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艺术十篇

时间:2023-03-26 10:56:00

演唱艺术

演唱艺术篇1

歌唱艺术从广义上讲是表演艺术,但从狭义上讲歌唱艺术与表演艺术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好表演艺术是学好歌唱艺术的客观要求,对提高声乐演唱水平非常重要。

一、表演艺术与歌唱艺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艺术是一个大家族,表演和音乐同为艺术家庭的成员,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音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表演这个环节,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也是一种表演形式,通过演唱的艺术形象http://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它以旋律和节奏为手段,为听众所感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它有着综合形象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形象感觉的间接性与视觉性,形象表现的广泛性与丰富性,偏重于唱。而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表演,其形式多样、范围广,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情感,通常以电影、电视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戏剧为原材料,是单纯而集中的一种表演,侧重于演。歌唱者在舞台上的一个动作、一种姿势、一个表情,是对歌曲内容的表达,是给听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一种感觉。学习歌唱艺术,除声乐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树立表演意识,进行舞台形体训练。因为歌唱状态是就一个人的整体而言,而不是局限于某部分肌肉的动作,只有做到整个肢体表演与歌唱情感的自然协调,使歌唱中的姿势积极兴奋,同时注意自然和放松,才能释放全身心的情感。歌唱时随意做出的各种动作形成的积极而放松、兴奋而自然的歌唱状态是艺术演唱的必然要求。

歌唱中的表演与狭义上的表演艺术存在差异是不言而喻的。不同唱法的表演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就肢体语言而言,各种唱法的肢体表演大都集中于面部和上肢。在此基础上,美声唱法大多站立于台前,在台上走动很少,上身肢体活动多;

民族唱法肢体活动大多是一个模式在台上走动;流行唱法肢体表演不拘一格,或静或动,随意任情发挥,歌舞相映生辉。歌唱中的表演不只是风格问题,它与发声方法密切联系。僵硬的动作和紧张的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好坏。例如:在歌唱中下巴向前伸就会使气息与共鸣脱节,破坏声音的垂直线,发出来的声音紧而卡,高音就显得吃力,音域很难扩展,不符合歌唱的卫生,嗓子也容易疲劳,所以,完美的演唱与协调的肢体表演是艺术演唱形神相融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

事实证明,唱要与演结合,却不能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结合。很多歌手只为唱而演,并没有把二者协调,显得机械、生硬,结果往往让人感到不伦不类。真正的演唱不是机械地配上动作或舞蹈,而是要抓住演和唱的共通点,一招一式协调配合,表演和动作都要发自演唱者内心,让”肢体语言”与歌唱情神一致。

二、“肢体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唱艺术属于表演艺术,表演艺术中包括语言动作和形体动作。语言动作作为表演艺术的创造工具和手段,是指在语言运用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它特定的语言目的、任务和情感作用,使歌唱艺术表现达到特定的抒情效果。因此,发挥语言的动作性是一切运用语言作为表演艺术手段的共同要求。作为富有形态特征的身体动作,形体动作从表演艺术的体现来讲,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与角色的形体动作。形体动作的造型美要求演员无论是自身,还是进入角色创造的动作都应有一种美感,这种造型美的体现是根据内容与情节表达的需要,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实现的,它包括演员的体形体态美、风度仪表美、性格气质美等有机艺术创造。形体动作包括形体与动作。就形体来讲,它包括体形与体态。声乐演员体形的各个部分要有和谐匀称的比例,胖瘦高矮要有适度的协调,尤其是面部容颜和表情应具有优美动人的魅力。尽管声乐艺术主要是通过歌唱传达美感效应的听觉艺术,但在很大范围内演出交流则是面对千万听众和观众,特别是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等声乐表演艺术,本身就是诗歌、舞蹈、美术与表演艺术的结合,更是不可或缺“肢体语言”的传达。体态是身体的姿态,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歌唱中它是以人内在的心理情感为动力,以静态与动态的变化造型塑造人体外在的姿态美,即歌唱演员在台上的举手投足和一招一式都要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歌唱与表演同为艺术,没有形体表演的歌唱是不完整的。倘若一个歌者没有与歌唱情景相协调的“肢体语言”,即使音色再优美,技巧再高超都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唱歌要用心唱,要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实践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同样的歌唱水平,唱同一首曲子,其效果大相径庭。纵观中外,有不少艺术家由于自身具备极高的演唱艺术造诣,她们把唱与演浑然一体,通过歌唱将表演的戏剧色彩发挥到极致,通过表演演绎出歌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展现给观众一种有血有肉、有声有形的听觉视觉艺术。诸如莫扎特的《魔笛》,韦伯的《猫》,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图兰朵》等,他们之所以成为艺术中的瑰宝,是演唱艺术家在演与唱环节上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结果。

做到表演与歌唱完美融合、自然协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肢体”语言,从口、手、眼、身、步这五个环节着眼做起,使之成为舞台上互为依存、互相配合的综合表演艺术。一是“口法”,发声、气口、喷口、四声、五音等专门技术,与“四功”中的唱功同居第一位。二是“手法”,包括掌、腕、臂、肩,是表演主要工具之一。手的舞姿千变万化,除了静止的单一动作外,还有云手、晃手、穿掌、托掌、推掌、兰花指等。各种动作要有神、情的配合及韵律性、节奏性。三是“眼法”,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人物的内心情感主要通过眼睛来表达。眼睛的表情有柔瞪、横瞪、笑眼、媚眼、醉眼等。四是“身法”,身法掌握不准确,手、眼、步诸环节就无法衔接。身法主要靠腰的功夫,任何动作主要靠腰来带动。歌唱中要求胸要抒、背要平、腹要收、腰要立。五是“步法”,关系着一个演员的台风。“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腿上功夫是歌唱表演的重要一环。要求走如风,立如钉。步法有碎步、蹉步、垫步、拖步、跪步、十字步、秧歌步等。综上所述,在歌唱表演中,要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达到以歌传情,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转贴于 http://

三、信心和实践是提高歌唱表演水平的重要环节

声乐演唱的艺术美包括词章的语言美、曲调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声乐的器乐美、形体的动作美。这是艺术创造全过程的客观要求。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思考和重视的。

(一)树立艺术演唱的意识

首先要切实了解歌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明白歌唱艺术的客观要求,掌握表演艺术与歌唱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艺术演唱和表演知识的定位和致用性,彻底摒弃那种学表演与学声乐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糊涂认识,增强学习表演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为此,一定要树立演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神圣、庄严、科学的理念,从认识和实践的结合上注重表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注重心理调试和基础训练

影响表演与歌唱完美协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个性对歌唱的影响。外向型性格的人偏重客观世界,一般性情开朗、性格活泼、爱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登台一般不会“怯场”;而内向性格的人则偏重主观世界,同外界接触缺乏自信,出现性格上的紧张趋势,当受到贬低或遭受失败时特别敏感,避免这种怯场心理比较困难。大多数人属于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中间型。尽管初上舞台难免有一些“怯场”心理,但容易纠正。二是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歌唱者的喜、怒、哀、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发声和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没有问题,但当其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三是意识对歌唱的影响。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着什么地方该处理成怎样的速度、力度、音量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映比较缓慢;后者是由于习惯而成自然,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行动,久而久之形成了机制,这种机制是第二性的,由潜意识控制。作为动作组合,声乐活动是在同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人的有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所以,声乐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有意识”用于掌控主要的动作,而其它动作则要依赖于“潜意识”去控制。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科学的认识,进而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部活动,避免负面影响。关键是做好演唱前的准备,避免产生怕出问题的诱因。准备内容包括:切实熟练曲目乐谱,注重音准、节奏;背熟歌词,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多合伴奏,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演唱适合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等等。

(三)要建立必胜的信心

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受等方面控制歌唱行为,而歌唱发声器官等诸方面是否协调运动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来控制的。为

此,要做到舞台演唱时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和轻松自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极的心理,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一个放松的状态是必须的,而放松的首要基础则是信心。信心不足会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演唱失败。歌手在演唱之前,如果对自己能否正常发挥演唱缺乏自信和底气,就不会有成功的基础。有人说唱高音需要一种厚发薄发

的气势,实质上这种气势就是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表演艺术和歌唱艺术的统一,真正认识它有一个过程,自觉实践更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适应的过程,关键是要面对、坚持和不断提高,特别是结合自己的问题去克服,否则很难收到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

演唱艺术篇2

一、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概述

声乐艺术,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获得美妙的声音运用技巧,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歌声来表达音乐艺术作品中传递的思想感情。演唱风格描述的是音乐作品体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从音乐创作的视角来看,风格指的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关于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分类,社会上比较普遍的分法是: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特征

(一)通俗唱法的特征

通俗唱法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潮流,也是音乐艺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体现了声乐的流派、艺术发展状态,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它简洁易懂、方便学习、便于表演的娱乐方式,深受大众的喜爱。它的传播速度快、演奏氛围轻松和谐、演奏方式广泛以及较为直接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等特点,使得它迅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青睐者。

(二)美声唱法的特征

美声唱法即美妙地歌唱。在一个多世纪前,这种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演唱风格传入中国。它旋律优美、音色嘹亮、发音自如,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步伐。

(三)民族唱法的特征

民族唱法由我国民歌发展而来,是一种极具民族烙印和群众基础的中国传统演唱形式。它是中国人民在大自然中辛勤劳作的时候创作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它广阔、雄壮、细腻、深邃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精、气、神。

三、对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思考

(一)对待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态度

对于这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测去评价它们的好坏与否。造诣高深的通俗作品,在唱法上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们能准确地借用歌曲抒发心中的情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扬弃的精神去看待这三种演唱风格,撷取其的精华,丢弃其糟粕。

(二)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由于社会的进步,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声乐艺术不会仅仅囿于一种演唱风格,创作者们将会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才华,让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更加具有艺术的高度。只有三种声乐艺术演唱风格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加入新鲜的演唱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妙、空灵、多元化的声乐艺术。

(三)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声乐艺术演唱风格展现出新的趋势

由于时代的发展,区域间、民族间文化艺术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同一个世界、同一种音符的音乐大同思想,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思维和眼界将得到极大的开阔,声乐艺术将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朝气。如今,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声乐艺术并不能拘泥于唱法,甚至可以忽略唱法,只要是科学地、自然地、优美地、舒畅地表达真实情感,都极有可能成为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新趋势。

(四)跨界演唱风格独具魅力

跨界演唱风格拥有极强的融合性,将上述三种演唱风格以及原生态演唱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极具艺术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风格并不是为了演唱方法而存在,而是强调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丰富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市场的发展空间,值得读者深究。

四、总结

演唱艺术篇3

一、体验生活,积累情感

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歌唱其实就是抒发生活情感的过程。情感从何而来?情感从生活中来。歌唱者观察、体验、表现生活的能力,运用生活体验、歌唱表现技巧来完善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以及掌握和利用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准确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都是歌唱艺术情感体验的重要基础。从生活中汲取的情感愈丰富,歌唱艺术形象就会塑造得愈准确、愈鲜明、愈生动,歌唱情感体验愈深刻、愈富有创造性,就愈能显现歌唱艺术“唱情”的较高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3月30日出版)。歌唱艺术较高的情感体验的养成并非易事,并非一时,需要在长期的艺术学习、艺术实践、生活体验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和锻炼才能形成。因此,演唱者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不断从生活中获取各种情感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情感库存”和“情感积累”,一旦演唱需要,随时将贮存的情感信息与新的情感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新的艺术情感,激起表演灵感,有“感”而“歌”。这样的表演贴近生活,朴实而不造作,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分析作品,酝酿情感

作品分析得更准确,情感表现就更逼真。音乐作品一经作曲家创作出来就是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它有着各种对表演的要求和规定。一首歌曲通常在每一个音符中都凝聚着强烈的感情,唱好一首歌曲,不仅仅是气息、发声和读字的结合,还应借助歌词语言和音乐曲调来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歌唱表演对此必须有客观的认识和基本的忠实。歌唱者没有分析、理解、感受作品的能力,是很难驾驭作品、设计出合理的表演样式的,纵然有副好嗓子,也会因为表达不出作品的真正意图而打动不了听众的心,也就达不到歌唱艺术的目的。

我国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成名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歌曲广为传唱、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他们用心把这些作品分析、揣摩得非常透彻,对乐曲的思想、主题、作者的构思和诗意的所在了如指掌,每一个音符里、每一句歌词都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做到信手拈来、收发自如,时而激情高亢,时而敛情低回,从而达到演唱效果的最高境界。由此看来,歌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深入细致地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地酝酿情感,才能深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抒情和叙事的主次、情感的层次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分寸,真正进入表演的即情式的创造性发挥,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歌唱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后天积累,形成独立分析音乐的形式结构和情感结构的个人能力,才能使歌唱婉转而有情兴,有层次,有起伏,有味可寻。

三、自我提升,激感

歌唱艺术来源于“物为我化”、自我提升。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从何而来?“自作多情”。顾名思义,情从“自作”而来。“自作”即“物为我化”、自我提升的过程。譬如在歌颂黄河时,把黄河的伟大人格化;歌唱鲜花时,把鲜花女性化。歌唱的人性化是歌唱艺术的深层情感体验,是达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激发自我意蕴的高水平歌唱效果的升格之路。歌唱者掌握了“自作”的心理技术,就可以化自身为曲中之人,进入“物我为一”的歌唱境界,使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的感生形象融为一体,方能升华出动人而美妙的歌声。

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声乐要抒发强烈的感情,表现出瑰丽多姿的诗情画意,就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当然,艺术的想象并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需要讲究合理性,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对作品内蕴的情感要素有较好把握的基础上,“感同身受”才能提升自我,演绎时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情感,产生声乐形象的强大感染力,收到唱者与听者情感交流的完美的演唱效果。

演唱艺术篇4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生活体验;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217-02

歌唱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艺术享受。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经过多少代流传至今,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得到正确的理解。演唱者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艺术想象及完美的歌唱技巧,才能有利于恰到好处地表现歌曲的主题思想。

1熟悉了解作品

要唱好一首民族歌曲,首先要熟悉、了解它,将它唱准确,如果没有把歌曲唱熟,要想准确的将其风格和内容表现出来是不可能的。因此,熟悉了解作品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也是做到“声情并茂”的前提。

1.1熟读并分析歌词。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词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歌曲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于歌词和旋律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物、事物、景物的种种表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等等,无不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因此,通过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1.2对演唱作品的旋律的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而旋律则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每个提示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样曲谱才能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深刻理解作品

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的。演唱时外部形体的表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不论是演唱民歌还是民族歌剧中的咏叹调,都需要认真分析设计角色。

2.1我们在演唱民歌或民族歌剧的咏叹调前,必须对作品有所了解,弄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矛盾冲突,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等做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演唱民族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一段时,我们应该了解这是江姐被叛徒出卖被俘入狱后,审讯室里敌人对江姐软硬兼施,用所谓的道德、仁爱劝降,江姐义正词严,视死如归,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江姐独自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整首歌曲表现了江姐那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和她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演唱时就要把江姐的这些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

2.2演唱时应把歌中的角色放在规定的或设计的环境中去。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最早流传于云南地区的山歌,当地人称为“弥度山调子”。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通俗生动,很富有诗意。形象化而有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青年女子对情人阿哥的一片深情。全曲以呼唤的自由延长音“啊”开始,给人以情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三个呼喊歌声一个比一个热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景:黄昏,乡村、农舍门前,我收拾了干的衣服,喂好鸡鸭。这时月亮悄悄升起,阿哥仍未回来。饭已经凉了,我心不在焉的绣着花,不住地向阿哥回家必经的小道观望,盼望阿哥快快回来。随着月亮越升越高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自然地唱起了这首歌。演唱时要注意月亮、小路、深山、小河之间的空间感。

无论唱什么歌曲,都应该认真分析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在表现上更加真实,也会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从而他将能够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状态。”

3丰富的生活体验

歌唱要感染人,而感染人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不接触生活,不体验生活又如何能够表现歌曲呢?为了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尽量多观察,多体验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复杂的人间情感,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电视等。我们平时还要多接触社会,丰富我们的阅历和拓宽知识面,应该善于理解他人和接受他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将心比心,爱憎分明,具有积极开朗的心态、大气开阔的心胸,能够感受和体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地受到感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对“美”视而不见的人、一个不容易激动和受感动的人,是绝对不能把歌曲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的。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所要塑造的形象中去,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4充分运用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表现音乐的内涵

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不仅是演唱的技术要求,也是良好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民族唱法尤为重要。演唱时正确的咬字吐字,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字“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由于歌唱者的风格不同,在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各有特色。例如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一些委婉神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尤其在演唱地域性很强的一些民歌、山歌,要注意方言唱的是否地道、准确。

5舞台表演

一首声音作品,除了在声乐技能、咬字吐字等方面着力精雕细琢外,表演技能也是体现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民族唱法由于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影响,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在演唱的表现方式上更加注重表演才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归纳起来可分为眼神、手势、表情、着装等几个方面。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无论是眼神、手势、表情、着装,在讲究美化的前提下,主要应以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情节,突出演出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为目标。所以,民族唱法表演技能和风格把握应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把声音美、形象美与内容美高度统一起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演唱艺术篇5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基调的掌握

声乐演唱中情感基调的表达,是基于上一部分表演者对于声乐演唱中词意的解读之后,对于声乐演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认真的了解和解读了声乐的词意以及包含的情感之后,对于语言和情感的充分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仅仅了解了,但是也必须要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地将作品完美的展现出来了。想要在声乐演唱中将情感和语言完全的表达出来,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掌握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基调。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掌握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基调,然在借助语言、歌词将歌曲完美的展现出来。具体的作法,就是要整体综合的准确的把握感情的走势,设身处地的进入到歌曲中,用全身心去感受去演绎。

二、声乐演唱中语言以及情感的表达

演唱艺术篇6

1、形体语言是歌唱主体心理活动的外在表达。我们常说喜形于色,也就是说人的情感通常会通过外部神态或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歌唱主体在舞台上的活动是非常丰富的,他是联系声乐创作和声乐欣赏的纽带,他要通过自己特有的的艺术表达形式让观众体验审美享受,还要创造性地再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2、歌唱是音乐化的语言,形体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歌唱与纯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纯音乐是以写意为主,而歌唱所要表达的则是一个具象的相对写实的过程。歌唱表达的是创作者和歌唱主体赋予声乐作品的一种对某人或某物的情感寄托及特殊的体验,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恰当灵活的形体语言可以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展现作品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歌唱者的形体表演不是即兴而为,而是根据表演者对作品的领会而创造出来的充分发自内心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外在展示。表演者事先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训练后才会走上舞台展现给观众,并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对形体表演不断改进完善。

3、形体语言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舞台上的歌唱表演是歌唱主体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而创作材料就是自己的五官四肢。他无法把作品内涵象画家一样在彩纸上表现出来,只能借助自己的肌体,把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体验刻画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一个好的歌手,要有良好的形体运用技术,还可通过服饰或道具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二、歌唱表演中形体语言运用技巧

1、眼睛。俗话讲,暗送秋波,眉目传情。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向外界传送出极为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生动传神地地表达出自己的复杂细微的感情。舞台上的歌手虽然是在用嘴巴表演,但要打动观众,真切地把歌曲的内涵传递给观众,绝对却离不开眼睛的配合。歌手要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更要把作品中的内在情感通过自己的眼神传递给观众。对于不同风格的歌曲,歌手要用特定的眼神与演唱内容密切配合,以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2、手势。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台上,手势都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表达方式。手势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无声的语言。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个歌手会在舞台上四肢僵硬地单纯靠唱功表演。手势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运作优美,恰到好处的手势更能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要求舞台上的歌手不但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手势表情达意。当然,手势是有特定含义的,不能矫揉造作,也不能任意而为,要与歌曲内容相符,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高低轻重,收放自如。

3、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准确地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所谓表里如一,观其表知其里。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的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在感情世界。不同的歌曲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演唱者要能充分领悟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通过自己复杂灵活多变的面部表情细腻地表达出来。观众能通过歌手的的面部表情感受到酸甜苦辣,看到春夏秋冬。要敢于夸张而不做作,巧妙的面部表情有时候甚至比动人的歌喉更能让人感受作品的魅力。

4、形体表演。歌唱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外在形象也非常重要,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及时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风貌展现给观众。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表演要与歌曲内容协调一致。通过优美的形体动作把歌曲内涵展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演唱艺术篇7

关键词:哈萨克 传统唱法 艺术

哈萨克族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规律,将自己经历的幸福与苦难、爱与恨,将内心酝酿的丰富情感融入了音乐与歌声中,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传统和灿烂的文化,这与民族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阿肯――民间诗人,歌手使其用人民的口头传承及用民族乐器伴奏的形式来把这一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至今流传于我们这一代。

哈萨克传统唱法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原生态唱法;二是阔麦依唱法;三是日常生活习俗传统唱法。

一、原生态唱法的分类及代表性的歌唱家

哈萨克传统唱法中原生态主要以全民族的根源为基础,按照地域居住特征和演唱方法分为以下三种唱法:1.阿热哈(流传在哈国中部克克谐涛范围叶斯乐河流域)传统唱法。2.七河流域(流传在我国新疆北疆阿勒泰叶尔特斯河流域,塔城叶木乐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等地)传统唱法;3.哈国西部(流传在色热河流域)传统唱法。各区域按照其音乐风格、演唱技巧形成了哈萨克传统唱法的特色。阿热哈传统唱法的演唱技巧是哈萨克演唱艺术随意性发展的结果,演唱时较自由,歌曲结构形态宽广。阿热哈唱法杰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尔江、阿坎等。七河流唱法主要演唱哈萨克古典歌曲,民歌气息浓厚是其演唱艺术的核心,因此七河流传统唱法演唱者的代表人物在公共场合也将阿热哈传统歌曲演唱得较多。七河流传统唱法的代表人物有将贝勒、克涅鹊热恕N鞑看统唱法是歌咏性的,演唱风格唱的速度比较快。代表人物木黑特、哈利伏拉等。

(一)用传统乐器伴奏演唱的特点

用传统乐器伴奏演唱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表演形式。古老的哈萨克人用以下传统乐器巴腊班、丝贝孜额、冬不拉、阔别孜、杰特杆、尚阔别孜等乐器演奏伴唱在历史上是显而易见的。此后,用冬不拉和阔别孜乐器伴奏演唱的较多。其他乐器的伴奏演唱渐渐地用得少了,因为这两乐器音色优美、形式简单,比较好学。

1.阔别孜是8世纪时哈萨克著名音乐家霍尔赫特爷爷用的乐器。这种音乐形式再次被带到了现代的人们之间,使得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传统的唱法。如今用阔别孜演唱阔麦依(喉音)唱法的人比较多。

2.尽管用歇热提尔乐器伴奏的演唱在很早以前就用的不多,但此类乐器在早期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是女性更多的在使用和喜爱的乐器。因为歇热提尔乐器调声时音较高,非常适合女性的音域和音色特征。

3.杰特杆乐器演唱是用独特的音色特征将民歌用自己的独特表现力进行二度创造,留给人们独特的音乐美感。音色特征跟女性音色适合,所以最近女性伴奏演唱使用比较多。

4.用丝贝孜额伴奏的演唱中,在吹丝贝孜额的同时再加咽喉里发出的雄厚的声音,这二者的结合才能够产生丝贝孜额演唱作品。我们可以说在哈萨克音乐中丝贝孜额吹奏乐器的学习已经全面实施,因此用吹丝贝孜额演唱歌曲是现如今我们学习和激励向前推进的重大义务。

5.用阿匀饶抢制靼樽嘌莩的传统也是哈萨克重要的演唱形式。如今此乐器的使用我们在大型的哈萨克民族乐团里可见,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期待着更能发扬的演唱形式。

6.用冬不拉弹唱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冬不拉是歌的翅膀》《冬不拉是哈萨克人的帮手》等哈萨克名言不是虚传,有着自己一定的理由。冬不拉是两根弦或三根弦的器种,在传统歌手当中广泛的运用。用冬不拉弹奏演唱是否顺利还要取决于演奏水平的高低。

(二)传统唱法演唱者用冬不拉弹唱方面的特点

1.用冬不拉弹唱的歌者们将站立和坐着弹唱视为一种习惯。坐着弹唱便于真确的弹奏,这种方法可以使歌曲伴奏弹得更准确。而站立着弹唱利于发挥演唱技能,歌唱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歌唱比较自如。

2.用冬不拉独奏形式伴奏有着较复杂的变化。根据律动感弹奏,歌唱者能多投入情感时,对乐器也要投入相等的情感。

3.单一的一件冬不拉乐器弹奏较能更加表现歌曲的情感,而在乐团里由于节奏节拍较严格,不易弹奏,情感也不能充分的表达。

4.传统唱法演唱者一般将歌曲的伴奏练到等同于演奏乐曲那样的熟练程度,才能加入歌词演唱,如果伴奏不够好,歌曲演唱得再好也无法激起听者的兴趣。

(三)演唱技巧方面的特点

1.传统唱法演唱者对作品的内部力量和技巧会更加注意。每首歌曲有自己的旋律特征和特定的内容,歌曲的音乐与歌词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只有在非常融洽时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一首作品。

2.传统唱法演唱者非常注重演唱技巧。无论歌曲的结构,旋律线多么奇特,歌曲能否有影响力取决于歌唱者。因为演唱者二度创作及表演技能带给人们的影响的深刻性就决定了歌曲的前程,作品创作的好坏取决于歌唱者演唱技巧的高低。在19世纪,杰出的哈萨克传统唱法歌唱家有阿么热、伊萨、哈巴斯等,他们的演唱特点和风格各有各的特色,可称为他们有自己的派别。

二、阔麦依唱法

(一)阔麦依唱法的传承

阔麦依唱法是在8世纪时哈萨克著名音乐家霍尔赫特、阿山海格用阔别孜演唱留下来的一种古老“吉尔噢”的演唱方法,也称为“库尔酷尔麻”,是“喉音”艺术。它反映了高山、草原的的空旷、辽阔以及天高云淡的景象,它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交融,相互作用、渗透,并使人们的心灵得到纯化、升华,进入一种新的境界。现今时代杰出歌唱者哈米提・加怕尔谱系(师徒传承)哈米提・加怕尔(1898-1970年不识字,牧民,阿勒泰地区)、沙尔古森・阿布都热合曼(1923-2006年,不识字,牧民,阿勒泰地区)、沙尔古森乡扎依特・阿斯哈尔(1983-,新疆阿勒地区)等都是阔麦依唱法的传承人。

(二)“阔麦依”唱法的分类

演唱者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一个声部、两个声部和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哈萨克族阔麦依能模仿大自然和各种动物的声音,有高音(斯喀勒阔麦依,也是哨声)、中音(斯库尔克阔麦依)、低音(克尔克可阔麦依)和低高复合音(斯尔克阔麦依)四种唱法。

(三)“阔麦依”唱法的演唱艺术特点

1.哈萨克阔麦依主要靠假声带振动,声带有时振动(浑厚)有时不振动(响亮)。特点是声音颗粒大、清晰、剧烈。练习和演唱时在胸腔共振的基础上调整口腔的形状可以同时产生几个不同的声音。

2.阔麦依演唱者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首先把声带放松,运用闭气技巧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奇妙的声音效果。低高复合音阔麦依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

三、日常生活习俗传统唱法的分类及音乐风格

日常生活习俗传统唱法分为摇篮曲、四畜歌、婚嫁歌、丧葬歌、阿肯弹唱等,基本上音阶广泛地运用七声音阶。旋法是普遍带有呼喊式的音调,并常常出现在曲首,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构成。节奏、节拍经常使用混合节拍,并在每小节的节奏划分上常常表现出前短后长的形态。

总之,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民族声乐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逐步形成,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包容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在今天也将带着它独特的风格韵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哈萨克传统唱法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EDU080112C07。

参考文献:

演唱艺术篇8

【关键词】莫扎特;艺术歌曲;艺术特征;演唱技巧

作为一名音乐奇才,莫扎特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对西方音乐的影响非常大,给西方音乐宝库留下了丰富绚烂的音乐遗产,其中,艺术歌曲作为莫扎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欣赏价值。据有关调查显示,莫扎特艺术歌曲作品有四十多首,并不算多,但这些艺术歌曲却充满着简明、独特的音乐词汇和新颖、独特的创作方法,是莫扎特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莫扎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多样性的语言。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西方诸多国家的音乐作曲都是根据意大利曲风而创造的。因此,莫扎特艺术歌曲创作通常会采用意大利语、德育、法语这三种语言。由于这三种语言的发音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莫扎特艺术作品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但其每个艺术歌曲作品中都不失典雅、自然之风,歌词应用也是极为恰当。(二)体裁的丰富性。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体裁非常丰富,例如《在初春》《儿童游戏》蕴含着儿童的纯真与活泼;《安详的微笑》《亲切的平静》这些作品都融入了意大利(18世纪)的曲风与祥和韵味,作品音域线条非常流畅、旋律也愈加优美。(三)多样性的音乐内容。莫扎特艺术歌曲作品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意大利歌曲、歌剧中的咏叹调、诗人韵味、儿歌等。例如,莫扎特的《在孤寂的村里》,其内容主要讲述一名少年在密林中散步,但不小心惊扰了森林中的爱神,爱神为了惩罚这位少年,用一支爱神箭射中了少年的心脏。作品中充满悲剧色彩的咏叹调,由于莫扎特音乐诠释,使得“爱神”被广为流传。《紫罗兰》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在作品伴奏中,《紫罗兰》首次脱离了歌曲旋律,但其表现内容却优雅含蓄,使诗词(歌词)与曲风契合得恰到好处,后人将《紫罗兰》誉为莫扎特艺术歌曲典范。

二、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和声把握。莫扎特艺术歌曲作品具有内容丰富、体裁丰富、语言丰富等特点,在和声演唱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旋律线的使用技巧,即当主和弦处于弱拍、属和弦处于重拍的阴性终止式条件下,要求演唱者必须要减弱收势,让作品听起来更加柔美。此外,当歌曲乐句结尾处出现两个相同音高的音符时,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音高的渐弱性,即前一个音要高于后一个音,进而展现出减弱、柔和的曲风。总之,莫扎特艺术歌曲和声必须要控制音量与语气,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和声变化。(二)演唱速度掌握。莫扎特的作品形式多样,其演唱速度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气氛和效果。但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通常没有速度指示,只有表情提示。例如《警告》是诙谐的表情;《魔术师》是激动的表情。所以,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时,必须要以作品情绪作为出发点,进而选择演唱速度,反之,会全面破坏作品的整体结构,无法展现出莫扎特音乐作品的魅力。(三)音色处理技巧。由于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多样,适合演唱莫扎特作品的嗓音也相对丰富。总体来说,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演唱者必须要具备纯净、清晰的音色,在实现声乐结合的前提下,也要划分伴奏与演唱内容。法国、意大利歌剧有时会混合音色演唱,但莫扎特作品与之恰恰相反。在莫扎特作品演唱中,演唱者不必过于追求戏剧效果,只要音色不过于突出、不过于暗淡,保持音色圆润饱满并带些浓郁感即可。此外,在高低声区间的音色音质必须要保持高度统一,以抒情、柔美为主。(四)气息运用技巧。演唱莫扎特作品时,必须要演唱有节制,同时也要保持平稳性,这对演唱者的气息运用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气息调整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够大起大落。特别是在快速型、密集型音程中要进行跳进与级进,这时就必须要很好地控制气息分配力度,在气息流动的状态下发声,进而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动感。总之,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时,演唱者必须要保障喉咙的稳定性,再配以娴熟的气息技巧,进而诠释出完美的莫扎特作品。

三、结束语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具有内容丰富、体裁丰富、语言丰富等特点,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必须要控制好和声、掌握演唱速度、处理好演唱音色、正确运用演唱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莫扎特作品表演艺术家。

作者:程晓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演唱艺术篇9

[关键词]合唱艺术 高效表演手段 教学艺术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合唱艺术课是一开始就被每位表演者最为看重的一门课程。但是随着表演者的知识积累、学龄增加,许多表演者会开始觉得再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变得十分不必要,甚至放弃了这门学科。表演者对于合唱艺术课程的兴趣度越来越低。

合唱艺术高效表演手段就是要借助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使得表演手段教学内容得到接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在一堂课上,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充分发挥表演手段教学的作用和功能。

一、合唱艺术表演手段教学现状

(一)、表演者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合唱艺术的表演者来说,许多表演者已经对合唱艺术课程没有了兴趣。更有甚者,觉得自己的合唱艺术水平已经足够,继续学习就只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许多表演者产生这些错误的认识时,缺乏合唱艺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忽视了对表演者学习合唱艺术课程的兴趣培养,而兴趣的重要性对于表演者来说是无容置疑的,那么可想而知,在一个对合唱艺术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下,表演者的合唱艺术基础知识自然也是不扎实的。

(二)、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教学艺术可言

虽然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一直都未曾停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也一直在强调,但是在许多合唱艺术表演手段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合唱艺术知识以“填鸭式”的办法硬塞给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的表演者们,把表演者仅仅当做是一台接收知识的机器,也不管表演者是否能够,以及是否愿意消化这些知识。在整个合唱艺术表演手段学习过程中,就只听见老师一个人滔滔不绝,而底下有兴趣听的表演者却寥寥无几。丝毫没有思想的碰撞,表演者的学习成果自然也是可以想象的。而很多学校还在唯考试分数是尊,自然培养出的表演者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三)、教学对象情况复杂

拿广西合唱艺术现状来说,情况相当复杂,表演者常来自于完全不同民族,表演者在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以及知识基础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而当一个合唱艺术教师在面对这种多民族的教学对象时,教学的难度自然也是增加了不少,这就要求合唱艺术教师要因材施教,发现每个民族,甚至是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接受方式,要发挥合唱艺术表演手段的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式,让不同民族不同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二、高效表演手段教学艺术探索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表演者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合唱艺术老师要想提高合唱艺术教学表演手段的质量,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起表演者们对于合唱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培养表演者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以“填鸭式”的方式硬性地将合唱艺术知识塞给表演者。现在很多合唱艺术表演手段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合唱艺术表演手段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起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一些合唱艺术背景知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影片和纪录片来向表演者展现,这样表演者也就有了接受的热情,总比纯理论的课本知识来得有吸引力。在表演手段上,合唱艺术教师还应当多增加与表演者之间的互动,让表演者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各式各样的表演手段游戏应当是老师经常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总之,只有表演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门课程才有可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果。

(二)、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去

合唱艺术生相比较于小表演者来说,已经完全过了那种对许多事情懵懂无知的阶段,合唱艺术生会开始对外面世界中的许多事情产生好奇心理。其实对于这种好奇心理,教师不应该完全遏制他们与外界进行接触,反而应当好好利用表演者的这种好奇心理。将表演手段搬到社会中去,搬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比如对于一些有特定情境的歌曲,像对古镇、故乡的演绎,教师完全可以将表演者带到这种类似的地方进行户外教学。相比较硬邦邦地去理解课文,这种现场教学方式既能调动起表演者的学习热情,也更加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总结

合唱艺术者应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要努力学习歌唱技巧,更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这样由感而生、发自内心的歌声,才是能表达情意的歌声,才能真正感人,这也正是合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丰富的色彩,不同音色、声部的均衡、主副旋律的协调起伏、精确配合,这样的合唱队才是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合唱群体。对于教师来说,要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上,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表演者来说,能够充分学习到表演的手段和功能。要使得这种高效表演手段得到实现,那只能从合唱艺术表演手段教学上进行改革,只有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得到改变,才真正能够走出一条适合合唱艺术课程发展的新道路。

合唱艺术表演手段的创新,首先应当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其次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只有学校和教师为表演者营造出适合他们的进行创新学习的氛围,相信对于充满好奇心的表演者们来说,进行愉快高效的学习完全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参考文献:

演唱艺术篇10

近年来,一种在国外已经建立起健全教学与演奏实践体系,对于国内尚属新兴的专业范畴——钢琴伴奏,从原来被人们认为和当作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中的附庸、陪衬,向着与演唱者合作的方向发展。其在音乐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手段、句法划分、音乐走向、音乐风格的把握、语言文字发音校准、情绪情感的掌控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指导。这样的工作内容与身份早已超出了“钢琴伴奏”的概念和范围,它就是“艺术指导”。这是国内对它的理解和译称,在国外,其称谓是“coach”。

艺术指导虽然是近年来引进的新事物,但是由于我国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艺术指导的推广已经在我国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源头——各大高等音乐类院校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所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已经开设了艺术指导专业,特别是一些音乐学院已经开始了艺术指导硕士生培养,并授予学位。

然而,艺术指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文已对艺术指导做出一番定义性的解释,“艺术指导”的说法目前已经渗透到部分相关领域、大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特别是各大音乐学院的教学与实践层面。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些人接受新事物时对其理解不到位,思维方式惯性化的不足之处。毕竟,在我国,钢琴伴奏的使用和称谓早已深入人心,而作为艺术指导的一部分内容,它更容易被理解成为钢琴伴奏的“升级版”,这是笔者作为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指导刚刚被引进时乃至当前常常被询问的问题本文由收集笔者认为艺术指导究竟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怎样与之配合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艺术指导被赋予了大量的“任务”和超强的能力。它以钢琴伴奏的形式为载体,在表演时不仅要与歌者进行配合,更重要的是在配合的过程中,联系和扩展歌者的演唱及综合辅助学科知识对其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中摆脱歌者与钢琴伴奏互相跟进的初级合作形式,使歌者的艺术修养逐步提高,艺术表现力更为准确,演唱技术更为娴熟。当然,这对艺术指导的业务要求也是很高的。在进行艺术指导时,风格把握是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发展到今日,经历了几个在创作上各具特征的重要时期,各个时期的作品在演唱时都有其特有的艺术处理风格。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作品在“共性”存在的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个性。想要准确展现一部作曲家的作品,让其具有应有的“味道”,对风格的掌控至关重要。向专业课教师学习固然是受益匪浅的,但是与之相比,艺术指导利用钢琴的弹奏,根据作曲家的不同、所在时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等,对演唱者在声音色彩变化、重音、力度、节奏的弹性处理、切分音、延长号等音乐表现手段以及乐句的划分、音乐的走向、吸气的位置,甚至于声乐演唱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并通过钢琴的弹奏更为直观地使演唱者能够生动、立体地感受这其中细微的差别,使演唱者在风格掌握方面更为准确。

在我国声乐教育中,使用的发声练习、艺术歌曲、练声曲、各类型歌剧唱段大多是外国作品,由此引发我国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发音的偏差问题,这给国内很多演唱者带来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艺术指导在对演唱作品包括背景和风格掌握的同时,对于作品唱词在演唱时的发音也需要准确掌握,能够在演唱者演唱时对其发音进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指导的重要性,这就对艺术指导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重视和发展艺术指导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艺术指导需要把音乐风格、音乐表现手段以及作品中情感表现等因素通过钢琴的演奏整体性地展现给演唱者,并与之进行细致的沟通和合作,引导演唱者在各方面进行调整。这就使二者的配合从原来与钢琴伴奏的互相“寻找”,升华为心灵上的契合,并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准确诠释作品以及演唱技术的能力。

另外,在日常教学和表演中,演唱者特别是声乐学生与乐队合作的机会不多,艺术指导可利用钢琴在和声色彩、力度、节奏、乐句的走向和划分等方面的特色模仿乐队效果,为演唱者在与乐队合作之前进行适应性训练。

演唱者在真正了解艺术指导的作用后,该如何在和艺术指导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配合、汲取艺术养分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的议题。掌握较高演唱技术和艺术修养的演唱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与自己的艺术风格较为接近的艺术指导是最佳组合。而初级演唱者要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的艺术指导。在艺术指导选定之后,演唱者要做的事情不是一味地学习,而是交流与探讨。虚心接受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在学习与交流二者之间,学习是比重较大的方面,但是没有了交流,二者间将会形成巨大的障碍。演唱者如果在某方面存在不足或欠缺,要勇于表现出来,获得艺术指导的帮助。