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0 08:11:03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宜居性;城市公共空间;社区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2-0052-0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科学研究百花齐放,成果累累。伍学进的专著《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科学出版社)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城市宜居性这一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从新城市主义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策略。

首先,提出了社区宜居性是城市本质特征之一的观点。书中指出,城市因为人类住区安全、产品交换等最基本的宜居性需求而产生,城市也因为宜居性需求范围的逐渐扩大、需求的层次升级换代而发展。宜居性供给与宜居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始终伴随城市与城市化的一对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矛盾。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的宜居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之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非宜居性,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问题。因此,合理规划、建设和科学管理城市社区绿地、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资源,是当今及未来我国城市硬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二,提出了城市宜居性内涵的升华是西方城市科学发展基本规律之一的观点。作者认为,从霍华德、盖迪斯等近代人本主义的宜居性理念,到柯布西耶、佩里、莱特等现代功能理性主义的宜居性思想,是城市宜居性内涵的第一次升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社区街道、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宜居性问题,逐渐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导致了城市宜居性内涵的又一次升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城市宜居性内涵还会不断地升华。城市宜居性内涵的每一次升华,都强有力地推动城市和城市科学的大发展,是西方城市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第三,提出了社区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宜居社区基本前提的观点。书中指出,城市绿地建设已经由过去的点缀性工作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针对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定位模糊,重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绿地、轻社区绿地,重绿地美化亮化效果、轻绿地生态效益,重整体性评价指标、轻宜居性指标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我国城市绿地宜居性规划与建设七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合理定位绿地与城市宜居性的关系;二是绿地工程与其他工程“四同时”;三是尊重科学,按规律进行绿地的建设与管理;四是调整绿地指标,突出社区绿地的比重;五是以“绿径+缀块”的网络布局作为主要组合方式;六是具有“可达性+开放性+复合性”是绿地规划建设的必要特征;七是在自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顾规模。

第四,提出了“街道三论”并提出新型窄街道、小街区系统是宜居社区首要条件的观点。作者指出,街道原本属于人本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汽车的出现导致街道与宜居逐渐背道而驰,直至新城市主义重新认识到街道与宜居的密切相关。书中系统阐述了街道的宜居性理论,即“街道三论”:街道中心论、街道多样性论和街道行为论。提出了创造街道活力、形成宜居性街道的五点策略:一是从宽街道、大街区向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的回归;二是构建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的法律保障;三是规划具有复合功能社区街道;四是保持社区新、老建筑的融合;五是保持社区适度高密度的人口和适度高容积率的建筑。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2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们在提升丽水城市建设理念、建构城市空间画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得到提升。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这一思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先后提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特色定位和建设中国最佳山水宜居城市的目标,按照“拉框架、建新城、优环境、出亮点、强功能”的要求,不断改变城市面貌,在“破三难、创三新、建三网”中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近年来,市委又提出了要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业兴城,发展城市经济;坚持以文为魂,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统筹,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化提供支撑,以人口集聚为城市化奠定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城市化创造条件,全力打造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并制定落实宜居城市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这些思路与举措,为我们加快丽水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丽水目前已经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山区小城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年,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经历了两次修编,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配套专业规划全面开展。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从98平方公里扩展到3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9?郾2平方公里扩大到32?郾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13?郾4万人增加到35?郾2万人,步入中等城市发展行列,初步形成了“一江双城”总体框架和“城市南进、产业东扩”发展态势。全市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3?郾1%提高到2010年的48?郾4%。各县(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青田、龙泉、缙云城区人口接近10万。

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目前丽水道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金丽温、“两龙”、台缙等高速公路,启动云景、龙庆高速公路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市域城际交通和对外高速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建设投资迅速扩大,2000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65亿元,是撤地设市前10年投资总量的21倍。城市道路框架基本拉开,电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大力推进建绿透绿护绿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3?郾2%提高到40?郾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7?郾6平方米提高到10?郾4平方米。相继建成一大批城市道路交通、供排水、城乡公交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以及行政中心、江滨景观带、处州公园、紫金大桥、南明湖、大剧院等一大批凸显城市特质的标志性项目。城镇管理上,以城市创建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积极理顺城镇清扫保洁、绿化养护、亮化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数字城管”建设全面推进,各级联动的城镇管理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形象品位逐步提升。这些年市区大力推进“三大改造”,全面完成江滨区块4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扎实开展“六城联创”,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深入推进“三沿整治”和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连续7年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山水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日渐显现。各县(市)城市规划建设独具特色。如龙泉围绕“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定位,注重龙泉溪两岸规划建设,以剑瓷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逐步在提升;缙云提出纳入浙中城市群规划,规划构建了主城区、工业园区和仙都主景区的“三区互动”的空间形态,正向组团式中等城市迈进。青田按照“山水家园、欧陆风情”的城市定位,注重彰显侨乡欧陆风情的城市特色。遂昌按照“东进西拓”思路,拉开框架,注重塑造城市特色,努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松阳构建“一城二带四区”的总体构架,拉开城市框架,注重江滨区块规划设计,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品位。云和围绕“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定位,着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努力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庆元围绕“梦幻古廊桥、中国香菇城”特色定位,把廊桥、香菇文化有机融入城市建设。景宁注重挖掘“畲乡”特色,打响民族风情品牌。

以规划为龙头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

城市工作事关全局,必须以现代化理念规划城市,以人性化理念建设城市,以法治化理念管理城市,系统推进“生态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促进丽水城市环境、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3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居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经济为本、以安全为本的城市,是一个卫生健康、生活方便的城市。宜居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每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不懈追求,更是每一个市民的热切期盼。最理想的城市应该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把××打造成为××城区最佳宜居城市,就是要使××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行政管理、生动的民主氛围、先进的文化品质、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高尚的公民意识,使××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建设宜居城市具有许多优越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创建硕果累累,城区规模不是很大,比较容易加强管理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营造祥和、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对照《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不强,城市环境不靓,市民生活质量不高,治安环境不佳,文明程度不高。因此,必须立足市情,创新思路,扬长避短,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把中心城区的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

一要科学制定宜居规划,让城市靓起来。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一个没有科学规划的城市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城市,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则是一个平庸的城市。宜居城市首先需要宜居规划,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从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按照产业发展、交通需求、设施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布局。尤其是宜阳新区的规划要尽量全面细化,并配套制定社会公共设施、绿地系统、城市景观、水体和环境保护以及分期建设等专项规划,从局部保证整体。要严格执行规划,建立规划审批民主决策制度,不能以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宁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乱建和粗制滥造。

二要着力做美生态环境,让眼睛亮起来。绿是城市之肺。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宜居城市必须拥有清新空气、洁净水源、葱郁绿化和优美自然景观等生态环境。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河岸景观、道路景观、公园景观“三大生态景观”,做到绿带景观化、景观人文化,以河岸、道路为绿色廊道,与公园相连,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要在大力推进“13579”绿色工程的同时,积极倡导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开发“空中绿地”,做美城市空间。要采取规划建绿、挤地造绿、拆围进绿、市场兴绿、文化活绿、高效管绿等措施,大力开展“××有我一棵树、增添××一片绿”、园林化单位、花园式小区、绿地认建认养等活动,让市民家中有绿、出门见绿、河岸游绿、公园享绿。

三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让心情好起来。宜居城市必须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应当坚持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五个一”便民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社区管理、社会福利、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解决交通、停车、上学、就医、安全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城中村、城区排水、污水处理和“断头路、半截路”等问题。同时,适度调整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结构,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最大程度地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四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让腰包鼓起来。贫困的城市绝对不是宜居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增强综合实力。要按照工业集群化、旅游特色化、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做强做大食品、建材、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团组与小分队相结合、以情招商与以诚招商相结合、专业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网上招商与会展招商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力度。要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机遇,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打造吸引沿海产业内移“磁潮,积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要突出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整合发展旅游休闲和娱乐餐饮业,联动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多元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培育“敢创、敢拼、爱家、兴家”的××精神,把在市外创业的“××人”动员起来,成立“××帮”,为报效故乡、造福桑梓,促进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五要大力提升人文环境,让精神爽起来。一个城市,缺少精神力量,必将趋于平庸。宜居城市除了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城市的综合文化实力特别是市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精品系列化理念,将××历史亮点转化为文化产品,大力开发以天工开物、月亮文化、温泉文化、禅宗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建设,让宋应星、陶渊明、刘刷况钟、吴有训等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打造采茶戏、剪纸、傩舞、版画、根雕等乡土文化一条街,使××更具吸引力和活力。同时,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巩固提升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全社会的文明度、诚信度。

六要积极构建安全网络,让百姓乐起来。宜居就得安居。让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享有安全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要以安全、安宁为目标,高度重视社会治安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保障机制,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腐败事件的查处力度和执法不公的治理力度,健全重大消防、自然灾害、供电、供水、供气、通信、交通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控制危机,将突发的自然和人为公共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要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完善公共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增强公民公共安全意识,营造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县域;城市规划;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Abstract:Modern residence city suitable building accords with science developing the fundamental call for watching , concre being to build harmonious society embodies. Union author city many years plan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signing practice , station altitude developing in city,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and call for having discussed the county region ought to live in th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 expounds detailedly from ought to live in an urban planning having designed and having built go along in many ways to county region take Xin Hua County as example together.

Keywords:county region; Urban planning; ought to live in a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11-03

1引言

在“宜居城市”概念提出之前,“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各自引领了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方向。宜居城市与其范畴不一,内涵有交叉有外延,但拥有共同的目标,即为了实现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的和谐,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于县城城市而言,如何规划构筑比生态园林城市有更高要求的宜居城市对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对此进行探索,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概念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内容多样,不断丰富的概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生活与住所的积极探索与追求,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是宜居城市理论基础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规划建设宜居城市应参照城市及自身发展的历史,按照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城市发展阶段,合理设置不同时期的宜居目标,注重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握宜居是永恒的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尊重城市历史的烙印,尊重后代,发展的时候能够保存和更新,最终实现宜居城市这一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相比,其规划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

2)社会稳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3)文化为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并为人取得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

4)舒适的居住和怡人的景观提供给市民更多的享受空间;

5)城市设施的安全体系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提供了生命的保障;

6)物质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人文环境是宜居城市发展的深化。

3县域“宜居城市”规划优势与条件分析

3.1新化概况

湖南新化是位于湘中腹地的千年古县,踞雪峰山南麓,跨资水中游两岸,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栖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且属于亚热带,本身俱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合居住,且属于亚热带季内气候区,气候宜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集公路、水路于一体,新化北抵安化,南依新邵,东接冷水江、涟源,西连溆浦、隆回,本身具备适宜建设宜居城市的自然条件。

3.2区位分析

目前,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部级改革试验区,正成为湖南经济腾飞与发展的极核与引擎,作为3+5城市群――娄底正处于两条经济轴的交汇处,且新化县作为湘中冷、邵、娄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前景十分乐观。

3.3交通优势

新化县域交通集公路、铁路、水路于一体,湘黔铁路、S217省道、资江纵贯县域南北,S312省道、S225省道横穿县域东西,规划中的娄怀高速、沪昆高铁也将穿过境内。新化东距娄底市98km,冷水江市15km,南距邵阳市78km,西距怀化市200km左右,由此可见,新化县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3.4资源条件

水资源丰富:新化县位于资江中游,柘溪水库上游,水资源及所蕴藏的水能资源都相当丰富,新化境内仅资水的一级支流就有15条之多。

新化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矿物36种,可开发的有26种,主要有煤、铁、瓷泥、锑等。

新化县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根基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县城上梅古镇,依山傍水,古城遗风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城北有清代北塔,青砖铁瓦,雄伟壮观,城南有维山,蓊郁挺拔,滔滔资水,绕城北去。顺资水而下,有天子山、十指岭、七餐天桥、香炉岩等。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得益彰。其县境北部有大熊山森林公园、群峰竞秀、物种丰富。麒麟洞内有阴河,常年流水不断,钟乳石如白玉遍布洞内,千姿百态。

3.5地域人文分析

新化梅山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爱国将领方鼎英,教育家、社会学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或有史传巨著,或有故居,留于县境,富有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古迹,如龙潭古桥、仙如寨、桃林寺、天马山、格虎亭、西团书院、文昌阁等,亦是难得人文景观。

新化县为古梅山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旅游开发前景甚佳。

3.6问题与不足

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新化县的商贸流通业主要面向本县城镇和周边城镇,缺乏更大区域流通体系,很多出口商品如山茶子油、羽毛、化工原料等处于滞销状态。科技信息业发育不足,文化设施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高档次接待服务设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化本身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及资源优势,且交通便捷,未来经济发展看好,具有良好的地域历史人文特色,是规划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理想雏形。虽然仍然存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但都可以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4规划建设县城宜居城市的思考

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实现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的这一美好理想,需要诸多资源因素的整合,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诸多领域的共同推进。但是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将新化分阶段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宜居城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调整好产业布局,增强经济实力,为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从新化县总体规划可知,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2.1%,到2020年达到230.1亿万,人均16275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按照“发展要有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求“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劳动工业化;重点发展服务业;

2)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品位和辐射带动功能,全方位经营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中心城市和优势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抓好扶贫攻坚;

4)大力推进民营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民营经济;

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建设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建立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6)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创新;

7)健全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妥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拓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全方位加快与国际贯例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9)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2加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根据总规,新化县到2020年新化县城市人口30万人,居住用地960hm2,占城市总用地的31.6%,人均居住用地32m2,规划拟建多层次,不同格式的居住宅区,把新化县建成一个具有社会风气良好、环境优美、个人融入社会的生机勃勃的中等城市,见图1,具体居住区规划结构如下:

城东:规划在上梅东路以北,资江以东和青峰山以西集中开发,中档居住区,在上梅东路以南沿资江集中开发高档居住区。

城中:以旧城居住改造为主,规划在北环线以北成片开发高档居住区。

城西:采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连措施,形成中档居住区。

此外,在工业用地规划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方面,强调环保原则和以人原则,为宜居城市建设打下现实的基础。

4.3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绿色环保宜居家园

做好城市内部的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根据新化县城滨水临江的特点,应从“水”与“绿”两处上做好规划,极力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滨水小城,具体规划构思如下:

1)绿化系统:主要是城区公园,路带、滨江绿化带、山地风景林等组成内部形成点--线--面立体绿地网络,具有包括狮子山公园、跑马岑公园、资江风光带等重要绿带的建设,见图2。

2)“蓝线”(水景系统)――包括资江、大洋江、望月湖、新月湖等水系,要合理分配岸线,对规划内划定保护的山体、水体,禁止任何挖山填水行为,要立法保护,为子孙后代造福。

3)“红线”(建筑系统)――规划重点控制梅苑北路、梅苑南路、上梅中路、上梅西路、上梅东路、天华北路、天华中路、天华南路、白沙洲路、大甫路等街道的各类建筑立面、高度,商店的橱窗、招牌、标志以及绿化系统等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了统一协调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大道。联通山、城、水空间,贯穿三维视线,构筑:东西向:山――城――水――城――山;南北向:山――城――山――城――山的生态城镇框架。天华南路规划平面见图3。

敞开资江岸线,开辟滨江风光带,综合游览、观光、休憩、娱乐、交通等多种功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结合园林、雕塑、建筑小品、道路建设,特别是断面设计,要创造条件给人们最大限度的接近、接触水面。使环境设计与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滨江路成为和谐的风景艺术长廊。

利用周边高,中间低的地势,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使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水景绿地相互渗透,形成向心的视觉景观和空间。同时,提供更多的观水视线。重点处理街道对景点,界面的空间部位,在城市绿廓和主要道路的重点部位适当地敞开部分空间,达到丰富城市空间的效果,对城市的重点节点应加以强化处理,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传统或现代化的景观节点。

在横向联系道路近江、山端头,亦应敞开空间,以满足生活在城市空间里的人们对广阔的自然空间的需求。

4.4传承历史人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新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方文化。其历史可追逆到距今约四千年的中国上古时代。悠久的历史加上莽莽苍苍、绵延千里的梅山,孕育了古朴清纯的梅山文化,滋养着一代代新化儿女。

4.4.1新化县历史人文特点

1)梅山文化:梅山地名源于历史所说“此山古已有,因多产梅,故名梅山”。古梅山人,蔽屈原,笃信巫,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

2)民俗风情:新化县古村,梅山十峒,瑶苗杂处,摘山射猎,民性勇武、刚烈,民俗淳厚奇特。所辖范围民族众多。主要以瑶族为主还有苗、獠畲、巴(即土家)等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在千百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梅山文化。

3)武术:新化人素以阳刚之性著世,俗有“新化蛮子”之称,武术教育更是长盛不衰,素有

“武术之乡”的美誉。

4)瓷文化:陶器在新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便有生产,到了近现代更是发展迅速,品种更是多样化。

5)茶文化:新化的茶叶早在古代已名驰遐迩,所产“渠江薄叶”“以名而香著”,在明朝时为贡品。

地方文化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城市之魂,品位的竞争,最终是文化品位的竞争。

4.4.2历史人文特色与文化建设

以梅山文化、新化武术等传统文化为基础,充分发掘新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以电子、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地方产业文化。以大熊山、资江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线,精心营造新化“生态旅游文化”以新化区位优势为依托,能动联系外界的开放型文化。

近期内规划实施措施如下:

1)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有序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兴建文化市场、文化公园、音乐厅、青少年宫、博物馆、完善娱乐中心。

2)开辟产业文化陈列馆。

3)在城东建设体育文化中心,开辟滨江风光带和休闲广场。

4)改造一批城市雕塑和主体建筑。

5)改造和保护古城路街道。使其融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情景合一。古街让西方人看到了东方的风韵,让北方人看到了南方的景致,让现代人看到了古代的神范。

此外,加强城市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等城市软环境建设也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以满足县域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全国各地宜居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基本上是以打造单个城市的宜居为目的和重点,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笔者认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超越城市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形成区域性的宜居和环境特色的和谐社会的构筑,促进社会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33.

[2] 任志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4.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5

毫无疑问,年,建设口各部门在贯彻新的理念,加强公共服务,改进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规划、城管、公用事业,还是工程设计、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各个部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绩不多说,下面,针对年建设工作,我想提这么两点要求。

第一,切实把打造山水园林洲城、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落到实处。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宜居城市,我认为,宜居城市第一是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教育和出行等都比较方便,这是最为关键的;第二是环境优美、宜人、舒适;第三是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能够得到相当的改善,有相对宽松的住房,而且住得安全、住得安静;第四是有适宜创业和发展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是比较高的。我们不唱高调,你起码要让老百姓感觉得到。如果过个马路都有生命危险,怎么说得上宜居。

一、要树立现展理念,系统地整体优化城市规划。宜居居城市首先需要宜居规划。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产生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必须慎之又慎,要树立现展理念,用国际视野来谋划洞口新一轮发展。一是坚持全盘统筹规划,而不是开发商牵引型的规划。要跳出技术层面抓规划。规划远远不只是一个城市街区和建筑物的摆放问题,规划更重要的实质在于为一个城市选择和把握未来。要以发展的眼光做规划。要按照产业发展、交通需求、市政公用设施配套的要求,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和建设资源,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特别是道路交通、各类管线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要超前预留空间,兼顾各方,为共享、共建、共用提供依据。无论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从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二是高标准搞好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总规是蓝图,详规是依据。城市规划要尽量细化,从局部保证整体。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详细规划,每个建筑都有详细设计,需要保护的水面、山体要严格控规,一个区域一个特色,一条街道一个景观,一群建筑一个风格。要注意把握“山水洲城”和园林城市的特点,从建筑的高度、体量、色调,以及城市绿化的植被品种选择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标准。要把目标定位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伍,避免因规划而出现历史性遗憾。特别要加强色彩规划。虽然由于各人审美观念的差异,对建筑的颜色各有喜好,但一座城市应该有一座城市的建筑主色调。要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颜色,尤其是整栋、整片建筑要禁止使用大红、纯黄、纯黑等颜色,引导开发商和业主使用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色彩素雅、美观大方的建筑颜色,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具体的建设。色彩是开发商用来招揽生意的一个方法,下一步,这个方面要管好。三是要“阳光规划”,严格规划的执行。在规划的审批上,要严格标准,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决不能以领导个人的意愿喜好来确定规划,更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降低规划标准,宁可不建或缓建,也不能降低规划标准。在规划的执行上,要严格管理。再好的规划,如果执行不严,不按规划建设,城市也是不可能建好的,还会造成拆了建,建了拆的巨大浪费。规划是红线,一旦批准实施,就必须认真执行,这是铁的纪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一旦发现有不执行规划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地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高质量的建设是宜居城市最有效的保证。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高度重视建设品质,高度重视节约。一是要准确把握城市建设的方向。要高标准建设新城区,严格控制旧城区建设。旧城区除了棚户区和连片改造以外,要尽量限制拆建、开发;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提高建筑质量和耐久性,让一代人建设几代人享受。二是要强化节约意识。尤其要千方百计节约土地资源。香港的土地面积不足洞口的3%,只用了两成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却容纳了690多万人口,创造出14000多亿港元的生产总值,是洞口的646倍。这说明我们在节约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因此,今后开工建设的道路都要进行梳理,优化设计,科学确定路幅,节约土地资源。三是要突出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宜居城市的核心环节。城市建设将造成自然生态不可逆转的变化,必须用心呵护洞口“山水洲城”的自然风貌,牢固树立“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的自然生态理念,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排水、绿化、公园等建设,特别是体育、娱乐设施和休憩场所建设。四是要千方百计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耐久性是一切工程质量的核心,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降低建设成本不能以增加后期投入为代价。我们再也不能干50年代房子80年代拆、80年代房子90年代拆、90年代的房子刚盖好两三年就拆了的傻事。比如,在做街道改造的时候,能不能够做一些混凝土的砌块,里面是有孔的,将来,有线电视也好,光缆也好,所有的线,要加一路,从孔里穿过去就可以了。现在全国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线下面全部埋的是这样的,增加线路根本不需要重新再开挖,免得每次都是“拉链”。最近我得到一个消息,株洲市花了6亿元改造168条街,管线下地,硬化街道,成本也是控制得好的了。但市委书记提出了一个要求,十年内任何部门再也不能挖这些路,要有意见,现在就提出来。我们提出建设经久耐用、美观大方的精品工程,就是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提倡以建设质量促进有效节约。在处理速度和质量问题上,一方面要只争朝夕,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宁肯慢一点,也要把工程做“精”、做“细”、做“好”,注重城市细节的精雕细琢。每一座建筑、每一件设施,甚至于广告牌的设计,都要考虑其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周围的环境、与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要十分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即使牺牲一点当前的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也不能留下让后人指责的遗憾。

三、要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城市的品质,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实现途径。一是细化城市管理标准。我在想,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能不能搞“网格化管理”?每一个格子里面都有一个责任人,每天要巡视几次,出了问题,“冤有头、债有主”,不要每天都要县长打电话。把责任压到每一个人头上,不要都是队长负责,队长也负不了那么多责。要推广“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细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目标,把城市管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机关、学校以及企业,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确保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二是全面优化城市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广告整治的力度要一点都不能减,还要继续公布违法违章广告,巩固广告整治阶段性成果。还要对指路牌等在绿化带里面的那一类广告牌进行整治。继续加强扬尘污染整治,实行“严罚重管”,严格建筑施工和渣土车管理,对主次干道和建设工地每天降尘5-6次,巩固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加强城市绿化,通过绿化、硬化消除地面;景观绿化要力求简洁,适树、适地、适量,避免整齐划一和人工化。同时,在管网入地、路灯变化、门店美化等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三是解决突出问题。县城现在清扫配了车,但洒水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洒水车前面一走完,后面的车却都变成一身泥了。我是一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就害怕。这要作为一个突出问题解决一下。公用事业、城管等部门要针对交通秩序、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抓紧整改。其他部门也要举一反三,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第二,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推进新型城市化,需要每个市民付出努力,更需要每位领导者、管理者、执法者付出更多的热情,担负更多的责任,花费更多的心血。作为新型城市化主力军,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洞口建设成为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幸福家园,为后代留下一笔引以自豪的遗产。

一、要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城市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管理者自己没有眼界,管理者自己没有责任心,这个城市是不可能管理好的。世界银行有一名话:“承包商的水平是超不过管理者的水平的。”由于利益驱动的原因,商人肯定是要糊弄你的,你被糊弄了,那就只能当冤大头,人家只好向你撒赖。所以,加强学习,我觉得很重要。要树立国际视野。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同志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认真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知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用国际视野、用先进理念来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还要增强责任心。这里,我提个要求,要象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洞口的山山水水,要象花自己的钱一样节约纳税人的钱,要象管自己家里的装修一样管好公共工程。

二、要善于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也是城市发展最终服务的对象,城市宜居不宜居,城市该如何建,市民最有发言权。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真正使城市发展的目标成为群众的追求,城市发展的进程得到群众的推动,城市发展的成果满足群众的需要。最近,县政府实施迴龙洲搬迁、第三轮出租车出让等问题的几项决策,注重听取民意,效果是好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许。我们经常讲,要增强老百姓对城市的亲近感、拥有感。但是,亲近感、拥有感从哪里来?群众要是不参与,不了解,他怎么可能有亲近感呢?现在每搞一个工程实际上就是在立一块碑。其实有很多智慧是在民间的。多一分民主就多一分智慧。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市民群众和各方面的意见,尊重科学、探求规律,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顺从民意、符合民心,避免决策脱离城市实际,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今后,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长效机制。

三、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并认真总结推广。比如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我们探索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应用。比如,不贪大求洋,不修宽马路,在确保通行和绿化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压缩路幅来节约土地资源。又比如,在工业企业建设用地上,鼓励、引导企业发展高层工业厂房,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全面实行“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民转变为市民、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安置模式,并推行集中高层安置,集约节约安置用地等。

四、要创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型社会”举措,就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紧缩的条件下,响应中央、省市号召,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型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产业选择和城乡建设上。作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排头兵,建设部门的同志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体制机制。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宜居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职能;反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59-02

一、“宜居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1.国外研究动态。最初宜居城市主要是关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从19世纪开始,以理想都市建设和田园都市运动等为背景,追求城市舒适、便利和美观等职能成为英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也传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舒适和宜人的城市环境的追求,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国外对于宜居城市的理解比较注重城市现有和未来居民生活质量的三大类因素,即适宜居住性、可持续性、适应性。关于宜居性除关注城市的居住环境外,对居民参与城市发展的决策能力也很重视,并认为这是宜居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不仅是当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也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另外,城市对危机和困难的可适应性也是宜居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2.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主要是来源于吴良镛院士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可以说,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2005 年1月, 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尽管国内外学者、实际工作者对宜居城市的内涵有各自的理解, 但有几点带有普遍性:(1)宜居城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的城市。(2)宜居城市是一个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和谐的城市。(3)宜居城市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4)宜居城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5)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生活舒适便宜的城市。(6)宜居城市是一个公共安全的城市。

二、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宜居城市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宜居城市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一个初级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总之,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才能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认知感,对进一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张家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在最近几年张家口市加大力度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但与全国或全省相比还是很落后的。多项指标在全国和全省的靠后水平,2006年,张家口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为9.7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19平方米,在全省排第十位。

2.市容环境不尽如人意。张家口市连续多年积极开展综合治理,虽有一定成效,但由于气候特点、市民素质、管理盲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城市整体卫生环境还不够整洁、优美,距离宜居性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3.城市改造“死角”亟待清除。张家口市城市改造中遗留下来的危房棚户区和“城中村”地段,基础设施更为薄弱、各类安全隐患集中、改造难度更大,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统筹、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死角”。

4.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不足,投资缺口大。虽然张家口市在1995年对外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有了较大增长,但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未达到合理的比例水平,逐年累计形成了巨额的投资欠账。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张家口生态宜居城市的策略

1.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建设宜居城市,制约影响的因素很多,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等,但最关键在于城市政府的心态理念。建设“宜居城市”,老百姓固然可以参与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关键在于城市政府。政府的理念、政府的行为直接地决定城市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如道路的设计、广场的设计以及房地产的开发等,这些都是由政府直接决定也只能是由政府决定。由于政府官员的学历、认识以及行为观念的不确定性,往往使一个城市在某一个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就导致一些官员在执行或决定一个项目时,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根本利益需求。最后形成的局势时,政府原本是为市民做事,但是项目完成以后却得不到市民的认可。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没有争取广大市民的意见,较少的关注群众利益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城市口头上讲得多,实际行动上改变不大,或有一些则在具体推动城市宜居的做法上存在很多偏差等等,这些做法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不宜居。因此,张家口想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生态宜居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拆建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市民的切身利益,多为市民考虑一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前提。要坚持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把集中供热、供气、交通作为城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加快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坚持新区抓配套,旧城抓完善,使城市路网纵横贯通。按照主城区“西展东拓、扩城上山”的要求,2008―2009年要加快城市快速路与城区道路连接线建设,完成城市“三纵、十横、一河、三桥、十立交、十游园”以及“一门、三网、十四路”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小街巷的改造工作,2010 年前实现主城区道路状况的彻底改善。加快 高新区开发建设,2010 年完成北片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2015 年前把高新区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区。切实抓好供热、供气等直接关系市民生活的工程建设,落实好重大基础设 施工程项目。

3.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保护历史文脉,熔铸城市精神。一座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而唯有完整地保留了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也才会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悠久的魅力和光彩。因此,张家口市在全面改造城市过程中要全面而深入地探寻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历史文脉。张家口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在在市中还存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是见证张家口市的发展历程,是张家口市重点要保护的建筑。保护这些建筑就是保护张家口市的历史延续性,使后人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建筑来了解张家口市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代表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即保护张家口市的历史文脉,使人们知道张家口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比如大境门等历史建筑一定要保护下来。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张家口市的文脉,那是对历史的犯罪。

因此,在建设张家口市宜居城市时,要重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城中村的整治改造,要注意保留如古民居、骑楼、宗祠、石板路、小桥、古树名木、河涌等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防止出现不顾历史文化保护,一味大拆大建的现象。

4.利用“反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提出并实践的“反规划”概念,近年来在浙江台州、深圳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由俞孔坚主持设计的节约型城市绿地景观,已有多项获得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无序发展、环境迅速恶化背景下提出的规划方法论,是相对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口―规模―布局”的城市建设规划模式提出的一种“逆规划”和“负规划”。所谓“反规划”,是指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在城市建设发展计划确立之前,就通过识别和设计景观的生态、文化遗产以及休憩的基础结构,引导和框限城市发展,即建立生态基础设施。这一设施保障着城市的生态和健康,保护人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

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必须认识到,自然系统是有结构的。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决不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空间格局和质的问题,这意味着只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土地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以避免的。张家口市在近几年的快速建设中,要全面规划,充分应用“反规划”理论来指导张家口市的城市建设,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使张家口市的城市建设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避免其他城市所走过的弯路,为市民提供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5.全面建设对市民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抓好弱势群体的应保尽保,扩大失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使他们能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党的温暖。切实加强教育事业,高等教育要增强实力、争创名校,初高中教育要扩大容量、提高质量,小学教育要科学布局、改善条件,最大程度的方便孩子上学,提高市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以方便、书社、健康为着力点,加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活动场所。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建立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7

日前,《贵阳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指出,未来10年,贵阳市将普及学前教育。

据了解,贵阳市将兴办一批低收费、质量有保障的公办幼儿园,每个大型社区和乡镇至少新建或改扩建一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实施城镇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依法投入使用。同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

西宁:打造“一核一带一圈”

日前,西宁市政府通过了《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了西宁未来20年的规划市域范围、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将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范围划定为“一核一带一圈”。

据了解,“一核”即核心区,指西宁市主城区;“一带”主要指平安、乐都、民和城镇发展带;“一圈”即以西宁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主要包括大通、湟中、湟源、互助。“一核”是引领城市群发展的龙头,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原旅游目的地,青藏高原、中国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青藏高原重要的宜居城市:“一带一圈”是承接产业梯级转移的重要地区,全省重要的现代制造业、新型建材、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城市群“菜篮子”主要生产、供应和保障基地,全省重要的宜居宜业地区。

成都: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随着高规格的成都市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作为“十二五”成都科技工作总纲的《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下称《意见》)也正式出炉。《意见》提出,到2015年,成都市科技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中西部领先,建成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

《意见》指出,成都将实施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园区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力争到2015年集聚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100名以上入选国家“”和四川省“百人计划”。

重庆:5年后八成区县通铁路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先后开工建设了12个铁路项目,数量是以往所有铁路项目的两倍多。日前,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

据悉,进入“十一五”以来,重庆市先后开工了襄渝二线、集装箱中心站、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铁路、南涪铁路、渝怀二线、达万铁路电化改造、成渝客专、渝万城际、渝黔新线、三万南铁路改造等12个铁路项目,境内建设里程达1390公里,投资320亿元。以上规划建成后,重庆市铁路客运将把“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缩短为“半小时经济圈”,铁路覆盖全市八成以上的区县。

(新民)

台湾:民众平均身价330万元新台币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日前公布了最新统计调查,台湾每户家庭平均净资产高达979万元(新台币,下同),每名台湾人平均身价也达330万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香港:最低工资制增加基层劳工收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日前表示,最低工资制度推行后,基层劳工收入有所增加,部分中年人士也因此进入劳工市场。

张建宗说,最低工资制度出台后,劳工处平均每个工作日收到3000份以上来自私人企业的职位空缺信息,这显示出劳工市场相当畅旺。

澳门:为居民发放现金补助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别设立的“现金补助发放中心”日前正式开始运作,协助向澳门居民发放今年的第二次现金补助,总金额约17.89亿澳门元。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宜居城市;现代生态;城市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the city as a social development product, should be an increasingly satisfy people life needs,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a human settlements. And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constantly deformati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not allow to ignore, on the one hand, people to the comfortabl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on the one hand, the urbanization brings many problems, so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of modern ecological livable city type, become the main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each livable c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construction and encountered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discussed inquiry, and analysis of modern ecological livable type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livable cities; Modern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的产生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自人类历史开始,它就凝聚了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而其本身,也更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场所,从城市的历史上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还是古罗马时期,当时的民众的群体活动,如公民大会,都是在城邦中举行的。而当时的异邦人千方百计地想获得城邦公民权,无疑地都是人类低等文明对高等文明的趋向,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重要性。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也自然随之扩大扩展,用地面积也由最初的城邦变成了一个连着一个的城市。但是,伴随着这一系列扩大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城市承载着人类的社会活动,创造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其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破坏问题也日渐明显。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条件充裕,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如自然资源日益贫乏、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垃圾过多,以及同时带来的大片城市绿地被侵占问题,土地需求的膨胀问题等。因此,国内外各大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口号及方案。

2009年7月,英国的杂志《经济学家》刊登了“全球十大宜居城市榜单”, 加拿大首都温哥华名列榜首,第二是奥地利的维也纳,第三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而我国国内的内地城市排名最靠前的是排名第72的天津市,北京市排第76名,上海市排第84名。而作为评选宜居城市的标准是居住舒适、安全健康、生活便利,因此,针对我国国内城市化现状,天津市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理应成为我国建设现代生态型宜居城市的宝贵借鉴。

有关天津市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其根本在于天津市长久以来社会治安相对稳定和市委、市政府自始至终严肃把持生态社区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工程,这对城市化发展和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的相关政策实行,提供根本保障和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天津市近年来一直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等城市化建设方面的成绩卓著,而在天津市自身的优越条件方面,就是滨海新区的建设,滨海新区的建设,作为天津市的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中,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海新区的建设,在节能减排,循环生产,清洁流水线,减少工业废渣、废水、废料的排放,降低工业污染,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成绩可以说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也是被全世界公认的。2006年3月份,我国授予天津市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后至2010年,启动了大量环境保护工程,出台了多项新政策,更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显著成绩,其中主要包括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9月通过了《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由于次年启动了《2008―2010 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计划内包括两年内所要完成149项重大工程,分多项重点任务和7大方面,其中包括“安静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和改善空气、水;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绿色产业;探索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和新途径。目前,天津市的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的多项指标仍然继续保持着我国国内的领先地位,可见其政策之正确,措施之有效,成绩之显著。

另外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天津市自身的发展建设与政策实行过程中,提出了“以生态兴区”这一新理念,这一理念是在天津市建设发展滨海新区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自欧盟及欧共体成立,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的经济都必须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而天津市在发展滨海新区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我国生态城市化发展中的独特性,也是显著的。所以在建设中,一方面借鉴国际城市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在环境的保护、城市的规划、资源的节约、生态的建设,以及循环生产和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等方面。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的现状,城市化发展程度低,资源合理利用差,环境保护措施较国际水平有一定距离等诸多因素。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也进行了许多创新,“生态兴区”这一理念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一方面否定了那种传统的纯粹的,以GDP增长作为看发展成效的主要依据,还改变了在之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各部门通过和实行的,各种破坏生态,阻碍生态兴区的政策和措施,优先确立实行了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发展为前提的绿色发展模式,以“生态兴区”为理念,坚持集中节约用地,以统筹兼顾为核心,以绿色交通线为主要交通支撑,建立紧凑的城市交通网及布局,而且注重了生态的保护、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在考虑环境互补的前提下,发展了今可能多的产业互补,充分体现了其独创性与创新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成为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典范。

在我国的国内城市化建设中,除了天津市首屈一指,获得显著成效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大连市。大连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滨海城市,三面环海,常年气候宜人,而且港湾众多。因此大连也是中国国内城市建设中,反映出生态环境问题众多,问题较明显的地区。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较早地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早在2006年的时候,大连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当时大连市的情况比较明显,而且相对严峻,主要是资源少、能源少,可利用性低、土地资源匮乏,却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压力,所以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路线,大连市必须走绿色节约的道路。

大连市政府自提出“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这一城市发展目标之后,实行了落实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两大举措。一面分析大连面临的实际问题,一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方面进行建设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节能观念的树立。总结为四个方面,简称“四全节约”,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全寿命。从供暖系统、采暖系统、制冷系统及照明系统、太阳能系统、资源可再生利用系统都以节能为主要指标。 过程上从策划、规划、审批到施工、监测,仍然是以节能减排为主题。还有就是在进行过程中,从房屋的拆除到建造再到居住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与修复,都要以降低能源消耗为前提的。在提高社会民众节能意识方面,政府所做的是针对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多出台一些法规、制度、政策,以培养、提高大众的节能意识。除此之外,大连市还推进绿色住宅,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从设计到装潢,全面提倡绿色家装,全面推广工厂绿色化建材建筑,据统计约节约材料20%。另外,大连市也同样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并网供热,以热电联产为主,提高了供热效率,并且达到了保护生态,降低能耗的目的。再加上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为大连市全面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上述各种途径,大连市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在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取得辉煌显著的成绩。

总体说来,对于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我国国内现状可说是有成效,并且形势一片大好,而且正在逐步走上合理规划轨道,但相比之下,较国际化城市规划,无论是系统还是技术方面都有一些差距,所以我们目前需要做的是选好目标,找对方向,完善佼佼者,带动后进者,以达到全面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

参考文献:

[1]陈静,尹卫红,张景秋. 宜居城市与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2]孟兆祯. 人与自然协调 科学与艺术交融――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Z1) .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9

今天,我们召开系统干部大会,一方面总结回顾和分享不平凡的城市建设成果,从成绩中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研究部署和落实新的工作,以更加高昂的热情、信心和努力开创城市建设事业新局面。下面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危中求机,难中求进,稳中求快,全市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省建设厅、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金融危机中抓住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克服城市建设种种困难,狠抓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保持了产业平稳发展,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建设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9亿元,新增城市道路28.7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8.3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5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8.6亿元,大多指标保持了增长,城市形象和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抓总规,全体系,规划编制步伐加快

一是以县市域总规编制为重点,各县市控规覆盖率全面提升。县市域总规目前8个县(市)域总规均已通过规划方案审查,其中景宁、缙云完成编制并上报审批,遂昌、龙泉通过省市联合技术鉴定。各县市围绕县市域总规和城市总规,加快配套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覆盖和控制,控规覆盖率基本达到75%以上。二是以规划体系完善为目标,中心城区配套规划加快推进。市区城市总体规划配套的大部分专项规划已相继由市政府批准,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城市燃气规划、污水收集系统规划、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照明规划、雕塑布局规划、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人防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原飞机场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环卫设施布局规划、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社区用房布局规划、花街区块路网规划已通过方案审查,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医疗卫生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做规划成果的修改完善。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100%。三是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为抓手,城乡规划管理得到加强。全市都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加强规划空间管治。严格实施“阳光规划”,市区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于6月试运行,实现了建设局57个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松阳正式挂牌全市首个县级城乡规划分局。四是以测绘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了《丽水市测绘管理办法》,建立了测绘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础测绘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全年投入基础测绘经费1128.8万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快。

(二)破难点,抓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全市建设系统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政策引起的资金、土地、拆迁等项目建设制约因素,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完成城市基本建设项目投资21.9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8亿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城市基础功能得到提升。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长度28.7公里,新开工14.5公里。其中,市本级新增9.3公里,新开工11.9公里。市区完成寿元路一期、庆春路中段、职高校前路、开发路南段和大猷街中段等5条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城北路东段、大猷街西段、好溪路和东港路等4条道路。基本完成西出入口改造工程,完成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工程主体。二是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增强。市区务岭根垃圾填埋场附属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大洋河、东银苑小区两处截污处理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督促指导县市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计划年度任务,全市完成cod去除量7494.4吨,其中市本级4786.1吨;基本完成10个镇级污水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工程,全市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人口为16.8万人,其中市本级0.5万人。

(三)凸亮点,重创新,城市管理逐步提升

一是围绕创园工作,城市美化亮化成效明显。按创园工作方案,突出“精品精致”,进一步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全市新增绿化面积约68.3万平方米,其中市区新增绿化面积53.5万平方米。市区拆墙透绿和借地绿化工作全面开展,续建了滨水公园,开工建设滨江景观带之城市意象区、南明山基础设施、白云森林公园入口,按照“一园一特色”的要求精心设计并增添了鲜花卷轴、鲜花木箱、木椅等多处街头绿地。市区实施城市亮化一期,完成了市政府行政大楼、审批中心、检察院大楼、市

公安大楼等21处亮化,二期亮化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围绕体制创新,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市区环卫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成立了环卫执法大队,加强无缝对接、实现环卫工作上管理全覆盖。加强与莲都区的对接,在街道与社区交接处向前延伸5米进行保洁,形成市、区、办事处、社区联动的环卫管理网络。市政设施管养加快市场化进程,制订了《市政设施市场化养护绩效考核办法》及起草了新的城市道路市场化管养方案,市场化道路养护比例提升至60%。公园绿地的绿化管养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

三是围绕科学管理,城市管理举措不断提升。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城乡客运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开通3条城乡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设施,安装完成120只新候车亭、站牌;推进水阁沙溪枢纽站和紫金路北段首未站项目建设;新开通2条城市公交线路。开展市区户外广告设置调查摸底,修改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相关制度,出台实施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设置专项规划编制,户外广告管理得到加强。市区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工作由试点逐步向自发和自觉转变,新成立了3个小区业委会。缙云、景宁数字城管建设顺利推进。松阳启动“城管进社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云和出台城市序化管理实施方案,并开展序化管理试点,城市形象有效改善。

(四)抓扩面,推项目,住房保障深入推进

一是廉租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全市继续实施了以租金补贴、租金减免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全市实际解决住房保障户数676户,其中市本级解决264户,超额完成任务。市区廉租住房保障首次将低收入家庭等被纳入保障范围。制订出台了《丽水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并督促指导其它县(市)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修订,为实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安居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建成廉租住房1.54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7.56万平方米。市本级在建的安居房项目中,天宁经济适用房、天宁拆迁安置房主体完工,丽华农民公寓一期通过验收、二期主体完工,城中公寓一期主体结顶,新建农民公寓、接官亭小区二期部分开始主体施工,上沙溪拆迁安置小区开工建设。拟建项目中古城公寓开始土方开挖,江滨农民拆迁安置房已立项,江滨居民拆迁安置房和城中公寓二期正在方案设计。

三是住房改革让市民得到实惠。房改办移交过来后,继续深化改革,并出台鼓励购房政策,得益人数不断增加。,共发放住房补贴1730万元、542人。出台鼓励政策,房改对象价差标准从650元/平方米提高到1000元/平方米,共发放1372万元、177人。办理上市交易和补办土地出让手续10户。

四是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市区江滨区块旧城改造推进顺利,共签订拆迁协议3940户,拆迁面积39.9万平方米,目前正进行拆迁尾留工作,房屋拆迁、场地清理工作稳步推进,拆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五)重指导,强服务,农村住房改造全面启动

一是积极指导,有序推进村镇规划。加强对编制完成规划保留村庄的建设规划的指导,为青田、遂昌、云和、龙泉等4个县联系335个规划保留村庄的基础测绘转绘的技术帮助。配合指导编制完成全市2216个规划保留村中的1758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完成率79.3%;完成全市316个中心村中的293个村的建设规划,完成率92.7%。

二是全面发动,全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全力配合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启动推进、配套政策出台及阶段总结、经验推广等,积极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服务和指导。全市已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5.23万户,其中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户危旧房改造1.57万户。各县市都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制订方案,实行联审联批、一站式服务,免费提供建房通用图集,并与“百千”工程等工作相结合,危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莲都、庆元等超额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三是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房屋所有权证发放。积极组织开展调研,制定《丽水市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工作方案》、《丽水市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实施细则》,编印材料加强宣传,充实人员、抓好培训,开展试点并已全面推开实施,全年完成农村房屋权属发证9378本,全市累计完成58978本,占符合条件发证数的48.4%。

(六)稳发展,重引导,两大产业发展有序

1、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一是市场投资相对增长。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今年全市房地产呈现“三增三减”:即投资略有增长、销售面积、销售套数大幅增长,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下降。全市商品房开发完成投资38.6亿元,销售面积113.8万平方米,销售7517套,同比分别增长2.5%、68.7%、64.4%;商品房施工面积420.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7%、5.7%、50.8%。但在房地产投资上,除市本级和青田县同比增长外,其他县(市)投资额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趋势。二是市区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今年5月份后市场明显升温,市区房地产投资23.8亿元,增长46%;商品房销售面积52.8万平方米、销售3871套,分别增长175.1%、229.2%;二手房住房共成交3578套、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69.9%、263.1%。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继续实施购房补贴,优化房开企业服务环境等政策措施,对保持市场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市区对万松、银泰、皇都等问题企业实施人、财、物监控的同时,成立帮扶工作组对企业进行帮扶,协调各方力量,化解各类矛盾,并公开信息,实施透明操作,有力地推进了这类公司的在建项目建设。遂昌、松阳等也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出现烂尾楼,集资户基本稳定,稳定了市场,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2、建筑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积极落实《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建筑产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97.6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5.5%。全市新取得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13家;二级总承包建筑业企业新取得资质增项升级专业承包二级7家8项;企业增项资质二级升一级1家(项);新核准三级总承包企业及劳务企业资质15家、企业资质增项24家。加强招投标管理,加强施工图审查,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完成示范工程26万平方米;实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及能耗检测示范工程3幢。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已验收

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创建钱江杯优质工程奖工程1个,申报省级文明标化工地6个,评出九龙杯优质工程4个、市级文明标化工地22个。组织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及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年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未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三级及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七)抓制度,重法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重视完善规范性文件。积极完善规范性文件,今年出台实施了《丽水市测绘管理办法》、《丽水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和《丽水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丽水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丽水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等,完成《丽水市房屋登记办法》并报市政府审议。二是切实规范行政执法。在全面梳理我局行使的带有自由裁量权相关法规和条款的基础上,制定出《丽水市建设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等相关制度,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围绕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制定出丽水市建设局《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定》、《行政处罚错案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行政应诉应复工作规则》四个相关制度和《行政处罚程序流程图》,切实加强系统内部行政执法力量整合,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认真做好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工等工作,全年办结行政处罚案件7件、行政复议答复案件4件,无一错案。三是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多形式组织全局上下干部职工进行集中法制学习,以学促用,提高了全局的依法行政水平。同时依托丽水建设网站、宣传栏等,及时更新现行的建设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契机,灵活运用图片展览、宣传牌、宣传单等载体,广泛宣传建设法律法规及相关操作规程,营造了宣教并举、普治结合的良好氛围。

(八)重教育,严防范,行风建设不断强化

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切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发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并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多形式抓学习,多角度抓教育,围绕廉政违法案例,举一反三,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人财物管理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物品采购、财务管理、效能建设等相关管理制度。针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二是以“服务企业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行业行风建设。着力抓好“服务企业年”、“两提高、两降低”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活动,实施清费减负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市区全年为企业减负412万。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效能建设。全年通过数字城管和服务窗口共受理群众服务件38353件,全部按期办结;窗口提速率50.1%。三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更加重视投诉处理。认真落实房地产企业稳定工作,积极处理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全面落实国庆等重大节日建设行业社会稳定工作。充分发挥“12319”城建服务热线服务群众纽带作用,积极推行效能投诉网上办理系统,积极参与“百姓热线”、“开门听诉、公开办理”效能活动,提升群众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全年来信来访800多件次,接到网络效能投诉件154件,处理率和回复率达到100%。

今年来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工作是满意的,建设局班子是团结务实的,团队战斗力是强的。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有:一是城市建设项目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报批、拆迁处理、资金筹措、审批环节繁琐等较多因素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二是体制机制性问题影响城市建设和管理。招投标、园林、广告、亮化等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水平还较为粗放。三是房地产市场、拆迁安置、城乡规划等方面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四是廉政问题不容乐观,影响整体形象。

二、把握机遇,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建设工作新发展

面对今年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今天还是要强调形势和机遇问题,从分析形势中科学把握城市发展形势,从机遇中抓住城市加快发展的机遇。随着世界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经济回升向好。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陈荣高书记指出要把握5个层面的机遇:一是“后危机”时期的机遇、二是宏观政策的机遇、三是统筹协调发展的机遇、四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五是发展阶段的机遇。今年国家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中投资仍然是主要驱动力,强调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来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推进中心城镇建设。5月以来,我市市场整体、企业出现回暖迹象,这些对于城市建设而言都是利好的,城市建设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制约我们丽水城市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不可过于乐观。综合起来说,城市的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要紧紧抓住机遇,并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机遇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前进动力。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建设工作,对于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为丽水撤地设市1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市并举”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城镇化,突出山水生态特色,以建设宜居丽水为目标,以“六城联创”为抓手,规划求深重引导,建设求快强功能,管理求新添形象,产业求稳促发展,民生求实增和谐,作风求硬上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素质和形象,加快建设事业发展,为丽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全市城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计划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亿元,

新增城市道路22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亿元。市本级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元,新增城市道路5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亿元。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突出两个重点(环南明湖规划建设、创建园林城市),推进六项工作(规划、项目、管理、产业、民生、队伍建设等)。

(一)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

当前我们丽水城市框架在拉开,已有中小城市一定的规模基础,城市基本功能正逐步配套,市民对城市从满足基本生活生产的需求向宜居休闲的要求转变,市民对城市要求不断提升。这个时候,我们要从更宽广、更高层次来审视我们的城市建设,如何规划好、建设好城市,如何建设有个性特色、竞争能力、宜人居住、宜人创业的城市,是我们这个阶段着重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要围绕“突出山水特色,建设宜居城市”来推进城市建设。这基于这样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是丽水独特的山水优势。丽水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丽水的城市从市区到各县市,城在山中,水在城边,山水特点鲜明,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中,丽水的城市有独特的山水地理条件的优势和魅力。二是宜居是城市发展必然要求。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必将朝着宜居城市的目标发展,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在推进山水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特色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标记,也是城市的另一张名片。世界上许多城市往往因特色鲜明、别具一格而名扬天下。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城市建设风貌密切相关。我们丽水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就是山水生态优势明显。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要大力做好山、水文章。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建精品、出亮点,积极打造独具特色魅力的“山水城市”。在塑造城市特色上,要突出五个特色:

一是文化特色。城市特色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发展。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城市文化起到了升华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建设山水城市,也不仅仅只是表达好“山水”概念,更需要传统文化和山水文化的共同支撑。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特色与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展示人文文化,保护和开发好历史文物古迹,宣传和展示传统工艺文化。通过凝聚、提升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两年龙泉的青瓷文化、云和玩具文化、庆元的廊桥文化、遂昌的汤公文化、青田的华侨文化建设上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感觉到有了一些文化元素和个性特色,希望在城市入口、公园、广场、主街道建设改造时体现出来。市区要把处州府城研究透,充分体现特色。

二是山水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就要充分利用我们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创造出既体现现代气息,又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景观。通过在城市布局与形态上突现山水特色,并将自然山系、水系、林木纳入城市构成,将自然山水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依托,体现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山水特色。要把城市周围的山水用各种方式串联起来,例如将“农家乐”逐步向旅游休闲点转变,通过地方特色和山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旅游休闲功能。

三是建筑特色。城市建筑物是城市的物质载体,城市建筑风格是集中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被人们誉为“凝固的音乐”。我们的城市建筑有机地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充分考虑使山、水、林透视轮廓能较好地显露,实现城市和山水水融。要特别强化城市建筑风格的营造,按照精品化、特色化的理念,使城市组团、重要地段、重要公共建筑在建筑风格、整体色调、设计用材形成特有风格,并将建筑的整体美感和单体特色有机统一,形成景观效果。

四是园林特色。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和山水城市的重要特色,是城市中有生命的景观,是提升城市形象最重要因素。要按照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从城市点、线、面、体、带相结合,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在城区范围内大力实施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工程,逐步形成以风景林地为基础,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各种绿地小品相互交融、搭配有致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出门见绿、抬头见树”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并要努力提升绿化品位,营造绿色生态靓丽的城市环境。每年要在小区、街道上有示范、有突破。要研究特色树种,形成一定规模。

五是精致特色。整体上而言,我们城市还是低水平建设、粗放型发展,存在着“整体不衔接、配套未跟上、局部不细致”等突出问题。精品精致建设要求我们摈弃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提升建设理念,创新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水平,做到量的扩张、质的提高、品位提升三者并重,进一步塑造城市美好形象。应该始终坚持“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的执著追求,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做到精心打造、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争把每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名品、艺术品,积小胜为大胜,建设精品城市。具体来讲,要让人走进城市感觉到城市很精致,从精致中体现特色。

2、关于宜居

宜居作为我们城市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是涵盖非常广的城市系统工程和综合素质体现。关于宜居城市,国家权威部门制定了六项评价标准,分别为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宜居城市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安居才能乐业,宜居才能创业,宜居才能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以下方面应该要逐步达到要求:

一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宜居城市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便于居民出行、购物、就医、就学。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市民居住、办公、商业、交通、绿化等城市空间。要坚持规模适度超前,使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雨污系统、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停车场建设配套完善,城市道路通畅、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停车便捷。同时,应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注重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二是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城市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整洁的街区,有适宜的开敞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加快沿水、沿山景观带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市民亲水、亲山空间。加快市区集中供水、供气步伐,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改善水质环境。加快公园广场和街头绿地建设,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通过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城市的绿地、空气、水资源,努力使城市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

三是设计合理,绿色人居。宜居城市要先“居”后“宜”,不仅要有必备的居住条件,还要有居住环境的适宜性,也就是说要设计合理,结构科学,以人为本,做到“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建设宜居城市,要合理推出住房建设,使住宅供应适应市民需求。要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建设节能省地型的绿色、生态住宅,完善住宅的设施配套同时,要注重推出不同层次住房,特别是要研究在水边、山边推出上档次、上品位的住宅,不断推出高端住宅,提升住宅的质量和档次,满足市民需求,拉动消费。

四是社会稳定,服务到位。宜居城市更强调城市社会的和谐性、城市安全的稳定性和城市文明的先进性。要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加强城市的和谐社会

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解决好自己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保障。同时,在保证“宜居”的同时,还要“宜学”、“宜游”、“宜业”、“宜商”。要通过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为市民实现人生价值和发展追求提供完善的人文社会环境条件。(二)突出两个重点:环南明湖规划建设、创建园林城市

丽水的城市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张及功能完善是当前主要工作重点。具体而言,我认为我们要关注重点区域、重点地块、城市出入口、沿江沿街区域、商业中心、老城区改造等。市区城市建设要突出两个重点:

1、环南明湖规划建设

南明湖区域对于丽水城市而言,可以说是丽水城市“名片”、城市“会客厅”,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一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区。南明湖处在丽水城市南北两个城区中心,承载城市功能设施的公共物质空间,是两个城区能否有机融合的承接区。二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景观区。南明湖区域集聚山水之特色,未来更是彰显城市园林、建筑和夜景之亮丽,可以说是象征城市形象的核心景观空间。三是环南明湖区域是丽水城市休闲区。现在的江滨已成为丽水市区和游客的生活、休闲重要区域。对于我市建设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市委市政府已把环南明湖摆在突出位置,如何把环南明湖区域规划好、建设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所在。

规划求细、求深。目前,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已基本完成,待政府审批实施。这个规划是我局有史以来,投入人力、物力及时间都是最多的。从开始组织编制,采取全国范围征集概念规划方案,多次征求国内知名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作专题研究,慎之又慎,集思广益,确保了规划质量。规划将南明湖区域打造成一个集自然山川风光与旅游、休闲、娱乐、商务、居住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富有历史文化价值、有特色、有档次、有效益的丽水品牌旅游区和生态宜人滨水空间。然而要建设好,仅有这一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做好规划细化、深化文章。一是优化环南明湖区域空间布局。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内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深化,加强空间整合和区域功能定位,形成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研究。通过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对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岛、商业中心、处州府城等重要节点定位、功能布局等予以明确,特别是研究规划好“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二是开展相关配套规划研究。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深化相关规划,如环湖慢行系统方案设计、城市建筑天际线研究、处州府城的规划设计、大南明山区域规划研究、城市大绕城交通系统研究、古城岛交通方案研究、环湖现状村落改造研究、环湖山体景观林改造研究、规划区范围内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研究。如要研究好、规划好沿湖慢行系统,使之成为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的一大亮点,形成区域性并经有效组织的大型滨水慢行系统,为丽水城市旅游、滨水、滨湖、沿山旅游提供良好的绿色交通方式,为举行自行车、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提供场地。如南明湖的夜景规划、水上运动等一些规划,都要研究好。三是深化项目研究。在做好规划区范围内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上,特别是重视对一个项目的规划内容的研究,要把好出让条件、规划设计条件关,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在项目的定点、用地范围、规划布局、容积率、绿地率等基本参数基础上,提出建筑风格、色彩、立面等要求,实现功能的配套、和谐的统一和环境的优化。

建设求特、求精。通过加强对区域内近期建设项目的研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建设时序,科学有序推进区域建设。针对这样一个核心景观、休闲区,建设上要有特色。要按照领导提出现代、欧式和明清古典有机结合的风格要求,抓好各个区块的项目建设。建设上要善于体现丽水山水生态和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丽水特点和亮点。建设上,要确立精品意识,做到精细建设。规划要精品、建设要精品、管理要精品,要始终把精品意识的要求融入每一个项目规划、工程施工、管理运转上。特别是要围绕“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注重特色和品位,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万象山、南明山、江滨出让地块、瓯陆风情园建设,加快古城岛、老飞机场、“三南”等重点区块前期。

2、创建园林城市

创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完善功能和上品位提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创建园林城市是实现“六城联创”基础。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三大基本指标,旅游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都有这些基本指标要求,可以说园林城市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关系其他五个“城”的创建成败,园林城市的创建是“六城联创”的基础和前提。创建园林城市是打造宜居环境的需要。加快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容量,才能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创建园林城市是丽水城市上品位有基本要求。纵观各地市,成功创园都是对外宣传的名片,吸引投资兴业亮点。目前,浙江省地级市里,仅有丽水、舟山、温州三个市尚未评上园林城市,丽水创园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年我市要完成浙江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已向省里正式递交了要求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的请示,省验收专家组将于4、5月来丽初验,11月正式考核验收,完成省级创园后才能进入部级园林城市创建。可以说今年创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因此,我市将继续强力推进创园工作,重点要做好:

一是加快推进绿地项目建设。按照绿地系统规划,继续保持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0万的规模,加大绿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绿地总量,扩展经地空间,注重特色和品位。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完成滨水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博物馆工程建设,加快南明山景区建设,推进万象山公园建设,实施公园游步道项目、沿江栈道和公园景观林相改造,开展南线透绿工程前期,完成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和老住宅区绿化改造。继续推进街头园林小品建设,实施沿街单位庭院景观改造工程,继续做好借地绿化、拆墙透绿和零星绿地建设,并在建设中努力增强公园绿地文化氛围,增强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和欣赏性。

二是完善相关规划。编制《丽水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划》,继续做好万象山公园详细规划和三岩寺景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深化绿地系统规划,做好城市景区公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绿化建设品位和质量。

三是提高管养水平。健全园林绿化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做好绿线管理办法、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的完善及报批工作。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信息收集工作,调整管养队伍结构,培育园林管养企业,强化科学管理,在养护出形象提升绿化档次,努力实现管理规范、科学、美化。

四是积极做好省级园林城市申报和迎验。重点做好创园台帐、资料收集整理编辑工作,优化街道公园鲜花布置,推进认建认养,营造创园工作良好氛围,做好迎检验收工作。

(三)推进六项工作

1、以城乡规划为引导,提升调控服务能力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必须坚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强化区域统筹协作观念,注重做好与长三角城市群和海西经济区的衔接,更高起点、更广层面谋划丽水未来,着力优化布局和定位,科学配置资

源,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要加快规划编制,注重使中心城区、县域次中心、中心镇、中心村层次有序,相互衔接,脉络清晰,特色鲜明的统一整体,增强规划调控和监管能力。今年规划工作上要继续强化“研究”、“覆盖”、“管理”三篇文章。研究文章,主要是要加强规划研究,提高规划水平。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强化规划观念,从被动了解规划向主动研究转变,深入研究各个层面的规划,把握规划内容,能提出规划具体要求,做规划“研究者”、“指导者”、“主导者”,特别是具体从事规划管理的人员,更要努力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当前,我市两龙高速、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330国道改造等一批大交通和大水利、大城网、大林业重大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需要做好各个层面的规划研究。要继续指导做好县市域总体规划研究工作。自开始各个县(市)开始组织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接下来要抓紧做好该规划的报批以及实施工作。在实施中,还是有大量的东西需要研究、细化和深化。如做好与“两规”和相关规划的衔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等等。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研究。按照高起点、高品位、特色化的原则,加快对城市各片的核心地区、重点风貌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公共建筑、住宅区以及生态走廊等,开展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除江滨区块外,还要加大对老机场、白云山脚、万象山、南明山等区块的规划研究。对城市重要道路沿线地段、重要节点、重要建筑,强化街景设计和灯光、色彩、户外广告的指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研究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尽快启动“十二五”规划有关工作,从全局上长远发展上及重大问题上研究、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建设事业发展思路。

覆盖文章,主要是继续做好“补课”、“赶趟”,加快规划编制。这仍然是今年最主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工作。要围绕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新需求,围绕城市功能完善、项目建设及群众关注等要求,加强对基础设施布局的研究,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市区要加快市区配套规划编制。完成东区块(原飞机场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开展花街-联城片区、岩泉-青林片区发展备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强城市公共产品设施合理布局的规划研究,促进优质公共产品有效提供,今年要争取完成环卫设置布局规划、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社区用房布局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医疗卫生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并有序实施。

管理文章,主要是要严格规划管理,推进“阳光规划”。要重视基础测绘工作,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基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重视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的研究和创新,强化规划刚性,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把好审批、施工督促、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完善规划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阳光规划”,查处规划违法违规行为。今年省厅下派了规划特派稽查员驻局里上班,进一步加强了规划监督工作。市区将在撤地设市十周年之际投入使用丽水市规划展示馆,并以此为契机,推进规划上台阶,促进规划事业发展。

2、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功能完善配套

项目建设是建设部门最难、最重的工作硬任务,是最主要的工作载体。项目建设最能体现工作能力和成效,最能出工作亮点,也最能让市民感受城市变化和获得口碑评价的。在项目建设上,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机遇争项目。前面提到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推进中心城镇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及时谋划,提出计划,争取项目,多上项目,做深做细项目技术前期,随时可以启动项目,加快城乡建设。

二是完善功能上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是现阶段丽水城市项目建设的首要问题。要突出中心城镇建设这个重点,继续围绕城市框架拓展拉开、人居环境改观改善、城市形象打造提升等,制定项目建设计划,科学有序实施项目,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尽可能改变改善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力争做到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实力、集聚力、竞争力。特别是要在城市居住、交通、停车、污水、绿化、旅游、商贸等功能建设上下功夫,优先布局和建设。项目建设上将以“一江双城”为总体框架,重点推进“北城西进、南城东扩。要进一步围绕拉开城市框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加快绕城公路西线工程、城北路西段建设;围绕完善江滨路网,加快建设大猷街、好溪路、东港路;抓紧城市出入口建设,继续围绕打通断头路、小区配套,推进天宁路东西段、山水佳苑南侧支路等道路建设。全力推进“六城联创”,进一步加大创园项目建设。围绕“五个在丽水”,推进安居房项目建设。进一步抓好瓯陆风情园、古城岛、处州府城、处州水城、南明山等招商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博物馆工程建设,启动中岸圩污水厂搬迁,进一步加快供排水等环境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亮点,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

三是善于协调抓项目。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审批繁琐、资金困难等都是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着项目建设实施和进度。项目建设中抓好协调非常重要。在建设系统内部,善于协调各个层面项目审批管理,坚持审批环节化多为少、化繁为减,能并则并,能提前介入就提前介入,能同步开展就同步开展,形成协调一致、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运转机制。在外部环境上,坚持主动一点,沟通对接,密切联系,掌握信息,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化解各类难题。

3、以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

市容市貌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城市形象的好坏很大层面上是来源于城市管理水平的优劣。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形象,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俗话说,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是抓好城市工作的关键,良好的城市管理可以使城市变亮、变美、变精神。对于我们丽水这样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小城市,如何改变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且城市管理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跨越的。如何管理好城市,还有许多东西需要研究、提升和突破。

一是要以创建促完善,从硬件设施上促进管理。创建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最大的抓手,这是这一个阶段城市管理工作重点所在。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制约城市管理水平,要抓住创建的机遇,不断配套和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环卫、市政、公交、供排水等设施,为城市管理打好良好硬件条件。今年市区将继续围绕“六城联创”,特别是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在加快绿地建设的同时,投入使用水阁污水厂一期工程,启动市区污水处理厂迁移工作,继续推进务岭根垃圾填埋场建设,实施排山垃圾填埋场封场,改造新建成垃圾中转站、公厕,全面提

高环卫设施的档次。实施花园路等城市主干道及主要节点的建筑亮化工程,建设两个公交枢纽站工程,新增2条以上公交线路,进一步改善出行环境。二是要以改革促转变,从体制机制上改善环境。体制机制是城市管理最重要、基础性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实现突破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城市是动态的、变化的,城市管理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特别是当前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多头管理、交错管理、责任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体制上,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管理责任明确、无缝对接、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市区将着手研究园林绿化管理机制,理顺环卫作业体制,加强环卫执法大队建设,建立无缝隙对接体制,管理与执法到位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转变亮化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户外广告经营管理统一规划设置,统一建设,统一监督管理。机制上,要落实好“三个机制”:责任机制、处置机制、考核机制。要强化责任制,加强联系对接,落实管理责任主体,实现管理责任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并强化街道办、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主体工作职责和内容,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要完善处置机制建设,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协调处理机制,使城市管理事项、问题在第一时间都能得到处理。要重视考核机制建设,一定程度上来说严管重罚出形象,要走出办公室,走上街道,走进里弄,强化监管与考核。

三是要以制度促规范,从精细管理上提升水平。要加快城市绿化、环卫、广告等设施规划编制,强化城市控制,奠定管理基础。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实现管理有依据、管理有规范,适应城市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难在细处,形象也在细处,能在细精雕细琢地去管理,管理就能上台阶。精细管理上,要抓好“三个管理”:精品式管理、文本式管理、科技式管理。要把精品意识落实在城市管理中,落实在每项管理上。如一条街道上,路灯、街道树、垃圾箱、公交站亭、护栏之间如何协调一致,设计时、建设时各按各的要求,从单项上看都没有不对,但建成后,不少的问题就出来,不是间距不合理,就是不协调、不美观。如绿化修剪,可以出很多造型,可以使绿化更有感染力和欣赏性。要加强管理标准制定,明确管理内容、程序环节、操作步骤、行为规范,按照合同文体一样实施规范化管理,形成管理流水线,形成产品质量体系,保证管理质量。如市容管理,可以明确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特定时段和重大活动,实施示范化管理,形成管理样本。要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城管,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4、以行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是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对金融危机,谋划长远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行业发展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必须与时俱进地把行业转型升级摆上重要日程,积极探索研究有利于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平台、新机制,努力推进产业发展和突破。

进一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要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企业竞争力有突破。落实好政府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建筑行业重点企业,鼓励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促进企业的资质升级,重点扶持一、二级总承包企业,引导三级企业发展,扶持和研究劳务企业在建筑业市场中的地位。引导企业向多元化发展,做好企业专业资质增项,引导企业转型,实现由房建总承包资质向水利、交通等专业资质扩展,改变企业资质单一性。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提高市外市场拓展能力。今年全市建筑业产值确保实现90亿,力争突破百亿大关,市本级建筑业产值确保实现30亿。二是市场建设有突破。立足于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是招投标的管理和建筑工地的现场管理。从市场和现场的联动,诚信平台和严格监管的联动中,破解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招投标成果落实到现场,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规范和到位工程现场管理。三是质量安全管理有突破。加强勘察设计管理,落实施工图审查和造价管理,努力做好监管和服务,从源头上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重视太阳能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应用太阳能或led灯照明道路2条。按照住建部提出要求,实施住宅分户验收,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抓好标化工地的创建,完成5个省“钱江杯”、25个市“九龙杯”标化工地(优质工程)的创建。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管理,落实到位企业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职责,加强安全监管,努力实现“三项指标”零增长。

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要做好“引导”、“监管”、“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研判,积极引导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密切关注市场和企业变化,及时掌握房地产市场信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相关信息的研究,把握丽水房地产市场变化,联系我市房地产市场实际,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和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调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市场稳定、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可能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做好超前的决策服务,并认真加以实施,继续引导市场恢复信心,努力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国家调控政策。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市场调控政策,又要结合丽水实际,科学合理把握政策、落实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行为监管。要建立完善监管体系,严格商品房预售和合同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监控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商品房开发、市场交易等相关行为的监管,及是查处违法行为,促进市场规范运转,保护各方利益。要以绿城等外地有实力大企业开发项目为契机,提高商品住宅建设档次,为群众提供优质商品服务。要进一步规范拆迁行为,加强对拆迁政策研究,加强对房产中介的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继续抓好帮扶,保持社会稳定。要继续深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业务指导,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形势积极应对,调整经营思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强对企业帮扶,继续实施对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和资金监管,继续抓好万松、银泰等问题处置,积极调动力量,及时处置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化解各类矛盾。要继续抓好万松、银泰等尾留工程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努力保持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5、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总理说: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今年各级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部门是事关民生的大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扎实推进五个方面民生工程,让更多建设成果惠及群众,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住房保障工程。年前,省政府召开了城市住房工作会议,要求将城市住房保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内容。要积极探索和实施经济租赁房、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解决不同层次人员住房问题。要把城市住房保障和支持其他住房困难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问题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完善住房建设规划,建立以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安居房项目9个,约30多万平方米,完成天宁经济适用房分配交付,建立人才公寓制度。做好廉租住房保障扩面工作,全市计划新增保障户517户,市区实现低保标准2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继

续深化和推行房改政策,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市民居住水平。二是旧城区改造工程。逐步推进结合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较大、集中成片的旧住宅区、危旧房和非成套住宅改造力度,加快改善城市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改造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道路、绿化等公用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工程。要积极指导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编制完成新一轮“示范村、整治村”规划及其他村庄建设详细规划,实现规划保留村庄规划编制全部覆盖。继续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进一步解决农村住房困难家庭安居问题,加快推进集体土地房屋发证工作。

四是城区环境整治工程。要尽快改变城市脏、乱、差现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公厕19座、垃圾中转站3座。加快实施城市主街道立面改造,实施污水收集,加强广告管理,积极实施城区的美化、亮化、洁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

五是停车场规划建设工程。停车场建设滞后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是城市在成长中的“烦恼”。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且暂时缺乏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案。停车难问题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做到疏堵结合。要在规划中考虑多建停车场所,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停车场。要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公交出行率。推行分区域、分时段限时、定时停车管理,提高停车成本,规范秩序,规范停车。

六是公交优先发展工程。要形成公交优先发展机制,加大公交事业的投入。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开通2条以上公交线路,及时更新、更换公交车辆,强化公交硬件装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要在道路中划出公交停车位,严管惩罚,营造通畅的公交运营环境。加强公交服务,提倡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提形象,维护好、美化好这一城市流动的窗口,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

七是城市供水延伸工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集中供水覆盖面,市区加快实施北城区块村庄、碧湖区块农民饮用水工程。

八是污水收集处理工程。今年市区将投入使用水阁污水厂一期工程,启动市区污水处理厂迁移工作。要推进各县(市、区)镇级污水厂建设。

6、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建设系统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首要抓好的问题,这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也是能否推进工作关键因素。要围绕科学发展能力提高为目标,抓学习,抓服务、抓作风、抓廉政,加强建设系统队伍建设。

一是抓学习,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学习是个永恒的课题,是基础性的工作。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领导尤其重要,因而要把它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必须把学习真正放在心上,装在脑里,用在实处。要善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宁可少出席几次宴会,少参加点应酬。善于学习,第一位的是要熟悉基本政治理论,从而加强分析、判断、把握问题能力,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第二位是学习业务理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第三位是要把学习理论与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文化、历史、艺术知识等结合起来。要学有所用,提高研究能力。城市建设需要研究东西多,要坚持学以致用,提前研究能力,研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

二是抓服务,提高服务到位能力。要坚持“服务无止境”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到位的能力,建设服务型的政府部门。要围绕项目抓好服务。要梳理整合审批环节,尽可能环节少一点,程序简单一些,时间快一点,增加即办件,尽可能一次性的为项目业主提供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拓展服务渠道,重视阳光服务,开展预约、上门、加班、跟踪服务,切实为基层、为项目、为群众做好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等各项服务。注重信息化服务,加快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更加方便快捷服务。要围绕困难群体抓好服务。要更加关注困难群体,更加积极更加广泛为困难群体开展住房、公交、供水和办证、等各类服务,让城市建设成果优先惠及困难群体。

三是抓作风,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作风是个严肃的问题。作风不仅关系个人形象,关系在群众中威信,更深刻影响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风无小事。要去“机关化”,深入基层,走进城市管理每一角落,掌握城市动态信息,重调研,重实践,作表率,转变工作观念和作风,提高务实创新有工作能力。面对众多、繁重的工作任务,要讲实干,抓落实,干事成事干好事,以工作实绩论英雄、选干部、评先进,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面对困难能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眼界宽广,思路宽阔,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变通,精通情况,善作善成,形成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要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效能监察、服务企业等各项活动,不断优化内外环境,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全系统形成规范运转、高效服务、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抓廉政,提高反腐拒变的能力。廉政是个需要时时刻刻强调的问题。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把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列入重点,可以说,建设领域将更加被关注、查处力度将更大。因此,今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要把好思想总开关。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俗话说:“人生是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领导干部一旦在思想意识上放松一寸,说会在实际行动中滑出一丈,最终堕落腐败的深渊。要坚定理想信念,挡住诱惑、把住小节,耐住清贫,守住“第一次”,做到慎权、慎独、慎欲,不存私心,不存侥幸,不当赌徒,做到廉洁自律,身先垂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二是算好得失一本账。要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多运用辩证法,你想要的越多,失去的可能越多。我今天还是要重新强调一下要算好“七笔账”: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古人说:“广厦万间,夜眠八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知足常乐,才能克服贪欲;宁静致远,方能脱离纷扰。三是要完善制度主抓手。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健全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使责任更明确、更到位、更有警示力。要提高廉政教育密度和广度,强化廉政意识。要从决策到执行形成全程闭合管理权力监督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工程,完善程序,严格制度,扩大透明,及时监管,努力确保建设系统“工程顺利推进,干部健康成长”。四是要谨慎交好朋友。领导干部处在权力中心,引得鞍前马后都有人拉关系、攀亲戚。很多人碍朋友情面,不严格要求,放松自己,关系错位,打开缺口,出现滑坡,走向腐败。同时还要慎交友,选准朋友,交友要有尺度和底线,多交益友、诤友,不交利友、酒肉朋友。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渎职犯罪,时刻敲响警钟,做到不渎职、不越位、不迈进雷池半步。

五是抓改革,优化强化建设队伍。今年市一级要进行机构改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优化、强化建设队伍,调整职能,壮大队伍。撤地设市十周年了,我们很多机构编制基本没变,有些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要成立机构,如成立规划展示馆、亮灯办、安居房建设公司等机构。要增加编制,要积极向上争取编制,同时也要在系统编制内进行编制调整调剂,加强测量队、造价处、档案馆、图审中心等单位队伍力量。要提高素质。如环卫处等要通过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引进人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规划设计院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职能逐步转向以规划研究为主。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工青妇团的作用,多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人士的意见建议,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篇10

以人为本的主旨是首要前提。宜居城市的关键核心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要体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是聚集到城市,期望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无法使人们安居于此的城市,其发展必将是不可持续的。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在这样的城市人们能享受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业有所爱、住有所适、食有所安、行有其畅不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生活。居民将所生活的城市作为可以最大化确保自身个体创造、分享幸福和发展成果的出发地和落脚地,整体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生产有序,多数人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都可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为所居城市的由衷自豪。总而言之,理想的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方便可用的基础设施、高效主动的政府服务、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深厚多元的人文感受;居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提供和管理科学有序;居民因便捷、舒适地享用城市发展的成果而深感自身城市生活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社区发展是基础环节。温哥华市认为,社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单元,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在社区层面上实现宜居的全覆盖。因此,温哥华将社区设施的不断完善与“精明增长”作为重塑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并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与到宜居城市建设中。宜居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关注人发展需要的城市,关注“人的需要”是宜居城市真正宜居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哥华特别注重人居环境的系统改善,以自然环境宜人、经济环境繁荣、交通网络高效、公共设施网络完善为目标,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生活选择、尽可能多的机会以及最大的方便,使居民可以就近工作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与娱乐。此外,在社区的基础上,再按照都市区、区域、自治市三个层级形成基于社区的多中心网络系统,促进经济与社区平衡发展。

制度建设与严格管理是重要保障。将严格立法、严格执法和科学规划贯穿于城市管理是宜居城市问题解决和成就取得的重要经验。为了推进保护绿色地带等宜居城市的天然基础目标的实现,温哥华专门制定了“宜居区域战略计划”(LRSP)。在计划中,特别设立了绿色地带保护专项计划,用以保护大温哥华地区原有城市公园、天然公园、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农业特色景观风貌区的生态特色,绿色地带主要包括公园、供水区、自然保护区和农业地区等。绿色地带保护专项计划对绿色地带所处位置、空间范围的明确,实际上也就等同于划定了大都市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边界,为城市扩张范围和人口增长速度的管理提供了一定参照依据。需要指出的是,绿色地带保护计划的严格实施也给温哥华市留下了不少原生态的东西,坐落于温哥华市大大小小的很多原生态公园就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