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设十篇

时间:2023-03-31 11:29:30

景观建设

景观建设篇1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使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在这股广场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各地城市纷纷建成了一批广场,但由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城市(如大连等)在广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在建成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尺度过大

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特别是地县一级城市的广场,有许多在规划阶段就没

注:虽然按使用功能来划分,广场有交通集散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等多种类型,但本文着重议论的是游憩广场,也就是一般常说的“市民广场”。

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县市的广场面积达到了10hm2,还有的甚至超过了30hm2。按广场用地1m2/人的规划指标结合当地的人口来算,明显超标。再者,在城市中建广场也不宜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适当分散,建成一个广场系列,扩大广场的服务半径,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并且使每个广场依据其功能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使广场更具亲和力。

需要指出的是,广场空间并非单纯的尺度问题,它是由活动内容、布局分区、视觉特性、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如当人们走在一个狭小的仅有3?/FONT>5m的长街中,突然走入一个有20?/FONT>30m的开阔带,就有步入广场之感。如果广场实际面积并不大,却缺少可供活动的设施和休息的依靠,也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和“大而不当”之感;相反,在大的广场中如有详细的活动分区和相应的设施,也会使人感到很丰实[1]。

2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见附图一)。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广场围合图解

在研究广场空间时,不妨也提一提“阴角”空间。所谓“阴角”,以容器“升”为例,是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所谓“阳角”是指其外侧凸出来的空间(见附图二)。在外部空间中,这种“阴角”空间实际是在领域上包围广场,将其包含于内侧之中。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广场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多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能为城市增添美丽而吸引人。

有的广场周边的围合建筑在立面造型及体量上也缺乏统一,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性,其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统一规划或是新建筑没有与旧建筑相统一。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手法有三种:1、向心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会使得广场的围合感及整体性都非常好。如合肥的明珠广场(见附图五)。2、轴线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矩形广场,能获得一种特殊的肃穆气氛,尤其适合于政治性、集合性广场。如成都的天府广场(见附图六)。3、特殊式平面布置。在广场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新建筑可以采用寻求以旧建筑在布局上的共性特征为媒介,借助这种“特征”与旧建筑布局“对话”的手法,使广场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3]。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见附图七)。

3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棗见附图八);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如意大利锡耶纳广场举行的赛马节)。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4]。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在广场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4大草坪的弊端

4.1可接触性不强

国内一些新建的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工整的修剪图案,在重视观赏性的同时造成了单调和机械,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广场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游人拒于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而且会造成广场很大,视觉空间开敞,但游人只能在路面和局部硬质铺装上活动,游人容纳量小的矛盾。国外的一些地区在处理草坪的使用与维护问题时,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块,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从而把这对立的二者巧妙的统一了起来。这既养护了草坪的生物机能,又增强了草坪的可接触性。这些成功的处理手法可供我们借鉴。

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除了保障公共行为的实现外,也要做好领有空间的设计。能否保障半公共行为和私密行为的实现,这既是社会对人的态度的体现,也是广场设计品位高低的反映[5]。但是,在漫无遮挡的广场平面空间中,游人的私密行为又怎能得到保障?那些依依的有情人又能在哪里说悄悄话?这不禁使当前的一些广场失去了应有的人情味。所以在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有人提出“小就是美”确有道理。领域性的创造可运用植物、建筑小品及铺地等多种手法,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及开敞空间,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4.2对不同季节处理重视程度不够

不同的季节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景观特色,在广场设计时理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大草坪这种单一的景观处理手法实难与各季节的景观特色相协调。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游人无处躲避烈日的烘烤;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广场呈现给人的将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不利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广场的吸引力及重游率。所以广场设计应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做相应的植物配置及景观处理。在南方城市棗如深圳新建的一些城市广场,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一些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广场一年四季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北方城市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冬季植被比较单一,但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如哈尔滨的建筑艺术广场,在冬季就举办冰雕、雪雕等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广场内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广场作为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生活服务性场所应尽力满足游人多方面的行为需求,使游人在广场内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务。在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对重庆人民广场调查分析报告中曾体现了一些受访群众的意愿:他们希望广场应多设置美观耐用的固定长凳,设置必要数目的电话亭,设置一些挡雨设施等[6]。这反映出目前广场中存在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这样会制约广场服务功能的全方面发挥,减弱广场的舒适性及吸引力。在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以体现广场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6管理及维护水平滞后

有些广场在设计时及建成后,均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但后期管理及维护水平却没有与之相匹配,广场中部分景观及设施的损坏没有及时得到修复,以至造成广场整体景观的破坏。更有甚者,有的广场几乎已经沦为乱放车辆的停车场。

广场在建成后应立即建立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时刻监控着广场内的各项设施及景点,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保障广场的服务功能及整体景观。对于在广场中随意停放车辆的现象,应严加限制。所有城市广场的建设项目应由规划主管部门独立归档,以便定期跟踪检查,对于违规行为应立即予以处罚。在另一方面,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积极参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使用者,也是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证。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的城市建设将更富生机、更有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柯,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8,75.

[2](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4—45.

[3]梅洪元.东北地区城市广场改建中建筑创作手法与途径[J].建筑师,29.

[4]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规划师,1998,1.

景观建设篇2

本文主要从景观建筑在园林中的意义出发,对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应用

1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1.1景观建筑可满足设计意图的需要。

景观设计的灵活性能很好的反应设计者的设计思想,通过现有的环境与园林设计所要表达的感觉、所要展现的样貌、所要达到的要求进行结合,可以从整体上呼应园林的主题,突出园林的特色,并加入自己专属的味道,形成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的和谐景观。所以景观建筑设计意图与园林设计的主旨是密切相关的,它关系着园林整体设计的质量与成败。

1.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景观建筑作为园林设计的主体,满足了园林设计的需要,并与自然风光和谐的融合。景观建筑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多以组合的形式存在,将景观建筑的组合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达成美的体验,并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景观建筑的合理应用将会使园林的整体布局得到调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将某个建筑作为重点来展开布置,相呼应游廊等附属建筑,使之与景观建筑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人们在观赏游玩中会被自然景色和景观建筑所吸引,使游玩更加满足与丰富。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往往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来让游客们驻足休息,是人们小憩的场所。通过借景的方式,可以使园林景观增添艺术性,满足了设计者们对艺术意境的表达,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观赏需求,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凉亭的布置与设计。

凉亭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它的存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可以作为人们休息、乘凉、避雨的场所。一般来说,凉亭是独立处于园林景观的内部,凉亭的设计种类大体分为两种,即传统凉亭与现代凉亭。传统凉亭的形状主要有多边形、梅花形等,亭的顶部多以单屋檐和双屋檐为主,有时候也会用多重屋檐来设置。现代凉亭的顶部大都设置为平面图形、弧形和坡面等形态。亭顶的多种形态与亭的多种形状可以自由组合,使得凉亭的形状可以千变万化,样式精美,姿态宏伟,给予游客对于美的极致享受。凉亭在园林景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要设在有水、有树、有花、有草、风景优美的地方,让游客不自觉的放松身心完全投入到美景中去。

2.2桥的设计与建筑。

大多数的园林景观都建造在有水的地方,因为水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风景,而且可以给空气进行加湿。人们想要靠近河流水流,来呼吸清新的空气,观赏河流水流的美丽之处,所以桥梁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桥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也作为景观建筑的一部分发挥了其艺术美的观赏作用。桥的设计可以扩充景观的面积,还可增加景观的层次性,给人以层次分明的感受。在小型园林里可以将桥设计为精巧的拱形桥,并要与水面十分接近,让游客更加的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大型园林里,可将桥设计为这个园林的标志性景点,桥的设计不仅要有特色,而且要与整个园林设计主旨相辉映,与园林的自然景观相呼应。使得桥的存在是对园林景观的锦上添花,让游客们对之流连徘徊,过而不忘。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杭州西湖上的断桥,这座桥本身不管是位置、还是形状都是设计的很巧妙、很合理的,使人们更加愿意去这座桥上走走停停,欣赏沿桥风景。

2.3廊的设计。

廊可以将建筑物与外部空间链接起来,是一个过渡性空间,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空间,而且使得园林景观整体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游客可以在廊中休息、遮雨、遮阳,使游客充满安全感,也会让人感受到人与景的完美融合。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岭南地区四大名园之一的“浣红跨绿”桥廊,它完美的阐释了廊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园林设计离不开景观建筑的装饰与修饰,景观建筑作用在园林建筑才能发挥的更加彻底,它们的完美融合将会给人们带来最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最自然的风景体验。

作者:程韬 郑东辉 王玉松 单位:河南省豫广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妩怡.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24):165,149.

[2]李睿.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2):129.

景观建设篇3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建设;问题;设计分析

1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概况

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观赏性和服务,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所谓城市街道景观就是道路两旁提供观赏和服务的设施,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相似,每个城市都要建设出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街道景观,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得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观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地域文化无关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观建设中,人们都喜欢运用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建设,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应用到街道景观建设中。但是,问题就产生于此。街道景观建设主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搬用别的城市历史文化则显得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确应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只应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达不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2.2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

在应用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当代的文化。作为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首先它是应用于当代人的,理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街道景观建设在体现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设计会为了追求历史感,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这样的景观不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用与欣赏。

2.3街道垃圾影响美观

如今,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点,就是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洁,干净的街道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觉,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路边,有的人在街边摆小吃摊、烧烤等,吃剩下的残羹和垃圾就随手堆在路边或树坑里,加重清洁人员的负担。所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街道景观建设出一份力。

2.4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地区由农村变为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古建筑群就这样的被摧毁,更有甚者为了采矿,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离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灾。新建的楼群景观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使空气质量变低,蓝天也失去了色彩。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2.1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果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样,各有特色,就不会出现城市景观建设雷同的现象,同时每个地区的文化色彩都能够得到传承。但是,发扬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现,其文化精髓也要体现出来,

2.2增加时代文化精神

时代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时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观赏灯等设施,都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这些设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方便人们的夜间出行等,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城市绿化

(1)街道景观的建设与人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观建设的质量。(2)加强街道的绿化建设。绿色是一个城市最健康的颜色,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树可以乘凉,人们走在街上就能闻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观建设中,绿化设施必不可少。

2.4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城市发展就忽视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所谓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生态保护问题更应该刻不容缓,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得遵守它的规律,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欢乐。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景观建设篇4

**大陆连岛工程及接线、白沈线和329国道等本岛主干道景观,是反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作为港口旅游城市特色和品位的重要载体。目前,这些道路沿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山体破损、建筑杂乱、绿化缺损、环境脏乱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为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力争到2009年大陆连岛工程贯通前,基本建成交通顺畅、环境优美、整洁大气、绿色生态的富有**特质海岛风情和现代气息的景观交通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性原则。依托沿线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以植树造林为主,适当配置园林绿地等,组织疏密有致、封闭与通透相结合的绿化生态空间,营造车行景移、引人入胜的动态景观。

(二)坚持特色性原则。利用“港、桥、岛、海”独特景观,融合沿线古村民居、渔岛风情、雕塑小品,精心营造富有**海岛特色、现代气息的景观线,给入岛者带来“人在车中游,车在景中行”的旅游享受(具体要求见附件1)。

(三)坚持畅通性原则。景观建设必须配合和满通的安全、通达、快速和无障碍的要求,尤其要确保主干道岔口弯道、坡行道、闹区口等复杂地段的交通顺畅。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规划管治。精心编制《**大陆连岛工程沿线景观建设规划》,作为工程实施的指导依据。道路两侧严格“绿线”控制管理,确保绿化美化建设用地。按照空间形态完整、色彩和谐的要求,加强沿线城镇、村庄规划管治。严格审查沿线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景观建设与沿线新渔农村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村民建房的审批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保护大鹏岛、册子等地的古村落、古民居。

(二)沿线绿化造林。道路两侧绿化造林按照《**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林局关于绿色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舟政发〔2007〕13号)要求组织实施。突出“生态”和“景观”两大功能,使主干道沿线有路皆绿,树木成线,林带成网,绿化成片。

(三)重要节点整治。整治主干道15个重要节点。其中大陆连岛工程及接线段包括沥港、东堠、册子、岑港、双桥等;白沈线包括东皋岭隧道、临城鼓吹山及接平东线处等;329国道包括鸭蛋山码头、定海青岭、临城惠民桥、勾山浦西、东港、蜈蚣峙码头、朱家尖南沙等。

(四)山体宕口复绿。全部关闭并治理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露天开采矿山。主要包括金塘、岑港、双桥、白泉、临城、勾山、沈家门等地采石场(治理计划见附件3)。露天矿山治理要因地制宜,切忌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及时复绿册子工业区块山体开采处。积极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工程,采取覆土绿化、易地迁埋等多种方式,限期整治沿线有碍观瞻的坟墓。集中生态墓区建设要加强规划,搞好绿化。

(五)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范围内有碍景观及违法搭建的建筑物和构建物,进行绿化美化。清除沿线积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粉刷美化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建筑立面,清理和规范沿线户外广告,改变破乱现象。实施“夜景亮灯工程”,保障夜间交通安全,美化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是一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事关我市的发展和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景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梁黎明市长任组长,周伟江、李善忠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城建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市农林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新城管委会、省连岛工程指挥部、市连岛工程指挥部、市电力公司、定海区政府、普陀区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委,具体负责统筹景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依据《**大陆连岛工程沿线景观建设规划》,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并于2007年6月底前上报领导小组,经批准后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段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攻坚克难,确保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具体分工见附件2)。

(三)落实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把大陆连岛工程及本岛主干道景观建设作为本地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景观建设工程补助。各有关部门也应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景观建设篇5

关键词:景观建筑;建筑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由于融合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形成了一门完整而综合的独立学科---景观建筑学,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更多的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 关注人的使用, 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发展与原生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 保持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可以说是广义的建筑学。以景观建筑学为导向形成了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的设计之路。

目前景观建筑学涵盖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所涉及的整个人居环境,任何一个专业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设计和控制景观建筑中的所有方面。即要求景观园林设计专业知识拓展以适应广泛的专业实践,故任何一个项目都要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协作完成。

1.加强专业间的沟通合作

实际上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工作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区别在于对人的行为与心理、形体塑造语言的把握、多因素之间的协调能力等等方面上,即对工程的空间、尺度、工作侧重点不同。

规划师的工作内容: 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可根据地域性质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建立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营构城市总体空间艺术布局、道路骨架、功能分区、城市主轴线经营、绿地系统规划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 而详细规划阶段其工作内容除确定地块建筑容量,确定技术指标外,更要注重体型与空间环境的营造, 且更多涉及建筑学领域, 应加强与建筑师的合作。

风景园林师:区域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规划、各级风景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城市绿化设计、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景观资源保护设计等,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无论是规划师还是风景园林师都必须有深厚的建筑学知识,而建筑师也应具备规划、园林的知识同时景观建筑学也不是单一组织形式和空间创造出来美的秩序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用大视角来平衡我们的创造和设计对自然和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改变生存环境的同时, 考虑是否可以和自然和平、和谐地相处。不同的专业人员各自发挥不同作用,或主导、或顾问、或协助摆正位置,协同工作。

2.具有多专业背景的景观建筑师

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

观建筑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 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景观建筑师更容易具有整合各环境要素的能力。

3.景观建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

3.1.尊重文化历史与艺术层“天地-人-神”的设计观

这包括潜在于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景观不仅仅事关环境和生态, 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问题。景观是家园的基础,也是归属感的基础。在处理环境问题、重拾文化身份以及重建人地的精神联系方面, 景观建筑学也许是最应该发挥其能力的学科。景观建筑学的这种地位来自其固有的、与自然系统的联系, 来自于其与本地环境文化相适应的农耕传统根基,来自上千年来形成的、与多样化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天地-人-神”关系的纽带。

3.2.可持续性和结合自然的整体生态设计观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将会成为设计者优先考虑的因素。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景观的地域性, 包括在当地寻找灵感和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 就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包括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自然过程与格局。保留、利用与再生场地中的景观元素和材料,并使它们发挥新的实用及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设计最大限度的顺应自然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也就是说利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观设计成这样一个有机体, 它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水与最小程度的依靠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使这个有机体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的运转及生长。它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 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 真实的生态之美及生态过程之美,是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必要元素。节约用水用地、对地下水的补充、新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主流。景观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 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 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3.3.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以人为本,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每一名设计师都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事关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景观建筑师的终生目标与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与人文的过程、保护自然与人文系统、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利益,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平衡。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应保护好大自然环境, 给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 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与占有;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以自然、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设计中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多方面的、多方位的关怀,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

人为本”的未来也许是“以自然为本”。

4.结语

当前我国景观建筑学总结起来就是关注环境结构关系与体型秩序的设计,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关系”设计,它探讨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场所人工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整合, 同时强调时间、四维空间的作用。关注体验的规划与设计,注重场所意义的表达。它既是交叉学科,又是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大,已经广泛的延伸到传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许多研究领域, 它涉及的工作对象可以从城市总体形态到公园、街道、广场、绿地和单体建筑,以及雕塑、小品、指示牌、街道家具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总之,以人类聚居的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为手段, 找回失去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鉴赏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 这是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实质与灵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走进当代景观建筑学[J].时代建筑,1997.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美]科纳.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景观建设篇6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建设

Abstract: In the gre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but also consider the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uxuriant growth,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人类与生物的接近程度将成为绿地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2.应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强调远与近、大与小、明与暗、露与藏的对比,烘托、借衬,更注重疏与密、高与低、俯与仰的搭配,尤重林冠线的变化和色彩调配。强调以植物组景为主,并追求色相与季相变化,特别注意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风韵美。强调景物之间的相互借衬与烘托,并注重外景的亲和、融合、呼应、渗透。在实践工作中,应充分发扬光大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美学观点,加以继承创新和发展。

3.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4.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通过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2008,1.

[2]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2,11.

景观建设篇7

蓬莱是现代化海滨生态风景旅游城市,全市面积1128.5平方公里,46万人,城市规划以蓬莱城区为主体、东部开发区、西部西城临港工业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格局,旅游业、葡萄及葡萄酒业、港口型工业、汽车改装与零部件加工业为蓬莱经济四大支柱产业,2003年全市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8661元,年度综合考核在烟台市排名第二,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57位,两年内上升了31个位次,是山东省位次上升最快的城市。

二、蓬莱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坐落渤黄二海分界线,拥有蓬莱阁、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蓬莱阁景区首批加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旅游业作为蓬莱市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观光旅游已经达到成熟期。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蓬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市年均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超过10亿元,占全市GDP的10%以上,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不仅如此,蓬莱旅游在整个烟台旅游业中也已经成为主角。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蓬莱市仅蓬莱阁、八仙过海口和刚开业不久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三个景区的门票收入就达到2000多万元,占烟台市所有景区收入总和的一半以上。

(一)蓬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蓬莱旅游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优势。一是神仙文化。蓬莱阁景区神仙文化特色鲜明,有仙神、道神、俗神、佛神,还有以丹崖、海岛、海市为内容的仙境,是典型的神仙文化集大成的景区,是蓬莱旅游的重要优势。以丰富而完善的神仙文化内涵为主,蓬莱阁、龙王宫、天后宫、八仙渡海口等系列景点,进一步突出了蓬莱阁“神”与“仙”的主题。二是港口文化。蓬莱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海军基地,浓缩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军事价值。投资5亿元的蓬莱水城保护利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05年内即可完全恢复明代水城古军港原貌,同时增加水城内旅游活动内容、展现我国古代海军要塞雄风及发展史、再现和活化古代水军训练和生活场景等工程。三是精武文化。民族英雄戚继光祠堂及牌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完成了戚继光故里景区开发建设,整修、恢复了牌坊街、戚家大院、戚继光兵器馆,再现了戚继光故居风貌。这一项目的开发成功,不仅新增了一处高品位的旅游景点,也成为一处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防教育基地。四是海洋文化。蓬莱拥有65公里的海岸线,有天然的海水浴场,3S优势极为明显,蓝天、碧海、沙滩及与其相连的田横山寨、田横环海栈道、黄渤海分界线座标、蓬莱阁西苑、兴瑞生态绿色庄园、海滨观光大道、文化广场、在建的投资4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最大的海洋世界项目等滨海景观,构成了蓬莱宝贵的旅游资源,加上近年来蓬莱将仙境历史人文景观与长山列岛的海岛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实现了与长岛强强联合,联手打造出“仙境之旅”精品旅游景区项目,开发了蓬长一日游、二日游项目,极大地丰富了蓬莱海洋文化内涵,较好地打造了这一山东乃至全国著名的黄金旅游板块。

(二)蓬莱观光景点众多。经过多年的建设,蓬莱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部级风景名胜区,蓬莱阁景区首批加入全国4A级景区行列。目前,蓬莱正在充分发挥特有的海滨、海洋、海岛和山岳等优势,全力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

当前,观光热点主要有蓬莱水城、蓬莱阁、戚继光故里、八仙渡海口、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兴瑞生态庄园、田横山寨、蓬莱阁西苑等景区(点),在建的景区(点)有妈祖文化公园、分时度假村、蓬莱村、艾崮山脉生态谷、瑞事临酒葡萄酒庄园、南王山谷葡萄酒庄园等项目,从而以蓬莱为中心,汇集烟台、龙口、长岛等众多特色旅游景点,加上渤海南岸绵延百里的海岸线和固有的山海自然风光,自然形成了一个驰名中外的“人间仙境”海滨度假黄金旅游品牌。

(三)蓬莱区位优势突出。蓬莱处于国家环渤海经济圈南中端,系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建设城市,属烟台规划的200公里沿海产业带最中心位置,各种资源富集,产业特色鲜明,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中心旅游城市的潜质。境内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陆路交通十分发达,威乌高速、同三高速连接市区东西横过、南北贯通,并行有206国道、牟黄公路等,新建双向八车道的烟(台)蓬(莱)旅游观光大道将烟台到蓬莱通行时间缩短到30分钟,东到烟台机场仅用40分钟,南到青岛仅需2小时,西到济南仅用3小时。山航旅游机场已投入使用并有飞往大连旅游线路。沿海有中心港口4个,其中,蓬莱水城古称登州古港,与泉州、扬州、明州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蓬莱民港是蓬莱与长山列岛连接的旅游专用码港;蓬莱新港、栾家口港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打通了胶东半岛到辽东半岛距离最短的黄金水道--蓬(莱)大(连)、蓬(莱)旅(顺)客滚运输航线,与日本、韩国等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航通商。黄(骅)烟(台)铁路从市郊通过,市区、开发区、西城临港工业区均设有站点,预计2006年内即可通车,为蓬莱海滨度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四)蓬莱外部环境优良。蓬莱旅游业经营发展长达二十多年,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深厚积累,特别是近几年,为了改善旅游服务环境,蓬莱投巨资倾力打造“人间仙境”旅游文化,全面加快“国际和平城”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电力充足,通信发达,教育先进,文化进步,设施齐全,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民风纯朴,风气高尚,发展海滨度假旅游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社会群众的积极响应,形成了热情、浓厚的海滨度假旅游发展氛围。同时,蓬莱在国内外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形象,正在通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等主办的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倾力打造“人间仙境”和“国际和平城”两块品牌。

(五)蓬莱旅游产业特点明显

纵观近几年来蓬莱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投资呈现多元化。近几年,我市积极拓宽发展思路,面向社会,借助外力和民营资本合力开发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产业。先后邀请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100多名专家教授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论证,制定了《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论证包装了70多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集中向外推介。继民营企业开发八仙过海景区一炮打响之后,我们又支持民营资本投资4.6亿元建起了国内最大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目前,我市旅游业共吸引社会资金60多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投入的60%。

二是旅游形式不断创新。旅游业要保持吸引力,就必须不断创新,推动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蓬莱阁西苑景区推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游园主题,让游客在大自然中尽情放飞心情;兴瑞庄园的海上水寨及农业产业园集休闲与观光于一体,受到喜好近郊游的城市居民的欢迎;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的建成,更是对丰富我市冬季旅游市场,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实现淡季不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旅游格局日趋完善。除水城保护开发、新天地生活广场等数个投资过亿元的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外,我们还配套引进了利群超市、滨海假日酒店、肯德基快餐连锁店、经典西餐等服务项目,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

三、蓬莱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旅游季节性强。受区位影响,蓬莱冬季时间太长,约占全年的1/3,旅游季节性太强,冬季大量设施闲置,致使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

2、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均衡。一是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购”、“娱”落后于“吃”、“住”、“游”,六大要素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差;二是信息化程度低;三是旅游接待设备设施陈旧,升级换代的任务较重,缺少高档次的星级宾馆,与发展休闲度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四是旅游企业无底线的竞争激烈,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3、观光型景点多,参与活动少。蓬莱业已开放和在建的旅游景点不少,但大多是观光型产品,静态的展示多,吸引游客参与的少,特别是能够产生巨大吸引力和震撼力、促使游客全身心投入、忘却自我、激起游客无限遐想和无限乐趣的参与性活动较少,产品结构较为单位。

4、市场结构畸形。境内游客占游客总量的95.6%,境外市场只占非常小的份额,发展很不平衡,在境内市场中,外省游客占90%,省内游客只占10%,开拓海外市场和组织本省人游蓬莱的促销工作做的还很不够。

四、开发建设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意义

1.可促进烟台地区旅游资源的结构优化,整体打造优质旅游产品。烟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投资旅游业,旅游业发展迅速,原有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旅游经济的确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体现烟台旅游整体形象的产品一直不是很鲜明。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开发建设,可以串起以烟台、蓬莱、长岛、龙口、莱州、招远等为主的烟台地区主要旅游精品,并延伸周边的旅游区点,为烟台旅游整体形象的打造发挥积极作用。

2.可促进烟台旅游形象的整体包装,利于宣传。旅游发展靠宣传,旅游形象靠包装。但宣传要讲究整体定位,整体包装,才能出形象,出效果。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形成,可以较好地促进烟台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用这条旅游线,包装起烟台的主要旅游精品,在国内外进行宣传促销,烟台旅游的整体形象必将日渐鲜明醒目,更有利于宣传促销。

3.提升烟台旅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旅游经济的大发展。近几年,烟台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全国旅游形势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为了站稳市场、提高竞争力,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开发建设,对于树立胶东半岛旅游整体形象,体现“魅力烟台”的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五、开发建设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建议

1.要注重做足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含金量。一是要保证旅游线上精品量大,品质精良。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对不够丰富的县市,或是虽然景点不少,但影响大、内涵丰富的精品少,旅游精品相对不多的地方,需要在规划、设计、定位等方面全力打造。二是芝罘、蓬莱、长岛、龙口等几个支点县市区要真正起到支撑作用,利用各自的旅游资源特色,搞好定位,成为这条旅游线上的亮点。比如蓬莱的定位应牢牢打在“人间仙境”和“国际和平城”这两张牌上,挖掘历史文化的底蕴和现代文化的魅力。尤其在历史文化挖掘方面,比如在蓬莱水城的保护开发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挖掘力度。芝罘、长岛、龙口等地也应根据各自的旅游资源情况,科学规划,高点定位,打造精品。着力打造好这几个环节,我们的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一定会成为一条著名的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有力地促进烟台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并辐射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

2.要注重整体包装,整体宣传,组合促销。线路的打造,就是要将线路上的旅游精品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形象,统一对外宣传。如果还要像以往搞单打独斗,就失去了打造滨海景观旅游线路的意义。滨海景观旅游线路上的9个县市区,尤其是芝罘、蓬莱、长岛等几个支点城市,更要联合起来,捆绑式组合,统一宣传。在各种宣传活动中,宣传品的制作,旅游说明会的宣介等,不仅打出一个地方的旅游品牌,同时要将线路上的其它主要旅游精品都加以宣传,以整体形象,制造轰动效应,提高影响力。从整个烟台市的角度来看,不仅要就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路进行整体宣传,整体造势,而且,各地在旅游活动的宣传促销中,更要注重打整体牌,打破地区界限,以整体的形象优势推向市场。光靠某一地的实力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联合促销,实现多赢。同时,在宣传费用的使用上,各地也应树立一盘棋思想,克服各顾个的狭隘观念,集中有限财力,统一用于线路的精品宣传上。

3.要注重对滨海景观旅游线打造效果的动态研究,跟踪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打造,目的是树立烟台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旅游市场上树立品牌,但实际的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加强对线路的跟踪调研,了解其实际成效。一是可以在主要旅游区点发放问卷,征集游人的意见。二是可以征求作为推出线路的主要力量的旅行社的意见,了解该线路的实际运作效果。三是要召集相关专家对此做进一步研究,查问题,找对策,使滨海景观旅游线的定位更科学、更合理。

4.要注重相关配套设施的跟进。虽然滨海景观旅游线路上的交通、通讯、电力以及住宿设施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但随着旅游精品的推出、旅游热线的升温,以及旅游接待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种配套设施也应注重及时适应和满足旅游热线的需要。否则,热线热了,配套设施跟不上,反而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一定要跟上打造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步伐,不能成为绊脚石。同时,还要注重打造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与树立“魅力烟台”形象的紧密联系。打造北部沿海滨海景观旅游线的目的,不仅在于整合和优化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推出"魅力烟台"的旅游形象,所以,在宣传推介时,应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联合推出,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他们具有整体性,缺一不可。单拿出任何一点,都是不完整的。

5、注重联合,广域开拓。要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做好胶东大旅游文章,号召各旅游景区(点)联手开拓旅游市场,进行整体促销,共同促进旅游业区域性发展。建议上级部门抓好烟台、青岛、大连、威海、长岛、龙口等胶东地市旅游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团结和联系,依托环渤海的有利区域,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区域间的行业合作和共同发展。特别是长岛县,海岛旅游环境独具特色,是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之一,但交通不便,接待设施较差,开发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度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议成立跨区域度假旅游协作区,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资金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从而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进一步做好“大旅游、大发展、大市场”的文章。

景观建设篇8

关键词: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媒体形式;创新设计

1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其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发展起步较早。特别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建设更趋完善。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现代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应用更是由多项技术与多种材料综合构成,城市公共广告设施设计形式也更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并融合了都市建筑、景物、壁面公共设施与空间等的视觉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延伸。我国的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发展是从80年代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完善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

2对我国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思考

虽然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的建设主要以建筑和雕塑等景观为主体,在前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公共广告设施却往往被忽略,城市建设后期再随意添加,导致公共广告设施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或破坏了城市总体建设风貌。

其次,在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设计表现、制作方法、传播方式上,由于从事设计与制作化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级专业人才,造成了公共广告设施创新设计的滞后与制作工艺的落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符的现象。因此,我国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创新发展还需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深入地研究。

3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创新设计

城市公共广告设施是由城市公共环境中的户外与室内两大广告媒介所组成,具有区域性传递各类信息的特殊功能。在学习与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设计理念与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创新设计方案:(1)单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设计。针对城市公共广告媒体形式单调陈旧的现状应从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1)POP模式的平面广告牌设计。首先,将形式单调、效果陈旧的平面广告媒体加以改进,吸收POP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打破平面媒体有限的二维空间。这种创新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平面媒体的外形上进行整体变化;另一种可以将广告画面中的部分形象与自然物象相结合进行夸张变异或夸张延伸,从而使平面广告媒体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效果。2)POP模式的立体广告塔设计。可以在城市主要景点处设立大型POP立体广告塔,也可以在主要商业区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型,并可供人们休闲观赏多功能POP立体广告媒体,从而拓展其功能属性,让立体广告媒体成为装点城市、服务大众的实用性公共设施。3)内、外置光源互为补充的单体灯箱设计。目前国内城市公共广告设施中的大部分灯箱媒体是以内置灯管的形式体现,给人以单调、呆板之感。其解决方案可将泛光灯、霓虹灯管等外置光源与内置光源结合起来,使单一媒体具有多重设计表现的效果。(2)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单一媒体虽然能够承载一般规模广告的信息传播,但在表现中大型规模的广告宣传方面会稍显势单力薄。因此,在中大型广告的信息传播方面应采用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1)广告看板与电子显示屏的组合化设计。这种创新方法是将平面广告看板与电子显示屏两种传播媒介作一体化组合设计。这样即增加了传播媒体的表现效果,同时也让电子显示屏充分发挥其大量宣传信息动态传播的优势。2)不同光媒体的组合化设计。利用不同光源作为广告传播效果的设计媒体将为城市公共广告设施增添新的色彩。在设计时可以利用特制的碘钨灯投射光源在空中形成一面幕墙作为广告信息载体,用激光将广告信息投射在这面光源幕墙之上形成广告画面,这样即节省大量的媒体材料,制作安装程序也简便,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新奇靓丽的光源画面也更加的赏心悦目。3)声、光、电多媒体形式的组合化设计。为了让广告信息传播更加具有感染力,可在一些大型的商业活动中心或文化娱乐区域设置集声、光、电等多种媒体形式相互配合的组合化广告媒体设计,让信息传播更加生动多彩。(3)静态媒体形式的动态化设计。对静态媒体形式的创新设计方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灯箱广告内页翻转动态化设计。将静止不变的单面灯箱广告媒体改进为内设有电机装置的滚动式且页面转换的动态广告媒体,并附加转换时控器。这样既改变了单面灯箱广告的呆板表现形式又增加了广告内容,节省了空间与资源。2)广告媒体局部或整体动态化设计。在市区主要景观处设置立体广告媒体,将广告媒体的某一部分或其整体给予随主题创意运动的动态化设计,从而增加目标受众的观赏兴趣,强化企业品牌与广告信息印象。3)霓虹灯程控光源动态化设计。霓虹灯因其灵活多变,易于各种图形及文字的制作,已成为现代城市普遍使用的夜景广告信息载体。若在其电路中接入可控装置,可以得到变化丰富的彩色图形和自动循环闪烁的灯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广告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生动活泼。(4)低档次媒体形式的新材料、科技化设计。提高城市公共广告设施的档次和科技化含量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材料与科技的创新设计如:1)户外路牌圆柱体旋转组合画面的新媒体形式设计。目前,国内使用三面翻看板的广告形式较多,但无论翻到哪一面最终呈现的还是静态的画面,在以后的设计中可将三角柱体改为圆柱体附贴上多格画面。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与似动现象,将一排多格的圆柱体同时转动将会呈现出动画般的灵动效果。2)吸光或夜明材料应用的新媒体形式设计。可将各种吸光材料和夜明材料应用在城市公共广告画面的制作中。这些材料通过白天的阳光照射进行光能储备,并在夜晚将能量释放出来,既低碳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节省了能源。(5)日、夜景媒体形式的一体化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广告设施还存在着日景与夜景表现相互脱节,既浪费了资源又有损城市景观形象。针对此种现象的改进与创新:1)内置式霓虹灯媒体形式的一体化设计。可将各色半透明有机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立体文字与图形,并将霓虹灯管置于其中,夜晚将内置的霓虹灯管开启,白天的景观在夜色中重新呈现,既增加了霓虹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媒体的日景与夜景效果有机地结合成一体。2)电子显示屏与外置光源媒体组合的一体化设计。将电子显示屏与平面广告媒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动静结合的表现效果。夜晚开启外置电源,根据需要将不同光源投射在广告画面上,与内发光的电子显示屏相互衬托,日景与夜景自然展现。

参考文献:

[1] MINKAVE城市灯光环境规划研究所.21世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2] 岑明.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与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景观建设篇9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水景元素;运用

一、前言

作为建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对水景元素进行合理运用在近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水景元素运用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水景元素概述

在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一部分,合理设置水景元素既可以增加整体景观的美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景观的动感。这是因为水是大自然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其是人类与自然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是景观设计中最富有表现魅力的元素。因此在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水景元素,不仅可以整体提升景观的水平,还能经过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构建出更加富有美感的景观来。

在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景观构成部分,在很多景观的设计中,都离不开水景元素的利用。利用水景元素,不仅可以增加整体景观的灵动性和活泼性,同时水景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具备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小区景观设计的追求也比较高,在景观设计中适当增加自然景观的成分或者营造自然景观的元素,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水景元素的类型及特征

1.水景的一般类型

(一)按照水体的形态来区分,可分为自然式的水景以及规则式的水景。自然式水景是保持水景的天然状态,或者是仿造的河、湖、溪、泉等的天然状态。自然式水景在景观设计中一般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有聚有散,有直有曲,有动有静。而规则式的水景,是指依靠人工塑造而成的规则的几何状水面。如规则式水池、水渠、潭以及几何喷泉、叠水、瀑布等。

(二)按水流的状态分,分为静态水景与动态水景,静态水景例如景观中的湖、池、潭等,水面平静,能反映出倒影,给人以明洁、恬静、开阔、幽深等感受。而动态水景,如瀑布、喷泉、溪流、涌泉等,水体流动,给人以生机勃勃、畅快淋漓的感觉。

水体可以是平静的,可以是流动的,或是垂直跌落,或者向上喷涌,这四种基本的水体形式,反映出水体在不同运动阶段的状态,在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运用水体运动过程中不同的状态来设计水景系列,体现出水的灵动性。在这个设计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不止使用其中的一种状态形式,可以是一种形式为主,以其他形式为辅,或者是将几种形式相结合,共同组成一幅靓丽的水景系列。

2.水景元素的具体特征

水的本身是透明无色的,但因环境关系,赋予了水体丰富的色彩变化。其次,水体具有可塑性,水景设计中,水体能够以江、河、湖、瀑等多种形态浓缩于景观中,一般由周边岸的形状来决定水体的性状,因此水景是极具可塑性的。再次,水景极具音响特性。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与水岸或者是周围环境的物体发生撞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例如潺潺的溪流声,喧腾的河流声,涛涛的江水声,汹涌澎拜的瀑布声,各种不同的水声因素,呈现出一个天然音响,使景观设计更加富有情趣。

四、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的运用方法

1.园林水景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

为了加强水景设计的美观性,可以充分结合地形等条件来考虑给水方式,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地形以及园林的具体条件等出发,合理选择给水方式,给水方式选择的依据可以是设计图中需要实现的水景效果,以及水景景观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来选择最适宜的给水方式,有时还需要根据园林景观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进行水景给水方式的设计。

2.运用水的空间可塑性特征

水是流动的物质,它的连续性就成为连接不同空间的“纽带”,在景观设计中,能够作为多个不同功能空间相连接的载体,使人们对空间有连续感。水与陆地质感不同,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有能够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当水面达到一定的宽度时,难以跨越的水体便成功的切断了空间,水景设计在此时就起到了隔离的作用。水体的分割与墙体等实体物的分割不同,水体属于软性元素,划定界限的同时,又保持了空间的流动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水景元素的这一特征,能够使整体空间达到分而不离的效果。

3.利用水体的生态功能及全生态净水体系

现代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景观设计中,生态环保更是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正因如此,水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重要。水体本身就有可以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干湿温度,改善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利用水体的这些功能特点,与景观设计中一定的建筑技术相结合,使水景元素担负起为景观建筑降温、吸热、除尘以及节能等重要任务。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问题,而水元素的的生态功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即能有着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起到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首先,在水空间中可以饲养一些水生的物种,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可观性,还能保持水中生物的多样性,在选择水中生物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同时还需要在水中建立完整的食物链。

其次,是植物的选择,为了使水景呈现出美观的水草景观,就需要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营造一个完整的生态水景。这就需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确保水域的正常和健康,第二就是在植物搭配过程中,注重各种植物之间的密度,保持颜色协调,合理规划植物的生长空间以及蔓延的区域。在进行植物搭配过程中,考虑水边的植物设计以及水面的植物配置,对于水边的植物设计,主要需要注意远近和疏密程度,避免以沿边线等距离进行栽植,这样会导致设计风格过于单一,显得死板,应该根据具体地形进行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水景的立体感。

对水面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要使其与水面的大小比例以及周围的景观设计相协调,这样才不会影响水面倒影的观赏效果。水面全部栽种植物的,一般适合一些面积小的水面,而对于大面积的水景,则需要在一个较为独立的局部进行水中植物的栽种。

4.水景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在很多的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水元素配以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比较基础的喷泉从雕塑中喷涌而出,例如社区中常见的动植物形态喷水雕塑。中国古典园林的湖石假山中,水与石的结合,表达大山大水的画境之美,堪称经典。在当代造景中,更多的创意将水的运用与空间中人的感官产生互动,例如:突破传统喷泉的水流雕塑(精确计算水的流动曲线,使水流成为艺术雕塑本身的一部分);声音的景观(利用不同高度落下的水的撞击声,形成律动有声的景观)等等。水元素本身的独特性加上充满创意的设计手法,使得水的灵动之美在建筑景观空间中不断地推层出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运用的研究分析,对于良好设计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水景元素运用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实施措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以获得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彦.试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艺术运用[J].城市建筑.2012(11):88-89.

景观建设篇10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因素;人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居住的要求正在变更,需要建筑构筑出舒适、环保、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其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新时期,应该将二者进行功能和目标上的重新解构,发挥二者的优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地统和起来,使城市建筑景观化,以更好的姿态、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因此,设计部门应该明确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掌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对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因素,优化景观工作,找到适合现实的景观和建筑设计结合的要点,深层次、广范围地推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走向深入。

1景观和建筑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基础科目和基础技术上有着比较大的交叉,是当今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方面。

1.1建筑设计需要景观设计的表达

良好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表达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配置相应的元素,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共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域特点的景观,可以具象地表现建筑的主体风貌,也可以抽象地体现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延伸,在给人特定观感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需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景观设计可以在客观上起到建筑风格的保护作用,使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景观达到和谐地统一,与此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还有需要建筑物的完善作用,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在提高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促进建筑物的保护和在利用。

1.3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设计的思想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不能游离于环境,应该发挥环境的整体性作用,将其中的景观和建筑部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在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将环境的整体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这样的思路是我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宝贵经验,应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强调利用山体、水系和花木等景观元素的运用,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性融合,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之一,建筑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建筑物还可以构成不同层次的空间,建成风格各异的环境,在表达建筑设计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和体现着景观设计的风格和意念。总体上看景观和建筑相互影响,景观设计应该起到装饰建筑和体现建筑风格的作用,强化设计的精神和文化,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建筑设计应该起到构成和形态作用,在强化空间形态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2.1体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应该看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发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密切配合起到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科学性,其中尊重景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是体现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科学地发挥景观和建筑的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自然性。

2.3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以人文本”的精神

新时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物为中心,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建筑和景观科研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应用,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主旨上都有确保舒适、环保、实用美观等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又都有其各自特点,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在丰富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使景观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以重庆东和春天小区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2]严军,周雨润.尊重自然的设计——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06(06)

[3]康江华,全平.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南林业科技.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