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十篇

时间:2023-04-11 16:00:55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篇1

一、建立专项资金。每年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促进**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的奖励,对**籍困难毕业生就业的资助。

二、鼓励重点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工作。

(一)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回家乡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与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毕业生本人一次性奖励2万元,奖励资金待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满1年后支付给毕业生本人。符合《**市引进紧缺人才资助办法(试行)》(**政发〔2006〕31号)中企业骨干人才购房资助对象的,可由毕业生本人直接申请购房资助,政府资助资金直接划拨至其个人账户。

(二)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凡符合本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专业要求的,根据用工单位需求,经统一面试、考核合格的录用为派遣制事业性质人员,工作年度考核优秀的,可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三、扶持困难毕业生就业。

困难毕业生是指就业困难或经济困难的**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是指毕业6个月以上未实现就业并已办理失业登记的毕业生;经济困难毕业生是指“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贷款进入高校就读的毕业生和经所在镇、开发区确认的其他困难家庭毕业生。

(一)以培训促就业。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促使就业困难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每位**籍就业困难毕业生可享受一次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凭考试合格证明,由毕业生本人向市人事部门申请返还个人所交纳的培训费用。

(二)以见习促就业。鼓励企业吸纳**籍就业困难毕业生进企业见习,通过见习实践,创造就业机会。**籍就业困难毕业生每人可申请参加1次见习活动,见习期间享受生活补助。生活补助由见习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政府补助的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见习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三)实行就业援助。经困难毕业生申请,由市人事部门向社会公布困难毕业生的专业方向和求职意向。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困难毕业生,对接收困难毕业生并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金额按企业为困难毕业生缴纳1年社会保险费的50%计算,补助资金待毕业生在该企业工作满1年后拨付。建立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绿色通道,优先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登记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待遇。

四、鼓励自主创业。对**籍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税务部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税费减免优惠。毕业生自主创业需申请小额贷款的,可根据《关于印发**市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政办〔**〕116号)文件,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后报市就业管理机构审核、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经办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优秀毕业生从高校争取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可进科技人员创业园,并享受创业园的优惠政策。

五、优化政府服务。各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力度。人事部门要在毕业生求职信息、举办毕业生“双选”活动、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就业信息服务、档案托管等方面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联动机制,互通招聘岗位和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鉴证、报到、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档案托管等一条龙服务。公安部门要做好毕业生落户工作。

六、坚持规范操作。

(一)重点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奖励金支付,由毕业生本人提出申请,困难毕业生就业资助由毕业生本人或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报市人事部门审核后拨付。

(二)市财政部门要定期对促进**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有违反本意见规定的,作出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其他。

毕业生就业篇2

??一、学校承诺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生活、安全设施,并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

??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聘用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

??3.学生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及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4.普通(升学)班学生毕业时愿意升学者,学校负责提供三所大学供其选择,考试合格保证学生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学习深造;

??5.实验班学生一年学习期满,考试合格保证到委培大学学习深造;

??6.委培班和普通班(升学)班学生毕业愿意就业者,学校保证100%安置工作,并保证实习期间收入不低于______元,正式工作时月收入不低于______元;

7.工作后的学生,学校保证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并确保因单位原因失业者,五年内的免费再就业,十年内的有偿再就业。

8.成绩特优,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拥有者,学校提供______至______万元的创业基金予以支持。

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承诺

??1.遵纪守法,服从学校管理,严格遵守学生管理协议条款;

??2.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能力培训,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相关证书;

??3.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积极给学校提供各种合理化建议;

??4.按时缴纳学杂费,不能无故拖欠;

??5.就业时交纳______-______元的就业指导及跟踪服务费。

??三、违约责任及其它

??1.此合同一式叁份,学校、学生、见证机关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若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追究违约方的相关责任;

??3.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校方: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证意见书_______________

见证机关: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就业篇3

目前,有很多学者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方面研究了其构成要素,比如:周睿祺(2008)认为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七个指标: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周少斌认为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包括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紧密程度、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有效性六个方面。刘景峰(2010)从微观、宏观、定性、定量不同的审视角度探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具体指标,包括专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就业待遇、就业环境、就业感受等因素。综合已有的研究和已有的工作经验,本人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1、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是就业质量最根本的指标,它反映了毕业生已就业的人数总量,包括升学及出国深造人数、自主创业人数。但“就业率”这个指标仅仅简单地反映出就业的“数量”,却无法体现出就业的“质量”。

2、专业对口:指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专业对口程度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是否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因此,专业对口也是就业质量的内容之一。

3、薪资待遇:薪资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最直接、最核心的指标,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生活水平的状况。劳动报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用人单位是否给高职毕业生提供完善的福利体系,是否为其提供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

4、工作稳定性:主要指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岗位是否比较固定,大多数以工作一年为时限标准,考察高职毕业生到用人单位上岗工作的稳定情况。工作稳定是满足高职毕业生的基本需求之一,工作不稳定对于绝大多数以工资为生的高职毕业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所以,工作稳定性对高职毕业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

5、工作适应性:指高职毕业生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工作单位的适应状况。高职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岗位适应性好,就业质量也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可以通过追踪调查、座谈的方式,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分析研究。

6、毕业生就业前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仅是对当前就业状况的关注,还需要关注高职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就业机会是否平等、职业晋升速度的快慢等对高职毕业生尤为重要。因此,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7、毕业生主观满意度:主要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的主观认可程度。评价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时不但要考虑客观因素,还应当充分考虑高职毕业生的主观感受。包括毕业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倾向、就业观念等。

8、毕业生就业期望:是指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实现状况的一种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对自己希望获得的就业职位、就业薪水标准、就业兴趣等的综合体现。比如:对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希望,能否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的希望,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展现的希望等等。

毕业生就业篇4

(一)校园市场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逐步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就业市场中校园市场的步伐也随之扩大,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实习基地数量逐步增加,而各高校为本校毕业生就业而建立的各种就业实习基地更为广泛。这些相关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相应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经验,也是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公益市场

公益市场一般指的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就业市场,政府部门通过主办这种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单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择业的机会,同时也能更好的落实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公益市场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公益市场一般分为省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主办的相关就业市场和其他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就业市场。另外,教育部、人事部门等相关部委也会参与公益市场的主办工作。

(三)社会市场

社会市场是指通过包含省市县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在内的社会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它们建立了面向全社会的各种类型人才就业需求的非公益性就业市场。不仅如此,社会市场还包含其他形式的就业,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公务员和教师等的考核,进入军队,毕业生自发寻找就业,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就业招聘信息实现就业都属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市场。社会市场的就业途径形式多样化,也有其相应优势,在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校园、公益和社会市场都属于有形市场,而现在网络市场是一种新的逐步发展开来的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这也是无形市场的主要模式。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更是迅速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市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网络市场对于毕业生就业而言是其他就业市场的依托,而且其他就业市场形式也离不开网络市场的相关内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主要特点

(一)校园市场具有主体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到校园就业市场的局限性

对于毕业生而言,校园市场是其就业的主要平台,通过校园市场,无论是毕业生的就业还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校园市场都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直接的途径。同时,校园市场是高校自身主办的,它的就业招聘和双选活动能够针对本校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方向,在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更有效率,在毕业生的就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此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通过校园市场招聘人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岗位需要等来决定招聘内容,对于招聘更为方便高效,节省了招聘所需。而毕业生的就业应聘也会方便直接,也能节省其就业成本,校园市场对于双方而言都是高效的。当然,毕业生就业的校园市场也有它的局限性,校园市场的就业局限于本校的市场范围,对于专业性太强的高校来说,因为它的就业招聘和信息等都是在本校的的主要专业之间开展活动,不利于毕业生多方向就业和开阔毕业生就业范围。而且因为高校和企业单位之间会有合作,很多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集中在这些固定在该校开展就业招聘和双选活动的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而言,也是一种限制。

(二)公益市场

1.政府支持。

国务院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每年都会专门召开会议和发出文件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系列政策。由于国家就业政策的支持,各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合作提供了大范围、高层次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寻找工作。

2.示范指导。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的公益性、示范性作用,除了提供就业服务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外,还应在宏观上示范、指导校园市场、网络市场及社会市场的人才招聘工作。

(三)社会市场

1.范围广泛,持续性强。

社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参与众多的重要市场模式,这种市场的特点是广泛的就业范围、就业形式多样,持续时间长。

2.面向社会,竞争激烈。

各省、市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社会人才服务等机构在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及之后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给高校毕业生,不过这些市场都是面向全社会开放,使高校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环境,而且大部分用人单位招人时要求应聘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也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3.适应市场,长期辅助。由于社会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多变的形式,所以能够满足社会多变的需求,并将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时反映出来,从旁协助其余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认识自己的就业方向,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社会竞争环境。

(四)网络市场

1.及时便捷、覆盖面广。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单位、机构和个人认可和通过网上招聘、网上求职等网络服务寻求人才和工作,目前网络招聘会、网上考核、远程面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良好,网络市场的特点是效率和质量都较高。

2.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网络市场的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信息安全和真实性等隐患,要加强安全保密及资质认定工作,将审核标准规范化和统一化。通过这些方式才能既保护供求双方利益不被侵犯的同时创造出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安全可靠的网络就业环境。

三、努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发展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供求平衡机制

政府应结合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营造自组有序的高校毕业生供求关系。虽然毕业生的供需也受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某种调控作用影响,但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甚至发生一些不好的情况。决不能任由高校毕业生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调节和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首先是信息调控。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市场信息服务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各行业间人才资源分布情况严重失衡,为了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必须将目前行业间的相互封闭情况加以改变,分享人才信息,所以我国一定要尽早建立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向社会各界定期公布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就业市场效率提高。然后是行政调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以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避免了市场存在的盲目性以及局限性,适当控制毕业生的流量流向和流速,使其供求达到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结构,并进行中长期人才规划,以人才预测的结果为基础对学校、专业门类、层次结构、招生规模进行安排,将社会总供求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尊重知识与人,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体系没有统一的模型,因而问题就被复杂化了,所以教育成本,直接经济效益,当地工资水平,间接经济效益等等因素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内,然后对基本价格进行估算,以此为基础,再因实际情况调整。

(三)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之下的规范市场

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规定为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开展文明合理的竞争,促使社会生产力和谐发展。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拟定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例》,并以此来规范就业市场,将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办法进行全国统一规定。加强监管毕业生就业市场,避免不正当竞争以及欺诈行为的出现,维护市场秩序,维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

(四)鼓励先进

建立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行的激励机制,保护个人利益。首先参与激励,就是如同浪花与大海一样将个人并入到组织当中,与组织融为一体,以组织的利益为目标,作为一个主人翁为组织的事业奉献自己。此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责任感与危机感,使工作效率和个体意志得到提升,自我价值随之得到升华。其次是工作激励,促使人们以增加工作量的形式把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最后是环境激励,即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逐渐改变生存环境进而优化环境。

(五)优胜劣汰

毕业生就业篇5

关键词:大学 毕业生 就业 教育

1就业意义

1.1充分就业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息息相关。毕业生毕业后,成批涌入社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冲击,如果没有充分就业,会对社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

大学毕业生都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各种知识技术,如果找不到工作,及时就业,将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话会导致高科技犯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我们一直在倡导和谐社会,稳定社会,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所以,只有大学生充分就业了,让每个毕业生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1.2充分就业是对相应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评价

高校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也是一个实现学生腾飞的地方。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还要把就业作为一个目标,充分的实现培让学生腾飞的这一标准。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是高校教育价值的体现,又是高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客观反映。只有高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素质全面提升,才能在求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3充分就业是对大学生大学学习效果的验证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招聘单位也随比增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要求也更加提高,这不仅要求毕业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更高的技能认可、技能等级情况等。应聘成功与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毕业生其在大学学习成果的优劣。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武装自己,在招聘中一展风采,得到招聘单位的认可。

1.4充分就业是对相应人群期望的实现

大学生大学毕业,能找一份好的工作,既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也是家人和老师所期待的。父母的心愿就是孩子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安逸的工作;老师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生,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对口的工作。所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都是学生自己、父母及老师殷切的希望,是对他们的期望的实现。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牢记父母老师的期望,好好历练自己,争取在毕业时找份满意的工作。

2 2013届毕业生就业形势

如今,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13届毕业生大约在680-700万左右,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再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对2013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业绝对是个压力。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本身来说,就业本来就要面对来自自己内心、家人及老师们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压力将会更大。

同时,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对社会、就业单位也是个挑战。面对汹涌而来的毕业生洪流,社会做好准备了吗?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需求比往年有所减少,面对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各方面都将会有些应接不暇。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业岗位骤减,就业单位也对人才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甚至有些单位,已经对学历和专业有了很高的要求,非“985”、“211”学校不录,对二本学校毕业生更是挑战。

3就业存在的问题

3.1就业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找一份体面、待遇好的工作,同时,经过大学自己专业教育的渲染,都想毕业后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所以,在制定就业目标时,总是把自己的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就业面很窄。但是在寻找工作中,伴随大批毕业生进入招聘市场,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招聘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也有些单位并不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本来就业岗位少的情况下,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更是难以实现,找的都是自己刚开始并不喜欢或与本专业不符的工作。

3.2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是,存在自卑心理。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别人的强,感觉自己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别人的扎实,感觉自己不会被录入。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存在懈怠心理,认为找工作不着急,可以等毕业后七月份离校再找;认为工作单位很多,随时都可以找到工作;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存在烦躁心理,在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时,没有应聘上或工作一段时间觉得不满意,就变得烦躁,没有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以上都是不正确的对待求职的心态。

3.3就业准备存在不足

在大学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有一批毕业生并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首先,毕业生应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始,就积极制作自己的简历,纸质档和电子档都需要精心制作。

但很多毕业生在第二学期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求职简历制作,到需要时措手不及;一部分没有把自己的求职着装准备好,在找工作时穿一身非正式的服装,致使求职失败;一部分大毕业生在平时找工作中,没有好好锻炼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或是没有好好准备面试官经常问的一些问题,以至于在面试时说话结巴、条理不清晰等。

3.4就业积极性不够

在大四阶段,准备找工作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积极性明显不够,存在惰性。不及时查询就业信息,不关注学校就业网和校外就业网,对班内发的就业信息视而不见,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单位面试都不参加,经常宅在宿舍,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3.5毕业季的精力分配不合理

一部分同学在大四时期,精力分配不合理,不清楚具体应该做什么,首先做什么,分不清孰轻孰重。很多同学,在大四课程并不多的情况下,不去找工作,而是去学车,考驾照。也有些同学,趁着时间很多,就出去旅游,把就业这事抛在脑后。还有一部分同学,把精力放在考公务员等上面,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也不去参加招聘会,丧失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也有些同学,在准备考研究生,但又着急找工作,并没有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考研上来,导致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工作也没找到满意的。

4就业对策

4.1落实“一把手”工程

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在就业工作开展中,高度落实“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由书记、院长负责。然后,各院系再成立专门的就业工作小组。在书记、院长当工作小组组长的前提下,让其各个毕业班辅导员成为组员,制定相关就业措施,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工作。

4.2实施“树根式”工作模式

在开展就业工作过程中,我们实施“树根式”工作模式。各班成立就业小组,各个小组设立组长。组长由各班班长统一带领,各班长由辅导员负责。这样由辅导员到各班班长再到各小组组员,成立类似树干,树根。这种“树根式”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大家的就业。

4.3加强就业技巧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就业指导课和班会等方式,加强大家的就业培训,纠正大家的就业观念,让大家掌握就业应聘面试技巧,拓宽大家的就业面,提高就业面试的成功率。同时,可以再平时学习生活中,注重“成人、成才、成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素质,提高其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及集体责任感,从而提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场的战斗力。

4.4拓展招聘单位来源渠道

在招就处邀请就业单位来校招聘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召开院系会等方式,让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想办法,比如联系自己以前的同学、亲戚等有开公司或所在单位,只要有招聘人才信息的会第一时间告知我们,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招聘单位来源渠道。

4.5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在往届毕业生就业后,我们也坚实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保证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口碑,和各就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招聘单位第二年继续来我院招聘毕业生。

4.6鼓励大学生创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去让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招聘会以外,还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很好地措施和手段,在很多程度上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在大学期间,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业竞赛,提升各项创业能力,以为将来打基础。在毕业时,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创业政策,创办微型企业,促进大学生就业。

4.7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帮其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目标。面对“纺锤形”就业结构,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和大学生,所以,要让其转变心态,不要高高自居,要认清自己真正的身份和目前的就业形势。要帮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世界观,增强其信心,要迎难而上和勇于挑战。

参考文献:

[1]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04).

[2]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毕业生就业篇6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在部分人的认识还不到位。近5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大比例上升。*1年为115万,*2年为145万,*3年为212万,*4年为280万,*5年将为338万。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必定会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一定压力和困难,但我们不能把此当成负担。其实,我国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以我们的人口总数、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而言,高校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因此,关键还是提高认识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认识提高了,做好这项工作就有动力,就有积极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在有些企业招聘人才要求过高。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地各部门采取各项措施,如通过举办人才市场等形式,广开就业门路。但一些单位往往要求过高、条件过于苛刻,招聘人才有的非博士、硕士不要,有的要求具有若干年的实践经验等等。这些现象都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要看到,招聘人才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看其能否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能否为“我”所用。招聘人才不能只顾一时、只顾眼前,任何经验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学习、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看潜力、看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人方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在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的需求脱节。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一些高校不顾社会的需要,脱离实际,大开热门专业,“大路货”专业,使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量过剩,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却很难找到。因此,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调整专业设置,使高校大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得上,受企业的欢迎,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毕业生就业篇7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方式:_____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__________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_____________ 。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XX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意见: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_______

毕业生就业篇8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 心理问题

就业是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职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择业求职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这些挫折和冲突常常会使高职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种种困惑和不适应,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心理。就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的焦虑心理,这是在就业心理压力下所产生的一种不踏实感、失落感、危机感和迷茫感。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对伤害的不现实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和幻想的伤害越严重,焦虑水平就越高。高职毕业生若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时就会遭受挫折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有的毕业生认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少有接触的,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所谓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当这种自卑心理严重时就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乐趣。高职大学生刚进大学时大都比较自信,然而在日后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无论在能力、成绩以及特长、素质等方面都很一般,甚至不少方面远远落后于本科学生时,强烈的自卑感就会严重的困扰着他们。他们往往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足,缺乏竞争的勇气。有的毕业生由于心理负担过重,缺乏应试的临场经验和现场应变、自我控制能力,以致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强烈的自卑心理会成为他们在求职过程乃至今后的生活的最大障碍。

3、矛盾心理。高职大学生涉世尚浅,对社会了解不多。对于两年制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很多学生毕业时还不到二十岁。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左右为难,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等。例如,意识到基层单位与小单位更需要高职生去发挥专业特长,但又担忧单位声誉不高;认为经商收入较高,但又觉得职业不稳,风险较大;公务员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去外地有更大发展空间,但又怕人生地不熟,挑战性大;留原藉天时地利人和,但又以为发展空间较小,缺乏新鲜感等等。这就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

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高职毕业生应在择业前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了解职业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克服缺点、发展和完善自己。还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及时把握,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2、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怨天尤人。同时高职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想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轨迹,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

3、积极调整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毕业生就业篇9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就业篇10

一、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明确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领导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纳入总体工作规划之中,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是当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积极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

(二)加强对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导。根据成员工作变动情况,对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详见附件),要充分发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构建完善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并发挥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和落实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每月要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事局)上报一次本地区实名制就业、创业状况和人才需求等情况。市政府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单位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并适当加大权重。20**年市政府检查考核县(市)、区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是:落实政策措施、履行政府职责、县(市)专项资金设立、创业孵化园建设、提供指导服务情况以及援助工程、创业工程和基层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优工作,对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先进。

(三)强化各部门合作,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合力。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认真制定好、落实好、执行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服务上给予方便。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接收毕业生计划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就业岗位,与全市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互通信息,积极举办促进毕业生就业活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人才引进结合起来,增强人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发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男女平等的原则,积极接收毕业生。

(四)推进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建设。要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促进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拓展为毕业生就业服务范围。各县(市)、区要设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承担毕业生就业服务站职责,设立服务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毕业生状况进行普查统计,实行动态管理,对就业情况要进行实名制登记,要摸查到户,落实到人,实现全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

二、明确任务,完善措施,确保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五)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

20**年全市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90%以上,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采取具体措施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1.全市用人单位通过各类人才市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2000个。

2.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增人员,面向毕业生公开招聘不少于新增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3.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少于26个,其中创业资金扶持不少于10个、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扶持不少于10个、进园孵化创业企业不少于6个。

4.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上岗能力,对有意愿的毕业生实行全员免费培训。

5.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实行就业兜底安置,对申请就业援助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岗位。

6.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今年全市选拔185名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任教。其中海城76名,台安39名,岫岩70名。

同时市属免费高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3名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7.市政府投资200万元,为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引进100名临床医学等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水平,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

8.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围绕市各园区建设和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广泛征集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施重点招聘。

9.对就业率相对较低的部分专业毕业生,除集中力量征集我市用人单位的需求、召开专场供需洽谈会之外,积极与外埠人才市场联系,输出我市较难就业专业的毕业生,释放就业压力。

10.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排查,主动为未就业毕业生做好推荐服务,力争使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全部就业。

(七)积极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1.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全年举办毕业生专场洽谈会不少于20场。发挥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促进毕业生就业活动月等系列活动,定期召开促进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市人才市场举办专场免费洽谈会不少于10场;各县(市)、区各不少于2场。

2.发挥创业资金效能,扶持创业项目10个。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机制,使创业资金的效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大学生创业资金全年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不少于7个;各县(市)全年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各不少于1个。

3.降低担保门槛,贷款扶持毕业生创业项目10个。劳动保障部门要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申请小额贷款,适当降低贷款担保门槛,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使用效能。对微利项目给予贴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全年获得贷款扶持的毕业生创业项目不少于10个。

4.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6个,孵化创业企业6个。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孵化园”继续为创业毕业生提供扶持;达道湾工业园区在建的“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要加速推进,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市高新区、各县(市)年底前至少也要各建立1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各区的“创业孵化园”也要创造条件向创业毕业生开放。各孵化基地要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经营咨询等“一条龙”综合服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5.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0个。市本级在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区、灵山工业区、农高区等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不少于20个,海城市不少于6个,台安县、岫岩县各不少于2个。对有意愿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主动为其提供见习岗位,为促进毕业生增强就业能力创造条件。对完成就业见习的毕业生,见习期间给予生活补贴。

鼓励企业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并择优留用见习毕业生就业。对确定为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为其见习岗位需求信息;对制度健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规模的见习基地实施授牌,加大宣传力度。

6.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上岗能力。把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纳入“普惠制”培训政策范围,要充分发挥“职教城”和“普惠制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为毕业生提高职业技能做好服务。各级人事、劳动部门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确保申请就业技能培训的毕业生100%得到培训。对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的毕业生,培训期间给予交通补贴。

7.全力做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各县(市)、区政府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帮助本辖区内困难家庭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申请就业援助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要适时开发、购买和储备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按照岗位性质及工作强度设置购买资金标准,对经过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对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的毕业生,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

三、落实政策,加强服务,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八)设立专项资金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1.市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资金”,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和运作机制,并通过网络和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申请程序、要求和管理办法,使资金的效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有关要求,设立毕业生创业及就业援助专项资金,同时设立专门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本地区毕业生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工作,使创业大学生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得到资金援助和支持。

(九)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市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网上人才市场作用,积极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交流的服务平台,铺建大学生就业信息高速公路。

2.各县(市)、区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在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保障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有效运行,实现全市联网、信息共享。

3.市属各大中专院校要进一步改善基础网络环境,全力构建就业、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工作平台,逐步实现远程视频面试、网上职业规划测评、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和就业预警,尽快使网络招聘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渠道。

(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各县(市)、区政府要为毕业生就业构建“绿色通道”,设立专门服务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在毕业生办理就业等相关手续时实行全程免费服务;在毕业生报到高峰期间实行无假日服务;为毕业后半年内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办理《失业证》,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普惠制培训和就业岗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等相关信息定期上报。

严禁各地区、各部门及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的过程中,巧立名目收取费用。对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十一)规范各类人才市场,强化用工政策检查,切实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各类就业市场的管理,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规范中介机构的法律行为,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重点针对有关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时不签合同、不及时交纳相关保险或拖欠工资等现象进行查处,定期在媒体上通报。

四、搞好宣传,加强引导,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