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6 16:5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布线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综合布线设计子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智能建筑已成为代表建筑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无疑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为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物理链接平台。在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更先进的技术需求,满足快速变化节奏的同时,将把大厦的远期投资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是酒店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本设计注重系统的质量、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易扩展,同时本设计兼顾考虑酒店的应用特点,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酒店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系统,为酒店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酒店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酒店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提供15年保证;在酒店大楼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

作为酒店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酒店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酒店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酒店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二、系统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酒店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酒店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

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

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视频、射频、公共广播、自动控制等系统技术方面,设计理论和多个项目的实践已证实采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可达到与传统布线方式同等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但在工程造价方面,由于结构化布线系统要配备专用的适配器,以至工程造价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故本设计只提供了高性能的传输链路,在技术发展造价降低时,或有此类需要时提供坚实的支持。

三、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酒店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从插座至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相应的数据和语音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系统机房设置在酒店一层,系统水平布线满足小于90米的布线标准要求。数据水平部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传输,语音水平部分采用电话线传输;数据干线子系统采用光缆传输,语音干线子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传输。如果把结构化布线系统看作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越是高级的路况,车速能提高得越快。这种高速率,不是单靠提高汽车的档次来实现,而是由构筑的信息奔驰“路面”通畅快速来完成的。本设计方案既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环境,又能支持未来21世纪高速宽带应用。

为了满足酒店现在和未来10年至15年发展的应用,以及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型选择不同的适配器来构架整个计算机网络。因此,采用了开放式的布线设计作为解决方案。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以便实现各种网络逻辑拓朴结构。

1.设计原则

(1)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即要反映当今的水平,又应具有发展的潜力。由于布线系统是一项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的工程,因此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是成熟和先进的。

(2)开放性。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能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支持不同厂家相应的设备。

(3)实用性。布线系统在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料和语音通信。

(4)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

(5)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是模块化的标准件。

(6)扩充性。布线系统是要能扩充的,以便将来要扩展时,可以方便地将设备扩充进去。

2.设计依据

(1)EIA/TIA-568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2)EIA/TIA-569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间标准

(3)EIA/TIA-607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标准

(4)GB/T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5)IEEE802.3总线局域网国际标准

(6)TPDDI铜线分布式资料接口局域网标准

(7)ATM异步传输网标准

(8)RS232,X.21,RS422RS485等异步和同步标准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连接方式

E:设备C:连接点T:终端设备

2.设计等级

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所以在设计时,参照综合型设计标准,综合型设计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采用有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组网方式。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

根据需求,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进行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布线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4)主干子系统

(5)设备子系统

4.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J45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图3所示。

图3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距离示意图5.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

这是一个主要由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组成的系统,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通过金属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与插座模块端接,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制式。设计中保证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超过90米。水平布线子系统考虑数据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语音部分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

6.水平线缆路由设计

走廊的墙角顶上应安装有金属桥架或PVC电线管,进入房间时,从桥架或PVC电线管引出以PVC电线管暗装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信息点。

7.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管理子系统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组成。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线缆端接数据和语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块式配线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扩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8.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所有设备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交接区应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9.主干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一端始接于计算中心的总配线间,另一端则终接于各个IDF分配线间。主干线缆到各个IDF完成主干的接续。将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子系统使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光缆实现设备室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其中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多模光纤。

五、展望

随着新标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国内对智能建筑集成化的要求会不断提高,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化大厦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厦内的延伸。相信,我国智能建筑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快的向国际化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综合布线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及延辉.网络综合布线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2

某某校综合布线工程

    需求分析

    

    某某此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包括:校园以太网络布线、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消防广播)、监控及安防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以及防雷和ups电源系统。 

    结合贵校“宏观设想,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招标原则,在布线的物理结构方面我们认为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能够满足在流行的各种网络结构,配置比较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在本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中,我们将根据大楼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和未来的发展,系统结构上应能根据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灵活调整和扩展,易于维护管理;系统技术上以最新的国际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以支持未来高速网络应用的发展;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提供智能大厦内部通信系统发展应用的坚实基础。

    由于超五类和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成本相差不大,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对一次性施工的要求较高,我们在本方案中采用非屏蔽超五类传输系统解决方案。因为综合目前各国布线系统供应厂家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商施工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使用超五类系统产品可保证未来千兆位速率以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避免系统在短期内步入技术落后的淘汰周期。考虑到普通综合布线系统的厂家质量保证年限一般是20年,而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10年后的网络传输数率应达到100gbps级别。尽管未来的有源网络信号编码技术肯定会相应提高,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设计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应是尽量将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瓶颈尽量从无源网络中排除,正常情况下应使其形成于交换机背板上或服务器连接上,这样一来才能易于网络升级,保护用户投资。故在此我们推荐使用超五类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大楼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应达到下列目标: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具备端至端的150mhz以上的信道传输带宽(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支持从十兆网络到千兆网络的有效传输);

    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对五类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155mbps/622m/1.2g/2.4g bps atm传输网络、端至端千兆以太网、fddi/cddi等网络组网要求;

    系统具备高速大容量的信息通信传输能力,提供大楼内全方位的业务支持,应支持高速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音视频平台,楼宇控制、电子保安等现代楼宇智能管理平台等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

    考虑到对网络可操作性和管理性能的要求较高,应以具有高可靠性的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具有开放式的结构,拥有一系列高品质的组件与周边设备,能与众多厂家网络传输及接入技术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遵从工业标准和商业建筑布线标准;

    不仅充分满足当前信息传输需求,而且能适应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设备的升级与扩充;

    根据以上情况及贵校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我们对此次布线工程的设计及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设计方案

    1 综合布线系统

    1.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

    1.1.1 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所使用元件是基于标准的组合与标准的测试,从而形成完整的标准系统,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备性,可以得到最高保证。

    ansieia/tia 商用建筑的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569 商用建筑标准中对电信路由和空间的规定;

      eia/tia570 照明、住宅和轻工业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606 配线间的管理;

      eia/tia607 屏蔽与接地;

      iso/iec11801 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en/50173 欧洲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ies/tia tsb-67 测试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ccitt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络标准;

      ieee802.3 10base-t 网络标准;

      ieee802.5 token ring 网络标准;

      ansi rkki 110mbps 光纤分布数据高速局域网标准;

      atm 155mbps/mbps 异步传输模式标准;

      rs232、x.21、rs422 异步、同步传输标准。   

    1.1.2 兼容多厂商的设备

    1、综合多种服务

     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2、使用标准信息插座

     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3、适用新技术应用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并可达到多系统共容的模式。

    4、高度的灵活性、采用星型物理连接

    5、适应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需要,易于重新配置

    6、完善的文档,易于管理和维护

    1.1.3 安装及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总则

    1.2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1.2.1 设计概述

    考虑到信息点一旦定位,重新改动将很困难,且布线系统的寿命超过20年。因此在信息点的设定上,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以应付未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浪潮。信息点是依据贵方提供的各层信息点数分配要求设定。另外,我们充分考虑到通信的日益发展、对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及经济性的因素。

    1.2.1.1 信息点分布说明

    某某校此次校园网络综合布线包括:校园以太网络布线、背景音乐广播布线、监控及安防布线、有线电视等系统。校园网管理中心设在大楼四楼,信息点分布情况详见工程设计平面图及系统图。

    1.2.1.2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说明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各个办公区域构成,把水平子系统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主要是指从信息插座到计算机或电话机的连线。

    对于本方案所涉及的建筑物,水平通道采用金属线槽、预埋pvc管、暗盒的方式。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3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在用户端口上,选取了超5类模块。面板上可安识别标签,以识别不同的信息系统。本工程布线系统的端口总数为308个,根据需要选取单/双口插座。工作区采用“avaya”国际86标准的面板。所有接口按8芯线设计,为今后高速局域网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

    1.2.1.3 水平子系统设计说明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较适用于本工程的两栋大楼,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槽架,一般安装在吊项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线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盒内。

    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竖井线槽选用300×150、水平线槽选用200×150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由于铺设水平线缆之前先得铺设线管,在铺设时因当注意不能有连续的两个90度的拐角,若实际情况限制则应加过线盒。

    1.2.1.4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说明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1、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屏蔽保护。

    2、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为垂直干缆提供防火、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90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槽。

    1.2.1.5 管理区子系统设计说明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分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并通过有源设备对水平区超过90米的情况进行信号放大;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且不超长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或水平距离较远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间。配线间的位置可选有弱电竖井内或距该竖井近的房间内。配线间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根据大楼的平面图和我公司在综合布线领域多年的经验,整个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集中管理的方式:中心机房设在综合楼四楼,结合大楼平面图我们考虑到设置一个管理间将无法保证其水平线缆的传输距离问题,所以我们在四楼考虑增设管理间的方式解决其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学员宿舍楼的管理间设置在三楼,管理该大楼的信息点。

    1、管理间主要设备有:

    数据: 快接式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光收发器、网络设备等;

    以上设备放置在标准配线柜(12u)内。

    2、中心机房设备有:

    数据: 快接式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光收发器、网络设备等;

    在中心机房内放置一个标准配线柜(42u)中。

    3、设备要求:

    根据甲方要求所提出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条件,设备选型为:

    水平线缆:采用avaya超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保证足够带宽;

    数据主干线缆:采用天津力孚室外八芯多模光缆;

    数据配线架:采用模块化快接式配线架;

    1.2.1.6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说明

    建筑群子系统是把相邻建筑物或不相邻但彼此间有公用道路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的布线原则。要把用户的两个或更多的建筑物互连起来,就必须在室外敷设电缆。这一部分可以有多种的布放方式。

    根据某某校向我方提供的某某校各建筑群平面图特对建筑群子系统做如下设计:

    1、数据线缆部分采用8芯室外多模光缆;语音部分采用大对数通信电缆。

    2、主干电缆的布放:

       综合楼至宿舍楼的干线连接,尽量利用电信井内的通信管道实现互连。若电信管道未涉,处理则采用其它管道或以架空或直埋的方式进行线缆的敷设。

    1.2.1.7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说明

    设备间子系统一般位于配线室内,配线室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通风良好,室温全年应保持在100c-270c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60%至80%;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ux。设备间应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门,至少耐火一小时以上的防火墙和阻燃漆,有门锁。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应不少于300w,室内应提供ups电源,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安装106欧姆静电地板,有接地体。配线间面积应以便于安装、调试、检修为准。

    2 接地系统

    综合布线接地系统,可根据大楼接地系统的情况而定并应满足以条件:

    (1)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欧姆;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2) 主配线间和各管理间及竖井内,应具备专用接地装置。配线架的金属外壳与水平、垂直线槽应与接地装置牢固连接。

    (3)防止感应雷、侧击雷沿电源线进入机房损坏机房内的重要设备,在电源配电柜电源进线处应安装浪涌防雷器。

    所选用材料应完全符合eia/tia-568、569工业标准及国际商业办公楼布线标准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施工方案

    1.1项目部组织机构

    为保证施工质量,本公司选派责任心强、质量意识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业务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本项目的施工管理,实施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质量负责制。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一人,技术负责人一人,下设配管班组、布线班组、调试组三个班组,负责该工程所有的施工任务,对该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直接负责。

    1.2 施工前的准备

    1.2.1 施工规范及依据

    施工合同

    弱电施工图纸

    国际及国家标准规范

    iso/iec 11801; iso/iec cd 14673;

    eia/tia 568a; eia/tia tsb 67; eia/tia tsb 72; eia/tia tsb 75; tia pn 3772;tia pn 2948; tia pn 3193; eia/tia 569a; eia/tia 570-b; eia/tia 606; eia/tia607; tsb36/tsb40;

    ieee802.3, 802.3u, 802.5, fddi/cddi/tpddi;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电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0、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ebd-03-9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1.2.2 技术准备

    在工程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

    等要做好图纸会审、三级技术交底的工作。准备好各种施工所需的技术资料,认真熟悉图纸,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之前,不清楚或图纸有疑问的地方,应以书面形式向甲方及监理提出,做到不清楚的地方不擅作主张。

    项目部施工现场应齐备相应的施工图集、施工规范等国家、地方标准文件资料。

    1.2.3 施工器具配置

        本项目施工工具包括: 

         五对打线器,主要用于主干线缆与配线架和压线模块的压接,亦为最基本工具之一,为一套工具。

         单对打线器,用于超五类双绞线缆的端接。

        安装消耗品为施工辅材,包括扎带,胶带,油笔等。

        线缆测试仪( fluke-4000), 可迅速方便地测试1对~4对线缆的开路、 短路、反接、错接以及线对交错等情况, 可测试t568a, t568b,usoc, 10base-t,token-ring和tp-tmd的接线组合。

    具体如下:

    施工工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多对打线器 s788j1 1把

    2 多对刀片 s788bi 2付

    3 单对打线器 s814-110 1套

    4 线缆测试仪 fluke-4000 1台

    5 剥线器 cpt 4套

    6 光缆熔接机   1套

    工程必备工具

    7 手电钻 1套

    8 电  锤 2套

    9 手提切割机 1套

    10 500v摇表 1个

    11 zc地阻表   1个

    12 万 用 表     2个

    13 铝合金人字梯 2个

    14 焊机 1台

    1.2.4 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前做好“三通一平”及临设搭建准备。

    2、因目前土建早已进场,其水、电均已到位接通。施工道路也已平通。而我们进场后,只需按甲方所指定的位置搭建临设即可。

    3、临设场地约需40平方米,有临时仓库、现场办公室、临时加工场地。临时库房、现场办公室及临时加工场地要求保持整洁、平坦。各功能用房在门口处或明显位置处做上明显用途标识。

    1.2.5 材料准备

    材料的供应:由项目部依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和实际的工程进度,按实依次向工程部提出采购申请计划,经审批后由材设部进行采购。

    材设部在对材料、设备进行采购时,应对供货商进行严格考察,向考察合格的供货商进行采购。公司采购的物品应对其所采购物的质量、功能、有关相应的文件要求、产品合格证、产品销售地准入证等进行严格把关,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现场,并向监理公司报验,并填写好《进货检验单》,不合格品,坚决退回。桥架、管材等条形材料分类堆放于货架上;设备、线材、管件等储存于干燥处,并挂牌标识清晰。其标牌上应有数量、规格及型号等相应项目。所有入库物品要求质量合格,并有相应的合格证,凡不合格产品一律不能入库并进行安装。所有入库物品的合格证要保存好,以备日后制作竣工资料或备查。材料出入库管理严格按照公司《仓库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1.3 施工过程控制

    1.3.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按公司iso9002质量保证模式进行管理。               

    1.3.1.1 组织保证措施

    1、项目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质量管理小组,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从而保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2、贯彻执行质量“三检”制和专职质检员检查。自检、互检、交接检,将不合格点尽早消灭于萌芽中。质检员要经常抽查,不局限抽检10%,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要全面进行检查,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3、每周定期开质量碰头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各区段部门对材料、质量、进度、技术信息等相互交流、学习,以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4、虚心接受业主、监理的旁站督促,对提出问题虚心接受,及时整改。作好质量信息汇报、交流、协调,消除障碍,使工作顺利进行,每道工序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5、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土建、机电设备安装及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及早解决各专业工种之间配合矛盾,确保施工质量一次达标。

    1.3.1.2 技术保证措施

    1、认真阅读设计图说,较好地完成设计交底,并根据设计图说,交底纪要,规程及规范,有针对性地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工组织设计。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控制是保证稳定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它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工序控制是要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进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1.3.2施工工序安排与质量控制

    1.3.2.1 设备材料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必须考察比较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供应产品,必须资质法定手续齐备,产品须有合格证和质保检验证明。采购物品入场后,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报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入库、抽检、发放、使用的各环节记录和明细台帐,以备查证追溯。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我们在较大型或超长的设备材料(如pvc管材、金属线槽等)的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的〈搬运规程〉进行操作。

    

    1.3.2.2 线管预埋

    本工程布线系统线管预埋工作量较大,预留预埋十分重要,为保证预留预埋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要求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员对图纸理解深刻。

    1、 硬质阻燃型塑料管(pvc)暗敷设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      墙面开槽       加工管弯       稳固盒箱       暗敷管路       扫管穿带线

    2、 质量控制点

    1)定点定位准确,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进行施工,水平高度要找好五零线,

    2)封塞严密、标记清楚

    接线盒、转线盒要用沙土、软纸等填充物塞满填死,并要紧贴模板,用铁钉钉牢,防止在灌浆时水泥浆进入盒内。

    3)绑扎牢固

    不论是接线盒、线管,一定要用扎丝或铁钉绑扎固定牢固,特别是有接头的地方,一定要防止在土建灌浆是,因震动泵震动而移位,进而管子断裂,灌进沙浆,造成以后管线及管路的堵塞。

     管路敷设及盒、箱安装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管子最小弯曲半径 ≤6d 尺量检查及检查安装记录

    2 管子弯曲处弯曲偏度 ≤0.10 尺量检查

    3 箱垂直度 高50cm以下 1.5 吊线、尺量检查

     高50cm以上 3

    4 箱高度 5 尺量检查

    5 盒垂直度 0.5 吊线、尺量检查

    6 盒高度 并列安装高度 0.5 尺量检查

     同一场所高差 5

    7 盒箱凹进墙面深度 10 尺量检查

    预埋电线管时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暗配电线管宜沿最近的路经,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加装转线盒:

    管子长度超过45米,无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30米,有一个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20米,有二个弯曲时;管子长度超过12米,有三个弯曲时。

    2)管路有外露现象,或保护层不足15mm,剔槽时要保证深度,并且及时将管子固定,再用水泥保护。

    3)稳筑预埋的盒、箱有歪斜、坐标不准,灰浆不饱满等现象:稳筑盒、箱时一定要找准位置,先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再用线坠找正,然后用水泥砂浆将盒、箱周围的缝隙填实。

    4)管子弯曲时凹扁度过大及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d,弯曲应按要求操作并及时地固定和保护。

    5)同一室内成排安装的信息盒,其高度差不大于5mm,相邻成排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2mm。

    6)剔槽敷设暗管时,必须用强度不小于100号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宜用200细石砼),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在敷设线管时,应注意与其他类型的线缆保持一定的间距。下表给出了弱电系统线缆与其他线缆的位置关系:

    表一:双绞线缆与电力线的最小净距

                   单    位                                                                   范围                                       条         件 最小净距(mm)

     380v<2kva 380v2.5~5kva 380v>5kva

    双绞线缆与电力线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注 80 150

    

    注: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表中双绞线缆若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要求。

    

    

    

    表二: 电缆、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1.3.2.3 金属线槽安装

    1金属线槽安装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       清理孔洞        支架与吊架安装       线槽安装       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线槽内配线

    2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支架与吊架固定不牢:主要原因是金属膨胀螺栓的螺母未拧紧,或者是焊接部位开焊,应及时将螺栓母拧紧,将开焊处重新焊牢。金属螺栓固定不牢,或吃墙过深或出墙过多,钻孔偏差过大造成松动应及时修复。

    2)支架或吊架焊接处未做防腐处理:应及时补刷遗漏处的防锈漆。

    3)保护地线的线径和压接螺丝的直径不符合要求,应全部接规范要求执行。

    4)线槽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未做处理:过变形缝的线槽应断开底板,并在变形缝两侧加以固定,保护地线和导线留有补偿余量。

    5)线槽接茬处不平齐,线槽盖板有残缺,线槽与管连接处的护口破损遗漏,暗敷线槽未做检修入孔,应调整加以完善。

    6)导线连接时,线芯受损,缠绕卷数和倍数不符合规定要求,涮锡不饱满,绝缘层包扎不严密,应按照导线连接的要求重新进行导线连接。

    7)线槽内的导线放置杂乱无章,应将导线理顺平直,并绑扎成束。

    8)竖井内配线未做防坠落措施,应按要求予以补做。

    9)不同等级电压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应分开。

    1.3.2.4 机柜、配线架安装

    各系统的主机柜及端子箱开孔位置要求准确,在定点定位时,一定要考虑以后设备使用维护等情况。施工要点如下:

    1)从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采用分层星型布线拓扑结构;

    2)每个fd都应直接连到bd(大楼配线架);

    3)布线距离限制参见图2.0;

    4)水平布线中一般不允许过渡点(tp),tp不能用作对线对的管理(跳线);

    5)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t型桥接;

    6)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fd到工作区域to(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有源设备。(布线思想:不要在fd至to间插入任何东西。想插入的设备,要么置于配线间或箱中,要么置于终端中);

    7)绝对不允许在楼层配线架到工作区域(即水平布线区域)出现末端配线点fdp。参见传统电话布线示意图(图2.1)

    8)水平布线距离超过100米的特大型建筑,可采用多个大楼配线架bd的方法进行分割处理。

    9)用户电缆不能与高压(ac>1000v,dc>1500v)电缆一起(捆绑)走线。通信电缆的终端与高压电缆的终端最小间隔450mm;

    10)用户电缆一般情况下避免与低压(ac<1000v,dc<1500v)电线一起(捆绑)走线。通信电缆的终端与低压电线的终端(在有牢固间隔物的情况下)最小间隔150mm;

    11)通信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通信电缆直径的8倍(49mm左右);

    12)通信电缆捆扎间距为200mm;

    13)通信电缆的最大捆扎电缆数:25~30根;

    14)通信电缆悬空呈“u”字型,其与最低点离墙面间距应大于150mm;

    15)固定水平布线应在fd到to之间预留一定长度备用。

    1.3.2.5 线缆敷设

    由布线工程师根据施工图组织施工班组对工程进行施工交底工作。施工班组在对工程实施的同时作好施工隐蔽资料记录,以备将来对工程检测及维护的工作。

    1、网络系统布线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垂直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

    垂直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保护,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在线缆的敷设过程中,每敷设一根线缆,应同时在该线缆两端做上标记,便于在设备安装阶段区分线缆的对应点位。

    3)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所走的线槽与双绞线相同。

    在光纤敷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光缆敷设前应按长度及环境条件进行配盘,选择合适的接头位置。

    (2)光缆施工中宜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

    (3)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

    (4)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二所列参数要求

    1.3.2.6 机房设备安装及端接

    1、机房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应在控制中心装修完工后进行,安装前应对控制中心进行合理布置,并应考虑操作方便和检修位置。柜内布线应整齐有序,柜内专用元器件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全部设备安装完毕后,应逐个对每台设备及线路进行调试、检测、记录数据并存档。

    2、光纤的接续

    光纤接续主要是指光纤的熔接,光纤熔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光纤机时应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及要求。

    2)光纤接续适应按光纤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接续。

    3)光纤熔接时其端面必须按端面倾斜度小于0.5°要求切割合格。

    4)当使用的光纤熔接机缺乏接续质量检验功能,或虽有检验功能但不能保证接续质量时,应在接续时采用otdr进行监测。

    5)熔接合格后的光纤接续部位应立即进行热缩加强管的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6)光纤护套、涂层的去除,光纤端面制备,光纤熔接,热可缩加强保护管等作业应连接完成,不得任意中断。

    7)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对于水底光缆不应小于1.5m。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

    光纤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盒装配应按照工厂说明书进行操作。盒内应放入接续记录卡一份,另一份交施工主管部门保管。

    2)接头盒外表应进行绝缘防腐处理,绝缘要求不应小于光缆或光电综合缆外护套的对地绝缘电阻。

    1.3.2.7 安全文明施工

    我公司进场后,接受监理方的监督和管理,遵守土建方的各项现场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成品的保护,要保护自己的成品,同时也要保护好其他协作单位的成品,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安全施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会上重点强调安全事项和安全要求;各专业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2、安全员必须经常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三保”的使用情况。

    3、施工人员和到达现场的技术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施工证配戴整齐;

    4、严禁违章操作、跨工种操作;

    5、材料、设备搬卸及运输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止高空坠物;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防止挂伤碰碰伤等;正确使用各项必须的搬运工具。

    1.4 施工进度

    根据装饰工程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程进度保证招标文件60天的工期要求。

    1.5 系统的测试、验收及竣工资料

    1.5.1 网络系统测试

    1.5.1.1 准则

    cscs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采用eia/tia568的综合布线测试标准,最终测试结果将需要获得avaya认可,保证用户能获得avaya二十五年的品质保证。

    1.5.1.2 测试形式

    综合布线系统的数据传输系统的验收测试,采用基本链路测试形式;对语音传输系统的验收测试,采用通断测试形式。

    测试仪器 —— fluke或microtest或lancat等电缆测试仪。

    1.5.1.3 测试方案

    为保证工程质量,线缆敷设及配线架等器件安装完毕后,选用符合标准的测试仪器对系统主干电缆、水平双绞线进行百分之百的测试。 

    1.5.1.4 重要的测试指标

    1、 接线极性:

    非屏蔽双绞线对必须正确接于信息端口,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从水平配线区至信息端口之间的非屏蔽双绞线必须保证连通,线对间不能短路。

    2、 长度:

    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不应超过94米。信道的物理长度不应超过100米。

    3、 衰减:

    基本链路的衰减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值。(20℃, 最差线对)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2.1 4.0 5.7 6.3 8.2 9.2 10.3 11.5 16.7 21.6

    注: 1) 水平线长度:90米,测试电缆长度:4米

    2) 衰减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五类线4.0%。信道的衰减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2.5 4.5 6.3 7.0 9.2 10.3 11.4 12.8 18.5 24.0

    注: 1)水平线长度:90m,设备电缆和跳线长度:10cm

     2)衰减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三类线1.5%,五类线4.0%。

    4、 近端串音衰减:

    基本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不小于下表的规定值:

    基本链路衰减(20℃,最差线对)

    频率 mhz 1.0 4.0 8.0 10.0 16.0 20.0 25.0 31.25 62.5 100.0

    d类(五类线) db 60.0 51.8 47.1 45.5 42.3 40.7 39.1 37.6 32.7 29.3

    5、 表面分布电容:

    在20摄氏度时在10到5600pf之间。

    6、 阻抗:

    在20摄氏度时在80到125 ohms之间;

    7、 环路阻抗:

    在20摄氏度时在0到18.8 ohms之间;

    1.5.1.5 大对数电缆垂直测试

    从总配线区至相应水平分配线区之间的大对数线缆必须保证连通,线对间不能短路,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错接。

    1.5.2 验收

    本公司在完成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后,将积极协助业主完成整个系统的开通调试。并提供业主一套完整的竣工资料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各子系统设备、线缆合格证、产品技术说明书和技术资料。

    2、各系统安装工程隐蔽资料、检验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

    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5、系统的点表、程序清单和用户数据文件、以及磁盘操作说明等文件。

    6、各系统安装调试记录、测试报告。

    7、验收报告书。

    8、维修保证书。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方案建议

    

    1.1 水平工作区子系统建议

    根据我公司在多个工程的施工经验,考虑到一些信息接点在工程实施中很难定位的情况,所以在工作区的信息点我们有如下安装建议。

    对于大开间而言,要使用分隔板将大开间分成若干个小工作区,对信息插座的选用、安装方法、安装位置就受分隔板使用的影响。

    1、对于办公家具的布局不能确定,或家具布局需要经常变动的情况:

    (1) 根据tia tsb-75中关于开放办公环境下布线的建议,采用在家具附近的永久墙或柱子上设置多用户通信输出集合,通过交连方式从多用户通信输出集合引出的工作区线缆沿档板或办公家具的走线空间直接连接设备,不必再安装信息插座。按照建议的要求,每个多用户输出设备限制服务最多12个工作区。此种方案适于办公家具布置变动较频繁的环境。

    (2) 根据tia tsb-75中关于开放办公环境下布线的建议,采用在家具附近的永久墙或柱子上设置结合点,从结合点引出的线缆通过互连的方式,沿档板或办公家具的走线空间引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按照建议的要求,每个结合点限制服务最多12个工作区。此种方案适于办公家具布置不经常变动环境。

    2、对于办公家具位置固定的情况,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信息插座安装于地面上。要求安装于地面的金属底盒应当是密封的、防水、防尘并可带有升降的功能。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对金融、学校及医院等行业的网络硬件要求日益增加,促使我们以超前的意识对网络设计及建设,以迎合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建议在综合楼大厅中安装地面信息插座,为以后的媒体(触摸屏、视屏设备等)接入提供硬件保证。

        (2) 信息插座安装于分隔板上。即首先将水平线缆从相应的分配线间引至靠近家具簇的墙或柱子处,并且沿垂直方向至地面。待业主入住时(即家具位置确定),在地毯下引至隔板或家具的走线空间,至各个工作区。最后将信息插座安装于相应位置。此方法安装造价较为便宜。

        (3) 信息插座安装于墙上。此方法可沿办公家具附近的墙面或柱子每隔一定距离均匀地安装 rj45埋入式插座。此方法对面积较大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可实施性较差。但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办公环境。

    1.2 对于桥架的选型

    本着对建设方网络成本建设费用的考虑并结合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

    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并满足线槽选型标准的要求,在竖井主干、水平主干末端对线槽进行变径处理。

     

    某某综合布线工程

    用户培训、服务与保证期

    

    1.1 培训

    工程结束后,本公司将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用户能够独立处理综合布线系统有关方面的问题,更好地对大楼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培训人员一般为大楼控制中心管理员及有关负责弱电工程实施的工程师。

    培训地点:甲方现场

       培训时间:一周

       培训人员:用户方网络维护人员

       培训内容:布线系统的概念,此次布线系统的结构、器件、文档,器件、工具的使用,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故障诊断。

    1.2 质量保证期

    材料质量

    提供布线系统材料25年的保证,除人为因素(如机械性损伤)及鼠害等不可抗力外,在布线材料交付用户25年内,材料如出现质量问题将提供更换。

    工程质量

    本公司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提供五年的保修服务。除人为因素(如机械损伤及不可抗力)外,在工程完工后五年内,承包方将免费提供工程维修。

    1.3 技术服务

    1.3.1 在保修期内的支持与服务

        联系方便、响应迅速:公司对合同所承担的内容,严格实施保修。同时郑重承诺保证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与支持,当您遇到问题时,请立即拨打热线电话,4小时内即有我们的工程师到达现场处理解决问题且于24小时内排除故障。

        完善的用户档案:自项目实施当日起,公司将有专人为用户设备建立档案,并由维护工程师更新、完善数据记录。根据档案,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分析、追踪处理,安排维护计划。

        定期巡视检测:即使在平时系统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公司也将指派专人对您的系统进行不定期常规性检查,掌握系统运行状况的基本情况,以达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事后分析报告:每一次故障排除或常规检查后,公司都将做详细的记载,提交用户存档并报告给原厂家;对每一次故障均做出详细故障原因分析报告,并以此为用户提供系统维护资料和数据,及时给出适当建议。

    1.3.2 保修期后的支持与服务

         对于用户来讲,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对业务经营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产品也日新月异,不断出现;同时用户也会因为切实的需要提出改造系统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从以上角度出发,公司将在不断调整和维护系统、扩展系统等各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支持与服务。

        保修期过后,根据用户选择,公司可提供包干或单项收费的维修服务。

        公司将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本着服务用户,保护和节约投资的原则,为用户提供保修期以后的多项服务。

        定期维护:公司对超出保修期的设备也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据此帮助用户制订维护计划,并按计划指导用户执行。

        维修服务:公司有自己的维修中心,在保修期后,本公司维修中心可对设备出现的硬件问题进行维修,只计成本费。

        及时的升级、扩容技术支持: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层出不穷,各种产品不断更新。用户需要考虑如何使投资更有效和持久地发挥作用;如何不断地将新技术、新产品运用到自己的已建系统中,以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司将随时注意您的业务的发展情况,及时向您介绍新产品或新版本,并为您提供完善的升级和扩展的技术方案。当你需要时及时为你的系统扩充硬件设备、增加容量等。

    用户除享受以上等级的服务外,还可享受到本公司提供的基本服务,例如电话咨询、对具备条件的用户进行远程登录诊断并排除故障、系统备品备件耗材建议、系统备份建议、系统扩充、升级建议等。

    1.3.3 服务质量保证

    我公司承诺严格按照本工作说明书的要求向用户提供合乎质量保证的服务。为达到此目的,每次服务完毕用户对本公司的服务进行验收,由双方工程师共同签署《服务/维护实施记录》。同时用户定期对本公司的服务要给出书面评价,并填写《用户信息反馈卡》,评价内容包括:

    1)响应是否及时;

    2)工程师到位是否及时;

    3)人员、工具、资料等技术准备是否充分;

    4)故障是否迅速排除;

    5)故障是否完全排除;

    6)有否提供一步建议以防止故障重现;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3

浦东国际机场距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距虹桥机场约40公里,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航管塔台高102米,为国内之最。候机楼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航站楼主楼和候机廊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28个固定登机口,可同时供18架大型客机和10架中型客机停靠。

机场一期工程投资120亿元人民币,1997年10月开工,1999年9月建成。新机场主楼建筑外形犹如一只展翅的巨型海鸥,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象征意义,面积27.8万平方米,是虹桥机场航站楼的3倍多,能同时为36架飞机提供靠桥服务,设有13个行李转盘,能满足年12.6万起降架次,年2000万人次的旅客流量和年75万吨货运量的需求。可起降目前世界上任何型号的大型飞机。机场二期工程以2005年为目标,将建一条4000米的跑道,80万平方米的新航站楼和4条高标准的南北向跑道。机场完全建成后,将达到年吞吐旅客70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的水平,为上海新世纪的发展打下基础。

上海浦东机场建设充分重视高速带宽的网络应用。此次二期布线再次选择IBM ACS综合布线系统,根据机场对网络系统高性能、高可靠性及可扩展的应用要求,为整个系统提供六类非屏蔽低烟无卤布线产品,主干采用万兆多模光缆,建筑群之间采用单模零水峰光缆。机场二期设计30000余六类信息点。

设计方案

整个布线系统分别由工作区、水平、管理、垂直、设备间以及建筑群子系统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跳线及信息插座所组成。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所用的IBM ACS信息插座为86型面板设计。面板所采用材料为UL-94-VO等级阻燃塑胶。

为了保护跳线,减少弯角上的辐射和衰减,减少插座内积灰影响电气性能和防水,所采用的信息插座(包括RJ45插座和光纤插座)全部使用向下倾斜的插座面板。RJ45插座安装后,金属接触部分位于上部,有效避免积灰影响电气性能。在面板上,可以安装自己打印的面板纸,一旦信息点编号更换,可从正面拆下有机玻璃标签盖板,取出面板纸更换。同时,端口可安装ACS独特的数据安全系统。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所有信息插口都是一个标准的RJ45六类信息插口,可以支持250MHz的信息传输,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终端可以通过RJ45标准跳线方便地连接到电脑信息插座上。电话线用的RJ11插头(电话机一般都配有这种电缆)可以直接插入RJ45插座内。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作用是通过双绞线将垂直子系统线缆延伸到工作区。本次机场所用的水平双绞线为低烟无卤阻燃型线缆,符合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6类线缆采用了全新的线缆结构设计。对于6类系统250MHz信号传输,保障双绞线缆的双绞度稳定性和提高线对分隔度相当重要。为了保障线缆在高达250MHz频率下的优异性能表现,在双绞线对间采用了特有的扭十字隔板分隔设计,其主要优点有:

增大了线对之间的相对距离,提高了线对间的分隔度,使线缆的串扰指标(PS-NEXT,PS-ELFEXT)有极大的提高。

有效保障了线对内完美的同心度和平衡性,提高了线缆的阻抗稳定性,使信号传输更为完美。

改善了线缆的安装性能,线缆的分离隔板有效减少了普通UTP线缆在安装时容易出现的线缆双绞结构的损伤。

6类UTP双绞线的线径由AWG 24提高至AWG 23,减小了线缆的衰减(高频衰减呈趋肤效应,表面积越大,衰减越小)。双绞线电缆的绝缘耐压为500VAC。高频信号传输衰减比普通线缆改善了40%(3dB),而ACR指标(串扰衰减比)则比6类标准提高了1倍(6dB),配合性能优良的Silver系列接插件,IBM ACS 6类布线系统提供了超越Class E/6类标准的优异传输性能。

双绞线和光缆均印有米标,因此在施工时很容易知道所剩线缆的数量,一方面可以避免做无用功,另一方面为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线缆创造了条件。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定义了水平子系统与垂直主干子系统直接的连接。主要产品为配线架。综合布线配线架采用GFP模式以改善配线架的结构。GFP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模块化设计来加强配线架和终端面板的互换性和兼容性。包含三个主要概念:模块可以同时使用在面板和配线架上;配线架可以进行模块化装拆;面板和配线架可以同时安装RJ45模块和光纤连接器。

配线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都可以自由拆卸,维护方便。同时配线架上的所有RJ45模块都和工作区子系统的模块均可互换。由于RJ45型模块插口均采用了免工具安装工艺,因此端接时不需要专用工具,同时端接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均有较大的改进。

为了避免水平线缆因重力造成日后接触不良的可能,配线架使用了“线缆管理器”(亦称“托线架”)。“线缆管理器”是一种安装在配线面板后部的金属托架,线缆从地面上升至配线面板后时,先固定在线缆管理器上,然后将线压入配线面板上的模块上,使模块上不会受到线缆重力的拉拽,使连接的长期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面板后部的线缆十分整齐,便于今后扩充时填入线缆。铜缆配架同时配备3个理线环,简便有效地管理跳线走向。

配架上端附有标签架,可以安装自己打印的面板纸,一旦信息点编号更换,可从正面拆下有机玻璃标签盖板,取出面板纸更换。同时,端口可安装ACS独特的数据安全系统。

语音配线架则采用了可在线测试的语音配线架。IBM ACS VS Compact机柜型打线式配线架是一种3U高度的打线式配线架,高达250对配线密度,使用了一进一出的接线方式,采用IDC技术,中间带有测试孔,使电话测试十分方便。同时,对于连接室外电缆的模块,可加装接地装置及过流过压保护装置。打线式配线架主要用于连接电话主干用的大对数电缆,25对打线式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大对数电缆的数量配备。模块上可以安装过压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

4.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管理间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管理间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垂直干线的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合用户今后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我们采用多模室内万兆光缆支持数据、语音信息的传输,采用3类大对数非屏蔽电缆支持语音信息的传输。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实现每层楼汇接来的电缆的最终管理。主机房内的主要布线产品为语音配线架、数据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程控交换机房内放置程控交换机、布线的语音配线设备及其附属设备、1U理线架、RJ45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如机柜等等,主干是光缆的使用光纤配线架、光纤跳线等。

为了避免使用人员人为插接错误以及非工作人员的误操作,综合布线采用数据安全装置,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分三部分:色标,数据锁,安全夹和防插拔保护。其中,色标为最简单的方法,其通过直观的颜色区分来管理各区域岗位的端口,分为端口用色标和跳线用色标,端口色标即能起到色标作用,同时它又是一个防尘盖板。

对于一些重要的端口,为防误拔,设计有数据安全锁,其可方便安装在面板或配架面板上,其只有通过专用的钥匙,才能拔出跳线,有效地防止了人为的失误而造成网络问题。

布线系统中的标识(标签)同样对布线系统有着不可缺少的意义,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管理和维护,参照用户的管理模式,结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制作出简便直观的标识系统。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4

1.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1) 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2)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3) 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4) 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5)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6)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满足用户功能上的需求。

2) 结构和性能上都留足余量和升级空间。

3) 遵循业界先进标准。

4) 本着结构合理,高效低成本的原则。

5) 用户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2.系统结构与配置

2.1 用户需求分析

本工程的施工范围为1、2、3和6号楼4栋楼。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工程中根据点数表和所提供的平面图和系统图,统计本设计中信息点总数为13849个,初步设计内网信息点为4250个,外网信息点为3932个,专网信息点为1725个,红机专网信息点为952个,语音点为2990个。分布于各区内。本布线系统设计选用GCI六类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主干选用万兆光纤系统解决方案,语音主干选用3类大对数铜缆。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各信息点自插座至各楼层弱电竖井处上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位于1号楼的网络和电话中心主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

2.2. GCI布线系统支持的系统

1) 用户的数据处理设备

IBM System 36/38, AS/400 NCR

Hewlett Packard(HP) Honeywell

Siemons Control Compaq Alpha

CDC Johnson-Control

Andover NEC

Fujitsu SUN Microsystem

2) 用户的数据通讯网络方式

EIA-232-D,RE-422,RS-423 Ethernet,10-Base T

StayLan(1Mbps-10Mbps) Token Ring(6Mbps)

FDDI(100Mbps) TP-PMD(100Mbps)

ATM(155Mbps\622Mb\s) 100Base-T,1000Base-T(X)

10G万兆以太网

3) 用户的话音系统

Avaya Matra Communications

Ericsson Nortel Network

Mitel NEC

ICL ISDN

Harris Huawei

4) 用户的图像传输要求

Analog Video(CCTV\CATV) Digital Video数字图像

Video Conference会议电视

2.3 系统详细设计

2.3.1 工作区布线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针对客户需求,连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跳线,T568B规格,长度为终端设备到插座的距离,3米长。

2.3.2 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 保证链路性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六类、超五类双绞线。本工程水平区数据部分均采用六类UTP。

水平布线示意图

1) 水平布线路由

一般地,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参看下面的水平布线示意图:

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

水平布线路由图

2) 水平布线设计

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3) 水平布线器件

水平布线给出选用的GCI产品的说明如下:

插座模块:信息模块选用JU6G90N-WH,白色,最新6类千兆模块,该种模块与固定的C604线缆配合时,有极好的电气性能,可以灵巧吻合地连接至任何系列模块化插座、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语音与数据点均选用此类模块,便于将来二者灵活调节换用和扩展。

插座面板:GCI组合式面板,白色,86x86,单孔或双孔,信息模块选择90度(垂直)墙上型安装,适配国产86x86暗盒,CM防火等级。

水平线缆:数据和语音水平线缆全部选用C604六类非屏蔽线缆,中心十字架设计,23号线规,UL认证,水平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支持高宽带应用,包括1Gbps千兆位以太网、2.4Gbps ATM及高达550MHz的模拟宽带语音应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6倍,向后兼容5类产品,有良好的工艺设计,使其安装快捷简易。

配线架:根据用户需求,配线间配线架选用24口模块化的配线架,这样数据和语音既可以根据需求互换,又便于区别管理。模块化的配线架以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兼容性及快捷简易的安装,更便于灵活跳接和管理,满足用户指定需求。配线间光纤点的端接选用12/24口机架式配线架来端接光纤。

工作区/配线架用跳线:数据跳线选用GCI RJ45-RJ45跳线JU6-BL-3M,3米,支持千兆应用。语音跳线选用RJ45-110跳线JU1R4-BL-2M,2米跳线,对应线缆数量按招标文件要求,根据数据信息点按3:1的比率配备原厂工作区跳线。

2.3.3 主干布线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线缆时,每条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大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配线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电缆安装性能原则:保证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缆设施的初始性能和连续性能。

大楼垂直主干线缆长度大于90M,则每个楼层配线间至少配置一条室内六芯多模光纤做主干。主配线架在现场中心附近、保持路由最短原则。

1) 主干布线路由

根据用户具体需求,本工程楼内所有数据主干均为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语音主干选用CMR阻燃级别的3类100对非屏蔽大对数线缆,整个建筑物的主干线缆在每层有贯通的桥架相连,经各个弱电竖井至各楼层配线间FD、再经竖井内垂直预设桥架、最后汇至1号楼的主网络机房和通讯机房。楼内主干在竖井桥架里走线并良好绑扎。系统数据主干、语音主干严格分开设置,按照一定的标准距离敷设,达到隔离。

2) 主干布线设计

竖井中应立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焊一根粗钢筋,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有金属线槽连通。

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

3) 主干布线器件

本工程数据主干主要选用GCI 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型号是FC-MIG01-06,对应在楼层配线间使用24口架装光纤配线架 FBX-241024端接。室外部分采用六芯单模光缆。光纤连接选用GCI的ST耦合器和ST-ST单芯跳线作为尾纤来熔接光纤。平均损耗为0.1dB。以上配置主干支持可达万兆甚至100G的应用,并向下兼容。

本工程语音主干主要选用GCI 3类100对大对数双绞线,该线缆对语音应用有着良好支持,并可保证主干容量为总信息点数量2倍的冗余要求,满足系统对余量的要求。语音主干的两端端接选用GCI 110型配线架。

2.3.4. 配线间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

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室。配线室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室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

1) 线缆路由

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

2) 配线间器件清单

本工程共设计配线间27个,分别位于各楼弱电竖井内,配线间就是一管理子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在配线间,配线架器件安装在落地式的机柜中,机柜置于高架地板上。到配线架来的电缆应从吊顶上通过线槽从上方进入机柜。

配线间大部分器件实际上已经在“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两节中描述,这里又多加了一些布线管理器件,如背板、机柜等等,可以直观地了解、检查配线间里的布线情况。本节说明了实际使用的端接器件的最终统计数目。所有的机柜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电源插线板、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理线环。机柜上空余的部分需要有挡板遮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配线间的设备工作跳线选用了GCI跳线JU6-BL-2M,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性能卓越,稳定可靠。语音工作跳线选用了110-RJ45型跳线.。信息点跳线数量按信息点数量3:1的比率配备原厂铜缆六类跳线。

3) 配线架打接表格

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了各个配线间之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

2.3.5 布线管理

信息点标号原则

建议本布线工程中各座建筑物中的信息点按照如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1) C1区一层数据点是C1CXX(C=Computer),

2) C1区一层语音点是C1PXX(P=Phone),

3)C1区一层数据主干是C1CBXX(B=Backbone),

4)C1区一层语音主干是C1PBXX(B=Backbone)。

5) 其它区、层类似上述标识,区别在属于哪一区的哪个楼层。

6)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

7) 标签颜色按照相应规范。

在中心配线间需要区分各区分配线间的主干,需要在标识处填写详细的建筑物的名称,便于管理。

标签安装

按照要求,所有使用的标签皆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都打印在永久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的防水薄膜覆盖。在穿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线缆都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对应的给出标签,都使用标签给出标识,所有的插座端口也给出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来标识,而且所有的插座面板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看标签就可以区分信息模块是数据、语音、还是光纤应用。所有的配线和跳线都给予标识并单独编号,使得最终用户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3. 系统功能

3.1 系统操作方法

布线系统应用的好坏,是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的。

水平4对双绞线的连接完全可以依靠模块和配线架上的T568色标来端接。

在垂直子系统中,缆线的连接正确性是由色码得到保证的,色码编排如下:

按顺序组合,如1-5线对则有:白蓝、蓝白为第一对线;白橙、橙白为第二对线;白绿、绿白为第三对线;白棕、棕白为第四对线;白灰、灰白为第五对线。其它依次类推。安装终接按顺序按此色标进行,方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性。

4. 系统性能指标

4.1 概述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采用专用的六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衰减量等十几项指标。

联机测试: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4.2. 标准

双绞线连接:根据ISO/11801和TIA/EIA 568B六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 Class之要求制定。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双绞线连接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六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 CLASS E 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六类标准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我们推荐使用的测试仪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DSP4300,测试标准建议使用TIA/EIA 568B规定的永久链路(P-Link)或信道方式(Channel)。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信道测试应满足或高于以下的指标:(ANSI /EIA-568-B.2在4次连接时的信道标准)

光纤线路的测试只要求测试一项结果──衰减:

衰减量

衰减量

4.5 测试仪器

我公司采用Fluke公司的新型Fluke DSP 4000系列双绞线测试仪来测试双绞线线路。

用Fluke DSP 4000以上系列测试仪主机外加Fluke FTK光纤测试工具包来测试光纤线路。

5. 系统要求

5.1 环境要求

5.1.1 照明

按有关设计要求,配线间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强电总体设计时机房应有设计院特别考虑。

5.1.2 接地

配线间接地要求如下:

1) 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机柜应用直径4mm×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

2) 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姆(单独接地),联合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

根据本工程的接地要求选用联合接地。各机房要求所有的弱电机柜,箱体及设备提供一个接地点,保证能正确的和任何设备连接,保证接地的延续性,所有的接地线有铜芯导线,铜排组成。

5.1.3 设备间要求

设备间及配线间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2) 温度保持在18-27摄氏度之间。

3) 湿度保持在30%-50%之间。

4) 通风良好,清洁。

5) 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6) 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

7)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8)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内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若根据设备、环境要求需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应作防静电处理。

9) 应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10) 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处。

11) 设备间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

为了便于网络设备的跳接管理及维护,本布线工程设计建议设备间与配线间设置同一处。

6. 设计总结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新兴的智能化建筑,其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介质

的物理架构,在布线方面要求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综合性,并且易扩展、方便维护和管理。

本方案是以国家游泳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的具体需求为基础依据、以GCI的数据网络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为技术实现,参考国际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及业内领先的案例设计而成。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本地区的重要场所,中心决策层能以通信行业专业化的高度,以“One Shopping”(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来参考审阅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管理智慧!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5

因此,寻求一种更合理、更优化、弹性强、稳定性和扩展性好的布线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不但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迎接未来对配线系统的挑战。

基本情况分析

该酒店是北京市北部配套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高级涉外酒店,可为中外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酒店将以“宾客至上、信誉第一、服务周到、顾客满意”为经营宗旨,以“安全、周到、方便、快捷、温馨”为服务标准,以“微笑服务、敬语服务、亲情化服务、超值服务”为特色。不断提高酒店知名度,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酒店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一流的经营管理目标。

设计概述

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建议各楼信息点配置如下:

酒店分为地下4层,地上34层,总共38个层次。

酒店为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星级酒店,为了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了六类系统,垂直干线系统采用万兆多模光纤。

为了使语音与数据能相互兼容,语音部份与数据部份全为六类布线,工作区模块面板也采用六类模块。

因酒店的建筑面积较大,所以酒店分为两个弱电井,弱电井1集中95%的布线,弱电井5%楼层的布线。

酒店中心机房设在地下B1F层。

通过以上布线,可保证各个房间的语音可通局内电话与电信市话;网络可接入LAN实现办公自动化,若有必要还可接入综合网连至INTERNET或改为语音点用。

布线方案说明

整个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构成。

以下按各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说明,在本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布线系统的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及可扩充性和安全性。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实际高带宽的传输,数据、影像的高传输,数据点、语音点分别采用语音模块和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KJ-11-6,使用国标单双口防尘墙上型插座面板FP-11-1(2),无线AP点不使用面板与模块,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接收(发射)器的端口。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

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土建装饰工程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

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及以后的各数据、语音信息点交互使用的方便考虑,数据、语音传输选用六类非屏蔽四对双绞线UTP-11-6-4P。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常用设备包括24口配线架PP-11-6-24、110配线架110P-3、1U理线架CM-12-1U、RJ45跳线PC-11-6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如机柜(AB-11-66-42),由于主干光缆采用的是万兆多模光缆(50/125),所以光纤跳线与尾纤同时采用50/125万兆多模光缆,常用产品包括:ST多模熔接尾纤(FF-ST-A1a-1m),2米ST多模光纤跳线(FJ-ST-ST-A1a-2m),光纤配线架(FB-11-24)等一系列产品。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管理间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管理间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垂直干线的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合用户今后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我们采用8芯万兆多模室内光缆(GJFJV -8A1a)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由电信传输进入地下一层中心机房,由垂直干线连接到各弱电井,语音部分使用5类50对大对数(UPT-11-5-50P)。

5.中心机房子系统

中心机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实现每层楼汇接来的电缆的最终管理。常用设备包括24口配线架PP-11-6-24、1U理线架CM-11-1U、RJ45跳线PC-11-6,光纤配线架FB-11-24,ST多模熔接尾纤(FF-ST-A1a-1m),2米ST多模光纤跳线(FJ-ST-ST-A1a-2m)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如机柜(AB-11-66-42)。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6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这个名词经常被提起。“智能建筑”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并使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智能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建筑,中国也把智能建筑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权威专家认为,网络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组成了智能建筑中最基础的链路部分,是其他系统的载体。

工程概述

本次工程是一所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公楼。本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为一层。其中一至十层为办公用房,十一层至十三层为实验室,十四层为大会议室,地下室为各类机房和总配电室等,属于高层二类建筑。

系统设计目标

在网络建设中,布线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次性投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很难以追加投资的方式来提高它的性能。布线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使用性能和效率,所以布线系统的规划应以目前所能达到的尽可能高的性能为标准。

符合最新国际标准ISO/IEC 11801和ANSI EIA/TIA 568A标准,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

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象传递。

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或微机设备。

能够支持最低100MHZ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DDI、ISDN等网络及应用。

系统设计原则

适用性:从该系统能提供综合服务这一基本功能出发,主要满足以下诸项对布线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的需求: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25年不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兼容性:能满足楼内各种通信设备的功能要求,即在不同楼层里搭建特定的通讯子网;在大楼任意的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即提供统一的线路接口,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

可扩展性: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模块化结构:综合布线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可以使得在投入运行后的维护工作中,备品备件储备少,故障检查定位快,运行管理简单。

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经济性: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按照每个模块的不同作用,国际布线标准协会的EIA/TIA 568B综合布线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适配器及连接于办公区与适配器之间的各类跳线组成。工作区的六类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A/B的连线标准。每一出口都可以连接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在工作区子系统中,在大厅及会议室安装无线AP点,满足无线网络接入的需要。在电教室、领导办公室等房间安装地插,其余信息点均采用墙面式安装,本工程共计1700个信息点。信息点与终端系统之间通过使用软跳线连接,ADDISON布线系统中的跳线每一根都通过严格的TIA Patch Cord的严格测试,保证每根跳线的都具有较高的性能。

信息插座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电信插座的实际用途。这样的标识为电话、电脑图标,既可防止电脑插头误插入电话插座后由于电话振铃信号烧毁电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而且也不影响系统的方便互换。双层面板的结构可以把螺丝孔隐蔽,在具有牢固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配线间到工作区子系统之间的线缆组成。根据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选用带十字骨架的4对6类非屏蔽双绞线。该线缆信道带宽应高于250MHz,支持10BASE-T,16Mbps,100BASE-T,1000BASE-T,ATM155Mbps,ATM622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双绞线采用23AWG铜导线,稳定的PE、PVC材料,保证线缆具有良好的性能,柔软的十字骨架设计,既能保证每个线对能有良好的隔离性,又能使线缆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使线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维护也更加方便。水平的双绞线和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通过天花板上空的弱电桥架敷设。

3.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主机房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数据主干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楼内采用6芯室内多模光缆(62.5/125)。语音主干使用三类25对大对数电缆。多模光缆(62.5/125)具有较粗的纤芯,使得光纤熔接、对接比较容易实现,支持从10/100/1000Mbps以太网的应用,符合Bellcore,TIA/EIA 492及ISO 11801标准,并符合TIA/EIA 455商业楼宇布线标准。850nm波长的带宽超过200MHz。

4.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数据点端接采用24口RJ45配线架,可以方便地通过跳线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管理间根据信息点数的不同配置数量不等的24口模块化RJ45配线架,配线架上使用与工作区相同的RJ45模块,以减少备品备件的数量,降低维护成本,并使用1U高的理线器进行跳线管理。

语音点使用110配线架,如果语音点和数据点互换,可以通过110转RJ45跳线进行跳接,而不用更改线缆的端接。在每层都设置一个管理间,用于本楼层信息点的管理。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大楼与外部通讯的枢纽,主要布线产品为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本工程中,将设备间设置在地上7层的计算机机房,尽量减少垂直系统的路由长度。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7

关键字:项目案例;综合布线;驱动式教学

基金项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综合布线技术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JY19)

1 引言

21世纪迎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随着综合信息系统在交通、电力、银行等行业的应用,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网络综合布线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综合布线是一门工程技术,实际工作不但要求具有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安装、测试验收以及维护的技术能力,还必须具有工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掌握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的相关知识,因此该课程应具有技术性和工程性的双重特点。

2 目前教学现状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在我国楼宇建筑和网络工程中的迅猛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综合布线技术逐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和智能楼宇建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因其比较偏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职校开设较多。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了解一般楼宇综合布线的常用材料和品牌,形成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课程名称一般定为《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等。在国外,学习综合布线课程后,学生不仅要完成校内实验,而且必须在企业进行带有职业性、专业化方向的工程训练,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大一1个月,大二2个月,大三3个月,有的训练带有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课题的性质。学生不但在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实习,而且还有到跨国公司,甚至到国外的企业进行数月甚至长达一年的实习。

《综合布线技术》是工程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以后的深造和工作。在开设过程中,相关学校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例如很多学校已经把该门课程做成了精品课程,写出了一些教材与实验教材,条件好的,还以校园网为实际项目指导学生实践。目前关于高校的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颇多,但是各个高校的基础不一样,学生的素质程度也大不相同。对于我校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真实项目案例驱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缺陷,还未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3 项目案例分解与应用

项目驱动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在《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数字校园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驱动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全过程按照工作流程指引学生学习,建立了提出问题(施工方案需求)、分析问题(施工技术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项目测试一验收),使学生在实践任务的前提下掌握知识。本项目将要建立一个教学网站,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实训课每5位同学分成一组,每组成员不同分工,完成案例的实训任务,这样提高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并且不同组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

表1:项目任务分解与评价表

4 结束

项目案例驱动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主要是对高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走向综合布线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董黎明;孟昭文;郭新.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 进港航道 平面布置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6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69-01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稳定发展,出港航道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采用港区共用航道出港需要进行交通管制。确保航行船舶能力保持安全距离,并可以配合辅助船舶完成护航。船舶进出港进行航行的过程中会对港区巷道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结合港口航行实际情况,形成港口巷道平面布置设计与优化方案。

1 航道选线制约性因素分析

1.1 平面限制因素

(1)水下浅滩暗礁

暗礁或者浅滩都可能会对船舶行驶造成安全隐患,为此,需要完成必要的地质勘测,对浅滩以及暗礁位置进行开挖或者巷道设计,确保可以有效满足航行需要。

(2)岛屿、国境线以及通航限高区

对岛屿以及国境线等区域需要设置特殊要求,航行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尽可能进行避让。

1.2 水动力因素

巷道平面布置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水动力环境产生的影响,进港传播航行速度相对较低,尾斜浪会造成船舵发生变差,驾驶员不易掌舵,应当避免免受±30°范围内的尾斜浪。工程海域潮流集中可以表现出更强金的往复流。

1.3 泥沙输移因素

人工开挖巷道淤积产生是因为港口附近沿岸泥沙输送造成的,航道选线也应当与潮风潮谷前后历时长等有关,为此,主流方向产生的夹角需要能够控制在20°范围内。

2 巷道选线原则

2.1 巷道布置也必须保持整体性,与总体港区规划等之间相互协调;

2.2 充分满足相关规范的需要;

2.3 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自然水深情况降低航道疏浚量;

2.4 航道也应当将风、浪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降低航线与强风等之间产生的夹角,确保航行安全性提升。

3 航道布置方案

结合航道选线原则以及平面约束影响因素,同时综合整体规划设计、水深情况以及部分岛屿及临时性海洋倾倒分布情况,确定了多个航线方案。

A北线方案1:

航道口门到港区部分的实际水区航程为15km,这当中包括H1-H2段航段轴线为281°~101°,实际航段长度为13km。H2-H3段轴向范围为350°~170°。

A北线方案2:

航道口门到港区部分的实际水区航程为14km,航段轴线为287°~107°,这个方案中的船舶主要设计在了防波堤外侧的位置上。

中线方案1:

因为北线方案当中H1-H2的轴线实际方向能够达到327°-147°,此航段当中形成的长度为11km。

中线方案2:

因为北线方案当中H1-H2的轴线实际方向能够到327°-147°,此航段当中形成的长度为5km。

南线选线方案:通过沿海推荐线路到港区范围内的行距能够达到39km,这当中H1-H2的轴线方向走向能够达到50°~229°。H3-H4航段轴线产生的实际走向范围在20°-199°之间。

4 与平面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4.1 主航道影响分析

北线方案当中需要能够结合部分主航道以及航线交叉线,这样对主航道通航的线路产生影响。中线以及南线设计方案会偏离主航道,为此对通航环境并不会产生影响。

4.2 对A航线岛屿限制水域之间关系分析

北线、中线以及南线方案当中设置的航线主要在岛屿限制水域的范围之外。

5 工程量因素分析

北线方案航道实际水深状况相对更好,航道只是需要对布局进行疏浚,因此工程量相对较少,中线方案中会穿过浅区,南线方案中进港位置则需要进行开挖,航道疏浚实际工程量相对更大,其中南线方案中实际航线可能更长,为此,需要设置更多的浮标。

总之,北线方案实际需要的工程量相对更小,前期实际投入不多,但是船舶的适航性能力不强,项目建设之后交通管制相对更高对主航道产生的影响也因此相对更大。南线方案整体上并不会受到泥沙扩散产生的影响,且相对限制水域之间的距离更远,但是航线相对更长。中线方案需要穿越多浅水区域,因此疏浚工程相对较大。通航水域均在限制水域之外。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港巷道平面设计以及优化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坚持航道选线方面的重要原则,形成合理性方案。同时也需要关照不同方案设计、水域平面制约因素以及水沙动力环境等多角度完成综合比较,并最终形成可以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合理LNG传播选线方案。下个阶段能够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完成验证,进一步实现优化布置。

参考文献

[1] 陈哲淮.小港池海港波浪条件与平面布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 郝忠毅.长兴岛30万吨油码头平面布置与码头结构方案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2.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综合布线工程;工程监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723-02

质量管理作为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综合布线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综合布线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布线工程的竞争能力,促进综合布线工程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仍然较差,本人曾参与了电力系统内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为了论证电力系统内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我以电力系统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为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电厂和电站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当前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综合布线项目工程没有设计就施工,有的综合布线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设计,多数工程未经验收就投产使用,甚至有的工程没有立项擅自开工建设,不能认真执行有关制度,违规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和项目的随意性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建设主管者对基本建设程序学习理解不深,对国家、工信部、总公司及相关的政策、规章缺乏了解,对集团公司制定的具体操作规定不熟悉,造成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

1.2 缺乏较完整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有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前没有规划,建设前没有工作计划,在对建设条件及环境考虑不周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工,边建设边协调,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和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对市场及用户的分布胸中无数,不能较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方向,缺乏一个与综合布线工程建设和市场需求相配套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所致、综合布线建设工作不能做到全面调查,建设工作较被动。

1.3 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有些单位在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或聘请无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混乱,其施工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施工中没有关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工程遗留隐患较多,为维护工作带来不便。

1.4 申报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监督不及时

有些综合布线工程未按信产部《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监督申报和竣工验收备案,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有些综合布线工程未按信产部《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监督申报和竣工验收备案,造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5 质量管理未能体现全过程的思想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合格的产品,现代质量管理无不强调预防的思想。现代通信工程应通过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从而降低故障成本,减少返工损失,以达到通信工程追求的以最低的成本得到合适的产品。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工作重点仍放在事后的检验把关上,对事前的准备和事中的管理则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在我们现在的管理中,对工程的验收不重视,随工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尚存在漏洞,初验、终验两阶段验收执行的不利,综合布线质量难以保证。

2 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程监理

鉴于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其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项目环境变化快速、人员流动频繁等情况,移动通信行业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目前,分析综合布线工程建设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矛盾,研究出一套适合移动综合布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2.1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原理

综合布线工程的工程主要特点是:隐蔽工程多,点多分散,不易管理的工程。如管道工程、电缆工程、光缆工程、电源工程、接入网工程、无线综合布线基础铁塔工程、传输工程。对投资额大,监理效益好的工程一般不进行监理。如交换工程、大规模传输设备工程、无线综合布线设备工程。移动综合布线工程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管理原理也遵循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有关质量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有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工程等,它涵盖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智能大厦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及项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地规划和管理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并以此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当前,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这里结合工程监理有关质量管理原理,分析移动运营商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

2.2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流程

根据《通信质量监督指导》规定,工程监理按以下流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2.2.1 申报阶段

受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后,确定负责该项目的质量监督工程师和质量监督员;对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收取质量监督费;签发通信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2.2.2 检查阶段

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抽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填写《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缺陷,书面通知责任方,责令其改正;改正后再检查,直至符合要求。

2.2.3 竣工阶段

参加受监工程的竣工验收会,主要对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时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向委托主管部门报送质量监督报告;审查建设单位的报备材料。

2.3 基于工程监理的综合布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重点把握好三个可行:市场回报可行、技术方案可行,投资可行;设计审查包括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设计,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要有设计,小工程可以简化,但不能缺少,设计审查中重点要把握好;落实,即可研中的方案要落实到可操作程度,可研中的投资估算要落实到细节;周密,尽可能把工程中的技术细节,特别是工程接口部分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并有正确的解决方案;招标,工程中各种采购行为都必须按招投标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方案审查,目的是加强项目的超前管理,重点是进度计划,对进度计划中的管理点要有提前地解决方案;工程预算,严格管理工程预算;质量保证方案。设计变更的审查,工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要对原设计进行变更,在处理这种情况是要注意:一定要按程序办;必须进行总量管理;验收,工作所有的工程,不论大小,必须经过验收才能投入使用;验工计价和竣工决算,要求准确,没发生的工作量不能计入,发生了但不属于本工程的费用不能计入;试运行,终验及转固。

总之,我们针对移动综合布线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移动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理应全面推广通过通信工程监理来进行质量管理的模式以提高移动综合布线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卫.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8-293.

[2] 杨海容.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08(2):33-36.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综合布线应用主要产品发展

1综合布线的应用

传统电话布线最大的问题是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图像、通信构成多媒体应用。综合布线不仅为电话通信服务,而且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服务。由其属性可以成为传输的高速化、布线普及化、服务的语音、数据综合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接入网到终端之间,为最终100M传输创造条件,也可能是将来B一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解决模型。

综合布线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产业,表现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综合布线在于布线结构化、综合化的理念能够适应信息通信向标准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标准化方面,综合布线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设计原则,支持众多厂家的系统及网络;从宽带化方面,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方式,具有传输速率高及带宽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网络高速带宽的需求;而综合性是最突出特点,它将建筑物中多种配线系统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中,满足用户对语音、数据、图像以及控制信号综合传输的要求;它的模块化结构使布线系统可管理,满足信息网络布线在灵活性、智能化及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10余年的应用过程中,综合布线系统一方面在综合电话、数据通信应用方面纵深发展,得到迅速增长。譬如提高传输速率与带宽,改善传输性能保证网络数据流量,充分考虑网络持续发展的需求,使综合布线系统能够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从综合布线管理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出发,更新综合布线的管理观念,实现对网络物理层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立足于结构化和综合化,扩展其应用,为适应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发展集成布线和家居布线,为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信息平台。因此综合布线作为可持续发展行业,在今后的时间里,可望继续高速增长。

2主要广家和产品

2.1AVAYA公司是从原Lucent(朗讯)分出来,负责综合布线铜缆双绞线、计算机网络、无线移动通信等产品生产的公司。由于它是建立在贝尔实验室科技成果上的跨国公司,因此成功地解决了GigaSPEED千兆网络布线解决方案,powerSun布线解决方案,OptiSPEED光纤网络解决方案,WaveLAN无线局域网络解决方案,HomeStarwiringSystem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解决方案。SYST|MAXSCS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每个部件都是由贝尔实验室按照包括IS09001制造和定量控制流程在内的,极其严格的制造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测试。这意昧着比采用多厂商部件构成的网络具有更高的性能。

2.2N0RDX/CDT(丽特)公司也是每个部件接插件及缆线都由本公司生产的公司,坚持干兆标准的发展及IBDN新系统研制开发。IBDN1200System是5类增强型系统,IBDN2400System是6类布线系统,IBDN4800System则是超6类布线系统,带宽可达到400MHz,不仅解决常温下的6类传输,还能解决40~50℃温度条件下的6类传输。N0R0X/CDT公司还首创RUN智能家居布线系统。(整理)

2.3SIEM0N(西蒙)公司不仅能提供综合布线非屏蔽双绞线UTP解决方案,还能提供综合布线屏蔽双绞线解决方案。西蒙SYSTEM6三重平衡技术使能点优化技术,保证最大的线对间隔离,线路板的非平行“线对”平衡设计提高产品串扰性能。西蒙公司的6类线缆和西蒙公司6类接插件构成完美组合,满足用户对高速网络应用的要求。西蒙古RA系列7类插座,可满足7类布线系统上的所有应用。西蒙TBIC为大厦铺设了一条通用的信息通道,满足大厦内话音、数据、图像及各控制系统弱电信号连接的需要。

2.4IBMACS先进布线系统是用旧M在网络整合和系统集成方面的经验进行设计的。具有从非屏蔽的解决方案到高端的系统,如6类、7类和光纤解决方案的全系列产品,具有从普通的PVC材质到低烟、阻燃、无毒的LSFRZH的安全可靠材质,具有从系统设计到安装实施和系统保用的服务,提供从网络基础到智能建筑构建的完整解决方案。

2.5Datwylg(德特威勒)公司在1998年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建立亚太区总部,与江苏中天光缆集团合作,生产非屏蔽双绞线(U刑,并针对中国市场特点,推出125MHz和200MHzUTP系统。德特威勒也是能生产全系列屏蔽布线产品的厂家。

2.6Rit公司能供应减少面板跳线的综合布线产品,如提供SAMRT带有革命性的配线转换开关。配线架安装有唯一获得专利的无源电路,用以监视在线和实时的连接信号,同时大大超过5类和6类的性能要求。

2.70RTRONUS(奥创利)能提供GigaM0超5类信道产品GigaMo+6类信道产品,Momentum模块式光纤系统,Trans0ptix媒体转换器、光纤到桌面系统,以及InHouse智能家居及小型办公环境系统。

2.8Panduit(泛达)布线解决方案,MINI-JACKSe类模块插座,GIGA-mANNEL千兆位信道6类模块插座,IDCls在点旋转900端接时线缆无绞合开露长度,简便快速的端接,壁装DATA-PATCH配线架,为使用标准19英寸支架设计的电缆管理系统,PanWay表面布线槽,Par1一Code标识产品,泛达住宅小区布线解决方案也为综合布线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9MOLEX企业布线网络,提供优秀的铜缆、光缆解决方案,确保可靠的资信传输。RJ一45DataGate插座配备了新型内置防尘盖。这种自动门可以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插座,同时允许单手操作。

2.10Brand-Rex奔端结构化布线系统具有GigaPlus增强型5类4对电缆,Cat.6plus6类电缆,MFS通用光纤布线系统的室内光缆、室外光缆、配线架、跳线及连接附件,奔端还具有Bl0lite吹光纤系统,吹光纤微管、光缆、配线架、墙上和地面出口、光纤跳线,以及吹光纤机、微管切割及测试工具BloTwist吹光纤复合电缆等。

2.11CUPSAL奇胜电器M|NDER智能家居系统,是继C一BUS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之后的高科技产品。可以把多种家用电器连接到系统上,从而用简单的控制方式来实现所有电器设备的控制。

2.12WONDERFUL万泰E|ite5类、5e类、6类UTP、FTP电缆及接插件配线设备,光缆系统能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2.133MVo|ition全光纤布线系统成本是常规光纤系统的一半,可满足千兆以太网,自bit和XGbit传输速度所需带宽。

2.14P|RELL|比瑞利电缆有限公司能将高速的全光纤布线系统,送到本地区区域网络,以形成全光网络。

2.15Be|denMediaTwist百通多媒体双绞电缆形成多家综合布线接插件厂商的0EM产品,为缆线生产的龙头厂商。

2.16FLUKE福禄克DSP40∞、DSP4100仪器,北京st.Virtue圣德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WireScope350都为6类线电缆测试提供了可靠保障。

以上这些综合布线生产厂商的产品介绍不分先后。有不少生产厂商未能列出。

3几点意见

3.1要大力加大综合布线产品的国产化程度,目前国内产品的占有率太低,市场份额太小,国内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厂家,主要为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普天楼宇科技公司的普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能提供5类通用标准8线式插头,5类4对非屏蔽电缆,超薄的面板仅6mm厚,且没有一颗可见的螺钉,免专用接线工具,使得用户更加方便。今后要紧跟国际潮流,加大研制力度,成为国际水平产品。国产化的一种做法是南京普天的方法,而另外的方法是使国外产品在国内落户,德特威勒及科龙都在这方面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