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3 11:32:22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影响和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变得日益紧密,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水平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迫切要求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所以财政部在前期改革——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改革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作为培养未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必将会受到这次改革的影响。笔者作为常年工作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

一、CPA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一)CPA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其指导思想

2009年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对此次改革进行了总结。方案提出考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体现胜任能力评价要求的考试制度,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提高,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与国际普遍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相趋同,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总结和继承过去17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比较、分析、提炼、消化、吸收,在充分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的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在改革实践中,充分体现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

(二)CPA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包括报名条件、考试阶段、科目设置、实务经历要求等基本制度,考试命题、考试评卷、考试合格标准等考试质量保证制度,以及考试组织、考场设置、考试纪律等考试组织管理制度。这次改革主要涉及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 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

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

2 调整考试科目

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台,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

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

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

3 调整成绩有效期

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

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二、CPA考试制度改革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的影响

当前,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越来越成为社会万众瞩目、万千学子心之向往的名牌专业,因此很多高校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全国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每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这次改革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主要影响有:

1 对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影响

从前面的改革目标中可以知道,中注协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定位于考生走向国际的通行证;尽量将CPA考试制度与国际趋同。在这里,趋同的不仅是考试制度,事实上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和新的审计准则改革的主要特点也是与国际趋同,可见中注协对注册会计师的定位已经有所变化。虽然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中注协对注册会计师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紧跟注册会计师发展的方向,对相对陈旧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2 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这次改革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独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高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以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系列教材为依据,包括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税法等课程。这个课程体系相对陈旧,主要以会计专业知识为主,并不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信息系统知识、商务沟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却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学校根据各个专业或自己的具体情况,按一类学科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通修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知识体系的不足,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知会计,而不知管理和沟通技能。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的需要,也不能胜任事务所的管理的需要,更别谈走向国际。

3 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方法的影响

这次改革中特别强调注册会计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现有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在职业教育和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学生只需记住考试所覆盖的基础知识即可,争取较高的考试通过率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动力和压力。因此在教学上往往表现为手段单一,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记忆、缺乏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缺乏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的训练,从而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显然,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新时期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要求的。

(二)应对注册会计师改革的一些措施

高等学校是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摇篮,应当根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本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现实状况,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应对当前注册会计师的改革。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调整注册会计师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注册会计师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能够走向国际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知识,以及如何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能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的会计人才,更是培养具备从事会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并能够终身学习的会计专业人才。只有拥有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符合国际上对职业会计师职业技能的要求,才具备在开放的会计市场上与其他国家拥有会计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的竞争能力,才能为学生将来获得国际上的职业会计师资格认证打下基础,才能为学生将来获得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做好准备。

2 完善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计划

专业的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应当反映市场对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按照《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的规定,职业会计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组织和管理企业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会计及相关知识。相比之下,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教材体系侧重于会计及相关知识。对于未来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而言,掌握专业知识是很必要的,并且要加强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但是仅掌握这些是不够的。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审计,并已广泛地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对客户所在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独立地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所以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沟通交流、计算机等都应当进入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同时要提供广泛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质量的灵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调整后的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一方面要引进一批有海外工作经验或者学习经历的教师,他们懂外语,对国际惯例和会计的处理方法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针对这次改革的要求和本校该专业的具体建设要求,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开展教师的海外交流培训计划,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培训。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因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的行业,所以要让学生具有竞争力,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新的专业知识,而老师的知识的更新正是其实现基本的条件。

4 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推动核心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瞬息万变、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大力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册会计师专业要将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改造为“以生活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开放式、双向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改计划,稳步推进。比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5 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育

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会计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能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对被审计单位复杂多样的会计处理工作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因此在注册会计师专业中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专业实践活动、专门课程学习、专题研讨与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都有重大的作用。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

6 加强外语教学和国际交流的力度,为学生走向国际做好准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是大的趋势。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应当发挥自己的高校优势,组织优秀教师,加强外语教学力度,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选拔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人该专业学习,在提高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毕业生对外语的要求水平,比如可以考虑要求英语六级;继续增加专业课程中使用优秀国外原版教材的比例,提高双语和英文教学的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开设国际商务课程,介绍国际商务的惯例、文化和礼仪,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开放思维;在中注协现有的境外实习项目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己拓展学生境外实习的单位。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峰,陈晓丹,张南妮,注册会计师考试发展方向[J]会计之友,2008(8)

[2]郭晓梅完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王册会计师,2006(5)

[3]周兰,吴金龙,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之我见[J]现代经济,2008(7),

[4]韩晓梅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思考[J]中国征册会计师,2008(6)

[5]李铁群地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其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7)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人才培养 人性化管理

1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首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理念落后,难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理念比较落后,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能适应事务所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员工的培养缺乏正规而长远的培养规划。多数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当作福利或者是支出而不是投资,进而不愿为员工培训“买单”,降低对培训的投入,从而造成了员工的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缺乏发展空间与安全感。

其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管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员工人数较少,流动性较大,由于事务所业务的紧急需要,对于人员的招聘、录用、留用、解聘基本上都是几个合伙人作决定,并没有正规的程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了对于员工任用的盲目性,这既使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会给事务所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再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人才培训体系。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都是非注册会计师。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培训大都针对的是中小事务所合伙人和注册会计师,但这部分人在规模不大的事务所里面人数较少,而更多的员工得不到相应的培训机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人员较多,在校生、毕业生、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规划的新手等等,这些实习人员理论和事务经验比较欠缺,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计划,他们往往不能很快的融入到新工作。

2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首先,企业要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改变人才培养理念。事务所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其核心就是知识,而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应该认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人”,更重要的是关怀人和重视人。因此,企业应该改变用人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服务员工来换取员工的忠诚服务。

其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考虑“双赢”,激发员工的动力。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动态地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空间激发员工自我发展的动力,以机制促进组织与员工和谐发展,以培训作为员工发展的阶梯。通过培训晋升是职业发展中对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除以个人工作业绩为基础外,还应综合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工作业绩作为晋升的惟一依据,很可能做出不恰当的晋升决定。

再次,创新培训方式,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第一,对新员工的帮扶。进入事务所的员工都要经历实习阶段,由于新员工对于会计实务不熟悉,这就需要老员工的帮扶。为此,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扶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员工较快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加强事务所内部的交流和融合。在帮扶方面,事务所不仅要指导新员工的实务操作,也要引导他们自我学习和提高。

第二,加强在职培训工作。做好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都必要要求员工有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而就职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大多没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职业规划的必经阶段。为了加强在职培训工作,一方面应当呼吁行业协会开展针对非注册会计师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业务淡季时为员工开展讲座或业务经验交流会,主讲人可以是主任会计师、优秀员工或者高校教师。这样就能做到信息交流,知识分享,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第三,提供员工培训平台和机会。事务所作为知识性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应当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而高校里财会专业的学生又需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和提高。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和高校就有了相互合作的动机。高校在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实习基地,一方面这样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事务所可以作一定的人才储备。而且,高校可以为事务所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

最后,正视事务所人才的流失。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所以,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的承诺。对于员工的离职,事务所应当保持一种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3 关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的思考

虽然早在200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就印发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在2007年财政部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的通知,以及200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的通知,这些通知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培养作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但其中的主要意见都是针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而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里这部分是少数,而大多数员工还没有达到注册会计师水平,那么如何全面提高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质量,加快发展,不仅要呼吁注册会计师协会协调相关资源加强指导,更重要的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和制定这种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2] 赵伟,任冀湘.知识型员工培训[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06).

[3] 郑国怪.企业激励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 宋太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卓越土木工程师;注册工程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87-03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开展,建设领域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目前,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门槛和技术要求都很严格或者可以说严谨,通过难度大。但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执业资格后,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工程行业中各个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同时也得到了社和行业的极大认可。所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既明确了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执业技能和资格,又是对高校土木工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一种行业检验标准。而如何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和土木行业共同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面临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1)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

(2)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针对当前工程界对土木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需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各高校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从安全风险到经济效益,都导致了企业参与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问题的出现。

2.高校的企业资源短缺:实习企业常常是靠研究课题组教师成员的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而教师个人资源中的企业未必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口的企业和施工工地。

3.执行卓越计划的师资困难: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与企业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卓越计划”对师资能力方面的要求。

4.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活动的简单重复性和工程实习完整度差等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执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如何考核,标准怎样制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深入实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明确了土建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我国高校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培养方向。

三、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

目前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中提出了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其素质能力考核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基础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几大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2015年)如表1所示。

从以上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来分析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可以看出,几大注册工程师制度基础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专业考试是以工程案例分析形式体现,与规范是同步更新的,着重考核的是从业人员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是从实际工程出发,注重考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等,这也是国内外土建行业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再结合时展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具体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较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方向。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卓越土木师人才的培养方案。(1)本校遵循教育部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用标准来进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规定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1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2)本校重点按照《土木工程行业标准》来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突出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的理论教学,强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采用了灵活的学分机制和考核制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土建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且在企业工程中严格执行,所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将以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制度作为行业标准来具体修订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中,基础理论考试知识已包含在国家通用标准内容里面,专业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工程案例分析。总之,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新建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理论教学模块与专业考试的专业知识相配套,强化了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与专业考试的工程案例分析,以此来实现按执行行业标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

2.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体系。(1)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本校还大力鼓励学生申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纵向与横向的科研项目中去。(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高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本校响应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的号召,选拔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辰杯”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届“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3)有计划地举行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筑梦飞”建筑设计大赛作为本校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专业的竞赛品牌项目,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设计思维潜能、工程实践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及学生把书本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今,本校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共举行了四届,比赛的内容与形式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且凸显了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比赛体系。目前,大赛已形成以力学架构制作竞赛、CAD技能竞赛、测量技能竞赛和建筑设计竞赛四个子项目为主的专业竞赛体系。在专业改革试点期内,本校近期目标是力争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赛率达到60%以上,远期目标是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全员参与该项赛事。同时,邀请广东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提升“筑梦飞”大赛的品牌效益。

3.加大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过程的力度。(1)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与其他质量工程项目一道,巩固和发展现有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硬件条件,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进一步拓展新的实习基地,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相关企业成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一览表如表2所示。(2)企业深度参与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企业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实践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设计主要指毕业设计。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视校企协同培养,特别设立了五大实习课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企业技术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到实践中去。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本校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到企业中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申请与企业相关的横向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本校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必须获得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土木工程师(r土)、注册造价师资格等。另一方面,本校还推行“企业导师制”,积极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人员担任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五、结语

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城镇化建设和大城市基础升级,让土木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大量的需求与机遇。结合国家土木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开展高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潜质、领导才能、活动能力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出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而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则是一种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其明确了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培养人才执业水平是否合格的一种评价。因此,适应国家注册执业制度要求,按土木工程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共赢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明奎.执业制度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06-109.

[2]顾红春,张友志.基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46-52.

[3]鲁正,武贵,吴启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54-58.

[4]赵文军,孙静,赵永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5,(3):2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

ZHAO Jia-jian,XU Zhao-j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制度;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31-03

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的工程技术人员,其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迅速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分析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高校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发展接轨,满足工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培养出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一般工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1]。我国于2003年颁发了“关于印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2]。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专业评估是为了保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必要的教育水准,而实施的对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认证制度[3]。注册工程师制度基本内容涉及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等。将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挂钩,实施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近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结合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

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

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包括社会实践、测量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原计划36个学分,其中课程设计安排包括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1周,给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3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1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3周,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1周。专业业务实习安排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与设计17周。为了加强基础工程能力训练,通过分析多年来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并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个别环节的周数安排,强化部分内容训练。修改后实践教学环节44个学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改为2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改为3周,生产实习改为8周,并增加了市政工程软件应用实习2周。调整后学生在第七学期实践周数达到13周,基本上以工程设计与现场工作为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也为毕业迅速进入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们进行工程训练的一线,如何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实习走马观花、工作蜻蜓点水的实训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涉及实习基地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实习工作方式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建立等方面。

1.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高等工程专业教育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要求,专业考试内容和所占比重分别为给水工程(占30%)、排水工程(占30%)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占40%)。以前,我校给水排水专业实习的地点基本上以污水厂、自来水厂为主。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桂林、柳州、南宁等多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从事给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以及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与概预算编制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工作。同时,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工作特征,制定配套的教学目标和培训内容,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改变实习方式和考核制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传统的实习方式中认识实习采用大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生产实习采用分组实习,往往一个厂安排1组15名同学左右,进行岗位实习,学生根据厂里的岗位设置轮岗顶班实习;毕业实习多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或就业去向到单位实习。由于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一学年,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改革的重点放在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传统的岗位实习学生安排到岗位常出现学生无所事实,变成近距离参考工人操作的环节。而毕业实习又由于涉及单位过多,缺乏系统监督,流于形式。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引入研究生学术培养的方法,采用导师培养制,并制定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可以主动联系专业相关企业,也可由学校落实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严格控制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4人。导师队伍由专业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构成。按照实习要求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通过工程人才培养的“传帮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实施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和导师一周一次定期交流与讨论,这样即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习考核制度是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核。采用导师培养制实习方式,实习考核相应地完善了考核指标。增加了实习小组讨论、实习答辩、导师鉴定、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和设置实习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加分项目等多方面考核指标,使实习过程成为一种工作业绩的考核,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成绩与投入精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成果有关,增强了实习的实战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

工程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是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基于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些参考性指标,及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特征,近年来高校引进新教师,强调高学历及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背景。工作中,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也倾向于科研项目多少、学术论文的水平等方面,结果出现了教授工程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实践教学纸上谈兵,脱离生产实践的现象。教师工程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高等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一支工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校从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遴选几方面入手,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1.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创造机会让教师定期到不同企业挂职锻炼。给排水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领域,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给排水专业在企业可能从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定期走出去不但让教师们在不同领域获得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单位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术咨询。

2.遴选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聘请这些人员参与到工科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校给水排水专业近年来遴选了一批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实习和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工程能力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由设计单位人员参与培养的学生,4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与设计阶段就签署了就业意向,其他的学生也在求职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与优势。

3.专业教师考核方法。完善工程专业教师考核管理方法。工程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学校应逐步改革配套的师资考核管理办法。对教师的考核从侧重评价研究课题和为主,转化为多种指标共存的考核体系。目前,我校专业教师个人考核主要依据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方面计算工作量而定。其中,科研工作量扩大了考核指标范围,申请专利、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均可折算为科研工作量。该举措为教师投入工程实践教育免去了后顾之忧。

四、结论

我校根据专业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总结出依据注册工程师制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实践也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单位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领域,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影响重大,如何进一步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建立起与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制度相适应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将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长期实践的教学改革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云峰,詹界东,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工程教育,2005,14(1):14-16.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5

cpa专业不对口也可以报考,cpa考试对于专业方面没有限制,只要学历达到高等专科以上,或者会计或相关专业职称达到中级以上都可以报考。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零基础怎么备考cpa 1、学习计划 备考之前自己就要做好学习计划,比如要在几年内考完所有科目,每天自己要抽出多长的时间来学习等等。 2、学习方法 自己在看书学习的时候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6

【论文摘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及其培养的意见,但学历教育中对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了。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上对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的研究,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的基本内容,探讨在审计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未来审计职业能力的培育。

2005年6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指导意见》强调依据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的要求,构建资格前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位教育相结合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全面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人才建设工作。因此,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以此为标准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职业能力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如何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二是如何搞好注册会计师资格前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

一、国际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的启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了对会计人员能力的研究,并于1967年了《职业知识框架》。1968年,AICPA了《会计职业的院校教育准备》,此后两次更新,对美国的会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了《未来的会计教育:为日益扩展的职业做准备》,倡导大学教育应强调技能的培养。为响应AAA的报告,当时的“八大”于1989年联合了《教育的视野:会计职业成功的能力》,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框架,同时资助AAA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通过调查,于1990年了《会计教育的目标:第1号立场申明》,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包括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基础知识(会计、审计和税务)、经营知识、职业道德及领导能力。AICPA于1998年了《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于1999年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从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力资源和规范等因素入手,归纳出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核心服务及核心能力,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转向技能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注册会计师组织都先后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对胜任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相应的文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相应的文告和研究成果。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于1999年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指南》,以IFAC在1996年的第9号国际教育指南《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为基本框架,向各国推荐关于职业知识教育的大纲。

以上各国及各相关组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从工作角色的角度分析职业,然后按任务或子任务细分;二是分析职业人员个体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或职业态度;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研究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的文告中的职能定位和能力构成两方面。例如,美国主要采用能力法。AICPA在前述《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中区分了内部审计、法定财务报告与会计原则、财务分析、控制环境、预算预测与业务策划、成本管理、税务、现金管理、人力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等10项职能;在前述《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中列示了3种能力,包括职能性胜任能力(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及运用科技强化职能的能力)、个人胜任能力(职业风度、问题解决与决策制定、协作、领导、交流、项目管理及运用科技强化个人能力的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战略及批判性思维、行业或分部的视野、全球或国际视野、资源管理、统计及规章视野、市场和客户关注以及运用科技强化经营视野的能力)。

加入WTO使我国的职业会计师行业壁垒消除,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国会计的高等教育、职业会计师的考核和后续教育均缺乏职业能力框架的支持。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早在1996年就指出,会计教育和实践的目的是培养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没有完整的能力框架,就不会有适当的会计教育、准入标准和后续培训体系,也就不利于职业会计师的培养。因此,构建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在我国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体系的构成

《指导意见》的第26条谈到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实际上可以把以上三个方面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应该包含的一个基本能力框架。

(一)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

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税务、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外语等。

(二)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

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应该包括:1. 对变革和发展的应对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对变革的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管理能力。2.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说服他人技巧、讲演、谈判能力。3.决策能力。包括战略洞察力、分析能力、智力能力、挑战性思维、良好的判断力。4.协作能力。包括团队建设能力、领导与被领导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指导、监督和授权能力。5.市场开拓能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能够建立信誉,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工作成果,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能把握时机拓展业务领域。6.战略管理能力。指注册会计师应有商业前瞻眼光,能够制定综合性战略计划,确立目标,并能根据行业内最佳实务标准改进工作、确定任务和时间,同时具有安排优先顺序的能力。

(三)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应具有的专业态度和行为规范

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应具有的专业态度和行为规范包括:1.正直诚信。这是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它使得会计人员值得信赖,使得雇主和客户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对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具有信心。 2.社会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公众利益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它要求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在商业环境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保证所做出的决定自始至终保护公众的利益。3.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应在执业时保持形式及实质上的独立性、遵守职业规范、避免利益冲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承担对社会公众、同行及客户的责任。 4.职业审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审慎态度,保持健康的职业怀疑精神,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或证实这种怀疑。这要求审慎选择客户、深入了解客户业务、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5.良好的职业风范。注册会计师应表现出与专业人士的职业特点相符合的仪表和行为方式,自觉维护注册会计师的令人信赖的职业形象。6.追求卓越。注册会计师应当为所服务部门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它要求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并不断地学习,永不落伍以确保会计人员了解市场的发展及其对他们所服务的企业或客户的影响。

三、学历教育中完善注册会计师能力体系培育的途径

《指导意见》把开办行MPAcc和EMBA在职学位教育作为培养行业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管理层、注册会计行业和教育界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对职业能力框架体系的培育上。大学审计、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中对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被忽视了。但笔者认为,学历教育是每个行业职业人员教育的起点,大学阶段的学历教育决定了一个行业未来职业人才知识体系和能力框架的基础,审计会计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了绝大多数的行业中坚力量。《指导意见》也把资格前教育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教育的一个方面,因此,学历教育应该是资格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对在学历教育中引入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培养未来注册会计师职业人才的审计学(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专业,应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在教学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环节探索培育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途径。

(一)完善审计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研究与开发是注册会计师能力教育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成败。教学设施先进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能否开发出一流的、适合业务需求的、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课程。课程开发应以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为前提,以学习和掌握会计财务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为目标,强调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现行的许多高等学校的审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基本达到了要求,但培养学生能力体系的课程设置基本是空白。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及内部控制进行风险推断,因此笔者建议设置《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逻辑学》、《公共关系》、《社会调查》等相关课程。

(二)采用案例教学与模拟教学

审计与鉴证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与鉴证理论知识、组织审计与鉴证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审计与鉴证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员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审计具有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学生掌握其内容更多地依靠实践。同时,有些活动受条件局限,不易在社会实践中获得,这就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解。模拟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对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它可以说是开展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一个便捷、有效的方式。

(三)加强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学习不能单纯地从书本到书本,必须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指导。因此,能力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正是目前许多学校审计师资的弱项。加强教师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只有一种,即采用走出去的策略,定期选派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掌握审计实践技术,在实践中感受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内涵与形成过程,再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堂,以此促进教学。

(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资深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

学生在学历教育中接受的大部分是书本知识,缺乏对审计实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对审计具体过程和能力要求难以形成思维上的感性认识。虽然这一点可以在以后的执业过程中慢慢领悟,但在时间上和深度上延误了学生对审计实践的认识。因此,在学历教育中,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形式的小学分课程,聘请经验较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给学生做审计实务方面的指导,以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就能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与职业继续教育[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7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建筑类本科专业,是培养与城市建设紧密相关的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方面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类专业教育与执业制度密切相关[1-3],国家对建筑类相关行业实施执业注册制度,并通过相应的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保证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注册制度的衔接性,从而使该类本科专业教育除大学教育的一般属性之外,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执业教育属性。执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仅依靠本科教育,还取决于毕业后实践工作中的经验累积,但本科阶段的执业教育是最为关键的环节[4]。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执业知识和能力,是其就业时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标杆,也是其能否在规定年限后较快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等执业资格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在积极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合理确定本科教育中执业教育任务,是建筑类专业尤其是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为此,需要针对当前建筑类本科专业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本科阶段中执业教育的适宜目标,并在此目标下探索优化途径,以期更好完成本科阶段所应承担的执业教育任务,培养可较快适应执业要求的本科人才。

一、本科执业教育要求和问题

(一)执业能力与本科专业教育

执业能力是实行注册制度的各专业(行业)从业者开展相关业务的重要基础,并反映在专业教育评估、注册资格考试的科目设置和考试大纲、注册登记制度以及继续教育之中。对建筑类专业来说,专业教育评估有别于一般的工科教育,强调对相关专业实务的了解、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注册建筑师和规划师考试中,则通过设置具有明显执业需求导向的科目予以反映。本科专业教育是执业能力形成并逐步增强的首要环节,是执业者形成对今后拟从事职业的基本认识、构建执业能力基本框架并形成初步执业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本科专业教育,学生可借助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训练,逐步形成一定的执业能力[5]。同时,培养职业兴趣、建立执业自信,对执业者的职业生涯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本科专业教育对构建执业能力框架、提高执业能力水平的作用。

(二)本科执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与现实问题

在国家执业注册制度导向下的建筑类本科专业教育,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更为综合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从而有别于其他一般工科专业执业能力培养。如此,学生毕业后经过规定年限的业务实践,通过考试取得注册建筑师、规划师资格,进行相应程序的登记注册,开展执业资格允许范围内的业务。国内相关院校,特别是已通过或准备参加相应专业教育评估的建筑类专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中,都已或多或少反映了对学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关注[6]。学生已对执业能力要求有了逐步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执业能力水平。然而,由于专业教育过程中师资薄弱、学时限制等具体困难,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认为执业能力主要是学生毕业后在实践中形成的,本科专业教育对此作用有限;(2)以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能力培养替代执业能力培养,业务实习也仅仅成了一种规划或设计实习;(3)执业能力培养,仅依靠设置少量课程,忽视非课程环节的培养作用;(4)虽重视执业能力培养,但未充分发挥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潜力。这些认识和培养过程上的问题,妨碍了本科生执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对本科生而言,在有限的学制期内全面形成满足注册、执业所需的执业能力是不现实的。上述对执业能力培养认识上的局限、培养过程与措施上的偏差,又导致学生执业能力培养远远低于其应该而且可以达到的培养水平。因此,深刻反思现有的本科专业教育体系,系统挖掘学制期内各种可行途径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本科学生执业教育水平十分必要。

二、本科执业教育的适宜目标

为了在建筑类本科专业进行适宜的执业能力培养,必须以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原则,明确本科专业阶段应该进行的执业教育目标和内容。从现行条件和行业需求看,主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促使学生了解执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科生入学之初,通常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很少,甚至存在多种误解。同时,在多年对建筑类专业新生的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新生并不清楚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对应的注册、执业制度。即使到了二、三年级,尽管已经知道毕业几年后可以参加注册考试,但对注册、执业及相应能力的要求仍然不甚了解。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对毕业后拟从事职业的完整认识,制约了对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意义、价值的正确判断,从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显著。因此,及时向学生传达本专业执业所需能力的类型、范围以及本科阶段应达到的程度十分必要。需要让学生了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执业能力不仅限于方案(施工图)设计和表达,还需熟悉相应政策、经营、管理内容,明确执业范围包括前期策划、技术咨询、施工指导和监督、规划管理等内容。在本科阶段,有些执业能力作为一种入行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掌握的,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和规划能力等,并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而有些是分阶段掌握,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如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等。

(二)帮助学生建构有差别的执业知识和能力框架

在本科教育阶段让学生全面掌握执业所需的专业相关知识,系统具备注册入行所需专业能力是不现实的,但通过本科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积累尽可能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形成基本执业知识和能力框架则是可行的。这个框架首先应在促进学生对专业今后执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整体与充分认识基础上,通过较强的规定性要求,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从而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框架。同时,出于对学生天赋、基础条件及今后从业计划等方面的考虑,本科执业教育应允许不同学生毕业时所建立的执业知识和能力框架有所差异。让不同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及其预期的执业范围,有选择、有侧重地补充和加强所需其他相关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从而使之形成有别于他人的执业知识和能力框架。

(三)帮助学生掌握执业能力形成的途径与方法

本科专业教育虽然培养的执业能力有限,但对认识执业能力构成以及建立能力框架是必须的,可为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完整和较高水平的执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此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科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执业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以既有框架为基础,不断增强已具备的执业能力,不断补充、完善执业能力结构。这些途径和方法,除了接受规定的继续教育课程、积极获取指导等之外,主要依靠自主学习。因此,在本科专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p#分页标题#e#

三、本科执业教育的优化途径

面对建筑类专业本科执业教育问题,对照上述适宜教育目标,需要在现行一般途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三方面优化。

(一)增强师生及管理者的执业教育意识

建筑类专业本科教育是实行注册执业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注册人员执业能力形成的起点。区别于一般工科专业本科教育,执业教育是其不可缺少的教育属性,执业能力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必须树立在大学专业教育基础上的执业教育意识和观念,以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为己任,并在培养目标、方式和过程中,充分发挥潜力,实现执业能力的有效培养。执业能力培养不仅是本科专业教育任务的扩展,更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转变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时刻明确执业教育意识,把执业相关知识和要求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规划和设计指导乃至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重视对学生执业能力的言传身教,教师应尽早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资格,并开展相应的执业活动。为今后能成为合格的注册建筑师或规划师,学生需要尽早认识所学专业的执业教育特征,了解相关执业能力构成和可行提升途径,进行目标清晰、行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应改变“建筑设计或规划能力是本科阶段所能形成的唯一执业能力”这种不当观念,重视对职业道德素养、政策与法规、交流技能等相关技术的领悟和掌握。教学组织管理者则必须充分关注执业能力培养需要,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全程反映执业教育导向,全方位挖掘培养执业能力的潜力。通过可行的途径、可能的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提升学生在学制期内的执业能力培养效能。

(二)系统建构执业教育课程和环节体系

本科专业教育中的执业知识传授和执业能力培养,不是仅靠与注册考试相对应的几门课程和实践环节就能奏效的,需要各种可实行执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包括相关课外讲座、科技活动及师生之间个别交流等共同构成执业教育课内外、校内外课程与环节体系,并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此体系进行宣讲。体系中的各门课程和各个环节相互支撑、互相配合,共同反映执业能力培养意图。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设计指导中,及时反映业界技术动态、现行政策与法规、最新设计与规划案例以及教师执业中的经验和体会等。教师在课外实践指导、与学生交流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执业知识进行提示、阐释,并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提升能力。

(三)完善高校与业界合作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对于建筑类本科专业教育来说,业界专业人员参与教育过程可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熟悉执业流程、要求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业界除了通常关注的设计院或规划院、政府管理部门等之外,还需包括常被忽视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未被建筑类专业重视的建筑施工单位等。房地产开发是注册建筑师和规划师业务所涉及的重要方面,也是本科执业能力培养中所必须关注的。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是注册建筑师必须了解,并在相关业务中给予考虑的。一般专业教育中只安排课程和工地参观,学生对施工组织流程等依然知之甚少,不利于执业能力培养。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类专业执业能力培养方面能发挥更大作用,弥补上述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业界在本科执业教育中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高校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式。充分发挥业界作用有助于提高本科执业能力培养成效,因此,高校应密切与业界的合作关系,积极邀请业界人士参与培养方案修订、授课、毕业答辩、讲座举办等,所邀单位包括建筑设计院或规划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部门。以此让学生获得更多了解执业要求及提升执业能力的机会。建筑师和规划师等业务实习是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了解执业要求、培养执业能力等具有重要帮助。但通常的做法是把学生安排到设计(规划)院参与设计工作,较少机会接触设计之外的其他执业能力。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建筑类专业学生业务实践环节的操作模式,让学生接触更多执业环节,拓宽执业能力培养范围。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8

但是,从总体的环境上来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系列欺诈事件不断地发生,不但严重冲击了经济市场,而且对注册会计师以及投资者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出现审计失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追究责任问题,但这不仅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责任,社会公众很可能将矛头直接指向对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迫使其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审计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我国独立审计法律风险责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规范完善独立审计责任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及最终应承担的责任作了规定,但是没有明确划分在各个阶段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一些特殊的业务缺乏详细性的说明;此外,相关法律只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工作中的过失承担责任,对于过失的鉴定问题并未详细规定,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因此应注重研究制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条款,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相关机构尽快修订,使得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真正做到协调一致,使得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进行处罚时能够做到量刑一致。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1.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的《改进和加强行业监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积极探索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对事务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控制准则、业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事务所内部治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实施综合检查和评价。”

2.协调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针对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要依法明确监管和检查的权限,确定监管和检查的重点,及时沟通协调检查计划和检查名单,通报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落实部门间的案件移送,联手对影响大、情节严重的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到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有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力度。

三、构建专业鉴定机构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产生涉及到审计技术,而审计技术又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因此建立独立的审计技术司法鉴定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在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之下,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制定,把全国范围之内的,所有的已经具备进行审计鉴定人资格的人员的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统计,对其进行编辑,之后把这份资料放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司法机关内进行保存,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大力提升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力度以及行业自律性,还可以让裁判的公正性得到保障,同时让公众参与到审计鉴定工作的监督的机会变得更多。

四、强化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与素养

1.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提升。

增强执业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保持独立,可以说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只有保持了独立性,才能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作为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行业约束和执业道德准则。就注册会计师而言,在承接业务时,要了解此行业的专业知识,关注有关动态和发展趋势,更要分清楚高风险客户和低风险客户,从而分别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在出具报告的时候还必须经过项目组各级的复核,如果不严格遵守,都将可能导致错报未被发现。

应保持职业怀疑。这样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适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容易存在重大错报的地方保持警觉,从而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对项目组成员加强监督。差错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同样差错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也是很正常。但是,审计业务中许多差错的出现是由于审计项目组成员未进行必要的监督而发生的,特别是某种程序的不恰当执行。因此,在审计业务执行中,一定要合理分工,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差错的出现。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9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 高职

一、高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近年来,中注协制定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着力推进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将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作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会计师事务所,有国际“四大”,国内 “百强”,省内“前列”,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1所示。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不论从人员规模,还是从收入规模上看,中小事务所是占有绝大比重的。他们的业务是以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为主体的,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既需要领军人物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实际工作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一般业务的审计、审阅签证服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

全国22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国际会计公司、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高层次后备人才;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助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教学基地,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的教学方式,以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养、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了大量学子。毕业的学生大量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中,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13 026人报名,7 895人参加考试,情况如表2。

统计资料分析证实,从学历结构看,具备专科学历的考生位于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龄结构看,26-35岁之间的考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当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率较高;从专业结构看,财经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占绝大多数。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年的探索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到2007年,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拥有会计师事务所273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业务收入3.4亿元;拥有注册会计师2 670人,从业人员近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如表3: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具备专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位于队伍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于2002年开发申报,2003年9月开始招生。6年来累计招生1 318人,毕业580人,一次就业率达82%,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根据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的培养思路,对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学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人才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用人单位贴近市场。

2002年以来,学院持续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成立了由学校、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等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规律。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维系着一个学院的生命力。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定期招聘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制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师资培训费专项开支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专职专业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到36%、47%;硕士研究生占到83%;75%的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及实践经历。同时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团队总数的50%。形成了专兼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注重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执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宽的通用能力。为此,学院特别注重学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需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模块,开展各种类型的训练,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学赏析》、《管理沟通》、《计算机应用实战》、《实用英语》、《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开展了辩论赛、演讲赛、法庭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实战演练等训练;进行了“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听说交流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四)强化以专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会计凭证的编制、点钞、会计记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6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探索出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审计综合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两大核心技能体系、10项职业技能。如图1所示。

根据10项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设计了专业课程模块与体系,主要课程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科目《会计》、《审计》、《财务与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分解的专业课程,包含《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会计制度设计》、《工程造价》、《纳税筹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等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密切衔接,共同支撑了10项技能的培养。按照行业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建立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技能和知识结构,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实践项目和专业知识教学,按照“双证互通”的基本思路,撰写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工学结合的精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实践条件是落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学院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注册会计师实训室、电子理财实训室、电子沙盘演练室等,实现校内实践教学的“情景再现”。同时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依托,与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充分利用,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探索和构建了“一平台、二支撑、三结合、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平台,即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5年以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实训基地工作一直作为“加强我省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为行业发展培养、发掘新生力量,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好做扎实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要事来做,“为学校和事务所架起一座人才培养、选拔的桥梁。”每年都以文件、会议形式,组织安排所属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出具“介绍信”安排学生进入全省范围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二支撑,以全省2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共同支撑了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各实训基地高度重视,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执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年度报告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同时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季节性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在事务所业务繁忙的12月份到6月份,安排学生到事务所顶岗实习,参加审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既增强了实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一些人力资源季节性短缺问题,实现了学校和事务所双方的共赢。三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四递进,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实景模拟―顶岗实习的层层递进的实践训练步骤,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3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职前基本训练,提高了职业素养,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使学生“上手快、用得上”,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明天的发展潜质。

学院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问题及困难翔实地描述给学生,把本专业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为今后长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奠定基础,适应知识、能力体系不断更新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需要。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浩大的艰巨工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铁群.地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其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7).

[2] 吴溪.《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的意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3] 陈毓圭秘书长就高校开展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答记者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

注册会计师学习计划篇10

一、认真总结九五年工作,制定九六年工作计划

年初在昌平培训中心召开了注协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在各部门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对九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深入讨论并制定了九六年工作计划。通过总结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明确了九六年工作任务:即九六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提出的“约法三章”和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精神为中心,认真研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模、质量和发展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鉴证和服务作用。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宣传贯彻《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强化行业监督机制,促进规范执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会计师事务所脱钩与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实现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注册审计师协会的联合,使北京注册会计师事业统一、健康、协调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北京注协行业组织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律作用。96年工作计划已报请市局领导同意。

二、召开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二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

会议听取了北京注协的九五年工作总结,研究了北京注协九六年工作计划和成立北京注协纪律委员会事项。这次常务理事会提出做为行业协会重点要突出服务职能,不仅要为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更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重点要建立五个机制:一是要建立行业监督机制,成立纪律委员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检查;二是要建立审批机制,强化审批管理;三是要建立培训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小组,就培训项目和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四是要建立指导机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咨询;五是要建立考试机制,在北京市考试委员会领导下,完善考后服务,使更多高水平的人才进入注册会计师队伍。

第二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会议开得及时、富有成效,为九六年协会工作进一步打开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监督和指导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1、成立了北京注册会计师纪律委员会

北京注协纪律委员会经过酝酿筹备于今年三月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了成立大会。纪律委员会由北京市财政局、北京注协会员代表和企业界代表11人组成,纪律委员会将在北京注协理事会的领导下,对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违法违纪和不名誉行为实行教育和惩戒,并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纪律的规范,同时了“北京注协纪律委员会工作章程”和北京纪律委员会条款。纪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向着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成立大会的情况在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北京晚报、中国财经报进行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2、筹备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的有关工作;完成了《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草案)的修改工作,对准备推荐的委员资格进行了审查。

这次修改的《北京注协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对有关条款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对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体概括条款,进一步明确了委员会的认定、产生办法及任期,还对机构设置、例会制度等条款也做了修改。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事宜已报请市局领导同意,拟于5月底6月初正式成立。

3、制发了1996年度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计划。根据京会协「1996第003号《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制度》(试行)的规定,结合北京注协近年来的业务检查情况,制发了九六年度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计划,并以北京注协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检查通知,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做好业务检查前的自查工作,同时要求业务检查做为提高执业水平,保证执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加以重视。计划检查的会计师事务所有31家,其中包括95年新成立的及曾发生过执业质量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次检查的重点是事务所内部财务管理和执业质量两个方面。

4、与北京市工商局企业监督处共同组织“95年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本年检验证”的复查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公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经与北京市工商局企业监督处共同协商,于4月份对我市104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本验证情况进行了复查。其中验证合格的57家,不合格的47家。资本验证不合格的47家中,有3家公司的验证工作,是由北京注协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占不合格总数的6.4%。其他均为中字号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做的业务。此次股本验证的复查工作是由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注协合作,共同抽取企业年检中提供的证明文件资料和事务所出具的年检报告,从而鉴定事务所出具的年检报告的客观公正性,评价企业年检行为的真伪,以期达到保证年检质量的目的。这是一种新的复查方式,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检查工作的数量和效果。有关复查鉴定结果,市工商局正在整理中,近期将会形成一个文字材料。

四、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注册办法,加强非执业会员管理

1、拟定了《北京地区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办法》实施的具体条件。在具体条件中规定了对事务所的十个主要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事务所的发起人(即股东)必须是执业满三年的注册会计师等;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主任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事务所申报程序等。这为严格审批高起点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依据。

2、完成了九五年度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根据中国注协的年检工作安排,3—5月对执业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检查。三月北京注协向会计师事务所转发了中国注协的年检办法,并对年检的时间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安排。为了确保年检工作顺利进行,今年年检工作与往年有较大变化。一是将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分开,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检查将由业务检查制度另行规定;二是将事务所报送注册会计师的年检材料与报送证书分开,以保证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正常开展业务。

第一阶段对93家事务所的1200余名注册会计师的年检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有问题的事务所我们要求进一步查清事实,并做出书面报告;第二阶段对所有注册会计师的证书进行审核和签盖“年检专用章”,并将九五年检工作进行了汇总。年检结果如下:应参加年检人数为1145名;实际参加年检人数1108名;未参加年检人数37名;年检通过人数1097名;年检未通过人数11人;年检公告人数1283人(含新批注册会计师186名)。注册会计师九五年检通过名单将在五月二十九日的《北京日报》上进行公告。

3、进行了九五年度注册会计师行业调查和文字录入统计工作。今年3—4月份北京注协对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行业调查,并对10万多个数据进行了输机录入统计工作。这次行业调查将为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有关行业调查的分析报告将在六月份完成。

4、草拟了《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学员登记制度》。学员登记制度的建立将在全国率先以制度形式,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考试并专职从事业务的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该项制度对注册会计师学员的定义、申请程序、年度检查、变更等都做了具体规范。该项制度重点是为了确保申报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年限,将有助于把好注册会计师的预备期和入门关口,进而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这项制度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中。

5、对北京注协所属非执业会员进行了九五年检工作。根据中国注协的非执业会员管理办法,经过认真准备,先后在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进行公告,要求北京注协所属非执业会员参加九五年度检查。三月份北京注协对470多名非执业会员进行了年检,同时发放了5000多份资料。

但由于非执业会员比较分散,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有一部分非执业会员(400多名)尚未参加年检。今后除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联系外,还要加强对非执业会员的管理和服务,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五、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

1、积极筹备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专家咨询组,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有关专家咨询组的工作目标、职责、人员组成、工作方式已基本确定,并已上报市局领导批准。

2、起草了“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指导意见”,并邀请了部分专家教授对“指导意见”进行了座谈讨论。专家们对指导意见提出了很高、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们的建议,现在正进一步修改完善,拟于五月底完成。

3、制定了“北京地区一九九六年注册会计师培训计划”。根据指导意见,结合中国注协九六年培训计划,制发了该计划。九六年北京注协的培训以“独立审计准则”为重点,争取通过6—7期培训,使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业务骨干全部接受培训。

通过起草指导意见和筹备成立专家咨询组,将使北京注协96年和95期间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和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一期是新批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共90多名新批注册会计师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就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讲解。大家普遍反映北京注协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对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有很大帮助;第二期是非执业会员培训班,共三百余名参加了培训;第三期是配合95年度涉外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年审工作举办了涉外企业年审税收政策培训班,32家事务所210多名注册会计师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北京市国税局主管涉外税收工作的领导进行讲授。事务所反映税收政策讲得系统全面,有政策、有实例。

六、积极发挥行业协调作用,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1、与市国税局多次协商,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在京中央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项审计工作,并在业务收费、报告格式、业务范围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还协调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使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都满意,充分发挥了协会的协调职能。

2、协助北京市工商局做好对部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的年检工作。一是争取将所有事务所都列入年检名单中;二是在收费上,力求业务收费与工作量、责任风险相平衡;三是在年检内容和要求上尽量与审计准则相一致;四是积极向市工商局反映意见,坚决反对行政干预的行为。在这次年检中,北京注协的协调工作是有成效的,从而保证了年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为北京会计师事务所和江海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验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协调。北京注协认真研究了北会验资纠纷一案的一审判决,并与北会律师讨论了上诉的请求及理由,并与二审法院积极接触,提出了北京注协专业意见,促使该案妥善解决。另外又与北京第二人民法院进行了协调,避免了欲查封江海会计师事务所和拘留注册会计师崔进的打算,保护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维护了本行业的利益。

4、北京注协与北京市物价局共同协商了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业务收费标准。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就业务收费的档次、范围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业务收费标准将于六月由北京市物价局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签发。

5、举办了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人才交流会。三月份在北京市委党校礼堂举办了有45家事务所参加的北京地区第三届注册会计师人才交流洽谈会,全科合格者共700多人前来咨询洽谈。这次洽谈会北京注协也直接参与进来,并专设了“北京注协咨询台”,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宣传了注册会计师事业,同时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推荐了人才。

6、努力为各会计师事务所做好服务并提供各种信息资料。1—5月份共发出各类文件8725份,资料六大类共7100份,发放注册会计师系列化教材1200多册,为事务所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资料来源。

七、认真做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第一阶段的工作

1、成立了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考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订书辅导等组织工作,并于3月11日到31日在北京市委党校完成了96年度考试报名工作。注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放弃了双休日,在20天里累计报名共18,000人,订购学习教材90,000册,报考前辅导共10,000人。现在正进行考生档案输入计算机发放教材和培训辅导教师等工作。

2、研究成立了注册会计师考试教研室,教研室有六名教师组成,并获得北京注协颁发的聘书。

八、汇总了事务所95年度会计决算报表

今年1—3月逐一审核了事务所报来的95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并对报表错误进行了修改,汇总修正了事务所财务软盘,编制了事务所决算报表,现已上报中国注协。据统计,1995年事务所业务收入总额为85,740,000元,其中北会事务所12,050,000元,京都事务所7,010,000元,龙洲事务所5,200,000元,永拓事务所3,660,000元,兴华事务所3,390,000元,中燕事务所3,290,000元,同仁事务所3,050,000元,华龙事务所2,330,000元,天平事务所1,680,000元,天正事务所1,550,000元。以上名列前十名的事务所业务收入43,260,000元,占总收入的50.46%,事务所业务收入比去年增长6 .3%。协会会费收入为857,000元,中国注协会费已上交。

关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工作,贯彻“约法三章“精神的有关文件正在草拟中。

九、积极认真的做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注册审计师协会联合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两会的联合与注册审计师协会多次进行了磋商

十、加强协会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今年协会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协会职能,一是对协会机构人员做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各部的负责人和部门职责。对96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到部门和人。实现了计划上墙,月度考核,责任到人。二是在市局领导支持下:1.明确了协会作为市局下属独立职能部门而存在,这有利于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2.调进四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两名党员,有一名研究生和一名双学位学生,加强了协会人员力量。三是陆续完善了协会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协会的内部管理。四是加强协会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努力提高协会人员自身的素质。

十一、筹备纪念北京注协成立三周年的活动

1、安排北京电视台记者采访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注协常务副会长李士松,并将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五月二十日18:30)播出。

2、组织22日下午纪念北京注协成立三周年电影招待会。

3、购置纪念品发给每一位执业注册会计师。

总之,北京注协1—5月份,在北京市财政局和有关综合部门及事务所的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领导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下半年,注协将更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职能作用,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开拓新局面,为北京地区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