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自然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07:53:08

感恩自然作文

感恩自然作文篇1

早晨刚起床,呼吸着无比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射进窗户的阳光,你会不由自主的感慨:“好温暖呀!”出去跑步,看见路边小草儿伸着懒腰,花儿露出笑脸,柳姑娘摇摆着纤细的腰身梳理着长长的秀发,你会被它们深深陶醉。

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玉米幼苗使劲的为自己的身高努力着。人们坐在树阴下的草地上乘凉,看着眼前的河水翻着细小的浪花唱着丁冬的歌儿向远方流去,心中是多么的惬意呀!

下午,浪花拍打着河岸,与上下翻飞的各种飞禽共同演奏着一场场协奏曲,看着夕阳落山,红霞满天,你会被大自然的神来杰作所折服。

晚上,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仿佛还在窃窃私语,引得弯弯的月亮也久久舍不得离开。有时你还会发现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犹如牛郎提着灯笼飞快的去找织女相会,是那样的行色匆匆,引得你产生无限的遐思……

感恩自然作文篇2

大自然的没,莫过于四季之美,感恩四季也是感恩自然的一种。

四季中最可爱的季节,是春季;最可爱的风,是春风;最可爱的雨,是春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是百花齐放的时候。春天的风,像一只温柔的手,轻拂你的脸面,舒服极了!春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的下着,被春雨冲刷过的东西,灵魂就得到了净化。漫步在春雨之中,聆听细雨唱歌的声音,沙啦啦,沙啦啦……总能留给人许多遐想。因为“春雨贵如油”,所以春雨下了之后,一片赞美声迎入耳畔。

在徐徐春风、丝丝春雨中,我感恩春。

炎热的夏季,也得到人们的钟爱。在烈日之下,树木茂盛,鲜花朵朵。在这美景之后,人们总是忽视了阳光的存在。虽然,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炎热,但更多的是植物生长的源泉。坐在凉亭里,望着这富有诗意的画面,聆听湖水被投入石子的叮咚声,看着涟漪泛起的波纹,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夏夜,天空中的繁星如镶嵌在黑天鹅绒里的钻石,又像一盏盏小灯,闪闪发亮。这场面,有谁不被陶醉?

在炎炎夏日、美丽星空中,我感恩夏。

如果说春是羞涩的少女,夏是泼辣的,那么秋就是成熟的女人。秋天,瓜果飘香,大雁南飞,是个丰收的好季节。挂在枝头的苹果、鸭梨、桃子等,都昂首挺胸,像群胖娃娃挤在一起。农民见了,也笑哈哈,因为丰收的喜悦。秋天还有一美,那就是云。躺在稻田里,闻着扑鼻而来的稻香,看着天边一抹抹的云彩,有时像只白兔,跳来跳去;有时又像只美丽的白蝴蝶,翩翩起舞。不时还有雁影掠过,留给人的只是无尽的幻想。

在飘落秋叶、瓜果飘香中,我感恩秋。

冬天,白雪皑皑,世界披上了银装,马路戴上了哈达。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鼻尖,凉滋滋的;落在嘴里,有种沁人心脾的味道。冬天,孩子们都在打雪仗、堆雪人,玩的不亦乐乎。是纯洁的雪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雪净化了空气,还滋润了大地,带给人们来年的希望。

在皑皑白雪、声声笑语中,我感恩冬。

感恩自然作文篇3

【关键词】教学 ; 感恩 ;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4-01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感恩自然作文篇4

在2011年的“两会”中,有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倡议:把赡养父母写入法律条文。这听起来是可悲还是可喜呢?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优良传统中,赡养父母是天公地道的,不赡养父母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到了今天,为什么要把它写入法律条文呢。想深一层,作为教育者的我也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到外来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优良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正在逐步泯灭。从人大代表的倡议可见,感恩之心的失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教育专家的注意,也开始得到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开展。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浪费时,早已忘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回馈社会意识淡薄。那么,在语文教学在应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1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平常所讲的“恩”一般会想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恩”,它包括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1)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时,我们会被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周庄水韵》那水墨画般的清淡、版画般的色彩、水粉画般的柔和是我们向往的,我们更会陶醉于那清澈的水。其实我们更佩服那里的人,是他们使周庄的水仍是那般的清、纯、自然。

(2)父母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表达父母之恩的。有《小巷深处》中盲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有《背影》中父亲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强忍悲痛地宽慰;有《我的母亲》中母亲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宽容隐忍,仁慈温和,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作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中的“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3)社会之恩,这里一般指对他人之恩,《我的老师》中海伦?凯勒用她最深情的表白感谢莎莉文老师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在《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感知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4)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神,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典型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

2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感恩”

感恩就是恩情,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二步。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凡饱含感恩之情的文章的,我们都可以用满怀深情的语调去朗读,从中感受和体验。有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朗读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永久的悔》的最后的两个自然段,体会季羡林老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自己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意。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知恩而不能报的后悔是那么是悲痛,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如《背影》一课,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语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魅力,愉悦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

3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报恩”

语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这一方面,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之恩。

教学完《背影》后,我会结合七年级的《小巷深处》刻画父亲和母亲的形象的描写,让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形式写出自己父母的背影、手、皱纹……或写一个小片段讲述父母曾经使自己感动的一刻。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反思自己与作者相类似的“太聪明”的言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4 让学生树立“感恩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利用课文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学生无限的“感恩价值观”,让学生懂得把具有感恩教育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知恩、感恩、报恩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而非一种书面上的、单纯的教育,这才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首先,感恩就是珍惜生命。现在的学生自强意识太差了,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动不动就想到死。我们要感恩,必须要有生命,只有珍惜生命,才会对给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最好的回报。

感恩自然作文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健全人格;责任;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63-01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一种不忘他人恩情而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2、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3、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4、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1、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2、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3、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2、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3、倾诉衷肠——报恩

感恩自然作文篇6

关键词: 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 感恩素材

现在一些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助长他们的自私心理和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小皇帝”、“小公主”,眼中只有他们自己,只知道“自己该怎样”,从不知道“该自己怎样”,只知道“他要什么”,从不知道“要他什么”。宁波大学教授陶志琼博士说:“感恩教育是教师运用一定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感恩教育对学生实施知恩、感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因此,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渗透感恩教育,别让孩子不懂感谢、不会感激、不懂感恩,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深挖教材感恩素材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容易发现编者早就注意到了感恩这个问题,字里行间渗透着感恩思想,教材中的感恩文章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总体说来可分为五类: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父母之恩、亲朋好友之恩等,这些充满人性光芒的文章,深深触及学生的灵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深挖社会之恩。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不但要把他们培养成个性十足的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爱社会、爱人民、有博怀的人,如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社会感恩教育。2.深挖祖国之恩。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祖国感恩教育。3.深挖自然之恩。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学习《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自然之恩教育。4.深挖父母之恩。父母恩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因此,学习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父母之恩,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父母之恩教育。5.深挖亲朋好友之恩。在学习《我的战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亲朋好友感恩教育。

二、做一名感恩的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性格、人格、道德修养、态度言行、学问知识都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面前,我们应该说话算数、以身作则,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自己首先做一名感恩的教师。为此,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期望落空,付出没有回报,成绩得不到认可,甚至还被冤挨批评等问题,出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从不气馁,而是努力调整心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问题,心里就想开了,心胸也就豁达了,再干工作就会心情舒畅、信息十足。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2.用感恩之心对待学生。如果你会感恩,幸福就是满满的,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有很多不如意,如果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这些,对待学生,就会发现学生是那样可爱,反之,总是指责、埋怨、敌视、不满,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因此,平时工作中,我总是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面带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力量和信心。这样,自己开心,学生也会高兴,感恩工作、感恩学生,每天都开出一朵感恩之花,芬芳着学生,也芬芳着自己。

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孩子的心田是奇异的,只要给他们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真诚感谢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并不是大恩大德才算报恩,给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给老师拿回作业都是报恩的表现。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说:“没有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神圣,父母的心是贴心的朋友、是仁慈的法官,它的火焰照向我们的心灵深处。”所以,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教育学生回家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育学生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生气,等等。2.教育学生立志报国。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教学中,我常教育学生“为中华崛起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让他们明白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是感恩祖国的表现。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美好未来,语文教师应借助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光志金.新形势下感恩教育的思考.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4).

感恩自然作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庞杂,而在这庞杂的内容中有不少题材和感恩有关,而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愈发证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之中的深层次内容,将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突出出来,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而其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也比较多,将这些内容挖掘出来并且加以适当的处理和应用有利于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当前小学感恩教育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语文课文中和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将这些内容加入其中。这样一来对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给予积极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注意重视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恩自然

大自然是生命的母亲,我们来自于自然,我们生存下去所需要的所有元素也同样来自于自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感恩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还给我们美丽的风景。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相关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恩自然。

(二)引导学生感恩双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忽略引导孩子感谢自己。所以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恩双亲,让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歌颂母爱、歌颂父爱的文章并不在少数,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感谢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伟大母亲,而我们是伟大母亲的儿女。只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才能够对所有人民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让学生看到我们祖国取得的伟大成绩,让学生对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有助于增强祖国的凝聚力,让学生对我们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依感。

二、正确的运用教学资源促进感恩教育的发展

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感恩首先要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所有事情有意义的前提。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发生了学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的事件,这说明感恩教育存在有很大的问题。父母辛苦地将孩子养大,而孩子却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对父母的打击是巨大的。而感恩最重要的对象就是父母,只有对得起父母才能够说自己开始懂得感恩。其次,感恩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担当,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到宽容大度。有时候一些人、一些事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造成影响,但是正确的对待方式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应该宽容和大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消极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感恩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恩。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感恩的对象。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如若遇到写景的文章,就会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对大自然产生感恩的心理,感谢大自然对自己的馈赠。而如果文章内容是写人的,那么,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想象如果是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应该怎么做,而这么做又会有怎样的后果,这样同样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到一些必要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体验是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的必要环节。只有充实地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才能够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样一来感恩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最后,感恩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比如说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理解,这样一来有助于促进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感恩教育的内容,只要处理得当,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对感恩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并且真正地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韩慧鹏.小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08(6).

感恩自然作文篇8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感恩自然作文篇9

关键词:感恩教育 和谐校园 构建

一、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1.感恩教育的内容

所谓感恩,就是心存感激,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祖国、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屈辱、贫穷,享有了安宁的生活和拥有了尊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知恩在心,感恩重行,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人民、感恩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2)父母

每个人都不能忘却的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最多的也是父母。因此,我们要对父母心存无尽的感恩和报答之情。

(3)教师

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无不凝结着教师的辛勤劳动;因此,要感激自己的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创造。

(4)社会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个大学生都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使感恩意识和行为成为受教育者个人的稳定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5)大自然

它给了人类和谐的生存环境,提升大学生这方面的感恩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

感恩教育离不开培养人的感恩意识;它的本质任务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人的精神生命。懂得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知恩之后应当以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包括情感上的回报;也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教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大学生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不能因求助不得而将他人怀恨在心。

3.新世纪高校感恩教育的目的

(1)培养感恩的意识观念

让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祖国。使大学生把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回报,看成一种责任,只有使他们树立这样的观念,感恩教育才有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2)自身素质的培养

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担负社会责任、改善人际关系等。

(3)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懂得感恩,在为人处事方面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容易获得工作岗位,从而得到锻炼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

(5)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感恩教育的开展会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二、营造感恩气氛,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1.制定必要的规章和制度

制定必要的规章和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和推进大学生感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可以在制订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训、班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引入以感恩为内容的有关条文,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树立感恩的典范,引领学生自觉、主动实施感恩行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同学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加强思想教育,来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帮助感恩缺失的同学懂得感恩并学会感恩。

2.感恩是道德价值的源泉

感恩教育是高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社会心存感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感恩思想的人;要能够对党和国家所给予的帮助、培养和教育进行回报。感父母养育之恩,感祖国培养之恩,感老师教育之恩,感同学相助之恩,以感恩的态度学习好知识,将来更要以感恩的心态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回报祖国和人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远大理想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感恩教育情境体验、实践感恩;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以活动为载体。走进社区、农村、军队;义务献血、募捐、演出、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培育爱心,学会尊重和宽容;使爱心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升华。

3.以人为本

新世纪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使大学生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形成知恩报恩的道德情怀;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逐渐不仅为演绎校园和谐文化,而且为社会的整体和谐做出贡献。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自立意识,树立宽广的胸怀、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致力于社会和人类的和谐。高校教师要按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弘扬和谐校园文化精神,可以结合“五四”、“七一”、“十一”等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多元化的和谐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发挥高校党报、团报、校园广播、局域网络等的宣传教育作用,搭建校园文化宣传和交流平台;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学术性、沙龙式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品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要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着手,把大学建成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社会对他们寄予了无限期望;而感恩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他们自身的群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感恩教育;它是社会和谐的营养剂;只有在一个和谐社会中的各个组织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社会才可能总体和谐。加强高校感恩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而和谐校园文化同样也会促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现和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袁春平,匡茜.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5).

感恩自然作文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感恩教育;完善措施

感恩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蕴含了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家园、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常怀感激之情,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感恩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中小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一颗勇于承担责任的心[1]。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让学生对感恩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要充分的结合和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理解感恩的基础之上去认知和感受感恩教育,中小学生只有具备了感恩的意识才能真正的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2]。感恩教育不同于文化课程,它的内容不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要能够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将这些感恩的知识转变为道德品质的体现和生活,只有将感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中小学感恩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

1、缺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的概念是人们因为感激他人对自己布施的恩惠想要设法报答的一种心理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被所有文化所认可。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认识到人们、社会、环境等方面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回报的意识。

2、缺乏培养学生的感恩体验。传统的教育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课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老师一个人用演讲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没有机会阐述自己领悟到的知识,因此造成了现在中小学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发言和表现。学校只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简单的感恩知识教育,没有通过实践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因此即使学生对感恩知识有了深入的体会和了解,最终也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3、缺乏培养学生的感恩表达。感恩表达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将自己所体会的恩惠经过自己的情感转化,进而对他人回报。这种行为的表达完全出于自愿并且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从过去的感恩表达形式来看,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合理的感恩活动,无法从心灵上唤起学生对感恩的表达欲望。例如:感恩主体征文多偏向于知识性,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到的依然是感恩的概念。

三、中小学完善感恩教育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中小学在感恩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出及时的改进和完善,老师和学校作为中小学实施感恩教育的主体必须将感恩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让感恩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起到应有的作用[3]。

1、让感恩教育回归生活。那些发生在遥远时代的感恩事例和需要记忆的大道理虽然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但是其严重的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要求。现在学校需要从生活中寻找一条教育途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现阶段的生活需求,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感恩的人和事,老师可以将身边的感恩事件和信息作为教材,将积累的能够打动学生的事件融入到课堂当中,并与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上结合生活来解读感恩的内涵和意蕴,让感恩教育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那么遥远而抽象的名词。老师要特别注意那些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懂得感谢他人和那些在周记当中对父母的关爱和养育有感恩情怀的学生,可以将他们的事例和文字与同学们分享,给那些对感恩已经有所体会和有所表达的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形成鲜明的榜样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

2、在课堂创设感恩情境。新课改明确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感恩教育的课堂中要能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真是的感受,而课堂设置感恩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老师作为引导者要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模拟的感恩情境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的感受和领悟感恩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而体验感动生命的过程。学生作为体验者要积极的感恩情境创设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和老师共同体验了感恩的旅程,记忆这种美好的经历进而对感恩有了更深的认识。

3、加强感恩表达训练。感恩表达式学生在识恩、知恩之后的行为方式,无论感恩课堂的教育时多么的精彩与贴切,学生在学习和体会之后最终依然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感恩表达出来。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国人那种含蓄、不善表达的传统意识以创造性的力量诱导出来,从根本上唤醒中小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构建多种多样的课程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感恩教学制度,为学生设置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的教学生活场景,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感恩表达之外还要让学生将表达运用到生活中,慢慢的培养中小学生在感恩表达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杜海平.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02):42-45.

[2]邵珠玲.感恩教育时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31-34

[3]朱颖.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0,(03):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