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2 01:17:10

小学调研报告

小学调研报告篇1

据悉,本项调研是由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在2014年发起,并由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指导。调研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济南、南京、合肥、贵阳九个城市。

2015年上海小学生压岁钱收入较上年略有下降

压岁钱高收入易出现在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家庭

最大红包来源排名:祖辈、亲友、父母

祖辈仍是小学生最大红包的主要来源,超过49.6%的上海市小学生,最大单笔压岁钱来自祖辈,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来自其它亲友和父母,分别占到30.9%和19.6%。

压岁钱限高子女发起较家长发起更易成功

从《报告》结果显示,2015年春节前经微信在上海引起热议的压岁钱限高行动,由学生主动发起较家长主动发起更易成功。据《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四位发起限高的家长中,均因面对子女的祖辈或无子女的亲友时人情关难过而告失败,而面对有子女的亲友时,限高劝说则相对容易。但在调研中主动发起限高的三名学生中,则有两名学生成功达成限高,且均提到在操作中,如对方长辈不同意限高,则通过采取全不要的方式最终让长辈妥协。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念祖老师说:压岁钱作为中华民族春节的民俗,是以钱为载体,进行的亲情与祝福的传递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因为压岁钱的日益增多,甚至攀比,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在全社会的不断呼吁下,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作为压岁钱主要收取者孩子。而本次调研,也提醒我们注意到,孩子并不只是压岁钱的被动获取方,在以对钱有正确认识和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的前提下,小学生对于压岁钱同样可以有话语权。

小学调研报告篇2

赵哲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级里出现了一阵不良的“攀比之风”。今天他买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买了漂亮的挂件。那么,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零花钱的数量又有多少,是怎样使用的?我们几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全班性调查。

2.采访个别同学,请他们谈谈零花钱的使用方法。

3.在网上查找有关同龄人使用零花钱的资料。

4.询问家人,了解他们对孩子消费的建议。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父母每月收入。据统计,父母每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占了35%,4000元以上的占65%。

零花钱的来源。 (调查报告 ) 据统计,同学们的零花钱是父母给的占了80%,从早餐节省的零花钱占了10%,自己赚的占了10%。

零花钱的用处据统计,零花钱主要用来购买零食的占了45%左右,买书的也占了40%左右,用来买玩具和游戏卡的约占15%。

压岁钱的处理。据统计,同学中把压岁钱交给父母保管的占35%,存入银行的约为40%,用于买学习用品的约占25%。

零花钱使用是否合理。据统计,认为自己零花钱用得合理的占了92.5%。认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过合理使用零花钱。据统计,想过合理使用的占了92.5%,没有想过合理使用的占了7.5%。

四、结论。

1.班级中的同学父母收入属于中等偏上,生活条件也很不错。因此,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较多。

2.同学们的零花钱数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学的零花钱每周在15元左右。

3.同学们手中的零花钱大多是父母给的,在家里,我们是纯消费者。也有部分同学通过劳动来“赚取”零花钱,这一点很好。

五、建议。

1.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零花钱很有面子。但是,由于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消费量及用途适当增加或减少零花钱的数量,或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获得零花钱。

2.调查报告还显示.同学们的零花钱大部分是父母给的,所以,同学们应该珍惜父母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不应该胡乱花钱。

3.也有同学会从早餐中节省零花钱,这是不正确的。早餐的营养在一天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早饭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钱不可以从早餐中节省。

4.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得合理,但是,据统计,有部分同学会在学校禁止消费的小店中买零食。这样做,不仅会浪费零花钱,而且有可能损害健康。零花钱应该多用在购买学习用品上。如果还有剩余,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公益捐款。

(指导老师:徐华军)

小学调研报告篇3

为了解我县基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情况,认真总结、推广有益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从今年4月份开始,对全县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全县60余所小学,只有30余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师学历水平不足,专职教师少,岗位技能情况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有待提高。但在教师们的不断进取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

二、成绩与进步

1、 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根本转变。

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中。如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参加各种有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教研活动。

一部分教师工作态度认真,有耐心,受到学生喜爱,能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录音机、录像等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创设情景开展英语交际对话,小组交流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2、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教师角色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者自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滔滔不绝地讲课的少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交流的多了。教师不是只关注教学任务,开始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课堂调控方式更艺术化。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较艺术化的调控方式、手段。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气氛浓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参与性、探索性强了。

课堂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合作学习习惯。部分教师也开始从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的误区走出来,注意到:形式多样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效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恰当指导老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予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多了,单纯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有所改变。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3、 多数学校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有三分之二的学校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将英语课程都排进了课程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课程方案基本落实。

有的乡镇英语教师实行走教的方式,使英语教师既专业又专职,优化了师资配置,保证了课程的正常开设。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地方课程正常开设,采用相关学科教师兼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校能结合本校传统和所在地域特点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开展一些有一定特色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

4、 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

为加强课改实验年级的教研,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研科研活动,制度健全,记录详实,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如集体备课的研究、发表教研论文、优质课评选获奖等。

加强课后反思、阶段小结。不少学校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下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笔或对教材的看法,记下学生的精彩发言、典型事例等,为进一步探讨、改进教学,为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第一手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各校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学校的面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三、主要问题

1.师资有较大缺口

师资力量缺乏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软肋。平均一名英语教师要带四至五个班级的课程,有的甚至更多,而英语教师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专业知识缺乏,对教材生疏,用汉语组织教学,英语发音不准,口语较差,知识性错误比较突出,单词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等,重传授语法知识,轻交际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体现不出小学英语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特点,忽视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没有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对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没有在快乐的气氛中说、唱、演、玩、轻松地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不出来。学生语言实践的密度远远不够。

2.学历达标率低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以前的别的学科教师,有初高中的英语底子而改行的,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在语音、语调、教学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难于胜任英语课的教学。

3.课时开设不足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开设英语课程的小学,从三年级起,语文课减少一课时,其余英语教学活动时间,在地方课时中解决。

4.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现有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工作负担重,压力大,疲于备课上课。教师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由于专职英语教师少,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正常教研活动不能开展,加上学校现在经费紧张和,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教学观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

5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不足。

小学英语主要以形象化的教学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大部分的英语课堂只是一本教本,几支粉笔,仅此而已,只靠着教师的一张嘴对学英语来讲是太困难了。

在小学这一块,究其实还是以语数为主。学生心理上不存在英语这一区域,英语的好与坏是次要的,只是副科,学校、家长关心的也只是语、数成绩,学校为英语购置的教学资源少的可怜,有的甚至连教师用书、录音机、录音带都没有,至于家长也极少问起过,更别说给孩子创造条件了,甚至连督促孩子读外语都很难做到,家长不重视,孩子更无所谓了,老师干着急是没用的。

6 评价体系未形成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没有相关的考评规定,学校领导对英语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语文数学搞好就行,英语课只要开了就行了,开好开坏无所谓,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领导心中根深蒂固。

英语教师课多(且用嗓量大)、头多、地位低,待遇差。教师普遍感觉自己工作没有成就感,积极性受到影响。尽管目前小学英语师资短缺,可仍然有一部分教英语的教师宁愿去教语文、数学这些主科而不愿意教英语这门副课中的副课。

四 建议: 

 1.保证小学英语的教学时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开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学管理,首先从开设课时上予以保证。要求学校开足课时,增加教学活动时间,从而减少学生的遗忘,为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小学3-4年级开3节英语,5-6年级开4节英语。

同时,给小学英语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每位英语教师以任教4-5个班级为正常工作量,每周工作量不超过15节,不能因师资紧张而随意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确保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钻研教材,自我提高。

2.更新观念,重视小学英语教学。

学校领导要重视英语教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构建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考核小学英语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和工作态度,淡化考试成绩,提高英语教师的课时津贴,优先选派英语教师外出学习,选拔英语教师担任学校中层或校级干部,提高英语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3.调考英语

老师们都有一种心理,考试的科目认认真真的教,不考的科目则马马虎虎,有的甚至连教材都不上完,建议明年把小学英语纳入调考科目,更进一步强调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巩固小学英语的地位。让上上下下都重视英语。

4.保持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相对稳定和提高

5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1)目前我县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为非专业英语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要改变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提高刻不容缓。

2)关注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 要求教师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她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

所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兴趣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你这位英语教师感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呢?在此借鉴一些测试题以供教师们自我评价:

1)你每次进课堂都面带笑容吗?

2)你经常在课堂上使用鼓励学生的话语吗?

3)你觉得你的语音、语调标准吗?学生很喜欢听你的声音吗?

4)你每次进课堂都注意自己的仪表吗?

5)你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吗?学生觉得你永远有用不完的好方法吗?

6)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吗?

其次从自身做起,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基本功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带动学生共同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仪态的端庄大方、态度的和蔼可亲、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副微笑的面孔,经常在课外与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学生,并了解你,这些都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同你相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增加学习兴趣。

另外,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提倡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学说英语时,他们在口语表达中难免会出现某些错误,教师要学会容忍这些细节错误,不要有错必纠,以免学生怕说英语。的确,老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信心和勇气,反之,老师的挖苦和讽刺必然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b 要求教师注重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呀呀学语时并没有刻意去记忆、背熟,只是因为处在一个人人说母语的成长环境中,随着条件的成熟,不知不觉他就能脱口说出很多话来。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能局限于仅有的课堂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运用各种教具,激发学习欲望

演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例1 教学Whos he/she?时出示彩色照片,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是谁,然后按性别将图片分成两类,再来让学生感知两个问句的不同用法,同时学会回答。例2 教学What is it?时,提前让学生把自家的交通类小玩具带进课堂,如自行车、公共汽车,玩具飞机等,举行一个小型展览会,由学生既当参观者,又当讲解员。

(2)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

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中有一句俗语: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简笔画的运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①师画生说或师说生画;②生画生说或生说生画。后者更值得大力提倡,因为它非常有益于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

利用录音机的录音、放音功能,用声音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动物的声音录下来,在上课时放给学生听,并让他们猜一猜:这是哪一种动物的声音?你知道这种动物用英语怎么说吗?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自然愿意学,喜欢学。另外,在课前或课间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来营造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全方位最佳情景,达到音像、动静结合的效果。

c 注重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1)运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例如:对初学者下指令时,可用手势比划,帮助学生理解,轻松接受英语课堂用语。如:Listen to me carefully!可先指指耳朵,指指自己,再指指心,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运用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刺激学生学习热情。例1:在学习借物用语时,可让两个学生表演哑剧,其他学生猜测其内容,给他们配音。例2:课前课中运用Do it,如:jump,run,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2)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机会。给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且融洽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歌曲最能打动学生心弦。

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以歌声拉开序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用歌声穿插于学习中,利用它调节情趣、集中注意力,最后在歌声中宣布下课,使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另外,有些歌曲如ABC song,The family song等等,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起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巩固知识。英语顺口溜、儿歌、绕口令等。这些形式的运用能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加强无意识记,提高记忆效果。如在教学职业名称时,可自编以下儿歌:worker worker是工人,worker上班在工厂;teacher teacher是教师,teacher帮我们学知识

(3)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游戏教学:如,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玩扑克、打电话等;还有各种猜人、猜物、猜颜色等游戏。总之,把游戏融入课堂,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食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食物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比赛教学,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调研报告篇4

____市共有638所中小学,其中:城区共有完全小学16所,独立初中8所,普通高中7所。____市共有乡镇67个,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2所,独立初中36所,中心完小44所,教学延伸点423个。如:古丈县。全县共有64所中小学,其中:城区有完全小学3所,独立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农村12个乡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2所,中心完小7所,教学延伸点42个。

____市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371个、在校学生24584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330个、在校学生20938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1580个、在校学生44104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203个、在校人数8081人。完中初中部有教学班263个,学生13675人。如:凤凰县。全县城区小学共有教学班141个、在校学生 7218人。城区中学共有教学班118个、在校学生6673人。农村小学共有教学班703个、在校学生20813人。初中共有教学班188个、在校学生9900人。其中,独立初中学校有教学班170个、在校人数9360人;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71个、在校人数3752人。

____州属于武陵山脉贫困山区,具有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特点,导致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且分散。____市共有423个农村教学点,只有166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农村除33所九年一贯制中学外,其他初中学生均在800人以下。如:吉首市,49个农村教学点,只有7个教学点的在校学生在20人以上,其他教学点均在20人以下(其中在校学生不足10人的有26个教学点)。农村10个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其初中学生均在500人以下。其中,寨阳乡初级中学仅160人。从____市的情况来分析,____山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分布的过于散,而增提效益又很小。

2000年以来,____山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很多,但农村学校布局仍然比较分散,而且班额较小,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较多。____市农村67个乡镇,分布有27所独立初中,33所九年制学校,41所乡镇中心完小,464个教学点。如:泸溪县农村15个乡镇,分布有7所独立初中,9所九年制学校,7所乡镇中心完小,128个教学点。

自2008年湖南省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以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造。例如,泸溪县农村学校共配备教师2013人,一年需发放人员工资8082万元。按照平均小学生560元,中学生760元公用经费的标准计算,泸溪县农村每年需发放1961.992万元公用经费。泸溪县每年还为全县片村小发放150万元的补助。该农村学校每年需投入10993.992万元,平均每个农村学生每年的教育成本为3522.36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____州农村山区的教育成本过重过高。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儿童基础差、学校管理滞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教学质量过差过低。例如:古丈县2013年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中,农村小学直升科平分比城镇小学低了19.8分,农村小学直升合格率比城镇小学低了27.34个百分点。初中教学质量检测,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科平分有90.4分,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47.2分,相差了43.2分。城区初中学校的直升合格率有91.05%,而农村初中学校只有26.6%,相差了64.45个百分点,城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城乡不能均等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目前为州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合理地或“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进一步优化____山区中小学校布局,确保中小学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要根据人口增长和流动规律,公共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前景,科学规划学校布点,增强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生源波动的宽容度,保持定点的相对稳定。

要因地制宜,合理部署,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偏远的村寨实施就近走读上学,1至2年级学生合理适时寄宿,各乡(镇)小学布局应在设置1所中心小学的基础上,按寄宿制学校标准布局1至2所完全小学,在一些大中型农村及新型社区(居委会)布局一定数量的村小或教学点,保留边远山村交通不便的村小和教学点,防止贫困学生辍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初中。在比较集中的乡(镇)推进集中办学进度,探索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教育集群,实现各个阶段教育的逐层紧密对接,促进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

在数量控制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综合分析交通条件、生源情况、办学效益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偏远的乡村,要抢抓当前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机遇,努力改善其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的就学困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要不断优化师资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师管理。实行教师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格按照学科需要进行教师调配,严格控制教师借调、改行,规范教师流动行为。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有计划地招聘一定数量的紧缺学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坚持教师转岗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对专业学科相对富裕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多途径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农村教师在职称晋升、评模选优、聘用考核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山区津贴。积极开展乡(镇)内教师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实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定期轮岗,解决村小及教学点师资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实施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可借鉴城区公交车的运营模式,开通农村短途公交,主要用于周末接送学生。同时,每所集中校要组建一支学生护送队伍,周末护送学生上下学。在后勤保障方面,要继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按照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餐厅、浴室、热水房、厕所等设施,提高保障能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行,让寄宿学生学的舒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减少和逐步消除学生家长租房陪读现象,让寄宿制学生家长安心从事生产活动。

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需要。要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需要撤并的学校,要先建好新学校或先完成并入学校的校舍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撤并点学生入学情况跟踪制度、校际之间交接制度,完善对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学生不辍学流失。要完善家人探访、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学生乘车专项整治,对乘车较远山区学生发送补贴,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使布局调整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的布局中小学体系。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按照《教育法》要求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集中办学工作倾斜,依法足额征收和管理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保障资金。要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均衡推进。要根据城镇区域人口居住状况以及城市发展趋势,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对城区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要核定用地位置和界限,严格加以控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挪作他用。

解除学生家长对集中办学存在的抵触情绪。要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打消学生家长担心集中办学后,将为孩子提供以前无需支付的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和一些零花钱等顾虑。要提高对集中办学的宣传引导,集中办学是解决农村办学难问题的有效办学方式,能有效解决学生分散、师资不足、基础设施不强等办学问题。引导群众认识到政府开展集中办学,是在克服“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解决校点布局分散、投入难集中、校舍安全和师资力量难保证、教育质量难提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模式。要以提高规模效益为前提,初中方面,校点要适当集中,学校规模适度扩大,原则上定为一个乡(镇)办一所,人口稀少的山区可实行两至三个乡(镇)联合办学,确有困难的深山区,乡(镇)可举办九年制一贯制集中学校。小学方面,要在坚持小学生就近入学和办学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小学高段(二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寄宿制。对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适当保留必要的低年级教学点,由附近的小学负责管理,教师可试行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要加大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学生和教师的食宿及学习问题,要有配套的教学楼、图书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教育投入必将要进一步增大。而贫困山区常常为此捉襟见肘,如:泸溪县为解决贫困片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问题,计划对12所中小学加大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功能室建设,建设面积总计11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实验仪器、信息技术、文体器材、图书藏量的装备力度,经预算需资金1亿元;计划建公办幼儿园8所,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需资金5000万元。以上两项工程均由于缺口资金过大,由于县财政无力承担而举步维艰。综上所述,各级政府都要舍得投入资金,盘活学校资产,将闲置校舍进行置换,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有效的资金进行整合,只有这样多轮驱动,多渠道集资才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让家长放心、满意。要在每所集中校建成一栋高质量的学生食堂,建设一支服务体贴、技术过硬、身体健康的食堂从业人员,让学生吃得舒心、放心。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宣传,做好每天食堂的采购工作,确保新鲜、卫生、安全,同时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要精心组建一支认真负责的学生宿管员队伍,管理好各个年龄段的寄宿生,同时加大学生宿舍建设,搞好洗浴及厕所等设施的配套,方便小龄学生住宿。建立健全小学寄宿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建立以寄宿生管理专职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管理网络,努力创设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要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加强学生的监管和生活指导,做好双休日留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点名、离校登记、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职责制度,认真做好学生周末回家乘车安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集中办学其目的就是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要创新补充机制,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要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教师知识更新力度。二要进一步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教研解决的是眼前的问题,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科研解决的长远的问题,即上好很多节课的问题,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全面提振大家对山区中小学教育的信心,让学生家长愿意安心的将子女送到集中学校就读。

小学调研报告篇5

    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备受学校及社会关注的话题,而衡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课外作业”。究竟该布置什么作业,怎样布置作业,布置多少……能让学生有效轻负地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及对学生作业抽查,梳理出在学生作业设计、布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各学科作业缺少统筹,作业量较大。年级之间也没有关于作业完成时间的科学制定,作业量较为随意。2.学科间不均衡。通常作业中占比较大的是语、数、英,缺乏对其他学科该如何布置作业及布置怎样的作业的思考和实践。3.作业形式单一。学生作业中,多为检验知识掌握层面的书面作业,低年级则多为口头作业,鲜有实践、探究性作业;完成作业的形式多以个人完成为主,鲜有合作完成的作业。4.各学科作业阶段性目标不清。教师对作业布置的目的并不清晰,因此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初步调研得出的问题,其实也是长期存在并为教师们所认识的。要从作业这一点上寻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必须先做更为精准的调查,包括:年级之间、学科之间究竟存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学生作为作业活动的主体,究竟如何看待他们每天要做的这件事。因此,学校再次设计调研,试图从学生视角全面了解作业情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通过对学生调研,试图了解:1.各年级学生每天总体作业量及主观感受;2.学生喜欢及不喜欢的学科作业及原因;3.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4.学生在家做作业的习惯;5.学生喜欢的作业评价方式;6.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和参与情况等。

    我们在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0个问题,包括5个单选和5个多选题。全校一到五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其中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73份,回收问卷473份。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过程

    本次调研是科研人员与学校部分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调研的深入,活动从一开始的问卷调研衍生为教师与研究者“知能共享”的专业发展活动。这一变化是在行动中逐步发生的。

    当我们对第一次的学生问卷进行“数据解读”时,出现了典型的“知能互补”的状态:一方面,科研人员向老师介绍通过专业统计软件所得到的数据,并基于数据事实作出分析和原因猜测;另一方面,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数据提供解释或提出质疑。当遇到经验与数据解释不一致时,双方则进一步“猜测”可能的原因,并最终决定通过进一步调研来寻找答案。因此,环环紧扣的调研、解释、求证、再解释的过程形成了。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初步研究结果

    初步研究结果指的是第一次发放学生问卷后所得到的结果,呈现的主要是学生在作业问题上的总体样貌。

    1.两成小学生感到“累”

    作业量上,居于前三位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要学科,并且与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在统计上呈显著性差异(sig<0.001)。从年级差异来看,这三门学科的作业上,四年级均呈现出比其他年级的作业量要大,而五年级作为毕业班,倒未在作业量上呈现出“负担”最重的趋势。

    作业时间上,学生平均所花时间的比例分别是:1小时以内(16.3%),1~2小时(44.0%),2~3小时(27.9%),3小时以上(11.4%),缺失数据(0.4%)。事实上,这一点引起教师的质疑,认为学生的作业时间中有可能包含家长布置的部分。

    当我们让学生回答他们对作业的总体感受时,表示很轻松的占14.2%,比较轻松的占23%,感受一般的占43.1%,比较累的占13.7%,而表示很累的学生占5.1%。由此可见,大约有20%的学生感觉“累”。

    2.学生对作业有其情感诉求

    我们在调研中设计了两个对应的题目:一是问学生喜欢的学科作业及其原因,二是问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作业及其原因。其中,在有关原因的设计上,既包括“作业少”、“作业简单”这样的表层理由,也包含“作业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老师”这些出于对作业本身及相关情感上的理由。结果发现,喜欢作业的理由中“作业有趣”及“喜欢这门学科”是认同率最高的。说明学生并非简单以作业的数量及难易来确定喜好,对于作业内容本身有“质”上的要求,是否具有趣味性,以及相关学科对其是否具有吸引力决定了他们的喜好。

    同时,对不同学科作业的喜欢情况,各年级呈现不同态度:(1)对数学作业:各年级比较平均,喜欢的学生比例集中在50%~60%,各年级无显著差异;(2)对语文作业的喜欢,各年级呈显著差异,曲线是呈“马鞍形”,即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喜欢比例超过中间年级;(3)英语作业上,二年级较为特殊,喜欢比例相对低,且与其他年级有显著性差异;(4)对自然、品德社会等学科作业,随着年级增高,喜欢程度明显递减,年级间有显著差异。

    3.学生的作业习惯较为常态

    学生是如何完成家庭作业的,对教师来说是看不见的。为此调研中设计了有关学生作业习惯一题,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教师提供学生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一般做作业状态,对于不良的习惯可加以引导纠正;二是试图考察部分学生之所以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是否是由于其主观上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结果发现,学生做作业习惯中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项的分别是:一回家马上写作业;家人帮我检查作业;喜欢一个人做作业。这三者也正是绝大多数学生做作业的“常态”。而对于“合作完成”、“利用电脑”等选项,选择比例较小,这也与教师很少考虑其他的作业完成方式有关。于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默认的“做作业常态”,并且家长很大程度上参与孩子作业的检查。

    4.学生不喜欢“个别化”作业评价

    在学生喜欢的作业反馈及评价方式中,有若干较为突出的特点:(1)学生最喜欢作业“早上交,当天就发下来”这一及时反馈;(2)学生更喜欢“集体核对”这样的评价,最不喜欢“找我单独订正”,其次是“当面批改”和“同学间相互批改”。

    尽管在教师看来,单独订正、面批及互批是更具个人针对性的反馈方式,应该更为有效,但学生并不喜欢。这 一点与教师的预想有分歧,令教师困惑。

    基于第一次的调研数据和分析,在研究者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分享会上,大家现场梳理了十个“为什么”,都是教师感到疑惑的地方。大家认为可以通过问题归类,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研究。于是,第一次的分享会上,老师们各自认领问题,决定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针对该问题重新设计调研计划,开展更进一步的调研。

    (二)跟进的研究结果

    在对问题的跟进调研中,老师们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学校为此集中安排,利用午休时间分调研组、分年级对抽样学生开展座谈、问卷调查等,提高调研效率。通过整合,10个跟进问题被进一步归为五个方面:(1)为什么小学生平均要花2小时做作业;(2)为什么学生不接受在教师看来很具“针对性”的作业反馈方式;(3)家长是如何参与学生作业检查的;(4)以音乐学科为例探讨“小学科”的作业问题;(5)分析某些年级呈现出的特殊现象(如二年级学生突然呈现对英语作业的不喜欢现象)。

    1.学生作业耗时长、感到累,背后原因复杂

    作业量多,是导致耗时长的直接原因。然而再进一步看,可发现主要有三方面具体原因:(1)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一些是因为学习上存在困难,对内容没有掌握;一些是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较慢,这些必然耗时长。也有学生是认为即便学校作业做完了家长也还会加量,还不如慢慢做,能拖则拖。还有学生则指出某些内容的作业,例如作文、复杂的计算等耗时长,让人感到疲累。(2)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协调。据调查,有个别教师单门学科布置的作业就要超过1小时,加上其他学科,个别小学生作业时间甚至达到3~4小时。(3)教师布置了本身耗时的任务。一些学生谈到,即便书面作业没多少,但读、背、做小报等就相当费时。尤其是像“做小报”这样的作业,究竟能达成怎样的学习目的,以及是否必须独立完成等,值得思考。(4)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不少家长额外给孩子增加任务,似乎认为孩子一分钟不处于学习状态,就比其他人落后了一分。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在作业上也是以“多”取胜。

    2.学生不喜欢“个别化”评价是因为易引起负面情绪

    尽管在教师看来,包括面批、单独订正、互相批改在内的各类作业反馈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有效的反馈机制,但学生的“接受度”却非常低,接受度分别是21%、14%和29%。教师的想法和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第二次调研后,我们通过对学生座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在各种个别化的反馈过程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例如:担心受到老师当面的批评而产生害怕、紧张心理;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有损自尊心;单独订正时易产生孤独感;还有因为不信赖同学而不喜欢同学间的互批等。这些恰恰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反馈时不太关注到的。

    3.四成学生不喜欢家长检查自己作业

    第一次调研中发现有72.5%的家长会对孩子坚持进行作业检查。跟进调研中我们试图看到年级间的差异和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家长参与作业检查的态度是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对家长检查作业的“依赖”的确在减少,甚至有大约四成学生并不喜欢家长检查自己作业。他们的理由是:父母的检查表现了他们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指导方式表示怀疑,尤其是当与教师的教产生不一致时,学生会产生理解混淆,也更有可能怀疑家长的辅导;因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4.教师与家长都充分关注“主要学科”的作业

    除学校作业外,调研显示出家长对语数外的充分关注,分别有60%、66%以及57%的家长会给孩子另外布置语、数、外作业,这无疑更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作为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是否要布置作业,以及怎样布置作业,学生也感到困惑。从跟进的调研来看,学生是比较喜欢这些“小学科”的,但学生对相关学科所布置的作业兴趣不高,有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学科不应该布置作业。语、数、外学科作业占用大量时间也是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作业安排的认识的原因之一。而在“喜欢”完成综合学科作业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实践类作业,如养植物、电脑操作、指挥练习、参观等。

    五、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要更明确本学科每一项作业布置的目的

    在对教师的了解中,甚至会发现有“因为要向家长有交代,所以会布置自己也不太认同的作业”这样的想法。学科教师是否明确作业的目的,决定了作业布置的内容与方式。对于作业的研究和设计不只是局限在这一教学环节上,而是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水平等联系起来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教研组、备课组除研究课堂教学外,也应适当研究作业,把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只有教师很明确学生作业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

    (二)各学科在作业布置上需统筹协调

    现实是,由于分科教学的缘故,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领域的作业,而不太考虑学生一天结束后有可能要完成的作业总量。所以布置作业前,各科教师要多通气、多商量,尤其是复习阶段,语数英教师更要沟通协调,避免作业太过集中,同时教师要考虑不同类型的作业该如何安排。例如,对于背诵类作业可适当留点时间,避免今天布置,第二天就检测,减少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对于需花较多时间完成的实践类作业,如做小报、查阅资料、完成作品等,可安排在双休日,甚至考虑学生合作完成。

    (三)教师的“作业观”影响学生的课后学习

    在对学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所选择的喜欢的作业类型以及做作业方式等,基本上就是学生的“一般状态”。例如学生通常以完成书面作业为主;单独完成;基本上由家长来检查等等。学生对于自己的偏好局限在经验范围内,并没有开拓性的想法,这与教师所提供的有限的学习机会有关。教师如何打开学生对作业认识的思路,而不受限于惯常的做法,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和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合作的乐趣。

    (四)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作业“监控”给予不同指导

    学生对作业的“自我监控”是需要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但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逐渐& ldquo;自我检查和监控”的趋势,这让人欣喜,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由于年龄尚小,家长还是有必要参与作业检查,但教师也要引导儿童认真对待“第一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需要更加鼓励的是他们自主、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反馈给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结果的共同反映。

    (五)教师对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活动主要包括,家长给孩子布置学校作业以外的作业,以及家长参与孩子作业检查。对于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活动,教师要做的是与家长沟通、达成对作业的共识,并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监控。学校可以利用集中的家长会或其他家校沟通时间对家长进行相关“专题辅导”。

小学调研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1.安全工作制度完善。

学校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并配备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部人员都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除了安全领导小组,学校还成立了相关安全领导小组,如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法制工作领导小组、校园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等,为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学校制订了安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重视做好行政值班、教师值日工作,每两天对全镇各小学及幼儿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检查并做好记录,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午、下午放学时值班领导、班主任做好路队护送工作,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安全教育得到加强。

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宣传做得很好,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画廊、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各校各班每周至少上一节安全教育课,并留有教案备查;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专题讲座;征订《安全教育读本》。通过组织学习,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寄宿生管理规范化。

随着寄宿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寄宿学生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领导高度重视,制订了食品原料采购、餐饮具消毒、贮藏保管、尝餐、留样食品销毁等制度,确保寄宿生的饮食卫生安全。还制订了“三后”管理、寄宿生接送签字等制度,确保学生的安全。对值班人员、生活老师、带班教师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寄宿生每天24小时处在科学合理的监控保护之下。由于措施到位,寄宿生开办至今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交通安全隐患亟需消除。

中心小学处于205国道、庙茆路的交汇处,甚至村小及幼儿园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走水泥硬路面。随着农村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驾驶员素质下降,所以学生的交通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交通管理,防患未然。

2.部分村小学校校舍建设年代久远,亟待拆建更新。

3.民办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令人担忧。

民办幼儿园由于人数少,规模小,不能形成气候。所以举办者也大都因陋就简,校舍大都是普通民房,设施简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及建议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牢固树立“教育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校园环境的整理力度,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大检查力度,积极消除隐患,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学校安全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有其客观原因,作为学校,没有能力只身承载校园安全的全部责任、义务和压力。为此,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度。

1.学校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有些问题不是凭教育自身能够解决的,因此,建议上级行政部门把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创建平安校园作为一项全社会的工作任务。

2.社会各部门>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

小学调研报告篇7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受陈旧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代沟小,与同事、学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学科带头人基本功扎实,工作务实,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师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们在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论文中成绩较为显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五、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当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和正确与否,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对实施的课程改革持欢迎的态度,但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的老师仅为25%,有60%的教师认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忙忙碌碌的现象,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谈到“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有56%的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不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的同时,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

第六、教师思想上有较正确的学生观。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改进。教师们基本由片面地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能够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参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学科教学要求,拟订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生生的互动。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虽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课堂教学的把握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而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个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库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沉淀不够。许多教师出来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有所忽视,没有给自己的头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吃“老本”的情况尤为突出。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缺少,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情感的表达更是我校教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教师思想行为上的惰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发展者,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实现师生和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调查显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学和作业的批改。一天能抽时间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很少。

劣势二:影响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其一表现在“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其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怎样处理教材和有效地驾驭课堂等都感到棘手。整体上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师培训渠道单一。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受到经费、名额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区的通识培训或学校的校本培训。而专业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学历进修。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级的学科组之间。教师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机会少,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落后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制约着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网络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使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㈠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㈡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小学调研报告篇8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现有中小学70所(小学41所,中学29所),学生5万余名,艺术专任教师296名(音乐教师144名、美术教师152名),外聘管乐、京剧等艺术教师72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之实施各项有效措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局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方案。以“抓普及人人享有,抓重点打造特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普及艺术教育和创建特色活动项目两项工程,以形式多样艺术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评选奖励机制为推动力,不断深化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制度,成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有计划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生艺术培养和艺术特长生选拔、升学机制不断完善。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性高、形式丰富

中小学积极组建校园艺术团和文艺社团,现有合唱队、舞蹈、京剧等近十个种类152个校园艺术团队,有573个学校文艺社团(音乐137个社团,美术128个社团,动漫、摄影、飞镲等其他类型308个社团),专用教室231个(音乐93个,美术84个,篆刻、版画等其他54个专用教室),2万多名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其中音乐4700名学生美术4800名学生其他12000名学生),学生参与度近50%。

中小学每年以艺术展演、文艺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近三年来,学生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节钢琴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健美操大赛等活动。在第十八届“海门艺术节”游园活动中,中小学艺术特色校、幼儿园和青少年宫书画院的200名师生共同参加“‘艺术蓓蕾绽滨海’——少儿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师生共同展示了书法、篆刻、版画、藏书票、剪纸、刻瓷、刮色画、面塑、丝网花、集邮等才艺,得到游园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德育科积极推动校园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广泛认可。目前,一中心小学、上海道小学、实验中学和六中分别成立了铜管乐队,盐场小学的飞镲队、河头小学的落子队、浙江路小学的腰鼓队、向阳三小的秧歌队、桂林路小学和馨桥园小学的版画社等校园艺术社团初步形成规模。

德育科组织部分学校艺术教师到北京观摩学习,学习之后,各校借鉴先进的训练和管理经验,积极对各自的队伍进行节目的改进和创新。一中心小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传统的铜管乐坐式演奏改编为行进表演,使表演更具观赏性;浙江路小学的腰鼓和向阳三小的秧歌不仅保留了原有广场舞蹈健身的功能,而且经过艺术加工搬上了舞台,形成了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各校结合校情积极开展艺术特色品牌项目建设,涌现出了青少年宫的小海螺艺术团、一中社团、六中铜管乐、实验学校民乐团、草小京剧、浙小腰鼓、馨桥园小学篆刻、中心庄小学楹联、贻成小学藏书票、徐州道小学集邮等一批在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学校。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30多所,占中小学校40%,其中小学达到20多所,接近70%。

(四)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校园艺术教育立足全面普及,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重点培养艺术特长生。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特长。今年,通过教育局组织考核认定的小学艺术特长生有797人,比去年增加241人,增幅43%,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共有133人通过市级中学艺术特长生认定,居滨海新区首位,实现连续三年10%以上的增长。今年共有31名小学毕业生通过初中艺术特长生考核录取,有13名初中艺术特长生被高中校预录。应届高考艺术类录取数量逐年攀升,今年有92名艺体类考生考入二本以上高等院校(2010年有43名,2011年有54名,2012年85名)。小学全面普及,初高中、大学有效衔接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五)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艺术教育,逐年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本学年达到112万元(教师培训费用12万元、专业团队建设53万元、购置图书及用品24万元、参加比赛经费23万元),为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逐年发展,变化很大,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来在各类艺术活动中获得116个部级、248个省市级奖项;实验学校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心庄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特色

(一)以比赛促提高,全面开展校园文艺展演活动

近年来,教育局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合唱艺术节、少儿舞蹈大赛、校园集体舞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艺术教育水平。2013年6月初,教育局相继举办了合唱、器乐、舞蹈等专场汇演展评活动,全区60多所学校选送了150多个节目,2000多名学生参赛表演。经过选拔评选,推荐29所学校的60多个节目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目前得知至少取得两个一等奖,八个二等奖和八个三等奖,突破去年成绩(具体成绩下半年公布)。

上半年,结合滨海新区创建文明城区和海门艺术节活动,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次活动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参与度和特色活动展示。三十多所学校参与编排的九个节目,既有传统歌舞的创新演绎,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特色健美操和行进中的铜管乐演奏,更有京剧联唱、武术表演等国粹节目的创新编排,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结合责任教育,深入开展“五爱唱读”工程

教育局德育科坚持将艺术教育与读书活动、责任教育有机结合,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五爱”歌曲大家唱和“五爱”书籍大家读的“五爱唱读”工程,在增强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学初,各中小学校广泛发动师生,精心选取歌曲和书目,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和读书热情。利用音乐课、晨读、大课间、午休等时间组织歌曲练习和读书指导,校园充满嘹亮的歌声和读书声。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开展“校园合唱节”,在班级合唱的基础上,成立校级合唱团,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此项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精神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乐于读书的良好品质,营造出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三)发挥少年宫功能,拓宽校外艺术教育发展空间

青少年宫作为学生校外艺术教育重要部门,承担着中小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要职责。青少年宫现有声乐、器乐、科体、舞蹈、书画等33个科目培训班,每年为近万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艺术培训。青少年宫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文艺展演比赛、“爱祖国爱家乡”百米长卷绘画比赛、“我的T台我做主”环保服装大赛、“大美滨海”幻灯片比赛、“秋风送爽含珍艺、丹枫迎秋蕴真情”送高雅艺术进军营等三十多场文艺活动,使60多所学校的12万人次学生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成立于一九九八年的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至今共参加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比赛活动100多场,舞蹈《踏浪》等近二十个节目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培养了宋佳(北京音乐舞蹈学校)、史丽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校)等十余名优秀艺术人才。青少年宫“永丰少儿书画苑”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举办师生书画展,积极推荐优秀学员参与市级比赛,为学员成长成才创设条件。

青少年宫充分挖掘自身艺术教育潜力,将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活动拓展到各中小学校,先后在新港一小、北塘学校、实验学校、一中心小学、草场街小学、上海道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专业课程,满足广大基层学校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拓宽艺术教育培训发展空间,为青少年创设和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认识浮浅,认为搞几个活动、出几个艺术尖子就是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白花钱”或“太烧钱”,不肯投入或经费投入少,不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一些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没有完整艺术教育建设的规划,人员配备不足,艺术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很少,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没有艺术团队,社团种类少,参与学生少,艺术教育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

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由于发展基础、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明显的校际间不均衡的问题。实验学校、六中等传统艺术教育强校,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创新,学生参与面广。相较于这些传统艺术教育强校,更多的中小学校对于自己的艺术教育发展还没有准确定位,还没有找到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还处于特色建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另外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很大,明显不均衡,现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平均每校投入资金18096元,最多的桂林路小学投入20多万元,有6所学校根本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有37%的学校艺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有22%的学校艺术教育设备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本次调研中,38%的学校反映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专业艺术教师,导致规定的艺术课无法正常开设,更无法组织开展学生艺术社团;32%的学校反映目前学校艺术教师缺少专业培训,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学校发展需要。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艺术展演中,学生服装整齐,而指挥教师却穿着休闲服装登场;有的指挥教师节奏把握不准,或有气无力一副病态。展演中个别学校学生演唱集体跑音;有的学校选送节目几年不变,这都说明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高水平艺术团队培养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仅有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艺术教育迫切需要打造更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团体,从而带动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作为各学校艺术社团骨干的艺术特长生培养却出现了报名和招收人数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高中艺术特长生招不足人甚至招不上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艺术教育认识,完善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全面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要使学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仅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要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更要保证内容上的赏心和悦目;学校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熏陶培养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

因此,要积极开展校长、艺术教师艺术教育培训指导,以研讨、学习交流、比赛、督导等形式,加大指导、评比、检查力度,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认识水平,丰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加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创建机制,完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施行艺术教育评价奖励机制和艺术教师定期培训机制。

(二)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规范艺术教育课堂管理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务使艺术教育课开齐率和开足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削减、挤、占、挪用音乐美术课现象,确实保障学生美育教育时间和效果。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艺术教师不断加强艺术课程研究,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艺术项目,使校本课程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递进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局配齐配足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基础上,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各中小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基础上,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艺术资源、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专业特长和技能、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学生易学会、好掌握的艺术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各中小学校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和校园合唱活动,有效组织班级人人参与;成立校级艺术社团,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和精品打造。以此活跃学校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四)注重艺术特长生培养,促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艺术特长生是各学校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有专业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扩大艺术特长生招生比例,既有利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扩大艺术人才培养范围。因此,在继续坚持小升初艺术特长生加分和艺术特长生免试提前录取政策基础上,增加艺术特长招生优惠幅度。建议将初中招生比例由原来的2%提升到4%(力争与体育持平),扩大高中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数量(二中申请20XX年招艺术特长生),同时进一步降低录取分数(由原来的5分(一中)、10分(紫云等)降到20分、30分),使更多的艺术特长学生享受到政策,激发家长和学生坚持艺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要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艺术教育项目有序衔接发展机制,为艺术特长生专业发展建立制度保证。推广六中经验,以班级为建制成立乐团,特别是一中、二中这样的完中校,有利于项目持续发展,形成规模。

(五)打造精品艺术团队,引领艺术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

教育局要制定完善学校文化艺术特色发展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对艺术教育发展有序、形成规模、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小学在发展声乐、舞蹈、绘画等大众项目同时,要关注地域特色项目的发展,发掘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力量打造版画、铜管乐等特色项目。依托特色学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机构成立中小学版画工作室和中小学铜管乐团,积极推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发展地域特色,培养艺术特长学生提供人才保障。

(六)强化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完善艺术教师评价考核办法,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教研活动等多方面表现与实绩对艺术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督促指导艺术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支持艺术教师的理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鼓励支持艺术教师组织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要在配齐艺术教师开足艺术课程基础上,积极吸纳有艺术特长的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艺术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不断壮大艺术教师队伍。

小学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 中小学生幸福感;调查分析;缺失因素;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110-05

1 概念界定,调查意义、价值及方法

1.1 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1]。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兴高采烈、心平气和等)和负性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2]。对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研究人员多以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为基础,再结合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成分进行研究。

1.2 调查意义

中小学生受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长期望、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虽然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行教育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造成孩子各方面压力过大,在学习上大多数显得被动,致使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缺失,甚至导致生活幸福感的缺失。了解中小学生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快乐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

1.3 调查价值

主观幸福感在学校教育领域中虽有初步研究,但大多是从德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和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必将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不但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也将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生理、心理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对提升学校正确的育人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4 调查方法

本研究从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走访等方法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中小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调查采用自编的《肃州区中小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肃州区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肃州区小学生快乐指数调查问卷》、《肃州区中学生快乐指数问卷调查》、《肃州区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等自制量表,以酒泉第四中学、东苑学校、南关小学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发放问卷980份,收回问卷826份,其中有效问卷共794份。样本分布兼顾了性别、年龄及区域,基本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总体情况

在对中小学生“快乐指数”的调查中,“快乐指数”为4分或5分的学生占70%以上,为3分的学生占到22.5%。另外,约有5%的学生给出了较低的2分和1分。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表明大多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其中,“快乐指数”最高的是“电视与网络游戏”,快乐平均分为4.36,其次是“与父母相处”4.35、“中队生活”为4.06、“与老师交往”3.91,最低的是“课程学习”3.69。

2.2 在团、队生活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中小学生在共青团、少先队生活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为4.06,有57.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为4分或5分,有3.4%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调查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职务对学生中队生活“快乐指数”的影响。

从性别比较看,男生“快乐指数”平均分为3.97,女生4.15,男生的“快乐指数”低于女生,差距较大;从职务比较看,总体来说,随着职务的降低,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越来越低;从年级比较看,小学六年级~初一学生与初二~初三学生“快乐指数”差距较小,而小学三~五年级学生与两组高年级学生之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给出的“快乐指数”越来越低。调查发现,团、队生活“快乐指数”较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交往和团、队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回答“大家友好相处,在一起学习、玩、交流很开心”的占感受快乐学生人数的40.5%,“大家互相帮助”占14.2%,“活动丰富有趣,团、队生活充实热闹”占11.2%。“快乐指数”较低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中队活动、学生交往和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活动少,中队生活乏味、平淡、无新鲜感”排在首位,占22.8%。

2.3 在课程学习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中小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为3.69,有55.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为4分或5分,有6.9%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

调查发现,“课程学习”快乐的原因,除了“课程有趣或喜欢”、“学到知识”外,“老师的积极对待方式,如风趣、认真、负责等”也对学生的感受起着积极影响。而不快乐的原因中,除了“课程乏味或不喜欢”以外,还有“学习紧张、累、压力大”和“作业多”。

2.4 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从学生与学生交往、与父母相处、与老师相处三方面考察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快乐指数”,平均得分依次为4.36、4.35、3.91。其中,在与学生交往、与父母相处两方面均有约85%的学生的“快乐指数”为4分或5分,给出1分或2分的比例仅占2.8%和3.9%。而在与老师相处方面,仅有约66%的学生给出4分或5分,有6.5%的学生给出1分或2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原因时,有一部分学生只报告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如“快乐”、“不快乐”、“一般”等,对于原因不作解释。

2.5 对学生获得快乐的途径调查

学校里什么事情让学生觉得最快乐和最不快乐,以及自己希望获取快乐的事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分类(活动、交往、课程学习、休闲娱乐、老师影响力等)进行归因,“最快乐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活动,其次是交往,第三是学习。“最不快乐的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学习、交友、与老师交往。“目前最希望获取快乐的事”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学习、交往、玩乐。

3 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3.1 来源于学习

在我国,成绩是衡量孩子们的重要指标,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这样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在开放式题目中,学生们感到最不幸福的事排在首位的依旧是学习,原因主要是: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多、学习压力大、上课枯燥等,与前者调查相一致。这说明,尽管近年来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课堂形式、学习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取得掌握学科知识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2 来源于与老师的交往

老师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学生交往和实施教育教学的态度、方式方法。通过与学生和与家长间的交往比较,学生与老师的交往能体验到的幸福指数最低,需引起重视。当老师以德服人、以识教人、以情感人时,打动的是学生的幸福感受,影响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收获的是他们对老师的认同、亲近和更多地向上发展的动力。随着幸福指数的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也会在宽松的氛围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来源于自身成长综合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理解、判断也随之改变,带给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不同。年级升高,综合“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可能与低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知识较新鲜、学业压力较小,课余时间较多、活动开展丰富有关。调查发现,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因“学到知识”而给出了较高的“快乐指数”。还发现,高年级及初中生因“学习紧张”而给出了较低的“快乐指数”。由此可见,知识学习依旧是学生评判幸福感受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另一个内在因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电视、电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视及网络游戏中,觉得只有在这些游戏中才能找到幸福与快乐。再次,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能意识到父母的期望,而父母的期望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更多的影响。

3.4 教育为学生提供的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的 途径较为单一

一个社会组织形态越先进,提供给大家可选择的内容也越丰富,提供给个体幸福的体验机会也越多。有366位学生回答了“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实现所想要的快乐”这一题目。结果发现,“努力学习”是学生认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共有60.1%的学生选择这个答案。此外,还有与同学交往、考试成绩好、静静地等待(下课和放假)等,但这些途径所占比例都很小,均在7%以下。学生寻求实现快乐的途径较为单一,需要少先队组织、团组织提供更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4 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研究小组在两年多的研究实践中,根据课题的计划、方案,多方实验,全面实施,归纳出了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1 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塑造中小学生阳光幸福感

1)妥善处理消极情绪,培育乐观的人生态度。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为:学习问题,当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生活问题,由于住校,生活上不习惯时;感情问题,离开父母,缺少依靠的人,感情上孤独、寂寞时;压力问题,父母老师给的期望值过高,达不到要求时等等。对于中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妥善处理,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一切,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幸福教育激励学生个体确立人格尊严,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发展[3]。罗素曾经说过:“需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和泯灭不但会窒息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更会阻断学生幸福之源[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5]。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漠视、压制、打击、嘲讽和贬抑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能以朋友身份真诚帮助;遇到迷惑、烦恼时,能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化解一切问题的基础。(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休息,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然随着愉悦的活动而得以消除。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并充满着幸福感。(3)帮助学生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思考、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充实、有张有弛而不忙乱;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拥有乐观生活态度和经验的人的事迹,以模仿、激励甚至改变他们,如比尔盖茨、史蒂芬霍金、韩美林、桑兰、张海迪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2)传授减压技巧,造就愉悦情绪。在生活、学习或其它压力存在的情况下,乐观的人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但是,他们能够很快恢复愉快的心情。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这种最重要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对照情绪的分类,整理自己的情绪特点,并带领学生主动体验情绪,获得让自己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方法活动。找:24小时内,你都产生过哪些情绪?请写下来。写:选择其中最强烈的一个,写一写它是怎样产生的?想:那时,你身体上有什么反应?你内心有什么感觉?你的这些感觉和哪些想法连在一起?你的这些感觉让你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思: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悟:这个后果是建设性的(有益健康、学习、人际关系),还是破坏性的(对你的健康、学习、人际关系有害)?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把快乐和幸福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这份情绪。正视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宣泄途径进行自我疏泄,如眼泪缓解法,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运动发泄法,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运动;转移注意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听音乐、逛街、吃东西、聊天等。

3)采用“阳性强化法”,培养阳光心态。“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6]。对于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特殊群体可以积极运用。比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抑郁型等。当这类学生出现情绪失控、不良行为时,应鼓励他控制情绪、行为,每次控制成功后,均给予奖赏。

正强化法的实施要注意:所选择的强化行为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所选择的强化物要与被试者的需要相吻合,在所需行为发生之后,应及时呈现;给予强化物时,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口头赞扬)结合起来进行;强化时,在数量上应把握好分寸,既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又不使强化物很快失去吸引力;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6]。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培养中小学生阳 光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7]。中小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培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传统的德育活动存在着片面性,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对学生的幸福观不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幸福观教育和享受幸福能力的培养,造成部分中小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枯燥的说理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收效甚微。研究小组发现: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是培养学生幸福观、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著名学者于光远说:“人之初性本玩,人一辈子爱玩。”[8]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结合学校情况,每个月、每个节日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合理设计每一个节日教育主题及活动,充分领会节日文化内涵,挖掘深化学生幸福观的体验资源,组织学生真正动起来、乐起来、懂起来、长起来。同时,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课间娱乐,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酒泉第四中学在传统的广播操基础上,大胆借鉴广场锅庄舞、韵律操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并逐渐增加花色,学生从徒手跳到手持彩带,逐步形成了以锅庄舞为主的校园大课间特色活动。师生在欢快的民族舞蹈中放飞了心灵、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使寄宿制生活更加活泼多样。南关小学、东苑学校等的大课间活动,主要形式为自创活动,由学校体育老师自己创编。春秋季,练习中华传统武术;夏季天气炎热,活动量不宜大,以集体舞为主;冬季寒冷,选择节奏感很强、活动量大的韵律操。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班主任与体育老师协调活动内容。此外,中学每年都举行全校性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球类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赛场上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体会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小学每个季节定期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享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实验校各教研组根据研究者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趣味月月赛”活动,如趣味语文、趣味数学、趣味英语、趣味游戏。趣味游戏包括贴鼻子、瞎子打鼓、端乒乓球、丢沙包、投篮球、套圈、青蛙下蛋等游戏活动。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进行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得出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积极向上的看法或观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幸福的滋味。研究证明:体验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能令学生真实、可信地走进自己情感深处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4.3 改进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幸福感

新的课程改革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结果人性化。笔者研究小组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幸福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改进评价标准,进行个性化评价。“辣椒没有冬瓜大,冬瓜没有辣椒红。各个孩子的潜能和天赋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人都是宝藏。”[9]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并不等同于“统一规格”和“平均发展”。长期以来,为了统一的高分数,老师们拼命地填,学生们玩命的咽。学生所体验到的是枯燥、疲惫和高度的挫败感,不是积极、愉快地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幸福感。统一掩盖了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灵性、悟性。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虑情感态度和评价过程、方法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给予循序渐进的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2)改进评价方式,进行灵活多样地评价。研究小组注重把评价视角引导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上来,改进评价方式,进行灵活多样地评价,从而提升学习幸福感指数。(1)建立网络班级,架起沟通的桥梁。现行教育机制导致大部分家长存在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学习过程中凸显的个性思维及情感状态。如何能让家长尽快与学校达成共识,把评价的重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来?研究小组不但利用校讯通平台实现家校的及时联系,还开通了网络班级,在网络班级中把家长们都“请”了进来,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在网络班级中,老师设计制作了四个板块:我的事例、我的话、老师的话和家长的话。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个性思维、细小的进步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及时地记录在孩子的事例栏中,再写出评语反馈给家长。家长将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校的建议反馈给老师。学生通过老师的话和家长的话了解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通过网络班级这个平台,教师、家长、学生间加强了联系,关注了学生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及时给予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备受关注的快乐感。(2)建立跟踪机制,在记录中进步。建立学生在校内外的跟踪机制,目的是记录学生进步的历程,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如:在日常作业中当有的学生作业做错了,鼓励他再完成一次,后完成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一样打“优”。把两次作业(也可能是三次)分别写上日期,装订在一起,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过程。同时还可以跟踪学生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作业。也可以捕捉学生在校外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例如过“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把这一天的每一项活动都记了下来,把这天的所有花费都计算出来,并写上了自己的话:“我今天花钱不多,我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我要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还有的写道“我今天花钱太浪费了,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以后我要少花一些钱。”教师把这些富有创意、寄予学生情感的体验归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记录下他们小小的进步、真实的感受。(3)建立成长记录册,在自评中成长。实验校为学生设置成长记录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老师自主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栏目,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一年级新生则由家长代替记录。学生根据学习中的表现不定期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为自己评价。从使用成长册的情况看,学生很愿意参与这种自主评价,每一次填写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他们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效果很好。

3)改进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老师评价主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自评和互评由老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评价表选项中的语言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评议结果以选择形式出现。学生自我评价表有情感状态、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三大项,包括数个小评价目标。小组评价表中也有数个小评价目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也作为评价内容。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为了更好的发挥家长的评价效力,在学生进行

(下转第118页)

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根据其中几次特长作业、阶段测试的记录对学生学习的总体状况或其中的几个方面先给予描述,然后家长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下一步阶段改进的目标,更好地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参与评价,家长对孩子学业考试分数的重视有所减弱,多数家长已不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孩子,开始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多角度的日常评价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评价中,增进了教师、家长间的交流,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找到了切入点。

教师要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评价以让学生在成功中提升学习幸福感为主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学生给出的幸福指数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感受,受个人情绪、认知、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办学质量的强弱,教育者更应重视由“幸福指数”所传递的各类信息,科学施教。研究者将进一步分阶段进行幸福指数调研,研究出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幸福感的途径、方法,帮助一线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略,使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栗鑫.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3):275-276.

[2]王燕.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6):71-74.

[3]马宗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中学教学参考,2009,(24):86.

[4]樊亚奎.论教育的幸福维度[D].开封:河南大学,2003.

[5]李悦.教师幸福感和学生幸福感的关系[J].前沿论坛,2009,(9):15.

[6]郭念锋.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2:111-112.

[7]黄尧.怎样培养学生的幸福感[J].安徽教育,2007,(9):26.

小学调研报告篇10

(一)、调研时限:调研于10月26日-10月30日期间进行。

(二)、调研范围:全校中层以上领导、教职工、部分学生。

(三)、调研组织:成立了由学校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安排调研活动日程并开展具体工作。

(四)、调研方式:采取问卷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二、调研内容

(一)、影响我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二)、对学校现有师资状况的评价如何?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三)、怎样保持并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四)、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哪些是利于科学发展的?哪些是需要补充、修改和完善的?

(五)、你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三、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我校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传统因素:我校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改造办学条件。学校规模越来越好,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但有个别党员和干部习惯于用过去的理念和发展方式开展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善于解放思想,缺少活力、动力和竞争力。眼界不够广,思想不够宽,方法不够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党员干部必须要做的工作,对我们的思路拓展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主观因素:一些党员和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深,学习意识不强,学用结合不好,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忙于抓教学业务,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直接影响科学发展能力地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校师资总体情况较好,学历层次、师德修养、专业水平都达到要求。但我校由原来中小学合并而成,教师来自全乡各小学校,还有一部分引进的青年教师,教师队伍庞杂,老龄化严重。一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艺术尤其是对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领悟与操作水平与优秀教师还有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学校提升的需要。

(三)保持提高教学质量。

追求教学质量是我校的工作核心,出发点和归宿点。我校近年来较高的教学质量取决于适当的发展机遇,取决于上级的正确决策,取决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取决于辛苦的管理、团结的精神、师生的实干。但追求教学质量并不等于旁置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要质量,要更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要让我校的每位教师确立教学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分数和中考的升学率,更重要的是要能为每一位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年级组的考核制度如何体现更加的合理化、人性化、科学化;对于学生才与德、知、能、在校与在家等综合评价如何有效进行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应着手研究解决的问题。

(五)目前学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教师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和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且一时难于解决问题。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观念意识使然。如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与判断,是出于社会部分人对于教育形势、学校发展了解不够全面深刻所造成。当然,也有价值取向方面的因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有些教师对育人观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升学率是硬道理”,把学校发展简单化为升多少学、招多少生来决定一切,这些都与不正确的育人观有关。

(二)客观条件限制。如师资水平、课程建设、社会舆论等等,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三)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够健全,需要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五、解决问题的理论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

(二)要切实深入领会科学发展的理念。必须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育人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

(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六、解决现有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突出重点。开展活动不搞一哄而起,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全体教职工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每个领导、党员干部,每个年级、处室都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拿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案、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来,要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二)力求实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这次活动重在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重点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家的思路更清晰,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上一个新的台阶,能让群众看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实效、有变化、有成果。

(三)加强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至终由学校一把手负总责。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部参加该项活动,将这次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一抓到底。

(四)激发学校和个人主动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引导全体教职工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作为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的过程。

(五)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办学条件上,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大力搞好硬件建设;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改革思路,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目的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学校管理、师资研训、教育教学研究诸方面利用领导、师生互访开阔眼界,进行探索、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