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8:04:15

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1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非典型;审计业务

随着我国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革和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制向认缴制的转变,注册会计师传统的审计、验资等基本业务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说,这个改变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明显,以前一直习惯从事并倚重的企业年报审计、验资业务开始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党和政府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全民依靠法治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催生了注册会计师新的业务领域,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法院委托的司法会计鉴定、破产清算审计、经济纠纷双方当事人委托的专项审计(如合伙经营利润审计)。相较于传统的年报审计业务,这些新的鉴证业务堪称“非典型”审计业务,在审计周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的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也对执行此类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者结合自身从事审计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工作近20年的亲身经历,就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特殊事项浅谈一些个人体会,作为抛砖引玉。

一、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如前所述,“非典型”审计业务往往在审计周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的表述等方面是“非典型”的,与传统的年报审计业务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审计对象的特殊性,相较于一般正常经营的企业来说,此类业务所涉及的审计对象往往存在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不规范、原始凭据不齐全、当事人已经离职等特殊状况,因此,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还要面对被审计单位账册资料不全、相关人员配合度差、审计取证难度大、委托人对审计业务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审计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如果不认真研究、审慎对待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加强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很可能造成审计失败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时需要特殊

考虑的事项(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为例)鉴于以上的分析,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执行审计工作外,还需要着重考虑并谨慎的应对以下问题(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为例)。(一)加强审前沟通,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和要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通常由村民理财小组提出、村委会委托。由于审计业务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为村民等非专业人士,受专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审计工作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些误解或理解上的偏差,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所能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结论的合理保证程度等。因此,在接受审计委托前,注册会计师要着重实施以下必要的程序。1.通过与村民理财小组、村委会领导沟通,详细了解该村的具体情况,包括村民人数、土地面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情况、收入主要来源、财务核算体系、村民理财小组的运作情况等。同时,考虑到该类审计通常存在争议激烈的双方,注册会计师还应选取双方的关键当事人,通过走访了解村民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和疑问。2.在初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与村民理财小组、村委会讨论、商定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收费、需要协助的有关事项等。在此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了解委托审计具体目的和要求,结合初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评估审计工作能否为审计目的提供合理保证,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在协商的基础上修改审计约定事项甚至拒绝接受委托,避免或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3.合理约定特别事项。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基础可能比较差,因此,注册会计师还需要在接受审计委托之前就相关的特别事项与委托方达成一致,包括指定与审计组对接的委托方人员、审计过程中补充资料的方式、正式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等,避免审计过程中受到不正常的干扰。(二)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坚守独立性,合理的应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不全等特殊情况在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会面临对于同一事项在争议双方当事人口中的不同表述,此时,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恪守独立性原则,避免偏听偏信。这种不同的表述或出于特定的利益目的、或出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注册会计师应对双方的表述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在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切忌因感情用事而被错误的信息误导。此外,被审计单位资料不全也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暂时还未全部得到改善,因此,审计过程中无法提供合同、会计资料等审计所需证据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也为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制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注册会计师除考虑采用实地走访、函证、替代程序等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外,应重点考虑其对审计结论的影响并适当披露。(三)审计报告的表述应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兼顾通俗易懂注册会计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使用人通常为村民。考虑到村民在文化程度、专业性等方面的特殊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还应体现通俗易懂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在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同时,报告的表述不能过于死板、僵化,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要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表述审计结论。这对注册会计师的确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专业人士,如何按照专业规范的要求出具报告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极少考虑审计报告通俗易懂这样“非典型”的要求,因此,这方面的训练和实践也往往欠缺。但从审计业务的需要出发,在执行众多“非典型”审计业务时,这又恰恰是很多非专业或文化程度不高的审计报告使用者所迫切需要的,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专业性和通俗易懂两者之间的平衡,也是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典型”审计报告时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三、结语

尽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此类“非典型”审计业务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注册会计师本身就是一个始终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职业。我们要树立信心,不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理论,持续提升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典型”审计业务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建林.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新变化对注册会计师验资业务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1).

[2]赵颖东,吴雪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研究,2012(14).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2

2001年,美国爆发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丑闻,投资者们通过集体诉讼将负责审计的安达信公司告上了法庭,因涉嫌舞弊和销毁证据而受到美国司法部门调查的安达信最终宣布关闭。基于这一事件的巨大负面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监管法律和机构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以加强监管力度。2002年颁发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继美国爆发出的一系列财务丑闻后,中国证券市场上财务造假丑闻的曝光,也连带扯出了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们的诚信和职业能力都受到了严重怀疑,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着一定的信誉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消除种种审计舞弊现象,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剖析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动因,从内因上寻找解决问题之道。

二、文献综述

1.审计行为

对于审计行为,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Hackenbrck(1992),Hoffman,Patton(1997),Zim-belman(1997,1999)等研究发现由于心理学的稀释效应,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评估能力随评估指标增多而减弱。[1]Charles(1999)提出了依赖审计师道德操守的自主审计判断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战略。[2]对DavidO.Bryan(2005)等通过统计分析提出,功能失调的审计行为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与控制观有关。[3]DavidP.Donnelly(2011)等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测试后,证明了轨迹控制、职位和组织归属感等因素影响了对功能不调的审计行为的态度。[4]相对国外而言,我国对于审计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最先是从国外的案例出发的,比如葛家澍,黄世忠(2002)等总结了美国财务报告舞弊的六大症结。[5]杨慧君(2005)等认为审计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审计行为的研究应立足审计活动发展的实际,并且注意其环境因素对审计行为的影响。[6]王遥(2008)认为审计行为的影响因素有:(1)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2)注册会计师寻求心理依托;(3)注册会计师的认知偏差;(4)注册会计师的非理性行为。[7]孙永军(2011)等认为审计行为是动机、个体行为专长、个体独立性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8]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个体认知能力和所处行为环境,或者说,审计文化对审计行为具有较大影响。

2.审计文化

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将“文”与“化”联系起来的,是《周易•贲卦》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晋代干宝对其注解道:“四时之变,悬乎日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9]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由人及物,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早期的国外学者也不乏对“文化”释义所做的探讨。由上可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国学者马亚男、周洪杰(2011)从原初型、技术型和人本型这三个审计文化模式的发展阶段出发,认为人本型审计文化不但继承了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的民主、公开、高效等优点,同时还克服了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的弊端,是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10]

3.评述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审计行为和审计文化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二者之一,明确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较少。事实上,对审计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审计文化,对于审计文化的研究也必定会以审计行为为落脚点,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会获得相辅相成的效果。由于审计文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本文就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经济组织,把“审计文化”理解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环境与注册会计师个体素养相互交融后的综合价值观。

三、影响审计行为的审计文化因素

1.审计行为与审计文化的内在联系

对于组织行为与价值观的研究。当对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特定组织考察时,“组织文化”即可理解为“审计文化”,而“组织行为”则可理解为“审计行为”。注册会计师是当代社会的“经济警察”,监督会计行为和披露客观事实是其主要责任。但实际生活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联合作假的事件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有必要认真剖析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因素,试着从源头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审计失败问题的存在,主要源自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引起的经济利益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因此,审计文化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价值观,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个体的审计价值观,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受审计价值观的影响就会有相应的审计行为,继而,审计行为又会强化原先的审计文化,如此循环往复。

2.审计文化因素的组成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都以会计师事务所为载体,因此,可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文化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底蕴及在其氛围下形成的注册会计师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组成。(1)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底蕴。概而言之,文化底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定环境。由于审计工作本身是一种比较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会计师事务所若缺少文化底蕴则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文化关怀的缺失,加剧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道德贫困”现象,最终则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2)注册会计师的价值观。审计文化在精神层面主要由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指导思想、审计思维方式以及审计职业道德等要素构成。在审计实践发展中,审计文化区别于其他管理文化、行政文化、执法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服务权力和公众,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等方面。这些也正是一个称职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充斥着欺骗、钻营、徇私、尔虞我诈等不良的审计文化,那么很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价值观的偏离,从而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正确的审计行为。(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在现实工作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从事审计工作。当然,合理的时间安排与物质支撑是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道理。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五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满足了最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这一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转化成为其所必备的素养,才能成为积极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优化审计行为的审计文化构建措施

原本恪尽职守的注册会计师若在一个不利于发挥自己执业水平的审计文化下开展工作,一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因为坚持原则的外部压力太大而被不良的审计文化所同化;另一种是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而退出审计行业,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有必要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文化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审计行为的措施。

1.优化合伙人对事务所文化的引导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早期审计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审计文化的形成,往往会受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工作风格的影响,并且与他们个人的品格、胆识和魅力,以及与事务所对过去成功历史的学习和强化有着直接关系。作为审计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他们应该勾画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蓝图,并且依据其视野、认知、知识和经验,结合必要的专业咨询,不断地完善审计文化体系。在合伙人构建了良好的审计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优化和加强。那么立足于持续经营期间考虑,良好的开端加上注册会计师的后期努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壮大。

2.严格把关事务所人员的招聘工作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审计文化氛围说到底最终还是要靠大家一起去保持和维护,只要出现一例有违优良审计文化的事,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和声誉就会遭到不利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征表明,事务所应当任用较高素质的职业人员,并在最初招聘时就采用恰当的人才录用策略,即在录用人员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精神品质,其次才是专业技术水平。如此良性循环,好的审计文化能够得到加强,坏的审计文化找不到滋生的土壤,相应地,事务所付出相对较低的文化建设成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仍能自然地得到优化。

3.树立与保持注册会计师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的审计文化首先应该具备一个明确地使命,使命是所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其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的理由。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而言,在执行审计行为的过程中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即审计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一种合理保证服务,以此为标尺树立一个合格注册会计师应有的价值观。但是,树立价值观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也许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原有的价值观,因此应该利用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审计文化的强化作用来不断提醒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观的存在,从而使其得以持续下去,并融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工作。当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注册会计师熟谙的行动指南时,他们的审计行为也就自然不会轻易出现偏差,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4.强化审计文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审计质量

从1981年到199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但这并非意味着审计质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是因为在这期间中国的上市公司较少。1992到1995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和北京长城公司事件相继被发现,它们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质疑,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审计质量的深入思考。1996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事件发生。越来越多的审计失败案例的出现不仅给事务所带来了发展危机,也给投资人造成了经济损失。研究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势在必行。

一、审计质量的含义

审计质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发现某一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报告的概率,[1]主要包括审计过程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审计过程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结果质量是指审计报告要真实可靠,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

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审计质量郭雨通过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距离越近,越了解其公司的状况,上市公司越不敢随意调高或调低利润,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几率越大,审计质量也就越高。[2]阚京华和王辉的研究证明,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距离越远,越不了解被审单位的特有信息,且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审计质量就越差。[3]刘文军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与之前所述相类似的结论,即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地理位置越近,越有可能出具非标准保留意见,审计质量就越高。[4]2、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影响着审计质量杨宁认为审计委员会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越不亲密,独立性越强,审计质量越高。周立保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大。[5]杜兴强和冯文滔发现审计师的独立性越低,越有可能向被审计单位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从而降低审计质量。[6]3、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影响着审计质量刘峰、谢斌等研究发现,并非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审计质量也越来越高。[7]李明辉等发现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使事务所进行合并,以提高规模,不但没有使审计质量得到提高,反而降低了审计质量。[8]龙小海、张媛媛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它可能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情况下,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9]Lennox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导致事务所规模变大后,审计质量有所提升。[10]4、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影响着审计质量陈丽红、张龙平认为,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由于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其提供更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概率更大。[11]何恩良、周莉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比不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且这种现象在“国际四大”中更明显。[12]Lys&Watts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13]5、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着审计质量刘伟等研究均认为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后,由于新的事务所不熟悉上市公司的内部情况,审计质量会有所下降。Defond&Subr-amanyam、储一昀和王妍玲等研究均发现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由于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亲密程度比较低,因此有益于审计质量的提高。[14]刘启亮和唐建新、王少飞等均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之间并非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15]6、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特征影响着审计质量刘笑霞等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的丰富从业经验和事务所对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经验与学历相比,具有更能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16]丁利、吕伟等研究发现,签字会计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所学专业、层级和政治面貌六个特征变量中,仅年龄与审计质量呈反向关系,即签字会计师的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审计质量也就越高。[17]何恩良和朱琳玲、Chin&Chi发现,女性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谨慎性更高、独立性更强,由此可以认为女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通常比男性高。[18]7、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影响着审计质量蒋尧明和唐衍军、Fama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承担无限责任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意识增强,在工作中更加谨慎小心,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19]王晶晶通过分析2009-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后发现,在控制了审计客户规模、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因素后,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孔宁宁、李雪以我国2008-2013年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泸、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依据对象,实证研究后,也得出了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承担的责任更大,其审计质量比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的结论。8、签字会计师任期影响着审计质量Chi&Huang研究发现,审计师如果长期为某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就会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情况,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但过度的接触被审单位,反而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20]Watts&Zimmer认为审计师的任期越长,越有可能与客户建立某种工作之外的密切关系,进而影响其独立性,可能会降低审计质量。[21]余玉苗、李琳认为,不能随意地得出审计质量和审计师任期之间的正、负相关性的结论。[22]9、客户重要性影响着审计质量刘启亮等发现客户的重要性越强,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越谨慎小心,达到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提高审计质量。[23]Craswell认为事务所对客户的依赖度与审计质量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24]刘骏、冯倩以201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研究发现,总体上来说,我国审计市场如果主要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对客户进行审计,那么审计质量就越差。[25]10、影响审计质量的其他因素李晓慧、庄飞鹏认为,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改善了事务所由于只有单一收入来源而过度依赖审计客户的情况,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26]谢盛纹、闫焕民研究发现,签字会计师在更换所工作的当年,对曾经审计过的单位进行再审计时,会更加谨慎小心,体现出来的专业素质更强,审计质量更好[27]。李宝增、刘成立认为,审计质量具有不可直接观测性,而股东对注册会计师的报酬又事先确定好了,因此作为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注册会计师很有可能降低自己的审计投入,以提高效用水平,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28]

三、评述与未来研究机会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4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危害;形成机理;防治对策

0引言

近十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屡见不鲜,很多财务报告舞弊案例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问题,审计不仅没有发挥其最后的把关作用,反而因提供虚假鉴证而成为财务报告造假的“帮凶”。审计合谋不仅严重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危及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更严重影响了公众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审计公信力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信心,侵蚀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形成机理和具体成因、防治对策等问题谈些看法。

1审计合谋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

“合谋”就是通常所说的被“俘获”、被拖下水。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在研究政府管制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时所提出的概念。审计合谋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基本的执业独立性要求,迎合被审计单位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鉴证或虚伪陈述,最终导致有预谋的“审计信息失真”行为。

审计合谋形成的一般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合谋行为的自发性动机自发性动机是指源自注册会计师自身因素,由其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动机。这类动机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审计合谋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根据“经济人”假设,逐利也是注册会计师的本性,其在执业过程中会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来决定对法律、准则、道德规范的执行态度;其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审计作为与委托双方均保持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不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持有者,这客观上又导致了其偷懒、监督不力乃至合谋动机的产生。

1.2合谋行为的引致性动机引致性动机是指审计师源于外部因素刺激而产生的行为动机,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类因素:①信息不对称。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其生成过程由人一手把持,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委托人只得雇佣审计师来挖掘人的“私人信息”,但这又形成了审计师的“私人信息”。而当自利的审计师与人达成一致,凭借其“私人信息”共同向委托人寻租时,审计合谋行为便产生了。②治理机制失调。一项审计行为中涉及的委托人、审计师和被审计人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治理机制,彼此之间并存在利益关系。但实务中大量存在的“委托人缺位”现象导致了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合一,使拥有私人信息并极力回避监督的被审计人聘请审计师来挖掘自己拥有的私人信息,其结果必然使审计流于形式,甚至形成合谋。③激励机制残缺。审计委托人要得到审计师的积极合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使审计师的所得没有与审计报告的质量和经济后果联系起来,不管审计师尽力与否都能获得固定的审计费。在相关条件具备时,审计师通过与被审计人合谋,谋求合同外收益也就具有了相当的可能性。

2我国审计合谋的特殊环境因素

2.1行政介入审计事务在审计合谋问题上,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自然要求加强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往往受所辖地区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影响,特别是上市公司能增加地方政府的业绩,所以在争取上市“壳资源”、避免摘牌时,有些地方政府非但不进行监管,反而纵容公司的造假行为,这使得地方政府往往成为审计合谋的“帮凶”。在地方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注册会计师明知有假往往也只能委曲求全。

2.2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2.2.1产权主体虚置或缺位导致关系不明诱发审计合谋

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公司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的产权主体虚置或缺位。这使得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在审计关系中同时具备了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双重身份。从理论上讲,这种双重身份是产生审计合谋的温床。因为拥有私人信息而极力回避股东(全体公民)监督的管理层,不会真心实意地积极的请审计人员来挖掘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揭示给股东。这一信息经济学上的悖论现象,使得审计人员帮助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钻准则空子甚至做假账之类的合谋现象时常发生。民营上市公司也存在上述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无论是由董事会出面,还是由经理层出面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都成了管理当局委托事务所对自己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且审计费用也由管理当局与会计师事务所协商确定,经总经理授权后方可支付。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相比,事实上处于劣势地位,要保持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相当困难,否则就会丧失客户。

2.2.2强管理层格局和利益驱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国有性质,国有控股公司的老总一般都是“钦差大臣”或者元老级人物,“铁腕治理”是其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那些不参与经营管理的所有者——中小股东们的话语权很小。

当前的付费制度造成了事务所与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更是事务所争抢的目标,谁都不愿意主动轻易退出。“强管理层,盲所有者,弱中介”的格局由此形成,成为审计合谋的主要条件之一。

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业绩紧密挂钩。作为管理层,当然希望自己经营管理的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好上加好。可是,总有一些公司的业绩不理想,甚至亏损。于是,便产生“有了业绩,夸大业绩;没有业绩,制造业绩,甚至也要制造大业绩”的现象,这样的利益驱动催生了合谋。

2.2.3内部审计失灵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大多数由总经理领导,实际上是企业的一个附属机构,是为管理层服务的,而不是为股东服务的。他们的职责更多的是防止内部小人物违反公司规定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的高层,他们根本管不到,也不敢管。缺乏内部审计的有效控制,在外部审计监督失效的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2.3法律处罚力度不够,效率低下我国目前市场监管机制与制度的缺陷以及不严格的惩罚力度是导致审计合谋的重要原因,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了监管和惩罚的难度,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和较轻的惩罚力度则纵容和加剧了不完善治理结构下的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意见的寻租。其一,我国《会计法》、《公司法》和《证券法》虽然都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层的责任作出规定,但是对他们违规的处罚力度较轻,与他们利用虚假信息牟取的暴利相比微不足道。其二,处罚时间严重滞后,这使法律的威慑力大打折扣。有学者研究我国证监会处罚时间延后在3年以上的达到80.91%。其三,民事责任条款欠缺,诉讼成本高。目前,民事责任仅在《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部分条文中有些原则性规定:而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又规定了4项前置条件,几乎使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成了“不胜之诉”。其四,对中介机构追究不力,执法不严。

2.4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的特点。近几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更是剧增。另一方面,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抢走了很大一部分市场。目前审计行业基本上是一个买方市场,恶性、无序竞争的泛滥,使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丧失其独立性为代价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不得不屈从于客户公司的压力,迎合审计合谋的要求。另外,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都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会计师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对注册会计师机会主义行为约束较小。再者,我国审计收费不按审计时间计算,而是根据被审单位的资产规模来计算的。在客户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必然增加成本,而企业所需要的是价格最低、带来麻烦最小的会计事务所。

2.5缺乏激励制度委托人需要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报酬以激励其鉴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性,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同样为了自身利益也将积极地贿赂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获得的贿赂高于委托人提供的报酬且对审计合谋的检查力度不足、法律约束淡化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有极大的可能性会选择审计合谋,这是作为一个“经济人”的理性考虑结果。而且,在由三方构成的审计委托关系中,不能参与合谋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就要面临被解聘的命运,依靠提供审计服务而获取审计费用生存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显然无法保证。

3审计合谋的防治对策

3.1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只有改变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畸形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找到能够真正负责任、承担风险的产权代表者,以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才能使得上市公司治理正常化和行为理性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堵住虚假财务信息的源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来加强内部管理,也可以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得分散的股权得以相对集中,同时对管理层实行期股、期权激励制度,使得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达到降低委托成本的目的。当公司依法合理地设置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并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时,才算真正建立了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这时,由代表广大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被动与公司管理当局合谋的情形。

3.2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为了有效防止审计合谋的发生,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保证投资者的信心,政府一要加大对违规审计师和事务所的查处力度,决不姑息手软;二要尽快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准则,加强对严格按规范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保护,增强他们对财务报告舞弊者说“不”的力量;三要积极采用市场导向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机构和人员的组织化和专业化建设,应在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自律和政府财政部门法定监督之外,设立特定权威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还应引入“同业互查”,以提高整个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此外,为预防审计合谋发生,还应发挥多重外部监督的作用,媒体、社会公众也应被包括在监督主体的范围之内,从而显著增大审计合谋被发现的概率。

3.3大力发展有限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之间不相互承担连带责任的民间审计组织形式。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上逐渐通行的一种会计事务所组织形式,并已成为当今会计师行业组织形式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也要大力发展,以加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压力,制约其合谋行为的滋生。

3.4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忠实维护者,注册会计师更要讲诚信。要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管理层及财会人员的道德约束,为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双方的诚信和行为规范构筑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5引入声誉处罚机制对事务所承担的责任应加以延伸,不仅要包括整个事务所的经济资产,还应包括所内注册会计师的个人声誉资产,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财富与声誉挂钩,使其在面对审计合谋贿赂时认识到:一次审计合谋不但会给自己及其合伙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使其本人及整个事务所的声誉急剧下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蒙受丧失业务的严重损失,并有可能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导致合伙所倒闭,由此促使审计师因珍视声誉而拒绝合谋。防止审计合谋还要注重声誉处罚与法律处罚相结合,法律处罚是声誉处罚的有效保证,通过加大民事赔偿力度和强化刑事处罚责任追究机制,使合谋成本远远大于合谋收益,使铤而走险的舞弊者人财两空,直至出局,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审计合谋的发生。

审计合谋的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审计合谋的防治需要被审单位、事务所、监管当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这是一个需要整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努力的长期过程。相信随着我国法治体制的不断健全以及社会诚信的逐步建立,审计合谋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处理,审计市场也将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这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光勇.审计合谋的经济学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2):23-25.

[2]王刚,孟丽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P74-76.

[3]王艳丽,张强.允许或制止审计合谋的最优性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P53-56.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关系;企业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对于维护公司的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公司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环境的监管问题从未忽视,由此表现出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与会计师审计相互协调,协同作业,对于审计范围和审计效果进行精确的掌控。

1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差异

内部审计的概念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属于企业内部的一种审计体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通常为独立审计和社会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般为有偿服务。两种设计方式存在着某种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审计差异,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审计方式的差异进行有效区分。1.1审计主体差异。对于两种不同的设计模式,在主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工作模式都各有不同。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来自企业内部,归属于企业,企业管理层为其直接领导人。注册会计师,来自社会,进行审计过程中,通常受企业聘用完成工作。内部设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的结构生产有着直观的了解,相比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进行的效果稍好。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具有更好的独立性,来自社会,受聘于企业,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受聘于企业,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设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整个审计的公允,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1.2审计目标差异。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有所差异。两种审计都是为了对企业经济活动做成更好的判断,两种审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最终目标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企业经济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经济活动的调研性存在意义不同。两种审计方式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经济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准确鉴定,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较好的监督作用。1.3审计独立性。关于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更为独立的进行。内部审计部门服务于企业,受企业管理,独立性差算是这一审计的缺点,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之制定出战略性的目标。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约束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拥有较好的审计能力,关于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管理工作,独立性强,一旦受聘于企业就能对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经营环境做出公允的判断,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审计工作按照正常的审计规章制度有序进行。1.4审计的角度。两种审计方式的审计角度不同,内部审计来源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编制由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组成,在工作人员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按照企业领导人的意愿进行财务审计,由企业最高层直接下达审计指令与审计任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同于内部审计,在对整个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受雇于委托人,可能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企业本身,设计关系更贴近于企业的合作关系,属于被动的审计工作,因此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流程也更为严格。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

2.1两种审计方式的一致性。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了解的形式,因此两种审计方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审计方向上也是求同存异的。两者对账目核对的过程中都需要保证账目的一致性,对于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通过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借鉴外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审计的要求目的也与外部审计息息相关。2.2两种审计方式的协同性。对于这两种审计关系存在一定的协同性,进行工作协同审计可以更好的提高审计效率以及审计效果,两种审计方式的审计功能不同,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就需要对工作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开展审计工作时,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正常性,以及功能性。两种审计方式的原则性相同,但人员和编制依旧有所差异,因此进行审计时,达到审计同步是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目的,根据审计内容,规范整个审计行为,通过对审计资料的调查分析,研究。根据不同审计环节的内容性质划分审计范围,分工合作,最终将结果汇总,保证了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财务审计工作效率,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扩大审计范围,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力度,在审计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审计成本,加强两种审计方式的协调性,更有助于帮助企业控制审计成本。

3结束语

财务审计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目前企业加强了内部审计管的建设。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对于市场经济两种审计工作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进行规范,两者缺一不可。

作者:刘俏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东旭.论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系及协作[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2:5.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6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

AbstractIndependenceisessenceattrib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thesoul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ndthemostessentialconditionthat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careerexistsanddevelop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willloseexistingvalueifitislackofindependence.Indeedtheproblemincapitalmarketistheproblemofourmarketeconomy.Tosolvethisproblem,thethesisstartwiththedefinitionof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introducesthemeaningandstructureof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Onthisbase,bymeansofanalyzingthecorporationgovernancestructure,probesintothemainfactorswhichaffect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aswellasthepresentsituationsandexistingproblemsofChina’s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bringsforwardsomeconstructiveideasandadvicesaimingatpromotingtheindependenceofChina’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

KeyWord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independenceaccountingfirms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生存并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其中,独立性又是前提的前提,基础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唯有保持独立性,才能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投资大众根据客观的、公正的审计报告,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但是,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接连爆出了会计、审计丑闻,国内一些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作假也不断被披露。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理论及实务,更有其现实意义。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概述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企业内部契约监督活动和企业外部投资公众的投资决策,均依赖于独立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关于审计独立性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监管界曾进行了长期广泛的研究探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承担报告任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关于审计规则指南的利马宣言》中指出:“审计独立性可分为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审计机构财务的独立性和审计机构成员的独立性三个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五条指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通过对审计独立性观点的阐述以及对审计独立性的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主体是审计人员、组织机构以及职业整体;2审计关系涉及三方面当事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者、委托者;3.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审计结果之上,其结果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和审计过程的独立性的必然体现。所以审计独立性以审计人独立和审计过程独立为基本要件。4.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被审计者、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自身建设。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缺失并不仅仅是一个诚信问题就可以概括的,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因素很多,当人们在关注诚信与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去寻求制度安排和立法上的缺陷。

我国现行审计独立性保证体系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所有这些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明显不足。鉴于此种情况对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乏作一个系统分析,以便对我国的独立性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残缺的审计关系影响审计独立性。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聘请审计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使得当发生违约行为管理当局对事务所施加压力时,其影响是直接而且巨大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因素影响审计独立性

1、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较小。小规模事务所在经济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客户产生依赖,同时他们也就很容易由内部人控制的客户所收买,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风险。

2、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业务范围狭窄,在明确业务重点并制定系统的竞争战略方面缺乏全面考虑,对新业务的开拓也缺乏明确的选择。

(三)行业组织监管不力影响审计独立性

1、行业自律监管差。注册会计师协会本身并没有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进行惩戒的权限,使得协会的自律职能成为一种“名义”职能,从而使得执业质量低下的行为,在目前的行业自律之下有了生存的空间。

2、多头监管增加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

3、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建设还不完善,监管手段也还不成熟,上市公司做假往往打擦边球。

4、惩罚力度小。我国立法上对CPA造假的民事责任规定,显得比较薄弱。

(四)执业环境影响审计独立性

1、业内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抢业务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合理要求的手段来占领审计服务市场,独立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再者,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明显的冲击力。

2、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成本较低。在我国,管理当局在决定向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变更注册会计师的交易成本较低。

(五)注册会计师自身因素影响审计独立性

1、职业道德水平低。注册会计师道德素质滑坡,执业质量不高,社会公信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直接威胁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2、专业胜任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受过系统训练的注册会计师并不多,很难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节奏快、强度高、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要求。

三、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市场独立性缺失的现实,如何寻求力量制衡,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审计的委托关系。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发挥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由审计委员会决定该上市公司事务所的聘任、审计费用数额、审计工作程序等重要事项,以减轻客户管理当局对事务所施加压力的“权力之源”以增强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审计独立性的能力

1、鼓励合伙制事务所,发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合伙制的事务所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将合伙人个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必然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抵制来自客户不正当要求的压力和动力。

2、根据事务所规模严格限定其执业范围。应根据事务所规模在审批时就严格规定只能从事审计和其它非审计服务业务中的一种。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力度

1、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违规代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管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大查处注册会计师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2、确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审计职业界应紧跟形势,不断修改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保证审计准则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其成为法庭判决的根本依据,从而在诉讼中掌握主动性。

3、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对严重违规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追究涉案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是促使注册会计师自觉恪守审计独立性的强有力的法律措施。

(四)优化职业环境

1、加强对管理当局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中注协和中国证监会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时公告变更事务所的理由,限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变更事务所的权力。

2、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有效的轮换机制。在制定法规时,规定上市公司每隔一定时期就必须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这主要防范审计机构利益驱动。

3、严格收费标准,禁止降价竞争。应该加强对事务所收费的检查和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收费办法执行,不得随意降低收费标准。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队伍建设

1、加强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要研究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把对职业道德的评审、监督充实到业务监管工作中去。

2、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事务所内部应该注意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招聘专业人员时,严格把住质量关,不具备条件者不能聘用。另一方面是注册会计师还要努力学习法律、技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等。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各种与会计领域相关的最新理论与实务及技术。

参考文献

1.贺丽萍.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财务与审计,2004;(4):59-60

2.辛苑,全盖.诚信是注册会计师的品牌[J].审计月刊,2004;(4):36-39

3周朝仑.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3;(6):83-85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7

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与基础;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是获取社会公众相信审计人员实质上独立的根本保障。审计人员实质与形式上独立的整合,并通过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将注册会计师职业展现于社会公众面前。公众利益和公众预期与信任,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重要意义,从公众视角审视形式上的独立,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繁荣。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公众视角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关于独立性的内容被普通接受的观点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前任主席托马斯·G·希金斯提出的,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事实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职业界重实质轻形式。在业内人士看来,事实上的独立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涉及形式上的独立性的规章所能带来的好处都是微不足道的。直到193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理一州际袜厂诉讼案后要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道德准则中,强调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不得有任何形式上的利害关系时人们才开始重视形式上的独立性。尽管从论述中我们看到了审计形式上独立重要性的提高,但笔者认为,在越来越强调人性沟通和信息交互的社会里,仅仅将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相提并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上升一个高度。理由是: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要实质性地发挥其职能,为社会公众认可并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职业之所以存在,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够合理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及其他信息的可靠程度。如果社会公众根本不相信注册会计师群体,就不会相信他们的鉴证工作。独立性正为注册会计师群体获取社会公众的这种信任提供了合理保障,然而大多数公众不可能深入注册会计师群体内部了解实质上的独立,只能从形式上窥探独立性之一斑,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沟通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间的纽带。

(二)以顾客为中心建立需求拉动型的产销模式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将顾客满意的管理哲学引入审计独立性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地位的提高及营销策略的开展。为收集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如同实业企业的生产,社会公众作为审计报告的直接使用者如同顾客,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须象对待上帝一样以不可动摇的抱负运用自身的知识为社会公众服务。

(三)为公众利益服务是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要求,这除了暗示注册会计师职业维护公众利益的承诺之外,还强调公众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利益。不仅如此,它还作为基本原则列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这意味着在公众利益与注册会计师自身利益冲突时应以公众利益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四)为公众利益服务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判断实现的。独立性的强弱程度决定了公众利益的被保护程度。然而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判断上的不偏不倚,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无形和难以度量的,连注册会计师自身都很难讲清,社会公众就更难把握了,形式上的独立则是有形和可以观察的。事实上社会公众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探求审计实质上是否独立,只能直观地了解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进而确定是否信任他们的审计意见。换句话说,形式上的独立才是形成公众信任的决定因素,同时还应注意到,由于社会公众和注册会计师所处角度以及专业知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上也有差别(见附表)。

从附表中不难看出,当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不相一致时,注册会计师评价的依据是实质上的独立而社会公众则更多考虑形式上的独立。

以上笔者从不同侧面分析了社会公众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重要地位。公众利益是其宗旨而公众期望是其内在动力。确定公众视角虽然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重构,但此文的主旨在于倡导一种新的思路,从公众的角度开展形象策略,以期注册会计师职业地位的提高。

二、从公众视角重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观

完整的独立观应具备三个要素:谁需要独立、如何保持独立、向谁独立。由于向谁独立很明确且对公众的理解没有影响,笔者暂不作讨论。前两要素的简单组合形成独立性的四个方面: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性、审计团体实质上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性。除了对独立性的内容重构外,笔者的意图还在于从公众视角对其重要程度排序。(一)审计团体的独立性主要是形式上的独立性,这是公众关注的首要因素。审计团体本身不具备判断思维的能力因而基本无实质上独立之说(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实质上的独立其实是全体审计人员形式和实质上独立的整合)。审计团体的独立性主要是形式上的独立性。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形式上的独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乃至行业协会拥有自主经营、行业管理的权力而不依附外界权力或利益上的支持,我国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正是审计团体形式上独立的完善,这使事务所长期依赖行政权力开展业务的状况得以改变;二是指注册会计师作为一门职业应有的声誉,表现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普遍印象和一般评价,是深层次的形式独立。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印象并非来自对注册会计师及其职业的认知,而是更多形成于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应。部分公众可能了解某些注册会计师并予以高度评价,但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当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依赖不熟知的注册会计师工作时,起支配作用的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一般看法。可见塑造长期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获取公众信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审计团体形式上独立的努力不仅有助于实现该目标而且作为独立性的最表层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认知的起点。

(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包括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性两方面。前者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利益以及其它形式上的特殊关系,后者强调审计人员在执业中保持超然的态度。

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尽管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该审计人员工作的直接评价,但笔者认为,相对公众来说审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退居其次,实质上的独立才是关注的对象。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论述,笔者的观点归纳如下:

(一)笔者提出从公众视角重构审计独立性在于倡导注册会计师职业营销策略的改变,事实上就是一种实现注册会计师职业与社会公众融通的公关策略。

(二)笔者强调形式上独立的重要性并不否认实质上独立的基础地位,更不是对形式上独立的一味拨高,而是基于形式上的独立是社会公众能直接触及的表层信息并构成了社会公众认知审计独立性的起点这一事实。由于公众利益和公众预期与信任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从公众视角审视形式上的独立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繁荣。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8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概念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违约行为并主动披露顾客违约行为的共同概率。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识别其重大错报,而且还能够把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披露下来,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来确定客户会计制度中的违约可能性。然而,违约的发生往往取决于其独立性。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特征

(一)全局性。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涉及到整个审计过程。每一个具体的审核工作,从具体的审核企业开始签订协议,直至审核方案的制定、审核报告都需要以审核质量为出发点,考虑审核员的质量、审核组织、企业审核管理和技术审核应用效率的内在因素。(二)经济性。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服务的运营商,会计公司必须强调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以达到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平衡,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和利润目标,没有质量和利润的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将失去原有的基础。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现状考察

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状。2015年,各个地方的注册会计师协在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检查工作的要求下,结合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继续坚持风险导向的理念体系,落实“五个并重”,即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和业务项目检查存在的并重,技术程序的检查与职业道德的检查存在的并重,完善检查的技术与建立检查质量的保证机制存在的并重,检查制度的改革与检查专家队伍建设之间存在的并重,落实审计的责任与落实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责任之间的并重。将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被监督的机构被处理和处罚过或者受到的投诉举报的情况比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业务的数量和人力资源、规模不相匹配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本次检查的关键会计师事务所。部分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将中注协转交处理、涉嫌执业质量存在问题的事务所作为本次检点,对之前年度出现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从全局来看,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遵循质量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规范实践,提高整体素质。同时,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企业收费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在处理不公平低价竞争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检查还发现,一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有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合适的或不全面的,尚未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业务质量控制复核没有很好地执行,导致一些商业项目存在根据业务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的证据,有些业务还存在相关的审计证据没有办法支持相关的审计意见的情况。此外,价格不公平竞争、片面执行审计程序而不是职业判断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这样可以使注册会计师真正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无限责任主体,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得到加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审计的效率和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保证和提高执业水平的基石,它是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为了实现审计工作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能够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推进国有制度的改革,不断适应新的会计政策,我们加强职业跟踪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保持职业能力。改革考试课程和对考生要求,增加考试的课程。(三)合理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我国的财政监管部门可以参考国际的标准,以审计单位时间小时为基本标准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的标准,根据公司的规模大小、销售收入的高低、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的会计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事先预计出相应的工作量和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以及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的单位工作时间的收费标准,对审计的费用进行最终的确定。(四)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首先,建立一个“独立”提供的外部制度环境审计服务,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制定了相应的自律标准,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和其他有关执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核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最后,建立平等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审计层次观念。

作者:高英麟 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宋生,陈海红,潘爽.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质量—市场感知和内隐真实质量双维视角[J].审计研究,2014,(2):18-26

[2]陈宋生,董旌瑞,潘爽.审计监管抑制盈余管理了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10-20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9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云计算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云计算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出现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粉饰与信息的选择性,向公众过度乐观的财务报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通过独立审计,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公司的管理层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通过权力寻租方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出对公司有利的判断。由于云计算背景下提供的各种便利,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风险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审计风险不仅危及股票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更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所的财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相关理论

1978年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在过去的40多年间得到了“井喷式”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人数与所系规模,还是从事的业务范围,都比之前有了较大范围的扩展。与此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还不是十分成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出现了一大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如民源控股、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等,这些案件的集中爆发,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问题的突出的体现。(一)概念与构成要素。审计风险这个核心概念主要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主体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进程中,对企业出现的漏报或是错报等情况给予不太符合现实的意见或是报告文件。鉴于全社会个体对其审计过程和结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主体所面对的审计风险也是有所增加的。通常而言,审计风险这个核心概念重点包含三个构成要素,即控制风险、固有风险以及检查风险。控制风险强调主体未能对其行为进行适当把握所导致的;固有风险突出排除了与被审计者相联系的各项制度后所致使的;检查风险强调主体在进行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的本身不合规的情况。(二)本质特征。一是客观性,表明这种风险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进程中是一直存在的;二是普遍性,表明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来源很广,风险的存在并不是独特的;三是偶然性,重点强调的是主体自身行为导致风险的出现,譬如专业性不够、粗心等;四是可控性,突出这种风险虽然没办法在进程中完全去掉,但是主体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使得风险在某个范围内。(三)相关理论。在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相关问题时,主要的理论包括两个,一是委托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是委托关系产生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就担任着监督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的角色,对人行为起着监督的作用。二是逆向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劣币驱除良币”市场逻辑下,专业胜任能力较差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恶意降低收费标准来获得业务,在“逆向选择”效应下,注册会计师发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云计算环境下审计风险出现的新趋势

2015年,我国政府部门了有关“互联网”“云计算”相关的文件,意味着我国逐步进入了高技术发展时代。在“互联网”“云计算”环境下,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出现了新趋势。主要有系统风险、控制风险与测试风险。在实务工作中,云计算环境下审计风险出现的系统风险主要是指对系统里数据的窜改或是不符合实际的利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云计算背景下所可能存在的各种病毒、程序错误或是线路不通畅所导致的,与传统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相比,云计算背景下所存在的这种系统风险导致主体在工作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注册会计师在实务工作中,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还有便是控制风险。其一,这种控制风险主要体现在云计算提供的网络环境下主体采用不同账号、密码来对其职责、工作进行划分,然而,基于上述情况有可能出现重叠权限问题或是跨责任越权问题,从而使得各种内部控制的手段失去效力。其二,主体在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记账凭证的录入、填制工作时,有可能出现人为的错误或是前后出现时差,这也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实务工作之中出现测试风险主要是因为软件的不定期更新或是软件对应的平台发生转移。上述情况很容易导致在实务工作中各种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不能及时提取或是实时保留,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测试风险。

三、云计算环境下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一,重点规范审计过程中数据获取的方式方法,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禁止在录入数据的设备中直接删除相关数据、及时对企业的各种情况进行取证分析、必须做到完整、系统的记载审计全流程,DNS日志等;当然,也通过业务创新,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如对部分业务进行外包,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审计人员。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与氛围。第二,优化云环境下的依托平台,利用多样化依托平台和技术手段,将审计需要的支撑软件、技术工作等进行一体化操作,重点在于优化模块的效力,可以新建错报风险、报告文件等主体内容,与此同时,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云技术进行远程操控、监督等,若是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可以立刻提供预警功能;不断优化审计流程,保障审计结果的合理性。引入风险识别机制,通过对从审计的计划开始,到审计工作实施,指导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都要不断地进行测试与改进,不断的修订方法与更新获取的数据,从程序上保障审计过程的清楚清晰,公正公开。第三,利用云技术手段降低审计过程中的各种误差,采用数据自动生成功能来规避数据录入进程的人为错误,与此同时,有必要提供标准化的模板,减少因词义表达不准确所导致的风险。除了要掌握公司的审计相关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彻底了解所审计对象的经营情况与风险评估等外在信息。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用多种审计程序对所得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调查,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林兢,苏秋云.未决诉讼、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意见[J].财会通讯,2019(21):35-39.

[2]赵辉,韩志霞.经营不确定性、供应链集中度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感知[J].财会通讯,2019(21):44-47.

[3]付达院,杨静怡.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发展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7):80-82.

[4]吴昊翔.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9(07):30-33.

[5]李永稳,黄永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学习,2019(17):161-162.

[6]许汉友,朱鹏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控研究[J].会计之友,2019(09):136-142.

[7]李一叶.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J].纳税,2019,13(11):77-78.

[8]上海审计学会课题组,林忠华.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审计研究,2018(03):40-46.

注册会计师审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很多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比如深圳的原野案件、浙江和宁夏等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与审计人员有关。审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怎么样去认识审计风险、预防审计风险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一般都是可算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注册会计师会很认真的检查企业的账目,企业的一些业务和账目隐藏的比较隐秘,让注册会计师没办法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然后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值得信赖,才能确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有局限性,是否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的审计工作大多数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但是抽样调查本身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会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们职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放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

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审计风险,这种偏差也是有很多方面引起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活动都会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一般产生风险有很多潜在因素:审计人员选择的客户自带风险比较高,因为这个客户的单位环境比较复杂,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让审计风险变高;在制作审计计划的时候,审计人员思路不清楚做出错误的决策,就会让计划有疏漏产生审计风险;当产生遗漏重要数据、项目虚报参数、单位的财务状况很差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的。其实每一种因素都不是直接的原因,一般都是很多作用因素的集合。审计风险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确实潜在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化险为夷”。审计风险主要还是审计责任决定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必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那就不会成为审计风险,这就是一定的潜在性。

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和风险这两种概念结合组成的。审计风险一般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一些错报和漏报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并且给出了不是很恰当的审计意见带来的风险。审计风险具有多因素性,一般由三个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能发现的风险,并且会提出相应错误的审计意见,有些客户会因为受到损失希望得到一些赔偿,就会找到注册会计师的所在单位,但是当人们受到损失通常行为就是希望得到补偿,根本不去查清楚问题的根源,所以审计风险一定要加入“固有风险”,因为这时注册会计师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一定懂得用一些方法及时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有规划的习惯,及时检查数据,规避风险的产生[2]。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避免风险的产生,每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拒绝接受客户。也正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了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的最低,也让注册会计师深入研究审计的系列理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将审计风险规避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对客户进行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1)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会计有一定认识,并且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几乎是不执行的,让制度变得可有可无。并且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几乎是无审计风险管理,有时候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2)风险管理没有条理。现在的注册会计师懂得如何去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不会因为要扩充业务,盲目的接待大量的客户,审计风险管理根本没有形成一套体系,都是想到什么就怎么做,没有科学的依据和一个体系的控制形式。(3)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和多因素性。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拍脑门决策”,应该重视在管理中多多总结规律,而不是在屡屡出错,然后让审计工作效率很低,质量也很次。很多人因为受到了损失,就会想得到赔偿,也不会去调查到底错在哪里,这样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风险,让审计工作受到影响[3]。(4)风险管理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面对不同的企业采用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面对比较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非常上心,面对一些实力一般的小企业不够在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从现实角度来讲,任何企业都是会有风险存在的,不能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区别对待审计工作,忽视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率。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审计风险、不在意管理计划、这样一定产生审计失败的案例。

2、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定要有独立性。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是一定要可以将自己独立于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因为独立性没有就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变得不坚定,不能以公正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那么审计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审计事务所的名声受到损害。

3、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现在的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很熟悉审计业务流程,但是对于别的方面的知识懂得不是很多。因此当注册会计师面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行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不够熟悉就会让一些本该被发现的问题遗留下来,让审计工作发生偏差。出现问题一般是从三个方面产生问题:其一、一般都是没有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和了解,就盲目的接下了客户的审计任务,受到巨大的物质诱惑进行审计工作,从而产生风险;其二、在工作上不细心,明知道这样可能会产生问题,但是却不想办法去解决;其三、不了解客户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环境,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分析透彻和清楚,注册会计师个人资质不足,缺乏经验,做出错误结论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1、形成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现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一般都是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这种形式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末,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加入了合伙制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比以往的形式要优秀很多。这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事务所承担了债务方面的责任,旗下的注册会计师承担个人业务责任,每个合伙人之间不会牵连责任,这样注册会计师承担风险的代价比较高,这就促使注册会计师主动去规避风险的产生,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合伙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别人问题的牵连,并且去付出一些经济损失,合作起来更加轻松,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得更加平稳和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稳定发展,还能扩大自己的规模。这种形式虽然很好,但推广开还需要时间,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虽然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时不会承受连带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厘清中间的关系,有时候也还是没法划分的非常清楚。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样有利于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现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就会让审计风险变大。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也会让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和接受的范围内。独立性不仅是精神上的独立,还是实质上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有保持独立性的觉悟,在合作之前一定要看注册会计师是否拥有正直和公正的拼合,并且不会被蝇头小利所打动,在审计工作中受到影响[4]。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现在存在与审计的每一个进程中。首先在业务的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客户的环境和背景,签约也是有风险的。其二、注册会计师在最初的审计工作开始时,一定要按照规章办事,不能有疏忽,在该进行严格审计的地方不能敷衍了事。其三、做出审计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份没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出具一个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的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出具相应的报告,不能因为受到物质诱惑或者是一些压力出具别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把审计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对待,这样才能让风险有效地减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现在审计工作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很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现在审计风险比较高这个现实情况,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引起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盲目进行。社会还要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不能因为利益诱惑或者压力去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国家加强立法,细化规定,让审计工作每一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则可以遵循,保持一个职业的态度和立场。在工作中细心周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希望我国未来的审计工作可以加强规范和管理,审计界变得一片清明。

作者:李柏慧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珍.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J].时代金融,2009,02:82-83.

[2]赵保卿,朱蝉飞.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9,04:87-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