改实践,特别是作业和实验的改革,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效果还比较不错。事实证明,尽管国内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教学,但只要加以合理引导,是完全可以实现本课程预定的改革思路的,软件学院提供的相应软硬件条件支持也使这些教改措施得以落实。

实践表明,像数据库原理这类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改革,对提高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1. 分析、归纳和设计能力。学生应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与方法,归纳现象,权衡因素,设计合理系统;

2. 自主学习与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大量实践环节,课余自学和动手开发调试应用系统,可大大增强这方面能力;

3. 系统集成和综合能力。学生应能懂得数据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相互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把握整体结构,集成优化。

4. 研究创新能力。数据库技术发展快,新内容层出不穷,学生通过学习类比,课外阅读,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观察提炼、勇于创新。

5. 团队合作能力。这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应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共同探讨、互相协作。

6. 外语能力。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而且学生在完成大量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必须阅读许多原版文献,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立臻,唐继卫. 爱尔兰高等教育对我国高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的借鉴意义[J]. 中国大学教学,2006,(4).

作者简介

徐立臻,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主持建设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通信地址: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立臻 210096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9

1.实验内容。

从教学方来看,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下内容:XBRL会计数据的生成与传递过程;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基本机理;XBRL信息的萃取机理;基于XBRL的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从学习方来看,通过实验掌握如下职业技能: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从XBRL财务报告中萃取信息;收集和处理审计证据。

2.注意事项。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获取。

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上市公司网站;财经网站;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网站);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其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日报、证券市场周刊)。二是XBRL实例文档的获取。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下载XBRL实例文档。三是取得对会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会计信息化、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四是取得对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审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审计过程中对信息的关注等。

3.设计建议:一是教学准备。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撰写审计案例文本,对审计环境、公司概况和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描述,以提高审计实验的效果。二是学习准备。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应回顾传统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过程、XBRL的基本理论、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报告流程。此外,还要收集或编制基于XBRL的样式表,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视化效果。三是比较实验效果。通过XBRL审计只是《审计模拟实训》课程的一个环节,在实施XBRL审计实验之前,已经实施了传统审计实验。教与学双方都应比较两种实验的效果,以增强对XBRL审计实验的理解能力。四是做好实验总结。教师要撰写教学总结报告,学生也要撰写模拟实训总结报告。

二、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

1.渲染工具。

渲染工具(RenderingTools)是解决XBRL可视性的应用软件的统称,把电脑编码语言显示为人类肉眼能够识别的视觉元素。可分为基础工具、转换工具和浏览工具三种类型。基础工具包括XBRLGL应用软件、XBRLFR应用软件、分类标准编辑软件、实例文档编制软件等;转换工具包括文件转换软件、版本转换软件等;浏览工具包括各种解读、浏览、显示功能的软件。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过程通常并不借助XBRLGL应用软件,而是通过XBRL规范直接将已经存在的财务报告信息转换为XBRLFR。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为审计实验提供资料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此过程,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审计模拟实验。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应遵守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规则,如遵守会计等式或资产负债表平衡规则、资产负债表须列示资产(遵守逻辑,下同)、分类资产负债表须列示流动资产、资产负债表须列示股东权益,等等。

2.数据准备相关的审计实验设计。

(1)教师准备。

一是上市公司数据。根据实验的环节需要,选择适当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在实质性程序的财务分析环节,可选择收入、成本具有可比性的施工企业的数据。二是实验软件。教师个人往往无力采购正规的实验软件,况且即使有实验软件,学院或学校的实验室也往往不能正常保障该软件在局域网内的运行。因此,建议下载Fujitsu等主流XBRL软件商提供的免费试用版软件,安装于学生的单机电脑中使用。三是理论、技术、规范等文本。在理论课教学中,向学生传授XBRLGL和XBRLFR的基本知识、技术特点,并展示规范文本。四是上市公司实例文档。下载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应的上市公司实例文档,以便检验实验成果。

(2)学生准备。

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实验前学生应回顾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对照比较的目的。二是对XBRL财务报告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XBRL财务报告是正确实施XBRL审计实验的基本前提。三是对证监会监管要求的理解。系统回顾和理解证监会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四是技术准备。包括熟悉XBRL相关软件的使用、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信息的读取、验证与逻辑检验。

(3)实验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施以下环节的实验:XBRL相关软件的安装与试用;依据经济业务资料,编制XBRL实例文档;理解和运用XBRL分类标准,据以调整XBRL实例文档;考虑和分析证监会的监管要求,进一步理解和运用XBRL分类标准;XBRL网上呈报。

三、审计实验中XBRL信息的萃取

1.萃取工具。

萃取工具(ExtractionTools)是获取XBRL呈报的会计信息并进行分析和使用的应用软件的统称。在审计实验中,主要的萃取工具有:XBRL实例文档浏览软件、文件转换软件、版本转换软件、财务分析软件、文件审核软件和文件搜索软件等。其中,各类转换软件的功能与渲染工具的功能是相同的。从XBRL数据库中萃取信息,要注意检验信息的安全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能正常应用于风险评估模型、舞弊识别模型、分析性程序和专业判断模型之中(考虑这些模型的特点和要求)。

2.相关审计实验的设计。

(1)教师准备。

一是上市公司环境描述。由于审计实验无法重现公司环境和审计环境,因此描述文本对于学生理解实验情境非常重要。二是上市公司XBRL数据库(模拟)。必要时可向上市公司动员,争取支持。三是审计软件(数据萃取工具)。可从主流上市公司网站下载。四是审计模型准备。向学生提供主要的审计模型及其解释文本。

(2)学生准备。

一是基本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准备,尤其是取得对连续审计的理解。XBRL有利于实现连续审计,学生应先了解传统审计与连续审计的联系与区别。二是取得对审计模型的理解。通过教学回顾和审计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审计模型的涵义,掌握模型涉及的数据的获取途径。三是实质性程序。在实验中掌握账实核对等实质性程序的运用技巧。四是审计工作底稿。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3)实验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施以下环节的实验:获取XBRL数据库;安全性检验;逻辑性检验;认识和运用主要的审计模型;实施实质性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讨论并形成审计报告。

四、结语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篇10

软件工程师是近几年来新兴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的代表。在求职时,软件工程师应该如何自我评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软件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软件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一:本人自任职以来,担任***公司的技术员,在工作上, 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团体的利益,集体意识强。能够与人充分合作,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上进心强、为人随和、易于沟通、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团队。

在学习上,力争努力上进,积极参加格类培训学习,锤炼业务讲提高。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为将来工作的顺畅铺平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大家和睦相处,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独立能力。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积极性,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为了企业的发展做自己应有的贡献!

软件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二:在工作上,责任心强、适应能力强、具有5年施工管理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五年的工作,熟练掌握了建筑施工流程:能够完成编制人、材、工期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上报开工报告,审查图纸准备图纸会审,定位放线,土方开挖、结构施工、装饰工程等工作,能够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会做竣工资料及施工图预算。熟练使用 word、excel、cad 等软件。具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善于交际,能够协调处理设计院、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间的事情。

为人诚实善良、有团队精神。 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中铁三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沪宁城际镇江站项目担任项目总工,负责项目的整体技术工作,主要是进行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分项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对本专业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文明施工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工作;根据合同及公司总体布置情况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控制土建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土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完成以及与设计院、建设单位联系沟通、工程后期的竣工结算工作。在xxxx年度被评为公司十大先进工作者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在中铁三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太远长治小区高层住宅项目,担任技术员,负责现场的质检工作,协助土建工程师进行施工管理及测量放样,经过一年的努力,由本人负责的c座高层住宅楼荣获太原市结构优质工程奖

软件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三:一、认真学习技术业务,掌握设备维护技能。 我于xx年x月份至xx年x月份在xx担任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这也是参加工作以来走上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其实,xx的设备维护工作是以交换设备为主的,还包括市话测量、电源、传输、油机等设备的综合维护工作。在综合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学边用,不断提升了专业维护技能。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上,采取内外结合的原则,以自学为主,以公司培训为辅,毕竟外出培训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几年来,我一直保持了不间断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力诫形式主义,一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遇到不能处理的障碍,及时请教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既及时恢复了正常通信,又学到了技术本领。在几年的时间中,我先后掌握了交换机的局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操作;对sdh设备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电源设备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isdn、宽带设备及终端维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计为isdn及宽带用户排除终端障碍200余次。此外,在多次大型割接中,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奋力进取,努力向技术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 **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县公司负责机房环境整治、交换设备维护等工作。由技术岗位转变到技术管理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对于综合工作,我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安排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掉队。特别在机房环境整治上,我以市公司的相关要求为标准,从细节上下功夫,与建设维护部门相互协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历次安全检查中,市公司都给予了认可,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对此,我认真总结并及时完成了整改。有时感觉压力很大,感觉到知识不够用。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的分分秒秒,学习了关系工作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知识与 经验的积累,处理起工作来可以游刃有余了。但是,这距离多面手的要求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持续的努力总会有成效的。

三、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践行“xxxx”现在,全国掀起了学习“xxxx”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党中央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xxxx”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将学习“xxxx”重要思想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前进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曲折的,但是我会勇敢的坚持下去,我相信我能继续发扬术员的优良作风,在工程师的远航中扬帆起行,带领公司团队乘风破浪,引导公司继续稳健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