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9:19:43

设备技术论文

设备技术论文篇1

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我们按照合格证和说明书,对设备、材料、零配件,检查其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清点核对并将开箱记录存档。

对存在缺陷设备、损坏和锈蚀,转动不灵活阻滞、卡住现象及异常声音的限期清运出场,进行更换。如对给水设备安装,首先根据设计管道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再次控制机组位置,纵横排列形式,使管线最短,弯头最少,便于连接的安装方案。建筑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电梯和消防的联动需倍加注意,设备安装要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

1.用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管控

设备基础施工前,按基础施工图放线,经综合校对合格后再施工,全程跟踪检查,控制设备安装施工,重点是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如对电气设备柜内的线路进行划分,画图示范,横平竖直,安装前拉线、找偏、定位,取得了很好的质量效果。对于设备箱体的开孔,先划线,后钻孔,开孔位正确,光洁平整美观。设备就位稳装后,经复测合格再固定。线路交错部位,进行梳理绑扎,保障安全规范,都是较好的技术措施应用。

设备装配根据设计,不以土建的结构尺寸定位,而是根据墙体尺寸和器具尺寸定位划线,并用油漆标示。如灯座的大小要完全遮挡墙面,否则,要更换灯具或加大木台。在放线定位中,严禁凭目测施工,成排器具更是如此,如成排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捋顺直,避免搭扭杂乱无章。提高设备安装质量,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同时可保障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碳排放。

2.桥架线缆安装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需做重点分析。控制桥架内导线总截面(包括保护层)在内截面的20%(控制、信号等小于50%),检修方便安全可靠。采取防止导线移位措施,对垂直、倾斜线槽内的线缆进行绑扎,并用塑料卡环固定。防止破损线缆,箱体与线管采用护口连接,考虑温度对线缆松紧度的影响,在箱盒内的导线接头,多芯线搪锡,线鼻子与线径配套,放置线缆松紧适度,既保障安全,又便于检修。

安全防火技术,对穿过墙体、竖井、楼板处电缆、母线及桥架,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火材料封堵。线缆桥架连接,用垫圈加防松螺帽固定,电缆终端加电缆头套,采用合适的分级配合措施。

3.消除安全隐患技术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技术,对设备绝缘外壳进行破损检测,确保不漏电。如照明灯头相线接中心端子上,零线接螺纹端子上。灯具重量大于1kg和3kg,采用吊链或螺栓固定。

开关、插座的安装,同室标高控制,允许的偏差在15mm之内,不同层误差在50mm内,安装在门的开启边,与墙角的距离统一,开关都应该以向下为开启。

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接头各留10cm~15cm长的余量,严禁串联连接。接地线为绿、黄两种颜色,避免混淆。控制配电箱、开关箱导线的进出口在箱体的下底面,不在箱体的上顶、侧、后或箱门处开口进出导线。进、出线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二、给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室内给排水管道明装时,管道沿墙、梁、柱、天花板、地板处垂直平行敷设。暗装给排水管道敷设于吊顶、技术层、管沟和竖井内,在墙内为防止剪力破坏,以竖向沟槽为主,并预留活动检修口。预留检查口的位置,考虑既要检修方便,又要舒适美观。

1.管道防渗漏技术

管道防渗漏技术,管道安装时放出坡度线,校对协调建筑物的沉降和管道标高相统一,对埋地的管道和支座,夯实软土,避免不均匀沉降引发倒坡出现。控制坡度均匀,承插口配套,连接牢固严密,用网格线控制预留套管及支架的标高、轴线和位置,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偏心等缺陷。

为穿过墙、板、基础、屋面的管道加装套管保护,并用不燃材料将套管内填塞严密,控制套管出地面高度防止从套管中渗漏,穿过屋面的做防水层和防水帽。

2.稳固管道技术

控制管道地沟及支架标高间距,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是保障管道顺坡稳固的基本措施。对各种器具标高,固定件间距的控制,使立管卡件标高一致,横管卡件坡度正确,并平滑过渡。在转角、表阀管道末端的100mm处,设管卡固定,进入水箱管线“横平竖直”,长度大于500mm时或双管的用支架固定,控制支架安装稳固达标是基础,特别是架空管线,还要复核支架的稳定性,方能安全可靠,保障质量。

3.预防管道堵塞技术

先安管道后安器具的管口,特别是朝天口,选用橡皮塞子或木楔堵严管口,横向管口采用塑料管帽封堵,防止垃圾杂物进入管道设施。排水管道严格检测,确保不出现倒坡。器具安装,先清理管道内、预留口内杂物,保证管道畅通。

通球试验是确保管路畅通的检测技术,从上而下进行通水,对多层立管,在每层的检查口处,放入皮球后充气,由上部灌水进行管道渗水试验,达到不渗不堵合格后,用排水管直径3/4皮(木)球做通球试验,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球,管内注入一定水量,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三、消防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1.控制设备质量与安装措施

控制消防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品牌,均应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进入现场,按验收制度进行验收,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消防风机,电线电缆,消火栓箱,气体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材料,设备联动控制主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等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控制选用阻燃电线、耐火电线或普通电线,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替代。控制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固定,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可靠,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一致。对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泵、消火栓、报警阀组、喷淋头、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排气阀、控制阀、节流装置、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水泵接合器,控制安装标高,定位轴线、垂直、水平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安装牢固运行平稳为准。

2.消防安装质量控制

对通风管道宽度不小于1.2m时,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并满足净高要求,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防火阀和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用不燃材料,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探测器周边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1.1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表面为100mm。管道刷漆应涂防锈底漆两道,调合漆两道。消防过滤器,需设置在有排水设施的位置,以保证过滤器的排水和拆卸滤网的方便。支、吊架不得安装在风口、阀门、检查孔及测定孔等部位。

四、电梯施工安装控制措施

按电梯的运行方式分有垂直轿厢式、水平式自动扶梯、倾斜式自动扶梯。选垂直轿厢式电梯进行讨论。电梯门坎标高既涉及安全,也涉及防水,控制安装标高,应有向外的坡向,防止用水进入电梯井道,不运行的电梯停于顶层。控制安装楼层显示器、呼唤盒线管安全牢固。

清理井道壁存留杂物,防止轿箱门门水平方向擦伤,控制电梯基座、箱接地电阻可靠。曳引轮、导向轮安装挂铅垂线,曳引机底座与基础座中间用垫片调整,使曳引轮的空载垂直度偏差在2mm以内,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平行度不超过1mm(在空载时)。正确调整制动电磁铁,使之能紧贴制动轮,调整松闸量限位螺钉,使制动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间隙小于0.7mm,且四角间隙一致;调紧制动弹簧,使之达到在电梯作静载试验时,压紧力应足以克服电梯的载重;在作超载运行时,弹簧张力能使电梯可靠制动。

曳引钢丝绳安装,洗锥套内部油质杂物及应弯折的钢丝绳头,用0.5mm~1mm铅丝将钢丝绳松散根部扎紧;用绳夹固定绳头时,绳夹的规格应与钢丝绳直径配合,且夹紧程度适合,U形螺栓夹紧方向正确。曳引机、减速箱的同心度和水平度应达到合格。

确保安全钳锲块与导轨间隙符合要求;装曳引钢丝绳时,对曳引钢丝绳张紧力的调整进行严格控制,必须将曳引绳头弹簧的压紧力调至同一量化值,并用测力计将曳引绳的张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

导轨安装前对弯曲的导轨要先校直,用专用校轨卡板自下而上初校,导板与导轨的连接螺栓暂不拧紧,用导轨卡板精调时,逐个拧紧压板螺栓和导轨连接螺栓,并设置防松装置,对导轨接头处的台阶,按标准要求修光。控制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要求。使制动器的松闸间隙相同且小于0.7mm;控制调整电梯的平衡系数到0.4~0.5;组装轿厢及壁板控制平整,严格检验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五、结语

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坚持以数据作支撑,主要是通过测试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所获取的数据要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检查方法要结合观察、测量和事件记录并重的办法,做到细节不放松,重点有记录。根据质量标准对施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设备技术论文篇2

在很多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仅作为辅的生产部门,部门职责淡化,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使得机电设备管理者没有实权,只可应付目前的生产工作,有些煤矿领导追求生产量,而设备管理理念则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备坏了再维修,管理观念的滞后,使得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增加,约占总事故的40%左右。还有些煤矿资金相对不足,机电设备的数量少,且工艺比较老化,采面搬家时,设备周转不开,维护保养不到位,也加大了生产的安全隐患。

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完善的对策

2.1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方法改进,提升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水平在煤矿现有的条件下,要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需要重视机电设备的使用维修人员素质与技能培养,完善设备的点检、保养及维修等,日常维护与生产制度要相契合,依据煤矿行业的特点、现代维修理论与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设备维修管理,完善相关的设备管理规章,并严格执行操作。维修技术管理中,尽量做到预防维修、状态维修及事后维修等管理方法相结合,摆脱传统的维修技术管理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新维修管理方法,同时,加强机电设备的验收关、检修关与入井关,对机电设备要严格检修,检修之后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才能下井,下井之前,也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再次检查试验,以保证机电设备的工作安全性,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2.2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机电设备的工作水平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当中,要保证机电设备的生产安全水平,需要加强机电设备的完善,机电设备更为先进科学,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还能提升煤矿生产工作的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这需要煤矿企业增大设备资金投入,减少设备老化的数量,确保设备新度的系数不断加大,改进机电系统,打通机电工作瓶颈,提升机电设备主系统的可靠性,有效发挥设备生产力。对采区的流动设备要高度重视,及时对其升级更换,对不安全、不合理及低效的机电设备及时淘汰,杜绝机电设备的改装、拼装及凑合应用现象,设备老化报废的要坚决停用。同时,依据灵敏可靠、科技保障的要求,对传统设备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改造,以保证机电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及高效率。

2.3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理论,完善管理工作的标准在煤矿维修管理中,领导人及机电管理者要及时学习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理论,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对煤矿职工要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将员工与工程技术人员均组织到机电管理活动当中来,学习先进的机电管理经验,有效弥补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不足,并找出两者的差距,根据先进管理经验,科学制定管理规划,严格执行,以提升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对机电设备中维修技术管理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可积极组织机电设备的维修可靠性研究,如各类维修技术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及经济管理标准等,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维修管理机制,对机电维修的可靠性进行系统研究,找出机电设备不足之处,以完善机电维修性与可靠性,从而提升机电设备可用度。

2.4加强监察监管力度,培养机电管理人才为了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运用监测仪器等技术,实施视情维修,加大监察力度,该方法运用得当,会有效提升煤矿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将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由时间维修过渡至状态维修,可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煤矿经济效益。在机电日常管理中,监管责任的有效落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工作内容为机电监控记录的完整性、干部跟班上岗及机电运行的优劣奖惩等要给予考核兑现,做好一线员工、维修技术人员及领导等人员的引导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转,让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机电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提升其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完善设备维修技术的管理队伍,对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减少兼职现象,确保管理队伍稳定性,并提升技术管理人才的待遇,留住人才,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发挥技术管理作用。

2.5建设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在煤矿的生产环节当中,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优劣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要加强机电系统的信息管理建设,对机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加强设备的选型、维护保养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工作,构建设备检修及档案保养制度,有效落实至个人,科学实施管理工作的责任制,完善设备跟踪的管理办法及设备单干,可为机电设备提供基础资料及数据,检测技术是否符合要求,设备使用合理与否,从而弥补煤矿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

3结语

设备技术论文篇3

1.1验电

在停电后检修变电设备和线路必须在装设接地线之前进行验电,以通过验电确保变电设备是否有无电压,防止带电专设地线或带点合接地刀闸或误入带点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在验电时,需带绝缘手套在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

1.2装设地接线

装设地接线的目的在于防止工作时突然来电,同时消除变电设备或线路及泄放停电设备中的剩余电量,保障变电人员安全。在装设地接线时,两名维修人员需带绝缘手套及绝缘棒,在进行接地个例开关接地也需要监护人在场监护。其接线程序应是首先接地端,再接导体端,并保障连接处良好,拆线程序与接线程序相反。同时,地接线的装设易造成事故,因此为防止事故发生还需要悬挂是标牌和装设遮栏,以保障装设人员安全和路人安全。

2对变电运行故障进行分析与排除

2.1非跳闸事故

非跳闸事故由来主要因为小电流接地母线PT辅助线圈的开口三角接有电压续电器、高雅保险熔断、铁磁协振、系统短线时,三相电压发生不平衡;同时当开口三角电压达到整定值时,电压续电器动作,而发生接地信号。这些原因导致出现系统接地、PT保险熔断、谐振、断线等故障,并在“10(35KV)系统接地”光字牌里发出中央信号发应。在进行以上故障的排除中应采取不同方法。即通过巡视设备来判断是否接地;通过检查二次电压来判断是否是保险熔断;通过改变设备运行方式判断是否谐振;通过汇报调度与及时巡线处理来判断线路断电。

2.2跳闸事故

跳闸事故主要包括主变开关跳闸和线路跳闸,主变开关跳闸又分为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和主变三侧开关跳闸,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2.2.1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母线故障、越级跳闸、开关误动是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三种情况。具体是那种故障需要通过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进行分析判断,在检查保护时,要对主变与线路进行双重检查保护。①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要通过检查设备判断是线路故障因保护越级还是母线故障,在检查二次设备时,对设备的保护压板有漏投的应重点检查;在检查一次设备时应着重对主变低压侧CT至母线连接设备到线路出口进行重点检查。②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共同动作,且先例开关并无跳闸时,判定为线路故障,此刻为主变低压侧伴线路过流保护动作。因此在进行设备的巡视时,注重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进行重点检查,在确认无异常时,即可判断线路开关拒动故障。此故障处理只须拉开拒动开关刀闸,即可恢复送电。

2.2.1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原因是主变内部故障、主变差动区故障、主变中的压侧后备保护范围内短路而后备保护拒动或开关拒动而造成越级、主变电源侧母线故障而母差保护拒动。其具体故障原因通过保护吊牌和进行一次设备检查来进行分析判断。①瓦斯保护动作。假使发生瓦斯保护动作,则被判定为瓦斯续电器误动,要及时重点检查变压器是否着火、变形;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否吊牌;压力系统是否动作;呼吸器是否喷油;二次线路是否有短路、接地行为。②差动保护动作。差保护动作是由于变压器及其套管引出线,各侧差动电流互感器以内的一次设备故障,此时应对主编进行细微检查;如是瓦斯续电器内有气体,应该根据气体性质判断故障缘由;如检查结果为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判断为保护误动。

2.2.3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发生故障时应者种检查自动装置动作情况、故障录波器及断路器情况。在线路故障时,假使伴随火光、振荡、爆炸时应进行设备消除振荡后强送;在单电源线路,系统稳定且受端用户不允许可不予调度联系,跳闸后进行强送;此外,带点作业线路跳闸,作业人员需要得到允许后进行强送。

2.3直流系统故障

直流系统故障是作为控制信号回路、续点保护回路和自动装置回路提供操作电源的,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引起信号、控制、保护回路的不正确动作,从而导致跳闸。因此要在处理过程中放置发展成为两接地故障。①当直流系统运行出现母线电压过低时,应及时检查浮充电流是否正常、直流负荷是否增大、蓄电池运行是否正常等,查明后及时切换调整电压开关,使母线恢复正常值。②当母线电压过高信号时,降低浮充电流,使母线电压恢复正常。

设备技术论文篇4

本系统方案设计采用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在SQLServer2000平台上设计开发,综合运用基于Web的中间件技术、应用集成技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JSP技术、XML技术等实现系统功能。

2系统功能设计

本设计方案系统功能按用户权限,在Web浏览器可分成3种功能:一是普通用户(可以不登陆)可以实现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查询功能,查询生产厂家信息,气象装备目录信息,气象装备用户信息,气象装备许可证颁发记录档案;二是注册用户可实现基本气象技术装备许信息查询功能外,还可以进行可证申请和办理进度查询;三是系统管理用户进行数据录入、修改和变更,确保系统信息准确可靠,实现对各种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录入、修改、变更知识库的管理。系统功能按知识库和系统管理设计,可分为知识库管理管理、知识库查询和许可系统管理3个功能模块。系统模块设计包括:创建信息录入模块、信息统计模块、评估分析模块、到期自动提示模块和信息存储管理模块;设计许可证管理信息表;设计特定名称自动索引功能,特定名称索引不少于10种以上;设计许可证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模块;设计装备许可证相关材料的打印功能模块。依据上述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以下3个专题。

(1)创建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主要从气象装备性能、业务运行率、观测数据质量、厂家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维修能力、技术升级情况等多方面对以往许可证评估管理的技术文档统一收集,集中管理,长期保存,归档整理,形成一套适用于现阶段使用许可证评估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现有使用许可证评估管理的业务需求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实现各类技术文档的无纸化归类管理,电子信息化管理。

(2)创建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信息检索系统。支持强大、灵活的信息检索功能,可以自定义信息检索、组合条件信息检索、快速定位查询检索及模糊查询检索,以图表产品的形式显示查询统计、分析评估的结果。

(3)创建自动判定许可证有效期的关键算法,设置首页自动提醒功能。形成各类气象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集中展现和反映各设备厂家的整体研究实力和水平,供技术人员共享,提高自身水平;创建自动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督透明度;实现许可证有效期自动判定算法和提醒,提高装备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3.1数据库表需求分析

我国气象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地面常规气象观测仪器,高空探测设备及其探空器材,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土壤水分观测仪,气象卫星,大气成分观测仪等等。所有这些气象装备均有确定的名称、规格、型号,气象装备生产厂家也相对固定,气象装备的建设标准、业务使用规定和考评方法都有标准规范,因此可以将这些信息归类到相应的字典表里面。系统主要实现对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申请、审核、发证、续期申请、终止的全程跟踪管理,必须将每次申请材料和审核批准文档详细记录在许可证信息表,形成每一种气象技术装备的详细行踪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都有使用期,本系统数据库还需要设定气象技术装备续期申请数据信息表。

3.2气象技术装备数据库表的组成

(1)气象技术装备字典表:用于记录所有气象技术装备的详细信息,包括装备设计功能信息和简捷业务说明等,可按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分类;也可以按遥测、遥感和接触分类。

(2)生产厂家信息表:记录气象技术装备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

(3)气象技术装备用户表:登记所有用户的信息。

(4)全国业务台站站点表:记录气象技术装备业务使用站点信息。

(5)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行踪表:记录每一个种气象技术装备申请、审核、批准、终止详细文档信息。

(6)气象技术装备表:记录该装备身份信息(含名称、型号、仪器号码等)、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业务运行数量、仪器性能状况、业务质量情况、故障记录、检定情况、装备评估。

4系统实现

本文设计的系统开发语言环境基于当前主流的Microsoft公司的可视化编程VisualStudio2010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运行于.NET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或C#。系统软件开发使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可视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中间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图表等成熟的软件开发通用技术,进行功能模块编程,最后系统编译联调,实现气象许可证评估信息的自动化录入,按需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分析、打印等功能。本文在对全国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基础上,利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XML格式表建立装备许可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端核心数据库,管理装备许可证所有数据信息和装备一般属性信息(包括厂家、名称、型号、定型材料、应用评估等数据),以Web为平台在网络上所有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及一般属性信息,从而实现全国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息管理的网络化共享服务。

5结束语

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许可证信息管理相比,有以下5个方面的改进:

(1)实现各类技术文档的无纸化归类管理,电子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

(2)系统中各类气象装备使用许可证评估的知识库,集中展现和反映各设备厂家的整体研究实力和水平,供技术人员共享,可大幅度提高自身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使用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气象装备质量监督透明度,规范化管理使用许可证评估业务,提高业务水平;

(4)实现许可证有效期自动判定算法,提高装备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生成的统计分析产品可为厂家技术升级提供依据,为各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设备技术论文篇5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泥工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以上,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对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的污染治理困难依然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术,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环境绩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成了进一步做好水泥工厂环保工作、继续提高环境绩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预防污染、改进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提高其性价比、加强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装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是推进水泥工业环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快现有水泥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综合治理,减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快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步伐,满足水泥企业对环保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使国际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及时在国内示范应用,使国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更多地走出国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由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电话:

设备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广电技术 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wwW.lw881.com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设备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模糊理论;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策略

机械设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科技环境下,我国的各种机械设备在线检测技术虽然进步很大,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故障问题和缺陷,许多高科技的技术和模式有待提高,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科技方面的经验,对设备常见的故障来源、故障症状等问题进行合理和高效的分析和判断,加入模糊理论的研究过程,充分计算并探究出诊断思路。

1 了解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概念,加强模糊理论的应用和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节能减排、提高家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话题。因此,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故障诊断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科技人员一定要了解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概念,加强模糊理论的应用和研究,通过实质的实验训练,把专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加强开发的实质性和可靠性,加强对设备机械电路以及家用电器的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故障诊断,保证检修工作的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行。在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检查器械时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关键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检查,做到有秩序的进行工作,提高检查质量,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关键部位的检查更新,更不会造成技术上的失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要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操控的技术宣传和管理经验的教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检查时不能偷工减料,要本分负责,一旦检查出任何器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和提案,让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进行器械和设备的更换和维修,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机械设备故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频谱分析诊断法;第二,状态模型辨识诊断法;第三,随机模型参数估计诊断法;第四,灰色模型关联分析诊断法;第五,统计诊断法;第六,模糊诊断法;第七,专家系统诊断法;第八,人工神经网络。在新时代的机械设备研究体制理念的要求下,相关科技人T要努力让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变得更实际化,让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对于模糊理论,我们主要探讨第六种诊断方法,即模糊诊断法。它是由于模糊性引起的机械设备故障分析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和关系,导致许多模糊统计诊断矩阵失控,科学家不能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进行判断和评判,而基于模糊理论的诊断方法,能通过Bayes、E.Shortliffe、Buchanan的确定性理论等著名理论,对机械设备进行一系列的诊断和分析,加强机械设备故障的分析和运用模式,展开研究和开发。

2 解析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作用,完善模糊理论的结构和模式

众所周知,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高效运行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而任何运行机制都离不开严谨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从事模糊理论科技人员和进行机械设备勘测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理念,从细节入手,加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运行机制和工作效率。在设备检查工作运行的过程中,总负责人要多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注重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系统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形成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操控的技术宣传和管理经验的教学,工作人员要注重一些方法和流程策略,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不断丰富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的工作方法,注重检修工作和设备使用安全计划,才能保证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的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工作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

机械设备监测行业是一个拥有传统科技和悠远历史的技术行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家户户所用的电器,生产、传输、以及供给都离不开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的在线监测工作和机制。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技术者一定要保证电器设备的管理和检修,不断优化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的模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要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操控的技术宣传和管理经验的教学,让所有员工都大致了解内部的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系统的运行结构和在线监测技术管理模式,提高安全意识和设备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和发展。由于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过程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紧急情况,在遇到危险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临危不乱”,融入模糊理念技术的理念和开发内容,保证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检修,注重电器设备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高度集中思想,找到有效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措施,完善运行机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探究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优化模糊理论的措施和开发

3.1 充分调动模糊理论的技术手段――构造多元化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体系

在实际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分析过程中,相关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专家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有效的结合当代的科技力量,充分调动模糊理论的技术手段,构造多元化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体系发挥出设备的优势和潜力,注重检修工作和设备使用方法技巧,加强对机械设备技术的开发和故障诊断,保证检修工作的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行,不断改善和优化设备开发公司的工作制度和监测技术模式,确保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传统的机械设备故障分析效率低下,以及拖动设备、生产率、故障分析效率、制动效能过低,许多监测设备存在设备陈旧、机器破碎等问题和现象,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管理,工业系统和生产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计划和管理发挥不了真实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和工作者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和缺陷,并向上级汇报情况,以便更新和完善监测设备,保证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的高效率进行。由于机械设备控制系统比较复杂,运行和检测起来存在许多机理,因此设备检查工作也比较繁琐和困难,检查工作人员要不断训练自己良好的记忆力,反复思考,对于流程层、间隔层、管理层、站空层等运行传感器要时常进行设备的管理和检查,感应出设备的使用状态,方便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检修,必要的时候做好检查笔记,对检查过的电气器械设备做好记录,比如存在什么问题,模糊理论下还存在什么缺陷,需要什么改进的地方等,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以方便向科技人员报告检查结果,保证检查工作的质量。

另一方面,总负责人要多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注重机械设备故障分析机构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形成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为石化、气化、化工、煤炭、工用建材等不同机械设备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加大设备监测力度。模糊理论下的机械设备诊断的高效运行需要全体内部工作人员协调一致,加强管理,结合当代科技发展理念,做到科学管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注重电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理念,从细节入手,加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和诊断技术,提高运行机制和工作效率,让企业故障分析控制系统正确和高效的运行,有质量的发展。管理故障分析监测设备的工作人员要有合理的工作意识,以日常检查和维护更新机械设备为主要工作任务,把所有设备检查作为核心内容,加强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切实可行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故障分析的工作能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系统的完善性,加大模糊理论的利用成果。

3.2 有效加入模糊理论的科技模式――加强科技化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过程

机械设备故障探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远程诊断中心技术,因为诊断中心是整个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线监测和维修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主数据的服务器、数据传播管理层、Web服务器等设备相结合,在整个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要有合理的工作意识,以日常检查和维护更新设备为主要工作任务,把企业的设备检查作为核心内容,加强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切实可行的提高工作效率。检测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当代的最新科技力量,注重检修工作和设备使用安全计划,有效融合模糊理论的运行规律,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工作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在工作时,技术人员要按照流程图严密的进行设备故障分析,在进行故障分析时不仅要掌握工作流程,还要不断完善设备工作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保证故障分析等高新技术的运行模式,优化在线监测技术方法,强化机械设备维修进程,最终将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的相关数据严密的展现出来。

在模糊理论下对机械设备进行工作时,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监测设备的使用状态,以防出现工作漏洞,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做好企业整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运行方案,以便工作人员各行其职,在浏览相关Web网站时,可以结合Active X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采集,对设备进行远程的调控和管理,并深入分析,保证设备状态、分析工具、知识库都能高效运作。而且,机械设备的状态维修组要注重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状态监测、实地考察、远程诊断等工作程序的有序执行,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当代设备故障分析的现存问题,有效规划工作问题的管理方案,掌握原则性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途径,对总部收集到的可靠数据和有效信息都要进行核对和检查,并且对相应设备电流、电压、传输介质的耗损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处理,避免出现工作漏洞。

3.3 全面了解模糊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实质化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来源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设备机械故障分析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注重设备管理和故障监测技术的实施理念,完善设备使用方法,并按照严格的标准对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完善,将数据制作成相对应的表格、图像等,以便诊断工作能有效和长期的进行。机械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VPN等高新技术的工作结构对诸多电器设备进行监测,以保证工作正常和可靠的运行,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紧急情况,再遇到危险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临危不乱,高度集中思想,找到有效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措施,完善运行机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设备管理者要不断强化电气设备的更新技术,保证故障分析运行机制,在检查各种器械和设施工作质量的过程中,要认真负责,耐心细心,不放过和疏漏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因为模糊理论强调,一旦错过一个小步骤,都有可能造成整体性的失误,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引导者要加强人员的调控机制,合理分工和调配,让每个人都认真负责,各任其职。此外,在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设备故障诊断时,可以分析好机组的运行控制系统,加强对于设备的控制了解。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使用“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等编程软件对机械设备的诊断过程加密和维护,提高企业的安全度和可靠度。

此外,机械设备研究管理企业要知道,系统的节能科技是我国各大商家共同关注和建立的节约型企业,人们的生活水平、科技产品的创造、循环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模糊理论下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监测技术和状态维修工作,设备管理操控人员需要具备高要求的科学素质和管理能力,才能做好管理和调控工作,有效的对设备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机制和工作内容,保证运行机制能顺畅且高效。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及时记录工作信息,留下数据,以便机械设备监测技术能顺利进行。设备故障分析企业的领导者要知道,想要构建高效性模糊理论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系统,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团结性。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避免错误信息,找到有效的方法,而人的行为意识和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引导者要团结内部工作人员,经常组织心理教育活动,加强内部人员的工作心理沟通和交流,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工作的运行流程和设备工作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教育,组织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做好双重保障,万无一失,做好笔记,方便备份和传输,并及r查阅和浏览,对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才能构造多元化,科技化,实质化的机械设备故障分析监测运行系统,全面发展,高效运行。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就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诸多工业生产中,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不断加强生活化的机械设备故障分析内容,有效的结合当代的科技力量,融入模糊理论的研究特点,不断适应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技巧和优缺点,做一些实质性的分析和探究,加强工业的开发和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的故障管理和分析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若天.基于模糊诊断的电机轴承故障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5(9):26-39.

[2]田丽娜.浅谈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78-89.

[3]夏雪刚.大型机械设备故障的优化挖掘监测模型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16(1):85-92.

[4]高景新.浅析水泥机械设备故障和诊断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56-62.

[5]李仲录.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及维修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59-62.

[6]王汉功.基于神经网络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J].振动工程学报,2014(12):89-95.

[7]杨光.机械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及预测维修系统的研究[J].科技之友,2013(38):196.

设备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52-0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它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为特点,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岗位需要,而且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办好高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人才,2010年9月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调查,发表文章《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笔者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及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1.2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课按照“够用”原则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校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高等教育要求掌握较深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这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中职教育要求掌握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要求的。高职教育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工作岗位也是介于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某些中间位置,因此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为度”,不追求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又要对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1.3 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重点培养高职专业的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思想将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师提出“双师型”素质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示范教学基本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让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不间断。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类型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所在电子行业可以分为3大类:1)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2)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中在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企业,数量也较多;3)拥有大量电子设备的楼、堂、厅、馆等专业场所,需专业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管理。

以上几类电子行业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电子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检验、销售、售后、生产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其中产品设计、技术改进等岗位需要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生产岗位需要的是中职学历或经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定位在销售、售后、低层的生产管理、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试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等层面。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义为: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4个模块:1)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2)以电子产品开发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线路的阅读、仿真、PCB电路板设计等能力;3)以电子产品销售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4)以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学生应具备常用及专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对本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创造更多价值。

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充分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借鉴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的思想,按照目标及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

因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电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层次低于本科学生,高于中职学生,因此理论课程要求为够用、适度,不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只要满足岗位基本需求即可,如需加深可在工作中通过再学习不断提高;而实践技能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第一、二模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模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试制生产一种电子产品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倒推出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确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制作出一款温度监测装置,能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报警。因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在于理论设计,不必掌握过于高深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给出电路原理图,要求学生读懂原理图,要进行仿真、PCB设计、电路板焊接制作、单元电路检测、故障排除、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归档文件等工作。根据课程要求应该掌握的内容,应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理论课程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训练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设这些理论课的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训、传感器实验、电子测量实训、单片机实验、Protel DXP实训、电路仿真实训、元器件贴装焊接实训、电子产品生产认知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同时对PCB课、仿真课、单片机课进行课程设计。针对第三、四模块开设的理论课有家电原理与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机组装与维护,同样这些课程也开设有相应的实践课,并集中统一安排时间到共建实习基地考察参观交流,进行认知实习。

另外,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查找能力,因此还应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由于电子行业的特点,很多元件、设备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外销国外,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专业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高职毕业生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还应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考取的资格证书为电子设备装接员,为此学校开设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员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电子设备装接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该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通信设备测试员、网络维护员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感、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在公共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和讲座,选修课中开设了科学技术史、前沿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公共礼仪、英语语音、文学欣赏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固定举办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各项电子专业竞赛,如毕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第三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再学习能力,调整好毕业找工作时的个人期望值,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时间要求5个月以上,全面了解电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二阶段为分散自由实习,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在该岗位参加工作做相应准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当前地区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用图1清晰地表示出来。

5 结束语

通过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充分了解了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求,运用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思想,依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原则,由需求设计应该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应该培养的各项实践能力,从而建立起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会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永新,房淑芬,袁野.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技传播,2011(1):21.

[2]许秀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6):127-129.

[3]巩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93-95.

设备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改革方案;机械制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前言: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机械加工领域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械产品工艺编制和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专业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1.1市场需求分析

才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显示,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的行业。国家制订的近十年工业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在十年内实现企业普遍采用CAD/CAM技术。在本领域内需要培养适应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传统工艺、现代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能够熟练应用机械CAD/CAM技术,并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及行业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可实行三大战略:第一步,力争2015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第二步,2030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三步,2050年在制造业的带动下,服务业高度发达,研发设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适应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和销售服务及机械产品设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本专业培养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保养、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安装调试,先进的设备加工,先进工艺、管理与操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用综合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2.2人才培养模式及指导思想

改革机械专业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的前提下,前两年以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第三年安排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最终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强化技能培训。根据职业岗位需要与终身学习的需要关系以及扩大专业服务面向,加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从具体国情出发,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创新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推行“项目教学”,和校企结合模式,力求实现教学与岗位就业零对接。

3. 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改革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面向生产一线的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质量检测管理、机械产品测试、机电设备维护、机电产品认证、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技术文员和物料采购。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为机加工工艺员、机加工工装员、生产现场工 艺管理、可编程器件设计与调试和质量检测管理,它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独立承担或作为团队成员承担模具、汽车类机械产品中的零部件工艺开发任务;并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并根据技术经济指标要求确定工艺技术方案;编制包含上述工艺设计资料的技术文件;整理技术文档资料,最终完成工艺方案;根据加工零件进行工装分析;认识加工零件拟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文件;掌握装夹方式选用原则;定位元件选择方式;确定出夹紧装置;根据强度优选夹具体;选好对刀引导元件;最后配选出夹具零件;最终完成夹具的制造与加工零件的工装和组织产品的生产、外协加工、组装和品质管理;编制生产工艺文件;组织安排生产人员;能对生产中的出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对客户的退库品、返修品进行检测、记录并办理入库,进行维修;机械零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和工艺文件制定,生产工程工艺问题的解决。而人才培养规格则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业人员。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装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快与国际制造业接轨,企业正在迅速走向现代化进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发展机械制造业,培养机械制造型人才,对于企业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薪萍.现代制造技术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讨[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

设备技术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于2010年11月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10年辽宁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中提出到2020年的教育战略目标:构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几年前就已陆续启动实施“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并提出“以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教育管理论文,制定有关装备条件建设标准,明确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作为带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无疑是整个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制定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各项指标,以便以体现教育理念的教育技术装备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需要制定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指导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为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试行)》等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配套参考标准为主要来源,立足基础教育,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研究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是针对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进行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具有反映时代特征、体现辽宁特色和突出辽宁特点的面向2020年的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为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指导。

二、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一)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

构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定要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遵循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并借鉴沿海教育发达省份的有益经验,用一种全面的系统的视角对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加以审视论文格式范文。

1.指标体系的参照目标

辽宁省的人均收入和教育普及程度位居全国前列,辽宁省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目标要瞄准和追赶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也要以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装备水平为目标参照。与此同时,还应当适度超前。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允许一部分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的实际指标达到或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平均发展水平,以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2.指标体系的现实依据

一是构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必须明确我省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是构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要遵循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并借鉴沿海教育发达省份的有益经验。三是构建基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要反映时代特征、体现辽宁特色、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于辽宁省基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发展实践。

3.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在决策层面提供依据教育管理论文,引导和推进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工作,推动辽宁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二是指导辽宁省的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为全省中小学校树立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的统一范式和建设标准,为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具体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

根据辽宁省2020年基础教育现代化总目标对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要求和目前的实际出发,确定要实现2020年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目标需要具备的系统性指标。基于上述发展目标,在各级指标的要素构成上,参考沿海教育发达省份教育现代化建设方案中有关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相关要素,并结合我省实际,初步构建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学校能够拥有可靠的、持续的、有效的、适合的技术装备,是其现代化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制定辽宁省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指标,是为了能以系统化的装备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因此,从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视角,从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本着统筹考虑、系统设计的原则,提出一个基础教育技术装备指标体系框架。总的来说,学校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要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本着这一目的,指标中构建了面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七个子系统。

基础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功能或摘要的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和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语言教室

3.综合电化教室

4.卫星接收教室

5.多媒体教室

6.数字互动教室

7.软件资料制作室

8.电子阅览室

9.电子备课室

10.多媒体录播教室

11.其他学科教室

6.教育管理系统

(含8个三级指标)

以教育电子政务系统为核心,提供行政后勤管理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系统、一卡通系统,统一的家校通电子邮件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

1.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系统

2.一卡通系统

3.家校通短信发送系统

4.家校通电子邮件系统

5.行政后勤管理系统

6.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7.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7.教研/培训服务系统(含4个三级指标)

建立以县(市、区)为基础的中小学教研信息化平台,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教育管理论文,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系统化,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协作交流、资源建设、专业发展等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将网上和网下的研修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实施网络集体备课,通过各类教研活动汇聚优秀教育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服务。

1. 县(市、区)或学校网络教研系统

2.培训课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