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1 19:58:14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

老龄化;养老机构 ;模块化设计; 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背景

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7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5%。预计到2015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老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带来较大压力,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10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成都周边6区县开展成都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工作。

本项目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正是6区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之一。

1.1建设标准要求

成都市政府采用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统一化的养老院建设模式。大量养老院的建设,和对建设质量及功能的标准化要求下,在操控上更适合模式化建设。

表(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要求2、 模块化

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从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提出这一设计方法以来,它已经扩展到很多行业,并应用到实际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之中。

贾延林在 《模块化设计》 中将产品模块化设计解释为:“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现代设计方法”。

1养老院建筑功能模块的构建

2.2.1标准模式化设计

根据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多因腿脚不便,较少的主动上下楼参与日常活动,设计考虑以每层建筑为一护理单元进行设计,形成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养老院功能体系。

设计强化建筑单体的标准化建设,在满足相关规范条件下统一、规范的柱网关系中设置经济、合理的相关功能。充分考虑各区县用地形状的差异性,将建筑的各个功能体块进行拆分和分解,通过体量组合形成功能上一致、形体上灵活组合,标志性强的养老院建筑。(图(1))

图(1)标准化模式设计

2.2.2标志性的体现

设计充分对该系统建筑的标志性进行了统一考虑。分别通过对色调、建筑体量、建筑符号来强化了建筑的标志性。

2.2.3建筑空间设计思路

护理单元均面朝南向展开,将外廊置于北侧。形成南北通透,满足老年人对日照、通风的要求。各护理单元端头设有独立的交流活动空间,足不出户即可形成小范围的社交团体氛围。

公共与服务空间设置于各护理单元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后勤配套服务设施结合用餐空间及城市下风向布置。

养老机构模块化的功能分区

养老机构根据使用及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功能上主要由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单元及后勤配套设施组成。(表(2))

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护理模块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居室、卫生间、阳台等

综合服务模块 医疗辅助用房、护理站、公共卫生间、公共淋浴间、活动室、阅览室、餐厅、配餐、陈列室等

后勤配套设施模块 行政办公、食堂、小卖部、厨房、污物处理、变配电房等

表(2)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4.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模块化设计实践

基地情况:本项目位于永宁镇天王村,总规划净用地面积约为20.5亩。地块南侧为规划用地;北邻规划北环路;东邻永羊路与北京阜外医院,西侧为漏沙堰。总建筑面积12843.97㎡,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979.03㎡,床位340张。

4.1设计理念

通过对地形及周边环境重新的思考进行模块之间的组合。

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

“一”字形的母题单元重复组合,形成建筑有机生长的韵律。

2、高效紧凑的空间设计思路:

服务空间设置于被服务空间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图(2)模块化空间设计理念

4.2 设计策略

根据对现状地形的分析,用地东侧和南侧为漏沙堰景观带。设计以老年人护理模块分段错开的设计手法,使每户居室均朝向南向,既满足了老年人居住对日照的要求,又实现户户观景无遮挡的良好景观朝向。方案将外廊、附属用房统一设在老年人居室北侧,避免了城市道路交通噪音对居室的干扰。

图(3) 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噪音隔离示意

4.3规划设计

4.3.1分期开发

用统一的规划手法来处理综合楼的分期开发建设。一、二期工程在功能上相对独立,同时在两期工程完成时又统一在极具韵律感的建筑中。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实现分期建设互不干扰。

4.3.2功能分区

养老院总体功能分区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为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区和后勤服务区。

4.3.3交通组织

项目的交通组织以不破坏内部舒适静谧的疗养环境为基本原则,内部庭院除设置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出入的通道外,以自然、富于变化的游览小径为主。机动车道环绕建筑群体外部设置并靠次入口一侧安排必要的停车空间,实行人车分流。主入口设置于地块北侧的规划道路一侧,后勤辅助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规划道路上,并设有专门的后勤堆场。

4.4单体设计

4.4.1单体功能分区

一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于一层后勤入口一侧设置有后勤保障、服务、厨房等功能单元。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4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2间。

二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60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7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1间。

4.4.2交通组织

为方便老年人使用,交通流线采用简单的直线走廊,每个护理单元的尽头设有疏散楼梯,一楼各个疏散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便于老年人使用。竖向交通电梯充分考虑轮椅与担架的通过性,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医用救护设施无障碍通过。

4.4.3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形态由条状母题单元组合而成,将建筑的功能性整合到建筑体量与室外空间环境之中,依地形展开并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建筑风格力求营造舒适、放松、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整体感觉现代、简约、轻盈,建筑主体生于自然并且融入自然。

以“扬起幸福的风帆”为寓意的建筑构架,明显高于建筑物其它体量,形成标志性强、易识别的建筑特征。

5、设计后的思考

养老机构的模式化设计并不意味着对具体地形和现状环境的忽视,而是在功能模式化设计满足的前提下,对具体项目背景的“量体裁衣”考虑。

在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还未提出统一规范法规的情况下,用地紧张和建筑面积有限是建筑设计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模式化设计中在满足基本功能设置的前提下,如何更多的考虑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情感、对交流、对建立社会关系等精神层面的渴求,是今后设计的难点和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高校;工资;成本;控制

一、高校工资成本的概念

王培根先生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既表现为货币支出形式的教育资源耗费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对于高校内部资源配置而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源包括两部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人力资源耗费的大部分成本由高校的工资成本构成。由此来讲,高校的工资成本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所耗费的劳动力的价值总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特别是在高校。在高校内部资源投入要素中,人力资源投入相比物力资源投入来讲更显重要。高校作为人力资源密集的产业,要履行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职责,教职员工是第一资源。因此,给予高校教职员工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应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来看待。

二、高校工资成本的分类

(一)按照高校二级机构的职能分类

按照高校二级机构职能分工的不同,高校工资成本可分为: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教辅人员工资、工勤人员工资、校产人员工资、附设机构人员工资。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是高校人员编制的主体,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资也是高校工资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主要是指高校各个层级领导人员以及高校各职能管理机构中专职管理人员的工资。教辅人员工资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等高校公共服务体系中人员的工资。工勤人员的工资是指没有进行后勤社会化的、现在依然是正式编制的后勤保障人员的工资。需要说明的是,在提供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部分高校依托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承担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这些高校依据以上职能设立的附属机构所产生的资源耗费与高等教育成本的相关度不高,在实际考察高校工资成本时,可不予考虑。

(二)按照高校工资成本的构成要素分类

我国《统计法》中,明确了工资总额的概念,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但也同时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计划生育费用、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在考察高校工资成本时,需按照成本的本质将以上不计入工资总额的福利性质的支出修正后计入高校工资成本。按照上面的分类,高校工资成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和其他。1.基本工资。是指高校支付在职职工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年薪制人员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工资,按规定核定的部分纳入基本工资。2.津贴补贴。是指高校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支付给在职职工的各类津贴补贴。3.绩效工资。是指高校为在职职工支付的绩效工资。严格意义上讲,高校实行了绩效工资,就不得自行制定津贴补贴名目,给职工发放任何的费用。4.社会保障费。是指高校为在职职工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以及按规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5.其他。明确高校工资成本的构成要素,可以考察高校工资成本各要素间的占比关系,为高校工资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按照高校工资的来源和性质分类

从单位性质上看,我国高校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到目前为止,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按照高校工资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可以将高校工资成本划分为国家承担部分和学校自承担部分。国家承担的部分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发放的刚性工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档案工资。在目前,这部分工资依然是高校工资的主要部分,一般由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等构成。高校自承担的部分是由高校自筹资金支付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及社会保障的费用。按照高校工资的来源分类,可以考察高校工资成本中国家和高校的占比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析高校将自筹资金投入到教职工工资的可能性。

三、影响高校工资成本的因素

(一)取消高校事业单位编制

我国高校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直被纳入国家事业编制管理的范畴。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方式面临重大变革,这首先体现在国家政策对高校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影响上。2016年7月22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从新闻的信息分析,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可以理解为在未来几年国家将会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国家取消高校事业单位编制,也依然会保留高校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是因为高校的公益属性。在目前,我国高校还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政府依然是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还要由国家财政进行差额拨款。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重要依据。取消高校的事业单位编制后,国家对高校的差额拨款政策必然会发生改变。拨款政策将有怎样的改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专家担心,如果要让高校自筹资金来支付转制成本、人工成本,教育的费用肯定会大涨,而最终会转移至老百姓身上。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对于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将实行实名统计,之后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高校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不可避免地将对高校工资成本控制产生重大的政策影响。

(二)老师学生的比例关系

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即师生比,是指全年教师平均数与标准学生数之比。在这里老师是教职工的概念,由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组成。因为从广义的角度看,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承担着教育的职责,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同。在进行高校工资成本控制时,用广义的师生比更为合理。师生比能够很好地反映高校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学生培养质量相当的前提下,高校师生比值越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越高。在招生规模一定的条件下,高校提高师生比,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但一定会影响工资成本水平。因此师生比是影响高校工资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在教职工中占比关系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职能,一定数量的行政和工勤人员是非常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行政化比较严重,再加上计划经济留下的自给自足“小社会化”的后遗症,导致高校内部二级机构繁杂而且设置重叠,从教职工的人员构成上看,出现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比例失调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高校进行工资成本控制必须关注的因素。

(四)不同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扩招、并校以及教职工正常退休等因素,高校在面临扩充队伍规模和引进人才的时候,会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事业编制用人制度,采用灵活多元化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在编制内,首先会保证教学和科研的用人需求。但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为保证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一定比例的引进教辅、行政和工勤人员也是必须的。因此,高校探索编制外的用工制度,合理和适当地聘用编制外的合同制人员,是高校工资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式。

四、高等学校工资成本控制

教育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与其他的商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商品而言,单位生产成本越低,产生利润的空间就越大。但教育则不同,从长远的角度看,过于强调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失去教育的社会效益。高校在进行工资成本控制的时候,需要明确一点:一定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谋求工资成本控制的最佳效益,不能以牺牲培养质量为代价。下面从影响高校工资成本控制的几个因素入手,分析高校工资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师生比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师生比水平远远低于国外高校的平均水平。教育部对高校师生比水平的指导意见:“师生比达到1:14为优秀,1:16为良好,1:18为合格”,1:18为黄牌的警告线,超过这一比例会限制高校的招生。在这里,师生比中的老师是指专任教师,而不是广义的教职工概念。从办学成本与效率的角度来看,师生比越高,其办学成本特别是工资成本就会越低,办学的效率也就越高。但相反,办学的质量可能会因此而下降。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在办学成本与办学质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生规模,加大教育投入,适当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合理控制师生比,是高校有效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点。

(二)精简行政机构,大力推进后勤改革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二级机构的设置存在很多的弊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弊端越来越凸现。首先体现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高校二级行政管理机构越来越多,但职能交叉甚至重叠,占用人员编制与职数也越来越多,但行政管理的效率反而越来越低。其次体现在后勤等保障机构的管理水平上。近几年,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但改革的成效却不明显,后勤机构中依然冗员堆积。到目前为止,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灵活的、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使得高校工资成本控制面临瓶颈。高校去行政化,精简行政机构和大力推进后勤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

目前,高校基本上采用事业编制+合同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一些高校还采用了年薪制。对于高校而言,不同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会相应产生不同的工资成本。一般情况下,事业编制的工资成本远远高于合同聘用制的工资成本;年薪制的工资成本远远高于月薪制的工资成本。从目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来看,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应是不久的事情。但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会有一个适度的缓冲期。在缓冲期间,高校应主动建立灵活多元的用工制度和分配方式,以便适应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并在保障高校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武雷.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3

养老院后勤工作计划一20xx年,本院后勤工作的开展要以敬老中心需要为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安保工作、员工食堂服务工作和清洁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为中心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牢固树立两个思想:

一是全体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思想,服务于中心正常秩序,服务于和谐中心建设,服务于精品中心创建。

二是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建设节约型后勤。

工作目标

1、以敬老中心工作计划为中心,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后勤的发展及服务需求规划、有关政策措施及规章制度。

2、做好环境、绿化、卫生、安全等工作的监督与规划管理。

3、做好水电及其他设施的检查维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前提下,做好勤俭节约工作。

具体工作

1、抓好安全工作。

(1)高度重视安全卫生防范工作,充分发挥全员管理的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和管理措施,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制,各分管人员分块抓,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2)加强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消防知识培训

(3)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各处室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安全防范工作。

(4)对中心的值班、保安、安全防护工作。对安保人员值班情况进行询问,了解夜间和节假日保卫安全工作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注意保卫休息值班室和日常工作区卫生内务情况。逐步建立值班登记和会客登记制度,避免闲杂人员随意出入,特别是夜间和节假日更要注意防火、防盗、水电安全使用的情况,做到安全第一。

2、抓严食堂管理工作。

(1)积极改进食堂工作,添置食堂必须卫生设施设备,确保“硬件”达标。

(2)搞好服务,保质保量,提高满意度。

(3)严格执行定点采购、验收、索证等制度,把好质量关。

(4)食堂禁止变质食品、霉变食品,严防食物中毒。

(5)定期、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清洁卫生及质量等检查并做好记录。

(6)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加强饮食卫生工作记录的管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并要定时打扫,做好保洁工作。

(7)依据食堂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食堂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3、加强卫生管理。

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按照公司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进行清洁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提高卫生整洁的层次,加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做到

责任到人,确保无卫生死角。做好内外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对所属范围内办公区域外绿色植物的管理。根据生长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人员进行灌溉,保证室外茂密绿色植被下的清洁,对于隐藏于其下的杂草、垃圾、杂物及时加以清处和整理。出于整体植被形象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据需要对这些植被安排专人对其加以修剪。

4、创建节约型后勤。

严肃财经纪律,确保经费专项使用,保证后勤工作需要的有效投入。

完善后勤支出记录存根工作,做到有据可依。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用电用水、日常检修及食堂支出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为中心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分钱。

在以上四个大项之外,我们还要配合中心其他部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安全问题的预防,每周一三五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老人也对安全防范,自救等有所了解了解。做好春季防火防灾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

2一年之计在于春,组织老人进行活动(三月末组织比赛、端午节前组织大家外出踏青等)。

3新的一年每周2对员工的礼仪以及岗位知识培训,以便于为更好的服务老人。

4五一劳动节,组织老人进行活动,安排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劳动,使他们能参与到劳动中来,感受节日氛围。

5母亲节、父亲节为老人们准备相应的小礼物,陪老人们吃饭。让老人感受如同家人在身边的温暖,也体现我们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6端午节之前,组织能活动的老人和员工一起包粽子。以此拉近老人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更加有节日的气氛。

7继续坚持组织老人做健身操。每天下午进行一小时的身体锻炼。

8力所能及的丰富老年人生活,组织他们看电影、听戏曲等。在天气允许的前提下每星期安排老人到公园广场等遛弯游玩既锻炼身体又能接触社会。

后勤管理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以中心发展为本,更人性化的关注老人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得到老人已及家属的认可。

总而言之,在xx年度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服务于老人,服务于中心,服务于社会的思想,以人为本,努力实践xx大重要精神,从每件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好分内工作。

养老院后勤工作计划二xx镇中心敬老院在市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敬老院管理办公室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xx镇的“xx”规划建设,围绕五大工作任务,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工程,结合我院本着“推进规范服务,创建文明”的服务宗旨,维护好老人权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五保工作健康发展,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正常化。使全院五保老人的衣、食、住、医、葬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我院五保老人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孤儿的抚养工作得到妥善安置。20xx年xx中心敬老院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巩固敬老院硬件环境,切实加强安全设施完善

明年将争取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做好敬老院附属设施的建设,计划修建猪圈3间,鸡圈1间,加工坊1间,让敬老院自己养殖生猪,实现猪肉自给自足。为了更好落实“党的xx大”的重要思想,把敬老院改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养老中心,同时加强对院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断完善和改造敬老院环境硬件设施。从而使院内安全设施建设得到有力保障,使院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美化、净化。

二、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促进集中供养健康发展

全院共有工作人员4人。根据市民政局要求,我院结合实际在20xx年建立和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表卡登记制度,认真抓好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考评,加强对临聘人员业务考核,每月组织交叉检查,全年进行终评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努力做好具体的供养服务。

(一)财会工作方面。要做到“记帐要及时、准确、不出差错”,每月交市局敬老院办公室核准后,每月公布一次帐目。

(二)医疗服务方面。每月组织院民到xx中心卫生院进行一次体检,并对行动不便、重病人送医送药到床前,对危险病人及时送医院住院,更好的治疗抢救,使之得以早日康复。

(三)膳食管理方面。热心为病号老人办好病号餐、营养餐、煲中药等优质服务,安排好星期菜谱,做到讲究营养、饭热菜香,搞好伙房卫生,妥善保管食物。厨具要每餐膳后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四)卫生管理方面。保持老人房内清洁,定期为老人换蚊帐、床被单,房内摆设整齐,对残疾老人倒茶倒水、端饭菜,要经常给他们洗头、擦身,要求做到老人房内无异味。

(五)保卫管理方面。对老人的亲属、来访人员、老人出入进行登记制度,同时协助护理人员帮助残疾老人。

三、拓宽老人的活动方式,丰富老人物质文化生活

目前,xx敬老院住院老人47人,孤儿4人。20xx年,我们将明晰工作责任,形成互相支持的合力,扎实开展好各类联谊活动,切实保障院民物质文化生活。

(一)举办卫生讲座。邀请镇内医院医生、护士前来敬老院开展老人常见病理知识讲座。通过开展活动,使老人更加懂得如何进行预防、保健。

(二)强化政策学习。每周组织老人学习一次(读报纸、讲时事),使老人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掌握相关政策法规。

(三)创建文明院落。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每月对老人进行争先进评比,年终对评比“三好老人”进行表彰。

为了保障老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拓宽老人的视野,多与其他优秀养老机构借鉴工作经验,从而找出自身工作不足之处。

四、抓好孤儿的管护工作,切实保障孤儿健康成长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4

1.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重庆市X镇A村独生子女母亲已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不含双女户)进行了实证调查,收到有效调查问卷共计165份。根据调查结果,从他们的经济来源与支出、健康医疗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担忧等方面进行分析,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主要存在以下养老问题: 

1.1经济收入偏低,政策关怀不够。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60岁以上父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养老保险金、国家计划生育奖扶金和自己劳动收入。首先,各级财政投入不够。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从开始实施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过发放标准。各级财政支持与投入依然偏少,养老保障水平与计划生育奖扶标准依然偏低。其次,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存在漏洞。现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规定“必须年满60周岁的父母”才能享受相关待遇,但这样不少60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母亲距离享受待遇存在较长的“真空期”,在她们最需要帮助时却不能享受到政策的关怀。对于自己劳动收入,当年龄更大些或身体出现疾病后也就不能再参加劳动,自己劳动收入将消失,根本不能承担日常生活和医疗费的开支。 

1.2医疗难问题突出,病有所医难实现。 

在調查中发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占62.1%以上,42%的老人是多病缠身。现在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虽然都参加了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内地农村交通不发达,加上年老行动不便,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年老父母医疗难问题突出。并且老年人发病具有突发性、多病并存特点,受到就医条件的制约,独居或与配偶居住的老人会因为抢救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丧失生命。“小病扛,大病拖”,已成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一种潜意识。昂贵的医疗费开支可以使他们因病致贫返贫,特别是农村失独家庭,最大的难题就是养老就医,并且还面临正常看病治疗无人办理住院手续和手术后无人照料和护理等问题。 

1.3独生子女的流动以及存活风险加剧农村独生子女老年家庭的“空巢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独生子女有很大一部分离开家乡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附近城镇务工、求学或定居。迫于工作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年老的父母,使这些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空巢家庭”,这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农村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的空巢老人,生活更加困难,养老更难保障。 

1.4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来源于子女的照料与陪伴比例低。 

由于农村“空巢家庭”成为普遍现象,致使农村独生子女在主观上有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缺乏照料老年父母的条件和能力。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大部分处于低龄老人时期,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或相互照顾,等到了中龄和高龄后,生活不能自理或丧偶,当日常生活照料、长期护理与精神慰藉成为紧迫的需求时,将更加凸显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弱势性。而农村独生子女供养能力有限,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对赡养老人的态度和观念也产生了潜在的变化。 

1.5养老模式单一、社会关怀不够。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主要以家庭养老模为主,社区、社会养老缺乏支持。但随着农村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及“空巢率”的不断升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功能已被弱化。农村养老机构不健全,乡镇的敬老院主要是为农村“五保户”服务,缺乏专门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服务的社区、公益服务业和社会养老机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1.6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宣传力度不够,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在农村有极少数子女亲情观念淡薄、法律意识薄弱,对年老父母不尽赡养责任,致使部分老年人养老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晚景凄凉。 

1.7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比较单调。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农闲时间,主要是赶场、看电视和串门聊天、打麻将或打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比较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村社区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太少,现有的活动场所活动器具少、无人管理、没有定期对村民开放。 

综上所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最典型特点是孩子的唯一性和单传性,是家庭老年父母供养的唯一依靠,导致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养老风险的分散功能被逐渐弱化,独生子女的外流、生命存活风险与赡养风险都会导致养老风险的发生。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比较大的社会保障问题之一。

      2.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对我国抑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应尊重这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历史贡献,关注和重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完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政策。 

2.1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养老观念,充分认识养老不只是农村獨生子女家庭自己内部的问题,而是应该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现有政策与法规。其次,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转变养老观念,增强自我养老的意识。减少对子女的过多期望,要在精神上、思想和行动上相信自己,增强自己的养老能力和养老习惯。 

2.2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金标准,增加财政投入。 

国家相关部门应考虑实际情况,提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奖扶金、养老保险待遇和计划生育养老补贴标准,不能低于农村低保户标准。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低收入、子女又不在身边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优先纳入农村低保户享受范围。对于确有住房困难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应优先纳入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象。建议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母亲年满50周岁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待遇。 

2.3改善农村就医条件,适当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 

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着力解决农民医疗问题难、有病就医难,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民迫切期盼的大事。改善现有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条件,规范农村药品价格,加快对镇、村卫生所加速改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卫生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水平。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时,应考虑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降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医疗费用,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并扩大报销范围。 

2.4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探索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和社会机构养老为支撑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以供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拥有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选择,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政府牵线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业,成立农村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农村养老院,形成政府财政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机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2.5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让外出务工子女回归,减少“空巢”老人家庭。 

合理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养老问题,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让农村村民就业创业机会增加。政府制定农村创新创业扶助政策和惠农措施,助力农民自主创业。经济收入提高,实现农村村民离土不离乡,使更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可以和子女共同生活,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现象会逐渐减少,经济和物质上能够得到支助,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实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能安享晚年。 

2.6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自古就有“父母尚不敬,何以敬天下”的名言警句,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各级政府部门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各种尊老、敬老、助老、爱老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尊老敬老意识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建议在全国推行河南省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政策。修订后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后,生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 

2.7提倡移风易俗、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倡移风易俗、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农村村民破除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通过树立婚事新办、丧礼从简等典型,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来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自觉自愿地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http://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河南省卫计委网站http://hnjsw.gov.cn/contents/159/55492.html 

[3]李建民.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3) 

[4]宋健.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人口研究.2005.(2) 

[5]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2004.(5) 

[6]丁志红.我国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研究.人口研究.2014.(4)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改制;专向维修资金;运作

伴随企业后勤改制、主辅分离的推进,职工住房的“养老”问题浮出水面,职工住房的“养老金”——专项维修资金成为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何以称专项维修资金为住房“养老金”呢?用途决定着其地位。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专项维修资金涉及物业公用部分的每一个细节,伴随着住房的“生、老、病、死”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故其住房“养老金”的称谓当之无愧。

“种类繁多、各自为政”是我局机关南北寒地区楼房的特点。所谓“种类繁多”是指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楼房以不同形式出售给职工,如福利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等等;所谓“各自为政”是指局机关南北寒地区所辖楼房分属不同厂矿,如机关、屯兰矿、马兰矿、西铭矿、东曲矿、西曲矿、化工厂、水泥厂、多经公司等等单位。楼房的特点决定了公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的维修参差不齐,局部楼房的公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呈现这样的“景观”:顶层“雨雪肆虐”、楼道“四季交替”、楼梯“无棱无角”、下水道“脑血栓”、落水管断裂处“飞流直下”、道路“白癜风”、绿地“无人问津”、健身器材“支离破碎”、雨水井“暗箭难防”等等。虽然这些仅是局部现象,但这些局部现象既影响了小区的整体形象,又加大了物业与居民之间的摩擦,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楼房分散管理,即机关及各厂矿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来安排维修计划,受各自资金因素的制约,致使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不到位;二是楼房“养老金”缺乏系统管理,即有的楼房能“养老”,有的楼房不能“养老”,而能“养老”的“养老金”又分别由各自“娘家”保管,不能确保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款专用”。

集团公司 “后勤系统属地管理” 的英明决策,解决了楼房分散管理的问题。那么楼房的“养老金”问题又如何解决呢?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一、 筹建住房“养老院”

第一步:为住房“养老金”找个“监护人”。

集团公司楼房的产权现状为集团公司占30%、职工个人占70%,产权现状决定集团公司是物业的最大业主,故集团公司以业主的身份成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预算、结算、审查、监督等工作。

第二步:找到住房“养老金”并带其“回家”。

对集团公司范围内的楼房进行资产评估,以各楼房的评估价乘以计提比率2%计算其专项维修资金计提数额,分以下两种情况分别缴存:

1.对已计提专项维修资金的楼房,各机关、厂矿以评估价计算的专项维修资金为下线标准,按照“多者据实缴纳、缺者补齐缴纳”的原则上交“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

2.对未计提专项维修资金的楼房,以各楼房的评估价乘以计提比率2%再除以楼房建筑面积,计算出每平方米专项维修资金计提数额。依据产权所属关系,集团公司和住户按3∶7的比例分别缴存,即集团公司按住房建筑面积乘以单位平方米计提数额再乘以30%缴存,直接划入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账户;住户按其所居住建筑面积(含公摊面积)乘以单位平方米计提数额再乘以70%缴存,住户缴存部分由楼房原归属单位负责专项维修资金收缴工作,全部收缴完毕后上交“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另外,对住户中存在的工伤、低保等弱势群体,由所属工会核实后报集团公司,其住房应分摊的数额由集团公司按100%的比例缴存管理办公室。

第三步:为住房“养老金”加份“人身保险”。

为保障专项维修资金的安全,“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应在银行开设专户进行保管。物业专项维修资金闲置期间除可用于购买国库券或者用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外,严禁挪作他用。专项维修资金自存入银行专户之日起所得利息转入专项维修资金账户滚存使用和管理。

二、 住房“养老院”的日常运行

(一)住房“养老院”的管辖范围

作为住房“养老金”的专项维修资金,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房屋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住房“养老金”的使用范围决定了住房“养老院”的管辖范围。

房屋公用部位,是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板、屋顶、梁、柱、内外承重墙体和基础等)、户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共用车库等。

房屋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房屋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房屋销售价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道路、绿地、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安全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但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

1.房屋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养护费用以及中修以下的维修和更新费用不得在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2.因人为损坏造成房屋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的,其费用由责任人承担,不得在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二)住房“养老院”的服务部门及职能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住房“养老院”的服务企业,负责拟定维修计划、实施维修方案、结算维修资金。

(三)住房“养老金”的使用程序

1.物业管理公司于每年年初对各物业管理区域的房屋共用

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情况进行统计,并列出维修计划,于每年一月底前报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管理机构对维修计划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年度维修计划及进度,并反馈物业管理公司。

2.物业管理公司根据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的维修进度,填写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申请表,并按物业管理区域做出维修工程预算,报“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审批。

3.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审批完毕后,拨予物业管理公司审批后按预算额度的70%作为初期维修资金,并核定工期,同时做好工程进度监督工作。

4.物业管理单位委托其内部专业维修队伍,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工程施工,接受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的进度监督。

5.工程施工完毕后,物业管理单位持下列资料报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进行结算,审批结算后拨付剩余的维修资金。

(1)经管理办公室审查后的工程决算单;(2)维修、更新工程的发票;(3)施工工程结算书。

6.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以及出现电梯故障、屋面漏水等严重影响业主正常使用的紧急状况,需要立即进行维修的,报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审查批准后,先行拨款进行维修,确保物业正常运转。相关维修费用的核定手续在维修后再按维修程序予以办理。

(四)住房“养老金”的核算方式

1.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设立专项维修资金核算的一级

账户,物业管理公司设立专项维修资金核算的二级账户,分别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按楼设置、核算到户。物业管理公司按季向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报送报表,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审查后,每年初在相应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上一年度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公布的内容包括专项维修资金缴交、使用、增值收益、结余情况等,接受业主的监督。

2.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费用优先从专项维修资金

增值收益中提取,其次从专项维修资金内提取并分摊。

3.单幢物业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在

该幢物业的专项维修资金及其增值部分中列支;一幢物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元的,每个单元内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在该单元物业的专项维修资金及其增值部分中列支。

4.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在整个物业管理区域的专项维修资金及其增值部分中列支。

5.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应当先使用其增值部分,增值部分不足以支付维修费用的,可以使用基金本金部分,但一次性使用基金本金额的最大比例不得超过首期专项维修资金的70%。

6.专项维修资金本金余额不足首期缴纳专项维修资金的

30%时,应当续筹专项维修资金。续筹维修基金由相关业主(包括集团公司和住户)依据住房建筑面积按照相应比例分摊,续筹维修基金的标准由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依据楼房现状拟订,并在相关物业管理区域内进行公告。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专项维修资金续筹工作的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及时收缴专项维修资金并移交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

7.住房转让时,须到物业管理公司登记变更,依据交易双方协议内容,将原业主缴纳的专项维修资金剩余款额一并转让给物业受让人。

8.因拆迁、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致使住房不存在的,业主可持有关证明材料,到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核查并登记,然后由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办理专项维修资金剩余款额退还手续。

9.利用物业公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征得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公室同意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

三、住房“养老院”的监管体系

为确保专项维修资金的正确使用,集团公司和职工居民作为业主有权对其工作进行监督。

(一)定期例行审计

集团公司审计机构定期对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审计,并向集团公司提交审计报告。

(二)针对性审计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养老院;后勤管理

1徐州市养老院后勤管理概述

1.1研究背景

2015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28.70万人,较上年增长0.5%。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为180.43万人,占总人口的17.5%,较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徐州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徐州市的诸多养老院中随机抽取了20家养老院进行实地走访,以期发现当下养老院的后勤部门在实际运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升养老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2养老院后勤管理内涵与意义

对养老院而言,后勤部门除了负责日常物资采购与管理、伙食管理、工资发放等日常事务外,还肩负着为养老院核算和筹集资金的任务。因此,后勤部门不仅直接参与养老院的日常运营,同时也为养老院的长远发展筹资与谋划。

2徐州市养老院后勤管理现状与问题

在本次对徐州地区养老院的实地调研中,我们一共走访了20家养老院,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份。问卷从养老院的组织结构、员工生活、入住老人的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徐州地区养老院的整体情况。

2.1徐州市养老院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在所调研的20家徐州地区的养老院中,除了2家大型养老院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外,其他的中小规模养老院多采取简单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即院领导担任一把手,底下分管多个部门,院领导一人总管院内大小事务,包括人事安排、物资采购与发放、对外合作交流等。同时,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上,大多数养老院并没有像企业一样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员管理体系。从与院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负责日常卫生与护理的人员,很少有长期任职超过两年的,多数在半年到一年内就离职了。同时有工作人员向我们诉苦,说平时工作辛苦又麻烦,老人的日常起居、衣物换洗都是她们来照顾,但是每个月都是拿固定工资,做得好做得差都是这些,甚至要是工作做得差还有被辞退的风险。此外,由于多数养老院在建立之初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所以在建造时并没有考虑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在当下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2.2徐州市养老院后勤管理问题分析

2.2.1组织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线型组织结构保证了院领导的指令能够有效传达,但同时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组织结构缺乏对领导的监督环节,即不能形成对院领导的有效监督与制约,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2.2.2人员编制不合理,人手不够与“冗员”并存。养老院的后勤人员主要包括食堂、卫生、医疗、财务等部门的人员。有的养老院本身规模不大,但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明显超出日常运营所需,而有些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却明显不足。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对于中等规模养老院,各家工作人员的数量浮动很大。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同等规模下,各家养老院工作人员的数量总体分布在合理区间内,但也存在个别极端现象。规模在10万元至30万元的9家养老院中,有个别养老院工作人员数量明显较少,能否满足日常运营所需尚不能肯定,但是对比来看这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日常负担肯定较其他养老院的要重。同时,当人数超过日常运营所需时,原本一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可能会让两人来完成,这就大大降低了整体的运行效率。

2.2.3绩效考核机制缺乏,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员工的收入问题我们也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0%的员工对自己的收入并不满意,而20家养老院中只有8家具有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奖惩机制的有无与员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成正相关,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不能做到奖惩有度,就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很难留住员工,对养老院的长期经营是很大的潜在风险。

2.2.4信息不公开透明,服务设施不能与时俱进。调查发现,在20家随机抽取的养老院中,只有4家养老院提供互联网信息公示服务,并在院内设置了物资采购价格公示墙。由于多数养老院兴建的时候互联网技术尚没有大规模普及,因此现在的养老院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上略显不足,例如大多数养老院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公开,不能运用实施监控技术对入住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搜集等。

2.2.5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难以扩大再生产。有养老院向我们反映,现在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想去银行贷款,却很难贷到。养老院收入来源有限,主要来源于入住收费、社会捐赠和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不常有,政府的补贴款有时迟迟拨不下来,导致现在养老院经营十分困难。

3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当前徐州市的养老院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组织结构不完善、人员设置不合理、缺乏奖惩机制、信息不公开透明、设施落后、融资困难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

3.1内部要自我完善与提高

3.1.1完善组织框架,构建监督机制。直线型结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要完善治理结构,责权利明确,职能部门要协调,赋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力,参与院内事务的决策与制定,避免权力寻租和职务腐败事件的发生,同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1.2合理设置人员编制,做到人尽其职。根据业务内容规模定岗设编。无论是人手不足还是冗员,都对养老院自身发展不利。工作人员过少会使人均工作量过大,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工人的离职;而工人数量超过日常经营所需又会带来资金的浪费。因此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个岗位需要多少人进行合理评估,在此基础上出于提升服务质量的考虑可以适当增减人数,把人员编制控制在合理区间。

3.1.3实行绩效考核,调动人员积极性。构建绩效考核机制。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实行“包产到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明确奖惩标准,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对偷工懒散的要予以处罚,奖惩有度,不再是“萝卜青菜一锅端”,要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1.4信息公开透明,提升自身公信力。公开透明才能取信于民。信息公开已成为当下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常态,养老院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也应该积极效仿。信息公开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监督,也能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事件的发生,提升自身公信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营效率的提高。

3.1.5运用现代化手段,改善服务设施。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市区乃至全国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远程为院内老人提供医疗诊断。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改进现有服务设施,提升设备利用率。养老院改善服务设施,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入住,同时对老人的安全能起到更大的保障。从长远来看,改善服务设施,提升设备利用率,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3.2外部政策条件要改善

3.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市场环境。当前我国在养老机构方面的法律和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对入住合同的规范、发生争议的处理等等,需要相关部门继续跟踪研究,尽早完善。同时,净化市场环境,防止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给养老院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是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2.2出台优惠政策,缓解资金压力。在实际经营中,养老院常常是收不抵支,在满足日常运转之后,养老院难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经营,或者是对当前的设备优化再升级。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政府在财政上予以支持,给予更多的直接或间接地补贴,比如财政拨款、降低相关税率等等。

3.2.3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竞争。此外,政府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通过减税降费,有序引导民间资本,特别是大资本、大企业参与养老机构的设立,增加市场供给的同时,与现有养老机构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养老机构整体的经营效率。

3.3金融机构要支持

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对管理体系完善、发展势头良好的养老机构适当放宽信贷标准,给予资金支持,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养老院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可以为这些机构自身带来更多的资金回报。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让管理水平高、组织资源能力强的养老机构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4结语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场机遇。刚刚起步的养老产业,自身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后勤管理作为养老院经营中重要的一环,负责养老院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对后勤管理的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养老院自身进行调整、政府予以政策扶持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予以资金支持,多方合力,未来养老产业必将迎来辉煌的发展历程。

作者:侯威远 周仕通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来见祥,叶智校,陈康.高校后勤餐饮经营发展探究—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财经界,2009(12).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7

一、企业机构设置在课程设计中的映射

目前,完善的企业部门设置一般设有董事会、经理(副经理)、财务部、人事部、市场部、后勤部、宣传部等部门,其纵横向架构设置如下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借鉴这一组织机构设置模式,以上课班级为单位,形成企业,以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模式为蓝本,将传统的分小组上课模式变为将小组设置为人事部、市场调研部、宣传部、考核部,由各小组组长担任各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产生模式借鉴企业中部门主任产生模式几在课教学中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敢为最先者。即在教师发出选拔部门负责人指令后最先自我推荐愿意担任职务者。研究表明,敢为最先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且对当前任务有一定了解,任务投入度高。因此,聘任“最先者”为部门负责人,以使部门较快地进入正常有序运行状态。2.任课老师直接指定。即任课老师凭借与学生平时沟通交流时的印象选定部门负责人,但表明如发现不适合此岗位,有权更换。由任课老师指定部门责任人,参照当前企业聘用部门负责人模式,即单位总负责人指定相关人员为岗位负责人,同时要求其承担相应权责。3.专项能力最佳者。即挑选出拥有有别于他人能力的最佳者单选部门责任人。参照企业中能力为先的选拔理念。4.民主竞选产生。即有意向参加部门负责人选拔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来获取他人的支持,从而获选。以上选拔部门负责人方式,虽存较强的主观性,但通过此种课程设计方式,教师可以间接地向学生阐明当前社会企业中存在职位晋升规则,可以督促学生早思考、早定位,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以上方式产生的各部门负责人,将负责本部门其他“员工”的“招聘”。“招聘”方式与常见的企业招聘方式相似,部门责任人与“员工”可双向选择。

二、企业机构内部管理对课程设计的映射

大部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实行部门分工制。所谓部门分工制,即企业内部各部门在遵循公司总章程的前提下执行各自部门的职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也借鉴此种内部管理模式,同时考虑课堂学习小组人数最佳设置为6-8人,故将人事部的部分职能拆分,设置各部门职责如下:总经理: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指导各部门进行课堂学习并最终考核所有学生成绩副总经理:1.协助总经理工作,及时向总经理汇报课堂外各部门工作执行情况;2.统筹管理各部门,确保各部门正常运营。人事部:1.制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考勤、课堂纪律、人事调动等规章制度或程序;2.建立并及时更新各部门人员信息档案;3.评估员工与部门间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建议员工调整部门,实现员工的“人职匹配”。市场调研部:1.定期开展市场调研,课通过发放问卷、企业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当前就业情况,并完成市场调研报告;2.收集班级同学就业意向,根据就业意向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及时公布。宣传部:1.课堂学习环境的建设;2.宣传报道课堂内各项活动;3.跟踪同学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4.学期末将本学期积累的材料整理成册。考核部:1.执行人事部制定的各类考核制度,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2.提供考核结果及支撑材料。职责划分后,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部门责任人根据本部门职责对部门人员进行内部管理,并对本部门人员做出公正客观评价。

三、企业机构考核方式在课程设计中的映射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8

作者:赵林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后勤管理队伍中只能在数量上占到优势而不是在质量上占到优势,大多数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有限,自身素质较差,管理认识不足,可持续性发展和和谐发展的认识不足,限制了工作水平,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与时代脱节,发展出现了障碍。其中的主要表现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现象,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后勤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极少,且专职后勤工作者中也大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其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尚需提高,而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后勤工作基础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高等学校是传授和创造高新知识和技术的前沿阵地,教学和实验设备、技术设备十分先进,但高校的后勤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大多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方式方法上,与现时代的高新技术形成很大的落差。计算机是实现后勤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设施,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院校,计算机已基本在管理层得到普及,各系都用上了高档次的计算机,甚至有的部门还不只是一台。而后勤部门在此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用的是低档次的或者是别的部门淘汰下来的微机,更甚者有的后勤部门连一台微机也没有。至于多媒体设施、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其他设施,更是大多数后勤部门可望而不可即之物,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资金紧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领导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努力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后勤人员在保证整个高校顺利运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要努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后勤人员的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后勤人员还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服务方法,变被动为主动,确立自己在整个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校后勤部门信息化发展高校的后勤部门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传统的后勤管理较为落后,不仅工作内容较多,而且容易出错。所以要积极加快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后勤工作,实现后勤管理、检索、利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加速后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第一、加快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化。网络以其高速的信息传递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同时也打破了在传统沟通体系上建立起来的管理原则。因此,各级后勤部门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后勤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后勤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建设高性能的后勤信息网络,加快后勤信息加工处理的现代化步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将后勤信息公布于网上,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后勤信息的网上服务,我们应抓住机遇,有计划、分步骤地步入高校校园网、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接待网上的来访者。这是实现后勤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知识经济对后勤信息需求的必然措施。第二、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后勤信息的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首先要求后勤信息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就各高校后勤部门目前现状看,标准化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后勤的统计、著录、标引等虽已有国家标准,但许多后勤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未按标准执行。在现代技术与设备方面,如计算机数据库设置,后勤信息载体格式和转换标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等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后勤部门开发和购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形式各异,难以兼容。为此,应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有国家标准的应实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暂缺的,按照标准对后勤数据进行规范的加工,以便实现联机联网及后勤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内部开展培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传统的管理手段与知识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时展需求,所以,学校内部要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对这部分后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工作需求以及服务水平。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与非基础的高起点的教育形式,是后勤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后勤学历教育的一种延续和完善,它是使后勤工作者形成创造力,取得创造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勤工作者实现智能更新和改组,保持和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弥补学历教育中的不足,增新和拓宽后勤工作者的知识面和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终身教育,使后勤工作者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机关;后勤员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银行机关工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央行后勤工作随之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促进员工有序流动是当前银行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员工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计划经济和传统劳动人事制度的影响下,后勤部门进入“门槛”低、整体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低,呈现“四多四少”的现状,即:中老年多,青壮年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临时工多,正式工少;简单劳动者多,专业技术人员少。

1、正式工队伍结构不平衡,整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1)从年龄看,中老年多,青壮年少。近年来,受政策、体制的限制和影响,后勤正式工的进人趋势基本停滞,后勤系统的正式员工基本没有新人补充。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后勤正式员工中以中老年居多,青壮年明显不足的倒金字塔结构。后勤服务中心现有的28名正式员工中,50岁及以上的有21人,占正式员工数的75%;[40岁,50岁)有6人,占22%;[36岁,40岁)无,30岁以下人员1名。后勤员工年龄偏大且很快面临退休,直接导致了后勤队伍青黄不接。如医务室、锅炉房、水电维修等多个岗位员工,今年起纷纷退休,面临无人接班、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2)从学历看,低学历多,高学历少。传统观念认为,后勤工作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不需要学问与人才,一般人都能干、都会干。再加上自身要求学习、提升学历层次的动机不强烈,造成后勤员工学历结构不理想,低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较大、高学历人数较少,与行里其他岗位、部门员工的高学历形成明显的反差。具有高中学历的后勤员工,大部分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而且多数是由一线普通岗位走上管理岗位,尽管基本操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其管理水平和现在后勤发展形势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2、临时工队伍人员工种技术含量低,流动非常频繁

近几年,行内事务不断增加,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加大。而受现行体制和政策的限制,后勤正式员工的进入渠道基本被堵死。为保证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大量引进、聘用临时工来弥补后勤人员的不足。目前,后勤服务中心共有临时用工人员25名。其中:驾驶员15名,食堂服务人员10名。但这支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工种技术含量低。临时用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为初中、小学毕业,缺少专门技术培训,劳动时间长,以体力劳动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工人技师较为短缺,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来源问题亟待解决。

(2)流动频繁,稳定性差。由于后勤服务业自身的行业特性,加上临时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高,许多员工把后勤服务当作是自己临时性、过渡性的工作,如果遇到不顺心或不满意的事情,往往选择辞职走人的做法;再加上日益开放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个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甚至成了其他单位的实习培训基地,新来的员工经过培训锻炼得到提高后却被别的单位挖走,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较差。一般来说,收入越低,流失率越高。总体上每年五分之一的临时用工人员流失和新招。这一方面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整体后勤服务质量和机关事务的顺利运转,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成本。

二、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又有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多数人民银行员工对后勤工作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后勤工作就是管吃喝拉撒,没有任何科技含量,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大家对后勤工作和后勤人员的认识;第二,长期以来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后勤队伍在人员配备、业务进修、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对后勤人员的业务进修、技术培训缺乏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而且学校多年来没有在后勤方面引进大学以上的人才,使队伍出现了断层。第三,后勤工作琐碎、复杂,使我们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也常常容易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后勤服务工作可以选择社会力量来做,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存在着社会经营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与后勤服务公益性特征的矛盾冲突,一些服务项目完全依靠社会力量无法满足银行事务发展需要。而且后勤保障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如固定资产管理等,不可能依靠社会力量做,必须有一批自己的后勤管理人员。因此加强人民银行后勤队伍建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1、转变观念,克服偏见,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为加强后勤队伍的发展,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为后勤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必须要改变“ 后勤是个筐,什么人都可以装”的状况,后勤队伍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选配, 要实现后勤人才队伍“人口畅、出口放开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局面。

2、拓宽进人渠道,将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不断优化员工队伍

针对目前后勤工作人员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方面努力发掘并培养后勤内部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后勤工作、对后勤工作有感情的同志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交流学习,提高其管理水平、工作理念等,逐步建立一支精通管理、熟悉业务、服务意识到位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后勤队伍;另一方面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加大选人范围,通过多种方式有计划的吸引、引进保障后勤服务运行所需技能型人才,优化员工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建立一支动态的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逐步解决原有后勤队伍年龄老化、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

3、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后勤工作的认同感,增强后勤员工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后勤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来讲,不论是医疗、幼儿教育、烹饪、

园林绿化、水电管理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还是清洁卫生、门岗等看似简单体力劳动的工种,都应当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从业要求。所以,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分步骤地对员工实施培训,采用签订委托培养合同、约定服务年限等方式分类、分期、分批的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培训或继续教育,还可以派出去进修、学习、考察等,让后勤人员参观其他人民银行好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等途径,努力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整体水平。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计划篇10

一、政治处工作成绩

1、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夯实了管理工作的基础

公务员管理是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结合我局公务员队伍数量多、个体素质参差不一,各项管理制度亟待制定的实际,在建局之初制定七项制度的基础上,2004年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考勤管理办法》、《******考核办法(试行)》等。二是开展了队伍政治理论学习、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2004年以来,组织全局322名公务员参加了***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许可法”考试,组织11名公务员参加了***人事局、市行政学院举办的“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选拔6名公务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干部英语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和全局人员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不定期对市直大队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在市局“三提高”活动中,我处组织人员参加了培训并制定了《提高政治素质方案》,开展了以学好“三个讲话、三个报告、掌握三个条例、熟读三本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以“诚信个人”为中心,在全局开展了“诚信教育”和“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评选表彰“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了“诚信个人”书法、演讲、黑板报竞赛活动,年前,组织了“迎新年,同欢度”卡拉OK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以上政治理论培训、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调动了广大执法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我局政治理论学习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加强考核工作。去年初印制了《******人员平时考核手册》,对被考核人员工作进行记载并由主管领导对执法人员履行职责和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去年6月前我们对六个大队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为年度考核提供有力依据;完成了315名公务员2003年度考核和市委考核办对我局领导班子及领导个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四是实施奖惩,奖励表彰先进、追究违纪失职行为。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干50天”和“争先创优、全面达标、周年献礼”的活动中承办了对做出突出成绩的175个先进个人和71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工作。推荐上报一个先进集体和三名公务员参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工作。同时对违反工作纪律、工作失职等行为认真查处追究,先后承办了对12名公务员通报批评、警告、记过、撤免职务等行政处分。通过实施奖励表彰先进、追究违纪失职行为的措施,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工作责任心,促进了我局公务员队伍的全面建设。

2、认真做好工资管理工作,完成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

去年,根据市人事局的安排,我们完成了273名人员的工资标准调整工作和提前退休、调入、任职、学历增资、正常增资等145人次工资变动,办理了原规划大队55人工资套改报批工作,

组织工勤人员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学习和技术等级考核,使12名工勤人员考取了汽车驾驶员、文秘资料员等初、中级工合格证书。为1名技师办理了聘任手续,兑现了工资待遇。

3、整理人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我局组建后,接收来的人事档案存在散页较多、装订、管理不规范等情况。为规范档案管理,我处组织人员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和人事档案管理达标要求,对330份个人档案进行整理,将每份档案中的材料分类编排、编码打号、填写目录、切边打洞、装订入盒,档案存放排列有序、便于查找。

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档案接转手续,及时收集、登记、收档入卷材料,保证档案材料无流失、无丢失、无损毁,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万无一失。

4、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干部任职、人员调动、安置人员工作和借用人员管理,完成年度人事、工资、编制报表、统计工作。

今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承办选拔、任命33名干部的任职手续,组织15名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双推双考”市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考试、考核。经考试、考核3名干部进入市管领及嘧雍蟊父刹浚?名列为优秀干部。推荐选拔2名干部进入市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安置6名干部、7名退伍战士,调入2名公务员、7名工勤人员,办理1名公务员调出手续。

我们按时保质地完成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市统计局等部门的公务员统计年报、工资情况年报、机构编制情况年报、劳动工资统计年报等统计报表工作任务。

5、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目前,我局共有15名离退休人员,在此项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规定,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做好服务工作。使9名提前退休人员享受了2001年市级机关分流人员优惠政策,提高了职级待遇,增加了工资,一次补发工资差额,返还住房公积金累计18万元。为每个老干部订阅《老友报》、《山西老年报》等报刊,丰富了老干部的文化生活,组织老干部到奇村疗养和体检,还为离休干部侯显庭过七十一岁生日送去生日蛋糕及鲜花,带去组织的温暖和祝福。

计生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对全局人员计划生育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对个人计划生育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做到计划生育底数清、情况明。

“三八节”我们组织了对全局97名女同志的慰问,在全局人员进行体检的同时,安排全局女职工进行了妇科体检。

6、认真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作。

接收医疗保险关系320人,为24人新建医疗保险手续,落实了公务员医疗保险各项政策,建立规范了医疗保险管理。

今年还接收养老保险关系86人,并进行了年审,按时、足额地交纳了保费。在此项工作中,我们通过查档、核对有关材料,从中发现5人存在应缴未缴、欠缴的问题,及时与本人和单位联系建立和补交了养老保险,落实了养老保险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无欠漏问题,建立、规范了养老保险管理。

7、筹备并承办了市***机关党委第一届党员大会

承办了163名党员关系接收手续,还积极向市编办申请设立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职数,并多次与市直机关工委联系,申请批准成立市***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机构,5月13日组织召开市***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第一届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机关委员会和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

一年来,我们还完成了其他多项工作,如:扶贫工作;“公道正派”学教活动;“按需申领护照”工作;“献爱心助残”募捐活动,全局捐款10940元;考勤管理和岗位津贴发放审核;为《***人事》撰写提供11条信息,刊登8条;承办了党组民主生活会;接受了贯彻执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条例》情况和公务员诚信建设、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百岗评议”、“4050”再就业的检查;承办了语言文字委员会安排的工作。我处被市人事局评为“争先创优先进集体”、安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本人也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一年来的工作体会

全处取得的以上工作成绩,与我在深刻领会局领导工作意图和精神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总结返馈工作是分不开的。下面我就根据处长岗位工作的主要特点。谈一些一年来工作体会:

1、提高政治素质是作好政治处长的根本保证

政治素质是确保政治处长在政治上合格的要素,只有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树立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思想,形成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通过一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三提高”活动,自已不断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冷静的观察、分析、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局党组提出的“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思想的认识,在思想上、行为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的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自学的执行我局的各项规章制度,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

2、提高知识素养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

知识素养是胜任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我业务素质的根本要求,知识既是能力的基础,又是素养的根本,因此,一年来我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关精神,认真学习吸收各方面知识,尤其是为备的好、讲的深“加深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认识、增强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这一课,我查阅了众多的资料,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养份,加深了对局党组提出的“城市管理第一责任人,城市改革牵头人”内涵的理解和认识,真实的品尝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滋味,真切的感受到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巨大作用,深刻的领会到科学的决策和目标的制定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参加有关培训、交流、汇报、会议,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新了自己的思维观念,开拓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及时发现和纠正了自身工作中的差距,提高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这就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我们实际结合的结晶

3、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名处长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与人为善,要与周围同志平等相待,严于律已,宽以待人;遇事要进行换位思考,坚持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作风上清正廉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关心下属,当下属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的帮助,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要主动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氛围,促进处室工作目标的实现。

通过去年一年的工作,我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这于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在理论学习上不能科学地解决工学矛盾,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2、政治理论系统学习还不够。

3、开拓创新、沟通协调方面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