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19:56:04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1

一、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在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这些建设成果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生产经营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企业要发展,品牌要树立,产品要竞争,必须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我公司始终把它作为一件重要工作和大事来抓。一是抓规范管理工作,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抓管理、讲质量、降成本、优服务的实际入手,不断规范生产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生产操作。二是抓人文管理工作,在生成过程中,公司始终以“人文管理”为第一要素,质量意识不但体现在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更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确保了公司质量目标得以稳定提高。三是抓监管工作,公司设立了具体的监管要求和监管目标,做到目标强化、责任细化、考核量化,确保产品质量监管职责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到岗、到人,确保重点监管对象的监管有效性。对密切关注对象,通过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等管理工作和各类专题、主题活动强化质量责任的落实,根据职能要求,着眼于产品质量监管全覆盖,通过纳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相关工作,体现公司主体责任,确保质量安全底线。

(二)理论指导实际,确保公司和谐发展

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各车间生产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听取全体职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解放思想,引导企业全体员工加强管理、开拓市场、壮大企业发展。结合做优做强年达炉业科技有限公司,确保公司科学、持续、均衡、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应新时期行业全业务竞争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实实在在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现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二、公司管理工作

(一)管理人员跟踪生产现场。公司派遣业务素质强、思想道德健全、知识水平高的负责人到各个部门上任,以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飞速发展。因为如果生产现场无人监管的话,公司不仅不能及时的了解此生产的进展情况,而且在生产进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处理,延误工期造成损失。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公司分别制定了《生产部分配考核办法》、《技术部分配考核办法》和《电器人员分配考核办法》,以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制度有效调动了全体职员的工作热情,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积极实施产品营销策略。2014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根据对市场预测情况,公司提出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以促进产品营销为主,加强营销队伍的管理,加大网络媒体推广力度,加强科研开发力量,加强海外市场销售力度为工作重点,实施开展市场调查、确立公司市场定位,加强营销推广,提高公司知名度的营销策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健全内部销售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生产品质,既是安全生产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公司空间拓展、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公司飞速发展、提升生产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所以加强公司生产安全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我公司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完善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以公司生产安全标准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级管理体系,明确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排查责任,提高检查效果。自查自纠生产安全管理重点是存在突出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规范。集中排查生产安全设施整改不力、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以公司生产标准化管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公司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项整改落实工作。

(二)加大惩处提高管理水平。对于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上,要提高就要加大处罚,严字当头,出重拳、下狠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部门要对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报公司,这是整个生产安全提高的关键点。

(三)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针对排查发现的生产安全隐患问题,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明确违反生产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界限,依法、合规地做好违反生产安全管理的分类处理。对拒不自查生产安全、掩盖安全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对一般程序性安全违规问题,运用教育、规范的办法,以批评教育、吸取教训、督促整改为主,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责任;对于顶风违纪的生产安全工作人员,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

在一年多的生产期间,我公司紧抓安全工作,未发生一件重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控制在千分之一点五内,确保了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达到了预期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

四、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有所欠缺。我们公司职员虽然重视学习,但有时工作忙,放松了学习,没有学深学透。有时虽然学习了一些知识,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通过学习指导实践不够。

(二)工作上把握全局能力不足。公司职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够尽心尽力,但对全公司工作则考虑得不深。工作上有本位思想,大局意识不够强。

(三)在公司生产管理上,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

(四)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以及工作运行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2011年工作计划

回首过去峥嵘岁月欣慰神驰,展望未来锦绣前程壮怀激越!昨天的工作和成绩已成为过去,开创未来,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新的一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和机遇,也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和任务。在2011年的生产和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争取2014年公司生产业绩达到万元,并按时按量完成。

(二)勤奋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公司全体职员要认真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学好科学文化与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本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公司全体职员要改正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上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认真努力工作。

(四)努力打造一支出色的团队。在打造团队的同时,公司还要注意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把那些追求进步、学习力强、勇于实践、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质的年轻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考核和重点使用。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2

一年来,生技科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各烟站(点)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以培训提高科技含量、以服务推动生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带来的诸多困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使全县的烤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一、今年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版权所有

今年的烤烟生产,科技推广项目多,任务重。为使各项工作得到合理兼顾、平衡发展,生技科根据自身实际,将科内人员分为科长、副科长、内勤和技术员四个岗位,拟定了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即将科内工作划分为三优烟(包括市基地烟和市、县样板烟)、大面烟、烘烤、办公室、农用物资管理、漂浮育苗、品种试验、红大示范和统防统治等项目,然后将这些项目分配到个人。除此而外,科内还采用分片挂钩的办法,即以乡(镇)为单位,将全县烟区分为五片,科内五人每人挂钩一片,实行百分制考核。使科内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个人工作目标清楚、任务明确,从而促进了科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负责拟定《××年烟草站(点)烤烟生产收购考核管理实施办法》,并适时对各站(点)烤烟生产、收购工作进行考核。

我县站点分散,烤烟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立体气候突出,生产发展极不平衡,在科技推广和生产管理上难度较大。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生技科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近些年在烤烟生产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借鉴了一些先进地区的生产管理办法,于上年末草拟了《巧家县烟草公司××年烟草站(点)烤烟生产、收购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草拟出的《办法》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敲定,并经公司领导审阅后方提交公司全系统,征求相关意见,最后将搜集的意见进行综合,正式出台了《巧家县烟草公司××年烟草站(点)烤烟生产、收购考核管理实施办法》。

按照《办法》的相关规定,生技科适时组织人员分阶段对各站(点)的烤烟生产、收购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考核。全县性的检查考核分别在育苗阶段、移栽阶段和大田管理阶段各进行了一次,确保《办法》规定的措施得到较好落实,为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全县烤烟生产、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生产技术培训每年都是生技科的重头戏。为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今年的培训工作,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并改“坐地培训”为“就地培训”,使培训面较上年明显增大,培训效果较上年有了明显提高。

⒈“送出去”。为切实做好两段式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以及宽行窄株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生技科于去年末组派人到市公司,参加了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技术培训会。今年月,经请示公司领导同意,生技科又组织各站(点)负责人和县烟办全体人员到陆良县参观学习。烤烟开烤前,生技科再次安排相关人员,与公司领导一起前往昭通,参加全市烤烟成熟采叶、科学烘烤技术培训会。组织外出学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

⒉“请进来”。为切实搞好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科学烘烤和分级扎把等工作,生技科特向市公司请来技术人员,于元月和六月分别举办了两次上百人的培训会,将有关技术培训到乡村领导、各站(点)技术员以及烤烟小组长。培训组同时还在崇溪等较大的烟站进行了现场烘烤培训,将培训范围扩大到了广大烟农,为推行“四大目标”烘烤技术、提高烘烤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⒊改集中培训为就地培训。按照历年的培训模式,每年烤烟大面积开始移栽前,县里都要集中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培训对象主要是乡、村领导和站(点)负责人。这种培训方式,一是培训对象不太符合生产实际,二是培训对象范围狭窄(充其量就人),三是培训技术项目单一,四是显得“劳命伤财”。为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范围,今年,这一习惯性的培训会已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分管领导和生技科付出更多的精力,在烤烟生产的各重要环节,以乡(镇)为单位,进村入社进行现场培训。今年在育苗、移栽和烘烤三个阶段在各乡镇举办的培训会,其内容涉及了烤烟生产的全过程,培训人数至少是往年搞集中培训的倍。改集中培训为就地培训、改单一的移栽培训为分阶段的、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后,培训效果和培训范围均为历年所不及,为提高全县烤烟生产种植水平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

今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具体推广的生产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面:

⒈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此技术源于大理,其根本的目的是降低基质用量,减少育苗成本。按理论推算,这种育苗方式与常规漂浮育苗相比,可节约基质,按当前的基质价格计算,每育亩大田用苗可节约育苗成本元左右。在各站(点)的努力下,今年采用此种育苗技术共育出了亩的大田移栽用苗,直接节约育苗成本近万元。

⒉改进施肥方法。根据烟株需肥特性、吸肥原理,今年在烤烟施肥方法上主要推广应用双层环状施肥技术,并将钾肥作追肥施用。在砂质土壤上,为避免后期出现脱肥,还提倡将部分复合肥作追肥使用。但由于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肥力、结构等千差万别,使得这一新的施肥技术没能全面推行,只在局部烟区为少数烟农所接受,有待来年继续推广。

⒊开展统防统治,降低病害损失。随着种烟历史的推移和品种特性的退化,我县烤烟病害已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去年,我县烤烟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导致白粉病大流行,给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切实搞好病害防治工作,生技科及时组织购进了增效波尔多液、三唑硐、甲霜灵锰锌、菌克毒克等农药,以以物代金方式在销售专用肥时配供给烟农。配供农药前,生技科及时拟定《烤烟病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分发到各站(点),由各站(点)具体组织实施。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全县烤烟病害发生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特别是白粉病发病率与上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⒋进一步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式。为切实扭转我县烤烟种植密度偏小、单产不高、叶片厚而僵硬的现状,生技科一方面继续加大了培训力度,向烟农讲清“宽行窄株”种植方式的好处,并以样板烟补帖作为经济杠杆,激励广大烟农切实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另一方面也将株行距的调整纳为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站(点)着力抓好此项工作。由于各方面的积极性均得到调动,使今年的株行距调整效果十分明显,全县以上的地块均达到了“宽行窄株”的种植要求,种植密度普遍趋于合理。

(四)、加强烤烟生产、收购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为及时掌握生产、收购动态,为领导和上级公司正确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烤烟生产信息,从落实面积开始到烤烟收购结束,生技科均安排有专人负责烤烟生产、收购进度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生产进度天一报,收购进度天一报,长期坚持,从未间断。充分发挥了公司与站(点)、与上级公司、与县烟办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附带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市公司要求上报的许多内容,如种植区划报表、漂浮育苗成本核算报表、气象资料报表以及与之相关的烤烟样品的挑选整理等项目,任务重,时间紧,在县气象局、县统计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科内全体人员团结一道,通过长时间的加班加点,才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五)、加强生产物资储运工作,努力为烤烟生产服务。

随着新科技措施的不断推广,烤烟用物资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推广应用漂浮育苗后,生技科经手的生产物资突然间变得纷繁复杂。我县站(点)分散,给烟用物资的储运工作带来较大难题。为确保各种烟用物资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不过份积压占库,生技科在采购任何一种物资前,都要经过认真的考虑,在价格上“货比三家”,在运输上多方协调,尽可能地为公司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六)、注重安全管理,确保科内安全

生技科虽然不是现金和物资的直接管理部门,但是依然将安全管理工作纳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确保科内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技科于今年月拟定了《生产技术科安全目标责任书》,将有关安全责任逐一签订到人,明确了安全目标和相关责任,加强了安全管理,提高了科内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在节假日放假期间,均安排了轮流值班人员,并将值班人员名单及时报送公司安保科,切实履行了节假日安全制度。由于注重了安全管理工作,使科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一年来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层环状施肥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今年虽然加大了此项技术的培训力度,但由于我县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肥力结构不一,因此在此项技术的推广上难度较大,效果不好,有待来年进一步推广落实。

(二)、烘烤技术滞后。落后的两段式烘烤法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四大目标烤烘法”尚未得到较好的落实,田间烟叶质量在烤后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仍然居高不下。

(三)、封顶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上部叶特别是顶叶较难烘烤,黑蚂皮烟比例较大,后期若出现低温,更加难以烤出正组烟叶。因此,很多烟农都把顶叶提前摘除,使株形变为不正常的筒形或伞形。封顶过低,不但导致单产不高,更重要的是使中上部位的烟叶出现身份偏厚、结构紧密、组织僵硬的问题,从而影响我县烟叶的市场形象。

(四)、连作问题突出版权所有

调研结果显示,我县今年的烤烟生产,连作比例达,高的连作年限达到年以上,年以上连作的占了相当一部份,而真正实行年轮作的几乎没有。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县烤烟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面对一年比一年大的种植任务和“宜烟”面积的逐年减少,连作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要解决这一矛盾,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烟区的统一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到有规律的连片种植,但在连片过程中,又要注意因地制宜的问题,不能搞强行连片,属规划范围内的地块,因特殊原因不能种烟的,可限制其种植矮杆作物;二是着力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烟区,开发新烟区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切实解决封顶过低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一是要继续提倡抗旱早栽,以防后期低温对上部叶特别是顶叶的影响;二是大力推行“四大目标烘烤法”,提高烘烤质量,增加上部烟叶的正组比例,让上部叶特别是顶叶真正产生效益;三是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引导烟农改变封顶过低的习惯做法。

(二)、进一步加强小组建设工作。

小组建设是烤烟生产发展形势的需要,这应是不争之事实。但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各乡镇之间在小组长的管理力度和小组长发挥的作用大小上差别很大;二是小组建设工作管理不够规范,小组长工作积极性不强;三是小组长素质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很多小组长的种烟水平远不如一般的烟农,无法进行生产指导,有的甚至在生产技术上乱指挥,反而给生产造成损失。

因此,明年的小组建设工作,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小组建设管理,加强小组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以防小组建设形式化。

(三)、续续加大生产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我县烤烟生产科技含量。

在培训方式是继续采用今年的“就地培训”法,培训内容要突出施肥、烘烤和封顶打杈等重点,力争通过明年的努力,解决“因地制宜指导施肥不力、烘烤技术落后、封顶过低”等问题。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3

尊敬的集团领导:

本人自2012年5月1日起通过培训进入山东华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作为公司第一批招聘的员工,从公司的基础建设开始,认真学习每一门技术知识,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能,协助公司生产线建设调试成功并投入试验阶段,在三年时间里,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慢慢到班长、工段长,最后做到车间副主任,这是领导对我的肯定,虽然很苦,但是让我成长了太多,感谢华平领导的栽培!

2015年5月1日因董事长召见从华平新材料调入青岛总部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最终进入董事办做文秘工作,工作期间认真贯彻以服务董事长为核心,协助张经国秘书完成董事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董事长排忧解难。

2017年8月1日应董事长要求兼职民乐团管理工作。根据董事长要求,利用两个月时间民乐团成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18人,其中包含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12人,其成员均来自于各大知名专业院校。民乐团日常除辅助董事长宴请之外还承担集团公司大型会议宴请和活动宴请等任务,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民乐团拥有自主完成一场大型演出的能力,并被内外界所知晓而且给予高度评价。董事长对于民乐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会遵循董事长的要求尽全力管理好民乐团,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为适应新环境下的集团公司建设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成为对集团公司有用的人才!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绩效考核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科技园常设管理机构主要分为建设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但在科技园的实际运营工作中,大多科技园是采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作为科技园真正的管理与运营主体,具体负责整个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各项事业。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多是国有企业性质,同时体现不同科技园的管理特色。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大学科技园,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当前企业普遍宣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实际操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的发展也不例外。

一、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激发其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只有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全面的考核体系,并将其贯彻实施,才能确保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1、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了解绩效考核,认为它只是一种管理手段,而有些国企单位更是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不良现象。考核的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及权重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和随意性,仅仅体现管理层的个人意志,使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和公信力,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发挥不了应有的促进和激励效果。

2、考核标准不科学

企业考核大部分采用上级对下属进行考核的形式,考核者对员工的印象、个人交情等非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单一的人员考核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员工的行为,未能做出细致的评估,导致考核信息的欠缺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使考核结果不客观,甚至会导致激烈的冲突和对工作的抵触。据笔者了解,很多企业尤其是行政管理性质的非经济型企业,其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和标准体系过于模糊,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

3、考核结果无反馈

现实中,很多企业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主要是考核流于形式、实际暗箱操作的结果,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同时,也无法知晓自身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考核工作的真正目的没有实现,对企业自然没有任何的积极效果,反而因为考核结果的不公开,导致员工对考核程序的公正公平性产生了怀疑,进而引发不满,影响工作积极性。

4、对考核者缺乏监督机制

不受监督的权力注定有被滥用的倾向。由于员工不参与评估过程,不了解考核结果,公司上层也不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一切都由部门领导说了算,容易造成部门领导全凭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来对下属进行考核。而且,因为考核投诉渠道不畅通,员工受到不公正的评价时无处诉冤,会导致部门领导在考核中随意滥用权力。

二、完善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体现的几点建议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切实科学合理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对各岗位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确定薪资结构等,在进行了科学的工作分析后,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考核制度以及规范合理的考核程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主管人员具备绩效考核的各项技能,进而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支持度。在完成了考核工作后,应当及时地反馈考核结果,并针对个案员工建立有效的绩效改进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

针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的绩效考核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本就在于没有明确的量化性指标,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则是对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不明晰,对科技园的发展规划不确定,没有很好地研究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内涵、逐层分解科技部、教育部制定的指标要求,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各项经济指标及社会指标。因此,首先大学科技园应该明确其要完成的指标要求,并将指标尽可能的数据化。

笔者在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已5年多,经过我们科技园管理公司的努力奋斗,2012年3月矿大科技园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下面,笔者总结了矿大科技园管理公司在绩效考核方面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其他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提高自身的管理运作效率。

1、认真研究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起草、修改、完善、体现自身特色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公司整体学习研究,深入分析,要求科技园管理公司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部门职能和工作范围,拟定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讨论研究。总经理办公会将认真进行分析、适时进行任务调整。通过后正式印发执行,即作为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部门内员工将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拟定各自的工作计划以及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待上报通过后,即作为部门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上述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强了各部门的参与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我矿大科技园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员工参与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考核程序更加公开化,收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比如:公司的部长级以上领导年度考核采取的是年终述职、现场审核形式,全体员工到会听取上级领导的述职报告,并可以现场提出问题。其年度考核成绩由定性综合成绩和定量综合成绩构成,定量部分是部门负责人在年初时就已确认的工作计划,会上由财务负责人进行汇总统计,在会议现场直接公布经济指标的考核结果;而定性部分则运用了以下公式进行合理计算:定性综合成绩=考核委员会评分*40%+直接上级评分*30%+人力资源部评分*15%+个人自评*10%+下属员工评分*5%。定量和定性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也已经明确,并经部门负责人确认签字,因此没有异议。

3、成立考核委员会,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和公正。考核委员会是在科技园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由公司高管层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负责所有员工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和申诉工作。例如:普通员工的年终考核流程是业绩总结——个人自评——初评(部门负责人、同部门员工、行政管理部)——复评(考核委员会)——核算考核成绩——结果审批——绩效面谈——核定奖惩——资料归档,如果员工本人对其考核过程的某些环节及公开的考核结果存在质疑,可以向考核委员会提出异议。如果其他员工对以上问题存在异议,也可以向考核委员会反映情况。

4、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考核本身,而是通过考核发现员工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帮助员工改正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这一过程叫做绩效改进或个人提升。在我科技园公司,考核总成绩高于90分或低于70分者,由各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对需要改进的员工进行面谈,指导其进行绩效改进。具体措施如:制定个人的绩效改进计划表,定期进行能力测试;针对不同的改进结果,对员工作出重新归岗、调岗、降级、辞退等不同的处理结果。

5、为规范执行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流程,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如果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不能保持客观与公正的,将视情节严重给予降职、免职处分。以上处罚在考核委员会处理员工申诉时发现问题直接处理,或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检查申报,考核委员会审批执行,从而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公平,充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公司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科技园区管理》钟书华,科学出版社

[3]《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唐可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4]《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庄宁、杨小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简介: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5

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1951年4月~1952年7月)1951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空军建设需要,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修理工作。5月15日,重工业部转发政务院4月29日文件,正式批准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由段子俊任局长。同年5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民生街63号开始办公。7月16日,政务院决定任命重工业部部长何长工兼任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段子俊、陈一民、陈平任副局长。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后又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1952年8月~1963年9月)195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第17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并将原重工业部兵工总局、航空工业局、北京工业学院和干部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赵尔陆部长兼任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为副局长。1955年3月,王西萍任航空工业局局长。1958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与机电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改称为一机部四局。1960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决定,把原军、民品统一管理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重新分为主管民用机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国防工业部),张连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薛少卿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第四管理总局。196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孙志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63年9月~1982年4月)1963年9月,中央决定将国防工业部(即老三机部)按专业分开,成立航空工业部,代号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命孙志远为部长,刘鼎、吴融锋、段子俊为副部长。不久又对国防工业生产与科研的体制作了调整,1965年1月,航空研究院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合并。1966年开始的“”使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1967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对三机部实行军事管制,10月周洪波任军管会主任。1969年8月,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由空军牵头抓航空工业,吴法宪任组长。事件以后,航空工业又划归国务院领导,1972年3月,任命李际泰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粉碎“”后,扫除了航空工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1977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任命吕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1982年4月~1988年4月)1982年4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四个军工部机构改革后领导干部任职的通知,莫文祥为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其恭、崔光炜、高镇宁、何文治,科技委主任姜燮生。1983年12月,中央批准姜燮生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6月,航空工业部正式通知撤销航空研究院,有关业务与部机关对口司局合并。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1988年4月~1993年4月)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以第2号令任命林宗棠为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5月3日,国务院任命姜燮生、刘纪原、何文治、孙家栋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3年4月~1999年6月)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文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由朱育理任总经理,王昂、张洪飚、张彦仲任副总经理,后又增加刘高倬为副总经理。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1999年7月~现在)1998年3月,国务院作出了“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论证,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讨论批准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的方案。1999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刘高倬任总经理,杨育中、石川、顾惠中为副总经理,刘思诚为党组成员。2006年6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林左鸣担任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彦仲任总经理,池耀宗、梁振河、宋金刚为副总经理,王守信为党组成员。2003年3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洪飙担任总经理。

管理体制变革中三次大失误

回顾50多年来航空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其中比较大的失误有三次。一是部院合并,严重削弱了航空基础研究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中断技术援助后,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自主研发。1960年12月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的建议,把有关国防工业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成立航空、舰艇和无线电电子三个研究院。1961年6月,在划拨航空工业局所属的六个研究所、空军的四个单位和哈军工有关专业的基础上,航空研究院即国防部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正式成立,建制属国防部,由国防科委领导。六院成立不到一年,航空工业局提出重新调整科研体制,要求把六院划归工业部门。1962年3月罗瑞卿总参谋长召集会议讨论此事。会上争论激烈,分歧很大。罗总长决定暂时搁置,“再看两年”。同年7月,国防工业部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上报《关于调整国防工业研究设计体制的意见》,要求由国防工业部收回19个研究院。1963年9月,国防工业部(原三机部)按专业分开,成立航空工业部,代号仍为三机部。1965年初,六院与三机部合并。“”期间,航空研究院(即六院)从1967年起被军方接管,但科研体制基本未变。1973年年初,受委托召开航空汇报会。他在最后总结发言中指示:三机部和航空研究院要实行“部院结合,厂所挂钩”,要求三机部和研究院共同组织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研究院负责人要进入三机部党委,任副书记;研究院要把科研统统管起来。当年8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按“部院结合,厂所挂钩”原则,将航空研究院划归三机部。1977年吕东任三机部部长后,航空研究院再度受到重视。但吕东离开后,三机部于1982年6月将航空研究院撤销,其科研管理工作划归航空工业部的科技局,但在与国外合作交流时,仍然沿用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名义。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航空工业部再次成立航空研究院,到1993年再次被撤销。部院合并,设计、研究院所都隶属于总公司。

撤销航空研究院严重影响了航空科研健康发展,削弱了航空基础技术研究,使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二是航空航天部合并,没有取得强强联合应有的效果。1987年下半年,随着七届人大召开时间的临近,国务院各部委机构调整的方案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考虑到美国和欧洲的航空航天工业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我国最高领导层中,对中国航空和航天工业合并的呼声也很高,很快就确定下来,明确了负责人,开始了“三定”方案的设计。1988年1月12日,林宗棠同志向代总理汇报航空航天工业部“三定”方案的初步设想,当时重点汇报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部的名称叫“航天航空工业部”,还是叫“航空航天工业部”?说,航空工业部建立在前,航天工业部建立在后,国际上通称Aerospace,也是航空航天,以后就叫“航空航天工业部”吧!二是如何进行联合?林宗棠同志提出按“小政府,大集团”框架组建,企事业按型号类别逐步联合组成十几个企事业集团,如飞机六个、航空发动机一个、航空机载设备一个、战略导弹一个、空间技术一个、战术导弹五个等,下面的骨干院、基地、企业先不动,采取先松散、后紧密,逐步联合的做法。表示赞成,并说,航天部几院不要动,逐步联合,不要搞乱。三是要不要组建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总院?说,把共性的所组成总院,我赞成,但不要把原来各研究院的所硬性地拿出来,要有灵活性。1988年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后马上碰到许多棘手问题,如办公地点、干部设置、如何办公等等。

航空航天工业合并没有成功,在于事先没有充分征求业内人士意见,事后也没有对推进联合进行认真的讨论。应该说,航空与航天工业同为一体,在国际上有先例,在我国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如何精心组织和运作。比如,航空与航天的产品制造工程的实体可以分开,这是由于我国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相比,有两个基本不同点:第一,我国航空工业是从仿制起家的,是先修理、生产,然后发展到自行研制,而我国航天工业是先有设计然后才有工厂,工厂始终附属于研发和设计。第二,航空军民用飞机有载人、多次使用的特点,要求长寿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益、低成本,而航天生产的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等技术要求也很高,但基本上是一次性发射使用。而航空与航天的基础技术部分具有共性,应该有效地结合,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后,各方意见极不一致,领导忙着处理具体事务,加上结构调整根本动不了,从而形成了“两块铁板、一个焊点”的现象,使原先设计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这样的局面维持了五年,到1993年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终于又分手。三是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两个集团公司,加剧了矛盾和重复建设。1998年3月,国务院作出“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决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酝酿和论证,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讨论批准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的方案,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改革明确了三条:(1)国务院重新组建国防科工委。(2)中央军委成立总装备部。(3)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公司。在确定集团公司组建原则时,朱镕基总理强调,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组建两个实力大体相当的集团公司,在军工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的机制,使两个集团公司都有保军任务,两个集团公司实力大体相当。航空两个集团公司在组建方案中明确了以下几点:一是按照“分工协作,发挥优势,各有侧重,有序竞争”的原则,加强团结和合作,共同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二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航空老产品按现行配套关系继续执行,新产品按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方案及有序竞争的原则进行配套。三是对重大项目采取联合研制、生产的办法,由双方分担任务和研制经费,发挥各自优势,按分工承担责任、风险,享受收益。四是航空研究院所主要依托第一集团公司管理,同时为两个集团服务。五是中航技等为两个集团公司服务的、涉及军品的直属专业公司采取股份制的办法,组成董事会进行管理;供销公司也要为两个集团服务。这些写在纸上的东西实际上都没得到很好执行。事实上,航空工业分为两个集团公司以后,矛盾加深,重复建设加大,出现了以邻为壑、力量分散的新情况。飞机研制的技术力量,如强度、气动、试飞、飞机设计、机载设备等,集中在一个集团;中型运输机、直升机研制生产以及起落架专业化厂等却在另一个集团;一些公益性、基础性科研院所本应该为两个集团服务,而实际上服务起来很困难。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当今世界航空工业,联合、竞争、专业化是发展大趋势。西欧各国为了与美国抗衡,出现了法、英、德、西班牙四家公司为主,荷兰、比利时两家为协作公司的跨国合作的空客模式。空中客车公司开展国际合作,扬长避短,发挥联合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成员公司的技术特长和优势,从而保证了合作的成功。美国波音与麦道强强合并,更体现了这一世界潮流。而我国航空工业体制长期封闭、僵化,缺乏活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演变,但这个体制仍然是从原来的主管行政部门的传统体制直接继承过来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为了加快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必须理顺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取长补短,发挥航空工业总体优势。

(一)进行专业化重组,建立飞机、发动机、机载企业独自发展的经济实体。国外飞机、发动机、机载企业都是独立存在、各自发展的。欧美国家如此,俄罗斯最近也单独成立了飞机和发动机集团,并特别申明不含机载设备。而我们混在一起,互相牵制,影响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首先看一下国外航空发动机企业的情况。美国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简称普惠公司,是美国最大两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主要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公司雇员4万人,年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

通用电气公司:也称GE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跨国公司,涉及12个主要领域,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经营业务,在25个国家开设有250个工厂。其中航空发动机集团有民用发动机分部、军用发动机分部和船用及工业发动机分部。GE公司雇员22万人,年销售额为600多亿美元。联信发动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型发动机制造厂商,在辅助动力装置、小型涡轮发动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雇员5600人,年销售额为17.5多亿美元。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普惠加拿大公司):是专门设计和制造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著名厂商,成立初期是美国普惠公司在加拿大设立的活塞式发动机维修中心,现在是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研制的PT6系列发动机,已有30多个型号,产品广泛用于150多个国家的支线飞机、直升机和轮船。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是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企业之一,主要有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和直升机发动机三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公司雇员3.6万人,年销售额为50亿美元左右。法国国有航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简称斯奈克玛公司,为法国唯一的大型军用和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也是世界主要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公司雇员1.1万人,年销售额为140亿法郎。透博梅卡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公司雇员3700人,年销售额为20亿法郎。再看看国外航空机载设备企业的情况。

美国联合信号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厂商之一。公司在辅助动力装置、空中环保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及机轮和刹车装置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雇员9万人,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公司雇员3.8万人,销售额为50亿美元左右。霍尼威尔公司:研制生产航空航天电子控制设备,主要有数字飞行指挥系统、飞行管理系统、飞行显示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电子飞行仪表,包括平视显示仪、卫星通讯系统、惯性基准及全球导航系统、防撞系统、自动测试设备、大气数据计算机和气象雷达等。公司雇员5.2万人,销售额为60亿美元左右。GM休斯电子公司:休斯公司按业务范围分为四个子公司———航宇及防务公司、导弹系统公司、电子系统公司和民用工业公司。产品为雷达及通讯系统、电子光学系统、武器系统和信息系统。公司雇员7.9万人,销售额为140亿美元左右。

英国马可尼公司:隶属于英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下设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雇员8700人,年营业额42亿美元)、马可尼雷达和控制系统公司、马可尼通讯公司、马可尼仪表公司、马可尼防御系统公司和马可尼安全系统公司。卢卡斯宇航公司:欧洲最大的航空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设计制造的飞行操纵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和货物装卸系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雇员7000多人,年营业额8亿美元。道蒂航空航天公司:是英国和欧洲最大的飞机附件公司之一,主要产品有飞机起落架、螺旋桨、液压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等。公司雇员2800多人,年营业额3.7亿美元。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和欧洲最大的防务电子公司,在航空电子、光电子、通信、空中管制、防务系统、信息系统和软件等领域居欧洲领先地位。公司雇员4.9万人,年营业额360亿法郎,在世界100家航空航天大公司中排列12名。达索电子公司:产品有导弹自动引导装置、机载雷达、地面雷达及激光吊舱等探测系统。公司雇员2700人,年营业额为30亿法郎。意大利意大利航空设备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型航空工业公司的航空设备(导弹)分部或子公司,如阿莱尼亚、阿古斯塔、马基、菲亚特公司均有航空设备分部或子公司;二是在大型电子设备公司中,设有研制航空设备的子公司,如意大利电子公司、菲亚尔公司、微型技术公司等;三是一些小型专业公司。意大利各型导弹的研制生产集中在阿莱尼亚公司和奥托•梅拉腊公司。它们属于国有机械金融集团。仔细分析这些发动机和机载企业有以下一些特征。

1.航空发动机企业基本上是垄断的。大型发动机世界上只有普惠、罗罗和GE三大家,小型发动机为加拿大普惠。其他发动机企业则把追求局部技术优势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如法国斯奈克玛、德国慕尼黑MTU、意大利菲亚特等公司,尽管在某些部件方面具优势,都不独家研制整机,但都有总装线,通过参与联合组装,合作研制产品,占有一定份额。

2.航空机载设备企业能够独立存在并得到发展的都是专业化发展,人员少,技术精,通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联信、法国汤姆逊、英国马可尼等,这些公司都是把某些机载产品作为主产品的专业化公司,而不是包罗万象的航空设备公司。这些机载设备企业与主机企业的关系是经济与合同关系,不对主机企业全面配套承担义务。

3.从世界主要发动机和机载企业的情况看,发动机企业基本上同飞机企业是分开的,航空机载设备企业则不然,有分开的(大多是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经济有效益的企业),也有不分的(如意大利),有的是航空工业公司内设航空设备(导弹)分部或子公司,有的是民用电子公司内设航空设备的子公司。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我国航空工业也应进行专业化重组,形成飞机、发动机集团、机载设备中心协调配套的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体系,建立有主产品、有竞争力、各专业独自发展的经济实体。

(二)组建部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我国航空工业建成的规模庞大的体系,从总体上看是粗放的、分散的、重复的且效率低下的,与世界航空工业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航天工业也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阻碍我国航空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不是别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我国航空工业创新能力落后于航天工业,其原因是有两个不同点:一是航天工业是先有设计然后才有工厂,工厂始终附属于研发和设计。而航空工业是从仿制起家,先有工厂,然后才有设计和研制。二是航天工业一直保留有研究院,而航空工业曾经有过的航空研究院几经折腾已不复存在。正是由于这两大差别,中国航天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在导弹、卫星、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等领域硕果累累,而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旦自行开发大项目就缺乏后劲。1992年,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分别获得国家100亿元的拨款。但航天工业却用这100亿元和后来追加的80亿元,于2003年10月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送上天,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航空工业却因AE100项目的失败而让国家把钱收了回去。这一显明对比说明我国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措施就是尽快建立部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世界航空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国家航空研究院对各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世界各航空强国都拥有自己强大的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行政上隶属总统领导。其中兰里中心从事飞机、气动、强度、仿真、机载电子等研究,刘易斯中心从事发动机及高空模拟研究。它们的研究成果无偿转让给国防部、各航空企业、联邦航空局及其他机构。NASA还对各航空制造公司设计的新机和联邦航空局适航性鉴定提供技术基础。苏联(俄罗斯)中央空气和流体动力学研究院(ЦАГи)是苏联和俄罗斯航空工业各学科研究机构的摇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科研中心之一。它拥有一批世界级的学者和许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DLR)是德国最大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直属联邦德国科技部领导。总部设在科隆-波尔茨。研究重点领域为航空、航天和能源技术三个方面。

英国皇家航空航天研究院(RAE)是英国国防部主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其总部和一些主要飞机、航天器科研部门都设在范堡罗。两个主要科研基地设在贝德福(侧重行研究)和皮斯托克(侧重于发动机研究)。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为国家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兼有工业和商业性质,由国防部监管。该院除与法国的许多研究机构有联系外,与美、英传统伙伴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研究机构在空气动力和燃烧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合作。欧洲航空研究与技术组织(Garteur)。为了在航空研究方面能与美国相抗衡,1973年,欧洲法、德、英、意、西、荷和瑞典七国政府协议成立一个联合组织即欧洲航空研究与技术组织(Garteur),其宗旨是鼓励和协调七国间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公司之间航空科学研究的合作与开发,增强欧洲的整体实力。该组织设有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以上国外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有下述共同特点:⑴“地位”、“级别”高,均是名副其实的“部级”。如NASA是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直属总统领导。⑵人才荟萃、设备精良,拥有本国顶尖级航空精英和人才,拥有世界一级的科研设备和试验手段。⑶资金由国家给予保证。如NASA1999年的研究经费就达134亿美元。⑷研究院科研活动与企业分工明确,互相补充,不搞重复建设。科研成果无偿向工业企业转移。⑸科研成果突出,对航空技术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⑹航空研究院促进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保证了航空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科研先行方针,建立坚实的航空科研能力,必须要有专门的基础技术研究机构,这是保证航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可靠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把基础打扎实,航空工业才能加快产品的研制的步伐。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航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把航空工业的基础研究统一起来,由国家扶持、集中规划,建成类似美国NASA、法国ONERA、德国DLR之类的航空科研机构。这个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应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部级的、非盈利的科研事业单位,在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航空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并无偿转让研究成果。

2.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任务是: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承担应用基础研究、探索研究、演示验证等科研任务,为发展新型飞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代表国家对新研制的航空产品进行鉴定与评估。

3.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按飞机、发动机、机上系统与设备发展的“技术流”配置,突出总体研究,突出综合性。其技术专业应当涵盖航空预先研究的主要专业和内容。

4.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应当拥有成套的超声速、跨声速和低速风洞,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和成套地面试验设备,大型结构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室,飞行试验试飞手段和全景飞行模拟机,飞行控制系统试验室,航空电子系统试验室,大型火箭撬滑轨试验场,大型水洞,巨型计算机等国际一流试验设施。

5.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逐步进行补充、调整、完善。

6.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经费主要由国家投入。其投资强度应当在总体上能保障航空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保障部级航空研究人员享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待遇。

7.鉴于航空、航天同属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特别是由于历史发展的渊源原因,航空、航天许多技术是相通的,因此,在建立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时候,要站在国家高度,借鉴国际经验,统筹考虑航空航天的技术资源,优化配置,不搞重复建设。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6

——公司XXX年工作总结与XXX年工作计划

万事开头难,作为XXX年正式挂牌的第一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推进下,比公司可研报告计划中,提前一年形成利润,迎来了开门红。经过2005年的筹备,2006年2月份,工资资金按公司合同全部到帐,实收资本397万。2006年2月X日正式注册挂牌营业。2006年X月X日先科公司取得了结构补强特种工程加固资质。X月X日经考试,公司取得了上海市安全生产许可证。

现将2006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回顾如下:

一、2006年工作总结

1、开拓进取,初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2006年在无足够业绩支撑、生产资质办理较晚的情况下,仍承揽了产值3000万的34个桥梁检测加固业务,其中桥梁检测9个,桥梁施工检测1个,桥梁大修改造项目X个。业务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共五省一市(具体项目见附表)。在安全、优质完成的同时,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从无到有,为公司发展积累了大量有代表性的业绩,为2007年公司全面开展、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浙赣线双层集装箱顶升改造项目完成后,上海局建管处正拟与先科公司鉴定共同研究桥梁同步顶升改造研究课题。考虑到先科公司在浙赣线双层集装箱顶升改造项目中安全优质、快速、有力地完成承包任务,南昌局先后3次将已外委托的桥梁顶升改造项目调整给先科公司。

丰城赣江大桥的梁检测后,其支座病害加固工程又主动委托我公司加固设计与大修施工,总之,通过公司一年来的努力,先科公司在桥梁检测、桥梁施工监测、桥梁加固设计、桥梁加固施工的生产能力上已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2、融入贯通,逐步形成先科自已的生产能力。

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公司,面对2006年业务的快速增长,(2005年试营运期间业务为283万,2006年约3000万)公司采用合纵连横的方法与有同类生产力的公司、人员通力合作,融入贯通,已逐步形成了自已的生产力。一方面学习天演公司的同步顶升技术,向通建检测公司借人力开展桥梁检测,一方面与美国ENERPAC合作研发更灵活,更简便,更符合桥梁顶升施工特点的同步顶升设备,同时结合铁路桥梁改造的特点,与天津威力及上海天沐等共同研发了更适合铁路跨铁路桥梁顶升的,更廉价的同步设备。公司员工已逐步掌握了喜力得的切割技术,且通过一年来的生产已逐渐从技术引进达到了技术消化的目的,逐步形成先科自已的生产能力,为今后公司效益的最大化打好了基础。

3、人无我有,逐步形成先科特色的专业化经营道路。

公司自成立伊始,一直以专业人员,专业设备,专业技术,专业服务的理念为发展主线,在边营运,边锻练及业务规模与公司规模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后,公司发展稳步前进,专业人员已达X人,其中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X人。

专业人员已基本能满足目前桥梁检测加固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专业的同步顶升设备,专用的桥梁检测移动台车在同行业中具有鲜明的先科特色,并在一定区域内、一定领域内有了人无我有的特色。专业人员及专业业绩的结合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技术--既有铁路线拱桥拆除技术、桥梁同步顶升技术(铁跨铁、铁跨公、公跨铁)、钢筋混凝土切割技术、各种有代表性的加固改造方案工序经验(抱柱法、牛腿法、钢架法)。

4、锲而不舍、逐步完成公司生产组织架构

通过公司全体人员及行政办公室等的努力,先科公司取得了结构补强特种工程加固施工资质及上海市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公司检测资质的申办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与中铁二十四局的多次洽谈,达成了参股及相对控股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意向。公司已建立了市场开发部、检测技术部、加固施工部、装备部、后勤部、行政办公室的分工及人员配备。经多次洽谈,从江西省交科院引入了具有多年桥梁检测经验的专业负责人,从二十四局南昌公司引入了项目经理任加固施工部部长,从向塘桥隧大修段引入了多年从事设备管理的人员承包装备后勤部。

在董事会的推动及公司经营层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先科公司按公司发展目标基本形成了组织架构,为2007年业务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5、奋力拼搏,但稳扎稳打。安全顺利完成生产任务。

2006年公司承揽了上海、南昌铁路局浙赣线电气化牵引开行双层集装厢跨线建筑物改造项目。该项目点多线长。14个工程零散分布在1000多公里的铁道线。时间紧任务重,从八月份洽谈承揽到年底工程竣工只有4个月的时间,且内涉及铁路车务、工务、电务、电力等专业部门与专业单位。外涉及地方政府及当地村民,但公司全体人员不等不靠奋力拼搏,加班加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1100余页,并通过了业主组织的专业联合审查,参加或组织召开施工协调会24次。安全顺行组织施工封锁24次。按期完成了业主委托的加固施工任务。获得了南昌局及上海局建设单位的好评。为此,南昌局还三次要求我公司支援江西嘉特信及二十四局南昌公司承揽的

6、开源节流,公司经营提前一年出利润。

2006年是公司快速开展同时又快速发展的一年。公司抓住机遇,业务由2005年试运行中年产值283万迅速发展到约3000万产值。但是,公司经营层一方面积极组织招聘,合理添置生产性设备,但同时也十分重视成本控制,在点多线长开办费用较多的情况下,职工工资支出万元;福利性支出万元;差旅性支出 万元;招待性支出万元;办公性支出万元。有效地控制了经营生产成本,比先科公司可研计划成本提前一年形成利润。

7、以人为本,注重公司员工与公司共成长。

专业性较强的检测加固公司专业人员仍是公司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2006年公司在抓业务抓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为每一个新员工制定实习及发展计划,邀请了高级专业人员为员工讲课。组织员工到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工地参观学习。委托老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传帮带。及将员工派驻相应专业单位,专业部门学习。组织了年度员工经验技术交流会。对个别不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劝退,对每一个员工(尢其是工程技术人员)适时进行一对一谈话。并根据2006年公司员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购置和赠送了《方法总比问题多》等打造团队的书籍。促使了公司员工与公司经营管理共成长。

8、理顺关系,做好财税管理工作。

为落实闸北区在公司筹建期间对先科公司的承诺,公司财务及行政办公室人员加强了与闸北区各财税相关部门的联系,先后12次找外经委、闸北区招商局、闸北区税务局第三税务所办理减税退税手续,预计可退免税收10 万元。尤其是在浙赣线双层集装厢顶升改造项目上,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办理了分别施工免税手续,避免公司在专业分包业务工作中二次交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司的快速开展与快速发展使我们收获喜悦,但认真回顾2006年公司的工作并让公司董事会及经营层的直面这个稚嫩的公司,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明显的不足。

1、核心团队依然薄弱

与2006年欣欣向荣的业务发展相比,作为公司战略的执行层呈现极不匹配的现状。公司副总经理缺位,有经验的加固设计及加固施工技术人员十分不足。由于专业化的市场,核心技术仍然只有个别人掌握,核心团队还未形成。这将严重阻碍公司的全面发展。

2、向专业化发展,但规范化有待提高

2006年公司通过引进、学习、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生产力,但由于技术总结能力与水平的不足,还未能将生产实践总结、规范成为生产作业规章制度或作业指导书,还未能形成成熟、规范可复制的生产力。

3、市场开发管理依然滞后

2006年的业务虽然抓住了机遇蓬勃发展,但2006年市场开发工作仍表现出活力不足。主要表现在:1、虽然桥梁检测加固市场日益成长,但公司业务范围仍然十分局促,基本上仍然是围绕铁路线路展开。其它市场基本未开发,甚至连市场信息都没有。2、公司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宣传推广工作展开不足,2006年公司忙于既有业务,至今网络建设仍未完成.3、对市场开发人员未建立目标管理及行为管理制度。

四、股东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先科公司三大块业务(检测、加固设计、加固施工)主要由三大股东(Tess公司、上铁院及十五局)作支撑,按公司立足华东,面向全国的发展方针,公靠先科公司自身无法建立相应的市场开发体系及相应生产布局。公司初期最需要的支持是市场支持及技术支撑,没有业务公司就没有锻炼舞台,没有专业及核心的技术,公司就失去立足之本。

由于公司对内宣传不足,各股东对公司生产力仍不十分了解,故难于将公司经营工作融入各股东的日常工作中,经营工作也就难以得到各股东的有力支持与指导。

桥隧检测市场是一个专业化极强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先科公司若无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在强手如林的行业中异军突起十分困难。日本是一个检测技术十分发达的国家,先科公司立志于桥隧检测加固市场,急切期望引进、消化、拥有、推广突有特色的桥隧检测技术。这也是Tess公司与中方合资的主要目的。如何充分发挥Tess公司的作用,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及先进的检测经营管理模式将是先科公司发展的关键。

三、2007年的工作计划

2007年先科公司从快速开展走向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公司从强调发展转向强调规范化的一年,为此,更应该是加强自我完善,着手打造先科桥隧检测加固品牌的一年,为此,公司拟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趋势而上,加快先科公司经营开发生产布局的步骤;

2007年的铁路电气化建设市场似如火荼,先科公司借助2006年在浙赣线电气化跨线建筑顶升改造的声誉的影响,迅速切入京汉线电气化等更改项目中,并趋势建立与武汉局的长远合作关系,

巩固上海局、南昌局的原有市场,并着手切入新建合资铁路及专用线的桥隧大修检测加固项目,力争成为部分华东合资铁路及专用线的“桥隧检测中心”及“桥隧专业大修段”

加强与公路、铁路、市政桥隧专业的管理业主及维修、设计单位的联系,掌握先科公司区域业务代表市场并发机制,力争2007年把桥隧检测加固市场开发推进至西安、甘肃、北京、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尤其是甘肃这个地区,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市场大,竞争相对较小,正是公司开发的好时机。

2、完善公司生产力、拿到行业生产许可证:

先科公司的发展走向是以桥隧检测为龙头,但由于检测行业门槛高,公司至今未取得检测资质,2007年先科公司拟通过参股及相对控股的方式改造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为先科公司跨入检测行业门槛奠定基础,这将是先科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一件大事,需全体股东及董事的共同努力。

目前,先科公司的特种工程加固资质还不全,现只限于结构补强加固,其结构平移加固资质还有需要进一步申办,

3、坚持专业化经营的特色理念,树立公司核心价值观:

先科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塑造专业的、规范的、成熟的可靠的形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先科公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化经营发展的雏形,但由于忙于生产疏于总结,生产力的成熟度不足,经营管理也体现出较荣中的个人色彩,为此,2007年公司拟通过ISO-9000作为载体,强力推进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

4、推行现场生产管理项目负责制,努力提高经营效力:

5、强化宣传推广,努力打造先科桥隧检测加固的品牌

公司的品牌就是公司在业主心目中的形象,它是公司市场开发的重要依托。先科公司诞生于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Tess公司及中铁十五局等知名企业。起点高,且通过一年来的运营取得了较多的有代表性的桥隧检测加固业绩。因此,2007年是先科公司着手打造自己品牌的大好时机。为此,先科公司拟加强公司在专业杂志刊物上宣传,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大力在行业组织内推进专业技术观摩暨交流会。重新印刷公司宣传画册,将先科公司有代表性的技术,业绩用三维动画制作派送,塑造一个专业、规范、成熟、可靠的公司形象。

6、加强信息技术开发,充分发挥Tess公司的领先技术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7

200*年是我公司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公司建设一流供电企业关键性的一年,创一流给我们工作和学习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电网供电能力、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以及设备装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科技进步工作量。今年,在公司党委、经理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公司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一、加强了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体制。今年上半年我公司为了加大了科技进步工作力度,及时调整了公司科科学与技术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党委书记、生产副经理、总工程师等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一届科学与技术进步工作领导机构,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明确了在生产副经理直接领导下由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强化了生技科作为全公司科技进步职能管理部门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管等管理职能。信息中心作为全公司电脑、网络及95598管理部门,代表了未来供电企业科技发展的方向。

二、技改工作按计划顺利结束。今年列入技改计划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个是“调度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x月份开工,x月xx日成;另一个是“xx、xx变电站远方信号复位遥控技术改造”,x月x日开始改造,x月xx日改造结束。

三、科技创新工程已全部完成。科技创新类工程一共有三个,“呼叫中心建设工程”、“变电站主设备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和“光纤通讯工程”。“呼叫中心建设工程”、“变电站主设备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于上半年已经完成;“光纤通讯工程”也于x月xx日完成。

四、加大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工作力度。今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xx及xx变电站遥视技术进展顺利,于x月底就已经完工。本项目由生技科负责实施,责任人是xxx科长,引进的是xx有限公司的产品。该装置可以远程巡视现场各类设备,在各种恶劣、危险的环境中,再也无须人们涉险进行现场巡检;还能实时获得来自现场的报警信息——火警、非法入侵等,并将事故现场实况记录下来,为分析事故提供第一手资料。nt系列远程图象监控系统,集音视频监控、远红外激光测温及防火防盗于一体,远程监控及会议电视功能于一身,监控前段采用专用的压缩编码设备,最大程度消除由于普通计算机及操作系统本身存在问题而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能力,能与其他监控系统相互兼容。另外由服务公司负责的“低压电源切换开关的应用”项目,在x月份连开工带投入使用已经全部完成。该项目在吸取了以往“备自投”技术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由电源转换执行断路器、自动控制器、电动操作机构、执行断路器间机械连锁及手动专用手柄组成。执行断路器qn、qr均保持原有过流保护和断路保护功能。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才管理机制 浙江闰土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人才管理已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企业怎样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的关键。创建于1986年的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从一个只有12名员工、300平米厂房、资产不足3万元,而负债则有4万元濒临倒闭的作坊式小厂,一跃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上市公司。闰土股份发展的秘诀主要是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管理机制。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指导人才管理

树立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为衡量该企业管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失天下”,深谙此理的闰土股份领导班子对人才工作经常进行专题研究,发挥了重才爱才的表率作用,并推动公司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树立企业多元化人才的观念。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等,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工程师,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队伍。

树立人才管理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在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招聘、薪酬福利、组织发展、绩效管理等各职能都是相互割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被职能化的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中,不是一个整合的人才发展体系。而人才管理时代的到来将一改这样的局面。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才”的胜任力模型为核心,贯穿聘用与安置、领导力发展、继任、绩效管理、培训和教育以及保留6个人力资源模块;并通过整合人才评价技术、360评价技术、雇员调查工具等多种人才管理技术,实现人才信息的整合,为企业人才选用育留提供全面科学依据。

二、抓好人才管理体系,规范人才工作

建立人力资源部,加强人才建设。公司早于2002年6月专门设立了人力资源部,由总经理直管,加快了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的步伐。同时,积极学习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文件,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上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才工程。公司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专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年度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在充分了解公司人才现状后,弄清楚公司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何时需要、从何渠道获得,做到既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又不造成人才浪费,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不只有引进的才是人才,内部培养的也是人才,公司更注重于内部培养,既有利于建立内部的激励与晋升机制,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打造人才工作平台,培育人才队伍

依托公司内部研发机构,吸引人才。设立技术副总岗位,作为技术创新团队的总负责人,直接向董事长、总经理汇报。在技术副总下面,设立研究所,由研究所所长主持日常工作;并根据染料的不同品种和不同工序,下设八个研发小组。这八个研发小组既相互独立进行产品开发,又在实际操作中相互配合。同时在有严格的公司管理制度的企业中,对研究所给予了比较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研究所的成员实行弹性工作制,若要回高校充电,只要本人安排好工作,公司一律绿灯放行。在董事长、总经理的支持下,从2007年起,公司陆续选送10余名技术骨干赴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公司全额支付学费40多万元。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政策吸引了人才,目前,公司的这支技术精锐力量,规模已经达到百余人。

完善培养机制,锻炼人才。研究所的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原则上需安排在生产一线锻炼,并指定资深员工为其师傅。在一线锻炼期间,推行“目标跟踪”,从诚信品格、责任心、专业能力、工作激情、学习精神等五个方面的表现作为其一线锻炼的评估标准;经评估合格后进入研究所,接受上岗培训,并由研究所为其指定导师,制订职业发展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闰土文化,传授工作经验,解决技术难题。定期选送有培养潜力的技术骨干参加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并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来公司讲学,及时掌握行业各类信息。

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人才。首先,有目的地安排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承担公司重大项目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利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培养人才。同时,公司逐年加大科技投入,拿出公司5%左右的销售收入,积极开展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内精细化工学科顶尖的院校合作,利用研发工程、合作项目培养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科技人员压担子,交重任,促使他们快速成长,丰富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创新能力,目前闰土集团已用这种方式培养提任了研究所副所长1名、所长助理2名、子公司技术副总4名。经过这些年的锻炼,他们都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独挡一面。

四、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能力

建立成果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发挥人才优势。公司着力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改革实行了激励式用人机制,实行凭政绩用干部,真正把那些品德好、有能力、真心干和团队精神强的同志选配到各级领导干部岗位上来。如2011年,公司根据上年干部的考评结果,对干部队伍作了相应调整,提任18人,调整5人,把一批工作不久的年轻大学生吸收到干部队伍中来,充分体现公司“让想干事、肯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干成事的有地位”的用人政策和“能上能下”的人才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使人才有序流动,找到合适自己的环境与岗位。

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热情。公司按技术、管理、生产等系列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如为了鼓励促使相关研发人员长期在公司安心工作并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公司在确定基本月薪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开发的高新产品和技术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年底按考核可享受丰厚的研发奖励;对车间职工实行基本工资加效益奖的分配制度,实施严格的考核,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对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对于核心技术人员、有突出贡献者进行特殊激励,如配送一定的股权。通过实行不同的考核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上下产生了更大的凝聚力,企业员工也更加安心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公司每年都开展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范、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立刚柔并济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在完善分配机制方面,既有刚性的一面,又有弹性的一面,做到“激励成功、宽容失败”。如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考核主要分为两项,一是成果考核体系:即对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进行考核,如科技人员的某个项目进多方论证后投入生产,则在每年年底对其进行核算,根据当年该产品的实际销售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二是项目数考核,有些研究项目不一定会出成果,但是项目一旦经论证立项后,研究人员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如果没有成果,不能形成销售,则研究人员的付出将得不到回报,为激励技术人员,每年根据技术人员的实际进行的项目数量,给予奖励。在这样一种竞争激励机制营造的氛围中,公司的技术人才竞相为企业的科技进步献计出力,奉献才华。

五、提高人才福利待遇,留住公司人才

公司为了吸引人才,专门建造了“高知楼”、“聚知楼”等一系列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人才安居乐业。公司还按规定交纳了人才购房货币化配套资金77.5万元,已有7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同时开通班车,方便员工上下班;对已经结婚并有小孩的引进人才,公司积极给予解决住房和孩子就学问题;为方便员工生活节省开支,公司开办了非盈利的员工食堂和公司医务室;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为员工构建了乒乓球室、图书室,篮球场、还经常组织员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释放员工心情,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为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每年组织职工健康体检。

公司每年都定期组织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公司每年还组织部分员工外出观光旅游,使员工开拓视野、放松心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结语

创新是时代的主流,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活力永驻。闰土股份依靠在人才管理上的创新,为人才提供工作平台,重点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使得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化工行业先进工作者”、“省151人才”、“省劳动模范”、 “市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市高技能人才”、“市青年英才”等。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带动了更多具有培养、发展前景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形成了硕果累累的科技成果:闰土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闰土股份公司研究所被列入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染料和助剂研发团队被列入绍兴市首批重点创新团队,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目前,闰土股份公司已申请了6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授权31项、受理35项。显而易见,正是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管理模式,推动了闰土股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文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2] 袁嘉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8):103.

[3] 顾学银.浅析企业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8(1):126.

[4] 陈玉良.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8)

[5] 郑玉川,郑谦.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1):104.

[6] 张旭.中小企业人才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才,2010(10):31.

[7]孙淑芬.速变时代下人才管理人员应如何自处[J].经济管理文摘,2004,(13).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9

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创新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一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形势和严峻的市场经营困难,我们xx公司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引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深挖内潜、积极应对,在夹缝中不断寻找发展出路,困难面前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为求生存谋发展,20xx年公司大力倡导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了多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煅烧炉用液化气烘炉”、“焙烧车间密封火盖的研制”、“煅烧炉热维修”、“冷煤气综合开发与利用”、“一焙烧车间二期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共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00万元,有效推动了公司经济的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和创新意识,完善并优化了生产和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仅征集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成果就直接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20xx年我们将继续发扬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明确目标,主动出击,突出重点,按照公司20xx年的创新工作计划逐项给予攻关。特别是今年公司将下力气在针对员工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得到改善。主要围绕生产现场的粉尘污染、沥青烟气治理和噪声控制这几方面,彻底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计划中的余热发电项目也是今年我们所攻关的一个重点项目。为此今年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强化创新理念;再者是要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质量,多立项,多出新招,力争20xx年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和自身实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去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二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四、积极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工法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做好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和优秀论文以及工法的编写、申报工作既是对我公司既有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原有技术的提升和发展。20XX年,我公司已申报的科技论文"粉煤灰与矿粉复掺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被"等13篇论文分别被科技部和建设部、中冶集团核心期刊收录并发表。宜昌清江山水1#及4#楼工程、武钢二炼钢易地改造工程A块连铸机设备基础施工组织设计等四篇施工组织设计分别获得一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奖;蛋壳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被鉴定为省级工法;大跨度管桁架结构胎架滑移工法通过企业级工法的鉴定,20XX年初通过部级工法鉴定。目前,各项目经理部和实体单位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向一冶和省部级刊物踊跃投稿,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势头。

五、坚持不懈抓好科技开发工作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每年持续加大对科研开发力度,把企业的既有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积极依托在建工程项目找准科研课题,一方面着眼于各经济实体单位比如商混站,检测中心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近年来有二十项被一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坚定不移地完成好企业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审核任务,近年来一共完成一冶技术部下达的30篇土建操作规程的编写和审核任务。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各板块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积累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是我们面临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长期任务。我们的工作与一冶有限的要求和同行的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公司的实际看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畏难和怕麻烦的情绪,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要让科技创新的工作成为全公司上下的主动和自觉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所申报专利的质量和含金量还有待提升,发明专利在所申报并受理的专利数量中所占比例还有加大的空间;三是各工程项目部推出的的专利数量不多,各工程项目需要大力抓好专利申报和工法撰写等工作,要积极谋划,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四是公司与施工生产实际的结合力度不够,重闭门讨论,轻对外学习、交流和沟通,对创新突破点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敏锐地捕捉与施工相关的研发项目的能力不强,五是运用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不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勇于正视自己的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科技创新总结报告三

为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xx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xx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xx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市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xx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市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为xx年年度市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

我委在县市提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市的工业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全市各县市的目标任务,xx政府批准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

xx公司10万吨铅项目、xx省冶金集团总公司10万吨铝项目、xx钢铁公司三期工程、xx公司挖潜节能技改扩建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4、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

5、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督查。

xx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专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我委积极配合开展了督查工作,同时针对年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对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进行了督查指导,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要求县市及有关企业对投资完成情况应做到如实上报。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我们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红xx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我们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主就是以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一流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两辅就是启动建设建水、个旧、泸西等工业强县示范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和绿春县、红河县、石屏县、屏边县等的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和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市园区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入住园区,产业进一步聚集,同时泸西、建水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另外,我市xx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

三、以科技进步促进红河工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企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和加强,一批大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我们一是认真组织实施xx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夯实技术进步的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与大企业的政企合作,构建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三是坚持以大企业和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五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推进产业建设的困难加重,在项目建设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土地审批与征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与核准等依然是推进项目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五难两不足”:

一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主要是一些项目征用的土地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规划修编调规及报批手续用时较长。

二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后的移交很难按时进行,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仍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难: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报批手续以及环境容量制约,仍是项目建设的难点。

四难:项目的备案核准难,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调整加快,新上项目和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难:部份中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两不足”:一是部分工业大项目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大的工作量,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等大项目目前未形成大的投资量。二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的滞后和不扎实,以及部份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报批和推进。

2、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大。我市的几个园区都才起步,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竟争激烈。虽然我市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但由于我市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差,限制了许多产业项目的发展。

3、技术进步与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市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企业依赖资源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有的企业发展思路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没有摆脱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建大项目发展的老路子。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由于受产业结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中小企业则因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加之规模小效益不理想,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更是步履艰难。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市企业发展的“软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和企业研发机构较少。到目前我市工业仅有3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从我市的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明显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但同时由于生产规模、企业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企业科技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五、20xx年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xx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千亿元行动计划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中的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聚集的形成;推进产业的提升和产业的聚集,推进行业的整合。在推动总量做大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努力做优、做精、做强。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县市主要领导责任制;三是继续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要力促云锡10万吨铅、xx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泸西95万吨煤焦化项目、xx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形成大的投资量。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省市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市级权限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项目的报批工作,推动我市中小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的各项报批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提早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做好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做好市级工业技改和前期费资金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促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市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推进xx工业园区和xx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引导鼓励xx、xx两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xx等县市的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及申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四)、继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和产业富市战略,不断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加快发展,大力夯实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支持已有技术中心的企业积极申报认证省级技术中心,不断壮大我市的技术力量;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市级企业技术进步中心。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己出台的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抵扣政策、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采用国产设备税收抵扣政策、进口设备送故迎新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等多项税收扶持政策。

科技公司工作总结篇10

[指定联系人]:XX

[职务]:

[电话号码]:0411-******* 0411-191-648****

[电子邮件]:***********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独立街**号**大厦*座****室

[国家、城市]:中国 大连

[邮政编码]:116001

[网址]:

保密须知

本商业计划书不可用作销售报价使用,也不可用作购买时的报价使用。

商业计划编号: 授方:

签字:

公司:

日期: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公司介绍

一、 公司概述

二、 公司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

三、 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

第二章:产品介绍

一、 微生物净水剂

二、 微生物肥料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 市场容量分析

二、 市场竞争地位分析

第四章:公司融资计划

一、 融资方案

二、公司融资需求与投向

三、风险分析

四、退出机制

第五章:财务预测

第六章:结论

摘要

大连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属技术开发导向型企业,主要致力于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水质净化剂等产品的研制、开发、技术转让、联合生产销售。公司致力于充分发挥科研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而实现创造生态文明的宗旨。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生物水质净化剂和XXX系列生物肥,都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符合绿色生态的生物产品。

公司拥有一批团结、务实、高效、具有很强开拓精神的领导集体,他们在对科技的理解和把握上,在市场开发、公司管理上,在产品研发、经营销售、公共关系等方面具有高超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坚强领导确保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一章 公司介绍

一、公司概述

大连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经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在大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注册成立。企业登记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本公司是依托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科院微生物肥料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大连轻工学院生物工程系等科研院所而组建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实业公司,有国内著名的生物、水产、土肥、化工等方面的专家顾问组为企业的技术后盾,专门从事生物领域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公司现有人员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人,占员工总数的88.9%。

二、公司成立的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情况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同时,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国家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对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等公司的审查和批准往往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大连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之前,早在1997年就开始从事相关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高附加值农业、水产养殖业是大连地区、辽东半岛最重要的农业、渔业发展方向。长期以来,化肥的使用使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式注册成立之前,公司就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了XXX系列生物肥,此产品的问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同时,由于近海水质的不断恶化致使水产养殖业损失巨大,因此,公司研究人员在大连水产学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绿色生物制品——生物水质净化剂。XXX生物肥、生物水质净化剂的研制开发、生产、使用对农、渔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项目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在这一背景下,大连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2月成立了。

三、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

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为:依托科研机构,集中专家智慧,开发绿色工程,造福人类社会;内引外联,建设跨国集团,强强合作,寻求更高发展。公司的口号是:利用最小的生命,创造最大的事业。为实现发展方针和目标,公司组建研发中心,并为院校提供中试基地,并加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发工作:

1、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构建工程菌;

2、努力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领域,提高微生物发酵物的质量和产物的产能;

3、加强固体高效发酵器的研制,加速产业化进程。

四、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

3、公司其他人员的情况:公司现有人员36人,平均年龄34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其中管理人员3人,占员工总数的8.3%,工程技术人员32人,占员工总数的88.9%,其他人员占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