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0:23:46

网箱养殖论文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一、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二、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三、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四、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公务员之家

五、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六、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七、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八、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DO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库水质重要指标之一。水库水体DO含量受到2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类丰富的水体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好氧和复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在水库中进行网箱养殖,部分散失在水体中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另外,网箱养殖的鱼类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网箱区水体中的DO通常低于无网箱区。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时,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可造成鱼类浮头、死亡。水库水体中DO的数0,除了跟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底层水中一般DO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水体中的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网箱养殖可使这一现象加剧。水质良好的水体DO量应维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测,其DO分别为7.04mg/L、4.16mg/L和3.84mg/L,显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断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这是由于人类的网箱养殖活动造成的。

3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DO的量,称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阶段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在水产养殖中通常采用20℃条件下经5d培养后测得的BOD作为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水库网箱养殖产生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容易产生H2S、NH3等有毒气体,危害养殖鱼类的健康,严重时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较高的水库有机物分解的较好,鱼类的发病率较低。一般认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污染。据刘顺科等[3]对水磨滩水库网箱养殖的水质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区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对照区,网箱养殖使水库水体的生化耗氧量明显增加。

4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COD)。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COD的影响与BOD相类似,其使水库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增加。

5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pH值的影响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是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网箱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网箱养殖而言,pH值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水库的水体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水库的pH值变化主要与工业污染、酸雨(广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温、空气中CO2分压的变化和底质中有机碎屑的腐解有关,正常的网箱养殖对pH值的影响不大,但在养殖活动中大量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盐酸等)、大量死鱼或富营养化发生水华等情况下,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时我们对南宁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抽检,三断面pH值无明显差异。

6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TN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诱因。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TN、TP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TN在0.5~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TP超过0.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在网箱养殖水域,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投饵网箱养殖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高密度的投饵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对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养殖区的无机磷和TP分别是非养殖区的1.25倍和1.67倍[4],网箱区水层中总TP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积的结果,这在有跃温层的水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7年区环保部门对施行网箱养殖的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王滩水库和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是:水库水体为Ⅳ类水质,但是TN和TP超标、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网箱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在龙滩水库的不投饵网箱养殖,主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对网箱区及上下游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不投饵网箱养殖能改善水体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对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讨论与分析

2006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III类标准;6.4%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其中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较好,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说明我国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水质状况恶化有多种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点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水产养殖造成的内源污染正逐步显现,形成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水库网箱养殖是内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投饵、排泄等原因造成水体中TP、TN增加,DO量减少,COD、BOD升高,而对水体的pH值、水温等影响不大。

8建议

(1)积极开展水库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水库不同的水质类型,建立相应的负载力模型,限制养殖规模,合理布局网箱养殖区域。

(2)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避免长时间养殖带来富营养化和污染,保证水库水环境处于良性生态平衡状态。目前,我国水库中真正监测水质状况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库有监测,但数据是不公开的,要遏制水库水质的恶化,必须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4)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自觉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

9参考文献

[1]刘潇波,高殿森.浅析淡水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6):50-51.

[2]孟红明,张振克.我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33-136.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6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交配。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

(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

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2)龙虾5月底6月初即可开始捕捞,7月底集中捕捞,虾、蟹的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捕捞不可过度,捕大留小,捕捞上来较小的龙虾可先放回库中。8月底水温下降后停止对龙虾的捕捞,留足种虾作为次年亲本,保证下一年有足够的自繁能力,无需再放种虾。

(3)河蟹8月中旬开始捕捞,随着河蟹逐渐成熟,增加地笼等捕捞工具,加大对河蟹的捕捞量,9月份是捕捞高峰,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挑选规格较大、肥满的上市出售。捕捞上来成熟度较差的河蟹,可放到网箱中暂养,8、9月份是河蟹摄食旺季,在网箱中集中育肥后,可使蟹黄、蟹膏更加丰满,再上市出售,可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7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交配。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

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2)龙虾5月底6月初即可开始捕捞,7月底集中捕捞,虾、蟹的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捕捞不可过度,捕大留小,捕捞上来较小的龙虾可先放回库中。8月底水温下降后停止对龙虾的捕捞,留足种虾作为次年亲本,保证下一年有足够的自繁能力,无需再放种虾。

(3)河蟹8月中旬开始捕捞,随着河蟹逐渐成熟,增加地笼等捕捞工具,加大对河蟹的捕捞量,9月份是捕捞高峰,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挑选规格较大、肥满的上市出售。捕捞上来成熟度较差的河蟹,可放到网箱中暂养,8、9月份是河蟹摄食旺季,在网箱中集中育肥后,可使蟹黄、蟹膏更加丰满,再上市出售,可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8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2可持续性发展探讨

2.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库渔业生产机制

应本着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改变只向水库索取、不向水库投入的原则,改变一家投入多家索取、不断产生利益矛盾的状况,既要能统又要能调。

2.2两库渔业发展潜力

2.2.1市场需求潜力大。我县目前人均占有水产品量不到10kg,远低于全省25kg、全国34.6kg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因此,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优质水产品仍然会长期畅销市场。2.2.2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大。两库可养殖水面1666.7hm2,可用来进行天然投放、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如果按天然鱼产量300kg/hm2计算,两水库每年的天然生产力至少在500t以上。

2.2.3引进和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水库开发的新课题。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开发大水面一项新的工作,是提高水库生产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利用水库的自然优势,适当在水库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走高效渔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如佛子岭水库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和斑点叉尾鮰,利用流出的库水开展鳗鱼养殖,每年可产优质鱼700t,产值近5000万元。

2.3两水库渔业发展对策

2.3.1切实保护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目前,水库两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两库上游无任何工业污染,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我省当前少量存有的无污染养殖区域。因此,必须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域不受污染。一要在制定其他发展规划或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大事来研究;二要禁止在水库上游兴建工业厂矿,保护清洁水源,同时也要防止渔类自身污染,如网箱养鱼密度不可过大;三要强化渔政管理,严禁毒、炸、电等违法行为,对特种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场、索饵场,应建立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

2.3.2合理放养主导品种。青、草、连、鳙、鲤、鲫、鳊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也是两库养殖的主要鱼类,在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些品种与目前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而且还有相当的消费时效,消费既不会过剩,也不会过时。在对大型水库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应以这些鱼类的养殖为主,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鲤、鲫、鳊等优质鱼种的自然增殖与保护工作,使水库生物饵料得到充分利用。

2.3.3调整渔业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体资源。当前,水产界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要实现从追求单一产品(鱼)到复合产品的转变;二要实现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和量的统一;三要实现从只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在产品的开发方面,要努力适应生态条件的要求,从单一层次、单一产品的经济方式转向多层次、多方位、复合产品的开发。在养殖生产方面,要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实行生态养殖,提供绿色产品。在经营方式上,要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推行水面多种形式经营,包括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实现水面商品化,充分利用水体的交通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游钓业。

2.3.4加大科技投入。大水面的开发,不是简单的投放和管理,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学的决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这就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和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普及养殖新技术,依靠科技来提高开发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2.3.5加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严格实行行业法规化管理,在生产环境、苗种选择、养殖管理、产品上市、检验检疫等方面把好关,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要注重品牌申报,做大做强品牌文章,占领市场份额。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9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2可持续性发展探讨

2.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库渔业生产机制

应本着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改变只向水库索取、不向水库投入的原则,改变一家投入多家索取、不断产生利益矛盾的状况,既要能统又要能调。

2.2两库渔业发展潜力

2.2.1市场需求潜力大。我县目前人均占有水产品量不到10kg,远低于全省25kg、全国34.6kg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因此,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优质水产品仍然会长期畅销市场。2.2.2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大。两库可养殖水面1666.7hm2,可用来进行天然投放、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如果按天然鱼产量300kg/hm2计算,两水库每年的天然生产力至少在500t以上。

2.2.3引进和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水库开发的新课题。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开发大水面一项新的工作,是提高水库生产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利用水库的自然优势,适当在水库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走高效渔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如佛子岭水库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和斑点叉尾鮰,利用流出的库水开展鳗鱼养殖,每年可产优质鱼700t,产值近5000万元。

2.3两水库渔业发展对策

2.3.1切实保护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目前,水库两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两库上游无任何工业污染,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我省当前少量存有的无污染养殖区域。因此,必须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域不受污染。一要在制定其他发展规划或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大事来研究;二要禁止在水库上游兴建工业厂矿,保护清洁水源,同时也要防止渔类自身污染,如网箱养鱼密度不可过大;三要强化渔政管理,严禁毒、炸、电等违法行为,对特种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场、索饵场,应建立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

2.3.2合理放养主导品种。青、草、连、鳙、鲤、鲫、鳊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也是两库养殖的主要鱼类,在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些品种与目前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而且还有相当的消费时效,消费既不会过剩,也不会过时。在对大型水库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应以这些鱼类的养殖为主,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鲤、鲫、鳊等优质鱼种的自然增殖与保护工作,使水库生物饵料得到充分利用。

2.3.3调整渔业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体资源。当前,水产界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要实现从追求单一产品(鱼)到复合产品的转变;二要实现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和量的统一;三要实现从只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在产品的开发方面,要努力适应生态条件的要求,从单一层次、单一产品的经济方式转向多层次、多方位、复合产品的开发。在养殖生产方面,要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实行生态养殖,提供绿色产品。在经营方式上,要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推行水面多种形式经营,包括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实现水面商品化,充分利用水体的交通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游钓业。

2.3.4加大科技投入。大水面的开发,不是简单的投放和管理,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学的决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这就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和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普及养殖新技术,依靠科技来提高开发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2.3.5加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严格实行行业法规化管理,在生产环境、苗种选择、养殖管理、产品上市、检验检疫等方面把好关,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要注重品牌申报,做大做强品牌文章,占领市场份额。

2.3.6加强对外交流。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渔业人才和资金,实现两库大水面与我国发达地区在技术信息、人员等方面的全面交流。

网箱养殖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水产养殖;冷水鱼;病害;原因;建议

为及时掌握我省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提高疫病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发生重大疫情;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鱼病检测工作方针,及时掌握水生动物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控制疫病流行,减少养殖生产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选择我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重点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

1监测主要方法

1.1监测点设置和监测时间根据青海省水产养殖品种的区域性分布特点,选择海西州格尔木市、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化隆、循化县、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共和、贵德县和海北州门源县28个监测点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以一个养殖场为一个监测点。1.2监测品种和面积2017年根据青海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部署,选择主养品种作为测报品种。截止2017年12月份监测面积33.7hm2,其中网箱25.3hm2,池塘8.2hm2,淡水工厂化0.16hm2,网箱监测面积占全省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的75.18%。1.3监测方法依托1市8县水产站(渔政站)病害测报员,每月不定期到各个监测点进行调查、了解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养殖种类、发病时间、目测镜检结合,解剖并进行相关试验确定病害种类,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将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汇总至我站。1.4计算方法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死亡率=本月死亡数量÷月初存塘量(每月初监测面积的存活数量);经济损失=平均死亡率×产量×系数×价格,系数=实际每月监测月份数/12。

2监测结果

2.1病害种类2017年1~12月监测品种共发生3种疾病(见表1,分别为烂鳃病、三代虫病、水霉病。其中全年每月监测疾病种类(见表2)中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分别占全年疾病种类的14.29%、42.86%、42.86%(图1)。在所有疾病中,细菌性烂鳃病、三代虫病和水霉病为鲑鳟鱼主要疾病,对鲑鳟鱼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2发病率及死亡率2017年监测品种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见表3)。虹鳟年平均发病率0.5433%,年平均死亡率0.1321%。6、7、8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由细菌性烂鳃病、三代虫和水霉病引起。2.3病害发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17年监测品种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95.184万元(表4)。其中寄生虫疾病损失最大,占损失的97.58%。

3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3.1病害检测手段落后我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病害诊断的仪器和技术人员,养殖鱼类发病时不能及时进行正确诊断,也不能掌握最佳治疗时期和精准用药,延误治疗时机。3.2疫病防控意识有待提高我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普遍没有“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控观念,在日常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管理,操作技术不规范,病害防治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在正常养殖条件下不会发生的病害也时有发生。3.3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养殖企业存在自繁自育,在苗种培育和流通过程中不注重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忽视病菌的带入,致使病害发生、流行和传播。

42018年病害流行趋势预测

根据2017年监测品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预测2018年青海省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仍以寄生虫病为主,细菌性疾病和其它疾病相继会发生,但不会大面积爆发。

5控制病害的措施与建议

5.1加强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HDPE网箱要加盖网衣,以防水鸟啄食鱼类,造成鱼类受伤引发各种疾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洗网衣,改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密度,保证箱内外水流正常交换;需更换的网衣和工具用生石灰水消毒再经过暴晒后使用;做好水质监测和器具的消毒工作;尽量减少对养殖鱼类的人为刺激和干扰,避免人为操作不当造成鱼体机械损伤,以防擦伤导致疾病发生;做好雨季防洪和高温季节防缺氧工作;做好上游杂质污染、生物污染处理工作。5.2合理投饵根据水体环境要求,按照我省《虹鳟网箱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结合不同饲料厂家所提供的投饵率表进行投喂。5.3规范用药疫病一旦发生,需要药物治疗时,要选用国标渔药,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科学用药。5.4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疫病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日常管理,做好养殖场各项生产记录及出入人员、车辆、运输工具、养殖工具等的消毒和登记记录。病死鱼按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疫情扩散。加强对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树立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防病意识,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推行科学合理用药,提高病害检测技术和诊断能力。加强水生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水产苗种引进前后申报审批制度、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和检疫工作,杜绝从疫区引种和未经许可自繁自育经营销售苗种,以便从源头切断病原传染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东岳,王立新.我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工作开展情况〔J〕.科学养鱼,2009,(8):48-49.

〔2〕温周瑞,汪亮,雷晓中.水产养殖动物病情预测预报方法浅析〔J〕.科学养鱼,2011,(3):48-49.

〔3〕方苹,陈静,倪金俤,袁锐.2015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分析〔J〕.水产养殖,2016,(9):11-15.

〔4〕吕永辉.当前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学养鱼,20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