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15:26:38

网箱养殖论文

网箱养殖论文篇1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篇2

论文摘要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3]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4],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篇3

1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两面性

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是直接排入养殖水域中的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以下统称“网箱排出物”)。其成份除有鱼饲料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鱼体排出的尿素等代谢产物,而对水环境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控制性因素则是其中的氮、磷营养元素。

网箱排出物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可以是有利的正面影响,也可以是有害的负面影响。其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分水岭”,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量与该生态系统最大允许容纳量的关系。如进入的氮、磷量小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产生正面影响。相反,若大于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力,则产生负面影响。

1.1正面影响

含适量氮、磷的网箱排出物以碎屑形态进入网箱养殖水域后,一部分被鱼类等水生动物直接食用,另一部分则成为细菌的营养源,促进了细菌的繁殖。细菌在分解利用有机碎屑时富集于碎屑表面而形成“菌凝体”,又成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高级营养物而被食用。可见含有氮、磷的网箱排出物进入养殖水域后,有相当量的氮、磷转化成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身体物质而进入食物链轨道,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内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产力。

那些未被水生动物食用的剩余的网箱排出物,最终会被氧化分解为氮、磷以及CO2等无机营养元素而被水生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植物吸收利用,促进着水生植物的繁殖生长,丰富了植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基础,提高了水体的产鱼潜力。特别重要的是,浮游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不但把日光能转化为有机能而贮集于植物体,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原初生产,而且还放出O2,提高了水体DO浓度,改善了水环境。

上述情况表明: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产生正面影响的结果,是系统内物质能量的增加,生物生产力的提高,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了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的协同进步。

1.2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的症结所在,是网箱养鱼输入到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氮、磷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允许容纳量而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其主要表现:(1)水质恶化——TN、TP、BOD严重超标;上层水的DO量昼夜差值大,底层水的DO量极低,甚至为负值。(2)蓝藻类浮游植物过量繁殖而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一旦气候变化常引起蓝藻大量死亡腐败,急剧消耗水中DO,可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批量窒息死亡。(3)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分解网箱排出物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环境的危害很大。

2生态环保型网箱养鱼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要点

生态环保型网箱养鱼的技术路线,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调控网箱排出物的数量及其氮、磷含量水平,确保网箱排出物带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氮、磷总量在该生态系统允许容纳量范围之内的合理水平上,以充分发挥网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的正面影响。其要点如下:

2.1以跟踪监测环境变动的“试错法”实现合理的网箱养鱼规模

合理的网箱养鱼规模,是保证网箱养鱼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正面影响的前提条件。合理网箱养鱼的规模应根据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具体条件而定,没有现存的统一模式。在缺乏养殖水域氮、磷允许输入量参数的情况下,可用跟踪监测网箱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变动的“试错法”,在网箱养鱼实践中,逐步实现网箱养鱼规模的相对合理水平。

为避免水环境污染风险,在实施“试错法”的初始阶段,应以一个明显偏低的养鱼规模进行试生产,用跟踪监测养殖水域水质和水生生物(主要是浮游藻类)的实测数据,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等文件进行综合评价,逐步调高,直至达到并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上。

2.2改革传统养鱼网箱结构,创立生态网箱养鱼模式

改传统网箱的单养模式为同箱分区的混养模式。即将网箱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主养区,只养一种主养鱼,下层为次养区,配养3-4种不同食性的鱼类,促使各种养殖鱼类在同一网箱中各自完成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生态互补互利作用。

整个网箱系统是网目为4cm左右的敞口生态型成鱼网箱。该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箱是主养区,呈长方体,主养一种名优高档鱼,可选用投喂低磷高效的优质颗粒饲料。主养鱼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箱养鱼的经济目标,并为下层箱的鱼类提供“特殊饲料”。下层箱呈“”形,为配养区,底网网目可选为0.2cm左右,下层网箱的墙网有三面与上层网箱共用,放养滤食性的鲢、鳙、杂食性的鲫和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不投喂饲料,其食物主要靠上层主养箱漏下来的鱼类粪便和饲料残渣,同时也食由箱外水体中进入箱内的饵料生物和有机碎屑。其中鲴鱼可刮食网片上着生的“青苔泥”(主要是丝状藻类),鲢、鳙滤食悬浮于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而鲫则主食沉降到箱底的有机物。它们各自摄食功能的发挥,就较充分地回收再利用了上层箱排出的有机废物,这不但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而且还清洁了网箱内的水环境,对主养鱼的健康生长也十分有利。

主养区高档鱼种的放养量应根据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情况、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点以及鱼品出箱时间和产量与规格等具体计划而定。进箱鱼种的体高应大于网箱网目单脚的2倍(H>2a),使鱼不致逃出箱外。为平衡各养殖鱼类之间的生态互补关系,主养鱼与配养鱼的放养比例可暂定为8:2。配养鱼鲢、鳙、鲤、鲴之间则暂定为5:2:2:1,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各种鱼的群体生长情况及时予以调整。

2.3实施网箱养鱼与大水面放流鲢,鳙鱼相配套的生态渔业措施

在养殖水域大水面放养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鲢、鳙鱼既可抑制浮游生物的过量增长,又可清除有机碎屑,对保护水环境提高大水面产鱼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鲢、鳙的食物链短,放养鲢鳙鱼可有效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

2.4高附着密度生物堆技术在生态网箱中应用

网箱养鱼过程中产生氨、氮,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排入养殖水域中的鱼类粪便,其成份除有饲料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鱼体排出的尿粪等代谢产物,而对水环境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控制性因素则是其中的氨、氮(NH4+)。生物堆是硝化干菌的载体,而硝化干菌专用于处理转化鱼粪尿中的氨氮(NH4+)、可溶蛋白,使其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在养鱼网箱中应用具有高附着密度、高生物活性的硝化干菌,制成的生物堆,安放于下层网箱的中下部。用生物堆吸收氨氮降低进入养殖水域的氨氮浓度,提高养鱼容纳量,使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最终建立具自净能力,达到水域生态相对稳定的,可人工控制的动态平衡。

2.5实行网箱养殖点的轮休制

在广阔的网箱养殖水域中,优选3—4个水文、水质条件良好,适于开展网箱养殖的养鱼点,按年轮流养鱼,轮流休闲。实行轮休制的优点,是可有效防避因沉降有机物连年积存水底而导致养殖水域的局部污染,给网箱养鱼造成危害。这对水交换较差的湖泊、水库网箱养鱼尤为重要。

2.6使用主养鱼专用的低磷高效配合饲料

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的源头是饲料。提高饲料营养物的利用率,降低溶失率和残留率,不论在经济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鱼饲料专家研究推出的低磷高效环保型鱼用颗粒饲料,有效降低对水体的磷排放,可择优予以使用。

不同鱼类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不同,所选用的环保型饲料必须是主养鱼类的专用饲料,不能随意选择其它鱼饲料作为主养鱼饲料的替代品。投喂饲料必须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日投饲量应根据水温、鱼体大小、天气、以及鱼群的抢食情况而定,切实避免饲料散失浪费。

2.7认真实行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

优选或培育具有健康体质的入箱鱼种,强化网箱养殖鱼类自身的抗病力;搞好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截断病源入侵途径;及早发现病鱼及时进行治疗。如疑似传染性鱼病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治鱼病的药物应是经国家批准的,高效无残留毒的药物,严防鱼体和养殖水域被药物污染。

2.8强化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的是,网箱养殖水域的跟踪监测及综合评价制度;饲料质量监测和投饲技术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周继伦:生态学与环境污染。生态学讲座教材。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网箱养殖论文篇4

草鱼养殖所需的网箱一般是采用聚乙烯材料编制的主要采用双层结构对于网箱的规格主要需要根据养殖患者来决定例如本地区主要在水库中养殖网箱所承受的水流冲击较小因此其规格可选择6米x6米x45米或者10米x10米x45米网目大小可选为15一5厘米在网箱底部需要垫一块投饵食台(一般可选择30目的纱绢布)这样可有效预防饲料流失养殖时若为已使用过的网箱则需要清洗干净同时使用5%生石灰水完全侵泡半小时若使用新网箱则需要提前1一2周时间下水这样经过水泡后可软化箱片从而必然箱片擦伤鱼体。

2鱼种放养

2.1鱼种选择采取网箱脆化养殖的关键点就是选择优质的鱼苗所选择的鱼苗的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鳍完整平均尾重达到。5千克鱼苗质量符合养殖标准养殖鱼苗若为外地购进则需要对鱼种进行检验检疫在放养前所有鱼苗最好是给予4%食盐水溶液浸浴8分钟若条件允许可选用免疫注射.

2.2放养条件及密度草鱼的放养时间主要为秋末或者初冬养殖水库水温在15Oc左右时最佳草鱼网箱养殖的密度可根据养殖水库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饵料供应以及鱼种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节一般在放养时可分为两一三个阶段。

3脆化季节

草鱼的脆化养殖处理一般是从春季(水温》15Oc)开始进食直至冬季停食前若养殖户采用的养殖模式是分批分期或者轮捕轮放时则每批(轮)脆化养殖需要的时间需》70天。

4日常管理

4.1养殖管理草鱼养殖的饲料主要采用蚕豆为主(富含蛋白)除此之外还可以适量添加青草其中不可添加其它饲料草鱼的定时喂养时间一般为2次/天即:早上下午4点左右定量喂养的具体量需要根据草鱼的养殖水库水温以及进食情况而定其中水库水温达到1叮c一22O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2%一3%/天水库水温达到23℃Zgc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一4%/天水库水温达到Zgc一30℃时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5%一6%/天由于草鱼具有食草的特陛因此在喂养时可以适量给予青草饲料从而利于改善草鱼的肉质和味道也可提升其经济价值

4.2水质调节水库的水需要半个月换注一次在换注时最好选择在天气晴好时进行完成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每次换注水需要先排放约20厘米高度的水然后在注入约300厘米的新水即可合理控制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需达到30一50厘米)p日值需控制在70一8充氧州、时(2次/天)尽量保证水中的溶解氧>5毫克/升水库需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施用量可按照15天泼洒2。千克/立万米为宜。

5捕捞再放

据笔者多年的买践调研证买在常规情况下草鱼在经过两一三个月左右时间的脆化养殖其质量水平则可达到捕捞标准此时养殖人员可以将全部草鱼捕捞起来然后再投放新鱼苗进行下一批次的草鱼脆化养殖长期养殖成果显示对草鱼采取网箱脆化养殖技术其可以显著提升每批每亩草鱼的产量(一般可增加100千克左右)7养殖实例本文养殖主要由绪云县大洋渔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养殖过程总投资为2。万元草鱼网箱养殖面积为500平万米在2。万元总投资中购买鱼种费用为5537。元采购蚕豆总量为15300千克支出43600元养殖人员的工资60。。元(按照脆化养殖3个月时间计算)其余支付为水库租金、管理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等其它杂支出项目计算投入产出对比其中总产值为田万投入资金为20万元买现年收益30万元。

6讨论

6.1脆化养殖模式特点本文研究中采取的草鱼网箱集约脆化养殖技术其养殖原理主要是依据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草鱼的肉质变得更加脆从而使其肉质变得爽脆而紧硬即便是切成鱼片或者鱼丝都不易出现断碎现象而且草鱼的肉味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鲜美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对于草鱼的特殊的口味需求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此类草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将增加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

网箱养殖论文篇5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diseases in Zhexi reservoir Anhua reservoir area,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occurred diseases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in Zhexi reservoir from March 2008 to July 2010, found the occurred diseases of cage-cultured ictalunes punctaus in Zhexi reservoir Anhua area reservoir basically have 4 types―parasite, bacteria, fungi, nutritional diseases, a total of 12, and calculated the infection and infection intensity of parasit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ppening of the diseases is influenced by the seasons and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

关键词: 斑点叉尾t;网箱养殖;柘溪水库安化库区

Key words: ictalunes punctaus;cage culture;Zhexi reservoir Anhua reservoir area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310-02

0引言

斑点叉尾t(Ictalunes punctaus)亦称河鲶,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深加工的优质淡水鱼类,我国于1984年引进该品种,并于1987年人工繁育成功[1]。此后发展迅速,成鱼主要加工出口到美国,已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三大淡水品种产业开发对象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特种鱼中养殖量最大的品种,2006年湖南省斑点叉尾t成鱼总产量在7500t左右,其养殖方式以水库网箱养殖为主[2]。安化,沅陵等地为斑点叉尾t的主要养殖地区。

安化库区柘溪水库为永久性淹没区,全长56km,属河库分枝型水库,169.5m水位有10.4万亩水域,有25条一级入库支流和1000多处大小库叉库湾,可供开发水面6.1万亩,占库区水域面积的60%,这些库叉库湾集雨面积大,水流落差小,水位相对稳定,水中浮游生物丰富,实质清新,水温适宜,适合鱼类生长。到2008年底,柘溪水库区发展拦网养鱼368处,40120亩,网箱养鱼11000多口,其中鳙鱼网箱6000多口,叉尾t网箱5000多口;2008年库区共投放斑点叉尾t鱼种200多吨,年末产量3100多吨,渔业产值7500万元;2009年柘溪水库斑点叉尾t养殖的网箱达到7000余口,投放斑点叉尾t鱼种300多吨(本段数据由安化县移民局提供)。但是随着引进时间的推移和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完善,经常有新的病害发生[3],造成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对斑点叉尾t养殖的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富民”工程专家小组从2008年3月开始对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疾病进行了长期监测,并向养殖户宣传、推广养殖技术,对当地的疾病情况及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在预防、治疗方面及时给养殖户提供了许多建议。

1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调查内容从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分别对柘溪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进行抽样检查(1次/月);每个点抽2-3口正在发病的网箱进行镜检,每口网箱检查3-5尾鱼。对水体基本情况,养殖状况进行了抽样检查(另文报道),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跟踪调查。对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t疾病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

1.2 检查方法根据参考文献[4]张剑英等的方法进行。

1.3 统计方法原生动物――车轮虫等纤毛类,用“+”表示有,在低倍镜(10×10)下一个视野中含1-20个虫体用“+”表示;含21-50个虫体用“++”表示;50个虫体以上则用“+++”表示;“-”示无虫体。而指环虫的记数按每片鳃上寄生虫体的数量计算。其它具体的记数标准按照张剑英等[4]第12页的方法进行。寄生虫感染率=(被寄生虫感染的宿主数/所检查宿主总数)×100%;平均感染强度=检查到的寄生虫总数/所检查的宿主总数。

2结果与分析

2.1 水库情况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管辖10个乡、镇,库区水面达1585km2。由于大水体效应,年平均气温16.2℃~16.7℃,年降雨量1170mm~1450mm,年日照时数1100h~1550h,无霜期300d~350d(以上数据由安化移民局提供)。水体pH7.4左右,氨氮正常情况下小于0.2mg/L,适合斑点叉尾t生长。

2.2 网箱养殖情况简介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约500个斑点叉尾t养殖户,5000余口网箱,其中以小体积网箱(4m×3m×3m或3m×2m×3m)的金属网箱为主,呈“井”字型或“品”字型排放,占90%。网箱中10尾~15尾/斤的苗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250尾。

2.3 主要发生的疾病及其危害情况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发生的疾病主要有4大类――寄生虫、细菌、真菌、营养性疾病,共12种。

2.3.1 寄生虫病①小瓜虫病:2008年3月到4月,小瓜虫病是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疾病,病鱼体表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水温在15~22℃时爆发该病。在08年9月底,在调查中发现,当水温29℃时也发生此病,其中一户渔民因用药不当(使用了CuSO4),使该病爆发,引起t鱼大量死亡。2009-2010年,由于采用了生姜+辣椒粉泼洒等预防措施,故未出现小瓜虫严重感染的情况,发病率控制在20%以下。②车轮虫病:调查发现车轮虫寄生于鳃丝,引起鳃上粘液分泌多,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鱼窒息死亡。2008年5~9月在我们调查的几个乡镇中,都有发现,感染率达95%以上,并有5户引起严重死亡,死亡率达45%。③指环虫病:在2008年5~6月、9~10月,水温20~25℃时流行,寄生在鱼鳃上,为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斑点叉尾t的主要疾病之一,感染率达80%以上,感染强度1~10条/片鳃。2009年3~5月该病引起的发病死亡率为5~10%。④孢子虫病:在调查中曾发现孢子虫病,但未有引起斑点叉尾t严重死亡情况出现。但可引起其他病原,如细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⑤毛管虫病、杯体虫病:调查中也发现毛管虫、杯体虫,但此两种虫没有对斑点叉尾t造成较大危害。

2.3.2 细菌性疾病①腐皮病:各种规格的斑点叉尾t均有发现被斑点叉尾t爱德华氏菌等感染,引起皮肤、肌肉等腐烂。每年3~5月、9~11月,水温在15~25℃之间出现该病。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的网箱内t鱼死亡严重,我们在3月到5月调查中收集的标本,有些养殖户因该病引起的叉尾t死亡率达到了20~36%。②细菌性败血症:该病主要发生在水温20℃以上的4~9月,水温25℃以上的6~7月最严重[5]。在水温较高、水质变坏、鱼体受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此病,常引起斑点叉尾t头部、身体肌肉、肠道、内脏等各器官充血、出血。2008年5月~9月该库区发病率为42%,死亡率为15.5%。③斑点叉尾t肠套叠:2009年3~5月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户的斑点叉尾t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75%,严重的网箱高达100%。肠套叠是此次安化县斑点叉尾t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的渔民用氟苯尼拷等拌饵料投喂,病情轻的鱼得已好转,2010年因预防措施得当,库区没有出现肠套叠病暴发引起大量死亡现象。

2.3.3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水霉病是鱼体表的一种真菌―水霉菌寄生所感染的疾病,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6]。此病一般发生在早春,体表受伤时鱼极易受水霉菌的寄生。

2.3.4 营养性疾病在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t发生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为肝胆综合症,调查中发现80%的叉尾t成鱼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肝胆综合症的症状。一般在投喂饲料4个月以后开始出现综合症,外部症状表现为是腹部、嘴唇、肌肉发黄,剖开鱼腹,可见肌肉及脂肪组织变黄,胆囊肿大、颜色变深,花肝等,有的有腹水。究其原因可能主要由于饲料营养不全引起。在饲料中添加VC、VE等维生素以及添加一些护肝的药物后,病情得以缓解。

3讨论

3.1 斑点叉尾t疾病呈现综合感染的趋势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叉尾t病害逐年增多,并呈现综合感染的趋势。如08年大面积暴发小瓜虫病以后,感染小瓜虫的病鱼因皮肤受损,随之引发腐皮病、烂尾病、细菌性败血病等疾病的发生,造成了严重损失。

3.2 用药问题放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农户养殖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滥用药、用错药的问题。原有的一些药物如沙星类等药物被禁用,没有更好的药物替代。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必定影响斑点叉尾t的出口以及今后长远的发展。

3.3 苗种问题中国市场上的斑点叉尾t亲本主要从美国引进,有的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近亲繁殖,其后代表现出体弱多病的特征。由于斑点叉尾t养殖在中国逐年升温,苗种价格居高不下。从湖北孵化场出来的水花,有的近200元/万尾左右,而在2010年的湖南市场上,最高价格达到了600元/万尾。因此,不排除一些人为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苗种质量,从而损害养殖户的利益。苗种来源各异,检验检疫机构的不健全,导致苗种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柘溪水库尚无规模化成套的亲鱼-苗种-成鱼养殖模式,主要由湖北引进水花,部分转到湖南的一些地方培育成冬片、春片,然后转到柘溪水库网箱养殖至成鱼。长途运输对苗种造成损伤,使水霉病的发生机率增大。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很少采取病原的检验检疫措施,对病原的扩散、流行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4 饲料问题湖南市场上饲料品种多,大约50多种,不是所有的饲料都能够按照标准生产,有的饲料难以满足斑点叉尾t生长的营养需求,有的饲料可能添加了一些有害物质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调查中发现,斑点叉尾t食用了某厂家的饲料后,鱼体色变淡,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3.5 其它调查中发现患指环虫病的叉尾t鱼鳃上,往往发现有车轮虫寄生。指环虫靠锚钩钩在鳃丝上,对鳃造成损害,引起鱼体不适,可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性感染;车轮虫附着于鳃丝,引起鱼分泌过多的粘液,影响鱼呼吸。关于病毒性疾病,因病原的分离、提纯、鉴定条件所限,本次调查未做深入的探究。

致谢:

①调查过程得到安化县移民局、安化县畜牧水产局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

②李权生,杨春浩,刘大志,等参加疾病调查工作,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邬国民,陈慈,李恒颂等.我国斑点叉尾t养殖现状和前景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4:75-79.

[2]黄刚.2006年湖南省斑点叉尾t养殖状况及疾病通报[J].内陆水产,2008,31(4):43-44.

[3]吕俊超,李轩,韩茵等.养殖大菱鲆中牙鲆肠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J].水产学报,2009,33(2):311-317.

[4]张剑英,邱兆祉,丁雪娟等.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M].科学出版社,1999,9-12.

网箱养殖论文篇6

关键词:黄鳝;网箱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82-1

1 黄鳝苗种的选择

黄鳝品种通常有三种,一种是黄鳝,体表为深黄色、夹杂黑色大斑点,每年增重5~6倍;一种是青鳝,体表为青黄色且花斑较小,每年增重3~4倍;另外一种是灰鳝,体表为青灰色且花斑细密,每年增重1~2倍。因此要选择体质健壮、体表无伤,规格相对统一、体色黄且有花斑及体色青黄的鳝鱼作为养殖苗种。

2 网箱的制作

养殖黄鳝的网箱最好设置在水域最好的池塘,或是水位相对稳定的水库、河沟和湖泊,但不论选择哪种水体,最好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光照良好。网箱使用聚乙烯网片制作而成,确保网质良好、网眼细密、网条紧凑,以免被水鼠咬破造成黄鳝逃脱。每个网箱的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最佳,网长约5米,网宽约4米,网高约1米(水上40厘米,水下60厘米)。新做好的网箱要放在水中浸泡3~5天后才可养殖黄鳝,以免网箱散发的有毒物质危害黄鳝。网箱一般放在水深超过0.8米的池塘中,网箱需并排放入池塘中,且在两排网箱之间搭建竹桥以便投饲管理。但切记网箱放置的面积不可超过池塘面积的一半,否则会导致水质恶化。应在网箱中放入水花生等水草,覆盖率为网箱面积的90%~95%,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正确放养

黄鳝放养时间应该在每年的4~5月或8~9月,这期间黄鳝数量多、收购价格低。由于黄鳝会相互残食,放养时每个网箱的规格要保持一致。入箱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对黄鳝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2~8公斤/平方米,每个网箱放养重量为40~60公斤。

4 投饲管理

鳝鱼野生时,由于活动范围大,生存密度小,自己觅食,放养后前几天黄鳝会进食很少或几乎不吃投喂的饲料,因此要对黄鳝进行驯化,如果驯化失败就会造成养殖的失败。驯化的主要方法:黄鳝放养前3天不喂食,让黄鳝体内的食物消耗殆尽,使它处于完全饥饿状态,再在晚上投喂一次切碎的动物内脏或小杂鱼和它最喜爱的蚯蚓,投在水草上,每箱确保有3~4个投饵点,投饲量保证为体重的1%~2%。随后投喂的时间可慢慢变成早晚各一次,投饲量根据黄鳝的吃食情况渐渐增加为体重的4%~5%。当水温上升为26℃~28℃时,此时是黄鳝生长的最佳温度,投饲量要增加为体重的7%~8%。由于黄鳝习惯吃一种饲料后不会轻易改变去吃另外一种饲料,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固定选用几个品种,譬如小鱼、蚯蚓、动物内脏或蚌肉,以确保黄鳝迅速生长。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投放活饵料,因为活饵料利用率高,残饵少,污染小,更有助于黄鳝的生长。

5 养殖注意事项

5.1 避免擦伤

黄鳝在放养、运输和捕捞时,要尽量避免擦伤,以免细菌侵入引发赤皮病,此病主要为体表部发炎、出血,尤其是两侧和腹部最为严重,呈块状,要采用外用药消毒和内服药结合进行治疗。

5.2 换水降温

野生黄鳝,当水温达到32℃以上时,黄鳝便会躲入土中以避暑,而采用网箱养殖后,无法满足以往的环境要求,因此,当水温太高时,要采取及时换注低温水的方法来降温,不然会导致黄鳝死亡。而换水前后温差不可超过3℃,不然会导致黄鳝感冒。如果换水前后温差超过10℃,会导致黄鳝大量死亡。

5.3 防蒸

黄鳝养殖主要要防三蒸,一是网箱蒸,二是运输过程蒸,三是鳝笼蒸。由于黄鳝体表含有丰富的粘液,将它放入网箱进行高密度养殖时,粘液便会越积越多,它们都需要通过微生物来进行分解,会消耗更多的溶氧,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致使水温升高,导致黄鳝死亡。同时它们会互相缠绕成团,导致黄鳝大量死亡。

5.4 饲料投放要充足

由于黄鳝网箱养殖密度比较大,如果饲料投放不够会导致它们争抢咬伤,从而感染霉菌,体表会长出“白毛”,最后因食欲不振而死亡。可用小苏打和食盐水合剂进行泼洒治疗。

5.5 及时清理残饵

养殖黄鳝要保证投放新鲜的饲料,因此要及时清理网箱中那些残留的腐烂的饲料,以免引发肠炎病。一旦引发肠炎病,就得内服呋喃类、磺胺类或大蒜进行治疗。同时要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饲料投喂前要先洗净,然后用20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浸洗3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后便可投喂。

5.6 预防疾病

放养后的一个月是养殖黄鳝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黄鳝必须改变原有的一些生活习性,适应新的环境。如果适应得好,黄鳝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适应不好,会导致黄鳝成活率低于30%或是全部死亡。这个月里,除了要对黄鳝进行消毒和驯化外,还要预防疾病发生,用生石灰和水体强力的消毒剂进行交替消毒,预防一切病原体。

参考文献

[1]金谋平.网箱的设计与网箱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2]焦子珍.网箱养殖黄鳝的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1(02).

[3]吕代钧.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4)疾病预防[J].农家顾问,2011(02).

网箱养殖论文篇7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3]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4],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篇8

关键词:鱼浮头;网箱设置;水体交换;面积比例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过调查,本文通过总结福建龙岩市新罗区万安水库等水库的网箱养鱼的现状,对水库网箱养鱼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导致水质恶化、网箱鱼浮头甚至发生死鱼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 水库网箱养鱼浮头的原因

1.1 网箱养殖导致水质的污染

从事实来看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水库水质的污染,除了库区周边村庄日常生活的废水以及少许工业废水污染之外,因网箱养鱼导致的污染更为严重。根据计算,养殖1t淡水鱼所产生的粪便就能抵得上20头肥猪所产生的粪便量,其污染程度之重可想而知。网箱养鱼对局部水域的污染以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30%有余。

网箱养殖带来的水域过度开发问题,使原有的水域平衡遭到破坏,使原有的“草型水域”变成了“藻型”的,使原有的清晰的水库水域变成了浑浊的富营养化水质。这一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

1.2 网箱养鱼增多,密度过大导致缺氧

前些年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的水库网箱养鱼曾经一度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而一味的增加养殖面积和密度。就拿万安水库来说,2008年最高峰时,网箱养鱼面积一度达9.12万m2,放养量达1474万尾,但是万安水库是河道型水库,水域狭长,风浪小,水体流动性小,因此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自然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导致缺氧问题的出现,而网箱养殖户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增氧措施,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鱼浮头问题,导致大量的鱼死亡问题的出现,这无疑给网箱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网箱养鱼的成本增加,产出不成正比。

1.3 网箱设置和使用上存在问题

由于网箱的编织不合格,其网眼的大小不一,网衣不平整,使其立体感不好;由于浮子的浮力小,而且没有在框架四角设置钢筋立柱,这就会导致上盖网衣下凹沉入水中,造成鱼受伤。还有是在日常管理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发现鱼生病了也不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治疗;没有对网箱进行及时的清洗,导致了网目的堵塞,从而导致了水体交换的困难,使网箱内的鱼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另外导致水体交换困难的原因还有就是网箱的面积过大,导致交换的困难,从而影响了箱内的水质;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记录和技术总结,对网箱鱼浮头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了网箱鱼的大量浮头甚至死亡,对于网箱内的病死鱼没有及时捞出,导致全箱都受到污染,同时由于死鱼的腐烂,导致螃蟹等对其撕咬,导致网箱的破漏,也存在鱼逃跑的现象。

2 水库网箱养鱼浮头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水质保护和监测

由于水库网箱养鱼数量的增加,有的渔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无限度的扩大网箱面积,增加鱼的投放量,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鱼浮头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的保护,做到科学计算水库的容量比例,合理布置网箱面积、放养量和地点,降低对水质的污染,这是防止鱼浮头现象发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同时还应坚持做好网箱库区的水质监测,配备增氧设备,提前做好预防。

2.2 科学设置网箱

网箱养鱼,网箱的设计合理与否自然至关重要,一个设计合理的网箱有利于鱼的生存,也就有利于渔民的经济收入的增长,减少鱼浮头是网箱设计考虑的关键问题。科学编制网箱,首先要保证网箱的网眼大小均一,大小平均在2.5~3cm最合适,太小了不利于水体交换,不利于鱼进行呼吸,过大又会导致鱼逃跑,所以网眼的大小很重要,在设计时要根据放养的鱼种规格的大小来定。为了保证水体交换的方便性,最好采用细网线,但是其缺点是易导致鱼卡头。对网箱的面积大小也要科学设计,网箱面积设计在24~28m2正好合适,过大不利于网箱内外进行水体的交换,因此会影响网箱内的水质,导致鱼浮头现象的出现。

网箱的框架最好采用竹子或三角铁制成,在框架的四周直接上纲结扎,浮子要用泡沫塑料、塑料桶或铁桶来做。沉子要用元钢等具有良好的沉降力的材料来制作,使水箱能够很好的沉降到水里,以保证网箱在水下的立体形状。

定期对网箱进行清洗,与此同时,对鱼进行定时的身体检查,进而调整投食的数量,并且对于有病的鱼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发现网箱里的病鱼、死鱼必须及时捞出,防止传染给其他鱼,否则在死鱼腐烂后,由于螃蟹的撕咬,导致网衣破裂,使鱼逃跑。对网箱适合的水域要进行测算,合理的投放,根据养殖的品种来确定,通常情况是设置在有水流的并且附近无污染的区域,而且为了运输方便,因此会安置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在水库中设置网箱一般选择避风向阳、水域较宽的地方,网箱排列尽可能与水流方向垂直。网箱的整体框架必须是漂浮式的,特别在水位变幅较大的地方必须具有这一特点。

2.3 科学合理的设计放鱼密度

网箱鱼群密度影响了水体的交换程度,也就决定了网箱内水质的好坏,水体的交换程度好有利于减少鱼浮头现象的出现,因此对网箱鱼种的放养密度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必须按照鱼的品种进行设计,还要根据鱼的大小,以及所适应的水体条件等自身因素,还要根据外界的如天气变化、水质等因素对鱼的养殖密度进行科学的调整。随着鱼体长大,及时换箱、分箱,提大留小,使网箱内环境适合鱼的生存,为减少鱼浮头现象做出努力。

2.4 科学制定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在精确计算出水库养殖容量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出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根据水库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库区蓄水、灌溉等因素,对其养殖数量、养殖种类、养殖方式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水库的适当地方,对网箱养殖进行示范性研究,为制定出可行的网箱养鱼规模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渔民树立榜样。

3 结语

近年来,由于渔民向水库水面放置网箱数量的不断增多,大量的暴发性鱼病日益增多,网箱鱼浮头甚至出现死鱼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死鱼的数量和速度都是惊人的,这无疑是给网箱生产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导致网箱鱼浮头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之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为加强水库水质污染的防控提出了可实施性管理办法,同时对渔民的养殖技术进行培训,提高渔民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增加渔民的收入,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红.山区水库网箱养鱼应注意事项[J].海洋与渔业,2008(6):37.

[2] 方厚生.水库网箱养鱼技术[J].内陆水产,2009(5):51.

[3] 辛秀丽,丹.鱼浮头及其应对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09(8):38.

[4] 陈淑玲.防止鱼浮头的办法及浮头发生时采取的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 2009(11):29-30.

[5] 程素珍,许尚杰,刁汇文.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1):30-31.

[6] 冯大军.鱼浮头的原因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11(4):36.

[7] 高立波.论网箱养鱼与水库水质的相互关系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2):188.

网箱养殖论文篇9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1;2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浙江 湖州 313013)

摘要: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在浙江省湖州对“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两次试验累计繁育“台湾泥鳅”水花850万尾,孵化率达到80%。通过“台湾泥鳅”激素配方、注射剂量、效应时间等问题的探索,初步得出浙江省地区 “台湾泥鳅”繁殖时间为5月份和适宜水温为24 ℃。还讨论了“台湾泥鳅”的种质、雌雄鉴别、水温及积温对其人工繁殖时间的影响等。

关键词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积温;催产激素配伍

“台湾泥鳅””是我国台湾省水产科技工作者选育出来的新养殖品种。“台湾泥鳅”最适养殖水温28 ℃,不好钻泥,容易捕捉,体型长且略扁,尾宽,头小,口下位,马蹄形,头部无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台湾泥鳅”个体大,成鳅体重在50 g以上,部分可达300 g,目前已知最大的“台湾泥鳅”重达600 g。

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被国内少数养殖单位引进,因个体大、雌雄生长无差异、产量高而引起业界轰动,养殖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10月,湖州南浔区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泥鳅”夏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就冬季亲本培育[1-3]、苗种繁育[4-5]等工作进行了研究。

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笔者在浙江省湖州对“台湾泥鳅”进行了2批次人工繁殖,累计繁殖“台湾泥鳅”水化苗850万尾。试验对“台湾泥鳅”激素配方[6]、注射剂量[7]、注射方式[8]、效应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突破了规模化繁殖[9]关键技术。

1材料和方法

1.1亲本来源及培育

试验用“台湾泥鳅”亲本是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5月25日购买的6万尾4 cm左右苗种培育而得。先在池塘中培育到2013年10月25日,后进入塑料大棚中继续培育。浙江省湖州地区在1月份天气阴冷,池塘水温在4~5 ℃,塑料大棚中的水温仍然保持11 ℃以上。前期所投饵料为连云港泥鳅饵料厂生产的泥鳅专用饵料,后期在塑料大棚中投喂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水鱼膨化浮(沉)性配合饵料。

1.2催产注射及抓捉器具

催产注射的针头用4.5 mm的短针头,注射器为5 mL医用注射器。抓捉“台湾泥鳅”的器具为笔者研制的费氏专利手套,一般一人戴手套抓住“台湾泥鳅”首尾,另外一人注射催产激素。

1.3催产激素和剂量

催产注射的激素为鱼类常用激素,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地欧酮(DOM)等三种。根据温度再进行配伍及剂量调整。雌雄鳅每尾注射0.5 mL,均采用一次背部肌肉注射。

1.4“台湾泥鳅”的催情及人工授精

1.4.1网箱安装及暂养亲本催情亲本暂养网箱规格为2 m×2 m×1 m,网箱中放置用旧网片扎成束的鱼巢作为引物。亲本暂养网箱置放在池塘中,网箱外有流水,网箱内用小皮管冲注水,网箱顶部用遮光布遮阳;另一部分网箱设置在池塘中。每只箱分别放注射后“台湾泥鳅”20 kg,平均密度为5 kg/m2。注射后的“台湾泥鳅”放入亲本暂养网箱中等待人工授精。

1.4.2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分三步。第一要适时,耐心等待,认真观察网箱中亲鳅的动静。若发现亲鳅游动渐频,特别是雌鳅上浮水面,则说明发情期来临,这时候试挤压雌鳅腹部会流出金黄色的卵子,卵子游离,说明亲鳅的授精时间到了,应马上开始进行授精。剖腹取出贴在背椎两侧的“台湾泥鳅”精巢,解剖后将2条乳白色的精巢用镊子轻轻取出;然后将其放入研钵中研磨,一般取五条,加入15 mL林格氏液备用。

在制备好精液的同时,将雌“台湾泥鳅”的体表水(特别是生殖孔附件)用干毛巾擦干,一人用毛巾将成熟的雌“台湾泥鳅”裹住,露出肚皮,用手轻轻挤压雌鳅腹部,将成熟卵子挤入干燥的白搪瓷盆;等基本上有300 mL的卵子(收集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时,另一人将配好精液浇在卵上;一手托住白瓷盆轻轻摇晃,另一手指轻轻搅拌,15秒钟后,加入2 000 mL清水轻轻转动,使卵子与精子充分结合。最后将完成授精操作的卵子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

1.5孵化设备及孵化

孵化设备是笔者专利产品。主要用120目及以上绢做成孵化缸型状,底部用铁或者砖块当沉子,中间和上口用直径为5 mm的铁丝撑开,上口离开水面10 cm,防止风浪冲击。用空气曝气头使孵化网中的水翻流起来。用绢做成孵化缸放置在水体中使得孵化管理工作更为简单。

“台湾泥鳅”卵的孵化密度一般为每升水中可放卵3 000~5 000粒,要求水质清新。孵化时间与水温高低直接相关,孵化最适宜的水温为25 ℃,水温高,孵化时间短,水温低,孵化时间会延长。

2试验结果

2.1种鳅的选择与暂养

种鳅要求没有伤、活力强、体表粘液多。雌鳅个体60 g/尾以上,暂养期间要防止鸟类的捕食,减少损失。种鳅具体情况见表1。

2.2催产孵化

从二次试验的结果来看,催产剂配方HCG 800IU +LHRH-A2 8 μg +DOM 4 mg/尾催产效果较好。“台湾泥鳅”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为83.8%,最低为74.7%,平均为80.0%。

注: 1 mL卵=2 200粒(刚刚挤出未授精的卵)

鱼苗孵化出后应待大部分仔鱼卵黄囊基本消失后,关小水流向箱内投喂煮熟的蛋黄,每10万尾喂1个蛋黄,1 h后即可下池转入苗期培育。

3讨论

3.1水温和积温对“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时间的影响

二次繁殖孵化效率在80%,第一次为74?7%,除积温外,使用饵料质量有关系,由于前期投喂一般泥鳅专用饵料,蛋白质含量(28%);后期在塑料大棚中才改用蛋白质含量(45%)比较高的海水鱼膨化浮(沉)性配合饵料。由此可见泥鳅繁殖亲本的饵料蛋白质含量应该在45%以上。

“台湾泥鳅”在台湾一般3月下旬开始繁殖,亲本一般要求2足龄。浙江省地区的年度水温积温比台湾低,通常浙江省地区养殖“台湾泥鳅“繁殖时间要推迟。2013年浙江省夏季高温时间特别长,而且我们从10月开始把在池塘养殖泥鳅转入塑料大棚中继续培育,虽然其中浙北地区在1月份天气阴冷,但是塑料大棚中的水温仍然保持11 ℃以上。冬季期间“台湾泥鳅”在塑料大棚中累计得到的水温,比塑料大棚外池塘中多630 ℃·d。笔者认为足够积温是“台湾泥鳅”在浙江省地区人工繁殖成功的重要条件。泥鳅繁殖积温为多少度时性腺发育才完全成熟,有待进一步检测。

从2014年笔者对“台湾泥鳅”性腺发育检查来看,在浙江地区“台湾泥鳅”繁殖时间在5月初可以开始。笔者认为浙江地区“台湾泥鳅”最适繁殖时间在5月底6月初,选择水温在24 ℃~25 ℃之间进行“台湾泥鳅”人工繁殖为适宜。

3.2“台湾泥鳅”雌雄鉴别及人工授精性比

试验用“台湾泥鳅”均为1足龄,粘液较多,体质健壮,无外伤,无畸形。成熟雌雄[10]鳅个体大小基本相同,亲本“台湾泥鳅”的暂养是为了进行人工繁殖时方便亲本、鉴别,一般要前一天通过网箱收集暂养,网箱规格为5.5 m×3 m×1.5 m,网目为0.3 cm的聚乙烯网箱,网箱上用遮阳布盖住,防止阳光直射和飞鸟吞食。

通过一天网箱收集暂养,体内粪便基本排空,可见成熟的雌鳅腹部膨大柔软,有明显的卵巢轮廓,胸鳍较短,撑开时呈圆扇形,而雄鳅最明显特征是在背鳍后左右侧线鳞上面有长2 cm左右肉质突出,雄鳅个体比雌鳅长,胸鳍较长,末端尖而弯绕。

人工授精性比一般要求雌雄比为5∶1。通常雌雄需要的激素剂量是2∶1,合理的雌雄比有利于减少操作的盲目性,节约激素费用。在试验中发现, “台湾泥鳅” 养殖群体是雌少雄多,人工繁殖过程中至于雄鳅最少比例应该是多少?有待继续研究。

3.3“台湾泥鳅”繁殖有效催产激素配伍

本次实验采用了4 种激素进行注射,实验结果表明,“台湾泥鳅”对LHRH-A2 不敏感,催产效果不好,但和DOM 混合使用,效果很好。LHRH - A2诱导“台湾泥鳅”排卵效果较差,需要的剂量明显大于鲤科鱼类,效应时间也较鲤科鱼类长。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LHRH-A2更能有效地促进“台湾泥鳅”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的释放。根据另外介绍,一般常用催产剂为HCG,其用量为每尾注射800 IU,生产中使用是否经济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试验探索。

3.4人工授精是“台湾泥鳅”繁殖可行方式

国内泥鳅由于人工授精对泥鳅伤害严重,且花费时间多,效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通常采取人工催产注射激素后自然产卵[11]。笔者在2次试验中发现,“台湾泥鳅”在催产注射激素后,尽管采取了水体流水刺激,无论网箱设置在流动还是静水体产卵池中,产卵活动均延续5~6 h,没有发现卵粒产出和精子流出。对此,笔者认为“台湾泥鳅”不会自然产卵授精[12],“台湾泥鳅”只能采取人工授精繁殖方式。在什么条件下让它自行产卵,因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继续试验探索。

3.5谨慎使用麻醉药物解决抓捕难题

“台湾泥鳅”个体大,体表黏液多,难以抓住。可采用的麻醉药物较多,如MS-222、喹哪啶、三溴乙醇、可卡因、盐酸丁卡因等,它们虽都是麻醉品,但不易购买。有人在每升水中加0.1 g的MS-222或2%的丁卡因溶液中实施麻醉。乙醚药品易得、操作方便、复苏时间短。笔者在实验中曾经利用乙醚做注射前麻醉实验,乙醚麻醉实验中选择6个梯度,在水温24~25 ℃时,在每2 000 mL 水中加乙醚15 mL,“台湾泥鳅”麻醉和苏醒时间比较适当 ,所以笔者认为在人工催产注射时,乙醚的麻醉浓度选择可以在0.15%附近。但乙醚气味难闻,严重影响操作者的眼睛。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对“台湾泥鳅”繁殖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所以笔者认为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对麻醉药物的使用需谨慎。

参考文献:

[1]

董聿茂,诸葛阳,黄美华,等.淡水鱼类.浙江动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6-147

[2] 孙国庆,申小苒,吴丽华.池塘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J].河南水产,2006(4):10-11

[3] 何杰,郭桐,刘汉勤.泥鳅秋季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5,32(2):73-75

[4] 孙守旗,唐复兴,孙棠丽,等.苗种扩繁技术[J].水产养殖,2009(3):25-27

[5] 王坤,凌去非,李倩,等.苏州地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年龄与生长的比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5):553-558

[6] 李倩,胡廷尖,王雨辰,等.泥鳅早期形态发育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07) :132-138

[7] 胡廷尖,李倩,王雨辰,等.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10) :6-7

[8] 胡廷尖,李倩,王雨辰,等.泥鳅激素浸泡催产试验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2(08) :82-86

[9] 胡廷尖,李倩,王雨辰,等.泥鳅规模化人工催产与孵化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1) :12-17

[10] 刘士力,胡廷尖,李倩,等.泥鳅雌雄性比对繁殖影响的试验[J].河北渔业,2010 (12):33-34

[11] 胡廷尖,李倩,王雨辰,等.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范[J].河北渔业,2011(08):34-35

网箱养殖论文篇10

关键词:网箱养鳝水体;水生植物;经济价值;水深适应性;植株扩展度

中图分类号:S682.32;S9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140-04

网箱养鳝是一项经济效益很高的养殖业,近些年发展非常快,一些地区甚至将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湖北省是网箱养鳝大省,武汉、仙桃、洪湖等地均有大规模应用。据统计,2009年湖北省网箱养蟮面积达6 670 hm2,产量10万t以上[1]。武汉市2012年网箱养鳝面积面积达220万m2以上。在武汉市汉南区调查一网箱养鳝鱼池,水深约1.5 m,单个网箱长3 m、宽2 m,每667 m2安装网箱30个,养鳝用网箱总面积180 m2,占总水面的比率约27%。在湖北仙桃等地调查,一般养鳝网箱总面积约占鱼池水面的40%,最高不超过50%,也就是说,网箱养鳝水面一般有50%~60%是空白水面。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水面,除了从养殖角度进行利用外,亦可从种植角度进行利用。从种植水生植物角度来说,如何选择适宜的水生经济作物种类,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 网箱养鳝水体的基本条件

一般网箱养鳝水体水深1.5 m以上,部分地区的水深只有1.2 m左右;水底淤泥层深10~15 cm。通常在4~5月逐渐加深,水深至1.6 m左右,安装网箱,养草(水花生)1个月左右。6月下旬开始放养鳝苗,每个网箱(3 m×2 m)放养鳝苗约8 kg(长10 cm以上规格),水体pH值6.8~7.8,投料喂养至11月上旬。鳝鱼养殖期间,要求水体透明度25 cm左右,溶氧量不低于2 mg/L。网箱养鳝过程中,正值高温季节,加之投饲量大、黄鳝排泄量多,池底容易沉积大量有机物,而且有机质的分解又容易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缺氧。

2 网箱养鳝水体适宜水生种植植物的基本要求

对于网箱养鳝水体中的适宜水生植物,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

①具备一定经济价值 这里的“经济价值”,主要指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现实,所种植的水生植物应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②能适应较深的水深 譬如武汉地区网箱养鳝水体,3~4月逐渐加深,4~5月达到1.5 m以上。一般要求能够适应1.5 m左右的水深。

③植株的扩展度较小 这里所谓的“扩展度”,指植株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植株茎叶或地下部分扩展蔓延的范围大小,也包括翌年的植株单株或植株群体扩展蔓延的范围大小。基本要求是植株的扩展度较小,在不采用人工调控措施的情况下,植株能限定在较小的空间(即预设的株距和行距空间)内生长,不妨碍网箱养蟮。即便多年栽培生长,植株也不会过度扩展,不会出现植株过度扩展而覆盖更大水面的情况。具体分析植株扩展度时,还要考虑植株的扩展度是否容易为人为措施所控制。

3 网箱养鳝水体适宜水生植物的筛选

水生植物种类比较多,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的有水稻、水生蔬菜(如莲、茭白、芋头、荸荠、慈姑、水芹、莼菜、芡实、菜用睡莲、蒲菜、豆瓣菜、蕹菜、菱角等)、水生花卉(再力花、水生美人蕉、睡莲、花菖蒲、梭鱼草、千屈菜等)以及部分沉水植物等。根据上述3个要求,对长江中下游流域适宜种植的23种水生经济植物比较如下(表1)。

表1中所列出23种水生植物经济价值都比较高。从水深适应性角度看,能适应150 cm左右水深的种类有莲、蕹菜、菱角、芡实等。进一步从植株扩展度角度对这几种植物进行筛选。

①睡莲(菜用睡莲) 扩展度较小,大多数睡莲植株单株的扩展直径不超过2 m。常见的睡莲种类依靠短缩根状茎繁殖,连续多年种植的情况下,植株的扩展也非常慢而小,较适合网箱养鳝水体种植。一般产区宜选着以采食叶柄和花柄食用的菜用睡莲。

②蕹菜 可湿地和浅水栽培,亦可浮水栽培,生长季节主要在夏秋季。蕹菜浮水种植时,尽管植株扩展空间可以达到比较大的范围,但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不能露地越冬,只要在生长季节内及时采收,控制植株的扩展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适合网箱养鳝水体种植。

③菱角和芡实 扩展度中等,种植当年的扩展度大约3 m。但是,菱角和芡实都是种子繁殖植物,种子自然成熟后容易随水漂流传播,翌年传播更大的范围,表现为植株群体的扩展,容易占满整个水面。不过,如果及时拔除多余的幼苗,则可较容易地控制植株群体的扩展,可以在网箱养鳝水体种植。

④莲 扩展度较强,定植当年即可扩展5~10 m,而且翌年可达更广的范围,容易挤占其他水面空间。莲为无性繁殖植物,以根状茎繁殖。由于采挖劳动强度大,极难通过人工方法控制莲植株的扩展,不适宜在网箱养鳝水体种植。

3 网箱养鳝水体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要点

3.1 菜用睡莲

3.2 蕹菜

采用浮水栽培方式,品种宜选择小叶蕹品种。简单的做法是:5月中下旬,从旱栽蕹菜田采取插条或带根幼苗,长20 cm左右,按照25~30 cm间距将插条绑缚于塑料绳(即一般绑架材用的塑料绳)上,塑料绳两端插杆固定,塑料绳间距(行距)50 cm。随着水位调整,调整塑料绳两端绑缚高度。一般定植45 d左右,即可采收蕹菜茎叶上市。每次采收后,宜每667 m2用2%尿素水溶液50 kg叶面喷施,每3~4 d一次。蕹菜嫩梢长25~30 cm时采摘,嫩梢基部留1~2个节间,可以持续采收至初霜期[5]。

3.3 菱角和芡实

不论菱角还是芡实,漏采花梗上的果实成熟后,均会脱落漂移扩散,翌年萌发成株。翌年春夏季,对于非划定种植区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

参考文献

[1] 戴俊.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

[2] 刘义满,Slearmlarp Wasuwat,柯卫东,等.泰国睡莲考察报告[J].中国园艺文摘,2009(3):120-124.

[3] 朱红莲,刘义满,钟兰,等.菜用睡莲栽培和效益[J].中国蔬菜,201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