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3 23:02:49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1

第二条煤矿企业、非煤矿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证,以下同)、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按照“企业申请,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职责受理,分级审查,省级审核发证”的办法进行。

第三条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监局)负责全省煤矿企业、非煤矿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甲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的颁证工作。

第四条下列煤矿企业应申请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一)从事煤矿生产管理的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分公司、上市公司、股份公司等);

(二)从事煤矿生产管理的煤矿企业所属的煤矿(矿井);

(三)除(一)、(二)款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煤矿(矿井)。

第五条申请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应按有关要求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文件、资料目录及具体要求由省煤监局另文发下)

第六条下列非煤矿矿山企业应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一)从事非煤矿矿山生产管理的非煤矿矿山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股份公司等);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矿的采、选、冶(加工)联合生产企业);

(三)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所属各独立矿山生产系统;

(四)含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山或者设有尾矿库(赤泥库、灰渣库)的非矿山企业所属各独立矿山生产系统和尾矿库(赤泥库、灰渣库);

(五)在我省登记、注册的采掘施工企业;

(六)最下一级具有法人资格的矿山地质勘察单位(企业)。

第七条申请领取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单位应按有关要求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文件、资料目录及具体要求由省安监局另文下发)。

第八条下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申请领取安全生产生产许可证:

(一)中央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闽的下属单位;

(二)省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三)本条(一)、(二)款以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四)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

第九条下列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应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一)剧毒化学品经营单位;

(二)成品油经营单位;

(三)运输工具用液化气经营单位;

(四)在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

第十条在我省境内生产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所有企业应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

第十一条申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的企业应按有关要求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申领安全生产许可有关证书的企业,应对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的相关文件、资料、图纸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煤矿、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受理:

(一)中央、省属国有(含控股)从事煤矿、非煤矿矿山生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总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省安监局(省煤监局)受理和审查。

(二)中央、省属国有(含控股)从事煤矿、非煤矿矿山生产管理的集团公司、总公司、控股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及地质勘察单位所属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应取证的地质勘察探单位(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其省级集团公司(含总公司、控股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地质勘察单位)负责办理收件、收集资料、组织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法定代表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三)设区市所属的煤矿、非煤矿矿山企业、应取证的地质勘察单位(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所在地设区市安监安门(煤矿企业可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办理收件、收集资料、组织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四)其他煤矿、非煤矿矿山企业、应取证的地质勘察单位(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所在地县(市、区)安监部门(煤矿企业可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办理收件、收集资料、组织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受理:

(一)中央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在我省的下属单位和省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查。

(二)省属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的下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其省级集团公司(总公司、上市公司)为理收件、收集资料、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法定代表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三)本条(一)、(二)款以外的其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由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办理收件、收集资料、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第十五条剧毒化学品、成品油、运输工具用液化气经营单位,以及在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受理:

(一)在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申请经营业员许可证,由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查。

(二)中石化、中石油系统所属的成品油和运输工具用液化气经营单位、仓储经营单位申请经营许可证,分别由中石化、中石油福建公司负责办理收件、收集资料、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法定代表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三)除(一)、(二)款以外的成品油、运输工具用液化气经营单位申请经营许可证,由经营单位所在地设区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办理收件、收集资料、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第十六条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的申请,由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办理收件、收集资料、实地核查并提出意见,由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省安监局受理和审核。

第十七条负责核查的有关人员和单位应填写现场核查表,并对是否符合颁证条件的核查结果提出核查意见。

第十八条省安监局对送达的申请文件、资料等,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第十九条煤矿企业、非煤矿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分为正、副本,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页式。

煤矿企业、非煤矿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危险化学品经营业员许可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等文书,采用国家安监局统一式样。

第二十条《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乙证)的颁证办法由各设区市自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申请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业员许可证、危险化学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的企业和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颁证机关依照《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一)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安全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证的;

(二)转让、冒用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三)企业取得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

(四)企业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取得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颁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颁证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许可证颁证有关规定的行为,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处理。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2

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自身原因有三:其一、晋商是在被动中投资近代煤矿业开发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矿企业,这是中国人探求自强之路的努力,更是中国传统的商业和产业发展受到极大挑战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经济发展同西方经济相衔接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当时在票号时代进入极盛、具有雄厚资本的晋商对近代山西煤藏的大量发现和机器采煤业,在收回矿权运动之前几乎是无动于衷的。中日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开矿筑路。正太铁路修到娘子关时,晋人才如梦方醒,开始恐惧与忧虑,进而奋起抗争。1905年,爆发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争回矿权运动,1907年,山西商人渠本翘、刘笃敬等创建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争矿运动中促使保晋公司建立的是政治原因大于经济原因,渠本翘、刘笃敬等商人以及山西各界抵制洋商、挽回利权,更多是出于地方资源利权保护意识或者是闭关自卫和排外意识。

其二、晋商投资于机器采煤业的最大企业保晋公司先天不足,经营不善。山西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煤矿企业——保晋矿务公司在政治风潮中创办,因而它的经营,无论在资金上,还是设备、管理上都是准备不足的。公司成立之际,赎买矿权费用几乎与公司全部资本相等,只剩很少的钱用于购买设备,仅以亩捐银5万两为开办之资,后又向山西当局领取亩捐银15万两藉以布置。1908年,公司禀请当局在山西发行股票,但实际从1907年至1914年共集38万6千余股,银193万余两,仅为原计划集股数的24%。更为致命的是,保晋公司本来是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借晋商巨款支付福公司赎矿银开办起来的,但山西当局却在1911年截留了全省的地亩捐,改用于军费开支。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只好把公司吸收到的资本,大部分挪借给山西当局还款。可是山西当局却一直拖欠这笔款项,造成了保晋公司资金长期短缺的局面,以致渠本翘因此辞去了首任总经理之职。从企业管理上看,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加之非生产人员过多,管理也十分混乱。

其三、大多数商人像军阀、官吏、地主一样主要投资于手工煤窑,生产水平太低。从清末始,山西虽然开办了一些近代煤炭企业,使山西的煤炭采掘、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投资土法生产的煤矿无论户数、矿区面积、煤炭产量仍占绝对优势。据统计,1934年在全省1174座煤窑中,民营土煤窑达1125座,占全省总数的96%以上,煤炭产量达190万吨,占全省产额的75%以上。尽管山西手工煤窑发展的三次高潮中,经营规模和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总的来看,这些民办煤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都非常落后,大都属于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山西商人这种经营煤矿业的落后陈旧的生产方式,注定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晋商之所以没有在近代煤矿业发展中崛起,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资对中国的煤炭市场的控制。近代中国,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武力侵占、借款控制等手段,侵占中国矿山,控制中国的煤炭业。据统计,早在1913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煤矿业的投资额就占中国煤矿投资总额的80%,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煤矿资本仅占总额的20%。在生产方面,1912年到1933年全国机械开采量,外资和中外合资矿占77%,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矿仅占23%。在销售市场上,以煤炭需量最多的上海、天津为例:1931年外资和中外合资煤以及进口煤分别占这两个城市需量的86%和92%。由于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的煤炭业,因而晋煤外销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打击和排挤之下。当时晋煤之处境,正如时人所说:“外资各矿挟其雄厚之资力,对山西各矿极力排挤,晋煤销路乃有日蹙百里之势”。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3

这次会议是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省安监局长会议和全省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2009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的各项工作,继续保持我市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局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要求集中精力把会议开好。下面,我就20*年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和2009年工作任务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0*年安全监管工作成绩显著。

20*年,全市安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隐患治理年”这一中心任务,围绕打好“五个战役”,深入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为契机,着力抓好采空区治理、尾矿库整治、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确保了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年,全市非煤矿山行业发生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建材行业发生死亡事故3起,死亡3人;冶金行业发生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其他行业发生死亡事故3起,死亡5人,连续多年无重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去年,我们主要做了下以几项工作。

(一)安全生产许可延期换证工作进展顺利。去年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集中复审换证年,各县(市)区安监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困难,根据省局制定下发的《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把关,规范程序,严格标准,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了对重点矿山的审查。各地将延期换证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群众进行隐患举报的,进行严格审查。二是对重点环节严格把关。对提升设备没有经过检测,没有实行机械通风以及风速、风质、风量没有进行检测或经检测不符合规程要求,采空区没有监控和治理措施,不予办理延期手续。三是严把直接延期的条件,五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予办理直接延期手续,缺一不可。四是严格许可证的发放、注销、吊销、撤销等程序,加强对发证程序和档案的管理。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发放时,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全面查阅有关资料,认真进行现场检查,对于发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通过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督促企业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现场管理,提高了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二)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效。为切实抓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督控制工作,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局党组的统一要求,3月上旬,我们将节后恢复生产检查、省政府隐患排查“五个战役”活动和“两会”敏感时期安全生产大检查三项工作相结合,聘请相关方面专家对30*井下矿山和10*冶金、有色企业进行了有重点的“拉网式”大检查,共下达现场检查记录40份,排查出隐患97条,由专家进行了现场的讲评,并帮助企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隐患整治制度、方案、措施,全部隐患都得到了及时的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月中旬,国务院下发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的通知》后,省市两级领导非常重视,都做了重要的批示,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非煤矿山、冶金与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的通知》(济安监函字[20*]49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聘请矿山、冶金方面的专家,采取听汇报、查资料、查记录、查现场等形式,深入每个地下矿山和冶金有色企业的现场,共下达现场检查记录30余份,排查出隐患109条,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加大整改整治的力度和进度,所有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整改。5月下旬,根据省局统一安排,为切实做好汛期前的水害防治工作,我们配合省局检查组对我市6家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及受水患威胁矿井进行了一次诊断性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在8月上旬,为确保安全“奥运”,根据上级要求,市局立即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奥运”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紧急通知》(济安办发[20*]24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根据全市冶金、有色行业的特点,结合省政府“第三战役”工作要求和安排,聘请专家,深入冶金、有色行业的重点企业,逐个岗位、逐个部位、逐项制度、逐个细节的进行检查,帮助督促企业排查隐患和不足,共下达现场检查记录15份,排查出隐患120余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98%的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整改,所有危险源全部处在有效监控中。由于措施得当,监管得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去年以来,我们根据所监管行业的特点,扭住重点难点不放松,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此类行业和企业的监督监管力度,结合省政府“五个战役”工作安排,有针对性的强化对所属重点行业的检查次数,帮助督促企业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大安全投入,排查治理隐患,制定完善危险源监控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特别是山西临汾“8、7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后,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明电[20*]35号电报精神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省安监局《关于立即开展尾矿库安全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为认真吸取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溃坝事故教训,确保我市范围内的尾矿库、灰渣库安全运行,市局聘请有关尾矿库专家对我市辖区内的*钢城矿业有限公司、*黄台发电厂、国电*石横发电厂、华电章丘发电厂等四家企业的尾矿库、灰渣库进行了全面检查。这次大检查活动以现场检查为重点,在听取企业汇报的基础上详细查阅了灰渣库技术档案建设、安全检查记录、水位变化和坝移监测、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等安全管理资料。共发现问题和隐患近20余条,下达了4份现场检查记录和整改指令,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完毕。为确保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得以整改,我们根据检查情况汇总专家意见下发了《关于全市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的通报》(济安监发[20*]58号),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16条合理化建议。*、章丘、市中安监局要求辖区内的相关尾矿库、灰渣库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健全监控措施和值班、带班制度,规定期限整改隐患,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加强对病库现场的管理,从而确保了尾矿库、灰渣库的安全运行。

(四)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年度标准化达标工作的基础上(截止20*年年底我市已有1*家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其中非煤矿山企业1*家,铸造企业家),为确保*年度全市非煤矿山、冶金、有色和水泥企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省局要求,结合全市非煤矿山、冶金、建材行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规划了今年的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市非煤矿山、冶金、有色、水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安全标准化的工作情况,对*年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县、*区安监局、*集团总公司、*山水水泥集团、*铝业根据国家和省局制订下发的非煤矿山、水泥和电解铝等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及管理办法,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精心选择典型,及时加强指导,强化监督督促,严格考核验收,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强化人员培训,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年度全市共有5家冶金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炼钢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铁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铁厂、*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有1家涉铝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肥矿集团*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有4家水泥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水水泥有限公司、*世纪创新水泥有限公司、*创新水泥有限公司新材料分公司、*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商河分公司),有84家非煤矿山达到三级标准化。通过强化安全监管和安全标准化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主体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装备、安全资金的投入、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等各方面基础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使非煤矿山、冶金、有色、建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五)石油天然气企业监管扎实有效。一是认真开展对输油气管道违法占压物的清理工作。对输油气管道违章占压物进行清理,是国家总局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难度大、责任重。在市安委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历城区安监局和章丘市安监局做了大量工作,深入现场,摸清底数,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和配合,对省级联席会议挂牌督办的2处违章占压物的现实状况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情况,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成立了隐患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分别投入了490余万元和460余万元资金,经过紧张施工,现2处违章占压隐患治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认真开展石油企业安全检查。济阳县、商河县安监局,根据市安委会《关于开展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通知的要求,会同石油企业组织有关专家,对辖区内的油气集输联合站场、钻井等场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并消除了一些现场及管理方面的隐患和问题,促进了石油企业安全生产。

总结*年的工作,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进展顺利,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安监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同志们,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市安监局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对市安监局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4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曾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骨干中坚力量,必须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中发挥好引领带动、示范表率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曾在上世纪90年代引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风气之先的山东省,没有瞻前顾后“等等看”,左顾右盼“齐步走”,而是自我定位要“走在全国前列”,“跑好改革最先一公里”。

兖矿:煤企大佬“向死而生”

今年4月,王洁走上了新工作岗位,成了蓝天洁净能源公司的技术工人。他本是北宿煤矿职工,这家年产100万吨的薄煤层矿井,属于兖矿集团,年前彻底关停。经过短暂培训后,王洁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王洁说:“这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较以前都有一定提升,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充满了信心。”为确保职工转岗不下岗,北宿煤矿积极转型现代矿业装备制造和洁净能源等非煤产业,4000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作为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兖矿集团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整个煤炭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当李希勇(现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刚刚进入兖矿集团拿到第一张报表时吓了一跳,这个煤炭国企宛如一个“大政府”――竟有82个处级单位、比企业所在地济宁市的还多,其中处级干部多达847名、相当于一个千万人口地级市政府的配置。同时,兖矿集团又像一个“小社会”――在册职工9.2万人,加上非在册用工,多达10余万人。

煤炭行业的兴衰沉浮从2013年开始分野,这一年煤价出现了断崖式暴跌,大批煤企纷纷陷入亏损,整个行业遭遇到有史以来最冷的寒冬。当年上半年,兖矿就曝出了12.95亿元的巨额亏损。

从2014年开始,兖矿集团进行了规模最大的机构改革。总部机构、处级管理人员、在岗管理人员分别减少40%,2015年机关人员缩减10%,缩减的人员向新建项目转移。同年兖矿投产了7大项目,按照以往配比至少要增加5000人,在新的组织结构下,企业没有增加一名员工。通过一系列减法,兖矿集团直接降低成本2.7亿元,减少物资采购成本2.38亿元,减员提效4亿元。

兖矿集团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国企。早在2004年,兖矿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注册了“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2009年,又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创下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最大一笔收购案,也是国内资源型企业最大的跨国收购案。然而,根据兖煤澳洲公司的年报,2014年税后亏损3.54亿澳元。

最终,经过与澳方企业和政府多轮谈判博弈,这家亏损公司一跃成为整个澳洲第二大盈利煤矿基地。兖煤澳洲公司也在澳大利亚上市,并一跃成为澳洲最大的独立煤炭上市公司,从而使兖矿集团在澳洲完成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蜕变。

发展非煤产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

2014年3月,兖矿集团将旗下房地产产业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中垠地产有限公司。公司发展由分散到规范、由粗放到专业、由三四线转向一二线,一步一步向市场靠拢、向标杆看齐,公司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兖矿也开始由实业集团向控股投资集团和产融一体财团转型,更多投资于金融和高科技领域。2016年1月,兖矿集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谷裕丰投资公司和中垠融资租赁公司。截至2016年底,兖矿资产总额达2260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4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1位,在美国纽约、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上海4地成功上市。

李希勇在一封致员工信中曾说:“顺应趋势、拥抱趋势、因势施策、迎接未来,我们今天的优势绝不会战胜明天的趋势,我们今天不颠覆自己未来肯定要被别人颠覆。因此要善于谋势、精于用势、苦于蓄势、胜于执势。”

全方位的“敢闯敢试”

从2012年到2014年,山东省管企业整体利润连续出现“腰斩式”下滑,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启动系统性国企改革,而且实施精准式改革,针对长期困扰国企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顽症痼疾,动真碰硬。

像兖矿一样,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起死回生,开拓出新的思路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煤炭行业,山东自我加压,实施“5+4”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地炼1940万吨。

不仅去产能,还有去杠杆。山东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联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推动山东能源、山东黄金等4家省属国有企业债转股810多亿。在山东能源集团与建设银行签订的210亿元债转股协议中,旗下新矿集团拿到40亿元,杠杆率从近86%降到80%以下,结束连续29个月亏损,走出了生死线。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董事长张若祥表示:“资产负债率降下来了,银行敢给我们贷款了,我们启动了几个大的项目,今年一季度,我们挣了13个多亿,利润率是去年的两倍还要多,可以说是近10年来开局最好的。”

接下来,山东将倒逼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解决煤炭消耗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等环境问题。

作为国企改革重点的钢铁行业,备受瞩目。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曾走进济南钢铁公司,他说,济钢为国家建O做出过贡献,化解过剩产能要付出一些代价,中央和地方都要支持,大家一起努力,确保分流职工转岗不下岗,生活有保障。

山东国企改革的敢闯敢试是全方位的,破题性的率先之举不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起步早、进展快。山东省改建和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已达13户,是全国最多的一个省份。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5

一、工作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属地为主、部门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整治措施,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彻底取缔关闭全镇范围内的无证非法矿山,严肃查处超层越界开采和非法买卖转让采矿权行为,切实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坚决遏制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加快推进部级生态镇建设,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对象

(一)取缔关闭未持有采矿许可证的无证矿山。

(二)取缔关闭持有的采矿许可证已期满的矿山。

(三)依法查处持证矿山超层越界开采和非法买卖转让采矿权行为。

(四)对全镇持有采矿许可证的矿山进行开采储量核实,超过审批核定开采储量的要提前予以关闭。

三、方法步骤

2012年全镇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活动从月20日开始,至12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20日——月10日)

镇政府成立全镇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制定出台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张贴公告、印发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专项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前阶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再核查、再落实,全面摸清无证非法采矿责任人以及无证矿山使用电力、爆破物品等相关情况;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坚决制止无证矿山非法开采行为,并督促无证矿山业主在月日前自行拆除撤离非法开采设施、供电设备、生活设施,拆除违章建筑、遣散从业人员,做好采矿迹地的安全防护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迅速行动,推动工作落实。

(二)集中整治阶段(月日——8月10日)

镇政府从全镇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若干名工作人员组成专项整治工作组,配合市现场整治工作组整治工作,组织人员对变压器等进行拆除,并搬离矿区,集中在镇政府、办事处办公所在地统一管理;按照“三不留”的要求,对无证矿山逐一实施强制性取缔关闭,对未按镇政府通告要求自行拆除撤离的非法开采设备进行没收或捣毁,对违章建筑进行,对从业人员进行遗散。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带队领导的统一指挥。

(三)巩固整治阶段(8月11日——12月15日)

镇政府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结束后,必须对整治成果进行巩固,加强动态巡查监管,防止无证非法矿山“死灰复燃”,对已取缔关闭的矿山要落实安全警示牌设置工作;对“死灰复燃”的矿山要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打击,特别是对屡禁不止、反复“死灰复燃”、顶风作案的无证矿山要提出立案查处建议名单,函告相关职能部门,并报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从速进行立案查处,严肃追究非法买卖使用爆破物品、非法破坏林木、非法盗采矿产资源、非法盗用电力资源等相关责任,切实做到立案一批、查处一批、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批,确保矿业秩序根本好转。

在巩固整治阶段,镇非煤矿山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打击无证矿山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纠正不足,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16日——12月30日)

镇政府认真总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经验,加强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切实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镇政府将组织对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将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和职能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四、落实责任

镇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府关于进一步明确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通知》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加大对采矿领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无证非法矿山监管主体责任,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前沿阵地作用,把非法采矿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全镇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镇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纪委、财政所、派出所、国土所、林业站、环保站、安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土资源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我镇组建一支专项整治工作队伍,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有效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二)注重部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完善无证矿山查处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图”依法履行职责,抓好无证矿山查处工作,该立案的要予以立案、该处罚的要予以处罚、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出成效。

(三)严格责任追究。镇政府要加强对各开展非煤矿山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整治工作不配合、不落实、推诿扯皮的,要严肃予以批评指正,仍不改正的,将由镇政府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约谈。对未按规定认真落实好无证矿山整治职责分工、失职渎职、循私舞弊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旦出现无证矿山安全事故,将严肃予以处理。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6

独立并购情报服务公司Mergermarket指出,今年上半年是自2001年并购市场资讯有交易记录以来中资境外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上半年。而在行业上,由于中国对天然资源的需求出现爆炸性增长,使得能源和资源并购交易在近几年一直占并购主导地位。

世界经济不景气,资源类资产估值一再降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看上去也的确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但抄不抄得到底,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

产铜国的“自我推销”

就在几天前,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在“智利矿业投资论坛”中说了这么一番话,“智利铜矿的储量还能够再开发100年。铜矿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会长期致力于铜矿的发展和勘探,同时会保证我们的环境,还有我们的社区能够同时得到发展。 ”他表示,智利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铜矿的发展能够帮助人民得到更好的福祉。中国和智利双方的合作关系对于两国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全世界铜产量最高的国家,智利驻华大使对着本国最大的铜出口国——中国说出的这番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为自己国家的拳头产业进行宣传,二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智利进行投资,尤其是对“还能开发100年”的铜矿进行投资。

当然,他说出这样一番话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中国最近在智利的近邻、秘鲁的铜矿可谓动作频频。

11月4日,秘鲁能源及矿业部长JorgeMerino Tafur向外界透露,江西铜业有意竞购嘉能可斯特拉塔价值59亿美元的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并指已亲自和中铝、五矿、江铜等有意竞购的主要公司会面,本周将与有意竞购的中国业者讨论这笔投资。据悉,此次收购实际上由中国铝业牵头,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祥民在接受记者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过程竞争激烈,我们对自己的投标有信心。 ”

就在同一天,中国铝业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祥民还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宣布了另一个消息,在秘鲁政府的支持下,其建设总投资40亿美元建设周期29个月的秘鲁特罗莫克铜矿项目,将在今年12月份正式投产,达产后的产能为25万吨铜精矿。资料显示,该项目为全球拟开发建设的特大型铜矿之一,其中,矿石储量为15.3亿吨。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生产计划,矿山采用露天矿开采。

中国的企业在秘鲁的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怎能不让智利产生想法。根据智利央行预计,由于中国对铜需求的下降,将导致2015年铜价下跌至每磅2.9美元。目前铜价为每磅3.25美元左右,与2011年铜均价每磅4美元相比,已下跌近20%。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一旦有一天中国铜企在秘鲁完成布局,投资的项目也形成产能,那么智利还能留住中国这个自己最大的铜出口国吗?

只不过,中国企业并非不想直接投资智利铜矿,而是在那里投资的挑战着实不小。中色地科(智利)矿产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晓明就道出了其中玄机,世界顶级矿业巨头在智利已占有先机,“(采)矿权具有排他性,且在智利不受政府干预,纯粹是市场化运作,因此要想获得好的(采)矿权不容易。 ”

海外并购频频出手

不仅仅只是铜,实际上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尤其是针对资源类产业的并购中可谓风头十足。

根据中矿联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仅减少8.0%;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其中,并购金额11.24亿美元,勘察勘探金额3.80亿美元,矿山建设金额14.80亿美元。投资涉及中国企业101家,其中国有企业项目占三成。这其中,上市公司表现突出。

今年前三季度,海外并购市场出现10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吉恩镍业、零七股份、炼石有色、山东黄金、河北钢铁、海亮股份、驰宏锌锗、华丽家族、特变电工、恒顺电气,10家企业协议投资额11.53亿美元,占中国海外并购投资额的36.8%。

而在这个数据中,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矿种依次为:铜7.4亿美元;煤炭6.93亿美元;黄金7.17亿美元。

在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首先,这仅仅只是201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很多之前发生的并购案的后续金额并未计算入内。其次,这一数据是发生在全球矿业并购出现低潮的情况下完成的。

自2011年3月开始,国际矿业市场加拿大多伦多创业板(主要是矿业)开始一轮阴跌,接近两年仍未见起色,有的公司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矿业股一举从以前的宠儿变成现在的弃儿。对此,外资机构MetalEconimicsGroup负责人MichaelChender觉得现在的市场很可怕:大家先是对没有现金流的勘探型公司失去兴趣了,渐渐对有现金流、有资产、有利润也分红的公司也没了兴趣。除此之外,国际矿业投入也急剧减少,探矿活动萎缩非常厉害。同样来自这家公司的数据:2012年,国际上小矿业公司勘探投入同比下降40%。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却开始大举海外并购,而此举也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种“抄底”的行为。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海外并购当然有好处。中色地科(智利)公司负责人彭晓明就以近几年铁矿石上涨举例说,“日本和韩国资源非常匮乏,但这几年铁矿石涨价却是让中国最叫苦不迭。究其原因,就在于日韩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不求控股,而是参股大矿山,有时都不超过30%,矿石涨价反而能从股份中获得更多利润。 ”

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矿联秘书长陈先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盲目性仍然存在,国际矿业公司低效资产剥离成为中国境外并购的主要来源。

一些企业未能很好把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在矿产价格下行形势下面临考验。除此之外,有些企业投资自身并不擅长的地区和矿种,既无优势更无经验,加之信息不畅,容易出现投资失误,如某国内大型黄金公司投资老挝钾盐矿结果就深陷泥潭。

北京雨仁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栾政明引用了一组数据,“统计显示现在的投资失败率超过67%”。而中矿联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则透露说,实际矿业投资的失败率要远高于67%,达到80%。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潘国成认为,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失败,很大问题出在尽职调查阶段,这个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成功的80%,“很多投资从长远说可能是有战略意义的,但能不能扛过‘战术’期,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

煤炭利润大幅下滑

最近三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让阴霾近一年的煤炭市场出现了些许亮色,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种上涨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煤炭专家李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虽然需求有所回升,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涨幅并不大,只能算是相对平稳,“从煤炭市场整体供过于求,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巨大,并且进口煤价格优势依然存在的大背景来看,明年的国内煤炭价格能不下降就不错了。 ”

煤炭价格不涨,上市公司萎靡的状况就得不到改善。从刚刚披露完毕的2013年三季报显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普遍大幅下滑,甚至由盈转亏。数据显示,从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煤炭采选业”的28家上市公司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去年有下滑的占25家,占比89%;其中出现大幅亏损的有兖州煤业、大同煤业、煤气化、国投新集等4家;同比出现上涨的仅有靖远煤电、郑州煤电、金瑞矿业3家。

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但涉足银行也许是很多人所万万想不到的。近日消息称,山西省各大煤企已跟金犇投资集团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国内首家集合各大煤企的民营银行,届时煤企可直接介入金融资本领域,成为横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银行。金犇 投资集团战略策划部总监周勇透露称,煤炭银行汇集了山煤国际、晋煤集团、阳煤集团等特大型煤炭企业。

但是对于成立煤炭银行,多家上市公司的回应都似乎显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在谈到此事时,阳煤集团党委宣传部高金祥表示,这可能是省里的安排,出于煤炭产业发展的考虑,公司内部还不知道这个消息,要向相关部门核实。

晋煤集团有人士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回应称“目前还未听说此事”。

对于这家“煤炭银行”的前景,民族证券某采掘行业分析师表示,这对产能过剩的煤炭行业不失为一个好消息,一方面各大国有银行对煤企的贷款已比以前有所收紧,另一方面山西省鼓励煤矿行业兼并整合,资金需求也大。

但对于这一观点,一些媒企并不认同。兰花科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出了“兴趣不大”的态度,“运作机制、规模、政策、细节都缺少,对上市公司支持力度多大,对煤炭企业支持力度多大,很不确定,主要是这个企业不好说。 ”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焦建波表示,兰花科创去年刚发完债,资金链“还没有那么紧”。

西山煤电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同样表示,不太看好这一银行。“煤炭行业‘简单的资源整合’所需花费就得四到五亿元,大项目更需十几亿元,小银行怎么能提供那么大投资呢?风险寄到谁头上? ”他同时强调称,西山煤电本身资产负债率不高,也是国有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贷款不难。

石油“巨头”参加游戏

与铜、黄金和煤炭的海外并购项目相比,中国石油行业在海外的动作就堪称巨无霸级了。并且,目前中国油企在海外的并购正在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那就是向北美集中。根据一家美国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已斥资442亿美元收购美国和加拿大的能源企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田。这一金额超过这些大型中国国有企业在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全球其他任何地区的投资额。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交易总对价约151亿美元。公司表示:尼克森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等全球最主要产区的资产中包含常规油气、油砂以及页岩气资源。这一优秀资产组合不仅是对中海油的良好补充,同时,也使中海油的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强。

收购带来的好处很快就体现了出来。根据中海油的公告,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实现总净产量约1.03亿桶油当量,按年升17.8%,主要受惠于尼克森带来的1610万桶油当量产量贡献,如果撇除尼克森的产量,中海油第三季度的总净产量按年计基本持平,第三季整体营业收入达573.51亿元,按年增17.1%。

到今年为止,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潮已经发展到第三年,而今年的重头戏几乎全部集中在加拿大。去年,中国油气巨头在全球的并购金额将近200亿美元;今年,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桶油”在加拿大一国的投资就可能达到200亿美元。

发生这一故事的背后原因是,加拿大为摆脱对出口美国能源的依赖,开始寻求更多的国际买家,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需求受到其关注。另一方面,受到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加拿大国内的投资缺少资金,吸引国际投资则显得更加急切。

除了北美,中国油企也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石油有意投资俄罗斯天然气田,愿意付出至少100亿美元收购东西伯利亚天然气田的少数股份,这块气田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运营。中石油发言人在回复声明中称,“中石油愿意与俄罗斯石油企业展开全方位合作,并且希望投资俄罗斯上游石油和天然气产业”。

在此之前,中石油宣布以约50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所持的卡沙甘油田8.33%权益。

黄金“淘金”步伐放缓

对于中国的黄金企业而言,“海外淘金”这种说法早在数年前就已开始,但现在,他们的海外并购步伐却在不知不觉中放慢了下来。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民日前公开表示,黄金价格在今年4月12日的暴跌,成为黄金市场的转折点,“牛市已远,黄金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陈玉民说,黄金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企业都有扩张,大手笔并购屡见不鲜,但“随着金价上涨,企业的扩张成本越来越高。金价大幅回调后,那些高价收来的项目将无法收回投入的成本”。在当前金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今后价格走势很难预测,企业扩张需慎之又慎。

并非只有陈玉民持此观点,山东黄金集团另一名高管王培月在一次论坛中甚至还说了这样一番颇具诗意的话:“2013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无奈,黄金价格低迷,企业股票疲软,中国大妈被套,我们无奈地徘徊。 ‘生或者死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名言或许最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也最能表达我们在告别黄金时代后的焦灼和思虑。 ”

据英国巴克莱银行统计,覆盖全球35%黄金产量的矿山平均现金成本为673美元每盎司,边际成本为1104美元每盎司。王培月指出,全球主要黄金企业的生产成本在1080-1260美元每盎司,有一半的边际成本在1100美元每盎司以上,30%企业在1200美元每盎司以上。11月6日,黄金现货价格开盘于1311.91美元每盎司。

微利时代的到来,也促使国内黄金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步伐放缓。随着近十年黄金价格大幅上涨,以中国黄金、山东黄金、招金集团等为首,各项大手笔并购屡见不鲜,但“随着金价上涨,企业的扩张成本越来越高,金价大幅回调后,那些高价收来的项目将无法收回投入的成本”。王培月表示,山东黄金集团2013年对外扩张步伐尽管没有停止,但对拟并购矿山采取了更加审慎的态度,各个环节均更加严谨,不急于求成,对并购成本精细计算,以确保并购的每一个项目的盈利水平,“一些资源储量少、开采成本高的矿井,暂停开采或者直接出售,可以回笼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确保充足的现金流,是对抗金价下跌的根本措施之一。 ”

根据公开信息,今年7月,山东黄金已经暂停了去年12月收购的澳大利亚福克斯矿业公司项目。在山东黄金斥资2.25亿澳元(约13亿元人民币)控股澳大利亚福克斯矿业公司仅仅7个月后,后者宣布关闭了金矿。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7

邢崇荣,男,1952年6月12日出生,山西平遥人,中国矿大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969年2月至1974年2月参军,1974年3月至1979年4月在阳泉矿务局工作,1979年5月至今在汾西矿业集团工作。1988年6月至1995年8月任财务处副处长,1995年8月至2000年12月任财务处处长,2000年12月任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获奖理由

受命于危难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邢崇荣在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面临整体破产境地的情况下出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随即创造性地开展了经营管理工作,多方融资、重点投资,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破产重组,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加快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企业寻求扭亏脱困出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为汾西矿业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邢崇荣2000年出任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分管经营工作之时,正是汾西矿业刚刚经历了1998年、1999年煤炭行业最困难之际,企业严重亏损,资金极度紧张,职工生活困难,全公司面临整体破产的境地。邢崇荣并未在困难面前退缩却步,他积极主动地出主意、想办法,为领导班子寻求扭亏脱困出路提供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为汾西矿业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以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准则,以企业发展壮大为己任,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为汾西矿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为省属煤炭企业及全国煤炭行业经营系统的一名佼佼者。

一、采取资本经营的方式,多方融资,重点投资,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实施“西进”战略,与地方联合办矿,扩大生产规模。为了改变汾西矿业低硫煤资源匮乏,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状况,邢崇荣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企业和地方联合发展的契机,发挥企业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互补,内部挖潜,筹措资金,购并技改地方优质低硫煤小煤矿,在离柳地区采取快速建井模式,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建成贺西、双柳两个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的矿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此,山西省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了两个矿的建矿经验。随后集团又投资建成中兴、曙光、紫金等一批新矿井。2001年一举扭转连续三年的亏损局面,2004年原煤产量第一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158万吨,2005年达到1400万吨,煤炭主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跻身于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煤炭实际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487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800万吨,资产总额由2000年的29亿元增加到了现在的81亿元。

(二)努力推进企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邢崇荣认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和形势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走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组织煤炭生产和深加工,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化,提高矿井装备水平、安全保证和抗灾能力;实施以低硫煤开发生产为主体的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生产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分别在双柳矿、柳湾矿、曙光矿、贺西矿、新峪矿新建井口洗煤厂,大力进行原煤的洗选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年精煤设计生产能力达到了1400万吨,实现了由高硫煤生产为主向低硫煤生产为主的转变,由销售原煤为主向销售精煤为主转变,煤炭产品结构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突破性的跨越。在抓好铁路外运销售的同时,随行就市,加大公路销售力度,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生活水平。2002年-2005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20.22亿元、34.23亿元、47亿元,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2002年-200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分别为9625.08元、15289.20元、17997元、23242元。

(三)抓住国家投资政策向煤炭行业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做大做强企业。邢崇荣非常注重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学习,并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及时运用到工作中。2004年11月份,与山西省工行签订开发新阳煤矿、双柳煤矿的贷款协议,新阳煤矿贷款7.3亿元,双柳煤矿贷款6亿元,为开展大规模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新阳煤矿、双柳煤矿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600万吨、300万吨,为汾西矿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主业奠定了基础。

二、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破产重组,形成多元化经营的格局

邢崇荣深知,单一的投资主体和沉重的企业办社会负担,是制约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他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注重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一)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经济政策,实现了债转股,使汾西矿业由国有独资转变为由山西焦煤集团、华融资产、信达资产和建行分别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向多元化迈进。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途径,以控股方式合资开发孟南庄煤矿、香源沟煤矿,通过资本运作和股份制融资方式,解决了新矿井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了新突破。同时,学习借鉴国外煤矿先进管理经验,坚持新矿区不办社会,不搞生活区,建立新机制,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按照国家八部委文件精神,企业保卫工作移交社会,成功将所属工程公司子弟学校移交孝义市管理,为逐步剥离企业办社会迈出了第一步。在生活后勤方面,坚持先分立后分离的原则,对后勤、多经、商贸等辅业厂网点,采取出售、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产权体制改革措施,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供电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营性实体公司,对运输车辆实行了职工融资租赁经营的新模式。对职工水、暖、电及住宅电话实行暗补变明补,收费管理,使生活后勤系统逐步向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过渡,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创造了条件。此等措施使企业改变了前几年每年支出各类补贴近亿元的局面,可以轻装前进。

(二)实施煤矿关闭破产重组。邢崇荣负责汾西矿业经营工作以来,使企业受益较大的是他采取有进有退、破中有立、进退有序的经营策略,用足用好国家关闭破产政策,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对资源枯竭、高硫高灰、扭亏无望的两渡、南关、张家庄、水峪四个矿井实行了关闭破产,核销各类债务39956万元,共争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1亿元,淘汰了落后的衰老矿井,依靠破产资金,开发建设了紫金、曙光、中兴、新峪四个多元化投资的企业,机制得到转换,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4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国资委部分煤炭企业关闭破产座谈会上,汾西矿业破产典型经验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同年6月份山西省煤炭(有色)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会选在汾西矿业召开,推广了汾西矿业的做法。由于资源枯竭被列为破产项目的高阳煤矿,于2006年8月1日也进入了破产法律程序。

(三)以煤为主,多业并举,非煤产业蓬勃发展。煤炭资源是非再生资源。邢崇荣认为,作为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在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业的补充,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为了改变汾西产业结构单一状况,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在经营工作中,他注重扶持和发展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优势项目和支柱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有效益的项目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2002年-2005年非煤、多经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亿元、8亿元、11亿元、13亿元,分别占集团公司销售总收入的30%以上,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搞好经营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邢崇荣分管经营工作,按照汾西矿业年度经营任务和长远总体目标,竭尽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按照市场需要和企业实际,及时调整经营方式,采取灵活经营策略,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一)强化预算管理,加强经营过程控制,确保经济技术指标达预期目标。邢崇荣把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作为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各方、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把“预算目标”层层分解,使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企业管理的干部职工都学会算账,增强“成本”、“效益”意识。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对预算过程的参与,把各部门的业务计划和公司资源通过透明的程序进行科学配比,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制约和扯皮,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预算管理不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而且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分析和调整、考核与评价,真正提高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汾西矿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使各业务职能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全面预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全面预算深入人心,取得预期效果。2005年实现利润9180万元,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

(二)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邢崇荣主持制订了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资金管理的原则、程序和具体措施,对资金预算、收入、支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其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照资金管理细则,把本单位中央财政资金、集团公司下拨的补发住房公积金、医药费等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全部纳入资金预算管理,规范资金运作,坚持专款专用,避免了挪作它用。其中,在煤炭货款回收上,严格执行“先交款,后发煤”的制度,加大了债务重组力度,减少了新的拖欠;在采购资金管理上,分月下达采购计划,拨付相应采购资金,从2003年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共为企业节约资金2.9亿元,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保证了材料采购及时到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安排使用原则,严格规范投资论证和决策程序,防范和减少项目投资损失,总量控制企业专项资金不超支。

(三)加强成本管理,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控制,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邢崇荣把成本控制不仅作为财务部门的职责,而且作为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的过程,制订了涵盖集团公司各级人员、各部门、各单位的成本责任制,使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化解市场风险的一剂良药。把年初确定的成本控制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成本中心。在完善硬件设施,完备计量手段的基础上,细化成本项目,细化费用要素,细分成本核算对象。把控制成本的措施作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行为准则,以及盘活企业资产、挖掘内部潜力的制度保障。他还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例会,检查基层各单位成本等指标完成情况,成本指标与职工工资、奖金、升级挂钩,进行考核、奖惩,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成本控制。在消化各种增支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标。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邢崇荣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经营管理者,必须为企业确定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向,超前筹划,未雨绸缪,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实际,制订发展战略,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实施和圆满实现。

(一)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汾西矿业这个有50年发展历史,有81亿元资产,45000名从业人员的煤炭企业,在2006年职代会上提出,要在有利的市场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主焦煤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力争使煤炭产量在1000万吨基础上,2006年上升到2000万吨,精煤产量达1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完成企业的翻番再造,全力打造“焦煤居先、全省一流、行业创优”的强势企业。到2010年原煤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000万吨,精煤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50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40亿元(其中:煤炭100亿元,非煤4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2人以下,力争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实现集约高效、环保安全、富康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资源整合 煤炭生产 转型发展

过去的三年,煤销集团坚持立足地方经济这个“切入点”,积极履行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通过融入地方经济,嫁接地方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通过嫁接地方优势产业、优势资源,聚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通过聚合各种要素资源,做实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了“融入地方——聚合资源——发展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始于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是煤销集团公司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化虚为实”,由行政收费转变为实体化经营,实现华丽转身的重要转型力和关键点。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划上了句号。回首煤销集团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历程,煤销集团始终把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和“一号工程”来抓,共兼并重组整合矿井448座,保留煤矿165座,煤炭资源储量达到106亿吨,规划产能达到1.3亿吨,成为全省规划产能最大的集团之一。为打造集产、运、销一体化的航母型亿吨级煤炭企业,实现省政府“双千亿工程”和“十二五”期间的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茧 嬗变

始于2009年的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是国务院批准山西煤炭工业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扭转山西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格局,改变安全基础薄弱的迫切需要,是山西省煤炭工业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的有力举措和重大决策。

作为山西省省属大型煤炭运销企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肩负政府赋予的行政职能、收费职能,30年来,在地方煤炭销售管理、能源专项基金收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煤炭生产业可以说是“一清二白”,没有成熟的煤炭生产管理机制,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产业队伍。面对全省转型跨越发展要求和市场化经营需求,煤销集团认准从放杆收费转型为实体经营、从行政体制机制上转型为市场化经营的转型之路,确立了煤炭生产为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地位,经过多方协调、竭力争取,大同、忻州、晋中、吕梁、太原、长治、晋城、临汾、三元等公司积极跟进。在集团公司取得资源整合主体地位的同时,15个子公司也获得二级整合主体资格。

煤炭资源整合带给整合主体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煤销集团长期以煤炭运销业务为主、生产为辅,与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相比,在煤炭生产领域的影响力上有一定差距。但煤销集团在全省11个地市98个县都有成型了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且和地方政府有多年的紧密关系,区域优势、资金优势明显。基于此,煤销集团扬长补短,发挥市县公司分布范围广阔的“地利”优势,利用各级公司与地方政府和谐融洽的“人和”资源,以超前的发展理念、超常的建设速度,追赶已在煤炭生产领域浸淫数十年的其他煤炭大鳄。资源整合工作当年,就兼并重组整合矿井425座,占山西省地方被整合矿井总数的15%左右;整合后矿井共163座,占整合后七大主体矿井总数的30%左右,保有储量101亿吨,产能可达1.3亿吨/年,并办理了采矿权证142家。整合后矿井数量居七大主体之首,成功迈出了实体化转型的步伐。

强基 固本

随着能源基金的取消,煤炭生产大企业、煤炭销售大集团格局的形成,煤销集团原有的行政职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煤炭资源整合为它的转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此,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提出了“12345”的发展思路和目标:“I”是立足地方经济这个“切入点”,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系,反哺、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2”是坚持集团公司为“资本运作+战略主导”、子公司为生产经营运行中心的准确定位,走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路子。“3”是发展现代化煤炭生产业、专业化物流经销业和多元化非煤经营业三大支柱产业。“4”是推进体制机制、主体业务、产业结构、管理体系四方面转型。“5”是把煤炭产量、物流贸易量、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均收入五大指标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仪表盘”。

在初期煤炭资源整合中,煤销集团取得了不俗表现,作为山西煤炭生产企业的“新兵团”,面临的网难也不容忽视。集团整合矿井开采条件差、地质情况复杂、安全隐患突出;矿井生产现场管理、质量标准化管理、安全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安全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文化千差万别;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矿井生产建设压力和确保安全的矛盾十分尖锐。面对这些复杂情况,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办大矿、办安全高效矿、办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的理念,明确了矿井生产建设的“六大阶段性目标”:一井一面,装备技术现代化,专项治理措施落实,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控制入井人数、提高人员素质,组织正规循环作业、严禁超能力生产。按照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和煤层生产能力以及“六大阶段性目标”的要求,组织对矿井设计进行优化,确保矿井系统合理,并留够充足的安全系数。制定矿井生产建设的准入条件,提高安全门槛。组织对矿井的六大灾害源(雨季三防、一通三防及瓦斯煤尘治理、防治水、小煤窑危害、安全供电、大斜坡运输)进行集中整治。组织实施对标管理,建设示范矿井,推行全员“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危险源辨识”。

同时,对整合后的矿井进行二次资源整合兼并,切实减少矿井数量,重新规划设计布局,优化了矿井设计,建设示范矿井,组织有条件的矿井向“数字矿山、集约管理”迈进。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人员进行班组管理训练,建立井下现场管理模式,把由人引起的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一系列科技安全措施的推动下,“安全第一”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安全对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干部员工所认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事关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正生动活泼、严肃认真、有条不紊地得到加强。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更加清楚地表明:“12345”发展思路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符合集团实际,能够指导集团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特别是立足一个切入点,即:依靠地方政府支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系,反哺、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主动履行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建立企地共赢、协作发展的新型政企关系,是煤销集团区别于其他国有大型企业最主要的比较优势。在资源整合进程中,煤销集团得到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许多市、县政府相关部门都派人参加到整合领导组,强化工作力度,明确工作责任,强推工作措施,稳步推进了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率先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协议签订率、主体到位率、证照办理率、资金支付率“四个百分百”的既定目标,到2011年底,整合的448座煤矿(保留煤矿163座)。南至运城河津,北至大同新荣,西至吕梁,东至阳泉,遍布山西省内所有地市。同年,煤销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营业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加270亿元;煤炭总经销量2.5亿吨,同比增加6100万吨;非煤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加60亿元。成为省内首个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国企。

蓄势 勃发

2012年9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世界500强榜单,煤销集团首次入围,名列447位,实现了山西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上零的突破。这也是煤销集团继国内神华集团、冀中能源、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之后,第四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煤炭企业。规范了煤炭生产,理顺了主营业务,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12年,煤销集团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全面进入收尾期。针对遗留的重点、难点问题,集团公司坚持走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路子,先后召开了多次资源整合专题例会,专项研究,全面协调,积极推进,寻找突破点,制定有效方案和措施,加快了集团资源整合的全面收官。

鉴于目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煤炭产业存在整合矿数多,但单井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集团公司将煤炭后备资源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任务。一方面,组织各二级主体公司及集团相关部门,并邀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现场指导,多次组织召开增扩资源、接替资源专题会议,对集团165座煤矿的储量进行摸底统计,收集汇总各类资料、图纸及矿井周边情况,通过实地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等方式,积极开展对多宗探矿权、接替井田及整合矿周边可增扩空白资源的争取工作,力争为集团新增资源84亿吨,以支撑集团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争取银行贷款,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投放项目资金,有效保障了日常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的推进。同时,采取“堤内不足堤外补”的方式,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与美国第二大煤炭企业MR&E,Ltd公司就“低阶煤提油技术”进行研讨接洽;与金谷集团、肯尼亚EQT银行就开发肯尼亚煤矿资源事宜进行合作沟通;赴新疆就合作开发当地煤炭资源、收购探矿权等事宜进行实地考察、商务谈判,为集团向省外及海外市场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品牌形象,进人世界强企开疆拓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9

整装煤田被分食

2005年4月29日兖州煤业发出公告,兖州煤业欲投入30亿元的巨资于2005年开始对巨野煤田赵楼和万福两大矿井进行勘探开采。

公告指出,兖州煤业在上市前曾与母公司兖矿集团商订,由母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兖矿菏泽能化公司开展巨野煤田赵楼矿井及万福矿井开发的前期工作,包括办理矿井的立项审批、申请探矿权及矿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据悉,作为开发巨野煤田赵楼煤矿的主体――菏泽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亿,母公司出资人民币5.74亿元,持有菏泽公司95.67%的股权。为了使巨野煤田的赵楼和万福矿井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兖州煤业已与兖矿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购买兖矿菏泽能化公司95.67%的股权。目前只待对兖矿菏泽能化公司完成审计及评估工作,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对其进行收购。

投入30亿元的巨资,即使对于中国国企境外上市第一股兖州煤业来说也绝非小数目。但巨野县发改委宗琮主任却认为,巨野煤田赵楼和万福两大矿井对于兖州煤业来说还是物超所值。宗琮向记者介绍道,作为华东地区唯一储量丰富而没有开发的大煤田――山东巨野煤田现已探明总地质储量55.7亿吨。据估算,这个煤田建成后,每年可产煤1800万吨,实现税利57亿元人民币。巨野矿区包括万福、龙固、赵楼、郭屯、郓城、彭庄、嘉祥县梁宝寺共7对井田。目前,除煤业老大兖矿集团外,山东电力老大鲁能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以及里能集团早已完成对这块优质资源的分食。兖矿集团手中获得的万福和赵楼矿井属优质焦煤、汽肥煤,是市场紧缺煤种,探明地质储量共计150101万吨,预计投产后年生产能力为480万吨,销售收入可达96826万元。

对于获得巨野两对矿井,兖州煤业财务总监吴玉祥表示,兖州煤田目前可采储量不足6亿吨,使公司的生产接续面临巨大压力。该公司2005年已签订的国内煤炭销售合同的平均售价已较去年升32.7%。吴玉祥预计,今年内地煤炭需求为1.5亿吨,但产能只有1亿吨,仍有5000万吨缺口。毫无疑问,巨野煤田的投产将对兖州煤业做强煤炭主业,增加后备煤炭资源储备,提高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记者从山东省发改委得到消息,为了能尽快开发巨野煤田赵楼和万福两大矿井,兖矿煤业还计划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三井物产合资建设开发巨野煤田项目。项目静态投资6.07亿美元,项目合资意向书也已经签订。据一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透露,兖矿煤业与日本三井物产合资主要还是因为煤田开采投入巨大而融资,日本三井物产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不会超过20%。

“随着兖矿煤业获得并投建巨野煤田赵楼和万福两大矿井,意味着华东地区最后一块大型整装煤田7个矿井全部被五大集团抢占。”巨野县煤田开发办公室的姚立华主任告诉记者,“此前几大矿井一直处于开采的前期勘探状态,进入2005年巨野煤田部分矿井将陆续出煤。由于华东地区用煤量约占全国用煤量的1/4,山东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每年须从外地调入煤炭近3000万吨。而巨野煤田7个矿井,每年可产煤1800万吨,实现税利57亿元人民币,平均服务年限达60多年。它的全部投产将有效地解决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最后的晚宴

兖矿煤业对赵楼和万福的开采标志着巨野煤田全部矿井被五大集团瓜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兖矿煤业姗姗来迟。在采访中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其实兖矿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对巨野煤田这块华东地区最后的“盛宴”垂涎三尺,希望获得巨野全部对矿井的整体开采权。但最终却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由于龙固是巨野煤田储量最大的矿井,兖矿、鲁能和新汶几大集团最初对巨野煤田的争夺首先集中在龙固矿井之上。”这名知情人告诉记者,“龙固矿井探明储量为16.8335亿吨,要比兖矿所得的两个矿井的总和还要多。而且矿井肥煤储量丰富,是我国目前较为紧缺的煤类。所以兖矿等几大集团对龙固矿井的争夺一直最为激烈。”

巨野县发改委一名熟知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当时龙固矿井储量丰富,但因其埋藏达1000多米,属中国埋藏最深的矿井之一,投入巨资能否成功开采一度使兖矿等几大集团在最终决断时犹豫不决。由于当时按照国家计委的宗旨,要把矿物局的接续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资源已枯竭的新汶矿业集团来讲是最大的利好。山东省计委基础产业处有关官员介绍,新汶矿业1956年建局,整个矿区有20多万人。由于新汶矿业集团面临着所在山东新泰地区的煤矿资源即将开采殆尽、急需接续,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把巨野最“肥”的龙固矿井的探矿权划拨给了新汶矿业集团。而肥城矿业集团能够得到梁宝寺井田的采矿权也得益于老矿区的枯竭。

即使如此,一直梦想着整天开发巨野煤田的兖矿集团仍未放弃最后的希望。据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龙固矿井开采难度较大,兖矿曾与新汶矿业集团商讨,由兖矿来主导,吸收多家企业人股,在菏泽注册开发总公司,对巨野煤田实施综合开发。但由于几大矿业集团多年以来一直互为竞争,所以兖矿的建议并未得到新汶集团的回应。直到2002年,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与美国ELI集团就共同开发建设巨野煤田龙固矿井达成合作意向,宁愿借用外资企业的实力解决开采难题。

与此同时,鲁能集团也悄然加快了争夺巨野剩余矿井的步伐。作为山东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火力发电煤炭成本占其总生产成本的70%,可见获得充足的煤炭资源对于鲁能降低发电成本可谓至关重要。据介绍,为了能获得矿井的开采权,鲁能与菏泽市能源公司合股组建了山东鲁能菏泽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但让兖矿意外的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没有政策支持也非煤炭部企业的鲁能,却以“煤电一体化”项目捷足先登、率先获得了郭屯、彭庄两个矿井的探矿权。按照规划,鲁能将投资88.9419亿元建设容量为4×60万千瓦的坑口电站,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随后,鲁能集团并不想就此罢休,还极力争取郓城和赵楼井田的探矿权。

此后,巨野几大矿井相继“名花有

主”,山东里能集团也凭借着煤田联产分得了郓城矿井,等到兖矿集团最终在2005年获得赵楼和万福矿井的探矿权,已属巨野煤田最后的晚宴。

分割开采还是联合开发

作为华东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全国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之一的兖矿集团眼睁睁地看着巨野煤田被竞争对手一个个抢夺,整体开发巨野煤田的梦想也告破灭。

采访中,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一名专家认为,如今煤炭行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却是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据统计,在美国,市场集中度小于40%的产业往往被视为分散型产业,而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到10%。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总数为2000多个,其中国有和国家控股的1434个,是采掘业中企业最多的行业。即使是111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平均销售煤炭也只有422万吨,平均市场占有率不到1%。由此我国也萌发出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设想。

据了解,当初探明巨野煤田储量时,有关政界和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大好时机。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基地的主体,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煤炭出口基地,通过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200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曾表示,国家计划培育8到10个生产规模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构建4到5个跨行业、跨地区、亿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以改变目前煤炭企业过多过小的局面。在组建大集团的设想中,就曾特别提及将兖矿集团周边的煤炭资源,特别是巨野煤田交由兖矿统一开发,更紧密地联系兖石铁路、日照港及周围电厂,在华东地区建成集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大集团,形成中国的“鲁尔矿区”。但显然,巨野煤田被不同集团的分割开采却使组建兖矿大型煤炭集团这一设想停留在纸上。

从矿区开发着眼,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块整装煤田,联合开发无疑将大大降低单位煤的开采成本。现在“诸侯分割”局面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将使开采成本大幅上升。按照巨野县重点项目的规划,几乎每一对矿井都要建设坑口电站。记者却在相关资料看到,大多都是本着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原则,只有鲁能一家可大规模发电并上网。但相比而言,以发电为主业的鲁能集团却对煤矿的开采并不擅长。部分学界专家还指出,多家企业分食巨野煤田,每个企业都要各自建设自己的辅助后勤企业,诸如医院、通讯、维修等,可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煤田开发成本的增加。而且如不能在当地产生‘定数量的煤炭后续加工项目,建设一体化能源化工基地将是一句空话,巨野煤田将仅仅是一个原煤输出基地。而煤变油等化工、电力项目投资动辄上百亿,如果进入巨野煤田的各集团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实际的建设能力。

非煤矿山公司工作总结篇10

>> 山西煤改困局 山西煤改“收官” 山西煤改百亿黑金内幕曝光 一名国土员眼中的山西煤改 聚焦山西煤改――不可逆的争锋 山西煤改第一案 山西煤改五年轮回 山西7700亿煤改撤出资金近半就地消化 山西7700亿元煤改撤出资金投资去向揭秘 从山西煤改看地方政府磋商机制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 “后煤改”山西样本 《山西“吃煤”之后》序 山西煤电拉锯真相 山西煤困待解 河南煤改历程 沉重的煤改 煤改遗忘者 艰难“煤改气” “后煤改”财政失血 河南煤改举棋不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山西煤改疮痍 山西煤改疮痍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玥 李毅 李廷祯")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国有煤企虽能提供一流的设计和设备,但未必有一流的责任意识和治理水平。国企也是企业,同样存在负责人考核存在急功近利。

过往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

山西省轰轰烈烈发动煤改后不久,煤炭市场忽然进入冰河期,迄今许多煤炭品种的价格比高峰期跌去了一半左右,产煤大省危机四伏。《财经》记者在山西省的调研显示,“煤改后遗症”正在凸显,使各大煤企雪上加霜。

在临汾,兼并重组完成后的煤企间出现大量三角债;在吕梁,为煤改投入巨资的煤企出现资金链断裂;在太原古交,央企陷入并购后的泥沼;在山西各地,由于利益分配难以均衡,村矿矛盾风起云涌

2013年8月,山西省政府紧急出台煤炭“救市20条”,其中包括暂停征收部分税费,着力解决煤炭企业金融信贷问题等多项措施。“救市20条”为此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组整合遗留问题”。

回看2008年秋,以遏制矿难为由头,省长一声令下,“政府推进,国企主导,限期关闭,强行整合”,国进民退的山西煤改轰然启动(参见本刊2010年第四期封面文章“沉重的煤改”)。转眼五年过去,彼时山西省设计的煤炭产业“5+2”格局,已经梦想成真。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这五大山西煤炭集团,加上山西煤销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5+2”在数年间纵横捭阖,迅速壮大。其麾下的各个整合煤矿,均进行了大规模机械化改造,山西彻底告别小煤窑,进入“大矿时代”。

山西省煤炭厅厅长吴永平曾对外界表示,煤改之后,全省煤炭产量增加,事故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技术化和机械化水平,退出的民间资本也在山西省政府的引导下,流向了高速公路建设、文化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

但对这一结论,各方争议颇多。作为山西主要产业,煤炭交织着各级政府、国有煤企、私营煤矿主、矿区百姓等多方面的复杂利益。急风暴雨式的山西煤改,在提升煤矿生产率和安全性之后,亟待解决接下来的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曾被持续坚挺的煤价掩盖,但当煤炭市场行情掉头向下时,诸多后遗症开始集中发作。 矿难国有化

山西煤改的整合主体是地方国企(后又引入了中央国企),但因为整合主体企业资金短缺,山西诸多新煤矿采取了股份制,吸收大批原矿主参股,于是出现了大批“边建设、边生产”,或在技改区域组织生产的现象。

2012年夏,山西省煤监局忻州煤监站曾对忻州地方国企神达集团的15座矿井和同煤集团兼并的7座矿井股比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22座新矿井中,国有独资的只有1座。随后,煤监局加大了对这些股份制煤矿的监管力度。

今年国庆长假前的9月28日,山西焦煤集团麾下的整合基建矿井发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搜救持续了十天,10人遇难。该矿井正是国有控股,其中山西焦煤占比51%,民营企业山西金晖集团占比49%。

紧接着的9月30日,江西省煤炭集团曲江煤矿又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1人遇难。两起矿难,迫使国务院办公厅在10月2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称“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

自10月10日起,山西叫停了所有建设矿井(包括新建、兼并重组整合、持证改造等各类在建矿井),进行全覆盖安全大整顿。

煤改后的山西,矿难已无法归咎于小煤窑,一个冰冷的现实正在呈现:国有大矿,日益成为非法违法生产的主体。

今年以来,山西已经发生多起矿难:1月7日,阳煤集团寺家庄煤业发生瓦斯爆炸,7人死亡;6月5日,山西离柳鑫瑞煤业发生井下运输事故,6人死亡;8月13日,潞安集团华亿五一煤业井下运送物资时,3名工人被砸死……

矿难国有化,已经成为山西煤改后的又一脸谱。

早在2010年6月,山西省煤监局曾组织13家媒体,开展“三晋安全行”采访活动。采访团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煤改深入,非法违法生产施工、隐患众多的主体,已从过去的中小民营煤矿,转为国有重点煤矿为主,并占到了75%以上,“如何对国有大煤矿进行有效监察,已成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的当务之急”。

更为尴尬的是,昔日瞒报事故不止的民营矿“恶习”,如今亦出现在各大国企身上。

在山西的矿区,始终活跃着一支靠挖掘瞒报事故、敲诈煤矿企业为生的“假记者”队伍。在这些署名“中国环保联盟”、“第一XX网”等的神秘人士努力下,各大国企的瞒报也桩桩见诸于互联网。

最近的几起,是山西煤销集团瞒报朔州石碣峪煤矿矿工苏力杰的井下死亡事故,阳煤集团瞒报堡子煤矿矿工王新民的死亡事故……

在2011年,山西有记者对网络曝光的一批国企瞒报矿难线索进行了统一调查,发现件件属实,数量触目惊心。而山西省政府公布的百万吨死亡率是0.083(今年前八个月)。

业内人士称,大国企虽能提供一流的设计和设备,但未必有一流的责任意识和治理水平。大国企也是企业,同样存在负责人考核,存在急功近利。

譬如民营煤矿曾被广受诟病的“超采”,国有大矿亦部分出现。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同煤集团麾下的塔山煤矿,核定产能1500万吨/年,今年的实际产量或将高达2500万吨。

实行煤改后,山西市县两级的安全监管部门并未摆脱监管重担。“5+2”整合主体中的“5”,因为全是煤炭生产经验丰富的省属国企,其整合的煤矿由安监部门的省级分支监管;而“2”,即以前没有生产经验的山西煤销集团和山煤集团,以及央企、地方整合主体、省外整合主体,均仍由地方政府监管。

这种局面和煤改时的设想并不一样。临汾市和吕梁市煤炭局的职工均称,“煤改后反而更加忙碌。” 政府信誉危机

山西煤改的主导者,是山西省政府。推进国企快速兼并中小型民营煤企,是山西煤改一以贯之的思路。

煤改支持者们认为,正是民营煤矿普遍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阻碍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通过煤改整合,可以改善煤炭产业生态环境,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但《财经》记者的调研显示,无处不在的政府之手,使得山西煤炭企业深受盘剥之苦,这才是山西煤业乱象的重要原因。

黄金十年,煤价暴涨,山西一些煤矿多次转手。煤改中,大量小煤矿被指定的国企兼并,形成单一的买方市场,民营煤企几无谈判余地;而按照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下称《办法》),以最初的资源价款为基数进行少量补偿,根本无法反映煤矿的公允市价。为此,煤老板强烈抵触,但又无可奈何。

山西官方一直宣称,煤改犹如壮士断腕。但黄金十年,山西省各级政府巧立名目,牟利其中,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十年中,官方多次表态要清理煤炭税费,但实际情况是越理越乱。

在山西,一吨煤从坑口到电厂、焦厂,要经历税、费、乱收费、基金等层层扒皮。吕梁市煤炭局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和山西各级政府征收的各类煤炭税费多达25种,占企业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

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向《财经》提供的报告显示,该公司2013年1月-4月,吨煤累计平均售价为320.21元,吨煤税费高达90.33元。该公司总经理刘荣亮介绍,华润电力在山西和江苏两省都有煤炭投资,但成本差异巨大,“吨煤成本差距在150元,原因是山西省税费沉重”。

晋、苏的差别,体现在“费”上。费是地方政府针对煤炭企业“因地制宜”设立的各种收费名目,大多无法无据。在山西,煤企除缴纳社会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治理保证金等多项额外费用外,还需要支付移民搬迁和公益性支出,华润联盛在这方面的支出四年高达5.5亿元,“有些你不干,政府还逼着你干”。

煤兴则晋兴。山西煤炭工业产值占到全省工业产值70%以上,对全省财政收入的贡献占到75%。“如果不在煤炭上想办法,地方财政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一位山西电监办人士称。

山西省内针对煤炭的各项税费名目繁多,且征收随意性很大。吕梁市的煤企,从2011年开始缴纳民兵预备役费、支农金、环境检测等费用。这些费用为何征收,无人知道。一些煤企人士遍寻政府文件,未找到这些费用的出处,应是地方政府自行确定。

山西各级政府从煤炭产业中收取巨额税费后,却要求煤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在山西,地方政府经常要求煤企免费修建学校、医院或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目前,吕梁市和全国诸城一样,正在进行“新城建设”。当地政府甚至找到几个民营煤企,要求每家出10亿元“支持新城建设”。有现金流紧张的煤老板无奈询问:“这笔钱可否十年付清?”

此次煤市下行,山西各级政府财政亦大幅缩水。为了拯救煤企,山西出台“救市20条”,强调要清理涉煤税费项目,“对乱收费,乱摊派一律取消”。

早在2011年下半年,煤价高涨、电力企业入不敷出时,国家发改委就曾出台“压煤保电”政策,提出要通过清理不合理的煤炭税费,来降低煤价。但是,山西官方对此鲜有实际行动。

此轮救市,山西省政府提出,要立即暂停提取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两项基金。虽然该救市措施落实得很快,但晋辽矿业总工程师常宗杰表示这是“杯水车薪”,因为煤价降了700元,税费才减了40元。

“这只是暂停收取,一旦市场好转,山西这些税费马上又会恢复”,一些煤炭企业担心。

山西的煤改,还对山西煤销集团青睐有加。彼时,山西政府之所以将其列入整合主体,正是希望其转型为生产型企业,不再靠征收涉煤费金为生。但在煤改中,山西官方对其一直宽容有加,其收费绵绵无绝期。

多年来,山西煤销集团一直被山西煤企和物流企业投诉,但始终屹立不倒。《财经》记者的调研过程中,所到之处,无人不抱怨深受该公司盘剥之苦。

在山西,煤企如需通过公路向市内的用煤企业(如电厂)售煤,不能直接与电厂签订合同,即便双方已谈妥价格。煤矿和电厂必须分别与煤销集团签订合同,煤炭才能从煤矿运至电厂。而合同规定,煤销集团可以抽走吨煤5.5元的“经销差价”。之后,煤销集团会给煤矿发放准销票,运煤车才能上路通行。

如果煤炭出市、出省,则价格更高。但在此间,除了与双方签合同,煤销集团不提供任何增值服务。

煤销集团之所以能控制山西公路煤运体系,在于其拥有一个遍布省市县三级的庞大稽查体系。其在省内各地有69个煤炭交易大厅,在各级公路上设有329个各类检查站,其中包括在25个工厂门口设立的“企业电厂用煤管理站”。

“煤销集团每天派人三班倒驻扎在煤矿上,飞出去一只蚊子他们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柳林县一位煤企副总喟叹。通过天罗地网般的“硬件设施”,煤销集团强制他们和焦厂签订煤炭购销合同。

山西煤销集团这种权力,出自计划经济年代,但形成既得利益后就再也无法撼动。上世纪80年代,山西煤企规模小、煤价低、相互压价严重。彼时成立煤运公司(煤销集团前身)的目的,是统一经销,提高效益。

2008年,在山西煤销集团的收费权即将到期时,山西省经信委在一份政府文件中强调,省内通过公路运输的煤炭,要统一经销,目的是“抑制和打击无序经营、哄抬煤价、现金交易、偷漏税费、超能力生产等不法行为”。山西省的各级政府文件,多次赋予煤销集团统一经销管理的职能,令其坐收经销差价。

煤改期间,煤销集团将156座小煤矿收入囊中。其办公室人士称,自2012年9月1日起,煤销集团已彻底停止各种收费,主业目前确立为煤炭生产、煤炭专业物流和多元经营三项。但调研显示,目前山西煤销集团的县市公司仍在收费。这些市县公司资产关系复杂,人员臃肿,除了设卡收费,别无其他产业基础和经营经验。

此次的山西“救市20条”,决定让煤销集团减半收取“经销差价”,但多数煤企认为,这笔收费本来师出无名,根本不应该存在。

煤销集团亦有惹不起的对手——五大集团。他们旗下的煤矿,无需煤销集团同意即可通过公路发运,而民营煤企若无“准销票”,则寸步难行。

“煤销集团,其实就是山西省政府的缩影。”一位吕梁民营煤企高管笑称。

历经煤改,山西煤炭产业的整体生态环境已经颠覆,国有企业成为绝对主导者,民企被彻底边缘化。但是,突然而来的行业下行趋势令人错愕。目前半数煤矿仍在技改期,这些煤矿投产之后的产能集中释放,恐将低迷的煤价再次打入谷底。

在“救市20条”中,山西省政府再次提出,要“吸纳不同的社会资本进入煤炭行业”。回望“政府主导,国进民退”的山西煤改,此一提议恍如隔世。

早在2009年8月,山西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宣布将总额达6500亿元的投资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公基”等基础设施领域,但事实上收效甚微。

一位移民海南的临汾前煤老板告诉《财经》记者,“政府信誉已经丧失,说什么我们都不信”。

国务院发展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称,山西省各级政府必须改变思路,要充当裁判员和协调者,而不是亲自当运动员,“不要再试图成为煤炭产业链中的利益分享者”,应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化解煤改过程中的各项矛盾。唯此,山西煤业才能长治久安。 金融风险集聚

目前,山西共有煤矿1061个,合计产能13.11亿吨/年。其中,在建煤矿524座,产能为7.84亿吨/年。由于煤价下跌,这些基建矿井大多选择延长技改时间和延期投产。

为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山西煤改要求煤矿企业必须抛弃以前广泛使用的炮采,上马综采设备。虽然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其技术改造和购置设备费用庞大,每吨生产能力的投入在500元-700元间,即一个年产90万吨的矿井,须投入4.5亿-6.3亿元。

华润联盛自2009年成立后,在山西吕梁收购了38座小煤矿,欲将其改造为12座机械化矿井。但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其部分矿井出现成本售价倒挂,公司陷入亏损。

2013年1月-4月,华润联盛吨煤完全成本为370.21元,但销售单价仅有320.04元。受此影响,今年1月至4月亏损2.6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14.25%。

在山西省参与资源整合的主体煤企,均负债率高企。临汾宏源煤业、山煤集团晋南公司、晋辽煤业等企业负责人称,他们的企业均负债数十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

《财经》记者在临汾采访期间,山西煤销集团临汾公司因为拖欠外省企业50万元货款而被《中国经营报》曝光。该报称,该公司仅重组当地60多家煤矿,投入就高达50亿元,这还不包括后续技改投入,“每年银行利息就高达10亿元”。

煤价下行和煤炭企业糟糕的经营状况已经引发商业银行的警觉。在临汾和吕梁,有些商业银行开始对部分民营煤炭企业收紧贷款。人民银行临汾中心支行行长张林称,已接到上级指令,要求对临汾煤炭企业的信贷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研。

山西“救市20条”写道,要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债务重组,“支持煤炭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能力和还贷能力”。为此,山西各市“金融办”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但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人士称,省市两级已出台的金融指导意见“太空,对于煤企没有实质性作用”。《财经》记者在山西吕梁、临汾、晋中等地走访了多家煤炭企业,均表示 “银行催债的压力日益明显”。

华润联盛在一份向山西省政府汇报的文件中称,该企业目前负债率高达80%,“已经成为合作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对象,银行已经开始缩减授信额度,进一步融资困难很大”。加之上半年前四个月的经营性现金流为-8327万元,“企业资金链随时面临着断裂的危险”。

2009年以来,诸多非煤央企开始涉足煤业,大量并购小煤矿。截至去年底,涉煤央企已达16家,所属煤矿达到309个,年产能超过9亿吨。在煤价跌跌不休下,这些高价并购的地方小煤矿已成“烫手山芋”,中铝、中盐、国电等央企已开始纷纷出售效益欠佳的煤矿。

有各种政策支持的央企尚且如此,重压之下的民营企业就更加步履维艰。山西联盛集团一位副总称,煤矿技改本应得到各银行的长期贷款支持,但民营煤企只能获得短期贷款,除了利息高,“不停倒贷”也让企业不胜其烦。

一份吕梁市煤炭工业局的报告称,该市范围内煤企普遍压产甚至自动停产,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情况稍好的企业工资发到今年5月,多数企业只发到今年3月”。

除银行借贷外,众多涉煤信托亦面临危机。今年6月,媒体爆出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可能面临兑付风险。这笔信托资金价值30.3亿元,山西振富集团运用这笔信托提供的现金,展开煤矿并购和技术改造等。

除了借信托融资,振富集团还借有近30亿元民间高利贷本金。2011年12月开始,煤炭市场回落,民间借贷人对煤企的投资热情下降,振富集团的经营模式受到制约,以致引发大量纠纷诉讼。随着振富集团实际控制人王彦平被警方控制,这笔信托的兑付风险大增。

吕梁市政府的一份文件称,振富集团成立以来,一直处于煤矿收购、资源整合、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阶段,因此没有任何产出和经营收益,其融资除了用于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相当一部分用于支付前期融资的利息。

更加严重的情况在于,即便振富集团旗下煤矿全部达产,按照如今煤炭市场的情况,恐难为企业提供足够的现金流维持其生存。中诚信托的信托产品将于明年元月到期,业内普遍预计违约将是大概率事件。

去年和今年,民营煤炭企业集中的山西柳林县,已经连续爆发了多起民间非法集资大案,标志着以煤矿产业为投资对象的民间高利贷彻底崩盘。其中的王凤连一案,涉案金额远超浙江吴英案。

因资源整合,极为严重的煤炭供销企业“三角债”重现临汾等地。临汾市中级法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官透露,目前临汾市县两级法院受理了大量的此类民事诉讼,煤改后遗症即将呈现。

这位法官称,在煤改中,整合主体的国有大煤企通常先向被兼并的私营煤老板个人支付50%的预付款,待煤老板注销原有的煤矿企业后,再支付剩余50%。这个对价,因山西省政府事先制定了一个“非常低”的煤炭资源补偿行政指令价,让诸多煤老板发现,注销原煤矿时的清算,可能导致补偿资金不抵外债和欠缴费税。于是,部分老板领取了预付款后,便人间蒸发,留下空壳公司,导致大批债权人、银行讨债收贷无门,只得向法院提讼。

临汾蒲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张鹏慧称,“原有煤矿企业清算注销将给金融机构及政府收入造成严重损失。”仅蒲县农村信用社,原煤矿企业就有逾期贷款8433万元,整合主体大多数以资产转让的方式收购煤矿,另组建的新公司在法律上不承担原企业债务,这直接损害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安全。 新的资源浪费

煤改后遗症的另一表现,是浅层煤炭资源的大面积浪费。

按煤化程度,煤炭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烟煤又可大致分为焦煤、动力煤两类。在山西,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蕴藏均很广泛,且矿区均是多煤层分布。一般而言,焦煤埋藏浅,动力煤、无烟煤埋藏深。

历史上,密布山西各大煤田的小煤窑,多被批复为挖掘浅层煤炭,且多采用炮采技术,多头开采较为普遍,井下巷道密布,如同蜘蛛网。煤改要求上马的综采设备,对这类回采率只有30%的破碎资源基本无能为力,而这些浅层煤炭,多是最为珍贵的焦煤。

山煤集团晋南公司副总经理李延进称,其在洪洞县的陆成煤业公司,由原来的数个小煤矿整合而成,其中含著名的“瑞之源煤业”。2007年12月5日,该矿非法越层开采深层煤,造成瓦斯爆炸,死亡105人,引发临汾官场地震。

“整合后,光黑口子就填了100多处。”李延进称,已完工的基建矿未来只能开采未遭破坏的深层煤炭,这大量的浅层焦煤资源,只有放弃,“非常可惜”。

处理这些浅层煤炭,并非没有办法。在整合开始后,山西曾批复大批原有小煤矿在整合主体监管下,进行“过渡性生产”。此举既可为嫌补偿价格过低的小矿主增加收入,也可加速回收浅层煤。

2010年7月31日,阳煤集团监管下的临汾过渡性生产矿井刘沟煤矿,发生非法炸药爆炸,致1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经查,阳煤集团的监管,只是吨煤收取10元管理费,煤矿生产依然是原班人马。随后,矿主蔡永胜被判死刑。

2010年6月,山西焦煤集团监管下的尧都区郑家庄煤矿,亦被当地公安查出私藏4吨非法炸药,矿主杨志刚正组织百余名矿工对浅层煤进行“抢救性发掘”。6月23日,在销毁这批炸药时发生意外爆炸,导致多名公安受伤。

小矿主的急功近利,导致监管层发生警惕,过渡性生产很快结束。

这部分被“抛弃”的浅层煤有多少,山西尚无统计数字。据《财经》记者了解,这其中,还有诸多根本没有开采过的资源,资源储量大得惊人。

2008年7月,山西省政府曾出台“十关闭”的“60号文”,对非法和资源枯竭煤矿进行大规模关闭。其中一条称,“井田面积小于0.8平方公里或储量少于200万吨”的属于资源枯竭矿井,必须政策性关闭。

该规定在煤矿安监法规中找不到任何依据,但这个0.8“消灭”了700个山西小煤矿。在山西忻州急倾斜煤层区,为此出现了储量2000多万吨的“资源枯竭矿井”,甚至还有未出煤的基建矿井亦被关闭。

山西和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胡晓勇介绍称,他的大同红玉梁煤业公司,曾是大同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台湾投资者刚投资了1.2亿元进行矿井基建时,突然因矿区面积是0.79平方公里被强行关闭,“至今无人给个说法,外商一筹莫展”。

“边角料资源,最适合小煤矿人工炮采。上面一些政策,不符合基层现实。”临汾古十银煤矿的一股东告诉《财经》记者,其煤矿亦是刚刚建成就被关闭,5000多万元的建矿成本,阳煤集团只给评估了3500万元,至今才付了一半,海量的信用社贷款利息,让其寝食不安。“但阳煤集团整合了这些小矿后,它又不能开采,资源全部浪费了”。

阳煤集团宣传部一负责人声称,该集团内部曾出过一个测算,结论是证明并购多数小煤矿属于赔钱买卖,无法进行机械化开采,“但阳煤是国企,不能光算经济账,还要配合省里的方针政策”。

要回收这些浅层煤,山西省政府还曾想出一个高招——露天开采。

2007年山西“两会”上,山西省政府曾提出,要在三年内治理676个村庄的地质灾害。其方法一般是:搬迁村庄,用露天开采方式开挖村庄压煤,把采空区里的残留煤炭挖出,最后回填造地。

如此,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不办采矿证的“露天煤矿”。在此政策引导下,大批福建商人涌入山西采煤。但要取得这种资格,闽商需要支付各种“对价”,譬如出资为地方“建设新农村”。

《闽商》杂志曾撰文称,“自2007年以来,200余位闽籍企业家,在山西晋中、阳泉、吕梁、朔州、大同等地,共投资约157.6亿元,轰轰烈烈地参与到农村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其中新农村建设项目3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