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9 09:28:39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1

一、加强受援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受援项目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一名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行办、总务科负责人为受援领导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具体负责派驻医务人员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落实,由总务科负责派驻人员的生活安排。

二、制定受援计划:为确保“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顺利实施,我院制定了受援工作计划,根据我院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的腔镜技术较落后情况,要求支援医院在这些科室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加强呼吸内科、肝病诊疗技术和CT诊断技术,协助开展1—2项市级新技术项目,帮助和指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管理水平,开展教学查房,指导科室医疗业务工作等。制订了医学继续教育计划,安排支援医师进行医学讲座和帮助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三、派驻人员的管理:赣州市人民医院派驻支援医务人员,由我院统一管理,按正常工作时间上下班,参于各科室的门诊诊疗和病室工作。

四、驻人员按计划,实施了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专业对口,支援医师参于临床一线,进行上级医师查房、会诊,参于手术示教、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疑难病人、死亡病例的讨论。对低年资医生手把手带教,与高年资医师相互探讨临床工作经验,使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2、组织CT、X光阅片,落实阅片制度,规范检查报告书写。各临床科以学科专业单位分别组织医师阅片诊断培训,提高医师阅片诊断水平。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选派科技人才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推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二、科技特派员的主要职责

(一)农业类

1.帮助驻点单位制定和落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规划。

2.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推广、开发适合当地种养业的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培育特色产业。

3.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帮助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利益共同体,组织农产品流通。

4.开展科普宣传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乡土科技人才。

5.反馈农村工作信息,反映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发展当地经济的建议措施。

(二)医卫类

1.帮助驻点医院制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指导驻点医院引进、开发和应用适宜的医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3.定期开展医疗坐诊,方便农民朋友看病,确保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广泛开展医疗卫生科普宣传,定期举行医卫人员技术培训,使驻点医院的医生素质得到提高。

5.反馈当地农村医疗工作信息,反映当地农村医疗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发展当地医疗事业的建议措施。

(三)教育类

1.帮助驻点学校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计划。

2.定期开展上示范课、理论讲座、学术交流和听评课活动,带动驻点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对驻点学校师资力量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师资力量。

4.反馈当地农村教育工作信息,反映当地农村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建议措施。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年**市选择我县作为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县,市、县两级共选派科技特派员40名。

(一)市派科技特派员17名(农业特派员5名、教育和医卫特派员各6名)下到5个乡镇的企业、养殖场和村、3个乡镇中学和3个乡镇卫生院(具体安排表见附件一)。

(二)县派科技特派员在2006年已选派13名的基础上,增加10名科技特派员,下到15个乡镇的11个村、2个中心学校、4个卫生院、2个养殖场、2个林场、1个公司及1个水库(具体安排表见附件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县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研究解决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日常事务。县农办负责农业类特派员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卫生局负责医卫特派员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县教育局负责教育特派员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关乡镇明确分管领导,做到上下协调,抓好落实。

(二)经费和待遇保障。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由财政安排必要的专项工作经费。由科技特派员牵头或重点参与的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发改委、财政、科技、农口各部门等单位要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教育特派员所在学校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重点支持;医卫特派员所在卫生院在设备更新、专科培育、人员培养等方面,卫生主管部门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化、市场化融资渠道,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3

在总结前期大型义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紧密结合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推动卫生计生、中医药和军队卫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关要求,进一步树立卫生计生、中医药和军队卫生系统良好形象;组织对抗战老战士(含生活在我市的抗日老兵)进行慰问、体检和义诊;对省、市级重点贫困县进行义诊全覆盖,促进健康扶贫。同时,通过组织今年的活动,完善义诊工作方案,形成常态化的义诊工作机制和模式。

二、活动主体

全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主要内容

(一)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驻泸部队医疗机构要组派医疗队,到辖区或驻地贫困县进行义诊,包括开展公共场所义诊、疾病咨询、疑难病例会诊、义诊手术等。

(二)公共场所义诊活动,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辖区内1个以上公共场所开展1天义诊活动。要组织协调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含军队、武警部队医院,下同),派出群众需求较大的专科医疗、药学、护理学专家,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

(三)对抗战老战士进行义诊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要与当地民政、人民武装部等部门沟通,了解当地抗战老战士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安排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主动为抗战老战士进行体检、送医送药等义诊活动。

(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义诊承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军队医院对口支援我市县医院任务的医院要组派医疗队,在受援县级医院开展义诊工作。主要义诊形式包括开设专科门诊、组织疑难重症的会诊,各专家要完成县级医院本专业住院患者的疑难重症会诊;并结合当地手术需求开展义诊手术。同时,要开展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培训,具体内容由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协商安排。

(五)义诊活动到基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派出糖尿病、高血压等领域的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活动。在活动期间,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有专家坐诊,使群众能够就近得到优质服务。要通过病例讨论、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针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能力和人力数量不足的,可以请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协调,派出相关专业专家给予支援。

(六)举办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大讲堂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协调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根据当地的疾病特点和医院的专科特色,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工厂、建筑工地、社区、党政机关,讲授、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掌握适用的健康生活常识和专科防病知识,培养正确的就医和用药理念。健康大讲堂的专题安排要时间适当、通俗易懂。

(七)二级以上医院院内的义诊活动二级以上医院要结合医德医风建设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针对本院挂号较为困难的特色专科和知名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编印专科疾病防治宣传资料,改善相应专科的诊疗流程,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率。

(八)组织市级医疗队开展义诊活动牵头共成立6支市级医疗队,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各选择1个县,重点是贫困县开展义诊活动,其他市级医疗机构要组织相关专家在上述6支医疗队中各选择1支参加义诊活动,或单独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义诊活动。

(九)医疗服务进军营军队卫生部门及其医疗机构在积极参与地方义诊活动周的同时,要深入开展专家医疗队赴基层部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认真组织远程医疗及教学会诊,扎实推进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进军营、进班排。支援部队卫生队的地方医院,要组派医疗队开展义诊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活动为基层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着力维护部队官兵健康。

四、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前期活动经验,按照“谋事要实”的要求,对义诊活动开展的场所、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和完善,制订可操作、能见效的实施方案。

(二)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军队卫生部门要统筹协调,组织辖区内军地医疗机构统一开展义诊活动,要根据实际条件,提前确定义诊手术种类、时间和手术量,组织筛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将义诊活动安排提前向社会公告,方便更多群众获得义诊服务。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和医学常识,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高寒山地 野外驻训 卫生防病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为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我部紧紧抓住高寒山地野外驻训时机,本着“准备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围绕“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要求,结合部队驻训地点多、面广、线长及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深入展开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训练全过程中部队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无1例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6%以下,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卫勤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保证

1.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要求 成立了由部队领导任组长、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军政主官为组员、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卫生防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上下一条心,机关各部门密切协作、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1.2 分析形势任务,完善保障预案 驻训前,卫生部门组织召开了卫生防病工作形势分析会,认真传达学习上级卫生防病工作指示,深刻分析部队输送途中和驻训地域的卫生防病形势,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按照战时卫勤保障工作的要求,结合驻训地域实际情况,制定了《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预案》、《野外驻训铁路公路输送预案》、《野外驻训疫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对医务人员进行卫勤编组,明确各级人员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增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针对性。

1.3 统一思想认识,打牢思想基础 我们结合高原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对参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和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参训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

1.4 抓好战前训练,搞好训前体检 为了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病水平,增强疾病预防和处置能力,我们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了高原病防治、医疗急救、野战外科、卫生防疫、战救五项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广大官兵的体能素质,增强广大官兵的体能储备,我们在全体官兵中广泛开展了和长跑、登山等抗缺氧、搞疲劳训练。此外,驻训前为了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我们对参训官兵进行了健康检查和调查,为预防高原疾病提供依据,严防官兵带病进入高原增加预治难度。

2 强化宣传,加强教育,夯实官兵卫生防病常识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基础

部队党委始终坚持“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提高官兵卫生常识、打牢卫生防病基础、增强自我防病能力这一中心环节,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官兵防病常识。

2.1 在内容上,综合全面 针对当地的疫情和驻地气候特点,结合部队所执行的任务,对驻训官兵广泛开展了甲肝、伤寒、痢疾、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治和防护教育;同时,普及以预防感冒、中暑、食物中毒和训练伤为主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常识教育;此外,为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我们下发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对广大官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对个别存在高原恐慌和轻视高原心理的官兵,进行了强化教育和个别谈心,提高了官兵在驻训过程中的防病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

2.2 在方法上,结合实际 在野外驻训前,针对训练中饮食饮水卫生,常见训练伤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如何防止中暑、蚊虫叮咬等卫生防病常识,精心组织医务人员上3~4次大卫生课;到达驻训地域后,根据野外训练课目的特点,开展专题健康知识教育,在宣讲中设法使健康常识易懂、实用,做到了健康常识宣讲德针对性。

2.3 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受领任务后,卫生部门及时调查了解驻训地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卫勤侦查,结合上级疫情通报和训练中可能发生的疾病,组织医务人员编印《高原卫生防病手册》下发基层,便于基层结合实际抓好随机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通讯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卫生常识,使广大官兵成为日常卫生防病工作的“行家”。

2.4 在手段上,注重实效 在驻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骨干的自身力量进行卫生防病。如在每个班排配备一定数量的酒精、碘酒和手术针线,教会卫生员消毒后如何挑脚泡等;训练休息间隙,组织医务人员到班排教官兵如何进行简单的按摩以消除疲劳,为下一步的训练做好体能储备;每换一次宿营地,联合班排卫生员一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杀灭,有效地控制了蚊、蝇、虫的密度,降低了虫媒传染病和皮肤病的发生。

3 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严把“疾病预防”关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

部队党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高原气候环境恶劣,官兵生活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卫生防病工作必须贯彻和落实好“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爱卫会的传播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卫勤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勤观察、勤思考、勤指导、勤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卫生防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抓好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

3.1 严把“卫生行政管理”关 军务部门结合驻地实际,制定下发《野外营区卫生管理规定》,规定了室内外卫生,个人生活卫生标准,制定了严格的饮食、饮水卫生和封闭式管理规定,设立警戒线,严格人员进出,坚持每天派出纠察对营区卫生进行检查,确保了营区的整洁卫生,把住了疫情传入关。

3.2 严把“训练伤防治”关 作训部门根据高原和官兵的身体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逐步加大训练强度,并加强对训练的检查与指导,狠抓训练伤预防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坚持每天深入训练场进行随队保障和疾病预防,有效的杜绝了训练伤的发生。

3.3 严把“食品卫生检疫”关 军需、卫生部门坚持每天派出人员对社会化保障食品进行质量检查和卫生检疫,并定期对储存食品进行通风透气,及时检查食堂卫生,严格落实食堂卫生制度,严防过期、霉变、变质和有毒动植物食品进入官兵餐桌,有效预防了食物中毒的发生。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5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2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56个行政村(社区),目前全区共有市、区、乡选派的507名担任242个行政村(含市建规委、市综合设计院指导员联合驻河西街道长梅社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其中市级指导员56名、区级指导员190名,乡镇级指导员261名。市、区、乡所选派的新农村指导员于4月上旬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效

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以来,大部分指导员能履行职责,扎实工作,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团结群众,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发挥了“五大员”作用,在机关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中间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一)深入宣传,发挥了方针政策宣传员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委办驻小平阳镇的指导员协调组织该镇各职能部门到三联、和平等村现场办公,向群众讲解法律、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等。区农业局驻良塘乡指导员在北合、良云等村屯建设“三电合一” (电话、电视、电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民朋友足不出门(村)就可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解难题、学技术、卖产品。

(二)谋划发展,发挥了经济服务员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帮助所驻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项目,制定农民增收计划,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如区蔗糖局驻寺山乡5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主动联系协调制糖企业通过给予免费机耕、赠送蔗种等多项优惠政策,发动全乡群众新种甘蔗17847亩。驻兴宾区蒙村长叨村的市文化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认真指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新产业发展规划。区财政局驻高安乡敖塘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发动群众集资2万元、并争取支农专项资金5.5万元进行了抽水站设备维修,保证了村民10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三)关注民生,发挥了社情民意调研员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区委办驻小平阳镇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调组织该镇给特困户发放困难补助3000元,大米500公斤,义诊群众80余人,为加入新农合的4户人家报销医药费3521.83元。区政协选派的××*指导员,一到蒙村乡洪江村委就深入调研,积极筹资6000多元为该村委办实事好事,得到驻点村广大群众的好评。驻凤凰镇新安村委的指导员××*同志在了解到新安小学急需桂花树树苗绿化校园后,千方百计联系,并个人出资1500元购买桂花树苗赠送给新安小学。

.(四)维护稳定,发挥了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

稳定压倒一切。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所驻村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如驻凤凰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参与该镇稳定工作组,设卡、巡查,对违法聚众上访的在职和被清退代课老师进行拦截和劝阻,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配合该镇调解处理2起纠纷,如区司法局新村建设指导员成功调解了该镇白山村两户农户1.5亩的土地纠纷。

(五)固本强基,发挥了基层组织建设督导员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好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二是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八桂先锋行”和“学理论、谋发展、促和谐”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如6月26日,南泗乡召开“学理论、谋发展、促和谐”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培训会,指导员后盾单位区民政局支持XX元作培训经费。驻石陵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6月27至29日,分别深入各自驻点村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章、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及信访条例等。三是继续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和“五村两规范一带头”活动,重点协助抓好“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工程”。四是帮助所联系的村级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各项制度

据统计,全区新农村指导员自驻村以来,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00多件,处理矛盾纠纷130件,发动社会为“两基”教育捐款(物)12万多元,深受群众赞誉。

三、主要做法

(一)抓监督管理,激发工作动力。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基层办、新农村办、扶贫办统一管理。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工作组,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乡镇工作组组长由兴宾区委选派21名区直单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并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本乡镇新农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驻村的区直机关干部,是中共党员的挂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不是中共党员的挂任村民委主任助理。全区共明确了383名新农村指导员挂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124名新农村指导员挂任村委主任助理。为加强和规范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监督管理,我区出台了《来宾市兴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调动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抓调查研究,进入工作角色。我区在选派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中,明确要求各指导员积极展对所驻村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等方面进行调研,尽快熟悉当地的人口、民族分布、气候、地形地貌、农民收入状况和主要收入来源、基层组织状况和村组干部等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方面的基本情况,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扎实开展工作。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写了300多份调研报告。

(三)抓教育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为帮助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等,我区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5月10日,区委、区政府在区人民礼堂举办市、区两级新农村指导员培训班,对新农村指导员进行再培训。当天,由区农业局、水利局、法制办、劳保局等12个相关部门的专家给新农村指导员进行授课,分发培训学习资料3000多份。通过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方法,增强工作能力。

(四)抓沟通协调,推动工作开展。一是坚持指导员工作汇报制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两个月以书面等形式向区基层办和指导员工作组汇报一次驻村开展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情况,重要情况及时汇报。如驻迁江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组要求各指导员每周交一份工作汇报,每日简单汇报,可发手机短信;每周工作汇报,可通过电子邮件汇报。二是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介绍;区委、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工作组组长例会,听取各工作组组长本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工作情况汇报,进行经验交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出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简报,交流经验信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自4月中旬以来已出版了三期简报。

(五)抓巡视督查,促进工作落实。为督促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点到位开展工作,我区建立并坚持巡视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绩效不明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直至撤换;对旷工或无故离岗的给予适当处理。在5月中旬,由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基层办、新农村办、扶贫办组成检查组,对选派到各乡镇、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暗访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各新农村指导员均能按要求驻村开展工作。

四、工作亮点

我区在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工作中,突出了两个亮点:

一是及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监督、教育和管理,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有章可循,我区认真起草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6月19日,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下文印发了《来宾市兴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

二是推行“五个一”,促进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深入开展。为促使指导员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想办法、出点子,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帮群众办实事,稳步推进驻村各项工作,我区在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要求每个新农村指导员要带一套法规宣传书、发一张服务群众联系卡、携一本民情日记、建一个服务新农村建设计划簿、填一本服务监督册,促进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区委宣传部驻三五乡碑口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村以后,印制了100张联系卡发放给村民,上面印有他的电话号码,希望群众有事多与他联系沟通。农民朋友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不断打他的手机,高峰时一天10余个电话,把他当作能解各种“疑难杂症”的“神医”、能指点迷津的“仙人”:有请教甘蔗田间管理的,有叫他宋帮村里修建道路的,有叫他帮助解决土地纠纷的等等,不管这些事无论是自己分内还是分外的,他都耐心接听,热心解答,想方设法满足群众的需求,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该区文明办今年上半年要在三五乡选定一个村(屯)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全乡推广,这个任务落在熊庆成的头上,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据平时与碑头屯群众的电话交往,并实地考察了几次后,决定选这个屯为试点并被领导采纳。6月8日,他组织协调区文明办、区村镇规划办等部门的领导来到碑头屯,对村屯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计划在今年内分步实施完成农民培训、沼气池建设和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给屯里送6个环保型垃圾桶,群众非常高兴。

五、存在问题

1、部分市直机关选派驻村指导员不到位。市直机关单位原计划选派60名新农村指导员驻兴宾区53个行政村,目前只选派了56名指导员驻49个行政村,还有来宾石油分公司驻大湾乡密屋村、中国移动来宾分公司驻良江镇罗村、人民银行来宾支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来宾支行驻良江镇中团村、来华投资区驻桥巩乡木土村等四个行政村没有选派指导员;

2、一些后盾单位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关系、支持不够;

3、部分指导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存在走读现象。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机关效能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优质、高效、便捷、规范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主旨。

二、组织管理机构

按照县级统一安排,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由乡长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志兼任,乡党政办主任同志负责进驻事项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由党政办刘钊同志对进驻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管理。

三、工作目标

(一)2013年3月10日前,完善我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办公场地设在乡文化站一楼,实行开放式办公,要求依托我乡行政权力清理电子政务平台涉及的办、站、所一律入驻便民中心,即民政办、计生办、林业站、村建所、国土所、党政办、均分派一名工作人员入驻,入驻窗口的工作人员要求全部到岗,按照各自岗位职责正常开展工作。

(二)2013年4月8日前,完善全乡村和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我乡实行全乡村(社)区逢场集中办公制度,办公场地设在乡文化站一楼左侧,要求每月逢场日(2、5、8、12、15、18、22、25、28)各村(居)均派一名干部入驻开展政务服务。非逢场日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的名称为“xx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其标牌应悬挂在村级办公场地醒目位置。村(社区)两委会专职干部作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人员,各村(居)主任要认真组织安排值守表,负责本村(社区)群众事务。

四、工作内容、原则、人员对象、程序

(一)内容

1、民意代言。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通过走村入户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收集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进行梳理、分类、反馈,在村(社区)一级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迅速研究办理,对需乡级以上部门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反映。

2、事务代办。一是行政审批类。主要包括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对象的申报,医学出生证明,农村育龄群众长效节育措施奖励上报,农村五保户申办,企业离退休人员年检,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注册登记,安居工程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建房申请,农村村民住宅占用耕地出具农用地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镇乡规划区内临时建设审批,农业机械驾驶证、户口迁移证办理,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初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储存登记,场镇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审批,场镇建筑垃圾处置证审批,林权证、砍伐证、计划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等。二是公共服务类。主要包括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医疗和养老保险申领补贴申报,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办理及关系转移,特殊疾病门诊治疗申办及医疗费用报销,申办《大病统筹病种门诊卡》,困难职工补贴发放,六级以上伤残军人医药费报销和优抚对象小病补助,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金发放,“4050人员”养老医保补贴申报,用电申请,镇村医疗机构报销,县外住院报销,死亡注销登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失地农民再就业证、残疾证、未婚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惠民帮扶证办理,各种惠农补贴等。三是其他社会管理事项。主要包括民情信息收集处理,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管理服务,老党员困难补助,代收代缴水利工程水费、饮用水费、电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和电话手机费,社区新经济新社会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服务,党员志愿者队伍管理,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等。

3、诉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帮助辖区内群众解决生产发展方面的困难,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做群众的经纪人。

(二)原则。实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制度,应当遵循自愿、便民、公开、依法、无偿、高效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在村(居)民授权委托的情况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无偿,做到农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区、职工办事不出厂,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人员。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人员队伍,动员和组织镇乡、村(社区)有代言、、代办能力和意愿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园区、县级各部门、镇乡各办、站、所均要确定一名员,把思想好、党性强、业务精、直接从事行政审批工作的同志派驻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村(社区)两委会专职干部为本村(社区)专职员。

(四)对象。镇乡、村(社区)所有村(居)民群众都是党员干部的对象,重点是孤寡、残疾家庭,困难家庭,缺资金、劳力和技术的“三缺”家庭,并积极探索向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等领域延伸。各基层党组织在普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有明确需求的群众逐一登记造册。负责的党员干部按居住地、产业链等划分联系区域,建立党员干部责任区。

(五)程序。各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该镇乡的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直接办理镇乡级权限事项,全程代办县级授权事项;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受理群众需要到镇乡及以上办理的各项事务,为本村(社区)群众提供服务。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7

市扶贫办:

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报告的通知,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驻村帮扶工作

(一)基本情况。

磨盘山村是省级贫困村,幅员面积11.9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326公顷,

4个自然屯。现有农户330户,人口12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51户,贫困人口56人。包保帮扶工作以来,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已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积极帮助贫困村发展蔬菜种植、芦笋种植、光伏发电等脱贫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带动、大病救治、低保兜底措施,目前已实现脱贫44户,46人,未脱贫7户,10人,2017年通过贫困村脱贫验收。

(二)包保帮扶工作情况。

1.继续发展好蔬菜种植项目。包保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磨盘山村建设完成了49栋蔬菜和芦笋大棚。2018年,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园区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联系福安街道修复并完善了园区内排水边沟,对园内道路进行修缮,对两栋有涝洼的大棚拉土填铺并整平,对个别有破损弯曲的大棚骨架进行了更换。同时,为解决磨盘山村园区菜农卖菜摊位难问题,协调磐石有关部门,在磐石市河南早市无偿提供园区菜农39个摊位及价值440元的货架,预计给菜农带来8万余元收益。

2.继续发展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在磨盘山村部建设62.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7月项目竣工并网发电。2018年,重点帮助磨盘山村加强了项目收益管理,确保实现稳定增收。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按照“八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今年磨盘山村修建了后牌楼屯和小椅山屯水泥巷路。为解决资金问题,今年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分别计划投入20万元和80万元,预计帮扶资金年底前到位。该项目建成后受益129户431人。

4.开展包保帮扶工作情况。市级包保领导对磨盘山村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率市民政局、**银行**分行有关负责同志,到磨盘山村帮扶座谈,指导贫困村脱贫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帮扶资金瓶颈。年初以来,结合走访慰问、推进项目建设、作风大整顿等工作,市民政局、**银行**分行主要领导分别2次、分管领导先后3次深入磨盘山村实地调研,研究推进包保帮扶工作。结合磨盘山村实际,研究制定了2018年包保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参与包保帮扶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谋划脱贫项目,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困难。

5.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坚持以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今年协调福安街道为磨盘山村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扎实推进“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和发展党员1名,培养致富带头人1人。此外,第一书记还组织粉刷了村部、帮助购置党员活动室办公桌椅、办事大厅档案柜、沙发、报刊架和打印复印一体机,切实改善了村部的办公条件。二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春节前,市级包保领导带队,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8月份,市民政局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包保帮扶干部,对陈云龙等3户2018年危房改造、子女考上大学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共送去慰问金共4000元;三是计划11月中下旬,组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药品,并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向贫困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鼓励贫困户进一步树立脱贫信心;四是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精心选派干部,共同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其中市民政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工作队员1名,**银行**分行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名,进一步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五是第一书记产品代言,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代言品牌效应,帮助宣传推销磨盘山村大米和蔬菜。通过《江城日报》、江城党建微信公众号、**乌拉圈和新时代e支部等渠道进行宣传,拓展代言产品影响力;通过参加**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暨帮扶成果展、磐石市第二届金秋丰收节暨扶贫成果展示会及代言产品进社区等活动,代言产品销售额达到19.7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在帮助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上办法不多,磨盘山村贫困户平均年龄大,多数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不能直接参与脱贫产业项目,个别贫困户还存在靠低保救助生活,不愿主动脱贫的思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勤劳致富积极性。

2.对策建议。一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加大扶贫工作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二是积极选树脱贫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加强联系和关心为主,通过农村低保等民政救助方式,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将深入总结2018年扶贫工作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努力推动脱贫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1.发挥好部门优势。通过整合可用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渠道,加大对定点扶贫村的政策、资金、项目和人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部门单位职能作用,动员和鼓励市管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我要脱贫自主意识,使输血变为造血。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2.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打造可持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传统农业转型,打好生态牌,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

3.强化结对包保机制建设。落实帮扶包保责任,继续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参与包保帮扶的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适时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定期组织包保责任人深入贫困村开展“送医送药”“访贫问暖”活动,在增进为民情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继续开展扶贫日活动。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引导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宣传党的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抓党建不断凝聚干群关系,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持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市级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

社会组织是是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脱贫攻坚,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市民政局下发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倡议书》,号召市级社会组织凝聚共识,助力脱贫攻坚、拓展思路,增加服务渠道、严守法规,规范管理制度。

《倡议书》下发以来,各市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参与到我市扶贫攻坚工作中来。配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做好“统一战线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市小微企业商会与龙潭区江密峰镇夹信子村困难户刘善荣、昌邑区沿江街道学生小丁结成帮扶对子,对**市红霞托老所进行扶贫慰问,为贫困户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值3000多元;**市工商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三兴村等贫困村开展家政服务、电焊工培训班,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市河南街商会会长莫英志带领医药专家到甘肃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拟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在我市推广;**市装饰装潢协会常务副会长滕彬带领桦甸市友谊村村班子赴甘肃珉县和宕昌县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于2019年在友谊村试验种植;**市慈善总会、**市广播电视台《直播江城》栏目组在世纪广场开展了捐资助活动。此次活动中通过商户商品义卖,共为我市贫困学子捐资14200元,善款将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市朝鲜族妇女协会与**市回族小学建立“结对帮扶

送温暖”关系,组织协会干部和会员代表带着全体会员的母爱之心,为结对学生送上每人500元生活补贴款、生活必需品、书记、民族特色糕点等,2018年已举办扶贫活动共四次;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地投入到我市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来,加强社会组织扶贫信息的调度与汇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中的优势。

三、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工作

(一)基本情况。

1.如期完成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提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及省、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一是2018年7月1日,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调,我市城区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每人每年3450元提高到2018年的3804元,增长10.3%。二是依据省政府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经核准城区农村特困供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4788元;依据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档定制,按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10%、25%、40%的比例确定,并随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

2.全面实行“补差式”救助。按照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差额,彻底实现农村低保由“分档式”救助向“补差式”救助,全部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及省规定的“两线合一”要求。截至今年10月底,城区农村低保对象8418户、12240人。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的保障水平,出台了《**市民政局关于调整农村低保家庭特殊困难人员增发补助金标准的通知》,农村低保中重病、重残、老年人、未成年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人员按农村低保标准50%-60%的比例增发补助金,切实改善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完善制度建设助力精准脱贫。积极实施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会同市扶贫部门联合印发了《**市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市民政局印发了《**市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资源统筹的基本原则和市级统筹、县(市区)负总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两项制度的政策合力。按照《关于开展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比对工作的通知》,会同市扶贫部门开展了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核查工作,逐户逐人核对,科学分类、精准识别、建立台账,截至三季度,我市城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2人,其中纳入低保范围的有665人。

4.扎实开展医疗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加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确保重点救助对象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部分补助比例不低于70%。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参保参合,补贴农村建档立卡对象参保参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五道防线”大病兜底保障措施,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努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支出贫困家庭问题,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在全市6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同时,对重点救助对象中的特殊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一是按病种提高大病门诊救助比例,大病门诊救助比例为单次400元以上补助30%,针对患血友病门诊治疗、器官移植门诊抗排异治疗、癌症门诊放化疗等单次400元以上部分按85%比例给予补助。二是提高患尿毒症重点救助对象年救助封顶线至3万元(其他病症2万元)。三是对特困人员、孤儿及切实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特困低保对象执行“先治疗、后付费”政策。截止10月底,全市城区农村累计医疗救助1576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73万元。

5.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作用。认真落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突出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及时开展临时救助,截止10月底,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48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3.8万元。

6.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根据国家统计局**市调查队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同比涨幅为3.7%,达到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条件,我市随即启动实施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16900人发放价格补贴42.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存在农产品自给部分难以货币化、务工收入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致使居民的家庭收入难以准确统计。

二是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救助工作有效开展。

(三)下步打算。

全面贯彻落实我市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

一是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当年度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按照省民政厅确定的区域性低保标准,合理确定我市保障标准。2019年,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上年度农村低保标准的

1.3倍确定。

二是全面落实“补差式”救助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精准施保。会同扶贫部门完成农村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信息衔接,定期比对汇总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残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按照平均不低于50%低保标准的比例增发补助金,确保兜准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三是会同扶贫部门健全完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综合救助政策措施,切实发挥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政策合力救助作用,确保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

四是务实抓好《**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贯彻执行,会同局纪检组、局机关党委和救助局,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督导检查,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突出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救助领域制度建设,推动农村低保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公正,确保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8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9

大清帝国的域外飞地

九龙寨城公园蕴含着浓郁的中国风,透着历史沧桑感的青砖,回环曲折的连廊,古色古香的庭院,潺潺的流水,怒放的鲜花,还有出土的各类文物,无一不显示着这里丰厚的历史底蕴。刚走进公园,就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少女在此拍摄写真集,飘扬的裙摆与这里的景色十分契合。还有一群中西方少年流连于此,兴奋地坐在庭院的木椅上拍照留念。

探访九龙寨城公园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感受她的悠久历史。早在南宋时期,朝廷就在这里驻扎军队保护“官富场”(官方经营的盐场)。明朝时,在香港设立官富巡检司,并于现今的九龙城驻守,称为“官富寨”。清康熙时期,清政府在毕架山设立九龙墩台(t望台),后改为九龙汛,驻兵30人防守。1810年,清政府在九龙寨滩头兴建九龙炮台,设置8门大炮,防范西方列强的海上入侵。

1840年,为抵御英军的进攻,林则徐奏请在尖沙咀和官涌两地修筑炮台,并将驻守广东省宝安县(现深圳市)大鹏湾的大鹏营升格为大鹏协,派出部分兵员在九龙半岛驻守,由大鹏协副将负责在此指挥调度。守军在对英作战中顽强抵抗,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予英国,九龙半岛一下子成为防御英军的最前沿。为了加强防卫,清政府设立九龙巡检司,扩建九龙汛为九龙寨,炮口对准了维港对岸的维多利亚城。由于九龙寨地处平地,无险可守,1846年两广总督耆英上书奏请兴建寨城,进一步增强防卫。经过8个月的工期,寨城于1847年5月完工。

当时的九龙寨城,可以说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塞。围着寨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墙,东、西、南三面设立了32个炮位。寨城共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其中南门面向大海。城北筑有腰墙向后山延伸,墙上设有枪眼,城中建有t望楼。清政府负责九龙政务的“九龙巡检司衙门”和负责防御的军事机关“大鹏协府”,便在寨城内开设。城内还有士兵营房、弹药库、军械库等十余所建筑。

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予英国,划界时正是以九龙寨城外面的码头为起点,划出一条横跨了整个九龙半岛的界限街,街道以南割让给英国。寨城里的清军,必须要面对隔街与英军对峙的局面。由此可见,九龙寨城在大清帝国对英防御中的重要地位。

1873年,清政府在九龙寨城东门口搭建了一条用花岗岩建成的、长达200米的石桥――龙津桥,是当时全港最长和最坚固的石码头。龙津桥的桥头呈丁字形,为船舶停靠的码头,在桥尾供人上岸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接官亭,用以迎接清政府官员前来巡视和寨城官员到此上任。

1898年,英国以保护香港和九龙为由,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地区,为期99年。条约明确提出“仍留九龙寨城,以便文武驻扎;保留原有码头,以便兵商各船来往停泊”。这就意味着,大清帝国依旧保留了对九龙寨城及其附属码头的管辖权。或许是签署条约的李鸿章认为,有清朝的军队驻扎在香港,可以为清朝挽回一丝颜面,也象征着清朝依旧保留着对香港的。由此,九龙寨城成为大清帝国的一块域外飞地,即她的属于清政府,但却因为英国对香港的割占而与祖国内地相隔绝。

港英当局对吞下新界这一大块地域欢喜不已,却对九龙寨城如鲠在喉,早就磨刀霍霍、意图占据了。1899年4月,英军接管新界时,遭遇当地民众反抗。港英政府借此指责清政府驻守寨城,是新界民众反抗英国管治的原因,于当年5月份派兵进入九龙寨城,将城内的清朝官员和清军驱赶出境。12月,英国颁布《枢密院令》,单方面宣布寨城为“女皇陛下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清政府对此据理力争、反复交涉。最终,英方退出了九龙寨城,但清政府忙于处置义和团事件无暇他顾,亦没有再派兵进驻,丧失了实际管辖权。

1941年,日本发动“18日战事”占领香港。日军在扩建九龙寨城一旁的启德机场明渠时,将九龙寨城的城墙拆卸作为建筑材料。为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当地村民将城墙门楼上的“九龙寨城”“南门”等石匾悄然埋于地下。1990年代,港英当局拆卸寨城、修建公园时,原计划按照老百姓俗称的“九龙城寨”来命名,但随着工程的进行,挖掘出这些石匾,并最终按照古称将公园改为“九龙寨城公园”。

大清帝国对九龙寨城的影响是长久的,最为显著的是这里基本上沿用了《大清律例》。尽管在1971年,港英政府彻底废除《大清律例》后,英式法例对寨城发生了显著影响,但这里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例如,根据“猫狗条例”,在香港食用猫狗肉属于违法行为,但在寨城内却开有许多狗肉店。

无人管辖的法外之地

今日的九龙寨城,是一个环境清幽的公园。然而在寨城拆除之前,这里却是港英政府不敢管、英国政府不想管、中国政府鞭长莫及的“三不管”地带,是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极为恶劣的地方,也是滋生黄、赌、赌等严重犯罪的温床。

九龙寨城的归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军重返香港,但中国政府始终重申对寨城的。1948年1月5日,港英政府派出大批军警进入寨城,强拆民房70余间,并拘捕当地代表2名,激起了内地民众的强烈愤慨,大批民众聚集到广州沙面的英国领事馆游行,焚烧领事馆及英资企业,国民政府外交部多次进行抗议。广东省宝安县(现深圳市)县长王启俊等人还来到寨城巡视,宣示。为避免激化矛盾,最终英国军队撤出了寨城。

1962年,港英政府贴出清拆寨城设施的通告,但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在中国政府的介入下,清拆宣告失败。1973至1974年,为打击日益严重的暴力犯罪问题,港英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强行进入寨城,铲除城内的黑社会势力。

由于问题,港英政府始终对寨城只能实施有限度的管制,由邮政局、政务署、市政署等政府机构派出人员进城,为居民提供必要且最低限度的服务。1980年,当地成立了巡逻队,负责寨城内的治安。总体上来看,九龙寨城呈现出居民组织、黑社会力量、宗教势力共同约束的特殊管理模式,这也是九龙寨城最为奇特之处。

在由“大鹏协府”改建成的寨城历史陈列馆,一幅照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只见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前,密密麻麻悬挂着各家医院、诊所特别是牙医诊所的招牌,诊所开设密度在全港都首屈一指。在一家牙医诊所的橱窗内,陈列着用石膏制成的牙床,上面展示着各式假牙,透露出几许诡异的气氛。

这仅仅是因为,在香港行医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而九龙寨城是一个法外之地,行医不需要执照,略懂皮毛的“草头医生”立起一个招牌,就可以当起医生。这里的诊所因价格低廉吸引着大量的人员前来就诊,但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也将面对投诉无门的困境。

观看过《功夫》的观众,一定对租客围在水龙头前洗衣洗澡、“包租婆”为省钱关水的镜头印象深刻,其实这就是九龙寨城的真实写照。由于寨城楼宇为个人私建,没有连接水龙头,居民们生活用水,主要靠村子里的几口水井。于是乎,大人小孩提着水桶在水井前排队打水,就成了寨城最寻常的生活场景。后来,因为霍乱流行,水井最终被封掉,改由私人供水商将地下水抽送至附近楼房,每天开闸放水、逐户收费。如果想使用自来水,就要跑到寨城门口,那里有政府免费提供的8根自来水管。

从高空中拍摄的照片看去,九龙寨城的楼房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都市丛林,图中仅有一处凹陷地,那就是由九龙巡检司衙门改建的老人院,也是整个寨城唯一能够看到太阳的地方。由于缺乏规划和监管,当地的楼房都是居民自行出资建造的非法建筑。这些楼房没有地基,全靠有经验的工匠一层层往上建,顶层的居民还会把阳台扩大,向外延伸居住空间。这就形成了楼房底部尚有容行人通过的小巷,但楼顶天台几乎相连、可供居民自由行走的奇景。令人诧异的是,这么大的一个寨城,这么多10多层的高层楼房,加起来仅有3部电梯。由于缺乏隔水设施,各处楼宇一年到头都在滴水。

没有地基的楼房缘何屹立不倒?答案就在于一栋紧贴一栋的楼房“抱团取暖”,形成了坚固的整体。据统计,寨城共有巷道30余条,楼宇500多栋,居民数约为4万人,以寨城0.026平方公里面积计算,人口密度高达154万人/平方公里,绝对领冠全球。这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卫生状况极其恶劣,居民们白天在家都要开灯,想找个有太阳的地方晒衣服,都得走到隔壁的东头村。

今日的九龙寨城公园“光明路”“龙南路”等道路名称,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的寨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光明路”,当年却是臭名昭彰的一条街。原来,当年的店都要点燃蜡烛为顾客认路,到了夜里街上依然灯火通明,“光明街”由此得名。不过一些吸毒者将吸毒称之为“充电”,意为吸了毒就跟充电一样精神满满,形象地把这些店铺称为“电台”。

这里是三合会异常活跃的地带,港片《O记三合会档案》对此有较为详细的描述。黑社会组织在此收取保护费,开设色情、和窝点,开办地下工厂,创造了数目惊人的黑色财富。为了争夺地盘,这里还常常发生暴力事件,为警匪片提供了大量素材。

上世纪70年代,寨城内的黄赌毒受到港英政府的打击,一些店就改成了食品店。但这些食品店卫生状况很差,食品安全没有保障。当年拍摄的照片清晰显示,死猪被随意地扔在地上,上面苍蝇横飞,工人们穿着肮脏的工作服,嘴里叼着香烟,随意地走来走去。这样的食品下肚,后果可想而知。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这为处置九龙寨城的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中英两国政府协商同意,1987年1月14日,港英政府宣布全面清拆寨城,同时表示自即日起香港法律同样适用于此地。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从香港的繁荣稳定出发,对港府的有关决定表示充分理解。整个拆迁工作历时5年完成,经历了大量艰辛的谈判和巨额的赔偿。1993年,整个寨城完成清拆,1995年公园开园。

自由生长的魅力之地

曾经的九龙寨城,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贫民窟,与一条海湾之隔的香港岛鳞次栉比的高楼、异彩纷呈的霓虹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当年的居民们因为便宜的房租和低廉的生活成本蛰伏于此,他们努力工作,并且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寨城外的学校读书,目的就是用奋斗改变自身命运,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但是正如围城一样,里面的人拼了老命想出来,但外面的人却翘首以盼想进去。香港这个发达的国际大城市里最为落后、丑陋的一角,有着独特的魅惑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作为内涵复杂的文化符号活在电影、动漫和游戏里,甚至具有了几抹传奇性色彩。以至于在拆迁九龙寨城时,美国漫画家特罗伊・博伊尔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宁愿被拆掉的是金字塔!”

在一些日本探访者眼里,九龙寨城是“20世纪最大的迷宫”。如文初提及,在九龙寨城拆迁之前,由日本历史学家、建筑师、工程师组成的“九龙探险队”,对寨城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了细致的了解,然后花费了几年时间整理成书,并且绘制了一份极其细腻的楼面解剖图。在这幅图片上,可以看到人们在房间里吃饭、睡觉、淋浴等活动,看到衣橱、电视机、冰箱等家电的摆放位置,还有走廊、楼梯等楼宇结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很有秩序、很有规律地生活在这个杂乱无章、失去秩序的环境之中。日本动漫作品《攻壳机动队》就是以寨城作为设计蓝本。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一家游乐场,也是比照寨城的风格进行装修,重现了那种虽然杂乱、但颇有生活气息的城市空间。通过学者的研究和影视剧的重现,人们可以围绕人类使用空间的极致本领进行更多的探讨,开展类似“立体城市”“未来城市”的更多探索。实际上,以美国城市问题专家简・雅各布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城市的生命力来自高密度和多元性,类似九龙寨城之类的贫民窟虽然破败、生活不便,却为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人提供了低成本空间,为他们立足城市发展、实现人生梦想创造了便利条件。

九龙寨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的生活空间紧密相连。当时的寨城分为东西两区,黄赌毒集中于东区,良民基本居住于西区,两者井水不犯河水。邻里之间因为提水、洗衣等共同活动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容易形成更加紧密的社群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情味”,这与高品质楼宇中“对门不知姓名、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反差。1963年,居民们自发成立“九龙寨城街坊福利事业促进委员会”,积极帮助街坊处置工作生活难题,促进有关福利事业。在寨城清拆过程中,福利会积极发挥街坊互助精神,维护了大家的合理权益。这种老旧社区的“人情味”,正是能够吸引各国探访者的主要原因。加拿大摄影师格瑞歌这样介绍自己拍摄寨城的初衷:“寨城的一切看似是错配的,她缺乏一切可以定义为安乐窝的条件,但她确实是一个亲密的社区,居民没有我们所幻想的自卑,反而有股傲慢。”在他的镜头里,启德机场硕大的喷气式飞机划过寨城上方凌乱的电缆线、电视天线,中年人躺在楼顶天台的躺椅上小憩,小朋友在天台间跳来跳去,开心地嬉笑打闹,一切都有一种梦幻的美感。格瑞歌的专题摄影集,与日本著名摄影师宫本隆司的相片集《九龙城砦》,让寨城一度扬名国际。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10

健全组织,在体制上确保食品安全。师以下后勤部门,应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能主要有三:一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供基层部队参照标准检验所供给的食品是否安全;二是对军需采购人员进行定期审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社会背景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掌握情况等,同时还要对固定给部队供粮供菜的地方单位、商贩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企业状况、食品安全措施、人员现实表现和社会关系等,切断外界供给中的不安全因素;三是组织培训食品安全质检人员,邀请地方专家,对连以上单位的采购员、炊事兵、食品安全监督员进行安检培训,让他们把好每一道食品安全关。

科学种养。在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科学种养是部队从源头上保证自产自供食品安全的基础,是部队实现食品安全的最根本要求。随着部队食品保障自给率的逐步提高,科学种养应成为基层部队军需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前提就是军需人员要掌握种养所必需的科学知识,从而使所种植的蔬菜无公害,所养殖的畜类、禽类无激素,所腌制的小菜无隐患。实现科学种养的惟一办法就是实施技术培训,为部队培育种养人才的具体方法有三:一是请地方相关专家来部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部队种养的科技含量;二是请老军需兵言传身教,发挥后勤兵自身优势;三是组织军需人员到地方参观见学或选送深造,让他们系统地学习种养知识和烹饪技术。

严格检查,在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是保证食品安全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尤其是后勤保障社会化后,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性更应引起重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除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或抽查外,主要应由基层单位实行自查互查,这是因为食品安全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单靠上级机关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发动基层更多的人员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工作中来。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和储存食品的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二是外进食品,特别是成品、半成品是否经过地方检疫检验部门审查,肉蛋是否新鲜,瓜果蔬菜是否无公害;三是食品烹饪、调剂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比如蔬菜的配伍上有无忌讳、生冷搭配是否科学等。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大事,各级党委和后勤机关一定要以问题奶粉事件为鉴,切实负起责来,把部队的食品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给部队的后勤建设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野外驻训卫勤保障要点

周丽春 方海霞

落实巡诊制度首先,应解决基层卫生机构巡诊人员和车辆保障等问题,为基层医务人员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提供有利条件。其次,体系医院平时应注意加强与卫生队的交流、沟通和业务指导,也可定期通过电话对驻训部队进行健康咨询和调查,以摸清各个驻训点的环境特点和官兵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深入基层一线的巡诊问诊计划,并严格落实。

搞好卫生整治注意搞好野外驻训部队的环境卫生和驻地官兵的个人卫生。搞好水源地建设,筑牢防洪堤坝,防止雨季山洪污染水源;做好水源的网罩,防止因野外动物误入而污染水源;定期到检验部门检测水质,做好漂白粉等消毒剂的投放。严禁官兵饮用生水,尤其要引导官兵做好个人卫生保健,以减少胃肠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

搞好营养调配官兵进驻训点之前,要重视后勤保障工作,粮、水、药品、被装等必需补给应保障充足,并提前派出营养师,根据各个驻训点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菜谱食谱,确保驻训官兵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落实各种卫生制度和防疫措施,做好平时的饮食卫生监督检查,防止食物中毒。炊事人员应认真计算好官兵的饭菜量,争取做到每餐无剩菜剩饭。尤其在夏季,要严禁官兵吃剩菜剩饭,以有效降低官兵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